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执行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如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及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细胞因子和膜分子等)组成。本章重点介绍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将在后续相关章节介绍。

免疫组织(immune tissue)又称为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免疫组织在人体分布广泛,其中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下含有大量非包膜化的弥散性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和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淋巴组织是胸腺、脾、淋巴结等包膜化淋巴器官(lymphoid organ)的主要组分。淋巴器官因具有免疫功能,又被称为免疫器官(immune organ)。

免疫器官按其发生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图2-1),二者通过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互相联系。中枢免疫器官发生较早,由骨髓及胸腺组成,多能造血干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为成熟免疫细胞,并通过血液循环输送至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发生较晚,由淋巴结、脾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组成,成熟免疫细胞在这些部位定居,并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进出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构成免疫系统的完整网络,既能及时动员免疫细胞,使之聚集于体表及内脏各处病原体等抗原存在部位,又能使这些部位的抗原经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携带至相应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进而活化T细胞和B细胞,从而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及效应作用。

第一节 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或称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人或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鸟类的腔上囊(法氏囊)相当于哺乳类动物的骨髓。

一、骨髓

骨髓(bone marrow)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的结构与造血微环境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造血组织主要由基质细胞和造血细胞组成。基质细胞包括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IL-7、GM-CSF等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

(二)骨髓的功能

1.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骨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具有分化成不同血细胞的能力,故称之为多能造血干细胞(multipl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在骨髓微环境中首先分化为髓样祖细胞(myeloid progenitor)和淋巴样祖细胞(lymphoid progenitor),前者进一步分化成熟为粒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后者则发育为各种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的前体细胞。

2.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在骨髓中产生的各种淋巴细胞的祖细胞及前体细胞,一部分随血流进入胸腺,发育为成熟T细胞;另一部分则在骨髓内继续分化为成熟B 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成熟的B细胞和NK细胞随血液循环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

3.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骨髓是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记忆性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受抗原刺激后被活化,随后可经淋巴液和血液返回骨髓,在骨髓中分化成熟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主要为IgG),并释放至血液循环。在脾脏和淋巴结等外周免疫器官所发生的再次免疫应答,其抗体产生速度快,但持续时间短;而在骨髓所发生的再次免疫应答,则缓慢地、持久地产生大量抗体,成为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因此,在这点意义上说,骨髓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又是外周免疫器官。

由于骨髓是人体极为重要的造血器官和免疫器官,骨髓功能缺陷时,不仅会严重损害机体的造血功能,而且将导致严重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缺陷。如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可使机体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同时受到抑制或丧失,这时只有植入正常骨髓才能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另外,利用免疫重建,将免疫功能正常个体的造血干细胞或淋巴干细胞移植给免疫缺陷个体,使后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全部或部分得到

恢复,可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病和白血病等。

二、胸腺

胸腺(thymus)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由胚胎期第Ⅲ、Ⅳ对咽囊的内胚层分化而来。它位于胸腔纵隔上部、胸骨后方。人胸腺的大小和结构随年龄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胸腺出现于胚胎第九周,在胚胎第20周发育成熟,已具有正常胸腺的结构,是发生最早的免疫器官。新生期胸腺约重15~20g,以后逐渐增大,至青春期可达30~40g。青春期以后,胸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萎缩退化,表现为胸腺细胞减少,间质细胞增多,并含有大量脂肪细胞。老年期胸腺萎缩,多被脂肪组织取代,功能衰退,造成细胞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和肿瘤。

(一)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左右两叶,表面覆盖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被膜伸入胸腺实质,将实质分隔成若干胸腺小叶。胸腺小叶的外层为皮质(cortex),内层为髓质(medulla),皮-髓质交界处含有大量血管(图2-3)。

图2-3 胸腺的结构

A.胸腺切面示小叶结构:结缔组织构成小梁,包绕胸腺细胞,形成小叶。

B.胸腺扫描电镜图:上皮细胞构成网络,包绕胸腺细胞。

C.胸腺的组织结构模式图:胸腺皮质内含有大量未成熟胸腺细胞,少量胸腺上皮细胞、Mφ

和DC;髓质内含有大量胸腺上皮细胞和一些疏散分布的较成熟的胸腺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MO/Mφ),髓质内可见赫氏小体。

1. 皮质 胸腺皮质分为浅皮质区(outer cortex)和深皮质区(inter cortex)。皮质内85%~90%的细胞为未成熟T细胞(即胸腺细胞),并有胸腺上皮细胞(thymus epithelial cell,TEC)、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等。胸腺浅皮质区内的胸腺上皮细胞可包绕胸腺细胞,称为胸腺抚育细胞(thymic nursing cell),可产生某些促进胸腺细胞分化发育的激素和细胞因子。深皮质区内主要为体积较小的皮质胸腺细胞。

2. 髓质 髓质内含有大量胸腺上皮细胞和疏散分布的较成熟的胸腺细胞、MO/Mφ和DC。髓质内常见赫氏小体(Hassall's corpuscle),也称胸腺小体(thymic corpuscle),由退变聚集的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包绕排列而成,是胸腺结构的重要特征。赫氏小体的功能尚不清楚,在胸腺炎症或肿瘤时该小体消失。

(二)胸腺微环境

胸腺实质主要由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thymic stromal cell,TSC)组成。前者绝大多数为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未成熟T细胞。后者则以胸腺上皮细胞为主,还包括Mφ、DC及成纤维细胞等。TSC构成了决定T细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的胸腺微环境。

胸腺上皮细胞是胸腺微环境最重要的组分,这些细胞以两种方式参与胸腺细胞的分化。

1. 分泌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 胸腺基质细胞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SCF、IL-1、IL-2、IL-6、IL-7、TNF-α、GM-CSF趋化性细胞因子等等,这些细胞因子通过与胸腺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调节胸腺细胞的发育和细胞间相互作用。胸腺上皮细胞分泌的胸腺肽类分子包括胸腺素(thymosin)、胸腺α肽(thymulin)、胸腺生成素(thymopoietin,TP)等等,它们分别具有促进胸腺细胞增殖、分化和发育等功能。

2、细胞-细胞间相互接触 胸腺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间可通过主要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及其配体、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与TCR的相互作用;)

辅助受体和配基的相互作用等等,诱导和促进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和成熟。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也是胸腺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多种胶原蛋白、网状纤维蛋白、葡萄糖胺聚糖等。它们可促进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接触,并促进胸腺细胞在胸腺内移行和成熟。

(三)胸腺的功能

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主要器官,从骨髓迁入的淋巴样祖细胞,在与独特的胸腺微环境基质细胞(Thymic stromal cells, TSC)的相互作用下,经复杂的分化发育过程,最终产生功能性CD4+T细胞及CD8+T细胞,输出胸腺,定位于末梢淋巴器官及组织。如胸腺细胞不能发育,不能产生功能性T细胞,无T细胞棉衣。无胸腺的裸鼠(Athymic nnde miec)即为胚胎期第Ⅲ、Ⅳ几周中发育障碍,不能产生胸腺上皮细胞所致缺陷。在人胸腺上皮细胞缺失,致DiGerge综合症,婴儿极易应感染死亡,如骨髓造血感细胞缺陷,虽迁入胸腺,且胸腺微环境基质细胞正常,但却显得淋巴样祖细胞不能再胸腺内发育,不能产生功能性T细胞,这见于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的小鼠及人(详见第二十一章)。

第二节 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或称次级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oid organ),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等。

一、淋巴结

人体全身约有500~600个淋巴结(lymph node),是结构完整的外周免疫器官,广泛存在于全身非黏膜部位的淋巴通道上。在身体浅表部位,淋巴结常位于凹陷隐蔽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内脏的淋巴结多成群存在于器官门附近,沿血管干排列,如肺门淋巴结。这些部位都是易受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抗原性异物侵入的部位。

(一)淋巴结的结构

淋巴结表面覆盖有致密的结缔组织被膜,被膜结缔组织深入实质,构成小梁(trabecula),作为淋巴结的支架。被膜外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afferent lymphatic vessel),输出淋巴管(efferent lymphatic vessel)则由淋巴结门部离开。淋巴结

的实质分为皮质区和髓质区两个部分(图2-4)。

1. 皮质区 皮质区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靠近被膜下为浅皮质区,是B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非胸腺依赖区(thymus-independent area)。在该区内,大量B 细胞聚集形成淋巴滤泡(lymphoid follicle),或称淋巴小结(lymph nodule)。未受抗原刺激的淋巴滤泡无生发中心,称为初级淋巴滤泡(primary lymphoid follicle),主要含静止的初始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淋巴滤泡内出现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GC),称为次级淋巴滤泡(secondary lymphoid follicle),内含大量增殖分化的B淋巴母细胞,后者可向内转移至淋巴结中心部髓质,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图2-4 淋巴结的结构

淋巴结切面:淋巴结可分为三个区域:C,浅皮质区(B细胞区);P,副皮质区(T细胞区);M,髓质区,由髓索和髓窦组成。

B.淋巴结结构模式图:淋巴结表面覆盖有结缔组织被膜, 浅皮质区可见由B细胞组成的初级滤泡,受抗原刺激后,形成生发中心(次级滤泡);副皮质区可见高内皮小静脉,淋巴细胞由此从血循环进入淋巴结。

浅皮质区与髓质之间的深皮质区又称副皮质区(paracortical area),是T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胸腺依赖区(thymus-dependent area)。深皮质区有许多由内皮细胞组成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PCV),也称高内皮小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

HEV),在淋巴细胞再循环中起主要作用,随血流来的淋巴细胞由此部位进入淋巴结。

2. 髓质区 髓质区由髓索和髓窦组成。髓索由致密聚集的淋巴细胞组成,主要为B细胞和浆细胞,也含部分T细胞及Mφ。髓窦内富含Mφ,有较强的滤过作用。

(二)淋巴结的功能

1.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淋巴结是成熟T细胞和B细胞的主要定居部位。其中,T细胞约占淋巴结内淋巴细胞总数的75%,B细胞约占25%。

2.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Mφ或DC等抗原处理及提呈细胞在周围组织中摄取抗原后可迁移至淋巴结,并将经加工、处理的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使其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淋巴结中的B细胞可识别和结合游离的或被滤泡树突状细胞(FDC)捕获的抗原,通过T-B细胞的协同作用,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除在淋巴结内发挥免疫效应外,更主要的是与抗体一样,随输出淋巴管,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再分布至全身,发挥免疫应答效应。故淋巴结是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之一。

3.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在淋巴细胞再循环中起重要作用。来自血液循环的淋巴细胞穿过HEV进入淋巴结实质,然后通过输出淋巴管汇入胸导管,最终经左锁骨下静脉返回血液循环。

4. 过滤作用 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毒素或其他有害异物,通常随组织淋巴液进入局部引流淋巴结。淋巴液在淋巴窦中缓慢移动,有利于窦内Mφ吞噬、清除抗原性异物,从而发挥过滤作用。

二、脾

脾(spleen)是胚胎时期的造血器官,自骨髓开始造血后,脾演变成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一)脾的结构

脾外层为结缔组织被膜,被膜向脾内伸展形成若干小梁。脾实质可分为白髓和红髓。

1. 白髓 白髓(white pulp)为密集的淋巴组织,由围绕中央动脉而分布的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滤泡和边缘区组成。脾动脉入脾后,分支随小梁走行,称小梁动脉(trabecular artery)。小梁动脉分支进入脾实质,称为中央动脉。中央动脉周围

有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称为动脉周围淋巴鞘(periarteriolar lymphoid sheaths,PALS),主要由密集的T细胞构成,也含由少量DC及Mφ,为T细胞区。在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旁侧有淋巴滤泡,又称脾小结(splenic nodule),为B细胞区,内含大量B细胞及少量Mφ和滤泡树突状细胞(FDC)。未受抗原刺激时为初级滤泡,受抗原刺激后中央部出现生发中心,为次级滤泡。

白髓与红髓交界的狭窄区域为边缘区(marginal zone),内含T细胞、B细胞和较多Mφ。中央动脉的侧支末端在此处膨大形成边缘窦(marginal sinus),内含少量血细胞。边缘窦内皮细胞之间存在间隙,血细胞可经该间隙不断地进入边缘区的淋巴组织内,是淋巴细胞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T细胞经边缘窦迁入PALS,而B细胞则迁入脾、脾索或脾血窦。白髓内的淋巴细胞也可进入边缘窦,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图2-5 脾的结构

A.脾纵切面: WP,白髓; RP,红髓。

B.脾内淋巴组织结构示意图: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淋巴滤泡和边缘区构成。PALS

沿中央动脉排列,由T细胞组成;动脉周围淋巴鞘的一侧有淋巴滤泡(次级滤泡),内含大量B细胞、少量Mφ和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受抗原刺激后中央部出现生发中心,为次级滤泡。边缘区内含T细胞、B细胞和较多Mφ,是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白髓的通道。

2. 红髓 红髓分布于被膜下、小梁周围及白髓边缘区外侧的广大区域,由脾索和脾血窦(splenic sinus)组成。

脾索为索条状组织,主要含B细胞、浆细胞、Mφ和DC。脾索之间为脾血窦,其内充满血液。脾索和脾血窦壁上的Mφ能吞噬和清除衰老的血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异物,并具有抗原提呈作用。

(二)脾的功能

1.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脾是各种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其中,B细胞约占脾淋巴细胞总数的60%,T细胞约占40%。

2.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脾是机体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血液中的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经血液循环进入脾脏,可刺激T、B细胞活化、增殖,产生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并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脾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在机体的防御、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地位。

3.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脾可合成并分泌某些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成份等。

4. 过滤作用 体内约90%的循环血液要流经脾脏,脾内的Mφ和网状内皮细胞均有较强的吞噬作用,可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衰老的红细胞、白细胞、免疫复合物和异物,从而发挥过滤作用,使血液得到净化。

三、黏膜免疫系统

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 lymphoid system,MIS)亦称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es,PP)及阑尾等。

人体黏膜的表面积约400平方米,是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异物入侵机体的主要门户,故MALT 是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另外,机体近50%的淋巴组织存在于黏膜系统,因此,MALT又是发生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MALT的组成

MALT主要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等。

1. 肠相关淋巴组织 肠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GALT)包括派氏集合淋巴结、淋巴小结(淋巴滤泡)、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固有层中弥散分布的淋巴细胞等。GALT 的主要作用是抵御侵入肠道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图2-6 肠粘膜M细胞的功能示意图

M细胞通过吸附、胞饮或内吞摄入抗原,并以囊泡形式转运并传递给下面的Mφ或DC,再由它们将抗原提呈给淋巴细胞。

(1)M细胞 在肠集合淋巴小结处,局部肠黏膜向肠腔呈圆顶状隆起,此部位无绒毛和小肠腺,在派氏集合淋巴滤泡上皮内含有散在的M细胞(membranous epithelial cell or microfold cell,膜上皮细胞或微皱褶细胞)。M细胞是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specialized antigen transporting cell),其顶部胞质较薄,细胞核位于基底部,细胞基底部质膜内陷形成一较大的穹隆状凹腔,内含多个淋巴细胞(T、B细胞)、Mφ和DC。M细胞可通过吸附、胞饮和内吞等方式摄取肠腔内抗原性异物,并以囊泡形式转运给凹腔内的Mφ或DC,再由它们将抗原提呈给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进入黏膜淋巴小结和肠系膜淋巴结,其中B细胞在Th细胞辅助下分化为幼浆细胞,后者经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大部分返回至肠粘膜固有层并转变为浆细胞。肠黏膜固有层浆细胞主要产生IgA,后者与肠黏膜吸收细胞基底面或侧面上的膜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并经胞吐转运过程分泌至小肠粘膜表面,形成大量分泌型IgA(secretory IgA,sIgA),从而执行黏膜免疫应答。部分幼浆细胞可经血液循环进入唾液腺、呼吸道黏膜、女性生殖道黏膜和乳腺等部位,产生SIgA,发挥相似的免疫作用,使肠道免疫成为全身免疫的一部分。

(2)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是存在于小肠黏膜上皮内的一类独特的细胞群,IEL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细胞来源:①约40%的IEL为胸腺依赖性,其表型与外周血T细胞相同,由

αβ+T细胞组成。这类细胞可能是派氏集合淋巴结中的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然后通过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迁移至肠上皮。因此,其数量多少与抗原的刺激有关。②约60%的IEL为胸腺非依赖性,主要为γδ+T细胞。这类T细胞可能以造血前体细胞形式,不经胸腺,而直接由骨髓迁移至肠上皮,并在肠上皮提供的微环境中分化成熟。γδ+T 细胞属固有性免疫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并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因此,IEL 在免疫监视和细胞介导的黏膜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2. 鼻相关淋巴组织 鼻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包括咽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及鼻后部其他淋巴组织,它们共同组成韦氏环(Waldeyer’s ring),其主要作用是抵御经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NALT 与淋巴结的结构相似,由淋巴滤泡及弥散的淋巴组织组成。NALT表面覆盖有上皮细胞,但无结缔组织被膜,也无输入淋巴管。抗原和异物陷入淋巴上皮隐窝中,然后被送至淋巴滤泡。淋巴滤泡主要由B细胞组成,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在滤泡内形成生发中心。

3.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ronchial-associated tissue,BALT)主要分布于各肺叶的支气管上皮下,其结构与派氏集合淋巴结相似,滤泡中的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形成生发中心,其中主要是B细胞。

(二)MALT的功能及其特点

1. 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MALT在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构成了一道免疫屏障,是参与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防御中发挥关键作用。

2. 产生分泌型IgA MALT中的B细胞多为产生可溶性IgA(SIgA)的B细胞,这是因为表达IgA的B细胞可趋向定居于派氏集合淋巴结和固有层淋巴组织;另外,与淋巴结和脾相比,派氏集合淋巴结含有更多可产生大量IL-5的Th2细胞,而IL-5可促进B细胞分化并产生IgA。B细胞在黏膜局部受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大量SIgA,经黏膜上皮细胞分泌至黏膜表面,成为黏膜局部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主要机制。

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定居在外周免疫器

官(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机体内的迁移和流动是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

一、淋巴细胞归巢

成熟T细胞和B细胞进入外周淋巴器官后将定向分布于不同的特定区域,如淋巴结的深皮质区(T细胞)或浅皮质区(B细胞);不同功能的淋巴细胞亚群也可选择性迁移至不同的淋巴组织,如产生SIgA的B细胞可定向分布于MALT。

淋巴细胞归巢现象的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介导淋巴细胞归巢的黏附分子称为淋巴细胞归巢受体(lymphocyte homing receptor,LHR),其相应配体称为血管地址素(vascular addressin),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尤其是HEV)。随血液循环运行至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的淋巴细胞,通过其表面归巢受体与HEV表面相应血管地址素结合,促使淋巴细胞黏附于HEV,继而迁移至淋巴结相应特定区域内定居(详见第七章)。

图2-7 淋巴细胞再循环模式图

淋巴细胞经HEV离开血液循环进入淋巴结相应区域内定居,并通过输出淋巴管、胸导管返回血循环;经脾动脉进入脾脏的淋巴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白髓区,然后移向脾索、脾血窦,最后经脾静脉返回血循环。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

1、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有多条通路,包括①在淋巴结,淋巴细胞(T 、B细胞)可随血液循环进入深皮质区,穿过HEV进入相应区域定居,随后再移向髓窦,经输出淋巴管汇入胸导管,最终由左锁骨下静脉返回血液循环;②在脾脏,随脾动脉进入脾脏的淋巴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白髓,然后移向脾索,再进入脾血窦,最后由脾静脉返回血液循环。只有少数淋巴细胞从脾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返回血液循环;③在其他组织,随血流进入毛细血管的淋巴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随淋巴液回流至局部引流淋巴结后,再经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和血液循环。

2、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参与再循环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约占80%以上。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为合理;淋巴组织可不断地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带有各种特异性抗原受体的T细胞和B细胞,包括记忆细胞,通过再循环,增加了与抗原和APC接触的机会,这些细胞接触相应抗原后,即进入淋巴组织,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初次或再次免疫应答;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有利于动员各种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迁移至病原体、肿瘤或其他抗原性异物所在部位,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小结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免疫器官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由骨髓及胸腺组成,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骨髓既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来源,也是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微环境对T细胞的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等,是成熟T 细胞、B 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淋巴结和脾脏具有过滤作用,可清除进入体内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异物。黏膜免疫系统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其中含有大量主要产生SIgA的B细胞,它们在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黏膜局部发挥着重要的抗感染作用。成熟淋巴细胞可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运

行于全身,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免疫效应。

参考文献

1.陈慰峰主编. 2000. 医学免疫学.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龚非力主编. 200

3. 医学免疫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3.Abbus A K, et al.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4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2000

4.Janeway C A, et al. Immunobiology. 4th ed. New York: Current Biology Publication. 2001

思考题

1.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2.试述淋巴结、脾和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特点和与其功能的关系。

3.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司传平)

(完整版)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练习题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和骨髓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2.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是··············································() A、骨髓 B、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C、中枢免疫器官 D、胸腺 3.下列哪种器官是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A、肝脏 B、扁桃体 C、肠系膜淋巴结 D、脾脏 4.既可来源于髓样干细胞,又可来源于淋巴样干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A、单核-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NK细胞 D、树突状细胞5.淋巴结的胸腺依赖区是····················································() A、皮质区 B、髓质区 C、浅皮质区 D、深皮质区 6.脾脏的胸腺依赖区是······················································() A、红髓 B、白髓 C、脾小结 D、PALS 7.淋巴结内T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的比例为······································() A、75% B、25% C、50% D、10% 8.脾脏内T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的比例为········································() A、60% B、40% C、50% D、20% 二、填空题 1.免疫系统由、、组成。 2.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外周免疫器官包括、、等。 3.中枢免疫器官中,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4.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为和。 5.在骨髓人分化成熟的淋巴细胞有和。 三、名词解释 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 四、简答题 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各器官主要功能。 3.简述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各器官主要功能。 4.何谓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System )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 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

3.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T、B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4.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 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1.T、B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4.过滤作用(过滤血液) 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 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

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 1.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2.(B细胞)产生分泌型IgA 四、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immunocyte ) 是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之有关的细胞。根据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可概括为四类: ①淋巴细胞 包括T、B淋巴细胞,由于T、B细胞可以TCR、BCR特异识别抗原故也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其分别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抗原递呈细胞(APC细胞) 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能捕获、处理并递呈抗原的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递呈抗原肽及免疫调节作用。 ③吞噬细胞 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和杀菌功能,在固有免疫中发挥 重要作用 ④自然杀伤细胞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三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学习要点: 1、熟悉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及功能 2、了解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了解淋巴细胞再循环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与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是承担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执行免疫效应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某些情况下(如再次抗原刺激或自身抗原刺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在人和哺乳动物主要是胸腺和骨髓。 一、骨髓(bone marrow):是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它具有如下功能: 1.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骨髓是人和哺乳动物的造血器官,也是各类免疫细胞发育的场所。骨髓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新生和多种分化潜能,可分化为髓样祖细胞和淋巴样祖细胞;其中髓样祖细胞在骨髓中多种细胞因子(SCF,GM-SCF,IL-3、TPO、EPO)刺激下逐步分化发育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淋巴样祖细胞在细胞因子(SCF、IL-3、IL-11)作用下分化发育为祖T/NK细胞和祖B 细胞,之后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最终成熟。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淋巴样前体细胞经早祖B细胞、晚祖B细胞、大前B细胞、小前B细胞,发育成为未成熟B细胞,并且表达B细胞受体(BCR),未成熟B细胞经血循环至外周免疫器官最终发育为成熟B细胞。 二、胸腺 胸腺位于胸骨后面,紧靠心脏,呈灰赤色,扁平椭圆形,分左、右两叶,由淋巴组织构成。胸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结缔组织伸入胸腺实质把胸腺分成许多不完全分隔的小叶。小叶周边为皮质,深部为髓质。 胸腺的功能如下: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腺的淋巴细胞又称为胸腺细胞,经历“双阴性(CD4-CD8-)”胸腺细胞、双阳性(CD4+CD8+)胸腺细胞、单阳性(CD4+或CD8+)胸腺细胞(成熟T 细胞)的过程: 阳性选择:在胸腺皮质中,CD4+CD8+双阳性T细胞,其TCR能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

免疫题目1-第3章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免疫器官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二者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互相联系。 2.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________和_______;外周免疫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胸腺是_______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是_______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4._______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_______的场所。5.淋巴结的浅皮质区称为_______,是_______定居的场所;深皮质区为_______,是_______ 定居的场所 二、多选题 [A型题] 1.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和脾脏B.胸腺和骨髓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E.淋巴结和骨髓 2.人体中体积最大的免疫器官 A.胸腺B.法氏囊C.脾脏 D.淋巴结E.骨髓 3.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淋巴结和脾脏B.胸腺和骨髓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E.淋巴结和骨髓 4.周围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脾脏、胸腺B.胸腺、淋巴结、粘膜组织 C.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D. 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扁桃体、淋巴结和骨髓 5.周围免疫器官不包括: A.骨髓B.淋巴结C.粘膜免疫系统 D.胸腺E.脾脏 6.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B.胸腺C.法氏囊 D.脾脏E.淋巴结 7.B细胞定主要居于淋巴结的哪个区域 A.皮质区B.副皮质区C.深皮质区 D.浅皮质区E.髓窦 8.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是: A.骨髓B.周围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 D.胸腺E.腔上囊 9.T细胞和B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 A.骨髓B.周围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 D.胸腺E.血流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一、是非题 1.免疫球蛋白分子中,铰链区连接轻链和重链。() 2.新生儿脐血中查到IgG,说明曾发生宫内感染。() 3.IgG只在初次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 () 4.五类免疫球蛋白都具有抗感染作用。() 5.免疫球蛋白的H链和L链的V区(VH和VL)都是超变区。() 6.木瓜蛋白酶可将IgG分子水解成2个Fab片段和1个Fc片段。() 7.抗体分子的同种异型抗原决定簇存在于重链的恒定区。() 二、填空题 1.轻链的两型是和。 2.最早产生的Ig是,分子量最大的是Ig ,血清中含量最多的Ig是,含量最少的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 3.根据链抗原表位的不同可将Ig分为五类,IgG的CH3区主要作用是。4.Ig血清类型包括、 和。 5.由抗原致敏的产生的、只针对抗原分子上的特异性抗体称单克隆抗体。 三.A型选择题 1.下列五类Ig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 A.IgG是唯一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B.SIgA多为双聚体 C.IgM分子量最大 D.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最早的是IgG E.正常血清中IgE含量最少 2.半衰期最长的Ig是() A .IgM B.IgE C.IgG D.IgA E.IgD 3.胎儿在宫腔内感染,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何种Ig水平升高() A .IgM B.IgE C.IgG D.IgA E.IgD 4.免疫球蛋白的超变区位于() A.VH和CH B.VL和VH C.FC段 D.VH和CL E.CL和CH 5.在局部黏膜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Ig是() A .IgM B.IgG C.IgE D.SIgA E.IgD 6.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主要Ig是() A.IgG和IgM B.IgDSIgA C.SIgA和IgG D.IgM和IgE E.IgE和IgD

第2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如造血干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及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细胞因子和膜分子等)组成。本章重点介绍免疫器官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将在后续相关章节介绍。 免疫组织(immune tissue)又称为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淋巴组织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其中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下含有大量非包膜化的弥散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和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淋巴组织是胸腺、脾、淋巴结等包膜化淋巴器官(lymphoid organ)的主要组分。淋巴器官因具有免疫功能,又被称为免疫器官(immune organ)。 免疫器官按其发生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图2-1),二者通过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互相联系。中枢免疫器官发生较早,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多能造血干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为成熟免疫细胞,并通过血液循环输送至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发生相对较晚,由淋巴结、脾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组成,成熟免疫细胞在这些部位定居,并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进出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构成免疫系统的完整网络,既能及时动员免疫细胞,使之聚集于皮肤及内脏各处病原体等抗原存在部位,又能使这些部位的抗原经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携带至相应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进而活化T细胞或B细胞,从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及效应作用。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或称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人或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鸟类的腔上囊(法氏囊)是B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一、骨髓 骨髓(bone marrow)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的结构与造血微环境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由造血组织和

免疫器官和组织ppt医学免疫学课件

免疫器官和组织ppt医学免疫学课件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机体的免疫功能:①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②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由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恶性肿瘤);③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自身免疫病)。 2、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3、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比较 4、适应性免疫应答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T细胞和B细胞分别通过TCR和BCR精确识别抗原,其中T细胞识别的抗原必须由抗原提呈细胞(APC)来提呈;②活化增殖阶段:识别抗原后的淋巴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的参与下,发生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如杀伤性T细胞)、效应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和记忆细胞;③效应阶段: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

5、适应性免疫的三个主要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6、关系:固有免疫往往是适应性免疫的先决条件;适应性免疫的效应分子可大大促进固有免疫应答。 7、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第二章免疫器官组织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中枢免疫器官(中枢淋巴器官或一级/初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筛选与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和骨髓,在鸟类还包括腔上囊(法氏囊)。 3、骨髓: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是机体内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既中枢又外周)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执行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如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及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细胞因子和膜分子等)组成。本章重点介绍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将在后续相关章节介绍。 免疫组织(immune tissue)又称为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免疫组织在人体分布广泛,其中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下含有大量非包膜化的弥散性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和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淋巴组织是胸腺、脾、淋巴结等包膜化淋巴器官(lymphoid organ)的主要组分。淋巴器官因具有免疫功能,又被称为免疫器官(immune organ)。 免疫器官按其发生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图2-1),二者通过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互相联系。中枢免疫器官发生较早,由骨髓及胸腺组成,多能造血干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为成熟免疫细胞,并通过血液循环输送至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发生较晚,由淋巴结、脾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组成,成熟免疫细胞在这些部位定居,并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进出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构成免疫系统的完整网络,既能及时动员免疫细胞,使之聚集于体表及内脏各处病原体等抗原存在部位,又能使这些部位的抗原经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携带至相应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进而活化T细胞和B细胞,从而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及效应作用。 第一节 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或称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人或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鸟类的腔上囊(法氏囊)相当于哺乳类动物的骨髓。 一、骨髓 骨髓(bone marrow)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单项选择 1. 属于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阑尾B.淋巴结C.骨髓D.脾E.扁桃体 2. 人类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胸腺B.淋巴结C.骨髓D.法氏囊(腔上囊)E.脾脏 3. 人类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B.胸腺C.法氏囊(腔上囊)D.淋巴结E.脾脏 4. 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胸腺和淋巴结 B. 骨髓和黏膜免疫系统 C. 淋巴结和脾 D. 胸腺和骨髓 E. 脾和胸腺 5. 人类B 淋巴细胞是在下列哪种免疫器官发育成熟的: A. 脾脏 B. 骨髓 C. 法氏囊 D. 胸腺 E. 卵黄囊 6. 属于人造血干细胞标记之一的是: A. CD16 B. CD2 C. CD3 D. CD21 E. CD34 7. T 细胞分化发育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B.胸腺C.脾脏D.法氏囊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8.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黏膜免疫系统 C. 淋巴结 D. 胸腺 E. 脾 9. 与脾脏不相关的是: A. T、B 细胞定居的场所 B.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C. 过滤作用 D. 存在M 细胞 E.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10. 新生儿先天性胸腺缺陷时: A.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B.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升高 C.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1. 实验发现鸡切除腔上囊后: A.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B.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C.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升高 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2. 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A. 淋巴结和脾脏 B. 胸腺和骨髓 C. 腔上囊和胸腺 D.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淋巴结和骨髓 13.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A. 骨髓、淋巴结、脾脏B. 胸腺、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C. 腔上囊、扁桃体、淋巴结D. 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扁桃体、骨髓、淋巴结 14. 绝大多数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腔上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15. 人类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腔上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16. 成熟免疫细胞寄居的场所是: A. 胸腺 B. 胰腺 C. 腔上囊 D. 卵黄囊 E. 脾脏

02第二章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目的要求: 1.掌握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的功能;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 2.熟悉免疫器官的组成及结构 3.了解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的意义 教学时数:2学时 概述 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机构。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所组成。 免疫器官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类,也分别称为初级(一级)和次级(二级)淋巴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所有细胞。 免疫分子是指免疫细胞的产物。 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不仅定居在淋巴器官中,也分布在粘膜和皮肤等组织中。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还可通过血液循环在体内各处巡游,持续地执行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使免疫应答既能有效地又能在适度的范围内进行。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 Central immune organ 或称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由骨髓(腔上囊)和胸腺组成。 一、骨髓 (一)骨髓的结构与造血微环境

造血组织 红骨髓 血窦 黄骨髓。 (二)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场所(见下图) 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pluripot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在骨髓微环境影响下,可经过定向干细胞、祖细胞、前体细胞等分化阶段,最终分化、成熟为各种血细胞。 2.B、NK分化成熟场所 3.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附: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 1. HSC的起源卵黄囊(2?3W)?肝、脾(3?7M)?骨髓(胚胎末期、出生) 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潜能:自我更新self-renewing和分化differentiation (最初分化为)共同淋巴样祖细胞和共同髓样祖细胞等 2. HSC的表面标志CD34、c-kit(CD117) CD34:表达于1?4%骨髓细胞,逐渐下降至成熟血细胞不表达 CD117:是干细胞因子SCF的受体,表达于1?4%骨髓细胞 Lin- 细胞:(谱系阴性细胞):早期造血干细胞 红母细胞------红细胞 巨核细胞---血小板

02第二章 免疫器官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目的要求: 1.掌握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的功能;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功能 2.熟悉免疫器官的组成及结构 3.了解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的意义 教学时数:2学时 概述 免疫系统是执行免疫功能的机构。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所组成。 免疫器官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类,也分别称为初级(一级)和次级(二级)淋巴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所有细胞。 免疫分子是指免疫细胞的产物。 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不仅定居在淋巴器官中,也分布在粘膜和皮肤等组织中。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还可通过血液循环在体内各处巡游,持续地执行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使免疫应答既能有效地又能在适度的范围内进行。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Central immune organ 或称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 ),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由骨髓(腔上囊)和胸腺组成。 一、骨髓 (一)骨髓的结构与造血微环境 造血组织 红骨髓 血窦 黄骨髓。 (二)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场所(见下图) 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pluripot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 )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在骨髓微环境影响下,可经过定向干细胞、祖细胞、前体细胞等分化阶段,最终分化、成熟为各种血细胞。 2.B 、NK 分化成熟场所 3.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附: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 1. HSC 的起源 卵黄囊(2~3W )→肝、脾(3~7M )→骨髓(胚胎末期、出生) 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潜能:自我更新self-renewing 和分化differentiation (造血) 基质细胞: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 造血细胞

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一、是非题 1.IL-8是由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对巨噬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 2.巨噬细胞既具有杀菌作用又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 3.NK细胞表面的杀伤细胞抑制受体可识别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HCⅡ类分子。() 4.B-1B细胞主要分布于淋巴结浅皮质区淋巴滤泡中。() 5.树突状细胞除了表达FcγRⅡ受体外,还表达甘露糖受体。() 6.巨噬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内皮细胞都是抗原递呈胞。() 7.树突状细胞能够显著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增殖,而巨噬细胞、B细胞仅能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 8.巨噬细胞递呈抗原给T细胞受MHC-Ⅰ类抗原的限制。() 9.髓系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系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区别在于前者前体能分化发育为吞噬细胞,而后者前体能分化为淋巴细胞。() 10.外源性抗原被摄取后主要通过MHCⅡ类途径加工处理和提呈,内源性抗原主要通过MHCⅠ类途径加工处理和提呈,但也存在交叉提呈现象。() 二、填空题 1.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2.由髓样干系胞分化而来的DC,称之为_________,而由淋巴样干系胞分化而来的DC称之为_________ 。 3.吞噬细胞氧非依赖性杀菌系统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巨噬细胞寿命较长,在组织中可存活_________,中性粒细胞寿命短暂,在血循环中仅存活_________。二者均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受体,而无_________受体。 5.吞噬细胞的氧依赖性杀菌系统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作用系统。 6.NK细胞表面可表达___________,此类受体胞浆内有___________结构,可转导活化信号使NK细胞产生杀伤作用。 7.通常所说的APC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能表达 的细胞,即专职性APC。 8.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血液中的和组织中的,如肝脏中的、皮肤的等。 9.B细胞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摄取抗原:___________ 介导的内吞作用,该方式使其在___的情况下也能有效摄取抗原。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非特异性摄取抗原。 10.在内源性抗原处理和提呈过程中,胞浆内合成的蛋白分子如肿瘤抗原、病毒抗原,在胞浆中被降解成小分子的肽段,经___________ 转运至___________ ,与在那里合成的MHC-Ⅰ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体,并经___________ 表达于细胞表面,向___________ T细胞提呈。 11.根据组织分布情况,DC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三、A型选择题 1.吞噬细胞表面可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模式识别受体是() A.清道夫受体 B.TLR4 C.甘露糖受体 D.C3b受体 E.TLR2 2.吞噬细胞所不具备的受体是()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bone marrow) (一)骨髓的结构与造血微环境 1.骨髓的结构:红髓有造血功能,由造血组织和血窦组成,造血组织主要由基质细胞和造血细胞组成。基质细胞包括网状细胞、成纤维细 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 2.造血微环境:骨髓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 ? 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IL-7、GM-CSF 等) 细胞外基质 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称“造血诱导微环境”。 (二)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骨髓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又是外周免疫器官。记忆B 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受抗原刺激活化后,可经淋巴液和血液返回骨髓,在骨髓 中分化成熟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主要为IgG )释放于血液循环,而且缓慢持久。故骨髓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骨髓功能缺陷,必然造成造血障碍和免疫功能缺陷。 (三)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 1.造血干细胞(HSC )的起源 人类的造血:多能HSC 具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 HSC 造血部位迁移:卵 黄 囊 → 胎肝、脾 → 骨 髓 (2W ~2M ) (3M ~7M ) (7M 以后) 骨髓成为胚胎末期一直到出生后的造血场所。 2.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记 (1)CD34: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跨膜蛋白,成熟血细胞不表达。 (2)CD117(c-kit ):是SCF 的受体。50%~70%的CD117+的骨髓细胞表达CD34。 (3)Lin- 细胞:不表达不同血细胞的谱系(lineage)特异性标记,为早期造血干细胞。CD2/3//19/24//56//66b 等为不同的谱系标记) 3.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1)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分化:骨髓、胸腺造血微环境是HSC 分化的条件。 (2)髓样干细胞及其分化 (3)淋巴细胞及其分化 二、胸 腺 (thymus) 是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胸腺出现于胚胎第9周,在第20周发育成熟,是发生最早的免疫器官。 新生期胸腺约重20g ,青春期可达30~40g 。青春期后逐渐萎缩退化,胸腺细胞减少,间质细胞增多,并含有大量脂肪细胞。 老年期被脂肪组织取代,功能衰退,造成细胞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和肿瘤。 (一)胸腺的结构 1.皮质(cortex ):皮质内85%~90%的细胞为未成熟T 细胞(即胸腺细胞),并有胸腺上皮细胞(TEC )、巨噬细胞(macrophage ,M φ)、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 )等。 多能干细胞 定向干细胞 淋巴样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NK 细胞 红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巨核细胞/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备课讲稿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2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单项选择 1. 属于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阑尾B.淋巴结C.骨髓D.脾E.扁桃体 2. 人类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胸腺B.淋巴结C.骨髓D.法氏囊(腔上囊)E.脾脏3. 人类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B.胸腺C.法氏囊(腔上囊)D.淋巴结E.脾脏 4. 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胸腺和淋巴结 B. 骨髓和黏膜免疫系统 C. 淋巴结和脾 D. 胸腺和骨髓 E. 脾和胸腺 5. 人类B 淋巴细胞是在下列哪种免疫器官发育成熟的: A. 脾脏 B. 骨髓 C. 法氏囊 D. 胸腺 E. 卵黄囊 6. 属于人造血干细胞标记之一的是: A. CD16 B. CD2 C. CD3 D. CD21 E. CD34 7. T 细胞分化发育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B.胸腺C.脾脏D.法氏囊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8.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黏膜免疫系统 C. 淋巴结 D. 胸腺 E. 脾 9. 与脾脏不相关的是: A. T、B 细胞定居的场所 B.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C. 过滤作用 D. 存在M 细胞 E.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10. 新生儿先天性胸腺缺陷时:

A.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B.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升高 C.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1. 实验发现鸡切除腔上囊后: A.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B.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C.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升高 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12. 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A. 淋巴结和脾脏 B. 胸腺和骨髓 C. 腔上囊和胸腺 D.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淋巴结和骨髓 13.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A. 骨髓、淋巴结、脾脏B. 胸腺、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C. 腔上囊、扁桃体、淋巴结D. 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扁桃体、骨髓、淋巴结 14. 绝大多数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腔上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15. 人类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 骨髓 B. 腔上囊 C. 脾脏 D. 胸腺 E. 淋巴结 16. 成熟免疫细胞寄居的场所是: A. 胸腺 B. 胰腺 C. 腔上囊 D. 卵黄囊 E. 脾脏

2第2章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章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免疫器官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 ________和_______,二者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互相联系。 2.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________和_______;外周免疫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胸腺是 _______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是_______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4._______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_______的场所。 5.淋巴结的浅皮质区称为_______,是_______定居的场所;深皮质区为_______,是_______ 定居的场所 二、多选题 [A型题] 1.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和骨髓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淋巴结和骨髓 2.人体中体积最大的免疫器官 A.胸腺 B.法氏囊 C.脾脏 D.淋巴结 E.骨髓 3.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和骨髓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淋巴结和骨髓4.周围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脾脏、胸腺 B.胸腺、淋巴结、粘膜组织 C.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D. 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扁桃体、淋巴结和骨髓 5.周围免疫器官不包括: A.骨髓 B.淋巴结 C.粘膜免疫系统 D.胸腺 E.脾脏 6.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 B.胸腺 C.法氏囊 D.脾脏 E.淋巴结 7.B细胞定主要居于淋巴结的哪个区域 A.皮质区 B.副皮质区 C.深皮质区 D.浅皮质区 E.髓窦 8.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是: A.骨髓 B.周围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 D.胸腺 E.腔上囊 9.T细胞和B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 A.骨髓 B.周围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 D.胸腺 E.血流 10.切除胸腺的新生鼠的淋巴结中缺乏何种细胞 A.巨噬细胞 B.B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 D.干细胞 E.粒细胞

第二章免疫器官

一、填空题 1.免疫器官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 ________和_______,二者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互相联系。 2.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________和_______;外周免疫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胸腺是 _______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是_______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4._______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_______的场所。 5.淋巴结的浅皮质区称为_______,是_______定居的场所;深皮质区为_______,是_______ 定居的场所 二、多选题 [A型题] 1.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和骨髓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淋巴结和骨髓 2.人体中体积最大的免疫器官 A.胸腺 B.法氏囊 C.脾脏 D.淋巴结 E.骨髓 3.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和骨髓 C.淋巴结和胸腺 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淋巴结和骨髓 4.周围免疫器官是 A.淋巴结、脾脏、胸腺 B.胸腺、淋巴结、粘膜组织 C.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D. 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 扁桃体、淋巴结和骨髓 5.周围免疫器官不包括: A.骨髓 B.淋巴结 C.粘膜免疫系统 D.胸腺 E.脾脏 6.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 B.胸腺 C.法氏囊 D.脾脏 E.淋巴结 7.B细胞定主要居于淋巴结的哪个区域 A.皮质区 B.副皮质区 C.深皮质区 D.浅皮质区 E.髓窦 8.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是: A.骨髓 B.周围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 D.胸腺 E.腔上囊 9.T细胞和B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 A.骨髓 B.周围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 D.胸腺 E.血流 10.切除胸腺的新生鼠的淋巴结中缺乏何种细胞 A.巨噬细胞 B.B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 D.干细胞 E.粒细胞 11.胸腺细胞是指 A .胸腺中未成熟的前T细胞 B.胸腺上皮细胞 C.巨噬细胞 D.胸腺树突状细胞E.成纤维细胞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红骨髓+黄骨髓) 1.骨髓的结构和细胞组成 ①造血诱导微环境(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造血生长因子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生存、生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 ②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HSC)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额能力和多能分化潜能的造血前体细胞,体内血细胞均由其分化而来。 2.骨髓的功能 ①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②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③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二、胸腺(胸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 1.胸腺的结构和细胞组成 ①皮质 ②髓质 2.胸腺微环境(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局部活性因子) ★胸腺上皮细胞是胸腺微环境最重要的组分。 ①分泌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 ②细胞-细胞间相互接触 3.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②免疫调节作用 ③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淋巴结(结构最完备的外周免疫器官) 1.淋巴结的结构 ①皮质 A.浅皮质区:B细胞定居的场所。 B.深皮质区:T细胞定居的场所 ②髓质 A.髓索 B.髓窦 2.淋巴结的功能 ①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②免疫应答场所 ③过滤作用 ④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脾 1.脾的结构 ①白髓 A.动脉周围淋巴鞘 B.脾小结 C.边缘区

②红髓 A.脾索 B.脾血窦 2.脾的功能 ①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③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④过滤作用 三、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一)组成 1.肠相关淋巴组织 ①派尔集合淋巴结PP ②上皮内淋巴组织IET 2.鼻相关淋巴组织 3.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二)功能 1.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2.产生分泌型IgA 第三节、中枢免疫器官 一、淋巴细胞归巢 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 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三、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理意义 1.使体内淋巴细胞再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趋合理,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 2.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及APC接触的机会,有利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产生。 3.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有利于动员各种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迁移至病原体、肿瘤或其他抗原性异物所在部位,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