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4光和颜色(第2课时)_教学设计

1.4光和颜色(第2课时)_教学设计

1.4光和颜色(第2课时)_教学设计
1.4光和颜色(第2课时)_教学设计

光和颜色(第2课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能力目标: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培养学生用实验来展示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三、教具准备

ppt课件、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太阳能计算器、电视摇控器一个、三棱镜。

四、课程设计

(一)课题引入:(展示彩虹图片)ppt02

提问:雨后见彩虹,你是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光的色散

下面让我们来演示一下:ppt03

活动一: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调整镜子的角度,观察纸上出现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纸上出现七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原因是水把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再通过镜子反射出去。

活动二:将三棱镜放置于投影机光线前,并在黑板旁的幕布上仔细观察。

现象:在幕布上出现彩色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

(展示)光的色散原理图ppt04

分析图中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在白纸屏上所成的各种颜色。

(师):ppt05

(1)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2)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叫复色光。

(3)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如红光、蓝光等

介绍紫外线和红外线:展示遥控器,它是利用红外线的原理工作的,而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的原理进行工作的。资料:红光外侧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具有明显的热效应,经过大量的资料证明,这就是红外线。

紫外线——在紫外光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

讨论:你知道红外线与紫外线哪能些应用吗?

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的作用)

(三)光的颜色ppt06

活动三: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纸上,先后将红、蓝、绿三种透明塑料薄膜蒙在纸板上,你在白纸上依次看到了什么颜色?红、蓝、绿

结论1:透明体: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活动四: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狭缝上,经三棱镜分解后的采色光带先后透过红、蓝、绿三种有色玻璃片后,你在白纸上依次看到了什么颜色?

结论2:不透明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跟它被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吸收跟物体颜色

不同的色光。

分析黑色和白色的原因:ppt07

物体呈现黑色,说明它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物体呈现白色,说明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Ppt08思考下列各种颜色(可供探究实验的器材:手电筒、红色玻璃纸、绿色玻璃纸、橘子、绿叶等。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1)在暗室中,把红色玻璃纸挡在手电筒前,将光照射到绿色植物,植物将会是什么颜色?

黑色

(2)将玻璃纸换成绿色,然后照在黄色的橘子上,橘子将变成什么颜色?再用绿光照绿色植物,植物将呈什么颜色?

黑色绿色

Ppt09(3)太阳光照在白纸上,白纸为什么呈白色?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红,纸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如果让红光照射到绿纸上,绿纸会呈什么颜色?为什么?

原因:因为白纸能反射各种色光,所以太阳光照在白纸上呈白色。

是黑色,因为红纸只能反射红光,而蓝色眼镜只能透过蓝光,红光通过蓝色的眼镜将被吸收,故只能是黑色。

是黑色,因为绿纸只能反射绿光,所以红光照在绿纸上将被吸收。

Ppt10课堂小结:

Ppt11课堂练习:

Ppt12请你设计:在舞蹈表演中,演员通过服装色彩的变换使表演的节奏、动作更加优美。如果让你来做舞台设计,要求演员只穿着一套服装却在舞台上出现红、橙、黄、绿、紫光循环变化的服装色彩效果,你该如何设计?

思路:以白色服装为底色,变换灯光的颜色着想。

Ppt13布置作业:

(1)利用身边的玻璃镜、水等家庭器材,设计一下如何探究光的色散。

(2)作业A P7 第4节第二部分。

(3)通过课外阅读,找一找有关光的三原色和三基色的资料。(点击可进入三原色和三基色)

五、教学反思

在光的色散中一些器材来实验时,现象不怎么清楚,在此实验中,我采用了将三棱镜直接放于投影机的光线下,将色散后的光投于黑板屏幕上,现象非常清楚。

另外科学上的三原色与美术上不一样,这里一定要讲清楚。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教材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语文实践。 3.凭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阳光的宝贵。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阳光的宝贵。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河像长长的锦缎”这一句话。 2.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 卡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份礼物,看!这是什么?(师贴设计夸张精美的太阳图) 2.跟太阳公公打声招呼吧!(生打招呼) 3.真有礼貌,看,受到你们的欢迎,太阳公公,它眯眯笑了。(师给太阳公公贴眯眯笑的眉毛)谁来说说,太阳公公有什么本事?(生自由发言) 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它发出的光叫阳光。板书课题:阳光

二、复习巩固生字 1.这节课继续学习《阳光》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阳光) 2.这金灿灿的小太阳可爱吗?大家能叫对这些小太阳的名字吗?(齐读生字词) 3.小朋友们可真不了起,一下子就认出了这些可爱的小太阳,现在呀,可爱的小太阳要带领我们走进课文中去感受阳光。准备好了吗? 三、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阳光吧。(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故意把第1自然段读得更有感情) 2.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生举手指头评价) 3.你觉得哪一段老师读得最好?为什么?(生自由评价) 四、学习课文,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一)读第一段。 1.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由红彤彤变得亮晶晶。(出示句子: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谁愿意读?这么优美的画面,你肯定能读得有感情。 2.学生个别读,指导朗读。 3.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学生思考:如阳光和金子一样,都会闪闪发光,而且都很宝贵……)。“洒遍”有谁知道意思?(就是把每一个地方都洒到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阳光》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阳光》教学设计课前透视 《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学生每天都在阳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长,但是却常常忽略了阳光的存在。能留意阳光、感觉到阳光的时候并不多。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创设情境,让他们体会到阳光的美好和宝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树立导学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 2、丝绸被面或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2、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话平台

《阳光》教学设计(1)

《阳光》教学设计 一、概述:本课共2课时 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文课第8课。“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单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然而,课文以抒情的笔调,先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它让孩子们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勃勃的世界,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与竖折)与一个偏旁(双耳朵)。 2、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在朗读中识字;引导合作,在自主学习中会读和会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朗读和写字学习中体验学习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2、教学难点: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拼音基础和一定的识字经验,对简单的笔画和写字的笔画顺序有了初步感受。但学习基础的差异也会直接反映在新课认读学习中。 五、教学资源 本册课本图文和制作的PPT课件,跨越式阅读资料。 六、教学策略 情景感染法;自主学习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与竖折)与一个偏旁(双耳朵)。 2.初步感受课文情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初步认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 .猜谜激趣,导入新课:(3分钟)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情趣,创设情景联系)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太阳)

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word教案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光怎样行进 教学目标: 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教学过程: 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 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 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 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 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 二、认识光源 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 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 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 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 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 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 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 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 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完整版)四个太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设计人:杨颖 课文简析: 《四个太阳》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短文,文章语言简洁、生动、优美,充满童真。课文分4个自然段,结构清晰,“我”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表达了四个美好的心愿,同样也让读者们感觉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独特的创造和善良的心灵。内容催人向上,富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太阳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可是不同颜色的四个太阳,却是学生见所未见。抓住文章内容充满童趣、语文简洁、优美的特点,我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善于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忙、伙”等11个生字,会写“阳、光”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事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像之美。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表达的能力,升华学生善良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感悟作者通过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像之美。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复习巩固) (班长带读词语卡片) 忙着伙伴香甜照亮阳光香甜温暖冻僵季节因为 二、欣赏歌曲导入: 媒体播放:《种太阳》(班长在前面做动作)师:刚才呀这首歌里唱得是什么呀?你来说 生:种太阳。 师:歌曲中的小朋友想在寒冷的南极和北冰洋种上太阳,想把温暖送给冬天。那我们课文中的小朋友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四个太阳》(师板书:

4四个太阳) 三、感知并朗读课文: 1、这四个太阳里藏者许多秘密呢,想知道吗?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吧。 (请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你喜欢哪个太阳就读哪一段,开始吧。(自由读、学生汇报读,师随机出示课文片段)师:同学们读得可美啦,连校园里的春姑娘也被吸引来了,她也想读读,可以吗?(课件播放:动画朗读课文判断。) 3、同学们,《四个太阳》美吗?我们一起美美的齐读课文吧。 四、品读课文并想象: 媒体播放:(炎热夏天的场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大家看,夏天呀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大地上,好热呀,连知了都在说“好热呀,好热呀”,你看这个小朋友热得满头大汗。如果你在这么热的天气,你有什么愿望? 师:噢,大家都想凉快点。咱们课文的小朋友也有一个愿望,是什么呢,大家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海上日出》第二课时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海上日出》第二课时教案 本文是关于《海上日出》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日出又将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2、揭示、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看了课题,你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指名朗读课文。 讨论:课文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描写了哪几种天气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景象?)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3、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这是伟大的奇观。

读读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三、细读理解,中心突破。 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观”? (一)指导学习2、3自然段。 1、学法指导: (1)读。(自由读课文。) (2)找。(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划出来。)(3)思。(想一想所划句子该怎样感情朗读,并试着读一读。) (3)谈。(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感受或喜欢这句话的原因。) (先小组内汇报,再集体交流。) 2、重点理解: (1)、理解“目不转睛”的意思,并说话。 (2)、“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太阳向上升。 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呢?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二)学法迁移,小组学习4、5自然段 重点理解: 1、“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你愿意跟谁比一比读这一句话。(赛读)

《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绿》教学设计 年级:九年级学段:第一学期第六单元学科:语文版本:苏教版 学习目标: 1.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抓住最能透视文章神韵的词句,从情景相生的角度理解分析散文。 3.领略充满生命力的自然美,感受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教学预备: 布置预习:(1)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片断习作,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作为描写对象。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模块一:研读探究 是什么东西吸引作者探身下去看梅雨潭?让我们随着作者去领略梅雨潭的闪闪绿色和离合的神光吧。 PPT15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来,我们开始。(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段,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大家能不能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明确:醉人、奇异) 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醉人、奇异 PPT16那么作者是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吸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用括号里的词语?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想到了吗?“招引”紧扣“闪闪的绿”,似乎它本身用闪闪的绿光在主动招呼诱引游人,动态感强。这正是“惊诧”的原因之一。反衬了“我”急于赏绿的迫切心情。“吸引”则显得一般。“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闪闪的绿”的意思,点点闪光如星星萤火虫,似伸手可捉。“招引”与“追捉”这两个词配合得多么好啊!把梅雨潭的绿对“我”的强烈的吸引,把我领略那可爱的绿色的急切心理,融为一体,至此,情与景真象水乳那样难分解了。) 课件展示 (吸引)着我们; 我们开始追捉(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用括号里的词语? “招引”紧扣“闪闪的绿”,似乎它本身用闪闪的绿光在主动招呼诱引游人,动态感强。这正是“惊诧”的原因之一。反衬了“我”急于赏绿的迫切心情。“吸引”则显得一般。 “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闪闪的绿”的意思,点点闪光如星星萤火虫,似伸手可捉。 PPT17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梅雨潭的绿那么美,在这段里,作者先从行动上写对绿的渴求、追捉。接触景物之初,抓住第一感受。既到潭边,亲眼见到神往已久的景物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这是第一感受。“那醉人的绿呀!”“满是奇异的绿呀!”醉人和奇异,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心理学表明,第一印象(感受)往往能体现事物的概括性特征。下文对景物“绿”所作的具体描写,就是这一特征的展开。第一感受,不断地深入下去。至此心中已没有瀑布了,心被绿占据,接下来主要从整体上来写绿的特点,我们能不能找出三个字来概括呢?:(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概括。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写出了绿的形状。”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写出了绿的深度,概括起来就是大、平、厚。) 课件展示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深度 大、平、厚。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节光和颜色-教案

2.4光和颜色 课题 2.4光和颜色(2)日期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 3.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 5.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重点 难点分析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课程资源 的准备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准备引入] 打开窗帘让学生判断射入的光是什么颜色的? [课题揭示]让学生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同时观察泡泡的颜色? 展示图片:彩虹图片 演示: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新课展开] 四、光的色散 提问:白色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和肥皂泡后,为什么会出现七色色呢?经过三棱镜后也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讲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生活中的哪个现象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 观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上的颜色。能看到几种颜色。 太阳光的组成——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 五、物体的颜色小游戏 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 动画演示:光的三原色及

5.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展示图片:展示几幅有关各种物体颜色的图片 讲述: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光十色,美丽动人,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各种物体都具有 各自的色彩。可是,这些艳丽的颜色,在漆黑的夜里就统统消失了。这说明只有在阳光(白色光)的照射下,物体才呈现出颜色。那么,为什么在同样光源的照耀下,各种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呢? 1.看到物体颜色的条件:哪种单色光能进入眼镜,看到的就是哪种颜色。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的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又各不相同。被物体吸收的光线,人们就看不见,只有被反射的光线,人们才能看到。因此,某种物体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在我们看来,它就具有什么样的颜色。 演示:课件演示各种光的反射与颜色的关系。 讨论:现在你能说说:红色的花为什么会呈红色?白色的衣服为什么呈白色?黑色的布为什么呈黑色? 那么透明物体的颜色形成的原理也是这样的吗? 小实验:每个小组中的一个同学用一幅自制的眼镜,观察一张白纸。现象交流:思考:你认为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形成,是因为对太阳光的反射还是某种色光能透过形成的。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光透过的颜色,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就显示什么颜色。如:红色透明体只能透过红光。 观察:我们的教室玻璃窗用的是什么颜色的玻璃?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思考:你有没有见过家里的阳台上用的是蓝色玻璃?白天你在室内是感到亮还是较暗?为什么呢?家里物体的颜色有变化吗? 5.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讲述:电视屏幕上只能观察到三种颜色:红、绿、蓝。但是我们却能看到更多的七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红、蓝——品红色红、绿——黄色绿蓝——青色红、绿、蓝——白色六、看不见的光 演示:用摇控器转换电脑,让学生思考,摇控器是什么实验转换的?二色、三色的混合色。 课件演示:颜料三原色的混合结果。 回忆:耳能听到所有频率的声音吗?20——20000HZ

《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阳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的一篇课文。 2.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 3.《阳光》这篇短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了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孩子有着强烈求知的欲望,他们喜欢学习,喜欢探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12个生字。 2、要求学生会写“山”和“出”两个字,先书空,后在书上笔画。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孩子们像回到第一课时那样,热情地来读一读课文。 2、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在阅读中感悟了解阳光的作用,并对比理解“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这句话的含义感受阳光的美好和珍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展开你的想象,并通过阅读感受阳光的美好和珍贵。 2、让孩子们在热爱阳光的同时,也开始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继续识字写字。 2、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感受“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的含义。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珍贵。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2.4 光和颜色(1) 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下)

第4节光和颜色(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 3、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 4、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比较、探究实验,构建光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等概念与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比较、探究实验,正确认识光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探索小孔成像的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教学难点:小孔成像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激光手电筒、全反射器、太阳镜、微机、投影机。 学生准备:太阳镜、激光手电筒、太阳底下树荫下的光斑实验探究、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厚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乐瓶 四、教学预设 (一、新课引入) 读图:展示图片,一些灯光的图片 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图片?请你闭上眼睛,你还能看见这些图片吗?为什么? 生回答,师过渡:我们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而闭上眼睛,光 就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从哪里来呢? (二、新课教学) 举例:生活中哪些东西会发光? 生回答,讲出生活中的例子(如:火柴、电灯、电视、太阳、闪电、萤火虫、月亮、镜子等等) 师:请把你讲出来的例子找出它们的规律进行分类 学生讲述自己的意见,教师小结: 1.能够自身发光而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反射光的物体并不是光源。 演示一:用激光电筒,将光的红点射到墙上

问:你们看到光了吗?看到光传播的路径了吗?你能否做出一种假设,假设光有空气中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 生:以直线传播。 问:你见过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吗? 生讲述,教师小结:(展示图片)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雨中车灯的光束…… 播放短片:1、一束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2、一束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问: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总结,教师小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资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生回答,教师小结: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并且用图片展示分析这些现象。 讨论:1、你们平时整队时,你们需要将队伍排整齐,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队伍是否排整齐的? 2、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讨论,凿火车隧道时最怕凿出的隧道不直,用今天的所学的知 识有办法解决吗? 3、在安装北京饭店电梯时,怎样使80多米高的电梯又正又直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1、看到前面一个同学的头,然后看不见前面的其他同学。 2、利用激光准直 3、工程技术人员用一束激光代替了铅垂线。在激光的帮助下,工程又快又好地竣工了。思考: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是什么道理?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准备三张带孔的纸板,中间还栓有细线,一位同学来观察一下灯光,看见灯光时细线处于的状态。 学生观看,教师解释: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板图示范光线的画法) 讲述: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测光的速度是极困难的。第一个测量光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后来许多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准确,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较精确地测定了光速。现在公认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于3×108m/s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能发光的物体都被称为( 光源);(太阳、灯泡、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2、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光分为( 自然)光和(人造光)。自然光有(太阳光、闪电、萤光)等等;人造光有(烛光、灯光) 3、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4、光在空气和水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5、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小孔成像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制成的,成的都是(倒立)的像。 6、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7、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被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8、(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镜子能改变光的行进(方向);物体在镜里能够(成像),所成的像都是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的。 9、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的,可以用两面(平面镜)作一架潜望镜。 10、(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11、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12、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3、“鱼翔浅底”、”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 14、把一根笔直的吸管或铅笔插进水中,从上面看,从侧面看水中的吸管或铅笔是(弯曲)的。 13、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15、一滴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16、凸透镜能改变光的行进路线,它的作用有(聚光)、(成像),使物体( 放大)等;凸透镜的用途很多,如(放大镜)、(老花镜)、(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里都用到了凸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组 合成望远镜。 17、凹透镜具有(散光)、(缩小物体)的作用;凹透镜的用途很多,如 (近视眼镜)里用到了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成望远镜。 18、(凸透镜)能使光线(聚焦),(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19、(凸透镜)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凹透镜)不能。 20、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我们平时叫“(白光)”. 21、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22、白光是有( 色光)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 色)的玻璃纸把其它颜色的光(过滤掉)。 23、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颜色)不同。 24、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引起的。 25、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 看见(彩虹)。 二、判断题。 1、灯光、火光都是自然光源。(×)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可以通过小孔成像实验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4光和颜色(第2课时)_教学设计

光和颜色(第2课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能力目标: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培养学生用实验来展示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三、教具准备 ppt课件、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太阳能计算器、电视摇控器一个、三棱镜。 四、课程设计 (一)课题引入:(展示彩虹图片)ppt02 提问:雨后见彩虹,你是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光的色散 下面让我们来演示一下:ppt03 活动一: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调整镜子的角度,观察纸上出现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纸上出现七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原因是水把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再通过镜子反射出去。 活动二:将三棱镜放置于投影机光线前,并在黑板旁的幕布上仔细观察。 现象:在幕布上出现彩色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 (展示)光的色散原理图ppt04 分析图中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在白纸屏上所成的各种颜色。 (师):ppt05 (1)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2)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叫复色光。 (3)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如红光、蓝光等 介绍紫外线和红外线:展示遥控器,它是利用红外线的原理工作的,而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的原理进行工作的。资料:红光外侧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具有明显的热效应,经过大量的资料证明,这就是红外线。 紫外线——在紫外光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 讨论:你知道红外线与紫外线哪能些应用吗? 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的作用)

《8、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8、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 《阳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的一篇课文。 2.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 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 3. 《阳光》这篇短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了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孩子有着强烈求知的欲望,他们喜欢学习,喜欢探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 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12 个生字。 2、要求学生会写“山”和“出”两个字,先书空,后在书上笔画。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孩子们像回到第一课时那样,热情地来读一读课文。 2、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在阅读中感悟了解阳光的作用,并对比理解“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的含义感受阳光的美好和珍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展开你的想象,并通过阅读感受阳光的美好和珍贵。 2、让孩子们在热爱阳光的同时,也开始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继续识字写字。 2、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感受“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的含义。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珍贵。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通过优美的画面设置情境,让孩子们在感悟阳光的美好的同时,如情入境的朗读。让孩子们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浅显地体会出阳光是多么美好。 2、识字与写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继续拼读继续书写会读会写的生字也是教师教学的关键。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让孩子们先去感受阳光并认真预习好课文。 2、课件准备:阳光照射大地的照片(图片)。 3、生字卡片。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必修II)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 教学重点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砂纸、镁带、铝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酚酞试液、、1m o1/L盐酸,1m o1/LA1C13溶液、3mo1/LNaOH溶液、3mo1/LH2SO4溶液、1m o1/LMgC12溶液。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 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如何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学生回答 【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推进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思考交流】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 请2-3名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多媒体播放: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金属与H2O或与酸反应难易程度。 2、置换反应。 3、最高价氧化物对立水化物碱性强弱。 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应

《阳光》的教案

8、《阳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一个偏旁“包耳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和识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小黑板、生字卡。 2、布置学生课前观察阳光,感受阳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一个偏旁“包耳旁”。 二、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和识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由红彤彤逐渐变得亮晶晶。你们看,红红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 2、板书课题,学习“阳”字,认识“包耳旁”旁。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配乐)。 2、指5名学生逐段试读课文,评议。 3、同桌读。 (三)、识字 这些生字娃娃排着队走遍了阳光照射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们看看,他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1、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读一读。 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3、交流:哪个生字最难记? 游戏:登山看日出。 (四)、学习课外1—4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运用电教手段演示“阳光像金子”。

理解“洒遍”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2、 3、4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小组自读后,选择大家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讨论、交流。(3)汇报、展示、质疑。随机出示句子: 田里的禾苗,绿了。山上的小树,高了。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小组派代表说说对句子的理解,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小组派代表朗读,比赛读,评议。 指导朗读。 (4)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小组派代表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让学生感受河面上波光粼粼、想绿色锦缎般美丽。并思考:你觉得它(小河)还像什么? 汇报、评议,指导朗读。 (5)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我的家。 指小组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看插图,观察小女孩的神情,感受阳光的美好。

一年级语文:《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一年级语文:《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一年级语文:《阳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实 用文本) 【教学目标】 1、学会1个生字“出”,认识一种笔画“竖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课件。 2、《七色光》歌曲磁带或舒缓的音乐。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最后一句: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2、识字“出”和写字。 3、“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学生背诵学过的诗歌、短文。 老师调动学生气氛: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右手摸着自己的胸口说:“我是最棒的”。请大家把右手搭在同座位的同学肩膀上对他说:“你是最棒的。”最后,大家大声的说:“我们是最棒的。”好,下面我们上课。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猜谜语导入: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谁知道这是什么?(师板画太阳。) 2、师:阳光照在身上有什么样的感觉?生:暖和。舒服 3、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阳光》这一课,去感受美好的阳光。(师板书课题。) 4、复习生字:师: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摘果子。 (出示课件)生读出生字,并且组词过度:大家真聪明,学过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4节光和颜色教案浙教版.doc

第四节光和颜色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感觉:声音一一“听”等知识点后,继续学习有关“看”方面的知识。山于小学的常识学习,对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学生己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对光源的理解还是较弱的、对同一介质的理解还是欠缺的。也就是说光直线传播的前提条件他们根本不知,要不断的强调。 如果有条件,在室外有阳光的地方探究“大树光斑”实验、在暗室里探究“物体的颜色”实验是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活动课。 本节在讲述过程中参插了好多探究实验,并一步一步深入,是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处理的好,这节上起来会很有意思。 教学目标: 1、能从儿个物体中找出何种物体是光源。 2、理解光的传播与声音传播的区别。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X108米每秒。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5、知道不透明的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重点: 理解光的传播与声音传播的区别 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X1O S米每秒 不透明的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难点:不透明的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复色光和单色光的区分 课时:2课时 知识点(板书设计) 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的传播: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V真= 3X10千米) 4、光的色散:红橙黄绿蓝靛紫(单色光和复色光) 5、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所反射的光 6、紫外线和红外线: 新课:

设置情境:一幅美丽的日出阳光图,激发兴趣。 『师』多美丽的阳光呀,它是谁发出的呀? 『生』太阳 『师』那你知道我们周围还哪些物体能发光呢? 引出课题:第四节光和颜色 大量图片,让学生来选择“哪些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教师纠正) 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 提问:光源发出的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它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 让学生思考后,设计实验 小实验: 1、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2、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3、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师』从以上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阳光》一年级语文教案

《阳光》一年级语文教案 《阳光》一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しㄥ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珍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同学对语文资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引导同学自读自悟;同时,要给同学留有充沛的独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间,让同学以自已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由红彤彤逐渐变得亮晶晶。你们看,红红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 2、板书课题,学习阳字,认识旁。 二、初读课文 1、小组自由学习课文。 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评议。 3、同桌读。(能读准安音,读通课文就给同桌画上一个红太阳。) 三、识字 这些生字娃娃排着队走遍了阳光照射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们看看,它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1、同学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一读。 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3、交流:哪个生字最难记?给小朋友们提个醒。

游戏:登山看日出。(用生字铺成的山路)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联系实际理解阳光像金子,给同学增加感性认识。 理解洒遍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2、 3、 4、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小组自读后,选择在家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讨论、交流。 (3)汇报、展示、质疑。随机出示句子: 田里的禾苗,绿了。山上的小树,高了。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小组派代表说说对句子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小组派代表朗读,其他组可以竞争朗读,评议。 指导朗读。 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小组代表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感受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般美丽。 并考虑:你觉得它(小河)还像什么? 汇报,评议,指导朗读。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指小组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着重理解跳进一词) 观察插图中小女孩的神情,感受阳光的美好。 指导朗读。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齐读句子。 小组派代表质疑解疑。(重点理解捉不住,大家的 指导朗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