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摄影用光教学设计

摄影用光教学设计

摄影用光教学设计
摄影用光教学设计

摄影用光教学设计

《摄影用光》教学设计

大连开发区第六中学韩冬梅

一、背景资料:

前些年开设摄影课时,还面临着胶卷成本和冲印成本的问题,但随着最近几年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几乎实现了“零成本”,这成为开设摄影课的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

摄影既是一项十分实用的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学习摄影既有利于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是很受学生们喜爱的一门好课。所以,本文选择了“摄影”课程中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摄影是一门对技术要求很高的艺术,一幅照片要有清晰的影像、准确的曝光、良好的色彩还原。即使是“傻瓜照相机”和“自动照相机”也会涉及到大量的操作技能。掌握这种技能与否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有摄影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但同时做为一门艺术,一幅摄影作品还应该是摄影者对于生活的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这就需要摄影者善于使用某种摄影技术来表达自己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前面的课程中已经涉猎了“相机操作”和“正确曝光”等学习摄影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课开始的授课内容将从前期课程“技术”层面上升到“艺术”层面。

二、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将学习了解“光线”在摄影中的造型作用:由于光源与被摄物体的位置关系不同(即角度不同),会在被摄物体表面形成不同的明暗反差效果,因而有着不同的造型作用。根据这些造型效果的不同特点,在摄影中将光源相对于被摄物体的角度(光线的角度)归纳为七种。掌握并注意利用各种光线在造型作用上的不同特点,是拍出好作品的关键之一,它同“取景”“构图”等有关内容一起,是摄影创作的基础。

光是摄像最重要的构成要件,对光线的处理往往要比其它要件重要且难得多。光不仅仅是使目标在摄像机的CCD上成像,好的摄像师还可以利用不同性质的光线表达出不同的意境来。因此,本着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内容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认识到光线的角度在摄影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七种光线的特点及运用的知识。通过对7种光线造型效果的对比,增强对光线造型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摄影用光的技巧,养成有意识地运用光线特点进行艺术创作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实践操作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完成本组的创作作品,从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能力、与人交流的态度与能力等。

通过自由讨论、自主取材,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艺术创造力。通过体验和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学习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审美情操。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重点:七种光线的特点及运用。

难点:摄影中如何运用七种光线。

关键:增强七种光线的造型作用对最终作品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的感性认识。

三、教法与学法的确定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模拟演示法: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教学手段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认识发展规律,我将七种光线的特征抽象出来,利用电脑动画演示给学生看,这种带有新奇性、可视性、活动性的演示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趣增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2、直观演示法:采用碘钨灯照射学生模特,学生采用肉眼观察和数码照相观察对比,使学生实际观察到在人物摄影时不同角度光线对人物造型所实现的不同效果,加深感性认识。

3、实习实验法:对新的知识点和新的操作学生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起到加深记忆和将知识固化为技能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与实践等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以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的飞跃。

四、课前准备:

1、准备实践器材:⑴视频展示台⑵照片若干⑶电视机⑷反

光板⑸电脑⑹相机⑺碘钨灯

2、划分小组:8人为一小组,划分8个小组。每小组至少

准备二台照相机,自制反光板一块。

五、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学校的现有条件,我采用“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利用视频展示台对比播放同一人物在七种光线照射下的照片,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七张照片效果一样吗?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现象呢?如果学生回答不到位,教师可分析几张典型作品,(这张作品有明有暗,这张作品在眼、鼻、唇、颏的下方有浓重的阴影)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光线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自然地导入本课。

(二)巧设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

没有光能摄影吗?平时照像所用的光来自哪儿呢? 光在摄影中有什么作用?在一问一答中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在老师引导下联想、思考。接着提出,想不想拍出富有表现力、造型完美的作品?学生自然回答:“想”,从而导出本课的重点:七种光线的特征及应用。

没有光就没有摄影。所以善于把握光线,利用光线是摄影的基础。摄影的常用光为可见光,主要来自于太阳或其他辐射源的能量流。也就是自然光(日光)与人造光(灯噶)。光以波的形式传播,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在实际摄影创作中,我们应该把握光的照射角度、色彩、软硬,并善于利用不同的光线来达到摄影的目的。

(三)电脑演示,解决重点:

利用电脑播放一段七种光线特征及应用的动画,(随机播放两种光线的形成、定义、特点、应用的动画。其它五种以此类推)这样使七种光线形成清晰的对比,化难为易,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自行得出结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围绕本节重点提出思考问题:在这种光线照射下被摄物有什么特征?这种光适合照人像吗?那么它适合拍摄什么?接着播放利用这种光线的优秀作品,再次增强对七种光线特征及应用的感性认识。

1、正面光:相机与光源在同一方向上,正对着被照主体,使其朝向相机镜头的面容易得到足够的光线,可以使拍摄物体更加清晰。也就是顺着相机镜头的方向直接照射到被照主体上的光线。如果光源与相机处在相同的高度,那么,面向相机镜头的部分全部能接受到光线,使其没有一点阴影。使用这样的光线拍摄出来的影像,主体对比度会降低,像平面图一样缺乏立体感。在这样的光线下拍摄,其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会使被摄主体失去原有的明暗层次。

2、前侧光:就是光线从相机的左边或右边侧面射向被照主体。在进行拍照时,侧顺光是使用单光源摄影较理想的光线。多数情况下我们一般用25°~45°侧顺光来进行照明,即相机与被照主体之间的连线,和光源与被照主体之间的连线形成的夹角为25°~45°。此时面对相机的被照主体部分受光,出现了部分投影。这样能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皮肤质感。既保证了被照主体的亮度,又可以使其明暗对比得当,有了立体感。利用早晨和傍晚的金色阳光及产生的阴影效果来拍摄风景、城市景色和人物,您一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后侧光:也前侧光方向前后相反,从相机的后左边或后右边侧面射向被照主体。如照人物会导致面部大部分都在阴影之中需加辅助光补光。

4、逆光

逆光是相机对着、而被照主体背着光源而产生的光线。在强烈的逆光下拍摄出来的影像,主体容易形成剪影状:主体发暗而其周围明亮,被照主体的轮廓线条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这种条件下拍摄照应增加辅助光。

5、正侧光

侧光的光源是在相机与被照主体形成的直线的侧面,从侧方照射向到被照主体上的光线。此时被照主体正面一半受光线的照射,影子修长,投影明显,立体感很强,对建筑物的雄伟高大很有表现力。但由于明暗对比强烈,不适合表现主体细腻质感的一面。

6、顶光

顶光通常是要描出人或物上半部的轮廓,和背景隔离开来。但光线从上方照射在主体的顶部,会使景物平面化,缺乏层次,色彩还原效果也差,这种光线很少运用。

7、散射光:没有明显的光线方向。阴天或者大树、高大建筑物的阴影处。

回过头来,再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去分析七种光线对比的照片,通过一一分析找出适合人像摄影的最佳光线,使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认识到光线角度的重要性。进而提出思考问题:这张作品是采用什么光线拍摄的?它有什么特点?如果你是摄影师,你该如何利用现场光线的特点进行摄影创作?当现场光线不能满足你的创作要求时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将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亲自动手实践的迫切愿望。

(四)实际演示,突破难点

光线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难点,利用碘钨灯照射讲台前的学生模特并更换光源投射角度进行实验。(随机演示两种光线的应用实验:演示侧光,同时提出思考问题:这属于什么光线?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拍摄观察)在这种光线照射下模特脸部造型的特点,我们的模特在侧光照射下脸部造型美不美?如何改善?可以让学生模特脸向光源方向偏移形成前侧光,或背向光源偏移形成后侧光、逆光等方法,鼓励学生知识要活学活用,再演示顶光,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时间属于顶光?中午照人像好不好?如果正好赶上中午想拍照,怎么办?并可利用帽子等道具作实验解决问题。其它六种光线以此类推一一演示。)这样通过演示把感性知识交给学生,再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对感性认识的抽象整理,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目的。在演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教师提出问题一步步升华,光线的运用知识在一层层深入,难点被一步步突破。通过实验使学生产生利用光线进行摄影创作的念头,培养其创新精神。

(五)分组实践,运用新知识,固化新技能

保证人人都动手进行实践,达到运用新知识和固化新技能的目的。作品收回以后通过互评互议,加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水平。要求学生做好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正确方法。实践期间教师深入各小组中间巡视指导,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喜爱,增强其信心,并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浅移默化的情感教育。

(六)课堂小结

教师鼓励学生谈感想和收获,激励学生在今后的摄影实践中一定要注意光线的特点并积极结合光线特点知识进行构思构图。达到学以至用、举一反

三,用摄影艺术来展示大连的景美人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七)布置作业

选交一张摄影作品并注明拍摄日期、时间、光线角度及天气、光圈、快门值,并从光线角度写出分析报告(摄影报告格式见附表)。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实验和数据积累的科学的方法,巩固新知识,促进技能的形成。(八)整理器材

组织学生整理器材,清理好外景场地。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寻找最佳角度找到理想的人物摄影的最佳光线。

六、课堂效果分析:

本课依据素质教育的思想,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指导方针,合理、充分地利用现代化手段,将七种光线的特征及应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本节课的知识,又以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新技能的形成。从而能够圆满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七、评价:

参加小组活动:主动性、积极性、组织纪律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老师评价)

知识与技能:课堂发言/课堂表现/课堂笔记/作业/提问

作品:技术层面:曝光/影像质量/技巧应用

艺术层面:用光/取景与构图/

八、板书设计:

摄影用光

一、光的种类:

自然光

人造光

照明作用

造型作用

三、七种光线的特点及应用:

正面光(面部平淡)

前侧光(最佳人像摄影)

正侧光(阴阳脸)

后侧光(人像摄影需加辅助光)

逆光(同上)

散射光(同上)

顶光(正午阳光,不适合人像摄影)

(底光:不常用)

附:学生社会实践记录反馈表:学生姓名:

摄影中光的影响教案

光强 光强,舞台上光的强度,亦称“亮度”。表示展现在舞台上光的明暗程度。(这里所说的光强,不同于光学中所言的发光强度或亮度。)是指舞台光在观众视觉中感受明暗的程度。 光强对舞台演出的照明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有着很重要的造型功能。舞台上展现的一切视觉形象,必须“见于光”。有光才能显现舞台上人物和景物的造型。光愈亮、形象愈突出,光渐暗,形态渐隐;一切景物则淹没于黑暗中。人们的欣赏习惯是视线易向明亮处观看。运用光强可引导和集中观众视线。利用光的强弱和对比可增强舞台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在有限的舞台场地,表现无限的戏剧空间,犹似用黑白灰的素描手法表现的画面。 光的亮暗能引起人的反应,心理原形的源头始于昼夜的自然变化。在人类对自然不了解的远古时代,夜晚的黑暗常给人带来恐惧和神秘,夜晚常常是野兽及传说中的精灵,鬼怪出没有时刻。在人们记忆深处,黑夜常常夺去人的生命,带给人们痛苦。许多肮脏交易,罪恶勾当在黑暗中进行。像《麦克白》中的罪恶行为都发在黑夜,黑夜是最能勾起人无穷联想,进入梦境的时刻人们意识中的地狱也是阴森黑暗的。相反,白天则使人愉快兴奋。人在明亮的光线下可以看到天地万物,明媚的阳光使植物成长,使鲜花盛开,一片美好景象。 戏剧中对光强的运用取决于许多因素。 1、体栽:悲剧中常常对光强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其保持在中低调之中,而且全剧起伏较小,节奏平稳,这样能使观众保持在沉重的氛围之中,而喜剧的全剧则统一保持在高调之中,而且整体起伏较大,这样的氛围则容易使整剧节奏欢快,观众心情舒

畅。整体氛围的把握有助于戏剧矛盾的顺畅展开。 2、风格:尊重自然环境的戏剧常常依据自然光的感受来处理舞台气氛,如人艺老版《日出》就是把整个故事安排在从黎明、中午到黄昏、午夜再到黎明一个完整定额时间段。有时则不遵循时间的顺序,有意把故事情节安排在具有象征性的时间段,如把浪漫的恋爱场景安排在黄昏,把忧伤的情节放在阴雨时刻,把一个可怕计划的密谋放在月黑风高之时……。也有完全按照角色的心理感受安排舞台视觉的明暗变化,使光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完全成为揭示心理空间的工具。 3、剧情:由剧情决定光强的运用是建立在体裁的大基础之上的。在戏剧表现上,恐怖、罪恶、思念、孤独、浪漫等情节经常安排在晚上光线较暗的情况下。黑暗可以使恐怖更剧烈。可以使罪恶显得更可耻,使思念显得更刻骨、悠远,使孤独显得更可怜、悲伤、使空间显得更温馨、浪漫……。因而悲剧中高兴场面的光线也相对比较明亮,喜剧中的悲伤场面也经常作较暗的处理。 4、视觉:依据视觉感受来处理光强也是戏剧舞台上经常运用到的。舞台上光的强弱不是靠测量出来的,而是依据人眼对光刺激的心理反应来设计的。例如戏一开幕光不宜太亮,特暗或特亮的场面不宜进间过长,否则,观众都极易引起礼堂疲劳。要给观众看特亮的场面进,先安排一段长时间过的特暗的场景。这样有意识的根据人的生理,心理反应处理舞台光强时,就会使观从优心理上感到流畅,自然。 舞台灯光的强弱效果,还经常受具体物质因素影响,例如: ①剧场灯光设备。电源的电量、电压,光源的品种功率,灯 具的数量、质量,灯位的投光角度、投射距离等。 ②舞台上人物造型(服装、化妆)和景物造型(布景、道具),

《摄影基础》教案设计

摄影基础 教学目的: 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摄影的技术技巧;了解和掌握在各种光线的情况下进行拍摄曝光以及用相机内测光系统或用测光表来获取准确的曝光的方法;能够独立拍摄人物、风景摄影。 教学重点: 1、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2、景深的基本知识 3、影响主题的表达以及主体的各种的因素 4、摄影构图的基本知识 5、摄影的正确曝光教学难点: 1、景深在实际摄影运用 2、对摄影作品中主题的表达 3、摄影中曝光的方法 序言 人类的文明,从本质上看是科学技术的文明。科学的发展,带来人类物质生活的发展,由此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都见过报纸上的新闻照片、个人写真、外出游玩时的照片,这些照片无一例外的都是利用照相机所拍摄出来的,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画面简洁把我们的视线很好的引向主体。 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相机已从体积庞大变的袖珍小巧;从简单机械到光电一体化;从价格昂贵到低廉普及……。质量越来越好,使用越来越方便。 方便、环保、即拍即现的数码照相机已经成为了主流。那么影像的数码化变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于是DC (数码相机)快速的取代了传统的底片相机,我们的摄影习惯也跟着这一波新潮流开始有了大的改变。 在摄影中,我们作为一个初学者,不但要了解相机的成像原理,了解光圈的知识,它对我们拍摄出来画面的影像。更重要的是如何拍摄出来一张好的摄影作品。 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摄影基础。 第一章摄影概述 内容要点: 了解摄影的发展历史;了解摄影的分类和应用;了解摄影人物及其作品。 第一节概述摄影作为一种灵活的媒介,自19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首先给人的视觉带来的是生动的摹写。随后伴随着每一次的市场需求的转向和艺术风格及流派的变化发展。 不管是从“绘画主义摄影”者罗宾逊;“自然主义摄影”者爱默生;或者布勒松的“决定性的瞬间”。开启闭合快门的那一瞬间究竟可以告诉人们什么?是决定性的瞬间?还是通过照片的真实性及细节唤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我们在书籍和杂志上看到的美妙照片或许已经成百上千张。或许你也像大多数的人那样向往着。 “但愿我也能拍出那样的照片!”然而只是观赏别人的照片实际上无助于你拍摄出好的作品。 原因在哪里呢?因为你并不懂得该寻求什么。当你看到一幅美妙的照片时,就觉得他很美。然而你

曝光与用光 摄影教案

曝光与用光摄影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曝光知识,了解曝光基本要求并掌握曝光各种技巧 重点:测光方式 难点:光圈与快门的配合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拿出数码相机和单反相机,请同学们讲讲它们的曝光功能有什么不同,进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曝光是相机成像的关键步骤,用光是曝光的前提条件之一。 (一)适度曝光 将胶片装入照相机,调好焦点后,摁动快门按钮进行拍摄,在摁动快门按钮的同时,相机的快门打开,胶片上涂敷的卤化银受到光的照射而发生变化,生成潜影,这个过程称为曝光。 照相机可以控制进入相机内的光量,即控制曝光的多少。而通过判断景物的明暗情况,调节进入镜头的光量,进而准确地在胶片上成像,就是适度的曝光。 适度曝光的含义就是在底片上能够结成密度适当、层次清晰、明暗部位都能很好地还原正确色彩的影像。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都会造成影像过亮或影像过暗而失去细节和层次,因此适度曝光是摄影的一个很重要环节。 1、测光 测光,就是对所要拍摄的景物进行曝光测试,来确定一个适度的曝光数值,测光时最好借助仪器的帮助,也就是下面要介绍的测光装置。 (1)测光装置的类型 测光装置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内测光系统,另一类是可以单独使用的测光表。 测光表有多种:入射式、反射式和点侧光表等。测光表的显示有指针式的,也有数字式的。

机内测光系统有:指针式、挑灯式及曝光指示灯式。 (2)测光方式 测定正确曝光实际上就是测定未知的变数,并且把测出的数字如测光表里已有的信息汇合一起进行处理,从而得出一组可以直接用于相机上的最佳速度和光圈。测光方式主要有入射式测光和反射式测光。下面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a、入射式测光 入射式测光是从主体位置把测光表对着相机。这种方法主要是测光线的强度,完全不考虑主体反光这个因素。很明显,只有在拍摄的景物范围内光线条件变化很大的时候,才有必要从主体的位置去测光。如在近距离内使用人工照明,光线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地减弱,所以,必须从主体的位置测定,才能测出光线的正确强度。在室外阳光下拍摄时,则总是在接近相机的位置测光。 由于入射式测光所测的是投射在平面上的光线,所以测光表的受光角必须很大,足以包括180度的范围。要做到这一点,可在测光表的测光口上加一个球形散光罩。这样测出的数字是以主体的平均反射率为17%为基准的。对于反差较高的物体,必须作一定的校正:负片的曝光应比测光表上所所的略多一些,而反转片则应略少一些。由于这种方式的测光不能进行选择性侧光和点式测光,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得作一些估计工作,还得有一定的经验。如果光线难于测定,通常需要另测一次反射光,以便和入射光测出的数字互相比较。要是这二者差别太大,就应找出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并对曝光作相应的校正。 b、反射式测光 用这种方式测光的时候,总是把测光表从相机的位置对向被摄体。为了得到精确的结果,测光表的测光角和所用镜头的视角应大致差不多。测光角如果大大超过镜头的视角,就应该把测光表放到离主体较近的地方,使测光表的视场和镜头大致一样。 在反射式测光中,测光表显示的是主体的平均反射光,同时,它还把测光角内一切其它反射光都测量进去了。 只要最强的高光和最暗的阴影部份的测定值和整个景物的重点平均测定值相差不大,这种测光方式总能提供准确的曝光值。如果景物中有小块极亮或极暗部分,所测出的总平均值必须加以校正。其校正程度视所用胶卷的类型和这些极亮或极暗部分在画面上的重要性如何而定。 (3)机内测光系统的种类 照相机的内测光系统测定的都是反射光,但是不同的照相机有特有的测光模式。

第5章-摄影用光教案

摄影基础课题教案 班级:时间:编号:

理论知识要点详解编号: 环节 时间 主要内容 方法 手段 第一节课 至 第二节课 【引言】 都说摄影是一门光和影的艺术,光,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元素,没有之一。 没有了光,摄影师与相机都无法看到这个世界,但光线并不仅是用来记录影像 的工具。光线条件不同,照片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 冬季的照片天生就是冷色调的。白雪会反射天空的光线,在清晨或傍晚会呈现出紫色。在这幅雪景作品中,摄影师一直等到最后一缕阳光触及树梢时才 按下快门,温暖的落日余辉与冷紫色的雪景之间的对比令这张照片非常出彩。 5.1 摄影用光基础 摄影师要训练自己留心光线变化的本领——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来源和颜色。 5.1.1 光的基本特征 所有的光,无论是自然光或人工光,都有其特征如下。 1. 明暗度 光的明暗度表示光的强弱,它随光源能量和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太阳光下拍摄人物,充满阳刚味道的面部轮廓在强光下的表现更理想,显示坚强的个性。 2. 方向

射光,方向就难以确定,甚至完全迷失。 3. 色彩 光的色彩随不同的光的本源,并随它穿越的物质的不同而变化出多种色彩。自然光与白炽灯光或电子闪光灯作用下的色彩不同,而且阳光本身的色彩,也随大气条件和一天时辰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光源的色彩,强化人物特性。 5.1.2 光在摄影中的作用 光是摄影中的物质基础,光在摄影中的作用如下。 1. 表现物体的结构和颜色 在大自然中,不同物体的外部形状、表面结构、表面颜色和质感都是不同的。人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外部形状、结构、颜色和质感,是因为物体对光线的反射所致。例如,浅色的物体反射光多,深色物体反射光少;表面光滑的物体所反射的光,光质硬,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表面粗糙的物体所反射的光方向性不强,光质软,具有漫反射的性质;半粗糙面的物体所反射的光,具有定向反射和漫反射双重性质。 2. 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 自然界的物体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然而,摄影是在二维空间的画面上表现物体的。因此,要表现出物体的深度,就必须利用光线的明暗关系,才能通过平面的摄影作品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态和空间透视效果。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教案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教案 第1讲 课时内容数码摄影概述授课时间90分钟课时 2 教学目标?了解数码摄影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数码相机的结构原理。 ?了解数码相机的分类。 ?了解数码相机的选购与保养方法。?了解常用镜头的分类及性能。 ?了解数码相机常用配件的选购。?了解数码照片传导与处理的方式。 教学重点?掌握相机的保养方法。 ?了解图像传感器的作用及重要性。 ?如何选购数码相机以及认识相机的相关配件。?了解数码相机常用镜头的分类及性能。 教学难点?了解数码相机的结构原理。 ?了解各种镜头在不同拍摄环境下的使用。 教学设计教学手段:(1)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穿插答疑和讨论(2)通过演示国内外摄影大师的经典摄影作品为辅,来加深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资料及要求:在摄影网站找一些优秀摄影作品素材。 教学内容 讨论问题:1、通过数码摄影的发展历程来对现代数码摄影作品进行赏析。 2、在选购数码相机时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3、数码相机镜头的种类有哪些?分别有哪些性能?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项目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1.1 数码摄影的起源与发展 1.1.1 数码摄影的起源 1.1.2 数码摄影的发展 1.2 数码相机的结构原理与分类 1.2.1 数码相机的结构 1.2.2 数码相机的分类 1.3 数码相机的结构选购与保养 1.3.1 数码相机的选购 1.3.2 数码相机的保养 1.4 常用镜头的分类及性能 1.4.1 标准镜头 1.4.2 长焦镜头 1.4.3 广角镜头 1.4.4 变焦镜头 1.4.5 定镜头

1.4.6 微距镜头 1.5 常用数码相机配件的选购 1.5.1 摄影包 1.5.2 三脚架与独脚架 1.5.3 存储卡 1.5.4 滤镜 1.5.5 电池 1.5.6 闪光灯 1.5.7 快门线 1.5.8 清洁工具 1.6 数码照片的传导和处理 1.6.1 数码照片的处理 1.6.2 数码照片的输出 小结1、摄影器材种类繁多,品牌驳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根据拍摄需求选择摄影器材。 2、对数码摄影具备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后阶段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摄影课程教案

摄影课程教案 大家好,从今天开始由我负责给同学们讲解摄影这门艺术,将各位同学带入摄影这门艺术殿堂。初窥门径。 一、光,颜色 1.光,我们摄影所涉及的有自然光和人工光源。 2.自然光,又称天然光,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光, 3.人工光源,也就是我们通过灯光获取的光源。 4.光线有冷暖的区别,比如太阳光早晚的的时候成红黄色,这就是片暖,我们的室 内的家用荧光灯片冷,拍出的照片片冷,发蓝色。 5.我们所看到的光线从冷暖程度上是用色温表示的,比如3000K属于冷光,正常 的5000K的白光,6500K以上光线片暖。 6.物体所展现的色彩,都是通过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我们眼中的,相机实际上 是个人体仿生学光学记录仪器。 二、正确认识我们手中的工具——照相机 1.相机是如何产生的,从艺术的角度讲,摄影艺术起源于对图像的写实记录。也可 称为写实艺术。 2.最早出现的相机是xxx相机,当时的相机还是只能使用一次成像的产品。 3.后来在柯达公司的创新下出现了可更换胶片的35mm相机,所谓35毫米相机指 的是xxx 4.相机的结构,镜头部分,机身部分,棱镜部分,握柄部分,存储部分,电子显示 部分,电子接口部分。(配图和实物机拆解观察) 5.大家看,这部分就是镜头部分,镜头是由多个镜片的组合实现的,根据焦距的不 同,我们可以将镜头分为,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标准镜头(50mm),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也可以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 随着科技的发展,镜头也越来越具有更强的科技性能了,ED结构镜片,镜头防抖性能,镜头静音高速马达、内变焦技术、电子测光。都为我们获得更完美的图像,高效和稳定。 现在我们使用的相机都具备了ED镜片,请看图中的镜片结构,简单的说光线在进入镜头的时候,由于镜片拉伸图像,物体的边缘会出现蓝色的亮边,ED镜片结构就可以相应的解决掉一些问题。 防抖功能,能在我们手持相机的情况下,解决因为震动捕捉图像不清晰的问题。低速快门拍摄尤为明显。 静音马达,以及内变焦技术,加快了我们的对焦速度,更快捷的捕捉图像。 电子测光,可以将景物的正确曝光度通过红外感应测出正确的曝光数值。 6.握柄部分,电池在此部分,快门释放按钮即右手丰富的功能键位。 7.存储部分,拍到的图像要存储到一定的介质上。常用的有CF卡,SD卡,记忆 棒,记忆棒是索尼公司的专有储存卡。当然,每种储存介质也有性能的区别,实际上就是储存的速度,相对应的几种介质的存贮速度如下: 8.CF卡133X为:10M/s CF卡266X为:20M/s SD卡为:20M/s SDMC卡2X:20M/s

摄影教案一

摄影教案(一)摄影术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摄影术的诞生、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找出摄影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是相辅相成的答案。 重点:摄影术诞生的契机条件。 难点:摄影术发展的因素。 教学程序: 一、摄影概述 1、摄影光学基础知识 照相机的工作过程,概略地说是应用光学成象原理,通过照相镜头将被摄物体成象在感光材料上。 波长在400~700nm的电磁波能够为人眼所感觉,称为可见光,超过这个范围人眼就感觉不到了。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我们的眼睛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按照波长由长到短,光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在设计照相机镜头及其他光学仪器时,并不把光看作是电磁波,而是把光看作是能传播能量的几何线,叫做光线。光源A发光就是向四周发出无数条几何线,这无数条具有方向的几何线就叫做光线。这样在几何光学中研究光的传播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几何问题、数学问题,问题简化多了。 下面叙述几何光学的几个基本定律——光线的传播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即在均匀介质中光线为一直线。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如物体被光照射而成影,小孔成象等。光的直线传播引出了光线这个概念。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光的传播是独立的,当不同光线从不同方向通过介质某一点时,彼此互不影响。当两支光线会聚于空间某一点时,它的作用为简单的叠加。光线的这一性质,使被拍摄物体各点的光互不影响地进入照相镜头,在成象面上成象。 (3)光的反射定律——当光传播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光的反射定律指出: 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分界面上光投射点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②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光的反射现象还具有可逆性,假如光线逆着原来反射光线方向入射到界面上,那么它将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出去。 随着界面的不同,反射又可分为定向反射和漫反射。从一个方向入射到光亮、平整的镜子上的光线,入射点都落到同一平面上,其反射都向着同一方向,则称为定向反射。当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粗糙表面上时(如毛玻璃面等),由于粗糙面可以看成由许多角度不同的小

摄影用光教学设计

摄影用光教学设计

《摄影用光》教学设计 大连开发区第六中学韩冬梅 一、背景资料: 前些年开设摄影课时,还面临着胶卷成本和冲印成本的问题,但随着最近几年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几乎实现了“零成本”,这成为开设摄影课的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 摄影既是一项十分实用的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学习摄影既有利于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是很受学生们喜爱的一门好课。所以,本文选择了“摄影”课程中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摄影是一门对技术要求很高的艺术,一幅照片要有清晰的影像、准确的曝光、良好的色彩还原。即使是“傻瓜照相机”和“自动照相机”也会涉及到大量的操作技能。掌握这种技能与否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有摄影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但同时做为一门艺术,一幅摄影作品还应该是摄影者对于生活的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这就需要摄影者善于使用某种摄影技术来表达自己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前面的课程中已经涉猎了“相机操作”和“正确曝光”等学习摄影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课开始的授课内容将从前期课程“技术”层面上升到“艺术”层面。 二、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将学习了解“光线”在摄影中的造型作用:由于光源与被摄物体的位置关系不同(即角度不同),会在被摄物体表面形成不同的明暗反差效果,因而有着不同的造型作用。根据这些造型效果的不同特点,在摄影中将光源相对于被摄物体的角度(光线的角度)归纳为七种。掌握并注意利用各种光线在造型作用上的不同特点,是拍出好作品的关键之一,它同“取景”“构图”等有关内容一起,是摄影创作的基础。 光是摄像最重要的构成要件,对光线的处理往往要比其它要件重要且难得多。光不仅仅是使目标在摄像机的CCD上成像,好的摄像师还可以利用不同性质的光线表达出不同的意境来。因此,本着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内容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认识到光线的角度在摄影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七种光线的特点及运用的知识。通过对7种光线造型效果的对比,增强对光线造型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摄影用光的技巧,养成有意识地运用光线特点进行艺术创作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实践操作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完成本组的创作作品,从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能力、与人交流的态度与能力等。

《摄影基础》教案设计

实用文档 摄影基础 教学目的: 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摄影的技术技巧;了解和掌握在各种光线的情况下进行拍摄曝光以及用相机内测光系统或用测光表来获取准确的曝光的方法;能够独立拍摄人物、风景摄影。 教学重点: 1、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2、景深的基本知识 3、影响主题的表达以及主体的各种的因素 4、摄影构图的基本知识 5、摄影的正确曝光 教学难点: 1、景深在实际摄影运用 2、对摄影作品中主题的表达 3、摄影中曝光的方法 序言 人类的文明,从本质上看是科学技术的文明。科学的发展,带来人类物质生活的发展, 由此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都见过报纸上的新闻照片、个人写真、外出游玩时的照片,这些照片无一例外的都是利用照相机所拍摄出来的,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画面简洁把我 们的视线很好的引向主体。 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相机已从体积庞大变的袖珍小巧;从简单机械到光电一体化;从价格昂贵到低廉普及??。质量越来越好,使用越来越方便。 方便、环保、即拍即现的数码照相机已经成为了主流。那么影像的数码化变成了一股不 可阻挡的趋势,于是DC(数码相机)快速的取代了传统的底片相机,我们的摄影习惯也跟着 这一波新潮流开始有了大的改变。 在摄影中,我们作为一个初学者,不但要了解相机的成像原理,了解光圈的知识,它对我们拍摄出来画面的影像。更重要的是如何拍摄出来一张好的摄影作品。 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摄影基础。 第一章摄影概述 内容要点: 了解摄影的发展历史; 了解摄影的分类和应用; 了解摄影人物及其作品。 第一节概述 摄影作为一种灵活的媒介,自19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首先给人的视觉带来的是生动的摹写。随后伴随着每一次的市场需求的转向和艺术风格及流派的变化发展。 不管是从“绘画主义摄影”者罗宾逊;“自然主义摄影”者爱默生;或者布勒松的“决

摄影基础教案

摄影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导言 l 9世纪上半叶。经过法国人尼普斯·达盖尔等先辈的不懈努力,在1839年发明了摄影术。从此,影像就逐渐被用于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商业艺术设计、印刷方面更是广为使用,它使原来需要经过很多年训练才能画出来的形象,只需经过镜头和显影等摄影技术就能轻易地反映出来,而且可以达到逼真的效果。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许许多多的商业印刷品和商业喷绘作品都使用了影像元素。 目前人们对影像这一元素有着许多方面的研究,如艺术摄影、广告摄影、产品摄影、服装摄影等;但是从影像和艺术设计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却不是太多,因此,本课程从新闻摄影的角度进行探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影像这一元素为设计服务。 摄影实践是指摄影者运用照相机及其辅助器材进行摄影创作的具体过程。 第1章概论 第一节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①1839年8月19日,公布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术的详细经过,摄影正式诞生。 ②在我国远在二千多年前,科学家对摄影的几何光学进行了研究和实验。在《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说明了物与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现象,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性。 ③到了16世纪1816年,法国人尼斯得到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到1826年,他终于拍摄成世界最早的照片,到1839年,才产生感光材料—银版 第二节摄影与摄影艺术 一、摄影的含义 二、摄影在社会的作用 三、摄影艺术的发展以及摄影与绘画的矛盾 摄影是: 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悟 用脑去思维、用手去捕捉 第三节摄影的基本特征 一、摄影的技术特征 二、摄影的表现特性 1、记实性 2、瞬间性 3、选择性 题材的选择 最佳时机的选择 拍摄技术的选择 处理方式的选择 思考题:从摄影、数码摄影的发展历史来解读当代的摄影、数码艺术摄影的发展与变化。自学:将收集的摄影、数码艺术摄影作品进行分类和分析。

摄影摄像技术初级教案设计

实用标准 山东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影像技术 授课专业: 授课教师:戴曜 教务处制

课程教学进度表(20 ~20 学年第二学期) 周次/日 期周 学 时 其中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内容名称、实训项目名称、讨论题目等)讲 授 课 实 训 课 讨 论 第1周 2 摄影概述 第2周 2 功能摄影 第3周 2 简史 第4周 2 概念与基本特性 第5周 2 欣赏与分析 第6周 2 欣赏与分析 第7周 2 照相机 第8周 2 摄影构图 第9周 2 形式美法则 第10周0 五一放假 第11周 2 数码摄影 第12周 2 商业摄艺术摄影 第13周 2 新闻摄艺术摄影 第14周 2 作品讲评1 第15周 2 作品讲评2 第16周 2 作品讲评3 第17周 2 作品讲评4 第18周 第周 教研室主任签名:系主任签名: 2011年2月28日2011年2月28日

课程名称影像技术课程编号06070 总学时24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型专业课 课程定位专业技能课、摄影技术学习及应用 课程教学目标 摄影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随着社会的发展,摄影在广告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初步了解摄影的基本内容,了解照相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照相机并能运用摄影构图,摄影用光等摄影的方法拍摄照片。 课程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照相机的类型,工作原理与主要组成部分和照相机的镜头,了解闪光灯,滤光镜与摄影的附属器材以及影像的记录与存储,并熟练操作照相机。学习摄影的构图原理与技巧,拍摄出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作品。 课程教学步骤设计(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室内摄影拍摄的基本方法,领会创意的表现方式、熟练掌握室内布光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熟悉技术相机的基本调控方法以及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专业摄影能力、创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掌握广告摄影布光和拍摄的技巧、数码相机的正确调整操作,广告摄影的创意方式。 2、掌握不同质感产品的拍摄布光方法,并将拍摄图片熟练运用到包装设计中。 3、掌握室内不同题材的布光方法,和后期制作软件相结合,运用创意思维,完成

光线与色彩在数码摄影中的运用教案设计.doc

课程章节名称 第六章光线与色彩在数码摄影中的运用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光度、光位、光比、光质、光型等的概念。 2课时 多媒体 (2) 艺术设计学院教案用纸 ?掌握光源与色温的相关概念 ?了解光线与造型效果的特性。 ?掌握对各色系的色彩的应用。 1. 对光源与色温的概念熟悉,并理解如何运用。 教学环节时间分 配 教学手段、教学方 法和实施步g 授课内容: 一、光源与色温 1. 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大体上可 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 光源两大类。摄影中的自然光主要是指太阳发 出的光,其他的自然光源 还有月亮、星体、 闪电等;人工 光源通常分为火焰光源与电光 源两类, 摄影中的人工光源主要是指电光源, 如闪光 灯、碘铝灯、卤铝灯等。在 摄影中, 我们只有对所用光源的发光能量与发光性质有 了全面的了解, 才能做到正确用光。 照度:被摄主体表面的受光程度。照度大小与光源发光强度成 正比。 2. 色温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成分的概念。也称光色,通俗而言 是指“光的颜色色温是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而不是指光线的温度。 无论在表达上还是在技术上,色 温都是重要的,它决定了光的冷暖感, 并能引起许多感情上的联想。色温对构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数码彩色摄 影中。 重点 难点 2.掌握光度、光位、光比、光质、光型等的概念。 对色系感知敏锐,理解并运用色彩。 (1) 发光强度:表示点光源发出光通量的空间分布。 (3) 亮度:被摄主体表面的明亮程度。

二、光线与造型效果 1. 光度光度包括光源的发光强度、照度和亮度,是摄影曝光的参照依据。 2. 光位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被摄主体的位置,包括光线的方向和角度。同一被摄主体在不同的光位下能产生不同的造型效果。一般来讲,有顺光、逆光、侧光等光位。 (1)顺光:顺光也称“正面光",是指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摄影者的拍摄方向相一致的照明,其上下左右偏移不超过15。。 (2)逆光:逆光也称背光,光线来自被摄主体的后方。由于它只能照亮被摄主体的轮廓,所以又称为轮廓光。逆光有正逆光、侧逆光和顶逆光三种形式。 (3)顶光:光线来自被摄主体的上方。用顶光照明会使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面照度,缺乏中间层次。 (4)脚光:来自被摄主体下方30。角的照明,下亮上黑,又称之为恐怖光。脚光常用于丑化人物或增强物体的透明及质感。 (5)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90。水平角。受侧光照明的被摄主体,有明显的明喑而和投影,对景物的立体形状和质感有较强的表现力。侧光适合拍摄建筑物、表面结构粗糙和凹凸不平的物体及表现戏曲人物。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拍摄人物时一定要注意对阴影部分适当补光。 %1用自然光时要注意太阳的高度,最佳时间为冬春两季上午8?10 点,下午3?5点;夏秋两季上午7?9点,下午4?6点。 %1曝光量在机位测光基础上加0.5?1档光圈。 (6)侧逆光:也称后侧光,光线来自被摄主体的侧后方,与相机构成135。?160。角,如图6.6。由于被摄主体大部分得不到光线的直接照明而处在阴影之中,因此反差和影调对比强烈,景物被照明的一侧往往有一条亮轮廓,将主体与背景分离,因而能较好地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拍大场面时能产生强烈的场面气氛。 (7)高位光:从被摄主体水平线以上大约50。角向下斜射(常用光

《摄影用光》教学

《摄影用光》教学设计 大连开发区第六中学韩冬梅 一、背景资料: 前些年开设摄影课时,还面临着胶卷成本和冲印成本的问题,但随着最近几年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几乎实现了“零成本”,这成为开设摄影课的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 摄影既是一项十分实用的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学习摄影既有利于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是很受学生们喜爱的一门好课。所以,本文选择了“摄影”课程中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摄影是一门对技术要求很高的艺术,一幅照片要有清晰的影像、准确的曝光、良好的色彩还原。即使是“傻瓜照相机”和“自动照相机”也会涉及到大量的操作技能。掌握这种技能与否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有摄影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但同时做为一门艺术,一幅摄影作品还应该是摄影者对于生活的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这就需要摄影者善于使用某种摄影技术来表达自己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前面的课程中已经涉猎了“相机操作”和“正确曝光”等学习摄影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课开始的授课内容将从前期课程“技术”层面上升到“艺术”层面。 二、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将学习了解“光线”在摄影中的造型作用:由于光源与被摄物体的位置关系不同(即角度不同),会在被摄物体表面形成不同的明暗反差效果,因而有着不同的造型作用。根据这些造型效果的不同特点,在摄影中将光源相对于被摄物体的角度(光线的角度)归纳为七种。掌握并注意利用各种光线在造型作用上的不同特点,是拍出好作品的关键之一,它同“取景”“构图”等有关内容一起,是摄影创作的基础。 光是摄像最重要的构成要件,对光线的处理往往要比其它要件重要且难得多。光不仅仅是使目标在摄像机的CCD上成像,好的摄像师还可以利用不同性质的光线表达出不同的意境来。因此,本着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内容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认识到光线的角度在摄影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七种光线的特点及运用的知识。通过对7种光线造型效果的对比,增强对光线造型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摄影用光的技巧,养成有意识地运用光线特点进行艺术创作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实践操作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完成本组的创作作品,从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能力、与人交流的态度与能力等。

第5章-摄影用光教案

. 摄影基础课题教案 班级:时间:编号:

理论知识要点详解编号: 环节 时间 主要容 方法 手段 第一节课 至 第二节课 【引言】 都说摄影是一门光和影的艺术,光,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元素,没有之一。 没有了光,摄影师与相机都无法看到这个世界,但光线并不仅是用来记录影像 的工具。光线条件不同,照片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 冬季的照片天生就是冷色调的。白雪会反射天空的光线,在清晨或傍晚会呈现出紫色。在这幅雪景作品中,摄影师一直等到最后一缕触及树梢时才按下 快门,温暖的落日余辉与冷紫色的雪景之间的对比令这照片非常出彩。 5.1 摄影用光基础 摄影师要训练自己留心光线变化的本领——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来源和颜色。 5.1.1 光的基本特征 所有的光,无论是自然光或人工光,都有其特征如下。 1. 明暗度 光的明暗度表示光的强弱,它随光源能量和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太下拍摄人物,充满阳刚味道的面部轮廓在强光下的表现更理想,显示坚强的个性。 2. 方向

射光,方向就难以确定,甚至完全迷失。 3. 色彩 光的色彩随不同的光的本源,并随它穿越的物质的不同而变化出多种色彩。自然光与白炽灯光或电子闪光灯作用下的色彩不同,而且本身的色彩,也随大气条件和一天时辰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光源的色彩,强化人物特性。 5.1.2 光在摄影中的作用 光是摄影中的物质基础,光在摄影中的作用如下。 1. 表现物体的结构和颜色 在大自然中,不同物体的外部形状、表面结构、表面颜色和质感都是不同的。人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外部形状、结构、颜色和质感,是因为物体对光线的反射所致。例如,浅色的物体反射光多,深色物体反射光少;表面光滑的物体所反射的光,光质硬,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表面粗糙的物体所反射的光方向性不强,光质软,具有漫反射的性质;半粗糙面的物体所反射的光,具有定向反射和漫反射双重性质。 2. 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 自然界的物体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然而,摄影是在二维空间的画面上表现物体的。因此,要表现出物体的深度,就必须利用光线的明暗关系,才能通过平面的摄影作品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态和空间透视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