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导学案

七年级(上)数学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2、经历探究有理数有理数加法法则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3、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学法指导:教师主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小结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独力思考,自主学习的

能力

1、小学数学中的加法是怎样运算的?

2、小学中学习的数是有理数中的哪些数?

3、回顾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

1、如何理解净胜球数?

2、你能借助数轴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吗?

1、(-7)+(-5)=______,运用了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7)+0=_______,运用了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8.1)=________,运用了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6.3)=______,运用了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5.1)+(+25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________,运用了法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题:

(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 )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 )

课前预习

(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 )

(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 ( )

1、 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什么?

2、两个有理数相加如何确定和的符号?如何计算和的绝对值?

(一) 基础知识探究

探究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问题1: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的符号,并把____________相加。

问题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________。

问题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___________。

(二) 综合应用探究

探究点:有理数加法法则得应用

例1、计算.

(1)(+5)+(-21) (2)(-4.7)+2.9 (3)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0.125) (4)(+12)+(+78)

(5)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6)(-0.5)+|-3.5| (7)0+(-3)

思考:两个数的和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加数,对吗?

方法提炼:

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思考1:每队的进球数和失球数怎么计算?

思考2:净胜球数是指什么?怎么计算?

方法提炼:

(1)(-3)+(-5)= (2)3+(-5)=

(3)(-6)+0 = (4)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5)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 (6)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

象。=

(7)3.78)+(-3.78)= (8)(-3.1)+(6.9)=

(9)(-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10)1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1.5)=

基础知识应用

一、选择题

1、两个有理数相加,若它们的和小于每一个加数,则这两个数( ).

A .都是正数

B .都是负数

C .互为相反数

D .异号

2、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 ).

A .一定都是正数

B .一定都是负数

C .一定都是非负数

D .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3、小明记录了今年元月份某五天的最低气温(单位:℃):1,2,0,-1,-2,

这五天的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是( )

A 、1

B 、2

C 、0

D 、-1

综合、运用、探究

二、填空题

4、计算:

(1)5+(-3)= (2)7+(-7)=

(3)8+(-1)= (4)(-22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0=

(5)(-4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3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___

三、解答题

6、当a= —1.6,b= 2.4时,求a+b和a+(—b)的值。

、若1<a<3,求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的值。

【省以致善】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导学案3(无答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导学案3(无 答案)苏科版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初步掌握数学学习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学习难点】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 【学习过程】 『问题情境』 在气象学中,将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日温差。例如:某地某天的最高气温是32°C,最低气温是21°C,则该地当天的日温差是(32-21)=11°C。如果该地某天的最高气温是5°C,最低气温是-3°C,你能求出这天的日温差吗?你是如何求的? 『自主探究』 1、对“情境”中的问题,小华是这样思考的:在数轴上找到表示+5,-3的点,从表示数5的点到表示-3的点,一共向左移了8个单位长度,因此有:5+3=8……①;小丽是这样思考的:因为8+(-3)=5,所以5-(-3)=8……②.你认为他俩的算法正确吗?你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2、比较他们的算法: 5 -(-3)= 8 5 + 3 = 8 你能发现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①; ②。 3、你会填吗?试一试! (1)(-3)-5=(-3)+ ;(2)3-(-5)=3+ ; (3)3-5=3+ ;(4)(-3)-(-5)=(-3)+ 。 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例题讲评』 例、计算: (1)0-(-22);(2)8.5-(-1.5);(3)(+4)-16;(4)(-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6)(最新整理)

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 类型之一 立体图形的识别与分类 1.下列物体的形状类似于长方体的是( ) A.西瓜 B.砖块 C.沙堆 D.蒙古包 2. 分别说出图2-X-1中的5个几何体的名称,并说明它们是由哪些面围成的. 图2-X-1 3.将图2-X-2中的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 图2-X-2

类型之二 用数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下列现象可以用“线动成面”来解释的是( ) A.旋转一扇门,门在空中运动的痕迹 B.扔一块小石子,石子在空中飞行的路线 C.天空划过一道流星 D.汽车雨刷在挡风玻璃上面画出的痕迹 5.如图2-X-3,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 图2-X-3

6.如图2-X-4,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X-4 类型之三 线段和角的计算 7. 如图2-X-5所示,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1=40°,OD平分∠BOC,则∠2的度数是( ) A.20° B.25° C.30° D.70° 图2-X-5 图2-X-6 8.如图2-X-6,已知M是线段AB的中点,N是线段AM上的点,且满足AN∶ MN=1∶2.若AN=2 cm,则AB的长度是( ) A.6 cm B.8 cm C.10 cm D.12 cm 9.用度表示:2700″=________°. 10.如图2-X-7,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AB=8 cm,CD=3 cm,M,N分别为AC,BD的中点. (1)求AC+BD的长; (2)求点M,N之间的距离; (3)如果AB=a,CD=b,求MN的长.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学案苏科版

课题:有理数的加法(1) 一、学习活动目标: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难点: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三、学习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 1.问题:一位学生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 2.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可是上述问题不能得到确定答案,因为运动的总结果与行走方向有关,请同学们先个人研究,后 小组交流. 二、探究归纳: 1.全班交流: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得到以下几种情形.为了把这一问题说得明确些,现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若两次都是向东走,则一共向东走了50米,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50 米处,写成算式就是(+20)+(+30)= +50. 这一运算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2)若两次都是向西走,则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50米处,写成算式就是 (3)若第一次向东走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在数轴上表示: 写成算式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 (4)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东走30米,同样可结合数轴上表示可以看到, 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10米处,写成算式是. 小结指出:后两种情形中两个加数符号不同,通常可称异号. 2.请同学们再来试一试,把下列算式中的各个加数不妨仍可看作运动的方向和路程,完成下列填空: (+5)+(-3)=( );(+4)+(-10)=( ); (-3)+(+8)=( );(-8)+3 =( ). 3.你能发现得到的结果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绝对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4.再看两种特殊情形: (5)第一次向西走了20米,第二次向东走了20米,写成算式:(-20)+(+20)=( ); (6)第一次向西走了20米,第二次没有走,写成算式是:(-20)+0=( ). 从以上写出的算式(1)~(6),你能探索总结出一些规律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较

有理数加减法导学案.doc

《1.3有理数的加减法》导学案(三)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的进行有理数加减法混 合运算。 学习的重点、难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把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直 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运算。 知识回顾: 1、回忆有理数加减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一个数同0相加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用字母表示: 2、计算 (—1.5)—(—1.4) —(—3.6) —(+4.3) (—20)+(+3) —(—5) +(—7) 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1、运用减法法则,将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的 转化为 ,然后省略 和 ; 2、运用加法 律、加法 律,使运算简便。 当堂练习: 1、计算: (1)(-23)+(+58)+(-17) (2)(-2.8)+(-3.6)+(-1.5) +3.6 (3) 61+(-72)+(-65)+(+7 5) (4) 12+(-8)+11+(-2)+(-12) 2、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 3、求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表示数10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3)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6的点. 4、列式计算: (1)-13.75比543 少多少? (2)从-1中减去-12 5 与 -87的和,差是多少?

(3)(-2 .4)-(+1.6)-(-7.6)-(-9.4) (4) (-72)-(-28)-22 (5)(-4)-|-7| (6)(5-7 43)-(9-64 1) (7) )312(314)14(23------- 5、桥面比年平均水位高12.5米,年平均水位为1米,现在水位为-3分米。此时桥面距水面的高度为多少米?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2013年大树中学七年级数学 第一章导学案 第1学时 内容: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两种意义相反的量 学习难点: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三、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0.6,+1 3 ,0,—3.1415,200,—754200, 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1《同底数幂的乘方》 课时:第 1 课时 姓名 班级 组别 编号 学习时间 【学习目标】:1在已有幂的基础知识之上,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 2.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基本运算; 3.在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观察、概括 与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温故知新(认真预习课本P1-4,预习后将确定的答案用钢笔写上,不确定的答案用铅笔写上,有疑难的用红笔标注,上课前检查) 1. a n 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3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4与-24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3与-23呢? 2.预习阅读课本P2问题情景问题,并认真思考; 3. 预习完成课本P 2“做一做”,并尝试解答; 4. 预习完成课本P2“议一议”,并尝试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不变,指数 . 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 a m ·a n =__ __(m 、n 都是正整数) 5. 预习课本P3例1、“想一想”、例2,并尝试解答. 二、情景探索、交流展示 1.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2的“做一做”,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 计算下列各式(提示:利用乘方的意义计算): ⑴103×102=(10×10×10) ×( )=10( ) ⑵105×108 =( ) ×( )=10( ) (3)10m ×10n =( ) ×( )=10( ); (4)a 2·a 5= ( ) ×( )=a( ); 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m ×2n = ;(-3)m ×(-3)n =__ __; (2 1 )m ×(2 1)n =__ __; 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和法则 (1)公式:a m ·a n =_ ___(m 、n 都是正整数) (2)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 . 2. 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认真学习课本P3例1,并完成下列计算: (1)(-3)7×(-3)3 (2) ( 32)5×(3 2 ) (3) -b 3·b n (4) y m ·y m+1. 3.应用拓展:完成课本P3的“想一想”,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例2: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学案(无答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右玉三中数学学科七年级上册预习案 第一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第 10号预习案) 班级学生姓名编写人刘亚群审核人刘亚群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理解小学中的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中仍然成立.2.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进行简便运算. 3.能根据有理数加法算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简便运算方法. 【预习任务】 阅读教材P19~20,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计算:(1)30+(-20); (2)(-20)+30; 观察这两个算式所得的和相同吗?换几个加数再试一试. 从上述计算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当数由非负数扩大到有理数范围时,加法律仍然适用. 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的位置,.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探究二:计算:(1)[8+(-5)]+(-4);(2)8+[(-5)+(-4)]; 通过计算观察: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换几个加数再试一试. 从上述计算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当数由非负数扩大到有理数范围时,加法律仍然适用. 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或者先把相加,不变. 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例1:填空 (1)2+5=()+();(2)6+(—7)=()+(); (3)4+[(—4)+(—8)]=[()+()]+(); (4)[2+(—3]+(—9)=( )+[( )+( )]

课 题: 2 例2 计算33+(—32)+7+(—8)的结果为( ) A.0 B.2 C.—1 D.5 【巩固练习】 1. 算式7+(—3)+(—4)+18+(—11)=(7+18)+[(—3)+(—4)+(—11)]运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符号简化 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计算:(1)2+(-5)+(-2); (2)(-83)+(+26)+(-17)+(-26) (3)215+(-29)+815+(-49); (4)37+(-2.46)+(-5.37)+(-7.54) (5)4.1+(+34)+(-14)+(-10.1); (6)(-1256)+(+2713). 3. 10袋小麦称后记录如图所示(单位:kg).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如果每袋小麦以90 kg 为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1. 有理数: (1)凡能写成p q (p ,q 为整数且p ≠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a 是正数; a <0 a 是负数; a ≥0 a 是正数或0 a 是非负数; a ≤ 0 a 是负数或0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4)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5)-1,-2,+1,+4,-0.5,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 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6.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推断出 a 、b 互为负倒数. 等于本身的数汇总: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1.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 白海虎张康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形状及结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表现自己,丰富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 【学习重点】本节的重点是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在中学阶段,常见的几何体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中考内容之一,同学们应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认识并了解他们的特征. 【学习难点】本节难点是对几何体的分类,因为初中同学对分类标准不熟悉,所以同学们可从某些几何体的特征入手,找出共同特征作为一类。 在学习中注意两点:①多与现实生活联系;⑵多动手制作实践或画图。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你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吗?试画出其立体图形,并描述一下它的形状组成。 长方体立方体 2.长方体、立方体都是几何体,你平常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几何体? 试一试: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 二、新课探究 1.看书思考;P2(回答问题) (1)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形类似? (2)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物体。像这样与笔筒类似的几何体叫____________. 2、看课本:认清常见的几何体。(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三、自主思考, p2想一想。 (1)六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如下图所示,指出图中其他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 底面

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chaoqun)

有理数的加法 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 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 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重点、难点: 1、重点:和的符号的确定。 2、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1、(1)3.2+2.7= , 3 432 = 。 (2)0+0.0123= ,2+31= 2、丽丽的学校门前有一条东西向的马路.她放学后向东走400米在超市买了些东西,又 向西走了1200米回到家中. (1)丽丽第一次走记为 米,第二次走记为 米。 (2)丽丽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 二、合作学习,归纳新知 1、小丽在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活动,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小丽向东走4米,再向东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 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2)小丽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4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 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如图所示: 3)如果小丽第一秒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运动了 米。 写成算式就是 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 (2)、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 根据以上法则完成:11+7= ,(- 11)+(- 7)

2.问题:小丽在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活动,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小丽向东走4米,再向西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5 -4 -3 -2 -1 0 1 2 3 4 5 2)小丽向西走2米,再向东走4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 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如图所示: 3)如果小丽第一秒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秒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运动了 米。写 成算式就是 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1)、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互为相 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根据以上法则完成:(11)(7)-++= ,(7)(11)++-= ; 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下列两个有理数相加中,哪些是属于同号相加的,哪些是属于异号相加。并判断结果是正 还是负? (1)()()74-+-; (2)()()74-++; (3)()()74++-; (4)()()44++-; (5)()()29-++; (6)()()29++-; (7)()09+-; (8)()()39 -+-. (9)(+5)+(+7); (10)(-3)+(-10); 计算: (11)(+6)+(—5); (12)(+3)+(-7); (13)(-11)+(-9) (16)(-57)+(-27); (17)(+3)+(-12); (18)(—256)+(+313 );

七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全套(122页)

第一章有理数 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 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 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 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 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3.1,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总结反思】: 课题:1.1正数和负数(2)

《有理数的加法》优质课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优质课教案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三、教学组织与教材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开展“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模式的教学。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足球净胜球数)、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进行新的评价体系(个人评价、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问题(几组有理数加法的符号与绝对值特征)、是否主动参与讨论(同号与异号的特征)、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概括);省:在特殊实例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概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在实例讲解和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心得、反省得失(如:解后思)。信:在本节课的探究法则与运用法则中体验成功,增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如在教师用数带正号球的方法得出(+2)+(+3)=+5后,学生按照此思路可以很快得出(-2)+(-3)等其它情形。又如以口答形式判断几组有理数加法的和的符号和在最后以“挑战老师”的形式判断一句话的正误等等)。同时本节课在运用“正负抵消”和数轴探讨有理数法则时,教师只对第一个或前两个进行指导和示范,其它的留给学生独立得出或合作完成。另外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里面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四、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知---新 师播放一段世界杯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激情,再问“大家知道今年世界杯的冠军得主是谁?”学生回答后师给与评价,然后出示“净胜球”问题:凯旋足球队第一场比赛赢了1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1个球。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把赢1个球记为“+1”,输1个球记为“-1”,净胜球数应是(+1)+(-1)=0。师再问:如果该队第一场比赛输1个球,第二场比赛赢1个球那么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为多少?师引导学生用(-1)+(+1)=0的式子说明。(二)探究新知---行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借助这两个式子来探讨有理数的加法。为了更形象的说明问题,我们用1个表示+1,用1个表示-1,那么就表示0。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加法2学案.3.1《有理数的加法(2)》学案)

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学习目标】: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 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 ⑴ 30 + (- 20) = (- 20) +30= ⑵ + (- 4) = 8 + + (-4)]= 思考:观察上面的式子与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二、自主探究 1、请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2、自己换几个数字验证一下,还有上面的规律吗 3、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 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__________ 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计算:1 ) 16 + (- 25) + 24 + (- 35) 2) (—2.48 ) + (+4.33 ) + (—7.52 ) + (—4.33 ) 例2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 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 【课堂练习】 课本P20页练习1、2 【要点归纳】: 你会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了吗? 【拓展训练】 1 ?计算: (1) (- 7) + 11 + 3 + (- 2); 1 2 5 1 1 (2) 1(弓6(一4) 2.绝对值不大于10的整数有个,它们的和是

2017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有理数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2、阅读课本P和P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12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2页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 【课堂练习】: 1. P3、1,2(直接做在课本上)。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133.已知下列各数:,,3.14,+3065,0,-239;54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B.O是最小的正数C.0是最大的负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1 5.给出下列各数:-3,0,+5,,+3.1,,2004,+2010;22 其中是负数的有……………………………………………………()C.4个 D.5个 A.2个 B.3个【要点归纳】: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和法则; (2)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的灵活运用 学习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简单的记忆法则。 学习难点 在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充分利用数轴,从数形结合的观点加以讲授,并配以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感知法则的应用。 学习过程 I. 创设情境: (1)一位学生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 II.一起探究: 先请同学阐述各自的做法,和全班同学一起分析某个同学的做法。写成算式就是: (2)若两次都是向西走,则他现在位 于原来位置的西方50米处, 就是: (3)若第一次向东走20米,第 二次向西走30米,写成算式是 (4)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东 走30米,写成算式是(-20)+(+30)= +10. 小结指出:后两种情形中两个加数符号不同,通常可称异号. 2.请同学们再来试一试,把下列算式中的各个加数不妨仍可看作运动 的方向和路程,完成下列填空: (+5)+(-3)=( ); (-3)+(+8)=( ); (+4)+(-10)=( );(-8)+3 =( ). 3.你能发现得到的结果与两个加数符号及绝对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30 -5 -10 -2 -20

吗? 4.再看两种特殊情形: (5)第一次向西走了20米,第二次向东走了20米,写成算式 (-20)+(+20)=( ); (6)第一次向西走了20米,第二次没有走,写成算式是 (-20)+0=( ). 2、总结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例1 计算并注明相应的运算法则: (1)(+8)+(+5)(2)(+2.5)+(-2.5) (3)(-17)+(+9)(4)(-4)+0 3、学生练习 1.填空: (1)( )+(-3)=-8; (2)( )+(-3)=8; (3)(-3)+( )=-1; (4)(-3)+( )=0.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作业: 课本第31页,练习第2题的8个小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 一、: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3.1,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总结反思】:

初一数学导学案

仁和区四校联合编制导学案 七年级(上) 学校 姓名 班级 2010年9月——2011年2月

2010秋季学期初一数学1.1“与数学交朋友”(一)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编制人_钱红 _ 审核人__初一数学组____ 备课组长___ 一、学习目标: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 难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2P 至5P 2、回答课本4P 的问题:说出图中的地面分别是由 形状的地砖铺成的。 三、合作探究:课本5P 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1.请在下列数据中选择你的步长………………………………………………………( ) A .50毫米 B .50厘米 C . 50分米 D . 50米 2.一张纸片,第一次将其撕成两小片,以后。每次将其中的一小片撕成更小的两片。则10次后,共有( )张纸片………………………………………………………( ) A .512 B . 836 C .1024 D .2048 3.用小刀截小正方体, 不可能是 ( ) A.三角形 B.四边形 C.六边形 D.七边形 4.小明于2008年8月20日在校门口小买部买了一包“毛毛鱼”,包装袋上标有“保质期:3个月”和“生产日期:20080515”的字样。你认为小明能食用该食品吗? (填“能”或“不能”)。 五、课堂检测 1.根据下列字母的排序规律,???bdaba abacdbdacd 确定第100个字母应该 是……………………………………………………………( ) A .a B .b C .c D .d 2.如图,是一座房子的平面图,这幅图是由 图形组成的……( ) A .三角形、长方形 B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C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D .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3.你知道“少年高斯速算”的故事吧?那么1+2+3+4+…+998+999的结果是……( ) A .100000 B .499000 C .499500 D .500000 4.给出下列算式:4333,3222,2111222?=+?=+?=+,则_____n n 2=+。 5.一组数1,10,101,1010,10100,10l001,1010010,10100100,101001000,10l0010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