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跷跷板教案

跷跷板教案

跷跷板教案
跷跷板教案

组长检查签字:月日主任检查签字:月日

《玩跷跷板》教案

玩跷跷板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 教具、学具: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天平、设计表格。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在玩跷跷板时,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学生说说自己以前玩跷跷板时的感受。]预设:跷跷板一会往上翘,一会往下翘;两个一样重的小朋友玩跷跷板会两边一样高……师追问:两边一样高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谁知道?引出平衡并板书。 2.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回顾玩跷跷板的情景(师课件演示学生在玩跷跷板) 看到这里,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预设:一个小孩子怎么把一个大人给翘起来?一个同学怎么把两个同学翘起来? 你还想到哪些问题?预设:小孩怎样才能把大人翘起来?跷跷板怎样才能平衡?教师及时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二、猜想假设,尝试解释 1.大家提得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那么跷跷板保持平衡到底跟什么有关系呢?让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

(学生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哪个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跷跷板保持平衡与两边的重量有关。除了重量,还可能与位置有关。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还与位置有关系的?我们玩跷跷板时,就见过小同学把大同学跷起来,光与重量有关是不对的。教师板书“重量”,“位置”。 那么位置是相对于哪里说的? 预设:支撑点。有的离支撑点远,有的离支撑点近。 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积极,猜的都还有一定的道理。怎样才能证明这些猜测对不对?引导学生做实验。 三、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1.认识杠杆尺 教师出示杠杆尺: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仔细观察平衡尺,大家有什么发现?从中间往左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从中间往右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边第一格和右边第一格到中间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么左边第4格和右边第4格到中间的距离也是一样。这是钩码,它可以挂到杠杆尺上。 2.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全班交流。 你们打算怎样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 学生汇报交流:预设我在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在右边第一格也挂一个钩码。我们打算在左边右边3个格子的地方各挂2个钩码。 刚才,我们设计的只是一种玩法,就是让杠杆尺左右两边的重物一样,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么样,使杠杆平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如实验中要做好记录,教师予以鼓励)。预设:左边挂的钩码少一些,右边挂的钩码多一些;我们打算让杠杆尺两边的钩码数量不一样, 3.分组实验 同学们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桌上的杠杆尺平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做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8篇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8篇 1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梯形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 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种图形。 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 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2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异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3、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5、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出示直角梯形) 提问: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1、图形国王还想考靠小朋友们,出了一些难题,摆放在那边的桌子,我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考验呀?

乐高跷跷板教案

中小学乐高教育教学设计模板 基本信息 姓名袁园 电子邮件 所教学科语文科学 学校名称合肥市三十埠小学 学校地址合肥市瑶海区合店路54号 邮政编码231633 联系电话 1 是否同意本教案用于乐高教育教学活动是√否 设计概览 教学主题跷跷板 涉及学科(领域)科学授课年级五年级 前需技能(学生在开始 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 识或技能) 本节课要求学生在课前跷跷板的结构有所了解,知道杠杆原理 课程概述(概括地描述使用乐高教具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架构,约500字) 本节课主要是为了激发孩子们探索周围生活中有关的机械装置的兴趣,通过自己动手搭建,获得与机械、物理知识有关感知能力。学习杠杆,支点与平衡的关系感受杠杆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孩子们科学探究的精神,团体合作能力,测量、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注意力、毅力、耐心和坚韧性等。让孩子们把课堂中所学的发散到更广阔的生活,激发他们探讨周围生活中科学知识的兴趣,体验科技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关键词科学跷跷板杠杆支点与平衡小组合作 教学或学习过程 说明:在描述教学或学习过程中,您一定会用到工具(乐高教具型号、乐高学习软件、演示文稿等信息技术工具)与资源(印刷、视频、网络资源等),请在用到上述工具与资源时,注明相应的文件名,并设置链接,以便浏览者方便查看相应文件。 Connect联系(联系学科内容和现实世界引入活动任务) 1

活动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工具与资源 8分钟 1、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幼儿园 的跷跷板,以讨论的方式让孩子 们学习跷跷板的结构。 2、和孩子们一起测量一下, 架子两边的板的长度是否相等? 3、从积木盒子中拿一根梁, 让孩子们放在自己的手指上试一 试,看梁的什么地方放在手指上 时,能保持平衡。让孩子们明白 重心与平衡的关系。 故事引导:放学回家的路上, 山姆和萨拉在操场上停了下来, 他们跳到了跷跷板上。 山姆和萨拉只发现今天的跷 跷板有点不对劲,它不能上下摆 动。萨拉往下压,山姆往上去, 可无论萨拉怎么用力往下压,都 不能让山姆下来,她上去。山姆 和萨拉想知道今天的跷跷板为什 么和以往的不一样。 你能帮助山姆和萨拉搭建一个能 够平衡的跷跷板吗?让我们开 始吧! 学生听故事,观察跷跷 板结构,自己动手测量 Ppt课件 乐高教具Construct建构(指导学生进行搭建作品、程序设计) 活动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工具与资源 20分钟 让孩子们用盒子里的积木做 一个跷跷板。可以提醒孩子,什 么积木可以做支架,怎样才能使 跷跷板保持平衡。要求孩子们 的跷跷板: *保证跷跷板是保持平衡的, 能够顺利的上下摆动 *如果跷跷板不能保持平衡, 检查一下支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 跷跷板如果不能顺利的上下摆 动,检查一下安装在红色梁上的 学生按照老师指导,自 己动手搭建跷跷板 乐高教学器材 2

幼儿园大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全

幼儿园大班幼儿数学教案大全大班幼儿数学教案:美丽的包装盒 设计意图: 包装盒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物品,可以说随处可见(饼干盒、牛奶盒、药品盒)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但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探索是他们的最爱,因此,在幼儿认识了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来进行本次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的区别。 2、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地特征。 活动准备: 圣诞老人、大、小包装盒(人手一个)、正方形卡片、剪刀、彩笔(人手一个)、各种装饰材料(皱纹纸、亮光纸、卡纸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地特征。 难点: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的区别。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出示圣诞老人,引起幼儿兴趣。

师:圣诞节快到了,圣诞老人给小朋友们送来了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吧?(出示包装盒)好漂亮的礼物盒,里面会是什么呢?打开看看圣诞老人为什么要送我们这些礼物呢?它想让小朋友探索一下这些包装盒有什么秘密? 二、引导幼儿感知平面与立体的不同以及正方体的特征。 1、每位幼儿一个包装盒进行自由探索。 师:你们手里的包装盒一样吗?请跟旁边的好朋友比一比,哪里不一样? 小结:它们的大小、高矮、图案不一样。 2、出示正方形卡片和一个正方体的包装盒,观察比较正方形与包装盒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1》请小朋友把包装盒的盖打开,看看里面还有什么?(正方形卡纸) 《2》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3》请你们比一比,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点? 小结:正方形的面是平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包装盒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 3、通过正方体包装盒,让幼儿了解正方形有一个面,

《跷跷板》教案

《跷跷板》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阅资料法、交流法、观察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玩一玩跷跷板 2.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些游戏?(秋千、滑梯、跷跷板) 2.在跷跷板游戏中,为什么跷跷板一会儿跷上去,一会儿又落下来呢?(生自由说)3.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探究吧?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生活中的知识与经验,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感觉,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再次体验“跷跷板”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新授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跷跷板都很熟悉,都很喜欢玩跷跷板。老师这儿有玩跷跷板的资料,你们想欣赏吗?(想)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3.谈话:同学们都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奥妙。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当然,对“平衡”这个词语学生可能不太熟悉,提不出“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这一问题,但只要学生能提出“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两端一般高?”等问题就可以。】 4.谈活: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秘密,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能来说一说,结合我们刚才看到的资料来说。 5.学生自由发言,结合自己的玩跷跷板的经验回答。(给予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 谈话: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听了同学们说出这么多种可能,老师很高兴。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积极,猜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怎样才能证明这些猜测对不对?(做实验)【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针对性的对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比较分散,说出来的办法会很多,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善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好习惯。】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学生汇报交流。 2.认识杠杆尺。 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知道杠杆尺左右两边的距离相等,有等量的刻度等。 教师演示:在杠杆尺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左边沉下去了),问:怎样使杠杆尺平衡?根据学生回答操作。并把杠杆尺图画到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平衡呢?

幼儿园中班数学1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1教案 【篇一:1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 1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梯形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 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种图形。 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 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 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 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 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2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出 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异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 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 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3、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5、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 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出示直角梯形)提问: 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数学教案(幼儿园)

幼儿班数学教案 看图列算式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内容列出相应的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能大胆讲述。 2、乐意探索数学活动,懂得关爱他人。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习难点:练习用3个数字来编算术题。 二、活动准备: 三幅背景图、折、剪好的房子、小花和树若干、固体胶、幼儿分三组, 第一组:色纸折的房子(蓝、黄两色)若干 第二组:色纸折的房子(粉红、黄两色)若干 第三组:色纸折的房子(蓝、咖啡两色)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重建家园:

汶川大地震把四川人民的房子都震塌了,他们没有房子可以住只能住帐篷了,我们来帮助他们重建新家,请你们做工程师帮他们设计制造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每组幼儿将用色纸折好的房子放到对应小组的背景图上。 房子造好了,再种些绿化,把小区打扮得漂亮些。 请你们将篮子里的花和树种到小区里去 2、情境感知——看图编8的加减法 小区造好了,我们去参观一下每个小区都有几幢房子、几棵树和几朵花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我们先到1号小区去参观,1号小区有几幢房子?(6幢蓝色的房子,2幢黄色的房子,一共有8幢房子) 花有多少?(5朵红花,3朵紫花)树呢?(4棵大树4棵小树)。 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现在请你们每个小区的朋友们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分别用算式题把它记录下来。 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6+2=8或2+6=8) 这两道题用到了几个数字?(三个)除了加法题,还可以用这3个数字列出其它题目吗?得出:8-2=6、8-6=2。 3、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小结:2+6=8、6+1=8数字相同,位置不同。所以看到2+6=8,马上就想到6 2=8,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同样看到8—2=6,马上就想到8—6=2,我们也把他们称为朋友题。 小朋友真能干,帮灾区的人们建造了这么漂亮的小区,使他们能够有房子住,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6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6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一:图形乐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各种图形,并能按图形的大小、颜色特征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复习认识7以内的数量。 3、发展幼儿的利用图形拼图的能力,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幼儿人手一张图形。大小、颜色、形状、数字标记。 教学过程: 1、请幼儿自由选择图形,并描述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 例:我拿到的是大的红三角形、我拿到的是小的黄色的正方形等等。 2、找图形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教师出示大小,形状标记,请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 3、游戏:“十个小矮人” (1)幼儿手拉手围个大圆圈,边唱边走。 (2)唱完歌曲,教师说:“四个小矮人”幼儿自由组合,

拿着各种图形进行拼图并学习用语言描述自己拼的是什么。 4、送图形朋友回家。 幼儿按颜色标记送图形回家。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二:认识数字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6的形成,认识数字6,理解6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萝卜、青菜、磨菇卡片各6张,1-6数字卡片。 2、萝卜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三倍),上贴各种图形(如图)另备与萝卜上所贴形状相同的图形若干。 3、兔子拼图(幼儿人数的一半),反面划成6格,分别写上1-6的的数字并剪开。同样大小的底板图也划成相应的6格,画上1-6的圆点。 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6的数数,认识数字6) (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科学教案《跷跷板》

《跷跷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平衡规律。 2、学会在游戏中合作交流,善于提出和发现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原理的技术成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重难点: 以跷跷板为探究的切入点,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及天平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蜡烛、火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看蜡烛跷跷板 师:仔细观察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2、学生交流汇报。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跷跷板平衡的秘密。(板书:跷跷板)(二)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1、玩跷跷板时,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 (1)引导学生交流跷跷板的发现。 (2)集体交流玩跷跷板的发现。 (3)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师生讨论交流研讨这些问题的方法。 (5)教师小结。 2、想办法找平衡 (1)出示杠杆尺,提问:如何使杠杆尺平衡? (2)大胆猜想。(在杠杆尺本身不平衡时调节两端的螺母,挂钩码时不能出现在一边分开挂的现象) (3)小组活动,开展探究实验活动,探究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 师: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桌上的杠杆尺平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

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做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开始做吧。 (4)集体交流。 在左右重力相等的情况下,如何达到杠杆尺的平衡? 在左右重力相等的情况下,如何达到杠杆尺的平衡? (5)教师小结。

跷跷板要当心安全教案

跷跷板要当心安全教案 如何玩好跷跷板,下面是品才小编为大家推荐跷跷板要当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跷跷板要当心安全教案由于跷跷板的使用要求两个宝宝之间的合作,因此这种器械通常对于5岁以下的幼儿来说是不适合的。除非,有的跷跷板下面带有弹簧设计,可以避免跷跷板的突然触地。尽管如此,在玩耍跷跷板的时候仍需要额外的小心。下列安全要点,可以让宝宝牢记在心:跷跷板一头只坐一个宝宝。如果宝宝和自己的伙伴相比显得太轻了,就需要更换伙伴,而不要在轻的一头增加一个宝宝。 宝宝们应当面对面坐在跷跷板上,不要反转过来,背对背地坐着。 让宝宝用两手紧紧握住把手,不要试图触摸地面或者两手放空。两脚自然放在两侧,而不要蜷缩在跷跷板的下方。 当跷跷板有人在使用时,其他宝宝要保持距离。绝不要将自己的肢体伸到翘起的板下面,或者站在跷跷板的横梁中间,甚至试图爬到正在上下活动的跷跷板上。 滑梯安全 如果宝宝们小心地使用这种器械,滑梯应当是相当安全的。这里有一些相关的安全要点: 宝宝们在玩滑梯的时候,应该一步一步上台阶,同时手

扶栏杆,这样爬到滑梯顶部。不应该从滑梯倒爬上去。 告诉宝宝应该总是脚朝下滑,并且上半身保持竖直,绝对不要让宝宝头朝下滑,或者肚子朝下横着滑下来。 在滑梯的下滑段,一次应当只有一个宝宝,不要让宝宝一群一群地往下滑,以免挤伤。 让宝宝在滑下来之前,先看清滑梯底部是否是空的,有没有其他宝宝在那里坐着?当宝宝自己从滑梯上滑下后,也应当立即起身,离开滑梯,为后面的宝宝腾出空位。 跷跷板要当心安全教案设计意图 幼儿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小的物体轻”。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经验,我以跷跷板为切入点。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来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物体问的轻重关系。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引领幼儿积极地探索,快乐地学习。自主地成长。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尝试操作并用计数形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记录表分析推理和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3.培养合作意识、分析观察能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玩过跷跷板游戏。

幼儿园小班教案《跷跷板》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跷跷板》 小班教学计划《跷跷板》适合小班教学活动,让孩子可以设计相应的动作,可以跟随音乐做相应的游戏,喜欢与同伴互动,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学会唱歌01030010,感受音乐的高低和规模的旋律,初步掌握学习唱歌的技巧,并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游戏乐趣。来看看小班《跷跷板》的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 1.学会唱歌《跷跷板》,感受音乐的高低和音阶的旋律。 2.可以设计相应的动作,可以按照音乐做相应的游戏,喜欢与同伴互动,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3.掌握学习唱歌的技巧,并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游戏乐趣。 4.感受歌曲的幽默特征并听音乐游戏。 5.可以唱歌,声音清晰,可以大胆地在乐队面前唱歌。 活动准备: 音乐和伴奏,地图,玩偶,玩游戏的道具。 活动程序: 一,游戏节奏:至尊小矮人 1.带领孩子听音乐,玩“高矮人”游戏。

2.幼儿跟随老师在教室圈子中转一圈,通过音乐来回改变起伏,并激发孩子们参加活动的兴趣。 二,声乐练习 玩气球游戏,练习长高音低的声音。 老师演示:用双手在空中画一个气球,一边发音,一边改变气球的大小,使用刻度“ 1 2 3”,“ 1 2 3 4 5”,“ 1 2 3 4 5 6” 7'从低到高逐渐变大,气球从大到低变大。幼儿学习模仿并达到初始声音效果。 第三,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孩子了解跷跷板。 1.对话导致游戏内容。 指导意见:孩子们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如何玩? 老师使用动作来解释跷跷板的形状和游乐,并使用身体动作来表达跷跷板。引导儿童使用跷跷板的性能,反映出跷跷板高度的不同变化。 2.两个孩子一起玩跷跷板游戏。 引导孩子学习互相合作以找到朋友,并展示跷跷板的外观。在游戏过程中,最初会介绍儿童歌曲的内容。 第四,孩子们学会唱歌。 1.听听这首歌,谈谈您在这首歌中演唱了什么? 跷跷板,很有趣,它会很高,它会很低,并且1234567i会接上星星。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活动名称: 计算在哪里(认识方位:上下前后) 活动目标: 1、学会以自身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 2、学习方位词:上面、下面、前面、后面。 活动准备: 一幅图画、布娃娃几个,小猫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游戏:找一找。 为幼儿提供娃娃几个,分别藏在桌子下面,上面,椅子前面,后面等位置。 导入:今天我们班上来了许多小动物,请小朋友瞪大眼睛找一找,它们都在哪里? (引导幼儿说出“我在某某地方找到的某革玩具”) 教师随机进行讲评,巩固幼儿对前面、后面、上面、下面的认识,并引导幼儿正确学说以上方位词。 2、游戏:小猫在哪里。 一名幼儿戴头饰扮小猫藏起来,师扮猫妈妈,其它幼儿先闭眼再寻找,并大声告诉猫妈妈,它的孩子在哪里。 3、看图说一说。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

天上(上面)有什么? 地上(下面)有什么? 房子的前面有什么? 房子的后面有什么? 4、师总结讲评,并请幼儿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或某某小朋友前面是谁?后面呢? 5、活动延伸: 来,让我们到户外观察一下:地上有什么?天上有什么?滑梯的前面是什么……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目标: 1.比较物体的大小和多少,知道大小和多少是相对的。 2.能按数取物,进一步理解“5”以内的数的实际意义。 准备:9个橘子,3个框(两个大框,一个小框),一张桌子,15 数字卡片 过程: 1.比较大小。(三个大小不一的橘子比较) 出示两个小一点的橘子,幼儿目测比较,说说哪个大,哪个小。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橘子,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橘子,哪个大,哪个小? 再出示两个大一点的橘子,幼儿目测比较,说说哪个大,

跷跷板大班教案

跷跷板大班教案 跷跷板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跷跷板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跷跷板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体验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 2、在创编表演动作的过程中,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音乐中体验玩跷跷板的感觉,并创编表演动作。 教具准备: 大鼓,音乐磁带。

活动流程: 一、玩一上一下跷起来并欣赏音乐。 1、请幼儿用动作来表演坐跷跷板。(两个人面对面双手拉紧,一蹲一站,一上一下翘起。 2、放录音,幼儿边听音乐,边哼唱三拍子的旋律表演。教师可以在强拍时击鼓。 二、学习歌曲《跷跷板》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回忆歌曲的内容。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念歌词,并在重拍处拍手或跺脚。教师在重拍处敲鼓配合。 3、听歌曲摇动身体,每三拍摇动一次,幼儿也可以用身体的其他动作(手臂摆动、双脚移动等)感受三拍子的变化。 4、轻声跟唱歌曲几遍。边唱边摇动身体。 三、翘呀,翘呀,跷跷板。 1、幼儿自由结伴创编表演动作。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动作。说说怎样才能玩得更和谐? 3、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唱出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 4、幼儿两两结伴边唱边做玩跷跷板的动作。

跷跷板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比较2--3种物体的轻重。 2、初步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学习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天平1台,玩具水果,教学挂图二。 2、形状不同的积木若干,幼儿用书第39页的操作材料。 3、幼儿已有使用天平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天平称量,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天平,启发幼儿讲述天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幼儿园趣味数学教案

幼儿园趣味数学教案 目标: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 准备: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 过程: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3)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三家全部观察后,人人翻译号码)(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数字贴号码,也可用笔写号码)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数字 集体念号码583469583496582734 验证号码的正确性,老师拨打电话。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思考: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2)观察:在三个电话号码中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小猴家的号码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子,有的是2、7) 相同的是什么? (三个号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都有5、8)(3)区分6和9 问:老师也常把6和9搞错,请你们帮助我记住它。 (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增强幼儿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 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上海地区的家庭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 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所编的号码。 (2)教师巡视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

幼儿园数学活动教案 图形变变变

图形变变变(中班)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复习认识过的各种图形,感知各种图形的不同。 2.能力目标:能理解和体验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拼搭和变换的游戏,感受图形变化带来的神奇和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神奇的图形拼贴”:操作卡、各种小图形、胶棒 2.“连一连”:操作卡、铅笔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图形特征等。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图形变换游戏卡,引起幼儿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图形宝宝就像孙悟空一样,它可是会变身的呢。老师把两个半圆形合起来,变成了什么呀?(变成了圆形) “老师再把两个一样大的直角三角形合起来又变成了什么新的图形?”(长方形)“它们还可以变成另一种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实图形之间的变化还有很多,比如,一个三角形加上一个长方形,就能变成一个梯形;两个等腰三角形合起来就能变成一个菱形……” 2.在黑板上为幼儿提供一些图形,鼓励大家开动脑筋,变成图形。已经思考好的幼儿可以上去黑板上试一试。 3.师:“图形除了可以变换之外,还可以用来拼图(出示图形拼图卡),看看老师用各种图形拼成些什么东西?”(房子、车子、人、花……)“小朋友也来试一试,用各种图形拼出一些有趣的物体。” 4.幼儿操作活动 (1)“神奇的图形拼贴”:教师提供的各种小图形,按照操作卡上的图样进行粘贴,最后看看变成什么神奇的图形。 (2)“连一连”:用线把操作卡中的动物这边的方框和左边搭好图形的方框连起来,说一说分散的每一个图形放在撘好图形的什么地方。 (三)结束部分 评价幼儿的操作情况,展示幼儿的操作,共同进行评价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幼儿园跷跷板教案】幼儿园数学跷跷板教案_小班跷跷板游戏教案

【幼儿园跷跷板教案】幼儿园数学跷跷板教案_小班跷跷板游戏教案 1 幼儿园跷跷板教案:数学活动跷跷板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比较2——3种物体的轻重。 2、初步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学习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天平1台,玩具水果,教学挂图二。 2、形状不同的积木若干,幼儿用书第39页的操作材料。 3、幼儿已有使用天平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天平称量,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天平,启发幼儿讲述天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用天平称水果,实际感受水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3、教师出示玩具水果,用天平称量,引导幼儿发现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4、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三种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推导、理解西瓜和苹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二、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游戏“那组找得又对又快”。 三、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39页《判断推理》中"给一样重的打勾"和"跷跷板"的练习。

2 幼儿园跷跷板教案:托班语言教案跷跷板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感受朗诵儿歌的乐趣。 2、初步感知高和低。 活动准备 挂图若干个跷跷板模型,活动前组织幼儿玩跷跷板。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导入。 师:刚才我们去哪里玩了?玩了什么?你们觉得好玩吗? 二、教师出示大图,引导幼儿观察后提问: 图上有谁?他们在玩什么?跷跷板是怎么玩的? 三、教师出示自制跷跷板,边摆弄跷跷板边示范念儿歌。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小的跷跷板,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跷跷板长得和我们玩的跷跷板一样吗?今天跷跷板也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听听,跷跷板里的儿歌都说了些什么:“跷跷板,两边翘,翘一翘,翘一翘,高高低低

跷跷板教学设计教案

3、跷跷板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体验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原理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德育目标)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二、教学准备: 根据教科书给出的探究指向,动员学生课前玩一玩跷跷板,并准备进行探究的有关材料,如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等。根据教学设计,教师还应相应地为学生准备其他探究材料,如设计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三、教学流程: 一、回忆、交流玩“跷跷板”时的过程及发现的有趣的现象。通过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进行交流,发现跷跷板平衡的特点。 二、探究怎样使杠杆尺平衡。组织学生利用杠杆尺来研究平衡现象。 1.提出活动指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学生预测。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4.进行探究实验。 5.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 6.总结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三、交流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四、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五、拓展活动:我们来做个类似跷跷板的小玩具。 六、拓展活动: 1.做个类似跷跷板的小玩具 2.课下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衡现象,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引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回忆玩跷跷板时的经验,并配以

蜡烛跷跷板的游戏,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为学生提出有关平衡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问题提出后,我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积极地猜想,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引出了与平衡有关的因素:重量、位置、支撑点。找到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制订实验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探究,找到了平衡的条件。学生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如口头表达、画图表示、现场演示等。最后通过联系生活交流平衡现象的应用及课堂总结结束教学,课下让学生制作平衡玩具,为学生的课下探究指明了方向。通过本课教学,我认识到:学生的科学探究离不开生活经验,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层次的探究活动,把每个探究环节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高矮、粗细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图片;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厚薄的排序(出示厚薄不同的图片,7张)。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可是他们没有名字,很伤心,我们来帮他们把名字起了好吗?<让幼儿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你们看看那一本书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 我们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谁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 再看看剩下的谁是最薄的?…… 下一个应该是谁呢?…… 依此类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能够找到一个既快又准确的方法。 他们又要出来玩了,这次他们是老大先出来的(让幼儿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选出最厚的方法按从厚道薄的顺序排列)

2、粗细的排序这些书门出来玩,感到很累,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些树桩。他们就商量在树桩上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可是他们应该怎样安排呢? (出示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片)他们想把这些树桩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怎样排? 引导幼儿用前边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细的方法进行排序、这时,他们想换换位置,把这些树桩从粗到细排,哪有怎样排? 请几个幼儿用相同的方法上来亲自操纵,进行排序。 高矮排序他们玩得很开心,你们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们要排队才行。 将全班幼儿按人数分成六组,进行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序结束部分排好队,和幼儿一齐开火车出去。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设计意图: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活动目

《跷跷板》的教学设计

《跷跷板》的教学设计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跷跷板》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跷跷板》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 1、利用已有的经验,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 2、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 3、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获得比较轻重的活动经验。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厚薄、大小不同的两本书,苹果和梨,天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

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板书课题轻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 (4)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2、称一称 (1)出示苹果和梨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 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幼儿园数学教案

幼儿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观察分析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兴趣。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能听清老师的要求。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兴趣,许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活动后的讲述活动,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话。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观察分析

在找卡片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孩子会主动去找自己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友,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友。因为固定位置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却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爬很感兴趣,能按老师的要求不推不挤。有个别孩子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 活动反思 一、适宜性行为 1、此次活动的选材上基本能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各个环节连贯。 2、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 二、不适宜性行为 问题1:各个环节赶过场,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少。 原因:怕孩子们在自由探索时,没有按要求去做,所以孩子们才自由活动一会儿,就急着把他们集中回来。活动的指导没有针对性。 对策:应放手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并给予一些能力较弱、不愿参加活动的孩子重点指导。还可以发挥孩子之间的互助精神,以强带弱。 问题2:在“找卡片”这一环节中,许多孩子找到卡片,也找到和自己卡片上物品相同的好朋友。但是两个好朋友没有坐在一起,互相讲述,互相交流得较少。 原因:孩子们受固定位置的影响。 对策:改变椅子的摆放。 问题3:延伸活动“大小配对”,有的孩子将下卡片放进大箱子。 原因:没有检查孩子的配对结果。 对策:这个环节可以发挥能力强的孩子的作用,请他来扮演天线宝宝,检查其他幼儿活动的情况。如:对要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的孩子说: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好朋友是小卡片。 问题4:活动形式没有新意 原因:活动的设计还是没有打破以往教学模式,没有创新。 对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将观察大小不同的物品,找卡片的环节设计成游戏的形式,适合小班教学游戏化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