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收音机的发展史

收音机的发展史

收音机的发展史
收音机的发展史

收音机的发展史(藏品展示)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各式各样的收藏家大家肯定见过不少,不过应该没见过收音机收藏家的藏品大展。这次我们就带大家开开这方面的眼界。

今天给大家展示的是一位收音机收藏家的500多便携式收音机藏品中的一小部分,他从1954年世界第一台收音机Regency TR-1到最近的产品都有涉及,甚至还说明了SONY公司最初的Logo和名字的变迁。

那么下面咱们就边展示边聊吧,开始……

这位收音机狂人收藏有200多电子管收音机。在这个架子上就是一些这样的收藏,其中包括一些Crosle y、Addisons、Sentinel、Toshiba、Roger以及非常罕见的Northern Electric 55(底部最右边的)。

这也是一些电子管收音机。底部最左边的是一台Emerson 520,顶部左边的是一台G.E. plaskon。

这个是Addison model 2的近照,产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的多伦多,是塑料(铸塑酚醛塑料)收音机的早期代表作。

这是一些Addison的5系列木质收音机。这一些列的塑料(铸塑酚醛塑料)版产品价值不菲,藏家只能买得起这些木质的型号。

摆在窗台上的这些事一些东芝的产品,带一个圆圆喇叭的是Electra,其灵感来源于索尼的TR-610。

这是一个平板的Arrow KT-63。

这些仅仅由两个晶体管组成的产品,更多的被认为是玩具而不是收音机。

这是Mellowtone和Candle,也是被市场认作是玩具。

右边的是东芝7TP-303,其独特的外观让他得了一个浑名——“猫眼”,这款产品可是收藏者们的最爱之一。左边的是Standard SR-F22,大概产于1958年。

中间的是Channel Master 6503,它左边的是一台Mellowtone Boy's收音机。前排左边浅蓝的是一台Sh eertone Boy's,橘红色的是一台Truetone Boy's收音机。

在后面角落的是一台Crosley混合式收音机,其中包括3个超小型的电子管和2个晶体管。其他的还有Universal、Kobe Kogyo KT-63、Windsor 6T-220。后面还有一台日立TH-668,这台据信是日立公司生产的第二款产品,出厂日期应该在1057年。

Crosley生产的Treaure Island书型收音机,这款收音机同样采用了三个电子管+两个晶体管的组合形式,这也是Crosley公司推出的最后一款收音机产品,这家公司是1920年代建立的。

这个是Crosley Treasure Island书型收音机的背面图,看起来完全就是一本名著《金银岛》。

这台是Crown TR-610,大概是1958年推出的,藏家在加拿大北安大略花了10美元购得。

这是藏家在eBay上购得的一款调频收音机,要知道在市面上已经很难发现这款产品的踪迹了。

这款是Emerson推出的第一款塑料外壳收音机,采用了全晶体管设计。在其侧面的是Clairtone,在70年代常常作为奖品送出。

后排的有Zeniths的一些产品,从左往右是Royal 500H、Royal 500D、Royal 200以及Royal 500E。Emerson在50年代的时候推出了非常流行的888系列,其灵感来源于美国的空间计划。

NEC 61、日立Marie、Showa Boy's、富士通的Fujitone Boy's以及Minivox等等……

这是一台带有磁铁底座的夏普TR-210。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各式各样的收藏家大家肯定见过不少,不过应该没见过收音机收藏家的藏品大展。这次我们就带大家开开这方面的眼界。

现在给大家展示的是一位收音机收藏家的500多便携式收音机藏品中的一小部分,他从1954年世界第一台收音机Regency TR-1到最近的产品都有涉及,甚至还说明了SONY公司最初的Logo和名字的变迁。

这是一款非常稀少的G.E.出品S-22“墓碑”收音机,这款产于1931年的收音机,在喇叭上面放置了一个钟表非常有特色。

Yaou制造的这款收音机帖的却是General的商标,这是一款便携式的收音机。

这款产于1955年末型号为678的收音机,是通用电气为进入晶体管收音机市场而推出的4晶体管设备。图中是Global GR-900和Zephyr ZR-930,这两个都是采用了9个晶体管的型号。

Global GR-711的三种颜色产品,藏家还缺少象牙白、蓝色和熏衣草三种颜色的型号。非常漂亮的8晶体管收音机,不过暂时还没有这款产品的任何信息。

这款收音机是NVC公司的产品,不知道NVC?就是后来的JVC公司啦。

这是日立公司的首款便携式收音机,常常被误认为是其首款收音机产品。这款产品实在是挺难看,有点像Standard SR-F22。

这个是从跳蚤市场上淘换来的,Hoffman BP-707。这款硕大的、制造精美的收音机出自Hudson。

这款带有天鹅图案的产品产自1930年前后。

另一个非常难寻觅的收音机,绝对的50年代风格,绝对的空间时代,值得收藏。

也是一台不容易找到的收音机,这是Koyo在1957年推出的首款晶体管收音机,外形设计的非常经典。藏家个人的最爱之一,这款Lafayette FS-91使用了9个晶体管。

这款收音机的型号暂时翻不出来了,不过这不妨碍其优雅的外观设计。

这是开启藏家“收音机癖”的源头,在顶上的是一个50年代早期的浅绿色Crosley D-25钟表收音机。

收音机的百年辉煌发展史

收音机的百年辉煌发展史 收音机是凝聚着太多的东西,她是一部辉煌的科技史,是一部繁复的社会史,也是一部精美的艺术史...... 收音机的出现 在1844年,电报机被发明出来,可以在远地互相通讯,但是 还是必须依赖导线来连接。而收音机讯号的收、发,却是「无线电 通讯」;整个无线电通讯发明的历史,是多位科学家先后研究发明 的结果。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Heinrich Hertz),发现了无线电波 的存在。189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Alexander Stepanovitc h Popov),宣称在相距600码的两地,成功地收发无线电讯号。 同年稍后,一个富裕的意大利地主的儿子年仅21岁的马可尼( Guglielmo Marco ni)在他父亲的庄园土地内,以无线电波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发射。 1897年波波夫以他制做的无线通讯设备,在海军巡洋舰上与陆地上的站台进行通讯成功。 1901年马可尼发射无线电波横越大西洋。 1906年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Reginald Fessenden)首度发射出声音,无线电广播就此开始。 同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发明真空电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机的始祖。

之后,又有改良的半导体收音机(原子粒收音机)、电晶体收音机出现。 收音机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 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播送广播节目,同时出售收音机,以美国出品最多,其种类一是矿石收音机,二是电子管收音机。 195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红星牌”电子管收音机),并投放市场。 1956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只锗合金晶体管。 1958年,我国第一部国产半导体收音机研制成功。 1965年,半导体收音机的产量超过了电子管收音机的产量。 1980年左右是收音机市场发展的高峰时期。 1982年,出现了集成电路收音机和硅锗管混合线路和音频输出OTL电路的收音机。 1985年至1989年,随着电视机和录音机的发展,晶体管收音机销量逐年下降,电子管收音机也趋于淘汰。收音机款式从大台式转向袖珍式。 直到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收音机的更新换代也很快。 发展中的第一个阶段 时间:出现到20世纪初 19世纪四十年代,是电气的广泛应用的时代。 主要的成果有:第一,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如电力,煤炭等。第二,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 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第三,第三, 通讯工具的发明。收音机的出现也是关乎于这 个时代。刚开始出现的收音机在形态上都是比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1.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是20世纪一项重大的发明 电磁波第一个应用的领域是通信,而第二个应用领域就是导航。早在1912年就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导航设备,即振幅式测向仪,称无线电罗盘(Radiocompass),工作频率0.1一1.75兆赫兹。1929年,根据等信号指示航道工作原理,研制了四航道信标,工作频率为0.2一0.4兆赫兹,已停止发展。1939年便开始研制仪表着陆系统(ILS),1940年则研制脉冲双曲线型的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定位系统奇异(Gee),工作频率为28一85兆赫兹。1943年,脉冲双曲线型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罗兰A(Loran-A)投入研制,1944年又进行近程高精度台卡(Dessa)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制。 1945年至1960年研制了数十种之多,典型的系统如近程的伏尔(VOR)、测向器( D ME)、塔康(Tacan)、雷迪斯特、哈菲克斯(Hi-Fix)等;中程的罗兰B(Loran-B)、低频罗兰(LF-Loran)、康索尔(Consol)等;远程的那伐格罗布((Navaglohe)、法康(Facan)、台克垂亚(Dectra)、那伐霍(Navarho),罗兰C(Loran-C)和无线电网(Radionrsh)等;超远程的台尔拉克(Delrac)和奥米加(Omega)与。奥米加;空中交通管制的雷康(Rapcon)、伏尔斯康(VOLSCAN)、塔康数据传递系统(Tacandata-link)和萨特柯((Satco)等,另外还有多卜勒导航雷达(Doppler navigation tadar),这期间主要保留下来的系统如表1 表1主要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运行年代表 1.1 无线电导航发展的重大突破 1960年以后,义发展了不少新的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如近程高精度的道朗((TORAN)、赛里迪斯(SYLEDIS)、阿戈(ARGO)、马西兰(MAXIRAN)、微波测距仪(TRISPONDER)以及MRB-201,NA V-CON,RALOG-20,RADIST等等;中程的有罗兰D (Loran-D)和脉冲八(Pulse8)等;远程的恰卡(Chayka);超远程的奥米加((Omega与 );突破在星基的全球导航系统,还有新的飞机着陆系统。同时还开始发展组合导航与综合导航系统,以及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等。表2列出几种常用的系统及主要性能与用量。 表2几种常用的地基系统性能与用量 *D为飞行距离。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M.G.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 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2.4kbit/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83年,AMPS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1985年,已经扩展到47个地区。其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各自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日本于1979年推出800MHz 汽车移动电话系统(HAMTS),在东京、大阪等地投入商用,成为全球首个商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前联邦德国于1984年完成C 网,频段450MHz。英国在1985年开发出全球接入通信系统(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TACS),频段900MHz。法国开发出450系统。加拿大推出450MHz移动电话系统(Mobile Telephone System,MTS)。瑞典等北欧四国于1980年开发出NMT-450(Nordic Mobile Telephone, NMT)移动通信网,频段450MHz。这些系统都是双工的基于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上海地方志》——上海广播电视发展史

上海地方志》——上海广播电视发展史 第一节 沿革 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开始设立无线电广播电台,同时, 市场上出现外国的收音机。民国 12 年( 1923 年)1 月,美 商与华商创办了中国无线电公司,自建广播电台,并出售收 音机。其时,全市有 500 多台收音机接收该台的广播。翌年 10 月,苏祖国等 7 人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民族资本的无线电 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001 型矿石收音 机和国内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亚美牌 1651 型五灯中波 到五灯的电子管收音机。民国 25 年,全上海收音机的拥有 量约 10 万台,绝大多数是外国制品。 民国 26 年抗日战争爆 发后,上海收音机制造业受到打击。趋于停滞状态。抗日战 争胜利后,上海收音机制造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并新增了宏 音无线电器材厂、利闻无线电机厂等一批收音机制造厂。民 国 36 年,上海无线电工商企业有 235 家。但由于成套无线 电零件从国外进口,并低价销售组装收音机,使上海收音机 约有 30% 以上工厂处于停工和半停工状态, 从事收音机及其 零件制造的企业仅 7 家,从业人员共 100 余人。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 国家在政策上扶植无线电私营企业, 1952 年 7 工厂 超外差式收音机。此后, 中雍无线电机厂等单位相继生产 制造业处于困境之 中。至民国 37 年,上海无线电制造业中

月,建立了第一家国营无线电整机骨干企业——华东人民广 播器材厂,翌年改名为上海人民广播器材厂。重点发展电子 管收音机、扩音机。这一时期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录音机制 造的钟声电器工业社生产出第一台 101 型钟声牌钢丝录音机 和第一只录、放、抹复合磁头。 1953 年,月产量达 20 台。 1956 年 1 月,上海市电讯电器工业公司成立, 该公司对原有无线电企业进行裁并改组,组成 专业分工生产电子仪器、收音机、扩音机、扬声器、录音机 等产品。 当年生产收音机 6.85 万台、 扩音机 3372 台。1958 年 3 月,国内第一台全国产化晶体管汽车收音机问世。同年 7 月,上海广播器材厂研制成功两台上海牌 101 型 44 厘米 电子管黑白电视机。 1960 年起,在从轻、纺工业系统中划 给仪表电讯系统的 10 家大厂中,结合调整部分工厂,组建 了上海无线电二厂、三厂、四厂等 12 家骨干大厂,为发展 国产化广播电视产品奠定了基础。这些大厂一开始就研制开 发收音机、扩音机等产品。上海无线电三厂于 1960 年试制 成功 663 —2— 6 型六灯三波段收音机, 在全国第一届收音机 评比中获第一名。 1962 年,该厂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全国 产化晶体管收音机,同时建立了国内第一条晶体管收音机流 水生产线。上海无线电四厂的 593—2 型、 593 — 4 型收音机 获一等奖。 1961 年,上海无线电二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提管理无线电、 有线电、电灯泡、日用电器、胶木、蓄电池等 6 个制造业,

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历史

关于我国通信行业发展历史的调研 报告人:唐思静学号:201054080306 我国的通信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一穷二白进入到现在业务种类丰富多彩、服务质量节节高升的时代。回顾了我国通信产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发展状况,可将其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电报到无线电话,从人工控制到程控交换,从架空明线到光纤传输,从固定通信到移动互联网,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通信技术和产品服务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繁衍”,中国通信产业这几十年来“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1949年以前—通信产业萌芽阶段 解放前我国通信的发展还停留在电报和无线电机的层面,通过引进国外的电报设备到自行开办磁石式电话局,再到成立沈阳国际无线电台。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国的通信一步步发展起来,为后来的腾飞式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1900年,南京首先自行开办了磁石式电话局。 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1920年9月1日,中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约。 1928年,这一年全国各地新建了27个短波无线电台。 1933年,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 1946年,中国开始建设特高频(超短波)电路。 二、1949年—1978年通信行业起步阶段 这期间我国通信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服务于党政军各部门的通信需求展开的,普及范围非常有限。 1950年12月12日,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北京至莫斯科的电话电路开通。 1954年,研制成功60千瓦短波无线电发射机。 1963年,120路高频对称电缆研制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套长途自动电话编码纵横制交换机研制成功,在北京安装使用。

收音机发展历史

收音机的发展史 郑州轻工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08级2班 200805010223 张威

收音机发展历史 收音机是凝聚着太多的东西,她是一部辉煌的科技史,是一部繁复的社会史,也是一部精美的艺术史...... 收音机的出现 在1844年,电报机被发明出来,可以在远地互相通讯,但是还是必须 依赖导线来连接。而收音机讯号的收、发,却是「无线电通讯」;整个无 线电通讯发明的历史,是多位科学家先后研究发明的结果。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Heinrich Hertz),发现了无线电波的存 在。189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 宣称在相距600码的两地,成功地收发无线电讯号。 同年稍后,一个富裕的意大利地主的儿子年仅21岁的马可尼 ( Gug lielmo Marconi)在他父亲的庄园土地内,以无线电波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发射。 1897年波波夫以他制做的无线通讯设备,在海军巡洋舰上与陆地上的站台进行通讯成功。 1901年马可尼发射无线电波横越大西洋。 1906年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Reginald Fessenden)首度发射出声音,无线电广播就此开始。 同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 (Lee de Forest)发明真空电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机的始祖。 之后,又有改良的半导体收音机(原子粒收音机)、电晶体收音机出现。 收音机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 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播送广播节目,同时出售收音机,以美国出品最多,其种类一是矿石收音机,二是电子管收音机。 195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红星牌”电子管收音机),并投放市场。 1956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只锗合金晶体管。 1958年,我国第一部国产半导体收音机研制成功。 1965年,半导体收音机的产量超过了电子管收音机的产量。 1980年左右是收音机市场发展的高峰时期。 1982年,出现了集成电路收音机和硅锗管混合线路和音频输出OTL电路的收音机。 1985年至1989年,随着电视机和录音机的发展,晶体管收音机销量逐年下降,电子管收音机也趋于淘汰。收音机款式从大台式转向袖珍式。 直到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收音机的更新换代也很快。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摘要:认知无线电是一种通过与其运行环境交互而改变其发射参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新的智能技术,其核心思想是CR具有学习能力,能与周围环境交互 信息,以感知和利用在该空间的可用频谱,并限制和降低冲突的发生,认知无线电就是通过频谱感知(Spectrum Sensing )和系统的智能学习能力,实现动态频谱分配(DSA 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 )和频谱共享(Spectrum Shari ng )。本文主要分析认知无线电的起源,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概要,认知无线电的相关标准化进程以及认知无线电的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对认知无线电进行一个概述,从而加深对无线电的认知与了解。关键字:认知无线电、起源、关键技术、标准化、应用 随着无线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香农信息理论,这些通信系统对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从而导致适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紧张,成为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新瓶颈。另一方面,已经分配给现有很多无线系统的频谱资源却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为解决无线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如链路自适应技术、多天线技术等。这些技术虽然能提高频谱效率,但仍受限于Sha nnon理论。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大量研究表明:ISM频段以及适用于陆地移动通信的2GHz 左右授权频段过于拥挤,而有些授权频段却经常空闲。因而提出了认知无线电。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智能频谱共享技术。它通过感知频谱环境、智能学习并实时调整其传输参数,实现频谱的再利用,进而显著地提高频谱的利用率,通过从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那些空闲的频谱资源,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1.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1.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导航是20世纪一项重大的发明 电磁波第一个应用的领域是通信,而第二个应用领域就是导航。早在1912年就开 始研制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导航设备,即振幅式测向仪,称无线电罗盘(Radiocompass),工作频率一兆赫兹。1929年,根据等信号指示航道工作原理,研制了四航道信标,工作频率为一兆赫兹,已停止发展。1939年便开始研制仪表着陆系统(ILS),1940年则研制脉冲双曲线型的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定位系统奇异(Gee),工作频率为28一85兆赫兹。1943年,脉冲双曲线型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罗兰A(Loran-A)投入 研制,1944年又进行近程高精度台卡(Dessa)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制。 1945年至1960年研制了数十种之多,典型的系统如近程的伏尔(VOR)、测向器( D ME)、塔康(Tacan)、雷迪斯特、哈菲克斯(Hi-Fix)等;中程的罗兰B(Loran-B)、低频罗兰(LF-Loran)、康索尔(Consol)等;远程的那伐格罗布((Navaglohe)、法康(Facan)、台克垂亚(Dectra)、那伐霍(Navarho),罗兰C(Loran-C)和无线电网(Radionrsh)等;超远程的台尔拉克(Delrac)和奥米加(Omega)与。奥米加;空中交通管制的雷康(Rapcon)、伏尔斯康(VOLSCAN)、塔康数据传递系统(Tacandata-link)和萨特柯((Satco)等,另外还有 多卜勒导航雷达(Doppler navigation tadar),这期间主要保留下来的系统如表1 表1主要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运行年代表 1.1 无线电导航发展的重大突破 1960年以后,义发展了不少新的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如近程高精度的道朗((TORAN)、赛里迪斯(SYLEDIS)、阿戈(ARGO)、马西兰(MAXIRAN)、微波测距仪(TRISPONDER)以及MRB-201,NAV-CON,RALOG-20,RADIST等等;中程的有罗兰D (Loran-D)和脉冲八(Pulse8)等;远程的恰卡(Chayka);超远程的奥米加((Omega与);突破在星基的全球导航系统,还有新的飞机着陆系统。同时还开始发展组合导航与综合导航系统,以及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等。表2列出几种常用的系统及主要性能与用量。 表2几种常用的地基系统性能与用量 *D为飞行距离。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8年8月18日中国移动客户突破2000万。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02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GSM-CDMA两种制式之间的自动漫游。

2002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 2002年10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 2003年7月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 2003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2.34亿户,普及率为18.3部/百人。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用户发展达到55万户。 1998年8月一纸“军队不得参与经商”的禁令使“电信长城”运营者的身份变得格外敏感,CDMA在中国的前途因此备受关注。 1999年6月联通在香港举行的全球CDMA大会上宣布其CDMA发展计划,但因知识产权谈判等因素,该计划没有实施。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但是,框架协议签署仅仅两周之后,联通CD MA项目便被政府暂停。 2000年10月中国联通副总裁王建宙宣布将重新启动CDMA网络建设,并且于该年年底正式开始了筹备工作。 2001年1月原部队所有133CDMA网在经过几个月的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中国联通。 2001年2月27日联通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整个联通CDMA网络的建设和经营。联通CDMA网络建设的具体筹划工作正式展开。 2001年3月28日联通CDMA建设一期工程系统设备的采购开始发标。 2001年5月15日中国联通CDMA一期工程系统设备招标结果公布,10家中标厂商与中国联通所属联通新时空签订了总金额RMB121亿元的合同。CDMA网络建设全面启动。 2001年6月联通在2001年3G大会暨第六届CDMA年会上与世界13家著名运营企业签署CDMA网间漫游谅解备忘录,包括美国斯普林特、加拿大BellMobility、日本KDDI、澳

广东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广东省收音机工业发展史 广东电子工业的起源与广播事业密切相关。建国前,广东既没有生产电子元器件的工业,也没有生产电子整机的工业,仅在广州等城市设有一些从事修理收音机的私人店铺。广州解放之后,在接管国民党广播电台的基础上,先后于1949年底和1950年,建立了广州人民广播电台和广东人民广播电台。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使用收音机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无线电器材修造业不断增多。50年代初,广州、汕头等城市有几十家从事维修收音机和经营无线电器材的个体店户,并有少数家庭作坊开始生产收音机的配件。1950年广东(州)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广州广播设备厂前身)成立,从事广播器材的生产与维修。1954年,该服务部何英毅等人开发并批量生产直流电子管收音机,装备全省各地台风警报站、气象站。 1956年4月,在合作化高潮中,广州市将私人无线电修理店组建成广州曙光无线电修配生产合作社、广州南方无线电机生产合作社等;汕头市将德华、锦记、益光等13家私营电器、无线电行和修理店组建为汕头市无线电生产修造合作社。同年12月,在广州市水电安装公司机电修配所无线电维修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广州无线电装修厂。这些合作社

(厂)主要从事收音机、扩音机的修理,并开始试制收音机、扩音机。是年广州无线电装修厂和曙光无线电修配生产合作社分别开发出红棉牌、海鸥牌电子管五灯交流收音机。该机型是电子管台式机,用木三夹板做外壳,刷上防潮光漆,机芯支架用铁皮手工弯制,频率刻度片用玻璃片丝印制成,产品的结构、工艺复杂,体积大,生产效率低。 1957年3月,广州曙光无线电修配合作社开始小批量生产海鸥牌电子管交流收音机,当年生产181台。同月,汕头市无线电生产修造合作社和汕头良记蓄电池厂合并,成立地方国营汕头电工厂,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翌年改名为地方国营汕头无线电厂(1965年3月改名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厂),当年生产电子管直流收音机227台,交直流收音机657台。1958年5月广州无线电装修厂改名为地方国营广州无线电厂,隶属广州市机电工业局。同年6月,广州曙光无线电修配生产合作社改名为地方国营广州曙光无线电仪器厂(后改为广州曙光无线电厂),当年生产电子管收音机785台,扩音机442台。1959年,广州无线电厂开始生产红棉牌六灯电子管交流收音机,广州南方电机生产合作社(1964年该合作社的无线电车间与两个无线电修理门市部合并,成立广州南方无线电仪表生产合作社。1969年,南方无线电仪表生产合作社与广州无线电元件二社、七社及无线电机箱社合并,成立广州无线电合作一厂,1974年更名为南方无线电厂)开始生产南方

收音机原理及历史简析

电工电子实习资料查询报告 学院:光电工程学院 专业:光电信息科学及工程(工) 学号:140212413 姓名:张帅

摘要: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收音机是一件好东西。听听新闻、歌曲、评书……现在,很多城市都有着多套广播节目,节目也是越来越精彩。如果你的收音机能够接收短波和中波,那么你就真的可以坐在家中听世界了。收音机的存在丰富了我们生活,在本文中介绍了收音机的发展历史以及常见的收音机原理。也介绍了除基于双D触发器的电子蜡烛之外,新兴电子蜡烛的电路原理。 关键词:收音机;发展历史;原理;电子蜡烛 一、收音机 一、历史演变 一百多年前,在这一刻一位年仅31岁的犹太青年科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的名字被永远留驻在了一本名为“科学”的史书上。他在他的实验室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在向伟大的赫兹先生致敬完毕之后我们的文章正式开始。首先我们将时代拉回到收音机发明的前夜那个信息发布方式落后的年代。当时的人们肯定不会想到过了这个漆黑,寂静而看似普通的夜晚,他们忍受了千年,也使用了千年的信息广播方式(报纸)正在被世界上某个角落里而的一群人改变着。无论是波帕夫抑或是马可尼.波波夫(学术界对收音机的发明者有争议)他们或许从来没有想过这个看似普通的夜晚他们的新发明会将人类社会

引入一场怎样的巨大变革之中。 在影响人类社会的100项科技进步中收音机的发明排在了很靠前的位置仅仅次于火的使用、车轮、及印刷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推动,在有了收音机这种全球通讯用具后,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恍然间加快。我们现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得电视机、人造卫星、手提电话全都起源于收音机技术。 1、不用电的收音机 1900年的时候,一个叫做Greenleaf Whi nier Pickard的人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矿石收音机。 矿石收音机的诞生宣告着一个时代的开始,一个收音机成为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的时代,矿石收音机是一个简单的无线电接收机,由长导线天线,用于选择信号频率的一调谐器和由二极管解调器构成的检波器组成,,这种收音机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任何的电池和电能就能够工作。 2、电子管收音机 19世纪20年代初期是电子管收音机疯狂增长的一个年代,其一在上面

软件无线电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软件无线电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姓名 (单位xxxx)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移动通信领域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悄然兴起,这就是以软件无线电为特征的新一代通信系统研究与开发。软件无线电(SWR)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军用电台的发展趋势。文章主要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软件无线电的研究历史、软件无线电的应用和软件无线电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SDR),无线通信,移动通信 一、引言 软件无线电(SDR)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全世界无线电领域的广泛关注。由于软件无线电所具有的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其在无线通信中获得了广泛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软件无线电的民用潜力日益受到重视,民用研究已经成为软件无线电研究的主战场,尤其是在移动通信方面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被比喻为第三代、第四代全球通信的基石。东芝、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各大通信公司总裁都宣布要从数字无线电向软件无线电转变,并正在为此不懈努力。无论是GSM还是CDMA技术,解决不同公司、不同标准之间互通的最佳办法就是采用软件无线电解决方案。 二、软件无线电简介 软件无线电的产生原因与海湾战争有关,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中使用了多种不同制式的通讯设备,因而造成了互相通讯的困难。在1992年5月在美国通信系统会议上,JesephMitola(约瑟夫·米托拉)首次提出了“软件无线电”(SoftwareRadio,SDR)的概念。1995年IEEE通信杂志(CommunicationMagazine)出版了软件无线电专集。当时,涉及软件无线电的计划有军用的SPEAKEASY(易通话),以及为第三代移动通信(3G)开发基于软件的空中接口计划,即灵活可互操作无线电系统与技术(FIRST)。1996年3月发起“模块化多功能信息变换系统”(MMITS)论坛,1999年6月改名为“软件定义的无线电”(SDR)

收音机发展历史

收音机发展历史 郑州轻工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08级2班 200805010223 张威 收音机发展历史 收音机是凝聚着太多的东西~她是一部辉煌的科技史~是一部繁复的社会史~也是一部精美的艺术史...... 收音机的出现 在1844年~电报机被发明出来~可以在远地互相通讯~但是还是必须依赖导线来连接。而收音机讯号的收、发~却是「无线电通讯」,整个无线电通讯发明的历史~是多位科学家先后研究发明的结果。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Heinrich Hertz)~发现了无线电波的存在。189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宣称在相距600码的两地~成功地收发无线电讯号。 同年稍后~一个富裕的意大利地主的儿子年仅21岁的马可尼 ( Guglielmo Marconi)在他父亲的庄园土地内~以无线电波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发射。

1897年波波夫以他制做的无线通讯设备~在海军巡洋舰上与陆地上的站台进行通讯成功。 1901年马可尼发射无线电波横越大西洋。 1906年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Reginald Fessenden)首度发射出声音~无线电广播就此开始。 同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 (Lee de Forest)发明真空电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机的始祖。 之后~又有改良的半导体收音机,原子粒收音机,、电晶体收音机出现。 收音机发展史上的几件大事 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播送广播节目~同时出售收音机~以美国出品最多~其种类一是矿石收音机~二是电子管收音机。 195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红星牌”电子管收音机,~并投放市场。 1956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只锗合金晶体管。 1958年~我国第一部国产半导体收音机研制成功。 1965年~半导体收音机的产量超过了电子管收音机的产量。 1980年左右是收音机市场发展的高峰时期。 1982年~出现了集成电路收音机和硅锗管混合线路和音频输出OTL电路的收音机。 1985年至1989年~随着电视机和录音机的发展~晶体管收音机销量逐年下降~电子管收音机也趋于淘汰。收音机款式从大台式转向袖珍式。 直到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收音机的更新换代也很快。

中国通信标准发展历史(免费)

小述中国的通信标准发展情况 **** *** **** 摘要:本文通过对时间的划分和2G,3G的技术阶段划分,介绍了我国在通信标准发面的 发展情况,介绍了我国通信企业的专利情况,分析了我国通信企业在标准及专利方面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通信标准通信企业3G 专利 按照时间划分我国通信技术标准化发展历史沿革、,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 主要以计划经济为主,1978年中国固定电话仅有119.1万部,电话普及率仅有0.38部/百人。通信技术是模拟技术、传输媒介是明线、同轴电缆、对称电缆,通信业务是电话、(明码)电报。标准的种类寥寥无几,主要是模拟电话网的技术体制和标准,如:《人工电话技术体制》、《公用电报网技术体制》、《自动电话交换网技术体制》、《数模混合网技术体制》、《N0.1信令规范书》、《电话网编号》等。 第二阶段是1979-1997年: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通信事业进入大发展时期,邮电部是通信行业主管部门。通信技术开始由模拟向数字、步进制、纵横制、准电子交换机向程控交换、固定向移动、窄带向宽带、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过渡。移动电话从零发展到2500万户,固定电话增长了73倍,达到8735万户。专业标准研究单位以跟踪、消化、吸收ITU 国际标准为主,完成了大量技术标准,主要有:《程控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N0.7信令规范书》、《SDH传送网技术标准》、《900MHz蜂窝陆地移动电话网技术规范》等,为通信的高速度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据,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是1997年以后: 1998年3月信息产业部成立,开始实行政企分开,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电信改革重组,引入竞争,出现六个电信运营商。我国光缆建设已呈现高潮,截止到2006年9月底,固定、移动电话已达8.3亿部。 随着2002年12月18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英文译名为:China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Association,缩写为:CCSA)成立,在这个协会的努力和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这么多年来,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主持和推动下,制定了各种技术标准约有1100项。 说及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标准等情况,我国的通信企业的技术标准又可分为以下若干阶段 一阶段: 2G时代,中国企业几乎没有话语权 在2G时代,蜂窝移动通信领域有两大标准,一个是欧洲通信巨头们主推的GSM标准,另外一个是美国高通主推的CDMA标准。但是我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基本没有企业有能力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更别说将自有的技术纳入到标准中去。所以在这个阶段,我国通信企业一直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 二阶段: 3G时代,中国努力扭转被动局面 在3G时代,中国通信企业的研发实力与2G时代企业自身相比,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国外先导性企业的实力相比依然相差甚远。因此,尽管类似于华为、中兴这样已经跻身国际市场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参与了由美国高通公司主导的CDMA2000标准及欧洲通信巨头主导的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

新中国通信三大运营商发展简史 中国通信的改革重组发展史(1949—至今)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从此,新中国也有了统一管理全国邮政和电信事业的国家机构 中国通信的改革重组发展史(1949—至今) 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从此,新中国也有了统一管理全国邮政和电信事业的国家机构。

电信竞赛序幕拉开 1994年,邮电部成立移动通信局和数据通信局,同年3月,将邮政总局、电信总局分别改为单独核算的企业局。由电子信息部组建,由彩虹集团、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大型国有电子企业投资,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同年7月19日,由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三家投资,中国联合通信(联通)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业终于打破国企垄断的坚冰,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7年,电信长城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电信长城)成立,经营800M的CDMA数字移动通信网。 1997-1998年,邮电分营。 1998年3月,在原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同时,电信业政企分开,信息产业部负责电信行业监管。4月,国家邮政局成立,邮电分家;9月,国信通信(国信)成立,运营电信寻呼业务。 电信业第一次重组 1999年2月,国务院通过中国电信重组方案,中国电信总局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被剥离出去。后来寻呼和卫星并到三大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成立、信天通信成立;同年4月,由中科院、广电总局、铁道部、市政府四方出资,中国国际网络通信(小网通)成立;4月,电信长城并入联通,5月,国信并入联通。2000年4月20日,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中国移动集团公司;5月17日,剥离无线寻呼、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业务后成立中国电信集团公司,;12月,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4年由铁道部交给国资委,更名为“中国铁通集团”。1月10日,中国卫通与国信寻呼签订协

收音机的发展史

收音机的发展史(藏品展示)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各式各样的收藏家大家肯定见过不少,不过应该没见过收音机收藏家的藏品大展。这次我们就带大家开开这方面的眼界。 今天给大家展示的是一位收音机收藏家的500多便携式收音机藏品中的一小部分,他从1954年世界第一台收音机Regency TR-1到最近的产品都有涉及,甚至还说明了SONY公司最初的Logo和名字的变迁。 那么下面咱们就边展示边聊吧,开始…… 这位收音机狂人收藏有200多电子管收音机。在这个架子上就是一些这样的收藏,其中包括一些Crosle y、Addisons、Sentinel、Toshiba、Roger以及非常罕见的Northern Electric 55(底部最右边的)。

这也是一些电子管收音机。底部最左边的是一台Emerson 520,顶部左边的是一台G.E. plaskon。 这个是Addison model 2的近照,产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的多伦多,是塑料(铸塑酚醛塑料)收音机的早期代表作。

这是一些Addison的5系列木质收音机。这一些列的塑料(铸塑酚醛塑料)版产品价值不菲,藏家只能买得起这些木质的型号。 摆在窗台上的这些事一些东芝的产品,带一个圆圆喇叭的是Electra,其灵感来源于索尼的TR-610。

这是一个平板的Arrow KT-63。 这些仅仅由两个晶体管组成的产品,更多的被认为是玩具而不是收音机。

这是Mellowtone和Candle,也是被市场认作是玩具。 右边的是东芝7TP-303,其独特的外观让他得了一个浑名——“猫眼”,这款产品可是收藏者们的最爱之一。左边的是Standard SR-F22,大概产于1958年。

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

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 信息传输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古代的烽火到近代的旗语都是人们寻求快速远距离通信的手段。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创造了莫尔斯电码,开始了通信的新纪元。 1865年,英国的麦克斯韦总结了前人的科学成果,提出电磁波学说。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能够直接将语言信号变为电能沿导线传送。 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Hertz)用一个振荡偶子产生了电磁波,在历史上第一次直接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1897年, 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Marconi)在赫兹实验的基础上,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信号的传送,这个距离在当时不过一百码,但一年后他就实现了船只与海岸的通信。 1901年12月12日,马可尼做了跨越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号的表演。这一次他把信号从英国的Cornwall 发送到加拿大的Newfoundland。 马可尼因此获得1909年度诺贝尔奖。与他分享这一年度诺贝尔奖的是布劳恩(Braun),因为布氏发现金属硫化物具有单向导电性,这一成果可用于无线电接收装置; 1904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Fleming)获得了一项专利,在专利说明书中描述了一个高频交变电流整流用的两极真空管,标志着进入无线电电子学时代 1906年,美国科学家弗雷斯特(Forest)发明了真空三极管,是电子技术发展史上第一个重要里程碑。1906年,美国科学家费森登(Fessenden)在Massachusetts领导了第一次广播; 1912年,英国科学家埃克尔斯(Eccles)提出了无线电波通过电离 层传播的理论,这一理论使得一群业余爱好者在1921年实现了短 波试验性广播; 同年,美国的费森登(Fessenden)和阿姆斯特朗(Armstrong)改 进了接收机的工作方式,发明了外差式接受系统,这种形式仍是目 前许多无线电接收机的主要工作方式; 1938年,美国科学家香农(Shannon)指出,利用布尔(Boole) 代数能对复杂的开关电路进行分析,电子科学中一个崭新的分支就 逐渐形成,发展起来。这就是电子计算机最初的理论。真正的电子计算机一般说来是1942年开始研制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这台计算机直到1946年完成,它主要是为美国陆军阿贝尔丁检验基地计算弹道而设计的,共用了18000 个真空管;项目开始:1943 完成:1946 速度:5000次每秒 输入/输出:卡片、光、开关、插头 占平面积:1000平方英尺 项目负责人:John Mauchly J. Presper Eckert ENIAC共和了18000个电子管,700000只电阻,10000只电容, 重30吨,功率40千瓦,占地170平方米,差不多有10间房子大小,它的实际造价是大约48万美元。 几乎与此同时,一个引起电子科学革命性变化的工作也在进行,这就是对半导体器件的研制。而现今半导体器件几乎占领了电子科学所有特殊的和普通的领域。 1948年,确切地说应是1947年12月23日,第一只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

中国通信发展、世界通信发展史、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

中国通讯行业发展情况 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掠夺土地和财富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近代的邮政和电信。1900年,我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1904年至1905年,俄国在烟台至牛庄架设了无线电台。中国古老的邮驿制度和民间通信机构被先进的邮政和电信逐步替代。1949年以前,中国电信系统发展缓慢,到1949年,中国电话用户只有26万。 1949以后,中央人民政府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1958年建起来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新中国通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年“文革”,邮电再次遭受打击,一直亏损,业务发展停滞。到1978年,全国电话普及率仅为0.38%,不及世界水平的1/10,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拥有的话机总数还不到世界话机总数的1%,每200人中拥有话机还不到一部,比美国落后75年!交换机自动化比重低,大部分县城、农村仍在使用“摇把子”,长途传输主要靠明线和模拟微波,即使北京每天也有20%的长途电话打不通,15%的要在1小时后才能接通。在电报大楼打电话的人还要带着午饭去排队。1978年,全国电话容量359万门,用户214万,普及率0.43%。 改革开放后,落后的通信网络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加快了基础电信设施的建设,并实施通讯行业市场化改革,并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中国联通三家国有通信企业竞争发展的市场格局。在加快了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的同时又惠及中国亿万百姓,使得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通信市场,截止到2011年10月,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87亿户,移动电话用户9.64亿户。 古今中外,多少人曾经为了更快更好地传递信息而努力,在电信发展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人们尝试了各种通信方式:最初的电报采用了类似“数字”的表达方式传送信息;其后以模拟信号传输信息的电话出现了;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方式以其明显的优越性再次得到重视,数字程控交换机、数字移动电话、光纤数字传输……历史的车轮还在前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