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课程名称:变态心理学

论文题目: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专业名称:

教师评语:

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摘要文章介绍了霍妮生平和其所提出的神经症理论,主要包括了霍妮对神经症的界定、神经症的产生、治疗,并在最后对其理论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霍妮;神经症;评价

1关于霍妮

卡伦、霍妮(Karen Horne)1885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国汉堡。大学期间,师从于弗洛伊德得意门生卡尔·亚伯拉罕,按受精神分析训练,于1915年获医学学位,成为柏林精神分析门诊的医生,1932年她应邀去美国,此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期,人们正为吃、住和工作等基本生存条件而担忧,并不像弗洛伊德所言的为性的问题所困扰。面对这样的客观的现实,她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开始了她修正正统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形成了她自己独特的观点,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认为“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环境和个人环境;如果我们未能详细了解某一特殊文化对个人所发生的种种影响,就不能理解个人的人格结构。”霍妮特别对神经症作了深人地研究,撰写了大量的神经症方面的文章。她于1952年12月4日卒于纽约。重要著作有《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1937),《精神分析的新方法》(1939),《自我分析》(1942),《我们内心的冲突》(1945)和《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

2 神经症

神经症(Neurosis)也称神经官能症(psyctconeurosis),它是对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瘫病、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症等。但上述神经症都有程度、轻重不同的焦虑症状。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就认为:“神经症乃是一种由恐俱、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种种心理紊乱。从实际角度考虑,只有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中共同的模式,我们才应将它叫做神经症。”

从霍妮对神经症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她对神经症的断定用的是二维标准即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从文化标准来看,是神经症还是非神经症,“这完全取决于特定的社会强加于其社会成员身上的行为和情感标准”,而“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和

个体环境。神经症和非神经症的判定应相对于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霍妮指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中,如果有谁声称他与他已故的祖父长时间的交谈,他一定会被称为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但在某些印第安部落里,这种与祖先对话的方式是公认的行为方式。”,所以,所谓患神经症的人就是指他的行为、情感、思维方式不同于同一文化中大多数人的心理行为模式,“神经症就是对该时代文化的心理行为模式的偏离。”

文化标准固然重要,但以它来断定神经症并不充分。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存在这样的事实:人们可能偏离着普遍的行为方式,但未必真正患有神经症;而许多人虽然表面上完全适应现存的生活方式,但在实际中可能患有严重的神经症,因此还应从心理维度来诊断。从心理标准来看,霍妮认为共同的文化背景会给人带来共同的心理问题,但社会文化环境不仅会给人们造成一些焦虑,同时也可能提供消除焦虑的措施。当一个人能很灵活自如的解决这些问题,求得心理平衡时,就不会形成神经症;如果缺乏应变性,其焦虑超过了文化环境所赋予的防御措施,就会产生神经症。

2.1神经症的起源

霍尼认为,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温暖的氛围”,而家庭是儿童得到这种氛围最重要、最基本的环境。但是,父母由于自身的神经症无法让孩子体验到安全感,不良的抚养方式使儿童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甚至感到威胁;儿童被迫接受一种外来的强迫意愿;儿童不能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等,这使儿童内心产生一种排斥父母的力量,而儿童又因为弱小,渴望父母的满足、保护、关爱,两种力量的冲突由于关系的持久性而长期维持,霍妮把这一冲突称为基本冲突。基本冲突得不到解决必然产生焦虑,霍妮把由基本冲突产生的焦虑称为基本焦虑,即在一个潜在的充满敌意的世界中感觉到无助和孤立。基本焦虑导致儿童无法以真实自我与世界建构关系。真实自我不是形式意义上的整体而是一系列内在潜能的组合,包括气质、天赋、能力、秉性,是人与生俱来就有的,它人自发的真实情感健康成长的意愿源泉。为了消除基本焦虑,儿童通过建构人际关系防御策略来应对世界。人际关系策略的采取使儿童的情感和行为丧失了自发性,儿童无法以自发的情感与世界建构关系,儿童以抛弃其真实感情为代价,使行为和情感具有了强迫性。霍妮把这一过程称为自我疏离——与真实自我的疏离。因基本焦虑而引发的自我疏离是神经症发展最初也是一贯的神经症驱力。

2.2 神经症的人际关系策略

由基本冲突导致的基本焦虑包含三种因素:无助感、敌意、孤立感。儿童必须做出三种相应的人际关系策略去缓解这三种情感。霍妮把人际关系策略区分为趋众、逆众、离众。无

助感迫使儿童顺从他人,顺从他人可以缓解儿童的无助感。敌意导致逆众的人际关系策略,孤立感导致离众人际关系策略。但由于这三种人际关系策略本身是矛盾、不可协调的,会涉及到各不相同的性格构成和行为取向,因此,儿童被置于强烈的内心冲突之中。为了消除内心冲突,获得行为动力和整体感,个体会强调其中一种人际关系策略使其成为主导倾向。这一过程具有强制性,即个体必须通过强调一种人际策略来内心冲突。由基本焦虑到主导倾向的形成过程霍妮称之为“转移”。但是,其它转移倾向并没有消失,仍继续存在,主导倾向和非主导倾向的冲突为神经症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祸根。

主导倾向对个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主导倾向的形成是神经症个体应付不良人际环境较为有效的工具,他只要占据其中的一种主导倾向,它的生活也能较为顺利。另一方面,它使个体应付了基本焦虑,使其获得了很强的统一感。主导倾向是一种防御策略,扼杀了行为和情感的自发性,使个体的行为和感情具有强制性和反应性,它造成了自我的变异,推动神经症的进一步发展。至此,以某种主导倾向生活的人可以称之为神经症患者。

趋众趋向为主导的人表现为善良、谦恭、有爱心、柔弱,竭力避免不和、竞争等有冲突的人际关系。他们强烈依赖他人,特别需要感情和认同,尤其是来自伙伴的。他们往往有过高估计与周围人意气相投、志趣相同的倾向,会主动去努力满足别人的愿望。另一方面,他压制自己的进攻倾向,无法容忍他人锋芒外露、我行我素,不体谅他人等行为。

逆众趋向为主导的人与顺从型的人有完全相反的目标、品性、价值观。在《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中》一书中霍妮把逆众趋向改为自负倾向,并区分出三类不同的神经症人格——自恋的、完美主义的、傲慢——报复的。自恋倾向的人试图藉自我崇拜、魅力训练来驾御生活,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并用别人的爱慕、忠诚来确认对自我的评估,从而得到自己优过他人的感觉。完美倾向的人有很高的标准,认为自己完美无瑕,并把高标准强加于人,让别人尤其是伙伴来遵守,并在此基础上藐视他人。傲慢——报复型的人则追求报复性的胜利。

离众(超然)倾向为主导的人既不追逐爱慕,也不渴求主宰。他们向往自由自在、宁静、世外桃源的生活,压制内心的渴望避免被环境所左右。他们不仅逃避他人,也逃避自己。他们压抑、否认自己的感情和冲突达到无视冲突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霍妮是根据神经症的动力原则来进行类型的划分的。一个人具有上述的行为方式,并不一定意味着是神经症。判断是否是神经症的依据:个体的行为和情感是否内置强制性,是否能弹性地应对各种情景。

2.3 神经症的心理内防御策略

儿童采用人际关系策略试图来对付基本焦虑,然后使其中一种策略占主导地位并抑制其他策略,以这种方式来处理各种策略之间的冲突。然而,这种人际关系策略并没有给患者带

来宁静的内心世界。主导倾向和非主导倾向之间的冲突以及随之相伴的无能、焦虑、软弱等感受迫使患者继续寻找进一步的防御,即心理内防御策略。心理内防御策略启动的标志是理想化形象的出现。

理想化形象为解决主导倾向和非主导倾向之间的冲突而产生,它通过强化主导倾向的价值观、情感取向、行为方式来以绝对的形式获得统一感。但压抑的非主导倾向并没有消失,冲突依然存在。为了获得更彻底的统一感和避免冲突带来的焦虑,个体创造了更完美的理想化形象。它把由基本冲突导致的三种性格结构整合进理想化形象的三个层面里,看成是丰富心灵的几个和谐部分。在这里,对立面显得很调和,主导倾向和非主导倾向所涉及的价值、信念、情感显得毫不冲突,相反被认为是种种崇高品质的超级组合,使个体获得彻底的统一感。在这一过程中,理想化形象代替真实自我成为各种意愿、动机、自我统一感的动力来源,进一步疏离了真实自我,使自我实现的力量从此趋向于实现理想化形象。

理想化形象是完美无暇的,实现它成为个体生活的全部意义。个体一方面为理想化自我(理想化形象随着神经症的发育逐渐变成理想化自我)感到强烈的骄傲,并据此对别人提出神经质的要求,按照自己的理想化自我要求受到相应的待遇,个体按照理想化自我的“专横的应该”(tyrannicalshoulds)来衡量一切,形成了霍妮称之为的“骄傲系统”。另一方面,当现实自我无法实现那些不具现实意义的理想化自我应该时,就会产生自我憎恨,即理想化自我憎恨现实自我的软弱无能,其结果就是产生了被鄙视的自我。自我憎恨及由理想化自我产生的内心冲突一旦增长,个体就会加强对理想化自我的认同,导致进一步的自我赞美(其结果是更强烈的自我憎恨和进一步的自我赞美)。自我憎恨和自我赞美成了一对不断恶性循环的冲突。为了应对由于理想化自我而带来的这种额外内心冲突,个体启动了以行为和想象来实现理想化自我的强迫性努力,即霍妮所谓的追求荣耀的过程。这种追求往往以渴求绝对事物的形式出现,其具体内容取决患者的主导倾向。骄傲系统的形成和追求荣耀的启动标志着患者走到了自我疏离的尽头。

2.4神经症的最终表现

为了应对最初的基本冲突而采取的人际关系策略却引发了主导倾向和非主导趋向之间的冲突,为了消除这一冲突而启动的理想化形象等一系列心理内策略却引发了自我疏离。神经症患者在防御策略的指引下,每一次消除冲突的努力都进一步加剧了冲突,促进了神经症的进一步恶化,造成个体与自我、与他人关系的紊乱,并最终形成神经症的性格结构。

霍妮把由于防御性策略而形成的性格结构称之为保护性结构。保护性结构虽然表面上极具整体感,精心构造貌似坚固,实际上却极为脆弱和矛盾,患者时刻处于恐惧之中,不得不

小心翼翼应对内置冲突的性格结构,怕打破平衡、怕暴露冲突,怕精神错乱等,这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具体神经症,如偏执狂、强迫症、人格衰竭等。霍妮区分了神经症的性格紊乱和神经症的临床症状两个概念。霍妮认为,各种各样的具体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临床症状,它可以表现各异,但都是由神经症的性格紊乱决定的。性格紊乱不一定引发具体的神经症症状,同样的性格紊乱也可以引发不同的神经症临床症状。霍妮还区分了情景性神经症和人格性神经症,前者是由于创伤性事件或由于外在的冲突性情景缺乏处理能力而形成的暂时的不良反应方式,后者是由于人际关系紊乱伴随着人格的形成而形成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成功的采用人际关系策略与心理内防御策略应对神经症冲突的。神经症冲突持久得不到解决就会产生无望感,一方面,它可能会使一部分人放弃对生活的认真探索而转向生活的边缘,试图从某种刺激性行为,如过度抽烟、酗酒、纵欲,中攫取幸福。这就会使神经症患者成为老烟枪、酗酒狂、纵欲狂。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使神经症患者极具破坏性,通过奴役、玩弄、挫败他人以求代偿自己的生活成为虐待狂。

3神经症的治疗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是服务于治疗目的的。从上述霍妮关于神经症的揭示可以看出她对神经症的实质的独特理解。她认为神经症是焦虑、由对抗这些焦虑的防御策略、由缓和内心冲突的努力等等所造成的心理紊乱,当这种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的共同行为模式,就是所谓神经症。霍妮认为人生来具有实现自己潜能的建设性力量,神经症治疗就在于使病人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能,将其天赋中的建设性力量引向自我实现的轨道。

霍妮虽然也使用弗洛伊德创立的诸如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等技术,但使用这些技术主要不是挖掘与性有关的早期经验。霍妮重视的是早期的亲子关系。尽管如此,霍妮还是反对夸大早期经验的作用。霍妮主张把分析治疗集中于病人的神经质需要和人格结构,以帮助病人克服冲突,实现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和与自我的和谐关系。

倡导自我分析是霍妮对精神分析治疗的一大贡献。霍妮在《自我分析》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自我分析的态度、规则、步骤和方法,以缓解社会对分析治疗的广泛需要与专家治疗的局限性(专家少、治疗费用高、费时等)的矛盾。当然,霍妮倡导自我分析并不是要取消专家治疗,而是主张把二者结合起来

4 评价

霍妮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开创者,她以当仁不让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

顽强鲜明的个性,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道路,并最先建立起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基本框架。她善于吸收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新成果,根据变化了的社会文化条件创建了一种新的神经症病理学,一方面继承弗洛伊德的一些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将着重点从本能与文化的矛盾转移到文化本身的矛盾,强调自我分析,使精神分析治疗更广泛更有效地满足现代人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霍妮坚信人生来具有自我实现的建设性力量,这种乐观主义的信念好比一股清新的空气,驱散了弗洛伊德造成的、而荣格的神秘主义和阿德勒的自卑情结理论又无能为力的悲观氛围。在这个意义上,可将其视为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学的先驱。

但霍妮的分析重点是早期亲子关系失调所导致的对儿童安全感的威胁,这就把丰富复杂、广阔多变的社会生活简单化了。尽管她反对过分重视早期经验,尽管他有较开阔的社会文化视野,还是没能真正克服弗洛伊德的早期经验决定论。其次,作为一个临床心理学家,创立一套完整的社会改革理论固然超出了职业范围,但霍妮一方面指出了现存社会文化的矛盾,另一方面又只关心个人如何去适应这种文化,没有提出社会改革的要求。相对于弗洛伊德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态度,霍妮在这一点上是一种倒退。

参考文献

[1]IngramDH, LernerJA.HorneyTheory:AnObjectRelationsTheory[J]AmericanJournalofPsychoanalysis,1992,52(1):37-44.

[2]ParisBJ.IntroductiontoKarenHorney[J].AmericanJournalofPsychoanalysis,1996,56(2):135-140.

[3]

IngramDH.TheHofgeismarlectures:AcontemporaryoverviewofHorneyanpsychoanalysis[J].AmericanJournalofPsychoanalysis,2001,61(2)

:113-141.

[4]ParisBJ.KarenHorney'svisionoftheself[J].AmericanJournalofPsychoanalysis,1999,59(2):157-166.

[5]郭永玉. 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及其历史地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02:119-122.

[6]刘启珍. 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

[7]刘翔平.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概观[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02:62-65.

[8]张爱群,郭本禹. 凯伦?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及其价值[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85-88.

[9]子叶. 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J]. 哲学动态,1990,09:28-32.

[10]张灏,李乐平. 霍妮新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综述[A].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

文集[C].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2007:6.

[11]孙琴干.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J].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08:56-57.

[12]丁建略,田浩. 霍妮神经症理论述评[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06:43-45.

[13]刘红.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现代家庭人格教育的启示[J]. 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998,02:38-41.

[14]汪新建. 霍妮对神经症人格的社会文化视角分析[J]. 医学与哲学,2000,10:47-49.

[15]丁建略,黄冬梅. 论霍妮神经症理论的人本主义倾向[J]. 心理学探新,2008,01:21-24.

霍妮思想概1

霍妮思想概述 摘要] 凯伦_ 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是一位著名的美籍德裔女精神分析学家,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先驱。她和弗洛伊徳一样,从临床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焦虑理论,并且在此焦虑理论上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神经症理论。本文将介绍其神经症理论并对其理论进行简要评述。 [关键词] 霍妮;基本焦虑;神经症;人格分型;人性 [正文] 一、基本焦虑 霍妮认为社会文化的矛盾所造成的人际关系困难是神经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我将环境及其困难置于问题的中心。但在全部环境因素中,涉及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一个孩子成长于其中的人际关系。”神经症“最终是由人际关系的障碍决定的”。这种障碍往往首先存在于神经症病人童年的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亲子关系之间。儿童必须得到成人的帮助才能满足需要,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儿童真正的爱,就会造成儿童的不安全感。霍妮将这类父母行为称为“基本罪恶”。一个儿童的父母如果经常表现出这类行为,就会使儿童产生敌意,霍妮称这种敌意为基本敌意。这样,儿童就陷入一种既依赖父母又敌视父母的不幸处境之中。由于无能无助之感,由于害怕,由于敌意所导致的内疚之感等等,使他不得不压抑这种敌意。基本敌意很容易泛化到整个世界和一切人,使人感到世间的

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潜伏着危险。基本敌意及其压抑使人陷入焦虑,霍妮称之为基本焦虑。这是一种在内心不知不觉地积累并到处蔓延渗透的孤独和无能之感,一种自觉渺小、无足轻重、无依无助、被抛弃、受威胁的体验,一种置身于一个充满欺诈、妒嫉、怨恨、背叛和荒诞的世界中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一块随时有可能滋生神经症的肥沃土壤”。 可见,霍妮的焦虑理论还是在精神分析理论框架里,其将焦虑最终归因于童年的亲子关系中。 二、神经症需要 由于处于一种被设想为具有的一种潜在敌意的世界中,孩童感到孤独和无助。其基本焦虑的限制性压力阻止儿童以其自发的真正情感与他人打交道,而且,更主要的是,敌意和焦虑导致更深的不安全感和更深的痛苦,为了减轻这些基本焦虑,不安全感,儿童就会形成一些防御性策略。这些策略是一些无意识的驱动力量,霍妮称之为神经质需要。她在《自我分析》一书中,列举了10种常见的神经质需要: 1、对友受和赞许的神经质需要。 2、对主宰其生活的伙伴的神经质需要。 3、将自己的生活限制在狭窄范围内的神经质需要。 4、对权力的神经质需要。5.对利用他人、剥削他人的神经质需要。6、对社会认和声望的神经质需要。7、对个人崇拜的神经质需要。8、对个人成就和野心的神经质需要。9、对自足和自立的神经质需要。10、对完美无缺的神经质需要。 上述需要的内容本身并非神经质的,正常人也需要友爱、赞许、伙伴、回避、节俭、权力、声望、成就、完美等等,但神经症的需要盲目地偏执于一种或少数

第十章(神经症)

第十章神经症与癔症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神经症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各种神经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各种神经症的治疗。 4.掌握癔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5.了解神经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6.了解神经症的流行病学资料。 7.了解神经症的病程和预后。 8.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多数神经症患者首诊于综合科,而有些综合科医生对于此类疾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有限。因此,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识别神经症,并能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以减少误诊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各部分应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神经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了解国内外神经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一些具体类型的流行病学特征。 2.了解神经症的病因。 3.了解神经症在国内外诊断分类系统中的大体变迁。 4.简要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的神经症理论、行为主义的神经症理论、认知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和森田的神经质理论)。 第二节神经症的临床表现 1.掌握神经症病人常出现的几大类症状群的特征,包括脑功能失调症状群,情绪改变症状群,强迫症状群,疑病症状群,躯体不适症状群及睡眠障碍症状群。 2.掌握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包括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学基础、症状范围

及其组合方式等等,认识到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尚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第三节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 1.掌握神经症的诊断原则与鉴别诊断。 2.掌握神经症的治疗原则。 第四节神经症的常见类型 1.掌握焦虑症的临床表现: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两种主要形式。掌握焦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 2.掌握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病程迁延的患者可表现为以仪式化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此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掌握强迫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应了解到慢性强迫症患者由于出现了对病态体验的适应行为方式,此时病人的求治要求可能会变得并不十分迫切。 3.掌握恐惧症的临床特点: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自知这种反应是过分或不合理的,但难以控制,以致极力回避该事物或情境。掌握恐惧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了解恐惧对象的通常分类。了解恐惧发作时可以伴有抑郁、强迫、人格解体等症状。 4.掌握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病人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相信医生的无躯体疾病的再三保证。掌握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了解躯体形式障碍的类型,其中疑病障碍(症)的诊断在我国应用较多。 5.掌握神经衰弱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症状、常伴有情绪症状及心理生理症状,其核心症状是精神疲劳。掌握神经衰弱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7种神经症的诊断-

7种神经症的诊断 一、焦虑性神经症 1、排除精神病: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主观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人格相对稳定,说明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 2、症状表现:存在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型不安(根据案例中的症状写)。 3、存在变形心理冲突: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4、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根据孟德解析); 5、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到中等程度损害。 6、心理测验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如果题中给出SAS量表) 7、又根据许又新关于神经症的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病程、内心痛苦程度、社会功能的得分≧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可以根据题中的信息详细描述得分情况) 特殊记忆:惊恐障碍发作(急性焦虑状态)影响社会功能;20分钟自动缓解;一个月发作三次,有预期的焦虑。(根据孟德解析) 二、抑郁性神经症(参考习题集P339答案) 1、排除精神病: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另一种写法) 2、症状表现:病前有抑郁性格;有精神因素诱发;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意志下降、焦虑、自我评价过低、绝望、有自杀倾向等(根据案例中的症状写)。 3、存在变形心理冲突:造成内心持久的痛苦,不能摆脱; 4、病程: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以上(根据黄书P98) 5、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到中等程度损害。 6、心理测验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如果题中给出SDS量表) 7、又根据许又新关于神经症的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病程、内心痛苦程度、社会功能的得分≧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可以根据题中的信息详细描述得分情况) 三、强迫性神经症(参考黄书P351) 1、排除精神病,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主观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人格相对稳定,说明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 2、症状表现:存在强迫(洗手)的行为,(为清洗和不清洗苦恼)。 3、存在变形冲突:造成内心持久的痛苦,不能摆脱; 4、病程: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 5、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到中等程度损害。 6、又根据许又新关于神经症的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病程、内心痛苦程度、社会功能的得分≧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可以根据题中的信息详细描述得分情况)

F40-F48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

F40-F48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 形式障碍 F40-F48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 * F4 引言 * F40 恐怖性焦虑障碍 * F41 其它焦虑障碍 * F42 强迫性障碍 * F43 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 * F44 分离[转换]性障碍 * F45 躯体形式障碍 * F48 其它神经症性障碍 引言 将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的障碍放在同一个大类,一是因为它们都与神经症的概念有历史的联系;同时,这些障碍的相当一部分(虽然并不确定)与心理因素有关。正如本书前言中提到的,神经症的概念已不再是一个主要的分类组织原则;但是,有些使用者愿按自己的习惯运用术语仍将某些障碍视为神经症,因此本分类尽量照顾到使这些障碍易于确认。 症状的混合很常见(最常见的形式是抑郁和焦虑并存),尤其是在基层保健机构诊治的不太严重的这类障碍。尽管应尽力确定究竟什么是占优势的综合征,但要对某些混合性的抑郁和焦虑勉强作出决定,会显得人为痕迹太重,故而为这些混合性情况提供了一个类别。 F40恐怖性焦虑障碍总论 F40.0 广场恐怖 F40.1 社交恐怖 F40.2 特定的(孤立的)恐怖 F40.8 其它恐怖性焦虑障碍 F40.9 恐怖性焦虑障碍,末特定 F40恐怖性焦虑障碍总论

在这组障碍中,诱发焦虑的仅是或主要是一定的容易识别的目前并无危险的情境或物体(存在于个体之外),结果造成对这些情境或物体的特征性回避,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从主观上、生理上、及行为方面,恐怖性焦虑均可与其他类型的焦虑区别开来,其严重程度可从轻度的不安直到恐惧。患者的担忧可能集中于个别症状,如心悸或感觉要晕倒;常伴有继发的恐惧,如害怕会死、失控、或发疯。知道他人在同样情境不感到有危险或威胁并不能减轻焦虑。单纯设想进入恐怖性处境通常便能产生预期性焦虑。 所采用的标准中提到了恐怖性物体或情境是存在于个体之外的,这意味着现在将有关害怕生病(疾病恐怖)及害怕变形(变形恐怖)的许多情况归类于F45.2(疑病障碍)。不过,如果对疾病的害怕主要且反复由可能接触到感染源或污染源引起,或单纯是害怕医疗操作(注射、手术等)或医疗机构(牙医诊所、医院等),则归类于从F40.一开始的类别是适宜的(多为F40.2,特定的恐怖)。 恐怖性焦虑障碍常与抑郁并存而既存的恐怖性焦虑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因抑郁发作的插入而恶化。某些抑郁障碍伴有暂时的恐怖性焦虑,某些恐怖特别是广场恐怖也伴有抑郁心境。究竟需作出两个诊断还是仅诊断其中之一,取决于诊断时是否有一个障碍明显占优势。若恐怖症状出现之前已经符合抑郁障碍的标准,抑郁障碍的诊断应优先考虑(见前言中的说明,第6、7页) 除社交恐怖外,多数恐怖在女性比男性多见。 本分类系统中,发生于确定的恐怖性情境的惊恐发作被视为恐怖严重程度的表现,恐怖的诊断应优先考虑。只有惊恐障碍发生于不存在F40.一中所列任何恐怖对象的情况,才作出相应诊断。 F40.0 广场恐怖 此处所用“广场恐怖”的含义较之当初引进这一术语时及某些国家仍在使用的意义更宽一些。它不仅包括害怕开放的宇间,也包括害怕置身人群及难以逃回安全处所(多为家)的其它地方。因此,这一术语表示相互联系并常有交叉的包含害怕离开家的一组恐怖症:害怕进入商店、人群或公共场所;或事泊乘火车、汽车或飞机独自旅行。虽然焦虑和回避行为的程度可有变异,但广场恐怖是各种恐怖障碍中对患者功能影响最大的,有些患者因此而完全困于家中。许多人因为想到在公共场所会崩溃并处于无助之中就恐慌不已。广场恐怖性情境的关键特征之一是没有即刻能用的出口。大多数患者为女性,起病多在成年早期。也可存在抑郁、强迫症状和社交恐怖,但不应主导临床相。若不作有效治疗,广场恐怖的病情虽可有波动,但一般会转为慢性。 诊断要点 确诊需符合以下各条:

神经症案例:学习能力受损的高中生

学习能力受损的高中生 迟雅 ZY:高二女生,因为学习障碍而休学,休学后心理状况仍然没有得到好转,反而每况愈下,因此到处求医问药,但是没有收到理想效果,于2013年5月21日向迟雅求助。 一、求助者一般情况 求助者自述:我已经休学一年多了,休学前就已经出现学习困难问题,总感到力不从心。一看书就紧张,心跳加快,并且觉得自己根本看不进去。尤其是服用西药以后,感觉大脑明显不好使了,目前,觉得自己哪门都学不进去,哪门都不会看懂听懂,到学校肯定什么都不行。别人一提有关学习的事儿,我就开始情绪低落,感觉对学习很排斥,对未来很担忧。根本就没有一个兴奋点让我有动力。我感觉自己记忆力减退了,课文单词都背不进去,感到自己大脑迟钝,别人叫我带什么,我立刻就忘了,别人说话稍微快一点我就听不懂,而且有时别人说一句话里面有些字听不懂。注意力也不集中,有时别人和我说完了,过一会我才意识到,还得让人家再说一遍,看书一会眼神就开始迷离,经常是看了一大段都不知道讲什么,也没有耐心看。有时还为重返校园而倍感担忧,一想上学的事情就紧张害怕,一股恐惧之感流遍全身。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 求助者属于神经症状态,尤其对学习过敏。问题的形成,主要与

青春期和完美主义人格有关。从小家长对其要求十分严格,不允许她有一点点瑕疵,她自己一直以来也表现得比较优秀,遇事比较较真,因此形成了完美主义人格,一旦哪个方面不如别人,内心中就会产生压力,因此而极度不安。长此以来,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导致心理透支。在小学、初中,她本在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使其内心的完美主义人格得到满足,可是到了高中,人才济济,强手如林,成绩始终不能按照想象中的继续名列前茅,所以她失去了优势地位,因此内心严重失衡,内心的压力与日俱增,日积月累,到了第二年,进入了神经症状态,因此,导致学习能力严重受损,造成恶性循环,所以才会在休学的状态下心理状况仍得不到好转,四处求医问药反而没有效果。 咨询师了解的情况:求助者情绪低落,兴趣降低,意向减退,自我评价偏低,觉得自己是个废物,是个累赘,是寄生虫,有时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因此自己的人生没有了意义,已经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泪点非常低,听一首歌会流眼泪,看场电影会流眼泪,想到学习困难也会哭,总是把事情往坏处想,全想不好的事情,觉得自己不可能有未来了。 三、心理调适过程 连续三个多月的心理调适:身心同调,补充心理能量,利用认知疗法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克服完美主义。帮助求助者逐步实现了停服西药,,是她找回了学习的动力与自信,恢复了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于2013年秋季开

强迫性神经症案例:我感觉活着没意思

我感觉活着没意思 迟雅 JM是高三女生,因为出现多种强迫症状,无法正常学习,于2008年3月30日向迟雅求助。 求助者自述:一段以来,一切顺利,学习成绩始终在班级名列前茅,他们的班级又是学校的所谓两个火箭班之一,因此成绩在全校也属于名列前茅。过了一段时间,因为她与另外几个复课生走得比较近,其中有一个是男生,有人就编造说他们在谈恋爱。结果,她就没完没了地考虑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了强迫性思维。在此之前,有一个女生,也是个复课生,经常在她面前说“活着没意思”,她就经常劝导她。可是,时间长了,她也感觉活着没有意思。问题发展越来越严重,春节后,发展到了自己控制不了的程度。每天在强迫与反强迫中生活。后来,经班主任老师介绍,到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去咨询。那里的咨询师询问情况后,说是心理压力太大,要给她减压,用一种仪器戴在头上,并且告诉她说,这种仪器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可是,做了几天的减压,不见效果。她开始着急,认为全世界最先进的仪器都治不了自己了,自己以后就完了。于是,整天躺在床上,愁眉苦脸,伤心落泪。开始的时候,父亲对孩子的问题还有些不理解,甚至对孩子发脾气,认为孩子不懂得珍惜。后来,经过孩子述说,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3月末,高三的二模考试,语文没有参加,其他科目参加了,成绩还可以。但是还是受了较大的影响。求助者舌质红,少苔,脉象有力,每分钟90多次。睡眠充足,比较正常,很少做梦。大便

正常,月经正常。头不痛,食欲不是很旺盛。 自幼聪颖,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爱好体育。小学曾经跳级。 2007年高考得分为627分,因为志愿没有报好,被录取的学校自己感到不理想而选择复课。 诊断: 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性思维,强迫性关注。强迫中伴随着焦虑,严重程度比较低。 诊断依据:一是时间较长,已经半年年以上;二是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地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三是出现严重泛化。 治疗: 第一次咨询: 求助的当天,咨询师与求助者讨论了她心理问题的原因,告诉她问题很快会解决,给她信心与希望。与此同时,讨论了引发焦虑的原因,如何预防和克服焦虑的方法。 第二天父亲反馈信息:孩子昨天回去,信心大增,唱歌唱到11点就寝。感觉咨询师说的每句话都非常正确。第二天下午,在父亲的陪同下,登元宝山,因为太累,回来后很早就睡了。第三天下午,在父亲的陪同下去了五龙山。希望再早点再次跟咨询师交谈。 第二次咨询:2008.4.2 咨询师与求助者单独交流了一个小时。求助者说,她还有强迫思维,但有所好转。此时,求助者可以在课堂上听课了。 这次咨询师主要与求助者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例高三女生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高三女生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张丽[关键词]高中生;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一、一般资料来访者:陈某,女,18岁,高三复习学生,出生在农村,与父母同住,有一姐姐,已结婚。父母经商,在家的时间很少,对其关心很少,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史来访者属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父母亲忙于经商,多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回忆六七岁时,一个夏天的中午,与本村的几个小朋友在村头的路边玩耍,曾经受到过一男子的惊吓,当时父母在外经商,没有跟父母说这件事。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奶奶经常对来访者说女孩子大了要自重,不要与男孩子在一起打打闹闹,否则别人就会笑话“不正经”。陈某自我要求高,学习成绩好,自尊心强。因父母工作忙,对其心理成长方面关心得很少,所以陈某养成了凡事藏在心里,不与人交流,遇事自己拿主意、自己处理,非常独立要强的性格,对许多事情尽量做得尽善尽美。精神状态:来访者有一定害怕、紧张、担心、情绪低落等焦虑、抑郁和恐惧表现。身体状态:有出汗、失眠、心慌、发抖等躯体不适感,但体检报告均正常。社会功能:学习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心理测验结果:根据来访者以上资料的分析,选择以下心理测验:SCL-90、SDS、SAS。测验前对来访者说明测验对其心理问题诊断的意义,并征得了来访者及其家长的同意。1.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2.6,强迫症状1.5,人际敏感2.7,抑郁2.5,焦虑3.2,敌对1.8恐怖2.8,偏执1.0,精神病性1.4,其他1.5;总分178;阳性项目数44个。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可以考虑筛选阳性。2.抑郁自评量表( SDS)分:粗分46分,标准分57分,提示有轻度抑郁。3.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5分,标准分68分,提示有中度焦虑。三、主诉主诉:害怕擦黑板,一想到擦黑板就紧张、害怕、心慌、发抖,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降四、观察和他人反映心理咨询师的观察:来访者衣着整洁,头发整齐,脸色稍带疲倦之意,讲话语速较快,言语流利,声音清晰,眼睛发红,意识清楚,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擦黑板、高考时,表现出明显的担忧和焦虑,手开始搓动,后背一会儿靠在椅子背上,一会儿又离开,明显不安和紧张。父母反映:高考失败对她打击很大。虽然自己主动选择复习,但这学期能看出她压力很大。最近几个月老发脾气,家人都觉得是压力大造成的,最近学习成绩不如以前,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家人心里也很着急,但又帮不上忙。老师反映:陈某曾提出过调到复习班去,但因学校已经这样安排了,就没同意。陈某好像是很失望。这段时间学习状态不是很好,看上去很焦虑。开始学习成绩是全班第一,现在已经下降到二十多名。五、评估与鉴别诊断1.心理状态的评估:求助者有害怕、紧张、不安、情绪低落、担心、发抖、失眠等心理和躯体症状,痛苦情绪自己不能摆脱,学习效率下降。由此可判断来访者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属于心理不健康状态。2.诊断:神经症性心理问题。3.诊断依据:(1)身体症状检查,各项结果呈阴性。(2)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什么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3)痛苦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两个月,未超过三个月。(4)精神痛苦难以自己解脱,对学习、人际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5)出现了回避行为。(6)本案例虽有恐惧的症状,但持续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重,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最终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改变来访者错误的认知观念:“我高考失败说明自己很无能”;“我喜欢男同学是不正经,是坏女孩”。(2)消除来访者的不良情绪:日常学习中的焦虑,对擦黑板的恐惧,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和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

神经官能症如何自我调节

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性病症,神经官能症不但极大的危害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且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的危害。很多神经官能症患者不能及时的去医院治疗以至于延误病情。那么,神经官能症病人如何自我调节呢? 缓解神经官能症,首先要消除引起神经官能症的诱因,如忧虑、紧张、烦恼;纠正失眠,尽量避免从事倒班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和环境嘈杂不良因素的影响。不需卧床休息,可采取下列措施: 1.生活有规律,尽量做到劳逸结合; 2.避免过度紧张,不宜从事持续时间过长、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 3.完善人格,避免过度地追求完美,过于注重细枝末节、刻板,或过分依赖,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4.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压力和困难,如下岗、失恋、高考失利、夫妻感情不和、与领导或同事关系紧张等; 5.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打太极拳等。 神经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服用。心理治疗帮助病人矫正扭曲的认知,并通过指导、劝解、疏导、鼓励、安慰,以至一定的保证,让病人知道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并进而从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下解脱出来,恢复心理的平衡。 神经官能症患者应如何自我调节?怎样做可以彻底治愈调节神经官能症?长春凯旋心理康复医院的权威专家指出,在治疗神经官能症方面,采取各种治疗方法,取得效果都不是特

别好,研究发现,自我进行调节治疗神经官能症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具体内容,我们来听听权威专家的讲解! 神经官能症患者应如何自我调节? 第一,应建立信心。在进行自我调节的时候,患者一定要建立足够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因心理因素引发的躯体症状,也能避免躯体症状引发的心理症状,剪断这种心理生理的恶性循环,也就能够很好地疾病进行抵抗。 第二,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自我调节的时候,患者对疾病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并有了治愈疾病的信心,那就应该充分地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地配合医生的专业治疗,这也是能够帮助治愈疾病的关键所在。 第三,矫正不良个性特征。研究表明,引起神经官能症发作的重要因素跟个性特征有关,在经过自我调整之后,就应该对自己的病情进行审视,及时地发现自己个性的缺点,及时地进行矫正,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也是治愈疾病的保障。 第四,一定要正确认识疾病。很多神经官能症患者由于出现太多生理心理症状,往往会对神经官能症有一种恐慌心理,所以在进行自我调节之前,还是需要患者充分地正确了解神经官能症的本质,对疾病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有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

从卡伦·霍妮的神经症理论看威利·罗曼的悲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26866426.html, 从卡伦·霍妮的神经症理论看威利·罗曼的悲剧 作者:张丹丹 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5期 摘要:《推销员之死》被誉为“美国梦不再”的代表作。运用卡倫·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书中主人公威利·罗曼的性格特征重新进行解读,并指出威利·罗曼的悲剧源于他的屈从型人格以及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没有准确认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最终在自我异化过程中产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威利·罗曼悲剧神经症理论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5-0101-02 阿瑟·米勒是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他的作品针砭时弊、直言不讳,其中《推销员之死》是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主人公威利·罗曼执著于自己的美国梦,但是由于社会和个人的种种原因,在经历了事业的失败、被老板解雇、两个儿子的碌碌无为,他的美梦化为泡影,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故事从一个小人物出发,揭露了“美国梦”的虚伪。 专家学者通过运用不同的理论或方法,对主人公威利进行剖析,分析其悲剧产生的原因,例如玛丽·贝思·贝特曼运用分离—个体化模型和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定义,发现悲剧产生于威利以及其家人没能很好地区分自我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1];朱迪思运用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理论,指出威利是在日渐增长的羞愧感中最终走上了自杀的道路[2];宋秀葵借助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威利自我毁灭的根源在于他“镜像阶段”形成的理想自我,造成了他人格的自我异化和分裂,最终只能以结束生命的方式逃避内心与外部世界[3]。这些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威 利的悲剧提供了方向。 一、卡伦·霍妮的神经症理论 卡伦·霍妮是精神分析学说中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作为社会心理学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出版了《精神分析新法》《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神经症与人的成长》等著作。 霍妮认为,不健康的成长环境会给人带来基本焦虑,为了应对实现中面临的基本焦虑,人们可能被迫寻求应对策略并形成不同的神经质人格,即屈从型人格、攻击型人格和孤立型人格。屈从型表现出“亲近人”的特点,对温情和赞赏有明显要求;攻击型总是试图通过一些攻击

神经症诊断标准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 恐惧症(恐怖症) 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带着畏惧去忍受。【诊断标准】 (1)(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 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②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③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④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场所恐惧症 【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场所、拥挤的场所、交通工具(如拥挤的船舱、火车车厢)等,其关键临床特征之一是过分担心处于上述情境时没有即刻能用的出口; (3)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社交恐惧症(社会焦虑恐惧症)[F40.1] 【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或怕自己作出一些难堪的行为等)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在与人群相对时被人审视等); (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特定的恐惧症[F40.2特定的(单项)恐惧障碍] 【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是场所恐惧和社交恐惧未包括的特定物体或情境,如动物(如昆虫、鼠、蛇等)、高处、黑暗、雷电、鲜血、外伤、打针、手术,或尖锐锋利物品等; (3)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焦虑症[F41其他焦虑症] 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凡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躯体疾病的焦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其他精神病理状态如幻觉、妄想、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恐惧症等伴发的焦虑,不应诊断为焦虑症。

霍妮对神经症人格的分析

霍妮对神经症人格的分析 姬雪松 如果说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经典精神分析学说是维多利亚时代所孕育的,即它是弗洛伊德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精神的反映,那么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经典精神分析学说所赖以产生的时代精神已开始发生变化,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墨菲所描述的:“20年代以后,心理学家开始在每一次有关人类行为的概述以后都加入‘在我们的文化中’这一短句,正如在上一个20年代中开始给‘本能’一词加引用号一样。”霍妮(Horney, K)这个曾接受过严格、系统的经典精神分析训练的人格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家,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切,并力图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把它反映到学术研究和治疗实践中。她说:“虽然我保留着我所重视的弗洛伊德教导的基本理论,但是我觉得,为了得到更好地理解,使我的研究走向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方向。”这里所谓的“不同方向”,便是指否定“性”因素的突出地位、摒弃本能论和力比多的概念,转而把焦点集中于文化因素如何对人产生影响;社会条件如何制约心理与行为;以及社会文化与神经症有怎样的关联等等。在霍妮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围绕着神经症人格问题所展开的讨论。 基本焦虑 霍妮确信,神经症是由不适当的人际关系造成的,并把分析重点置于儿童和双亲的关系即亲子关系上。她认为,儿童最基本的需要是获得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恰是由父母提供的。若父母能予子女以真正的关心和爱抚,他们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其身心便可得到正常的发展;相反,若父母不能提供甚至损害儿童的安全感,将会导致神经症的产生。 在霍妮看来,父母损害儿童安全感的行为方式主要有:冷漠、拒斥、敌意、奚落、羞辱、怪癖、不守诺言等等,父母如果总是采用上述某种或几种方式对待儿童,儿童就会产生出一种对父母的敌意,然而社会文化对此是不容许的,所以儿童必须要压抑它。由此,儿童会被置于一种不幸的处境之中:一方面对父母怀有敌意;另一方面必须压抑敌意,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赖他们。更为不幸的是,由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所造成的这种敌意还会泛化和投射到周围的世界和所有的其他人身上,儿童会认为身边的一切人和一切事都是不可信赖的,都存在着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势必会体验到一种“基本焦虑(basic anxiety)”,即“一个儿童在潜伏着互相敌视的世界里所产生的那种孤立无援的情感。”霍妮说:“我所提及的这些因素产生孕育出的那种状态,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并向各方面渗透,它是一块随时都有可能滋生神经症的沃土。因为它在神经症中起着根本的作用,我给它冠以一个特定的名称:基本焦虑,它与基本敌意不可分割地相互交织在一起。” 简言之,父母与儿童不当的关系引起儿童的敌意,敌意又被投射到身边的一切人和一切事上,从而引起基本焦虑,正是这种焦虑,为神经症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神经症人格 如前所述,基本焦虑是一种孤立无助的痛苦体验,所以,个体必然要发展出若干的行为策略尽可能地将其降低到最小程度。霍妮把这些行为策略叫做神经症性的需求或神经症人格的表现,她创造性地将其归纳为如下10种: 1、对爱和被赞许的神经症性需求:活着就是为了得到爱和赞扬;

强迫症简介以及案例分析

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或/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出于病人内心的,但不被体验和自愿产生,而是病人不愿意想的。明知是不合理,但不能摆脱,使病人感到痛苦,与其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0.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1~2%。国内流行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0.3‰。常于青壮年期起病,性别分布无显著区别。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遗传因素 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性格特征 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精神因素 上海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有人用学习理论解释强迫观念是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条件联系的结果。关于扣带回活动过度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的说法,尚缺少扣带回的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直接证据。原理心理学认为:觉察系统本身具有配置功能,前额叶是以配置的方式设立一个参照样本。参照样本能够直接对照本义系统产出的样本,分析客观事物的相对意义,使人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反应。让人们清醒时前额叶样本能够一直点亮丘觉,决定了人们当时的意识状态和心理环境。强迫症过于强化某一个或某一类样本的配置,从而产生强迫症状。如果将强迫症状让当事人当作病症看待,反而强化了症状,如果说服当事人能够信服这不是病症,反而有利于学习、记忆,并让当事人坚持用强迫法去学习、记忆,强迫症状很快消失,对治疗临床强迫症效果显著。 强迫症是一种比较难治的心理疾病,它带给人的痛苦是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的。 1、人都有强迫倾向

神经病、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

神经病、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开玩笑或者骂人时经常使用“神经病”这个词,其实,人们心里想表达的内容主要是“精神病”方面的涵义。一般的人不大清楚神经病、神经症、精神病三者之间到底有何关系,有时甚至以为他们是一回事。其实,三个概念有很大的区别。 (1)神经病 神经病指神经系统发生的器质性疾病。根据神经所在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根据神经所支配的对象的不同,又可以把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神经病指中枢与周围神经或者说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表现出解剖学上的病理特征,其主要特征是神经有器质性的病变。 (2)神经症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心理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轻性心理障碍的总称。神经症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主要基本上都是主观感觉方面的不良,没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表现为当事人一般社会适应能力保持正常或影响不大;有良好的自知力,对自己的不适有充分的感受,一般能主动求治。 (3)精神病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4)癫痫症 癫痫(epilepsy)俗称“羊癫疯、羊角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而癫痫(羊癫疯)发作(epileptic seizure)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其特征是突然和一过性症状,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发作类型分为: 一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

神经症概念

神经症概念: 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患者能体验到这种冲突并感到痛苦,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但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神经症共同特征: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总称。神经症共同特点: (1)神经症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 (2)神经症是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 (3 )神经症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光有精神症状,没有躯体症状叫精神痛苦) (4)神经症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 (5)神经症各亚型有其特征性临床相。 (6 )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 (7)神经症患者社会功能相对良好。(相对于精神障碍而言) (8)神经症患者自知力充分。 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 ①恐惧; ②强迫症状; ③惊恐发作; ④焦虑; ⑤躯体形式症状; ⑥躯体化症状; ⑦疑病症状; ⑧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 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 恐惧症(恐怖症) 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 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 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 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和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②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课程名称:变态心理学 论文题目: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专业名称: 教师评语:

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 摘要文章介绍了霍妮生平和其所提出的神经症理论,主要包括了霍妮对神经症的界定、神经症的产生、治疗,并在最后对其理论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霍妮;神经症;评价 1关于霍妮 卡伦、霍妮(Karen Horne)1885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国汉堡。大学期间,师从于弗洛伊德得意门生卡尔·亚伯拉罕,按受精神分析训练,于1915年获医学学位,成为柏林精神分析门诊的医生,1932年她应邀去美国,此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期,人们正为吃、住和工作等基本生存条件而担忧,并不像弗洛伊德所言的为性的问题所困扰。面对这样的客观的现实,她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开始了她修正正统精神分析理论的历史,形成了她自己独特的观点,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认为“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环境和个人环境;如果我们未能详细了解某一特殊文化对个人所发生的种种影响,就不能理解个人的人格结构。”霍妮特别对神经症作了深人地研究,撰写了大量的神经症方面的文章。她于1952年12月4日卒于纽约。重要著作有《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1937),《精神分析的新方法》(1939),《自我分析》(1942),《我们内心的冲突》(1945)和《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 2 神经症 神经症(Neurosis)也称神经官能症(psyctconeurosis),它是对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瘫病、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症等。但上述神经症都有程度、轻重不同的焦虑症状。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就认为:“神经症乃是一种由恐俱、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种种心理紊乱。从实际角度考虑,只有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中共同的模式,我们才应将它叫做神经症。” 从霍妮对神经症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她对神经症的断定用的是二维标准即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从文化标准来看,是神经症还是非神经症,“这完全取决于特定的社会强加于其社会成员身上的行为和情感标准”,而“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和

各类神经症特点及与三原则的关系

各类神经症特点及与三原则的关系 神经症包括: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各类神经症特点及与三原则的关系:神经衰弱是各类神经症中的最常见症状。 一、神经衰弱诊断要点: (一)症状: 1、以精神易衰弱和精神易兴奋交替出现为主要特征: 精神疲乏、注意力难集中、效率低等脑和躯体功能衰弱症状(白天为主) 回忆及联想增多且难以控制伴失眠、多梦等精神兴奋症状(夜间为主) 2、敏感和烦恼情绪: 对周围的声、光、噪音等特别敏感;情绪易烦恼、易激惹,伴紧张性疼痛。 3、自知力存在。 (二)病程: 病程持续达三月以上。 (三)严重性:社会功能已明显受损。 (四)排除标准: 1、无脑器质性病变(要有体检等依据)。 2、无精神病性症状伴随(要有具体描述)。 3、无持久的焦虑或强迫或恐怖或疑病症状。 注:神经症的诊断都要从上述四个方面来诊断。其中第四个方面的第3条根据情况灵活与相关疾病鉴别。 神经衰弱与三原则关系: 主观感觉白天衰弱症状及晚上兴奋症状与客观环境不统一; 主观感觉过敏及情绪易激惹易烦恼症状与客观刺激强度不统一。 各类神经症之间的相互关系: 神经衰弱+持续性焦虑达6月=焦虑性神经症(慢性焦虑症)。 神经衰弱+焦虑+持续性恐怖症状达3月=恐怖性神经症(恐怖症)。 神经衰弱+焦虑+持续性强迫症状达3月=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 神经衰弱+焦虑+持续性疑病症状达3月=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 二、焦虑症(焦虑性神经症) 焦虑症有两类表现:一为“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二为“惊恐障碍”(急性焦虑症)。诊断时要注明是哪一类,如病程达6月以上,同时符合二类的症状表现,则诊断为混合型(急性焦虑与慢性焦虑同时存在) 两者的诊断要点分别为: 广泛性焦虑症的诊断要点: (一)症状: 多由变形因素影响下的持续性的无固定对象的焦虑不安或担心。 焦虑的三大主要症状:焦虑的情绪表现(担心、紧张、恐慌等)、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不停)、植物神经症状(-----) 可伴有内感性不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等症状。 (二)病程:病程持续达6月以上。 (三)严重性:(与神经衰弱类同) (四)排除标准:(与神经衰弱类同) (五)广泛性焦虑症与三原则的关系:主观感觉的担心等焦虑症状与客观刺激强度不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