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局域网的协议结构一般不包括

局域网的协议结构一般不包括

第五章局域网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局域网的协议结构一般不包括:

(A)网络层(B)物理层(C)数据链路层(D)介质访问控制层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答案: A )

2 在下列网间连接器中,在数据链路层实现网络互连。

(A)中继器(B)网桥(C)路由器(D)网关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局域网的扩展答案: B )

3 在载波侦听和总线访问方法上,CSMA/CD类似CSMA协议。(参考答案)

(A)1-坚持式(B)非坚持式(C)p-坚持式(D)都不是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IEEE 802.3 标准答案: A )

4 在令牌环中,令牌是(1)、(2)。

(A)由要发送分组的站产生

(B)在环上流动的特殊位串

(C)由接收站将忙令牌变成空令牌的

(D)由网络监控站维护的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IEEE 802.5 标准答案: (B)、(D))

5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三个主要技术是(1),(2)和(3)。其中最为重要(4),它对网络特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A)拓扑结构(B)传输介质(C)介质访问控制方法(D)链路距离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答案: A),(B),(C),(C))

6 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有(1),(2)和(3)。

(A)星型(B)不规则型(C)总线型(D)环型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答案: (A),(C),(D))

7 局域网互连主要有(1)和(2)两种形式。

(A)LAN-LAN (B)LAN-WAN (C)W AN-WAN (D)LAN-WAN-LAN

(第七章网络互连知识点: 互连网的概念答案: (A),(D))

8 常见的网络互连设备有(1),(2)和(3)。

(A)集线器(B)路由器(C)网桥(D)网关

(第七章网络互连知识点: 网络互连的中间设备答案: (A),(B),(C))

9 HUB又称(1),是(2)的一种。它又可分为(3),(4)和(5)。

(1),(2)

(A)集线器(B)路由器(C)网桥(D)中继器

(3),(4),(5)

(A)无源集线器(B)有源集线器(C)智能集线器(D)都不是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802.3局域网答案: (A),(D),(A),(A),(B),(C))

10 按照路径选择算法,连接LAN的网桥通常分为(1)和(2)。

(A)协议转换网桥(B)透明网桥(C)源路径选择透明网桥(D)源站选路网桥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局域网的扩展两种常用的网桥答案:(B),(D))

11 路由器是通过(1)层进行网络互连的,路由器功能与(2)有关,为了增加通用性,通常将路由器做成(3)转换。

(1)(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传输层(D)网络层

(2)(A)接口(B)服务(C)协议(D)都不是

(3)(A)多功能(B)多协议(C)多接口(D)多服务

(第七章网络互连知识点: 网络互连的中间设备答案: (D),(C),(B))

三、问答题

1 局域网有哪些特点?(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局域网概述)

答案:局域网的特点有:

(1)局域网拓扑结构规则。

(2)局域网协议简单。

(3)局域网的可用传输介质较多。

(4)范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

(5)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6)低误码率。

2 何谓IEEE802系列标准?(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IEEE 802 标准)

答案:IEEE802是在1980年2月成立了LAN标准化委员会(简称为IEEE802委员会)后,由专门从事LAN的协议制订,形成的一系列标准,这些称为IEEE802系列标准。IEEE802.3是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查访问方法和物理层协议,IEEE802.4是令牌总线访问方法和物理层协议,IEEE802.5是令牌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协议,IEEE802.6是关于城市区域网的标准,IEEE802.7是时隙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协议。

3 LAN中为何将数据链路层分为LLC子层和MAC子层?(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IEEE 802参考模型) 答案:LAN的多个设备共享公共传输介质。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之前,首先要解决由哪个设备占用介质的问题,所以数据链路层必须由介质访问控制功能。为了使数据帧的传送独立于所采用的物理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IEEE802标准特意把LLC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单独子层,使LLC子层与介质无关。MAC子层则以来于物理介质和拓扑结构。

4 总线网中,冲突现象指什么?(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IEEE802.4)

答案:在总线网的介质访问控制中,帧通过信道的传输为广播式,在信道上可能由两个或更多的设备在同一瞬间都发送帧,从而在信道上造成帧的重叠而出现差错,这种现象称为冲突。

5 简述1-坚持型CSMA的思想。(第四章信道共享技术知识点随机接入技术)

答案:

(1)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可以发送。

(2)如果介质是忙的,则继续监听,直至检测到介质空闲,立即发送。

(3)如果由冲突,则等待一随机量的时间,重复第一步。

(4)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只要介质空闲,站就立即发送;缺点是假如由两个或来年各个以上的站同时有数据要发送,冲突就不可避免。因为多个站同时检测到了空闲。

6 简述CSMA/CD的工作过程。(第四章信道共享技术知识点随机接入技术)

答案:

(1)发送站发送时首先侦听载波(载波检测)。

(2)如果网络(总线)空闲,发送站开始发送它的帧。

(3)如果网络(总线)被占用,发送站继续侦听载波并推迟发送直至网络空闲。

(4)发送站在发送过程中侦听碰撞(碰撞检测)。

(5)如果检测到碰撞,发送站立即停止发送,这意味着所有卷入碰撞的站都停止发送。

(6)每个卷入碰撞的站都进入退避周期,即按照一定的退避算法等一段随机时间后进行重发,亦即重复上述1-6步骤,直至发送成功。

7 简述令牌环的工作原理。(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IEEE802.5)

答案:

(1)首先进行环的初始化(建立一逻辑环),然后产生一空令牌,在环上流动。

(2)希望发送帧的站必须等待,直到它检测到空令牌的到来。

(3)想发送的站拿到空令牌后,首先将其置为忙状态,该站紧接着向令牌的后面发送一个数据帧。(4)当令牌忙时,由于网上无空令牌,所有想发送数据帧的站必须等待。

(5)数据沿途经过的每个站环接口都将该帧的目地地址和本站的地址相比较,如果地址符合,则将帧放入接收缓冲区,再送入本站,同时帧将在环上继续流动;若地址不符合,环接口只将数据帧转发。(6)发送的帧沿环循环一周后再回到发送站,由发送站将该帧从环上移去,同时释放令牌(将其状态改为“闲”)发到下一站。

8 试说明集线器的主要功能和分类。(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802.3 局域网)

答案:集线器是一种特殊的中继器,又称HUB。它通常作为网络中心并以星型拓扑结构方式,使用非

屏蔽双绞线将网上各个结点连接起来。自90年代开始,10BASE-T标准已经商量使用,使得总线型网络逐步向集线器方式靠近。采用集线器的优点是:如果网上某条线路或结点出现故障,它不会印象网络上其它结点的正常工作。

集线器作为一种中继器,它的基本功能是将网络中的各个介质连在一起。但今天的集线器发展很快,可以分成三类:无源集线器、有源集线器和智能集线器。无源集线器只负责将多段介质连在一起,不对信号做任何处理,这样它对每一介质段,只允许扩展到最大有效距离的一半。有源和无源集线器相似,但它能对信号起再生与放大作用,有扩展介质长度的功能。智能集线器除具有有源集线器的全部功能外,还将网络的很多功能(如网管功线路交换功能、选择网路路径功能等)集成到集线器中。

9 透明网桥是怎样进行路径选择的?(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常用的两种网桥)

答案:透明网桥具有学习、过滤和帧转发等功能,每个透明网桥皆设有自己的路径选择表。当网桥刚接入时,所有路径选择表都为空,此时尚不直到如何选择路径。若要转发帧,就按照扩散法转发,即除了接收该帧的输入通道以外,还将帧送到所有通道,这在网桥刚启动时,可能会造成广播风暴(Broadcast Storm)。透明网桥按照向后学习算法来建立路径选择表,网桥观察和记录每次到达帧的源地址和表示,以及从哪一个局域网入桥,并将记录登入路径选择表。当表建立好以后,网桥则按照路径选择表转发帧。例如某一帧到达时,需要查找路径选择表中的目地地址。如果查到,则按制订的通道将该帧转发;如其目地地址就在网桥所在的同段局域网中,则将该帧过滤掉;如未查到目地地址,就按照扩散法处理。路径选择表有时效性,以使用网络可能的变动。

透明网桥的路径选择算法可归纳如下:

(1)若目的局域网和源局域网一样,则网桥将该帧删除。

(2)若源局域网和目的局域网是不同的网,则将该帧转发到目的局域网。

(3)若目的局域网不知道,则采用扩散法处理。

10 试说明源路径选择网桥的工作原理,并与透明网桥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常用的两种网桥)

答案:源路径选择网桥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源路径选择算法。该算法假定每个发送站知道所发送的帧是送往本地局域网还是送往别的局域网。当送往不同的局域网时,则将目的地址的高位置1,且在帧格式的头内包括该帧传递的确切路径。该算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这个路径。其基本思想是采用探知法,如果源站不知道目的站接在哪一个局域网上,则先发一个广播帧,询问该目的站所在局域网,广播的帧被么个网桥所接收并转发到每个局域网。当目的站收到广播帧后,发一个回答帧给源站,源站记录它的标识,并获得确切的路径信息。

和透明网桥相比,透明网桥的优点是安装容易犹如一个黑盒子,对网上主机完全透明;缺点是不能选择最佳路径,无法利用荣誉的网桥来分担负载。源路径选择网桥能寻找最佳路径,因而可以充分利用冗余的网桥来分担负载;其缺点是存在帧爆发现象,特别当互连网络规模很大,包含很多网桥和局域网时,广播帧的数目在网内剧增,会产生拥挤现象。

从路径选择优化角度看,源路径选择网桥更优,但在规模不大的网络中,透明网桥的缺点并不严重,而其它优点却很明显。IEEE802.3和802.4小组选用透明网桥方案,802.5选用源路径选择网桥方案。11 交换式局域网和共享式局域网的区别在哪?(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IEEE802.3标准)

答案:传统的局域网一般是共享总线带宽,若是共享10M的局域网,有5个用户,则每个用户平均分得的带宽最多为2M。这样,对于带宽要求比较高的多媒体应用,如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等,这种网络将难以胜任。交换式局域网则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利用中央交换器,使得每个接入的链路都能得到带宽保证,典型的交换器总频带可达千兆位,比现有的共享介质局域网的速度提高2个数量级,可充分保证达数据量多媒体应用的带宽要求。

12 请说明为什么FDDI采用双环结构?(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高速局域网)

答案:FDDI包含两个光线环,一个是顺时针方向传输,另一个是逆时针方向传输。任意一个环发生故障时,另一个可作为后备。如果两个环在同一点发生故障,则两个环可合成一个单环,长度几乎增加一倍。这样的结构使得FDDI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13 什么是全双工以太网?(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IEEE802.3标准)

答案:全双工以太网可以双向传输数据,不需要冲突检查功能,允许同时发送和接收,由全双工以太

网开关实施网络通信管理,比传统的10BASE-T的吞吐量大一倍。

14 在以太网帧中,帧前同步码的用途是什么?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IEEE802.3标准)

答案: 前同步码是用于帧之间的分界符。

第五章局域网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B

3 A

4 B、D

5(A),(B),(C),(C)

6(A),(C),(D)

7 (A),(D)

8 (A),(B),(C)

9 (A),(D),(A),(A),(B),(C)

10 (B),(C)

11(D),(C),(B)

三、问答题

1 局域网有哪些特点?

答:局域网的特点有:

(1)局域网拓扑结构规则。

(2)局域网协议简单。

(3)局域网的可用传输介质较多。

(4)范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

(5)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6)低误码率。

2 何谓IEEE802系列标准?

答:IEEE802是在1980年2月成立了LAN标准化委员会(简称为IEEE802委员会)后,由专门从事LAN的协议制订,形成的一系列标准,这些称为IEEE802系列标准。IEEE802.3是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查访问方法和物理层协议,IEEE802.4是令牌总线访问方法和物理层协议,IEEE802.5是令牌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协议,IEEE802.6是关于城市区域网的标准,IEEE802.7是时隙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协议。

3 LAN中为何将数据链路层分为LLC子层和MAC子层?

答:LAN的多个设备共享公共传输介质。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之前,首先要解决由哪个设备占用介质的问题,所以数据链路层必须由介质访问控制功能。为了使数据帧的传送独立于所采用的物理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IEEE802标准特意把LLC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单独子层,使LLC子层与介质无关。MAC子层则以来于物理介质和拓扑结构。

4 总线网中,冲突现象指什么?

答:在总线网的介质访问控制中,帧通过信道的传输为广播式,在信道上可能由两个或更多的设备在同一瞬间都发送帧,从而在信道上造成帧的重叠而出现差错,这种现象称为冲突。

5 简述1-坚持型CSMA的思想。

答:

(1)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可以发送。

(2)如果介质是忙的,则继续监听,直至检测到介质空闲,立即发送。

(3)如果由冲突,则等待一随机量的时间,重复第一步。

(4)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只要介质空闲,站就立即发送;缺点是假如由两个或来年各个以上的站同时有数据要发送,冲突就不可避免。因为多个站同时检测到了空闲。

6 简述CSMA/CD的工作过程。

答:

(1)发送站发送时首先侦听载波(载波检测)。

(2)如果网络(总线)空闲,发送站开始发送它的帧。

(3)如果网络(总线)被占用,发送站继续侦听载波并推迟发送直至网络空闲。

(4)发送站在发送过程中侦听碰撞(碰撞检测)。

(5)如果检测到碰撞,发送站立即停止发送,这意味着所有卷入碰撞的站都停止发送。

(6)每个卷入碰撞的站都进入退避周期,即按照一定的退避算法等一段随机时间后进行重发,亦即重复上述1-6步骤,直至发送成功。

7 简述令牌环的工作原理。

答:

(1)首先进行环的初始化(建立一逻辑环),然后产生一空令牌,在环上流动。

(2)希望发送帧的站必须等待,直到它检测到空令牌的到来。

(3)想发送的站拿到空令牌后,首先将其置为忙状态,该站紧接着向令牌的后面发送一个数据帧。(4)当令牌忙时,由于网上无空令牌,所有想发送数据帧的站必须等待。

(5)数据沿途经过的每个站环接口都将该帧的目地地址和本站的地址相比较,如果地址符合,则将帧放入接收缓冲区,再送入本站,同时帧将在环上继续流动;若地址不符合,环接口只将数据帧转发。(6)发送的帧沿环循环一周后再回到发送站,由发送站将该帧从环上移去,同时释放令牌(将其状态改为“闲”)发到下一站。

8 试说明集线器的主要功能和分类。

答:集线器是一种特殊的中继器,又称HUB。它通常作为网络中心并以星型拓扑结构方式,使用非屏蔽双绞线将网上各个结点连接起来。自90年代开始,10BASE-T标准已经商量使用,使得总线型网络逐步向集线器方式靠近。采用集线器的优点是:如果网上某条线路或结点出现故障,它不会印象网络上其它结点的正常工作。

集线器作为一种中继器,它的基本功能是将网络中的各个介质连在一起。但今天的集线器发展很快,可以分成三类:无源集线器、有源集线器和智能集线器。无源集线器只负责将多段介质连在一起,不对信号做任何处理,这样它对每一介质段,只允许扩展到最大有效距离的一半。有源和无源集线器相似,但它能对信号起再生与放大作用,有扩展介质长度的功能。智能集线器除具有有源集线器的全部功能外,还将网络的很多功能(如网管功线路交换功能、选择网路路径功能等)集成到集线器中。

9 透明网桥是怎样进行路径选择的?

答:透明网桥具有学习、过滤和帧转发等功能,每个透明网桥皆设有自己的路径选择表。当网桥刚接入时,所有路径选择表都为空,此时尚不直到如何选择路径。若要转发帧,就按照扩散法转发,即除了接收该帧的输入通道以外,还将帧送到所有通道,这在网桥刚启动时,可能会造成广播风暴(Broadcast Storm)。透明网桥按照向后学习算法来建立路径选择表,网桥观察和记录每次到达帧的源地址和表示,以及从哪一个局域网入桥,并将记录登入路径选择表。当表建立好以后,网桥则按照路径选择表转发帧。例如某一帧到达时,需要查找路径选择表中的目地地址。如果查到,则按制订的通道将该帧转发;如其目地地址就在网桥所在的同段局域网中,则将该帧过滤掉;如未查到目地地址,就按照扩散法处理。路径选择表有时效性,以使用网络可能的变动。

透明网桥的路径选择算法可归纳如下:

(1)若目的局域网和源局域网一样,则网桥将该帧删除。

(2)若源局域网和目的局域网是不同的网,则将该帧转发到目的局域网。

(3)若目的局域网不知道,则采用扩散法处理。

10 试说明源路径选择网桥的工作原理,并与透明网桥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答:源路径选择网桥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源路径选择算法。该算法假定每个发送站知道所发送的帧是送往本地局域网还是送往别的局域网。当送往不同的局域网时,则将目的地址的高位置1,且在帧格式的头内包括该帧传递的确切路径。该算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这个路径。其基本思想是采用探知法,如果源站不知道目的站接在哪一个局域网上,则先发一个广播帧,询问该目的站所在局域网,广播的帧被么个网桥所接收并转发到每个局域网。当目的站收到广播帧后,发一个回答帧给源站,源站记录它的标识,并获得确切的路径信息。

和透明网桥相比,透明网桥的优点是安装容易犹如一个黑盒子,对网上主机完全透明;缺点是不能选择最佳路径,无法利用荣誉的网桥来分担负载。源路径选择网桥能寻找最佳路径,因而可以充分利用冗余的网桥来分担负载;其缺点是存在帧爆发现象,特别当互连网络规模很大,包含很多网桥和局域网

时,广播帧的数目在网内剧增,会产生拥挤现象。

从路径选择优化角度看,源路径选择网桥更优,但在规模不大的网络中,透明网桥的缺点并不严重,而其它优点却很明显。IEEE802.3和802.4小组选用透明网桥方案,802.5选用源路径选择网桥方案。11 交换式局域网和共享式局域网的区别在哪?

答:传统的局域网一般是共享总线带宽,若是共享10M的局域网,有5个用户,则每个用户平均分得的带宽最多为2M。这样,对于带宽要求比较高的多媒体应用,如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等,这种网络将难以胜任。交换式局域网则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利用中央交换器,使得每个接入的链路都能得到带宽保证,典型的交换器总频带可达千兆位,比现有的共享介质局域网的速度提高2个数量级,可充分保证达数据量多媒体应用的带宽要求。

12 请说明为什么FDDI采用双环结构?

答:FDDI包含两个光线环,一个是顺时针方向传输,另一个是逆时针方向传输。任意一个环发生故障时,另一个可作为后备。如果两个环在同一点发生故障,则两个环可合成一个单环,长度几乎增加一倍。这样的结构使得FDDI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13 什么是全双工以太网?

答:全双工以太网可以双向传输数据,不需要冲突检查功能,允许同时发送和接收,由全双工以太网开关实施网络通信管理,比传统的10BASE-T的吞吐量大一倍。

14 文件服务器与文件系统有什么不同?

答:文件系统给用户提供了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的各种功能。文件服务器不直接与用户接口,而是在文件服务器上建立一些更有用的功能,文件系统就是其中一个。文件服务器通常不提供文件系统的全部功能,在文件服务器上可建立多个不同的文件系统。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简介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简介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 物理层: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 DCE(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数据电路端接设备 #窄宽接入: PSTN (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有6种信道: A信道 4khz模拟信道 B信道 64kbps用于语音数据、调整数据、数字传真 C信道 8kbps/16kbps的数字信道,用于传输低速数据 D信道 16kbps数字信道,用于传输用户接入信令 E信道 64kbps数字信道,用于传输内部信令 H信道 384kbps高速数据传输数字信道,用于图像、视频会议、快速传真等. B代表承载, D代表Delta. ISDN有3种标准化接入速率: 基本速率接口(BRI)由2个B信道,每个带宽64kbps和一个带宽16kbps的D信道组成。三个信道设计成2B+D。 主速率接口(PRI) - 由很多的B信道和一个带宽64Kbps的D信道组成,B信道的数量取决于不同的国家: 北美和日本: 23B+1D, 总位速率1.544 Mbit/s (T1) 欧洲,澳大利亚:30B+2D,总位速率2.048 Mbit/s (E1) FR(Frame Relay)帧中继

X.25 X.25网络是第一个面向连接的网络,也是第一个公共数据网络. #宽带接入: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HFC(Hybrid Fiber,Coaxial)光纤和同轴电缆相结合的混合网络 PLC:电力线通信技术 #传输网: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 DWDM:密集型光波复用(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能组合一组光波长用一根光纤进行传送。这是一项用来在现有的光纤骨干网上提高带宽的激光技术。更确切地说,该技术是在一根指定的光纤中,多路复用单个光纤载波的紧密光谱间距,以便利用可以达到的传输性能(例如,达到最小程度的色散或者衰减)。 #无线/卫星: 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作区域多点传输服务。这是一种微波的宽带业务,工作在28GHz附近频段,在较近的距离双向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 3G:(3rd-generation,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DBS:(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 Service)直播卫星业务 VAST: 协议:RS-232、RS-449、X.21、V.35、ISDN、FDDI、IEEE802.3、IEEE802.4、IEEE802.5等。 RS-232:是个人计算机上的通讯接口之一,由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IEEE802.3局域网协议

IEEE802.3局域网协议 IEEE 802.3 局域网协议(Ethernet LAN protocols as defined in IEEE 802.3 suite) 简介 以太网协议是由一组IEEE 802.3 标准定义的局域网协议集。在以太网标准中,有两种操作模式:半双工和全双工。半双工模式中,数据是通过在共享介质上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实现传输的。它的主要缺点在于有效性和距离限制,链路距离受最小MAC 帧大小的限制。该限制极大的降低了其高速传输的有效性。因此,引入了载波扩展技术来确保千兆位以太网中MAC 帧的最小长度为512 字节,从而达到了合理的链路距离要求。 传输速率 当前定义在光纤和双绞线上的传输速率有四种: 10 Mbps -10Base-T 以太网 100 Mbps -快速以太网 1000 Mbps -千兆位以太网(802.3z) 10 千兆位以太网-IEEE 802.3ae 本文我们主要讨论以太网的总体概况。有关快速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以及10 千兆位以太网的具体内容将在其它文档中另作介绍。 基本组成 以太网系统由三个基本单元组成: 物理介质,用于传输计算机之间的以太网信号; 介质访问控制规则,嵌入在每个以太网接口处,从而使得计算机可以公平的使用共享以太网信道; 以太帧,由一组标准比特位构成,用于传输数据。 在所有IEEE 802 协议中,ISO 数据链路层被划分为两个IEEE 802 子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和MAC -客户端子层。IEEE 802.3 物理层对应于I SO 物理层。 MAC 子层有两个基本职能: 数据封装,包括传输之前的帧组合和接收中、接收后的帧解析/ 差错检测。 介质访问控制,包括帧传输初始化和传输失败恢复。 介质访问控制(MAC)-客户端子层可能是以下一种: 逻辑链路控制(LLC),提供终端协议栈的以太网MAC 和上层之间的接口,其中LLC 由IEEE 802.2 标准定义。

常用的硬件接口及通信协议详解

一:串口 串口是串行接口的简称,分为同步传输(USRT)和异步传输(UART)。在同步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同一个时钟。在异步通信中,接受时钟和发送时钟是不同步的,即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有自己独立的时钟和相同的速度约定。 1:RS232接口定义 2:异步串口的通信协议 作为UART的一种,工作原理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位接一位地传输。图一给出了其工作模式: 图一 其中各位的意义如下: 起始位:先发出一个逻辑”0”的信号,表示传输字符的开始。

数据位:紧接着起始位之后。数据位的个数可以是4、5、6、7、8等,构成一个字符。通常采用ASCII码。从最低位开始传送,靠时钟定位。 奇偶校验位:资料位加上这一位后,使得“1”的位数应为偶数(偶校验)或奇数(奇校验),以此来校验资料传送的正确性。 停止位:它是一个字符数据的结束标志。可以是1位、1.5位、2位的高电平。 空闲位:处于逻辑“1”状态,表示当前线路上没有资料传送。 波特率:是衡量资料传送速率的指针。表示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例如资料传送速率为120字符/秒,而每一个字符为10位,则其传送的波特率为10×120=1200字符/秒=1200波特。 3:在嵌入式处理器中,通常都集成了串口,只需对相关寄存器进行设置,就可以使用啦。尽管不同的体系结构的处理器中,相关的寄存器可能不大一样,但是基于FIFO的uart框图还是差不多。

发送过程:把数据发送到fifo中,fifo把数据发送到移位寄存器,然后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往串口线上发送一位bit数据。 接受过程:接受移位寄存器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放到fifo中,接受fifo事先设置好触发门限,当fifo中数据超过这个门限时,就触发一个中断,然后调用驱动中的中断服务函数,把数据写到flip_buf 中。 二:SPI SPI,是英语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缩写,顾名思义就是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并且在芯片的管脚上只占用四根线,节约了芯片的管脚,同时为PCB 的布局上节省空间,提供方便,正是出于这种简单易用的特性,现在越来越多的芯片集成了这种通信协议。

IEEE 802.3 局域网协议

以太网 Ethernet:IEEE 802.3 局域网协议(Ethernet LAN p r o t o c o l s a s d e f i n e d i n I E E E802.3s u i t e) 以太网协议是由一组 IEEE 802.3 标准定义的局域网协议集。在以太网标准中,有两种操作模式:半双工和全双工。半双工模式中,数据是通过在共享介质上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实现传输的。它的主要缺点在于有效性和距离限制,链路距离受最小 MAC 帧大小的限制。该限制极大的降低了其高速传输的有效性。因此,引入了载波扩展技术来确保千兆位以太网中 MAC 帧的最小长度为 512 字节,从而达到了合理的链路距离要求。 当前定义在光纤和双绞线上的传输速率有四种: ?10 Mbps - 10Base-T 以太网 ?100 Mbps -快速以太网 ?1000 Mbps -千兆位以太网(802.3z) ?10 千兆位以太网- IEEE 802.3ae 本文我们主要讨论以太网的总体概况。有关快速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以及 10 千兆位以太网的具体内容将在其它文档中另作介绍。 以太网系统由三个基本单元组成: 1物理介质,用于传输计算机之间的以太网信号; 2介质访问控制规则,嵌入在每个以太网接口处,从而使得计算机可以公平的使用共享以太网信道; 3以太帧,由一组标准比特位构成,用于传输数据。 在所有 IEEE 802 协议中,ISO 数据链路层被划分为两个 IEEE 802 子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和 MAC -客户端子层。IEEE 802.3 物理层对应于 ISO 物理层。 MAC 子层有两个基本职能: ?数据封装,包括传输之前的帧组合和接收中、接收后的帧解析 / 差错检测。 ?介质访问控制,包括帧传输初始化和传输失败恢复。 介质访问控制(MAC)-客户端子层可能是以下一种: ?逻辑链路控制(LLC),提供终端协议栈的以太网 MAC 和上层之间的接口,其中 LLC 由 IEEE 802.2 标准定义。 ?网桥实体,提供 LANs 之间的 LAN-to-LAN 接口,可以使用同种协议(如以太网到以太网)和不同的协议(如以太网到令牌环)之间。网桥实体由 IEEE 802.1 标准定义。以太网上的每台计算机都能独立运行,不存在中心控制器。连接到以太网的所有工作站都接入共享信令系统,又称为介质。要发送数据时,工作站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即可以以太帧或数据包格式传输数据。 每帧传输完毕之后,各工作站必须公平争取下一帧的传输机会。对于共享信道的访问取决于嵌入到每个工作站的以太网接口的介质访问控制机制。该机制建立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基础上。 当以太帧发送到共享信道后,所有以太网接口查看它的目标地址。如果帧目标地址与接口地址相匹配,那么该帧就能被全部读取并且被发送到那台计算机的网络软件上。如果发现帧目标地址与它们本身的地址不匹配时,则停止帧读取操作。 信号如何通过组成以太网系统的各个介质段有助于我们掌握系统拓朴结构。以太网的信号拓朴是一种逻辑拓朴,用来区别介质电缆的实际物理布局。以太网的逻辑拓朴结构提供了一条

3G网络结构和协议

3.3G网络和协议 3.1. 3G网络 UMTS网络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流体系,它分为R99、R4、R5/R6四个阶段,下面主要介绍相对成熟的R99和R4版本的UMTS网络体系 3.1.1.UMTS R99版本网络体系 UMTS R99版本和GSM的区别在于接入网部分,核心网的结构仍以演进的GSM核心网为基础。UMTS R99版本在GSM的基础上引入了全新的5MHz每载频的宽带码分多址接入网,采纳了功率控制、软切换及更软切换等CDMA关键技术,基站只做基带处理和扩频,接入系统智能集中于RNC统一管理,引入了适于分组数据传输的协议和机制,数据速率可支持144Kbit/s 、384Kbit/s ,理论上可达2Mbit/s新的WCDMA无线接口技术。 基站和RNC之间采用基于ATM的Iub接口,RNC分别通过基于ATM AAL2的Iu-CS和AAL5的Iu-PS分别与核心网的CS域和PS域相连。 3.1.2.UMTS R99版本新增网络节点及其功能 3.1.2.1.RNC RNC无线网络控制器主要负责无线资源的管理。一面它通过Iu接口同电路域和分组域核心网相连;一面它负责管理和控制Node B,并负责空中接口与UE之间的L1以上的协议处理。在无线接入网络中,它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在逻辑上,它和GSM中的BSC相对应。 RNC的主要担任CRNC、SRNC、DRNC三种角色。 RNC的实现以下功能: ●主要支持对WCDMA Node B的控制和管理。 ●支持包括Iu承载、Iub承载、Iur承载、无线承载等在内的无线接入资源的管 理和分配。 ●支持包括软切换、硬切换、与GSM/GPRS的系统间切换、小区更新、URA更新、 寻呼等各种移动性管理工作,其中包括支持通过Iur接口的宏分集功能。 ●支持各种电路域和分组数据业务数据传输。 ●支持对控制信令的完整性检查以及对用户数据的加密和解密等安全性功能。 ●支持对UE的接入控制、负载过载的拥塞控制等系统接入功能。 ●支持广播域广播信息业务。

通信协议

常用通信协议汇总 一、有线连接 1.1RS-232 优点:RS-232是为点对点(即只用一对收、发设备)通讯而设计的,其驱动器负载为3kΩ~7kΩ。所以RS-232适合本地设备之间的通信。 缺点:(1)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因为与TTL 电平不兼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方能与TTL电路连接。 (2)传输速率较低,在异步传输时,最高速率为20Kbps。 (3)接口使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信号返回线而构成共地的传输形式,而发送电平与接收 电平的差仅为2V至3V左右,所以其共模抑制能力差,再加上双绞线上的分布电容,其传送距离最大为约15米。 1.2RS-485 RS485有两线制和四线制两种接线,四线制只能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现很少采用,现在多采用的是两线制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为总线式拓朴结构,传输距离一般在1~2km以下为最佳,如果超过距离加"中继"可以保证信号不丢失,而且结点数有限制,结点越多调试起来稍复杂,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抄表方式,后期维护比较简单。常见用于串行方式,经济实用。 1.3CAN 最高速度可达1Mbps,在传输速率50Kbps时,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公里。在10Kbps速率时,传输距离可以达到5公里。一般常用在汽车总线上,可靠性高。 1.4TCP/IP 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1.5ADSL 基于TCP/IP 或UDP协议,将抄表数据发送到固定ip,利用电信/网通现有的布线方式,速度快,性能比较可以,缺点是不适合在野外,设备费用投入较大,对仪表通讯要求高。 1.6FSK 可靠通信速率为1200波特,可以连接树状总线;对线路性能要求低,通信距离远,一般可达30公里,线路绝缘电阻大于30欧姆,串联电阻高达数百欧姆都可以工作,适合用于大型矿井监控系统。主要缺点是:系统造价略高,通信线路要求使用屏蔽电缆;抗干扰性能一般,误码率略高于基带。 1.7光纤方式 传输速率高,可达百兆以上;通信可靠无干扰;抗雷击性能好,缺点:系统造价高;光纤断线后熔接受井下防爆环境制约,不宜直达分站,一般只用于通信干线。 1.8电力载波 1.9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由于使用坚固可靠的电力线作 为载波信号的传输媒介,因此具有信息传输稳定可靠,路由合理、可同时复用远动信号等特点,不需要线路投资的有线通信方式,但是开发费用高,调试难度大,易受用电环境影响,通讯状况用户的用电质量关系紧密。 二、无线连接 2.1Bluetooth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它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

最熟悉的通信常用的协议你了解吗

最熟悉的通信常用的协议你了解吗? 熟悉基本通讯协议 分类:默认栏目 一、TCP/IP: (1)掌握协议的构成成份。 (2)理解OSI模型、TCP/IP模型。 (3)掌握以太网的接入方法,以太网和802.3帧的区别是什么?了解无线以太网无线以太帧的构成。(4)第二层主要设备和工作原理。 (5)掌握IP层主要必须协议、IP编址、理解协议配置步骤。 (6)理解传输和应用层主要协议功能。 二、七号信令 (1)掌握三种信令单元的功能。 (2)信令网组成。 (3)信令点编码。 (4)移动网和信令网的关系。 三、移动网 (1)GSM网络结构、信道、帧。 (2)GSM互联其他网络。 (3)GSM网络组成设备的功能。 (4)GSM的编号。 (5)MSC局数据步骤。 (6)GPRS网络结构。 (7)GPRS协议模型。 (8)GPRS路由管理。 (9)EDGE组网。(在欧洲使用,我们国家没有,所以只是作为了解内容) 第一、网络技术的基础(向移动通信软件开发人员转型的入门阶段)要学习通信协议,我们先从网络技术基础开始学起,这也是传统软件开发人员向移动通信软件开发人员过渡的入门知识,掌握这几个知识点后,你也就基本对计算机通信有个概念了。 在本阶段应该掌握以下知识点: (1)网络协议的概念。 (2)传输模式的种类和它们的区别。 (3)能够描述出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七层。 (4)了解调频、调幅、调相的原理和区别。 (5)知道正交调幅的概念和解决的问题。 (6)知道脉码调制和脉冲幅度调制的区别。(模数转换的两种方式) (7)复用的概念及其主要的三种复用技术是什么? (8)FDM(频分复用)如何将多个信号组合为一个,又如何分开?FDM和WDM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9)TDM(时分复用)的两种类型。TDM如何将多个信号合并成一个,又如何分开?

局域网的协议结构一般不包括

第五章局域网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局域网的协议结构一般不包括: (A)网络层(B)物理层(C)数据链路层(D)介质访问控制层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答案: A ) 2 在下列网间连接器中,在数据链路层实现网络互连。 (A)中继器(B)网桥(C)路由器(D)网关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局域网的扩展答案: B ) 3 在载波侦听和总线访问方法上,CSMA/CD类似CSMA协议。(参考答案) (A)1-坚持式(B)非坚持式(C)p-坚持式(D)都不是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IEEE 802.3 标准答案: A ) 4 在令牌环中,令牌是(1)、(2)。 (A)由要发送分组的站产生 (B)在环上流动的特殊位串 (C)由接收站将忙令牌变成空令牌的 (D)由网络监控站维护的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IEEE 802.5 标准答案: (B)、(D)) 5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三个主要技术是(1),(2)和(3)。其中最为重要(4),它对网络特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A)拓扑结构(B)传输介质(C)介质访问控制方法(D)链路距离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答案: A),(B),(C),(C)) 6 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有(1),(2)和(3)。 (A)星型(B)不规则型(C)总线型(D)环型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答案: (A),(C),(D)) 7 局域网互连主要有(1)和(2)两种形式。 (A)LAN-LAN (B)LAN-WAN (C)WAN-WAN (D)LAN-WAN-LAN (第七章网络互连知识点: 互连网的概念答案: (A),(D)) 8 常见的网络互连设备有(1),(2)和(3)。 (A)集线器(B)路由器(C)网桥(D)网关 (第七章网络互连知识点: 网络互连的中间设备答案: (A),(B),(C)) 9 HUB又称(1),是(2)的一种。它又可分为(3),(4)和(5)。 (1),(2) (A)集线器(B)路由器(C)网桥(D)中继器 (3),(4),(5) (A)无源集线器(B)有源集线器(C)智能集线器(D)都不是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802.3局域网答案: (A),(D),(A),(A),(B),(C)) 10 按照路径选择算法,连接LAN的网桥通常分为(1)和(2)。 (A)协议转换网桥(B)透明网桥(C)源路径选择透明网桥(D)源站选路网桥 (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 局域网的扩展两种常用的网桥答案:(B),(D)) 11 路由器是通过(1)层进行网络互连的,路由器功能与(2)有关,为了增加通用性,通常将路由器做成(3)转换。 (1)(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传输层(D)网络层 (2)(A)接口(B)服务(C)协议(D)都不是 (3)(A)多功能(B)多协议(C)多接口(D)多服务 (第七章网络互连知识点: 网络互连的中间设备答案: (D),(C),(B))

三种常见的局域网通信协议

三种常见的局域网通信协议 各种网络协议都有所依赖的操作系统和工作环境,同样的通信协议在不同网络上运行的效果不一定相同。所以,组建网络时通信协议的选择尤为重要。无论是Windows 95/98对等网,还是规模较大的Windows NT、Novell或Unix/Xenix局域网,组建者都遇到过如何选择和配置网络通信协议的问题。我们在选择通信协议时应遵循3个原则:所选协议要与网络结构和功能相一致;尽量只选择一种通信协议;注意协议不同的版本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 局域网中常用的3种通信协议 NetBEUI协议:这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速度快的通信协议。在微软公司的主流产品中,如Windows 95/98和Windows NT,NetBEUI已成为固有的缺省协议。NetBEUI是专门为几台到百余台电脑所组成的单网段小型局域网而设计的,不具有跨网段工作的功能,即NetBEUI不具备路由功能。如果一个服务器上安装多块网卡,或采用路由器等设备进行两个局域网的互联时,不能使用NetBEUI协议。否则,在不同网卡(每一块网卡连接一个网段)相连的设备之间,以及不同的局域网之间将无法进行通信。虽然NetBEUI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也具有其他协议所不具备的优点。在3种常用的通信协议中,NetBEUI占用内存最少,在网络中基本不需要任何配置。 NetBEUI中包含一个网络接口标准NetBIOS,是IBM公司在1983年开发的一套用于实现电脑间相互通信的标准。其后,IBM公司发现NetBIOS存在着许多缺陷,于1985年对其进行了改进,推出了NetBEUI通信协议。随即,微软公司将NetBEUI作为其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系统的基本通信协议,并进一步进行了扩充和完善。最有代表性的是在NetBEUI中增加了叫做SMB(服务器消息块)的组成部分。因此,NetBEUI协议也被人们称为SMB协议。 IPX/SPX及其兼容协议:这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协议集。与NetBEUI的明显区别是:IPX/SPX比较庞大,在复杂环境下有很强的适应性。因为IPX/SPX在开始就考虑了多网段的问题,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大型网络使用。当用户端接入NetWare服务器时,IPX/SPX 及其兼容协议是最好的选择。但在非Novell网络环境中,一般不使用IPX/SPX。尤其在Windows NT网络和由Windows 95/98组成的对等网中,无法使用IPX/SPX协议。 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不需要任何配置,它可通过网络地址来识别自己的身份。Novell 网络中的网络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标明物理网段的网络ID和标明特殊设备的节点ID。其中网络ID集中在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节点ID即为每个网卡的ID号(网卡卡号)。所有的网络ID和节点ID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内部IPX地址,正是由于网络地址的惟一性,才使IPX/SPX具有较强的路由功能。 在IPX/SPX协议中,IPX是NetWare最底层的协议,它只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移动,并不保证数据是否传输成功,也不提供纠错服务。IPX在负责数据传送时,如果接收节点在同一网段内,就直接按该节点的ID将数据传给它;如果接收节点是远程的,数据将交给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的网络ID,继续数据的下一步传输。SPX在整个协议中负责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无差错处理,所以IPX/SPX也叫做Novell的协议集。 Windows NT中提供了两个IPX/SPX的兼容协议,NWLink SPX/SPX兼容协议和NWLink NetBIOS,两者统称为NWLink通信协议。NWLink协议是Novell公司IPX/SPX协议在微软公司网络中的实现,它在继承IPX/SPX协议优点的同时,更加适应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和

IEEE 802.3 局域网协议

以太网Ethernet:IEEE 802.3 局域网协议(Ethernet LAN protocols as defined in IEEE 802.3 suite) 以太网协议是由一组IEEE 802.3 标准定义的局域网协议集。在以太网标准中,有两种操作模式:半双工和全双工。半双工模式中,数据是通过在共享介质上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实现传输的。它的主要缺点在于有效性和距离限制,链路距离受最小MAC 帧大小的限制。该限制极大的降低了其高速传输的有效性。因此,引入了载波扩展技术来确保千兆位以太网中MAC 帧的最小长度为512 字节,从而达到了合理的链路距离要求。 当前定义在光纤和双绞线上的传输速率有四种: ?10 Mbps -10Base-T 以太网 ?100 Mbps -快速以太网 ?1000 Mbps -千兆位以太网(802.3z) ?10 千兆位以太网-IEEE 802.3ae 本文我们主要讨论以太网的总体概况。有关快速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以及10 千兆位以太网的具体内容将在其它文档中另作介绍。 以太网系统由三个基本单元组成: 1物理介质,用于传输计算机之间的以太网信号; 2介质访问控制规则,嵌入在每个以太网接口处,从而使得计算机可以公平的使用共享以太网信道; 3以太帧,由一组标准比特位构成,用于传输数据。 在所有IEEE 802 协议中,ISO 数据链路层被划分为两个IEEE 802 子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和MAC -客户端子层。IEEE 802.3 物理层对应于ISO 物理层。 MAC 子层有两个基本职能: ?数据封装,包括传输之前的帧组合和接收中、接收后的帧解析/ 差错检测。 ?介质访问控制,包括帧传输初始化和传输失败恢复。 介质访问控制(MAC)-客户端子层可能是以下一种: ?逻辑链路控制(LLC),提供终端协议栈的以太网MAC 和上层之间的接口,其中LLC 由IEEE 802.2 标准定义。 ?网桥实体,提供LANs 之间的LAN-to-LAN 接口,可以使用同种协议(如以太网到以太网)和不同的协议(如以太网到令牌环)之间。网桥实体由IEEE 802.1 标准定义。 以太网上的每台计算机都能独立运行,不存在中心控制器。连接到以太网的所有工作站都接入共享信令系统,又称为介质。要发送数据时,工作站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即可以以太帧或数据包格式传输数据。 每帧传输完毕之后,各工作站必须公平争取下一帧的传输机会。对于共享信道的访问取决于嵌入到每个工作站的以太网接口的介质访问控制机制。该机制建立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基础上。 当以太帧发送到共享信道后,所有以太网接口查看它的目标地址。如果帧目标地址与接口地址相匹配,那么该帧就能被全部读取并且被发送到那台计算机的网络软件上。如果发现帧目标地址与它们本身的地址不匹配时,则停止帧读取操作。 信号如何通过组成以太网系统的各个介质段有助于我们掌握系统拓朴结构。以太网的信号拓

(完整版)LTE知识点梳理(一):网络架构及协议修改版

目录 LTE知识点梳理(一):LTE网络架构及协议 (2) 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2) 1.2 LTE概述 (2) 1.2.1 LTE的主要技术特点 (2) 1.2.2 LTE设计目标 (3) 1.3 LTE网络架构 (3) 1.3.1 E-UTRAN(接入网) (4) 1.3.2 EPC核心网 (5) 1.3.3 LTE网络特点 (6) 1.4 LTE无线接口协议栈 (6) 1.4.1 LTE协议栈的三层 (6) 1.4.2 LTE协议栈的两个面: (7) 1.4.3 协议栈架构 (8) 1.5网络接口 (8)

LTE知识点梳理(一):LTE网络架构及协议 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在学习LTE技术之前,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过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采用蜂窝技术组网、仅支持模拟语音通信的移动电话标准,其制定于上世纪80 年代,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技术。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区别于第一代,使用了数字传输取代模拟传输,根据其特点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起源于欧洲基于TDMA的GSM系统和起源于美国基于CDMA技术的IS95系统。在技术的不断推进下,又出现了以GPRS、CDMA20001X为特征的2G升级版2.5G,它的业务包括了语音业务、低速数据业务。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最大特点是在数据传输中使用分组交取代了电路交换,电路交换使手机与手机之间进行语音等数据传输,而分组交换则将语音等转换为数字格式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包括语音、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内容在内的数据包传输。高度数据业务则是3G的主要特征,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2/3G 网络语音收入下降,网络成本高。营运商需要在吸引用户、增加收入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网络建设和营运成本。话费赚钱时代结束,流量经营正成为核心。LTE 通过提升带宽,发掘新业务来弥补语音业务的下降;降低每 bit 成本来控制网络成本。而LTE 能带来更加流畅和便利的移动业务,大宽带确保了用户体验。 下面将给大家介绍4G LTE技术。 1.2 LTE概述 LTE是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全称应为3GPP Long Term Evolution,中文一般译为3GPP长期演进技术,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 3GPP 发布的第一个LTE版本为R8版本,实际为 3.9G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4G技术,而是3G向4G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技术,是被称为3.9G的全球化标准,它通过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作为无线网络演进的标准,改进并且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使其能获得更高的峰值速率。对于LTE技术的研究历来已久,我国的LTE项目是基于3G时代的TD-SCDMA技术和WCDMA技术发展起来的,那么,其对应的也将发展成为TD-LTE和FD-LTE技术。后续的 R9/R10 版本为 LTE Advanced 才是实际的 4G 网络。 1.2.1 LTE的主要技术特点 LTE有如下主要技术特点: (1)实现灵活的频谱带宽配置,支持1.25-20MHz的可变带宽; (2)采用OFDM,MIMO等先进技术支持更高的用户传输速率,20M带宽时,实现下行峰值速率100Mbps和上行峰值速率50Mbps; (3)频谱利用率是HSPA(高速分组接入,是WCDMA的其中一种规范)的2-4倍,用户平均吞吐量(吞吐量指上下行流量)是HSPA的2-4倍;

常用几种通讯协议

常用几种通讯协议 Modbus Modbus技术已成为一种工业标准。它是由Modicon公司制定并开发的。其通讯主要采用RS232,RS485等其他通讯媒介。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开放、灵活和标准的通讯技术,降低了开发和维护成本。 Modbus通讯协议由主设备先建立消息格式,格式包括设备地址、功能代码、数据地址和出错校验。从设备必需用Modbus协议建立答复消息,其格式包含确认的功能代码,返回数据和出错校验。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出错,或者从设备不能执行所要求的命令,从设备将返回出错信息。 Modbus通讯协议拥有自己的消息结构。不管采用何种网络进行通讯,该消息结构均可以被系统采用和识别。利用此通信协议,既可以询问网络上的其他设备,也能答复其他设备的询问,又可以检测并报告出错信息。 在Modbus网络上通讯期间,通讯协议能识别出设备地址,消息,命令,以及包含在消息中的数据和其他信息,如果协议要求从设备予以答复,那么从设备将组建一个消息,并利用Modbus发送出去。 BACnet BACnet是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数据通讯协议,它由一系列与软件及硬件相关的通讯协议组成,规定了计算机控制器之间所有对话方式。协议包括:(1)所选通讯介质使用的电子信号特性,如何识别计算机网址,判断计算机何时使用网络及如何使用。(2)误码检验,数据压缩和编码以及各计算机专门的信息格式。显然,由于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两种不同的通讯模式选择同一种协议的可能性极少,因此,就需要一种标准。即由ISO(国际标准化协会〉于80年代着手解决,制定了《开放式系统互联(OSI〉基本参考模式(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Basic Reference Model简称OSI/RM)IS0- 7498》。 OSI/RM是ISO/OSI标准中最重要的一个,它为其它0SI标准的相容性提供了共同的参考,为研究、设计、实现和改造信息处理系统提供了功能上和概念上的框架。它是一个具有总体性的指导性标准,也是理解其它0SI标准的基础和前提。 0SI/RM按分层原则分为七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BACnet既然是一种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就必须参考OSIAM。但BACnet没有从网络的最低层重新定义自己的层次,而是选用已成熟的局域网技术,简化0SI/RM,形成包容许多局 域网的简单而实用的四级体系结构。 四级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各种通信协议

分层及通信协议 协议软件是计算机通信网中各部分之间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它定义了通信各部分交换信息时的顺序、格式和词汇。协议软件是计算机通信网软件中最重要的部分。网络的体系结构往往都是和协议对应的,而且,网络管理软件、交换与路由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等都要通过协议软件才能发生作用。 一、通信协议 1、什么是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简称协议Protoco l),是指相互通信的双方(或多方)对如何进行信息交换所一致同意的一整套规则。一个网络有一系列的协议,每一个协议都规定了一个特定任务的完成。协议的作用是完成计算机之间有序的信息交换。 通信网络是由处在不同位置上的各节点用通信链路连接而组成的一个群体。通信网必须在节点之间以及不同节点上的用户之间提供有效的通信,即提供有效的接入通路。在计算机通信网中,将这种接入通路称为连接(connection)。建立一次连接必需要遵守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也就是通信网设计时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l)为了能在两个硬件设备之间建立起连接,应保证在源、宿点之间存在物理的传输媒介,在该通路的各条链路上要执行某种协议。 如果传输线路使用电话线,则要通过调制解调器将信号从数字转换成模拟的,并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 如果用的是数字传输线路,则在数据处理设备和通信设备之间,必须有一个数字适配器,以便将数字信号的格式转换成两种设备各自所期望的形式。 为了在两个端设备之间互换数据,需要协调和同步,调制解调器和数字适配器必须执行它们自己的协议。 无论是模拟的还是数字的通信设备,调制解调器和数字适配器的状态必须由接到节点上的设备来控制,这里必定有一个物理的或电气的接口来执行这种功能,执行某种适当的协议来达到这一控制目的。 (2)在计算机通信网中,许多信息源都是突发性的(bursty),问题是要利用信息的这种突发性质来降低消耗在线路上的费用,由此开发了许多共享通信资源的技术。所谓共享,是指允许多个用户使用同一通信资源,这就产生了多用户的接入问题。多路接入

局域网中的通信协议

局域网中的通信协议 局域网中的通信协议 2、外部协议外部协议即组网时所必须选择的协议。由于它直接负责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所以通常称为网络通信协议。自从网络问世以来,有许多公司投入到了通信协议的开发中,如IBM、Banan、Novell、Mirosoft等。每家公司开发的协议,最初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网络通信,但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不同网络之间进行互联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通信协议就成为解决网络之间互联的关键技术。就像使用不同母语的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种通用语言才能交谈一样,网络之间的通信也需要一种通用语言,这种通用语言就是通信协议。目前,局域网中常用的外部协议主要有NetBEUI、IPXSPX及其兼容协议和TCPIP三类。 三、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第 一、网络结构和功能与所选协议要相一致。如果网络中存在多个网段或要通过路由器相连时,就不能使用不具备路由和跨网段操作功能的NetBEUI协议,而必须选择IPXSPX或TCPIP等协议。另外,如果网络规模较小,同时只是为了简单的文件和设备的共享,这时关心的主要是网络速度,所以在选择协议时应选择占用内存小和带宽利用率高的协议,如NetBEUI。当网络规模较大,且网络结构复杂时,应选择可管理性和可扩充性较好的协议,如TCPIP。第 二、选择一种通信协议用于一个网络。现实中很多人会选择系统所提供的所有协议,其实这样做是很不可取的。因为每个协议都要占用计算机的内存,选择的协议越多,占用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就越多。

一方面影响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另一方面不利于网络的管理。事实上一个网络中一般一种通信协议就可以满足需要。第 三、协议的版本要注意。每个协议都有它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因而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的协议都有它最为合适的网络环境。从整体来看,高版本协议的功能和性能要比低版本好。所以在选择时,在满足网络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高版本的通信协议。第 四、协议的一致性。如果要让两台实现互联的计算机间进行对话,它们两者使用的通信协议必须相同。否则中间还需要一个翻译 进行不同协议的转换,这样不仅影响通信速度,同时也不利于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四、局域网中常用的三种通信协议 1、NetBEUI协议NetBEUI由IBM于1985年开发完成,它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速度快的通信协议。NetBEUI也是微软最钟爱的一种通信协议,所以它被称为微软所有产品中通信协议的母语。微软在其早期产品,如DOS、LAN Manager、ission Control ProtoolInternet Proto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目前最常用到的一种通信协议,它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一个通用协议。在局域网中,TCPIP最早出现在Unix系统中,现在几乎所有的厂商和操作系统都开始支持它。同时,TCPIP也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 TCPIP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支持任意规模的网络,几乎可连接所有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但其灵活性也为它的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在使用NetBEUI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时都不需要进行配置,而TCPIP协议在使用时首先要进行复杂的设置。每个节点至少需要一个 IP地址、一个子网掩

绿米网关局域网通讯协议V

1.绿米网关局域网通讯协议网关设备发现(设备发现不加密) 设备发现用来在局域网中发现网关,使用组播(ip: peer_port: 4321)。 所有网关收到Whois命令都要应答、回复自己的IP信息。PC组播方式->网关: {"cmd":"whois"}网关单播方式->PC:{"cmd":"iam","ip" : "","port" : "9898","model" : "gateway",.....} 2.加密机制局域网通信采用key加密方式,需要在米家智能家庭APP上对网关设置KEY(使用AES-CBC 128 加密,app下发随机的16个字节长度的字符串KEY)。必须拥有该网关的KEY,才能与该网关进行局域网通信。 注:AES-CBC 128 初始向量定义为: unsigned char const AES_KEY_IV[16] = {0x17, 0x99, 0x6d, 0x09, 0x3d, 0x28, 0xdd, 0xb3, 0xba, 0x69, 0x5a, 0x2e, 0x6f, 0x58, 0x56, 0x2e}; 在米家智能家庭app中设置KEY的步骤如下:

3.查询子设备id列表 命令以单播方式发送给网关的udp 9898端口,网关以单播方式回复,用来获取网关中有哪些设备(网关返回子设备的设备id)。 PC->网关:{"cmd" : "get_id_list"} 网关->PC: {"cmd" : "get_id_list_ack","sid":"1022780","data":"[\"sid1\",\"sid2\",\"sid3\"]"},其中的“sid”为网关did。 4.子设备状态上报以组播方式发送给(ip: port: 9898)。当子设备状态发生变化时,子设备会上报状态。例如窗磁上报open/close信息。用户可以拿这个状态去做联动。例如:开窗报警,开窗关空调网关->PC:{"cmd":"report","model":"magnet","sid":"","short_id":4343,"data":"{\"status\":\"open\"}" } 5. 读设备 命令以单播方式发送给网关的udp 9898端口。用户可以主动读取墙壁开关,插座的属性状态,网关返回设备的全部属性信息。 读取墙壁开关的状态: {"cmd":"read","sid":"158d0000123456"} 网关以单播方式回复格式: {"cmd":"read_ack","model":"ctrl_neutral2","sid":"158d0000123456","short_id":4343,"data" :"{\"channel_0\":\"on\",\"channel_1\":\"off\"}"}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易经》说:“天地万物 , 阴阳五行 , 相生相克 , 周而复始 , 皆有规律可循”。为了使世间各种事情有条不紊、规律的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行进, 我们总是喜欢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创造规定、利用规律。如此一来,当前人在考虑计算机网络的通信与资源交互时,必然要创造出统一遵守的计算机通信与资源交互的规定,以方便人们使用计算机进行有条不紊的大规模的数据、资源交换。 如此,人们就制定了大量的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交换所需的共同遵守的条规, 这些标准就是协议。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协议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由于大量的协议体系过于复杂, 于是人为的将这套协议体系划分为几个层次, 这样一来, 大量的协议就容易分门别类的化整为零, 将协议一层一层的实现。由计算机互联通信所需的功能,,划分成定义明确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和相邻层之间的接口服务 (接口可理解为下层与上层交互的门户,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特定的服务。这些层、同层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在学习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时,不免要和 RFC 打交道。 RFC 是 tcp/ip协议族 的标准文档,里面写有 4000多个协议的定义。在那么多的协议中, tcp 、 ip 协议可以说是互联网最基本的两个通信协议, tcp/ip的五层分层原理应用十分常见。这五层,从上往下依次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它们之间的通信服务类型可分为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混合上确认机制, 共有四种服务类型。分别是面向连接确认服务、无连接确认服务、面向连接不确认服务和无连接不确认服务。根据通信要求, 权衡效率与可靠性后, 可选择合适的通信服务类型。 在最高层应用层里,有 FTP 协议、 Telnet 协议、 HTTP 协议、 DNS 协议等等。在传输层中,有著名的 TCP 和 UDP 协议。 在下层网络层里面,有 IP 协议、 ICMP 协议、 IGMP 协议、 ARP 协议、 RARP 等协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