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机械零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机械零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疲劳分析流程 fatigue

摘要:疲劳破坏是结构的主要失效形式,疲劳失效研究在结构安全分析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结构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是其强度和可靠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机车车辆结构的疲劳设计必须服从一定的疲劳机理,并在系统结构的可靠性安全设计中考虑复合的疲劳设计技术的应用。国内的机车车辆主要结构部件的疲劳寿命评估和分析采用复合的疲劳设计技术,国外从疲劳寿命的理论计算和疲劳试验两个方面在疲劳研究和应用领域有很多新发展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不论国内国外,一批人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疲劳的研究,对疲劳问题研究贡献颇多。 关键词:疲劳 UIC标准疲劳载荷 IIW标准 S-N曲线机车车辆 一、国内外轨道车辆的疲劳研究现状 6月30日15时,备受关注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贯通“三市四省”,串起京沪“经济走廊”。京沪高铁的开通,不仅乘客可以享受到便捷与实惠,沿线城市也需面对高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享受这些待遇的同时,专家指出,各省市要想从中分得一杯羹,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机车车辆的安全性绝对不容忽略。根据机车车辆的现代设计方法,对结构在要求做到尽可能轻量化的同时,也要求具备高度可靠性和足够的安全性。这两者之间常常出现矛盾,因此,如何准确研究其关键结构部件在运行中的使用寿命以及如何进行结构的抗疲劳设计是结构强度寿命预测领域研究中的前沿课题。 在随机动载作用下的结构疲劳设计更是成为当前机车车辆结构疲劳设计的研究重点,而如何预测关键结构和部件的疲劳寿命又是未来机车车辆结构疲劳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机车车辆承受的外部载荷大部分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循环随机载荷。在这种随机动载荷的作用下,机车车辆的许多构件都产生动态应力,引起疲劳损伤,而损伤累积后的结构破坏的形式经常是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最终结构的断裂破坏。随着国内铁路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关键结构部件,如转向架的构架、牵引拉杆等都出现了一些断裂事故。因此,机车车辆的结构疲劳设计已经逐渐成为机车车辆新产品开发前期的必要过程之一,而通过有效的计算方法预测结构的疲劳寿命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目标。 1.1国外 早在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工程师Wohler系统论述了疲劳寿命和循环应力的关系并提出了S-N 曲线和疲劳极限的概念以来,国内外疲劳领域的研究已经产生了大量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结构疲劳设计中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用一定材料制成的构件的疲劳寿命曲线;二是结构件的工作应力谱,也就是载荷谱。载荷谱包括外部的载荷及动态特性对结构的影响。根据疲劳寿命曲线和工作应力谱的关系,有3种设计概念:静态设计(仅考虑静强度);工作应力须低于疲劳寿命曲线的疲劳耐久限设计;根据工作强度设计,即运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载荷谱。实际载荷因为受到车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相当大的离散性,它严重地影响了载荷谱的最大应力幅值、分布函数及全部循环数。为了对疲劳寿命进行准确的评价,必须知道设计谱的存在概率,并且考虑实际载荷离散性,才可以确定结构可靠的疲劳寿命。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建成,自那时起,一些国外高速铁路发达国家已经深入研究机车车辆结构轻量化带来的关键结构部件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预测问题。其中,包括日本对车轴和焊接构架疲劳问题的研究;法国和德国采用试验台仿真和实际线路相结合的技术开发出试验用的机车车辆疲劳分析方法;英国和美国对转向架累计损伤疲劳方面的研究等等。在这些研究中提出了大量有效的疲劳寿命的预测研究方法。 1.2、国内 1.2.1国内疲劳研究现状与方法 国内铁路相关的科研院所对结构的疲劳寿命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并且得到了很多研

炉管剩余寿命预测

剩余寿命预测 1 高温炉管剩余寿命预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1 高温炉管寿命预测的基本原则 炉管检测后的最终质量通常用A、B、C三个级别进行评价。即“A”级管有较轻度或没有蠕变裂纹,这种炉管继续使用没有问题;“B”级管有一定程度的蠕变裂纹,但可以继续使用,同时应加强监视;“C”级管的蠕变深度及面积已达到极限。这类炉管不能继续使用,必须更换。要预测炉管的残余寿命,实际上就是预测“B”级管的使用年限,因为对大多数高温炉管来说,“C”级管是必须更换的。 目前,炉管的检测通常釆用专业炉管检测装置进行。虽然炉管检测装置具有它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准确性,但它只有一个单一的蠕变裂纹深度指标,如果要估算炉管的残余寿命必须要综合考虑,不能绝对地靠检测到“A、B”级来对炉管残余寿命下定义,因为化学成分和原始组织决定材料的原始强度,而运行时间、温度及应力的变化决定材料受蠕变损伤的程度。 根据国内外对高温炉管的研究结果,本文在对扬子石化公司芳烃厂BA1051制氢转化炉炉管进行评定时,按照如下的基本原则预测炉管的寿命。首先确定导致炉管损伤的主要原因,然后根据炉管的损伤状态,选择相应的预测方法。在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时同时兼顾其它因素的影响,在最终得到的使用寿命中应包含一定的安全余度,以适应炉管工作条件的变化。 1.2 高温炉管寿命预测的方法 为了最经济地利用炉管,剩余寿命评价技术必须准确,同时工程上又要求其实施必须简便。近年来国内外对高温炉管剩余寿命评价技术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出了多种预测炉管剩余寿命的方法,归纳起来可大致可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类。直接法即非破坏检查和破坏检查两类剩余寿命诊断技术,间接法即理论解析法。解析法和破坏检查所需时间较长,而非破坏检查可在较短时间,对较多部位进行诊断,且能定期监测。所以采用非破坏检查的方法预测炉管剩余寿命更为实用。 目前非破坏性检查的剩余寿命诊断技术主要有: (1)金属组织变化测定法,炉管长期在高温、应力和环境共同作用下服役,材料的微观组织会发生变化,如碳化物的析出、蠕变空洞的增殖等等。金属组织变化测定法就是通过测定组织的变化来评价炉管的剩余寿命。这种方法需要事先搞清楚金属组织变化与寿命之间的定量关系。目前比较成熟的法有A参数法、晶粒变形法、微结构法、另外还有空洞面积率法。A参数法是英国(ERA、CEGB)、美国(EPRI)于1983年提出的方法,其主要思路是沿主应力方向引一参考线,A参数就是参考线横切晶界总数与存在空洞晶界数的比值。预先求得各种材料的A参数与蠕变寿命比,通过复制试样法测定A参数,进行评价剩余寿命。实验验证表明:A参数能较好地定量损伤状态。空洞面积率是空洞所占面积与全观察面积的比值,它比较容易计量且与寿命的相关性好。应用该方法应注意要把蠕变空洞与碳化物或夹杂物脱落所造成的空洞区别开来,以免误判。A参数法和空洞面积率法还有两个问题需解决: a.有裂纹时,如何来测A参数和空洞面积率,虽然测定方法较多,但不同的方法得到的值不同; b.空洞分布不均匀性的计算及其影响。有些材料往往寿命后期才出现空洞,此时用A参

疲劳分析方法

疲劳寿命分析方法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在结构件疲劳寿命分析方法方面国内外的发展状况,重点讲解了结构件寿命疲劳分析方法中的名义应力法、局部应力应变法、应力应变场强度法四大方法的估算原理。 疲劳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研究分支,自Wohler将疲劳纳入科学研究的范畴至今,疲劳研究仍有方兴未艾之势,材料疲劳的真正机理与对其的科学描述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疲劳寿命分析方法是疲分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从疲劳研究史可以看到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的研究伴随着整个历史。 金属疲劳的最初研究是一位德国矿业工程帅风W.A.J.A1bert在1829年前后完成的。他对用铁制作的矿山升降机链条进行了反复加载试验,以校验其可靠性。1843年,英国铁路工程师W.J.M.Rankine对疲劳断裂的不同特征有了认识,并注意到机器部件存在应力集中的危险性。1852年-1869年期间,Wohler对疲劳破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由钢制作的车轴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其强度人大低于它们的静载强度,提出利用S-N 曲线来描述疲劳行为的方法,并是提出了疲劳“耐久极限”这个概念。1874年,德国工程师H.Gerber开始研究疲劳设计方法,提出了考虑平均应力影响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Goodman讨论了类似的问题。1910年,O.H.Basquin提出了描述金属S-N曲线的经验规律,指出:应力对疲劳循环数的双对数图在很大的应力范围内表现为线性关系。Bairstow通过多级循环试验和测量滞后回线,给出了有关形变滞后的研究结果,并指出形变滞后与疲劳破坏的关系。1929年B.P.Haigh研究缺口敏感性。1937年H.Neuber指出缺口根部区域内的平均应力比峰值应力更能代表受载的严重程度。1945年M.A.Miner 在J.V.Palmgren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疲劳线性累积损伤理论。L.F.Coffin和S.S.Manson各自独立提出了塑性应变幅和疲劳寿命之间的经验关系,即Coffin—Manson公式,随后形成了局部应力应变法。 中国在疲劳寿命的分析方面起步比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浙江大学的彭禹,郝志勇针对运动机构部件多轴疲劳载荷历程提取以及在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疲劳寿命等问题,以发动机曲轴部件为例,提出了一种以有限元方法,动力学仿真分析以及疲劳分

利用ANSYS随机振动分析功能实现随机疲劳分析.

利用ANSYS随机振动分析功能实现随机疲劳分析 ANSYS随机振动分析功能可以获得结构随机振动响 应过程的各种统计参数(如:均值、均方根和平均频率等),根据各种随机疲劳寿命预测理论就可以成功地预测结构 的随机疲劳寿命。本文介绍了ANSYS随机振动分析功能,以及利用该功能,按照Steinberg提出的基于高斯分布和Miner线性累计损伤定律的三区间法进行ANSYS随机疲劳计算的具体过程。 1.随机疲劳现象普遍存在 在工程应用中,汽车、飞行器、船舶以及其它各种机械或零部件,大多是在随机载荷作用下工作,当它们承受的应力水平较高,工作达到一定时间后,经常会突然发生随机疲劳破坏,往往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预测结构或零部件的随机疲劳寿命是非常有必要的。 2.ANSYS随机振动分析功能介绍 ANSYS随机振动分析功能十分强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具有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和压力等PSD类型; 2.能够考虑a阻尼、 阻尼、恒定阻尼比和频率相关阻 尼比;

3.能够定义基础和节点PSD激励; 4.能够考虑多个PSD激励之间的相关程度:共谱值、二 次谱值、空间关系和波传播关系等; 5.能够得到位移、应力、应变和力的三种结果数据: 1σ 位移解,1σ速度解和1σ加速度解; 3.利用ANSYS随机振动分析功能进行疲劳分析的一般原 理 在工程界,疲劳计算广泛采用名义应力法,即以S-N 曲线为依据进行寿命估算的方法,可以直接得到总寿命。下面围绕该方法举例说明ANSYS随机疲劳分析的一般原理。 当应力历程是随机过程时,疲劳计算相对比较复杂。但已经有许多种分析方法,这里仅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即Steinberg提出的基于高斯分布和Miner线性累计损伤定律的三区间法(应力区间如图1所示): 应力区间 发生的时 间 -1σ ~+1σ68.3%的时间 -2σ ~+2σ27.1%的时间

管道腐蚀剩余寿命预测

管道腐蚀剩余寿命预测 埋地管道长年埋置地下,不可避免地遭受腐蚀。特别是随着埋地管道服役时间的增加,管道腐蚀情况越来越严重,给管道使用单位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带来严重的影响。开展埋地管道腐蚀的剩余寿命预测评估,对提高埋地管道事故隐患区段的预测能力,实施管道运行完整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埋地管道因遭受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破坏,使其设计寿命严重地受到威胁。其中内在因素如管道本身的擦痕、划痕、压痕等机械损伤,管道制造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外在因素如地下管道受到腐蚀、人为破坏、管道运行管理不善等。目前,我国埋地管道面临着管道老化、变质等问题,管道使用寿命和剩余使用寿命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管道的设计寿命一般为33年,为保持管道预期设计寿命,管道使用单位都制定了严格的管道定期检测和日常维护计划,同时十分重视管道的管理、检查和维护工作,有些国家则把管道线路的腐蚀和泄漏检测纳入SCADA系统。 在役埋地管道的剩余寿命预测实际上是一个涵盖管道在线检测、安全状况评价、剩余寿命预测的一个系统工程。 与设计寿命密切相关的是埋地管道的诊断问题。所谓管道腐蚀剩余寿命的基本概念是管道个别地段的剩余使用寿命。对个别管道的持续运行寿命进行诊断,不仅可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故障,而且会对管道运行制度和预检修措施进行正确的规划。在很多情况下,还可使这段管道在降低负荷的条件下继续利用其有效期。为此,应将整个埋地管道线路划分成各自不同的典型地段(如按规则规定划分为四种地段),在此基础上进行危险区段的剩余寿命预测。 对管道内、外部结构进行早期诊断,可预测管道剩余使用寿命。埋地管道失效多数情况下是由管体外部腐蚀造成的,其主要机理是土壤的电化学腐蚀。根据管道失效的特点可将腐蚀缺陷分为均匀腐蚀、局部腐蚀和点腐蚀三大类,但因腐蚀影响因素具有极大不确定性,以及缺陷的发生和发展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对点蚀),需要从概率统计的角度出发对整条管线或整个管段的剩余寿命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统计规律。 管道本体存在的裂纹也是影响管道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裂纹的扩展速度会严重影响管道的剩余寿命。所以管道剩余寿命预测中还包括低周疲劳裂纹扩展寿命评估方法,主要是规定当裂纹尺寸达到某一给定长度时的疲劳周次为疲劳裂纹的萌生寿命。但由于裂纹萌生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即使同一材料在其相邻区域上截取不同的试样,同一裂纹长度指标对应的循环周期可能处于裂纹扩展的不同阶段。所以也需要利用恰当的物理模型与统计方法确定一种可靠的裂纹尺寸与寿命的关系。 研究表明,金属的老化效应和管道表面的腐蚀损伤会导致管材脆变,从而改变材料的塑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疲劳形成寿命预测方法 10船 王茹娇 080412010035 疲劳裂纹形成寿命的概念 发生疲劳破坏时的载荷循环次数,或从开始受载到发生断裂所经过的时间称 为该材料或构件的疲劳寿命。 疲劳寿命的种类很多。从疲劳损伤的发展看,疲劳寿命可分为裂纹形成和裂 纹扩展两个阶段:结构或材料从受载开始到裂纹达到某一给定的裂纹长度a0为 止的循环次数称为裂纹形成寿命。此后扩展到临界裂纹长度acr 为止的循环次数 称为裂纹扩展寿命,从疲劳寿命预测的角度看,这一给定的裂纹长度与预测所采 用的寿命性能曲线有关。此外还有三阶段和多阶段,疲劳寿命模型等。 疲劳损伤累积理论 疲劳破坏是一个累积损伤的过程。对于等幅交变应力,可用材料的S —N 曲 线来表示在不同应力水平下达到破坏所需要的循环次数。于是,对于给定的应力 水平σ,就可以利用材或零部件的S —N 曲线,确定该零件至破坏时的循环数N , 亦即可以估算出零件的寿命,但是,在仅受一个应力循环加载的情况下,才可以 直接利用S —N 曲线估算零件的寿命。如果在多个不同应力水平下循环加载就不 能直接利用S —N 曲线来估计寿命了。对于实际零部件,所承受的是一系列循环 载荷,因此还必须借助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损伤的概念是,在疲劳载荷谱作用下材料的改变(包括疲劳裂纹大小的变化, 循环应变硬化或软化以及残余应力的变化等)或材料的损坏程度。疲劳累积损伤 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在任何循环应力幅下工作都将产生疲劳损伤,疲劳损伤的严 重程度和该应力幅下工作的循环数有关,与无循环损伤的试样在该应力幅下产生 失效的总循环数有关。而且每个应力幅下产生的损伤是永存的,并且在不同应力 幅下循环工作所产生的累积总损伤等于每一应力水平下损伤之和。当累积总损伤 达到临界值就会产生疲劳失效。目前提出多种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应用比较广泛 的主要有以下3种:线性损伤累积理论,修正的线性损伤累积理论和经验损伤累 积理论。 线性损伤累积理论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疲劳损伤是可以线性地累加的,各个 应力之间相互独立和互不相干,当累加的损伤达到某一数值时,试件或构件就发 生疲劳破坏,线性损伤累积理论中典型的是Miner 理论。 根据该理论,假设在应力i σ下材料达到破坏的循环次数为i N ,设D 为最终 断裂时的临界值。根据线性损伤理论,应力i σ每作用一次对材料的损伤为i N D /, 则经过i n 次后,对材料造成的总损伤为i i N D n /。

金属疲劳寿命预测

金属疲劳寿命的预测 摘要 当一个金属样品受到循环载荷时,大量的起始裂纹将在它的体内出现。样品形成了有初始裂纹的样本:样品越大,样本也越大。在作者先前的研究中表明,在极值统计的帮助下,通过估计最大预期裂纹深度能够预测疲劳极限。本来表明,在一个类似的方式下,疲劳极限以上的疲劳裂纹萌生时间是可以预测的。用最小的分布可得到最短预期初始时间的预测,代替了用最大分布估计最大裂纹尺寸,并以广泛的实验数据获得了好的赞同。 本文为构件的总的疲劳寿命估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当得知了预计的裂纹萌生寿命和临界裂纹尺寸时,稳定的裂纹扩展就能通过Paris law计算出来。总的疲劳寿命的估算值是裂纹萌生和裂纹扩展的总和。本文介绍的是:为发现任何一种材料裂纹萌生寿命而相应的构建设计曲线的方法。 1、介绍 估计金属构件疲劳寿命的最古老和最常用的方法是S-N曲线,尽管它的缺点众所周知。其中之一是,因观察试样缺口的光滑程度不同而使得疲劳寿命有很大的不同。有些手册尝试通过为不同的应力值浓度的因素单独设计曲线解决这个问题,如Buch。其被当时看作是避免这一问题的局部应变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提出了无论试样的形状如何,相同的应变振幅总是相同的疲劳寿命。 一个构件的总疲劳寿命可以分为3个阶段:裂纹产生、裂纹稳定扩展和裂纹失稳生长。最后一个阶段很迅速,在估计总的疲劳寿命时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忽略。利用LEFM可获得裂纹稳定生长的可靠样本。不同几何的应力强度因子和所收录例子的大量的公式都可在文献中找到,并且权函数的使用为扩展这种方法的使用提供了可能性。 用类似LEFM的方式对裂纹初始相位的建模,或裂纹的扩展做了很多的尝试,例如:Miller,Austen,Cameron and Smith。另一种方法是用局部应变方法仅对初始寿命进行估计,然后用LEFM和一个合适的计算机程序完成对总疲劳寿命的计算。 经Makkonen研究表明,统计方法能够用来预测金属构件的疲劳极限。当一个构件受到交变载荷时,大量的微裂纹将在它的内部产生,裂纹的数量取决于试样的大小。运用极值统计法来计算裂纹样品类型中的最大裂纹的估计值成为可

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

影响橡胶疲劳寿命的因素 一环境条件 环境影响在疲劳过程中特别是在长寿命的橡胶材料中起着关键作用。橡胶应力-应变关系和疲劳老化性能发展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的温度以及橡胶成分周围化学反应物的存在和浓度 A温度 升高的温度对橡胶形核寿命和疲劳裂纹增长速率产生有害的影响,这种有害影响在无定形橡胶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对于纯的丁苯橡胶处于可控测试中,随着温度从0°到100°,疲劳寿命化降低10000倍,而对于纯的天然胶而言,在相同条件下,疲劳寿命降低4倍。填料的加入可能降低对温度的依赖性。在疲劳裂纹增长测试中类似的影响可能被观察到。 上述温度的影响与由于老化或进一步教交联所发生的化学变化无关。温度对这些化学过程的速率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能够在升温或长时间内导致附加分解。温度实际对长期行为地影响程度取决于配方设计;固化剂,抗氧化剂等这些因素以后讨论。 B臭氧 在一个长期的疲劳测试中,有臭氧存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大裂纹的增长速率和缩短寿命。由于应力集中,弹性体网链在裂纹尖端很容易与臭氧反应,臭氧与主要聚合物分子链的碳-碳双键发生反应引起断链。 当瞬间的能量释放速率超过一个小的起点,就会发生由于臭氧袭击而引起的裂纹增长,这个起点由Gz表示,Gz通常比机械疲劳起点T更小,Gz的值恨得程度上取决于配方设计,特别是抗氧化剂和抗臭氧剂存在。对于没有加入任何这些物质的橡胶来说,Gz = 0.1J/m2,当有抗臭氧剂存在时,Gz会增大10倍或更多,相比较而言,机械疲劳起点大约为T = 50 J/m2,臭氧看起来不影响机械疲劳起点的值,其他化学物质能够以一种类似臭氧的方式侵袭橡胶。Gent和Mrath 研究了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温度对臭氧增长速的影响。两个物理量被发现可以控制列为裂纹增长率da/dt,在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裂纹增长速率是与v温度成比例的,而与臭氧无关。在足够高的温度下(Q-Tg >100°),裂纹增长速率完全依赖于臭氧浓度而与温度无关。总的裂纹增长速率由下列方程式近似的给出

细解Ansys疲劳寿命分析

细解Ansys疲劳寿命分析 2013-08-29 17:16 by:有限元来源:广州有道有限元 ANSYS Workbench 疲劳分析 本章将介绍疲劳模块拓展功能的使用: –使用者要先学习第4章线性静态结构分析. ?在这部分中将包括以下内容: –疲劳概述 –恒定振幅下的通用疲劳程序,比例载荷情况 –变振幅下的疲劳程序,比例载荷情况 –恒定振幅下的疲劳程序,非比例载荷情况 ?上述功能适用于ANSYS DesignSpacelicenses和附带疲劳模块的更高级的licenses. A. 疲劳概述 ?结构失效的一个常见原因是疲劳,其造成破坏与重复加载有关 ?疲劳通常分为两类: –高周疲劳是当载荷的循环(重复)次数高(如1e4 -1e9)的情况下产生的. 因此,应力通常比材料的极限强度低. 应力疲劳(Stress-based)用于高周疲劳. –低周疲劳是在循环次数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塑性变形常常伴随低周疲劳,其阐明了短疲劳寿命。一般认为应变疲劳(strain-based)应该用于低周疲劳计算. ?在设计仿真中, 疲劳模块拓展程序(Fatigue Module add-on)采用的是基于应力疲劳(stress-based)理论,它适用于高周疲劳. 接下来,我们将对基于应力疲劳理论的处理方法进行讨论. …恒定振幅载荷 ?在前面曾提到, 疲劳是由于重复加载引起: –当最大和最小的应力水平恒定时, 称为恒定振幅载荷. 我们将针对这种最简单的形式,首先进行讨论. –否则,则称为变化振幅或非恒定振幅载荷

…成比例载荷 ?载荷可以是比例载荷, 也可以非比例载荷:–比例载荷, 是指主应力的比例是恒定的,并且主应力的削减不随时间变化. 这实质意味着由于载荷的增加或反作用的造成的响应很容易得到计算.–相反, 非比例载荷没有隐含各应力之间相互的关系,典型情况包括:?在两个不同载荷工况间的交替变化?交变载荷叠加在静载荷上?非线性边界条件

疲劳寿命理论及应用

3.疲劳寿命理论及应用 (1)疲劳损伤发生在受交变应力(或应变)作用的零件和构件,如起重机的桥架和其他结构件、压力容器、机器的轴和齿轮等,它导致零件或构件的过大变形或断裂。零件和构件在低于材料屈服极限的交变应力(或应变)的反复作用下,经过一定的循环次数以后,在应力集中部位萌生裂纹。裂纹在一定条件下扩展,最终突然断裂,这一失效过程称为疲劳破坏。材料在疲劳破坏前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数称为疲劳寿命。 (2)常规疲劳强度计算是以名义应力为基础的,可分为无限寿命计算和有限寿命计算。零件的疲劳寿命与零件的应力、应变水平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应力一寿命曲线(e-n曲线)和应变一寿命曲线(δ-n曲线)表示。应力一寿命曲线和应变一寿命曲线统称为s-n曲线。根据试验可得其数学表达式。在疲劳试验中,实际零件尺寸和表面状态与试样有差异,常存在由圆角、链槽等引起的应力集中,所以,在使用时必须引入应力集中系数k、尺寸系数ε和表面系数β。 (3)循环应力的特性用最小应力e min与最大应力e max的比值r=e min/e max表示,r称为循环特征。对应于不同循环特征,有不同的s-n曲线、疲劳极限和条件疲劳极限。对不同方向的应力,可用正负值加以区别,如拉应力为正值,压应力为负值。当r=-1,即e min=e max 时,称为对称循环应力;当r=0,即e min=0时,称为脉动循环应力;当r=+1,即e min=e max 时,应力不随时间变化,称为静应力;当+1>r>-1时,统称为不对称循环应力。对应于不同循环特征,有不同的s-n曲线、疲劳极限和有限寿命的条件疲劳极限。 材料疲劳极限可从有关设计手册、材料手册中查出。缺乏疲劳极限数据时,可用经验的方法根据材料的屈服极限es,和断裂极限eb计算。 零件的疲劳极限erk和τrk是根据所使用材料的疲劳极限,考虑零件的应力循环特性、尺寸效应、表面状态应力集中等因素确定。 (4)疲劳损伤积累理论认为:当零件所受应力高于疲劳极限时,每一次载荷循环都对零件造成一定量的损伤,并且这种损伤是可以积累的;当损伤积累到临界值时,零件将发生疲劳破坏。较重要的疲劳损伤积累理论有线性疲劳损伤积累理论和非线性疲劳损伤积累理论。线性疲劳损伤积累理论认为,每一次循环载荷所产生的疲劳损伤是相互独立的,总损伤是每一次疲劳损伤的线性累加,它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帕姆格伦一迈因纳定理。 (5)迈因纳(palmgren-miner)定理 设在载荷谱中,有应力幅为e1, e2…ei…,等各级应力,其循环数分别为n1、n2…ni…从材料的s-n曲线,可以查到对应于各级应力的达到疲劳破坏的循环数n1、n2…ni…根据疲劳损伤积累为线性关系的理论,比值ni/ni为材料受到应力ei的损伤率。发生疲劳破坏,即损伤率达到100%的条件为: P/g nJZ(~ .|&G€ E9 [ 本资料来源于贵州学习网财 https://www.sodocs.net/doc/5318719361.html, ] P/g nJZ(~ .|&G€ E9 会考试注册资产评估师 4.损伤零件寿命估算 计算带缺陷零件的剩余自然寿命一般采用断裂力学理论,通过建立裂纹扩展速率与断裂力学参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计算。断裂力学理论认为:零件的缺陷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会逐步扩大,当缺陷扩大到临界尺寸后将发生断裂破坏。这个过程被称为疲劳断裂过程。 疲劳断裂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成核、微观裂纹扩展、宏观裂纹扩展及断裂。 损伤零件疲劳寿命的估算主要应用帕利斯(paris)定理。 帕利斯(paris)定理主要内容是:对裂纹扩展规律的研究,断裂力学从研究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和应变场出发,导出裂纹体在受载条件下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和应变场的特征量来进行。这个特征量用应力强度因子k表示。k值的变化幅度也是控制裂纹扩展速度da/dn的主要参量。在考虑材料性能参量对裂纹扩展速度的影响后,帕利斯提出了以下裂纹扩展速度的半经验公式:

应变疲劳

应变疲劳性能 S-N 曲线通常用于描述长寿命疲劳性能,即应力循环水平低,循环周次高的情况。但许多工程构件在整个使用期间所经受的载荷循环数却并不多,而构件中的应力和应变水平却相对较高。如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相对于它在高空稳定飞行时(承受比较均匀的载荷),其载荷幅度的变化是很大的;压力容器也是这样,也有周期的升压和降压,这种运行状态虽然相对于整个机件的工作寿命是较短的,但因承受的负荷较大,即使在设计时的名义应力规定得只允许发生弹性变形,但在缺口处甚至在有微裂纹处,会因局部的应力集中,使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最终导致疲劳破坏。这种在大应力低周次下的破坏,即谓之低周疲劳。 1.应变-疲劳寿命曲线和表达式 表征低周疲劳裂纹形成阶段的疲劳性能的有应变-疲劳寿命曲线(即ε—N 曲线)和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它们都是由恒应变幅试验测定的,所以低周疲劳也就叫做应变疲劳。应变-疲劳寿命曲线通常由一系列应变疲劳试验确定。在进行疲劳试验时,保持总应变幅值 2 ε?不变。对各个试件用不同的应变幅值进行试验,直到试件破坏,记录各次试验的疲劳寿命f N ,以应变幅2 εε?=a 为纵坐标,以f N 2为横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系中画出)2log()2log(f N -?ε曲线,即得到应变-疲劳寿命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总应变幅值与疲劳寿命的关系示意图 f N 为恒应变幅作用下循环至破坏的循环次数,f N 2则为循环至破坏的应变反向次数,每循环有二次应变反向。在总应变幅2ε?中,包括弹性应变分量2e ε?和塑性应变分量2 p ε?。 Manson 和Coffin 分析总结了应变疲劳的实验结果,给出了下列应变-疲劳寿命公式: ' f εE f 'σ 222p e εεε?+?=? 2e ε? c 2 p ε? b t N 2 )(2对数f 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