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内装配式建筑主要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及技术水平

国内装配式建筑主要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及技术水平

国内装配式建筑主要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及技术水平
国内装配式建筑主要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及技术水平

国内装配式建筑主要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及技术水平

1 国外的技术发展趋势与水平

(1)国外住宅产业化发展趋势

美日等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产业化形成的初期,重点是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由于战乱及自然灾害等原因,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大批房屋遭到战争破坏,同时处于城市化发展高峰期,城市人口剧增,为解决房荒问题,他们采取了象生产其他工业品一样的方式组织住宅建设。建造了大量住宅,形成了一批完整的标准化、系列化的住宅建筑体系。

2)第二阶段是推进产业化的发展期,重点是提高住宅的质量和性能价格比。

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住宅工业化建设从数量的发展向质量提高方向过渡,由于钢结构装配简单,抗震性能好,对大自然破坏程度小等优越性能,加上钢铁业中冷轧薄钢板的生产而导致轻质型钢的制造成为可能,这在技术上为钢结构工业化住宅的发展奠定了原料供应的基础。所以钢结构住宅,特别是符合国外人住居习惯的低层独立式钢结构住宅发展很快。

3)第三阶段是产业化发展的成熟期,重点是降低住宅的物耗及对自然环境的负荷,发展资源循环型住宅。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全球化变暖问题成为世人举世瞩目的焦点。人们开始研究既追求舒适与效益,又节制地消耗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筑节能在住宅产业化中地位不断提高。

4)第四阶段即今后发展趋势是住宅大规模定制和技术集成。

A、大规模定制

这是住宅开发企业面对住宅市场激烈竞争和需求细分化的必然选择。将制造业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引入住宅的生产,把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这两种生产模式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就是个性化定制产品和服务的大规模生产。在不牺牲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满足单个客户的需求。通过供应链的灵活和快速响应来实现多样化、定制化以适应市场需求。

B、技术集成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的设计内容也随之复杂化,技术的纷杂和层出不穷,促使许多技术成为独立的专业,专业化的细分反映出住宅“精密程度”的提高,是现代设计突出的表现。也就是说,把所有的专业集成到一个住宅中来才能组合成一个好的产品,住宅的品质最终取决于先进技术的集成程度。

(2)国外住宅产业化技术水平

二十一世纪,发达国家在住宅产业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本目前90%的建筑采用工业化方式建设。其特点是建筑物结构施工与精装修同步进行,建筑结构构件在构件厂预制,统一模数化、标准化,现场进行精细化的安装施工。

美国与加拿大住宅建筑市场发育完善,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

澳洲在住宅施工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是“速成墙(Rapid

wall)”系统。近年来,钢构架与预制混凝土墙体的组合,才使“house 建造”真正变成了“house组装”。

总的说来,国外住宅产业化技术水平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型的、工业化的建筑结构体系的广泛应用

建筑结构体系标志一个国家经济以及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目前的以钢结构、钢砼结构、木结构等为主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使得住宅的建筑体系朝着安全、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2)住宅部品的开发、生产和供应

A、住宅部品开发、生产和供应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是保证住宅(最终产品)功能与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如丹麦在标准化基础上实现部品的通用化,各厂家生产的通用部品都纳入《通用体系产品总目录》,设计人员可从中选择适当产品进行住宅设计。瑞典新建住宅中,通用部品占80%左右。日本用了二十年时间,推行住宅部品,现在住宅的各个部分都有通用部品,对无特殊要求的住宅,只要将通用部品组合起来即可。

B、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

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墙体材料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以粘土砖为例,原苏联在80年代初粘土砖在墙体材料中的比重就已下降到了37.9%。美国粘土砖的比例不到15%,日本只占3%。这些国家新型建筑材料的比重一般占60-90%。发达国家住宅单位面积的采暖能耗,符合该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的约为我国的3-4倍;符合该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约为我国的1.5~2.2倍,而发达国家的采暖期比我国长,居室温度也比我国高。

3)现场施工的技术

A、经济发达国家目前已基本做到分工种、专业来进行施工,如一个住宅楼的建设有专门的土方施工、结构施工、水电施工、装饰施工等,甚至分得更细,而我国却还停留在一个项目,一个施工单位就能全部完成的做法,或仅仅部分工种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工,这样很难提高工程的建造质量,在模板工程方面,美国在70年代就有100多家模板工厂,从设计到制作逐步形成独立行业。在经营方面,既可定购、选购,也可租赁与提供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机械租赁业也较发达,同时提供维修服务。此外,现场运输、挖掘、运垃圾、现场清理、建筑物拆除等均可委托专业公司完成。

B、人均竣工面积

人均竣工面积这是反映生产、施工的综合性指标。德国和日本在80~100㎡之间,法国、美国在40-80㎡之间(这些国家木结构和轻钢结构独立式住宅所占比重较大,劳动生产率较高)。原苏联也在30㎡左右。如专指住宅则这一指标还要稍高一些。日本人均年竣工建筑面积一般在100㎡左右,但人均住宅竣工面积却达到110~120㎡。

2 国内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基础条件

我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为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高质量、高速度、高功效和低成本,提出建筑业的“三化一改”,即: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墙体改革。大力发展全装配的住宅,当时主要是学习了前苏联的大板技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楼板体系没有采用构造防水,防渗、防结露技术比较落后,再加上使用的密封胶质量不过关,过了两、三年之后就出现了大面积的渗水。而且由于没有考虑保温、隔热、隔声的措施,造型单调,审美跟不上时代的

发展,而且由于现场浇筑施工技术以及大量农民工的涌现等等,这种技术被逐渐淘汰。

1994年我国再次提出住宅产业化,1998年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成立,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要求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此后,在JICA项目(日本援华项目之一)专家的支持下,按照日本的成熟做法,逐步建立了中国的《商品住宅性能指标体系》、《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等文件,开始对中国的商品住宅进行性能认定。

自2006年住建部正式下发《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试行办法》以来,在全国已经先后建立了近几十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同时,全国有近300多个国家示范工程项目正在实施,有近260多个住宅小区通过了性能认定。特别是2014年5月,北京市获得了住建部“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的授牌。这些都表明,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通过项目及城市的引领和示范,正在积极有效地向前推进。主要表现在:

(1)住宅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

通过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一方面推动了我国住宅建设的技术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在住宅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如在建筑结构方面,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体系、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应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通过工业化、产业化模式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在节能减排方面,屋面、外墙、门窗等一体化保温节能技术产品越来越丰富,提高了住宅整体节能效果和住宅本身的品质;节水与雨水收集技术、生活

垃圾处理技术等得到了更多的应用;特别是设计、施工与太阳能一体化,施工与全装修一体化等项目的比例逐年提高,示范效果明显。

(2)住宅产业化工作的组织框架基本形成

近年来,北京、江苏、深圳、沈阳、济南等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以及相应的鼓励政策,有些城市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如,2010年住建部批准沈阳市为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沈阳市委、市政府把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作为加快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沈阳市的政府工程,包括体育场馆、新办公楼等的建设,都通过产业化方式建造。特别是2014年北京市获批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将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与政策保障,并在管理创新和科技支撑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引领节能减排与行业转型升级。此外,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建立和实施引领了住宅建筑工业化发展,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逐步成为住宅建设样板,住宅性能认定制度促进了住宅性能不断提升,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全面推进住宅产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市场动力逐步增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劳动力与技工日渐短缺,这从客观上促使越来越多的开发企业、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积极投身到住宅产业化工作中,把推进住宅产业化作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参与住宅产业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目前,在建设行业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推动力,以及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的模式正在逐渐形成和快速发展。

(4)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到目前,住建部先后批准了近30个符合住宅产业化要求、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试点城市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建立,为探索住宅产业化发展模式和推进住宅建筑工业化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优势,积极开展住宅标准、工业化建筑体系的研究开发,积极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住宅部品集成技术等工业化生产方式。建筑技术体系日趋完善,住宅产业化实施主体的推进作用越发明显,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目标和途径越发清晰,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近期,随着住建部高层领导的调整以及国家对“住宅产业化”工作认识的不断加深,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已经引起了住建部和国家的密切关注和重视,目前正着手加速开展相关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建筑行业的大发展,建筑工程领域对于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借助先进的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率,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先进的工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领域的效益,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技术工程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1建筑工程技术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自身调节能力不断增强,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的管理理念不断优化,建筑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步入管理现代化阶段。建筑经营管理包括对于建筑项目过程全方位的管控,建筑工程技术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影响着企业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提高建筑工程技术水平也越来越得到建筑企业的重视,逐渐上升成为营销到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核心地位。不断推动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建筑行业的普遍诉求。建筑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1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安全性是建筑工程的基础问题,要保障建筑各个方面符合国家的各项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安全性成为了工程技术最先需要保证的问题,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程序不断科学化,建筑材料的制作与选择也更加丰富。在整个建筑项目工程中,工程技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项目工程会受到气候天气影响、地形地势限制、建筑规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先进技术所发挥的保障安全性作用至关重要,通过质量检测、科学施工等环节保障项目的安全。 1.2影响建筑工程的效率 工程技术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由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求不同部门、不同工种的共同协作,工程技术的提高将为协作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建筑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不断完善建筑工程设备,提高项目建设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工程发展飞速,行业竞争激烈,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技术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飞跃。比如在接地设计技术、抗震技术、防渗漏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结合具体的地形地势、气候天气等施工条件等因素制定选取不同而处理方案,推动着项目工程施工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o中投顾问提示: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 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一、中国建筑业进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1、宏观环境向好拉动建筑业高增长 200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2003至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了24%以上。 建筑和安装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走势相似,近几年增速也维持在25%。 由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市场规模,近年来FAI持续高位,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及普及化难点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及现状,阐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优势,结合国内农村房屋存在的问题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未来在农村建筑中的应用前景及应用难度。提出了未来预制装配式建筑普及方向。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农村房屋改进方向;建筑工厂化。正文: 0.引言 长久以来,我国建筑业主要采用的是现场施工的方法,即从搭脚手架、支模板、绑钢筋、及浇注混凝土,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现场完成人工完成。这造成了巨大的劳动强度及巨大的施工风险,此外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大量的固体建筑垃圾以及噪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及市民的生活质量,现场施工带来的工程质量与精度不高也亟待解决。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将组成建筑的部分构件或全部的构件在工厂内加工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拼装就位而建成的建筑形式[1] 1.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现状 上世纪50年代,二战使欧洲遭受到严重的创伤,建筑尤其是住宅急需大量的重建。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欧洲采取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建造了大批的房屋,并因此建成了标准的、完整的的住宅体系,并延续至今。同样在上世纪70年代能

源危机期间美国开始推行配件工厂化机械式的生产。美国的城市发展部颁布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并且沿用至今。美国城市的建筑结构基本上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其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编制的《PCI设计手册》中就包括了与装配式结构相关的部分。该手册不仅仅是在美国,更是在整个国际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2-3] 久远的发展历史下产业化住宅的比例在瑞典占80%,英国、美国、日本都在70%以上。[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起步时间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出现装配化建筑的概念,期望可以发展出集高质高效高速及低成本为一体的建筑形式。80年代,已有不少工程中采用预制屋面梁、吊车梁、预制屋面板、空心楼板等构件,但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虽然预制构件得到不少应用,建成的建筑质量普遍不太高,并存在构件跨度小、承载力低、整体性延性差等的缺点。楼屋面板由于密封胶的质量问题及防水措施不完善,使用两三年后就开始出现了渗水漏水现象,保温隔热隔声的效果也不好,使消费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90年代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加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5]而到了最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人工成本又大幅度上升,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重新被提及,并有了快速发展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论文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不只是建筑施工技术,他还函扩了兴建房屋建筑中的规划、勘察与设计,建筑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新材料,新结构体系,工程施工新方法,高层、超高层、大跨度空间支撑体系,建筑物减震控制技术的应用,以及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下面我将对以上内容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发展十分迅猛,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 建筑工程技术与衣食住行紧密相关,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和工程建设的推进,建筑物的高度跨度不断增高增大,施工难度不断增加,促使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和施工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如阿联酋迪拜建成的哈利法塔,高度已经达到828米,日本大分体育馆主跨达到274米。另外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节能环保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绿色建筑技术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潮流,绿色环保性工程材料日益受到人们重视,高强轻质材料在工程结构中大量使用,满足了高大复杂的结构形式,发挥了结构潜力,绿色施工成为四节一环保的关键环节之一。科技的进步促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渐加深、视野更加开阔,总体体现在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更高效等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新材料的发展 建筑工程的发展首先是工程材料的发展,建筑材料的更新是新型结构出现与发展的基础。高强度材料的出现首先是高强度混凝土、高强度钢筋。轻质材料是减轻建筑自重、节约材料用量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物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轻骨料混凝土的出现将对建筑工程产生深远影响,如1997年我国高强陶粒、高强度陶粒混凝土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生产、应用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建筑设计结构耐久性普遍较差,已引起普遍关注,因此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社会生生产生活成本,由此耐久性混凝土、耐久耐候钢材、得到了广泛应用。 2、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发展 高层、超高层建筑工程,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必须满足建筑抗倾覆和地基基础稳定性要求,因此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了基础埋置深度的比例,随之涌现了形式多样的深基础工程,其施工已经成为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3、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 在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前提下,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技术因此应运而生。绿色建筑是一种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少,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其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全生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2016年3月份的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 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党中央、国 务院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1016]6号)提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 的比例达到30%。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l 号),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 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 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建筑。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现状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突然停滞并 很快走向消亡,PC技术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我国兴起,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事件。时隔30年的断 档期,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都非常匮乏,短期之内无法从根 本上解决人员、技术、管理、工程经验等软件方面的问题。 从市场占有率来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

全国各地基本上集中在住宅工业化领域,尤其是保障性住房 这一狭小地带,前期投入较大,生产规模很小,且短期之内 还无法和传统现浇结构市场竞争。但随着国家和行业陆续出 台相关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的指导,面对全国各地向建筑产 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国各地20多个省市 陆续出台扶持相关建筑产业发展政策,推进产业化基地和试 点示范工程建设。相信随着技术的提高,管理水平的进步, 装配式建筑将有广阔的市场与空间。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 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现在 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在美国,大 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 为主,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 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用户可通过产 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 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 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 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 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

浅谈中国建筑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建筑市场发展趋势 一、中国建筑业现状综述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以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交通能源建设、现代制造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体的建筑市场呈现出勃勃生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区域建设、西部大开发、东北工业区振兴仍然是最为繁荣的建筑市场;发达地区的建筑业生产水平和能力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发展;大中型建筑业企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国外建筑市场的开拓快速发展,市场层次和区域范围更加优化。因此,我们可以预期的是,在未来较长的时间之内,由于内需政策的需要,各种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以及区域的发展政策等将陆续出现,中国的建筑行业依然将持续走高。 二、中国建筑市场健康发展面临的问题 1、技术创新相对滞后 对建筑业来说,通过降低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来提高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已经在逐渐缩小。强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提高竞争层次,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提高建筑生产的附加值,与高新技术接轨,己经成为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l 2、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中国建筑企业的社会职能长期以来难以彻底摆脱,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企业统筹外支出绝对数额居高不下,企业需要分流的人员,特别是富余人员数量偏多,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员工队伍规模偏大,整体素质普遍不高;没有真正确立端正的市场观念,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普遍不强。l 3、综合管理水平亟待加强 在现有改革基础上继续实施深化改革,调整产权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经营模式和机制,彻底改变传统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与政策,提高总分包机制下的项目管理与控制的综合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不能回避的重要任务。l 4、品牌管理重视不够 建筑企业长期不重视公共宣传的作用,只是在施工项目现场悬挂标语和标识进行小范围的营销,或者制定了品牌战略,也大多华而不实。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建筑企业应提倡全员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保证在建工程质量、遵守合同承诺、改变维修服务的被动做法,主动回访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建立承包商的信誉、重视企业形象的创立,积极开展企业形象建设和管理,研究制订企业形象战略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建筑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我们可以这样概括: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建筑市场的一个基本走向是:市场进一步的国际化、规范化,市场主体的进一步多元化。 第一、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投资建设规模的总体趋势不是减小而是扩大,这种趋势,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首先,我国加入WTO,进一步扩大开放,很多行业和领域也要取消或者放宽外商投资规模的限制,形成了我国整体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所有这些都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其次,我们正面临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三是中国要真正发展成一个后工业国家,时间还不会太快,而我们目前的市场化率还只有37%。因此我认为中国建筑业的好时光还有20、30年。 第二、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为我们开拓国际承包市场提供了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

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前景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前景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26T10:09:07.90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期作者:宁升圆[导读] 本文详细分析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前景,希望可以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性帮助。宁升圆黑龙江千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摘要:近些年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引入全新的施工技术、施工理念,不仅在施工成本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进,同时施工质量、施工效益等多方面均有明显的提升空间。对此,为了更好的推动建筑领域长远发展,本文详细分析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前景,希望可以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前景前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我国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也涉及到了建筑领域。当前我国部分施工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建筑领域属于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撑,建筑施工技术是保障建筑施工质量、施工效率以及施工经济效益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对此,探讨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前景具备显著现实意义。 1.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兴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衍生出了大量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建筑技术当中的智能化技术主要是体现在施工技术、电子信息、网络化技术以及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在实际工作中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在于管理方面。在建筑物当中和建筑之间可以实现电子信息化的管理以及无线网络的对接化管理,其能够显著提升信息共享效率以及应用效率。智能化技术可以科学的应用当前的科学技术,并在目前的建筑系统当中可以有效的表现智能化的作用,其中建筑技术智能化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市场分析、工序报告、智能化设计、材料的选择以及工程监理等多个方面,同时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还可以应用到验收竣工等方面。 2.节能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落实以及我国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建筑建设数量不断增多,同时能源消耗量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也间接提高了建筑领域中绿色节能理念的应用必要性。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施工项目当中的应用是以降低施工成本以及减少或消除建筑施工对于周边环境、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在实现项目经济价值的同时突出建筑项目的社会价值以及环境效益,从更高的角度提高建筑施工效益。 目前建筑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已经有所成就,下面提出几点关于建筑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发展:(1)建筑墙体的发展。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墙体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施工任务,同时也是能源消耗最多的一个环节,所以在绿色节能理念之下墙体的改进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对墙体施工技术的改进,不仅可以实现能源的节省作用,同时还可以实现环境保护的作用。在节能环保的环境之下,建筑墙体的施工材料普遍使用绿色、环保的为主,在生产工艺方面主要是以低能耗的制作工艺为主,在保障材料对环境污染较低的同时采取低能源消耗的施工方式。另外,建筑墙体的绿色施工材料一般还具备防火与防辐射的功能,对于人体健康普遍具备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进行类型分别,可以将绿色的墙体材料划分为烧制、蒸压、胶凝三种类型。对于烧制而言,其最为普遍的应用时空心砖,其具备减轻建筑结构自重的优势,同时空心砖的厚度相对比较高,所以在建筑中可以尽量多的使用砂浆,这也间接减少了施工周期,同时对于人工劳动力也有一定的节省作用;(2)施工工艺的发展。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绿色节能环保的目的,整个建设周期都需要高度重视绿色节能理念[3]。因为建筑工程属于周期性的工程,往往需要较长的使用周期,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必然会形成大量的能源消耗,这也间接导致大量的污染与噪音的发生,与绿色节能理念存在冲突。对此,有必要对施工技术进行改革发展,采取具备一定科学性的施工工艺。例如,提升施工人员的节能环保方面的意识,提升其节能环保的施工技能,根据施工过程中所衍生出的问题采取绿色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将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应用到施工项目当中。另外,对于监理部门而言,可以要求施工部门的施工工艺必须在噪音、粉尘等方面做到良好的控制,降低建筑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等因素,制定具体的施工技术,同时在原本基础上进行发展。例如,在气候环境较为寒冷的地区,可以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与程序进行适当优化,墙体的施工尽可能规避大风大雨环境,从根本上提高施工效益;(4)环保与能源的发展。建筑建设过程中,节能环保与能源利用是突出施工项目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键,同时也是建筑施工技术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建筑施工当中,节能环保的工作方向应当是以降低能源消耗与提升能源使用率两个方面为主。在气候环境相同的情况下,采取一些保温性能较差的材料必然会导致建筑使用过程中能源的额外消耗。 3.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探讨建筑施工技术行业的基本目标就是以最小的投资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根据这一点,谈一下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向高技术化方向发展新的技术已经在建筑领域多层次,多方面的得到了应用,在建筑行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技术促使建筑技术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同步发展,向着运转长久化、功能多样化、操作智能化、结构精致化、驱动电力化为一体的高技术方向发展。技术也向着功能多样化,结构化和高技术方向发展。向这种发展趋势,施工单位应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施工高效化,合理化运转。 3.2 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开发高性能质量,低消耗浪费,循环利用废弃物是走生态化道路的要求。所以建设单位要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对建筑工程的未来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充分的考虑,选择符合环保的材料,做到质量、成本和环保三者的平衡,走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建筑物和环境和谐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对建筑技术者要求就更高了,不仅要考虑成本,注重质量,还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在新形势下,要研发一种新的高科技材料,从而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内装配式建筑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 标签:装配式;建筑;绿色 一直以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建筑行业,大多都是采取现场施工的方法,现状需要巨大的工作场地及建筑材料。这种现场作业的方法导致劳动强度巨大,而且事故频发,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建筑垃圾,施工噪音也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这种现场施工的方法带来的不良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国际上,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几个欧洲国家在装配式建筑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后来国际社会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研究生产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以及国内对技术、环境的要求,装配式建筑技术开始逐渐在国内推广开来。上海、深圳、江苏、武汉等地地方政府陆续发布了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并给予相关企事业单位于政策和经济方面的支持,全力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一、装配式建筑在国外发展现状 前苏联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已经开始着手装配化的发展,并在当时拥有四千五百多家预制件厂,目前俄罗斯的硅预制构件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美国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实施装配化施工并建立了严格的标准来贯彻实施。本世纪初,美国已经有两千多万人居住在装配化建设的房屋中,而装配化建筑的建设成本仅仅为传统建筑成本的一半,这无疑为装配化建筑的推广提供了非常高的经济依据。在美国,人们可以像买普通的生活用品一样在市场上购买按统一标准生产的建筑零部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日本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便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理念,并从国家层面提供相应的政策、规范、标准来大力的推荐住宅产业化,并率先在上个世纪末采用工业化生产。目前,日本在装配式建筑方面处于亚洲领先水平。 二、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发展现状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是逐步进行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我国在装配式建筑发展方面主要是以基础的预制空心楼板和预制屋面板为主,没有形成系统完备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同时在施工和应用方面也还存在极大的局限性,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欠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期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较为缓慢,最近几年,我国在装配化建筑方面发展迅猛。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 程与趋势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

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研究分析报告总结归纳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2017-2023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606905 市场价:纸介版7800元电子版8000元纸质+电子版8200元 优惠价:¥7500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在线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韩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咨询客服。 2017-2023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我国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就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但由于当时建设能力和经济基础的限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受到很大阻碍。20世纪90 年代末开始,我国开始关注建筑产 品的综合性能,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1998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办公室组建成立,即 后来的装配式建筑促进中心,负责全国的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近年来,很多城市都 出台了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像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城市,要求在保障 房建设中采用装配式施工方式来建设。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导向,很多房地产企业开始自发参与装配式建筑的探索。 除此之外,行业政策和标准也得到发展。国内制定了部分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 规范:《CL 结构设计规程》( 2011 年)、《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 2008 年) ; 《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技术规范》( 2009 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010 年)、《装配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 2011年)、《装配整体 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011 年)。 2014 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于2014 年10 月1 日正式实施。《规程》是在全面总结我国预制混凝土结构 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并参考借鉴了外国的先进技术,涵盖了 设计、施工、预制构件生产、验收等环节,主要技术指标设置合理,能满足当前工程 建设的需要,实施后将结束我国在装配式混凝土领域没有国家标准遵循的局面,在我 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认为,在2015 年末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确定了 2016 年住建部八大重点工作,传递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动向。"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 突破性进展"被列为单独一条。自2016 年1 月1 日起实施的《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也预示着2016 年建筑行业即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政府 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13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 号)要求,有关单位研究编制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相关规定,即申请评价的工程项目应符 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的工业化建筑基 本特征。明确了参评项目的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综上可知,我国装配式建筑正逐步向标准化建设发展。 2016年我国装配式建筑面积约44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规模约858亿元,相 关配套产业产值规模约429亿元(装配化建筑的延伸产业如清洁能源、一体化装饰、 智能家居等),2016年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总产值约1287亿元。近几年我国装配式 建筑行业总产值如下图所示: 2011-2016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总产值

论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论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7-11-22T14:36:54.1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作者:谭海明邓铭熙[导读] 本文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528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指由工厂进行预制并现场实现装配的建筑,该建筑当中的各个部分运用的都是最先进的冷压轻钢结构和轻型的材料,会使该建筑具有很多的功能。在我国,装配式建筑有很多缺点,但国外能够有效实现建筑的工业化,因此,对装配式建筑的一定普及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 引言: 国内建筑一般都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房屋建筑,与传统建造相比具有缩短工程工期、确保工程质量、节能减排等优势。本文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1 国外发展状况 欧洲是最早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国家,开发新大陆时期,17世纪欧洲向美国移民时,在移民过程中,所用木架来拼装房屋,这就属于一种最简单的装配式建筑。欧洲以法国为代表,经过30多年,法国的装配式建筑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美国和加拿大地区,装配式建筑被广泛推广,以致在这两个国家装配式建筑被普遍应用。北美的预制建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具有相同的特点,其特点是大型化可以结合预应力,可以使结构配筋及连接构造有所优化,使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标准化和技术经济性的特征有所体现。 瑞典研究装配式建筑较早,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较快,在60年代,瑞典就基本上实现了有关部件规格方面的建筑工业化标准。同时,瑞典政府也制定了一些相关规范制度。目前瑞典已有80%的住宅采用装配式建筑,并将其工业化生产的模式传播予其他国家。 1.2 国内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开始慢慢流传,装配式建筑的观念也在慢慢传播;80年代,预制屋面梁、预制屋面板等构件在一些工程中也开始使用,由于当时没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所以也不能拥有很高的建筑质量。到了90年代,施工技术得到一定的改善,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被提及,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如今,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得到广泛使用。比如,北京、上海地区,许多相关政策被建立,配套装置也相当齐全,装配式剪力墙技术也有所提高并逐渐成熟。北京颁布了关于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住宅的设计、质量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及文件。上海出台了5项同时正在编制4项地方标准和技术管理文件。深圳是发展装配式建筑较早的城市,所以工程实践项目相对其他城市较多,并且构件质量也比较高,对产业化住宅方面编制了与此相关的11项标准和规范。随着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技术水平不断完善,会逐渐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甚至每个城市中使用。 二、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1设计多样化 目前所设计的住宅楼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住宅楼所需求的,大多数住宅楼的承重墙较多,以致分隔较多,开间较小,房内空间不能被有效分隔。而装配式建筑,可以灵活随意进行分割,满足住户的需要,根据他们的要求来进行分割。配套的轻质隔墙,可以使住宅采用灵活大空间,而轻质隔墙的材料一般都使用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使用一些轻板。 2.2功能科技化 ①节能效果良好:由于外墙设置了保温层,冬天可以降低对暖气能源的消耗,夏天可以降低对空调能源的消耗。 ②隔声效果好:墙体设置了保温层,保温材料具有较好的吸声功能,墙体与门窗之间空隙较小,可以减少外界带来的噪音,为室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③防火:材料最大的作用就是不燃或难燃,所以火灾发生的概率会有所降低。 ④抗震:材料的轻质性可以降低建筑物的重量,这样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充分连接,抗震效果好。 ⑤外观不奢:外观立面比较清晰,不会轻易变形、裂缝及褪色。 2.3施工装配化 在生产厂生产好各种相应的构件,然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在现场进行安装和拼接。装配式建筑施工比传统建造施工有很多优势:施工速度快,可以缩短工期;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减少,施工作业更加方便有序,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施工现场废物、废水、噪声减少,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排;进行每道工序时都可以安装设备一样,要求精度,保证质量;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2.4生产工厂化 装配式建筑中的外墙板在生产厂通过模具进行生产,通过为外墙板进行喷涂、烘烤可以使外墙板美观,不褪色。塑钢门窗逐渐代替了传统建造中的木窗、钢门窗,在生产厂具有很先进的生产工艺,都是通过机械生产出各种金属及连接件。石膏板、涂料等一些室内材料都可以在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控材料的防火性、保温性、隔声等性能。 三、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3.1砌块建筑 砌块建筑是在生产厂提前预制好块状材料,用块状材料来砌成墙体的建筑,这种建筑适用于3至5层的房屋建筑。砌块建筑有很多优势,比如,生产工艺不复杂;施工也相对比较简便;造价成本较低。按砌块的大小可以分为小型砌块、中型砌块、大型砌块。由于小型砌块较小,可以直接通过人工进行搬运和砌筑,比较灵活而且也比较方便,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对于中型砌块采用小型机械来进行吊装,可以减少劳动力,降低劳动成本;大型砌块已不被使用,由大型板材所代替。

建筑工程技术基本现状及发展前景

建筑工程技术基本现状及发展前景 建筑工程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依靠专业的建筑工程技术和不断发展进步的专业技术手段,才能为这一行业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一、国际基本情况 目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潜力巨大,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未来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根据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的预测,全球建筑市场未来几年仍将保持5.1%年均增长率。亚洲地区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建筑工程承包市场。据统计,2013年亚洲地区国际工程在全球所占份额达到33.1%,此后一直保持在30%以上;欧洲紧随其后,所占份额保持在20%以上;从增长情况看,亚洲和欧洲市场上工程合同额(营业额)基本持续正增长。与此相对应,中东、非洲和拉美市场所占份额不断下降。 未来15年,亚洲仍将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并将保持5%~6%的增长速度,亚洲的国际建筑承包市场大致保持在600亿美元左右。 国际建筑市场的行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从国际工程市场的行业结构看,的变动趋势看,过去10年形成的结构变动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总体的行业结构特征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近年来,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为了提高竞争能力,特别是扩展在世界各地承揽工程的地缘优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筑承包商开始走向合作的道路,跨国兼并活动不断增多,国际建筑市场的集中程度随之不断提高,金字塔的顶端更加尖锐。这种发展趋势对后来居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建筑企业,正在提出新的挑战。 从独立的技术创新到全球技术资源的共享。为了降低风险,减小研发成本,同时保持在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开始走向合作,并逐步形成了全球技术资源共事的新局面。一方面,一些建筑企业为了降低研发成本,让其他企业共同分担研发成本,正逐步将自身的技术研发机构从母体脱离出来,同时引进新的投资者;另一方面,这些机构为了提高研发成果的效益,也开始向更多的企业提供服务。一定程度上,这种现象是国际建筑业内部分工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 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的融合。近十年来,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手段的快速发展以及两方面力量的互相促进和融合,促使国际建筑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流能够以更快捷和更低成本的方式进行传递,极大地减小了管理成本,同时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在此推动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开始出现扁平化的趋势,管理跨度不断增加。这一方面缩短了企业的管理流程,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快速扩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2008-12-3 中国投资咨询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b1230424.html,/market/200812/jianzhuyexianzhuang031008.htm - # 中投顾问提示: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一、中国建筑业进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1、宏观环境向好拉动建筑业高增长 200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2003至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了24%以上。建筑和安装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走势相似,近几年增速也维持在25%。 由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市场规模,近年来FAI持续高位,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 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 1月 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 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 30 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 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 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 低于 20%的预制率,基本上 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 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 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 世纪 30 年代, 盛行于 20 世纪 70 年代。 1976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