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建筑行业施工的现状与未来前景

中国建筑行业施工的现状与未来前景

中国建筑行业施工的现状与未来前景
中国建筑行业施工的现状与未来前景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修改稿

题目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姓名王宁教育层次本科学号 1237001267339 省级电大山东电大专业土木工程市级电大淄博电大指导教师耿佃宏教学点桓台电大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1 工程造价概述

1.1工程造价的含义

1.2 工程造价控制内涵

1.3工程造价的重要性

2 项目投资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2.1 建设项目决策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2.2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2.3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3.1 建设项目决策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3.2 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4. 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4.1 成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强化系统管理

4.2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1 建筑业发展格局和现状

经过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未来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筑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将是使这一格局固定化。这一过程中,各类所有制和不同规模企业的经营模式的差异性将表现得更为明显,各自业务范围的边界轮廓将逐步明显,尤其在东部建筑业发达地区,各类企业的市场分工将逐步明确,企业间等级区分分明。这一格局一旦形成,各类企业的市场地位也将随之确定,等级间相互难以跨越。

大型民营企业将加速推进多元化经营方式,以经营和股份结构调整为核心,非建筑业产值将在企业经营中逐步占有主要地位;中小型民营企业仍将以延续目前的经营方式为主,力争扩大产值规模并获得更高一级别的资质,同时聚焦专业

细分化以求占有局部的优势;大型国有企业仍将维持目前的发展方向,以建筑业为基本发展领域,进一步巩固在各自专业领域的垄断地位,朝更加专业化高技术化的方向发展;而以地方国有为主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其经营方式将不得不向民营建筑企业经营方式靠拢。

1.1数字分析建筑行业的聚集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为10.9%,全年增幅预计不低于10%。而且,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建筑、零售销售等基本面情况总体保持良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继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很强。据专家预测,截至 2010年的未来几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有望超过官方制定的7.5%的目标。根据我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具体说来,未来建筑业热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十一五”期间将是中国大规模铁路建设时期,铁路部门计划续转和新安排建设项目达200多个,其中客运专线项目28个,建设总投资12500亿元人民币。今年作为“十一五”的第一年,铁路建设已经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局面。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国完成铁路基本建设投资621.9亿元,同比增长1.9 倍。其中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613.64亿元,同比增长2倍。可以预见,我国铁路新一轮大规模建设即将展开,随着铁路投资的放开,以及参与铁路建设项目资质限制的松动,铁路建设市场将成为建筑企业另一个充满机遇的细分行业市场。

按照交通部已经确定的公路水路交通发展2020年以前的具体目标和本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组成的骨架公路网,建成东、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和西部地区八条省际间公路通道,45个公路主枢纽和96个国家公路枢纽;到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万多公里;到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50多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7万公里以上。因此,未来10-20年,应是我国路桥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时期。

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完成的报告显示,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目前,在国内40多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已经有30多座城市开展了城市快速轨道的建设或建设前期工作,约有14个大城市上报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拟规划建设55条线路,长约1500公里,总投资5000亿元。在“十一五”规划中,未来全国特大城市的地铁和轻轨通车里程将超过1500km,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港口、特别是沿海港口建设,一直保持着一个较快的发展趋势。今年,各地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港口建设相继开工,

呈现出一片港口建设热潮,而且投资规模都以百亿元、千亿元人民币计算,水运港口建设方面逐渐呈现出建设规模大,投入资金丰富等特点。据了解,未来 5年,交通部将进一步拓展资金渠道,扩大水运建设资金规模,加大对长江航道和内河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大规模的水运港口建设,以及对现有码头泊位的大型化、专业化改造,将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市场。

1.2 房地产满足国家调控政策

首先,从城市化率来看,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只有3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根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中国人口增长的综合分析,可以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60%左右,这意味着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约1.5个百分点。其次,从我国城市的功能分区看,我国目前很多城市的功能分区并不合理,为了使城市土地价值最大化,必将对功能区重新划分,而这将导致现在很大一批城市住房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很多需要配套和重建。

近两年,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速过猛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过热的购房需求有所降温,但从投资总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是建筑行业企业应重点关注的细分行业市场之一。参照我们过去二十余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以及住房改造速度,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可能达到35平方米,即平均每户现有城镇居民还要增加10平方米多。因此,可以大胆断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尽管房地产商可能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但房地产业将处于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

能源建设和能源调度工程。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源不足的矛盾已经显现,未来包括火电、水电、核电在内的能源建设仍将持续,水、电、气等的能源调度工程也将全面展开并继续投入。同时,“十一五”规划将进一步加大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积极开发水电,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稳妥地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积极利用国际能源市场增加和保障供应,以保障“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除了上述种种之外,高速的经济增长态势及“十一五”期间国家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还会更多建筑市场热点,例如冶金、化工、电子工程等等。未来几年,施工企业将会在建筑大舞台上一展英姿,大显身手。建筑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从业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要想在时代舞台大显身手,还需要正视它。

建筑业的增长方式是典型的外延型增长,即行业发展主要依靠外部经济要素投入的拉动,其中特别依赖资本投入的拉动。客观地说,三十年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效应,而非通过行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形成,亦不是通过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现的,因而这种增长和成长缺乏与之相对称的价值内涵和可复制性。

在我国建筑业854万正式职工中仅有178万技术人员,其比例仅为20%,是排名第一的教育业的四分之一。另外,由于大量农民工的加入,目前建筑业就业

人员达到了3893万,这使得建筑业的技术人员比率仅为4.6%。

建筑业较低的收入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2010年职工年收入为27529元,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9%(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

我国国民经济仍处于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由于长期供给不足以及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造成了通用基础设施、普通工业及民用建筑供应的巨大的缺口。因此,建筑业至今面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满足社会对此类建筑的巨大需求为主。形成产值的建筑产品中,主要为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建筑,因此对从事建筑施工的劳动力技术要求较低。

建筑业资本含量低,表现为典型的非资本密集型行业。2005年建筑业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根据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建筑业人均资本水平是所有非农产业中最低的行业。2010年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为1.99万元,仅是工业平均水平22.13万元的十一分之一(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建筑业的效益和收益状况,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低效是针对建筑业运行效率和社会贡献的评判,对建筑业内部企业来说,行业的基本经济状况则更多地表现为效益低下和负担沉重。

长期以来,建筑业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低利润的同时,负债率却高居不下,以2005年数据为例,建筑施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5%。

建筑业企业面临和感受最为深刻的状况,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行业竞争的特点是,市场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而局部市场则表现出竞争不足。在工程数量大、竞争最为激烈的普通房屋工程领域,直观的竞争现象就是建筑企业数量的激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业内规模相当、业务相类似企业的同类同质竞争,竞争手段主要以价格竞争为表现形式,并伴有为项目业主方垫付部分工程款项的融资条件竞争。

由于环境因素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基本构架、格局和基本形势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长远看,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额占国民产出的比率不断上升,建筑施工面积和建筑施工领域就业均呈现显著增长。尽管2011年中央政府打击高房价政策会动摇房地产商的投资热情,但是拉动内需的要求,以及国家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大量开工,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仍显火热。短期看,建筑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这两大任务仍旧不会改变,因而其支柱产业地位不会变化。

在行业地位难以出现本质性改变、当前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不会出现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建筑施工企业总体上很难改善自身处境。

建筑施工行业虽然低效,但效益体现在建筑业价值链的其他部分及相关行业,从

宏观经济整体而言,外部要素对建筑行业的投入,仍然很好地拉动了经济发展,在这一拉动过程中,建筑施工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很好的转泊平台。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领域,以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在这个进程中,如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是大量经济社会稳定问题的关键。根据过去十年的新增就业统计,建筑业成为最稳定的吸纳就业的领域之一。

大型国有施工企业,成为承接各地大型公共建设项目的主力,尤其在铁路、公路、隧桥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以及奥运、世博等标志型工程的承建方面表现尤其突出,占有产值份额巨大。

经过近30年的改制,建筑行业的国有企业改制浪潮已趋平稳,目前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及地方大型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稳定在20%左右(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有及集体建筑企业的数量今后无疑将持续减少,但行业中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产值贡献方面的基本格局将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在技术和单位产值贡献方面,大型国有企业仍将发挥主导作用。

2 建筑企业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2.1 影响建筑行业风险内容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建筑市场风险带给建筑企业许多不同风险,建筑企业还有其它一些不可抗风险,建筑企业常见风险究竟具有哪些,如何规避和防范,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所谓风险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导致经济损失的现象,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不确定性两个主要特点。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是指人们无论是否察觉,“风险”都可能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以及损失程度等事先难以预料。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管理建筑企业的实践经验,阐述一点想法与防范措施。

建筑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都可以认为是经济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在当今高度货币化的社会中,股份制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所面对和承受的各种风险,其发生、发展和危害都集中地反映为企业的现实或潜在的经济损失,各种非经济损失也可以一定方式折算为经济损失。经营风险的大小及损失都能够直接和清楚地表现于股份制企业财务收支的变化之中,表现为经济利益的减少。由此可以看出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属同义,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本文涉及的仅仅是企业运行过程中所要面对的经营风险,而对投融资等方面的财务风险不做研究。那么,有必要对本文的经营风险做一个明确的定义,这是本文的立论前提。

一般说来,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要从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及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入手,全面改善

企业内部的财务运作状况。例如,在物资采购方面,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证原材料稳定供应;生产组织方面,开展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降成本活动,开发新产品,优化品种结构,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开展节能攻关和操作竞赛,提高操作技能,应用节能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高重点耗能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工序能耗;销售方面,注重产销衔接,以销定产,及时调整营销策略,积极开拓新渠道,培育新用户,加速货款回笼;加强业务整合,实施物资招投标管理、销售、采购资源高度集中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抵抗风险的水平。

目前,财务管理理论界和实践界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的科学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避免单一经营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式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讲,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风险,股权投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风险,所以,企业选择投资方式时,尽可能采用风险低的债权投资和短期投资。转移法,即企业在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转嫁风险。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是指企业通过购买财务保险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转移是将某种特定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

2.2 建筑企业防范风险的措施

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管理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是属于应由合同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且实际发生了损失,向对方提出给予补偿的要求,它是转移风险的主要途径。施工索赔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损失者的权利,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种保护自己,维护自己正当权益,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手段。虽然我国在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中还存在有关法规不够健全、不够严密的问题,但对逐渐推行工程施工索赔工作,客观上还是有一定条件的。《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全民所有制建筑安装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等都有涉及工程索赔的条款,可以作为推行工程索赔的法律依据。

第一,《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里所指的民事责任是根据法律规定在民事上应负的给付义务。这种给付义务包括一般民事义务和侵权行为

或债务不履行所造成的赔偿义务。根据民事责任原则,在《民法通则》第111

条对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作了如下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第112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发包人违反合同的现象屡屡发生,这种违反合同的现象可能是合同内因素,也可能是合同外因素;可能是发包人故意行为,也可能是客观原因,发包人不能履行合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合同。无论什么情况,只要是发包人的责任使建筑企业遭受到合同价款以外的损失或影响工期,建筑企业就可以依法要求发包人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这种要求赔偿权,就是依法索赔权。

第二,《合同法》第107条至114条也有上述类似规定。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的过错,建筑企业可以依据这些条款向发包人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这种要求即为索赔。另外,《合同法》第286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对其“优先受偿权”的司法解释,为建筑企业的索赔提供了优先受偿的法律支持。

第三,国家建设部、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经贸办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建筑安装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第34条规定,要“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工程索赔制度。”第6条规定,“对于建设资金不足,物资供应短缺的工程,企业有按照合同规定追究违约责任,并有权调整施工进度。”第7条规定,“工程的承包价格应由企业与工程发包单位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通过投标竞争,在双方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中规定。在工程施工中,如发生工程量变化,设计变更等,企业有权要求按有关规定调整预、决算。”上述条款也可作为建筑企业向发包人要求索赔的依据。

财务管理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而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市场风险因素也会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等。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

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在资金结构中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必然加大了企业财务决策失误的风险,而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也必然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3 建筑业施工重要影响因素

3.1施工现场安全问题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可以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当前建筑领域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严峻,事故的危机充斥于安全的管理之中。现场安全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探索施工过程的各种有害因素,研究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和对立统一规律,更好运用这些规律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改进和完善安全技术措施,旨在防止和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向伤亡事故转化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确保生产安全。由于建筑施工的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事故。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施工工伤事故和特大伤亡事故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建筑施工的安全势态仍然非常严峻。然而,施工安全问题同其它一切事物一样,具有客观规律,它客观地寓于整个施工活动之中。既然如此,自然也可对它分析了解,掌握它的规律,采取组织和技术

措施对它进行预控,以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在施工活动中,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具体状态进行控制,使施工中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尤其是不引发使人受到伤害的事故,使项目的效益目标得到实现。然而,目前我国在安全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责任不明、奖罚不严、制度不健全,即使有制度,也是流于形式,不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落实不力;班组检查、项目部检查、公司检查不能有机结合;工地的安全保障体系薄弱,项目经理只抓生产,不顾安全,更有甚者对上级部门查出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彻底整改

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被精简、合并,专职安全员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很多安全员技术素质差,对安全管理略知皮毛,既无监督管理职能,又不能履行职责。施工现场作业是人、物、环境的直接交叉点,在施工工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直接从事施工操作的人,随时随地活动于危险状态的威胁和伤害,随时受到自身行为和危险状态的威胁和伤害。人为的因素导致事故占80%以上。人的行为是可控又是难控的,人员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

对施工现场突发事件安全进行控制:事故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事故发生之前,全面地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源,尽量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二是在事故发生之后努力减轻损失的程度。事故预防和事故抑制是事故控制的基本技术,前者是事故发生前的控制措施,后者主要侧重于事故发生时和事故发生后的控制措施。

事故预防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性手段最大限度的消除或减小可能引起事故的各种潜在因素。事故预防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为工程物理法,其理论依据是哈顿的能量释放说,主要侧重于防范事故发生的物质因素,该方法可采取的措施包括:防止危险因素产生;减少己存在的危险因素;隔离危险因素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用障碍物隔离危险因素;改善危险因素的基本性质;加强风险单位防护能力等;另一种为人的行为法,其理论依据是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主要侧重于规范引发事故的人的行为;该方式采取的措施包括:进行思想教育,加强技术培训,不在危险因素附近无故停留等。

事故抑制是指在事故正在发生或者已经结束的时候,采取各种手段来减少损失的程度,并采取事故后的救助措施。在损失发生后,可采取的控制损失措施为:预防新的危险源的产生;减少构成危险源的因素;防止已存在的危险扩散;降低危险扩散的速度,限制危险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将危险和保护的对象隔离;借助物质障碍将危险与被保护对象隔离;增强被保护对象抵抗风险的能力;迅速处理环境危险已经造成的危害。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契机,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针对各个时期安全生产整治重点,制定专项整治任务目标,适时地提

出整治工作要求。如在防止“五大伤害”事故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作中,以安全防护产品、设施的整治为突破口,因地制宜、推广先进、科学、符合国标、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设施取得了很好效果。根据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在组织开展日常安全巡检的基础上不定期地对专项整治薄弱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和跟踪督查,并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检查与自查、检查与专项整治、检查与整改、检查与追究相结合,切实消除事故隐

3.2 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所完成的工程质量好坏,将会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日后发展,同时为使用项目工程的业主承担起了安全保障或者埋下了安全隐患。建筑业事关人命,质量问题仍将是利益关系人最关心的主题。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应当通过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一套适应现有体制的科学的、先进的管理科学,从而综合提高工程质量。施工产品质量直接关系人们在生产及生活中所需的使用价值及要求的属性。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它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建筑的美观甚至影响到它的使用功能及结构安全。我国目前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由于诸多因素混生互动、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的结果。人们直接对产品质量界定是否有没有生命力的一种方式,质量标准等级的份量,其寿命、及可靠性、安全性、至经济价值性,是对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具有重大意义,是对于市场的竞争、市场的立足于发展必须控制的途径,如果工程质量差,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而且还会因其质量、安全、其适应性、致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产品质量施工控制是建筑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也决定了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谁赢得质量,谁就是市场上的佼佼者。参与建设各方责任主体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存在违法质量行。质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但是建筑工程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只有好的建筑材料才能做出好建筑工程。工程建设中,材料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检查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

因此,质量监理人员要严把建筑材料关。控制材料质量,要做到货比三家,择优使用,对主要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严格检测和验收。设置样品,严格按样品进货。另外,应当搞好材料的检测和施工试验,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对某些重要部位进行抽查,有问题及时处理。在尊重承包商的自主选择材料的基础下,监理工程师应了解所需材料的状况,要求承包人明确所需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必须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满足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说服承包商尽量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坚决杜绝使用劣质不合格的材料。

为贯彻实施该意见,应当完善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资格认证制度,严格的个人执业资格。可借鉴公务员制、行员制、警员制等做法实行质监工程师制度,对监督工程师的资格条件要严格要求,今后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要通过考试、考核,取得注册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技术注册资格,方可从事质量监督工作;上级质监机构要定期对下级质监机构、质监人员进行考核,不合格的机构要进行整改,有关人员要调离岗位或降级、降职;建立监督人员的持证上岗和定期培训制度,打造一支技术精良的质量监督队伍,使其具有较强的技术判断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就技术装备而言,还要加大检测力度,增添检测设备,以数据说话。

此外,对质量监督人员要从严控制进出标准,最大限度地压缩行政勤杂人员,保证专业人员配套齐全,监督人员占监督机构总人数65%以上。同时,要加强对质量监督人员的业绩考核,建立健全用人机制,省建设主管部门每两年对监督人员进行一次岗位考核,做到优者留下、劣者淘汰。

结论

我国建筑产业暴漏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市场环境严峻,行业内部恶性竞争严重,专业高资质的施工队少,企业利润率很低,财务杠杆很大,企业经营的风险很高,施工信息闭塞。面对这种形式,寻求未来发展道路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建筑行业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未来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筑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将是使这一格局固定化。这一过程中,各类所有制和不同规模企业的经营模式的差异性将表现得更为明显,各自业务范围的边界轮廓将逐步明显,尤其在东部建筑业发达地区,各类企业的市场分工将逐步明确,企业间等级区分分明。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建筑业的大规模快速发展,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城市空间和建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主要是由建筑

的界面组成,也就是说建筑的好坏会影响城市空间的发展。另外,城市空间跟环境有关,包括城市绿化等,城市空间跟社会也有关系,包括社会的组织,社区的组织等,同时也涉及到我们的价值观念,到底怎样来定义是有自己的特点的。

所以,中国的城市建设与建筑业的大规模快速发展,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城市空间和建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主要是由建筑的界面组成,也就是说建筑的好坏会影响城市空间的发展。另外,城市空间跟环境有关,包括城市绿化等,城市空间跟社会也有关系,包括社会的组织,社区的组织等,同时也涉及到我们的价值观念,到底怎样来定义是有自己的特点的。

致谢

本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撰写是在导师张春亭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在研究课题选题及论文整体框架的确立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导师在学业上一直给予了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他渊博的知识积累,严谨的治学态度、忘我的工作精神始终激励我进步,尤其他的人品魅力使本人终生受益。在此,谨向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衷心感谢这位老师,是他孜孜不倦的教诲、无私地传播知识使我在学业上有了较大进步。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他推动我进一步完善了论文。同时,还要衷心感谢各位同学的热心支持和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是不可能写完这篇论文的。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文中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恳请专家、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感谢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一直得到老师的悉心教诲和指点,使我对课题逐渐有了清晰的思路。老师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勤奋忘我的工作热情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

借此机会我们向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要感谢各位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如何为人处事。谢谢!

参考文献

[1] 曲晓渊.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现状与发展[J]. 山西焦煤科技, 2008,(S1) .

[2] 邵怀林. 建筑施工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 现代经济2008,(07) .

[3]国际建筑业发展及经验借鉴[J]. 施工企业管理, 2007,(07) .

[4] 肖华文,王丽丽,杨洲.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首份蓝皮书出炉[J]. 施工企业管理,

[5] 2008年中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报告[J]. 施工企业管理, 2009,(07) .

[6] 赵敏. 透过行业发展报告看建筑业[J]. 施工企业管理, 2007,(04) .

[7] 杜渐.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到了一个拐点——由德国建筑业的现状展望我国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J]. 科技资讯, 2007,(32) . 2007,(04)

[8] 马志刚.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浅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9)

[9] 付祥钊,李兴友,范亚明,建筑节能途径和实施措施综述[J].重庆建

筑大学学报,2004,26(5).

[10] 计成俊.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浅析[J]. 价值工程. 2010(33)

[11] 陈超,日本建筑节能概念与政策[J].暖通空调,2002,32(6),40-43

[12] 孙晓慧. 浅析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J]. 矿业工程, 2010, (03):64-65

[13] 李湘洲. 国外节能建筑的现状与趋势[J]南方建筑, 1998, (04)

[14]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2005年8月

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o中投顾问提示: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 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一、中国建筑业进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1、宏观环境向好拉动建筑业高增长 200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2003至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了24%以上。 建筑和安装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走势相似,近几年增速也维持在25%。 由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市场规模,近年来FAI持续高位,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2006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9%;利润总额达107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0018.6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实现利润总额1561.1亿元,比2006年增长30.9%;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行业利润增长在近几年行业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云南建筑行业市场研究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2016-2021年

云南建筑行业市场研究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内容介绍:

第一章中国建筑业运行整体现况分析 第一节中国建筑行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建筑业增加值增速逐渐放缓 二、中国建筑业市场进入健康发展轨道 三、BIM标准将提速建筑业二次革命 四、中国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之路 五、中国建筑业劳动力发展现状 第二节中国建筑业的产业组织与产业绩效研究 一、产业组织理论下的产业绩效研究 二、中国建筑业的市场结构与绩效分析 三、中国建筑业提高产业绩效的对策与建议 第三节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分析 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特点 三、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规模及特点 (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规模 (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市场格局 (三)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领域 (四)中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情况 四、中国对外承包工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五、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发展建议 第四节中国建筑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一、中国建筑业整体发展分析 二、中国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三、中国建筑商生存环境分析 四、建筑业基建资金投入情况 第五节中国建筑业面对的问题分析 一、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困难 二、建筑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中国学校建筑边缘化的问题 四、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亟待政策扶持 第六节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分析 一、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的思考 二、加强建筑业安全监管的措施 三、构建中国建筑市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四、推动建筑业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五、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六、提升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第二章云南省建筑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云南省宏观经济环境 一、云南省GDP增长分析 二、云南省消费价格指数 三、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四、云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建筑行业前景 建筑行业分析

建筑行业前景建筑行业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仅在县以上建筑企业从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就达3200万人以上,高峰期则超过4000万人。但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却得不到有效维护。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积极探索进城务工人员工会工作,建筑、市政、交通行业由于使用进城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各级产业工会更是加大进城务工人员工会工作力度以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并取得了一些有效经验。这两年建筑行业可谓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期。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提出,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都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而加入WTO以后国外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也给我国的建筑行业带来了生存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建筑行业,将是一个活力四射的行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小康的重要标志就是人民生活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城市化建设逐步走向现代化。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鞠洪芬主任向记者介绍,据统计,今后20年,我国城市化应保持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水平,预计2015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将新建城市230个左右,新增建制镇5000个左右,城镇人口将达到6.3亿左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住房、工作环境改善,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完善等等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而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也带动着建筑行业的大力发展。据预测,“十五”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值将从2000年的9.5万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3.9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将从2000年的3.5万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2万亿元。预计未来10年中国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7500亿美元。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的成功,也将给我国的基本建设带来新的一轮国际投资热潮,成为21世纪初中国建筑业发展的两大“超级引擎”。中国建筑业协会行业发展部高级经济师李燕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建筑业的发展和繁荣与全社会投资规模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基本遵循着一个固定资产投资规律,一个五年计划内的投资总量是上一个五年计划到建国初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和,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筑行业惊人的发展速度。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因。根据投资专家预测2004年投资形势,将有五大利好惠及建筑业,投资体制改革致力于改变国家调控投资的局面,解放大型国有企业投资自主权,恢复其经营方面的自主决策;审批制度的改革将大大缩短项目的审批核准时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我国建筑业及其发展历程 1.1建筑业的概念 建筑业是以建筑产品生产为对象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业,并没有公认的明确的概念表述,对建筑业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业是指建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参与该过程的各个产业和各类活动,包括建设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构配件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等;狭义的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等行业。狭义的建筑业从行业特性及统计的可操作性出发,目的在于进行统计分析,通常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采用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采用广义建筑业的概念。本文以广义的建筑业为概念,讨论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2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历史 从1949年到现在,我国建筑业经历了形成和成长、停滞和徘徊、恢复和发展这样几个上下波动的阶段,各个阶段发展具体特点总结如下。 (一)产业的形成和成长阶段(1949?1957)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957年为我国建筑业的形成和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历程及特点可用表1所述一系列事件为标志。

(二)体滞和徘徊阶段(1958?1976) 该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总体上呈现以下特征。 (1)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思想干扰,建筑业被错误的认定为消费部门而得不到重视,有一段时期建筑业甚至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沦为仅仅是实现基本建设的一种手段,其发展严重受阻。 (2)在发展过程中,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建筑业的发展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而随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将建筑设计、科研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纷纷撤消,已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被批判,建筑<业的管理陷人瘫痪状态。同时,用非经济手段取代了经济管理。 (3)上述因素造成了建筑企业管理和施工生产的极度混乱,建筑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下降。1961年建筑业创造的国民收人仅占国民总收入的2.2%,跌至最低点。施工企业由1958年的高度膨胀到六十年代初期的髙度压缩,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由1957年的3.1%减少为1965年的2.0%。在工程造价提高近一倍的同时,工程质量普遍下降,工程事故之多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三)恢复阶段(1977?1983) 1977年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我国建筑业以此为契机开始摸索自身的改革之路,进行了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并在全行业推广招标投标制。这些措施为建筑业的改革探索了道路,大大提高了我国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步加大,1983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1053亿元,净产值259亿元,分别比1976年增长了1.4倍和1.2倍;建筑业总产值和净产值占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分别由1975年的8.1%和4.5%上升到9.5%和5.5%,建筑业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四)发展阶段(1984至今) 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1)引人了建筑工程竞争机制。在1983年全行业推行招标投标制的基础上,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投标,1984年我国招标投标面积占当年施工面积的4.8%,1985年上升为13%,1986年为15%,1987年为18%,1988年为21.7%,1989年为24%,1990年为29.5%,1993年为40.6%,1995年为46%,1996年为54%^。我国建筑业的这一变革对世界建筑工程市场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建立了新的劳动工资机制。经过了恢复阶段改革建筑业劳动工资制度的探索后,1984.年国务院在《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除必需的技术骨干外,原则上不再招收固定职工。这一政策加快了用工制度改革。在工资分配上,1984年国有建筑业企业普遍推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办法,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3)加快了管理体制改革。1984年国家把建筑业的改革作为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任务分配开始走向市场调节下的招标投标的轨道,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项目法施工和实施资质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快了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

浅谈中国建筑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建筑市场发展趋势 一、中国建筑业现状综述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以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交通能源建设、现代制造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体的建筑市场呈现出勃勃生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区域建设、西部大开发、东北工业区振兴仍然是最为繁荣的建筑市场;发达地区的建筑业生产水平和能力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发展;大中型建筑业企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国外建筑市场的开拓快速发展,市场层次和区域范围更加优化。因此,我们可以预期的是,在未来较长的时间之内,由于内需政策的需要,各种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以及区域的发展政策等将陆续出现,中国的建筑行业依然将持续走高。 二、中国建筑市场健康发展面临的问题 1、技术创新相对滞后 对建筑业来说,通过降低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来提高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已经在逐渐缩小。强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提高竞争层次,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提高建筑生产的附加值,与高新技术接轨,己经成为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l 2、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中国建筑企业的社会职能长期以来难以彻底摆脱,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企业统筹外支出绝对数额居高不下,企业需要分流的人员,特别是富余人员数量偏多,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员工队伍规模偏大,整体素质普遍不高;没有真正确立端正的市场观念,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普遍不强。l 3、综合管理水平亟待加强 在现有改革基础上继续实施深化改革,调整产权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经营模式和机制,彻底改变传统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与政策,提高总分包机制下的项目管理与控制的综合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不能回避的重要任务。l 4、品牌管理重视不够 建筑企业长期不重视公共宣传的作用,只是在施工项目现场悬挂标语和标识进行小范围的营销,或者制定了品牌战略,也大多华而不实。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建筑企业应提倡全员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保证在建工程质量、遵守合同承诺、改变维修服务的被动做法,主动回访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建立承包商的信誉、重视企业形象的创立,积极开展企业形象建设和管理,研究制订企业形象战略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建筑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我们可以这样概括: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建筑市场的一个基本走向是:市场进一步的国际化、规范化,市场主体的进一步多元化。 第一、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投资建设规模的总体趋势不是减小而是扩大,这种趋势,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首先,我国加入WTO,进一步扩大开放,很多行业和领域也要取消或者放宽外商投资规模的限制,形成了我国整体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所有这些都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其次,我们正面临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三是中国要真正发展成一个后工业国家,时间还不会太快,而我们目前的市场化率还只有37%。因此我认为中国建筑业的好时光还有20、30年。 第二、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为我们开拓国际承包市场提供了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建筑行业的品牌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针对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筑行业;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建筑业利税总额增加明显,1992年-2002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0,建筑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二、我国建筑行业的品牌策略 中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建筑业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业的综合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它的形成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品牌是又一个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标识,它不能被企业的规模和业绩所替代。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及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甚至可以说,品牌必然是未来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地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第二,“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

中国建筑行业年度研究报告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谢玲通讯员武仁)高温时节正值人才市场供需淡季,建筑业猎头却频频出手。记者获悉,今年来该行业需求量增幅超两成,企业之间互挖墙脚也成为人才流动的关 键原因。 武汉市人才中心昨日举行的一场中高级人才封闭招聘会上,数家建筑房产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前来揽才,吸引了不少职场人士的关注,薪资待遇、发展空间、管理模式是中高级人才求职时最关注的因素。 武汉市人才中心招聘负责人朱培介绍,今年3月以来建筑类职位需求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两成,项目总经理、财务总监、景观设计等职位需求量增长高达150%以上。年薪10万以上的中高级人才需求旺盛,年薪20万元以上的总监、副总级别人才更是一将难求。 业内人士分析,房地产调控政策造成人员流失成为需求量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企业互挖人才也加剧了人才流动。另外,北京、深圳等地已成为该行业一线人才吸纳地,但武汉在薪酬待遇上竞争力不足,不仅无法吸引外流人才,甚至面临人才外流的窘境,不得不提前储备人才。 第一才经网猎头分析,建筑行业规模还在扩大,人才梯队却没有跟上来,而且不少企业缺乏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其它行业的人才想进入的机会减小,难度增大,行业外人才向房地产行业流动趋缓,人才主要在行业内调整,也使得“挖人”趋势愈发明显。

(2011-2012年)中国建筑行业 年度研究报告 ?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行业财务数据分析 ?各省市竞争力对比分析 ?细分市场分析 ?产业链上下游分析 ?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重点企业分析 ?行业贷款规模及结构分析 ?行业融资需求及特征分析 ?行业准入标准 ?行业目标授信客户指引 ?行业风险预警及风险评级

建筑业发展前景如何

建筑业发展前景如何 目前,中国建筑业市场发生的变化,其剧烈程度,是近二三十年从未出现过的。这就意味着,企业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的一些做法, 从现在开始必须有所改变。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如何转变企业的 战略方向?如何提升公司的运营系统?”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建筑企业管理层对行业现状认识的5个误区 建筑业是高利润行业,还是低利润行业? 目前,相对其他行业来讲,建筑业还算是“高利润”行业。一个简单有力的证据就是,转包和联营挂靠的现象持续存在,就说明建 筑业还是有一定的毛利空间的。主要的难题在于,企业总部的利润 收不上来。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建筑业是强竞争行业,还是低竞争行业? 强竞争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死掉”的企业数量要远远超过“存活”的数量。 在过去的15年当中,我们一直在跟踪建筑企业的破产率。15年 的累计数据显示,有规模的建筑企业破产率不到1%。只是到2015 年,破产率或被并革的企业数量才有所增加。相对于制造业或零售 业突破2位数甚至3位数的破产率,很明显,建筑业是低竞争企业。 我个人认为,之所以大家会有竞争激烈感觉,是因为“相对其他行业,建筑行业在桌子底下的竞争更为激烈。”只有高度市场化的 行业,拼的才是“桌子上的竞争”。建筑企业不“拼爹”,拼的是 关系和资源,我们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是花费在这方面的。对于中 小型建企来讲,拼关系、拼资源是很难取胜的。因此,现在必须抓 住这非常难得、剩下不多的的时间窗口,把“桌面以上的竞争”能 力提升上来。如果不抓住未来3-5年的时间窗口,恐怕将会在市场 化的大潮中逐渐被淘汰,失去容身之地。 建筑业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广义建筑业”的概念。“广义建筑业”涵盖了建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研究-行业发展方向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研究-行业发展方向 行业发展方向 1、业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建筑设计服务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对建筑的需求,建筑设计行业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和升级不断进步。“十三五”时期,中国建筑设计行业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传统建筑设计市场空间保持稳定,“一带一路”、城市改造升级等新兴市场空间正在成型,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发展有力地推动建筑设计企业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 未来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分化,一是提倡精品设计、专项设计,打造细分领域的专业品牌,一批有特色的建筑设计企业将会得到成长;另外,部分建筑设计单位综合化、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发展壮大工程总承包业务,探索全生命周期业务。 (1)专业化发展趋势 建筑的类别和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建筑存在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目前

住宅类建筑、办公类建筑等传统建筑设计领域竞争较为充分,诸多细分领域给建筑设计行业提供新的市场机遇,如医疗、养老、康复等民生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管廊、铁路、港口,新兴产业中的数据中心、电商物流、保税物流、新型能源等。建筑设计市场需求的发展和变化要求建筑设计企业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服务能力。未来各类型设计企业将根据自身特点,在某些具体领域上深入研究,完成技术积累,形成该领域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凝聚核心竞争力,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2)设计总承包趋势 随着中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大型综合体项目逐步增多,建筑品质越来越受重视。建设方迫切需要有一定实力的设计企业承担整体建筑设计工作,并对整个建设过程负责,总体把控设计质量和品质,以设计单位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逐步得到应用和推广。目前,国内一批大中型设计企业已经具备开展设计总承包业务的实力,能够有效整合本企业以及社会的各项技术资源,并组织协调各专业团队的设计工作,保证设计项目的整体进度和设计质量,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等附加价值服务。

2018年建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2018年建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正文目录 一、四十年风雨兼程,“中国建造”成为“国家名片” (7) 1.1 建筑业规模快速扩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不断稳固 (7) 1.2 开拓创新提升技术实力,“建筑大国”迈向“建筑强国” (8) 二、轨交建设助力经济腾飞,补短板将支撑投资维持高位 (10) 2.1 高铁“纵横”打造经济增长引擎,基建补短板支撑铁路建设维持高峰 (10) 2.2 城轨“织网”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未来行业发展仍处黄金期 (14) 三、政策东风助推国际工程企业崛起,“一带一路”开启广阔前景 (16) 3.1 改革开放助力企业“走出去”,国际工程企业快速崛起 (16) 3.2 “一带一路”政策稳步推进,国际工程市场前景广阔 (19) 四、“工业化+信息化”双轮驱动,开启建筑行业新时代 (20) 4.1 人口红利消退叠加环保趋严,“工业化+信息化”助力建筑业未来发展 (20) 4.2 政策持续发力,装配式建筑步入快速发展期 (22) 4.3 BIM技术引领建筑行业变革,“智慧建造”开启行业新纪元 (26) 五、投资建议 (30) 六、风险提示 (30)

图表目录 图表1历年建筑业产值情况 (7) 图表2历年建筑业增加值情况 (7) 图表3历年建筑业企业数量情况 (7) 图表4历年建筑业从业人数情况 (7) 图表5建筑业税金占税收比重不断提升 (8) 图表617年建筑企业自有施工设备台数达1023万台 (8) 图表717年建筑企业自有施工设备总功率超2.55亿瓦 (8) 图表8上海浦东超高层建筑群 (9) 图表91990年以来历年竣工超高层建筑数量情况 (9) 图表10港珠澳大桥 (9) 图表11我国特大公路桥梁持续稳定增长 (9) 图表122012年12月哈(尔滨)大(连)高铁通车 (9) 图表132017年12月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开港 (9) 图表14我国建筑业非内资企业数量持续减少 (10) 图表15我国境外建筑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10) 图表16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稳步增长 (10) 图表17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规模处于世界前列 (10) 图表182017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了2.52万公里 (11) 图表19高铁客运量保持快速增长 (11) 图表20高铁经济增长效应的机理分析 (11) 图表2118年1-9月国家铁路固投5468亿元,YoY+5% (12) 图表22历年全国铁路建设新开工项目情况 (12) 图表23我国中长期(2030年)高速铁路网规划 (12) 图表24我国历次中长期铁路规划情况 (13) 图表252018年下半年-2019年计划开工(含已开工和拟开工)铁路项目情况 (13) 图表26我国城镇人口和城镇化率 (14) 图表27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及增速 (14) 图表282017年我国城轨新增运营线路程度达869公里 (14) 图表29各制式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占比情况 (14) 图表30截止2017年底我国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达34个 (15) 图表312017年城轨交通投资达4762亿元,YoY+24% (15) 图表322017年城轨交通签约合同5698亿元,YoY+13% (15) 图表332017年我国在建轨交线路长度达6246公里 (16)

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1.建筑业现状 1.1行业发展过多依赖外部投入 建筑业的增长方式是典型的外延型增长,即行业发展主要依靠外部经济要素投入的拉动,其中特别依赖资本投入的拉动。客观地说,三十年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效应,而非通过行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形成,亦不是通过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现的,因而这种增长和成长缺乏与之相对称的价值内涵和可复制性。 1.2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1.2.1技术人员比例低 在我国建筑业854万正式职工中仅有178万技术人员,其比例仅为20%,是排名第一的教育业的四分之一。另外,由于大量农民工的加入,目前建筑业就业人员达到了3893万,这使得建筑业的技术人员比率仅为4.6%。 建筑业较低的收入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2010年职工年收入为27529元,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9%(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 1.2.2平均技术含量低 我国国民经济仍处于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由于长期供给不足以及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造成了通用基础设施、普通工业及民用建筑供应的巨大的缺口。因此,建筑业至今面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满足社会对此类建筑的巨大需求为主。形成产值的建筑产品中,主要为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建筑,因此对从事建筑施工的劳动力技术要求较低。 1.2.3 资金投入低

建筑业资本含量低,表现为典型的非资本密集型行业。2005年建筑业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根据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建筑业人均资本水平是所有非农产业中最低的行业。2010年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为1.99万元,仅是工业平均水平22.13万元的十一分之一(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1.2.4低收益高负担 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低效是针对建筑业运行效率和社会贡献的评判,对建筑业内部企业来说,行业的基本经济状况则更多地表现为效益低下和负担沉重。建筑业的效益和收益状况, 长期以来,建筑业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低利润的同时,负债率却高居不下,以2005年数据为例,建筑施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5%。 1.2.5竞争激烈 建筑业企业面临和感受最为深刻的状况,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行业竞争的特点是,市场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而局部市场则表现出竞争不足。 在工程数量大、竞争最为激烈的普通房屋工程领域,直观的竞争现象就是建筑企业数量的激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业内规模相当、业务相类似企业的同类同质竞争,竞争手段主要以价格竞争为表现形式,并伴有为项目业主方垫付部分工程款项的融资条件竞争。 2、建筑行业前景展望 2.1 建筑业前景展望 由于环境因素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基本构架、格局和基本形势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2.2行业地位不会变

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现状 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年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我国也将面临向消费型社会转换,我国经济应该已经进入一个长期的下降通道,至少投资是这个趋势。而对于建筑行业而言,需求方的变化对于行业、企业盈利几乎是决定性的。而目前投资、需求的前景黯淡势必给建筑行业带来较大压力。 从建筑行业各子行业近年的收入增速可看出,投资的不景气对建筑企业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传统业务快速下沉已经引起企业家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未来转型与改革是必然趋势。 我国15-64 岁劳动人口占比开始下降(% ) 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下降会影响投资增速

投资增速下行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 2015年10月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累计同比为%,高出9月个百分点,表明资金面的紧张状况较之前有所缓解。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同比连续6个月回升,10月为%。 固定资产到位资金累计同比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值及同比 2015年前11月沪深两市定增的募集资金为9218亿,远超过2014年的6824亿,可见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逐渐增强。就建筑行业而言,债务直接融资量继续下降,偏好定向增发的企业越来越多。2016年定增募集金额已为历年最高,另外还有亿的定增方案正在审核之中(如果考虑349亿的优先股融资就达到了591亿)。2016年建筑行业定增融资将持续增加,资本市场将为建筑企业并购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筑行业融资情况(单位:亿元)

整体来看,由于投资下行,建筑公司经营承压,大部分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权和债权融资以度过难关。稳定的资本市场为建筑企业转型提供充足的融资支持。 建筑行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增加 一、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自“一带一路”这一概念提出后,全国各地区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寻找输出过剩产能的机会,以期实现更多价值。从各省市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 的建设工作在获得各省市的关注,现在已经有多项项目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启动,预计未来将首先在铁路、航运、水运等基建投资方面得到切实地落实。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广义建筑业”的概念。“广义建筑业”涵盖了建筑产品以及与建筑业生产活动有关的所有的服务活动,同时涉及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容,在WTO 中《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包含了建筑服务贸易的内容。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5月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三、我国建筑行业的质量标准 建筑业是国家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巨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建筑业的基本工作方针。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每当出现建设高潮的时候,工程的质量就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虽是促使质量管理上新台阶的有利条件,但市场还有消极的一面,当它还处于发育阶段,会带来商品生产的盲目性,一些企业为利润所诱惑,容易忽视质量。现在有的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走下坡路,组织不健全,人员素质低,质量管理名不符实。有的建筑企业故意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近年全国发生工程倒塌事故虽是个别的现象,但性质严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就要求企业要提高认

2016年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6年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独家发布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简介 主要内容:建筑行业的国内外发展概况、行业的发展环境、市场分析(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生产分析(生产总量、供需平衡等)、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组群、竞争因素等)、产品价格分析、用户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主导驱动因素、行业渠道分析、行业赢利能力、行业成长性、行业偿债能力、行业营运能力、建筑行业重点企业分析、子行业分析、区域市场分析、行业风险分析、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相关的经营、投资建议等。 本报告为专业版(十六章),研究框架全面、严谨,分析内容客观、公正、系统,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是企业进行市场研究工作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作为金融机构进行信贷分析、证券分析、投资分析等研究工作时的参考依据。以下是报告的详细目录: 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6版(专业版)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建筑行业界定和分类 1.行业定义、基本概念 2.行业基本特点 3.行业分类 第一章建筑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 一、全球建筑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建筑行业发展现状 2.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状况

3.全球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二、中国建筑行业发展概况 1.中国建筑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2.中国建筑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2015-2016年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二、国际贸易环境 三、宏观政策环境 四、建筑行业政策环境 五、建筑行业技术环境 第三章建筑行业市场分析 一、市场规模 1.2011-2015年建筑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2.建筑行业市场饱和度 3.影响建筑行业市场规模的因素 4.2016-2020年建筑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二、市场结构 三、市场特点 1.建筑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2.技术变革与行业革新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3.差异化分析 第四章区域市场分析 一、区域市场分布状况 二、重点区域市场需求分析(需求规模、需求特征等) 三、区域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2017年中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预测

2017年中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预测 从固定投资来看,投资完成额增速目前仍旧在下滑,截至2016年10月,全社会固定投资约40万亿,同比增速约8%。和建筑业最相关的房地产固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目前仍旧在低位徘徊,截至2016年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约7%左右,基建投资增速较快,累计同比增速近几个月一直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在PPP加速,地产投资增速有可能进一步下滑的情况下,预计2017年基建投资增速中枢将向上提升。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下滑 房建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下滑

和固定投资完成额不一样的是,建筑业产值和新签合同额近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同比增速在经过2015年10月之后出现了连续几个月的向上提升,且目前仍旧在向上通道之中,截至2016年9月,建筑业整体产值累计同比增速约7%左右。从建筑业新签合同额来及增速来看,新签合同额累计增速也处于向上提升通道,截至2016年8月,建筑业新签合同额累计同比增速提升至10%左右。原因可能是基建投资加码,PPP落地加速所致。合同是产值的先行指标,新签合同的提升将会反映到2017年建筑业产值的继续提升上。 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同比增速近期出现下滑 建筑业新签订合同额累计增速仍在提升之中

Q3建筑板块预收创历史新高,预示Q4建筑板块营收大幅提升预收款和预付款的分析是营收增长的先行指标。从预收款来看,建筑板块2016年前三季度预收账款平稳增长,增速约10%。但从Q3单季度预收账款来看,2016年建筑板块Q3预收账款达到历史新高,且同比增速高达90%,同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16年1-9月建筑板块预收账款同比稳增约10% 2016年Q3单季度预收账款大增90%达历史新高 从单季度预收账款环比来看,当季预收账款和下一个季度营业收入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例如:1)2015年建筑板块Q2单季度预收账款92亿元,较2015

中国建筑行业施工的现状与未来前景.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修改稿 题目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姓名王宁教育层次本科学号1237001267339省级电大山东电大专业土木工程市级电大淄博电大指导教师耿佃宏教学点桓台电大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1工程造价概述 1.1工程造价的含义 1.2工程造价控制内涵 1.3工程造价的重要性 2项目投资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2.1建设项目决策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2.2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2.3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3.1建设项目决策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3.2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4.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4.1成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强化系统管理 4.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1建筑业发展格局和现状 经过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未来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筑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将是使这一格局固定化。这一过程中,各类所有制和不同规模企业的经营模式的差异性将表现得更为明显,各自业务范围的边界轮廓将逐步明显,尤其在东部建筑业发达地区,各类企业的市场分工将逐步明确,企业间等级区分分明。这一格局一旦形成,各类企业的市场地位也将随之确定,等级间相互难以跨越。 ?大型民营企业将加速推进多元化经营方式,以经营和股份结构调整为核心,非建筑业产值将在企业经营中逐步占有主要地位;中小型民营企业仍将以延续目前的经营方式为主,力争扩大产值规模并获得更高一级别的资质,同时聚焦专业

细分化以求占有局部的优势;大型国有企业仍将维持目前的发展方向,以建筑业为基本发展领域,进一步巩固在各自专业领域的垄断地位,朝更加专业化高技术化的方向发展;而以地方国有为主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其经营方式将不得不向民营建筑企业经营方式靠拢。 1.1数字分析建筑行业的聚集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为10.9%,全年增幅预计不低于10%。而且,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建筑、零售销售等基本面情况总体保持良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继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很强。据专家预测,截至2010年的未来几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有望超过官方制定的7.5%的目标。根据我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具体说来,未来建筑业热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十一五”期间将是中国大规模铁路建设时期,铁路部门计划续转和新安排建设项目达200多个,其中客运专线项目28个,建设总投资12500亿元人民币。今年作为“十一五”的第一年,铁路建设已经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局面。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国完成铁路基本建设投资621.9亿元,同比增长1.9倍。其中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613.64亿元,同比增长2倍。可以预见,我国铁路新一轮大规模建设即将展开,随着铁路投资的放开,以及参与铁路建设项目资质限制的松动,铁路建设市场将成为建筑企业另一个充满机遇的细分行业市场。 按照交通部已经确定的公路水路交通发展2020年以前的具体目标和本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组成的骨架公路网,建成东、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和西部地区八条省际间公路通道,45个公路主枢纽和96个国家公路枢纽;到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万多公里;到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50多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7万公里以上。因此,未来10-20年,应是我国路桥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时期。 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完成的报告显示,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目前,在国内40多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已经有30多座城市开展了城市快速轨道的建设或建设前期工作,约有14个大城市上报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拟规划建设55条线路,长约1500公里,总投资5000亿元。在“十一五”规划中,未来全国特大城市的地铁和轻轨通车里程将超过1500km,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港口、特别是沿海港口建设,一直保持着一个较快的发展趋势。今年,各地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港口建设相继开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