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忧患-蔡冰

忧患-蔡冰

忧患-蔡冰
忧患-蔡冰

关于“忧患守业”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忧患意识

《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古往今来,人类从未有过真正的无忧无患。忧患伴随着人类成长,教会人们怎样生存,怎样发展;忧患激励着人类奋发,使人变得顽强、坚韧、富于理想。增强忧患意识才能生存发展,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忧患意识,在自然灾害、社会动乱、异族侵凌和各种斗争的反复敲击锤打中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从大沽口破败的炮台,到圆明园依稀可辨昔日辉煌的断壁残垣,从南京静海寺里的警示钟,到卢沟桥目睹“七·七”悲壮时刻的石狮,忧患始终让人警醒。贪图享乐可以消磨人的斗志,使人堕入危险境地。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没有问题时要想到问题的出现、没有危险时要想到危险的降临,矛盾尚未显现时要想到矛盾的激化。从历史经验看,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

曾经有这样一则消息:在一次接受《哈佛商业评论》的采访时,时任计算机存储器制造商EMC首席执行官的迈克尔鲁特格斯(MichaelRuettgers)回忆道:“我们所在的大楼曾被Prime(现已销声匿迹的计算机制造商)租借过。二楼有一个大礼堂。礼堂后方,在红色天鹅绒的背景下,有一幅写着“Prime Computer”(那个销声匿迹的计算机公司的名称)的巨幅标志。我们搬进这幢大楼时,员工们要求我们保留那个标志,用来提醒大家如果有一天EMC变得骄傲自满,会有怎样的后果。”

忧患意识,源自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远的战略眼光,源自对客观规律的

准确把握、对事物矛盾法则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兴衰存亡的重要思考,源自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居安思危得安,常思忧患,警醒自己,正视问题,才能不断前进。

还有这样一则故事:在动物界里,梅花鹿的速度最快,它们天一亮就开始飞跑,如果它不提高速度,老虎就会吃掉它。老虎也不敢怠慢,它不跑快过鹿,就意味着捕不到食物而饿死。狼的生存力强,因为它们在野外,环境恶劣,它们不齐心协力的话就会饿死。狗养尊处优,每天有主人为它提供美味的食物,一旦离开人类,狗就丧失了生存的本能,所以狗的本能远远低于狼。

动物尚有忧患意识,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呢?也就是说,安于现状、不思上进的作风一旦根深蒂固地植入员工的脑里,公司就不能产生同心力,公司的命运就可以预测,倒闭的那天已不远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却是非同寻常的。在2007年12月12日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指出,我们要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在2007年12月18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胡锦涛指出,越是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越要有忧患意识,越要居安思危。2008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胡锦涛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全党要继续牢牢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始终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不断开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新局面。

为什么此时此刻要特别强调忧患意识呢?就是党的十七大所分析的:当

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不仅是全面开放性的世界,而且是复杂多变的世界。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使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从国内发展来看,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双重转型。伴随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动更加剧烈,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要在历史新起点上继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必须对前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有足够清醒的估计和准备。历史的经验表明,形势好的时候,发展顺利的时候,忧患意识容易淡薄,而危险恰恰容易在这个时候滋生。我们一定要高度注意这个问题。

经济生活中,类似的行为也很多。有很多的企业,由强变弱,最终惨遭淘汰。尽管这些企业败走麦城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缺少一种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安而忘危,缺少远虑,对面临的危险认识不足、准备不足,最终导致企业失败。企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危机意识。他们有的只看到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有的只看到对手的弱点,却没看到自身的不足。必须看到,我国迈入WT0门槛后,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缺少应有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不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那么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我们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总而言之,忧患意识是企业里面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它能让销售部门高度戒备竞争对手将会带来的挑战,完善销售的各个缓解;它能让生产部门不断创新,改善工艺,降低成本,加强产品竞争力;它能让管理部门积极

的思考我们那里做的不够?对各个部门的支持还有那些不足?至于每一个员工,如果他总是躺在过去的成绩上,那永远都只能原地踏步。一项任务完成以后需要员工具备“归零的心态”和“空杯的心态”,这样才能进步,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身为员工,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心一意为公司服务。不要依靠以前的功劳,以前的业绩说话。公司需要的是能够不断创造新业绩的员工,老板评价员工的业绩是看功劳,在意的是现在的业绩。员工必须具有忧患意识,不断进取,主动为公司创造新的价值。才不会被公司抛弃,被社会淘汰。

二、创业难、守业更难

著名企业家卡洛斯戈恩曾说过:“卓越的企业如何知道自己在哪里需要加以改进?如果你让与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提意见,包括客户、经销商、供应商乃至企业员工,那么就会有很多人踊跃指出企业的不足。”卡洛斯戈恩上任尼桑(Nissan)首席运营官后不久,在首次深入尼桑经销店开展调查时,曾向一名日本销售员询问,顾客对尼桑车评价如何。销售员对他说:“他们说尼桑车的样式糟糕极了。”那么,经销商希望尼桑怎么做呢?“我希望尼桑生产的汽车,能让我们在销售时无需任何借口。”这是他得到的回答。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当前运营商领导团队既需要提升自身的战略管理能力,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能力。这是因为,战略管理能力理所应当是高层领导的主要工作内容,而内部管理能力则是当前运营商管理的短板,是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的真正劣势所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内部管理应该是运营商当前经营管理的战略重点之一。此外,国际合作和交流能力也是将来公司要走向世界,向世界学习的重要能力,是高层领导应关注和提高的。

在商业经营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顾客是上帝"。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顾客买你的账,你才能赚钱!可是,把"上帝"放在嘴巴上容易,放在心里和实际行动上就难了。

1955年时,后来的商业零售巨头沃尔玛还默默无名。到1979年,沃尔玛全年销售额也才首次达到10亿美元。可到1993年,它一周的销售额就达到了这个数,2001年更是一天就予以完成。沃尔玛靠出售廉价的零售百货,愣是在40年内"打遍天下无敌手"。沃尔玛的成功,得益于其长期遵从的服务顾客战略。战略的核心就是以薄利让顾客受益,以服务让顾客满意。

不管你走进哪里的沃尔玛,"天天低价"是最为醒目的标志。为了实现低价,沃尔玛想尽了招数,其中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大力节约开支,绕开中间商,直接从工厂进货。统一订购的商品送到配送中心后,配送中心根据每个分店的需求对商品就地筛选、重新打包。这种类似网络零售商"零库存"的做法使沃尔玛每年都可节省数百万美元的仓储费用,实现了薄利多销。更重要的是,它为顾客省了钱,带来了实惠。

除了低价,沃尔玛再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良好的服务。从1962年到1992年退休,沃尔顿引领公司飞速发展的30年中,格外强调要提供"可能的最佳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点,沃尔顿编制了一套又一套的管理规则。他曾要求职员做出保证:"当顾客走到距离你10英尺的范围内时,你要温和地看着顾客的眼睛,向他打招呼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这有名的"十英尺态度"至今是沃尔玛职员奉为圭臬的守则。此外,"太阳下山"原则、"超越顾客的期望"等等都是沃尔玛吸引顾客的致胜法宝。

与沃尔玛小有不同的是,美国另一家零售公司克罗格公司则追求一种与顾客的服务互动。公司的前任总裁约瑟夫·霍尔认为:对公司发展什么产品、

增加哪些服务、使用什么销售手段等问题,最有发言权的就是顾客。以此为基础,克罗格公司在所有现金出纳机旁都设了"顾客投票箱",顾客可以把自己对克罗格公司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如需要哪种商品、哪种商品应该改进、需要什么服务等投入箱中。与此同时,克罗格公司在每张建议票上都会留下顾客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一旦顾客的建议被公司采用,公司就会通知顾客来免费享受该种服务或是商品,并赠送各种消费折扣卡。投票箱一设置,就受到了顾客的热烈欢迎。克罗格公司根据顾客的各种建议,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使自己的每项服务或产品一出炉就深受欢迎,公司的营业覆盖面也一下子扩大到了美国的好几个州。在"投票箱"策略的基础上,继任总裁詹姆斯·赫林更是提出了这样的响亮口号:我们要想生存得更好,就只有像满足情人的要求那样来满足顾客!顺理成章,克罗格公司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通用电气公司曾经是世界最大的工业企业,但是他从不忽视对顾客的服务。现在,它有80%的利润是来自于服务。现在,对于通用电气公司的机车生产部门来说,从投入到产出、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观念转变,就像打开电灯开关一样简单。一旦灯亮了,通用电气公司马上就提出了一整套服务,比如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就能够帮助铁路公司更加有效地管理。这得益于安装在机车上的设备,铁路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都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机车所在的位置。现在,如果机车出现故障,铁路公司无需打电话求助,通用电气公司的维修人员就可以直接赶往出事地点,排除故障。由于制造产品已经变得日益稀松平常,对于客户来说也不再那么珍贵,因此,通用电气公司并不是惟一一家发现可以从产品的相关服务中获得比产品本身更多财富的公司。想一想,当你购买一台新电视机或者电脑的时候,当你从租售汽车的代理商那里获得财务担保的时候,你都可以得到一份服务合同。20世纪90年代,IBM

公司的成功,很大意义上就是由于他们完成了从硬件生产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转变。

曾记得海尔有一句响亮的口号:真诚到永远!是的,只有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增加服务的投入,才能有公司的巨大产出。把顾客当做“情人”,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功。

总而言之,创业难,守业更难,只有不断改进,并时常抱有忧患意识,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并最终壮大起来!

企业管理部生产科

蔡冰

2008年4月24日

谈谈杜甫诗中的忧患意识

谈谈杜甫诗中的忧患意识 杜甫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中,而且贯穿于他的一生。对后人形成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着深远的意义。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动荡和人间苦难,阅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公正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与最底层人民一起颠沛流离,休戚与共。他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中,而且贯穿于他的一生。对后人形成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着深远的意义。时至今日,仍然滋养着华夏儿女的精神世界。 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儒守官家学渊源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儒家“入世”、“有为”的进取精神从小便对他产生影响,并终其一生。“忠君”、“爱民”的爱国思想也深入骨髓,成为其诗歌中体现的忧患意识的内在动因,也成为诗人漂泊艰辛的一生坚持不辍的创作主题。 他7岁即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的重视。20岁以后,他到江南的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又于次年到齐赵一带漫游。在这两次漫游里,他饱览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天宝三载(744),他在

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结下友谊。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这时唐王朝还算强盛,仓廪相当充实,可是玄宗开始好大喜功,开拓边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社会上已经隐伏着不安定的危机。年轻的杜甫对此有所预感,但并未正视。他过着登山涉水、高歌游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浪漫生活,但也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其时诗作虽有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不同凡响的作品,但总的说来,没有超越杜审言那一时期名诗人的水平。 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体擦民情休戚与共 天宝五载(746),杜甫到长安,想求得一官半职,有所建树。次年,玄宗诏征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都就选,杜甫参加了这次考试,但由于中书令李林甫阴谋破坏,应试者没有一人被选。天宝十载,玄宗举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写成三篇“大礼赋”进献,得到玄宗的赞赏,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等待分配,又没有下文。他不断写诗投赠权贵,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也都毫无结果。被迫“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过着“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穷愁潦倒生活。最后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务也未能改变“尝困于衣食”的处境。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宾客”,陪伴他们诗酒寓游,取得少许资助。同时,也结交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天宝十一载以后,他写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

解决忧患意识不强问题讲话稿

解决忧患意识不强问题讲话稿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它源于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坚强意志和奋发精神。所谓忧患意识,是说没有问题的时候就想到问题的出现,没有危机的时候就想到危机的降临,矛盾未显现的时候就要想到矛盾的突发和激化。这也就是《周易》中所说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也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一)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重要支柱。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就是民族忧患意识的产物。党的几代领导人,包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场合,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党的十六大刚刚结束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就带领中常委们到西柏坡学习考察,表明了中央领导集体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面向未来,我们党任重道远,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又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在党的十七大上,总书记强调了“四个一定要”,其中一条就是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最近,在中央党校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又指出:“越是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越要有忧患意识,越要居安思危。”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于我们来讲,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次全市性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把解决忧患意识不强的问题作为一个专题展开讨论,是完全必要的。 (二)我市为什么提出忧患意识不强的问题,恐怕主要原因是,目前在我市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着小进即满的思想 认为自然环境条件不错,有了一个好的基础,而且这几年发展得也很快,无论是经济总量、人均gdp,还是财政收入,都是全省第一,特别是的开发建设和南堡大油田的发现,以及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建设, 的知名度在全国乃至世界越来越高,眼下又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所以,有了一种满足感。小进即满的思想流露在我们的言谈话语中,也表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这种小进即满的思想是我们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实现新跨越的大敌。忧患意识不强,表现在具体问题上,至少有以下几点:

浅析忧患意识比较——《雅典的泰门》、《恨世者》主人公性格特点比较分析(一)

浅析忧患意识比较——《雅典的泰门》、《恨世者》主人公性格特点比较分析(一) 论文摘要]一部作品情节的发展、主题的深化是由人物的参与而构成的。泰门、阿尔塞斯特作为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出了恨世、厌世情绪和忧患意识。本文以《雅典的泰门》《恨世者》为例,从人性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二位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阐释二人忧患意识的阶梯发展情况及不同表征。 论文关键词]自然人;社会人;内倾;外倾 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和莫里哀的《恨世者》两部作品写于17世纪初和17世纪中期,跨越半个多世纪。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土崩瓦解,资本主义社会蓬勃兴起的交替时期,也是资本原始积累形成、发展时期。这一典型特征伸向英、法两国的各个角落,使人们的思想和整个社会风气遭到极大破坏。尤其是资产阶级的权利欲、金钱欲,更是前所未有地把世间的一切丑恶都搅动起来。自私自利、追逐金钱道德沦丧及一切恶行败德充斥着社会,使忧患意识在l7世纪初至17世纪中期表现的尤为突出。作为两部作品的主人公,泰门和阿尔赛斯特二人也表现出不同的忧患意识的性格特点,既反映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是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 一、自然人与社会人 费尔巴哈的自然人概念是建立在对宗教批判基础之上的。他认为,上帝不过是人类所缺乏的各种完美性的一个虚幻的表象,上帝的各种特性实际上都是对象化了的人类的特性,必须“将外在于世界的,超于自然与超于人的上帝的本质还原成为属人的本质的组成部分以作为其基本组成部分。”…自然人这一概念就是费尔巴哈在批判了宗教之后形成的对人的基本理解。自然人作为生物性的人,不仅身体是自然的一部分,其行为和心理特征依然具有不成熟的自然特性。泰门就是这样自然人的典型代表。 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虽然描写的是雅典古代的社会生活,但实际上是对16、l7世纪之交英国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悲剧主人公泰门的思想感情是与他生活的那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当时社会奉行的是惟利是图、尔虞我诈的道德伦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被金钱所取代,金钱成了主人公命运的寒暑表。个人利己主义私欲高度膨胀,这同泰门对人类友好、和谐生活的理想社会之间产生了尖锐的冲突,注定了泰门的性格悲剧。 作为自然人的泰门有豪富的家财。泰门或宴请宾朋,或替人还债,或送人珠宝马匹,慷慨仁慈,乐善好施,不管什么人总能在他那里有求必应、满载而归。虽身为豪门贵族,但他并不贪图富贵,在他心目中最神圣的东西就是兄弟般的友谊和诚挚的感情。他替朋友文提狄斯还债,还替自己的仆人路西律斯出钱娶有钱人家的女儿,为的是君子成人之美,使身居奴才地位的路西律斯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爱情的理想。难怪剧中商人赞扬道:泰门是“一位举世无双的人,他的生活的目的好像就是不断的行善,永不厌倦。像他这样的人真是难得!”说泰门“举世无双”自然有些过誉,但像他那样能够摆脱金钱的束缚,而在待人处世上表现出如此纯洁的感情,的确“真是难得”! 现实总是残酷的。当千金散去之后,泰门顿失往日的气派和尊严,可笑又可悲的是泰门并未因此放弃幻想,认为贫困也许是一种幸运。他还劝慰管家说“你何必哭呢?你难道以为我会缺少朋友吗?放心吧,凭着我对人家这点交情,要是我开口向人告借,谁都会把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财产给我自由支配的。”他坚信他有这许多朋友,还怕穷吗!然而他得到的却是昔日朋友的翻脸无情、反唇相讥、恩将仇报。友谊转瞬即变,朋友变为路人,他们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蜂拥而至、讨债逼债,置泰门于绝路,完全忘记了过去在泰门酒桌上大吃大喝的情景和在泰门门下得到的丰厚赏赐。这就是散发着浓烈的酒肉气味的朋友,这就是镀着一层金子光泽的友谊。严酷的现实使泰门陷入了极端痛苦的感情之中,这是一种清醒的意识到道德与行动、理想与现实尖锐对立的痛苦。心性不成熟的泰门没有过多的思考就开始了行动反击,像个幼稚的孩童用“设宴”请客的办法,特设了一桌非同寻常的白开水“宴席”,待旧日的朋友来

谈谈大学生增强国家安全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谈谈大学生增强国家安全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姓名:吴君可班级:1202(net)专业:软件开发(net方向)学号:201202050233 前言: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向着总体和平的方向发展,但战争的威胁任然存在。局部战争,恐怖主义,霸权政治。对世界的和平与国家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理应关心,关注这类事件的发生,时刻警惕敌对势力的威胁与渗透,维护国家安全,增强对国内外大大事的关注,增强国家忧患意识,增强国家责任感,使命感。 一、国家忧患意识是什么及其重要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我认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忧患意识对于一个国家、民族、集体乃至个人的荣辱兴衰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这至少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忧患意识是一个国家、民族危机感和使命感产生的动力源。人类的历史表明,一个没有危机感和使命感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一个没有危机感和使命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其最终结果,势必会走上国破家亡的衰败之路。而忧患意识首先是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大清王朝末年的衰败,直至丧权辱国悲剧的不断上演,就是明证。 其二,忧患意识是唤起人们爱国主义精神的警示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这种精神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强烈的忧患意识体现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是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的集中反映。 其三,忧患意识是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助推器。国防观念的强弱,事关国家安危存亡。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国防和国防观念的强弱,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强烈的忧患意识,正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防稳固的重要基石。建国之初,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选择充满忧患意识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对此,毛泽东同志的解释是,这首歌,教人们居安思危。因此说,忧患意识的一个重要表征,是执政者、决策者长远的历史眼光和深邃的战略眼光。增强忧患意识,有助于我们科学判断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既把握机遇,也认清挑战;既看到成绩,也认清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永不自满地向前迈进。 一个民族有了忧患意识,才能自强不息;一个国家有了忧患意识,才能兴旺发达;一支军队有了忧患意识,才能无往不胜。从这个意义上说,忧患意识就是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也是大局意识、长远意识和战略意识。的确,人类的发展史一再证明,忧患意识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及个人来说,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万万不可缺少的。 二、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及其现状: 众所周知,自70年代对越反击战后,我国基本处于和平状态,无明显对外战争,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而一国的周边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稳定的周边

应对突发事件要有忧患意识示范文本

应对突发事件要有忧患意 识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应对突发事件要有忧患意识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近期,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再一次引 起了人们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和管理问题的关注。 建立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 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是全球不同国家政府的共识。 20xx年,我国“非典”事件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 视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建设。加强应急管理是维 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 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各级党组织坚持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 容。 这些年来,我们先后经历了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和 今年抗击风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等公共安

全事件应急处置的考验,从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薄弱环节,比如:应急预案有的形同虚设,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往往出现三种现象:一是事故的责任主体是哪家不清楚,相关部门的职责是什么不清楚;二是在第一线能够快速处置抢险的人员较少;三是缺乏采取果断决策处置的技术支撑。其中最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忧患意识不强,缺乏维护公共安全的高度紧迫感和责任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公共安全的一大隐患。 上海是一个人口、产业、财富等要素高度密集的特大型城市,任何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都会产生放大效应。增强城市危机管理能力,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确保世博会平安举办,是上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目前,上海又处在发展

公民生态意识缺失成因及其应对探析

公民生态意识缺失成因及其应对探析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公民生态意识普遍缺乏,生态消费观淡薄、生态法制观念不强、生态忧患意识差,总体呈现环保利己主义的趋势,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公民生态意识急需提高。为此,引导公民绿色消费、提升公民法制观念、加强公民生态忧患意识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公民本身生态意识觉醒,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人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可以从引导公民绿色消费、加快环境教育立法等方式入手,提高公民生态意识。 标签:公民生态意识;缺失成因;绿色消费 生态意识首先倡导于西方。生态意识一词的最早使用者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他在《沙乡年鉴》一书中提出:“没有生态意识,私利以外的义务就是一种空话,所以我们面对的问题是,把社会意识的尺度从人类扩大到大地(自然界)。”也就是说人类必须自身意识到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发自内心地去保护生态才可以,这种意识是私利以外的义务所强加不了的。然而,人类从工业社会开始,为了经济上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不惜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生态问题日益凸显。我们必须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 一、研究公民生态意识的必要性 当下,生态危机已变成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各个国家都在采取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则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两山论”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表明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但相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如火如荼,我国公民生态意识虽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但人们对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认识远远达不到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公民只有一部分人怀有生态意识,这一部分人也集中于生态倡导者,大部分的公民缺乏生态意识,自身对于生态的保护意识并未觉醒,总是寄托于政府去解决,这对于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消极和阻碍作用,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更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二、公民生态意识缺失成因 (一)公民生态消费意识淡薄 “衣食住行”是公民生活的基本需要,每一项都需要公民进行消费。究其根本,公民的另一个身份便是“消费者”,我们的社会实质上就是“消费社会”,因此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虽然近些年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在不断倡导“生态消费、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等消费观念,公民的生态消费意识

浅谈90后学生党员的忧患意识

浅谈90后学生党员的忧患意识 何为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人的一种理智的认识活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强烈的忧患意识能够让人明白肩负的使命,明确理想目标,主动解决忧患。90后学生党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无强烈的忧患意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得失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90后学生党员必须具有忧患意识的原因。 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政权,我们的社会主义,现在有危机吗?我们共产党人身边存在危机吗?我想,只要是一个有良知的,负责任的党员,只要还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答案就必然是肯定的!我们不仅有危机,而且危机还相当严重地、非常险恶地存在着。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今世界不仅是全面开放的世界,而且是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进步也离不开中国。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为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今天世界各国的发展机遇并不均等,发展的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和平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使得国际形式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 从国内环境来看,改革开放30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繁荣,物质“极大丰富”,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但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亦逐步凸现出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就业问题、人口问题、教育问题、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严重制约我们经济发展的瓶颈。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对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我们90后学生党员唯有保持忧患意识,才能在今后的社会活动中有效应对并在不断创新中加以解决。

增强忧患意识心得体会

增强忧患意识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增强忧患意识心得体会(共2篇)  胡锦涛主席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全军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自学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地安全保证。”     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是统一的。只有胜利时想到挫折,顺利时预见困难,机遇中察觉危机,才能使自己时时警醒,始终如履薄冰,充分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我们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我军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军必须坚定地经受住各种斗争任务和复杂环境的考验,      始终成为巩固党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国家发

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战略机遇百年难遇,稍纵即逝,而要维护好、用好战略机遇期,就必须维护好国家安全、捍卫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要坚定地履行好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稳定的神圣职责,坚决抵御外来侵略,打击各种分裂势力,为创造一个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长期安全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时代的发展已使我国传统的安全边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平面安全观已经被不断向海洋、太空、电磁空间扩展的“立体安全观”、“全球安全观”所取代,少数大国正在争夺太空军事优势,电磁空间已成为继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天战场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我军建设的现状与未来高科技现代化战争要求的差距,扩展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视野,不仅维护好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安全,而且要关注和维护好我国的海洋、太空、电磁、生态、文化及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作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倡议,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对外关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更加体现时代要求的国家安全观和外交战略。军队建设要提高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更

政治教学忧患意识不可废

政治教学忧患意识不可废 发表时间:2013-01-23T14:47:52.01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7月供稿作者:万进雅 [导读] 纵观古今,横观中外,实践充分证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充满辩证法的警示名言。 河北省武安市第十中学万进雅 摘要:忧患意识是爱国主义思想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加强忧患意识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和决心,更好地服务于其学业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忧患意识重视 纵观古今,横观中外,实践充分证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充满辩证法的警示名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实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同时必须具备“居安思危”的战略思维。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科技发展迅猛、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而多种矛盾凸显的新背景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对中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应是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协力推进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课教学角度进行探析。 一.抓好课本知识与忧患意识教育的契合点。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大量的知识是关于责任教育方面的,在教学中应把这方面的知识与责任教育、忧患意识教育结合起来。如《经济生活》中的资源有限性与人们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等,《政治生活》中的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文化生活》中外来文化入侵现象的分析等知识都可成为对学生加强忧患意识教育的直接素材。 二.充分利用好时事背景材料。 政治课教学必然离不开时事背景的渗透和利用,在教学中通过国情和世情教育让学生明白“患”在何处,知道“忧”之所在,明确奋进的方向,树立忧患意识。在国情的分析中明确我国近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更要讲清我们面临的严峻考验,国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在世界形势的分析中讲明国际形势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学生对西方腐朽思想的鉴别力和免疫力。 三.开发第二课堂,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感和信念,把忧国之情、爱国之心与报国之志融于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行动中。活动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如开展专题报告会,对目前学生关心一些热点问题如祖国和平统一、环境问题、国际关系等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和民族发展危机的严重、责任的重大,意识到增强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四.充分发挥相关课外资源对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推动作用。 充分利用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活的”国情教育。可带领学生参观革命遗址、文化古迹、博物馆、重点工程、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教育基地和教育资源进行“活的”国情教育,使学生在看与听的过程中加深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增强对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责任心,以激发爱国热情。也可利用节假日,让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对当地的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唤起环境忧患意识。 五.开展多种有效教学形式,丰富忧患意识教育渠道。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校的教育责任在于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朋友的责任,以及对职业、对集体和对世界的责任。这些责任都离不开学习责任的培养。在合作学习中要强调个人的责任感,即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负有一定的责任,并为自己的不合作行为承担后果。每个人都要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深切体会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在培养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责任教育,使学生在无形中努力表现自己,承担责任,尊重他人,热爱集体,关爱社会,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以境育情,利用好情境教学,激发忧患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电教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感召力,感染学生。教师可搜集一些关于忧患意识的报道,如沙尘暴、洪涝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图片、视频、纪录片,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给学生展示、观看,为忧患意识教育提供翔实可靠的素材。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再现具体感人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角色转换中培养责任感。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者转变为引导者。为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担当老师的角色。教师让出讲台一角,给受教育者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过程。在角色转换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和责任感得到培养。 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增强社会责任感。现代青少年应该具有国家、社会的未来的属性。中学生除了具备科学文化知识而外,还应该具备两个能力:一是劳动实践能力,首先学会自理意义上的劳动,进而独立顽强地生存;二是秉承科学和美德,进而影响社会的能力。这两项能力的培养只靠理论教学是不够的,而亲身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是锻炼学生参与社会、了解社会,激发忧患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失去了忧患意识就会失去奋斗精神,失去生机和活力,通过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进行忧患意识的科学培养,不仅可以为国家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而且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思政课的存在意义,达到思政课知识和德育目标的统一,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 总之,从古至今,中国历代的文人士子大都具备忧患意识,加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对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世界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忧患教育的作用,并且把忧患意识作为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却存在中学教学中淡化甚至忽视忧患意识教育的现象。在政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本就应是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不仅直接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且对学生了解国情,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有危机意识

正在查询发送状态... 查询发信状态失败,[重新查询] 要有危机意识 总裁说:“冬天过去就是灿烂的春天”,有些人就看到了春天,想到了春暖花开,虫飞鸟啼;有些人却看到了冬天,冰封雪漫,万物沉寂; 古人云:“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这既是治国安邦之策,又是企业管理之法。江苏宏大集团的“失业危机日”,可口可乐公司的“末日管理”,海尔的“追求卓越”,三星电子“永远抱有危机意识的经营秘诀”,这些成功的例子再一次像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长久不懈的危机意识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企业如此,人也如此。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一直沉溺于过去的辉煌,没有忧患、危机意识,顺境面前盲目乐观,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时间一长,就会被习惯性思维所控制,丧失锐气。而整个企业就可能如温水煮青蛙那样,对生存环境的变化浑然不觉,从而失去竞争力,待意识到变化来临,已无力应变,最终被市场淘汰。 每个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诸多因素影响乃至干扰企业的正常运营,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因素。面对风险,有的企业遭到失败,但有的企业却把它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动力,让它激励员工的士气,增强他们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催其奋进,促其创新。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危机”不是一种意外,而是一种必然,企业的成长正是在不断地战胜危机中实现的。 《谁动了我的奶酪》描绘了四个小精灵在迷宫里寻找奶酪的过程,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有的积极应变,获得成功;有的只会怨天尤人,消极等待。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会在变化中应对危机,增强紧迫感和前瞻性。要明白,应对危机的法宝就是把产品质量、生产成本放在突出位置。大家要主动突击,要明白不进则退,退则一败涂地,从而使危机意识贯穿整个公司,推动公司发展。

浅析杜甫诗中的忧患意识

浅析杜甫诗中的忧患意识 杜甫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中,而且贯穿于他的一生。对后人形成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着深远的意义。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动荡和人间苦难,阅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公正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与最底层人民一起颠沛流离,休戚与共。他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中,而且贯穿于他的一生。对后人形成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着深远的意义。时至今日,仍然滋养着华夏儿女的精神世界。 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儒守官家学渊源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员外郎; 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儒家“入世”、“有为”的进取精神从小便对他产生影响,并终其一生。“忠君”、“爱民”的爱国思想也深入骨髓,成为其诗歌中体现的忧患意识的内在动因,也成为诗人漂泊艰辛的一生坚持不辍的创作主题。 他7 岁即开始学诗,15 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的重视。20 岁以后,他到江南的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 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又于次年到齐赵一带漫游。在这两次漫游里,他饱览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天宝三载(744) ,他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结下友谊。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这时唐王朝还算强盛,仓廪相当充实,可是玄宗开始好大喜功,开拓边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社会上已经隐伏

着不安定的危机。年轻的杜甫对此有所预感,但并未正视。他过着登山涉水、高歌游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浪漫生活,但也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其时诗作虽有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不同凡响的作品,但总的说来,没有超越杜审言那一时期名诗人的水平。 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体擦民情休戚与共天宝五载(746) ,杜甫到长安,想求得一官半职,有所建树。次年,玄宗诏征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都就选,杜甫参加了这次考试,但由于中书令李林甫阴谋破坏,应试者没有一人被选。天宝十载,玄宗举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写成三篇“大礼赋”进献,得到玄宗的赞赏,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等待分配,又没有下文。他不断写诗投赠权贵,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也都毫无结果。被迫“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过着“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穷愁潦倒生活。最后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务也未能改变“尝困于衣食”的处境。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宾客”,陪伴他们诗酒寓游,取得少许资助。同时,也结交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天宝十一载以后,他写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名篇。由《兵车行》开始形成贯穿一生的忧患意识:“车鳞磷,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字字句句都是对统治阶级穷兵默武的谴责,对广大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 ”批判的锋芒直指最高*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战争导致了国

浅谈忧患意识

浅谈“忧患”意识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说明一个道理:压力带来成长,只有敢于吃苦,历经艰难,克服困难,才有所成就;如果只贪于享乐,不思进取,沉醉于现状,最终会陷入困境,难于自拔,结果一事无成。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一个民族、军事、社会、企业的发展、还是一个人的思想、精神、健康等状况,如果整日不给自己压力,吃喝玩乐,得过且过,结果,于业,导致企业倒闭;于人,养成不思进取,慵懒怠慢的习惯,终至一事无成或病入膏肓…… 有这样一则故事:“清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从睡梦中醒来,它知道新的比赛就要开始,对手仍然是跑得最快的狮子,要想活命,就必须在赛跑中获胜。另一方面,狮子思想负担也不轻,假如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就只能饿死”。多么奇妙的事情,强如狮子之强,弱似羚羊之弱,差别不可谓不大,然而在物竞天择的广阔天地里,两者面临的源自求生欲望的压力却是同等的。 可见,在动物世界里,动物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动物的对手说到底就是它自己,它要逃避死亡的追逐,首先就要战胜它自己,它必须越跑越快。因为稍一松懈,就会成为别人的战利品。 人类何尝不是这样?在国内知名企业蒙牛集团中,羚羊与狮子的故事,可谓人尽人皆知。在残酷的自然法则之下,无论是强悍的狮子抑或敏捷的羚羊,唯有跑得最快、跑得更快,才能适者生存。蒙牛人

以这则生动的寓言故事警醒自己,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及竞争意识,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与团队一起,牢牢把握每一次机遇,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1999年1月13日,蒙牛的前身——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1999年7月成立集团公司;2004年6月,蒙牛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仅仅在短短的7年时间内,创造中国经济的“蒙牛神话”,成为中国乳业界收奶量最大的“第一龙头企业”。其中,UHT牛奶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冰淇淋销量居全国第一。目前,公司已在全国15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市场覆盖全国,直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乳业牛奶出口最大的企业。蒙牛集团成绩的取得,除了与她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分不开,更重要的是与蒙牛人强烈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以及蒙牛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分不开。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不管是总裁还是小职员,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不是都要尽心尽责,全力以赴吗?要知道总有人盯着你的职位,跃跃欲试,总裁的高位自然不必多说,小职员也不例外,因为公司门外总有不少新人等着进来。这样看来,大家的选择都是一样,要么做得更好,要么就被淘汰。 如果一个企业的高层领导,对公司的事不闻不问,以为下面有人会去打理;如果公司的各部门职员及车间主管只顾在办公室聊天、上网,车间里面的事从不过问;如果车间的基层管理人员做事只做一半就撒手不管,认为什么事都可交给生产员工去做,不管效果如何;如

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 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强调“越是形势好了,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条件好了,越要发扬优良传统”。在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他又要求全军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自觉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胡总书记两提忧患意识,其意之深,对于我们在新的形势面前始终保持警醒之心,以开拓进取的锐气做好各项工作,推进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前瞻思维,来自对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充分估计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性警觉;忧患意识是一种使命情怀,体现了对民族、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强烈关注;忧患意识是一种进取精神,要求人们常怀远虑、力戒自满,不断地战胜困难、化解风险;忧患意识还是一种强力防腐剂,时刻警醒人们平中见奇、安中思危、静中知变、察微识隐。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尤其是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中的军队,忧患意识更是战斗精神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军队发展变革的重要动力源,是确保打赢未来战争、有效履行历史使命的强大精神基石。历史反复证明,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来说,没有忧患意识,其实是最大的忧患。一个民族有了忧患意识,才能自强不息;一个国家有了忧患意识,才能兴旺发达;一支军队有了忧患意识,才能无往而不胜。 “危”时忧患易,“安”时忧患难。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面对军事斗争准备的繁重任务,有的同志虽然口头上讲忧患,但对为什么要忧患、忧哪些患、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应对和化解忧患,思之不多,虑之不切,谋之不深。有的人看到我们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了,军队建设明显进步了,于是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认识不足,盛世无忧心态有所抬头;有的只看到一片和平发展、歌舞升平的景象,看不到国家安全统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和平麻痹思想有所滋长,安于当“和平官”、过太平日子;有的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和进步,少了几分开拓进取的锐气,多了几分自我满足、盲目乐观的暮气;还有的缺乏忧党忧国忧军忧民之心,精力围绕着个人得失转,追求铺张奢华,沉溺于酒绿灯红,贪图安逸享乐。所有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军在维护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各种安全挑战中肩负着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国家安全统一面临的新威胁、军事斗争准备的新情况,对我军履行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要走的路还很长,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还会很多。如果缺乏强烈的忧患意识,安于现状,按部就班,就会坐失良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才能无患。我们应该切实认清和把握挑战,谋划和推进发展,把忧患意识转化为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的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思变革、谋打赢之中。 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就要更加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当前,部队建设还面临着许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

浅谈红楼梦的忧患意识

浅谈《红楼梦》中的忧患意识思想 作者:张兴德时间:2010/8/23 15:25: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红楼梦》;古代小说;忧患意识 论文摘要:忧患意识是《红楼梦》的重要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红线。《红楼梦》是封建社会末期的“盛世危言”。它明写的是一个家族的衰落,实际反映的却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即被人们称之为的“康乾盛世”。贾府的衰败过程和衰败原因是“康乾盛世”衰败凝缩和缩影。历史证明了作者思想的正确性和预见性。 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写作,并且把这种忧患意识思想诉诸笔端,这是《红楼梦》一书的一大特点。 《红楼梦》一书表面是写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的大大小小的人生悲剧。“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以至于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但是,如果我们透过作者对这形形色色的人生悲剧的描写,进行仔细品味,就会感受到作者在书中透露出的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充分理解和感悟《红楼梦》中的这个思想,这不仅对我们全面正确的解读(红楼梦》在其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的包裹下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有重要帮助,而且也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红楼梦》的忧患意识,从根本上讲,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红线。作者开始就是带着一种“以书补天,济世为民”这样一种思想目的来创作这部伟大著作的。书中开始,作者讲述了被女蜗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故事,这块顽石虽然没有被拿去补天,但并不甘心此生无用,它自怨自哀,寻求实现自身的价值的机会,后随一僧一道两位仙人到红尘走了一遭,回来写成“石头记”,又托大仙送往红尘,流传于世,实现以书补天的宏愿。作者在书的开始先编造这样一个故事的用意就是想告诉人们,他创作(红楼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令世人换新眼目,是“以书补天”,作者这里以顽石自喻。书以忧患思想开头,又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千净”为结尾。全书始终有一种悲壮的忧患意识。曹雪芹在谈到《红楼梦》的创作时表白:“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砚斋评云:“能解者方有心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初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哭成此书”,“泪尽而逝”。这表明:一种忧患意识伴着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全过程。 《红楼梦》的这种忧患意识,集中地表现在它的主题思想上,《红楼梦》一书,实际上是一部封建社会末期的“盛世危言”。“透过悲剧悟哲理,沧桑之道古今同”。《红楼梦》写的宝黛缠绵徘恻的爱情故事和爱情悲剧,古往今来赢得了不少少男少女的眼泪,但是,不能因此就诸文是一本

应对突发事件要有忧患意识

应对突发事件要有忧患意识近期,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和管理问题的关注。 建立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是全球不同国家政府的共识。2003年,我国“非典”事件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建设。加强应急管理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各级党组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 这些年来,我们先后经历了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和今年抗击风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等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考验,从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薄弱环节,比如:应急预案有的形同虚设,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往往出现三种现象:一是事故的责任主体是哪家不清楚,相关部门的职责是什么不清楚;二是在第一线能够快速处置抢险的人员较少;三是缺乏采取果断决策处置的技术支撑。其中最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一些领

导干部忧患意识不强,缺乏维护公共安全的高度紧迫感和责任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公共安全的一大隐患。 上海是一个人口、产业、财富等要素高度密集的特大型城市,任何 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都会产生放大效应。增强城市危机管理能力, 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确保世博会平安举办,是上海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目前, 上海又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 世博会重大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全面展开,工地到处可见,公共安 全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对此,如果没有清醒认识,没有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势必要吃大亏。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 意识,这样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性,才会把应急管理真正摆 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才会高度自觉地把保障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履行好。 上海在城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较早重视了城市的公共 安全保障问题,2003年编制了《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当前,关键是要在落实上下真功夫,切实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做好 健全组织架构、预案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工作。要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健全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