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变形缝的种类与施工

最新变形缝的种类与施工

最新变形缝的种类与施工
最新变形缝的种类与施工

变形缝的种类与施工

通知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3.0.2条规定了基础的设计等级以及需要按照地基变形设计的建筑物,10.2.9条规定了施工和使用期间需要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范围。

由于火电厂建构筑与民用建筑在结构形式、荷载分布等有较大区别,《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程》规定了基础的设计等级以及需要进行施工及使用过程沉降观测的范围:

基础设计等级一览表

需要进行施工及使用过程沉降观测的建构筑物:

?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类的建(构)筑物;

?复合地基和软弱地基上的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类的建(构)筑物;;

?部分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构)筑物(主要指场地及地质条件复杂时需要进行建筑沉降及倾斜监测的建筑以及受临近基坑开挖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影响的建筑)。

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构筑物一般比较重视,不会出现遗漏现象,但复合地基和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构)筑物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请各位主设及专工审核图纸时加强把关,并复查以下已经设计尚未施工的工程是否存在漏设沉降观测要求。

变形缝的种类与施工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及问题处理

由于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 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 并且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允许的延续时间, 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就称为施工缝。

1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 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

1.1 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受力较小处, 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 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 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 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1.2 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1) 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残渣没有冲洗干净,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 2) 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 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 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 3)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 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 4) 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 5) 下料方法不当, 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 6) 混凝土墙体单薄, 钢筋过密, 振捣困难, 混凝土不密实。

( 7) 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 8)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2 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 认真对待, 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 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 9) 后浇带的位置按规范要求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留设, 这里不再赘述。

2.2 施工缝的形式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多种。另外,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 根据以往的经验, 发现目前常用的几种接缝方式均存在着渗漏水的隐患。如采用“ 凹凸”型施工缝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 而且很难保证质量, 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时, 极易将“ 凸”楞碰掉一部分, 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 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 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末难以清理干净, 使在浇筑新混凝土后, 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而影响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结质量, 留下渗漏水的隐患。而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 因止水带是呈柔性的, 安装时难于固定, 且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受挤压变形移位, 从而容易造成局部渗漏水, 而且橡胶止水带易老化失效, 也不利于结构的长久使用。根据很多的施工实例, 发现采用400mm宽、2mm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很好。一是施工方便, 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 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 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 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 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模板支撑系统上; 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 mm 高, 爬水坡度陡, 高度也较大, 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采用钢板止水带为宜。

具体做法: 金属止水带一般用2 mm~2.5 mm 厚的薄钢板制成, 接头应满焊, 不得有缝隙。固定于墙体暗柱处, 常在止水带上割洞扎箍筋, 封模前应补焊。BW 止水条为5 000 mm×30 mm×20 mm 的长条柔软固体, 7d 的膨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浸入水中, 最大膨胀倍率为150%~300%。试验证明可堵塞1.5 MPa 压力水的渗漏。应用BW止水条时, 须将混凝土粘贴面凿平, 清扫干净后, 抹一层水泥浆找平压光带, 利用材料本身的黏性, 直接粘贴于混凝土表面, 接头部位钉钢钉固定。

2.3 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已浇筑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 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

( 3) 浇筑前, 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 mm~15 mm 厚的水泥砂浆一层, 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 4) 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 5) 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 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 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 6)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宜少留置施工缝。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 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 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第二, 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 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 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 施工缝

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 宜留在拱( 板) 墙接缝线以下150 mm~300 mm 处, 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 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 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第三,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 7) 高度大于2 m 的墙体, 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3 处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3.1 出现问题的现象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 混凝土酥松, 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 沿缝隙处渗漏水等。

3.2 处理问题的措施

( 1) 出现问题较多的部位一般还是地下部分, 而且由于其通常情况下都有防水的要求, 根据施工缝渗漏水情况和水压大小, 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 丙凝) 灌浆堵漏, 其方法见“ 地下防水工程堵漏技术”。

( 2) 对于不渗漏水的施工缝出现缺陷后, 可沿缝剔成V 形槽, 遇有松散部位, 须将松散石子剔除, 刷洗干净后, 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素浆打底,抹1∶2 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4 结语

施工缝处渗漏水是常见的工程弊病, 尤其是地下室混凝土外挡墙,但是如能采用较好的接缝形式。https://www.sodocs.net/doc/5d4236174.html,/File/view/变形缝的种类与施

工.aspx?ID=Periodical_jzgr200108014https://www.sodocs.net/doc/5d4236174.html,/ File/download/Periodical_jzgr200108014.aspx

变形缝设置规范-12页word资料

变形缝设置规范 篇一:变形缝设置要求 变形缝设置要求 变形缝 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 1.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9)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9)第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9)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19)第4.3.1条等。 2. 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

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 3. 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 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 某些标准图集和《2019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 (与规范规定的12m不一致)。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8. 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具体详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19)第5节。 篇二:变形缝设置一般要求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

伸缩缝设置要求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 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 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注: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建筑物内的变形缝

⑤建筑物内的变形缝 , 应按其自然层合并在建筑物面积内计算。 变形缝是伸缩缝 ( 温度缝 ) 、沉降缝和抗震缝的总称。规范所指建筑物内的变形缝是与建筑物相连通的变形缝 , 即暴露在建筑物 内 , 在建筑物内可以看得见的变形缝。 2. 走廊、檐廊、橱窗、门斗 走廊是建筑物的水平交通空间 ; 挑廊是挑出建筑物外墙的水平 交通空间 ; 檐廊是设置在建筑物底层出檐下的水平交通空间 ; 架空走廊是指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 , 在二层或二层以上专门为水平交通 设置的走廊。( 如图 1-8) 落地橱窗是指突出外墙面根基落地的橱窗 ; 门斗是指在建筑物 出入口设置的起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的建筑过渡空间。 (1) 架空走廊 ①建筑物间有围护结构的架空走廊 , 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 并以层高划分。 ②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 1/2 计算。 (2) 橱窗、门斗、挑廊、走廊、檐廊 ①建筑物外有围护结构的落地橱窗、门斗、挑廊、走廊、檐廊 ,

应以层高的相关规定 , 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②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 l/2 计算。 3. 楼梯、井道、建筑物顶部范围的建筑面积 (1) 楼梯、井道 ①建筑物内的室内楼梯间、电梯井、观光电梯井、提物井、管道井、通风排气竖井、垃圾道、附墙烟囱应按所依附的建筑物的自然层计算 , 并入建筑物面积内。 自然层是指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 ②如遇跃层建筑 , 其共用的室内楼梯应按自然层计算面积 ; 上下两错层户室共用的室内楼梯 , 应选上一层的自然层计算面积。( 如图 1-10)

变形缝的防水构造应采用什么做法

变形缝是屋面变形集中的部位,温差变形、建筑物合理沉降变形都会使变形缝的宽度不断变化,所以不管屋面采用哪种防水材料,变形缝的构造和设防是一致的,即需要多道设防,并在缝的宽度变化时,不会造成防水层的破坏。变形缝有高低变形缝和等高变形缝两种,等高变形缝又分为高出屋面等高变形缝、与屋面平齐变形缝和双天沟变形缝等。 高低变形缝的一边为立墙(高层),另一侧为屋面。这时屋面防水层如为卷材时,卷材应钉压在高层立墙上,并向缝中下凹,上部采用合成高分子卷材一边钉压在高层立墙上,一边直接粘到屋面防水层上,同时在表面用金属板单边固定予以保护。如屋面为涂膜防水层时,也应采用与卷材防水层相同的处理方法,并做好涂膜防水层与合成高分子卷材的搭接。 等高变形缝的高出屋面变形缝或双天沟变形缝,防水层均应做到高出屋面矮墙或天沟侧壁的顶面,然后在上部用合成高分子卷材覆盖,卷材中间下凹到变形缝内20至30mm,在凹槽内垫聚乙泡沫条,两边与屋面上翻的防水层搭接,宽度不少于100mm,然后再在顶部铺一层合成高分子卷材,两边应覆盖住前一层合成高分子卷材的搭接缝;上部再用细石混凝土或不锈钢盖板盖压。

水落口是屋面雨水集中通过的部位,水落口与结构混凝土间会由于线膨胀系数不同造成的温差变形、水落管的受力变形等产生开裂,导致水落口周围渗漏;同时水落口安装标高应为沟底最低处,否则会造成积水。因此水落口周围500MM 范围找平层应抹成5%坡度,并在水落口与结构混凝土间预留20MM*20MM凹槽,填嵌密封材料,再用配套涂料涂刷2mm厚的附加层,来增强该部位的防水能力! 旧式的铸铁水落口,天沟防水层卷材收头只能压到水落口沿上,如将卷材伸入水落口内,会造成水落口直径缩少,水流量减少造成积水,排水不畅。涂料可薄涂到水落口内,因为涂膜能紧贴水落口杯壁,不会影响排水的顺畅。新型水落口为橡塑或塑料制品,水落口有槽,防水层的卷材或涂膜可延伸至槽内,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檐口的防水构造怎样才合理? 檐口是水流集中的部位,也是容易被大风掀刮的部位,由于端部需增强或密封,容易使檐口加厚,因此,檐口处的排水坡要准确,不能有倒坡现象。檐口应采取涂膜增强,檐口端部在找平层上应预留凹槽,将涂膜、卷材压入凹槽,用金属压条牢固钉压,密封材料范围内,不管采800MM封严。为避免檐口受大风的损害,在檐口取何种施工工

变形缝种类及要求

概念: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伸缩缝 定义: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作法: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使其分成若干段。伸缩缝间距为60m左右;宽度20mm ~30 mm。 2沉降缝定义: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作法: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设置原则: (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 (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宽度:2、3层50~80mm;4、5层80~120mm;5层以上≥120mm 3、防震缝 定义: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防震缝。 作法:从基础顶面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最小缝隙尺寸为50 ~100 mm。多层钢筋砼15m以下70mm;15m以上按烈度增大缝宽。 缝的两侧应有墙,将建筑物分为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设置原则: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并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组成部分的刚度截然不同 规定:在地震设防区,当建筑物需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统一按防震缝对待 八.结构变形缝 1.伸缩缝:为防止因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1)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 排架结构装配式100 70 框架结构装配式75 50 现浇式55 35 剪力墙结构装配式65 40 现浇式45 30 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装配式40 30

最新变形缝的种类与施工

变形缝的种类与施工

通知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3.0.2条规定了基础的设计等级以及需要按照地基变形设计的建筑物,10.2.9条规定了施工和使用期间需要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范围。 由于火电厂建构筑与民用建筑在结构形式、荷载分布等有较大区别,《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程》规定了基础的设计等级以及需要进行施工及使用过程沉降观测的范围: 基础设计等级一览表 需要进行施工及使用过程沉降观测的建构筑物: ?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类的建(构)筑物; ?复合地基和软弱地基上的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类的建(构)筑物;; ?部分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构)筑物(主要指场地及地质条件复杂时需要进行建筑沉降及倾斜监测的建筑以及受临近基坑开挖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影响的建筑)。

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构筑物一般比较重视,不会出现遗漏现象,但复合地基和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构)筑物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请各位主设及专工审核图纸时加强把关,并复查以下已经设计尚未施工的工程是否存在漏设沉降观测要求。 变形缝的种类与施工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及问题处理 由于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 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 并且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允许的延续时间, 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就称为施工缝。 1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 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 1.1 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受力较小处, 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 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 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 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1.2 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1) 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残渣没有冲洗干净,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 2) 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 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 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最新变形缝的种类

变形缝的种类

变形缝的种类 变形缝有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1、伸缩缝 伸缩缝要求把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地面以上部分全部断开,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需断开。 ①伸缩缝的设置: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 ②伸缩缝的构造: 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分开,并在两部分中间留出适当的缝隙,缝宽一般在20~40毫米。 伸缩缝的结构处理 砖混结构的墙和楼板及屋顶结构布置可采用单墙也可采用双墙承重方案,最好设置在平面图形有变化处,以利隐藏处理。 框架结构一般采用悬臂梁方案,也可采用双梁双柱方式,但施工较复杂。 墙体伸缩缝构造 砖墙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或错口缝,一砖半厚外墙应做成错口缝或企口缝。外墙外侧常用浸沥青的麻丝或木丝板及泡沫塑料条、油膏弹性防水材料塞缝,缝隙较宽时,可用镀锌铁皮、铝皮作盖缝处理。内墙可用金属皮或木条作为盖缝。楼地板层伸缩缝构造伸缩缝位置大小应与墙体、屋顶变形缝一致。缝内以可压缩变形的油膏、沥青麻丝、金属或塑料调节片等材料做封缝处理,上铺

活动盖板或橡皮等以防灰尘下落。顶棚处的盖缝条只能固定于一端,以保证缝两端构件自由伸缩。屋顶伸缩缝构造 不上人屋面一般在伸缩缝处加砌矮墙,屋面防水和泛水基本上同常规做法,不同之处在于盖缝处铁皮混凝土板或瓦片等均应能允许自由伸缩变形而不造成渗漏,上人屋面则用嵌缝油膏嵌缝并注意防水处理。 2、沉降缝 ①沉降缝的设置: 沉降缝是为了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下列情况须设置沉降缝: Ⅰ.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土壤上,两部分之间。 Ⅱ.当同一建筑物的相邻部分高度相差两层以上或部分高度差超过10米时。 Ⅲ.当同一建筑相邻基础的结构体系、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悬殊时。 Ⅳ.原有建筑物和新建建筑物紧相毗连时。 Ⅴ.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高度变化较多时,应将建筑物划分为几个简单的体型,在各部分之间设置沉降缝。 ②沉降缝构造: 沉降缝与伸缩缝最大的区别在于沉降缝非但将墙、楼层及屋顶部分脱开,而且其基础部分亦必须分离。 沉降缝的宽度随地基情况和建筑物的高度不同而定。

变形缝的种类4页

变形缝的种类 变形缝有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1、伸缩缝 伸缩缝要求把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地面以上部分全部断开,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需断开。 ①伸缩缝的设置: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 ②伸缩缝的构造: 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分开,并在两部分中间留出适当的缝隙,缝宽一般在20~40毫米。 伸缩缝的结构处理 砖混结构的墙和楼板及屋顶结构布置可采用单墙也可采用双墙承重方案,最好设置在平面图形有变化处,以利隐藏处理。 框架结构一般采用悬臂梁方案,也可采用双梁双柱方式,但施工较复杂。 墙体伸缩缝构造 砖墙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或错口缝,一砖半厚外墙应做成错口缝或企口缝。外墙外侧常用浸沥青的麻丝或木丝板及泡沫塑料条、油膏弹性防水材料塞缝,缝隙较宽时,可用镀锌铁皮、铝皮作盖缝处理。内墙可用金属皮或木条作为盖缝。楼地板层伸缩缝构造 伸缩缝位置大小应与墙体、屋顶变形缝一致。缝内以可压缩变形的油膏、沥青麻丝、金属或塑料调节片等材料做封缝处理,上铺活动盖板或橡

皮等以防灰尘下落。顶棚处的盖缝条只能固定于一端,以保证缝两端构件自由伸缩。屋顶伸缩缝构造 不上人屋面一般在伸缩缝处加砌矮墙,屋面防水和泛水基本上同常规做法,不同之处在于盖缝处铁皮混凝土板或瓦片等均应能允许自由伸缩变形而不造成渗漏,上人屋面则用嵌缝油膏嵌缝并注意防水处理。 2、沉降缝 ①沉降缝的设置: 沉降缝是为了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下列情况须设置沉降缝: Ⅰ.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土壤上,两部分之间。 Ⅱ.当同一建筑物的相邻部分高度相差两层以上或部分高度差超过10米时。 Ⅲ.当同一建筑相邻基础的结构体系、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悬殊时。 Ⅳ.原有建筑物和新建建筑物紧相毗连时。 Ⅴ.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高度变化较多时,应将建筑物划分为几个简单的体型,在各部分之间设置沉降缝。 ②沉降缝构造: 沉降缝与伸缩缝最大的区别在于沉降缝非但将墙、楼层及屋顶部分脱开,而且其基础部分亦必须分离。 沉降缝的宽度随地基情况和建筑物的高度不同而定。 沉降缝一般兼起伸缩缝的作用,其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但盖缝条及调节片构造必须注意能保证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自由变形。

工程中常见的变形缝、结构缝

工程中的变形缝、结构缝 一、按功能,可分为以下十种类型: 1.膨胀缝(伸缝):能够有效消解超静定结构中膨胀(伸长)变形的结构缝; 2.收缩缝(缩缝):能够有效消解超静定结构中收缩(变短)变形的结构缝; 3.沉降缝:能够有效消解超静定结构中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引起变形差的结构缝; 4.抗震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强迫移位时,能够消解、缓和结构不同部分碰撞损坏的结构缝; 5.体型缝:结构形状或体量发生突变时,将结构在体型突变处分割为不同部分而设置的结构缝; 6.局部缝:在结构形状突变的部位,为缓和应力集中影响而设置的局部结构缝; 7.控制缝:在结构容易发生裂缝的部位,通过预先设置薄弱截面或其它措施,主动引导裂缝出现并加以控制的缝; 8.拼接缝:预制构件装配连接时,拼接处所形成的缝; 9.施工缝:混凝土浇筑体量较大时,按预定位置划分不同的施工浇筑区域,接槎出所形成的缝; 10.界面缝: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建筑构件,不同建筑材料之间在界面上所形成的缝。

二、按做法,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1.全部断开的缝:将结构分割成完全独立的若干部分; 2.上部断开的缝:基础部分相连而上部结构断开所形成的缝; 3.局部断开的缝:结构局部在一定范围内,分割所形成的缝; 4.钢筋断开、混凝土接槎形成的缝:不考虑传递内力的预制构件之间的拼接缝; 5.钢筋后连接、混凝土接槎形成的缝:施工阶段不考虑传力,后用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实现钢筋连接形成整体而可以传递内力的缝; 6.钢筋连通、混凝土接槎形成的缝:从受力上按整体考虑,但在施工时混凝土在此接槎而形成的施工缝; 7.钢筋和混凝土连续、后期引导出现的缝:通过在预定部位削弱截面或采取其他措施引导产生并加以控制的缝。 (常见的几种) 1、伸缩缝:伸缩缝也叫温度缝,是考虑温度变化时对建筑物的影响而设置的。气候的冷热变化会使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产生胀缩变形,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都会由于这种胀缩而出现墙体开裂甚至破坏。因此,把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设置伸缩缝分割成若干个区段,保证各段自由胀缩,从而避免墙体的开裂。伸缩缝缝宽20~30mm,内填弹性保温材料。 在桥涵混凝土防撞护栏设计中因钢筋混凝土浇筑长度不一会隔比例适当的地方设计一条或几条伸缩缝以防止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因自然、外界、钢筋混凝土本身的力学条件产生不均匀的断裂或缝隙。

房屋变形缝的设置

房屋变形缝的设置 在工程实践中,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对某些建筑物,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甚至破坏。下面将结构缝的种类和设置原则分别阐述一下,以利于今后的工作。 1.伸缩缝(温度变形缝) 伸缩缝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由于温差和砼收缩而使房屋结构产生严重的变形和裂缝。为了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的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温度伸缩缝的间距可通过计算确定,亦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2003-2001)表6.3.1采用。 砌体房屋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伸缩缝的做法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2. 沉降缝 沉降缝是指在工程结构中,为避免因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结构沉降裂缝而设置的永久性的变形缝。沉降缝主要控制剪切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设置沉降缝消除因地基承载力不均而导致结构产生的附加内力,自由释放结构变形,达到消除沉降缝的目的。实际上它将建筑物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承重体系。 沉降缝的设置部位: ⑴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⑵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⑶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砼框架的适当部位; ⑷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⑸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⑹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的做法与伸缩缝不同,它要求在沉降缝处将基础连同上部结构完全断开,自成独立单元。沉降缝的宽度可按表1采用。 必须注意,在沉降缝内不能填塞材料,以免妨碍建筑物两侧各单元的自由移动,不少工程,虽然设置了沉降缝,但由于施工时不慎缝内被砖块或砂浆等杂物堵塞,往往失去沉降缝的作用。在寒冷地区,因保暖需要,可在缝的侧面充填保温材料,但必须保证墙体能自由沉降。 房屋沉降缝的宽度(MM) 防震缝 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避免或减轻破坏,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 高层钢筋砼房屋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超过15m 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屋面变形缝种类及防水做法分析讲解

屋面变形缝种类及防水做法分析讲解 屋面变形缝是为了防止墙面出现开裂或变形而预留的缝隙,变形缝的防水非常重要。大家了解屋面变形缝有哪些种类嘛?屋面变形缝防水又该如何操作呢? 下面,咱们一起来聊一聊。 屋面变形缝种类 变形缝根据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伸缩缝多指为了避免温度和湿度等天气环境因素导致楼面发生膨胀变形的缝隙,这种缝隙多为垂直登高变形缝,与屋面登高或齐平、双天沟缝隙。 防震缝顾名思义,就是为了避免地震灾害设置的结构变形缝,让楼体结构不容易被破坏。 沉降缝用于同一建筑物高低存在悬殊、上部负荷重力不均的情形下,设置成几个不同段落的建筑构造缝,这种缝隙也常见于新旧建筑的连接处。 变形缝防水做法 不管是屋面变形缝使用何种防水材料和防水结构,都需要进行多道设防,并且保证变形缝宽度变化时,防水结构也不会被破坏。

伸缩缝的防水做法一般是在防水墙的底部涂抹防水层和缝隙衔接材料,然后表面再加涂一布和两层加强层。 沉降缝多为高低变形结构,通常防水处理是在屋面设置卷材为防水层,将卷材钉压在高层墙体上,让其向缝隙中下凹,一边固定在高层墙顶,一边黏贴在屋面防水层上,卷材表面再使用金属板做单边固定保护。然后,施工人员进行防水层涂膜处理,将合成高分子卷材与防水层涂膜进行粘结。

防震缝的防水层应该高出屋面矮墙或天沟侧壁顶面,将其上部使用合成高分子卷材进行覆盖,在卷材中间下凹到变形缝内2厘米左右,将凹槽内铺垫聚乙泡沫条,连接墙体两边与屋面防水层,之后,再加铺一层合成高分子卷材,卷材两边覆盖住上一层卷材的连接缝,最后,再用细石混凝土或不锈钢盖板压盖,这样整体防水处理就完成了。 总之,屋面变形缝防水层要贴至变形缝两侧砌体的上部,其高度不小于25厘米。为了保证防水处理效果,屋面变形缝防水处理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涂料,在进行施工前,必须进行涂料检查,并注意涂料的保管方式和使用期限。

建筑变形缝类型

建筑变形缝类型 现阶段,建筑变形缝常见种类有哪些?建筑企业在进行变形缝施工设计中,各变形缝施工设计原则情况怎么样?以下是建筑术语变形缝种类基本介绍: 首先我们先了解常见的建筑变形缝种类: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防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沉降缝: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 建筑变形缝设计原则: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伸缩缝的位置和间距与建筑物的材料、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施工条件及当地温度变化情况有关。 建筑中须设置伸缩缝的情况主要有三类: 是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 是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是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抗震缝设置原则:依抗震设防烈度、房屋结构类型和高度不同而异。对多层砌体房屋来说,遇下列情况时宜设置抗震缝:房屋立面高差在6cm以上; 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房屋相邻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抗震缝。当需要设置抗震缝时,其抗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框架结构房屋,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超过15m 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抗震缝宽度,可采用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抗震缝宽度,可采用第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70mm。 抗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抗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沉降缝设置原则: 建筑平面转折部位; 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 地基土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建筑结构类型不同处;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接处。

变形缝的种类及构造

变形缝的种类及构造 一、变形缝的概念: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物发生裂缝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地变化,这种讲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 二、变形缝的种类: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1、伸缩缝:为防止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而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 方向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 、伸缩缝的设置: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结构而定。 、伸缩缝的构造: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分开,病在两部分中间留出适当的缝隙,隙宽一般在20~40mm。 比如墙体的伸缩缝构造:砖墙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或错口缝,一砖半厚外墙应做成错口缝或企口缝。外墙外侧长用浸沥青的麻丝或木丝板及泡沫塑料条、油膏弹性防水材料塞缝,隙缝较宽时,可用镀锌铁皮、铝皮作盖缝处理,内墙可用金属皮或木条作为盖缝。 这是我们学校的某教学楼外墙的一处伸缩缝

这是我们食堂内墙的伸缩缝 2、沉降缝: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竖向缝 称为沉降缝。 、沉降缝的设置: 、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土壤上,两部分之间。 、当同一建筑物的相邻部分高度相差超过10米。 、当同一建筑物相邻基础的结构体系、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悬殊时。 、当原有建筑物和新建筑物紧相毗连时。 、沉降缝的构造:沉降缝与伸缩缝最大的区别在于沉降缝非但将墙、楼层及屋顶部分脱开,而且其基础部分亦必须分离。沉降缝的宽度随地基情况和建筑物的高度不同而定,地基越弱的建筑物,沉陷的可能性越高,沉陷后所产生的倾斜距离越大,要求的缝宽越大。沉降缝宽度有表如下: 基性质房屋高度H缝宽B(mm) 一般基地<5m 5~10m 30 50

墙体变形缝构造

(1)变形缝的设置 ①伸缩缝 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垂直缝隙。 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温度缝或伸缩缝。 结构设计规范对砖石墙体伸缩缝的最大间隙有相应规定,一般为50~75mm。 ■伸缩缝间距与墙体的类别、屋顶和楼板的类型有关, ■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伸缩缝间距比装配式结构形式小。 ■有保温或隔热层的屋顶,相对说其伸缩短间距要大。 ■伸缩缝: 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构件断开。 ■基础埋于地下,不必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一30mm。 ②沉降缝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沉降缝将房屋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构件断开,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沉降。■沉降缝一般在下列部位设置: 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 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 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 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 ■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 ◆地基越弱的建筑物,沉降的可能性越高,倾斜距离越大,其沉降缝宽度一般为30~70mm,◆在软弱地基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 ③防震缝 在抗震设防烈度7~9度地区内应设防震缝, ■一般情况下防震缝仅在基础以上设置 ■抗震缝应和沉降缝协调布置,做到一缝多用。 ■当防震缝与沉降缝结合设置时,基础也应断开。 ■防震缝的宽度B,在多层砖墙房屋中,按设计烈度的不同取50~70mm, ■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中. ▼建筑物高度小于或等于15m时,缝宽为70mm;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15m时, 设计烈度7、8、9度, 建筑每增高4、3、2m 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 (2)墙体变形缝构造 ■变形缝的构造要点是: 将建筑构件全部断开,保证缝两侧自由变形。 ■砖混结构变形处,可采用单墙或双墙承重方案, ■框架结构可采用悬挑方案。 ■变形缝力求隐蔽, 如设置在平面形状有变化处,还应在结构上采取措施,防风雨对室内的侵袭。

伸缩缝施工要求

二、施工要求 1. 一般要求 (1) 桥梁接缝和伸缩装置类型,应按照图纸所示。承包人如要改变类型,须制定各项安装参数,报监理人书面批准。 (2) 所有产品在任何时候都应严格按照生产厂家推荐的方法装卸、放置、装配和安装。 (3) 当接缝处的温度低于10℃时不应浇筑热浇封缝料。 (4) 沥青混凝土铺装,应在伸缩装置安装前完成,且不为伸缩装置预留位置,而在安装伸缩装置前,切割先前铺设的沥青混凝土铺装所占的伸缩装置的位置。 (5) 伸缩装置的牌号、型号应符合图纸规定。安装伸缩装置时,上部构造端部间的空隙宽度及伸缩装置的安装预定宽度,均应与安装温度相适应,并应遵照图纸规定。伸缩装置的安装,应在伸缩装置制造商提供的夹具控制(将伸缩装置预置)下进行。伸缩装置一般应在+5~+20℃的温度范围内安装。当伸缩装置的安装温度不同于图纸规定时,各项安装参数应予调整。 (6) 伸缩装置的安装须满足制造商的有关要求。伸缩装置下面或背面的混凝土应密实,不留气泡,预埋件位置应准确。安装完成后的伸缩装置应与桥面铺装接合平整。 2. 模数式伸缩装置 模数式伸缩装置,种类型号众多,由异型钢与单元橡胶密封带组合而成。不同牌号和型号的伸缩装置均应由专门的生产厂家成套供应。 (1) 伸缩装置应根据图纸提出的型号、长度、密封橡胶件的类别以及安装时的宽度等要求进行购置和装配。 (2) 伸缩装置应预先在工厂组装好,由专门的设备包装后运送工地。装配好的伸缩装置在出厂前,生产厂家应按图纸要求的安装尺寸,用夹具固定,以便保持图纸需要的宽度,并应分别标出重量、吊点位置。若组合式伸缩装置过长受运输长度限制或别的其他原因时,经监理人批准,在工厂试组装后,可以分段组装运输,但模数式伸缩装置必须在工厂组装。伸缩装置运到工地存放时,应垫离地面至少300mm,并不得露天存放,承包人应确保其不受损害。 (3) 在浇筑桥面板或桥台混凝土时,承包人应按图纸或生产厂家提供的安装图,预留安装伸缩装置的凹槽, 并按图纸要求预埋钢筋,且钢筋头应伸进凹槽内。 (4) 伸缩装置的安装,应在生产厂家提供的夹具控制下进行。安装前,承包人应对上部构造端部间的空隙宽度和预埋钢筋的位置进行检查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并将预留凹槽内混凝土打毛,清扫干净。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安装温度或温度范围,查验实际气温与安装温度是否相符合。如果有出入,则应调整伸缩装

变形缝长度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变形缝长度规范 篇一:变形缝种类及要求 概念: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伸缩缝 定义: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作法: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使其分成若干段。伸缩缝间距为60m左右;宽度20mm~30mm。 2沉降缝定义: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作法: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设置原则: (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

异较大处 (3)(变形缝长度规范)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 (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宽度:2、3层50~80mm;4、5层80~120mm;5层以上≥120mm 3、防震缝 定义: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防震缝。 作法:从基础顶面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最小缝隙尺寸为50~100mm。多层钢筋砼15m以下70mm;15m以上按烈度增大缝宽。 缝的两侧应有墙,将建筑物分为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设置原则: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并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组成部分的刚度截然不同 规定:在地震设防区,当建筑物需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统一按防震缝对待 八.结构变形缝 1.伸缩缝:为防止因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基础知识介绍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基础知识介绍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 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 2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 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3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结构体系施工方法最大间距m 框架结构现浇55 剪力墙结构现浇45 注:1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3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