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全)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全)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全)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全)

基础实验一时间表调度实验

1.实验内容

链接:实验目的

链接:实验原理及设计

链接:实验主要数据结构

链接:实验效果检验

一.实验目的:

驱动交换网络实验用来考查学生对时间表调度原理的掌握情况。

二.实验原理及设计:

在程控数字交换的体系结构中,周期级程序(例如摘挂机检测程序、脉冲识别程序、位间隔识别程序)是由时间表调度实现的。所谓时间表调度,是指每经过交换系统的最短有效时间(这通常是指各周期性程序周期的最大公约数),都会检查调度表的调度要求,如果某个程序在这时需要执行,则调度程序开始执行它。

在我们设计的时间表调度实验中,这个调度表的调度是静态的。所谓静态,是指我们的调度表是在系统初始化的时候就建立起来的,在系统运行的情况下不再改动。实验要求的就是这个调度表的初始化。这个调度表如下:

我们这个交换系统提供了三个周期性调度程度(摘挂机检测程序、脉冲识别程序和位间隔识别程序),它们的调用周期分别为200ms、10ms和100ms,所以我们系统的最小调度时间为10ms。如图所示,每隔10ms,我们就会检查这个表的一行,

如果该行上某一列为1,我们就执列所对应的任务,如果为0,就什么都不做。每当执行到这个表的最后一行,调度任务会返回第一行循环执行。而你所要做的就是按照你的理解来填写这个调度表。

三.实验主要数据结构:

函数功能:完成调度表的初始化;

函数原型:initSchTable(int ScheduleTable[SchTabLen][SchTabWdh]);

其中SchTalLen和SchTabWdh为在bconstant.h中的宏定义:

#define SchTabLen 20 //代表这个调度表为20行(相邻行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ms);

#define SchTabWdh 3 //代表三个周期性调度任务——0:摘挂机检测任务;1:脉冲检测任务;2:位间隔检测任务;

四.实验效果检验:

当调度表初始化正确时,能够进行正常的通话;如果初始化不正确,可能会造成周期性程序的不正常调用,例如位间隔调度的延迟会造成识别位间隔的延误甚至丢失。

注:由于为循环程序,所以调度表的初始化方案不唯一。

2.源代码

#include "bconstant.h"

extern "C" _declspec(dllexport)

void initSchTable(int ScheduleTable[SchTabLen][SchTabWdh])

{

int i;

for(i=0;i<=19;i++)

{

ScheduleTable[i][0]=0;

ScheduleTable[0][0]=1;

for(i=0;i<=19;i++)

{

ScheduleTable[i][1]=1;

}

for(i=0;i<=19;i++)

{

ScheduleTable[i][2]=0;

}

ScheduleTable[0][2]=1;

ScheduleTable[10][2]=1;

return;

}

基础实验二摘挂机检测实验

1.实验内容

链接:实验目的

链接:实验原理及设计

链接:实验主要数据结构

链接:实验主体流程图

一.实验目的

摘挂机检测实验用来考查学生对摘挂机检测原理的掌握情况。

二.实验原理及设计

设用户在挂机状态时扫描输出为“0”,用户在摘机状态时扫描输出为“1”,摘挂机扫描程序的执行周期为200ms,那么摘机识别,就是在200ms的周期性扫描中找到从“0”到“1”的变化点,挂机识别就是在200ms的周期性扫描中找到从“1”到“0”的变化点,该原理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把前200ms的线路状态保存以备这次可以读取,同时读出这次的线路状态,把前200ms的线路状态取反与这次的线路状态相与,如果为1,就说明检测到摘机消息了。同理,我们把这次的线路状态取反再与前200ms的线路状态相与,如果为1就说明检测到挂机消息了,然后把摘挂机信号作为事件放入摘挂机队列中。

三.实验主要数据结构

函数功能为:检测到摘、挂机事件,并把该事件放入到摘挂机事件队列中。

函数原型:void scanfor200(int linestate200[LINEMAX],int

linestate[LINEMAX],UpOnnode * head1, UpOnnode* end1);其中LINEMAX为线路总数,是定义在"bconstant.h"中的一个宏,linestate200[LINEMAX]为已保存的200ms前线路状态,linestate[LINEMAX]为当前的线路状态,head1,end1为摘挂机队列的首尾指针,该队列已经在主程序中进行了初始化。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检测到的摘挂机事件以摘挂机队列节点的形式插入到摘挂机事件队列中。

数据结构说明:

头文件:"bconstant.h";(以下的数据结构都已在该文件中定义)

LINEMAX:最大线路数;

int linestate200[LINEMAX],linestate[LINEMAX]:线路从0开始编号;状态:1:有电流,0无电流;

enum UporOn {ehandup,ehandon} :为摘挂机区别符:ehandup表示摘机,ehandon 表示挂机;

struct UpOnnode //摘挂机队列节点结构

{

UporOn phonestate; //摘挂机区别符;

int linenum; //线路号(从0开始);

struct UpOnnode* next; //指向下一节点的指针;

};

注意事项:

1.我们编写的模块是基础实验部分预加载的本局交换系统的一个模块而已,在系统中head1头指针和end1尾指针已经完成初始化。为方便起见,我们的摘挂机事件队列是一个包含头节点的单向链表,并且头指针指向该头节点,尾指针在初始化时也指向了该节点。所以在我们的函数编写中应保证头指针始终指向该头节点上、尾指针指向摘挂机事件队列的最末一个节点。

2.注意把这次扫描的线路状态值保存在前200ms扫描线路状态数组中,以便主程周期调用。

四.实验主体流程图

2.源代码

extern "C" _declspec(dllexport) void

scanfor200(intlinestate200[LINEMAX], int linestate[LINEMAX],UpOnnode * head1,UpOnnode * end1)

{int i;

UpOnnode * p;

for(i=0;i

if(linestate[i]&~linestate200[i])

{ p=new UpOnnode;

p->phonestate=ehandup;

p->linenum=i;

p->next=0;

end1->next=p;

end1=p;}

if(linestate200[i]&~linestate[i])

{ p=new UpOnnode;

p->phonestate=ehandon;

p->linenum=i;

p->next=0;

end1->next=p;

end1=p; }}

if(i==LINEMAX)

for(i=0;i

linestate200[i]=linestate[i];

return; }

基础实验三脉冲计数实验

1.实验内容

链接:实验目的

链接: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设计

链接:实验主要数据结构

链接:实验主体流程图

一.实验目的

脉冲计数实验用来考察查学生对脉冲识别原理的掌握情况。

二.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设计

拨号盘所发出的拨号脉冲有规定的参数。我国规定的号盘脉冲的参数有:

脉冲速度:即每秒钟送出的脉冲个数,规定的脉冲速度为每秒钟8-16个脉冲;

脉冲断续比:即脉冲宽度(断)和间隔宽度(续)之比,规定的脉冲断续比为1:1-3:1。

1)脉冲识别程序扫描周期的确定:

为确定脉冲识别扫描的周期,需要计算出最短的变化间隔(脉冲或间隔宽度),这样才能保证每个脉冲都能够识别而不至于丢失脉冲。由于号盘每秒发出的最快脉冲个数为16个,脉冲周期T=1000/16=62.5ms,在这种情况下断续时间比为3:1时续的时间最短,为1/4*T,所以最短变化周期为1/4*(1000/16)=15.625ms,脉冲识别扫描程序的周期<15.625ms。

2)拨号脉冲识别原理:

在下图中,采用了10ms的扫描周期,其中的变化识别标志了状态的变化。对于一个脉冲来说,是前沿和后沿各识别一次,我们可以任取一个来识别脉冲,下图中采用了前沿识别。从逻辑上讲,也就是说(这⊕前)∧前=!这∧前相当于前面所说的挂机识别,同样(这⊕前)∧!前=这∧!前相当于摘机识别。在这里采用比较

麻烦的逻辑运算的原因是需要“变化识别”这个结果。这在位间隔识别中要用到,下面是脉冲识别原理原理示意图:

在我们设计的实验中,用一个数组保留各线路10ms前的状态,用另一个数组保留各线路当前的状态,并且提供了保存“变化识别”的数组(以供后面的位间隔识别使用),另外提供给学生使用的是保存已检测的脉冲值的数组,学生编程检测到一个脉冲以后,就将该线路对应的脉冲值加一。

三.实验主要数据结构

函数功能:识别出一个脉冲,然后把该线路对应的脉冲数加一。

函数原型:void scanpulse(int linestate[LINEMAX],int

linestate10[LINEMAX],int change [LINEMAX],int fchange[LINEMAX],int pulsenum[LINEMAX]) 其中LINEMAX为最大线路数,linestate为当前线路状态,linestate10为10ms前的线路状态,change为状态改变,fchange为首次变化,pulsenum为脉冲计数数组。

主要的数据结构:

头文件:"bconstant.h";(以下的数据结构都已在该文件中定义)

LINEMAX:最大线路数;

int linestate[LINEMAX],linestate10[LINEMAX]:线路从0开始编号;状态:1:有电流,0无电流;

int change[LINEMAX]:线路状态变化数组,0表示无变化,1表示有变化;

int fchange[LINEMAX]:线路首次变化数组,1表示已发生首次变化,0表示没有;

int pulsenum[LINEMAX]:线路当前的脉冲值;

为方面大家操作,我们提供了两个预定义的函数:

int nor_op(int a,int b);int or_op(int a,int b);分别用于异或操作和或操作。

注意事项:把这次的线路状态值保存到10ms前的线路状态数组中,以便主程序周期调用。

四.实验主体流程图

2.源代码

void scanpulse(int linestate[LINEMAX],int linestate10[LINEMAX],int change[LINEMAX],int fchange[LINEMAX],int pulsenum[LINEMAX])

{int i;

for(i=0;i

{change[i]=nor_op(linestate[i],linestate10[i]);

fchange[i]=or_op(fchange[i],change[i]);

if(change[i]&&(!linestate10[i]))

pulsenum[i]=pulsenum[i]+1; }

for(i=0;i

return; }

基础实验四位间隔识别实验

1.实验内容

链接:实验目的

链接:实验原理及设计

链接:实验主要数据结构

链接:实验主体流程图

一.实验目的

位间隔识别实验用来考察学生对位间隔识别原理的掌握情况。

二.实验原理及设计

位间隔识别的目的是要识别两位号码之间的间隔,从而区分各位号码。首先来确定一下位间隔识别的扫描周期,一方面拨号盘的位间隔≥ 250ms,另一方面需要确定一下最长的脉冲或者间隔为多少毫秒。由于最慢的脉冲速度为每秒8个脉冲,这就是说脉冲周期T=1000/8=125ms,当断续比为3:1时,脉冲(断)时间应为125ms*3/4=93.75ms,所以位间隔识别程序要能鉴别93.75ms和250ms间的间隔。一般采用96ms扫描程序来识别,位间隔识别的原理图:

对于位间隔识别的基本原理,在这里要强调两个关键点

(1)识别在前96ms周期内没有发生过变化。这就排除了脉冲变化的因素。因为脉冲最长间隔如前面所计算的那样为93.75ms〈 96ms;

(2)识别出在此以前的最后一次变化是在96ms以前的那个周期内,这一条件可以保证在位间隔开始96ms后的第一个周期就能识别到,而且保证以后各次扫描不识别。

为此引入了“首次变化”这个变量,它标志首次遇到了“变化”。平时它为“0”,当在一个扫描周期内遇到变化后就变为“1”,在这个周期的后续时间里它都保持“1”不变。这个条件可由下面的逻辑关系来实现: 首次变化=首次变化∨变化识别。当首次变化为“0”时,只要8ms脉冲扫描的变化识别为“0”,则首次变化永远为“0”,一旦变化识别为“1”,则首次变化就变为“1”,而且以后无论变化识别如何改变都不能改变首次变化的“1”值。为确保以上“首次变化”平时为“0”,令每次96ms程序都把它清“0”,这样就写出下面的计算公式:首次变化=(首次变化∨变化识别)∧ /96

在每次96ms程序执行期间来检查“首次变化”这个变量,若为“0”,说明在前96周期内没有发生过变化;若为“1”,说明已发生变化,但这时还不能确定为何种变化,既可能为脉冲变化,也可能为位间隔变化。这就需要看下一个96ms周期,若仍有变化,则属于“脉冲变化”;若无变化,即属于“位间隔”变化(>96ms无变化)。这时在再下一个周期内仍能识别出“无变化”,但已经识别出一次了,不能再作重复识别。

对上面的讨论加以概括,只要识别两个变量就可以了:(1)上一个96ms周期内无变化;(2)再上一个周期内有变化就可确定为“位间隔”了。在上面的图中的“首次变化”是识别变量(1)的,首次变化=1是说明上一周期内无变化,否则有

变化。上图中前次“首次变化”是识别后一个变量(2)的,前次“首次变化”是读取“首次变化”的存储内容,不过96ms读一次,读的正是再上一个周期的最后结果。前次“首次变化”=1,说明再上一个周期有过变化,否则无变化。将“首次变化”取反后与前次“首次变化”相与,结果为“1”,表示有位间隔。

值得注意的是,仅上面识别出的“位间隔”还是不够的,因为它只能说明前一次变化在96ms以前,那么用户中途挂机也可以达到这个条件,因此必须区别是“位间隔”还是“中途挂机”。区别这个很容易,只要区别一下现在用户处于挂机还是摘机状态就可以了。前者是中途挂机,后者是位间隔。方法可以是查一下当前的用户线状态,如果为“1”,说明用户已经挂机,那么识别的是“中途挂机”,否则为“位间隔”。

在我们的实验中提供了前100ms的线路状态数组和当前的线路状态数组,以及用来保存“变化识别”、“首次变化”和“前次首次变化”的数组等供学生使用,学生通过编程检测位间隔的位置,当学生检测到位间隔以后,学生把与该线路对应的脉冲值放入到一个接收号码队列中,并且放在接收号码队列中的事件需保存着与该号码对应的线路号,因为几个线路接收到的号码都是放在同一个队列中的。(然后,一个外部程序将扫描该接收号码队列,逐一把各个接收号码事件发送给交换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学生只要做到将号码事件按照接收号码队列节点格式放入队列即可。)

三.实验主要数据结构

函数功能:识别出一位号码,将该号码放入到号码接收队列中;

函数原型为:void scandigit(int linestate[LINEMAX],int linestate100 [LINEMAX],int pulsenum[LINEMAX],int fchange[LINEMAX],int lfchange [LINEMAX], Digitnode * head2,Digitnode * end2)。其中LINEMAX为线路总数,是定义在bconstant.h中的一个宏,linestate[LINEMAX]为当前的线路状态linestate100[LINEMAX]为100ms前的线路状态,pulsenum为当前已经检测到的脉冲计数值,fchange为首次变化,lfchange为前次首次变化,head2,end2为号码接收队列的首尾指针,该队列已经完成了初始化。本次实验就是把检测到位间隔的线路的号码值插入这个队列中。

数据结构说明:

头文件:"bconstant.h";(以下的数据结构都已在该文件中定义)

LINEMAX:最大线路数;

int linestate[LINEMAX],linestate100[LINEMAX]:线路从0开始编号;状态:1:有电流,0无电流;

int pulsenum[LINEMAX]:线路已检测到的脉冲值数;

int fchange[LINEMAX],lfchange [LINEMAX]:首次变化数组,前次首次变化数

struct Digitnode //号码接收队列节点数据结构

{

int num; //号码值

int linenum; //线号

struct Digitnode * next;//指向下一节点的指针

}

注意事项:

1.我们编写的模块是基础实验部分预加载的本局交换系统的一个模块而已,在系统中head2头指针和end2尾指针已经完成初始化。为方便起见,我们的号码接收队列是一个包含头节点的单向链表,并且头指针指向该头节点,尾指针在初始化时也指向了该节点。所以在我们的函数编写中应保证头指针始终指向该头节点上、尾指针指向号码接收队列的最末一个节点。

2.当某条线路检测到位间隔以后,该线路的脉冲值数应清0;在函数末尾应将当前线路状态保存在100ms前的线路状态中、首次变化保存在前首次变化中、首次变化再清0。

细心的您可能会问:“如果线路当前的脉冲数为10,需要把10做为号码值也插入吗”,的确,我们的号码值0是产生了10个脉冲,脉冲数组中脉冲数也会出现10,不过在您把脉冲值10插入到号码接收队列后,我们的后续程序会把它转化为0,传给交换控制系统的。

四.实验主体流程图

1.源代码

V oid scandigit(int linestate2[LINEMAX],int linestate100[LINEMAX],int pulsenum[LINEMAX],int fchange[LINEMAX],int lfchange[LINEMAX],Digitnode * head2,Digitnode * end2)

{ int i; Digitnode * p;

for(i=0;i

{if((!fchange[i])&&lfchange[i])

{ if(linestate100[i])

{ p=new Digitnode ;

p->num=pulsenum[i];

p->linenum=i;

p->next=0;

end2->next=p;

end2=p;

pulsenum[i]=0;} }}

for(i=0;i

{lfchange[i]=fchange[i];

fchange[i]=0;

linestate100[i]=linestate2[i];}

return; }

基础实验五软件送音实验

1.实验内容

链接:实验目的

链接:实验原理及设计

链接:实验主要数据结构

链接:实验检验标准

一.实验目的

软件送音实验用来考查学生对各种信号音发送情况的掌握情况。

二.实验原理及设计

交换机需要向用户发送各种信号音,如拨号音、忙音和回铃音等,也需要向其他交换机发送和接收各种局间信令,如多频信号。这些信号都是音频模拟信号,而信号设备是接在数字交换网络上的,它通过数字交换网络所提供的路由来传送。因此这些模拟信号必须是“数字化了的”,信号音的产生不外乎单频音和双频音两种。对于单频信号音的产生,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抽样、量化和编码运算,得到各抽样点的pcm信号,然后保存在ROM中,在需要发送时按序发送。对于双频信号音的产生,是取得两种信号音周期的最小公倍数,作为pcm的抽样周期,然后保存在ROM 中,在需要时按序取出发送。

由于用软件来模拟信号音的产生比较困难,所以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发送的信号音都是预先准备好的信号音文件,并且伴随有界面的送音显示。那么如何考查学生对软件送音的理解呢?我的设计是提供给学生一些需要送音的情况,由学生编程确定该送音的类型,该送音的情况和送音的类别都是在主程序中预先安排好的,学生只需在送音情况和送音类型间“牵线搭桥”。

三.实验主要数据结构

函数功能:根据输入的状态决定送音的类型;

函数原型:int decide(Userstate state);其中state为输入的状态类型,输出为发送的信号音类型;

头文件:"bconstant.h"(以下的数据结构均定义在该头文件中)

e num Userstate {

caller_ehandup, //主叫摘机

caller_calledbusy, //被叫忙

theother_firstehandon, //通话中对方先挂机

dial_timer_timeout, //拨号音超时

recvnum_timer_timeout, //收号定时器超时

connect_timer_timeout, //连接定时器超时

nulltone_timer_timeout, //空号音超时

ringback_timer_timeout, //回铃音定时器超时

busytone_timer_timeout, //忙音超时

caller_callednull, //被叫空号

called_onecallin, //(被叫)呼叫进入

caller_callconne cted //(主叫)被叫接通

};

四.实验检验标准

为了配合界面Flash演示,运行时界面的Flash动画的信号音均为正确信号,您所决定的音信号将以声音方式播放,加以比较可以判断正误(您可在安装目录下的utility子目录下ringsound子目录中找到各种信号音文件)。

2.源代码

#include "bconstant.h"

extern "C" _declspec(dllexport) int decide_ringtype(Userstate state) {switch(state)

{ case1:caller_ehandup;return 1;

case2:caller_calledbusy;return 4;

case3:theother_firstehandon; return 4;

case4:dial_timer_timeout; return 4;

case5:recvnum_timer_timeout; return 4;

case6:connect_timer_timeout; return 4;

case7:nulltone_timer_timeout; return 4;

case8:ringback_timer_timeout; return 4;

case9:busytone_timer_timeout; return 5;

case10:caller_callednull; return 3;

case11:called_onecallin; return 4;

case12:caller_callconnected; return 2;

}

return 0;

}

基础实验六驱动交换网络实验

1.实验内容

链接:实验目的

链接:实验原理及设计

链接:实验主要数据结构

链接:实验效果检验

一.实验目的

驱动交换网络实验用来考查学生对T接线器时隙交换原理的掌握情况。

二.实验原理及设计

在数字交换机中采用的是数字交换网络,数字交换网络的主要特点是它能够将从数字传输设备进来的数字信号直接进行交换,而不需要数/模和模/数转换。在数字交换中,常见的是T接线器和S接线器。由于基础实验中模拟的交换网络为T接线器,所以这里将只对T接线器进行简单的介绍。

T接线器有输出控制方式和输入控制方式两种,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由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两部分组成。在这里介绍一下输出控制方式,如果需要了解输入控制方式,请参阅有关书籍。

设输入话音信号在TS50上,要求经T接线器以后交换至TS450上去,然后输出到

个写入是由C PU控制进行的,因此把它叫做“控制写入”。控制存储器的读出由定时脉冲控制,按照时隙号读出相应单元内容。话音存储器的工作方式正好和控制存储器的方式相反,即“顺序写入,控制读出”。也就是说,由定时脉冲控制,按顺序将不同的话音信号写入相应的单元中去。写入的单元号和时隙号一一对应。而读出时则要根据控制存储器的控制信息而进行。由于向话音存储器输入话音信号不受CPU控制,而输出话音信号受到由CPU控制的控制器的控制,因此称为“输出控制”方式。在我们的例子中,话音的输入时隙号为50,在定时脉冲控制下就可写入到50号单元中。如前所述,CPU在控制存储器中的450号单元已写入了内容“50”。在定时脉冲控制下,在TS450这一时间,从控制存储器的地址450中读出内容为“50”,把它作为话音存储器读出地址,立即读出话音存储器的50号单元。这正好是原来在50号时隙写入的话音信号内容。因此在话音信号50号单元读出时已经是TS450了,即已把话音信号从TS50交换到TS450,实现了时隙交换。

在我们的驱动交换网络实验中,采用的是单T接线器。因为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并没有任何的数据进行通信,所以在设计中并不存在话音存储器而只存在控制存储器。在建立交换网络时,要求学生在通信的两个时隙对应的控制存储器相应位置写入对方的时隙号,在拆除交换网络时,要求学生在通信的两个时隙对应的控制存储器相应位置清“0”。在显示交换网络建立或者拆除时,外部程序将会去查这个控制存储器来“建立”连接或者“拆除”连接,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检测学生编码的正确性。

三.实验主要数据结构

函数功能:完成通信双方通信时隙的确定和修改。

函数原型:void connect_network(int

timeslice_tnet[TIMESLICEMAX],inttimeslice1,int timeslice2 ,int tag);

其中 TIMESLICEMAX 为一个宏定义,定义在"bconstant.h"头文件中,表示系统可用的最大时隙数,timeslice_tnet为一个数组,代表了交换机内的一个控存(控制存储器),下标值(从0开始)相当于一个时隙索引,与下标值对应的数组值为与该时隙通话的时隙,timeslice1和timeslice2为欲建立或者拆除连接的两个时隙。tag为一个标志位,1表示建立网络,0表示拆除网络。

四.实验效果检验

当建立连接成功时,在Flash界面可以看到通信双方“闪烁”的线路连接;

当拆除连接成功时,在Flash界面可以看到通信双方“闪烁”的线路消失。

2.源代码

extern "C" _declspec(dllexport) void connect_network(int

timeslice_tnet[TIMESLICEMAX],int timeslice1,int timeslice2,int tag)

{ if(timeslice1

{ if(tag==1)

{ timeslice_tnet[timeslice2]=timeslice1;

timeslice_tnet[timeslice1]=timeslice2; }

else

{timeslice_tnet[timeslice1]=0;

timeslice_tnet[timeslice2]=0; }}

return; }

分组实验一分组交换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该部分实验动态演示了分组传输过程,包括X.25虚链路的建立、分组传输和X.25虚链路的拆除;主要体现了分组传输中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二.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设计

X.25建议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制定的关于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规程。

X.25标准的思路是为用户(DTE)和分组交换网络(DCE)之间建立对话和交换数据提供一些共同的规程,这些规程包括数据传输通路的建立、保持和释放,数据传输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防止网络发生阻塞,确保用户数据通过网络的安全,向用户提供尽可能多而且方便的服务。 X.25的分组层在X.25接口为每个用户呼叫提供一个逻辑信道(所谓的“呼叫”是指一次通信过程)。为每个用户的呼叫连接提供有效的分组传输,包括顺序编号,分组的确认和流量控制过程。提供交换虚电路(SVC)和永久虚电路(PVC)的连接。提供建立和清除交换虚电路的方法。

交换虚电路建立过程如下:

三.实验演示流程

实验界面如图所示:

DTE终端为DTE1~DTE2,分组交换机为Switcher_A~Switcher_C,网络拓扑如图所示。

实验演示分三个阶段虚电路连接建立阶段、数据传送阶段和连接拆除阶段。

1.连接建立阶段:

进入实验界面后,点击开始按钮,进入连接建立阶段。首先发起连接的终端发送“呼叫请求”(Call Request)分组,该“呼叫请求”分组包含可供分配的高端的LCN 和被叫的DTE地址,启动一次呼叫。该分组发送到本地DCE,由DCE将该分组转换成网络规程格式,而且通过网络路由(交换)到远端DCE,由远端DCE将网络规程格式的呼叫请求分组转换为“入呼叫”(Incoming Call)分组,并发送给被叫的DTE,该分组包含了可供分配的低端的LCN。

被叫DTE通过发送“呼叫接受”(Call accepted)分组表示同意建立虚电路。远端DCE接收到“呼叫接受”分组之后,通过网络规程传送到本地DCE,本地DCE发送“呼叫连接”(Call connected)分组到主叫DTE。主叫DTE接收到“呼叫连接”分组之后,表示主叫DTE和被叫 DTE之间的虚呼叫已建立,可以进入数据传输阶段。DTE和DCE对应的逻辑信道就进入数据传输状态。

2.数据传送阶段:

链路连接建立完成以后,主叫数据的终端向被叫终端发送数据。分组交换机根据数据分组的LCN值,按照路由表转发分组。被叫终端接到数据后发送数据证实分组。

3.连接拆除阶段:

通信完毕后,在虚呼叫任何一端的DTE都能够清除呼叫,而且呼叫也可以由网络清除,我们这里以主叫方发送释放请求说明链路的拆除过程。呼叫清除的过程实验演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1 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一、交换系统总体介绍 图1-1是程控交换实验系统方框图,图1-2是程控交换实验系统结构图。 图1-1 交换系统方框图

程控交换系统由14个电路模块组成,各模块的组成及主要作用如下: 1.模块1~4: 模块1~4分别是机甲(一)、甲(二)、乙(一)、乙(二)的用户线接口电路和PCM 编译码电路。具体叙述如下: (1) PBL 38710用来实现二/四线变换,摘挂机检出,铃流驱动和用户话机接口等功能; 图1-2 R Z 8623程控交换实验系统结构图

(2) TP3067主要实现PCM编译码功能; (3) MT8870(甲方或乙方的两个话机合用一片)用来接收双音多频信号,把检测到的 被叫用户,送给记发器CPU以便控制交换网络接通被叫用户话路。 2.模块5: 模块5是中央处理器电路,主要由U102(AT89C51)组成,完成键盘扫描和液晶显示、工作状态指示与显示、交换命令的转接和控制接收学生的下载程序。 3.模块6: 模块6是CPLD可编程模块(U101),它产生并输出下列信号: (1)500Hz连续方波(即拨号音信号) (2)忙音脉冲,即0.35秒通、0.35秒断的周期方波 (3)回铃音脉冲,即1秒通、4秒断的周期方波 (4)25Hz周期方波(振铃信号) (5)PCM编译码器的时钟信号电路,它提供四片TP3067所需的2048KHz及8KHz的时钟脉冲。 (6)各接口间的控制信号。 4.模块7: 模块7是交换网络,它包括三大部分: (1)人工交换网络部分:主要由S201和M201组成,通过手动设置跳线完成人工交换工作。 (2)空分交换网络部分:主要由MT8816芯片构成,完成空分路由选通。 (3)数字时分程控交换网络:主要由MT8980芯片、74HC573及一些外围电路构成。 5.模块8: 模块8是记发器电路:它是CPU中央处理器及控制检测电路,主要由CPU芯片U101 (AT89C51)、CPLD 可编程器件EPM7128、锁存器74HC573等组成,它们在系统软件的作用下,完成对话机状态的监视、信号音及铃流输出的控制、的识别、交换命令发送等功能。具体叙述如下: (1)用户状态检测电路:接收各个用户线接口电路输出的用户状态检测信号DET X(X是话路的序号),可以是A、B、C、D,例如DETA是第一话路的用户状态检测信号(下面文字说明中标号的X含义与此处相同),信号直接送入CPU的P1口,以识别主、被叫用户的摘挂机状态。 (2)信号音控制电路:主要由单片机U101及4066的电子开关组成,由CPU经EPM7128口输出的拨号音控制信号(SELA1)、忙音控制信号(SELA2)、回铃音控制信号(SELA3)的作用下,分别分时地将上述三种信号通过U305电子开关送入主叫用户。 (3)铃流控制电路:由上述的单片机U101、EPM7128和用户线接口芯片PBL 38710的有关管脚等组成。自动交换时,在单片机U101作用下,EPM7128口输出的振铃控制信号(RING),铃流音信号送给PBL38710,由PBL38710提升铃流信号电压,使其有效值达到75V左右,送往机。 (4)DTMF接收控制电路:主要由EPM7128可编程器件和CPU的中断端口组成,当8870收到后,便发出使能信号(12EN或34EN)向CPU申请中断,同时收数据(DTMFD1~4)送给CPU(U101)和EPM7128进行处理。 6.模块9: 模块9是话路交换控制器电路:主要由U103、U105、U107、U01及学生二次开发程序U109构成。 7.模块10: 模块10是液晶显示和键盘输入电路:它们共同完成交换功能选择,对话路交换状态显示、话路时隙设置等功能。 8.模块11: 模块11是工作电源:分别是-48V、-12V、接地、+5V、+12V。 9.模块12: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C&C08 交换机系统介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程控交换机一套。 三.实验内容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 交换机的构造。 四.实验步骤 CC08 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语音信 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 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 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1.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如图 1 所示: 图1 2.C&C08 的硬件层次结构 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 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 4 个等级: (1) 单板 单板是 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 成单元。 (2) 功能机框 当安装有特定母板的机框插入多种功能单板时就构成了功能机框,如SM中的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等。 (3) 模块 单个功能机框或多个功能机框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模块,如交换模块SM由主控框、用户框(或中继框)等构成。 (4) 交换系统 不同的模块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 USM/TSM/UTM+AM/CM C&C08 模块模块模块 用户框+主控框USM 功能机框功能机框功能机框 ASL+DRV+TSS+PWX+ 母板SLB 用户框单板单板单板 C&C08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这种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新设备的增加。 (2)通过更换或增加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 网上协议。 (3)通过增加功能机框或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 统的应用领域。 3.程控交换实验平台配置,外形结构如图2 所示: 中继框------ 时钟框--- --- 用户框 主控框--- BAM后管理服务器 --- 图2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 答: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 所示:

华北电力大学 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三 两级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进一步掌握交流放大器的调试和测量方法,了解两级放大电路调试中的某些特殊问题; 二、实验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5-1所示,不加C F ,R F 时是一个无级间反馈的两级放大电路。在第一级电路中,静态工作点的计算为 3Β11123 R V V R R R ≈ ++, B1BE1 E1C156V V I I R R -≈ ≈+, CE11C1456()V V I R R R =-++ 9B21789 R V V R R R ≈ ++, B2BE2 E2C21112V V I I R R -≈ ≈+, C2CE21101112()V V I R R R =-++ 图5-1 实验原理图 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14i2V1be115 (//) (1)R R A r R ββ=- ++ 其中i2789be2211()////[(1)]R R R R r R β=+++ 第二级电压放大倍数21013V2be2211 (//) (1)R R A r R ββ=- ++ 总的电压放大倍数 O1O2 O2V V1V2O1 i i V V V A A A V V V = = ?=?g g g g g g

三、预习思考题 1、学习mutisim2001或workbenchEDA5.0C 电子仿真软件 2、按实际电路参数,估算E1I 、CE1V 、C1I 和E2I 、CE2V 、C2I 的理论值 3、按预定静态工作点,以β1 =β2 = 416计算两级电压放大倍数V A 4、拟定Om V g 的调试方法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按图5-1连接电路(三极管选用元件库中NPN 中型号National 2N3904) 实验中电路图的连接如下 2、调整静态工作点 调节R 1和R 7分别使E1V =1.7V ,E2V =1.7V 左右,利用软件菜单Analysis 中DC Oprating Point 分析功能或者使用软件提供的数字万用表(Multimeter )测量各管C V 、E V 、B V 。可以通过计算获得C I ,CE V ,将结果填入表5-1中。 1)、静态工作点调节后,两处调节值如图所示: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C&C08交换机系统介绍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程控交换机一套。 三.实验容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交换机的构造。 四.实验步骤 CC08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语音信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1.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如图1所示: 图1 2.C&C08的硬件层次结构 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4个等级: (1)单板 单板是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成单元。 (2)功能机框 当安装有特定母板的机框插入多种功能单板时就构成了功能机框,如SM中的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等。 (3)模块 单个功能机框或多个功能机框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模块,如交换模块SM由主控框、用户框(或中继框)等构成。 (4)交换系统 不同的模块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功能机框功能机框模块模块单板单板单板功能机框 模块 交换系统 ASL+DRV+TSS+PWX+母板SLB 用户框 用户框+主控框 USM USM/TSM/UTM+AM/CM C&C08 C&C08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这种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新设备的增加。 (2)通过更换或增加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网上协议。 (3)通过增加功能机框或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统的应用领域。 3.程控交换实验平台配置,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 中继框------ 时钟框--- ---用户框 主控框--- BAM 后管理服务器--- 图2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 答: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三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加深对交换机系统功能结构的理解,熟悉掌握B独立局配置数据、字冠、用户数据的设置。通过配置交换机数据,要求实现本局用户基本呼叫。通过数据配置,掌握现代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和组成。熟悉本局各单板的工作机制。 实验要求: (一)呼叫源的概念:呼叫源是指发起呼叫的用户或中继群,一般具有相同主叫属性的用户或中继群归属于同一个呼叫源。呼叫源的划分是以主叫用户的属性来区分的,这些属性包括:预收号位数、号首集、路由选择源码、失败源码、是否号码准备及呼叫权限等。 (二)号首集的概念:号首集是号首(或字冠)的集合。号首集在实际应用中也称网号。号首是呼叫源发出呼叫的号码的前缀,所以号首集与呼叫源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号首是决定与该次呼叫有关的各种业务的关键因素,在公网和专网混合的网中,号首对不同的用户和中继群而言,往往是重叠的,但意义可能不同。 (三)呼叫源与号首集的关系:一个呼叫源只能对应一个号首集,一个号首集可以为多个呼叫源共用。呼叫源和号首集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一个电话网(公网或专网)内所有的普通用户能够拨打的字冠(号首)的集合就是号首集,而这些用户可能因为某些呼叫属性如对字冠的预收号位数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用户组,每一个组是一个呼叫源。所以号首集含盖的范围大于等于呼叫源含盖的范围。对于一个呼叫源,需设定一个号首集,对于非号首集内的号首,当用户拨打该号首时,系统会提示号码有误。引入号首集这一概念是因为即使是同一号首,但对不同的主叫方(呼叫源),也可有不同的含义,交换机对其处理也不同。如:9对公网为无线呼叫,对专网即为普通呼叫。222对一个网的(如号首集0)呼叫源0可能是本局呼叫,对另一个网(如号首集1)的呼叫源1则是出局呼叫。两个呼叫源可以对应相同的号首集,当同一个网(如号首集0)内不同呼叫源的用户拨打相同的号首时,交换机做相同的处理。当然,不同号首集中同一号首也可能含义相同,如:7字头都代表出局。号首集侧重对被叫(字冠)理解与分析的不同进行分类,而呼叫源是侧重对主叫的属性进行分类。也就是说号首集定义呼叫字冠,呼叫源对主叫用户分类。某呼叫源呼叫非本号首集(另外一个网)字冠时,则需要作号首集变换(网变换)。 (四)配置字冠数据,首先要配置呼叫源,再配置被叫号码分析表(增加呼叫字冠),然后根据具体要求配置其他字冠数据。例如对某些字冠有特殊要求,则需要配置号码变换和号首特殊处理或主叫号码变换;某些字冠要进行特殊号码变换,则要配置特殊号码变换;有号码鉴权要求时,则配置限呼数据;对有的呼叫失败原因需要处理,则需要增加相应的失败处理;对有的局向需要主动发主叫号码时,要增加补充信令。 (五)本局电话互通主叫摘机上报路径:A32---DRV32---NOD---MPU。 (六)通过MPU, SIG, NET, A32板向主叫送拨号音,MPU完成主叫号码分析。MPU同时也完成被叫号码分析,在数据库里按照:号段表-用户数据索引表-ST用户数据表-ST用户设备表顺序进行查找和接续。 (七)本局电话互通的语音通话流程:A32---DRV32---BNET---DRV32---A32。 (八)加深了解各个单板在呼叫过程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加深对硬件的了解。 (九)了解反极性特性:反极性用户一般用于公用电话等需要实时计费的地方。通过挂机信号的极性反转送计费信号而实现实时计费。一般32路用户是中间16、17路有反极性。 (十)来电显示问题:CC08交换机采用的来电显示制式是FSK制式,不支持DTMF制式。本设备中来电显示提供单板为BNET板。 (十一)预收号位数的含义:预收号位数表示启动号码分析至少要准备的号码位数。该数字的长短会影响到程控交换机话务高峰时的负荷。 (十二)本机查号命令:通过下面的命令可以实现拨打“###”查询话机号码。ADD CNACLD: PFX=K'ccc, CSTP=TEST, CSA=LDN, MIDL=3, MADL=3; 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

现代交换技术试验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通信1401 学号:41414051 姓名:郑浩 同组成员:孙浩 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6月4日

实验十七程控交换原理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程控数字交换原理。 2.加深对交换过程的理解。 3.了解用户管理和话费管理。 4.了解程控交换软件控制。 二、实验设备 电话四部,RC-CK-III型实验箱一台,PC机,串口线,20M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内容 运用实验箱模拟实际程控交换过程,应用PC机进行用户管理,话费管理。 四、实验原理 图1程控交换系统框图

图2主板实物结构图 主板的组成结构图如图一二所示,共有12个组成模块,分别介绍如下: a)用户接口模块(1~4) 用户接口模块共有4个,分别是用户一、用户二、用户三、用户四,完成BORSHT 功能; b)PCM编译码模块(1~4) PCM编译码模块共有4个,分别是用户一、用户二、用户三、用户四,完成语音信号的PCM编译码功能。 c)外线接口模块 外线接口模块完成与本系统与电信线路的接口,其中包含的功能有:振铃检测,混合,PCM编译码,摘机控制等。 d)液晶显示模块 本液晶模块为240X128点大屏幕显示屏,用来显示当前系统状态以及所有人机接口的状态显示,如菜单,系统帮助,参数状态设置等。 e)键盘 键盘为6键薄膜按键,完成人机接口的各种操作,如菜单选择,参数设置等。 f)数字中继接口 数字中继接口为两台实验箱之间的连接口,传输E1信号,介质为双绞线。 g)状态指示模块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钟联坪)概要

课程名称:现代交换原理实验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6班 学号 3113003072 姓名钟联坪 2015 年11 月30 日

实验一: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 一.实验目的: 全面了解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及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1.从总体上初步熟悉两部电话单机用空分交换方式进行 通话。 2.初步建立程控交换实验系统及电话交换,中继通信的概 念。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程控交换实验箱,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打开交流电源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加电,电源发光指 示二极管亮。 2.按一下薄膜输入开关“复位”键,进行显示菜单状态。 3.熟悉菜单主要工作状态,分“人工交换”,“空分交换”, “数字时分交换”三种工作方式。 4.以“”方式为例,对“”与“”正常呼叫,熟悉信令 程控交换与语音信号通信交换全过程。 5.呼叫时,甲方一路电话号码设置为48,乙方一路设置 为68,甲方二路设置为49,乙方二路设置为69. 五:实验报告要求: 总结交换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它将各种控制功能与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对外部状态的扫描数据和存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工作。六:思考题: 程控交换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1)数字交换网络。 2)接口。 3)信令设备。 4)控制系统。 实验二:用户接口模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 现方法。 2.通过对用户模块电路PBL 387 10电路的学习与实验, 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1.了解用户模块PBL 387 10的主要性能与特点。 2.熟悉用PBL 387 10组成的用户线接口电路。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程控交换实验箱,双综示波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华北电力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 | | 实验名称____ 操作系统综合实验 课程名称______ 操作系统 | | 专业班级:网络学生姓名: 学号:成绩: 指导教师:王德文/姜丽梅实验日期:2015年11月4日

实验一实验环境的使用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 OS Lab 的基本使用方法。 2. 练习编译、调试EOS 操作系统内核以及EOS 应用程序。 二、 实验内容 1. 启动 OS Lab; 2. 学习OS Lab 的基本使用方法:练习使用 OS Lab 编写一个 Windows 控制台应用程 序,熟悉 OS Lab 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包括新建项目、生成项目、调试项目等); 3. EOS 内核项目的生成和调试:对 EOS 内核项目的各种操作(包括新建、生成和各 种调试功能等)与对 Windows 控制台项目的操作是完全一致的; 4. EOS 应用程序项目的生成和调试; 5. 退出 OS Labo 三、 实验内容问题及解答 1. 练习使用单步调试功能(逐过程、逐语句),体会在哪些情况下应该使用“逐过 程”调试, 在哪些情况下应该使用“逐语句”调试。练习使用各种调试工具(包括“监 视”窗口、“调用堆栈”窗口等)。 答:逐语句,就是每次执行一行语句,如果碰到函数调用,它就会进入到函数里面。 而逐过程,碰到函数时,不进入函数,把函数调用当成一条语句执行。因此,在需要进 入函数体时用逐语句调试,而不需要进入函数体时用逐过程调试。 四、实验过程 1. 新建Windows 控制台应用程序 生成项目: 执行项目: 调试项目: int Func (Int 口〕,// 芦明F UEK 函数 i. nx n - 0, n = FunjcdO); print f CHello World 查看 EOS S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文件夹: 修改EOS 应用程序项目名称: pflMSni-E-l (Prftss Ctrl+FVFR switcli corisnlfi uiitdnu...) Ucleone to EOS shell 五、实验心得 这次是验证性试验,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都是与实验教程参考书上一致, 实验很顺利, 实验过程没有遇到困难。通过这次实验,我掌握了 OS Lab 启动和退出操作;练习使用 OS Lab 编写一个Windows 控制台应用程序,熟悉 OS Lab 的基本使用方法新建项目、生 成项目、调试项目等。 2. 使用断点终端执行: 13

现代交换技术实习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 实习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现代交换技术 院(系、部、中心)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电力通信 班级电力通信111 学生姓名张德舟 学号 208110333 设计地点信息楼C315 指导教师李传森 设计起止时间:2014 年9月9日至12日

一.课程设计目标 通过对交换机系统设计和功能设置,培养学生运用33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和掌握交换机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学生通过对课程设计内容的实际调试,加强学生使用和管理交换机设备的能力,通过编写设计报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作总结和文字及图形表达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及目标 1.交换网络系统设计 设计要求:根据软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对软交换设备进行基本配置,包括:软交换服务器配置、语音网关配置、网络话机配置,软交换组网设计。 设计内容: (1)系统包括3台软交换设备和1台程控交换设备。号码分配:程控交换系统号码段2000~2999;软交换系统号码段4000~5999,其中,1台软交x 换的号码段为4000~4999,1台软交换的号码段为5000~5999,1台软交换的号码段为6000~6999。 (2)实现3台软交换设备的互联互通。即实现号码4000~4999段的用户、号码5000~5999段和号码6000~6999段的用户之间的呼叫接续功能。 (3)实现软交换系统与程控交换系统的互联互通。即实现号码4000~6999段的用户和号码2000~2999段的用户之间的呼叫接续功能。 2.H20-20交换机系统功能设计 设计要求:利用程控交换机维护终端,对H20-20程控交换机系统功能设置。

华北电力大学EDA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2013--2014年度第1学期) 名称:电子电工实习(EDA部分)院系:科技学院信息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张宁孙娜 设计周数:分散1周 成绩: 日期:2013年11月9日

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具有基本功能的电子钟 2、实验要求 (1)、在6位数码管上按24小时进制显示“时”“分”“秒”; (2)、有对“时”“分”“秒”的校时功能; (3)、具有正点报时功能。当快到正点,即某点59分50秒时,电子钟报时,蜂鸣器鸣叫,10秒后结束; 二、设计实验 1、设计原理及其框图 (1)数字钟的构成

数字钟是一个将“时”,“分”,“秒”显示于人的视觉器官的计时装置。它的计时周期为24小时,显示满刻度为23时59分59秒,。因此,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主要由译码显示器、“时”,“分”,“秒”计数器、校时电路、报时电路和蜂鸣器组成。干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组成。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将标准秒信号送入“秒计数器”,“秒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分计数器”也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分钟,发出一个“时脉冲”信号,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时计数器”采用24进制计时器,可实现对一天24小时的累计。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状态送到六段显示译码器译码,通过六位LED 六段显示器显示出来。整点报时电路时根据计时系统的输出状态产生一脉冲信号,然后去触发一音频发生器实现报时。校时电路时用来对“时”、“分”、“秒”显示数字进行校对调整的。 (2)、简述74LS163 2、设计思路 通过分析实验要求得出:选用74LS163芯片共计6片,采用同步计数的方法来设计相关计时器(同一源输入脉冲接至CLK ,控制ENT 使能端实现计数),秒位计时器与分位计时器均为60进制,时位计时器为24进制。 控制验证当数字电子钟的输出为59分50秒时,与一个本电路所用的源输入脉冲信号,利用与门的特性输出相应的高低电平接通蜂鸣器实现整点报时。 三、实验具体设计 1、秒位计时电路设计(60进制) 秒低位计数用十进制计数器(74163改装)计数,由脉冲信号触发计数,9秒(秒低位输出1001B )时,秒低位清零;秒高位计数用六进制计数器(74163改装)计数,9秒时,秒高位芯片ENT 输入高电平,由此触发计数,59秒(秒低位输出1001B ,秒高位输出0101B )时,秒高位清零。如图(1)所示 74LS163芯片 4位二进制输出

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姓名:刘春雨 班级:075131 学院:机电学院 指导老师:郭金翠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通过现场实物讲解,了解CC08交换机的构造以及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 CC08交换设备 三、实验内容 讲述CC08交换设备总体结构、模块化结构、机架结构、单板功能、交换设备内外线连接情况。 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采用分级分布式体系结构,是大容量的综合网络交换系统,易于平滑升级到下一代网络。作为大容量交换中心和综合业务平台,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和功能,包括智能增值业务解决方案、集团用户业务解决方案、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等,满足了新时期网络建设的需要。此外,它顺应发展,持续优化现阶段PSTN 网,提供双向长/市话疏忙、异地手机寻址、2Mbit/s高速信令链路、多信令点编码、交换机方式移机不改号业务、分步割接不改号、固网预付费、长途平等接入、窄带出宽带、全通达、行业化业务解决方案等新的业务,并可接入分组用户,支持IP Centrex功能,能在网络的各个层面上提供建设及优化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为运营商营造了新的利润空间。C&C08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特点:高集成度、灵活齐全的业务提供能力、开放的接口、软件的平台化和开放性、高可靠性、易维护性。 (1)总体结构 (2)模块化结构 SM是CC08交换机得核心,提供多种业务接口。根据SM提供的接口可分为以下模块:

用户交换模块(USM)、中继交换模块(TSM)、用户中继交换模块(UTM);还有CC08交换机的远端模块:RSM和RSA。 模块编号方式 1、主机系统由一个SM模块构成,模块编号为1。 2、模块由功能机框构成。每六个功能机框构成一个机架。功能机框的编号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依次从0编起。 (3)机架结构 SM中机框类型有: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RSA框;其中单模块局还需有BAM框和时钟框。 SM最多有8个机架,在全局统一编号;机框在模块内统一编号,编号范围0~47,从底到顶,由近至远。 主机架:含有主控框。每个SM只有一个主控框,即只有一个主控架。 副机架:主机架以外的其他机架。副机架只包括ASL框或RSA接口框。 (4)单板功能 单板编号方式 功能机框由功能单板构成。一个功能机框最多可以容纳26块功能单板。单板的槽位编号从左到右依次为0~25。

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超外差收音机安装与调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 电子器件图书。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万用表。 2.学习并掌握超外差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3.了解超外差式收音机的调试方法。

4.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 接技术。 二、实验原理图 三、元器件清单 元件型号数量位号元件型号数量位号 三极管9013 2只V6、V7 电阻56Ω1只R5 三极管9014 1只V5 电阻100KΩ2只R7、R10 三极管9018 4只V1、V2、V3、V4 电阻120KΩ1只R1 发光二极管红色1只LED 瓷片电容103 1只C2 磁棒及线圈4x8x80mm 1套T1 瓷片电容C1、C4、C5 振荡线圈TF10(红色)1只T2 瓷片电容223 7只C6、C7、C10 中频变压器TF10(黄色)1只T3 瓷片电容C11 中频变压器TF10(白色)1只T4 电解电容 4.7uF 2只C3、C8 中频变压器TF10(绿色)1只T5 电解电容100uF 3只C12、C13、C9 输入变压器蓝色1只T6 双联电容CBM-223PF 1只CA 扬声器0.5W 8Ω1只BL 耳机插座?3.5mm 1只CK 电位器10KΩ1只RP 装配说明书1分 电阻51Ω1只R8 机壳上盖1个 电阻100Ω2只R13、R15 机壳下盖1个 电阻120Ω2只R12、R14 刻度面板1块 电阻150Ω1只R3 调谐拨盘1只 电阻220Ω1只R11 电位器拨盘1只 电阻510Ω1只R16 磁棒支架1只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13024235 2016528

------------------------------------------------------------------ 2 ------------------------------------------------------------------------------------ 2 ------------------------------------------------------------------------------------ 2 ----------------------------------------------------------------------------- 2 ------------------------------------------------------------------------------------ 2 ------------------------------------------------------------------------------------ 2 ------------------------------------------------------------------------------------ 6 VLAN --------------------------------------- 9 ------------------------------------------------------------------------------------ 9 ------------------------------------------------------------------------------------ 9 ------------------------------------------------------------------------------------ 9 ---------------------------------------------------------------------------------- 11 ---------------------------------------------------------------------------------- 23 VLAN ------------------------------------------------ 28 ---------------------------------------------------------------------------------- 28 ---------------------------------------------------------------------------------- 28 ---------------------------------------------------------------------------------- 28 ---------------------------------------------------------------------------------- 29 ---------------------------------------------------------------------------------- 29 ---------------------------------------------------------------------------------- 31

华北电力大学 继电保护综合实验报告 完整版

华北电力大学 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综合 实验报告 院系班级 姓名学号 同组人姓名 日期年月日 教师肖仕武成绩

Ⅰ. 微机线路保护简单故障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微机线路保护简单故障实验,掌握微机保护的接线、动作特性和动作报文。 二、实验项目 1、三相短路实验 投入距离保护,记录保护装置的动作报文。 2、单相接地短路实验 投入距离保护、零序电流保护,记录保护装置的动作报文。 三、实验方法 1 表1- 1 2、三相短路实验 1) 实验接线 图1- 1 表1- 2

表1- 3 三相短路故障,距离保护记录 4) 保护动作结果分析 R=5.0Ω,X=1.0Ω时,距离保护I段动作,故障距离L=20.00 R=5.0Ω,X=3.3Ω时,距离保护II段动作,故障距离L=74.00 R=5.0Ω,X=6.0Ω时,距离保护III段动作,故障距离L=136.00 3、单相接地短路实验 1) 实验接线 见三相短路试验中的图1-1 2) 实验中短路故障参数设置 见三相短路试验中的表1-2 表1- 4 A相接地故障,保护记录 4) 报文及保护动作结果分析 R=5.0Ω,X=1.0Ω时,距离保护I段动作,故障距离L=20.00 R=5.0Ω,X=3.3Ω时,距离保护II段动作,故障距离L=77.50 R=5.0Ω,X=6.0Ω时,距离保护III段动作,故障距离L=142.00 四、思考题 1、微机线路保护装置161B包括哪些功能?每个功能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与每个功能相关的整定值有哪些? 功能:距离保护,零序保护,高频保护,重合闸 1)距离保护是反应保护安装处到故障点的距离,并根据这一距离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限的一种动作 距离保护三段1段:Z1set=(0.8~0.85)Z l,瞬时动作 2段:Z1set=K(Z l+Z l1),t=0.05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现代交换原理实验

实验一: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 一.实验目的: 全面了解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及实验操作方法二.实验要求: 1.从总体上初步熟悉两部单机用空分交换方式进行通话。 2.初步建立程控交换实验系统及交换,中继通信的概念。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程控交换实验箱,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打开交流电源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加电,电源发光指 示二极管亮。 2.按一下薄膜输入开关“复位”键,进行显示菜单状态。 3.熟悉菜单主要工作状态,分“人工交换”,“空分交换”, “数字时分交换”三种工作方式。 4.以“”方式为例,对“”与“”正常呼叫,熟悉信令 程控交换与语音信号通信交换全过程。 5.呼叫时,甲方一路设置为48,乙方一路设置为68,甲 方二路设置为49,乙方二路设置为69. 五:实验报告要求: 总结交换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它将各种控制功能与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对外部状

态的扫描数据和存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工作。六:思考题: 程控交换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1)数字交换网络。 2)接口。 3)信令设备。 4)控制系统。 实验二:用户接口模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 实现方法。 2.通过对用户模块电路PBL 387 10电路的学习与实验, 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1.了解用户模块PBL 387 10的主要性能与特点。 2.熟悉用PBL 387 10组成的用户线接口电路。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程控交换实验箱,双综示波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用示波器分别观测TP301,TP302,TP303在摘挂机时的工作电平,给出在各种状态下的工作波形。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一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实验要求: (一)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历史:磁石交换机-步进制交换机-纵横式交换机-程控交换机。 (二)程控交换机的特点: 1、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它一般只有纵横制交换机体积的1/8-1/4,大大压缩了机房占用面积,节省了费用。 2、能灵活的向用户提供众多的新业务服务功能。由于采用SPC技术,因而可以通过软件方便的增加或修改交换机功能,向用户提供新型服务,如缩位拨号、呼叫等待、呼叫传递、呼叫转移、遇忙回叫、热线电话、会议电话,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3、工作稳定可靠、维护方便,由于程控交换机一般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电路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因而有很高的可靠性。它通常采用冗余技术或故障自动诊断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此外,程控交换机借助故障诊断程序对故障自动进行检测和定位,以及时地发现与排除故障,从而大大减少了维护工作量。系统还可方便地提供自动计费,话务量记录,服务质量自动监视,超负荷控制等功能,给维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方便。 4、便于采用新型共路信号方式(CCS,Common Channel Signalling) 。由于程控数字交换机与数字传输设备可以直接进行数字连接,提供高速公共信号信道,适于采用先进的CCITT 7号信令方式,从而使得信令传送速度快、容量大、效率高,并能适应未来新业务与交换网控制的特点,为实现综合业务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创造必要的条件。 5、易于与数字终端,数字传输系统联接,实现数字终端,传输与交换的综合与统一。可以扩大通信容量,改善通话质量,降低通信系统投资,并为发展综合数字网(IDN)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奠定基础。 (三)华为cc&08程控交换机发展历程: A型机-C型机-B型机(万门机)-128模交换机,目前实验室使用的是B型机的一个独立模块,即B独立局。 (四)B型机的总体结构为:模块-机柜(可以包含多个机柜)-功能机框-功能单板。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 CC08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语音信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一)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图 (二)C&C08的硬件层次结构 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4个等级: 1、单板 单板是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成单元。

华北电力大学编译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 2012 -- 2013年度第 1 学期) 名称:编译技术课程设计B 题目:词法分析器设计 算符优先分析程序设计 基于算符优先分析方法的语法制导翻译程序设计院系:计算机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阎蕾, 岳燕 设计周数:1周 成绩: 日期:年月日

《编译技术》课程设计B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词法分析器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1 词法分析器设计的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编译技术》课程后,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设置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应用编译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技术设计出词法分析器,了解扫描器的组成结构,不同种类单词的识别方法。能使得学生在设计和调试编译程序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为将来设计、分析编译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词法分析器设计的实验要求 设计一个扫描器,该扫描器是一个子程序,其输入是源程序字符串,每调用一次识别并输出一个单词符号。为了避免超前搜索,提高运行效率,简化扫描器的设计,假设该程序设计语言中,基本字(也称关键词)不能做一般标识符用,如果基本字、标识符和常数之间没有确定的运算符或界符作间隔,则用空白作间隔。 单词符号及其内部表示如表1-1所示,单词符号中标识符由一个字母后跟多个字母、数字组成,常数由多个十进制数字组成。单词符号的内部表示,即单词的输出形式为二元式:(种别编码,单词的属性值)。 表1-1 单词符号及其内部表示 单词符号种别编码单词的属性值 BEGIN IF THEN ELSE END 标识符整型常数1 2 3 4 5 6 7 — — — — — 在名字表中的地址 十进制整数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总结

通信网 –由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结合信令过程、协议和支撑运行系统组成的网络。 现代通信网的三大支撑网 –数字同步网信令网电信管理网 信道复用技术 – 1 时分复用 同步时分复用用于电路交换位置化信道: 统计时分复用用于分组交换和ATM交换标志化信道 – 2 频分复用 3 码分复用 4 波分复用 连接的数学定义 –连接连接方式入端重排表达式 交换单元 基本开关阵列共享存储器总线型 时间(T)接线器 输出控制输入控制 HWi TSj 的ITS号= TS号j * HW线总数m + HW号i 空间(S)接线器 输出控制输入控制 数字交换单元DSE TST组合 结构反向路由的半帧选择 同发广播 交换网络 –单级网络多级网络 – –CLOS网络五员组严格无阻可重排无阻 –BENES网络 –DSN网络 –BANY AN网络唯一路径有阻 降低阻塞的方法 增加级数 引入排序网络 限制入线上的信息量,加大缓冲存储器 增加BANY AN网络的平面数,构成多通道交换网络 排序BANY AN的结构不要求

1 电话交换基础 –电话机原理 –基本话务理论 话务量 话务流量及三个含义 呼损 爱尔兰公式E(M,Y) –程控交换机概述 话路部分和控制部分 2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系统结构 用户模块远端用户模块母局模块 –用户模块 用户级交换网络 用户电路(模拟/数字) –中继器 –数字音频信号的产生、发送和接收 单音频双音频信号音的同发广播 –数字交换网络 时间(T)接线器 空间(S)接线器 数字交换单元DSE TST组合 –控制部分 集中控制分级控制全分散控制 功能分担负荷分担 同步方式互助方式主备用方式N+1备份 3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软件 –支援软件运行软件呼叫处理软件数据程序分离 –呼叫处理 输入处理 摘挂机脉冲识别 分析处理可以用SDL描述 去话分析号码分析来话分析状态分析 输出处理 –任务分级和调度 故障级基本级周期级 –呼叫处理能力BHCA –过负荷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