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人均能源消费

中国人均能源消费

中国人均能源消费
中国人均能源消费

中国各类能源日均消费量比较排行

新闻日期:2008-06-11 浏览次数:5663 环球能源网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相关数据,对1990-2006年中国各类能源日均消费量作了比较排行,详见下表:

以上表格由环球能源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独家整理,复制必究

由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煤炭仍是我国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不过,尽管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不断上升,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却呈现出缓慢的下降态势。据环球能源网了解,1953—2005年,中国煤炭资源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平均比重为78.3%,1979~2005年,煤炭资源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平均比重为72.4%,2005年煤炭消费占比为66.4%,而2006年煤炭消费占比为69.4%。

而中国在石油消费上的增长,确实已经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我们知道,从开始进口到进口1亿吨,中国用了11年时间;从进口1亿吨到逼近2亿吨,却只用了3年时间。现在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近50%。以原油为例,2006年的日均消费量是1990年日均消费量的2.74倍。我们曾在其它文章中分析过,原油消费量的大幅增长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迅速膨胀。

我们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的燃料油消费近16年来并无显著增加,燃料油本来占中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较小,其中又以工业中的发电用油最多,近两年燃料油的需求状况不佳,要的原因是由于下游企业无法承受过高的油价。

煤油消费量预计近年来增长不大,因为航空业是煤油的主要消费用户,由于消费者自觉削减空运需求,煤油消费的增长便必然会被抑制。

较之原油,柴油的日均消费量更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2006年的日均柴油消费量几近1990年的4.4倍。由于柴油车比汽油车省油,在安全性和环保性方面相比汽油机也有突出的优势,所以柴油车的需求暴涨,连带柴油的消费量也水涨船高。柴油消费量上升代表国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增强了,但同时也带来了中国能源消费格局的改变。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却非常小。与天然气消费占世界一次能源需求总量的24.3%相比,我国的天然气消费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中国天然气主要用于化工、油气田开采和发电等领域,在天然气消费中所占比例为87%以上,其中化肥生产就占了38.3%。居民用气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到11%。不过随着上海等沿海地区的带动,我国的天然气消费应当会显著增加,向“以气发电”、“以气代油”、“城市气化”发展。

最后要说的是我国的电力消费,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电力消费大国。事实上,我们国家的人均用电量实在太低,人均装机容量(0.2KW)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不过由于我国电力资源尚未市场化,电源和电力消费又过于集中,电荒时时发生,如何保证正常用电,清洁发电已经是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原文发表于环球能源网)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居民能耗特点

中国居民能耗特点 --来自对家庭的调查结果Xinye Zheng, Chu Wei*, Ping Qin, Jin Guo, Yihua Yu, Feng Song, Zhanming Chen 摘要:2012年对中国26个省的1450户进行全面调查,以确定居民特点和中国的住宅能源消耗潜在驱动力。该调查涵盖六个方面:家庭特征,居住特点,厨卫家电,空间加热和冷却,住宅交通和电费结算,计量和定价选项。该结果表明,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在2012消费1426公斤标准煤当量,其中大约44%的2009年的美国水平,38%的在欧盟27国2008年的水平。区域供热,天然气和电力三大住宅能源,而空间取暖,做饭和烧水三个主要的最终用途的活动。此外,结果表明在能源种类和使用方式上城乡差距较大。商业能源主要用于在市区空间加热,而生物质占据主要用于农村地区烹饪的。本次调查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和学者确定能源节约的机会,并评估能源政策的有效性。 1简介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不断上升的收入水平,住宅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过去二十年,能源消耗8%的年增长率上升,该生长在对电力的需求甚至更高,以12.35%的年平均增长率(国家统计局,2012)上升。此快速增长反映的主要耐用消费品的增长品,如空调,电脑,热水器淋浴,以及微波炉。预计到2020年,有60%的人口预计将居住在城市,住宅能源消消费很可能继续高速增长。大量的能源需求,一方面,反应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国家发展水平的提高(牛等,2012)。在另一方面,它可能与中国努力朝着节约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冲突。作为国家低碳计划的一部分,中国正在考虑对能源使用(路透,2011)进行控制。因此,它是为决策者和公众了解模式,决定因素,以及家庭的能源需求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住宅的能源统计调查,定期由政府机构,在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并已成为能源数据的基本来源。例如,美国能源情报署1978年开始调查美国家庭的能源使用,在此基础上几个翔实的研究已经进行。与其相类似的调查在中国不存在。目前,有关节能住宅只有部分信息可以从文献和国家统计数据中收集。例如,王先生调查江苏省的能源的利用率。在陕西省省会西安以随机抽取200住户,Tonooka等人调查了住能耗和温室气体的估算排放和空气污染。FENG等人2010年调查在住宅能量效率,并探讨在辽宁省家庭用电消费模式。周腾(2013)利用来自四川省年度家庭调查数据估计从2007年到居民用电需求价格弹性。虽然这些地方的研究集中在居民家庭能源消费,他们不捕获能源利用地区差异。 为了弥补这种差距,我们开发了中国住宅能源消费调查(CRECS)问卷调查,并在中国的26个省份中使用它。本次调查主要基于美国能源署和能源部信息管理局住宅建筑能耗调查。它涵盖六个方面:家庭人口结构,居住特点,家用电器,采暖和制冷,私人交通的模式,电费结算,计量和定价选项。 本次调查三个重要的贡献。首先,尽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试图制定一个全面的调查,并提供在中国的住宅能源消耗的概述。从CRECS透露的信息将告知决策者有关中国家庭改变能源使用模式。这也将有助于更可靠的了解关键的因素,如年龄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收入增长的能源需求。 其次,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评估我国的一些政策的理论依据,以促进节能效率,如规划,促进照明和节能外产品标签的有效性。全面的数据让我们审视户实际参与这些方案和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第三,这种调查将形成评估中国的节能住宅政策的重要数据库。中国2012年7月1日

中国一年能消耗多少能源

中国一年能消耗多少能源 中国能源消耗统计中国官方日前发布能源消耗公报表示,能耗最高的省份为宁夏省,广东、浙江与江苏等省份能耗则较低。能耗高低与产业结构有关。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报导,官方日前发布中国第一份能耗指标公报,今后更将以省为单位公布相关能耗的四项指标,分别是:单位GDP 能耗、单位GDP 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 DP 能耗降低率。 统计结果显示,二零零五年中国全国单位GDP 能耗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1358.5(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2.59(吨标准煤/万元)。 报导说,由於是首次公报,没有可比数据。此外,也没有GDP 能耗降低率的统计。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这次发布的数据将作为计算「十一五」经 济与社会建设计画时期各地区单位GDP 能耗等指标降低率的基 据报导,中国万元GDP能耗从二零零一年开始不断走高;二零 零二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改多年低於1的局面,达1.19 ;二 零零三年达1.66,能源消费增速开始超过GDP增速。 公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能耗最高的为宁夏、贵州和青海,单位 GDP能耗分别是4.14(吨标准煤/万元,下同)、3.25和3.07 ;

较低的省份为广东、浙江、江苏,能耗分别是0.79、0.90和0. 92。 报导说,能耗的高低主要与产业结构有关。 回答:2007-06-1015:57 相关资料:「我国能源现状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思考.pdf 更多资料>> 从根本上说,现在我国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的人均可开采储量 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55%和5%。相比而言,确实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这其中,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很重要的原因。 去年我国的人均GDP是1087美元,从国际经验和产业发展的 一般规律来看,1000-3000美元这个阶段应该是资源消耗增长最快的时期,我们称之为工业化的加速时期,或者重工业时期。 而重工业能源的消耗量大概是轻工业的4倍。2002年以来,我 国的钢铁、金属,包括化工等重工业产业发展速度都很快。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能源消耗的大幅增长。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消耗能源的状况也呈现一种持续增长的态势。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 在800 美元这个阶段,国家对煤炭的依赖程度较高,到3000 美元之后,逐渐开始依赖石油。我

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与综合能耗的区别

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与综合能耗的区别首先我把能源消费量的几个术语从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摘抄过来: 【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量指各需用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 能源消费量统计原则是: 1、谁消费、谁统计。能源消费量是按实际使用统计,而不是按所有权统计。因此,不论能源的来源如何,凡是在本单位实际消费的能源,均应统计在本单位消费量中。 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算消费。各工业企业统计能源消费量的时间界限,是以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为准。 3、对反复循环使用的能源不能重复计算消费量。如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不再计算在消费量中。 4、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不论是外购的还是自产自用的均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中。 5、企业自产能源,凡作为本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要统计消费量。如煤矿用原煤生产洗精煤、炼焦厂用焦炭生产煤气、炼油厂用燃料油发电等。但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半成品和中间产品不统计消费量,如炼油厂用原油生产出燃料油后,又用燃料油生产其它石油产品,这种情况燃料油既不计算产量,也不计算消费量。【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是指统计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和非工业生产消费的各种能源量,无论其能源品种是作为燃料、动力、原材料、辅助材料使用,均作为能源消费统计,主要包括: 1、用于生产本企业的产品、工业性作业和其它生产性活动所消费的能源。 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消费的能源。

3、用于经营维修及本单位机电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及建筑物等大修理消费的能源。 4、用于劳动保护及其它非生产消费的能源。 不包括以下各项: 1、由仓库发到车间,但报告期最后一天并未消费,这部分能源不应计入消费量,应办理假退料手续,计人库存量。不能以拨代消。 2、回收的余热、余气不作为能源消费量统计。 3、拨到外单位委托加工的能源。 4、调出外单位或借出的能源。 5、自产自用的热力。 在企业计量与测试装置不齐备时,企业能源消费量可用下式计算: 企业能源消费量=企业购入能源量+期实库存量-期末库存量-外销能源量 在企业具有完善的计量与测试装置和完善的日常消费记录的情况下,企业能源消费量计算式如下: 企业能源消费量=企业消费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标准煤之和 上式中的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对外供热、洗煤生产、炼焦生产、石油炼油生产、煤气生产、煤制品加工产出的能源。不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电以及自产自用的热力。 【工业生产用能】工业生产用能是指工业企业在统计报告期内为进行工业生产活动所使用的能源,包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用能。生产系统用能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用能。辅助生产系统用能是指动力、供电、机修、供水、供风、采暖、制冷、仪表以及厂内原料场等辅助设施用能,附属生产系统用能是指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车间浴室、开水站、蒸饭站、保健站、哺乳室等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1、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能源就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动力,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得追求导致能源消费需求得增加。2005~2009年,中国得GDP年增长率都在10%上下,与此想对应得就是,能源需求平均增速为7、45%,远高于同期世界能源消费得平均增速为1、65%(见图1)。 图1 世界与中国能源消费增加速度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得同时,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新能源比例低,常规能源“多煤、缺油、少气”。 2005~2009年,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低于3、1%,而世界得平均水平为12%;常规能源中,煤炭得比例占74%以上,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为主,煤炭比重略高于天然气(见图2、3)。 图2 2005~200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图3 2005~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能源消费需求得快速增加,使常规能源面临枯竭得危机。如果以2009年得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消费量为基础,中国已探明储量得常规能源仅能开采、消费不足35年,而这一数字得全世界平均值也仅不足80年。在无重大能源发现或能源消费结构无重大变化得情况下,全世界常规能源在未来100年内消耗殆尽,而石油可能就是最先枯竭得能源(见图4、5)。

图4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产比 图5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消比储产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生产量;

储消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消费量。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6月 常规能源得消费带来一系列得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酸雨。 常规能源得消费产生正在使全世界得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得《温室气体公报》,全球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得平均浓度比工业革命前(1750年前)分别增加了38%、158%与19%。温室气体增加带来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贫乏等诸多环境灾难。 2010年中国监测得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100%,也就就是说逢雨必酸。 4、新能源繁荣与困境 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得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无疑就是不二选择,而目前技术最成熟得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成为各国最佳选择。 1)新能源得繁荣 今年年初得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能源发展得主要目标就是: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29、2亿吨标煤,即2010~2015年得年均增速低于7、4%(前文提到,2005~2009这一数字为7、45%)。就目前瞧来,这一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十二五末达11、4%,十三五末达15%。即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折合标煤约4、6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0、9

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作为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能源消费不仅是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关乎国家能源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大局。 在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城乡家庭能源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家庭能源消费将成为中国能源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此外,中国地域广阔,巨大的地理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本文以中国家庭能源消费作为研究对象,充分认识和理解其发展演变与空间差异,量化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并 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多情景预测,以期为我国能源政策制定和能源规划提供参考,并为制订具有区域特色的用能结构优化策略和节能减排措施提供一些参考。 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和能源阶梯假说等为理论基础,把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时间序列分析和面板数据建模、宏观统计与微观调研相结合,应用综合评价法、计量经济模型、能源预测模型等方法,沿着“历史-现在-未来”的研究思路展开,从动态视角解读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的时空变动特征。首先,基于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的历史及现状,构建了家庭能源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 体系,指出各地区能源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其次,建立数量模型,揭示了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空间差异的趋势和特征,并对导致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最后,设置了多种发展情景,对中国家庭能源消费未来二十多年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初步判断。 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得到如下结论:1、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的历史演变特征方

面。近30年来,中国家庭能源消费总量在波动中不断增大,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能源消费种类、结构、方式、数量、效率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1)能源获取方式从分散走向集中,随着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聚集,人们的能源消费模式从农村向城市转变,家庭用能从分散性向集中式转变,居民生活更加便捷。 (2)能源用途逐步实现多元化。尽管取暖、炊事两项占了家庭用能的绝大部分,但是人们不断改善生活质量的努力,促使家庭能源消费用途从照明、炊食、取暖三个基本生存需求方面,扩展到清洁卫生、交通、教育、通讯、娱乐等多个方面,人们的生活日益多样化。 (3)能源利用效率由低效趋于高效。虽然一些低效的煤炉、柴灶仍在农村家庭大量使用,但是不断改进的能源利用技术、以及新能源设备的使用和替换,大幅提高了家庭能源使用效率。 随着收入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也发生转变,对能源的选择和需求逐渐偏向清洁高效能源。(4)能源类型从高污染转向清洁化。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中,高排放高污染的煤炭、液化石油气消费比重逐步下降,电力、天然气比重不断上升;农村家庭中,直接燃烧生物质能和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对现代清洁燃料(太阳能和电力)消费需求显著增加。 从而使得能源利用的清洁性逐渐提高,居民室内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5)能源结构从传统非商品能源转向现代商品能源。 以煤炭和薪柴为主的传统能源消费组合转向现代商品能源消费组合。尽管生

关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院 (系) 工商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2012级工管(1)班 姓名金军霞 学号 20122057 日期2015年6月

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学院:工商管理班级:12工管(1)姓名:金军霞学号20122057 内容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案例通过对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产业结构、人口增长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所建模型中存在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问题进行了检验与修正。在各因素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而产业结构的变动率很大程度上影响能源消费,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在能源消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工业生产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战略投入要素,在经济增长初期,能源的投入能够带动经济速增长。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的燃烧推动蒸汽机的普及,进而带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了工业化的起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石油的大量使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量。可见,经济增长和能源投入之间形成了一定互动关系,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经济增长又拉动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能源消费,一般这部分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另一部分是由管理水平、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即体制性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这部分能源消费可变性较大,是引起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目的 我国国民经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较长时间处于能源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而供不组的紧缺状态,20世纪末的“九五”期间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呈降的趋势,出现了难得的源供需基本基本平衡状况,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煤炭过于求与石油的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本文拟从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入手,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能源消费与生产的主要因素,探讨我国能源消费的趋势。

综合能源消费量与综合能源消耗量区别

综合能源消费量:一般情况下,行业、企业范围内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量,称作综合能源消费量或能源消费量。 综合能源消耗量:用能单位在统计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求和并与所需衡量单位折算后的数值。单耗=某种(或综合)能源实际消耗量/合格产品产量(或产值、工作量)。 两者区别:前者是单组分能源消费之和;后者是单耗值,即单组分能源消费之和/加工量(总产品)等。如炼厂综合能耗63kg标油/吨原油,“63kg标油”是不同能源消耗之和(即消费量);“63kg标油/吨”就是综合能源消耗量。 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指报告期内企业生产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根据企业性质不同,该指标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对于非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是指购入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消费量的总和。对于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是指扣除向社会提供的自产二次能源后的消费量。 (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是指将能源经过一定的工艺流程生产出新的能源产品的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企业主要包括:发电企业、供热企业、炼油企业、以及拥有企业电厂可以自主发电的非能源加工企业。) 计算公式为:能源加工转换企业: 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购入能源消费量-由本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生产量+由本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自用量。 综合能耗是规定的耗能体系在一段时间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为一次能源后的总和。 综合能耗分为六种,即:企业综合能耗、企业单位产值(净产值)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和产品可比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1)企业综合能耗 企业综合能耗是在统计报告期内企业的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总和。 能源及耗能工质在企业内部进行贮存、转换及分配供应(包括外销)中的损耗,也应计入企业综合能耗。 (2)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是企业在统计报告期内的企业综合能耗与期内创造的净产值(价值量)总量的比值。 (3)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是产品单位产量直接综合能耗与产品单位产量间接综合能耗之和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DOC)

中国能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不合理性、约束性凸显。形成原因涉及资源禀赋、电力结构与能源选择。存在问题体现在能源的资源、利用、缺口、体制四个方面。这一能源结构的优化,需要战略布局,也需要多项策略组合推进。 一我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11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85%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从2001年至今煤炭年产量和消费总量所占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而其消费量的比重1997~2006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表1 2001~2011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表2 2001~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中叶的水平。我国能源结构与发达国家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煤占的比例高,煤与油、气资源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恰好相反。以2009年为例,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仍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其中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4.8%,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9.4%和23.8%,核电占5.5%,水电占6.6%。发达国家一级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资源所占的比重更大。 二形成目前能源结构的原因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形成原因多样,主要有如下几个: 第一,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察赋。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资源小国,主要传统化石能源储量很低。2009年,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1%;天然气生产量为851.7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85%;国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总储量的13.9%。我国原煤开采量居世界首位,2009年的煤炭产量为25.84亿吨。相对来说,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我国大量可利用的廉价劳动力使采煤成本比较低,煤炭的价格也比较低,这是煤成为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主要来源的首要原因。 第二,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一直强调适当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消费中的比重,但煤炭所占比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进一步提高,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为保障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大量火电厂不停地消耗煤炭资源,同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及有害物质。 第三,用煤成为最经济的能源选择。发展经济需要充足的能源,而能源的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生态成本等没有计算在企业耗能的直接成本中,造成众多能源中,用煤的暂时经济性最高。 三我国能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仍处于增长阶段。对煤炭能源的依赖,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能源利用、能源缺口和能源体制四个方面。 (一)能源资源方面的问题 1、能源分布不均衡、煤炭运输紧张。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对我国生产力布局、交通运输均产生重大影响。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都是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问题。 2、人均能源拥有量少、人均消费水平低。 虽然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

工业结构特征的能源消费研究.pdf

中国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总体差异与变化趋势 1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现状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1》,中国省区间能源消费强度表现出较明显的东中西差异,东部省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较低,西部省区较高,中部省区与东北省区居中(图1)。以2005年不变价计算 ,2010年东部地区除河北、山东外,其余省区万元GDP能耗均在1t标准煤以下。东北部与中部省区中,除山西万元GDP能耗达到2.235t标准煤以外,其他省区都在1.5t标准煤以下,最低的江西只有0.845t标准煤。西部省区万元GDP能耗普遍偏高,只有广西、重庆、陕西、四川、西藏的万元GDP能耗较低,内蒙古、贵州、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均高达2t标准煤左右,其中最高的宁夏每万元GDP能耗高达3.308t标准煤。中国东中西部省区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格局相对应,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同时能耗水平较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为落后,能耗水平也最高;中部与东北地区经济水平属于中等,能耗水平也介于东部与西部之间(图1)。 2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变化趋势 为了考察国内各省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改革开放初期(1985-1995年)与近期(2004-2008年)2个时期。这样的时期划分法与改革开放后中国两次工业普查(1985年、1995年)与两次经济普查(2004年、2008年)的时点相契合,与下文的进一步分析形成呼应。总体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表现出较为持续的下降趋势,而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持续下降的趋势不明显(图2、图3)。1985-1995年,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省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基本上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并没有一致性的表现,特别是贵州、青海等个别省份还表现出万元GDP能耗上升,其余省区虽然万元GDP能耗趋于下降,但是降低幅度基本上小于东部地区。从2004-2008年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变化来看,由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已经较低,降低的幅度日益减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逐渐趋于一致,但是整体而言,西部地区的降低幅度仍然小于东中部地区,而且重庆、青海等省(市、区)的能源消费强度甚至升高了。 中国地区工业结构能耗特征演变及差异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技术进步的加快,不同门类产业的单位产出能耗都在下降,为什么地区间的能源消费强度依然表现出不一样的发展趋势呢?本文将从工业结构演变的角度分析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差异,重点考察近几年中国地区工业结构能源消耗特征演变对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影响。 1研究方法及数据 本文主要采用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研究时段为1980-2008年,基本上涵盖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而且普查数据的质量相对较高。重点选取《1985年全国第二次工业普查》、《1995年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和《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中的制造业数据;其中1985年工业普查包括1980年数据,因此文中个别之处也计算了1980年的指标。为了考察工业的结构变化,需要分析地区工业结构能耗水平偏向时去除技术进步的影响,因此各行业单位产值能耗都采用2004年数据(表1),通过两年的工业结构能耗水平偏向指数相减,即得到了结构变化对于能耗水平的影响。 2研究结果 地区工业结构能耗水平的不同是决定能源消费强度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而地区工业结构能耗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的大小。采用中国2008年各地区29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计算得出中国各地区工业特征偏向指数ICBi,其与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关系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和该地区工业结构的能耗特征具有密切关系,工业组成部门越是以高耗能为主,则该地区能源消费强度越强。工业部门各行业间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显著。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比重较高、能源成本在产值中占成分比较高的产业为高耗能行业,也可称为消耗能源密集型产业。可以看到,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是中国最主要的几大高耗能行业,而纺织服装业、家具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轻工业或电子信息产业是最典型的低耗能行业,单位产值能耗仅为高耗能行业的1/10左右。中国地区工业内部各行业的变化及工业结构能耗特征总体变化如表2、表3所示。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工业结构逐渐高耗能化,东部地区相对向低耗能产业发展;由此导致区域分工变化,西部地区逐渐专业化于高耗能产业,东部地区则专业化于低耗能产业。从各地区内部工业结构变化来看,1980-2008年东部地区发展缓慢的行业虽然没有表现出高耗能行业特征,但增长快速的行业主要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低耗能产业;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结构变动类似,份额增长的产业主要为有色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高耗能产业,而份额减少的行业主要为纺织业、机械工业等低耗能产业;东北地区份额增长的行业主要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医药工业等,较少的行业为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橡胶制品业等,工业结构变化的能耗特征不明显。 工业结构能耗特征演变对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1模型建立

重庆市能源消费特征、问题及节能措施研究概要

重庆市能源消费特征、问题及节能措施研究 重庆市统计局2008.08.07 09:50:25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重庆直辖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己步入工业化发展中期。这一轮发展周期正处于高耗能阶段,能源需求猛增,“拉闸限电”、“油荒”、“煤荒”频繁出现,能源资源紧缺已成为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深入贯彻“314”总体部署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尽快全面掌握重庆市能源消费状况,为全市节能降耗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统计数据支撑,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为统领思想,以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为理论基础,通过搜集、分析大量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科学分析重庆市能源消费现状,为制订节能降耗措施和对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一、近年来重庆能源消费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费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费的结构、能源消费的重心以及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根据十年来的能源消费统计资料分析,重庆市能源消费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拉动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弹性系数出现上下波动。直辖以来,重庆经济迅猛发展,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60.24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

4111.82亿元,增长了3.02倍,年均增长率超过11.7%;尤其是从2004起,年增长率超过13%。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能源消费的快速上扬。从1997年的2030.13万吨标煤增加至2007年的4705.21万吨标煤,增长了2.32倍,年均增长率超过8.5%;尤其2005年能源消费增长率达到22.5%,年净增消费量710万吨标准煤。 重庆市2003年以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始终小于1,经济增长速度超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但2004和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大于1,分别为 1.29和1.9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意味着这两年单位产出能耗在逐年攀升。2004年以前,能源强度呈缓慢下降的趋势,2005年由于能源消费的增速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能源强度出现反弹,万元GDP能耗达到1.42吨标煤,高于国家平均水平0.2吨标煤。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1)由于投资高速增长导致电力热力生产、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迅速扩张,从而造成能源消费快速增长。2004和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8.6%和23.5%。在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下,高耗能产品增长迅速。2004、2005年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0.3%,铝材产量年均增长35%。高耗能产品的迅速增长必然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2)产业结构变化导致能源消费增长加快。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为41.0%,比2001年上升了 2.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为3 3.3%,比2001上升了1.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为42.8%,比2001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由于工业单位产出能耗要远大于第三产业,工业比重上升和第三产业比重下降意味着全社会能源消费上升。(3)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全社会能源消费增长加快。2004-2005年,大量私人小汽车、计算机进入居民家庭,家用电器销售快速增长,再加上煤气和天然气在居民家庭中的广泛使用,带动了整个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汽车、家用电器等大量进入居民家庭,是带动能源消费增长加快的重要原因。从2006年起,重庆市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相继颁布实施了《重庆市节约能源条例》、《重庆市建筑节能管理条例》、《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成立了重庆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和重视,提出了若干推动节能降耗的措施,确立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节能降耗的工作制度,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力,加大结构调整,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2006年和200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到0.74和0.71;能源强度也下降为1.39和1.33吨标煤/万元。虽然重庆市的能源弹性系数和能强度都有一定的下降,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反映出当前重庆市能源效率的低下。 表1 重庆市1997~200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及能源强度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石油占美国能源供应的2/5,是最大的能源。国家运输燃料几乎全靠石油。对国家安全来说,石油至关重要。美能源部长在2001年全国高级别能源会上说:今后20年美国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如果我们不对付这一挑战。美国经济将受到威胁,特别是汽车、航空、建筑、货运和农业、石油是国家关键部门。目前美国能源部有1。3万人,而我们生管能源小组只有24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核心的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大,效率低,污染严重。可以说,经济高速增长是资源巨大消耗换取的。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原材料消耗都大大高于世界先进水平。如电力、钢铁、建材等8个主要耗能工业,单位产品能耗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如中国汽车每百公里平均油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0%以上。汽车用油接近全国石油消耗总量年四成。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以上。 ●五金行业是典型资源消耗产业,2004年工具五金建筑五金、日用五金三大类出口总额达173亿美元,超过德国。美国传统五金出口强国占世界第一位。但这一“桂冠”是建立在消耗我国大量生产资源,大量能耗以及污染前提下实现的。由于我国能源价格便宜,所以五金出口单价只及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几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要创造出欧美相同价值的产品,要花费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十几倍原材料和能耗。靠这样低价竞争来的。因为中国成品油价格扭曲的,是价格倒挂。很明显,如果我国放开成品油价格,很多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小了,竞争优势没有了,行业过剩又会引起危机。这种倒挂何时休。 ●企业之所以对正确节约用油不重视,随意,节约何时落到实处。再如钢铁,2004年我国钢产量超过2。7亿吨,今年预计3。4亿吨,比欧盟、日本家加起来还多。钢铁过快增长,尤其抵挡普通钢大量增加,原料煤电油不断上涨,使钢铁成本持续上升。55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只有4户吨材实现利润1000.元/吨以上,17户实现利润100元/吨以上。原来依仗燃料便宜的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7月召开的中钢协二届五次(扩大)会上,谢企华会长要求从扩张规模转到调整结构,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上,由质量常量竞争转到能源和成本上。过量的消耗造成资源供求矛盾,去年以来我国先后有22省拉闸限电。西南、东南沿海成品油告急,出现了“油荒”、“电荒”、“煤荒”。而这样的粗放,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已到了我国难已忍受的地步。 ●解决短缺的出路,无疑开源节流,据国国际能源机构预测,我国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原油缺口将分别为1。5亿吨、1。8亿吨和2亿吨。2010年哦石油将有一半依靠进口。而2020年该比例达到60%。而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如果要保持石油供应安全局面,石油年进口率绝对不应超过50%。理论上应控制30%以内。 ●世界油价正深刻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世界油价每桶变动一美元,将影响我国进口用汇46亿美元。直接导致GDP波动0。043百分点。今年我国仅进口原由一项就多支出100亿美元。源是要开的,但也需有度,那么节流呢?应当是出路。节油总比多找油,多采油,多买油简便,划算。 ●2003年我国消耗世界石油的4。4%、煤30%、钢铁27%、水泥40%。2004年中国消耗了全球8%的石油、10%电力、19%铝和20%铜、31%煤炭。然而中国对世界GDP的供献仅为4%。 ●中国正走一条高能耗经济之路。而重点钢铁企业每吨钢铁能耗高出40%。电煤耗高出国际30%,我国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盲目扩张,其生产能力超出国内要求1倍以上。而这些正是发达国家出于环保、能源的考虑限制发展向境外转移的企业。高能耗我们赚了钱,

中国一年能消耗多少能源共10页文档

中国一年能消耗多少能源 中国能源消耗统计 中国官方日前发布能源消耗公报表示,能耗最高的省份为宁夏省,广东、浙江与江苏等省份能耗则较低。 能耗高低与产业结构有关。 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报导,官方日前发布中国第一份能耗指标公报,今后更将以省为单位公布相关能耗的四项指标,分别是: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 统计结果显示,二零零五年中国全国单位GDP能耗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1358.5(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59(吨标准煤/万元)。 报导说,由於是首次公报,没有可比数据。 此外,也没有GDP能耗降低率的统计。 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这次发布的数据将作为计算「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建设计画时期各地区单位GDP能耗等指标降低率的基数。 据报导,中国万元GDP能耗从二零零一年开始不断走高;二零零二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改多年低於1的局面,达1.19;二零零三年达1.66,能源消费增速开始超过GDP增速。 公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能耗最高的为宁夏、贵州和青海,单位GDP能耗分别是4.14(吨标准煤/万元,下同)、3.25和3.07;较低的省份为广东、浙江、江苏,能耗分别是0.79、0.90和0.92。

报导说,能耗的高低主要与产业结构有关。 回答:2007-06-10 15:57 相关资料:我国能源现状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思考.pdf 更多资料>> 从根本上说,现在我国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的人均可开采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55%和5%。相比而言,确实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这其中,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很重要的原因。去年我国的人均GDP是108 7美元,从国际经验和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1000-3000美元这个阶段应该是资源消耗增长最快的时期,我们称之为工业化的加速时期,或者重工业时期。而重工业能源的消耗量大概是轻工业的4倍。2002年以来,我国的钢铁、金属,包括化工等重工业产业发展速度都很快。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能源消耗的大幅增长。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消耗能源的状况也呈现一种持续增长的态势。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800美元这个阶段,国家对煤炭的依赖程度较高,到3000美元之后,逐渐开始依赖石油。我国现阶段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最高也正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常说,国内能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在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我们更多地并且只能依靠煤炭资源。 中国危机能源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经济学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让社会主义更加社会主义,让市场更加市场。”中国能源未来的战略选择,其核心原则恐怕也是如此。

当前我国能源消费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能源消费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能源消费形势分析 建立能源供需预警系统,建立全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需求目标管理系统,探索一条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消费模式,对能源需求进行合理引导和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如果不加快能源行业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打破垄断,构建政府监管下的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就会给低效率、高污染的能源建设项目提供发展的空间,带来不利于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后果.■在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到位,环境成本、社会成本不能内部化的情况下,要探索新的机制保证新投产的项目符合节能和环保标准,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2004年上半年能源形势回顾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能源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能源供不应求的局面再度出现。据统计,2003年全国有21个省市拉闸限电,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拉闸限电的省市扩大到23个,预计今年夏天拉闸限电现象还将更严重;受运输能力的限制,陕西、山西等产煤大省出现供煤不足的情况,也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煤炭供应不足,使得缺煤少油的东南沿海地区不得不依靠柴油机组发电,又使一些地方的油品供应紧张起来。上述连锁反应已对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带来了很大冲击。当前我国能源供求紧张主要表现在电力上。2003年,全社会用电量达1891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8%;2004年上半年,我国电力需求继续高速增长,1-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6500亿KWH,同比增长16.1%,用电紧张进一步加剧。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临近,全国用电负荷仍持续攀升。预计全年电力需求为20910亿KWH,比上年增长11%左右;而同期电源投产容量将相对不足,估计全年有2000万KW以上缺口,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比2003年更为严峻。造成我国能源供求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于近两三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能耗行业发展过于迅猛,这些行业的电力消费占全国电力总消费的30%左右,而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产业投资增速不快或不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使得”住”、”行”能源消耗增多,如2003年北京地区电力负荷833万千瓦,而盛夏季节的总空调负荷约300-400万千瓦,空调用电占全市总用电量的7-10%;另一方面,与前几年能源建设速度趋缓也有相当关系。如2000年以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