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名老中医临床中医医案及学术精选

名老中医临床中医医案及学术精选

名老中医临床中医医案及学术精选
名老中医临床中医医案及学术精选

名老中医王清国学术经验摘要王清国,副主任医师,1940年3月出生,贵州省贵定县人,生于世代名医家庭,幼随祖父王锡章(贵州省十大名老中医)诵习医经,待诊,尽的其传。从医50余年,精于内、外、妇、儿、针灸,对针灸有独到见解。对疑难病的诊治见解独特,在患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曾主编《王锡章内科医案》、《王锡章妇科医案》、《王锡章儿科医案》,1999年获得贵州省科技学术着作出版基金资助,贵州省科技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问世。贵阳中医学院名老中医许玉鸣教授、刘尚义教授、姜开文教授、黄建业教授分别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发表该书书评。王清国医师对针灸及中药方剂应用见解独特,疗效显着,其中《针灸针刺腧穴先后次序之我见》体现了王老在针灸治疗领域的个人学术经验,中药方剂治疗眩晕病也具有个人特色。其内容摘要如下:

针灸针刺腧穴先后次序之我见:

针刺临床治病,除应掌握辨证施针、配方取穴、激发气至、补泻手法以使气至病所外,在针刺的先后次序上也十分重要。如《杂病穴法歌》说:“两足难移先悬钟,条口后针能步履”。《针灸聚英·杂病歌·汗》又说:“多汗合谷补之先,次泻复溜汗即干,多汗先泻合谷穴,次补复溜病即痊”等。可以看出,按一定的先后次序针刺腧穴与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针刺治疗学上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临床观察,笔者有以下体会:

1根据标本治疗法则确定先后次序

在症候复杂的病症中,刺穴的先后次序应遵“急则治其标”,先针能以迅速缓

解病痛的穴位,后针能从根本上消除病情的穴位。如瘀血头痛,剧痛难忍,应在头部痛点区,用梅花针叩刺少量出血,菀陈则除之,治标去其瘀阻以缓解痛苦。先针合谷、太冲疏调气血以治本。又如昏厥,先针人中清脑醒神,再据辨证施治选穴后刺。对于慢性病,遵照“缓则治其本”。先针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的穴位,后针能治临床有关症状的穴位。如眩晕病,辨证属痰湿中阻,先针丰隆、三阴交、足三里、中脘祛痰化湿和通调气机,先针百会、四神聪、风池定眩解晕。分别先针和后针,体现了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

2根据脏腑气血病变关系确定先后次序

有气病在先,血病在后,有血病在先,气病在后。有脏病及腑,也有腑病及脏。因此应当辨证施针,先针治先病的腧穴,后针治后病所及的腧穴,疗效较好。如损伤而致胸胁背痛,证属气滞血瘀,先针内关调理气机,后针膈腧、肝腧活血化瘀。又如瘀血阻络,以致气行不畅,症见肢体剧痛,麻木青紫,手足不温等症。先用梅花针在局部叩刺,或用三棱针在血郄大络放血,再按病痛“经脉所通,主治所及”,顺经选穴而针。

脏腑病变以肺与大肠为例,肺与大肠相表里,脏病及腑,肺失清肃,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困难,先针太渊、肺腧清肃肺气,敷布津液,后针大肠腧、上巨虚通腑泻便。腑病及脏,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影响肺气肃降,以致胸满、咳喘等症,先针泻天枢、上巨虚清热通便,后针经渠以肃肺气,诸症自平。

3根据五行生克制化关系确定先后次序

这种刺穴先后次序有两种:一种是按五行腧的排列选穴,一种是以五行配属

五脏的功能经络关系选穴,二者常配合使用。

从相生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是从生我之脏传来的疾病,以肾与肝的病传为例,肾属水,肝属木,水不生木,即母病及子,由于肾水不足,形成“水不涵木”,肝阳上亢的眩晕症。治遵《难经·六十九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之意,先针补阴谷(肾合水)、曲泉(肝合水)、太溪、肾俞滋养肾水,后针泻然谷(肾荥水)、行间(肝荥水)、肝俞平肝潜阳,再针百会、风池定眩。子病犯母是从我生之脏传来的疾病,如心火内炽引动肝火,症见谵妄发狂,先针泻少府(心荥火)、劳宫(心包荥火)清泻肝胆,再针百会,印堂宁神定事。

从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如肝木克脾土,即有木乘土,又有土虚木乘,临床表现为肝气犯胃或犯脾,属于木乘土以肝木之盛为主,治疗先泻肝木之实,先针泻太冲、内关、期门,继则调理脾胃,后针足三里、中脘或三阴交,天枢抑强调平,以复制化。属于土虚木乘,宜先补脾胃,先针补足三里、中脘或三阴交、天枢,继则调理肝木,后针内关、太冲、期门扶弱调平,以复制化。

如肝气火亢或肺金不足,则现“左升太过,右降不及”的木火刑金为反克,症见咳嗽痰血,心烦易怒等症。如《难经·七十五难》说:“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先针泻少府(心荥火)、行间(肝荥火)、泻子以减木势,虚其反克金之力,后针补阴谷(肾合水)、阴陵泉(肝合水)补水以灭火势,以涵火木亢,使弱金能复,再针肝俞、肺俞、经渠调和肝脾,使生克有序,复归于常。

4根据治法确定先后次序

方从法出,以法统方,理法方穴,一线贯穿。如肝郁化火的不寐证,治法宜疏肝清热,佐以安神,依照立法重在疏肝清热,使神无邪扰,得宁而眠。先针内关、期门疏利肝气不在化火扰心,后针泻行间、足临泣泻肝胆郁热,再针神门、印堂安神。

5根据经脉循行确定先后次序

元代针灸学家王国瑞说:“顺经络而刺是谓补,逆经络而刺是谓泻”。在经络发生虚实证候时,根据补泻需要,虚证应顺经循行依次先后选穴而刺,实证应逆经循行依次先后选穴而刺。

6根据腧穴的特殊性能确定先后次序

临床实践证明,某些腧穴的疗效具有特异性,常为首选穴位,虽然不是治疗的主穴,但在治疗上针对性强、见效快,对缓解病情常有较好作用,所以在治疗时应首先针刺,而后再依治法等规律针刺其它穴位。具有特殊疗效,如郄穴、四大总穴、八会穴、行针指要歌所载和经验穴等诸穴。

综前所述,针刺腧穴的先后次序,是关系针灸临床将“辨证论治”实施取得疗效不容忽视的关键,对于针灸后的起针也应遵循一定的规律逐次起针,才算圆满完成一次针灸治疗。对于这些规律,历代文献少有系统论述,也未能引起针灸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和对散在的前贤关于针刺穴位先后次序经验的运用,认为按照辨证论治,严格执行针刺腧穴的先后次序,是取得针灸疗效的重要保证,对发展针灸临床和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眩晕病辩治医案四则:

1 少阳邪郁

艾某,女,28岁,1993年6月27日初诊。患“美尼尔氏综合症”4~5年,每因感受外邪则发眩晕,自觉天旋地转,目黑眼花,卧床不能起动,稍动即呕吐频做,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闷心烦,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弦。

证为外邪由表传入半表半里,循少阳经上干清窍而至眩晕。治宜和解少阳,拟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枳壳、菊花各12g,法半夏9g,桑叶、黄芩、红参、薄荷(后下)、桔梗、生姜、大枣各10g,甘草6g。水煎服。

上方服3剂后,自觉头清目亮,身轻神爽,胸闷大减,食欲尚可。又进3剂痊愈。随访2年半,未见复发。

按:《名医方论》曰:“方中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表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能开结痰,豁浊气以还清;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无内向也”;枳壳行气宽中;桑叶、菊花、薄荷疏风清热,清头明目;桔梗为舟楫,载诸药上行。如此相伍正如《伤寒论》所谓:“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涡濈然汗出而解”。

2 阳明腑实

罗某,女,56岁,1992年8月16日初诊。患“美尼尔氏综合症”6年。常因大便秘结而突发眩晕,近日便秘眩晕,烦躁耳鸣,脘腹痞满,腹痛拒按,口燥咽干,呕吐酸苦则眩晕稍定,舌苔黄燥,脉沉实。证属热邪传里,热结阳明,肠有燥屎,浊气攻冲于上。治宜清泻阳明,方拟大承气汤加味。处方:大黄(后下)、枳实、

黄芩12g,芒硝(溶服)10g,厚朴、莱菔子各15g,甘草6g。水煎服。晋前方2剂,药中病所,便解燥结,眩晕止,诸症告瘥。追访至今,病未复发。

按:《医宗金鉴》云:“诸热积结于里而成痞满燥实者,均以大承气汤下之也”。大黄、黄芩通腑泄热;芒硝润燥软坚,泻下热结;厚朴、枳实、莱菔子下气除满;甘草和中。诸药共奏荡涤肠胃热结之功,然中病即止,以防苦寒伤胃。

3 痰饮上犯

陈某,男,20岁,1993年9月5日初诊。眩晕头重,旋转不安,如立舟中,耳如蝉鸣3年。诸医诊为“内耳性眩晕”。3天前突然眩晕大作,时吐痰涎,胸闷心烦,少食多寐,舌苔薄白,脉弦滑。此属脾虚水泛,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发眩晕。治以健脾利湿,清上降浊。方宗泽泻汤加味。处方:泽泻18g,白术、茯苓各15g,石菖蒲9g,法半夏、郁金各12g,竹茹10g。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上方5剂,诸症消失。后随访未见眩晕复发。

按:《医学正传》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本方重用泽泻利水渗湿;白术与茯苓同用,其健脾利湿之功益彰,使脾运化,而停阻中焦之痰饮,从小便而去;法半夏与竹茹相配,有降逆止呕,化痰除烦之效;石菖蒲与郁金配伍,有芳香开窍,行气开郁之功用。诸药合方,使浊阴下降,清阳上升,脾健而痰饮自除。

4 痰阻脑络

王某,女,47岁。1995年9月8日初诊。5天前不慎被物击中头顶部,经脑颅X线摄片未见异常,症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失眠,烦乱不安,双目红丝显露,舌质紫黯有瘀点,脉弦涩。辨证为脑络瘀阻,清窍失养,治当活血祛瘀,通络利窍,

方拟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当归、丹参各15g,桃仁(研)、川芎、赤芍、川牛膝、生地黄各12g,枳壳、红花各10g,法半夏9g,柴胡6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上方9剂,眩晕停,余症大减。仍自觉身疲乏力,失眠纳少,改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剂,调治半月告安。随访至今,眩晕未发。

按: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诸方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名方,列治19种病,唯未有治眩晕之说。本案以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红花、桃仁、丹参活血祛瘀为主;伍入柴胡、枳壳理气行上;又配法半夏、甘草和胃降逆;尤以川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使脑络瘀去,神明自主,其眩可定。待邪去正伤,续予益气补血善后,以调治整体机能。

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四)

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四) 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四) 第四十九节陈湘君证治经验 陈湘君,女,1939年3月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教授、 主任医师、上海市名中医。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六 年制医疗系,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全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上海市皮肌炎医疗协作中心主任,上海市类风关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委员。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行医近40年,擅长于运用中医和西医两套理论对内科常见病、疑难病作出双重诊断,并运用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的方法治疗内伤杂病。尤其对风湿病有较深的造诣,她认为风湿病是一组由于正气亏虚(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失调,抵抗力低下)以致外邪入侵而致组织与关节,内脏受损的疾病,因此主张扶助正气与祛除病邪相结合来治疗风湿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中医内外合治的特色,并积极采用现代医学各种先进检测手段诊断与随访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仅使中医药治疗风湿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使中医药治疗风湿

病的机理也取得了进展,目前已总结出治疗类风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痛风等风湿病的经验方。 94年她主持的“内服益气温阳,外用祛风活血对类风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96年他主持的“滋阴解毒法为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紊乱调节作用的研究”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95年参与的“癌转移过程中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关系及益肺抗癌饮对其影响”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96年参与的“益肺抗瘤饮对肺癌生长转移的病理学改变的影响”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91年、94年、99年分别应邀赴日本、捷克、美国、越南、泰国等国进行风湿病学术交流,94年、96年、98年多次应邀赴台湾与香港地区进行风湿病学术讲座,受到国内外同行一致好评,94年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证书。 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加编写着作12本。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陈湘君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机,是在肝肾精血阴津亏虚邪火内生的基础上,感受风湿热毒或因曝晒日光,内外相合,两热相搏,导致气血逆乱,阴阳失调,经脉痹阻,脏腑亏损,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个肝肾亏损为本,邪毒亢盛为标,本虚标实的疾病。治疗当以滋养肝肾、清热解毒为原则。由于其病程漫长,症状复杂,因

老中医秘方验方

(2014-10-25 21:04:25) 转载▼ 分类:医药秘方 标签: 健康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行医30多年,今年过年(2014年)的时候做出一个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公布我的秘方。整理了两个礼拜,先发布我的59个药方,这些药方更多的是孙大夫的家传药方,个别的药方在日常应用中添加了少许现代药,使药方更精炼,效果更突出,换句话说,我的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真正是属于孙大夫的个人祖辈留下来的药方,这个也是无形资产。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沂蒙山区的一位干了30多年的中医,从太爷爷那辈开始我家就几辈从医,抛去所谓的“祖传”秘方咱不谈,单就本人的在基层30多年的临床治病经验而言,这些经过本人长期验证的特效药方贡献给大家,希望同仁们有需要的可以借鉴交流引用,有些药方虽然只有一句话,但那都是真言,都是称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对于有用的药方希望大家珍惜收藏并保留和宣扬。大家知道,中医靠的是悟性,希望我的药方能给大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些时候有些疾病是必须辩证的,最起码可以作为一个基础方来用,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对更深奥的知识还请各位老师引导指正,谢谢大家。来路不明的未经验证的药方不值得一看,就像夜市上小贩卖的8元钱一本的里面有上千条所谓的秘方的药书。而得到一方显效的药方,当如获至宝、兴奋至极。“德不近佛不为医”是从医座右铭。真心希望您能够把我的这些药方收藏转载,告诉您开诊所的朋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1、手脱皮一抹灵好多朋友都知道,手掌蜕皮导致的出血和疼痛令人苦恼,有的时候拿钢笔都疼,不仅影响美观更影响工作,特别是春天树发芽和秋天树落叶的时候,一年两次蜕皮,每次时间都长达一个多月,手蜕皮非常痛苦。

何任名老中医经验集(精)

何任-中医瑰宝苑-中医经典,中医名著,中医古籍,中医珍本,医案、医论、医话,脉法、脉诀,针灸,经方、偏方、秘方,民间中医中医瑰宝苑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一 何任名老中医经验集目录 研究《金匮要略》半个世纪的何任 何若苹整理 编者按何任教授是研究《金匮》的名家,在国内外有相当影响,本文总结了他半个世纪来研究《金匮》和《伤寒论》的方法、经验和主要成就,很有启迪作用。他推崇“读经读注,经注并参”和主张“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的研究方法和宗旨,所以他不但理论上有高深造诣,在临床上也有丰富的医疗经验。 文中介绍了他研究《金匮》的11部著作和8篇专论,从纵横两个方面给读者指出了学习和研究《金匮》(包括《伤寒论》的门径,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参考文献。 何任临床擅长于内科杂病和妇科疾患,临证善用“经方”,本文介绍了他应用“经方”的方法要点和医疗经验。他临证治病力求辨证精当,处方用药主张“少而精”,如用四逆散治疗脑萎缩,用甘麦大枣汤、桂枝龙牡汤治疗癫痫等,具有鲜明特色。对妇科疾病,认为须通晓奇经之理,要重视“调经”、“和气”。对肿瘤,他认为是因虚致病,病后又加重虚损,主张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但“虚”是在脾肾两脏,故扶正以培补脾肾为主,但也不忽视祛邪的重要作用。文中对各部分的观点和论点,都举有病例介绍他的临证经验,加以证实,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心怀祖国意常惬,腹有经书气自华。 ———吕炳奎题赠何任教授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何任,字祈令,别署湛园,浙江杭州市人,1921年1月21日生,1940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解放初担任杭州市中医协会主任委员,1955年任浙江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1959年负责筹建浙江中医学院。1978年被授予首批中医教授职称,1 979年任浙江中医学院院长。数十年来,何任教授潜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坚持中医医疗和科研工作。他知识渊博,学术造诣深厚,对中医经典,特别是《金匮要略》有较精深的研究,是国内研究《金匮》的著名专家。他临床经验丰富,屡起沉疴,远近闻名。他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医学术,勤于著述,共出版著作十几种,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在海内享有盛名,在海外也有一定影响。他先后担任过浙江省人大常委,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中医学会会长,第一卷180浙江省教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主任医师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浙江中医学院顾问,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报》社社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卫生部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常委,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何任出生在一个世医家庭,父亲何公旦,从儒而医,在杭州颇负盛名。公旦先生常说:“做一个医生,要有一颗赤心,道德品行要高,学识要渊博。”在这样的庭训下,何任不但从小就孕育着学医的志趣,并且付诸行动。上学以后,他除了学文化以外,开始诵读《药性赋》、《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药书籍,而对有关医学德性的文章,如《千金方》之“论大医习业”、“论大医精诚”等更是拳拳服膺。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从而鞭策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父亲的教诲和历代名医高尚的医德,为他走向献身于中医事业的道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37年7月,他考上了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二年级插班生,他规定自己除上课之外,每天要自学一定的时间,不是读自备的参考书,便是潜身于图书馆的医书之中。他一面学习中医基础及临床各科理论和一部分西医知识,一面到中医诊所跟名老中医抄方,实习中医内、妇、儿科。 为了掌握一些传染病的知识,他也去西医名医旁侍诊。在老师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下,使他对学医的兴趣更加浓厚。他厌恶当时的十里洋场,却潜心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的学习,为今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以后不久,父亲公旦先生就逝世

第一批全国 名老中医名单 含第二批 第三批 之河南

第一批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含第二批,第三批)之河南在指导老师合计:65 人 序号姓名批次省市单位专业 1娄多峰1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2赵清理1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3李振华1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4邵经明1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5吕承全1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6武明钦1河南省 7乔保钧1河南省 8唐祖宣1河南省 9郭维淮1河南省 10毕福高1河南省 11石冠卿1河南省 12张海岑1河南省 13郭春园1河南省 14冯化驯1河南省 15李鸣皋1河南省 16翟明义1河南省 17高体三2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18王宏坤2河南省河南省中医院中医科

19庞清治2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20张磊2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 21邵梦杨2河南省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医科22陈阳春2河南省 23赵国岑2河南省 24宋光瑞2河南省 25吴林鹏2河南省 26唐祖宣2河南省 27蔡福养2河南省 28邵福元2河南省 29秦继章2河南省 30李金明2河南省 31孟宪杰2河南省 32闻善乐2河南省 33郭维淮2河南省 34刘学勤2河南省 35崔玉衡2河南省 36杨友鹤2河南省 37崔公让2河南省 38石景亮2河南省河南理工大学中医科39李修五2河南省 40李宴龄2河南省

41张东岳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中医科 42吕靖中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中医科 43袁海波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一幅院中医科 44郑绍周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中医科 45毛德西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46门成福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47石景亮3河南省河南理工大学中医科 48李鲤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49郑建民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50郑启仲3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 51王自平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 52侯士良3河南省河南中医学院中药 53黄明志3河南省 54张世峰3河南省 55邱保国3河南省 56杨之藻3河南省 57关思友3河南省 58贾太谊3河南省 59孫六合3河南省 60张天健3河南省 61赵金普3河南省 62祝庆堂3河南省

名老中医贺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名老中医贺词 篇一:全国名老中医偏方秘方 全国名老中医偏方秘方 (20XX-05-2617:36:53) 转载 转载▼标签:分类:中医良方原文地址:全国名老中医偏方秘方作者:养生家 哮喘 天气聚变,空气潮湿或是气压低时,最易诱发哮喘,患者异常敏感,发作时间并无规律,有的是夏发,有的是冬发,也有四季常发。 其症状就是气急。上气不接下气,不仅呼吸困难,且带喘声,喉中咪唯作响,胸喉之间,顽痰淤积梗塞,有的兼有咬嗽。患者面色苍白,甚至发青发紫,眼球突出,冷汗淋漓,坐卧不宁,睡眠不安,有的因呼吸困难而言语不便。此症致病原因,大致分为二种。一为心病性气喘,是因心脏有病而起。每个人心脏的收缩力量是不同的,心脏收缩力量小的人,

他的心脏在跳动时期输送出去血液就不多,也不能把血管内的血液顺畅的推进向前,于是,有些血液便散布在肺部或是其它肢体各部门为患。血液在心脏内排出不多,稍劳动,便感心跳,血液如散在肺里,便会通过神经起反射作用,引起大、小支气管收缩起来,空气通过便有困难,兼之肺里积有郁血,肺的呼吸面积缩小,就发生呼吸困难而气喘。例如有心脏病的人,因血液循环不好,血液散积在脚或腿时,会使血管肿胀,血液便从血管的疏松处渗入皮下,以致腿脚肿起,所以,心脏病患者皆可能患水肿。肺里积聚血液,自会引起哮喘,这是很自然的。另一种是支气管性气喘、这纯粹是支气管本身所引起的毛病,每个人的支气管对外来及内在的物质,其感觉也不同,有的人闻到某一种气味,神经就能反射到支气管发生变化,也有的吃到某种食物,也会如此,例如逢吃到咸味的食品,喉头沾着咸味味,哮喘便会发作,这是“咸哮”;有的人会因闻到煎糖的气味,促使哮喘发作,便称“糖哮”;或是油炒洋葱、烟熏鱼、油炒辣椒时,闻到热锅发出的气息,便大发“油哮”,这是敏感性的症状。也有因已身的某种慢病变分泌出来的毒素,也会起敏感作用,于是使引起支气管的收缩,而呼吸困难,形成为哮喘。 哮喘二字虽连称;但疾病不同,哮是喉中有痰,喘则胁肩呼吸急促,与哮各异,普通的哮症多兼有喘,有喘者有不兼哮者,故种类多,大都是因气管狭惫窄,肺部弹力不够与

国家级名老中医名录

国家级名老中医名录 (2010-03-21 12:32:16) 1李仲愚1四川省 2何天祥1四川省 3倪宣化1四川省 4杜琼书1四川省 5江尔逊1四川省 6陈枢懋1四川省 7廖孔禹1四川省 8王静安1四川省 9杨介宾1四川省 10李孔定1四川省 11郑陶万1四川省 12邹学熹1四川省 13张签铭1四川省 14唐卡昂旺降措1四川省 15陈治恒1四川省 16唐成德1四川省 17徐楚江1四川省 18王临轩1四川省 19陈潮祖1四川省 20张士良1四川省 21旦科1四川省 22周楚良1四川省重庆市南岸区中医院中医科 23龚去非1四川省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中医科 24郑惠伯1四川省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中医科 25段亚亭1四川省重庆市中医研究院中医科 26王希知1四川省重庆市中医研究院中医科 27史方奇1四川省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科 28陶克文1四川省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科29陈枢燮2四川省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科 30王静安2四川省 31李孔定2四川省 32唐卡昂旺降措2四川省 33唐家福2四川省 34吴康衡2四川省 35杨家林2四川省 36冯志荣2四川省 37叶传惠2四川省 38蒋慧均2四川省 39吴孝恺2四川省

40邓世发2四川省 41张世明2四川省 42李恒明2四川省 43林万和2四川省 44牟玉书2四川省 45龙治平2四川省 46常振湘2四川省 47旦科2四川省 48黄修武2四川省 49格桑尼玛2四川省 50张之文2四川省 51杨宣舒2四川省 52张世明3四川省 53旦科3四川省 54张之文3四川省 55孙同郊3四川省 56陈福安3四川省 57郭子光3四川省 58刘金龙3四川省 59钟以泽3四川省 60杨宣舒3四川省 61王晓东3四川省 62邓亚平3四川省 63忠登郎加3四川省 64王明杰3四川省 65胡国栋3四川省 66刁本恕3四川省 67陈学忠3四川省 68陈天然3四川省 69牟希瑾3四川省 70李培3四川省 71邵章祥3四川省 72杨礼淑3四川省 73郭志雄3四川省 74张玉龙3四川省 75热巴3四川省 序号姓名批次省市 第一批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含第二批,第三批)之中国中医研究院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第一批 指导老师合计:19 人 序号姓名批次省市单位专业 1 董德懋 1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科 2 周济民 1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科

老中医医案记录整理

老中医医案记录整理 医案记录 姓名:胡某性别:女年龄:79岁 民族: - 文化程度: - 籍贯: - 职业: - 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4.5 主诉:间断性恶寒汗出多年,再发半月余。 现病史:每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通等无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半月前因受凉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输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等无效。现症:恶寒,低热,夜间汗出,乏力。舌边尖红,舌苔厚腻微黄,脉弦紧。 既往史(药敏史):40年前曾患疟疾 辅助检查:体温37.5℃。血常规:WBC 5.2×109/L,N0.65,L0.35。辨证分析:风寒袭表证 中医诊断:感冒(太阳少阳合病) 西医诊断:病毒性感冒 治法:和解少阳,解表温里。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5g,黄芩12g,桂枝10g,白芍15g,干姜10g,煅牡蛎30g,花粉15g,常山15g,茵陈20g,金银花20g,连翘20g,甘草10g。3剂,水煎服。

复诊:目前精神尚可,服药平和,畏寒减轻,汗出减少,仍感乏力。舌尖红,苔厚 腻微黄,脉弦细。以上方加黄芪30g,白术10g。3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脾肺气虚,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低热,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伴乏力明显。既往治疗大多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品,致使太阳之邪内陷,少阳枢机不利,又有内陷太阴之势。《伤寒论》原文提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历代医家均认为该方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伤寒论》中认为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签名: 年月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名: 年月日 医案记录 姓名:郭某性别:女年龄:51岁 民族: - 文化程度: - 籍贯: - 职业: - 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5.15 主诉:咳嗽10余年,伴大便稀。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三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 锦三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三) 17、刘云鹏(1910年生,30多岁即誉为湖北沙市八大名医之一,湖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擅长妇科) 17-1、【固胎汤】 ﹝组成﹞:(1)党参30克?(2)炒白术30克?(3)炒扁豆9克?(4)山药15克?(5)熟地30克(6)山茱萸9克?(7)炒杜仲9克?(8)续断9克?(9)桑寄生15克?(10)炒白芍18克(11)炙甘草3克?(12)枸杞子9克。 ﹝主治﹞:滑胎(习惯性流产、腰痛、小腹累坠累痛、脉沉弱无力、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 ﹝加减﹞:(1)若小腹下坠,加升麻9克、紫胡9克以升阳举陷。 (2)小腹掣痛或陈发性加剧者,白芍用至30克、甘草15克以缓急止痛。 (3)小腹胀痛,加枳实9克以理气止痛。 (4)胎动下血,加阿胶12克、旱莲草15克、棕榈炭9克以固冲止血。 (5)口干咽噪、舌红苔黄,去党参加太子参15克。 (6)或选用黄芩9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玄参12克,以养阴清热安胎。 (7)胸闷纳差,加砂仁9克、陈皮9克以芳香和胃。 (8)呕恶,选加竹茹9克、陈皮9克、生姜9克以和胃止呕。 (9)畏寒肢冷、少腹发凉,加肉桂6克、制附子9克以温阳暖胞。 ﹝典型案例﹞:毛某,女,24岁,1986年7月6日初诊。 已妊娠3个月,头晕、睡眠不佳,有时呕吐,阴道流血已六、七天,腰酸腿软,经注射止血药物仙鹤素,口服vitk等未效,某医院妇科诊为「先兆流产」,舌苔薄白、左脉大、右脉虚数。此脾肾两虚,治宜双补。方用党参30克、炒白术30克、云苓10克、甘草6克、熟地30克、山茱萸9克、黄芩炭10克、骨脂15克,每日煎服一剂。于1988年6月因产后便血亦来诊曰:上次腹坠流血等症状服五剂即愈。于1987年1月顺产一女婴很好。 18、张镜人(1923年6月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医科大学教授) 18-1、【安中汤】 ﹝组成﹞:(1)柴胡6克 (2)炒黄芩9克 (3)炒白术9克 (4)香扁豆9克 (5)炒白芍9克(6)炙甘草3克 (7)苏梗6克 (8)制香附9克 (9)炙延胡9克 (10)八月札15克(11)炒六曲6克 (12)香谷芽12克。 ﹝主治﹞:脘部涨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白腻、舌质编红。 ﹝用法﹞:水煎,分二次,饮后一小时温服。 ﹝加减﹞: (1)疼痛较甚,加九香虫6克。 (2)胀满不已,加炒枳壳9克。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国学, 2015, 3, 19-2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5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6214408239.html,/journal/cnc https://www.sodocs.net/doc/6214408239.html,/10.12677/cnc.2015.32005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Experience Inheritance of Famous Old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 Huang1, Lu Xu2* 1Science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 in Chongqing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ongqing 2The Key Lab of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Pharmacology in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Email: *1154289840@https://www.sodocs.net/doc/6214408239.html, Received: Jun. 4th, 2015; accepted: Jun. 21st, 2015; published: Jun. 24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sodocs.net/doc/621440823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main problem in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single inheritance model, the lack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the lack of outstanding inheritors, and so on.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we need to build a famous doctor evaluation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 out academic thought and literature basis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cavate and protect the folk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y the role of modern medicine in succession, actively explor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deas and methods of project design and system planning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personnel, the inheritance of academic thought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special treatment technology. Keywords Famous Old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ience Inheritanc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彦1,徐露2* 1重庆市中医院科教处,重庆 *通讯作者。

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

这是第三批的 北京市(44名) 马在山方和谦王嘉麟王应麟危北海许心如许彭龄刘琨陈文伯陈昭定陈彤云李贵李乾构张炳厚张淑文张士杰宋祚民郁仁存周耀庭周乃玉周德安柯微君贺普仁赵荣莱高忠英高益民钱英柴松岩屠金城黄丽娟温振英裴学义魏执真颜正华程士德孔光一聂惠民王琦刘燕池王洪图姜揖君郭志强商宪敏吕仁和 天津市(19名) 石学敏张大宁章臣桂韩景献张庚扬陈宝贵徐永庆张曾譻牟洪林李永成邓鹤鸣崔乃强丁素先田芬兰武成曹克光栗锦迁罗利毛舒和 上海市(24名) 张云鹏刘嘉湘蔡淦王翘楚严世芸夏翔叶景华彭培初 陈湘君黄振翘唐汉钧施杞严隽陶秦亮甫蔡小荪王霞芳马绍尧邹菊生谢金龙陈立羽陆德铭曹玲仙石印玉柏连松重庆市(15名) 罗本清郑新郭剑华戴裕光朱忠庆骆常义施锡璋王辉武高小珊刘兴文李配富刘静付灿鋆夏中和李寿彭 河北省(21名) 杨牧祥李士懋田淑霄邢月朋张士舜刘亚娴任琢珊诸云龙赵玉庸孙宝惠阮正帼李英杰陈益昀王敏淑姚希贤李佃贵崔金海吴以岭董燕平庞春景汪慰寒

山西省(14名) 李国章郭耀康侯振民贾六金吕景山柴瑞霭张玉芬王裕颐陈家礼白祯祥介霭尹翠梅高天爱单镇 内蒙古自治区(8名) 陈玉良张孝礼黄志刚赵宇明岳在文陈树廷那顺达来 魏汉奇 辽宁省(17名) 李德新周学文马智田维柱贾玉海洪治平齐连仲黄恩申刘佩志王心毓迟云志白长川王道林曹茂森高举真杨宝余白凤鸣 吉林省(19名) 任继学刘柏龄杨宗孟王烈曲生金润泉范国梁于凯成陈向明张文泰李莹王钰于作盈南征纪青山杨世忠 黄永生刘大同王耀廷 黑龙江省(21名) 张琪高奎滨吴秉纯郭文勤王铁良康广盛马宝璋李延王雪华李令根王秀霞孙申田董清平孙伟正高维滨王玉玺于忠学于万涛段富津卢芳高洪义 山东省(28名) 张珍玉隗继武王国才丁书文周翠英焦中华林惠娟程益春朱振铎徐敬才孟宪兰姚开炳彭延宽吕兰凯孙敏田文王法德朱惠芳王菊芬吕国清李鸿娟刘启廷谷越涛张继东

多发性抽动症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医案分享

多发性抽动症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医案分享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多发性抽动症—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医案分享 多发性抽动症(TS)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主要表现为头面部、肢体或躯干部肌肉抽动与暴发性不自主发声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常伴有其他心理行为异常。大约有2%-15%的儿童在某一阶段会出现这种问题。并且常伴有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学习障碍、物质滥用、情绪障碍等儿童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社会功能和康复。王素梅教授对中医药治疗Ts有较深的造诣和研究,笔者有幸跟随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中医古籍中无多发性抽动症病名,但依据其临床症状,多归属于“慢惊风”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云:“风盛则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亦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后代医家认为本病外因可归属于风、热、火,内因为肝血(阴)亏虚,肾阴不足,脾虚痰聚,心火扰动。心肝火旺,内风扰动,则发抽动:肝肾之阴不足,筋脉失养,则生瘪痰;脾虚痰聚,流窜经络,引动肝风,风痰互扰,致本病发生。王素梅教授主张治疗小儿TS,在祛风止痉基础上,要结合病因及兼证进行五脏辨证,审证求因,而后遣方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疗效。1.脾

虚风动型脾为生痰之源,小儿又“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或疾病所伤,损伤脾胃,脾虚不运,痰湿内生,蒙闭心窍,流窜经络,则生本病。其症见不自主面部、四肢抽动,脾气怪庚,喉发怪声,纳差,面色不华。故其本在脾虚,标为风痰扰动,治以健脾化痰、祛风止痉,取方二陈汤加减。病案举例:李某,男,6岁,2008年2月初诊。不自主抽动3年。患儿于2005年4月感冒后出现耸肩、手指抖动等症,未予重视。06年7月症状加重,至多家医院就诊,先后口服中药4月余,疗效欠佳。现慕名来诊,症见眨眼频繁,咽部不自主发声,偶有鼓肚,纳差,面色萎黄不华,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王教授认为本病属脾虚,风痰内扰,治以健脾化痰,息风通络。处方:青陈皮各10g、半夏9g,获荃10g、炒白术10g、淮山药10g、防风10g、白附子6g、白芍10g、地龙10g、木瓜15g、伸筋草15g、谷精草10g、葛根20g、川芍6g、决明子10g、胆星10g。7付,水煎服,日1剂。二陈汤加山药、胆星健脾化痰;防风、白附子、川芍、地龙祛风止痉;白芍、木瓜、伸筋草柔筋止动;决明子、谷精草疏风明目;葛根生津止痉,引药上行。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痰、息风止痉之功。1周后复诊,眨眼、发声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上方随证加减治疗3个月,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发。2.肝亢风动型肝为刚脏,主动,在志为怒,体阴而用阳,为罢极之本,主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全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1年首度评定当代『国家级名中医师』,共五百名,概略统计,大陆中医师、中医士,至少二、三十万人,故获选者,必须名镇杏林、医技超群,疗效显著。观其处方之灵活奥妙,确已深得化裁之精髓,或澎湃汹涌,或优柔细腻,盖已臻上乘之境矣!足以令人拍案惊呼,荡气回肠。若非勤学古方,体念蕴韵,何能至此?思今者,渐弃原典,粗看二手三手资料,虽曰开卷有益,然弃三千年代代菁华,不亦舍本逐末乎!乃披露当今大师秘方公诸同道,以共勉之。 1、刘渡舟 刘渡舟,辽宁营口人,1917年9月20日出生,1932年拜当地名医王志远为师学医,后转从谢泗泉学习,前后七年。1956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先后任古典医籍教研室主任、伤寒论教研室主任、教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主编,【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中医组成员。 刘渡舟教授著述颇丰,主要著述有《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十四讲》《伤寒论诠解》《伤寒挈要》等书。 刘教授在【北京中医学院】从教36年,为中医人才培养做出了具大贡献。自1978年以来,他指导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多名。主持了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1项获1992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柴胡解毒汤〕 〔组成〕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 6.草河车6克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会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备注〕1、1钱=3.75g 2、〔草河车〕即〔蚤休〕,乃常用草药。 2、俞慎初 俞慎初教授(图中者),男,1915年10月出生,福建福清人。系【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 俞老出生于中医世家,曾主编《现代医药》月刊。任上海《复兴中医》杂志编辑,【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并任【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中华国医专科学校】教师。先后担任【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华医史学会】委员,【中国药学史学会】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专题研究咨询专家,【福建省医史学会】主委、名誉主委,【陈修园学说研究会】主委、名誉主委,《福建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卫生部《中国医学通史》编委会委员,【福建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台北中医药研究会】顾问。1989-1992年又先后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美国国际传记学院】编入《世界名人录》《澳大利亚及远东名人录》,被聘为国际传记协会顾问。 俞慎初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近60载,学宗古代医学经典《内》《难》及仲景学说,其临证重视医理,深究病机,辨证精详,制方药多崇古人之法,灵活运用前贤名方,且有变化创新。擅治内妇儿各科,尤长于治肝胆疾病。临床喜用虫类药物,善于从肝论治内妇科疾患,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中风偏瘫、鼻炎、咳喘及神志病证,每有独到之处。 〔加味五金汤〕 〔组成〕1.金钱草30克 2.海金砂15克 3.鸡内金10克 4.金铃子10克5.川郁金10克 6.玉米须15克。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1.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朴硝6克 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 3.尿路结石,加石苇12克、猫须草12克 4.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400首(二)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400首(二) 病名:蛔虫病 验方治疗:孔伯华经验方—驱蛔汤 生石决明18克(先煎),郁金6克,地骨皮3克,旋覆花6克,赭石6克,甘草3克,乌药9克,枳实6克,雷丸9克,神曲9克,栀子炭9克,大腹皮4.5克,全瓜蒌18克,大青叶9克,榧子肉9克,玄明粉3克(冲),藕30克病名:蛲虫病 验方治疗:王伯岳经验方—百部汤 百部9克,槟榔9克,使君子9克,青皮6克,苍术6克,黄柏6克,甘草3克病名:肝虫病 验方治疗:邓铁涛经验方—肝吸虫1号 党参12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扁豆12克,山药15克,苍术10克,郁金10克,槟榔25克,使君子10克,甘草5克病名:蛊虫病 验方治疗:宋远忠经验方—复方乌柴雄黄汤 乌梅30克,柴胡15克,黄连12克,白芍12克,川楝子12克,大黄12克,党参13克,干姜8克,黄柏5克,附子5克,细辛5克,桂枝5克,雄黄5克(分冲),当归3克,花椒3克病名:慢性蛊虫病 验方治疗:江沁正经验方—人参养营汤加减 党参12克,蜜炙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

草6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白芍10克,肉桂2克,生姜10克,红枣12克,陈皮5克,炙远志3克病名:晚期蛊虫病 验方治疗:刘炳凡经验方—软肝缩脾汤 党参12克,丹参18克,紫参15克,鳖甲15克,水蛭3克,瓦楞子(煅红醋淬研细)15克,隔山消15克,白术12克,鸡内金5克,蚕砂12克,生北山楂10克,生麦芽10克,毕澄茄5克病名:痫病 验方治疗:任继学经验方—治癫宝丹 白花蛇头3具,玳瑁20克,郁金25克,天麻15克,天竺黄20克,沉香10克,胆南星15克,白芍5克,清半夏10克,全蝎10克,蜈蚣5条,僵蚕15克,牛黄1.5克,麝香0.3克,琥珀5克,西红花5克,动物脑(猪或羊)1具共为细末,每服5克,2次/日病名:癫病 验方治疗:李斯炽经验方—泻实清胆汤 法半夏9克,茯苓9克,竹茹12克,枳实9克,大黄9克,黄芩9克,郁金9克,白芍12克,石菖蒲5克,琥珀(冲服)4.5克,牡蛎12克,焦山栀9克,甘草3克病名:狂病 验方治疗:李聪甫经验方—铁石汤 生铁落30克,生石膏10克,生龙齿10克(前三味先煎),朱茯苓10克,润玄参10克,瓜蒌仁10克,胆南星7克,左秦艽7克,清远志5克,节菖蒲3克,鲜竹沥(分冲)1盅病名:癫狂病验方治疗:陈仲廉经验方—镇狂汤

(完整word版)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

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 北京市(44名) 马在山方和谦王嘉麟王应麟危北海许心如许彭龄刘琨陈文伯陈昭定陈彤云李贵李乾构张炳厚张淑文张士杰宋祚民郁仁存周耀庭周乃玉周德安柯微君贺普仁赵荣莱高忠英高益民钱英柴松岩屠金城黄丽娟温振英裴学义魏执真颜正华程士德孔光一聂惠民王琦刘燕池王洪图姜揖君郭志强商宪敏吕仁和 天津市(19名) 石学敏张大宁章臣桂韩景献张庚扬陈宝贵徐永庆张曾譻牟洪林李永成邓鹤鸣崔乃强丁素先田芬兰武成曹克光栗锦迁罗利毛舒和

上海市(24名) 张云鹏刘嘉湘蔡淦王翘楚严世芸夏翔叶景华彭培初陈湘君黄振翘唐汉钧施杞严隽陶秦亮甫蔡小荪王霞芳马绍尧邹菊生谢金龙陈立羽陆德铭曹玲仙石印玉柏连松重庆市(15名) 罗本清郑新郭剑华戴裕光朱忠庆骆常义施锡璋王辉武高小珊刘兴文李配富刘静付灿鋆夏中和李寿彭 河北省(21名) 杨牧祥李士懋田淑霄邢月朋张士舜刘亚娴任琢珊诸云龙赵玉庸孙宝惠阮正帼李英杰陈益昀王敏淑姚希贤李佃贵崔金海吴以岭董燕平庞春景汪慰寒

山西省(14名) 李国章郭耀康侯振民贾六金吕景山柴瑞霭张玉芬王裕颐陈家礼白祯祥介霭尹翠梅高天爱单镇 内蒙古自治区(8名) 陈玉良张孝礼黄志刚赵宇明岳在文陈树廷那顺达来 魏汉奇 辽宁省(17名) 李德新周学文马智田维柱贾玉海洪治平齐连仲黄恩申刘佩志王心毓迟云志白长川王道林曹茂森高举真杨宝余白凤鸣 吉林省(19名)

任继学刘柏龄杨宗孟王烈曲生金润泉范国梁于凯成陈向明张文泰李莹王钰于作盈南征纪青山杨世忠 黄永生刘大同王耀廷 黑龙江省(21名) 张琪高奎滨吴秉纯郭文勤王铁良康广盛马宝璋李延王雪华李令根王秀霞孙申田董清平孙伟正高维滨王玉玺于忠学于万涛段富津卢芳高洪义 山东省(28名) 陈益昀隗继武王国才孟宪兰李鸿娟焦中华王林道胡殿宾邵念方吕景山丁书文姚开炳郑建堂吕兰凯孙敏张继东王法德朱惠芳王菊芬吕国清周翠英刘启廷谷越涛田文

名老中医无私奉献特效秘方

全国名老中医(无私奉献-特效秘方).txt20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生命就像一种回音,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全国名老中医(无私奉献-特效秘方) 1、高血压:用玉米穗上的须熬水当茶喝,半月即愈。 2、气管炎:喝大豆腐水,连续喝多日;神奇般的根除;佛教释永空提供 3、关节炎:北京医生:张建明 用野线麻叶裹住关节,多用几层,3日换一次,多换几次,关节部位逐渐好转。 4、红白痢疾:上海医生:李国治 芝麻120克,绿豆120克,两药捣碎冲服,1日3-5次,即愈。 5、糖尿病:上海医生:马三林 菜葫芦一个分7份,每份加1钱白矾,每日熬1份,3个葫芦熬21天即愈,不加盐。 6、胃病:、陕西省:王瑞石 人丹12包,香附子半斤,研面分20份,每日3次,每次1包,两剂即愈。 7、食道炎、喉哑:浚县小河名医:申金太 烧过的煤球2个,放盒盆内捣碎,抓入2两白糖加水,放火上熬20分钟,早晚喝三日即愈。 9、肺炎:山西太原:梁正心 鱼腥草一把炖荷包鸡蛋食数日可愈。 11、治风湿:西安市医生:李政付 霜后丝瓜藤500-1000克,焙干研面,每日3次,1次2-3克,红糖水冲服。 12、四肢麻木、坐骨神经疼:西安医生:钟明 鸡粪六斤、鸭粪二斤,焙干放一处温热醋1斤、再装入布袋里,一榻便好,多榻几次。 13、腰疼:兰州市:杨孝忠 韭菜半斤,熬水加醋喝,不加油盐,3-5天即愈。 14、头晕头疼:陕西医师:王保魁 苍耳子半两,加红糖1两,煎水喝,7天即愈。 15、牙疼:河南名医:陈民生 石膏粉1两,麻黄半两煎水喝,两剂即愈。 16、心口疼:洛阳医生:刘广波 八角茴香烧灰,乌头二钱熬水一茶杯送下立即止痛。 17、咳嗽:洛阳医生:黄治军 桔子内倒入香油烧热吃,每日三次,每次1-2个,三日即好。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研究

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与传承新方法探讨 1孙燕2臧传新1任廷革1李宇航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聊城,252059) 摘要: 关键词: 1.背景 名老中医经验是名老中医在长期的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挖掘可以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同时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能够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流派特色和技术专长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使之更广泛地应用和传播而不至失传。名老中医及其宝贵的临床经验是国粹中之粹,因此中医界的仁人志士和政府决策部门都十分重视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工作。 传统的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与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师带徒、文献整理、专家系统的研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是又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师带徒”的模式,无论是教育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传统的文献整理挖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可重复性和推广性不强。中医专家系统是一种理想的学术思想传承模式,但是它当前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符合中医特点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问题。因此,如何高效、完整、全面、系统的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便捷的推广名老中医经验,让更多的人方便的学习和继承,仍将是中医传承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启动仪式也指出:“运用现代科学特别是信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一方面继续加强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的抢救、保留和整理研究,另一方面则是要研究如何传承他们的宝贵经验,使他们的经验能被更多的后学者所学所用,使后学者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迅速提高诊疗能力和水平,更快地成为名医”。 笔者认为: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应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信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寻找新的突破点,探索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方法,实现名老中医经验的全面、有效、科学的挖掘和传承。 2.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与传承新方法 中医学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师带徒”方式对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智能分析技术与SVM的模式识别方法相结合实现 中医临证经验的实践性很强,是从诸多的临证诊疗中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

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名单

北京市47人王文友王庆国王应麟王彦恒王春生王禹堂王莒生王素梅王焕禄高利王融冰韦企平田金洲刘大新刘景源吕培文闫慧敏张志真张淑文钱英李文泉李曰庆李世增李乾构李萍萍杜怀棠周乃玉周德安孟宪坤庞鹤郁仁存金世元金伯华金哲姜良铎柯微君徐荣谦高才达高益民尉中民黄丽娟鲁兆麟臧福科魏执真王承德孙光荣栗德林 天津市26人石学敏张伯礼黄文政韩景献曹式丽张庚扬阮士怡张大宁高金亮栗锦迁张曾譻王万隆李今垣李永成于志强田芬兰孙兰军石建华高克俭苏玉仑杜文娟张柏林张俊富吴炳忠韩禅虚马融 河北省28人李士懋田淑霄刘亚娴孙宝惠李佃贵董燕平王淑玲邢月朋郭纪生张莉赵玉庸杨牧祥刘启泉刘保和李延芳高社光刘建设王敏淑任琢珊高慧范振域刘玉洁杨宝元李英杰王九一陈树真王国三布明德 山西省15人王晞星冯五金梁瑞敏张晋峰宋明锁胡兰贵韩履祺李建仲魏中海贾六金赵建平高继宁文洪王有奎柴瑞霁 内蒙古自治区13人苏荣扎布吉格木德包金山阿古拉包景荣温启宗琪格其图宋一亭牛兴东查干金玉岳在文邢志先 辽宁省33人马智李德新谭毅金明秀田维柱张静生李敬林王秀云杨积武周学文郭恩绵刘元禄李中宇王春林洪治平郝学君杨世勇郭振武田振国曹林周跃群尹小星孔志凤李铁周升平肖瑞崇张玉琴刘学文杨泽华赵振利邢鹤林洪家铁曹茂森吉林省18人刘柏龄王烈南征于凯成黄永生陈向明张文泰阎洪臣胡永盛赵振昌刘铁军于作盈王玉李莹董克勤刘大同曲生赵继福 黑龙江省30人张琪张缙郭文勤吴秉纯王铁良滕义和张佩青隋淑梅杨质秀韩延华侯丽辉刘建秋郭鲁义谢晶日杨智荣周凌孙申田高维滨孙忠人孙远征王维昌张金良段富津李敬孝姜德友李冀李维民卢芳于帮国徐金星 上海市31人严世芸王庆其蔡淦陈湘君陈以平刘嘉湘吴银根何立人陈熠彭培初夏翔颜乾麟柏连松陆德铭陆金根唐汉钧朱培庭马绍尧李祥云胡国华虞坚尔石印玉施杞李飞跃林水淼东贵荣严隽陶王灵台邱佳信王文健叶愈青 江苏省40人单兆伟符为民李七一刘沈林唐蜀华吴旭徐福松许芝银朱秉宜诸方受邹燕勤周仲瑛金实汪受传汪建民杨桂云徐荷芬朱启勇刘永年莫燕新李柏年丁义江李果烈赵景芳朱世楷孙凤霞申春悌任光荣龚正丰孙浩何焕荣江杨清朱良春邵荣世夏治平赵化南顾维超陈福来王少华谢兆丰 浙江省35人王坤根叶一萍连建伟吴良村余国友沈元良张玉柱陈勇毅范永升范炳华宣桂琪祝光礼徐志瑛陶筱娟盛丽先常青程志清付萍楼丽华裘昌林严仲庆李茂才周郁鸿周维顺陶鸿潮马大正何若苹程晓霞林吉品贾建华周富明倪康裕宋欣伟姚新苗李凫坚 安徽省25人徐经世丁锷马骏曹恩泽李业甫胡国俊梁文珍张道宗魏福良韩明向周宜轩鲍远程赵荣胜唐长金杨从鑫窦金发杨善栋吕美农蔡圣朝王家琳郑梅生范绍荣杨骏郑日新张杰 福建省22人梁栋富郑则敏肖定远吴炳煌黄河清王惠珍谢德聪张雪梅伊春锦陈金水陈辉清郑敏翁丽丽刘德桓秦振华余天泰邓启源李时朴余庆阳黄宝英郭为汀陈国良 江西省22人邓运明刁军成何晓晖胡珂蒋小敏饶旺福喻文球张小萍赵纪生熊墨年傅淑清宋南昌黄津伶熊泽民黄夏雨林家坤周勇邱家廷曾渊华刘汉波欧阳枝磊谢强 山东省32人王新陆姜建国尹常健王静波张素芳宋爱莉刘瑞芬姜春英侯玉芬曹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