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五章反比例函数

回顾与思考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程世喜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本章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应用,在本章内容编排方面,直观操作,观察,概括和交流是重要的活动方式.通过这些活动,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进行整合,逐步形成对函数概念的整体性认识,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逐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师应以本章教学目标为标准来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考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是否掌握,能否从函数图象中敏锐地获取函数的相关信息,是否善于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只给予适当指导.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任务:《第五章反比例函数》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探索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3.会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4.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利用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等能力;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本章知识的网络结构.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掌握其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教学难点

探索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教学方法

师生交流互动法.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通过提问,引入复习课;第二环节:重点知识回顾,形成本章知识结构图;第三环节:经典例题及练习,巩固新知;第四环节:探讨收获、课时小结;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通过提问,引入复习课

活动目的给学生设置疑问,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本章的内容已全部学完,请大家先回忆一下,本章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第二环节:重点知识回顾,形成本章知识结构图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对本章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明确各个知识点

之间的联系, “串珠为链”, 做到基础知识网络化。

活动过程: (一)本章知识结构

带领学生一齐构造本章内容结构图。 (也可以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构造,然后出示投影片)

本章内容框架

活动效果: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根据以上内容框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本章内容.

注意事项:1. 应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只给予适当指导;

2.如果有些学生总结的结构图与老师的不一样,只要是合理、全面,老师都要给于肯定和鼓励。

(二)举出现实生活中有关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并归纳反比例函数概念. (三)说说函数y =

x 2和y =-x

2

的图象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1)图象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 (2)它们都不与坐标轴相交;

(3)它们都不过原点,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区别:(1)它们所在的象限不同,y=x 2的两支曲线在第一和第三象限;y=-x

2

的两支曲线在第二和第四象限. (2)y =

x 2的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y=-x

2

的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还有一点.虽然y =

x 2和y=-x

2

的图象不同,但是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任取—点,过这两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相等,都为2.

(四)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步骤,讨论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画图象的步骤有列表,描点,连线.在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应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的取值应选取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对一对的数值,并尽量多取一些点,连线时要连成光滑的曲线,而不是折线.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有: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两支双曲线,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

2.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因为在y=

x

k

(k ≠0)中,x 不能为0,y 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 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 轴相交.

4. 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 ,Q ,过点P ,Q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1,S 2则S 1=S 2

5.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

第三环节:经典例题及练习,巩固新知

活动目的:使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熟练的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出示投影片 例一

1.下列函数中,其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的有哪些?在其图象所在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的是哪些 ( )

(1)y=

x 31 (3)y=x 2.0 (2)y= x

10

(4)y=-x 1007

2.在函数y =x

3

的图象上任取一点P ,过P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

围成的矩形面积是多少?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根据,当k >0时,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大而减小;当k<0时,正好相反,但在y =

x

31

中,形式好象和反比例函数的形式不相同,但可以化成y=x

31

的形式。

1的答案: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的有(1)(2).在其图象所在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的有(3)(4).

2的答案: S=|k |=3. 例二

1.一个圆台物体的上底面积是下底面积的

4

1

,当下底面放在桌子上时,对桌面的压强是200 Pa ,倒过来放,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2.一定质量的CO 2,当体积v =5米3时.它的密度ρ=1.98千克/米3,求(1)ρ与v 的函数关系式;(2)当v=9米3时,CO 2的密度.

分析:压强p 与受力面积S ,压力F 之间的关系为p=S

F

,因为是同一物体,所以F 是一定的,由于面积不同,所以压强也不同. 质量m ,密度ρ和体积v 之间的关系为:ρ=

v

m

由,由v=5米3,ρ=1.98千克/米3,可知质量m ,实际是已知反比例函数中的k ,就求出了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解:1.当下底面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为p 1=S

F

=200Pa,所以倒过来放时,对桌面的压强p 2=

S F

S F 44

1

=800Pa. 2.设CO 2的质量为m 千克,将v=5米3,ρ=1.98千克/米3代入公式ρ=v

m

中,得m=9.9千克.

故所求ρ与v 间的函数关系式为ρ=

v

9.9. (2)当v =9米3时,ρ=

v

9

.9=1.1(千克/米3)。 课堂练习 出示投影片: 1.对于函数y=

x

2

,当x>0时,y_______0,这部分图象在第______象限;对于y =-x

2

,当x<0时,y____0,这部分图象在第_____象限.

2.函数y=

x

10

的图象在第____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 3.根据下列条件,分别确定函数y =x

k

的表达式

(1)当x=2时,y =-3;

(2)点(-3

1,21-)在双曲线y =x k

上.

答案:1.> 一、三 < 二、四 2.一、三 减小 3.(1)y=

x

6

- (2)y=x 61;

注意事项: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形成解题思路,进而感悟和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第四环节:探讨收获 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从现实世界出发,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比较了反比例函数y=x

2和y=-x

2

的图象的联系和区别,归纳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进一步进行了应用.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一)、复习题 A 组 (二)、活动与探究

反比例函数图象与矩形的面积 若点A 是反比例函数y=

x

k

(k ≠0)图象上的任意一点,且AB 垂直于x 轴,垂足为B ,AC 垂直于y 轴,垂足为C,则矩形面积S ABOC =|k |.如图(1).

1.如图(2),P 是反比例函数)y=

x

k

(k ≠O)图象上的一点,由P 点分别向x 轴,y 轴引垂线,得阴影部分(矩形)的面积为3,则 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______.

2. 如图(3)过双曲线y=

x

2

上两点A 、B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若矩形ADDC 与矩形BFOE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S 1与S 2的关系是_____.

1.解:由题意得|k |=3.

又双曲线的两支分布在第二、四象限,所以k<0,故k =-3. ∴k=

x

3 . 2.解:由题意得 S 1=S 2=|k |=2. (三)补充练习

四、教学反思

本章涉及到了中学数学里所有的数学思想方法,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构成了函数应用的广泛性,解法的多样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函数的性质、图象及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是命题的热点。 探索性题型在函数中考查较多,其主要特点是要求学生能够建立数学模型,有关函数的题型仍是探索开放,综合应用,但活而不难。

2021大班数学一分钟有多长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一分钟有多长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一分钟有多长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愿意参加一分钟的感知和操作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知道时间的不可逆转性,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一分钟有多长教案吧。 活动设计: 大多数的孩子做事都比较拖拉,那该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为此,我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的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让幼儿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了解一分钟的作用。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从而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需抓紧时间。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一分钟的感知和操作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2、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知道时间的不可逆转性。

3、能围绕问题和操作结果分析原因,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操作材料:筷子、弹珠;泥工板、油泥;彩笔、形状涂色。 3、时钟一个、记录用的白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时钟有什么用呢?(它告诉我们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在游戏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教师: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答:60秒,很长。。。 教师:今天我请小朋友玩个游戏亲自来体验一分钟长短。 游戏: (1)木头人游戏。游戏结束:你觉得这一分钟是长还是短?你在什么时候感觉时间特别长的? 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很长,有的说一分钟很短。现在小朋友觉得一分钟长还是短? 小结:当我们开开心心做游戏时,感觉一分钟很短,很快就过去了。是吗?小朋友还想再玩一个游戏?樊老师再带小朋友玩一个金鸡独立的游戏。

一次函数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四章一次函数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了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对用表格、关系式及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有所了解并初步掌握。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从生活中去抽象出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等概念,从数与形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及图像的性质.感受到了表格—关系式—图象的转化过程并掌握了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能灵活使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上通过六个问题的形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及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学生举例建立函数模型,注重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的理解水平与应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意识和水平.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 2.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

3.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归纳总结过程,在合作与交流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水平. 4.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水平. 5、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本章重点内容的归纳与知识结构图的建立第二环节:合作交流 第三环节:典型例题讲解 第四环节:练习巩固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本章重点内容的归纳与知识结构图的建立(提前一天布置) 以6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展开自我归纳与总结活动: (1)各尽所能从课本、笔记本、教辅资料实行本章重点内容的归纳与知识结构图的建立; (2)根据课本97页回顾与思考提出的五个问题,每一小组准备一个同学就一个问题实行成果汇报.(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能够对学生选择的问题方面给予一定的规定与指导,使合作交流更有实效性). 活动目的:通过第1个活动,希望学生能自主复习,学会归纳重点内容,通过知识结构图的建立理清本章内容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总结、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而在第2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在

(完整版)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她》教学设计 整体理念: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这是正常的,但是有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破坏我们之间的友谊,亲情,甚至以后的事业发展,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确地看待矛盾,不斤斤计较,学会换位思考。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换位思考?什么是换位思考?怎样换位思考?帮助学生弄明白解决矛盾的办法可以使他们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安心学习的一个前提,因此在此时来讨论“换位思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树立目标,树立自信心等心理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生学习解决冲突和学会交往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习得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感受他人的感受,增进双方的理解。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课的要求:即领会“换位思考”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看法,尊重他人的意见看法。 (2)习得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感受他人的感受,增进双方的理解。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欣赏的态度对待他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带来的乐趣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换位思考”的含义、要求及实质; (2)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方法。 难点:在生活中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真正做到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二、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感体验法等,注重启发式、讨论式,实现因材施教。 1、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课伊始,我借助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扣住学生的心弦,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将学内容。 2、情感体验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与社会现是接轨,启发学生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站起来,我们一起先来做个小运动:伸出你的双手: 1.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面; 2.左手放回原位; 3.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面; 4.右手放回原位。 请跟着节奏一起做,1、2、3、4??(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加快点,就可以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鼓掌运动。好,让我们一起来鼓掌,一起进入今天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一分钟有多长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一分钟有多长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一分钟有多长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流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愿意参加一分钟的感知和操作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知道时间的不可逆转性,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一分钟有多长教案吧。 活动设计: 大多数的孩子做事都比较拖拉,那该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为此,我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的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让幼儿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了解一分钟的作用。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从而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需抓紧时间。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一分钟的感知和操作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2、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知道时间的不可逆转性。 3、能围绕问题和操作结果分析原因,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操作材料:筷子、弹珠;泥工板、油泥;彩笔、形状涂色。 3、时钟一个、记录用的白纸、彩笔。 活动流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时钟有什么用呢?(它告诉我们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在游戏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教师: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答:60秒,很长。。。 教师:今天我请小朋友玩个游戏亲自来体验一分钟长短。 游戏: (1)木头人游戏。游戏结束:你觉得这一分钟是长还是短?你在什么时候感觉时间特别长的? 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很长,有的说一分钟很短。现在小朋友觉得一分钟长还是短? 小结:当我们开开心心做游戏时,感觉一分钟很短,很快就过去了。是吗?小朋友还想再玩一个游戏?樊老师再带小朋友玩一个金鸡独立的游戏。 (2)金鸡独立。(教师示范)当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只用一条腿站立,另外一条腿尽量不要落地。如果落地,赶紧抬起来,看谁能坚持一分钟。准备好了吗?我们请孙老师计时,开始…… 教师:时间到了小朋友可以坐下来休息了。这次你们感觉一分钟长还是短呢? 小结:原来我们在等待在坚持或者很累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分钟还是有点长的。 三、讨论交流收集的资料:一分钟可以干什么呢?

关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

关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 (一)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我看来,只要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任务适应学习者,教师为学生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强调这一点,是为了让我们对学校教育的现状,对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从而在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时,能够更多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实际兴趣,能够更客观、更冷静地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与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教学、教学计划立足于一个比较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二)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显著增大,进度统一、任务相同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或许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而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拔、指导,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 (三)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 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敦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著名的物理学大师狄拉克有一次去作学术报告,报告之后有人提问说,他不明白怎么可以从公式2推导到公式5。狄拉克不答,主持人提醒道:“教授,请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并没有问问题,只说了一句话。”狄拉克的这一著名回答,揭示了问题这一概念的本质。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那位提问者并没有讲出自己对“公式2”的理解及其与“公式5”的矛盾所在,狄拉克当然就无法为他作出解释说明。所以,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

一分钟大班教案反思_3174

一分钟大班教案反思 一分钟大班教案反思 时间:07-12 :大班教案反思大班安全教育大班一分钟教案设计大班教案一分钟由来 篇一:大班数学《一分钟》活动反思大班数学《一分钟》活动反思大班数学《一分钟》活动反思现在有很多孩子都养成了做事磨蹭的习惯。在家中,幼儿磨蹭的行为习惯更为严重,特别是早晨起床让家长很头痛。所以来园时间晚,大班孩子将要升入小学,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现状急需改变,所以我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一分钟》,在游戏中让孩子们体验到时间的宝贵,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整个活动下来也很顺,每个环节都十分清晰,环环相扣,并且在整个活动中能关

注到幼儿,教态亲切。但整个活动中,老师们也给我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1. 个别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分钟、时钟、秒针,不仿可以把它们标注出来。2. 在玩“木头人”的游戏时,游戏规则还可以再讲得清楚一些。 3. 在每个游戏结束后记录人数时,要随时关注人数的变化,对幼儿选择的变化及时进行询问。 4. 在拼图游戏结束后,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了一分钟给自己的感觉是长的,但我没有对她进行及时的鼓励。 5. 通过最后的PPT,小朋友知道了原来在我们身边每分钟都在发生的很多事情,但如果播放PPT时能够加上一些背景音乐进行渲染,就更好了。以上是我对本次优质课进行的一个反思,希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能够多注意这些问题。篇二:挑战一分钟大班教案大班教案:挑战一分钟执教人:朱京美活动目标:1、在娱乐赛场的气氛中,让幼儿体验一分钟,知道一分钟是很短暂的,但可以做有意义的事。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有秒针的大钟,秒表2、幼儿事先分好红、黄、蓝三队活动过程:一、引题1、“欢迎小朋友们来到一分钟赛场,首先让我们向客人老师问好。今天所有的比赛都和一分钟有关,我将为获胜的小朋友盖上一个印章,最后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印章最多。所以大家都要加油” 二、体验一分钟1、“小朋友你们知道一分钟是多长的时间吗?让我们一起来看大时钟,哪根针是秒针,秒针怎样走才是一分钟?” 60秒就是一分钟,一分钟就是60秒“除了用钟表来看时间,我们还可以用秒表,在比赛时会用到”出示秒表,介绍秒表。出示一分钟的图卡。幼儿传看秒表。2、“接下

第六章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六章概率初步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本单元中,学生了解了不确定现象的特点,通过具体情境体会概率的意义,在丰富的实际问题中认识到概率是刻画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同时学习了一些计算概率的方法,并通过概率帮助自己作出合理的决策。七年级学生具有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小组间的竞争能够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因此,参与本节课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主要是复习本章内容,测试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是从知识结构图入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本章所学知识点。组内,通过“生教生”的方法展开例题的学习,努力做到全员参与。组间,通过竞赛的形式做到进一步的能力提升。增强学生互帮互助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知识回顾;复习思考;课堂小结;博弈竞技;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内容:以“提问——补充”的方法复习本章内容。 事 件 的可能性 确定事件 不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P(A)=1 P(A)=0 (随机事件0

目的:通过学生抢答,小组加分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效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复习思考 内容:组内互帮互助完成例题的学习,教师提问后统一答案。 例1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请说明理由。 (1) 随机开车经过某路口,遇到红灯; (2) 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3) 400人中有两人的生日在同一天; (4) 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质数。 例2 如图所示有9张卡片,分别写有1至9这九个数字。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任意抽出一张。 (1) P (抽到数字9)= ; (2) P (抽到两位数)= ; (3) P (抽到的数大于6)= ,P (抽到的数字小于6)= ; (4) P (抽到奇数)= ,P (抽到偶数)= 。 例3 如图,一个均匀的转盘被平均分成10等份,分别标有1,2,3,4,5,6,7,8,9,10这10个数字。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的数字即为转出的数字。 两人参与游戏:一人转动转盘,另一人猜数,若所猜数字与转出的数字相符, 则猜数的人获胜,否则转动转盘的人获胜。猜数的方法从下面三种中选一种: 不 确 定 事 件 游戏的公平性 概率的简单计算 (频率的稳定性,P(A)= ) n m

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教育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形式在不断地探索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中的班级授课制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当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 内,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事先 就需要预设,我们称之为课堂教学设计。大凡是那些有看点的、成功的、高效的课无 不是提前精心设计的。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一个重要的、必不可 少的环节,尤其是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建设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设计要考虑 的因素有很多,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梳理我认为概括起来说应该有以下这些: 一、心中有目标 目标是方向,目标是动力,做任何一件事都希望有一个预期的结果,那就是目标。 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在设计时设计者心中要有目标。教学设计中对目标的要求和定位 有哪些呢?首先,目标的定位必须准确、清晰,其次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活动得 以达成,还有就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方式进行检测。除在目前的课程标准和教育理论中 经常提到的“三维目标”外,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还有显性目标和隐形目标之分,还 有当前目标、近期目标、长远目标等等。这些目标经过处理,成为制定和指导教学设 计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杠杆,所以说心中有目标必然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指 标。 二、心中有教材 任何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我们主要依托教材来 承载这些东西,然而教材是固化和有限的,因此,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和再度开发 便成为彰显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素养又一个维度。同样的教材内容在不同教师手中会 演绎出不同的精彩,这跟他们对教材的把握和灵活运用是分不开的。只有紧紧围绕教 学目标,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为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 活动形式,才能让学生更乐于和易于接受,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只有这样,教师的 教和教材的运用才真正变得有意义。 三、心中有学生 从实际来看,现在所提倡的生本课程理念是颇有道理的。人们在不停地追问:“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求。只 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心中有学生,有全体学生、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需要的学生,设计 的内容和过程才会更加的丰满、实效和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时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 际和发展需求,而不是一味的只顾将自己的理解和意志强加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只 顾自己的展示,而学生或者是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展示和成长,像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应 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四、心中有希望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这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只要希望之光不灭, 那就意味着还有发展变化的可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意无意的植入一些充满希 望的元素。这样的设计,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的 需要。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呵护学生的心灵,用发展的眼光和心态去审视眼前的 事情、目前的学生,相信自己,也相信学生,即使是在最失利与失意的时候也要心存 希望,对学生也好,对自己也罢。 除此之外,我认为课堂教学设计还应该有以下几点:

精品-大班数学教案《体验一分钟》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体验一分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活动过程: 1、交流:一分钟有多长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请小朋友猜一猜。滴答滴答当当当,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他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面钟请小朋友看一看钟上有什么? 幼:有数字,还有针师:有几根针? 幼:3根针师:这3艮针分别有不同的名字,最粗的是时针。最长的,有点粗的教分针。短的叫秒针。秒针从12走

一圈就走了一分钟。那一分钟有多长,我们请秒针走一圈,我们静静的等一等。 2、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师:小朋友一分钟到了,你觉得一分钟时间长吗? 幼1:我觉得一分钟有点长幼2?:我觉得的一分钟有点短总结:一分钟其实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在一分钟的时间里你能做些什么呢? 幼1:我能在一分钟时间里我能折5个纸船。 幼2:我能在一分钟时间里写10个字。 师:小朋友你们是个能干的孩子,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做很多事,那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串珠要请小朋友帮忙穿一下,要请小朋友在一分钟的时间里看一看你能穿几个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大家一起动手,老师说停大家就要停下来。你们听明白了吗? (每张桌子上放一珠)幼儿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时间到,请小朋友数一数你穿了几颗珠子并把它,记操作纸上,记录在操作纸上。(老师请小朋友,开火车来说一说。)师:小朋友,谁穿的最多?谁穿的最少? 师: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里,有的小朋友穿的多,有的小朋友穿的少? 幼1:有的小朋友,没有找到串珠的孔。 幼2:有的`小朋友一边做事一边玩。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教案

§3.5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系统了解本章的知识体系及知识内容.使学生在掌握通分、约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熟练掌握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将知识融汇贯通,进行一些提高训练.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掌握、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熟练而准确地掌握分式四则运算.(2)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分式、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的建立,以及分式和分式方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总结知识体系 要求学生读教材P 86的回顾与思考,在读书时思考讨论: 1.这一章学习中要掌握哪些内容,有哪些知识点? 2.这章中每节学习的内容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出: 1)分式的定义、性质、运算: 二、例题 在分式 33 --x x 中,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式的值为零? 分析:提问.

(2)分式的分子、分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分母≠0) (3)分式的分子、分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的值为正?(分子、分母同号) 2、化简 (1) (2) 三、练习 教材P 86中1—4. 四、小结 分式这一章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这也是我们以后学习的基础.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五、作业 P 87中5—9 B 组1--3 教学反思 有意思:复习题A 组中的7、8、9题中的速度、效率都是1.5倍,难道就不能是其它倍数吗? b a c ab 22128--44422+-++a a a

一分钟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分钟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课文内容较为通俗,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课教学设计努力体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读的情境,在读中感悟,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融,进而读出感情,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

教师导语:听,清脆的上课铃声已响起,假如你快乐的话,就请你冲大家笑一笑,抓紧时间吧,给大家一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依次表演笑一笑。 过渡:停,一分钟时间已到。请同学们就刚才的表演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 生1:表演笑一笑,我快乐,大家也快乐。 生2:看到同学甜甜的一笑,我也禁不住笑了。 生3:我也很想表演,但是没时间了,我觉得一分钟时间太短了。 生4:表演使我明白了,如果不抓紧每一分钟时间,许多美好的事情就会从我们的身边悄然流逝,想要做的事就不可能实现。 教师小结:一分钟时间虽然短暂,但它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如果我们不珍惜每一分钟,将会给我们留下遗憾,使我们后悔莫及。那怎样珍惜一分钟的宝贵时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知一分钟的重要。 (上课伊始,让学生在一分钟内表演笑一笑,既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又顺其自然地把时间观念渗透其中,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一分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看图读文,感知一分钟的重要

第一章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回顾与思考导学案 东宁初级中学张志伟 一、学生状况分析本章内容从学生的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认识研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柱体、锥体、球体等常见几何体的特征,初步形成了图形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复习、整理和概括,对学生已有几何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章内容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整章内容是对学生已有几何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为以后几何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且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辨认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3.能想象基本几何体的截面形状; 4.会画基本几何体的形状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形状图,能根据形状图描述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5.掌握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种形状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2.获得一些 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增强观察能力,形成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并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重难点】点、线、面等最基本的图形与基本几何体的相互转换。在面与体的变化中如何抓住特征。

第16课《一分钟》优秀教案(含反思)

16一分钟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一分钟》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呈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却耽误了半节课的事。在主线设计上,本课的特点是“以疑导究、由果溯因”,即先让学生阅读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引发“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的疑问,然后阅读经过部分,抓住具体的内容,真切地感受时间的流逝,使学生经历“疑惑——解惑”的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突出学生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的语言表达与故事再现,把表达能力和情感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想一想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并和父母、同学等展开讨论。(学生) (2)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设疑导思(出示大大的钟表):你们知道一分钟是多长时间吗?(秒针走一圈是60秒,60秒就是一分钟。) 2.活动体验:做一个一分钟的小游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能坚持超过一分钟,切身体会一分钟的长短。 3.自由交流: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4.小结:一分钟可以说很短,因为它在60个“滴答”之后就过去了;一分钟也可以说很长,因为在一分钟内可以完成很多事情。珍惜这一分钟,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一分钟”的课文,学了课文之后,你会对“一分钟”有更深的体会。(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使课堂充满情趣,同时增强学生对“一分钟”的形象感知,又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为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钟、迟”是翘舌音。

第二章 实数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起点分析 本章学习至此,学生已经认识了无理数,学习了实数概念及相关运算,从而将原有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范围,使得对数的认识更进一步深入,让学生感受到了数系扩充的必要性与作用.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能力,掌握了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为学习本节“知识回顾与思考”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章是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及有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数系第二次扩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本课是对整章内容的复习与归纳,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多过地追求概念,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从意义上理解主要概念即可.作为复习归纳课,学生虽对相关知识基本掌握,但是知识间的联系还不够清楚,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在方法上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节的教学中应将整章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并以典型题作为载体让学生从题中悟知识点,从题中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复习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二次根式及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并进行相关运算; ②在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律、运算法则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思想; ③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本章概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因此本节的重点应帮助学生理清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二次根式的概念. 本章的难点体现在以下几处:①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负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常与平方、绝对值等具有非负性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应用;②实数的混合运算也一向是学生计算的难点,学生往往在运算顺序、运算法则上出错;③本章对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如实数与几何知识勾股定理结合在一起就是学生掌握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回顾与思考教案北师大版

第二章回顾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将本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 2.在丰富的情景中,抽象出平行线、相交线等基本几何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把现实物体抽象成几何对象(点、线、面等)的数学化过程. 2.在探究说理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既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又可以开阔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2.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的练习,让学生学会挖掘题目资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观察运动中的异同,揭示知识间内在联系。 二、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归纳总结;第三环节:知识应用;第四环节:拓展升华;第五环节:纵向延伸;第六小节:查缺补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活动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认识这个标志么? 生:(反应异常激烈)认识,是大众汽车的标志。 师:你们知道它的含义么? (同学陷入了思考。) 一个同学举手,有些迟疑地说:“我看它象由三个V组成,是不是表示他们这个品牌必胜、必胜、必胜? 老师高兴地赞扬:你真棒,跟设计师想的一样! (另一名同学小声说):真的假的?我还觉得上面是V,下面是W呢! 老师:哎呀,你也很厉害。V和W是当时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名称的字母缩写。是标志的另一重含义。 歪打正着的同学得意地笑了。其他同学也跟着笑了。

B D E B C 老师乘胜追击:看到这个标志还想到什么?同学有些不知所云,老师再问:你们不觉得这个设计师几何学得特别棒么?他用几何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形,就完成了汽车史上赫赫有名的设计。 同学恍然大悟,频频点头。 活动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复习课却往往比较枯燥无味。在这里,以同学们几乎天天见的大众标志为数学情境引入,是为了让同学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她不神秘,却应用广泛。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模型,让学生观察,思考,找到模型和本章知识的内在联系,直观形象地得出了生活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 第二环节:归纳总结 活动内容:师:你们能从这个标志中发现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么? 生1:相交直线。 师:两条相交直线有4个形影不离的朋友,他们都有很漂亮的性质, 你们知道是什么么? 生2:他们的朋友是对顶角和互补的角。 生3:性质是对顶角相等,互补角相加为1800 。 师:在这个标志中,除了相交线,还有没有其他重要但是很简单的结构? 生(几乎不约而同)平行线。 师:图案中告诉我们AC ∥DB 了么? 生:没有。 师:那么怎么来判定呢? 生:还得请相交直线和它的朋友来帮忙。 师:所以设计师让这两条直线都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多有先见之明!现在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判定AC ∥DB 的方法有哪些?同位之间交流。 师:在整个大众图标中,若AC ∥DB ,AE ∥BF,图中共有几对相等的角,几对互补的角。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并说明理由。 师:通过对大众标志的研究,你会发现,我们总是要在复杂图形中找出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结构来解决问题。那么在本章中,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结构是什么? 活动目的:学习平面几何,首先要学会从复杂图形中寻找出基本图形。所以,老师在此处不遗余力引导同学从大众标志中抽象出相交线和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这两个结构,目的是把相交线、平行线的基础知识复习溶在原始结构的发现和观察中。此外,让学生从图标中找

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 邓若锋(广东省广州增城中学,511300) 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一线教师多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运动负荷、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考量,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合理、优化处理,并按一定的程序排列,才能形成教学设计。然而,对这些操作层面基本要素的处理和优化时,需要思考一些体育教学的基本问题,只有在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合理地分析、明确其实质、清楚解决的方法和措施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教学设计,才会行之有效。现将目前进行体育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呈现给广大同仁,以抛砖引玉。 一、如何让学生想学——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发展相联系 (一)形成问题的原由 任何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其目的就是要使其教学活动优质高效,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得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开展,学生学习的基本行为和认知活动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使学生的基本行为和认知活动高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对其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形成正确的动机,其实质就是让学生想学。 (二)分析问题的实质 从个体存在的那一刻开始,其身体就赋予生命的意义,并趋向于发展和完善之中,人的身体只有赋予了生命存在的意义,才能促使人形成发展和完善自身身体的原始冲动。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强化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活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身体。因此,学生的体育学习只有与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的意义,才能使体育学习成为自己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当学生认识到这种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意义,经过身体练习的体验,强化了对体育学习的欲求能力,这就趋使学生想学。可以这么说,学生的人格建树、思维发展、知识形成,几乎都是从呼唤生命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的。研究表明,无论哪一种学习,其本质都是对生命的呼唤。体育教学的实践说明,学生一且认为这种学习是有意义的,从中感触到其与自身生命发展的某种联系,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1]。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当教师明确了要让学生想学的必要条件,即将学生的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发展和完

部编版(统编)一年级语文下册《 一分钟》教学反思

《一分钟》教学反思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元元的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因为他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徒步去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这篇课文讲的事情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生动、有趣的导入 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进入课文,以至受到教育。我在教学时,设计了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今天早上我和高老师争吵。孩子们立即兴趣大增,一个个好奇地等着我揭晓答案。甚至还有孩子忍不住问我:怎么回事啊?为什么争吵啊?于是我笑着揭晓答案,有一道题引起了我们两个老师的争吵:一= 20 我板书在黑板之上,孩子们立即轰堂大笑,一个个发表自己的看法。“前面的‘一’是语文里的,后面的‘20’是数学里的字,怎么可能相等。”“‘一’里面有一个‘1’,‘20’里有20个‘1’,不可能相等。”……孩子们从语文和数学的角度,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就是没有小朋友站在我这边。这时,我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孩子们自读课文的兴趣比以往更浓厚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有模有样地朗读起来。这时,我欣喜地发

现,好多孩子是一边读课文一边露出微笑的,这抹笑不是因为他正和同学偷偷地玩,而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学习的快乐! 读完课文,很多孩子对我喊着:我发现了,一是等于20,在我的提醒下,孩子们得出了多睡了一分种导致迟到了20分钟的结论。 (多睡)(迟到) 一分钟=(导致)20分钟 借助板书,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了出来,在轻松的学习下整体感知了整篇课文,对课文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融入情境,身临其境。 理解课文时,我一直让学生以自己是“元元”的角色进入课文。感受正在贪睡时,闹钟突然想起,自己的讨厌,读出了元元的庸懒。元元遇到了第一个难题,“他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元元,你都可以走过十字路口了,结果这时,红灯突然亮了,这时候,你在想些什么?”生:“我好倒霉啊!”“天哪,红灯啊,你怎么偏偏这时候来啊。这下我要迟到了!”……是啊,所以他叹了口气,还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苦着脸,“唉!”这时,我眼前一亮,多好的生成啊,所以我急忙抓住这个闪光点表扬了他们,并鼓励他们在朗读时,可以把这个“叹气声”读进去,竟读得出奇地有味道。 三、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

七上数学3.10回顾与思考(一)教案

§3.10 回顾与思考(一) 【课标要求】 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 【学习目标】 1、梳理所学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并逐步掌握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 2、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掌握单项式系数、次数和多项式的次数、项 4、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去括号法则,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难点:正确区别单项式的次数与多项式的次数,?括号前是负号时去括号易搞错符号.【学习过程】 板块一单项式 【知识回顾】 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也是单项式.如:都 是单项式,(注意1 a 不是单项式,而是代数式) 【巩固练习】 1.下列各式是不是单项式?为什么? (1)x-2y;(2)- 4 ;(3);(4) 55 x a b m ;(5)-1. 2.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错误的改正过来.(1)单项式-xy2的系数是0,次数是2. (2)单项式27a2的系数是2,次数是9. (3)单项式-2 3 n x y 的系数是- 2 3 ,次数是n+1. 4.请你写出系数为-2,含有x、y,次数为4的所有单项式. 板块二多项式、整式、代数式 【知识回顾】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_________;

2、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_________; 3、在多项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4、统称整式 5、的式子叫代数式,如: 【典例解析】 例1.用字母表示: (1)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2)底边长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 (3)针对药品市场价格不规范的现象,药监部门对部分药品的价格进行了调整。已知某药 品原价为a元,经过调整后,药价降低了60%,则该药品调整后的价格为元。 (4)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售价为_____元. (5)一个三位数,十位数字为x,个位数字为3,?百位数字是y,则这个三位数可表示 为________. 【巩固练习】 1.在式子-3 5 ab, 2 29 , 32 x y x ,-a2bc,1,x3-2x+3, 3 a , 1 x +1中,单项式的是______,多项 式的是_______. 2.多项式- 2 3 x y +2x-3是_______次_______项式,最高次项的系数是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 3.2x2-3xy2+x-1的各项分别为. 4.初一(3)班要添置新桌椅,使每人一套桌椅,其中有x行每行7人,另外还有两行8人,则共需套桌椅,当x=4时,共需套桌椅. 5.一个长方形的长为0.9,宽是a,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 6.a、b两数的平方和减去a b 与乘积的2倍的差用代数式表示是; 7. + 2 a b 可以解释为 8.右图所示是一个数值转换机,输入x,输出3(x-1),下面给出了四种转换步骤,其中不正确的是() A.先减去1,再乘以3 B.先乘以3,再减去1?输入x ? ?输出3(x-1)C.先乘以3,再减去3 D.先加上-1,再乘以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