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植物病害概述案例

植物病害概述案例

植物病害概述案例
植物病害概述案例

《植物病害概述》教学案例

一、概述

1.课程及教材分析

《植物保护技术》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本课程能使学生具备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所必需的防治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让学生科学地开展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本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精神。

在《植物保护技术》教材中所讲述的生物灾害最主要是病害和虫害,所以《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是《植物保护技术》教材中最重要的一章内容之一。而《植物病害概述》是本教材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中的第一节内容,对本章的后两节内容起总领和启下作用。只有学会了本节知识,掌握了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学习本章第二节《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的知识,进而有利于学会本章第三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的内容,才能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所以对于农职专种植专业学生来说,学好《植物病害概述》本节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情分析

首先,本班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好观察,热爱实践,对学习《植物保护技术》兴趣浓厚。其次,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之后开设的,由于学生对学习昆虫学的教学方法有所了解和熟悉,植物病理学的学习方法基本和昆虫学相似,都是多实践、多观察、多识记、多巩固,这些都给学习《植物病害概述》本节内容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学完本节内容后,为以后的实验实训和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不利的一方面是:本节课的概念多、概念的定义长、概念容易混淆,再加上“病状和病征的类型”这部分内容讲得比较细致,举例较多,由于学生基础差,识记起来就比较困难,必须在教学中加以注意。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植物病害、病理程序、症状等概念。②会区分病状和病征及掌握其类型。③掌握病原、病原类型及其引起病害类型。

(2 )能力目标①通过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情境,结合展示清晰的多媒体图片和实物标本观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互动,使学生增强学习

专业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认知事物的态度。在教学中,学生不断探索植物病理知识,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②在分组观察和探讨学习中,学生相互检查和指导,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精神。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农村的热爱,并产生一种责任感,培养学生扎根农村,建设家乡的意识。

4.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采用设疑引入、探究问题、教师讲解、实物观察、展示多媒体图片、学生实践交流、师生互动、引入激励机制和才能展示等教学方法,完成了本节的教学。

5.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植物病害、病理程序、症状等概念”和“病状和病征的区分及类型”。因为只有理解了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区分病状和病征的类型,进而帮助我们认识主要病原物的一般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

6.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病状和病征的区分及类型”。这部分内容比较细致,举例比较多,学生较难识记,必须在教学中加以解决。

二、设计思路

三、实施过程 (一) 展示图片设疑导入(5分钟)

在多媒体上展示一幅带叶片的苹果枝条图片,教师提问:这幅图片上苹果的叶片正常吗?学生观察后回答:不正常,生病了?——引入本节要学习的内容——植物病害概述(多媒体显示)。

又在多媒体上展示四幅植物图片,让学生思考:

这些图片中属于植物病害

的是哪幅呢?学生纷纷讨论起来:有的同学说B图片,有的同学说B、C、D都是……多媒体上显示正确答案:B图片。

教师继续设疑:①为什么只有B图片是植物病害?②什么叫植物病害呢?③判断植物病害的标准是什么?由此引出本节主题“植物病害概述”。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植物病害、病理程序的定义(5分)

多媒体上展示问题:什么叫植物病害、病理程序?

学生根据思考题预习课本,并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等自主学习能力。同学们根据刚刚预习的结果,齐声回答,教师点评小结,多媒体显示植物病害、病理程序的定义。

教师设疑:想一想,有病理程序一定是病害吗?把学生引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2.判断病害的标准(3分钟)

大屏幕上显示茭白、洒金柏、韭黄三种常见植物图片,教师置疑:它们都有病理程序,为什么不把它叫病害呢?

同学们激烈讨论,据理力争,互不相让,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精神。最后教师点评:这些现象对植物自身是病态,但对人类却提高了经济价值,一般不当作病害。

教师又置疑:判断病害的标准是什么?

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点评,同学们拥跃举手发言,经教师点拨,多媒体显示判断病害的两条标准。

3.植物病害的症状(5分钟)

多媒体上展示问题:什么叫症状?其包括哪两方面?

通过自学,汇报学法以及提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置疑:症状、病状和病征,其三者有何不同?

通过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罗辑思维能力。通过图片展示,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显示症状、病状、病征三者区别。

4.病状和病征类型(10分钟)

多媒体上展示问题:举例说明病状和病征各包括哪些类型?

教师提出要求:认真预习课本,大家分组互相讨论,归纳总结出病状和病征各包括哪些类型,并提出自己新的见解。(教师巡视,了解讨论情况)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小组汇报互学成果,并竞相作答。多媒体显示病状和病征各包括的五种类型。

由于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类型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上应:在展示多媒体图片基础上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观察,并激励学生竞相作答。

教师置疑:想一想,植物病害都有病状,是否也都有病征呢?

学生通过辩论,激发了学习兴趣,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并且使知识得到升华,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评、总结,多媒体显示:

病征只有在由真菌、细菌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明显,常见的病征多属真菌的菌丝体和繁殖体,而细菌性病害的病征多为胶状菌脓。

5.植物病害的病原(7分钟)

多媒体上展示问题:什么叫病原?可分为哪两大类?分别引起哪两类病害?

经过学生认真预习课本,分组讨论和教师结合多媒体图片讲解,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病原、病害的类型和特点,多媒体显示病原、病害的类型和特点。

(三)小结(5分钟)

1.植物病害、病理程序、症状等概念

2.判断病害的标准

3.病状和病征的区分及类型

4.病原、病原类型及其引起病害类型

(四)课堂练习(5分钟)

1.下列现象中,属于植物病害的是( )。

A、感染病毒的郁金香呈现鲜艳杂色花瓣

B、感染黑粉菌的茭白茎基组织肥大

C、豆科植物由于根瘤菌的侵入而出现根瘤

D、蔬菜根部由于根结线虫的侵染而出现根结

2.植物病害都有病征。( )

3.细菌性病害特有病征是( )

A、霉状物

B、粉状物

C、脓状物

D、无

4.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五)课外作业和实践:

1.什么叫植物病害、病理程序?

2.什么叫病状和病征?举例说明病状和病征各包括哪些类型?

3.什么叫病原?可分为哪两大类?分别引起哪两类病害?

4.课后深入田间、果园,观察植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PPT课件教学,通过采用设疑引入、探究问题、教师讲解、实物观察、展示多媒体图片、学生实践交流、师生互动、引入激励机制和才能展示等教学方法,完成了本节的教学。讲完课后,就本节课的环节设计、教法选择、媒体使用等方面,谈一下我自已的感受。

(一)成功之处

1.用展示图片设疑导入课题,效果很好。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开始上课之初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五幅图片设疑(这幅图片上苹果的叶片正常吗?这些图片中属于植物病害的是哪幅呢?引入本节要学习的内容——植物病害概述)引入本节课主题,能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为本节课开了一个好头,在今后教学中值得采用。

2.突出了专业课的实践性,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植物保护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科学,学习这门课程就是得让学生掌握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改精神。所以要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实践性,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实物和标本挂图,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够真正掌握知识,效果确实很好,在今后教学中应该值得提倡。

3.分组探究、引入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良好心态和科学精神。

在学习中,学生人人参与,并相互探讨,再加上我对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授予他们“学习明星”称号,能很好激励学生养成积极进取、不甘落后、互相帮助的良好心态。在学习本节课过程中,我反复强调掌握植物病害的有关概念及区分病状和病征类型的重要性,并把“给植物看病”上升为象给人看病一样,任一植物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要“尊重生命,保护生命”,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负责地科学精神。

(二)存在问题及再教改进

教学结束后,师生反映我讲解的还是有点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留的少,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内容还较少。我想这可能是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总认为学生不懂得地方很多,作为教师讲的少了,担心学生听不懂。为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做以下改进:

1.多给学生自主学习机会。本节课我讲的较多,学生基本上以听和看为主,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今后在教学中,我将多提出问题,多让学生自我学习,互相探索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在讲“判断病害的标准”和“非传染性病害与传染性病害关系”时,可让同学们自已讨论总结。

2.多给学生留下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比如这次教学中,当讲到“举例说明病状和病征各包括哪些类型”时,是由我一人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讲该图片所对应的“病状和病征类型”,效率不高。今后我将只展示图片让学生回答“病状和病征类型”,并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一些“学习明星”,以“学习明星”为组长,将全班学生划分出若干小组,让“学习明星”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督导,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他们有成就感,又可减少教师的教学强度,应该效果不错。

名词解释植物病害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学名词解释 1, 植物病害流行: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 稳态流行: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 3 突发流行: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4 大区流行: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也称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5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6 系统理论定义:指相互依赖的若干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的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学单元。 8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区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生态系统。 9 植物病害系统定义:指由病原物和寄主植物两个种群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开放的和动态的生态系统。 10 主导因素:在诸多病害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11 垂直体系和水平体系。即系统中存在着特异性的互作或分化性互作,即为垂直体系,另一类无此互作,呈现出抗病性和致病表现的恒定等级,即为水平体系。 侵染链和侵染环 12 侵染链:侵染物体在寄主一个生长季节中,从一个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一系列传播。 13 已被侵染的寄主称为散布体,将被侵染的植物称为接受体,而侵染链中的各个环节称为侵染环。 14 侵染环,即指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个阶段所组成的一个周期,为侵染链中的一个环节。 15 单年流行病: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又称多循环病害、复利病害。 16 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又称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 17 中间型”病害:有许多病害介于上述两类病害之间,或兼有上述两类病害的特点,故称之为中间型号病害,如油菜菌核病、土传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小麦纹枯、玉米纹枯病等。 18 季节流行曲线:是病害在单一生长季节内病害流行动态的形象表示方式,因病原物致病性、品种抗性和环境因素而变。 19 这种先后出现的不同形态结构,流行学上称为状态。 20 速率:在侵染过程中,病原物从一个状态至下一个状态所需的时间的倒数称为发展速率。 21 传播单位:指病原物能被视觉识别和计数的传播和存活的结构。 22侵染单位:当传播单位与适宜的寄主植物部位接触,并给以适当的环境条件,传播单位就变成侵染单位。 23 侵入概率(侵入率):指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侵入寄主的概率。 24 侵染概率(侵染几率):指病原物的一个传播体着落于寄主体表后,在一定条件下得以侵染成功,引致发病的概率。 25 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子代病情的概率,称为相对侵染概率或病害日传染率。 26 重叠侵染定义:在一个位点上就可以发生多次侵染。

植物病害概述案例

《植物病害概述》教学案例 一、概述 1.课程及教材分析 《植物保护技术》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本课程能使学生具备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所必需的防治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让学生科学地开展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本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精神。 在《植物保护技术》教材中所讲述的生物灾害最主要是病害和虫害,所以《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是《植物保护技术》教材中最重要的一章内容之一。而《植物病害概述》是本教材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中的第一节内容,对本章的后两节内容起总领和启下作用。只有学会了本节知识,掌握了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学习本章第二节《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的知识,进而有利于学会本章第三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的内容,才能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所以对于农职专种植专业学生来说,学好《植物病害概述》本节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情分析 首先,本班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好观察,热爱实践,对学习《植物保护技术》兴趣浓厚。其次,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之后开设的,由于学生对学习昆虫学的教学方法有所了解和熟悉,植物病理学的学习方法基本和昆虫学相似,都是多实践、多观察、多识记、多巩固,这些都给学习《植物病害概述》本节内容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学完本节内容后,为以后的实验实训和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不利的一方面是:本节课的概念多、概念的定义长、概念容易混淆,再加上“病状和病征的类型”这部分内容讲得比较细致,举例较多,由于学生基础差,识记起来就比较困难,必须在教学中加以注意。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植物病害、病理程序、症状等概念。②会区分病状和病征及掌握其类型。③掌握病原、病原类型及其引起病害类型。 (2 )能力目标①通过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情境,结合展示清晰的多媒体图片和实物标本观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互动,使学生增强学习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

植物病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化学防治是控制植物病害的有效方法,具有见效快、杀菌谱广、成本低、使用简便等优点[1],但化学杀菌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大气等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随着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一些化学杀菌剂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被严格限制使用[2]。人们开始寻找一种对人类和环境无害并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新的植物病害防治策略。生物防治高效且无毒、无害、无污染、不产生抗药性,不仅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而且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1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及作用机理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 术与方法[3], 其实质就是利用微生物种间或种内的抗生、竞争、重寄生、溶菌作用,或者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物诱导植物抗病性等,来抑制某些病原物的存活和活动。我国植物病理学家陈延熙根据多年实践和国际上生物防治的方向,提出了比较符合自然情况的生防概念[4]。他指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调节寄主植物的微生物环境,使其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或者使其对寄主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发生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的影响,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这些生防微生物控制植物病害的机制主要有:(1)通过占领病原菌在植物上的侵染位点,与病原物竞争水分、营养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2)通过产生代谢产物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和代谢;(3)通过寄生在病原菌上,利用病原菌获得营养,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4)诱导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 李 凯,袁鹤 (山西舜天农业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院,山西阳泉045000) 摘 要:使用化学杀菌剂是控制植物病害的有效方法,但化学杀菌剂存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药物残 留等问题,因此,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简要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作用机制,概述了生防细菌、生防真菌、生防放线菌的种类以及开发利用情况,并且介绍了植物内生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开发应用;探讨了利用生防微生物进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内生菌中图分类号:S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12)07-0807-04 Review 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LI Kai ,YUAN He (Shanxi Shunt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M icrobiology ,Yangquan 045000,China ) Abstract :Though chemical bactericide/fungicid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plant disease,in chemical bacterial and fungicidal agent application there exist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ecological balance deseruction and chemical residues,and biology control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the paper,it introduced principles of plant disease biological control,func-tion mechanism,varieties of biocontrol bacterial,fungus,and actinomyces,and biocontrol application of plant endophytes.Besides,existing problems of biocontrol microbe in plant disease control were discussed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proposed. Key words :plant disease;biological control;bacteria;fungus;actinomyces;endophyte 收稿日期:2012-03-16作者简介:李 凯(1983-),男,内蒙古包头人,硕士,主要从事微生物资源利用研究工作。袁鹤为通讯作者。 doi:10.3969/j.issn.1002-2481.2012.07.30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807-810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807 ··植物病毒检测仪https://www.sodocs.net/doc/6712604959.html,/product/954.html

植物病害流行的病害流行的因素

植物病害的流行受到寄主植物群体、病原物群体、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诸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流行的强度和广度。 在诸多流行因素中最重要的有: 1、感病寄主植物存在感病寄主植物是流行的基本前提。感病的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都是广泛存在的。虽然人类已能通过抗病育种选育高度抗病的品种,但是现在所利用的主要是小种专化性抗病性,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因不加选择而逐渐失去了植物原有的非小种专化性抗病性,致使抗病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易因病原物群体致病性变化而丧失抗病性,沦为感病品种。 2、寄主植物大面积集中栽培农业规模经营和保护地栽培的发展,往往在特定的地区大面积种植单一农作物甚至单一品种,从而特别有利于病害的传播和病原物增殖,常导致病害大流行。 3、具有强致病性的病原物许多病原物群体内部有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具有强致病性的小种或菌株、毒株占据优势就有利于病害大流行。在种植寄主植物抗病品种时,病原物群体中具有匹配致病性(毒性)的类型将逐渐占据优势,使品种抗病性丧失,导致病害重新流行。 4、病原物数量巨大有些病原物能够大旦繁殖和有效传播,短期内能积累巨大菌量,有的抗逆性强,越冬或越夏存活率高,初浸染菌源数量较多,这些都是重要的流行因素。对于生物介体传播的病害,传毒介休数量也是重要的流行因素。 5、有利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土壤条件、栽培条件等。有利于流行的条件应能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且出现在病原物繁殖和侵染的关键时期。 气象因素能够影响病害在广大地区的流行,其中以温度、水分(包括湿度、雨量、雨日、雾和露)和日照最为重要。气象条件既影响病原物的繁殖、传播和侵入,又影响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不同类群的病原物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不同。例如,霜霉菌的孢子在水滴中才能萌发,而水滴对白粉菌的分生孢子的萌发不利。多雨的天气容易引起霜霉病的流行,而对白粉病却有抑制作用。 寄主植物在不适宜的条件下生长不良,抗病能力降低,可以加重病害流行。水稻抽穗前后遇低温阴雨天气,稻株组织柔嫩衰弱,易感染穗颈稻瘟病。同一环境因素常常既影响寄主,又影响病原物。例如,高湿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有利,这是因为一方面对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有利,另一方面又因增大马铃薯叶片细胞的膨压而使之趋于感病。 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等,往往只影响病害在局部地区的流行。 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各种栽培管理措施,在不同情况下对病害发生有不同的作用,需要具体分析。栽培管理措施还可以通过改变上述各项流行因素而影响病害流行。 在诸多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流行的主导因素。正确地确定主导因素,对于流行分析、病害预测和设计防治方案都有重要意义。 地区之间和年份之间主要流行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变动造成了病害流行的地区差异和年际波动。对于前者,按照病害流行程度和流行频率的差异可划分为病害常发区、易发区和偶发区。常发区是流行的最适宜区,易发区是病害流行的次适宜区,而偶发区为不适宜区,仅个别年份有一定程度的流行。病害流行的年际波动以气传和生物介体传播的病害最大,根据各年的流行程度和损失情况可划分为大流行、中度流行、轻度流行和不流行等类型。

植物病害分类

植物病害分类 一、致病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真菌是一种低等生物,个体大小差别很大,小的要用显微镜观察。真菌是多细胞体,有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真菌不能自已制造养分。真菌的繁殖和高等植物近似,每种孢子折生成和形态均具特征,是分类鉴定的主要根据。在条件适合时,产生的孢子,借风、雨、虫等扩大再传染,往往造成病害的流行。 鞭毛菌亚门 卵菌纲水霉目 绵霉属稻绵霉稻苗绵腐病 水霉属腐生水霉、寄生水霉水稻烂秧 丝囊霉属萝卜丝囊霉萝卜根腐 霜霉目 腐霉科 腐霉属 能引起各种针、阔叶树及花卉幼苗 的猝倒、茎基腐、根腐和果腐等病 害:猝倒病、根腐、瓜果腐、果蔬 软腐、茄瓜绵腐等 疫霉属 为害植物的根、茎基部,少数为 害地上部分,引起芽腐、叶枯等 病害。如山楂根腐病、牡丹疫病、 烟草黑胫病、马铃薯晚疫病、菠 萝心腐病、番茄晚疫病、柑桔褐腐 疫病、辣椒疫病、草莓红心病、瓜 类疫病等 指疫霉属 霜疫霉科霜疫霉属 芽腐、叶枯、山楂根腐病、百合基 腐病、荔枝霜疫(霉)病、 马铃薯疫病等 白锈科白锈属如:苋菜、白菜等的白锈病 霜霉科 霜霉属 葡萄、菊花、月季霜霉病、十字花 科植物、瓜类、烟草霜霉病、白菜 霜霉病、大豆霜霉病 假霜霉属瓜类霜霉病 单轴霉属葡萄霜霉病 盘梗霉属莴苣霜霉病、菊科霜霉病 指梗霉属谷子白发病

根肿菌纲根肿菌属十字花科根肿病、白菜类根肿病粉痂菌属马铃薯粉痂病、疮痂病 多粘霉属无明显症状,但传播病毒病 壶菌纲节壶属玉蜀黍节壶菌玉米褐斑病丝壶菌纲 担子菌亚门 锈菌目柄锈菌属麦秆锈病、草坪草锈病等胶锈菌属梨锈病 多孢锈菌属玫瑰锈病 单孢锈菌属菜豆锈病 层锈菌属枣树锈病 栅锈菌属亚麻锈病 黑粉菌目黑粉菌属小麦散黑粉病条黑粉菌属小麦秆黑粉病叶黑粉菌属水稻叶黑粉病腥黑粉菌属小麦腥黑粉病轴黑粉菌属高梁散黑粉穗病尾孢黑粉菌属水稻粒黑粉病实球黑粉菌属慈菇黑粉病 隔断菌目隔断菌属(大多是介壳虫的共 生物) 果树膏药病 银耳目银耳属 木耳属 卷担子菌属花生紫纹羽病 外担子菌目外担子菌属引起茶科、杜鹃科植物的叶果幼梢变形肿胀,如杜鹃和山茶的饼病 子囊菌亚门 半子囊菌纲畸形外囊菌桃树缩叶病 梅外囊菌梅、可缩叶病、膨叶病李囊菌李囊果病(李袋果病)樱桃外囊菌樱桃丛枝病 酵母属

植物病害简介汇总

植物病害简介 1.枣疯病,枣疯病俗称“公枣树”,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严重时能造成枣树大量死亡甚至毁园。症状:(1)初始症状出现在开花后,表现为花器退化和芽不正常萌发,长出的叶片狭小,形成枝叶丛生,嫩叶表现明脉、黄化和卷曲呈匙状。(2)病树叶片于花后有明显病变,先是叶肉变黄,逐渐整个叶片黄化,边缘上卷,后期变硬且脆,暗淡无光。(3)病株1年生发育枝上的正芽和多年生发育枝上的隐芽,大部分萌发生成发育枝,病花一般不能结果;即使结果也无经济价值。病根后期皮层变褐色并腐烂,病树果实无收,直至全株枯 2.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褐点型病斑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节温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3.玉米大斑病,症状:该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 4.玉米小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长蠕孢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为我国玉米产区重要病害之一,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温暖潮湿地区发生普遍而严重。在安徽省淮北地区夏玉米产区发生严重。一般造成减产15-20%,减产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无收。 症状: 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发生地区,以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为主。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

植物病害流行学复习资料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流行:是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并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植物病害流行学:是研究植物群体发病规律、预测技术和防治理论的科学,又称植物流行病学 3.大区流行:则是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也称为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4.稳态流行:是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也有“常发病”之称。 5.突发流行: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漫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6.病害流行主导因素:针对具体时间、地点的某一种或某一类病害,会有一些对病害流行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7.单年流行病害: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 8.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引起不同程度流行为害的病害。 9.一次传播:一般以日为时间单位,即一日内所引致的病害传播距离。 10.一代传播距离:即菌源开始传播后,在一个潜育期间内多批传播所造成的传播距离。 11. 普遍率:代表植物群体中病害发生的普遍程度,是将观测的单元

分成病、健两类,计算发病的植物单元数占调查单元总数的百分比。 12. 严重度:是指已发病单元发生病变的程度,通常用发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的百分比表示。如:瓜类霜霉病的严重度划分 13. 病情指数:是将普遍率和严重度结合起来,用一个数值全面反映植物群体发病程度。 14. 病害流行的预测:是指依据病害的流行规律,利用经验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的流行状态。 15. 植物病害流行风险分析:是植物病害流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植物病害流行与否、流行强度和严重程度、产量损失及其对生态、社会产生影响的各种风险的分析。 16.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指外来有害生物或受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通过贸易、旅游等途径传入并造成危害的风险分析。限定性有害生物和非限定性有害生物。 17. 基因对基因假说:病原物致病性和寄主抗病性之间存在基因对基因的遗传学关系。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菌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寄主—寄生物(病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面相对应的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 18. 水平抗病性:当一个寄主品种抗病性是普遍一致地对病原物的所有小种的,我们称它是水平的;由微效基因控制,即是数量性状。 19. 垂直抗病性:当一个品种是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

植物病理学_简答题

简答题 1、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有何不同?相互关系如何?(15分) 答:(1)病因 (2)有无传播、蔓延 (3)病症 (4)其他田间表现 (5)非侵染性病害为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提供条件 (6)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会加重非侵染性病害,形成恶性循环。 评分:(1)(2)各4分,(3)(4)(5)各2分,(6)1分。2、谈一谈你对“病害三要素”的认识。(14分) (1)植物要生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感病的植物,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和有利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2)植物本身是植物发病的内因。植物的遗传特性、生理状况和发育阶段决定植物对于外界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反应能力。 (3)植物生长环境中存在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是病害发生的前题条件。植物生什么病,由该因素决定。 (4)当感病的植物和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同时存在时,环境条件就是病害发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并且病害严重与否也受环境条件的制约。 3、不整囊菌的闭囊壳和白粉菌的闭囊壳(子囊壳)有何不同?(10分) 答:(1)壳壁结构的不同 (2)子囊排列方式的不同 (3)子囊壁是否消解 评分:(1)(3)各3分,(2)4分。 4、简述鞭毛菌的分纲依据,并写出各纲的名称。(15分) 答:分纲依据:游动孢子鞭毛的数目、类型及着生位置。 (1)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 ):游动孢子前端有两根长短不等的尾鞭。 (2)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游动孢子后端有一根尾鞭。 (3)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游动孢子前端有一根

茸鞭。 (4)卵菌纲(Oomycetes)游动孢子有两根等长的鞭毛,前端有一根茸鞭,后端有一根尾鞭。 评分:分纲依据给7分,各纲的名称每个2分。 5、简述担子菌的分纲依据,并写出各纲的名称。(15分) (1)分纲依据:担子果的有无,担子果的类型。 (2)冬孢菌纲(Teliomycetes):无担子果,在寄主上形成冬孢子; (3)层菌纲(Hymenomycetes):有担子果,裸果型或半被果型。担子是有隔担子或无隔担子; (4)腹菌纲(Gasteromycetes):有担子果,被果型。担子是无隔担子。 评分:(1)5分,(2)4分,(3)(4)各3分。 6、半知菌和子囊菌的主要特征? 半知菌:①营养体少数单细胞,多数是有隔菌丝体; ②没有发现或很少产生有性繁殖; ③无性繁殖产生各式分生孢子或厚垣孢子。 子囊菌:①营养体少数单细胞,多数是有隔菌丝体; ②无性繁殖多数是产生各式分生孢子; ③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7、鞭毛菌和担子菌的主要特征 鞭毛菌:①营养体少数是单细胞,多数是无隔菌丝体; ②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 ③有性生殖一般产生卵孢子或休眼孢子囊。 担子菌:①营养体个别是单细胞,一般是有隔菌丝体,多为双核菌丝; ②少数菌产生无性孢子,一般不产生无性孢子; ③有性生殖一般产生担孢子。 病程部分: 8、影响植物病原物侵入和扩展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10分) 答:(1)影响植物病原物侵入的因素主要是湿度,叶面的水膜及土壤含水

《植物病害流行学》

协同进化(co-evolution):寄生物的进化是紧跟着它们寄主进化的。反之,寄主的进化也受它们寄生物进化的某些影响。两种生物互相施加选择压力,使一方的进化部分地依靠另一方进化,这种相互关系称为协同进化。 侵染概率infection probability:又称侵染几率。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 侵染梯度(infection gradient):又称病害梯度(disease gradient)或传播梯度(gradient of spread),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重叠侵染:当寄主植物有限的侵染位点遇上大量的病原物接种体时,在一个发病的位点上,同时或先后遭受接种体不止一次的侵染,但最终只形成一个发病点,在这个发病点上即发生了重叠侵染。 遗传稳态(genetic homeostasis):当寄主—病原物系统在协同进化中建立的病害平衡状态因受到遗传因素或外界条件的干扰和破坏时,寄主—病原物系统可进行自我调节,仍保持或恢复平衡状态,生物群体这种使本身遗传组成保持平衡并抵制突然变化的倾向称为遗传稳态。 水平的抗病性(horizontai resistance):当一个品种的抗性是普遍一致地对病菌的所有小种的,这种抗性是水平的,不属于基因对基因系统,其抗性是催化作用和催化产物决定的。 侵染单位:当一个传播单位与一个适当的植物感病部位接触,并有适当的环境条件,使其侵染成功,这样一个传播单位就变成一个侵染单位。一个侵染单位占据一个侵染位点并可识别和计量。 垂直抗病性(Vertical resistance):当一个品种是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它小种,这种抗性是垂直的,也称专化性抗性,存在基因对基因的关系,是由蛋白质的聚合作用决定的。 ES(expect system):是一个(或一组)能在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广泛的ES应包括专家知识、统计模型、模拟模型集合为一体。IPM:它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采用尽可能相互协调

第三章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专业用)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是植物病理学的后续课课程和植物病害防治学的先导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进一步深化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并且为植物病害防治学的学习打好基础。为了便于组织教学,本课程分为《植物病理学原》、《植物病原学》二个子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二个子课程分别进行;在实践教学中二个子课程合并进行。 二、教学任务、要求和方法 本大纲根据课程在植物保护和植物病理学中的地位、任务和要求来制订;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大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掌握植物病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植物病原鉴定和植物病害诊断的正确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实验课教学实习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上篇: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为2.0学分;总学时:40;理论教学28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一)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目的:了解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研究领域、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史,弄清植物病害的概念、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本质区别。 第一节植物病理学科

一、植物病理学的性质 二、研究内容: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植物病害发生的过程、植物病害的流行和测报、植物与病原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病害的控制 第二节植物病害 一、植物病害概念 1.作物生态系统的产物 2.植物病害的概念:生物病原物与非生物病原物、病程、症状、经济 二、植物病害的类型:传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 三、植物病害的重要性:年损失占总产量的10%-15%,约为700亿美元。 第三节植物病理学简史 一、对植物病害的感知:远古至17世纪 二、植物病理学形成时代:18世纪至19世纪中 三、植物病理学发展时代:19世纪中至20世纪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病原物及其特性2学时 目的:了解引致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的种类、基本特性,弄清寄生性和致病性、致病性分化的概念 第一节植物病害病原物的主要类群 一、生物的主要类群: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非细胞生物 二、病原物的主要类群 细胞生物:真菌、细菌、植原体、螺原体、线虫、原生动物、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 非细胞生物(分子生物):病毒、类病毒、拟病毒。 第二节病原物的基本特性 一、生物间的关系共生、.共栖、竞争、拮抗、捕食、寄生 二、病原物的寄生性:寄生性与腐生性、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类型--专性寄生物(活体营养生物)与非专性寄生物(死体营养生物)、寄生性的相对性、.病毒的“寄生性”问题寄主与寄主范围与转主寄生 三、病原物的致病性:毒力和侵袭力 四、寄生性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

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害流行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专业植物病害流行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⑴epidemic ⑵explosive epidemic ⑶infection chain ⑷disease cone⑸ system⑹AUDPC ⑺ simple interest disease⑻ID—DI curve ⑼The Vertifolia Effect⑽threshold theorem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 ⑴从病原菌变化的比率看病害循环,单年流行病害也叫做病害,积年流行病害也叫做病害。 ⑵病菌孢子的传播可能有三种去向,即:①,主要指发散至冠层以上空气中的孢子,这部分孢子可构成对邻田或中、远距离的传播;②在冠层内着落到附近植株感病部位。③土壤表面或寄主的非感病部位。 ⑶在病害流行学的空间动态研究中,通常将菌源类型分为三类①可以是单病斑、单病叶、单病株或一定面积的发病中心等。②③可看成是密集四向排列的点源的集合。 ⑷随着接种体数量的增加,当发病率达到一定程度后,病情趋于平缓,其主要原因是和。 ⑸在D=exp〔1/b(ln a-ln x )〕式中a值一定时,b值越小传播梯 mi m 度,传播距离。 ⑹在病害流行学的空间动态研究中,通常将菌源类型分为三类①可以是单病斑、单病叶、单病株或一定面积的发病中心等。②③可看成是密集四向排列的点源的集合。 ⑺多因素预测方程中偏回归系数不能代表各因素对依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的原因是各自变量间的和不一致。 ⑻叶面积系数是叶片和所在之比。 ⑼在植物病害流行学中I-S关系是指和之间的关系。 ⑽日传染率是指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一定数量

植物病害防治概述

植物病害防治概述 摘要:农业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全球人口逐年增长的形势下, 可持续农业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而植物病害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是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严重威胁。植物病害防治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的植物病害防治方法从整体上言,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宜统筹兼顾各技术方法,但各个方法的运用应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这里仅就植物检疫、抗病育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概述。 关键词:植物病害防治;植物检疫;抗病育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1 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性 1.1植物病害概念 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从而影响人类经济效益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1.2 植物病害种类 植物病害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即非浸染性病害和浸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而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1.3植物病害的危害性 小范围的植物病害并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植物病害一旦流行成灾,会使所种作物损失惨重,重者甚至颗粒无收,威胁人类粮食安全和生存安全。自从人类驯化栽培植物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以来,植物病害一直是作物生产的最大威胁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AFO)估计,世界谷物生产因病害损失10%,棉花生产因病害损失12%,全世界因有害生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00亿美元种损失往往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孟加拉1942年大面积的水稻遭受胡麻斑病的侵害而失收,到1943年有200万人被饿死(许志刚,1997);爱尔兰于1844—1846年就由于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而造成全国性的饥荒;我国1950.1964.1990.2002年小麦条锈

《植物病害流行学》

侵染概率infection probability:又称侵染几率。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 侵染梯度(infection gradient):又称病害梯度(disease gradient)或传播梯度(gradient of spread),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重叠侵染:当寄主植物有限的侵染位点遇上大量的病原物接种体时,在一个发病的位点上,同时或先后遭受接种体不止一次的侵染,但最终只形成一个发病点,在这个发病点上即发生了重叠侵染。 遗传稳态(genetic homeostasis):当寄主—病原物系统在协同进化中建立的病害平衡状态因受到遗传因素或外界条件的干扰和破坏时,寄主—病原物系统可进行自我调节,仍保持或恢复平衡状态,生物群体这种使本身遗传组成保持平衡并抵制突然变化的倾向称为遗传稳态。 水平的抗病性(horizontai resistance):当一个品种的抗性是普遍一致地对病菌的所有小种的,这种抗性是水平的,不属于基因对基因系统,其抗性是催化作用和催化产物决定的。 侵染单位:当一个传播单位与一个适当的植物感病部位接触,并有适当的环境条件,使其侵染成功,这样一个传播单位就变成一个侵染单位。一个侵染单位占据一个侵染位点并可识别和计量。 垂直抗病性(Vertical resistance):当一个品种是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它小种,这种抗性是垂直的,也称专化性抗性,存在基因对基因的关系,是由蛋白质的聚合作用决定的。 ES(expect system):是一个(或一组)能在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广泛的ES应包括专家知识、统计模型、模拟模型集合为一体。IPM:它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采用尽可能相互协调的有效防治措施并充分发挥自然抑制因素的作用,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并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EIL:经济损害水平相当于经济损害阈,是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害虫种群密度(病害水平)。侵染链infection chain:由多个侵染环构成的链,是病原物传播体从一个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一系列传播。 系统分析system analysis :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对问题的充分调查,找出其目标和可行方案,并通过直觉和判断,对这些方案的结果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问题中作出最佳的决策。 稳定化选择(Stabilizing selection):和定向选择方向相反的选择压力叫稳定化选择。即在病原物同一位点上对无毒基因的选择优于毒性基因,不利于毒性基因突变,使之在后代中出现的频率下降。 单年流行病害(monoetic disease):是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度量病害流行进展的时间尺度,一般以“天”为单位。 积年流行病害(polyetic disease):积年流行病害是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度量病害流行进展的时间尺度一般以“年”为单位。与单利病害(simple interest disease)同义。 微梯拂利亚效应(The Vertifolia Effect):植物抗病性是一种复合性状,水平抗性和垂直抗性是混合存在的,在培育垂抗品种的过程中丧失水平抗性。这种现象称为Vertifolia效应。突发流行(Explosive epidemic):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漫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植物病害流行测报复习题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流行病都有哪些类型? 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短时间内诱发植物大量发病并导致一定程度的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类型:大区流行,稳态流行,突发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系统分析与系统模拟发。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病害三角?病害四面体? 流行系统:包含病原物,寄主,病害,环境,人类干预五个子系统 病害三角:植物,病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对病害发生,发展的综合作用。 病害四面体:在植物,病原物,环境,加上人类干预 ?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其中什么是流行主导因素? ?基本条件: ?主导因素:特定时间,地点, ?简述病害流行的遗传学基础有哪些? ?病原物和寄主在侵染与被侵染这个系统下能到达一个平衡,寄主会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一个防御机制,病原物和寄主是共同进化。 ?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定向选择和稳定性选择的概念 ?垂直抗病性:即寄主品种对病原菌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免疫或高抗,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 ?水平抗病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定向选择: ?稳定性选择:意指在病原物同一位点上对无毒性基因的选择优先于毒性基因,是定向选择的反面。 ?病害循环、侵染环的概念 ?病害循环:病害从植物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侵染环:病原物周期性侵染过程中的一个周期,即病原物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阶段所组成的周期。 ?什么是侵染概率?如何计算(计算公式,计算题) ?侵染概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 ?公式:侵染概率=萌发率*侵染率*显症率 ?简述ID-DI曲线的几种形式?解释重叠侵染现象? ?几种形式:5种,1是呈现出正比的直线,随着接种体的增加发病率成正比增加。 ? 2是重叠侵染,直线先增加然后在出现下降,是由于感病位点有限而发病位点数与接种体数的比率逐渐减小。 ? 3协生作用:指病原物接种体在高密度下,相互协助促进侵染侵染率提高。 ? 4拮抗作用:有些接种体过大时,孢子间相互抑制侵染概率下降。 ? 5侵染数限:曲线不从原点开始,只有当接种体数量达到某一个底限时,病害才开始发生 ?何谓病害日传染率? ?何谓流行速率?流行速率的计算公式?在进行病害预测中,流行速率的选择需要遵循哪些条件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传染病案例分析题库(2018)

根据以下案例完成下列题目 省某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一例“重症肺炎”病例。患者贺某基本情况:女,12岁, 汉族,县某村人,初中一年级学生。10月8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于10月12 日、13日到镇中心卫生院一门诊点就诊:12日就诊时体温39C, 13日下午以“重症肺炎” 入住镇中心卫生院(体温40.4C;血常规Hb: 115g/L, RBC 4.1 X 1012/L, WBC: 5.8X 109/L, N: 62%, L: 38%),给予抗感染等住院治疗两天(用药具体不详),体温下降至37.2C。 10月15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黑褐色稀便,4?5次/天,精神反应差,气促明显,中 心卫生院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于15日18时出院回家观察,10月16日因病情进一 步加重,于上午9时入住市妇幼保健院。入院诊断: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早期)。 1 (单选)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5分) A、医院应组织本院专家进行会诊 B、若医院不能明确诊断,则应以“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 C、经抗生素规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应继续治疗,无需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D、医院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报告属地县区疾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 E、对镇中心卫生院进行调查,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C 2 (单选) 所在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下列哪些工作无需开展?(5分) A、立即赶赴该医院核实病例诊断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发病前外出史,接触发热病人、禽鸟和其他动物等有关情况 B、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样本采集 C、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登记并医学观察 D、及时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请求协助调查处理。 E、指导医院对病例进行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标本采集等正确答案:B 3 (单选) 若上述病例诊断为人禽流感病例,关于实验室检测标本叙述正确的是:(5分) A、在发病后2?6天采集咽、鼻、含(咽)漱液 B、重症病例采集病例2周呼吸道抽取物、气管分泌物 C、采集发病后7天急性期血清及发病后4?6周恢复期血清 D、死亡病例进行尸检标本解剖或穿刺采集正确答案:D 案例分析2 根据下面案例完成下列题目 2004年10月3日某乡政府接到报告,M村有5名群众不明原因急性死亡。县委接到报告后,立即将此事转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向州政府报告了疫情。县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于10月6日对病例情况进行了核实。该村从9月10日到10月6日,陆续死亡了7 人,全部是发病3天后死亡。7名死者分布于4户人家,其中有2户分别死亡1人,有1户死亡2人,有1户死亡3人。第1例死亡者是村医,其他为普通牧民。死者均未到医院就诊,相互之间有家族或亲族的

植物病理学试卷A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植物病理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 ()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 ()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三、选择(每题2分,共16分) 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 b.霉状物 c. 粉状物 d. 颗粒状物 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高温 c. 病原菌 d. 遗传因素 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真菌 c. 线虫 d. 原核生物

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粉状物 c. 脓状物 d. 颗粒状物 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四、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16分) 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 6.病症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7.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的特有病症。() 8.霉状物、粉状物等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病症和病状?都包括哪些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