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诊断与防治

1 发病原因奶牛酮病以及脂肪肝等能量代谢性疾病,它们共同的发

病基础是能量负平衡,能量负平衡的发生是由于奶牛产前、产后耗能与从饲料中获能之间的不平衡所致。

1.1 原发性酮病主要发生于妊娠后期及泌乳初期。

1.1.1妊娠后期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自身维持需要,奶牛需要摄入大量的营养,如果饲料中能量供给不足,则就会出现能量负平衡。1.1.2泌乳初期是由于奶牛产后体质尚未恢复,食欲不好,奶牛摄入的营养物质不多,但此时泌乳量却快速地增长,营养摄入无法满足高泌乳量的需求,使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的状态

1.2 继发性酮病任何引起食欲降低或者消化吸收障碍的疾病都可以引起酮病。最常见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如真胃变位、创伤性网胃炎等,其它的如生产瘫痪、子宫炎、乳房炎等病引起食欲降低,也可引发本病。

1.3 食源性酮病是由饲料的某些成分所引起的酮病,主要见于青贮

饲料,青贮饲料中含有很高的挥发性脂肪酸,包括丙酸、丁酸等,丙酸是生糖先质,而丁酸是生酮先质,如果丁酸的含量太高,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从而生成过多的酮体,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丁酸盐含量过高导致青贮饲料的适口性差,进而引起奶牛采食量减少,引发酮病。1.4 其它原因一些特殊元素,如钴、碘、磷等的缺乏,也可能引发本病也有报道说妊娠后期由于缺乏运动而引起奶牛分娩时的过度肥胖,也可增加酮病的发病率。

2、症状:

轻型经过的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奶产量下降、食欲轻度减少、进行性消瘦是它们的特点,相当消瘦时,产奶量明显下降,病程可持续1~2个月。酮病一般可分为消化型、神经型和瘫痪型(麻痹型)三型,三型中以消化型多见,发生率高,轻型经过只需加强饲养管理,

调整饲料(减少蛋白质饲料),配合治疗,预后良好,病情延误,继发肠炎,机体脱水,严重酸中毒,预后不良。

2.1消化型:体温正常或略低,呼吸浅表(酸中毒),心音亢进,呼出气体和尿液、乳有刺鼻的酮臭味,精神沉郁,迅速明显消瘦,步态蹒跚无力,泌乳急剧下降,初期吃些干草或青草,最后拒食,反刍停止,前胃弛缓,初便秘,后多数排出恶臭的稀粪,肝脏叩诊浊音界扩大,可超过第13肋骨,并且敏感疼痛。

2.2神经型:除有不同程度的消化型主要症状外,还有兴奋不安、吼叫、空嚼和频繁地转动舌头,无目的的转圈和异常步态,头顶墙或食槽、柱子,部分牛的视力丧失,感觉过敏,躯体肌肉和眼球震颤等一系列神经症状,有的兴奋和沉郁可交替发作。

2.3瘫痪型(麻痹型)许多症候与生产瘫痪相似外,还出现以上酮病的一些主要症状,如食欲减退或拒食,前胃弛缓等消化型症候以及对刺激过敏、肌肉震颤、痉挛、泌乳量急骤下降等,如与生产瘫痪同时发生,用钙剂疗效不好。

3、诊断

本病大多发生在产后大量泌乳期,消瘦、奶产量显著减少、缺乏食欲、前胃弛缓及神经症状,肝叩诊区扩大,配合尿、乳、呼出气体有酮臭味,即可作出诊断。应和生产瘫痪、创伤性网胃—腹膜炎—心包炎、消化不良、子宫炎、皱胃变位等病区别。

4 治疗

4.1补糖和糖源性物质:

4.1.1 40~50%葡萄糖500~1000毫升静注,每天3~4次,最好是长时间静输。静注葡萄糖的同时,适当用小剂量的胰岛素,有促进糖的利用的作用。

4.1.2 丙酸钠110~225克分两次加水内投,丙二醇或甘油225克加水投服,每日2次,连服2天后量酌减。

4.2 激素疗法:糖皮质类激素如醋酸考的松、氢化考的松、强的松龙、氟美松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也有良好效果。

4.3 缓解酸中毒:

4.3.1 50%的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最好结合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使用。

4.3.2乳酸钠也是纠正酸中毒的药物。

其他对症治疗:有神经症状的适当使用镇静剂如安溴、氯丙嗪、辅酶A或半胱氨酸、葡萄糖酸钙、B族维生素、VC、VE。

5、预防

5.1怀孕母牛不宜过肥,尤其干奶期多发胎次的牛酌情减少些精料。

5.2产前要调整好消化机能,如产前3~4周逐渐添加精料以便使母牛产犊后能很好适应产奶量加料,但精料中蛋白质不宜过高,一般不得超过16%。

5.3不喂发霉、变质、低劣的干草和品质不良的青贮,不要突然改变饲料,饲料中应含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 范暄迪 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在泌乳初期,因为能量出现负平衡,而导致的一种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酮体升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酮病的主要特点是高酮血症和高游离脂肪酸血症,血糖低于正常值、消化功能出现紊乱,乳产量降低,有的还会出现神经症状,最典型的症状是呼出的气体、乳汁和尿液中有闻起来像烂苹果的酮臭味,高产牛多于低产牛。酮病通常还会诱发其他疾病,如真胃变位、生产瘫痪、胎衣不下等,酮病与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下降有很大关系。 1 产犊后能量出现负平衡 奶牛在产犊后的泌乳高峰通常出现在第4~6周,但需要在产犊后8~10周才能恢复之前的食欲和采食量,泌乳需要消耗能量很大,产后10周以内奶牛食欲往往不好,摄取的能量和葡萄糖满足不了泌乳所需,而葡萄糖是机体合成乳糖以及乳蛋白的主要原材料,加之缺乏生糖,能量赤字,为满足机体所需能量,高产的奶牛就需要不断消耗体内的肝糖原、体蛋白、脂蛋白,释放出足够的能量供机体所用,长期能量负平衡导致体内代谢紊乱,蓄积大量酮体,诱发酮病。 2 产犊前肥胖过度 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奶牛生产之前因食欲好而采食大量饲料,导致过于肥胖,大量的脂肪聚集,干扰了体内糖的正常代谢。干奶期的能量供应水平高于正常值,或者干奶期时间太长等因素都严重影响了产后奶牛采食量恢复正常,采食量的减少势必导致机体生糖的缺乏,机体能量出现负平衡,产生超过正常值的酮体就会导致发病。很多国内的奶牛场饲养不规范,习惯于把干乳牛和泌乳牛放在同一群中混合饲养,饲料的饲喂就无法分别开来,导致干乳牛在产前采食过多的精料,造成肥胖,这也是近些年一些国内奶牛场酮病高发的原因。 奶牛处在泌乳期时,身体所需大量能量,而当奶牛采食量满足不了泌乳所需时,能量就会产生负平衡,而为满足能量所需,奶牛只能降解自身的体脂和蛋白质,在此过程中,大量产生的乙酸、丁酸(酮体)就会使奶牛发生酮病。生产之前母牛过度肥胖,是诱发酮

3.1奶牛酮病

第一节奶牛酮病(Ketosis in Dairy Cows)一,- MA&A, Tn, !LIP rYJAHu ' 1 n, IM-71Wx-, .r`+-, 1fJUR17EtAM, Y'Y'19'rm, i5'F-M FA, I'74W ALV AK.,一_ 产生增多。一、-一州_卜‘ 根据有无明显的III床症状可将奶牛酮病分为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健康牛血清中的酮体含量一般在汽交如俪ol/L- (100mg / L)以下,Ir床酮病母牛血.清中的酮体含景在17.2^-34.4mmol/L (100-200mg / L)之间,而临床酮病母牛血i青 中的酮体含量般都在34.4mmol/L (200mg / L)以上。 本病最早于1849年由Lander所描述,曾用名有乳牛的醋酮血症(acetonemia)、母牛热(cow fever), '漫热(slow fever),’ 产后消化不良和低糖血性酮病等。一百多年来,奶牛酮病已在世界许多国家流行,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 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尤其是奶产量的提高,奶牛酮病尤其是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己引起国内兽医学者一 的普遍关注。在高产牛群中,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2%-2O Y o,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 10%-30%。据调查,南京地区某奶牛群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高达34 Y。亚临床酮病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一但由于会 引起母牛泌乳量下降,乳质量降低,体重减轻,生殖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发病率增高,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病多发生于产犊后的第一个泌乳月内,尤其在产后3周内。各胎龄母牛均可发病,但以3-6胎母牛发病最多, 第一次产犊的青年母牛也常见发生。产乳量高的母牛、产乳量高的品种发病较多。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赔都可发一 生,冬春发病较多。一_ 有些母牛有反复发生酮病的病史,这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也可能与牛的消化能力和代谢熊力较差有轰详墉报 道,更赛牛容易发生酮病。一产- 一病因 酮病病因涉及的因素很广,且较为复杂,主要与一阿烟素有关。一卜_一r_- 1.乳牛高产。在母牛产犊后的4-6周已出现泌乳高峰,但其食欲恢复和采食量的高峰约在产犊后8-功周。}州 此在产犊后10周内食欲较斧,能量和葡萄糖的来源本来就不能满足泌乳消耗的需要,假如母牛产乳量高,势必如剧这 种不平衡。研究表明,根据母牛摄食碳水化合物及从泌乳中排出乳糖的情况,每天适合的产奶量为:2kg。假如每天产 奶 34kg,则全部血液中葡萄糖都将被乳腺所摄取。·头泌乳母牛,每天可排出乳糖1225g,而两个单糖(葡萄糖加半乳 糖)分子通过氧桥相连才缩合成一个双糖(乳糖)。所以高产乳牛群酮病的发病率高。 2.日粮中营养不平衡和供给不足。饲料供应过少,品质低劣,饲料单一,日粮不平衡,或者精料过多,粗饲料不 界,而且精料属于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饲料,使机体的生糖物质缺乏,引起能量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诊断与防治 1发病原因奶牛酮病以及脂肪肝等能量代谢性疾病,它们共同的发病基础是能量负平衡,能量负平衡的发生是由于奶牛产前、产后耗能与从饲料中获能之间的不平衡所致。 1.1 原发性酮病主要发生于妊娠后期及泌乳初期。 1.1.1妊娠后期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自身维持需要,奶牛需要摄入大量的营养,如果饲料中能量供给不足,则就会出现能量负平衡。 1.1.2泌乳初期是由于奶牛产后体质尚未恢复,食欲不好,奶牛摄入的营养物质不多,但此时泌乳量却快速地增长,营养摄入无法满足高泌乳量的需求,使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的状态 1.2继发性酮病任何引起食欲降低或者消化吸收障碍的疾病都可以引起酮病。最常见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如真胃变位、创伤性网胃炎等, 其它的如生产瘫痪、子宫炎、乳房炎等病引起食欲降低,也可引发本病。 1.3食源性酮病是由饲料的某些成分所引起的酮病,主要见于青贮饲料,青贮饲料中含有很高的挥发性脂肪酸,包括丙酸、丁酸等,丙酸是生糖先质,而丁酸是生酮先质,如果丁酸的含量太高,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从而生成过多的酮体,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丁酸盐含量过高导致青贮饲料的适口性差,进而引起奶牛采食量减少,引发酮病。 1.4其它原因一些特殊元素,如钻、碘、磷等的缺乏,也可能引发本病也有报道说妊娠后期由于缺乏运动而引起奶牛分娩时的过度肥胖,也可增加酮病的发病率。 2、症状: 轻型经过的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奶产量下降、食欲轻度减少、进行性消瘦是它们的特点,相当消瘦时,产奶量明显下降,病程可持续1?2个月。酮病一般可分为消化型、神经型和瘫痪型(麻痹型)三型,三型中以消化型多见,发生率高,轻型经过只需加强饲养管理, 调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诊断与防治 1 发病原因奶牛酮病以及脂肪肝等能量代谢性疾病,它们共同的发 病基础是能量负平衡,能量负平衡的发生是由于奶牛产前、产后耗能与从饲料中获能之间的不平衡所致。 1.1 原发性酮病主要发生于妊娠后期及泌乳初期。 1.1.1妊娠后期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自身维持需要,奶牛需要摄入大量的营养,如果饲料中能量供给不足,则就会出现能量负平衡。1.1.2泌乳初期是由于奶牛产后体质尚未恢复,食欲不好,奶牛摄入的营养物质不多,但此时泌乳量却快速地增长,营养摄入无法满足高泌乳量的需求,使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的状态 1.2 继发性酮病任何引起食欲降低或者消化吸收障碍的疾病都可以引起酮病。最常见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如真胃变位、创伤性网胃炎等,其它的如生产瘫痪、子宫炎、乳房炎等病引起食欲降低,也可引发本病。 1.3 食源性酮病是由饲料的某些成分所引起的酮病,主要见于青贮 饲料,青贮饲料中含有很高的挥发性脂肪酸,包括丙酸、丁酸等,丙酸是生糖先质,而丁酸是生酮先质,如果丁酸的含量太高,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从而生成过多的酮体,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丁酸盐含量过高导致青贮饲料的适口性差,进而引起奶牛采食量减少,引发酮病。1.4 其它原因一些特殊元素,如钴、碘、磷等的缺乏,也可能引发本病也有报道说妊娠后期由于缺乏运动而引起奶牛分娩时的过度肥胖,也可增加酮病的发病率。 2、症状: 轻型经过的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奶产量下降、食欲轻度减少、进行性消瘦是它们的特点,相当消瘦时,产奶量明显下降,病程可持续1~2个月。酮病一般可分为消化型、神经型和瘫痪型(麻痹型)三型,三型中以消化型多见,发生率高,轻型经过只需加强饲养管理,

奶牛酮病

三例奶牛酮病的诊断与治疗 李宏喜 (清水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清水 741400) 摘要:奶牛酮病是兽医临床上遇到的常见疾病之一,对奶牛养殖业的影响巨大。2011年在 清水县永清镇兽医站诊疗过程中,遇到三例发病奶牛,表现出低血糖症、高酮血症、高酮 尿症和高酮乳症等主要特征,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奶牛酮病。然后对发病奶牛采集血 液、乳液和尿液,分别采用酮粉法和试纸法对其进行酮体检测,检查结果呈阳性。同时又 对奶牛的血糖进行生化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于是确诊为奶牛酮病。 根据诊断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三例病牛经过3~4天的用药后都逐渐康复,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奶牛酮病诊断治疗 奶牛酮病是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性疾病,为多发生于高产奶牛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1]。一百多年来,奶牛酮病在世界许多国家流行,严重影响了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奶牛酮病尤其是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2%~20%,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10%~30%[2]。本病多发生于产犊后的第一个泌乳月内,尤其在产后3周内,但以3~6胎的母牛发病最多;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冬春季节发病较多。根据临床症状,一般可分为消瘦型、神经型和瘫痪型,以低血糖症、高酮血症、高酮尿症和高酮乳症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迅速消瘦;便秘,产奶量下降,乳汁易形成泡沫,严重的病例排出的乳、尿液和呼出的气体中都有酮体气味,尿液呈现浅黄色,加热酮体气味更加明显;病牛呈拱背姿势,表现轻度腹痛,凝视;大多数病牛嗜睡,少数出现狂躁,表现为转圈,摇摆,无目的的狂叫,向前冲撞;治愈的奶牛下次分娩可再次发病,而且常常伴发子宫内膜炎、前胃弛缓、生产瘫痪等,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材料 1.1.1病例1 清水永清镇奶牛养殖基地2011年3月15日024号牛在产后3周发病,6岁,体重520Kg,日产奶28Kg。饲养员诉说母牛精神沉郁,食欲减少, 反刍停止,凝视,步态蹒跚,粪便干燥带有黏液且臭味大,呼出气体有酮体气味。

奶牛酮病的诊断及预防

奶牛酮病的诊断及预防 临床特征 酮病症状常在母牛产犊(延长母牛的产犊时间将会影响牛奶产量后几天至几星期出现,包括食欲缺乏,便秘,粪便上覆有黏液。精神沉郁,凝视,体重显著下降,产奶量也降低,乳汁易形成泡沫,类似初乳状。有与呼吸、排尿相同的酮气味,加热更明显。病牛迅速消瘦。病牛呈拱背姿势。大多数病牛嗜睡,少数病牛可发生狂躁和激动,但还能饮水,表现为转圈、摇摆、舐嚼和吼叫,感觉过敏,强迫运动及头执拗。这些症状间断地多次发生,每次持续1小时。往往呈现低糖血症、酮血症、酮尿症和酮乳症。尿呈浅黄色、水样,易形成泡沫。 诊断 对于临床上比较典型的酮病病例,可根据其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特有的酮体气味作出初步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可用快速简易定性法检测尿、乳中有无酮体存在。其方法是取硫酸铵100 g、无水碳酸钠100 g和亚硝基铁氰化钠3 g,研细成粉末,混匀;然后取粉末0.2 g放于载玻片上,加尿液或乳汁2~3滴,加水做对照,出现紫红色者为酮体反应阳性,不出现红色者为阴性反应。 牛酮病的实验室诊断,血液酮体简称血酮,指血液中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BHBA)之和。奶牛血糖含量在500 mg/L以下,血酮升高到200 mg/L以上及出现临床症状可诊断为临床型奶牛酮病,血酮在100 mg/L~200 mg/L为亚临床酮病,60 mg/L~100 mg/L为可疑酮病。 鉴别诊断 由于子宫炎、乳房炎、创伤性网胃炎、皱胃变位等引起食欲下降时,血酮水平亦可增高,注意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检查 血糖水平由正常的50毫克/100毫升下降到20~40毫克/100毫升。由于其他疾病继发的酮病,血糖水平在40毫克/100毫升以上,并往往在正常值以上。血酮水平由正常的10毫克/100毫升以下,升高至10~100毫克/100毫升,而继发性酮病虽亦增高,但很少高于50毫克/100毫升。尿酮定量试验,由于尿浓度变动范围很大,测定结果可能不满意。正常母牛,尿酮可高至70毫克/100毫升,尽管通常低于10毫克/100毫升。奶中丙酮水平很少产生变动,由正常3毫克/100毫升到有病母牛平均40毫克/100毫升,糖元水平低,葡萄糖耐量曲线正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