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王平兴:关于汉英翻译“迁移性冗余”的一些思考

王平兴:关于汉英翻译“迁移性冗余”的一些思考

王平兴:关于汉英翻译“迁移性冗余”的一些思考
王平兴:关于汉英翻译“迁移性冗余”的一些思考

79

读《中国翻译》2010年第6期刊登的武光军先生《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迁移性冗余:分析与对策》一文,看到英语翻译教学第一线的同志关注并批评政治文献翻译工作,笔者感到高兴,并且衷心希望有更多同志参与这一领域的研究。我曾多次参与政治文献的翻译工作,深切体会到这一工作需要集思广益,依靠集体智慧攻关克难,因此看到对政治文献翻译的批评和讨论,我总是认真研究,希望能够从中得到教益。

武光军文章中谈到中文原文形容词和副词使用过多,在翻译中对这类修饰词的处理还需要改进,对此我深为赞同。正如程镇球先生所说,这是个“棘手问题”。文章第三部分对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语篇层面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从程先生提出这个问题起,到现在3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翻译工作有了不少进步,但是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还得继续努力。

武光军在文章中说:翻译中的迁移性冗余指的是,并不按照译文语言的内在组合规律,而是将原文中的语言组合形式直接迁移到译文中,从而造成译文的冗余性表达,并影响译文的交流效果的现象。他认为“冗余就是一种突出的负迁移”。

对不顾英语的语言规则,把汉语的组合形式直接移到英译文中的做法的批评,我完全同意,这样产生的“冗余性表达”当然纯属多余,应该避免。不过,对于冗余要作辩证分析。

在语言学中,冗余(redundancy )是从上世纪40年代末诞生的信息论中借用的一个概念,指某一语言中从其语言结构的已知知识生出的可预知成分或可预知度。这种特性是必要的和有益的,有了它在不理想的环境下(如谈话时有噪音,书写的字词不清楚,发音不清晰等),语言仍能发挥其交际功能。据一些学者研究,英语书面语的冗余度在67%到80%之间,汉语书面语的冗余度在56%与

74%之间,汉语的冗余度比英语低,说明汉语比英语更“简练”而“难懂”一些(冯志伟,2007)。汉语短语“那四只猫”中“复数”概念只体现在数词“四”中,译成英语those four cats ,“复数”的概念重复出现三次。这里冗余度的变化是由两种语言的内在规律决定的。应该区分有益冗余、无害冗余和有害冗余,我们反对的只是有害冗余,即啰嗦累赘。

冗余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重复,但是重复不一定都是啰嗦累赘。要判断英译文中某个用语是否属于违反英语的内在组合规律把汉语的形式直接迁移过去的“迁移性冗余”,就要看英语中是否有同样的搭配,为受过良好教育的母语人士所使用。可以利用英语工具书和互联网搜索来寻找有关实例,进行比较,然后做出判断。如果规范英语中有同样的例子,如果英语国家的人都那么说,那么这样的用语就是为英语所固有,不能算 “迁移性冗余”,不会影响英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基于以上认识,我对武文中所批评的报告英译本中“迁移性冗余”的例子作了进一步研究分析,并通过电子邮件与他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文中举出的例子是否都属于“迁移性冗余”,二是按他的意见作修改是否影响原文的意思,三是关于政治文献翻译中译英的标准。

武文在“句子层面的迁移性冗余”部分,列举了16个译例。最后一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中国特有政治话语,无法在英语中找到直接对应语,其余15例有14例都能够在英美国家语言工具书和严肃文章中找到报告英译文中的用法,只有“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的译文“strictly crack down ”似可判断为将原文的组合形式直接搬到英译文中,是“迁移性冗余”。

在14例中,有些例子译文很明显并非中文翻译导致的冗余,如果按照武光军的意见修改会导致译文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具体讨论如下(“原文”指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原文,“译文”指武光军所

关于汉英翻译“迁移性冗余”的一些思考

王平兴 新华通讯社

学术争鸣

80

record collection is more complete than hers,还有美

国宪法的前言中就有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的用语。原文是“更加周密”,译为“more

thorough”很恰当,删去more则与原文意思不符。

3. 原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

译文: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s are

relatively weak

武:在英文中,relatively, quite, rather 等属于限

定词(qualifiers)的范畴。限定词并不是用来强化

语气的词,而是弱化语气的词,往往表现了作者的

迟疑不决。平卡姆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原译文:We

have dozens of thousands of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and it is quite important to create suitable conditions for

their work after they come back. 修改后译文:W e have

tens of thousands of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and it is

important to create suitable conditions for their work after

they return. 平卡姆把原译文中的限定词quite拿掉

了。她认为没有必要犹豫不决,不直接说出这是

重要的。实际上这正是讲话者的本意。因此,我们

认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s are relatively

weak”应修改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s

are weak”,省去relatively不译。

评:中文原文用“比较”这个副词,本来就不

是为了强化“薄弱”,而是说一定程度上还“薄弱”,

正是弱化语气。不加限制地说“薄弱”,不是原文

的本意,因此这个relatively不能省去。

武关于qualifiers的话源自平卡姆的《中式英

语之鉴》。把qualifiers译为“限定词”不妥,因为

多家语法书已经把“限定词”用来译determiners

(determinatives),现在再把qualifiers译为“限定

词”会造成混乱。更重要的是看来武光军误解了

平卡姆的观点,以为所有qualifiers(限制性副词)

都应该删除。其实平卡姆并不是一概否定这类

词,她认为应该用的地方完全可以用,并不是限制

性副词往往表现作者的迟疑不决,而是Chinglish

中对这类词使用不当让读者以为“作者迟疑不

决”。以下是平卡姆的原话:“Qualifiers are adverbs

designed not to intensify the force of a statement but

to lessen it.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using such

words on occasion, when the bald statement would

be too absolute without some qualification. However,

when qualifiers are used indiscriminately, as they often

are in Chinglish, they give the reader an impression

of hesitancy, timidity, and indecisiveness, as if the

writer were unable or unwilling to commit himself to

anything definite.”(2000: 42-43)

4. 原文: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资助学生

2871万人,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

而失学。

批评的报告英译文,“武”即武光军的意见,“评”

是我的评论,下同):

1. 原文: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

译文:financial risks have not been completely

eliminated

武:根据LDCE,eliminated的意思是to

completely get rid of something that is unnecessary or

unwanted所以译文中的completely是迁移性冗余,

应删掉。

评:Oxford Collocations Dictionary for Students

of English(牛津学生英语搭配词典)在eliminate

条下详细地列举了它与completely等副词搭配的

情况,并且有例句:

eliminate verb ADV. altogether, completely,

entirely, totally

The risk cannot be eliminated altogether. This

procedure does not completely eliminate the possibility

of an accident.

这个例句证明completely eliminated用法符

合英语习惯,不是“迁移性冗余”。更为重要的

是,报告中说“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

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这里讨论的是发展

的外部环境,2009年年初国际金融危机正在蔓

延,到2010年年初情况大有改善,措辞体现对国

际环境的认识,“没有完全消除”与“没有消除”

有重要差别,英译文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因此

completely一词并非多余。

2. 原文: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

战的准备

译文:make even more thorough preparations to

deal with risks and challenges of all kinds

武:根据LDCE, thorough的意思是including

every possible detail,该词本身已是最高级形式,不

能再用more来修饰。

评:就在LDCE的thorough词条下,有这样一

个例句:The police investigation was very thorough.

这个词既然可以用very来修饰,当然也可以用

not very, more,less等来修饰。在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可以找到14个用“more thorough”的

例句。搜索美国政府类网站,“more thorough”有

312,000例。

英语惯用法中有所谓“绝对形容词”的概念,

一般认为这样的形容词如complete, perfect等不能

用more, most来比较,也不能用very, so等程度副

词来修饰。但是几乎所有的英语惯用法词典都指

出,语言本身有自己的逻辑,不能根据一般逻辑来

判断属于惯用法范畴的词语的对错,在实际说话

和文字中,more complete, more perfect等貌似违反

普通逻辑的说法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比如:His

81

第2个义项是completely or fully (=thoroughly ),所以,properly 已含有fully 之义,只用一个properly 足以。

评:既然properly 分别在两个义项下表示correctly 和completely ,就意味着properly 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只有一个意义。不能说某个词有多个义项,在单一的语境中它就具有所有义项的意思。Fully 是要求凡是该做的都必须做,properly 是要求不光做,而且要做得好。如下面一例美国国务院关于填表的规定,所有项目都必须填是fully ,而每一项都必须填正确是properly 。两层意思,需要两个词才能表达,因此fully and properly 并不多余。

(b )Preparation of forms. The consular officer shall ensure that Form DS–230 and all other forms

an alien is required to submit are fully and properly comple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pplicable

regulations and instructions.(https://www.sodocs.net/doc/697954673.html,/cfr_2010/aprqtr/pdf/22cfr42.64.pdf )

英国来的例证:Every employee shall, so far as is practicable, fully and properly use personal ear

protectors when they are provided by his employer pursuant to regulation 8(2) and any other protective measures provided by his employer in compliance with his duties under these Regulations; and, if the employee discovers any defect therein, he shall report it forthwith to his employer. https://www.sodocs.net/doc/697954673.html,/uksi/1989/1790/made The Noise at Work Regulations 1989

7. 原文: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

译文:further implement policies for assisting and supporting them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

武: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扶残”的意思是“扶助残疾人”,“扶助”就是“帮助”的意思,所以“扶残”就是“帮助残疾人”的意思,“助残”的意思是“帮助残疾人”。两者含义基本

一致,无多大差别。汉语为了追求音节的平衡,有时惯用这种四字格结构,但并无实际意义。译文中的“assisting ”和“supporting ”也是同义的,为了译文的简洁,可只保留一个。

评:“扶残助残”不是无实际意义,只追求音节平衡的四字格结构。“扶残助残”是伴随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而诞生的新词。美国全国残疾问题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n Disability (https://www.sodocs.net/doc/697954673.html, )2009年8月12日给美国总统的报告:Dedicated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every element of the recovery process, from damage assessment through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housing, to assist and support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 their efforts to regain a sense of normalcy.(https://www.sodocs.net/doc/697954673.html,/newsroom/译文:We constantly improved the national student financial aid system, which benefited 28.71 million students and basically ensured that no children

from poor families were denied schooling due to

financial difficulties.

武:basically 一词也是限定词,在此处可省去不译。平卡姆举了一个类似的例子:

原译文:under the most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Zhou Enlai resolutely and carefully set to work, basically guaranteeing the peaceful resolution of the Xi'an incident.

修改后译文:under the most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Zhou Enlai resolutely and carefully set to work, guaranteeing (or: ensuring, or: bringing about ) the

peaceful resolution of the Xi ’an incident.

评:这个“基本”与上面的“比较”一样,是程度副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大体上”。“保障”与“大体上保障”意思不同,因此“基本”不能省去不译,省去之后就与原文的意思不相符。

政府工作报告由专门班子起草,反复讨论推敲,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再三修改,数易其稿,最后才定稿。翻译的时候当然也要慎重,不能轻率地改动原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这两句话关系到对政府工作的评价,原文的提法都有所保留,不那么绝对。“比较薄弱”与“薄弱”程度不同,relatively 不能除去;“基本保障”与“保障”覆盖面也有差别,在整体上保障的情况下不排除尚有少数遗留问题,basically 也应该保留。如果为了“简洁”而把限制性副词通通删去,就会造成信息失真。

5. 原文: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译文:continue to reduce and streamline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rocedures.武:根据LDCE, “streamline ”的意思是“to make something such as a business, organization etc work more simple and effectively ”,该词本身已包含“reduce ”之义。例如,我们可以说:We must streamline our production procedures.因此,本句译文中的“reduce ”可省去不译。

评:“减少”指从总量除去一部分,“简化”指保留下来的也要加以改进,是两层意思。搜索美国政府网站,可以找到不少“reduce and streamline ”连用的例子,说明不是从中文迁移而来的冗余。

6. 原文:我们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译文:we will fully and properly perform govern-ment functions.

武:根据LDCE, properly 的第1个义项是correctly, or in a way that is considered right (=right ),

82publications/2009/NCD_EmergencyManagement_

HTML/Effective EmergencyManagement.html)

这里的assist and support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与政府工作报告中“扶残助残”的英译文在相

同语境中出现,说明assist and support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是规范的英语。NCD的宗旨:NCD’s

purpose is to promote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hat

guarantee equal opportunity for all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regardless of the nature or severity of the

disability, and to empower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to achieve economic self-sufficiency, independent

living, and integration into all aspects of society. 这和

中国残疾人事业的目标“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

生活、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

件”是一致的。这就是“扶残助残”的内涵。这

些丰富的内容,在字典上还难以查到。这些内容不

宜简单地归纳为“帮助残疾人”。由此可见,“扶

残助残”及其英语对应assist and support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有其存在的理由。

在平卡姆的书中,举了support and assistance连

用的一个译例 A: the cause of our Party has enjoyed

the support and assistance of progressive people and

friendly countr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B: (改稿人保

留原译文不做改动)。这正是“扶残助残”中的

那两个词,不过是名词而不是动词,前后顺序也

不同。平卡姆说,改稿人当时琢磨中文原文是区

分moral support和tangible assistance,但是如果把

这两层意思点明了又会是把自己的解释加于原文,

因为这是领导人讲话,他们只好特别谨慎不做改

动。(2000:75-76)

8. 原文: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

响力

译文:raised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nding and

influence

武:根据LDCE, standing的意思是someone’s

rank or position in a system, organization, society etc,

based on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of them,本身已含

有影响力之义。例如Barb’s work helped to improve

her standing with her colleagues。本句只用一个

standing足以。

评:“地位”和“影响力”是两个概念,虽

然两者相关,毕竟并非同一。中国人说“国际地

位和影响力”,英语国家的人也说“international

standing and influence”。下面这个例句引自2002

年苏格兰国家文化战略报告(Scotland’s National

Cultural Strategy: Annual Report 2002):This in turn

links with the Friends of Scotland Initiative, launched

by Secretary of State Helen Liddell at the end of last

year, with the objective of maximising Scotland’s

international standing and influence(www.scotland.

https://www.sodocs.net/doc/697954673.html,/Publications/2002/11/15764/13299 - Cached)

9. 原文:四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

效性。

译文:Fourth, we will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and make financial oversight and supervision more

effective.

武:oversight和supervision是同义的,因此只

须保留一个。

评:监管就是“监督”和“管理”,两者意

思相近但是并不完全相同。同样地oversight和

supervision也不完全相同,两个词并列使用在英语

中也不罕见。在英国政府类网站搜索,找到11,

200例。2006年3月14日,英美两国金融监管机

构签订加强金融监管协议,用的就是这两个词: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signs regulatory cooperation

agreement with the United States’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oversight and supervision of global firms.(http://

https://www.sodocs.net/doc/697954673.html,/pages/Library/Communi-cation/

PR/2006/018.shtml )

其余几个例子,英译“经济增速陡然下滑”

的“the pace of economic growth”,“进一步提高

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the

development level”, “有力地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

的无比优越”的“incomparable superiority”,“努

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的“safe

and worry-free”,都可以找到不少相应的英语用例。

甚至与“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应的“in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work”,也有美国政

界人士和学者使用。因此,如果说冗余,这些词语

是英语本身也有的冗余,不是从中文迁移而来的。

在我们通过电子邮件讨论的过程中,武光军提

出:“的确,您找到了些对应的例子。但我想我提

出的那些简洁的方式在英语中同样能够找到,我

猜测频率可能会更高些。如果意义没变,为何不选

更简洁的方式表达呢?”

武光军提出的“简洁”表达,由于略去部分词

语(减少了限制条件),在英语中出现的频率当然

更高,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在于,这样修改后的

英译文,会不会偏离或改变原文的意义?以上对9

个例子的讨论足以证明,单单为了“简洁”而删去

看似重复冗余的词语,意义可能会改变,与原文有

出入,甚至有大的出入。这是政治文章翻译的大忌。

关于中译英的标准。武光军在文中说:“中文

政治文献翻译要高度忠实,这牵涉到国家的大政

方针。但也不能硬译、死译,要贴近译文受众的思

维习惯。中文政治文献英译时的一个重要标准就

是要使译文简洁。简洁的政治文献英译文才更有

83

力量,更能传达原作的意图。”他提到了忠实,又认为简洁是一个重要标准。

以简洁作为翻译的重要标准这一点需要斟酌。文字简洁是写作的一个要求,翻译与写作有共同点,因此译文也应该简洁,但是翻译与写作又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翻译要受原文的制约,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写作则没有这个要求。对翻译而言,忠实标准是第一位的。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忠实”和“简洁”发生矛盾,应该怎么处理,能不能为了“简洁”而牺牲“忠实”?显然不行。

为了起到激励和鼓动的作用,政论文章往往会重复强调重要内容,这是政论文章的一大特点,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是如此。这类重复有词汇重复和结构重复,这就是“有用冗余”。“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干部”和“战士”都是“革命队伍的人”,“关心”、“爱护”和“帮助”意思也有重复,翻译起来都不能省去。美国总统奥巴马年的国情咨文也有不少“冗余”的例子:“Despite our hardships, our union is strong. We do not give up. We do not quit. We do not allow fear or division to break our spirit.”“give

up ”和“quit ”明显重复。“Let me repeat: we cut

taxes. We cut taxes for 95% of working families. We cut taxes for small businesses. We cut taxes for first-time

homebuyers. We cut taxes for parents trying to care for

their children. We cut taxes for 8 million Americans

paying for college.”“We cut taxes ”重复了六次。如果汉译,这里的重复也不能随便省去。

平卡姆的《中式英语之鉴》是本好书,很值得从事中译英的人学习参考。书中剖析了大量中式英语错误并提供相应的参考修改答案。平卡姆在书中特地提醒,在中国译者的译稿中的确有大量用词重复,但是如何处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键是要做出正确判断。看到译稿中大量的成对重

复词语,改稿人恼火得不加思考就一一删掉一半,这样做虽然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做法并不比将所有重复都保留下来更站得住脚。要研究中文原文,看看其意义是不是需要两个词才能充分表达。如果没有把握判断,也许最好两个都应该保留,特别是翻译将会被国外读者仔细研究的政府文件和官方声明的时候更应该谨慎,宁可保留重复成分而不要损失原文的意思。(Especially if you are dealing with a government document or an official statement that will be closely examined by foreign readers, it is generally better to risk including a redundancy than to risk losing an element of the intended sense.)她引毛选改稿专家Sol Adler 的话“meaning must have

priority over elegance ”。(2000: 73-74)可见,忠实

标准高于简洁标准,不能以辞害意。

现在回过头来讨论最后一个例子“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这一用语已经连续数年出现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中,是重要的政治话语之一,现在的译文也许会让英语读者觉得陌生,但是“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这三个修饰语如果因为难译而将其省略,就难以准确传达中文原文的信息。在英语中也有类似重复表达而难以用流畅的汉语译出的例子。美国总统的就职誓词“I do solemnly swear (or affirm ) that I will faithfully

execute the Office of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will to the best of my Ability, preserve, protect and defe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当中用了“preserve, protect and defend ”三个动词,美国官方的译文是:“我郑重宣誓(或矢言)我必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我最大的能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维持、保护和捍卫”,尽管汉语习惯上不这么说,翻译却不能因此而把前面两个动词省去,只留下合乎习惯的“捍卫”。“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这一话语如何英译看来可以继续讨论。

归纳起来说,武光军在文章中提到的译例,从文字的角度讨论,其英译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已有的英译文不必是the best solution ;但是从内容的角度讨论,那些看似多余的英语词绝大多数并非多余,不能随意删减,否则会to risk losing an element of the intended sense,影响译文的准确性。“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如果不得不在“不美的信言”和“不信的美言”两者之间做选择,那么政治文献翻译只能选择前者。如果设法把“不美的信言”处理得译文读者能够理解,不妨碍交流,翻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我的以上意见不见得全都正确,提出来供武光军及其他同志参考,有错误的地方欢迎反驳批评。衷心希望有更多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同志和朋友关心政治文献翻译实际工作,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大家一起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不断推进中译英和对外传播事业。

参 考 文 献

冯志伟. 论语言符号的八大特性[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

[1] 报, 2007 (1).

Pinkham, J. [2]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https://www.sodocs.net/doc/697954673.html,/the-press-office/remarks-president-[3]

state-union-address

[作者简介]王平兴,新华社对外部英语专家,多次参加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翻译和审定稿。[作者电子信箱]wangpingxing@https://www.sodocs.net/doc/697954673.html,

浅析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现象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从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看恋母情结 《飘》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Angel’s Face, Devil’s Heart—The Degeneration of Dorian Gray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针对基础与学习自觉性较低班级的课堂管理 《贵妇画像》主题和写作艺术特征 运用超验主义解读《小妇人》中的女性形象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教师在农村初中英语游戏教学中的角色分析--以某中学为例 极权主义下人性的扭曲——用福柯的空间理论解读乔治·奥威尔的《》 从《时时刻刻》看三种不同身份的女性与现实的抗争 《黑暗之心》的人性探究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An Analysis of Bernard Shaw’s Pygmal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个性转变之分析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广播英语的语言学分析 《最蓝的眼睛》中美国黑人小女孩所承受的三重歧视 浅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 浅谈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文化 A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Business Etiquette 试论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词块教学 浪漫主义天性和实用主义个性之间的冲突——评《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人性的矛盾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 成都旅游定位和发展对策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从《阿甘正传》看个人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简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特征 理想之梦的破灭——探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 On the Translation of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促进法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 从作品人物塑造看海明威生命意识的转变 基于情境性教学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设计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

英汉词语比较与翻译

第三章英汉词语比较与翻译对等 第一节翻译对等 Equivalenc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ource text (ST) and a target text (TT) that allows the TT to be considered as a translation of the ST in the first Place. 对等是翻译理论中的中心概念。 卡特福德认为翻译的中心任务就是确定翻译对等的性质和条件。 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与“形式对等”这两个概念。形式对等:原语文本的形式在目的语中被机械地再现,目的是允许原语文本以自己的表达方式说话,而非经过调整来适应目的语文化,实践中,既不分句也不合句并保留标点和分段等形式标示。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这类翻译扭曲了目的语的语法和文体风格,从而导致信息歪曲。运用形式对等主要是追求翻译的精确性并尽可能保留原语的形式。形式对等有其局限性,但有时却是最为合适的翻译策略。动态对等就是将原语译成目的语后,目的语读者的反应与原语读者读原语时的反应一致。它通过分析、转移和重建三个过程来实现,进行动态对等翻译包括:运用适合目的语文化的表达法去替代原语中的相应表达法;使原语文本中语言上隐含的信息明显化;为了增进理解增加一定量的冗余表达。例如,奈达将《圣经》中的“Lamb of God”译为“Seal of God”。有时功能对等也被用来代替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 第二节英汉词语比较与翻译对等 词的意义是它在特定的语言系统中的具体价值或通过在特定语言系统中的运用而具有的个性。 词的意义可分为四种:命题意义(propositional meaning)、表情意义(expressive meaning) 、搭配意义(collocational meaning)和唤起意义(evoked meaning)。 命题意义描述一个词与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中所指称或描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判断话语是真还是假的基础。语言以符号的方式描绘经验世界。 人总是能够说出他们经验当中的任何事物,因为语言符号覆盖了这个经验世界。但是,语言对经验世界的分割表现出若干层次性。词对于世界的分割应表现为不同的层次。 English: skill craft craft guild 汉语:技巧技巧行会行会

中国文化汉英翻译材料(1)

Exercise 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如今,作为东方艺术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京剧不仅在中国各地喜闻乐见,而且已被全世界人民广泛接受。 2.根据所表演角色的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演员角色分成四类:生(男角)、旦(女角)、净(花脸男角)、丑 (丑角)。 3.京剧的独特艺术魅力使它经久不衰:它创造了一种台上台下演员观众相互交融的美学欣赏与享受。 4.他曾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古代中国妇女的形象,完美地表现了她们的温柔、优雅和细腻。 5.梅兰芳也是把京剧介绍到国外的第一人。 6.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京剧必将获得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越来越多的喜爱。 Key to Exercise I. 1.Today, as one of the glowing pearls of oriental arts, not only has Beijing Opera been widely enjoyed all over China, it has also been well received all over the world. 2.According to the gender, age and social position of the different roles which they play, actors and actresses 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sheng (male roles), dan (female roles), jing (male roles with facial paintings) and chou (clowns). 3.The uniqueness of Beijing Opera makes its artistic charm so everlasting: the creation of an aesthetic co-appreciation between the actors and actresses on stage and the audience off stage. 4.Mei Lanfang had created very successfully various images of ancient Chinese women and expressed their tenderness, elegance and subtlety. 5.Mei Lanfang was also the first person who introduced Beijing Opera to foreign countries. 6.Being a great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Beijing Opera will surely be more and more appreciated by people in China and in the whole world. Exercise II. Make a web advertisement in English,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Chinese. 著名的京剧武生徐力先生最近接受了我们舞蹈学校的邀请,担任高级舞蹈教员。武生是京剧中的一个重要生角。武生的特点是武艺好,身手矫健敏捷。武生演员常通过在舞台上翻滚武打(tumbles, tweists, and somersaults)来表现他们高超的武艺。武生的动作准确有力,是大量艰苦训练的结果。 中国古典舞蹈和民族舞蹈的舞台技巧和身段(floor skills and postures)大多来自中国传统戏曲的武功(acrobatic skills)。我们舞蹈学校非常荣幸能够请到徐先生教授女子班毯子功(floor skills)和男子班的功夫课。有关课程安排请点击此网址。 Key to Ex. II Make a web advertisement in English,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Chinese. A Rare Opportunity The famous Beijing Opera performer of Wu Sheng (acrobatic male role), Mr Xu Li, recently accepted an engagement with our Dancing School. Wu Sheng i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Beijing Opera. It requires a high level of acrobatic skills. Wu Sheng actors often show off their skills with tumbles, twists, and somersaults on the stage. These skills and movements require great precision in timing and strength, which takes a lot of training and exercise. Many of the floor skills and postures of classic and ethnic Chinese dances were originally from the acrobatic skil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Our dancing school is very fortunate to have Mr Xu Li to teach our Floor Skills class for girls and Kungfu class for boys. For class schedule, please click HERE. Exercise II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齐白石以革新水墨画和毕生献身于这项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2.他在几天后把那幅画重画了很多次,但是总比不上他当天即兴完成的作品。 3.兰亭序的极高的艺术价值促使更多书法家临摹王羲之的字体。 4.一个好的书法家所写出来的字必须充满生气,活力并具备完美的形体。 5.书法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清醒的头脑以及对毛笔有全面的掌握。 6.这个年轻演员认识到自己的演技还差,无法与他老师的演技相提并论。 Key Exercise III.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CHINAENGLISH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 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 2,2002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C HINA ENGLISH 金惠康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 510665) 摘 要:本文讨论什么是中国英语及其在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功能。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汉英翻译;中国英语 中图分类号:H 315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803(2002)02-0072-07 一、什么是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不同于中式英语(Chinglish),它既不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所产生的 过渡语 ,也不是因英语不够表达而胡编乱造的英语。本文倡导的宗旨就是要使用规范英语来描述中华文化和社会,尽量避免中式英语。目前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使用和拓展中国英语。 1 从广义上来说,中国英语产生于国际英语对中华文明和华夏社会的描述,也源于中国人长期用英语对自己与世界描述,它是国际英语的拓展与延伸。中国英语以国际规范英语为共核,把中国独有的文化、语言、事物、意念和传统等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传入国际(英语)社会,同时也融入许多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和汉语言特色的表达方式。如别有风味的词汇、短语、句式、认知方式、修辞手段、行文风格和章法结构。因而,中国英语具有国际规范英语的共性,又具有汉文化的内涵和汉语言的一些个性特色。毫无疑问,中国英语是长期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的产物。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中国英语指的就是:在描述(翻译)华夏文明、中国社会及汉语言中所拓展了的那部分英语。 有人说在汉译英中使用中国英语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这句话也要从另一面理解为 非得如此不可 。社会发展与变革必然引起语言的变化发展并给语言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新的表达方式,这是很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的。 中国英语的规范主要是来自现代中国官方媒体的英语文本典范和国际现代英文媒体的主流内涵;也来自汉英双语娴熟者描写华夏文明和中国社会的英文文本和由中国人用英语创作的文学作品等。这里使用 中国英语 这个词语(概念)来描述和记录国际英语在描述中华文明和社会、中国人民和政府用英语表达自己对世界事务的理解、看法和立场时,英语所发生的变化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有中国文化内涵和汉语表达特色的、并能为国际英语读者所普遍理解和接受的英文(文本)都可称之为中国英语。 2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中国英语的中国特色,即本土化(nativization 或是indigenization)。社会语言学中的本土概念的实质是主张文化和语言的相对价值、尊重个性,并以此来促进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彼此的适应与沟通。 72 收稿日期:2001-11-05 作者简介:金惠康(1950~),男,湖南邵东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应用语言学。

十 中国特色文化与汉英翻译

中国特色文化与汉英翻译 一.文化的概念及范畴 ? 1. Edward Tylor的定义: ?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所谓文化和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 ? 2.文化的涵盖面极广,几乎包括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文化的分类因此林林总总。 从地域分,有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大陆文化和港澳台文化; 从时间上分,有原始文化、奴隶制文化、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 从宗教信仰分,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 ?从生产方式分,有游牧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信息文化; 从生产工具分,有旧时器文化、新石器文化、青铜文化; 从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人,有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 从性质分,有世界文化、民族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 从结构层次分,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参见王秉钦《文化翻译学》 ?3、奈达的分类 Ecological Culture 生态文化 Material Culture 物质文化 Social Culture 社会文化 Religious Culture 宗教文化 Linguistic Culture 语言文化 ?(参考邵志洪《汉英对比翻译导论》

汉英语段翻译_试题09版_(精)

汉英翻译课外练习(语段) (2009级适用) Passage 1 目前,全世界40%以上的人口,即2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据预测,未来25年全球人口将由60亿增长到80亿,环境保护面临更大的压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从国情出发,中国在全面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视为一项基本国策。众所周知,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环保工作的重点。 Passage 2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逐渐崛起成为政治经济强国,海外人士学习汉语的现象与日俱增,海外孔子学院也成了人们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的首选之地。作为第二文化,中国文化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和世界观。越来越多的学习汉语的美国人除了对中国菜肴赞不绝口之外,也在尝试针灸,草药和武术。他们也看功夫电影,学习东方时装潮流和手工艺,不知不觉的在日常生活中谈及中国的点心,人参、银杏,乌龙茶等。目前在美国最热门的中国文化是道家学说和有着神秘色彩的风水学。 Passage 3 微软公司举世无双的利润率使其雄踞全世界所有公司股票值之首,接近5000亿美元。全世界五大首富它造就了三个。它除了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之外,还造就了大约一万个百万富翁,主要集中在美国西雅图区域。 但是无论是硬件革命还是软件革命,其财富创造的影响都不可与目前因特网上所发生的情况同日而语。因特网加快了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商务的繁荣,掀起了个人财富急剧积累的第三次,也是最令人注目的一次浪潮。 Passage 4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是平等互利,各国追求各自的利益是正常的,出现一些摩擦和纠纷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要以冷静而明智的态度正确对待和处理摩擦和纠纷。就中美贸易而言,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在美国市场上,许多中国商品受到美国消费者的青睐。中国在美国投资设立的企业已超过1000家。我们可以预见,中美贸易摩擦将随着经贸关系的深化而凸显,但是中美经贸合作的总体发展是不可逆转的。 Passage 5 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耍龙灯和舞狮子是春节期间的传统项目。还有一种至今仍受人欢迎的传统表演活动,叫踩高跷。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采用了新的方式庆祝新年。但不管庆祝方式怎么变,春节的精华不会变,那就是为了祈求新年吉祥如意。最重要的是,春节是一个合家欢聚的日子,出门在外的人总要想方设法在除夕夜到来之前赶回家,吃上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段饭——“团圆饭”。 Passage 6 汉语常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说法不免失之偏颇。人类所有的语言都可追溯到朦胧的史前时期,但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定这些语言是否

翻译如何避免中式英语

翻译如何避免中式英语 一、避免过多重复信息 对于汉语中的重复信息,译者在汉译英时可尝试采用如下方式: 其一,对重复出现的信息加以省略,比如在结构相同的、平行的汉语简单句中,重复的谓语动词在汉译英时可以省略不译; 其二,用英语代词或其他词来替代汉语中重复出现的信息,比如可以用the former、the latter、one、it等词替代上文提过的信息; 其三,采取类似“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即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将汉语中重复的词语或信息提取出来,合并为“一项”来翻译,这“一项”可加在全部有关词语或信息的前面或后面,统管兼顾。 例1 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新年,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新年。 参考译文: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is Spring Festival, which is also the most exciting. 注解:“新年”在原文中重复出现两次,汉译英时可以采取替代的方式,用关系代词which 替代第二个“新年”,同时引出一个定语从句。“节日”在原文中也重复出现,第二个“节日”可以省略不译。 例2 中国文化认为有些颜色吉利,有些颜色不吉利。 参考译文:In Chinese culture, some colors are considered lucky and some unlucky. 注解:“颜色”一词出现两次,汉译英时可省略第二个分句中的“颜色”。

例3 竹子象征清逸,松柏象征长寿,莲花象征纯洁,兰花象征归隐。 参考译文:Bamboo represents elegance, pine longevity, lotus purity and orchid reclusion. 注解:原文为四个平行分句,结构相同,谓语动词也相同,汉译英时可以省略后三个分句中重复使用的谓语动词“象征”。 例4 和尚的僧袍是黄色的,佛教寺院也是黄色的。 参考译文:Monks’garments are yellow and so are Buddhist temples. 注解:原文两个分句的重复信息为“黄色的”,汉译英时可以用so或as替代这一重复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当so置于句首时,句子需引起部分倒装,因此参考译文中的系动词are 应提至主语Buddhist temples之前。 二、避免动词使用过多 汉语中往往分句密集,动词的出现频率较高。汉语中还有“连动式”和“兼语式”结构,句子中集结了大量的动词。英语往往只使用一个动词来表达最主要的动作含义,其他动作则通常借助动词不定式、分词、名词、介词、形容词等来表达。英语的这种借用方式削弱了动词所传递的意义,使其呈现出一种静态的特征。鉴于汉语和英语的这一表达差异,译者在汉译英时可多采用名词、介词、形容词等来翻译汉语中过多的动词,以使译文更地道。 例1 各地开办了很多老年大学,让老人学写书法,学画国画,学跳舞。 参考译文:Around the country, many colleges for the elderly have been set up for them to learn calligraphy, Chinese painting and dancing. 注解:原文分句较多,且每个分句中都有动词。参考译文保留了主要谓语动词“开办”(set up),并借用动词不定式to learn来对应原文后三个分句都重复使用的动词“学”,采用“合

试评《汉英词典》第三版

试评《汉英词典》第三版 叶飞 11级大外部语言学方向 12320111152590 摘要 《汉英词典》在传承初版和修订版优秀品质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文章拟就词目收录、词类标注、对应词和例证这几个方面,试对《汉英词典》第三版进行简要评析,并将其与1978年汉英词典初版作粗略对比。关键词:汉英词典词目收录词类标注对应词例证 一.引言 1978年吴景荣先生主持编纂的《汉英词典》(第一版)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学者编纂出版的第一部汉英词典,也是我国汉英词典方面的奠基之作,出版之后受到了英语界和读者的高度赞誉。当时美国政府的某研究机关把它确定为“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字宣传中术语和成语译成英语时的标准参考书”。姚小平在第三版序言中如是说:“在国人的汉英词典编纂史上,这第一步极为重要,以后无论哪一本汉英词典,无论续编、新编、另编,或多或少都受惠于1978年的第一本。”1995年危东亚教授主编的汉英词典修订版面世,2010年1月,又经历了十年不懈的努力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了汉英词典第三版,由姚小平教授主编。第三版继承了初版和修订版编排合理、译文准确、例证丰富及语言生动等优点,同时在词目收录、词类标注、例证设置和图文并茂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文章拟从词目收录、词类标注、对应词和例证这几个方面,试对《汉英词典》第三版进行简要评析,并将其与1978年吴景荣教授主持编纂的第一版汉英词典做下粗略比较。 二.简析《汉英词典》第三版 1.关于词目收录 汉英词典第三版以修订版为基础,对词目进行了增删和调整。收入词条约十万,较1978年的第一版增收近五万条。篇幅由976页增加到1950页。增加的词目既包括一些由来已久、具有较强稳定性的词语和固定搭配,也包括大量反映时

汉英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方法探讨

汉英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处理方法探讨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4期作者:罗小华 摘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冗余成分是语言交际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使言外之意显性化、明确化,保证信息接受者的信息量,使译者顺利实现翻译的目的,完成翻译的任务。但是,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如果把汉语的冗余成分照搬到英语往往就使英语读者的信息接受与所要传递的信息容量不符,从而影响交际的成功进行。全文通过实例探讨了如何在汉英翻译中求得“冗余平衡”,实现翻译中冗余信息的动态等值等问题。 关键词:汉英翻译;动态等值;信息冗余 Abstract: Translation is a process of changing the words from the source language to the target language without altering their mean. The redundant inform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ucces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t makes the connotative meaning into the surface level to guarantee the smooth transformation of meanings which helps translators achieve the translation aim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if we put the redundant information in Chinese into English without any shift, we will have extra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loss which will make a bad communication. In the article, we put some ways into discussion to achieve dynamic equivalence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hrough some examples. Keyword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dynamic equivalence, redundant information 翻译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充分注意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影响作用的其它诸多因素,如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目的、传播的不同对象等,它可以更广泛地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或对其它学科的研究起到影响和指导的作用。翻译同时也是一种言语活动,而人们进行翻译主要是为了在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中搭起沟通的桥梁,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在汉英翻译实践中,翻译就是用英语(source language)再现汉语(target language)的信息(reproduced message),使不懂汉语的人能通过译文理解原文信息中作者的思想、意图、观点和所表达的情感,能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在翻译实践中,由于汉英两种语言自身与生俱来的特点,信息在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信息丢失(information loss)和信息多余(information redundancy)的现象,为了保证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提高翻译质量和译文的可接受性,译者不可避免地要对信息进行重组、适当删减或累加,使信息的接受者收到比语言信息本身实际更少或更多的信息,以帮助理解原文的真正意图,顺利实现汉英两种语言信息的转换。冗余信息在信息交流中可以帮助译文读者突破语言结构差异的障碍,准确完整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思[1]12。 语际交流中的翻译是信息传输的一种特殊形式,翻译不仅具有一般语言交际的特点,而且比语内交际(intralingual communication)更加复杂。翻译是两级信息传输系统。无论译者对原语理解失误或是译语表达失误,均会使信息传输失真,有悖于原语的内容和形式。与此同时,如果译文的形式与语义出现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信息传输同样也会失真,就不能很好的实现翻译的目的[2]47。 一.冗余信息存在的必然性 1.1.信息论对汉英翻译的启示 信息论告诉我们,信息在信道(channel) 传递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噪声(noise) 干扰。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无误, 信息发送者在编码(encode) 时需要对信息进行重复或累加,使信息接受者收到比实际需要

汉英翻译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 解读中原文化,我们不难看出,历史上的河南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华崛起的高地,与根深叶茂的繁荣文化是分不开的。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后,我们要实现中原崛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开发我们的文化,发展我们的文化,创新我们的文化,要把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变为强大的文化力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中原崛起。所以省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这两个跨越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随着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只有把这两大跨越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加快中原崛起的进程。这次我们举办“中原文化香港行和2007年豫港贸易洽谈会”,实际上就是要充分展示中原文化的魅力,发挥中原文化的潜力、增强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形成推动中原崛起的新动力。为此,我们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坚持用科学理论引领中原崛起,用人文精神凝聚中原崛起,以文化产业支撑中原崛起,以人才智力支持中原崛起,以创新文化推动中原崛起,全面提升中原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智力支持和不竭动力。现阶段,我们首先要把家底摸清,弄清到底有多少文化的“金矿”、“银矿”、“铜矿”、“铁矿”。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启动,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了文化资源的普查,一俟普查结束我们就制定开发利用的规划。从当前掌握的情况看,我们至少有以下八大产业可以很好地发展,这就是传媒出版、文博会展、文化旅游、功夫娱乐、影视动漫、戏曲演艺、书法绘画、网络创意等八大产业。我省的这八大产业都是省委、省政府下一步将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无论从资源禀赋看,还是市场潜力看,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可期的经济效益。比如书法绘画,我们商丘市有一个王公庄村,家家户户画老虎,一年卖画四百万。我们的开封市多数成年人都是书法爱好者或者是各级书协会员。书法绘画在河南不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有全国领军人物,现任的中国美协主席和中国书协主席都是我们河南人。再如功夫产业,少林功夫影响已经波及世界,来自国内外学习武术的学员仅登封一地就有10万多人,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中国时专程拜访少林寺。陈氏太极拳也已经走出国门,开始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设馆收徒,吸引了大量国外的年轻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一斑。在此,我真诚的欢迎香港的企业家和有识之士到河南去看一看,也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到河南文化产业的开发中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措施有力,有9800万勤劳智慧的中原儿女的奋发进取,有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海内外朋友的热情参与,中原文化就一定能够迎来发展的春天,就一定能够放射出更加瑰丽的光彩,成为推动中原崛起的强大动力。 The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Plain of China A close examination of Central China’s culture clearly reveals that its culture with long and deep roots has contributed tremendously to its central position as the heart of politics and economy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At the turn of the 21st century, i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exploit, develop and rejuvenate our culture in the project of resurrecting Central China’s economy , thus giving

全球化语境下弘扬中华文化的翻译策略

全球化语境下弘扬中华文化的翻译策略 在当前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本着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的目的,翻译应更多地承栽介绍和传播异域文化的使命。汉英翻译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对策性。在翻译策略上通过比较分析全球化语境下翻译的文化的特点,利用建构主义理论,采取异化取向,这既是尊重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全球化语境下对汉英翻译的基本要求。 标签:全球化语境;翻译;建构主义;文化 全球化首先是一个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内的课题,但近年已经引起了包括翻译研究者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关注,其原因在于,信息的传播和大众传媒的崛起使得全球化与文化的关系尤为密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活动,它的本质是传播。翻译研究有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分。宏观研究指的是对影响具体翻译实践活动的外在因素的研究,微观研究指的是具体的语言操作层面的翻译研究。后殖民主义的宏观翻译理论研究从全球化的层面研究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考察文化与翻译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把翻译从狭隘的字词转换中解脱出来,从一个更加开阔的视角把握和认识翻译活动,扩展了翻译研究的领域,加大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度。这无疑会使研究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翻译的本质特征。在全球化大语境下,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工具,翻译的功能将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来,翻译对文化的重塑和构建在跨文化交际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本着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的目的,翻译应更多地承载介绍和传播异域文化的使命。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全球化语境下翻译的文化的特点,利用建构主义理论,给出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特色翻译活动的发展策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一、全球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全球化是当代人类社会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全球化作为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已经以不同的形式渗入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著名学者张柏然指出,全球化在文化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各国、各民族文化通过世界性的交流,打破了原来闭关自守的狭隘界限而走向开放和多元,形成一种“世界文化”的新格局。这一发展对翻译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张柏然指出,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英翻译问题并非一个简单的文字转换过程,而是一种特别的文化交流活动。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经济和政治上的冲突不会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冲突,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差异却会上升为占主导地位的冲突。不同文化需要沟通,而沟通离不开翻译,因此,文化及其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翻译活动离不开文化。文化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翻译研究的切入点。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与世界经济的交往会变得越来越密切。通过翻译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对中国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中文名称: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全文提供:购买充值卡,就可下载本篇论文全文 论文编号:3651520【收藏本论文】【我的收藏】【我要投稿】 英文名称: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学位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作者:涉及隐私,隐去***作者本人请参看权力声明>> 导师:涉及隐私,隐去*** 毕业学校:涉及隐私,隐去*** 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毕业年份:涉及隐私,隐去*** 关键字:中式英语中国英语汉英翻译 简介目录:点击此处免费索取本论文简介和目录>> 全文提供:购买充值卡,就可下载本篇论文全文 论文发表:快速、低价、包过!发表论文就找论文天下! 论文摘要: 中式英语,因其半英半汉,不英不汉,被琼.平卡姆称为“具有汉语特(略)汉译英中出现的“中式英语”是影响译文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它的存在影响了我们的对外交流,削弱了我们的对外宣传效果.中式英语的本质是受汉语影响的中介语,它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系统性,不同(略)里奥耳语,后两者都是殖民主义的产物.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的区别是:中式英语是指译者在汉译英过程中,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规则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的干扰和影响而译出的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而中国英语是表达中国社会文化特有事物,属于规范英语,是可以被英语国家人们接(略)语深受汉语影响并且有损交际的有效性.为了减少和避免汉英翻(略)语,以使译文更接近于“信,达,雅”的境界,我们就要探究中式英语的本质特点及其形成的内在原因.依据中介语、对比分析、错误分析、语言迁移等理论,通过剖析中式英语的三个表达层面:词汇、句法及语篇,我们可以总结出其有规律性的特点并分析出中式英(略)语言差异、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差异、理解因素、翻译策略这些因素产生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式英语是不可避免的,是中国入学... Chinglish is that misshapen(omitted)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and that is described a(omitted)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Joan Pinkham. It is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that affect adversely the quality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its existence influences China(omitted)economic and cultural ex(omitted)d weakens China s publicities to the outside world. As an interlanguage, it is syste(omitted)h its own features, reflecting the interferenc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differen... 目录:ⅠIntroduction 第7-11页 ⅡDifferentiating four terms第11-16页 ·Pidgins and Creoles第11-13页 ·China English and Chinglish 第13-16页 ⅢRelevant theories 第16-26页 ·Interlanguage theory 第16-19页 ·Contrastive analysis 第19-21页 ·Error analysis 第21-23页 ·Language transfer 第23-25页 ·Cognitive learning strategy 第25-26页 Ⅳ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第26-36页

中国地名的文化性及其翻译-模板

中国地名的文化性及其翻译 摘要:地名不仅仅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它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或社会文化内涵,所以地名的译写不仅仅是符号的转换,同时还具有传递各种文化内涵的功能。地名的译写应以音译为主之外,“等效原则”则是实现文化有效传递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文化内涵;音译;等效原则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地名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是人们在相互交流中为了识别周围环境对位于地表特定位置上的地方所赋予的名称,是由一定的词和词组构成,英语权威字典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对toponymy 的解释为:“the place-names of aregion or language or etymological study of them.”从以上中英文对地名的解释来看,地名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符号,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意义,尤其是词源意义。地名的命名都有其原因,或依据自然地貌特征,或依据某社会人文特点。如“海参葳”,其指称意义是指前苏联与中国、朝鲜接壤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其词源意义是“盛产海参的港湾城市”,又如Europe,其指称意义是欧洲大陆,而其词源意义来自希腊神话中的美女“欧罗巴”的芳名。可见,地名往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或社会文化内涵,它还可以反映某一民族、某一地区及其某一历史阶段的地貌特征、物产、经济、历史史实(事件或人物)、生存范围、历史变迁以及宗教信仰等。中华大地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对地理位置的命名更是丰富多彩。 一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 1 中国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地名是不同历史时代的产物。许多古老的地名往往负载着历史时代的许多印记,地名可以告诉人们朝代的年号、官府的名称、皇帝用字的避讳等。而且一般都会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如:古城苏州,有十几个别称:春秋时期是勾吴的首府,称为吴中,也称吴都。战国时建立吴国,别称吴门。秦属会稽郡,郡县连称吴会。隋朝以后才以姑苏山为由改称苏州。 在封建社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如有地名与帝王及其皇族的名字相同,就必须更改,也就是避讳。这种避讳在历史上非常流行,唐宋时期达到高峰。如河南省洛阳市的宁人坊,原名为宁民坊,因其讳唐朝李世民的名字,而更改为宁人坊;湖北咸宁县,原名为永安县,但在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因避太祖父赵殷永安

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

严复的"信、达、雅"三个字精辟地概括了翻译的标准。这个标准要求译文既能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意,又能通顺流畅、文辞优美、可读性强。但在实践中达到这个标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汉英翻译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一味追求译文流畅、文辞优美,忽略乃至偏离了原意;另一种是过于拘泥原文字句,机械地从字面上"对号入座",译文不顺而且难懂。这两种倾向都不符合"信、达、雅"标准。在外事翻译中,后一种倾向更为常见。造成这一问题既有主观原因,如怕译文出政治差错,认为直译比较保险,因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另外也有客观的因素,政治、外交翻译政策性强,不仅要求容准确、文字严密,而且时间性强,给翻译的时间有限,译者经常处于完成任务的匆忙之中,"该出手时就出手",难以从容地进行推敲润色,因而译文常常迁就中文,顾不得精益求精。我在四十年的翻译工作中,在限定时间出手的译文常常留下一些永久的遗憾。 当然,我们的翻译工作一直在进步、在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时间里,解决了大量出现的新问题、新词汇、新提法,在外交和对外宣传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不容忽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译文质量方面的问题。 提高译文质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我感到今后最需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克服"中式英文",即"Chinglish"问题。 "Chinglish"是我上面所说后一种倾向的一个表现,它的存在导致某些译文生硬晦涩,使讲英语的读者敬而远之,影响了对外宣传的效果。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对"Chinglish",我们需要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如何从实践中去求得解决。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能使我们的译文更完美,更接近于"信、达、雅"这个标准。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需要我们持续不懈地去努力。 由于中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价值观等不同,汉译英容易产生中式英文,就像英译汉容易出现欧式中文一样。因此,要求译者不仅精通汉语和英语,而且熟悉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时刻关注英语发展动态,多听外电,多读英文原著和原文,逐渐克服"Chinglish",使英译文读起来比较地道。现就有关"Chinglish"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与前辈和同行探讨。 I、产生Chinglish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一、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不断出现。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了不少新词汇、新提法,它们都是中国特有的,在英文里没有或一时找不到相应的译法,即使译出来也需要一定的磨合的过程。译文往往是解释性的,解释不了,就字对字译出,因而容易出现Chinglish。例如:(1)"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初译:emphasize the need to study, to have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to be honest and upright 改译:emphasise on three things: study, politics and integrit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