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分娩舍操作规程

分娩舍操作规程

分娩舍标准化操作规程
分娩舍作业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但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和转出仔猪的品质,而且还影响断奶母猪下一情期的发情配种率,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分娩舍饲养管理规程是极其重要的。分娩舍的工作主要分三个部分:饲养员工作,分娩看护及分后处理。其中饲养员工作主要是完成本栋猪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分娩看护包括接产,分后护理及用品的清洗;分后处理包括当天工作,第二天工作及协助班长或饲养员做猪只的寄养调整。
一、工作目标
1、哺乳仔猪事故率控制在6%以下。
2、母猪事故率夏季(7、8、9月)控制在1%以下,其它季节控制在0.5%以下。
3、窝均健仔数在10.5头以上。
4、断奶后10天内的发情率达90%以上。
5、仔猪28日龄转至保育舍时平均体重达8kg以上。
6、舍内大环境温度控制20-23℃,炎热季节可适当提高;仔猪保温箱内温度:出生后1-3d保持32-35℃,以后每周下调2℃,离乳后至仔猪转出前控制在28-30℃。湿度控制在65-75%。
二、饲养员工作
1、导猪前的准备
1.1、猪群转出后,关闭舍内的供水、供电、供暖及通风换气系统。
1.2、将舍内的物品、药物、垃圾等全部清理出去,料槽,保温垫等清去栏外,舍内用水侵润,准备冲洗。
1.3、猪舍冲完后,将舍内料槽、保温垫等摆放整齐,保温灯清洗消毒干净,放入舍内,并将发酵池清理干净,准备熏蒸。
1.4、熏蒸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按1:2/m2(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0克,40%的甲醛40毫升,即每半栋用高锰酸钾8袋,甲醛8L)的比例经行熏蒸,每半栋舍分两桶进行。
注意事项:
A:当舍内相对湿度为75%—80%时,熏蒸效果较好;,
B:熏蒸前要密封猪舍,包括幕帘,门窗,风机等透风的地方;
C:操作时要戴口罩及手套,注意人身安全;
D:倒入时先放高锰酸钾,后放甲醛,因为甲醛遇到高锰酸钾会迅速沸腾,并产生大量烟雾,所以倒入后要迅速避开烟雾;
E:24h后打开,等舍内的甲醛气体全部散出后方可进入工作。
1.5、熏蒸完毕,冲净喷出的反应物,拆掉全部密封胶带,准备排查检修。
1.6、检修后用20%的石灰乳(20份石灰,加水到100份,搅匀,即成石灰乳)消毒,4—8h后冲净晾干。
注意事项:
A:不能用石灰干粉进行消毒。因为其干粉无杀菌作用;
B:石灰乳必须现用现配。因为配制时间长了,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石灰乳中的氢氧化钙变为碳酸钙而失效;
C:石灰乳消毒时尽量不要撒到保温板上和料槽里,因很难清理,并易产生大量的飞尘;
D:主要是消毒发酵池,所以发酵池的地面和侧面都应撒到


1.7、晾干后用3‰过氧乙酸消毒,4—
8h后冲净晾干。
注意事项:
A:严格按照说明进行使用;
B:使用的工具必须是不漏水的;
C:因过氧乙酸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一旦有过氧乙酸消毒液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应当立即用自来水冲洗,以免造成烧伤;
D:操作时要戴口罩及手套,注意人身安全;
E:喷洒完毕,将幕帘升起,门窗关紧4—8h后打开。
1.8、晾干后用2-4%的氢氧化钠消毒,4—8h后冲净晾干。注意事项同过氧乙酸。
1.9、最后用碘三氧按碘三氧:水=1:500—800的比例消毒,消毒完毕即可准备进猪。
1.10、进猪前检查供水、供电及供料设备是否正常,并将舍内温度设定为20—23℃。
1.11、确认母猪、仔猪饮水器是否正常,母猪料槽内有无异物。
1.12、为每栋舍准备足够的保温垫和保温灯,并保证都能用,无安全隐患;
1.13、上午下班前将猪舍准备好,下午进猪。
2、产前母猪饲养管理
2.1、妊娠母猪多在预分娩日前的1—7天转入分娩舍。
2.2、母猪导入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在妊娠舍进行)后赶进分娩舍。猪群转入时,分胎次依次赶入栏位,并确认母猪的头数、品种、档案卡等,同时固定后位档杆。
2.2、喂料:2.8-3.0Kg/头/d,2次/天,料中加金霉素20g/头/d,泰乐菌素10g/头/d,预产前三天开始减料,预产期前两天减到1.8-2.0Kg/头/d,分娩当天不喂料。每次喂料时,要清除料槽内发霉变质的饲料到栏位外。
2.4、观察猪群:喂完料后,将所有的猪都打起来,观察猪群有无异常,如腿软,不食,拉稀等,并做好记录。每次上班进猪舍时,首先应观察一遍猪群,主要看猪群的呼吸及残料情况。
2.4、刮粪:每次喂完料后母猪站起吃料时进行,所刮出的粪清除舍外指定地点。
2.5、冲水:猪舍内走道、料槽前、档门后的小台阶及小猪饮水器周围都要冲洗干净。
2.6、调水压:每次冲完地后,要及时调整水压,以保证每个饮水器都能出水,并达到所需的出水量。
2.6、消毒:猪舍内带猪消毒,1次/d,碘三氧:水=1:500—800,周三和周日除外(周三和周日用过氧乙酸和蓝光消毒),每半栋用消毒液一壶为宜;
2.7、换消毒槽:每天下班前将每栋的消毒槽换掉(分娩1、4包括门口的消毒槽),放入新鲜的水和NaOH,浓度以2%为宜。
3、产后母猪饲养管理
3.1、喂料:母猪分娩后,采食量逐渐上升,应仔细观察每头猪的采食情况,跟据个体差异进行给料,原则上以母猪能吃多少,给多少,每次喂料前料槽内还有薄薄的一层料为宜(需经验),发霉变质饲料应及时清理出槽外。
3.2、刮粪:母猪分娩后,为防止互相

感染,不再经行刮粪,但当栏位内有很多块状粪便时可用一次性的手套将其检出清
走。
3.3、冲水:每次喂完料后进行,尤注意小猪料槽、饮水器附近和母猪排粪处都要冲洗干净。
3.4、检查饮水器:每次冲完地,调整水压后,要逐个检查大小猪的饮水器,保证每个饮水器都能出水,并达到相应的出水量。
3.5、观察猪群:同上。
3.6、调整保温灯的高度:每天应根据猪只的情况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将每个保温灯的高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猪只均匀躺卧在保温箱内为宜;
3.6、冲宫:母猪分娩后,出现排恶露和助产的母猪都需要用碘液冲洗子宫,情况严重的要用达利郎治疗。
注意事项;
A:冲宫前要清洗母猪的外阴部,并用碘三氧消毒后方可冲洗;
B:每头猪用冲洗液2000ml以上,以冲进去的药液能自动流出为宜;
C:冲洗液(碘液)配制:称10g纯碘,碾碎,溶入500ml 70%的酒精中,后以碘液:蒸馏水=1:50(即2000ml水配40ml碘液)的比例进行冲宫;
D:冲洗时用喷雾器和输精管进行,喷雾器要保证清洁干净,内无异物,输精管必须是一次性没有被拆过;
E:冲洗液必须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
F:冲进的药液要尽量使其全部排出;
G:冲洗完毕,要在档案卡上作好标记;
3.7、环境控制:根据环境温湿度的变化,适当调整猪舍的通风换气系统,一般情况下,
A:进猪时猪舍温度可设置在20—23℃,炎热季节可适当降低,寒冷季节可适当升高。
B:夏季要使用水帘—风机降温,当舍内温度高于28℃时,可将分娩后的猪舍保温灯关闭,超过30℃时,可将大风机打开,并及时观察猪只的活动状况,超过32-35℃时,可将水帘打开,此时,猪舍温度相差较大,注意适当控制。另使用水帘时,首先应观察水窖里是否有足够的水源,以免水泵烧坏,使用过程中还应观察水是否溢出,防止水资源的浪费;
C:寒冷季节,需要用暖气保温,当外界温度较低是,可将猪舍两边的暖风筒全部打开,中午温度回升,可只开一个或不开暖风筒;
D:每次上班进猪舍,可根据猪舍的空气质量,将屋顶通风适当打开,进行空气交换,寒冷季节尤如此;
E:离乳猪舍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按上述操作,原则上离乳猪舍不关保温灯,但当猪舍内温度超过30℃时,也可根据猪群状况关闭保温灯,大风机的使用只有在猪舍温度超过35℃是才开启,一般情况不打开大风机;
3.7、治疗:对观察出现异常的猪只要及时治疗,治疗前要测体温,若有发烧现象,应先退烧再治疗。此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
3.7.1、母猪部分
A:不食:多因没产净或某些

疾病引起,对异常产的猪只要打前列烯醇2支/头,一天以上不食的猪只要输液,料中可加口服补液盐,严重者淘汰;
B:肚
胀:多因吃了腐败变质的饲料而引起,可适当限料,并打林可霉素10—12ml/头,1—2天即可;
C:高烧:多因天气炎热、没产净或某些疾病引起,治疗时要及时降温,可用安乃近1—2支/头或氨基比林1—2支/头进行治疗,1—2h再测一次体温,以便继续治疗,另可让猪多饮水,并适当向猪身上浇水。若是异常产的猪只,除降温外,还可打前列烯醇;
D:子宫炎:多因交配、接产时消毒不严或继发某些细菌病(如阴道炎等)而引起,除要进行冲宫治疗外,还可配合氨苄西林常规治疗,严重者用达利郎治疗;
E:腿软:多因母猪妊娠期过瘦,分娩时体内Ca、P消耗过多而引起,可在喂料是加适量的钙磷复合制剂,并经常强迫母猪站立,2—3天以后即可康复,若因外伤使母猪腿部肌肉受损、发炎而致母猪站不起来,则应用氨苄西林进行消炎治疗;
F:拉稀:多因气温突然下降,母猪受凉或某些传染病而致,可用卡那霉素1—2支/头或庆大霉素2—3支/头进行治疗,1—2次即可治愈,若情况严重,要进行输液,并加6—8支氨苄西林/头,进行治疗;
G:母猪无乳:多因母猪营养不良,过肥或过瘦外,或乳房炎、子宫炎所致,治疗时除要加强营养供给外,还应配合消炎治疗,情况严重者,仔猪要寄养到别的母猪;
H:母猪采食量下降:多因母猪未产净或妊娠期采食量过多而致,可采取的措施有:a、妊娠期限制母猪采食量;b、增加饲喂次数;c、保证供水充足;d、采用湿拌料;e、用小猪料诱食;f、降低产房温度等。
3.7.2、仔猪部分
A:拉稀:分前期(0—7日龄)和后期(21—28日龄断奶时)拉稀。
前期:多因产房消毒不严、没及时吃上初乳、受凉或母猪带毒而引起,治疗时:
a:栏位彻底清洗消毒;
b:保温箱和栏位洒密斯陀;
c:仔猪口服肠康肽1ml/头、氧氟沙星1ml/头或庆大霉素0.5—1ml/头;
d:无治疗价值的淘汰;
e:母仔同时治疗。
后期:多因天气突变或断奶应激所致,治疗时:
a:将仔猪抓到保温箱,栏位冲洗消毒;
b:仔猪用氨苄西林0.5支/头进行普防,情况严重者用庆大霉素1—3ml/头普防;
c:栏位洒石灰粉消毒;
d:对顽固性拉稀的仔猪可用新必妥3—4ml/头加氨苄西林0.5支/头进行治疗;
e:情况很严重,无治疗价值或久治不愈的猪只淘汰;
f:治疗仔猪的同时,母猪也应同期治疗。
B:神经症状:多因母猪带毒或仔猪低血糖引起,治疗时首先要使其吃上初乳,也可用VB1治疗,严重者淘

汰;
C:衰弱:多为出生时较小或出生后没及时吃上初乳所致,所以仔猪出生后要及时确认其吃上初乳;
D:贫血:多因仔猪生长过快,或出生时补铁不够所致,
治疗时要使仔猪尽早开食,并施以铁剂2—3ml/头进行治疗;
3.8、静脉治疗:母猪分娩后,对体质差,奶水少、产的较多、长期残料或绝食的母猪要经行输液治疗,输液量以3—4瓶葡萄糖生理盐水/头为宜,第一瓶用生理盐水,加入氨苄西林钠10—12瓶/头,以后2—3瓶直接用葡萄糖生理盐水,对长期残料或绝食的母猪后2-3瓶可使用葡萄糖。
3.9、仔猪补料:分娩后7天的仔猪,根据体质情况即可进行补料,所用饲料为SD100。
注意事项:
A:刚开始补料时,一定要少喂勤添,每天6—8次为宜,最低保证4次/天;
B:随着猪只的生长,添加量要逐渐上升,但每次不宜过多;
C:每次补料,必须保证饲料新鲜,料槽干净,若有粪尿要及时冲洗干净后再补料;
D:为保证每头猪都学会吃料,可在保温垫上散些料,以使其尽快接触饲料,但每次散料不宜太多,时间不宜太长,3—4天即可;
3.10、不会吃料的仔猪处理:
A:可将料中加入葡萄糖生理盐水,使其尝到甜味后即可吃料;
B:将饲料扮成糊状,涂抹在仔猪的嘴里,使其接触饲料,此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一般三四次即会学会吃料,第一次需要30—40min;
C:一窝中若有很多不会吃料的仔猪,可先教大的,以大带小使其吃料;
3.11、消毒:同上;
3.12、换消毒槽:同上。
4、离乳工作
4.1、离乳前的准备工作
A:离乳当天将舍内温度由原来的20—23℃逐渐调至30—32℃;
B:仔猪料中加金霉素10g/kg+泰乐菌素5g/kg;
4.2、离乳前一天下午应做的工作
A:离乳猪只的确认;
B:填写离乳登记表;
C:称小猪体重;
D:填写母猪档案卡和仔猪登记卡;
E:刷洗称重车。
4.3、离乳当天应做的工作
A:确认档案卡是否填写完整;
B:赶猪道准备;
C:通知交配舍,将档案卡交给交配舍饲养员,确认离乳猪只及头数;
D:清理赶猪道;
E:清干净赶走猪只的栏位和料槽,要保证栏位内没有粪便,料槽内没有残料;
F:为离乳猪添加保温灯(冬季);
G:将舍内温度设定调高;
三、分娩看护
1、基本分娩流程
A:最后一对乳头挤出乳汁(离分娩2—4h);
B:做接产前的准备工作;
C:羊水破后10—60min,第一头仔猪分娩出来;
D:此后,每隔10—20min,母猪就会分娩;
E:排出胎衣,分娩结束。
2、分娩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2.1、判断分娩时间
A:挤分娩预定日3d内的全部母猪的乳头;
如果前部的乳头挤出乳汁时,可

判断大约在24小时后分娩;
如果中间的乳头挤出乳汁时,可判断大约在12小时后分娩;
如果后部的乳头挤出乳汁时,可判断大约在2—4小时内分娩;
如果最后一对乳头挤出的乳汁呈喷射状,则即将分
娩。
B:看母猪的精神状态及外部表现
如看到母猪拱圈、拱槽、不安、食欲不好、频频排尿、外阴部肿胀、乳房鼓胀、可判断为近期分娩。
如看到羊水已破,说明在10分钟至1小时之内要分娩。
2.2、分娩前的准备:对判断为近期或即将分娩的母猪做以下工作:
A:档杆放在第一档(母猪躺着时,应先使母猪站立,然后再移动),如母猪身体过长,也可放在第二档.;
B:清洗栏位内的粪便,对该栏位冲洗,并用喷雾器喷洒或用盆泼洒消毒液对该栏位进行消毒;
C:准备接产用的工具,包括一次性手套,脚套,毛巾,结扎线,消毒液等必须用品;
D:先用清水冲洗母猪全身,保证母猪身上尤乳房部和外阴部没有粪便;
E:用消毒液消毒母猪乳房和外阴部,并挤出每个乳头中的最初几滴乳汁;
F:悬挂保温灯,保温箱一个,两侧各一个(夏季可不挂),母猪后方一个,保温灯的高低应根据猪舍环境温度适当调整,在使用保温灯时,首先应检查其是否可用,确保无安全隐患;
G:铺好保温垫,关好挡板;
F:保温灯通电,将保温箱温度预热到30~32℃;
G:等待仔猪娩出,填写分娩登记表。
3、接产
3.1、正常分娩
A:羊水破后10—60min第一头分娩;
B:填写分娩登记表;
C:以后每隔5—20min有仔猪娩出;
D:戴上一次性手套,将出生的仔猪先用毛巾擦干净口和鼻中的粘液,使其能自由呼吸,后依次擦干全身;
E:剪断脐带,刚开始断脐时要留长些,后用结扎线距仔猪身体5~7cm处结扎,并擦上2%的碘酊,将多余的剪断。注意所用的手术剪,结扎线必须消毒;
F:分娩达到4头以上,在保温箱内加热10min以上即可让其吃初乳;
G:吃初乳时,对较弱的仔猪,要辅以帮助,并将其调整到前面几对乳头哺乳,对不会吃的仔猪,要将其嘴对着母猪奶头,向仔猪嘴内挤入奶水,使其尝到味道学会吃奶;
H:确认胎衣的排出,确认胎衣上的脐带数是否与仔猪数相等;
I:在分娩登记表上填写白子、黑仔等,并填写交接本;
3.2、分娩中的注意事项
A:整个分娩过程必须始终保持无菌操作观念;
B:接产所用的所有工具、物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后方可使用;
C:正在分娩的猪舍必须24h有人值班;
D:每班下班前必须为下一班交接清楚分娩的情况,包括产子头数,母仔猪情况,胎衣排出情况,工具药品的需求情况,毛巾的清

洗情况以及一些特殊的情况(如难产,疾病等)
3.3、分娩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处理
3.3.1、间隔较长时间(20min以上)不分娩
原因:a、母猪分娩时间过长,耗尽体力;
b、胎位改变或胎儿过大,被卡在产道中;
c、难产;
处理:a
、缩宫素2—3支/头,大腿内侧注入,用12*38针头;
b、将母猪赶起,使其改变躺卧的方向或助产纠正胎位;
c、助产;
3.3.2、假死
原因:多因助产不及时或母猪产程较长,体力耗尽,无力将仔猪娩出,而致仔猪在产道内滞留时间过长发生窒息。
判断:仔猪出生后全身发软,呼吸微弱,或停止呼吸,但脐带血管仍有波动,触摸胸部心脏仍在跳动。
处理:先用毛巾擦干净小猪口鼻中的粘液,再进行人工呼吸,直到发出叫声或呼吸均匀为止。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有三种:
a、倒提小猪的两后肢,促使粘液从鼻腔中排出,左右两手分握其两肋骨处,一合一张有节奏地挤压,或用手连续拍打仔猪胸部;
b、小猪四肢向上,用一只手托其肩部,另一只手托其臀部,然后一屈一伸反复进行,或者使仔猪仰卧,用手拉住前肢令其前后伸屈,一紧一松地压迫胸部,实行人工呼吸;
c、用手抓住仔猪双耳,把仔猪浸在40—45℃的温水中,让口鼻露出水面,约2—3min也能救活,个别仔猪产出后仍然包在胎衣中,应立即将胎衣撕破,以免小猪被闷死。
d、对准仔猪鼻部猛力吹气或向鼻端涂些氨水、酒精,都能激发仔猪呼吸。
注意:进行人工呼吸时要有耐心,待小猪张口呼吸或叫出声音后,放到保温灯下将仔猪保暖至身体干燥后再让其到母猪处吃乳。
3.3.3、难产与助产
A:难产分类:
收缩无力型:多见于年老、体衰、产前体质差的母猪,分娩时体力下降,子宫收缩无力,胎儿难以排出。
胎儿阻塞型:多见于初产母猪,骨盆口过小,产道狭窄;胎儿过大、畸型、胎位不正。
B、难产判断:母猪长时间弓腰努责,阴门紧张,呼吸困难,羊水流出或上一头仔猪产出60分钟后仍未见有仔猪产出。
C、难产处理
注射催产素:一般用于收缩无力型。必须经过产道检查,确认骨盆口无胎儿,子宫收缩无力,然后才能注射催产素。用量2—3支/头,注射30~60分钟后仍无效,可采用人工助产。
人工助产:一般用于胎儿阻塞型。人工助产的方法:
a:用一个盆配制碘三氧溶液,再用另一个盆配制润滑剂溶液。配制润滑剂溶液时,首先在盆中加入温水,然后放入大约3克润滑粉,搅拌均匀即可;
b:用消毒液清洗母猪的外阴部,再用润滑剂涂抹;
c:取一支长臂手套,并翻面,浸入消毒液内,然后取出戴在手臂上,

把润滑剂涂抹上面。注意戴手套的手和母猪侧卧的方向一致;
d:助产时把手缩成锥形,让手随着努责轻轻插入,当小猪的头在前方时,用手勾住小猪的牙齿或用两指捏住小猪的下巴,屁股在前方时,用手抓住后腿随着母猪的努责慢慢拖出,注意动作要轻,不
可强行用力;
e:如果确认还有小猪的话,按照上述进行,直到产道内没有小猪为止;
f:将小猪檫干净,放入保温箱;
g:在分娩登记表和档案卡上作上助产标记。
3.3.4、母猪咬小猪
原因:多为没经验的一产猪或受到强烈应激的母猪。
处理:a、把刚出生的小猪用毛巾檫干净放入保温箱;
b、给母猪戴上嘴套;
c、每间隔半小时左右把小猪放出来哺乳,不要让小猪靠近母猪的嘴,哺乳大约10分钟把小猪放回保温箱;
d、用热毛巾反复檫洗母猪乳房,每间隔1小时重复以上操作;
e、间隔一段时间将小猪抓到母猪嘴附近,确认是否咬小猪;
f、向下一接产员或饲养员做好交接工作,并写到交接本上;
3.3.5、母猪分娩后无乳或泌乳量减少
原因:多应母猪发生某种疾病或环境高热而引起
处理:a、给母猪用热毛巾擦洗乳房,刺激母猪放奶;
b、使用缩宫素(静脉注射或每间隔3h肌肉注射);
c、仔细观察母猪,测量其体温,若发烧应及时治疗。
4、仔猪护理
A、确定吃初乳:仔猪出生后要保证每头仔猪都能吃到、吃足初乳,获得最初的免疫抗体。初乳的出乳时间约有24小时,但是小猪的肠道最容易吸收的时间是出生后5小时以内,初乳的营养成分丰富,所以分娩后的12小时以内,尽早地让小猪吃到初乳是非常重要的。刚出生的小猪大多由于本能会自己找乳房吃奶,但也有一些小猪会吃不到奶,需要人工帮助喂食。;
B、固定奶头:仔猪在吃初乳时,要将弱小的仔猪固定第二三对乳头上吃奶,较大的放在后面吃;
C、分批喂养:若一窝分娩较多的仔猪,母猪不能全部带养且还没寄养时,要分批饲喂,每批喂养的仔猪做好标记,并记下分批饲喂的时间;
D、人工喂养:对弱小仔猪,若母乳不足,要采取人工喂养,人工乳配制用温水:奶粉:初乳=1:2:1;
E、对不会吃的仔猪,要做好标记,并交代下一接产员。
F、需要喂的小猪:
a、分娩中,出生的小猪太多而没有喝到乳的小猪。
b、分娩时间长,后来迟出生的小猪。
c、在分娩中,蜷缩在一角,感到冷的小猪。
d、分娩中,比较小的弱的小猪。
e、当日集中寄养最小仔猪的地方。
f、前日下午寄养调整的小猪,集中寄养小猪的地方。
g、没有活力的小猪。
h、每喂完一头后作标识。
5、用品清


分娩值班人员,要及时将接产用的毛巾清洗干净,以便下一班人员有足够的毛巾使用。毛巾在洗衣机内清洗,清洗时先将毛巾上的胎衣,粪便等杂物清理干净,加上碘三氧消毒后洗衣粉进行清洗。
四、分后处理
1、分娩当天工作
1.1、剪牙
A:将剪牙钳放入消毒液
中消毒;
B:戴上一次性手套和脚套,将猪抓入保温箱,准备剪牙;
C:将仔猪的四对牙齿剪下,注意剪牙时一定要剪平,一剪完成,防止剪到牙床。
1.2、断尾
A:断尾钳通上电源;
B:抓注仔猪,使其呈倒立状,在距尾根部1.5cm处断尾;
C:将断掉的部分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D:在断尾处喷碘酊以消毒。
注意事项:
A:断尾钳应充分预热,只有温度高,切断速度才快,应激小;
B:断尾时不能过分切除,否则因切面大,会大量失血;
C:断尾时保定要牢靠,下手要准,防止仔猪挣脱断尾钳触及猪或人的其他部位,造成损伤。
D:若断尾后流血不止,要用断尾钳再洛一次;
E:个别受断尾应激的仔猪要加强照顾。
1.3、注射抗生素
为防止术后感染,在剪牙断尾后要为每头仔猪注射氨苄西林纳,每只氨苄西林纳用生理盐水稀释5ml,每头仔猪注射0.5-1ml即可。
1.4、称重
以上工作做完后还要称取出生窝重,工具用完后,要及时清洗消毒,以备下次再用。
1.5、填写母猪档案卡,公母数,分娩日和出生窝重。
2、第二天工作
2.1、打耳刻:按本厂的耳刻规则规定,为每头仔猪打耳刻。耳刻的读取如下图所示。

说明:此图为仔猪尾部对着术者的示意图。个位、十位、百位数相加即为耳刻所代表的数字。
2.2、补铁剂:为防止仔猪发生缺铁性贫血,在仔猪出身后的第三天进行补铁剂,2ml/头,必要时在第七日龄再补打一次。
注意事项:
A:补铁剂所用针头为仔猪专用的9*12针头,每窝一个针头;
B:铁剂是一种很难吸收的药剂,所以注射时一定要深部肌肉注射;
C:每头猪必须有足够的剂量;
D:所有的猪必须都注射铁剂;
E:注射时要将针头和仔猪颈部肌肉垂直注射。
2.3、去势:只对二元公猪进行去势。
A:左手捏住仔猪的腰部,使其头向下,尾巴向上;
B:拇指按压睾丸,使其向外突出,用消过毒的手术刀片轻轻割开,使劲挤出睾丸和附睾,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C:术部喷上碘酊消毒,并洒下密斯陀,促进伤口愈合。
注意事项:
A:切口要尽量地小;
B:刀片要消毒;
C:切口要平,一刀完成;
D:动作迅速,减少对仔猪的应激。
3、寄养调整
3.1、寄养调整的总体原则:
A:必须在不影响母猪下一生产性能的前提下进行;
B

:必须保证被寄养的仔猪都有可能成活;
C:被寄养的仔猪必须是有寄养价值的仔猪;
D:挑选的母猪必须是体况健壮、母性好、无疾病(尤乳房炎等)的母猪,同时还应考虑其以前的带仔数、产次、体型、采食量等因素;
E:被寄养的仔猪在体重、出生日龄、健
康状况等方面必须相差不大;
F:调整仔猪时,其数量和质量同时调整,即同一窝的仔猪数量和质量基本相同。
G:在产子数较少的情况下,在调整过程中,尽量使更多的母猪能节省下来,以便哺乳更弱的仔猪或转入交配舍,以提高种猪的利用率。
G:每头母猪带仔猪至少6头,最多15头。
3.2、前期(0—7日龄)寄养调整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A:出生日龄相近,上下不错一天,最好当天;
B:被寄养的仔猪要吃足自己母亲的初乳;
C:所挑选的母猪最好是2—3产的大白或长白母猪,无残料、无恶癖的母猪,体型中等、体表无外伤;
D:不提倡整窝调整,但若母猪奶水较差或无乳,且有病,可适当调整;
E:初产母猪寄养时不宜超过12头;
F:留弱不留强原则;
G:拆多不拆少原则;
H:寄养的仔猪必须都打上耳刻;
3.2、后期(14日龄左右)寄养调整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A:当猪群出现吃不饱、消瘦,毛长、精神状态差时即可调整;
B:可将每窝中较弱的仔猪寄养在一起,而勿将此窝中较大的分散到其他的窝中;
C:挑选母猪的哺乳日龄要在21天左右,带仔量10头以上,以其带仔数减1或2为寄养的仔猪数;
D:挑选的母猪要身体健康、体型中等、采食量高、原栏没有拉过稀或皮肤病等;
E:挑选的母猪没有不良病史(如流产、多次返情、严重排脓等);
F:寄养的仔猪数不宜超过10头;
G:被寄养的仔猪要在7日龄以上;
H:夜合昼不合原则;
I:不宜在仔猪刚吃完奶时寄养;
J:寄养时,弱仔猪要一次调整好,勿分批调整;
K:寄养与被寄养的栏位要彻底的冲洗、消毒,母猪进栏位前也应彻底冲洗消毒;
l:将仔猪调到一起后,稍关10—20min,使其气味混合,并用酒精或母猪的尿(热尿)喷洒猪群,当仔猪有饿感是再放出来吃奶,并注意观察,防止母猪咬仔猪或压死仔猪;
M:寄养的仔猪要确认其能吃到奶水;
L:挑选的母猪要注射三天的氨苄西林和缩宫素;
N:若没有空栏位,可同时动两窝仔猪,一窝(a)仔猪较少且生长较好,另一窝仔(b)仔猪较多但有弱小仔猪,将a母猪离乳,由离乳猪来带养这两窝中较大的仔猪,而用b母猪带寄养的弱仔猪;
五、每周工作重点
周一:妊娠向分娩转猪;
周二:猪群免疫;
周三:分娩向育成转猪

。赶猪道20%石灰乳消毒,猪舍3‰过氧乙酸消毒;
周四:妊娠向分娩转猪;
周五:猪群免疫;
周六:整理卫生;
周日: 分娩向育成转猪。赶猪道20%石灰乳消毒,猪舍1:800蓝光消毒。
六、报表填写
1、饲养员:农场日报、事故表、离乳登记表、种猪淘汰表、分娩离乳台帐;
2、接产员:分娩登
记表;
3、分后处理:分娩登记表、分娩离乳台帐、交配台帐。
七、疫病防治
1、分娩舍异常情况处理
A:首先要准确判断猪只的发病情况;
B:对其所用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隔离清洗—消毒,胎衣单独放置;
C:在治疗时,先处理健康猪只,后处理发病猪只;
D:发病猪只不再寄养到其他的栏位中;
E:没有必要不要接触发病猪只;
2、疾病防治总体原则
A:隔离饲养,判断猪群疾病的发展状况;
B:普防猪群并观察效果;
C:工作时先干未发病的栏位,后干病猪栏位;
D:所有物品、用具分开使用;
E:治疗时必须戴上一次性手套脚套,一栏一换;
F:尽量减少与发病猪只的接触;
G:发病猪舍所用的物品、药物不直接转入下一猪舍或下批猪的使用,熏蒸后再用;
H:加强消毒防疫;
I:加强猪舍小环境的控制;
J:猪群转出后,清理工作由原饲养员来做;
K:转猪时,尽量减少人员的参与;
L:病情严重,无饲养价值的猪只不再向下一生产环节转移;
M:猪群转出后,在发病猪舍工作的人员需要在生活区隔离2天后方可再进入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