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质灾害培训细则

地质灾害培训细则

地质灾害培训细则
地质灾害培训细则

业州城郊国土资源所

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

实施方案

根据《建始县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要求,我所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细则。

一、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主题为全镇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人员)宣传培训活动。主要培训和宣传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培训活动的对象

本次培训活动的对象为:镇有关公务员、村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干部、各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员及地质灾害监测点内的广大人民群众。

三、培训活动的目的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切实增强全镇国土资源干部、乡镇从事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自然及人为工程活动中所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造优美和谐的地质环境。

四、培训活动的内容

(一)评估:如何做好农村村民建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选址工作,尽可能的避免自然或人为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

(二)巡查:如何开展地质灾害日常巡查和汛期的隐患排查及险情巡查工作。

(三)预案:如何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临)灾预案,以及地质灾害发生时,如何启动和实施预案。

(四)宣传:如何做好地质灾害的宣传。

(五)人员:如何组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要点,如何提高地质灾害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如何明确从事地质灾害管理人员的工作程序和责任体系。

五、培训教材

统一使用国土资源部、省厅配发的培训教材、资料,县局的培训资料。

六、培训的师资队伍

我所将由参加县局培训的人员作为对辖区培训的师资力量,请求地灾中心的人员做指导,组织培训到位。

七、活动时间安排

根据县局安排,我所培训活动具体时间为:

6月为参加县局培训阶段,国土所按照县局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到县局培训。

7月上旬为筹备阶段,组织筹备培训的相关资料。

7月中旬组织培训乡镇干部(含驻村公务员)和国土所干部

职工。

7月下旬至9月上旬:组织培训村干部、监测员和党组织隐患点内的广大人民群众。

9月中旬为资料汇总和总结阶段,将本次培训活动的资料和情况进行汇总,撰写培训总结并装订成册,上报县局宣传培训活动办公室。

八、组织机构

为保证本次培训活动实施,我所成立地质灾害“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领导小组,由所长张乾华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朱宪梅认办公室主任。

城郊国土资源所

二0一0年六月十二日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培训考试题目第8期

1、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6钟灾种的概况: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2、每一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评价方法、治理措施、监测方法 答:见培训教材“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及特点41页” 3、岩土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 答:1、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岩体力学参数包括岩体变形参数、强度参数、 动力学参数及水力学参数。 ①、岩体变形参数: 采用静力法原理在选定的岩体表面、槽壁或钻孔壁面上施加法向荷载,并测定其岩体的变形值;然后绘制出压力-变形关系曲线,计算出岩体的变形参数。 采用动力法原理用人工方法对岩体发射(或激发)弹性波(声波或地震波),并测定其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然后根据波动理论求岩体的变形参数。 根据室内完整岩块实验参数,结合野外工程岩体结构特点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实验,从而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参数。 ②、岩体强度参数: 采用原位岩体剪切试验确定抗剪强度、采用原位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来确定压缩强度,采用室内岩石时间确定抗剪、抗压、及抗拉试验结合岩体结构面特征综合分析确定。③、动力学参数: 通过声波测试确定动力变形参数(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及动剪切模量等)。 ④、岩体水力学参数: 通过注水试验、抽水试验、压水试验确定

地质灾害培训内容 (1)

国道219线康措段16标 汛期地质灾害培训材料 一、地质灾害、各种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1、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滑坡体(滑体)、滑坡壁、滑动面(滑面)、滑动带(滑带)、滑坡床(滑床)、滑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包括拉张裂缝、羽毛状裂缝、鼓张裂缝、及扇状裂缝)。 以上滑坡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

非任一滑坡都齐全具有。 2、什么是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产生在土体中的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的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庄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3、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4、什么是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由于采矿及地基不稳固引发的房屋开裂(开口),地面开口等现象。 5、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培训资料

乡镇干部国土资源培训之地质灾害培训资料同志们,今天我主要讲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我县地质环境复杂,特别近年来,气候变化极端反常,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的加大,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增多,分布面积不断扩大,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因此,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体现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一、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在我县境内,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加之在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中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造成我县境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我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我县发生的多起地质灾害,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13人死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约1678.2万元)。更重要的是,还存在大量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点(199处,对建筑有威胁的190处),威胁人数约10788人,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26424.55万元。 地质灾害类型:

1、按诱发因素划分: ①自然地质灾害:是指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自然地质灾害。比如城关镇水坡村垮山组垮山的崩塌滑坡区。 ②人为地质灾害:是指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比如妈姑铅锌矿地面塌陷区。 2、按发生、发展进程划分: ①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不可预料的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引发的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可预见性差,防治工作经常是被动式地应急进行。 ②渐变性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面沉降。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可预见地进行。 3、按规模划分: (1)特大型: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受威胁人数1000人以上或者预估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2)大型: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3)中型: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地质灾害培训内容

监测人员地质灾害培训材料 一、地质灾害、各种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根据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度的斜坡上。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滑坡体(滑体)、滑坡壁、滑动面(滑面)、滑动带(滑带)、滑坡床(滑床)、滑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包括拉张裂缝、羽毛状裂缝、鼓张裂缝、及扇状裂缝)。 以上滑坡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任一滑坡都齐全具有。 、什么是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度,高度大于米的高陡坡上。产生在土体中的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的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庄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什么是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由于采矿及地基不稳固引发的房屋开裂(开口),地面开口等现象。 、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方案 县国土资源局**年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方案 为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我局将按照市局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具体方案如下: 一、宣传培训主题 本次宣传培训活动主题为“识灾、避灾,家喻户晓,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主要内容是对我县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乡(镇、街道)村监测责任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应急知识培训。 二、宣传培训目的 宣传培训活动旨在提高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向社会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氛围,促进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宣传培训对象 本次宣传培训对象是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乡(镇)村地质灾害监测人、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的全体群众和成员单位负责人。 四、宣传活动内容及形式 本次宣传培训采取省、市、县三级结合,分类培训方式进行,以集中学习、室外宣讲和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式开展,主要围绕识灾、防灾、避险自救、灾情报告等内容进行宣传。国土资源所要结合实际,室外宣讲要深入乡村、学校、厂矿、企业、旅游景区和在建工地等开展宣传活动。做到电视有影,报纸有字。 五、培训安排 (一)省国土资源厅主要组织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分管局长、科(股)长、基层国土资源所长培训,分2批5期进行。 第一批为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工作的分管局长和科(股)长,分2期进行。我县参加第2期培训,培训地点为太原。 第二批为基层国土资源所长,分3期进行。我县参加第5期培训,培训地点为临汾。 (二)我局主要负责对乡(镇、街道)所长以下工作人员、监测责任人、监测员、地质灾害防治成员单位负责人的培训。 以上培训,时间自定,总体培训要在7月中旬前结束。 六、总结评价 各有关股(室)、所要对宣传培训工作进行自我评价、认真总结、上报好的经验做法。 七、有关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各国土资源所要充分认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突出教育防范、超前防范,把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作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强化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地质灾害培训备课内容共10页word资料

地质灾害培训教材备课内容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地质灾害? 所谓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注意: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强降雨、山洪、地震、气温聚变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采石、开矿、修路切坡等引发的滑坡、塌陷等。 虽然产生上述地质现象,但不对人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危害时,不能称为地质灾害,只能叫地质现象。 2、什么是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当崩塌产生在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时,称为岸崩。 3、什么是滑坡? 斜坡上的部分岩、土质,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的一个或多个软弱面产生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称为滑坡。 斜坡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岩土是滑坡发生的物质基础;重力是滑坡发生的动力,斜坡内的软弱结构面(带)是滑坡滑动面发育的基础;滑坡的运动是滑动而不是滚动、跳跃等形式。

4、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5、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一般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两类。 6、什么是地裂缝?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二、常见地质灾害发生前的预兆 1、崩塌发生征兆: 1)崩塌处的裂缝逐渐扩大,危岩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坡顶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地质灾害监测培训大纲

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隐患点监测人、责任人防灾知识培训 ××地质环境监测站 2011.6 培训主要内容 ?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二、地质灾害监测 ?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五、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六、监测人、责任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危险性的简易评估 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地质灾害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地质灾害的危害 1.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所称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 河池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5种。 2.1 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隙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形成的地形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崩塌多发生在大于45°的斜坡上,尤其以55°~75°的斜坡居多,一般较易发生在上陡下缓、表面凹凸不平的斜坡上,高峻陡峭的地形最有可能发生边坡岩土体崩塌坠落的现象。 ?岩性:各类坚硬的岩石容易形成岩崩。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崩塌的前兆特征 ◆①有小崩小塌发生; ◆②裂缝加大加宽、或出现新的裂缝; ◆③岩石崩塌前有时可听到摩擦声、撕裂声、错碎声; ◆④出现热、气、水等异常; ◆⑤动植物有异常。 崩塌分类及形成机理 ?崩塌:岩土体以垂直向下移动方式为主。它的特点是从高处快速下落,前兆不明显,突然性强。?崩塌方式可细分为 ?(1) 倾倒式 ?(2) 滑移式 ?(3) 座落(错断)式 ?(4) 鼓胀式 ?(5) 垮落(拉断)式 倾倒式形成机理: 河流峡谷区,陡立岩质边坡段,因垂直节理与稳定岩土体分开,呈长柱形,受长期冲刷等,在重力作用下形成。 滑移式形成机理:在陡坡上,不稳定岩土体右向坡下倾斜的结构面或软面,因降雨、地震等触发,在重力下先滑后崩。 座落(错断)式形成机理: 在不发生倾倒失稳的陡倾边坡岩体,其下部为断裂部分(锁固端)在上覆长柱状岩体重力作用下,发生剪切错断,也即剪切力大于岩石的抗剪强度时,崩塌随即发生。 鼓胀式形成机理: 一般为上硬下软坡体结构,坚硬岩体后缘已形成贯通性拉裂缝,在上部硬岩重力作用下,其压应力大于软岩抗压强度时,软岩将被挤出而发生向外鼓胀,最终形成崩塌。 显然,下部软岩能否向外鼓胀,是此类崩塌能否产生的关键。 垮落(拉断)式形成机理:仍为上硬下软坡体结构,因风化或河流冲刷,将下部软岩淘成凹槽,上部硬岩则以悬臂梁形式突出来。 在突出岩体上,A点附近承受最大拉应力,且AB面剪力弯矩最大,但拉应力大于岩石抗拉强度时,拉裂缝会迅速发展直至崩塌发生。 2.2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岩土体以水平向前移动方式为主。 滑坡形成的地形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滑坡一般发生在自然斜坡、人工边坡等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学习感想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学习感想 1月17日上午参加了由县委组织部、县国土资源局、县规划建设局、县教育局共同举办的县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班。认真听了由“省万村培训行动”宣讲团成员、省国土资源厅高级工程师同志作的(新农村建设中如何防范地质灾害)的辅导讲课。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乡镇国土员对农村地质灾害防治担负的责任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到农村家家户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聆听了专家的授课后,我个人受到了以下启发。 一、作为一名乡镇国土员,深感责任重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重于泰山,要切实增强自身防灾抗灾的意识。要认真学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常识,掌握正确的防灾手段和措施,正确的指导群众防灾抗灾。要确确实实的掌握好全镇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预防措施及时有效,确保农村生产建设、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对农民反映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巡视检查,编制治理方案,绝不能对涉及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不闻不问,要把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摆在第一位抓实抓好。 三、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危害性。地质灾害是可以有效防范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公众了解、把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因

此在平时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科普知识,促使群众对地质灾害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群众在紧急灾情发生时的应变能力。 四、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认真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网络建设,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左右互通的联动性防治网络。要坚持日常巡查制度、灾情速报制度、值班制度、预案编制制度、防灾工作台帐制度,因为“有备”,才能“无患”。

地质灾害培训细则

业州城郊国土资源所 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 实施方案 根据《建始县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要求,我所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细则。 一、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主题为全镇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人员)宣传培训活动。主要培训和宣传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培训活动的对象 本次培训活动的对象为:镇有关公务员、村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干部、各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员及地质灾害监测点内的广大人民群众。 三、培训活动的目的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切实增强全镇国土资源干部、乡镇从事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自然及人为工程活动中所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造优美和谐的地质环境。 四、培训活动的内容

(一)评估:如何做好农村村民建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选址工作,尽可能的避免自然或人为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 (二)巡查:如何开展地质灾害日常巡查和汛期的隐患排查及险情巡查工作。 (三)预案:如何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临)灾预案,以及地质灾害发生时,如何启动和实施预案。 (四)宣传:如何做好地质灾害的宣传。 (五)人员:如何组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要点,如何提高地质灾害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如何明确从事地质灾害管理人员的工作程序和责任体系。 五、培训教材 统一使用国土资源部、省厅配发的培训教材、资料,县局的培训资料。 六、培训的师资队伍 我所将由参加县局培训的人员作为对辖区培训的师资力量,请求地灾中心的人员做指导,组织培训到位。 七、活动时间安排 根据县局安排,我所培训活动具体时间为: 6月为参加县局培训阶段,国土所按照县局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到县局培训。 7月上旬为筹备阶段,组织筹备培训的相关资料。 7月中旬组织培训乡镇干部(含驻村公务员)和国土所干部

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制度

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轻我县地质灾害造成的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识灾、防灾、避灾的意识,特制定本制度,加大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力度,防患于未然。 一、目的 让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走进农村每村每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御能力和群测群防水平,减少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发生,努力减少地质灾害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现代媒介功效,采取集中培训和定点科学普及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宣传面和知晓率,增强群众地质灾害识灾、辨灾、避灾和防灾的能力和意识,切实保护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贯彻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普及专业防治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综合防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抗、救相结合;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防治地质灾害与防治其他自然灾害相结合;防治地质灾害与流域综合治理以及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防治地质灾害与城市发展、资源开发以及脱贫工程相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原则是规划、部署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对于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范围 全县19个乡镇区广大群众和正在我县进行工程建设的企业负责人、安全员等均为今年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对象。 四、内容 宣传培训内容以地质灾害识灾、防灾、避灾基本常识为主,在具体的宣传培训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宣传培训对象、不同的宣传培训地区给予分类指导。具体内容主要有五大类: 1、在汛期和地质灾害易发、多发时段,组织开展地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材料串讲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材料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串讲 (2003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公 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1、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意义和目标: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起因与分类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按地质分类:山体滑坡、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3、我市情况:湖南不在地震带,但地质灾害易发、频发,我市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80多处。 4、治理原则: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有关部门(建设、水利、铁路、交通等)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二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 2、怀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怀政办[2014]3号)按照省国土资源厅部署安排,2014年全面完成市县区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切实提高地质灾害调查程度,进一步评估地质灾害易发成灾风险。 3、城镇、人口集中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和交通干线、重点水利电力工程防护重点。 第三章地质灾害预防 1、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乡、村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国家实行地质灾害预报制度。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发布。 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要灾害点的分布; (二)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 (三)重点防范期;

最新地质灾害培训备课内容

地质灾害培训备课内 容

地质灾害培训教材备课内容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地质灾害? 所谓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注意: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强降雨、山洪、地震、气温聚变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采石、开矿、修路切坡等引发的滑坡、塌陷等。 虽然产生上述地质现象,但不对人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危害时,不能称为地质灾害,只能叫地质现象。 2、什么是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当崩塌产生在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时,称为岸崩。 3、什么是滑坡? 斜坡上的部分岩、土质,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的一个或多个软弱面产生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称为滑坡。

斜坡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岩土是滑坡发生的物质基础;重力是滑坡发生的动力,斜坡内的软弱结构面(带)是滑坡滑动面发育的基础;滑坡的运动是滑动而不是滚动、跳跃等形式。 4、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5、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一般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两类。 6、什么是地裂缝?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二、常见地质灾害发生前的预兆 1、崩塌发生征兆:

地质灾害培训教材

自然地质害防灾避险知识培训

一、目的及意义 本次培训主要针对矿部所有职工,旨在提高矿部地质灾害易发区防御地质灾害的意识和群测群防知识水平,减少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地质环境的和谐。 二、地质灾害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 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施工建筑活动引发的危险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工程开挖、堆载、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种类 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突变性灾害);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缓变性灾害)等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的主要因素有降雨、融雪、地震、地表水的冲刷、浸泡、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采矿、修路等进行的开挖边坡、水库蓄水或渗水、采石劈山放炮等)。 1、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然环境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部分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地质现象。又称为地滑或走山; 变形特征:

滑坡后缘裂缝坡表还能看到拉张裂缝的开裂裂缝,滑体裂缝主要发育于滑坡后壁和滑体内,裂缝一般宽10~25cm,长 1.5~5.3m,深0.2~0.7m 滑坡滑体厚度分布从纵向上看,滑体中部厚,一般20.8~25.3m,后部13-17.5m,前部厚度薄,一般5~12m; 2、崩塌:陡坡上直立等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稳以向下倾倒、翻滚的自然地质现象。指陡倾斜城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倾倒、坠落、垮塌,岩土体成分,可划分为岩崩和土崩两大类。 3、泥石流:由于降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夹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根据沟谷地貌形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1、有利于汇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如上游细窄下游开阔的沟谷); 2、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如采矿堆积区); 3、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汛期连续降雨或突然暴雨)三、地质灾害与工程活动的关系 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形成的堆积体稳定性差,切坡或排水等人为扰动后易形成新的滑动。特别是在暴雨期间,易产生严重的灾害。

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

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为全面提升我县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业务知识,有效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的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切实增强各乡(镇)、经开区,国土所,各监测点监测员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对象包括各乡(镇)、经开区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各国土所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共计约200人。 三、组织机构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特成立地质灾害宣传培训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局办公室、地环股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本次活动的筹划和组织工作。 四、活动时间、地点及通知安排 培训时间:2013年8月(具体时间待定),上午9:00~12:00。 培训地点: 通知安排:各乡(镇)、经开区和国土所由国土局办公室通知,监测人员由各自辖区内的乡(镇)、经开区负责通知,并要求按时到场。 五、培训内容

(一)地质灾害特征、征兆及如何避灾。 (二)如何避免自然或人为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 (三)如何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巡查等工作。 (四)各监测人员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点监测并如何做好监测记录。(五)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及培训工作。 (六)如何加强全县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学习组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要点。 (七)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的制定,以及地质灾害发生时,如何启动和实施防灾预案。 六、会议流程 主持人: 七、培训补助 参与本次活动的监测员将发放50元的补助(造表签字发放),用以支付路费及伙食费。 内容仅供参考

最新地质灾害培训资料

地质灾害培训资料

乡镇干部国土资源培训之地质灾害培训资料 同志们,今天我主要讲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我县地质环境复杂,特别近年来,气候变化极端反常,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的加大,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增多,分布面积不断扩大,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因此,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体现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一、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在我县境内,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加之在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中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造成我县境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我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我县发生的多起地质灾害,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13人死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约1678.2万元)。更重要的是,还存在大量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点(199处,对建筑有威胁的190处),威胁人数

约10788人,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26424.55万元。 地质灾害类型: 1、按诱发因素划分: ①自然地质灾害:是指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自然地质灾害。比如城关镇水坡村垮山组垮山的崩塌滑坡区。 ②人为地质灾害:是指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比如妈姑铅锌矿地面塌陷区。 2、按发生、发展进程划分: ①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不可预料的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引发的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可预见性差,防治工作经常是被动式地应急进行。 ②渐变性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面沉降。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可预见地进行。 3、按规模划分: (1)特大型: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受威胁人数1000人以上或者预估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2)大型: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镇地质灾害防治培训方案

樟村坪镇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培训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省、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关于开展乡 (镇)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的整体部署和具体要求以及全区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会上的要求,结合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制定樟村坪镇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方案。 一、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对象包括全镇各村(居)委会全体干部,各监测点责任人及监测员,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各矿山企业分管领导及监测技术人员,共计约150人。 二、培训目的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切实增强各村(居)委会全体干部,各监测点责任人及监测员,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各矿山企业分管领导及监测技术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自然及人为活动所引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地质环境的和谐。 三、培训内容 (一)如何做好农村自建房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尽

可能的避免自然或人为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 (二)如何在日常工作尤其是汛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险情巡查等工作。 (三)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的制定,以及地质灾害发生时,如何启动和实施防灾预案。 (四)各监测人员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点监测并如何做好监测记录。 (五)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及宣传内容。 (六)如何加强全镇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学习组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要点。 四、培训师资 (1)聘请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宜昌站工程师授课。 (2)聘请夷陵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工程师授课。 (3) 国土资源所负责地质灾害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授课。 五、培训教材 使用国土资源部统一培训教材《防灾减灾知识读本》和《地质灾害宣传教育片》,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写具体教案。

地质灾害培训资料

乡镇干部国土资源培训之地质灾害培训资料 同志们,今天我主要讲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我县地质环境复杂,特别近年来,气候变化极端反常,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的加大,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增多,分布面积不断扩大,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因此,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体现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一、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在我县境内,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加之在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中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造成我县境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我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我县发生的多起地质灾害,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13人死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约1678.2万元)。更重要的是,还存在大量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点(199处,对建筑有威胁的190处),威胁人数约10788人,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26424.55万元。

地质灾害类型: 1、按诱发因素划分: ①自然地质灾害:是指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自然地质灾害。比如城关镇水坡村垮山组垮山的崩塌滑坡区。 ②人为地质灾害:是指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比如妈姑铅锌矿地面塌陷区。 2、按发生、发展进程划分: ①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不可预料的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引发的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可预见性差,防治工作经常是被动式地应急进行。 ②渐变性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面沉降。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可预见地进行。 3、按规模划分: (1)特大型: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受威胁人数1000人以上或者预估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2)大型: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3)中型: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上500人以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总结 篇一:福建省地质灾害知识培训工作总结 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 中央宣讲团福建组工作总结 (20XX年2月5日)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教育部《关于联合开展“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行动”的通知》(国土资源发[20XX]274号)的要求以及中央宣讲团的安排,中央宣讲团福建宣讲组一行5人,于20XX年12月18日到达福建省,按照指导培训省团、协助省团分组、参与重点县培训行动的指导和依靠地方同志为主进行培训的要求,于1月底完成了四部委规定的重点县培训,现就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宣讲组工作的基本情况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总结)本次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12月18日-27日)通过典型调研,帮助完善福建省培训行动方案和培训教材 1、中央宣讲组先后与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相关领导就“福建省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实施方案”进行了交流,就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的组织工作、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在福建地质环境监测中心调研了福建省的地质灾害调

查与区划、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等相关资料,了解了福建省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确定了福建省地质灾害知识培训宣讲教材补充调研的地点、路线、调研内容等。 2、赴南平原平区、顺昌县和三明市三元区、将乐县进行了宣讲调研,了解当地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以及本次培训工作的安排、初步计划。宣讲组介绍了调研工作的目的以及本次地质灾害知识培训的相关情况,就培训的组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与当地同志进行了交流。宣讲小组先后到原平区红星村、顺昌县羊角镇、际会镇、县城周边地质灾害点、以及三明市三元区、将乐县的典型地质灾害点进行了现场考察,与当地群众进行了交流,对他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向他们介绍了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3、协助福建省宣讲团完成宣讲培训行动的细化方案。在全国统一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福建地质灾害的特点和情况,修改完善了对省团的培训教材。 第二阶段(20XX年12月27日-28日)进行了对省宣讲团骨干的培训 20XX年12月27日,福建省印发了《关于成立福建省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宣讲团的通知》(闽国土资[20XX]365号),成立了“培训行动”宣讲团,成员共133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主任任团长,成员由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省地勘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地方国土资源部门技术干部组成。12月28日福建省“培训行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培训行动”动员培训会议,中央宣讲组配合福建省领导小组对省宣讲团

地质灾害培训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培训工作总结 篇一: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市20XX年度地质灾 害防治方案的要求,我镇深入扎实地开展了20XX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黄土高原,是地质灾害多发地,每年5—10月雨季属重点检测和防范期。我镇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余处,主要分布于石井村,威胁农户2户、12人,型主要为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崩塌。我镇未发生一起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针对我镇地灾的基本情况,我镇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市镇村三级密切配合,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认真贯彻省、市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要求,将我镇地灾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镇历来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一把手为组

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确保地灾防治工作高效开展。各村也相应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同时,在今年初,我镇与市政府、各村签订了地灾防治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二)制定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有效防范地质灾害。 为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下发了《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改完善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召开工作会议,对全镇地灾防治工作进行早安排早部署,下发了防治方案和预案,充分做好动员工作。各村也结合排查、巡查工作成果,制定了村级年度防治方案,群众转移方案。 (三)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警示工作,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为使地灾防治宣传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切实增强广大群众防灾、避灾、减灾的意识。一是积极组织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参加培训,一方面多次组织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到市国土局参加相关的培训,另一方面我镇也召开了全镇地质灾害责任人的培训会,现场会及具体工作安排会等。通过培训监测责任人、监测人掌握了监测方法和临灾预警方法,增强了群众防灾意识和识别地灾的能力。二是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到各村各户。在汛期来临之前,各村将两种明白卡迅速发放到每户群众家中,并张贴在墙上,将宣传画张贴到地质 灾害易发区等地方,将包括地质灾害基本情况、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地点等内容的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卡和防灾明白卡发放到所有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