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整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整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整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⒋时间:1914年——1918年⒌主战场:欧洲⒍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南线:

⒎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⒏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

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

⒐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⒑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

⒒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

机感;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

美日的崛起体现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

⑵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①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影响欧美工人运动②德国与匈牙利:分别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是失败的伟大尝试;③中东欧政治版图发生剧变: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俄奥匈奥斯曼,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

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①原因:列强的奴役与掠夺,激化民族矛盾;宗主国放松控制引起的本国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②影响: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

⑶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补充人教版)

①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等;

②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③一战改变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㈠巴黎和会

⒈背景(1)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

(2)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⒉时间:1919年初——6.28

⒊地点:凡尔赛宫

⒋参加国:27个战胜国的代表。

⒌操纵国:美、英、法:英国劳合乔治、美国威尔逊、法国克里蒙梭

⒍各国目的:(1)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建立国联,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2)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海军力量,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勒索战争赔款,维护其庞大的殖民帝国及海上优势。在欧洲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因此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在东亚支持日本以牵制美国。

(3)法国为重建欧洲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坚决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乃至肢解德国。(4)意大利希望落实参战时协约国的承诺,扩大领土。(5)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⒎主要问题:对德和约问题(中心)、中国问题(山东问题)、建立国联问题。

⒏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⒐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1)时间:1919年6月28日。

(2)内容:①领土:重新划分德国疆界;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划定非武装区。②殖民地: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等战胜国瓜分;③军事: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只保留10万陆军;④赔款:德国要支付大量赔款给协约国(未确定总额)。

(3)性质: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

⒑影响:(1)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统治秩序,开始建立凡尔赛体系

(2)严厉限制和削弱了战败国德国,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

(3)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4)英法获利最大(5)美国受到抑制

(6)民族自决权得到一定的肯定(7)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

㈡凡尔赛体系的构成与国际联盟

⒈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和国联盟约(已列入了《凡尔赛和约》)。

⒉影响:(1)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2)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上述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3)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国家;

(4)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欧洲地位削弱,美苏日崛起;

(5)其中又隐含了很多矛盾,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

⒊系内的矛盾:(1)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德国滋生强烈

复仇情绪;

(2)战胜国列强之间:分赃不均:美意不满;

(3)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列强矛盾: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

⒋新的民族矛盾:列强主要考虑削弱战败国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来安排领土,没有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

⒌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

⒍国际联盟:

(1)背景:①一战的巨大损失使人们渴望建立能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②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盟约,以此领导世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2)时间:1919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并被列入《凡尔赛和约》。1920年生效正式建立(3)总部:瑞士的日内瓦

(4)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

(5)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6)盟约原则: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委任统治。

(7)操纵:英法。由于美政治军事实力有限,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加上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

(8)解散:二战时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宣告解散

(9)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10)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11)活动:①1924年组织缔结了和平解决争端议定书《日内瓦协定》;②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其有关机构或组织发挥了大量;③用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12)评价:①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为以后联合国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经验;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③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阻止新的世界大战(原因)

㈢华盛顿会议

⒈背景(1)巴黎和会留下遗缺,亚太地区的矛盾没有真正缓和;(2)战后美日英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3)为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4)中国掀起反帝爱国运动

⒉发起国:美国

⒊目的:为了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平息中国反帝怒潮。

⒋时间:1921年11月—1922年2月。

⒌参加国: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九个国家。

⒍操纵国:美、英、日。

⒎主要议题:英日同盟问题、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中国问题

⒏内容:⑴《四国条约》(1)签订国:美、英、法、日。

(2)内容:A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B英日同盟终止。(3)影响:①对美: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在太平洋的称霸障碍。②对英:维持了与美日的表面关系,后英日矛盾日渐激化。③对日:同盟解散利益受损,但一战的获利大多承认,也获得了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

⑵《五国条约》(1)签订国:美、英、日、法、意

(2)内容:分别规定了它们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

(3)影响:①对美: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抑制日本势力膨胀②对英:丧失了海上霸权③对日:受到抑制,但英美不得在其附近建立海军基地,实际了日本在这一区域内拥有战术上的优势。

总评:是第一个裁军协定,暂时缓和了大国的海军军备竞赛,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不能制止战争

⑶《九国公约》(1)签订国: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九国。

(2)内容:①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②再次

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3)影响:实质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

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了条件

⒐影响:(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

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

(2)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

(3)日本,英等国受到抑制。(4)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

(5)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华体系。

⒑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日中在会外签订条约,把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归还中国

⒒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

⑴相同点:①背景: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性会议。

②过程: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充满矛盾和斗争。

③结果: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一系列条约;都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中国

主权;条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④作用:新的国际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⑵不同点: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英国和法国成为会议的胜利者;华盛顿会议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⒈原因: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

占有之间的矛盾)

⑵具体原因:①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

②市场的虚假繁荣,市场供需矛盾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③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矛盾,增加了市场的不

稳定(直接原因)

⒉爆发标志与表现: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股价狂跌,大量股票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

⒊特点:⑴范围特别广(地区从美——世界;部门从金融——工农各部门)

⑵持续时间长(19 29~19 33年)破坏性特别大

⒋影响:⑴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

①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

②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扩大政治影响

⑵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矛盾日趋尖锐

③各国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

B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

②现实原因:垄断资产阶级倾急需强权政府

③直接原因:纳粹党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

⑵建立:①时间:1933年初,

②标志: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

③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标志世界大战

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⑶内外政策(1)政治①一党独裁统治

②1934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实行个人独裁。形成“德意志第三帝国”

③迫害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⑵经济: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⑶军事:撕毁《凡尔赛和约》,重建了空军,扩充陆军,建造军舰

⑷对外关系: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⑸文教领域:进行严密控制,用纳粹党的说教钳制人们的思想。

⒍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⑴原因:①历史原因 A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

B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

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

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阶级亟需。

③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⑵建立:①时间:1936年。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

②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

⑶内外政策:①政治: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新闻和出版自由。

②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③外交: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⒎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

⑴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都是垄断资本家的需要和选择;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⑵不同点: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

㈡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略)

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⑴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

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

⑵时间:1935年——1936年⑶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⑷失败原因:①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

②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影响

⒊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⑴背景:①西班牙人民阵线1936年建立共和国后,打击法西斯势力。

②佛朗哥等反动军官发动叛乱,内战开始。

③德意公开武装干涉,内战变成了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

⑵时间:1936年——1939年。

⑶各方政策和态度①英、法等——“不干涉政策”,②苏联、国际纵队——国际援助。⑷结果:共和国政府被颠覆,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

⑸败因:内:力量有限外:西方绥靖政策。

⒋特点:反法西斯侵略为中心各国纷纷建立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主要特点)

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⑴背景:①法西斯国家获得了巨大的财力、人力资源,占据了许多战略要地,实力大增。②英、法、美等国绥靖政策

⑵原因: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日益加剧。有共同的利益需要

⑶结盟招牌:“反共”

⑷过程:1936年德意签订《德意志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936年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加入。形成轴心国集团。

⑸影响: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促成大战爆发

㈢走向世界大战

⒈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⑴目的:①,避免战争,保住既得利益②祸水东引。

⑵实质:自私自利,姑息养奸(利己主义)

⑶主要推行者:英、法、美

⑷对象: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⑸表现:①对1931年日入侵中国,国联未真正制裁日本

②对意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只进行有限的制裁,美推行“中立”

③对德意入侵西班牙,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推行“中立”政策

④对德破坏《凡尔赛和约》听之任之1935年起,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

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吞并苏台德区。1939年吞

并捷克斯洛伐克

⑤制造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最顶峰

⑥二战爆发后(波兰),进行奇怪战争

⑹影响:①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②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③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

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⑴原因:①英法与苏社会制度矛盾尖锐

②《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集体安全落空

⑵目的:苏联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德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

⑶时间:1939年8月

⑷内容:双方互不侵略者对方,并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⑸后果影响:①对苏联:A赢得备战的时间B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

②对德国: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⒈全面爆发——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939年9月)

⒉波兰溃败原因:①德国闪电战,军事力量强大。准备充分②波军武器装备陈旧,战术落后、

③英法宣而不战④苏联趁火打劫

⒊法国溃败原因:(1940年6月)①法国长期绥靖政策,②德使用闪电战;采用曼施坦因

方案③意大利趁火打劫

⒋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5月底6月初,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⒌不列颠之战(1940年7月—10月)希特勒取消“海狮计划”,侵略计划首次受挫。

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⒈苏德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⑴原因:①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决定性的步骤;②1940年9月签订了日德意三国军事同盟;③占有了强大的军事资源

⑵时间:1941年6月22日

⑶影响: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的扩大

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⑴原因:①侵占中国和东南亚是日本长期发以来的既定目标

②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的一系列胜利刺激了日本的动野心

③欧洲战事正酣为其提供了大好机会

④1940年8月,日本“大东亚共荣圈”政策严重损害了美英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⑤1940—1941年,日本占领印度,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美日矛盾激化。

⑥日本试图取得战争主动权,把美国太平洋舰队看作是“南进”的最大障碍

⑵时间:1941年12月7日

⑶影响:日以微小代价重创太平洋舰队。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

⑴原因: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构成严重威胁。

②苏德战争的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直接促成

⑵目的: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

⑶过程:①1939年通过新的《中立法》

②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案》,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

③美英确定“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④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立即宣布支持苏联

⑤1941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表示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

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

⑥9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议定书三国开始联

合行动。

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初, 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⑷性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⑸意义:①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②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

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⒈莫斯科战役:⑴时间:1941年9月底-------第二年初。

⑵结果: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⑶胜利原因:①莫斯科军民团结一致,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②苏联从

东部大量增援部队(日本南进)③天气严寒

⑷影响:“闪电战”计划破产。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德军无力发

动全面进攻,苏德战争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⒉斯大林格勒战役:⑴原因: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再发动全面攻势。集中力量进攻南线

⑵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⑶结果: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⑷胜利原因:①苏联守军进行殊死抵抗②巷战不利于德军先进武器作用的发挥

③天气严寒④德军后援困难⑤苏军采用了正确的战备战术

⑸影响: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

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的瓦解。

⒊中途岛战役:⑴原因:1942年美国对日本的东京等城市进行轰炸

⑵时间:1942年6月

⑶结果:美国以少胜多,取得了重大胜利,日军损失惨重。

⑷胜利原因:①战前截获日军电码,察觉日本作战计划,提前准备

②日本特混舰队兵力分散。战术陈旧,错失战机。

⑸影响:使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

⒋阿拉曼战役:⑴时间:1942年秋。⑵结果:德意军队大败,被迫西撤。⑶胜利原因:①德意战线过长,给养困难;②英军给养充分,兵力优势。⑷影响: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⒈瓜岛战役:1942年,太平洋战场的美军率先反攻,攻占瓜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

权。到1945年初,收复了马岛和菲律宾,日军的海空主力基本被消灭。

⒉意大利投降: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在西北非两栖登陆,东西夹击德意军队, 1943

年5月,北非德、意军降。北非战场结束。

⒊库尔斯克会战:1943年7月,苏德库尔斯克战役,德军损失惨重,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

动权,1944年苏军发动十次打击,收复了全部国土,并攻入东南欧。

⒋诺曼底战役:1944年6月6日凌晨,在欧洲成功地开辟了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盟军两

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法西斯的灭亡。

⒌开罗会议:⑴时间:1943年冬。⑵参加者: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

⑷内容:《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⑸意义:协同了三国对日作战。

⒍德黑兰会议: 1943年11月。⑵参加者: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⑷内容:①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

②会议还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⑸意义:协同了三国对德作战。

⒎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⑵参加者: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⑷内容:①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②准备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⑸意义:加速了德国的灭亡;大国初分了世界。

⒏波茨坦会议: 1945年夏。⑵参加者:杜鲁门、丘吉尔、斯大林。

⑷内容:①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

②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⑸意义:加速了日本的灭亡。

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⒈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造成的危害:给人类造成空前的浩劫。

⒉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意义:

①人权与和平思想深入人心,维持和平的联合国随之诞生;

②二战改变了世界格局,两极,西欧的世界中心地位不复存在,世界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

③二战促进了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④二战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第三次)的兴起。

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

⑴警惕法西斯势力抬头,对法西斯主义绝不能姑息养奸

⑵面对法西斯势力的进攻,要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

⑶建立相对合理,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和平共处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

⑷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

⑸处理好经济纠纷,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防止其引发战争

⑹落后就容易挨打,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㈠朝鲜战争:⒈背景:⑴二战的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

⑵苏联与美国分别扶植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⑶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视社会主义阵营为最大的障碍,决不容许

对方势力扩张:

⒉经过:⑴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6月25日拂晓,

⑵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

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妄图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省。

⑶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决定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局部战争。

⑶美军9月15日在仁川登陆,10月初越过三八线,中旬侵占平壤。

⑷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朝中军队连续进行了五次重大战役,把战线稳定

到三八线附近。

⑸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战略相持与和平谈判阶段。

⒊结果:1953年7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4影响:⑴对中国:保障了我国的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中美关系长期敌对;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激情和国际主义精神;使我国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国防军;人

员,经济损失惨重。

⑵对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⑶对美国:人员,经济损失惨重;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中美关系长期敌

对;打击了美国的扩张势力。

⑷对日本:有利于经济的恢复;美国开始对日采取扶植政策;日本军国主义抬头。㈢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⒈由来:⑴历史因素,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因宗教信仰、领土纷争和重要文化遗产归属问

题引发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

⑵石油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长期以来,大国插手该地区,阿拉伯、犹太民

族矛盾更加复杂;

⑶1917年,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建国。

⑷1947年11月“联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⑸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

⒉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⑴起因:以色列建国。

⑵时间:1948年5月------1949年7月;

⑶交战双方:阿拉伯联盟国家五国-以色列。

⑷结果:签订停战协定。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

⑸影响:①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引起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

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②大量难民。阿拉伯国家未能建立

⒊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⑴起因:52年建国1956年7月埃及政府宣布将苏

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损害了英法的侵略利益。

⑵时间:1956年10月-----次年3月;

⑶交战双方:英法以-埃及。

⑸影响:①埃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②埃及人民的胜利推动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③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及在中东的影响。

④美苏走上了中东角逐的舞台。中东问题又增加新的复杂因素。

㈣曲折中东和平进程:

⒈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⑴起因:①1958年2月,埃及叙合并,使以色列感到了来自南北夹击的威胁;②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建立,开展武装斗争,对以色列构成了威胁;③以色列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而苏联则大力资助阿拉伯国家。

⑵时间:1967年6月5日----10日。

⑶交战双方:埃及、叙利亚、约旦-以色列。⑷结果:签订停战协定。阿拉伯国家的失败。

⑸影响:①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②以色列占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戈兰高地

⒉第四次中东战争---- “十月战争”:⑴起因:①为了收复“六?五战争”中的失地和洗刷耻辱。②埃及和叙利亚在苏联的帮助下迅速提高军备。

⑵时间:1973年10月。⑶交战双方:埃及、叙利亚=以色列。

⑷结果:双方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后。⑸影响:①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东岸部分地带,叙利亚收回戈兰高地部分地区②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⒊《戴维营协议》: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签署“戴维营协议”。开启中东和谈先河。

⒋“土地换和平”原则及其影响:20世纪80年,埃以双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

㈦海湾战争:

⒈起因:边界争端;两伊战争后,伊拉克为免除欠科威特巨额债务,提高在中东地区地位。

⒉时间:1991年1月17日-----2月27日

⒊进程:⑴“沙漠盾牌”行动:①联合国安理会、苏联、阿拉伯国家联盟等纷纷谴责伊拉克。1990年11月安理会通过决议规定伊拉克必须在1991年1月15日以前执行联合国协议。②美国为确立其在世界新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维护其在中东的

利益。组织起了以美国为首的27个国家参加的多国部队,包围伊拉克军队。

⑵“沙漠风暴”行动:①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了轮番轰击,开始了“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正式爆发。

②伊拉克向沙特和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企图逼迫以色列卷入战争

③1月28日,伊拉克又组织了地面进攻,企图将多国部队拖入地面战,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但也被多国部队击败。

④多国部队摧毁了伊拉克的主要军工厂、军事设施、军事力量以及部分具有强烈杀伤力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使伊拉克的军事指挥系统和防空系统陷于瘫痪,沉重打击了科威特境内的伊军。

⑶“沙漠军刀”行动:2月24日对伊拉克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地面进攻,代号“沙漠军刀”。多国部队迅速解放了科威特并攻入伊拉克南部地区。2月27日,伊拉克被迫宣布无条件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全部决议,多国部队宣布停火。

⒋影响:⑴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和控制海湾的能力;⑵阿拉伯世界发生了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⑶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助长其独霸世界的野心。⒌特点:⑴高科技战争:⑵二战后参加国家最多

⒍启示:未来的战争将是高科技战争的舞台。这就启示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才不会为时代所抛弃。

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

㈠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

⒈产生:⑴提出设想:1941年美英《大西洋宪章》第一次提出建立新国际组织的设想;

⑵名称由来:1942年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联合国家一词;

⑶首次宣告建立:1943年苏中美英华盛顿会议,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⑷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正式命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原则

⑸1945年雅尔塔会议,进一步确立“五大国一致”的原则;

⑹1945年旧金山会议。51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⑺同年10月24日,中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 (United Nations) 正式成立。1947

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⒉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

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⒊主要机构:⑴大会: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

⑵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中最重要的常设机构,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主要责任。

⑶秘书处: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⒋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⑴联合国成立之初,处于美国的控制和操纵之下通过了侵略朝鲜的非法决定⑵1948年6月,联合国在中东巴勒斯坦地区派出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这是第一次维和行动。⑶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向中东地区排除第一支维和部队。⑷1987年,通过第一次强制性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对解决国际冲突、维持国际和平有一定影响。㈡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⑴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举行。提出举行

“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⑵1950年“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⑶根据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的决议,1950年底世界和平理事会成立,提出的原则: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争端平等协商;尊重民族自决。从此,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⒉《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国际科学界向世界发出了著名的防核武器和平宣言

⒊国际和平年、和平日:⑴联合国大会于1981年通过决议,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联大开幕的日子定为国际和平日。⑵1986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和平年”。⑶2001年9月7日,联大通过决议,决定从2002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国际和平日。

⒋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⑴原因: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众多的地区冲突和美苏对峙,人们饱受战争之苦,渴望和平。②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让人们觉悟。⑵特点:①广泛性。②民主性。③有组织性。

⑶意义:有利于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㈢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⒈依据:⑴历史角度:①19世纪以来随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的联系紧密

②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和现代化杀伤武器的发展使世界人民强烈要

求维护和平,坚决反对战争(联合国及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⑵时代角度:①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世界形势总体趋缓②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③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坐下来进行谈判协商,以解决纠纷。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⑤当今世界面临许多突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开发盲目无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取决于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解决。⑥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优先已成为世界潮流。

⒉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⑴近代史上中国深受外来侵略和欺凌,深知和平与独立的来之不易。⑵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⑶中国外交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⑷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⑸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创国之一和积极的实战者。⑹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⑺中国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⑻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⒊两大主题的辩证关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要点与教学设计 一、设计分析 选修课程《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反映的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形态战争与和平问题。 所谓战争是指国家之间,或同一国内的不同政治派别、民族间进行的公开武装冲突。前者是国际战争,后者是国内战争。和平是个很复杂的概念,根据政治学的观点,通常是指未爆发战争的历史状态。 战争与和平始终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两种现象相互联结,彼此交替。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整体化的加强和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战争的起因、性质、规模、手段、影响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上半期曾先后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更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虽未爆发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但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层出不穷,连绵不断。当前虽无发生世界大战的迹象,但是战争的阴云、

核威胁仍困扰着世人。 战争的严峻性和残酷性使得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人们 关注的焦点。避免战争灾难,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但是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也为战后和平注入了新因素,如一战后产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出现了雅尔塔体系。这两次相对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未真正消除战争,但对和平问题提供了借鉴。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从残酷的战争中汲取了教训,寻求着消除战争与实现和平的种种途径。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的首要问题。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教学目标 本模块的学习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是“了解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当代各类局部战争等相关史实、过程、影响,重要人物的活动等。结合相关史实,提高认识、评价、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看问题的全面性。

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下载地址

201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原因: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过程: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德、奥、意结盟,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国是其中的核心;1892年法俄结盟,英国于1904年、1907年分别与法、俄结盟,三国协约正式建立。)③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过程:①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②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三次陆战和一次海战,即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大战的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③第二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俄国革命,德国投降。 3、性质:总体上是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为独立而战,具体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由各交战国的参战目的决定的。而各帝国主义参战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4、影响:①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②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③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体系 建立: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丹尔赛体系”。其中最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特点: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 影响: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③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④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演变均为丹尔赛体系解体的重要原因。 2、华盛顿体系 建立: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所构筑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影响:①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②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美英同为海上第一强国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重新确认了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③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④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最大受害者。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调整 经济: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帝国主义由遏制德国转向扶植德国。 政治:《洛伽诺公约》的签订使德国的国际地位上升。 外交:《非战公约》的签订,使20世纪出现了暂时的和平。 4、国际联盟 成立: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计划”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巴黎和会上起草了国联盟约,1920年初,国联正式成立。 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 宗旨: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性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操纵国:英法(美国因巴黎和会的结果对其不利,拒绝参加)。 解散:二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国联宣告解散。 活动: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国联进行调查,宣布日本为侵略国,却要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②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却不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公开课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⑵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2、能力目标: ⑴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敬重、赞美之情。 ⑵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⑶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文中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鲜明,蕴涵深刻。在诵读中引导同学悉心揣测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联想法: 课文用文字描绘托尔斯泰肖像画,尺水兴波,纵横捭阖,主要得益于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这给读者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激活同学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测其含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布置】 1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诵读: 整体感知托尔斯泰的外貌。 2、品评语句: 深透理解课文的描述方法和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奔驰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

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 (投影)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xx~xx),奥地利文学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徘徊沉溺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之宫里。xx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期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此后,新作迭出,文学成了他一生追求的事业。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他的主要成绩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和《罗曼·罗兰》等,小说《焦燥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进行细腻的工笔式描绘。 xx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群文阅读:《战争与和平》教案

群文阅读: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网站从文学作品、照片、音乐等各方面拓展战争与和平的内涵,激发学生呼唤和平的心声。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宽带网及网站的拓展链接,全方位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以及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 1:同学们,我们学完了第四单元,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板书主题:战争与和平)(出示课件)在这单元的四篇课文中,我们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夜莺的歌声》—机智勇敢《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呼唤和平《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呼唤和平 2.(指板书)我们认识了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小英雄雨来;我们跟着小作者雷利一同呼唤和平,我们都祈盼全世界的孩子能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3.(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也是一棵象征和平的橄榄树。相信通过我们的深入学习,让这棵橄榄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同时,我们也

希望这棵橄榄树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拓展链接 1、战争中也涌现出许多为国家、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你都知道哪些?能简单介绍吗? 2、故事《黄继光》默读课后阅读材料《黄继光》谁来说说黄继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出示图片)战争给人来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特别是那些无辜的孩子。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家园,成为难民。由于食物短缺孩子们大多营养不良;由于使用了违禁武器也使许多战后出生的儿童得了白血病或者其他怪病。, .(课件出示)这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分别代表本国的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 A默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B、同学们,此刻,你有什么感想?你想说点什么吗? 4.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这段时间,孩子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课外书获取了许许多多有关战争与和平的知识,老师也不甘示弱,收获多多。咱们来开一个成果发布会,我先来汇报。好吗?瞧,李老师带来了一些描写战争与和平的词语和诗句,一起来读一读。分组读词语:A全民皆兵严阵以待破釜沉舟 B 全军覆灭速战速决暗渡陈仓 C 纸上谈兵硝烟弥漫枪林弹雨 抽生读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0世纪战争与和平大事年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战、二战)大事年表 1879 德奥首先缔结“同盟协约”具有明显“反俄”性质 1882 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1892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1904 英法签订协约 1907 英俄签订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08 “波斯尼亚危机”,奥匈和俄达成秘密协议 1912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一次民族解放战争 1913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4.6.28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 1914.7.28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8-9 西线德——英法马恩河会战,实施施里芬计划,第一次大规模战役1914.8 东线俄——德奥东普鲁士战役减轻西线压力东线也转入持久 1915 西线德奥——俄 1916.2-12 西线德——法凡尔登战役企图消耗法主力,迫使法投降首次使用飞机、毒气战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1916.2 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1916.5底德——英日德兰海战企图打破英海上封锁,英仍控制海权 1916.6-11 西线英法——德索姆河战役减轻凡尔登压力,英首次使用坦克,规模最大 1917.4 美加入协约国,对德国宣战 1917 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1918.3 苏俄同协约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1918.10 德基尔港水兵起义 1918.11.9 德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1919.1.18 巴黎和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1919.4.28 国联盟约通过,被列入对德、奥、匈、保合约之中 1919.6.28《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1919.9 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圣日耳曼条约》 1919.11 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 1920.6 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 1920.8 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色佛尔条约》 1920 国联成立 1921.11 美英日法《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即《四国条约》 1922.2 美英日法意《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条约》 1922.2 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及其《附约》 1922.2 《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条约规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岳麓版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全套教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课标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3)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4)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3)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6.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 展的总趋势。 (2)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1、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世界性的战争成 为可能 :2、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原因、表现、后果) 4、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三 对矛盾日益尖锐(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 军事侵略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巴尔干成为火药桶。(原因) 意 (非洲突尼斯问题) 法 (普法战争后果) (年 德英 1892年 1879 1907年 奥匈俄 (直接原因、借口、偶然性):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比利时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参考教案 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以及艺术家选择特定场景和细节来表现战争的意图;训练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正确态度。 教学内容 通过对若干件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战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从不同层面上看待战争(历史中的战争,观念中的战争,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并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追问静态的美术如何呈现复杂而动态的战争,从而对美术的特性与表现力有更深入的认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以及自己设计创作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品,进一步加深对美术的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与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或影视图像。 学生:教材,关于战争、和平的影视资料与文学著作。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过哪些关于战争的影视或文学作品?它们是怎样表现战争的? 引入本课主题。 二、作品欣赏和重点讲解 欣赏不同作品对战争与和平的不同表现,并提出问题。 1.长城。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是怎样产生的?战争会遗留给人们什么?

2.兵马俑。这一组大型雕刻直接再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它为什么在陵墓中出现?有什么特定的内涵?它们的敌人是谁?完成第74页的“思考与交流”。3.《布雷达的投降》。胜利者与失败者是谁?怎么从画面上把他们区分开来?国王委托委拉斯贵支完成这件作品的动机是什么? 4.《免胄图》。这件传为李公麟的作品描绘的是历史中的哪一个事件?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来表现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一个场面来描绘? 5.比较这两件同样以“投降”为主题的作品,看作者分别突出了哪些细节和场景。 三、分组讨论: 第一组:《采桑攻战宴乐铜壶》; 第二组:《原子弹灾害图·水》; 第三组:《内战的预言》; 第四组:《地道战》。 对比分析:它们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战争?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小组形成意见,相互交流。 四、集体讨论 美术作品中的战争与影视、文学中的战争是一样的吗?如果不是,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描绘战争场面的美术作品往往需要花费艺术家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他再现这一战争场景有什么特别的意图呢? 战争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变化。身在和平中的艺术家对战争的描绘与身处战争之中的艺术家对战争的表现常常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哪里? 如果由你来创作一件美术作品,如《布拉格的投降》,你会采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这个问题可以分组讨论,以求每个学生都能够向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创作与实践 欣赏教材第76页以“和平”为主题的两件作品,并适当比较二者的不同。以“和平”为主题进行创作,画出草图并附加设计思路即可。分组讨论,每组推选出一件最优秀作品,然后集体讨论,教师根据情况适当给予点评,最好以鼓励为主。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诸多事例,让学生了解战争带来的种种灾难,感知战争的危害,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2.知道什么是正义与非正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3.知道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从小树立热爱和平的思想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调查一些战争中的伤亡数据;从环境、资源以及人们的精神几方面调查战争带来的具体灾害;了解中国的一些维和行动;调查近代史上的一些著名战争;了解二战中的著名战役。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我也特别喜欢画画,你们来看看我画的是什么?(在黑板上画一只白鸽)这是一只白鸽,那你们知道它象征什么吗?是的,它象征着和平,和平是我们大家美好的愿望,但是一些国家和一些人为了争夺土地、资源、财富和权力而不断发动战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战争与和平。(板书课题) 二、脆弱的生命 师:战争是残酷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争,来了解它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播放课件,边放战争图片边介绍73页相关链接中的内容) 师:看着这残不忍睹的画面,面对这触目惊心的数据,真让我们感觉到在战争中人的生命是那样脆弱,你们的心情也难以平静吧!那么现在就把你们收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也来说一说吧!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我想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那就把你们的心情和感受说出来吧! (学生谈感受)

三、无尽的灾难 师:听我们聊了这么多,淘儿忍不住也想和我们一起聊聊战争,我们一起听听他想和我们说什么? (课件播放淘儿介绍74页中的实情回放) 师:原来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无情地践踏了人类的文化与文明,现在各小组也来说一说你们调查到的战争带来的具体灾害。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播放教材中背景资料“实情回放”和名人名言的内容) 四、呼唤和平 师:战争带给我们的灾害太多了,现在各小组讨论,用一句话来代表大家的心声,发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呐喊,呼唤和平、停止战争。 (小组讨论后发言) 师:真希望发动战争的人能听到我们大家的心声,让我们的世界远离销烟,远离战争,到处都充满祥和。 第二课时 一、续讲故事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聊了战争与和平,我有一个有关战争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不过我只知道这个故事的一半,还需要你们帮忙把我的故事接着讲完行吗?在很早以前有个甲国,这个国家人强马壮,国力强盛,国王就打起了他们的领国乙国的主意,想把乙国的土地占为已有,于是甲国就向乙国发动了侵略战争,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现在就请大家按你们的想法把这个故事接着讲完吧! (学生续讲故事) 师:自古以来战争就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听了大家续讲的故事看来大家都站在正义的一方,的确,在正义与邪恶的殊死搏斗中,正义永远是胜利的。(板书:正义必胜) 二、调查汇报 师:课前各小组已经调查了近代史上一些著名的战争,现在就来讲解一下你们了解到的战争情况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 三、探讨研究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测试题1.(2019·广东六校联考)材料一对于战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德军参谋总长毛奇认为:“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而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军司马穰苴则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材料二199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决策人物之一、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这场战争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1)试对材料一中毛奇与司马穰苴不同的战争观做简要归纳与点评。(10分) (2)材料二中麦克纳马拉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产生的原因。(5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二人的言论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毛奇的观点美化战争,有军国主义倾向;司马穰苴认为战争为权宜之计,且主张以战止战,较为中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知,反对美国利用自己的理想和制度去塑造别国,干涉别国内政,发动战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可知,二战后,美国意图独霸世界,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答案:(1)毛奇认为:战争揭示人类的高尚品德;战争能消除人类的自私自利;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点评:这是美化战争,宣扬军国主义的错误观点。 司马穰苴认为:战争不是治国正途,只是权宜之举;“以战止战”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战争;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点评:这比较客观中肯地看清了战争的本质。 (2)观点:反对美国用自己的理想和制度去改造别国,发动干涉战争(或人权干预战争)。原因:冷战后美国仍推行霸权主义,企图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建立单极世界。 2.材料一战争之初,中国政府宣布了中立的立场。但此后协约国在争取盟邦的斗争中,曾敦促中国参战,日本却竭力阻挠。日本阻挠的原因是,惧怕中国在战后的和会上,以战胜国资格收回山东的权利。1919年4月30日,威尔逊(美)、劳合·乔治(英)和克里孟梭(法)举行“三巨头”会议,最后一次讨论山东问题,日本代表被邀出席,中国代表团被摒除在外。会议决定把日本继承在山东的权益的要求写入对德和约。 ——摘编自董继民、董俊霞《论一战外交与中国》

美术欣赏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

美术欣赏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欣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 二、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必修美术鉴赏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历了近一年鉴赏课学习,已初步掌握了鉴赏美术作品的一些基本方法,具有美术鉴赏能力。 三、教材分析战争与和平在社会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美术鉴赏中有一定地位,本课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对战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从不同层面看待战争与和平。从而对美术特性与表现力有更深认识,学会用一定的美术特性与表现力,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层面战争。培养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正确态度。学会一定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难点学会如何对战争与和平进行多角度鉴赏。 六、教学准备课前研读教材,收集相关图片资料、视频。在对教学加以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做多媒体课件,并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与引导欣赏。课前准备好资料。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本相关内容,收集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1.播放抗日《紫日》电影片段三到五分钟,进行情景设置,调动学生情绪,并导出课题进行引发学生思考。老师: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噩恶梦般伴随着人类,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学习。 2.战争与美术有无关联?通过直观图片对比赏析,让学生掌握观察。(展示图片:秦始皇兵马俑)老师:美术大师是如何通过不同角度表现的。 3.表现战争的产物。同学课前准备图片(如战甲、战车、战马、长城图片)。 4.表现观念中的战争。出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兵马俑是用来代替真人殉葬品。秦始皇花大量人力物力塑造这些地下军队希望死后能为他服务。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对比,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何差异?了解雕塑整体风格形式怎样?老师:艺术家塑造一个个武士,倾心灌注了他们对普通人家子弟的爱。在整体和个体统一变化和谐中,完成了巨大的艺术构思,它体现了统治者所要的军威,又表现了普通人的活力。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直观的图片对比赏析,通过鉴赏了解兵马俑雕塑艺术特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 ⒋时间:1914年——1918年⒌主战场:欧洲⒍主战线:西线(决定性作用:英法比——德东线:俄——奥匈德南线:

⒎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 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⒏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 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 ⒐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⒑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 ⒒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 机感;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 美日的崛起体现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

2020版高考历史选修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对应学生用书第234页)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5)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 2.过程 (1)爆发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 (2)第一阶段:1914年8月至1916年底。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协约国掌握了主动权。 (3)第二阶段:1917年4月至1918年11月。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4)结束:1918年11月,协约国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3.后果和影响 (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非战公约》 1928年8月,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15国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3.国际联盟 (1)成立:1919年4月,通过《国际联盟盟约》。 ①维护和平的原则。 ②实行“集体安全”。 ③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 (2)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加强国际合作。 (3)历史地位: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催化”作用。 (4)局部反法西斯力量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5)英法等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2.过程 (1)为基本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2)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 (3)客观上推动和诱导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唤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自由等问题的重视和反思。 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战争与和平 美术教案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与和平的特点和形式;准确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作品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珍惜和平、呼吁和平、反对战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并能准确了解作品创作的意图及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变革中的战争因素与美术作品的密切关系。 三、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数字展台学生:彩笔、白纸、勾线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战争为主题的沙画创作导入,提问:这场沙画创作的主题是什么?最让你印象深刻的画面是什么? 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噩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存储在音符里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生命的恒久的纪念,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 出示课题:战争与和平——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在美术作品中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1.美术作品中的战争 (1)建筑作品 长城 秦始皇当初为何要修建长城,它的作用是什么? 抵御匈奴入侵而修建的,是战争的产物。

(2)雕塑作品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而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 那它最让人震撼的地方有哪些?宏伟的场面、造型的逼真 真正的军队是战争的机器,那么组建这样一支地下军队为的又是什么呢?代替真人殉葬。 (3)绘画作品 《内战的预感》达利 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触目惊心、离奇又恐怖 画家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画家这样画的目的是什么?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揭示战争的荒谬与残酷 2.呼唤和平 《免胄图》 小组讨论分析: (1)郭子仪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让回纥退兵?画中郭子仪和回纥统领分别是怎样的姿态? (2)为什么郭子仪要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回纥退兵? (3)这个方法好不好?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再看我们当今社会,中国面对领土主权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需要用战争来解决吗? 因为战争,产生了许多的美术作品,那我们是否需要战争呢? 生命可贵,我们宁可不要这些美术作品,也希望世界和平!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时间轴

1879德奥(匈)缔结“同盟条约” 1882德、奥匈、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1892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1904英法缔结军事协定 1907英俄缔结军事协定。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1908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1912巴尔干同盟发动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即“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奥斯曼帝国战败丧失了在欧洲的的绝大部分领土 1913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为抢夺胜利果实保加利亚战败 1914.6.28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导火索) 7.28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英法相继投入战争,一战爆发 9.28马恩河战役法国霞飞结果:德国被迫撤退 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1915进攻重点:东线 1916.重点:西线 2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 2—10凡尔登战役飞机飞艇毒气弹(德)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5月底,日德兰海战一战中最大的海战 6月下旬,索姆河战役坦克(英)一战中战争规模最大的战役 1917.贝尔福宣言 4美国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 中国参战 11俄国十月革命 1918.3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苏俄签订的第一个对外条约)3-9德发动四次大规模进攻,失败 7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到马恩河一线 9月底10月初,协约国突破兴登堡防线 10月底,基尔港水兵叛乱,发动兵变 11.9柏林工人起义,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直接导致失败) 11.11签署停战协定 1919.1.18-6.28巴黎和会凡尔赛宫 4.28国联盟约通过 9.11协与奥地利签订《圣日耳曼条约》废除普遍兵役制 11.27协与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废除义务兵役制 1920.6.4协同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废除普遍兵役制 8.10协与土耳其签《色佛尔条约》、 1921.11—1922.2华盛顿会议 11.12英美日法签《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四国条约) 1922.2英美日法意签《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五国条约) 2中日会外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 2与会九国签订《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九国公约) 10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在意大利上台执政,建立起第一个法西斯政权统治的国家1923.7.24协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 1929—1933经济危机(大萧条)

六年级品社下册《战争与和平》教案 辽师大版

《战争与和平》 一、日记导入,初步感受战争带来的苦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出示一张巴格达少女写日记的真实图片)图片中这位写日记的少女是一位巴格达女孩,你能猜出她大概的年龄吗? 师:她的年龄和你们差不多,她也很爱写日记,但她的日记却与你们的不同,想知道她日记的内容吗?(出示日记内容,略) 师:她的日记与你的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感受好吗? 小结:从战争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到战争终于来临,巴格达少女阿玛尔?侯赛因用她的笔记下了2003年爆发伊拉克战争时心中的感受,描述了自己眼中的伊拉克战争。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5月2日摘录了她的部分《战争日记》。她的日记给人们打开了一个窗口,了解了普通的伊拉克人是怎样面对战争的。阿玛尔的日记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地板上写的,因为没有电她只能点着油灯。她的妈妈卡里玛一个人养着8个孩子,生活相当困难,但她仍支持阿玛尔坚持写日记,阿玛尔的姐姐法蒂玛在她写日记时就静静地坐在旁边。也许生活在和平社会里的你们无法真切地感受到这一切,但当我们读这篇日记的时候,还是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我想此刻你的心情已经无法平静下来了吧!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战争。 二、交流资料,以合作方式拓展对战争苦难的了解 师:现在请把你搜集到的关于战争的资料与你们组的成员交流一下吧。 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资料并完成资料卡。 资料卡 战争名称爆发的时间 地点 死亡人数具体数据 你们组对战争的感受 师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完成资料卡。 生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展开教学,师生共议。 1.讨论: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你的心情怎样? 讨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想象一下72页图片中的小女孩在想什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程标准】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 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基本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发展要求: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1、背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间:20世纪初) 2、原因: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意义:是宗主国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表现:新老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德国——英法) 3、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方面欧洲列强通过谈判和幕后交易解决彼此间的矛盾,纠集军事集团;一方面它们把更大的赌注放在扩军备战上。 4、结果:随着欧洲列强之间矛盾不断加剧,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 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1、三对主要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 法德矛盾:报仇——压制,争夺焦点是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英德矛盾:争夺焦点是: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俄奥矛盾:争夺焦点是:巴尔干半岛的霸权 2、结盟: 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具有明显的反俄和反法的性质。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1904年和1907年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签订。这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三、“巴尔干火药桶” 1、两次“巴尔干战争”为课外阅读内容。 2、导火线: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裴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一名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3、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完整word版)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教案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9·11事件撞机瞬间》] [思考交流] 1、看了这个片断后,你有何感触? 2、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噩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储存在音符里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的生命的恒久纪念,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 [出示课题《战争与和平》] 二、战争与美术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1、长城。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是怎么样产生的?战争会遗留给人们什么?

2、《兵马俑》——秦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 那么工匠们费劲力气烧制出像真人一样大小的俑为的是什么目的?俑的出现最主要是代替真人殉葬。这个地下军队其时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他们在地下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 其中各个俑长相各不相同,形态逼真,比例准确,和西方雕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三、反思战争 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以深重的灾难,战争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同时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促使艺术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生和整个世界,从而创造出许多感人的作品。 [出示图片《原子弹灾害图·水》] 丸木位里夫妇就用画笔展现了失败者对战争的痛苦回忆。

原子弹使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遭到毁灭性打击,这是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惩罚,但画家用画笔问:战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无论你是对错、胜败,战争都只会导致一个结果——毁灭、破坏和持久的苦难。 ①《内战的预感》达利 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幅画比较易懂,但形像却异常丑恶。“立体派”虽然是把客观世界的形象拆散以后重新加以组合,却并不那么可怕,因为至少它还是图案式的美感。达利的这幅画则把人体拆散再重新组合起来,以让它保持极逼真的效果。故使人更觉可怕。画中一只胳膊长在大腿上,而手又握住另一只大腿的根部,接在那条腿上的脚则踩在拆下来的屁股上,从大腿上边长出来一个狞笑的人头。一堆堆内脏似的物体抛满了地面。这是关于战争残酷的一场恶梦——甚至是只有在发高烧的时候才会产生的恶梦。 ②《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达维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