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练习: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练习: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练习: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练习: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第1节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

(1)人口数量: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2)人口分布

①特点: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北美洲的东南部人口比较稠密。

②表示方法:人口分布的情况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③人口密度的含义: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用“人/千米2”表示。

④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形和气候。(具体说明见“知识提升”)

2.世界人种

(1)形成原因:在世界大家庭成员中,由于生存环境差异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2)划分依据及区别: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在皮肤颜色、头发的颜色和形状、面部特征等方面的区别明显。

(3)人种类型:分为黄色人种、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

(4)人种分布的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例如,黑色人种主要集中在非洲,但由于历史原因,不少黑人也生活在其他洲。

(5)影响人种形成的因素:自然环境。

◆纬度因素:色素多、肤色深的人大多集中在阳光充足的赤道地区。纬度位置越高的地

区,光照越弱,人体的肤色也就越浅。

◆气候因素:生长于寒冷气候区的人比生长于炎热气候区的人身材较高大,而后者的身材趋向细长。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人,鼻孔一般较宽阔,而生长在寒冷地区的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以使冷空气较缓地进入肺部。

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6)树立人种平等观念

①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世界大家庭的成员。

②他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这些富有浓郁特色的文化,使得世界文化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姿。

二、语言与宗教

1.语言

(1)重要性: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

(2)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这六种语言被确定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2.宗教

(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2)影响:它们的传播范围很广,对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有着广泛的影响。

(3)体现:每种宗教都有自己的特色,体现在宗教节日、宗教仪式和宗教建筑等方面。宗教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文化景观。

(4)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

1.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形和气候。

一般来说,地势平坦和气候比较温暖湿润的地方人口较多,比如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人口较为稠密。而高山地区、热带雨林地区、沙漠地区、高寒地区人口较少,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人口密度小。

2.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宗教建筑。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增长越慢越好

C.人口的增长要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D.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2.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A.北美洲西部B.欧洲北部C.亚洲中部D.亚洲东部

3.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是平原地区,人口就稠密B.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疏

C.人口稠密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发达国家人口稀疏4.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①气候温和,降水较多②水资源丰富③没有冬季④没有地震⑤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⑤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色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 B.佛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C.阿拉伯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D.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

6.下列关于世界人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没有优劣之分

B.不同种类的人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

C.人类生存环境的不同是人种形成的原因之一

D.体质特征的不同可以反映出某种人种的优劣程度

7.关于汉语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语仅限汉族人使用,少数民族通用的是自己的语言

B.汉语仅在我国使用,海外华侨说英语

C.汉语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之一

D.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元朝时,温州人周达观奉命随外交使团远赴真腊(今柬埔寨,

见右图)。回国后,他把自己的见闻写成了《真腊风土记》。结

合右图,回答8—9题。

8.(温州中考)该使团船队远赴真腊的航行方向是()

A.由西往东

B.由南往北

C.由西北往东南

D.由东北往西南

9.(温州中考)小辉同学对《真腊风土记》部分内容作了如下注释,其中正确的是()

10.右图中人物对应的语言和宗教,正确的是()

A.英语、基督教

B.法语、基督教

C.俄语、伊斯兰教

D.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二、非选择题

1.读图,回答问题。

读世界地图和三大宗教建筑图,分析分布于①③④⑤四地的主要人种、语言、宗教及宗教建筑。

第2节世界上的国家

一、国家的概况

1.国家

(1)数量:目前,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

(2)象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和国歌。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2.国界和领土

(1)国界

国家与国家之间是有国界的,国界是人为划分的。国界线的类型主要有:山脉(依山而定);河流(沿河而行);经纬线划分。

(2)领土:国家主权管辖下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一个国家的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二、国家之间的差异

1.面积和人口的差别:不同国家陆地面积有大有小,人口总数有多有少。俄罗斯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陆地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依次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人口总数超过1亿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印度(亚洲)、美国(北美洲)、印度尼西亚(亚洲)、巴西(南美洲)、巴基斯坦(亚洲)、尼日利亚(非洲)、孟加拉国(亚洲)、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墨西哥(北美洲)、日本(亚洲)。

(3)面积和人口数都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2.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之分

①划分依据: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通常被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

(2)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教育、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等方面。

3.共同维护世界的繁荣与稳定

(1)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加快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抓住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机遇,通过改进生产方式,开发新产品,加强合作与交流,在经济和科技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从总体来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很大差距。

(2)国际社会成员:每个国家都是国际社会的成员,总会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任何国家都应该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共同为维护世界大家庭的繁荣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1.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因多数发展中国家位于南半球而得名。

2.南北对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多数发达国家位于北半球而得名。

3.“金砖国家”:传统“金砖四国”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已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五国”。

一、选择题

1.世界上人口最多和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分别是()

A.中国、俄罗斯B.中国、澳大利亚C.美国、加拿大D.印度、美国

2.下列国旗中,哪面是加拿大的国旗()

3.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利比亚与埃及都是()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北半球国家 D.濒临地中海

“金砖五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目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聚焦点。读图,回答4-5题。

4.五国中,濒临大西洋的国家除南非外,还有()

A.俄罗斯B.巴西C.印度D.中国

5.“金砖国家”在一起开会研讨经济增长的共同话题时,可能使用最多的语言是() A.英语B.汉语C.阿拉伯语D.俄语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6—7题。

6.甲国位于()

A.北美洲东南部B.亚洲东南部

C.阿拉伯海北部D.秘鲁东部

7.甲、乙两国之间的国界线主要以()

A.山脉为界B.经线为界

C.河流为界D.纬线为界

8.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国界是怎样划分的()

A.依山而定B.沿河而行C.纬线D.经线

9.读下列四个国家轮廓图,有关这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B.②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C.③国地处欧洲西部,为经济发达国家

D.④国畜牧业发达,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0.右图中,甲、乙两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叙述不符合两国

实际情况的是()

A.都被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穿过

B.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

C.都是经济发达国家

D.旅游业发达

二、非选择题

1.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巴西新西兰德国坦桑尼亚加拿大上述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下面六个国家的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这些国家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F:____________。

(2)六个国家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主要使用英语的国家有________。(填字母)

(3)六个国家中,位于北半球的有____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有________,地跨两大洲的有________。(填字母)

(4)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是________,E国的通用语言是____________,属于拉丁美洲国家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

(1)“金砖五国”中完全位于亚洲的国家是________和________,而地跨两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图中D国东临________洋,其北部经过世界上流量第一、流域面积最广的________河,南部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____________。亚洲东部的B国以________人种为主。

(3)从经济发展水平看,“金砖五国”均属于________国家,它们之间的合作被称为____________。它们在会议期间最有可能采用的官方语言是________。

(4)第九次会晤召开期间,E国处于________(季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节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

一、选择题

1.C 2.D 3.B 4.D 5.D 6.D7.C8.D9.C10.D

二、非选择题

1.①白色人种英语基督教甲③黄色人种西班牙语基督教甲④白色人种阿拉伯语伊斯兰教乙⑤黄色人种汉语佛教丙

第2节世界上的国家

一、选择题

1.A 2.B 3.B 4.B 5.A 6.B7.C8.B9.D

10.A

二、非选择题

1.新西兰、德国、加拿大中国、巴西、坦桑尼亚亚洲、南美洲、非洲

2.(1)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A C B、D、F

(3)A、B、C、D E、F A、D

(4)F葡萄牙语 E

3.(1)B C A

(2)大西亚马孙巴西高原黄色

(3)发展中南南合作英语

(4)春季E国(或:南非)位于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2《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5.2《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小明在暑假期间到北京旅游了一趟,回来后,爸爸考了他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修筑于什么朝代() 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 2. 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四重,请问皇帝住在里面的哪一重() A.京城B.宫城C.皇城D.外城 3. 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盛泽镇上一个织绸的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了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A.瓦子 B.商帮 C.票号 D.手工工场 4.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A.唐朝贞观年间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D.中华民国时期 5. 《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A.赞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精神 B.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C.展示封建社会必然衰亡的命运 D.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6. 昆曲是一门盛行于士大夫阶层的高雅艺术,曲腔哀婉,文字洗练,意境幽深。乾隆年间,形成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争雄的局面,但乾隆嘉庆年间昆曲日趋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A.昆曲自身缺乏创新,脱离广大民众和社会现实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儒家思想文化的衰落 D.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 7. 王强同学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时,对其主要成就进行了归纳整理,其中有一项出现了错

误。这一项是() A.唐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史诗里的不朽篇章 C.宋代文学家具有豪放风格的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D.明清小说的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8. 下图《同光十三绝》反映的是清代形成并走向成熟的一个剧种。关于这一剧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关汉卿是该剧种最著名的戏剧家 ②该剧种诞生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③它以二黄腔和西皮腔为主要声腔,并融合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 ④该剧种后来逐渐走向世界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 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在这座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群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这里的两个王朝是指()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10. “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这段材料主要歌颂了什么工程或建筑的积极作用( ) A.大运河B.赵州桥C.长城D.都江堰 11. 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A.《秦中吟》B.《红楼梦》 C.《牡丹亭》D.《本草纲目》 12. 明朝万历末期,昆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当时的代表作有( ) A.汤显祖的《牡丹亭》 B.关汉卿的《窦娥冤》 C.洪昇的《长生殿》 D.孔尚任的《桃花扇》 13. 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18课 【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最新《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教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无菌技术: 2、褥疮: 3、脑死亡: 4、鼻饲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食物中营养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水六种。 2、补液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液体的入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瞳孔变化是许多疾病,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等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征。

5、小量不保留灌肠常选用“1、2、3”溶液,即_______30ml、_______60ml、_______90ml。 6、对_________和_________病人观察血压具有特殊意义。 三、每题只有一项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20分) 1、护理一般传染病患者时,应使用几层纱布口罩 A.2~4层 B.4~6层 C.6~8层 D.8~12层 E.12~14层 2、输入血制品前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是 A.浓集红细胞 B.红细胞悬液 C.洗涤红细胞 D.血浆 E.全血 3、心肺复苏A、B、C中的A是指 A.胸外心脏按压 B.开放呼吸道 C.人工呼吸 D.止血 E.转运患者 4、膀胱肿瘤术后化疗灌注常用药物为 A.等渗盐水 B.0.02%呋喃西林 C.塞替派 D.3%硼酸溶液 E.庆大霉素 5、下列哪项为少尿期 A.24小时尿量少于200mL B.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 C.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 D.24小时尿量少于300mL E.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 6、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要现用现加 B.用量要准确 C.一次用量不超过14mg/kg体重 D.药液色泽变黄不宜使用 E.高血压、冠心病者慎用 7、下列哪项不是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A.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B.肝脏肿大和压痛 C.周围型发绀 D.咳粉红色泡沫痰 E.下垂性凹陷性水肿 8、下列哪项不是鼻出血的全身原因 A.凝血机制障碍 B.高血压 C.风湿性心脏病 D.妇女月经期 E.化学物质中毒 9、引起小儿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 A.缺钙 B.晒太阳少 C.食物中蛋白质缺乏 D.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E.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10、抗肿瘤药最常见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A.大量脱发 B.肝细胞受损 C.神经毒性作用 D.胃肠道反应 E.抑制骨髓造血 11、有下列哪项情况者暂不宜上避孕环 A.月经后3~7天 B.平产3个月后 C.剖宫产后6个月 D.人工流产后立即 E.引产后立即 12、从一种成熟组织或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同类型组织或细胞的过程称为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3.2与山为邻同步练习人教版

第二课与山为邻 第1节垂直的生计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世界最高峰是喜马拉雅山②欧洲最高大的山是阿尔卑斯山 ③安第斯山脉有“南美洲脊梁”之美誉④北美洲最雄伟的山脉是阿特拉斯山脉 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①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0.6℃ ②安第斯山区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 ③安第斯山区的高海拔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 ④安第斯山区地势崎岖,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对人类活动造成许多限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3.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经纬度B.地势C.洋流D.气候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4—5题。

4.甲地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 5.乙地多山区地形,该地高海拔处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风光旖旎,滑雪胜地B.开辟梯田,种植水稻 C.草原广阔,放牧羊驼D.环境优美,发展科技 6.下列关于印第安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印第安人的主要粮食②羊驼是山区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③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有“纤维上帝”之美誉④印第安人创造了古老灿烂的印加文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秘鲁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纤维上帝”之称的是( ) A.骆马毛B.羊驼毛C.牦牛毛D.貂皮 8.安第斯山区的平均海拔超过4 000米。山体表面景观自上而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依次是( ) ①热带雨林②积雪③灌木和林地④高山草甸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②④③① 9.下列关于安第斯山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山下主要发展种植业,如玉米、马铃薯、小麦、大麦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目录详细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4------8 1从社区看我家 2在社区中生活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9------15 1乡村聚落 2城市聚落 3往来在区域之间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6------22 1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2带着地图去旅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与大洋 24------29 1人类的栖息地 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第二课自然环境 30------41 1地形多样 2气象万千 3众多的河湖 4风光迥异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42------52 1人口与人种 2语言与宗教 3国家和地区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53------56 1观察地球仪 2使用地球仪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 58------63 1稻作文化的印记 2用机械种庄稼 第二课与山为邻 64------69

1垂直的生计 2山地之间 第三课傍水而居 70------75 1耕海牧鱼 2水上都市 第四课草原人家 76------81 1逐水草而居 2现代化的牧场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82------87 1石油宝库 2沙漠绿洲 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88------92 1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 2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3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4感受区域的发展 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 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 94------96 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97------100 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 101------103 第四课汽车城:蔚山 104------106 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107------109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110------113 1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 2归纳城市的特色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5.4《亚非拉地区的发展》同步练习(含答案)

5-4 亚非拉地区的发展 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16 题基础过关(总分 47 分,共 12 题) 1. (3分) 20世纪40年代,____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____、中国等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他国家也先后独立。____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巨大冲击。 2. (5分) 1952年,以______的革命力量,推翻英国控制的傀儡政权,赢得____真正独立。________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__________”。1990年________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3. (4分)________年,____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倡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署新的运河条约,自2000年1月1日起,巴拿马正式成为__________的主人。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____举行。 4. (3分)________问题是影响中东和平的最大问题。1948年,______国建立。此后,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先后爆发了__次中东战争。 5. (4分) 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有() ①中国 ②朝鲜 ③印度 ④日本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6. (4分)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今天,我们真正实现了真正的主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们说,我们的财富已经归还给我们了。”纳赛尔总统指的是() A. 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B. 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C. 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D. 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7. (4分) 20世纪60年代初对于非洲来说是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因为就是在其中的一年中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这一年也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是在() A. 1960年 B. 1961年 C. 1962年 D. 1964年

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完整版)

差 七上第一单元教案集 第一课我家在哪里(第一课时) 从社区看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 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升入了初中学习,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新同学,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概念。(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 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 境。那么怎么让朋友们了解自已家的位置和环境呢?(一个好办法是画一幅社区平面图)新课教学: 一、从社区看我家 1、社区 出示图1-1和图1-2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仔细观察、讨论“这两幅图画得是同一地方吗?”找出它们的差异,并作好记录。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 差异找得最多。(两图方向、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异、图幅有大有小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图下第二小题,可以让一组同学扮演杜鹃,一组同学扮演王朋,分别向同学描述图中景物的相对位置,看看其他同学能否听明白。 这时教师作适当引导,自然地过渡到第三小题,怎样修改一下,使这两幅图趋于一致, 别人容易读懂?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两图方向不同-------→要有统一的方向(方向)图幅有大有小-------→要有统一的大小(比例尺)地图的三要素 符号有异-------→要有统一的符号(图例和注记) 展示图1-3②,让学生仔细读图,并比较图1-3对图1-1和图1-3对图1-2,分别作了哪些改进?师生共同一边比较,一边阅读图旁对地图三要素的含义的注释,加深对地图三要素 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地图的语言”。 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地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③、经纬网④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⑤”,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让学生记住比例尺⑥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 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⑦,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利用图册,反复 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活动:假如你是杜鹃或王朋,利用1-3图,向别人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小结: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评一个最佳小组合作奖。 尝试应用:1、画一幅自己学校或自己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教后反思 设计教学情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问题、自主分析归纳地图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讲述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的概念,然后引导 学生练习使用地图语言去描述某地的位置,并进行比例尺的量算。最后鼓励学生尝试绘制自 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第二课时) 在社区中生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2.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 生认同感、自豪感。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6.2.1《人的发现》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6.2.1 《人的发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一次座谈会上,朱老师说:“我刚从达·芬奇和莎士比亚的故乡回来。”朱老师去的地方是() A.意大利和英国B.英国和法国 C.意大利和法国D.英国和俄国 2. 列表能有效梳理历史知识。下表“?”处应填()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蒙娜丽莎》 D.《哈姆雷特》 3. 下列有关文艺复兴作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实质上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4.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所说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B.新航路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美国独立战争 5. 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长诗《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预留了一个位置。这反映了但丁() A.善于创作神话B.反对封建神学 C.逃避现实生活D.弘扬古典文化

6. 14世纪前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强大起来。新兴的资产者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于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B.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C.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内容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7. 2019年是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多个国家为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意大利米兰有幸见证了这位天才级人物的全盛时期,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珍藏着他的旷世之作() A.《哈姆雷特》 B.《最后的晚餐》 C.《神曲》D.《掷铁饼者》 8. 张老师向大家推荐阅读书目时说:“在这本书里莎士比亚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主人公人文主义者的崇高精神境界。”这本书是() 9. 关于文艺复兴运动,九年级某班的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认为谁的看法是最准确的() A.甲认为是一次复古运动 B.乙认为是一次宗教改革运动 C.丙认为是维护封建专制的思想运动 D.丁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10. 在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探究课上,同学们一致认为文艺复兴的实质体现在“兴"上。这个“兴”的含义是指( ) 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封建文化的兴盛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神学的复兴 11. 某学校正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老师要求学生撰写论文《文艺复兴始末》。为此,同学们

(完整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一、我的家在哪里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 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例如,1:5000000 (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平移指向标) 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 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 (一)乡村聚落: 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 (二)城市聚落: 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2、城市聚落的由来:城市聚落是有乡村聚落发展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村落----市井----集市----城市的过程。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之关爱世界大家庭导学案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之关爱世界大家庭导学案 撰稿人胡昕晟审核人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使用日期_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性和区域性问题并能够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角度例举 2、能够对国际间的组织区分其性质、功能,划分其所跨区域。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并能快速默写。 【学教重点】国际间的联系所包含的范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和记忆。 【学教难点】对南北差距的理解和认识,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够说明南北合作的意义,区域组织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二、学一学、做一做 填空1、 选择题 1、下列世界性或地区性组织中,属于环境保护组织的是()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绿色和平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英国是一个岛国,而且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从这一特点出发,英国经济适合发展①种植业② 远 洋运输③ 海洋渔业④ 出口加工业⑤ 丝绸渔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3、任何国家在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国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一些世界性或 地区性的问题,如、等问题都需要大家关心,通过国际合作,共同解 决。 4、欧洲联盟简称(EU)。它是欧洲西部一些国家组成的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亚洲 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合作与发展的重要组 织,其影响和贡献远远超出了本地区范围。 5、下列英文缩写代表哪些国际组织? APEC ( );UN ();WTO ();EU ( A 、亚太经合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C、联合国D、欧洲联盟 参见书本P35 图2-30和图2-31 并以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请根据自己的认识,例举几种日本的商品并分析是何种原因造成日本现在的经济模式。 2、日本的工业以高科技、低消耗、高产出为特色,将对环境的污染做到最小,资源的浪费做到最低,请以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势。 3、石油(原油)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石油的泄漏对于海洋是灾难性的,请设想当你是北极熊面临石油泄 漏时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4、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必须的是社会规律,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已经接 近了地球所能承受的极限,请你为人类和地球的设计一个共同发展的模式。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3.3傍水而居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三课傍水而居 第1节耕海牧鱼 一、选择题 1.下列能体现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的是( ) A.多平原B.资源丰富C.土地资源丰富D.临海多良港 2.岛国日本具有独特的生活、生产风情。下列叙述中,符合日本风情的是( ) A.每年七八月份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B.一年中的“渔民节”是渔民最大的节日 C.发展绿洲农业,瓜果收获季节载歌载舞 D.崇尚“谷神”“稻母”,祈求神灵保佑获得丰收 3.关于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海道的关东平原是其最大的平原 B.处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气候四季分明,很少受到台风侵袭 D.位于南太平洋渔场,鱼类饵料丰富 4.下列关于日本地理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洲东南部 B.属于西亚C.位于亚洲东部D.位于南亚

5.读右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北海道岛,该岛附近渔业资源丰富 B.②是富士山,它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C.③是日本海,该海沿岸地带工业分布特别集中 D.日本火山众多,地震频繁 6.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各不相同,但人们都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营造出美好的生活场景。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有( ) ①秘鲁的安第斯山区,形成了山上畜牧业和山下种植业的不同生产生活景观②日本在长期与大海共存、与渔业共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③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农业实现了高度的一体化④典型的山地之国、旅游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是对瑞士的真实写照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渔业生产可分成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淡水捕捞等几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日本是一个渔业非常发达的国家。这得益于日本( ) ①强大的工业②丰富的渔业资源③众多的人口④独特的“鱼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海洋捕捞能力迅速提高,渔业资源因过度捕捞而逐渐衰退,70%的渔业资源因破坏而减少。因此,我们应该( ) ①严格禁止捕捞,保护渔业资源②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 ③提高科技水平,增强捕捞能力④保护海洋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1)地图语言 (2)在社区中生活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1)聚落 是指人类集中的居住地,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 城市聚落: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 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乡村聚落:乡村聚落又称乡村居民点,是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是指乡村地区人类 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包括所有的村庄和拥有少量工业企业及商业服务设施,但未达到建制镇标准的乡村集镇。 (2)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3)聚落形成的条件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所以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而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4)乡村聚落的房屋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如云南傣族(热带季风气候)的高脚楼,通风防潮 西亚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气候)的厚墙小窗房,抵制热浪侵袭; (5)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 (6)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较和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较陡峭,是陡坡。 具体见书本P17 (2)分层设色地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其中,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讲义:第二单元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第1节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 (1)人口数量: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2)人口分布 ①特点: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北美洲的东南部人口比较稠密。 ②表示方法:人口分布的情况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③人口密度的含义: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用“人/千米2”表示。 ④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形和气候。(具体说明见“知识提升”) 2.世界人种 (1)形成原因:在世界大家庭成员中,由于生存环境差异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2)划分依据及区别: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在皮肤颜色、头发的颜色和形状、面部特征等方面的区别明显。 (3)人种类型:分为黄色人种、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 (4)人种分布的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例如,黑色人种主要集中在非洲,但由于历史原因,不少黑人也生活在其他洲。

(5)影响人种形成的因素:自然环境。 ◆纬度因素:色素多、肤色深的人大多集中在阳光充足的赤道地区。纬度位置越高的地区,光照越弱,人体的肤色也就越浅。 ◆气候因素:生长于寒冷气候区的人比生长于炎热气候区的人身材较高大,而后者的身材趋向细长。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人,鼻孔一般较宽阔,而生长在寒冷地区的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以使冷空气较缓地进入肺部。 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6)树立人种平等观念 ①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世界大家庭的成员。 ②他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这些富有浓郁特色的文化,使得世界文化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姿。 二、语言与宗教 1.语言 (1)重要性: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 (2)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这六种语言被确定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同步练习范文文稿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南非的人文特征,说法正确的有()①种族众多,文化丰富多彩 ②马赛人是南非最大的部族 ③施行种族隔离政策长达40多年 ④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非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种族和文化,既有融合也有碰撞,南非政府在哪年废除构成种族隔离的所有法律条文( ) A. 1948 B. 1990 C. 1938 D. 2019 3.南非历史进入最黑暗的时期是在( ) A. 殖民统治时期 B. 实行种族主义制度时期 C. 荷兰人人侵后 D. 英国人人侵后 4.下列有关南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首都是约翰内斯堡 B. 人口大部分是白种人 C. 大部分人无宗教信仰 D. 锰、矾、铬、铂族金属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5.读南非及相关气候统计图,回答小题。 (1)与南非的纬度位置相符的描述是( ) A. 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 B. 主要位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C. 主要位于北温带地区 D. 境内一年中无阳光直射现象 (2)与南非开普敦的气候特点相符的是( ) A. 1月气温低 B.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C. 7月气温高 D. 当地冬季降水较多 6.南非的居民中( )

A. 大部分是欧洲移民的后代白种人,少数是黑人 B. 大部分是属于白色人种的阿拉伯人,少数是欧洲移民的后代和黑人 C. 大部分是混血种人,少数是黑人和白人 D. 大部分是黑人,少数是白种人移民的后代 7.以下叙述描述的是人文特点的是() A. 历史悠久、文明古国 B. 土壤深厚、肥沃 C. 连接亚、欧、非三大洲贸易往来的通道 D. 气候干热,70%的土地是旱地 8.(2019?重庆)巴蜀大地曾出现了许多被人们称颂的历史人物。其中,人们作歌“晨风习习吹动,春雨滋润禾苗;太守注重农业,百姓丰足富饶”赞扬的是() A. 蔓子 B. 张仪 C. 文翁 D. 吴资 9.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自然环境保存最好、动物种类最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该公园是( ) A. 黄石国家公园 B. 大峡谷国家公园 C. 克鲁格国家公园 D. 比亚沃耶扎国家公园 10.关于南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南非有多个种族,祖鲁族是南非最大的部族②南非南端的好望角集欧洲和非洲的人文特色于一体,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都市之一 ③南非是世界上出产金刚石和铀矿最多的国家④南非人民经过长期斗争,结束了种族隔离制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二、非选择题 11.说说南非是如何利用本地的自然条件来发展经济的。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下图,描述南非的地理位置。 (2)说出南非海陆位置的特点,并说明其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重要意义。 (3)图中南回归线穿过地区的气候类型自西向东依次是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 况。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1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和 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2.从太空看,海洋占据地球表面71%的面积,陆地占据29% 3.大陆和其附近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全球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最大、最深、最多岛 屿)、大西洋(“S”状)、印度洋(热带海洋)和北冰洋(最小、最北、最冷)。(掌握其特征)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1)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课题:一、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从理论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从实践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适用于全体公民,是大家都应当熟知和遵守的,也是理解和遵守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前提,因而是本课教学重点。把握这一重点,首先要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然后要弄清楚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关系;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树立知行统一的道德观,努力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2.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从理论上讲,社会公德既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行动准则,是公民个人道德水准和社会道德风气的标志;从实践上讲,社会公德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学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需要加以强化,因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把握这一重点,首先需要理解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要弄清其具体要求,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树立公德意识,认同“遵守公德,人人有责”的观念;还要知行统一,自觉把社会公德放在首位,尊重和关心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并长期坚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 3.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理解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让学生掌握高尚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确定为教学难点。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谈话法等 教学时数:

(完整word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期末试卷附答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 1、如果地图上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那么通常右边表示的方向是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2、在1:40000000的地图上,一厘米表示实地距离是 A、4千米 B、400千米 C、4000千米 D、40千米 3、某城市东门是店铺林立、商品丰富、人流繁多的地区,这里是 A、文教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 4、一般地图上表示河流、湖泊的颜色是 A、黑色 B、蓝色 C、白色 D、红色 5、中国位于 A、亚洲东部 B、太平洋东岸 C、南半球 D、西半球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政府已在那里设立了 A、直辖市 B、省 C、自治区 D、特别行政区 7、有关东西两半球界线的划分,正确的是 A.0°和180°经线圈B.20°W和160°E经线圈 C.20°E和160°W经线圈D.赤道 8、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A、阳光灿烂 B、雨过天晴 C、风和日丽 D、四季如春 9、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叫 A.海湾B.海峡C.内海D.海洋 10、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A、巴西高原 B、德干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11、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山气候 D、季风气候 12、有关我国地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山区面积广大 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13、我国著名的三峡水利工程在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14、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分布的连线,正确的是 A、壮族——广东 B、维吾尔族——内蒙古 C、藏族——新疆 D、回族——宁夏 15、中国南方与北方的自然界线是 A、秦岭—淮河一线 B、黑河—腾冲一线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16、“那达慕”盛会反映了哪个少数民族的风情 A、回族 B、蒙古族 C、藏族 D、傣族 17、“梯田是小伙子的脸”哪个少数民族的俗语 A、傣族 B、哈尼族 C、土家族 D、苗族 18、在新疆的绿洲上居住的人们利用的一种灌溉设施是 A、坎儿井 B、建造大型水塔 C、开凿运河 D、都江堰水利工程 19、“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主要反映了气候的 A、复杂性 B、多样性 C、突变性 D、垂直差异性 20、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要素有…… A、风力和降水 B、气温和气压 C、气温和降水 D、风力和气压 21、下列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意大利 D、中国 22、美国纽约地理坐标是40°N、75°W,关于纽约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3、下列省级行政区,属于西部地区的是…………………… A、山西省 B、河南省 C、江西省 D、重庆市 24、关于哈萨克牧民科学利用天山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分布在山谷间的牧场 B、春秋时节生活在高海拔地区 C、冬季主要在山麓地带 D、天山牧场可“四季放牧” 25、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 A、阿根廷 B、蒙古 C、澳大利亚 D、中国 26、下列平原中,有稻作文化印记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西欧平原 C、亚马孙平原 D、华北平原 27、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带分布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