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12分)

1.在音乐会上,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乐器发出的声音哪个特征相同………………………………()

A.音调

B.音色

C. 响度

D.频率

2.为了降低噪声,可采用的办法是……………………………………………………………………………()

A.减小发声体的振动频率

B.设法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

C. 减小发声体的振幅

D.上述三种方法都采用

3.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耳朵听不到的声波都是超声波

B. 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大得多

C.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

D.超声波不属于声波,它的传播能力强于声波.

4.在运动会上,人们用击鼓的方式来给运动员加油,若想让鼓声大些,应采取…………………………()

A.加大击打幅度

B.加快击鼓速度

C.将鼓放在不显眼的位置上

D.上述都用

5.下列关于声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医生用B超这种医疗设备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无法传播

C. 剧院的四周做成凹凸不平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D.道路两旁栽种树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6.上海市交通管理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规定,在一段平直的路上

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

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

时0.2秒,第二次则比第一次多用了0.2秒,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

间隔是0.7秒,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离测速仪68米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离测速仪仅34米

C.该汽车已超速

D.该汽车未超速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9分)

7.人们以__________这种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的耳朵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范围,所以人们把

_________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8.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的声波会穿入或________障碍物。通常在坚硬光滑的表面______声波能力强;_____________的表面吸收声波能力强.

9.在生活中,我们会利用声音的________特征来挑选合适的西瓜;医生使用听诊器,减少声音的_________,增大声音的__________;

10.小华和他的好朋友想比较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小华将声源放进鞋盒内,在其四周充满待检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离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往后退,直到完全听不到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离鞋盒的位置.

11.提出减弱各种噪音传播已经和可以采取的措施.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l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2题4分,13~15题5分,16题7分,共26分)

12.敲击大鼓,鼓面随之振动,在鼓周围振动的空气并没有到达你的耳朵,但你还是听到了,简要分析其原因.

13.若有一根长100米的钢管,当甲敲击钢管的一侧时,乙用耳朵紧贴着钢管的另一端,他一共听到几次声音?为什么?

14.如果你置身于清幽的山谷中,你能听见自己呐喊的回声,那么你至少离开悬崖多少米?(根据所学内容和实际理解简要说明)

15.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时,声呐发出声波信号后,4.6秒后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试着估算海底的深度.(根据所学内容和实际理解简要说明)

16.测量用哪些单位?测量结果怎样表示?

四、阅读材料回答(17题7分18题6分19题10分,共计23分)

17.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水琴的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做

了如下实验,他们选择了四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再在各个玻璃杯

中装入不等量的。如图1所示,他们拿金属棒用相同力度敲击玻璃

杯的杯口,发现不同的杯子发出的声音的特征不同,于是他们进行

了合理的猜想,并做了近一步研究。小组同学将四只玻璃棒发出的

声音输入进了示波器中,观察到的声音的波形图如图2所示,观察观察到的现象。

(1)如图2根据实验的过程以及观察到的现象,敲击杯子发出的声音音调从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用大小相同的的力敲击被子是为了控制_______因素相同。

(2)由该小组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分析可得的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不同温度、不同种类的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请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二氧化碳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米/秒;当温度为30℃时,声波在氦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米/秒。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空气温度_______(选填“高”或“低”)的条件下,最大的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在空气中会更容易实现超音速飞行。

(3)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张力有关,

(1)四根弦张力相同,若他选择b、d两条做实验,则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因选择________两弦线做对照试验.

(3)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B、C三个点后拨动琴弦,发出最高音调是按住_____点,最低是按住______点.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答案

1. A

2.C

3.C

4.A

5.A

6.C

[填空题最后一题#6解析]

7.分贝,>20000Hz 8.通过、反射、松软多孔9.声调和音色;分散,响度10.机械闹钟,B

11.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入耳处减弱.

12.空气是介质,空气没有到达你的耳朵,但是声波通过周围的空气引起振动传播到你的耳朵了.

13.2次;一次是通过钢管传播的声音,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因为传播速度不同,所以能听到2次。

14.人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时间是0.1秒,340×0.1=34米。但由于这是你听到的回声,还需要÷2,至少17米

15.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S=vt,S=1500×4.6÷2=3450米.

16.

17.(1)A B C D(2分),响度(2分).

(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慢,音调越低.(3分)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运动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 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资料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学习要求了解科学家及其科 学贡献。 ●知识点拨 1.面对自然界的神奇,古人很早就开始了原始的科学思索。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如甲骨文、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古人的宇宙模型。)以及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等,都能看出古人对宇宙万物富有意义的科学思索。 2.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托勒玫的地心说,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第二 阶段,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第三阶段是现代物理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突破是爱恩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论,这使物理学再次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大步。 3.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4.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 等领域。 5.科学家们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思索,不断总结,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6.科学家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还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如哥白尼尊重客观规律,敢于坚持真理;爱因斯坦和玻尔等人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居里夫人刻苦认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是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 学习要求 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3.知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知道用测量工具测量物理量时误差的不可避免。 4. 会估测长度和时间。 5.明确速度的物理意义。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匀速直线运动。了解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明确v -t 图像、s-t 图像的物理意义。 6.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 知识点拨 第一节动与静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 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标准即参照物。参照物不同, 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3.运动与静止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是绝对的,而 是相对的。 注意: ①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参照物的方法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1) 一、选择题(共32分,每小题2分;1—13为单选题,14、15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 1、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A.质量B.密度C.体积D.温度 2、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 A.实物的等大的倒立的实像B.实物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C.实物的缩小的倒立的实像D.实物的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 3、下面的质量最接近5×107㎎的是() A.一只足球的质量B.一只老母鸡的质量C.一个学生的质量D.一头大象的质量 4、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以外B.50mm以内C.略大于50mmD.恰为50mm 5、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 A、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B、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C、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D、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 6、270dm3的水结成冰后,体积() A.增大了27 dm3 B.减小了27dm3 C.增大了30dm3 D.减小了30dm3 7、A、B两个实心球,已知V A>V B,m BρB D.无法确定 8、把一块体积较大的冰放在一个容器中熔化,当冰全部化成水以后,可知() 】

A、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减少了 B、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未变化 C、变成水后质量未变,体积减少了 D、变成水后质量少了,体积未变 9、下列不属于磁性材料应用的实例是() A.DVD影碟B.电话磁卡C.电脑软盘D.磁悬浮列车 10、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 A.大于10g B小于10g C.等于10g D.无法确定 11、对于一只使用了多年的铅球来说,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质量B.体积C.密度D.形状 12、图9—1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由图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 13、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 D.大气密度分布不均匀,星光经过大气层时,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14、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铲用久了,会变薄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基本属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B.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C.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总是向着所看到的鱼的下方叉 D.将钢棒靠近小磁针的一端时,小磁针的这一端会远离钢棒,这说明钢棒一定有磁性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 分) 16、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现象,水中部分的铅笔看上去变粗了,这是因为圆柱形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的距离s,用秒表记录各段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计算,之后比较速度的变化情况。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三章知识要点 [ 第三章声的世界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第一章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是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旦选定就认为参照物静止,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分米(dm)、厘米(㎝)、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 2 3 6 9 2、单位换算:1km=103m 1m= 10 dm = 102㎝= 103mm= 106μm= 109nm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常见的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 使用前三看: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精确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磨损了要重新选择零刻度线)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 值、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①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②化曲为直:测弯曲的钢丝,可用细棉线③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4、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说明: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②改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 1、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它常用单位:小时(h )、分钟(min )、毫秒(ms)、微秒(μs) 2、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103 ms= 106μs 3、测量时间工具:秒表或机械停表 4、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时间段:表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值,如:还有多久下课 四、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 、 、 的一门科学。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 → → → → →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 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 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 常选地面或 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练习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 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 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观众比较百米运动员的快慢采用: ⑵裁判比较百米运动员的快慢采用: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 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 。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 定义: 。 速度定义: 。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运输中单位 两单位中 单位大。 换算:1m/s= km/h 1km/h= m/s 。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C 、路程时间图象: 速度时间图像: v s t = t s v = v t s =

Ⅱ变速运动: A、定义: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测路程,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解:表格设计如下: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 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 m 1m= dm 1dm= cm 1cm= mm 1mm= μm 1m= μm 1m= nm 1μm= 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 、课桌高0.7 、篮球直径24 、指甲宽度1 、 铅笔芯的直径1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 、手掌宽度1 、墨水瓶高度6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 径为L/n。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的世界 1、声音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 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4、乐音: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特征:(1)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 (2)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音色: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5、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 防治:(1)在声源处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 (3)在人耳处减弱,如带耳罩。 6、超声: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 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 应用:①传递信息:例B超、声呐等②具有能量:例消毒、超声牙刷 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危害: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人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第二章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 2、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 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约为3.0×108m/s. 5、光的反射(光路可逆) 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反射分类: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由于它发生了_漫反射_。我们有时会看到高楼的

上海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上海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册 目录 让我们起航 1 去物理之海冲浪 2 有用的物理学 3 测量的历史 第一章声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2 声音的特质 第二章光 2-1 光的反射2-2 光的折射2-3 透镜成像2-4 光的色散 第三章运动和力 3-1 机械运动3-2 匀速直线运动*3-3 变速直线运动3-4 力力的图示 3-5 重力力的平衡3-6 惯性惯性定律

1 去物理之海冲浪 - 致同学们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 它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它不仅 有趣,而且十分有用。..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三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们是意大利的伽利略、英国的牛顿、和美国的爱因斯坦。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建立了相对论。 . 二、怎样学习物理 (1)勤于观察. 勤于动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重大发明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 经过认真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 (2)勤于思考. 重在理解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 对于科学知识不满足于背诵条文, 要力求理解, 应该养成看、问、“为什么”的习惯, 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3)联系实际. 联系社会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 又要用到实际中去, 为改善人们的生活, 造福人类。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忘记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没有物理学和其它科学技术的成就,能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吗不恰 当地使用科技成果,是不是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三、阅读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 讨论:a. 伽利略怎样观察吊灯的摆动,并发现了值得注意的现象。 b. 伽利略在在观察中推出了什么疑问对于这些疑问作出了什么猜想 c. d. 伽利略怎样设法证实自己的猜想。 e. 科学家对于摆动规律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说明了什么........... f. 重要的物理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某一物理现象可能与某几个因素有关时,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从而考虑该因素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上海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上海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册 目录 让我们起航 1 去物理之海冲浪 2 有用的物理学 3 测量的历史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2 声音的特质 第二章光 2-1 光的反射2-2 光的折射2-3 透镜成像2-4 光的色散 第三章运动和力 3-1 机械运动3-2 匀速直线运动*3-3 变速直线运动3-4 力力的图示 3-5 重力力的平衡3-6 惯性惯性定律

1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 一、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它不仅 有趣,而且十分有用。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三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们是意大利的伽利略、英国的牛顿、和美国的爱因斯坦。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建立了相对论。 二、怎样学习物理 (1) 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重大发明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对于科学知识不满足于背诵条文,要力求理解,应该养成看、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又要用到实际中去,为改善人们的生活,造福人类。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忘记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没有物理学和其它科学技术的成就,能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吗? 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是不是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三、阅读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 讨论:a. 伽利略怎样观察吊灯的摆动,并发现了值得注意的现象。 b. 伽利略在在观察中推出了什么疑问? 对于这些疑问作出了什么猜想? c. 伽利略怎样设法证实自己的猜想。 d. 科学家对于摆动规律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说明了什么? 重要的物理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某一物理现象可能与某几个因素有关时,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从而考虑该因素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测量的历史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关系: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和。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长度。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②选用精密仪器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改进测量方法 (三)

沪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沪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教案设计) 社旗县桥头镇第一初级中学王染玲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间 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的过程,体现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出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 面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2.难点:学会猜想与假设,认识控制变量的意义和方法 三.学法引导: 科学探究讨论交流实验探究 四.学具准备: 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毛巾各一个,钩码两个 五.师生互动设计: 研究前先由学生做大胆的猜想,再设计实验方案,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节我们来学习力的另一种形式++++ 家根据教学目标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出示教学目标课件,预习5 (二)情景引入: 胆回答) 在学生充分举例后出示两个存在摩擦现象的情景幻灯片, 单位、方向。 (三)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几个摩擦现象提出一个与滑动摩擦力有关的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提问,然后师生共同对这些问题分析、最后由学生得出结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进行猜想: 采用提问形式: 面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个因素进行探究。

几个学生,以此来反馈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掌握情况) A、 况下教师可带领学生共同回忆“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B、 种情况下,教师可提问: 有更好的方法吗?”此时仍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a有一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好, 充将整个研究计划呈现出来。 b 学生普遍掌握的不好。 教师引导: 的,而不是由接触面间粗糙程度的变化引起的?(帮助学生回忆)化是由哪个因素的变化引起的。 究粗糙程度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 4、进行实验与分析论证: 探究一: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在具体设计实验过程中分以下几步进行: a 实验中控制谁不变? b 实验中让谁变? 这两条在前面讲解实验方法时已经具体讲解,因此无需多讲,由学生共同回答,一笔带过。 c 如何设计实验? 请大家观察手边的器材, 呢? 同时出示加油站上的知识,鼓励各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回答(尽量多提问几组),最后师生共同设计出具体的实验过程。 d 实验中观察谁?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都会,可共同回答,无需多加解释。 e 数据表格: 教材上有表格,请大家开始按照我们刚才的思路动手做实验,

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12分) 1.在音乐会上,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乐器发出的声音哪个特征相同………………………………() A.音调 B.音色 C. 响度 D.频率 2.为了降低噪声,可采用的办法是……………………………………………………………………………() A.减小发声体的振动频率 B.设法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 C. 减小发声体的振幅 D.上述三种方法都采用 3.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耳朵听不到的声波都是超声波 B. 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大得多 C.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 D.超声波不属于声波,它的传播能力强于声波. 4.在运动会上,人们用击鼓的方式来给运动员加油,若想让鼓声大些,应采取…………………………() A.加大击打幅度 B.加快击鼓速度 C.将鼓放在不显眼的位置上 D.上述都用 5.下列关于声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医生用B超这种医疗设备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无法传播 C. 剧院的四周做成凹凸不平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D.道路两旁栽种树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6.上海市交通管理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规定,在一段平直的路上 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 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 时0.2秒,第二次则比第一次多用了0.2秒,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 间隔是0.7秒,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离测速仪68米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离测速仪仅34米 C.该汽车已超速 D.该汽车未超速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9分)

2017-2018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2017-2018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节走进神奇 l课时 第二节探索之路 l课时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课时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神奇 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生丙: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 …… 师:以上大家提问题提得很好,希望今后再接再励,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闪电传播速度是3 108m/s,而雷声传播速度约340m/s,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师:你还知道大自然哪些神奇? 生甲:海市蜃楼。 生乙:沙尘暴、泥石流。 生丙:极光。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了解自然现象,我还知道大自然中的一个神奇与大家交流。 多媒体字幕打出: 大漠里的故事 2001年1月7日,《北京晚报》第12版“中国新闻”栏目刊登了下面的消息。推测一下,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 新疆消息: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专家不得其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