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米晓莉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米晓莉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米晓莉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米晓莉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

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米晓莉/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

背景

本期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具体表现:

“数与代数”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积极思考。“方向与位置”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并能辨认八个方向,能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测量”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认识图形”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将初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除此之外,还有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好玩”。

本期课程内容知识点散、多,难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养成踏实、细致的学习态度,应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结合分物活动,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通过具体情境,探索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其数位顺序,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

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图形与几何

1.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3.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学生将初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内容

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2.必要的教具和学具:计数器、数板、方向卡、学生尺、米尺、卷尺、活动角、硬纸板做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学生用的小闹钟、钟表模型、几张空白统计图表等。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 授课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空间与图形: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

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量的计量: 7.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统计与概率: 8.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课程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看,她们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对老师同学、对课堂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也有少数同学基础差,注意力易分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慢慢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们都活泼可爱,已经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根据上面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数学,并通过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本册教材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

继承了认数和计算相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目标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学习目标】 1.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语文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 2.了解评价方法,激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重点】 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 【学习难点】 分享《课程纲要》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一、谈话交流,明确主题。 同学们的特色寒假作业做得很不错,寒假里老师也写了份特殊的作业,它的名字叫做《课程纲要》(板书)这也是我送给大家的开学礼物。它就像一位导游,会提前告诉我们这学期的语文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什么时间完成这些内容,以及我们会有什么样的进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份礼物好吗? 二、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一)了解本册书的课文篇目和课时安排。 打开二年级下册语文书,映入眼帘的是目录,它显示了每组教材的课题和页数,是本册书的路标。通过目录我们可以了解到本册书共有课文32篇,八个语文园地。我们按照每篇2课时的进度来进行学习;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6篇选读课文,会分别插入相关单元进行学习。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 (二)了解每组内容的主题 1.单元导语入手,方法引路 当你深入浏览课文时你会发现,本册书同上册书一样,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仍有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构成。根据上学期的学习经验,我们知道要想了解每组课文的主题和学习内容,就要从各单元前的导语入手,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各单元的导语,了解一下本学期我们的学习内容和相关要求。 2.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单元主题 先来看第一单元的导语部分,自己来默读一遍,通过阅读你认为本组的主题是什么? 短短的一段话不仅告诉了我们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而且还给我们指明了要达到的目标,看来导语的作用可真是不容忽视呀! 再来看看第二单元的导语吧!(师朗读)这一单元的主题和什么有关呢? 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导语,我们已经能准确找到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了,接下来剩下的六个单元我们就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讨论,比比看哪个小组能齐心协力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相应单元的学习内容好吗?(每位组长随几抽取任务后带领组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后标记在书上,然后各组派一发言人在班上按顺序进行汇报。) (三)了解课程目标 从初春到盛夏我们将用四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一册书的学习,到了六月份我们就要采摘丰收的果实了。会有哪些收获呢?一起来看!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1.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其中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基础型课程 教学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总课时数:单元学习 54课时 实践活动 2课时 总复习 4课时 总计 60课时 一、课程目标: 数与代数: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空间与图形: 5、初步感知对称、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量的计量: 7、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 千克=1000 克。 统计与概率: 8、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个5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课程内容: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教学课时:61课时 设计者:黄店镇中心小学赵陈红、王建路、李巧珍、郭国亮 教学背景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共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和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六年级学生在前五年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能够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5.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序号单元 专题主要 内容 单元的 训练重点 课时 安排 第一 单元负数 1.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 2.在直线上表示数 初步认识负数,进一 步丰富对数概念的认识。 2课时 第二 单元百分数 (二)1.折扣 2.成数 3.税率 4.利率 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 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简单 的百分数问题。 5课时 第三 单元圆柱 与圆锥1.圆柱 2.圆锥 3.整理和复习 在观察、操作、推理、 想像过程中认识圆柱及圆 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计算 方法。 9课时

二年级美术下册课程纲要

二年级美术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美术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 授课时间:22课时 设计教师:美术备课组 背景: 教材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突出美术学习的艺术价值;以学科知识技能为隐线,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采用点式的、跳跃的、随机的、积累的方式,服从、渗透于人文主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目标: 1、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 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 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3、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 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4、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 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 5、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6、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 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7、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 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年级上数学课程纲要修订版

二年级上数学课程纲要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 教学课时:60课时 设计时间:2016年9月 设计者: 【背景】 本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具体表现: 在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学会100以内笔算加、减法和估算的方法。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和形成一定的运算技能。简易方程的资源呈现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经历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转变的形成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空间与图形方面提供的资源,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统计与概率的方面,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为资源,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在综合与实践及“数学广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深刻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数学意识和提升实践能力。 五年级上册课程内容知识点散、多,难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学习困难点比较多。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对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为六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课程目标】 (一)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二)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打车李小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课程名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 设计教师:王建璐 设计日期:2015、3、4 授课教师:五年级数学教师 授课时间:大约70课时 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生 一、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从学习内容看: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册书的学习;你将能: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11.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坐姿端正、格式正确、积极回答问题等各种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 三、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内容标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内容标准: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内容标准:.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内容标准: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米河镇草店小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刘春桃 【适用年级】一年级 【课时】 60课时左右 【日期】 xx年9月 课程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钟表。 5、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本册教材重难点:加减法的意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4课时 二、位置……………………………………………………6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2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4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7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七、认识钟表…………………………………………………4课时 八、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11课时 九、总复习………………………………………………5课时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重难点:认识1—10数字,会进行比多少的简单描述,数一数,比多少。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重难点: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上、下;前、后;左、右;位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重难点: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简单的计算。1—5的认识,认识<,=,>,第几,分与合,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单元重难点: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简单的拼组。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重难点:会运用数的分解和组合进行计算,会解决大括号题。数的分解和组合,6—10的加减法,大括号题型 第六单元、11----20的认识 单元重难点:会数11—20各数及组成,11—20各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单元重难点:会认、读、写整时。整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 第八单元、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单元重难点:会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第九单元、总复习 单元重难点: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20以内数的读写法、组成;立体图形的认识,认识钟表;位置,数学乐园;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 教学课时:60课时 设计者: 课程内容: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纲要(第三单元)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 三年级数学组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标准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授课时间: 四边形 1课时 平行四边形 2课时 周长和估计 4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在实例中,会辨认出平行四边形,会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 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会说出周长的含义,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二、内容安排 三、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知 识点,拓宽数学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利用教材上的主题图、教师的环境、图书、报刊杂志、实践活动材料、音像资料、班班通教学资源等进行数学学习。 2、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如结合校园的建设资源来学习,让学 生贴身的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可以进行一些

课外知识的拓宽和补充,如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等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更好的学习数学。 (二)教学实施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学生的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把学校的体育运动场景作为单元的主题图,用一个小朋友移推拉门的情境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导入材料,等等。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展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索过程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材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时,采用了许多活动化的呈现形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学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以及其变化规律,发展空间观念。 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因此,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结构,吧“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学段中,每一学段都有相应的目标,这样,既突出每一个年级的学习重点,有注意前后连贯。 4、重视培养估测能力 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也拓展”的过程,要加强学生的应用意思,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评价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利用下午放学时间,对当天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表现优秀的在班级评比栏内加星。 学生相互交流一天内自己或同伴的课堂表现(遵守纪律、听讲认真、善于动脑,回答问题积极,学习主动踏实),推选出当天表现好的同学,说出大家向他学习的地方,及时的在班级评比栏中加星,进步大的同学也有机会加星。 2、利用班会课,对学生一周的课堂作业进行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小学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课程纲要(四年级上册) 陵岗完全小学四一班设计者:郑世珍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 授课时间: 一、大数的认识(11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角的度量(4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 七、数学广角(4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机动时间 10课时 总计 69课时 一、学习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做到: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

人教版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小学一年级数学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册数学》 授课时间:50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雒贺 授课对象:建设路第三小学一年级学生 课程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一比),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具体内容如下: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准备课(数一数)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空间与图形 第一单元:准备课(比一比) 第二单元:位置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2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4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7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课程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课程实施: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纲要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教学课时: 120 课时左右 设计者:陈延美 一、课程背景: 课程类型:必修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 在经过了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 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 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有 畏缩情绪。对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重点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根本, 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规范口语表达、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与 人交往合作能力以及大量读书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 一) 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中 800~1000 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 二) 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 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 篇( 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 三) 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 四) 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二年级数学课程大纲

二年级数学课程大纲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必修一 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二年级上册数学》 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4课时)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 要--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二年级(上)课程纲要【背景分析】

2.本册中共编排的内容 (1)七个单元的新内容 数与代数:“乘法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除法的初步认识”、“表内除法”; 图形与几何:“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方向” 统计与概率:“分类列举”(智慧广场) (2)2个综合与实践:“神奇的小棒”、“我喜欢的地方”; (3)2个智慧广场:“有顺序的数”、“分类列举”; (4)1个回顾整理(总复习)。 【课程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算一算、交流、分析活动,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知道乘法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体会乘法和除法的联系;能正确的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理解“倍”的意义;会用口诀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能应用表内乘法、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不要求脱式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体验策略的多样性,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建立初步的符

号感,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借助图片或直观图,通过观察、操作、做一做、拼一拼、结合现实情境等活动,通过开展指角、找角、做活动角、折角、画角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会根据给定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在填写完成平面图的过程中,了解绘制地图或平面图的规则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培养初步的几何观察能力,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用途。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会分类列举,能用表格、图形、文字、符号等方法呈现整理结果,对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观念。 4.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欣赏图案、设计制作、分析交流、总结反思等活动,通过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有哪些等活动,加深对角及乘法的认识和理解;能画出自己所喜欢的地方的平面示意图;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用平面示意图表示方向和位置的简洁性和明了性,提高发展想象力,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采用青岛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星原之火》 授课对象:三年级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简介: 《星原之火》数学校本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注重与教材同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内容力求做到趣味性、操作性、现实性、探索性、开放性、思想性与方法性,主要体现三大理念: 数学是思维,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维素质,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数学是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是文化,数学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通过多种资源的挖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程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趣味数学为支撑点,分为三大模块(思维训练、实践活动、开心数学)编排,采取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写方式,力求图文并茂,学练结合,层次鲜明。

背景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但由于受应试观念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了只重视数学知识,缺少人文的熏陶,更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把掌握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把学生的生活空间挤压在分数的争夺上,最终使学生的健康生活道路增添了诸多的阻碍……这种教学显然与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认真分析我们的数学教学现状,我想,除了我们的教育体制导致我们对数学的本质或精神理解有偏差、导致我们的教学方法手段相对单一外,还有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数学素材和教学资源匮乏、我们呈现数学的方式死板等。正是从这些角度考虑,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数学资源,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民间数学趣题、数学古题名题、数学史、数学家的介绍,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究活动,使数学内容更充实、数学课程更丰满,还原一个有趣的、富有人情味的数学真实面貌。我校为了贯彻落实校本课程计划,活跃学校数学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从2013年下学期开始开发校本课程研究,命名为“星原之火”。 课程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课程纲要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课程纲要人教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必修一 ◆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xxxx年出版的《二年级上册数学》 ◆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