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产后常见症状有哪些

产后常见症状有哪些

产后常见症状有哪些

产后常见症状有哪些?

1、产后头痛:多为紧张型的头痛偏头痛,主要因产后失血过多,气血不足,血不养脑,或体虚受寒,寒邪客脑,或瘀血人络,阻滞脑络而致。2、产后伤口痛:无论是正常生产还是剖腹产,创口都需要恢复,但部分因产妇体质较弱,创口恢复较慢,痛感也较为明显。

3、产后四肢疼痛:怀孕使人体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导致关节韧带松弛,弹性下降,加上胎儿需钙量增加则会使母体骨密度降低;分娩造成气血两虚,受凉后容易引起肌肉和关节炎症;产后为宝宝哺乳,需钙量继续增加更会使腰部和四肢的骨密度继续下降;产后休息不当、过早站立、端坐,或长时间抱孩子,或以某一固定姿势喂奶造成肌肉疲劳等,都容易在产后出现四肢疼痛。

4、腰酸背痛怕冷怕风:分娩时,母体皮肤毛孔和关节打开,产后气血两虚,一旦招风受凉,风寒会滞留在关节肌肉中,引起腰酸背痛和怕风怕冷等症状。

5、产后房事疼痛:多为伤口愈合不完全或者产后激素变化导致的阴道干涩:

中医的产后康复

中医的产后康复 女性在经历妊娠、分娩后,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还是从体形到容貌上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皮肤粗糙、色素沉着、脂肪堆积、腰围变粗等;在激素水平变化影响下可能会进一步出现腹胀、缺乳、恶露不尽、便秘、产后身痛等产后病,如不及时调理恢复可能会影响终生。中医养生历来都非常注重产后调护。对于产后这一特殊体质、特殊阶段的健身养生都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并强调个体差异及整体观念来调理。因而,在现代产后护理中,中医调理在产后恢复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推崇。 1产后恢复的现状及问题从胎儿娩出到产后的六周叫做产褥期,民间俗称“月子”。中国人非常重视传统的“坐月子",将“坐月子”视为产后恢复,恢复的重点放在产妇的产后营养和休养上。大多数“坐月子”的习俗都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对产妇的身体修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如紧闭门窗、不刷牙,不洗澡等,使传统月子存在大量的健康问题,如产褥感染、母乳不足、过度肥胖、甚至出现内分泌失调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女性一生的健康。 2中医对产后体质的认识自然分娩时,产妇消耗体力、出汗与出血,中医认为阴血骤虚,元气耗损,阳气易浮。妇女产后有独特的生理病理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产后气不足而血亦虚。②产后易伤损奇经八脉。③产后多瘀血为患。总之,产后元气大损,阴血骤亏,百脉空虚,又多瘀血,乃产后之病理生理特点,故有“产后多虚多瘀’’之说。

3产后恢复中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 3.1 药物疗法源自《钱氏世传方》的生化汤,主要治疗产后瘀血腹痛、恶心呕吐、胞衣不下、产后寒热等症,应用广泛,成为产后调理的第一方现代临床上也多用于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残留、产后恶露不行以及子宫内膜炎。经中医师结合患者体质、病情进行加减,调理产后缺乳、恶露不绝、大便难、小便不畅、胃肠胀气等产后病效果显著。 3.2经络疗法经络疗法是通过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来激发人体的经气,促进气血循环、调理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其适应症为产后缺乳、乳胀、产后肥胖等。 3.3药浴疗法药浴疗法最早见于《内经》.“摩之浴之”、“行水溃之”。产后药浴以瑶族妇女的“月子浴”最闻名。月子浴的方法是将药物采回煎好后,倒入浴盆中,置一小凳于浴盆中央,产妇坐于凳子上。盆外围一席子成园筒形,盖上簸箕,产妇在其内首先依靠药液散发的蒸气熏蒸,待浴盆内药液温度逐渐降至可以擦洗时,即用毛巾浸入药液中不断擦洗全身,直至全身皮肤潮红、发热、出汗为止。坐月子期间,按照上法一般可洗浴3-4次。洗浴时间可在产后两周后进行。月子浴常用的药物有海风藤、鸡血藤、络石藤、钩藤、寄生茶、桂枝、桑枝、透骨草等。这些药物合用具有温散寒邪、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强身健体的作用。可治产后恶寒头痛、全身酸胀、手足麻木、关节不利、腰膝无力等症,也可用于产后气血不足、瘀滞所致的面黄、妊娠斑,有效改善面部气血,起到润肤美容的积极作用。

中医的产后康复

中医的产后康复 女性在经历妊娠、分娩后,无论从生理与心理上,还就是从体形到容貌上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皮肤粗糙、色素沉着、脂肪堆积、腰围变粗等;在激素水平变化影响下可能会进一步出现腹胀、缺乳、恶露不尽、便秘、产后身痛等产后病,如不及时调理恢复可能会影响终生。中医养生历来都非常注重产后调护。对于产后这一特殊体质、特殊阶段的健身养生都有着独特的理论与方法,并强调个体差异及整体观念来调理。因而,在现代产后护理中,中医调理在产后恢复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与推崇。 1产后恢复的现状及问题从胎儿娩出到产后的六周叫做产褥期,民间俗称“月子”。中国人非常重视传统的“坐月子",将“坐月子”视为产后恢复,恢复的重点放在产妇的产后营养与休养上。大多数“坐月子”的习俗都就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对产妇的身体修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如紧闭门窗、不刷牙,不洗澡等,使传统月子存在大量的健康问题,如产褥感染、母乳不足、过度肥胖、甚至出现内分泌失调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女性一生的健康。 2中医对产后体质的认识自然分娩时,产妇消耗体力、出汗与出血,中医认为阴血骤虚,元气耗损,阳气易浮。妇女产后有独特的生理病理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产后气不足而血亦虚。②产后易伤损奇经八脉。③产后多瘀血为患。总之,产后元气大损,阴血骤亏,百脉空虚,又多瘀血,乃产后之病理生理特点,故有“产后多虚多瘀’’之说。 3产后恢复中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

3、1 药物疗法源自《钱氏世传方》的生化汤,主要治疗产后瘀血腹痛、恶心呕吐、胞衣不下、产后寒热等症,应用广泛,成为产后调理的第一方现代临床上也多用于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残留、产后恶露不行以及子宫内膜炎。经中医师结合患者体质、病情进行加减,调理产后缺乳、恶露不绝、大便难、小便不畅、胃肠胀气等产后病效果显著。 3、2经络疗法经络疗法就是通过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人体的经络与穴位,来激发人体的经气,促进气血循环、调理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其适应症为产后缺乳、乳胀、产后肥胖等。 3、3药浴疗法药浴疗法最早见于《内经》、“摩之浴之”、“行水溃之”。产后药浴以瑶族妇女的“月子浴”最闻名。月子浴的方法就是将药物采回煎好后,倒入浴盆中,置一小凳于浴盆中央,产妇坐于凳子上。盆外围一席子成园筒形,盖上簸箕,产妇在其内首先依靠药液散发的蒸气熏蒸,待浴盆内药液温度逐渐降至可以擦洗时,即用毛巾浸入药液中不断擦洗全身,直至全身皮肤潮红、发热、出汗为止。坐月子期间,按照上法一般可洗浴3-4次。洗浴时间可在产后两周后进行。月子浴常用的药物有海风藤、鸡血藤、络石藤、钩藤、寄生茶、桂枝、桑枝、透骨草等。这些药物合用具有温散寒邪、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强身健体的作用。可治产后恶寒头痛、全身酸胀、手足麻木、关节不利、腰膝无力等症,也可用于产后气血不足、瘀滞所致的面黄、妊娠斑,有效改善面部气血,起到润肤美容的积极作用。 3、4饮食疗法“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治疗缺乳的常用食物如下:猪蹄、赤小豆、紫河车、甜米酒、鲤鱼、花生、黄花菜等。常用食疗

中医建议坐月子补养4步骤

中医建议坐月子补养4步骤 1 第一步:生新血、化瘀血方 功用:促进子宫收缩,使恶露排出,避免血栓形成,帮助子宫功能恢复。 代表方药:生化汤(方中各药物之调配应因人而异。 注意事项:避免与西医的子宫收缩剂重复用药,故不建议产后马上服用,且最好由医师评估过后再服用。一般建议自然产后3天后开始服用,剖腹产1周后开始服用。 使用方法: (1) 自然产:出院之后才建议服用生化汤;避免用酒煎煮,因为酒有助于生化汤的药性更猛烈,因此最好是用水煎煮的方式。一般剂量是一天1帖,服用5帖即可停止。 (2) 剖腹产:剖腹产妇可喝、也可不喝生化汤,因为医师在施行剖腹产手术时,已经将子宫内的残留物处理干净,恶露会比自然产者少很多;如果选择喝生化汤,不要超过3帖,因为若比照自然产者的方式,服用过多的生化汤,反而有可能影响到子宫内膜的修复。 2 第二步:顾脾胃健运方 功用:调整肠胃的功能,帮助日后其他补品的吸收。 代表方药:党参、怀山、茯苓、扁豆、莲子、芡实等。 食补建议:药材可连同猪肚、猪排骨、猪粉肠(任选一种),煮成清汤后服用。 使用方法:产后即可服用。 3 第三步:益气补血发奶方 功用:益气补血并增加乳汁分泌。 代表方药:当归、川芎、黄耆、党参、杜仲、枸杞等。 食补建议:药材可连同乌骨鸡、鲈鱼、猪小排,煮成清汤后服用。 使用方法:产后1周半后,停服生化汤之后,方可服用。 4 第四步:壮骨健腰调经方 功用:补腰肾、壮筋骨、防掉发,恢复未怀孕前的体能状态。 代表方药:产后十全大补汤(可因个人体质加减方)。 食补建议:药材可连同乌骨鸡或土鸡、鲈鱼、猪排骨,煮成清汤后服用。 使用方法:产后满3周开始服用,或月子结束后做为满月调理用。 开开心心坐月子 怀孕、生产对妈妈而言是一大负荷,因此产后需要好好休息与调理,所以坐月子确实有其必要性,但是传统太多的禁忌则有待商榷。现今科学的坐月子如下所述: 1 注意清洁卫生,可以淋浴,但要尽快清洗完毕,在沐浴间内擦干、吹干,并穿着长袖、长裤。 2 多休息,以恢复体力。 3 自然产后7天、剖腹产后10天可开始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为,若有不适,立刻停止并休息。 4 营养且均衡的饮食,不要过量或油腻,有利妈妈身体复原及乳汁分泌。 5 保持愉快心情,所以不要一直闷在房间,家人也应多给予关心及协助(例如分担照顾孩子的责任),才能让妈妈开心度过月子期,为之后的育婴生活做好身心准备。 咨询/中医科主治医师黄慧君 妇产科主治医师林姿吟

产后痹的中医治法

产后痹的中医治法 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8月12日 □张华东陈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内科 妇女在产褥期或产后,可能会出现肢体疼痛、酸楚、畏风怕冷、麻木、重着以及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民间俗称“产后风”。中医称之为“产后痹”,亦有产后身痛、产后中风、产后痛风等之说。产后痹多发生于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但由于失治或误治也可数年不愈而反复发作,严重干扰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广义地说,凡属产后或褥期发生的不通的症状统称“产后痹证”,是妇人产后正气虚弱之时外感风寒湿所致四肢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的一种病症,痹就是不通的意思。 中医认为,女子怀孕生产,最易耗伤气血,致使身体虚弱,再加上自身不注意调节保养,使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从而出现肢体疼痛不适、活动不利的症状。产后痹为妇女产后的专有病症,总结其发病特点有三:必有本虚,兼有邪实,情志为辅。简单来说就是体质差,有实邪,心情不舒畅。所以治疗产后痹要注意调养身体、增强体质,驱除病邪、消除病症,也要注意调整心态,身心同治。 补虚是基础 妇女在怀孕时将大量的营养和能量供应给胎儿,身体抵抗力多少会有下降。待到产中大量失血,或者剖腹产、小产对人体更是损伤,气血亏虚,不能滋养肌肉、皮毛、筋骨,就会出现麻木,肌肉、关节酸痛,活动不利的症状。治标要治本。医书《女科切要》中说:“产后诸疾,先以大补气血,纵有他疾,以末治之。”意思就是说,产后不论得什么病都要考虑到气血已虚,体质不强,所以要以补为基础。 补益脾胃、肝肾是重点。中医认为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此三脏气血不足,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就会产生关节、肌肉、肌表的病症。脾胃是后天之本,饮食需要经过脾胃的作用,才能变化为气血以滋养人体、充实元气;肾为先天之本,是人的元气所在,而元气则与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密切相关。脾胃健旺,人就有食欲,且能将饮食顺利化生为气血,气血充足,一则补体内诸脏之虚损,二则充实体表肌肉皮肤,使邪气无法乘虚而入,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效果;若脾胃虚弱,则气血化源不足,无以荣养四肢百骸,无以补充元气,使抵抗力变差。脾虚不能将饮食很好地转化,也会造成湿邪内生,阻滞经络,进而产生疼痛、麻木、活动不利等诸多经络痹阻不通之象。 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中医认为,肝的功能之一是藏血。女子妊娠生产及至产后均会有气血亏虚。除了补益先后天(脾胃、肾),也应当酌情补益肝血,使肝功能正常运行。肝的另一个功能是条畅气机,气行可推动血行,可帮助人体气血运行通畅,经络无阻;更能协助调整脾胃气机功能,使饮食运化得以正常进行,以助气血生化。 在治疗产后痹时,除了直接补益气血,如给予四物汤、八珍汤,或加桑寄生、炒杜仲等以补肝肾、强筋骨之外,亦要重视补脾胃,调营卫。故方中常加莲子、山药、白扁豆等,或用黄芪、白术、党参、茯苓、桂枝汤等补气健中之品调理脾胃。脾胃功能健旺,气血充足,全身得以濡养,才能抵抗疾病的发生或祛邪外出。 随证以祛邪 《女科切要》中说:“夫产后气血大损,即易产力壮者,尚有感疾为终身之患。产母不可恃健,不行保重,劳碌以损其营,多食以伤其胃。外感六淫之邪,内受七情之气,为

产后中医调理

产后中医调理 核心提示:产后调理,配合身体的变化,各阶段中药调理亦有所差别。一般来说,产后第1阶段以生新血、化瘀血为主;第2阶段着重于健脾益肾、壮筋骨、补养气血;3、4阶段则强调补养气血的部分。另外,针对妈咪哺乳、水肿、乳腺炎、退乳等需要,亦有特殊护理。 第1阶段:生新血化瘀血 产后第1周 代表方药:化生汤 材料:基本方为当归、炮姜、川芎、桃仁、炙甘草等中药根据个体差异另有增减。 使用生化汤的目的,乃是为顺利排除恶露、调节子宫收缩、防止产褥感染等。周彦均表示,自然产者产后3天,或服完西药子宫收缩剂可开始服用,每日一剂,约服5~7剂,一般至恶露呈淡灰黄略带粉红即可。自然流产者则视体质及情况决定是否服用。 许多产妇以为整个坐月子期间都要服用生化汤,实乃错误至极。生化汤既是为排除恶露而用,达成目标后就应停止,过度使用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容易出现恶露点滴不尽的后遗症,还请多加小心。 第2阶段:健脾祛湿收涩、益肾壮筋骨、补气养血产后第2周 代表方药: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 食补:麻油鸡适量 产后第二周之所以着重于健脾祛湿收涩,一来是希望先将妈咪肠胃功能顾好,后续进补才有办法吸收;二来为加速排除身体多余的水分,加上调理脾胃的方子同时兼具补气的效果,正适合该阶段产妇使用。至于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大补气血的药,多偏温燥,要提前于第二周使用未尝不可,只是恶露还未退净或体质燥热都用了可能会有副作用,所以建议留待第三周再开始。 食补方面,产后偏虚,进补有其必要,但同样不宜过于燥热,妈咪产后第二周若伤口已经顺利愈合,可摄取适量麻油鸡。剖腹产者因伤口复原时间较长,为免伤口发炎,料理中应禁止用酒。 第3.4阶段:补气养血 产后第3.4周

产后出血中医中药

产后出血中医中药 【概述】 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超过500毫升者,称为“产后出血”。如处理不当可引起死亡,也就是产后死亡原因之一。临床绝不能机械地把500毫升得出血量作为产后出血得惟一诊断指标,因为在估计出血量时,一般往往少于真正得出血量,故产妇得全身情况观察也就是很重要得。产后出血相当于中医得产后血崩、产后血晕等病证。产后出血可引起垂体缺血、坏死,导致希恩(席汉)综合征,妇科方面表现为闭经。 【病因病理】 产后出血得原因较常见得就是:①子宫收缩乏力:如羊水过多、双胎或多胎、子宫肌瘤、过多使用镇静剂、产程延长、尿潴留、妊高征等引起; ②产道损伤:包括软产道与骨产道损伤2③胎盘因素:如胎盘滞留、胎盘残留、胎盘植入等;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虽然产前有出血,但有时也可影响到产后,引起产后出血;④全身性慢性病:如肝炎、肾炎、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 中医认为引起产后出血得基本病因病理就是: 1、气虚素体气血虚弱,或多产耗气,或产程延长或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影响子宫缩复,子宫收缩乏力,气虚无力摄血,而致产后出血。

2、血瘀产妇因产时耗气,正气已虚,若产时受寒,与胞宫内瘀血搏结,胎盘滞留,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以致血崩。 3、外伤产道损伤,胎儿及胎盘娩出后持续不断得下血过多。 【诊断要点】 1、根据产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超过500毫升,伴全身气血虚弱得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胸闷等症状。 2、产遭损伤引起产后出血特点就是胎儿、胎盘娩出后阴道持续流出鲜红色血液,应及时作阴道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时止血,以手术止血为主,辅以中医辨证止血。 3、根据产妇以往病史作必要得化验检查,如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妊高征有关得检查等。还要了解产妇得妊娠史、妊娠期情况,对诊断产后出血原因有帮助。 4、还有易被忽略得尿潴留引起得产后大出血。 其特点就是尿少,膀胱充盈,将子宫推向一侧,子宫体软。导尿后出血立即减少。 5、血液不外流,积滞于子宫腔内,子宫软,子宫体位置升高,体积增大。要与尿潴留鉴别。 【辩证分型】 1、气虚产后下血如崩,色红,小腹不痛,头晕目花,面目苍白,心悸气短,四肢不温,冷汗淋漓。苔薄,舌质淡,脉沉

产后的药膳食疗.docx

产后的药膳食疗 “ 后”通常指从分娩束到生殖器官恢复正常的段,需6~8周,亦称“ 褥期”。 在妊娠期,因供养胎儿的需要,阴精、气血已有耗,分娩的和出血, 以及用力等,再一次耗气血,及元气,故后有多虚的一面;而后所致的露,稍有感触,又易 停滞于胞,故后又有多瘀的一面;由于用力多,必然耗气,且亡 血津,亦必及气,气虚阳弱,阳气偏虚,必将出寒,后有多寒的一面,故俗有“ 后一冰”之。由此可,女后往往于多虚、多瘀、多寒的状。后百空虚, 正气不足,稍有不慎,极易致病,且后患病多重危。正如《人大全良方》所“犯 微若秋毫,成病重如山岳。”然而,若“ 将息如法,腑和,庶无疾苦。”《孕集》亦云:“ 后,最宜慎,盖后气虚血少,脉空乏,肢懈怠,腠理开,皮 毛不,不周,气道易滞。故致疾之易,而去疾之,莫甚于此”。可古人极重后的养。 膳食在后的养中有着重要作用,代医家及民也十分重后膳食。 如代医圣仲景用当生姜羊肉治后腹中冷痛;唐代医家孟《食本草》用子、醋、好酒煎汁服用治后血不止;宋代《太平圣惠方·食治》中有后方15 首;《圣·食治后病》中有方24 首等。 80 年代后,膳著作出不,而几乎所有的著作 中都有后篇。散在民的后食方更多,如生化母、八宝、艾叶花蜜 、通草粥等,不枚。膳食后康复、母健康大有益,愈来愈受到人 的关注,已成后养必不可少的措施,故至今仍床医生和民所用。笔者将后的膳食介如下,供同道参考。 1用原: 中医膳食,有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之功效。后及早、合理的使用膳, 保健及后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然而用膳也遵循一定的原,才能施膳恰到好,取得期效果。 起来,有以下几点: 1.1抓特点,分虚,施膳 根据后“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后,也勿忘于后”的原,虚、 祛瘀是后治的关。心体察,情,遵循“虚之” 、“ 泻之” 、“寒温之” 、“ 清之”等辨治的法,行方,配膳。如偏血瘀者,多用 化瘀生新的食物与物相配;有寒者,多用温的食物与物相配等。失 血多、露不止、色淡稀,血虚气弱者,当施益气血之膳;后感寒腹痛不止、 露不下,多寒凝血瘀,予温化瘀之。之,后要根据候的不同,施膳,灵 活用,方能有效,不能一概而。凡后必或后必祛瘀之法都失之偏,后既要重 气血大虚,当以虚,又不可忽瘀血内阻,又祛瘀,虚祛瘀二者不可偏。《景岳全· 人》云:“凡后气血俱去,多虚。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者。凡此 三者,但当随随人,辨其虚,以常法治,不得有心,慨行大,以致助邪??”,此中肯,亦可作后膳治之要。 1.2分段,体,注重整体 后各段有不同的生理特点,每个人有不同的体特点,因此后膳理, 区分段合理配膳,根据体适当,注重整体与全身机能的恢复。 分段理。后各段不同的生理特点,采用分段,并循序的方式, 合理的膳,依序行理。第一段是“袪瘀生新” 段。多用生化、益母草煮

中医浅谈产后身痛

中医浅谈产后身痛 时间:地点:13楼示教室 讲课人:胡叶 参加者: 正文 产后身痛,中医病名。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又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产后 痛风”,俗称“产后风”。西医学产褥期中因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痛、产后坐骨神经痛、多发性肌炎、产后血栓性静脉炎出现类似症状者,可与本病互参。本病若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导致痿痹残疾。 一、名词解释 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又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产后痛风”,俗称“产后风”。 二、历史沿革 1. 对本病的论述,最早见于唐代《经效产宝·产后中风方论》。指出其因“产伤动血气,风邪乘之”所致,并列方治。 2. 产后身痛首见于宋代《当归堂医丛·产育宝庆集》,云“产后遍身疼痛”,并指出本病的病因为气弱血滞,并立“趁痛散”以疗之。 3. 明代《校注妇人良方·产后遍身疼痛方论》在前人基础上补充了“血瘀滞”与“血虚”之不同,并指出:“血瘀者宜补而散之,血虚者宜补而养之。” 4. 清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决》概括本病病因主要有血虚、外感与血瘀。《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根据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进一步指出,本病的治疗当以“养血为主,稍参宣络,不可峻投风药”。实为经验之论,对临证有参考价值。 总之,产后身痛的病因虽不同,但历代医家都强调因产失血多虚为发病之根本,故论治 亦提出以养血为主。这一理论至今仍为临床医生所遵循。 三、病因 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产后营血亏虚,经脉失养或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稽留关节、经 络所致。产后身痛的发生,与产褥期的生理密切相关,产后气血虚弱,或产后发热后虚损未复,四肢百骸及经脉失养或产后气血不足,元气亏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机体,使气 血凝滞,经络阻滞或经络失养;或产时耗伤肾气皆可致产后身痛。常见病因有血虚、风寒、 血瘀、肾虚。 四、病机 (1)血虚:素体血虚,产时产后失血过多,或产后虚损未复,阴血亏虚,四肢百骸空虚, 经脉关节失于濡养,致肢体酸楚、麻木、疼痛。

从中医角度讲为什么要坐月子

从中医角度讲为什么要“坐月子”? 提到坐月子,相信每个人都不会陌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对坐月子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提出了质疑。很多欧美妇女一生完孩子就马上去健身房运动,而中国妇女产后却要卧床休息,不能随意洗澡洗头,头上还要戴帽子,不能随意走动,吃着大量营养的食物,这有必要吗? 对于坐月子,民间确实流传着一些不卫生不科学的传统,但除去这些,妇女产后确实有坐月子的必要。坐月子即产褥期,指产妇分娩后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间,一般为6周。由于分娩时的体力消耗和产创出血,产妇阴血骤虚,阴不敛阳,阳气易浮。《金贵要略》有云:“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母体在分娩的过程要流失大量的血液,亡血伤津,筋脉失养,血虚肝风内动;且因分娩时过度耗气,机体的卫外功能下降,邪气容易趁虚而入,损及脉络,直窜筋脉,导致筋脉拘急,突然出现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口噤不开,角弓反张,称为“产后发痉”。 产后多虚,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气不固,容易招致外邪,导致营卫不和而发热。血虚阳浮,也会导致低热不退。此外由于产后气虚,阳气不固,阴液外泄,阴虚内热而容易出现自汗、盗汗。后气虚,阳气不固,阴液外泄,阴虚内热而容易出现自汗、盗汗。 便秘也是妇女产后常见的问题。由于失血出汗伤津,无以濡润肠道,犹如无水行舟,大便不得畅通,燥结难解。产后气虚使大肠传导无力,大便无以运行。 以上,痉、郁冒、大便难被称为“新产三病”。当然,由于气血亏虚,产后还会出现恶露不绝,血晕,腹痛,身痛,小便不通,缺乳等多种疾病。产后抑郁除与平素就抑郁有关外,还和产后失血过多,肝血不足,肝失条达密切相关。而且,刚出生的婴儿最好用母乳喂养,母亲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乳汁的数量和质量。由此可见,坐月子太有必要了。在40天左右的产褥期里作适度的运动与休养、恰当的食补与食疗,能使子宫恢复生产前的大小,气血经过调理也都能恢复,甚至比以前更好,也就将不好的体质在这段时间慢慢改变过来。 传统认为坐月子就要尽可能的多吃肉、蛋类,减少下床活动的时间,其实这是个误区。过多的动物性食物摄入,使绝大多数产妇蛋白质、脂肪摄入过量,使脾胃和肾的负担加重;过多地动物性食物摄入也降低了产妇对其他食物的摄入,使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减少,导致营养不均衡,会增加便秘、痔疮等的发病率,还会影响乳汁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进而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在保证肉、蛋、奶的同时,也要重视蔬菜、水果的摄入。产后应尽早适当活动才更利于体力的回复,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健康体型。但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劳和过早负重,选择适宜强度的身体活动和锻炼,如做产后健身操。, 外国妇女没有坐月子的习惯,这也许和体质不同有关,但中国妇女是必须要坐月子的。无数例子表明,产褥期间落下的疾病可能终身不愈。只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其实坐月子完全可以使一个女性变得更加美丽健康。

产后体质的调理

产后体质的调理 一、气虚者 气虚者:一般为说话无力、食欲不振、缺乏耐力、易头晕、易疲劳、嗜睡、四肢无力、面色白、易出汗。 生活饮食注意事项:三餐要正常摄取,不要一忙就忘了吃饭,并注意积极摄取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如:鱼、蛋、肉、奶、蔬果。尤其在每次生理期结束之后,最好能吃些调养身体的补品,如:人参,黄芪。 1、适合气虚者的食疗——人参莲肉汤 材料:人参15克、莲子15个、冰糖5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并置于碗内,隔水加热蒸1小时,温服。 功效:莲子甘涩补益可补脾止泻,益肾养心安神,加上人参补气,对于心烦、心悸、体质虚弱或久病初愈引起的心慌不安,失眠均有改善之功效。 2、适合气虚的茶饮方——黄芪茶 材料:生黄芪1两,大枣10个。 做法:两味药方加开水煎煮三十分钟后温服,可反复煎泡代茶饮用。 功效:具有止汗、提神、消除疲劳防止外感等作用。黄芪本身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健脾养血。适用于面色不华、疲乏无力气短、出汗等症状。 二、血虚者 血虚者:一般面色苍白或蜡黄、嘴唇不红、指甲无血色,妇女会出现经血过少、贫血、时常心慌、失眠、头晕、眼花、手足发麻冷凉等症状。身体为冷底,将来小孩易有过敏体质。 生活饮食注意事项:在生活上注意多吃含铁质的食物如:葡萄、樱桃、苹果、深绿色蔬菜、鱼、蛋、奶、大豆、猪肝、鸡肝等。 1、适合血虚者的食疗——参归炖鸡 材料:母鸡一只,人参25克,当归25克,盐、姜、料酒适量。

做法:将母鸡清洗干净,上列材料一并置于砂锅内用小火慢炖,至母鸡熟烂即可盛入大碗内,分次佐餐,吃肉喝汤。 功效:人参有安神定悸,大补元气之功,再加上当归,母鸡的补血效用将更明显。 2、适合血虚者的茶饮方——红枣养血茶 材料:红枣10枚、茶叶5克。 做法:将红枣洗净加水适量,煎煮至红枣熟烂,再将茶叶用沸水冲泡五分钟,取茶汁和入枣汤内搅匀,即可饮食之。每日一剂不拘时温服。 功效:红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增强肌力及免疫力的效果。 三、阴虚者 阴虚者:一般症状为体形消瘦、手足心发热、口燥咽干、头晕眼花、虚烦不眠、盗汗、脸颊易红、大便干燥。 生活饮食注意事项:在生活上要注意不要熬夜,多食绿豆汤、西瓜、冬瓜、丝瓜等瓜类来退火,体质燥易上火,适合凉补。 1、适合阴虚者的食疗——四味粥 材料:山药100克、糙米2斤、人参25克、百合25克。 做法:将前四药切小块,加水煮烂熟,加上调味品即可。 功效:山药味甘性平,既能补气又能养阴、滋肾阴、补肾气,配合上营养的糙米及补气的人参、甘平的百合,更有滋养阴血之功效。 2、适合阴虚者的茶饮方——西洋参茶 材料:用西洋参2钱加水煎作茶饮(约2~3片)。 做法:将参切成薄片,以沸水冲泡20分钟后,温服,可回冲,当茶时时饮之。 功效:西洋参可益气生津、润肺清热。适用于口干、虚火上炎易口舌糜烂的人。 四、阳虚者 阳虚者:一般表现为嗜睡、畏寒、面色恍白、不想喝水、易腹泻、尿频、性机能衰退、阳痿早泄(易发生在男性身上)。

产后病与产褥期调理的中医文献研究(中医妇科学)

湖北中医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产后病与产褥期调理的中医文献研究 姓名:张安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医妇科学 指导教师:黎烈荣 20090518 中文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近10年产后调理和产后病治疗的相关中医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并进一步对整理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运用传统文献学的方法,收集相关文献,系统综述了中医产褥期调理以及产后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概况。第二部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产后病的病名、病机、方药等分别进行整理,分析目前研究的规律以及未来研究的侧重点。首先,建立产后病病名数据库,统计结果发现,现代中医产后病病名较之传统中医病名添加了产后抑郁等身心疾病;统计结果提示产后小便不通出现频率最高,但因其发病的特殊性,我们认为以该病为主探讨产后病防治基本方未免以偏概全。为避免我们对产后病防治方的研究过于局限,我们选取出现频率仅次于产后小便不通之后的三种产后病综合进行药物频率整理,通过对药物频率及频次进行统计后,选取出现频次大于或等于1 o(平均出现频次为9.5 3)者组成高频药物库,将高频药物中累积频率超过50%的药物合为一剂,则其方药组成为:当归、川芎、党参、黄芪、益母草、穿山甲、甘草、柴胡,提出本组高频药物可以作为中药防治产后病的基本处方参考。其次,建立产后病病因病机数据库,统计现代中医文献中各种病机在产后不同病种中出现的频次,并计算频率。统计结果发现气虚、血虚、血瘀为产后病最常见病机;统计结果提示现代医家对产褥期病机特点的新认识,主要是新增湿热、痰壅等病机。 第三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对防治产后病的基本方进行单味药分析,证实组方的科学性;通过对现代产后病与传统产后病病机特点的对比分析,综合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探索应用中医药进行产褥期调理的着手点。针对产后“多虚多瘀升兼湿热、痰壅的病理特点,提出针对“产后多虚多瘀升进行中药药物调理;针对现代产褥期新的病理特点进行饮食调理;针对现代产后身心疾病的增加进行情志调理。最后总结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并提出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主题词:中医药;产后病;产后调理;文献研究 The Trad i t i ona l Ch i nese Med i C i Re L i terature Study ofPuerperi um ReguI at i on andPuerperaI D i seaseAbstractSpec i a I i ty:GynecoI ogyof Trad i t i ona I Ch i nese Med i C i ReAuthor:ZhangAnLiTutor:L i L i eRongKey word:Trad i t i ona I Ch i nese med i C i ne:PuerperaI d i sease;Regul at i on afterparturi t i on;L i teraturestudyand researchThi S text use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1 i terature StudyandS tat i S t ica 1 analysi S.We arranged the TCM l i terature aboutregulation instegmonthandpuerperaldisease in recent 10years,and analyzed findings.The ful 1 textcomprehended3parts.Firs t,We col leered thepertinent 1 iteratures,summarizedthe TCMregulation inStegmonthand theetiopathogeniSi S、pathogenesiSand theoverview of treatment.In secondpart,We arranged puerperal diseases’name、pa thogenesi S and medicine by makinguse of s tat i S t ica 1 method,researched makeanalysiSabout the law of exiStent research andinves t igative focalpointin the future.Fi rs t of a 1 1,weestabl i shed data bank about disease name ofpuerperal diseases.Stat i s t ica 1 resul t s told US,di sease inphysi ca 1lyand menta 1 lyaspostpartum depression increased;thedi sease that accountmos t frequencyof

产妇不适的中医调理

产妇中医调理 产妇产后是身体最虚弱的时候,一些恼人的症状往往在此时趁虚而入,严重影响坐月子的质量,甚至降低恢复的速度。即将面对漫长育儿辛劳的妈妈们,可不要轻视这些身体的警信哦!不但中医主张“坐好月子,才能养好身体”,越来越多的西医也赞同,产妇应该在月子期间,利用膳食与调养,补充生产时所耗费的能量。不过要能“好吃、好睡、好心情”,前提是身体健康情况良好,有些妈妈因为压力或体质因素,而出现食欲不振、疲累、失眠、便秘等身心症状,白白错过坐月子的调理机会,非常可惜!你是“刚出炉”的产妇吗?你担心身体的状况,会影响坐月子的效果吗?通过本单元的中西医会诊,相信可以帮助你减缓不适,轻松度过每一天。 ★食欲不佳 食欲是健康的指标。一般来说,产妇刚生完产的第一周,由于黄体素下降的缘故,妈妈都会有不错的胃口。但是有些妈妈却因为照顾宝宝的压力、睡眠不足、情绪激动、担心身材等因素,而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加上产妇活动减少,不容易感到饥饿,或是月子食物不好吃,而无法在坐月子期间,获得应该有的营养补充。 破解方法:

生活饮食方面 1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可以考虑一天吃5~6餐,避免肚子胀或一次进食太多。 2食物尽量清淡,避免太咸、油腻、产气性与特殊气味的食物。 3选择产妇喜欢的食物,不必刻意补充蛋白质类食物。 4月子食物的食材应新鲜,最好用现吃现煮的方式,不要使用微波炉烹调或回锅好几次。 5准备花生糖、黑芝麻、酒酿、核桃等小点心,有助于开胃。 6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油烟、二手烟、汽油味。 7找出心情不好的原因,加以排除。 8使用精致悦目的餐具。 指压按摩 1利用指尖,强力按压背部脾俞穴、胃俞穴3次,每次3~5秒钟。 2强力按压喉根部气舍穴、腹部中脘穴3次,每次3~5秒钟。 3强力按压脚部地机穴5次,每次3~5秒钟。 ★疲累 生产时会用掉很多体力,加上半夜要哺乳,睡眠不断受干扰,

产后乳少的中医调理

产后乳少的中医调理 产后乳少指产后乳汁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又称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于整个哺乳期。产后缺乳的发病率约为20%~30%,且有逐渐上升趋势。 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较为丰富和全面,早在隋《诸病源候论》中就有“产后无乳汁候”,首先提出了津液暴竭,经血不足可导致无乳。《千金要方》列出了“治妇人乳无汁共二十一首下乳方”,其中有至今临床上仍沿用的几种药物,如通草、漏芦、瓜蒌根,以及猪蹄、鲫鱼等催乳食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类,“产妇有二种乳汁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这个指导原则至今仍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病的诊断较为简单,患者多为产后数天至半个月内,开始哺乳时,乳房无胀满感觉,乳汁稀少或全无。也有产后曾正常哺乳,后因种种原因导致乳汁减少或无乳。乳房多无任何不适,也可有胀痛,或伴乳房结块。 病因病机 缺乳常见的病因病机有两种,一种是患者素体气血虚弱,又因产时失血耗气,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乳汁化生乏源,导致乳汁甚少或全无。这种类型的缺乳很容易理解,所以老百姓都有给产妇补的经验,给产妇喝汤、让产妇吃高蛋白高营养的食品,都是为了达到补益的目的。 还有一种类型的缺乳是大家了解较少的,很容易被忽视的,那就是肝郁气滞型缺乳。患者常因产后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导致乳脉不通,乳汁运行不畅,因而缺乳。这种情况不是化源不足,而是有乳汁但是排出不通畅。现在临床上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因虚而致乳少的情况较少,很多患者舌苔厚腻很明显,脉也没有明显虚象。常见患者这样自诉:“昨天穿山甲、今天王不留,早上猪蹄汤、晚上鲫鱼汤。乳房胀痛特别明显,但乳汁就是下不来。”这种情况下再盲目去补反而适得其反,越补患者乳房胀痛感越甚,但是乳汁就是出不来,这种类型属于实证。 故做出缺乳的诊断时,要明辨虚实。乳汁为血所化生,赖气以运行及控制,乳汁的有无、多少及排出情况均与气血有密切关系。故缺乳有虚有实,若气血虚弱,乳汁分泌障碍,内无乳汁可下,为真性缺乳,属虚;若乳汁来源本非缺乏,而由气机壅遏郁滞,管道不通,乳汁不能排出,为假性缺乳,属实。临床诊断过程中首先要询问病史,虚证患者常有产时失血过多等病史,而实证患者多有情志不遂等诱因。虚证患者通常乳房柔软,乳汁清稀,而实证患者乳房胀硬,乳汁质地浓稠。

坐月子如何调养能改善体质

在传统观念里坐月子非常重要,此时若加上中医的滋补理念,不仅有利于产后恢复、产后成功母乳哺乳,更有利于改善体质。 中医认为,体质是先天形成的,但与后天调养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女性一生中有三个重要补体质的黄金期:青春期、更年期及产褥期,也就是产后坐月子的阶段。如果你错过了青春期,就趁着坐月子来补补吧。 月子为何能改善体质 ● 怀孕期间,身体的各个系统为了宝贝的生长发育需要,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为坐月子期间的体质改善创造了条件。生活中也不难发现,一些孕妈咪产后皮肤更光洁、弹性更好就是这个道理。 ● 孕育时,女性的子宫、乳房会有一个再次发育的历程,这对女性本身也是个调整重塑的过程。如一些妈咪在宝贝出生后,痛经的情况得到了改善,就是这个因素。 ● 中医认为,生产过后“气血大失”,产后特别是产褥期,由于身体处于较为虚弱的状态,更易接受调养。且相较于青春期与更年期,产褥期可以说是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效果的调养期。 调养体质3个你知道 传统意义上,坐月子的时间是产后的30~40天。坐月子需要补,但也不是盲目进补,而应根据身体的情况,按需调养,才能更好地恢复元气。 1、并非每个产妇都要吃中药 中药是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加以应用,而每个个体的体质、自身状况均不相同,对于中医药不了解的产妇,调养时不要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地应用中药,一旦用错中药反而对健康不利。 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产妇,适当调养就能让身体逐渐康复,不必用中药。但对气血损伤较大,身体很虚弱的产妇,或产后恶露未净、气血未通,或是感受外界邪气,饮食、劳逸损伤后,引起各种产后病症时,应咨询中医医师后可适当用药调养。 2、体质调养要分虚实与寒热 中医治法中的重要原则便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及“寒者热之,热着寒之”,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阳盛或阴虚体质的产妇,不宜用具有温热性质的中药,而阳虚或阴盛体质的产妇,则不宜用寒凉性质的中药。 ● 寒性体质的产妇通常会有腹泻、四肢冰冷等表现,月子进补需选温补的食物或中药。在饮食上可适当多吃苹果、草莓、樱桃等水果。不宜吃西瓜、梨子、菠萝、椰子、杨桃、西柚、哈密瓜、绿豆、冬瓜、苦瓜等食物,特别是北方及寒冷冬季分娩的产妇,饮食上更要注意不宜多吃寒凉的食物。 ● 热性体质的产妇,可出现脸红、手脚心热、口干等表现,月子进补需选择偏凉补方药,如甘露饮、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散等。在饮食上可适当多吃柳橙、葡萄、丝瓜、枇杷、莲藕、青菜等食物,但不宜用酒、姜、荔枝、龙眼等热性的食物。 ● 体质偏虚的产妇,通常会有疲倦、精神疲惫、腰膝酸软等情况,可适当根据中医师的意见选用中药,在饮食上可适当多吃些糯米、小米、黄米、山药、红薯、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青鱼、鲢鱼、黄鱼等食物调养。 3、产后不宜立即大补 在孕期,为了保证胎儿的供养需要,孕妈咪通常都处于新陈代谢较为旺盛的阶段,属多气多血的热性体质,尽管在分娩期间气血损耗极大,但在产后一周左右,恶露未净,体内的热性尚未完全退去,不宜立即开始大补。文/余梅

产后中医保健处方

一.产后中医养生须知 (一)寒温适度,起居有方 根据气候变化,恰当着衣,以免伤寒或中暑;居室既要避风,又要保证空气流通;避免汗出当风。睡眠充足,适当运动,避免过分屏气努责,防止恶露不绝、阴挺下脱等病症的发生。 (二)饮食易清淡,有营养,好消化 产妇的饮食应注意:在保证足够的水分和均衡的营养的前提下,尊重产妇的饮食嗜好。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增进食欲;保证食物种类的多样化,以少食多餐为原则,不宜多食寒凉、生冷或过于辛热、煎炸、肥腻的食品。 (三)保持心情舒畅,创造安和的育儿环境 (四)产后百日内,不宜交合。 (五)谨慎用药与进补,哺乳期用药或进补要谨慎,以免给婴儿带来潜在的风险。 产妇日常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1、儿枕痛(产后宫缩痛) 产后三、四天内,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哺乳时加重,不伴有寒热,恶露无异常。 1.饮食调理: (1)山楂肉30克,红糖15克(冲),水煎服。 (2)益母草30克,生姜3片,红糖15克(冲),水煎服。 (3)红糖煮鸡蛋1—2个。 2.穴位按摩:选用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中极等穴位按压。

二、产后乳汁蓄积 临床表现:乳房胀痛、乳腺结块触痛,乳汁难出或有结块;但局部无红肿灼热感,不伴有发热恶寒等症状。 1.乳房按摩:由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按摩,保证挤压乳头每侧至少有10个乳腺管喷乳为佳。 2.外敷: (1)芒硝500克,分次纳布包内,敷于乳房处,芒硝结块后,更换。可以有效地缓解乳房疼痛的症状。 (2)如意金黄散用米醋调开外敷;随干随换。 (3)仙人掌去刺,捣泥外敷,一天2—3次。 三、产后缺乳 1.饮食调理: (1)猪蹄1只,百爪鱼适量,木瓜1只,共煮汤。 (2)猪蹄汤:猪蹄2只(或用鲫鱼),通草24克,同炖,去通草,食猪蹄饮汤。 (3)鲫鱼汤:活鲫鱼洗净、背上剖十字花刀。略煎两面后,烹黄酒,加清水、姜、葱等,小火焖炖20分钟。丝瓜洗净切片,投入鱼汤,旺火煮至汤呈乳白色后加盐,3分钟后即可起锅。如根据口味和习惯,将丝瓜换成豆芽,效亦相仿。 2.穴位按摩:可以选用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等穴,手指点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3分钟。 四、产后便秘 (一)临床表现:产后大便干燥,或解时坚涩难下,饮食如常,

中医妇科产后病

第十章、产后病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和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 ●产褥期是指产妇从胎盘娩出至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间,一般为6~8周 ●新产后是指产后7天以内,包括在产褥期内 ●三病:指产后痉病、郁冒(产后出汗)、大便难 三冲:指败血上冲,冲心、冲肺、冲胃 三急:呕吐、盗汗、泄泻 ●产后病病因病机:①亡血伤津,元气亏损,虚火易动②瘀血内阻,败血妄行③饮食劳倦,外邪所伤。 ●产后的病机特点:多虚多瘀 ●产后病的诊断——三审 1.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 2.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 3.再审乳汁行与不行及饮食多少,以察胃气之强弱。 ●产后用药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产后病治疗原则:勿拘于产后,亦无忘于产后 第一节、产后血晕 ●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神昏口噤,甚则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 ●本病为产后危重急症之一,属于“三冲”。西医学的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可参本证。 ●病因病机:虚者:阴血暴亡,心神失守实者:瘀血攻心,扰乱心神 ●紧急处理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抗休克,预防并发症和预防感染。 (1)立即将产妇仰卧位,头低脚高 (2)针灸:强刺激眉心、人中、涌泉等 (3)中药:固脱救厥。常用丽参针、参麦针、参附针 (4)西医疗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吸氧、补液输血、抗休克、预防治疗并发症。 ●辨证论治:辨虚实,分脱证、闭证。虚者为脱,实者为闭。 治则:救脱开闭 治法:虚者益气固脱,实者行血逐瘀。 附、产后出血(PPH)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5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病因: (1)子宫收缩乏力(主) (2)胎盘因素 (3)软产道损伤 (4)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