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日本建筑设计

日本建筑设计

日本建筑设计
日本建筑设计

关于日本的设计风格,在世界上一直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日本的设计一般以质朴简单但又不缺乏创意点著称。细观日本的设计可以发现他们的设计注重细节,在人性化的方面考虑的也很全面,有一种人文色彩在其中,日本是个开放包容进取的民族。在吸收学习西方文化日本设计交流的同时,也将本民族的精髓融合,西方同行多会用「禅」去形容他们的设计精神,优雅、简洁、疏密把控等方面最为值得欣赏借鉴。

我们就着重的说一说,日本的建筑设计及建筑设计师。

谷口吉生TANIGUCHI YOSHIO

谷口吉生是一位知名的日本建筑师,近期的知名作品为纽约的现代美术馆新馆。2005年10月17日,他获得了日本美术协会颁发的第17届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的建筑奖项。谷口吉生的父亲谷口吉郎也是一位建筑师,但他在大学时期并未受父亲影响,主修建筑,反而

是在庆应义塾大学主修机械工学,1960年毕业后,经常参与父亲与建筑师朋友的聚会讨论,渐渐对建筑产生兴趣,于是出国到哈佛大学念设计研究所,1964年毕业,谷口吉生曾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短暂的工作过,此建筑大师影响谷口吉生的风格甚多。1964年到1972年,谷口曾在丹下健三的工作室工作,1975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之后也曾和知名的野口勇、Peter Walker、Genichiro Inokuma合作。

代表作品

西泽立卫NISHIZAWA RYUE

西泽立卫,日本著名建筑师,1966年生于东京都。1990年横滨国立大学研究生院硕士毕业,2010年与妹岛和世一起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现横滨国立大学大学院Y-GSA教授。

代表作品

伊东丰雄ITO TOYO

伊东丰雄是一位重要的日本当代建筑师,曾获得日本建筑学院奖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出生于日治时代的京城(即今韩国首尔),在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系后,曾于菊竹清训(Kiyonori Kikutake)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在1971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原先称为URBOT

(Urben Robot:城市机器人之意),在1979年正式改名为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此后推出了许多重要的日本建筑作品,从早期带有现代主义理性的线条(如1976年的中野本町之家(White U)和1984年的银色小屋(Silver Hut)),到后期大量的玻璃穿透效果,风格相当明显。2013年3月18日,获得201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是第六位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八代市博物馆,仙台传媒中心等。普利兹克奖评委会认为,伊东丰雄是一名“永恒建筑的缔造者”,并称赞他“将精神内涵融入设计,以及其作品中所散发出的诗意之美。

代表作品

中村拓志NAKAMURA HIROSHI

中村拓志,日本新生代建筑师,1974年出生于东京,在东京明治大学接受建筑教育,后来进入隈研吾的都市设计事务所工作。2002年,年仅28岁时成立NAP建筑设计事务所,其后于2004年完成位于银

座的浪凡旗舰店(Lanvin Boutique),该案屡获大奖,使中村拓志一跃成为日本建筑界的新星。最近得到的奖项是2012 ar+d Emerging Awards 新锐建筑奖,著有《恋爱中的建筑》等书籍。

代表作品

【建筑设计理论】中国近_现代建筑史整合研究_对中国近_现代建(精)

历史与理论 HISTORY AND THEORY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整合研究——对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的整体性审视 邓庆坦 摘要 /从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之间的历史连续性和整体性出发,在既有的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行的近、现代历史分期进行反思,对贯穿其中的主要历史脉络进行审视和梳理,进而提出了整合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观点,并指出整合研究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 /整合历史分期中国近代建筑中国现代建筑史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historical continuity and integrity, and based on existing fruits of studies, this paper gives a reflection on current periodization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and observation on main historical context in the two periods. It brings forth a view point of integration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 h i n e s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h i s t o r y, a n d e x p o u n d s t h e academic signi? 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KEY WORDS/ integration, periodization of history,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e, 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现行中国建筑历史分期模式是典型的三段式 :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为古代史,鸦片战争至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近代史,新中国成立之后为现代史,这一模式缘起于 1950年代的“三史”编写:1958年决定编写《建国十年来的建筑成就》、《中国近代建筑史》和《简明中国建筑通史》 ,3部史书分别对应社会主义、半封建半殖民地和封建社会的建筑历史 [1]244。进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研究完成了从政治话语向学术话语的转型,但是这种三段式的分期模式却延续下来,并通过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的问世和学术体制的形成而固定下来。本文试图打破现行的近、现代建筑历史分期模式, 对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进行整体性的审视,进而提出整合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的观点。

日本建筑设计领先的原因

日本建筑设计领先的原因 1背景介绍 众所周知,普利策建筑奖是表彰建筑师在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的奖项,被誉为建筑学届的诺贝尔奖。迄今为止,已经有7位日本建 筑师获此殊荣。获奖人数居于世界第二。除此之外,在日本还有很多 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如黑川纪章、矶崎新、隈研吾等,他们也都是世 界级的著名建筑大师。特别是42岁的藤本壮介,2013年被指名设计了英国伦敦肯辛顿公园蛇形画廊临时展馆,是迄今为止设计过此展馆的 最年轻的的建筑师。虽然这些日本建筑师未获得普利策建筑奖,但他 们的名声及作品却名扬海外。那么,为什么在日本却有如此众多的世 界级建筑师大师和获奖建筑师?日本成为建筑强国的秘密何在?关于 这个问题在中国建筑界讨论的并不是很多。中国的华夏文明对日本有 着及其深刻影响,不管是文字、哲学思想,美学等,当然,建筑也不 例外。因为日本古代建筑具备了中国建筑的一切特点,大致可以说它 隶属于中国建筑体系。但是,日本古代建筑仍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它们的美学特征。除早期的神社外,日本古代的都城格局、大 型的庙宇和宫殿等,比较恪守中国型制,而住宅到后来则几乎完全摆 脱了中国影响而自成一格,结构方法、空间布局、装饰、艺术风格等 都与中国住宅大异其趣。茶室、数寄屋之类,可以说完全是日本建筑 的独创了。它们的美学特征平易亲切,富有人情味,重视并擅长于呈 现材料、构造和功能性因素的天然丽质。此外,到我国明代中后期日 本出现类似西方抽象艺术的浮世绘和枯山水。总而言之,日本古代建 筑可以归结为:洗练简约,优雅洒脱注重表现自然材料气氛。到了近代,这种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工业革命,中国和日本得到完 全不同的结局。一个是受百年欺压,现在还在完成着先进国家早已实 现的工业化任务的中国;而另一个则是全盘西化,在短短三十几年就 完成了基本的工业革命,并走向海外扩张的日本。二战之后,日本更 是成为与欧美平齐的发达国家,建筑方面也不例外。本文首先从现代

日本建筑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日本建筑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就必须盖房子,就离不开 建筑设计,建筑学也就不会停止发展。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因为有良好 的艺术根底,也可向艺术门类发展自己。艺术是相通的,所以,很多 想学习建筑设计的同学愿意走出国门更好的学习本专业,很多学生和 家长对日本建筑设计专业有着良好的信赖感,他们把目标投向了日本,原因是日本在建筑设计在国际上认可度颇高,建筑设计专业的就业方 向可就职于建筑设计事务所或建筑设计研究院。 例如,公司有日本的佐藤综合计画(代表作品:鸟巢)、日建设计(代表作品:北京京广中心,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日本建筑设计师黑 川纪章且他与矶崎新、安藤忠雄并称日本建筑界三杰。除此之外,建 筑师伊东丰雄、女建筑师妹岛和世等建筑设计大师也是日本人骄傲的 人物。 所以,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前景是美好的,毕业领域是广泛的。能够成为建筑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前景非常乐观,那么日本有哪些院 校能够更专业的学习建筑设计专业呢?澳际留学专家为您推荐日本知名 院校东京大学及京都大学。 建筑设计师黑川纪章1957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后又到东京大学深造,先后获得建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少年得志,26岁就崭露头角,28岁时开设了黑川纪章建筑与都市设计事务所。如今已是国际知名的 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他的作品有: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1961)、中银舱体楼(1972)、福冈银行本店(1975)、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1982)、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1983)等。黑川纪章在海外也参加了很 多设计工作,如1990年北京由中日两国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中日青年 交流中心(21世纪饭店),其主要建筑有豪华世纪饭店、世纪剧院、国 际会议厅、教育研修楼、银橄榄体育世界、中国青年婚谊宫、音像演 播制作中心、电化教室等,也是黑川纪章提出的总体建筑设计方案,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着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Calatrava(卡拉特拉瓦) ?SantiagoCalatrava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

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 里斯本车站 密尔沃基美术馆 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二“非人类的建筑语言”:开创神话园林与宇宙观念建筑的鬼才戴帆 作前卫的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戴帆(DAIFAN)以突如其来巨变般全新图景的建筑设计冲击着当代社会的定性观念和价值,其作品内容思想繁复,精确的表现、精心设计的逻辑结构、丰富的创造力及想像力将空间和感觉在建筑语法、建筑形式的各种可能性上作了多样化的呈现,。 戴帆的建筑设计倾向于冒险性,他所追求是一切多元的创造力与解放,以及与对此力量的无限肯定性。这种时间、空间的跳跃颠覆了主流建筑。他的设计和艺术从来不是被标准的知识形式把握的东西,它在概念和表现上的高度实验性和颠覆性造成观众读解的吃力。而是抓住概念的创造性在思想的制高点上飞掠、穿行,看到全新的图景,朝着不断前进的曲线飞向未来,未来是力量实践的场域。 戴帆的“宇宙宣言”(UniverseManifesto)首先作为一种复杂的谜一样的建筑设计与理论、一种能量巨大的建筑语言非常震撼,这种震撼既是建筑语言上的,也是观念方面的。就观念而言,戴帆重新更新了人类的建筑思想以及建筑与人、与世界、与社会、与政治的关系,他的“宇宙宣言”动摇了既定的有关建筑的成见,或者说,他从另外的不同于所有的人角度,

浅谈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思想与作品

TECHNOLOGY WIND 1安藤忠雄简介 安藤忠雄作为一个未受过正规教育的世界著名建筑师,其一生有着非常浓厚的传奇色彩。1941年他出生在日本的大阪。他的童年时光大部分是在大街和运动场上度过的。年少的时候曾对船模和航模制作十分迷恋,并且学习过拳击和木工手艺。18岁的时候开始对日本的京都和奈良等古城的茶室、庙宇和神殿等传统建筑进行考察。之后他又开始游历欧美,考察了欧洲古代的许多著名建筑并绘制了大量速写图。然后回到家乡大阪建立了建筑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建筑生涯。 安藤忠雄的成名作是1979年获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的大阪住吉区的长屋。这之后安藤忠雄获得了一系列的国际大奖:普利茨凯建筑大奖、日本文化设计奖、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奖、日本吉田五十八大奖、每日奖、布鲁诺纪念奖、法国建筑院的建筑金奖、嘉上伯建筑奖、日本艺术学院奖、帝国议会一等奖、英国的皇家金奖以及大阪公共建筑奖等。 由于一系列的获奖作品,安藤忠雄成为了美、英、德、法等多国建筑学会的荣誉资深会员,并在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多个学校当过客座教授及作过学术报告。后来一直担任东京大学的教师。安藤忠雄作为一位著名的、卓越的建筑师,其在世界多个国家的作品展览都获得了巨大的轰动。人们评价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纯粹性、复杂性、永恒性和普遍性 2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思想与理念 安藤忠雄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游历了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物,他将自己的见闻和近代人类建筑观念的转变与自己独特的个人形式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建筑设计思想理念。比如安藤忠雄认为,日本建筑的空间概念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这与万神庙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如何将东、西方对立的建筑观念和风格融合起来,满足近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安藤忠雄在此方面,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建筑设计思想与理念。 2.1建筑与自然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理念 建筑来源于自然必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的复杂的巨系统,系统内的各元素发生相互作用,风、光、水和建筑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会发生相互作用,在融合交互中相互依存、相互依托。建筑与自然有某种天然内在的联系,只有当自然引入到建筑中并与建筑相互联系时,人们才会关注自然要素,那么它才具有意义。 2.1.1对自然元素中风的运用 风给了建筑无限的活力。风使绿树的光影与建筑的阴影更加婀娜多姿,建筑的倒影也更加变化多端,建筑也成为了风的组成部分,与风共舞。我们能深刻感觉到处是缥缈、柔和、轻灵,犹如身临其境,安藤忠雄所设计的六甲山教堂就把风的特性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2.1.2对自然元素中光的运用 建筑与自然元素中的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安藤忠雄对光的运用独辟蹊径。这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首先,区别于其他大师,安藤忠雄不仅设计公共建筑时重视光在塑造内部空间环境的作用,私人住宅建筑设计中同样有所体现,比如六甲山集合住宅、住吉长屋等;其次安藤忠雄在一系列的建筑作品中充分体现和诠释用光的建筑设计理念。安藤忠雄对建筑与光的关系的理解有自己的主张和观点,他最常用也是最突出的设计手法就是利用几何构图和简单的混凝土材料,创造具有动 感节奏的光影变化和大面积的明暗对比,最显著的就是利用明暗对比来反衬场所的意义和光的魅力。 2.1.3对自然要素中水的运用 同人一样,建筑也具有亲水性,由于水的存在和作用即便是静止的建筑也会而具有灵气,水也会会因为有了建筑而显得丰富。建筑与它在水中的倒影产生了对话,建筑的倒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中,水的本质便是倒影,把水与建筑间相互应在一起,水之教堂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建筑与水、自然的相互交融关系。 2.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真正的建筑是人的建筑,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是安藤忠雄进行建筑设计时遵循的基本理念之一,体现在他的言论和作品中,他把用户看作不仅仅是一个使用者和占有者,而是参与者或观众。与此同时,他把住宅看成是可以体验和感知的设施,而绝不是功能性的遮挡物。 2.3空间的纯粹化和建筑形体的几何化及简约化的理念 迄今为止,建筑师所追求的目标一般是是开拓和探索空间的运用和几何造型。安藤忠雄深化了现有的空间概念和几何学理论:第一,重视极少主义原则和建筑空间体形的纯化;第二,把人工化自然和几何学结合。当几何形体和简约的材质构成的建筑引入这种自然的时候,就把建筑本身抽象化了,建筑也就随之有了相对复杂的表情。并且,处理建筑形体时,他尽量使自己设计的建筑空间具有易识别性以及单纯的几何性,纯粹性是他进行建筑设计时追求的具体目标。 3安藤忠雄主要作品 作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日本当代有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作品包括了光之教堂、水之教堂、泰特现代美术展览馆、芝加哥的住宅等众多世界著名建筑。这些著名作品在建筑上表现出了很强的独特理解。比如他通过对罗马万的长期的研究,将万神庙独特的神圣感和自然因素相结合的特点运用到他以后的很多作品中,给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下通过他的作品之一的六甲山教堂,来分析其独特的建筑手法其文化意义。 安藤忠雄对六甲山教堂的空间处理是为了创造出一种静谧而神圣的空间氛围。在处理手法方面,六甲山教堂并未被设计成一个单纯的立方体体量,虽然其尺度不大,但是毫无装饰且平整的四壁将教堂的单纯性表露的一览无余。但安藤忠雄并未对空间处理仅仅停留在单纯上,而是通过采用一些手法,在单纯空间上引入了一些自然因素,并使其成为空间的视觉中心。六甲山教堂正是依靠单纯空间的一个大玻璃窗引入的室外倾斜的草坪来将空间的个性完美的塑造出来的。 通过对安藤忠雄作品如六甲山教堂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建筑作品体现了深刻的民族特性。 4总结 安藤忠雄的设计思想理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以人为本,才能做到真正的建筑是人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充分运用自然的基本元素,如光、水、电等;空间形体单纯化,少就是多,等等。如果我们在以后的建筑设计中能够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的建筑也会迈向国际化的舞台。 浅谈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思想与作品 濮赫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 611756)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本人不平凡的经历,虽然他不是建筑科班出身,却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崭新、独特的 建筑风格,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最为活跃的建筑大师之一。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产生了他独特的设计思想与理念,其建筑实践与理论的特征,就是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建筑形体方面他讲究空间的纯粹化、几何化和简约化,在此思想下产生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建筑,独具特色,也为我国的建筑设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关键词]思想理念;几何化;自然元素建筑科学 177

建筑设计赏析 田子坊

建筑或室内设计作品调查田子坊

简介:田子坊,原名志成坊。“田子坊”本是泰康路上的一条小弄,1998年起在上海市和卢湾区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租赁、转让、置换等方式,逐步把旧房、就民宅改建成画家工作室、设计室、画廊、摄影室、陶艺馆、时装展示厅等,吸引了包括陈逸飞、尔冬强等知名艺术家以及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日本、中国香港等6个国家、地区及国内的百余家中外创意企业入驻,逐渐形成了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转型发展成为上海乃至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发展基地,被评为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上海最具影响力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和上海优秀创意船业集聚区。 地址:上海市泰康路210弄 建设时间:始建于1930年 占地面积:7万余平方米 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 性质:田子坊的前身是许多老工厂的聚集地,如今已成了创意产业区。 特征:田子坊小得岂有此理,才短短400多米,但就在这样的400米里,田子坊集中了石库门、小店、创意工场这些相互融合的元素,有“小新天地之称”,是上海时尚的潮地。它是目前上海所剩不多的典型的里弄建筑格局。这里既有旧里又有新里,还有花园住宅,建筑风格包括折中主义、英国新文艺复兴风格、现代主义风格、中国传统砖木结合风格,还有西班牙建筑风格、英国城堡建筑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等。其中尤以石库门建筑最为丰富,二十多种形态,类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可谓独步上海。

艺术家的创意梦工厂 1998年12月28日,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首先进驻泰康路揭开了泰康路上海艺术街的序幕,不久又有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尔冬强工作室每月一次的歌剧演唱会高朋满座。坐落在泰康路220弄的乐天陶社艺展吸引国际陶艺家前来参展、交流,在世界的陶艺界享誉盛名。上海自在工艺品公司的缕青竹刻在沪上的竹刻中独树一帜,畅销港台。 泰康路210弄被名为"田子坊"的小弄内更有一股热流向你赴来;弄内的厂房构筑起泰康路上的精华高塔。同时厂房改成的工作室经过艺术的再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氛围。陈逸飞的工作室体现了古朴、凝重的建筑特点,休息室内的壁炉不仅仅是摆设,还真能升火,在隆冬时节,围在壁炉边喝上一杯咖啡或红茶,谈论着艺术的创造,你的灵感一定会有最好的发挥。尔冬强的工作室体现出后工业革命时留下的痕迹,二台吊车不仅是摆设,它照常能启动,而天棚的进口透光板更能体现现代建材的运用,这是工业革命的成果,而版画的手工制作,使你在时光穿梭中来回奔跑。物质可以经过人们的加工、提炼产生另一种物质,艺术的生产充分把人们对现实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己的思想融化在作品中。陈逸飞先生的"东方少雕塑"作为亚洲唯一的华人在巴黎的世界雕塑展览会上展览。这是一种创作,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的生产。还有美国的陶艺家杰米开设的陶艺工作室引来无数的老外在这里学习陶艺技术。香港的著名陶艺家郑祎也在泰康路220弄二楼开设"乐天陶艺馆",将进行国际陶艺界的交流。 蓬勃的商业区 田子坊内的一座五层厂房已改建成都市工业楼宇。在5000平方米内引进了10个国家与地区的艺术人群,他们在这里设立了设计室、工作室。厂门前有10根旗杆

教学设计《风格多样的建筑》(DOC)

教案首页 教材版本江西美术出 版社义务教 育教科书 学段小学学科美术 章节 六年级 第12册 第1课 课题 名 风格多样的建筑课时 1 执教教师单位南昌师范附属实验 小学 教师姓名蔡桑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欣赏中外著名建筑,了解中外建筑的艺术特色及高超的设计水平,了解建筑实用与审美结合的艺术特性、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建筑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及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热爱生活、积极创造艺术人生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够对相关资料进行正确的收集、整理和提炼。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一定的美术术语,从功能、造型、色彩及材料等不同角 度,大胆表达自己对建筑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具课件、建筑纸模型、彩色卡纸、画笔、双面胶等 时间安排1课时 课后小结 学情分析 1.学生是11—12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达自己的

想法,对美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大量的建筑,但是对 建筑的知识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 3.学生对了解多种多样的现代建筑有着浓烈的兴趣; 4.学生已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能带着问题有组织地进行合作学 习; 5.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计算机使用基础,能够借助百度 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 第1课多种多样的现代建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实物——鹦鹉螺(世界四大名螺之一)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礼物(出示海螺实物),你们看 这是什么?它的形状像什么?观察它的颜色和花纹。 学生回答。 师:没错,就是一种海螺,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 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壳的表面呈白色或乳白色,生长纹从 壳的脐部辐射而出,多为红褐色。 2.根据这个海螺的造型你能联想到什么?

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锋

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锋 当我们讨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这一论题时,相信许多人心怀疑虑:"中国是否有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借用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至少,第一以"建筑大师的杰作"作为衡量尺码,第二以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轰轰烈烈发展的历史作为参照。假如我们打破这种习以为常的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史观的思维定势,不是以西方体系作为参照,转而将目光放在中国建筑发展自身,我们蓦然发现,无论在近代还是在当代,中国均有自己的优秀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中国也有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明晰的轨迹。 一次大战之后,以格罗皮乌斯及其同事在包豪斯的教学和设计实践为标志,并以勒?柯布西耶在法国的建筑活动为另一标志,在德国、法国、荷兰乃至俄国,先锋派们的建筑设计实验导致各种现代建筑成果层出不穷,1925年前后,现代建筑运动已达到蓬勃发展的势头,并经此席卷整个欧洲,同时逐渐影响世界各地,包括亚洲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 1930年前后的中国建筑界有两点史实十分清楚。其一,在上海、天津、南京、武汉、青岛,以及在日本人侵占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出现了现代建筑式样,或称"摩登式"、"现代风格"、"万国式"、"国际式"、艺术装饰风格、日本摩登等,其中包含有为数不多但较纯粹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其二,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及思想通过报刊杂志、建筑师的交流、建筑教育等方式在中国广为传播。这说明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在其肇端初始就已波及到中国,并产生效应,中国近代建筑界与世界建筑发展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联系。 一、现代风格的诞生 作为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以及对外通商的窗口城市,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现代风格的建筑最早正是在这里诞生。1929年9月5日,沙逊大厦在上海外滩南京路口落成,由具有雄厚的设计实力,二三十年代称雄上海的最大设计机构公和洋行(Palmer&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即今香港"巴马丹拿事务所")设计,大厦10(局部13层),塔顶高77m,平面为A字型。钢框架结构,顶部设有19m高的金字塔形铜屋顶。从其形式来说,尽管与我们今天从历史书上看到的世纪初年的世界最高摩天楼--美国芝加哥蒙 特格美力公司大楼(Headquarters of Montogomery Ward,1900年建)形象何其相似,但20年代末在复古主义及折衷主义盛行的上海建成无疑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它体型轮廓线类似蒙特格美力向上逐渐收缩,腰部及檐口部位仍然有几何图案装饰,整体姿态尚未走出复古式样,但与周围沉重的西洋古典建筑相比,无论体型、构图,还是装饰细部已有大幅度简化,给人清新挺拔的现代感。沙逊大厦的建成标志着现代思潮的开端,它拉开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现代建筑设计的帷幕。

建筑设计艺术赏析

建筑设计艺术赏析 1.北京颐和园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世界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园林总面积达1000多公顷。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全园分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全园以西山群峰为借景,加之建筑群与园内山湖形势融为一体,使景色变幻无穷。万寿山前山的建筑群是全园的精华之处,41米高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象征。万寿山下昆明湖畔的长廊将勤政区、生活区、游览区联为一体。长廊以精美的绘画著称。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周围建筑对称分布其间,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宏伟。最北部的后山湖景区,尽管建筑较少,但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的风格和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烟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楼阁成群。 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人工景观、自然山峦与开阔的湖面融为一体,为中国园林设计的杰作。 2.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时89年竣工,占地564万平方米。山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 四组建筑。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在这里举行。湖区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间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名胜建造的。平原区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山庄规模宏大,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3.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建于明代,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园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占地62亩,是目前苏州最大的古园林、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中园是主体和精华所在。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堂南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连以溪桥。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对景。西园北半部有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倒影楼等景点。

设计风格与理念

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 1、自然主义的开端与风格的摇摆 美国广阔的国土、多变的自然地貌使其景观设计有着几乎天生的自然主义追求,奥姆斯特德及其追随者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就倡导自然主义,反对追求庄严和清晰结构的古典主义。公园优美的自然式景观与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满足了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然而,之后的美国景观建筑经过浮华虚饰的后维多利亚折衷主义式(TheLateVictorianEclecticLandscape)、城市美化运动和古典主义复兴的新古典主义等潮流变换,在数十年的风格摇摆中并没有走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自己的道路。 2、现代主义 二次大战前后,在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理论和作品的影响下,美国的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在所谓的“哈佛革命“之后逐渐形成。现代主义对景观建筑学最积极的贡献并不在于新材料的运用,而是认为功能应当是设计的起点这一理念,现代景观建筑从而摆脱了某种美丽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适应,赋予了景观建筑适用的理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正如“哈佛革命“三之的罗斯(JamesRose)所说的:“我们不能生活在画中,而作为一组画来设计的景观掠夺了我们活生生的生活区域的使用机会。“他最为关心的是空间的利用而不是规划中的图案或所谓的风景秩序。而加州学派的领导人物丘奇(ThomasChurch)的作品中真正鼓舞人心的也不是构成的秩序,而是自由的设计语言以及有设计本身、场地和雇主要求之间的精妙平衡。另一位现代景观设计大师埃克博(GarrettEckbo)则更为强调景观设计中的社会尺度,强调景观建筑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在他看来“如果设计只考虑美观,就是缺乏内在的社会合理性的奢侈品“。而作品最具几何秩序感的克雷(DanKiley)同样认为设计是生活本身的映射,对功能的追求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图3)。最能象征这一时期景观设计理念和环境关怀的景观建筑师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他的作品体现了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学进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的社会作用、对适应自然系统的强调,以及功能和过程对形式产生的重要性等等。他的一系列以自然作为戏剧化景观场所规划灵感来源的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不仅是优美的城市风景而且更是人们游憩的场所,从而成为城市中人性化的开放空间(图4)。20世纪60年代起,社会民主所带来的公众参与决策制度促进了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景观建筑设计也同样如此,而哈普林正是这一变革的直接拥护者和倡导者,正是哈普林使他的公司的设计程序适应了新的社会现实,通过讨论会和信息反馈等方式实现的公众参与设计使社会意愿得以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现代主义景观建筑设计通过对社会因素和功能的进一步强调,走上了与社会现实相同步的道路。 3、生态伦理 70年代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教授麦克哈格(LanMcHarg)提出了将景观作为一个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决定性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强调了景观规划应该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麦克哈格称之为“千层饼模式“。其理论与方法赋予了景观建筑学以某种程度上的科学性质,景观规划成为可以经历种种客观分析和归纳的,有着清晰界定的学科。麦克哈格的研究范畴集中于大尺度的景观与环境规划上,但对于任何尺度的景观建筑实践而言,这都意味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景观除了是一个美学系统以外还是一个生态系统,与那些只是艺术化的布置植物和地形的设计方法相比,更为周详的设计思想是环境伦理的观念。虽然在多元化的景观建筑实践探索中,其自然决定论的观念只是一种假设而己,但是当环境处于脆弱的临界状态的时候,麦克哈格及宾州学派的出现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作为景观建筑学意识形态基础的职业工作准绳的新生,其广阔的信息为景观设计者思维的潜在结构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

中日两国建筑设计程序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建筑设计程序的对比分析 【摘要】中国建筑设计程序一般分为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纸绘制、施工四个个步骤,但是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在建筑设计流程方面会有所差异。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的建筑设计程序作详细的对比分析,得出两国在建筑体制、建筑方案、施工监理服务以及设计师职责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并提出中日两国在建筑设计领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的建议。【关键词】中日两国;建筑设计程序;对比分析 0.引言 我国的现代建筑行业起步较晚,建筑设计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尤其是建筑空间设计流程的发展上处于探索期[1]。建筑空间设计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涵概了管理学、建筑学、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和领域。不同国家间的建筑设计程序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本文以中日两国的建筑设计程序作对比,分析其差异性,并提出中日两国在建筑设计领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的建议。 1.日本建筑设计标准程序 1.1策划研究阶段 策划研究阶段作为建筑施工项目的首要工作内容,建筑实体后期的运行。日本建筑设计程序的第一步就是策划研究阶段,这个阶段要求业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策划和研究,最终得出正确结论[2]。该阶段业主需与建筑设计师限定协议,确立项目的总负责人,建筑师需协助业主策划研究建设项目,完善不同专业间的技术设计职责,代表企业办理投标、理招、施工合同等管理方面的工作。 1.2分析和设定建筑条件 策划研究阶段完成后,就是分析和设定建筑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建设基地的自然条件、建筑设计的内部条件、用户对建筑的附加条件、法律法规条件、建筑师构想的条件进行统一的收集和整合,最终确立设计的方向和总体目标,并将确立的方向和总体目标作为建筑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准绳。同时建筑设计师将最终确立的目标和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明确、详细地转述给业主,让业主自身对工程建设有大致的了解和判断。 1.3创建和设想建筑空间 第三个步骤就是创建和设想建筑空间,这个步骤需要设计师对建筑设计空间方案进行细致、创新的构思,反复验证构思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终确立一套能够满足所有建设设计条件并能解决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难点的科学可行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可以有效利用绘制草图、搭建模型等方式辅助建筑空间的构想和创建。 1.4设计构想的表达和践行 在以上三个步骤完成并得到业主与政府审查部门的认可后,才能进入设计构想的表达和践行环节。这一步骤包含基本设计阶段以及实施设计阶段,前者是为了消除各专业技术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明确设计方向、制定设计原则,包括设计说明书、预算书以及空间设计的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模型等。实施设计阶段是建立在前一个基础之上,对建筑空间设计进行更为详细、全面的补充,比如施工现场的实施详图、工程造价预算、电气设计图、给排水设计图、消防煤气安装详图、施工许可证等方面的内容。 1.5施工和竣工的监理 日本建筑设计流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施工现场和竣工后工程质量的监督和审查。这项工作要求施工建立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施工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和监督,并且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行审查。 2.中国建筑设计标准程序 2.1确定项目和前期研究

建筑设计的十二种风格

从古典到当代,建筑设计的十二种风格 作者Julia Daudén | 译者Laurene Cen 历史的教学方式通常是线性的。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而且主要关注西方世界。 然而,我们也知道,去理解一种现象如何引起另一种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关于人类发展的广泛概述。在建筑史上,理解随着时间流逝而出现的设计运动和建筑风格是很有趣的,更确切地说,是去了解它们的连续性或断绝对迄今为止所产生的建筑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这里呈现了历史上几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风格和运动,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独特风格。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建筑建于公元前7世纪到4世纪的古希腊。它最著名的是用石头建造的大型宗教神殿,通过柱式、对称、几何和透视的原则来设计。表达古典主义风格最显著的特征是古希腊的三种“建筑柱式”:多立克(Doric)、爱奥尼(Ionic)和科斯林(Corinthian)。帕特农神庙是古典建筑中最伟大的作品。该神庙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卫城,它展示了引人注目的特点:建筑体积建造在基座之上,基座支撑着一系列的圆柱和柱头上的体量,接着再支撑一个山花。 罗马式建筑 这种建筑风格是欧洲在6世纪到9世纪之间发展起来的,改风格与它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欧洲各国处于战争状态、担心受到敌军入侵的时期,这些建筑受到古罗马共和国的启发,以厚重而坚固的墙壁和半圆形拱门的最小开窗方式为特色。这种风格的主要范例是在该时期建造的教堂,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Santiago de Compostela Cathedral)。它是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建造的,是这种风格最伟大的作品。

中国现代高层建筑设计

浅谈中国现代高层建筑设计 摘要:高层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简单意义的单纯设计,单纯满足使用功能、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已不再是设计的全部内容。重视高层建筑设计理念,进一步完善高层建筑设计理念是推动高层建筑设计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对高层建筑设计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高层建筑;建筑设计;注意问题 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is not only simple meaning of simple design, simple meet the use function, technology and economy requirements, is no longer the entire content of the design. pay attention to high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further improve the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i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an effective way.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analyzed, and th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during th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 architecture design; pay attention to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青木淳Jun Aoki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大师

现代主义俾益自新科技,不管是空闲还是其它价值,现代主义者都可对任何资源做最有效的运用。这种“过度”导致对全新事物、对未来、对乌托邦的超乎现实的夸大。也因此导致了形的消失,导致造形的极度简化。 她的很多作品都只能安静地躺在图纸上,无法付诸实施,她甚至一度被称为“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她是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扎哈哈迪德官方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708582546.html,/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设计风格分析: “我自己也不晓得下一个建筑物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断尝试各种媒体的变数,在每一次的设计里,重新发明每一件事物。建筑设计如同艺术创作,你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直到你实际着手进行。当你调动一组几何图形时,你便可以感受到一个建筑物已开始移动了。” 在维塔一案中扎哈证明她其实是经营空间景观的高手。语汇仍沿袭她早期的作品,但组合方式己大不同。早期扎哈的语汇是挑战基地涵构,现在她学会从基地找出她要运用的空间语汇。结合机能与空间逻辑,创造出今人激赏的建筑,她的建筑提醒人注意原野如何越过山丘,洞穴如何开展,河流如何蜿蜒,山峰如何指引方向。或许扎哈已了解,”瞬间的爆发”并未能揭露人类心灵的构造,但能展现人造环境的本质。她并未在乌托邦的残迹中发现自由空闲,而是在对既有环境的探索中发现。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

浅谈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 摘要:当代生活强调建筑与工业的结合, 强调建筑必须走向工业化的脚步, 这样建筑可保障质与量让建筑服务于工业化与商业 化的社会。这样同时强调技术在建筑中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建筑与艺术之间, 由技术决定了艺术的意涵,也决定了建筑形式呈现。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建筑形式 abstract: the contemporary life emphasizes building and industrial union, emphasizes building must to the steps of industrialization, so building can guarante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let building services in industrializ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society. this also stressed that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has decisive role, in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art, the technology to the meaning of art, also determines the building representation. keywords: modern socialist, building design, architecture form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总体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其中第一个影响是因为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拮据, 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这点在建筑的发展上则抑制了建筑师追求复古主义做法。第二个影响是工

现代建筑设计

一、综合设计概述: 建筑环境艺术是一门学问,对她的研究要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整体、立体化的研究。要从“物质”到“精神”,从“有形”到“无形”反复地思考、理解其内涵和文化表征。其内涵系统化构成属性,其外延的界定不是一种线型的界定,建筑它包含复杂多样的对象,具有多向性,存在于建筑属性之中。人类从母体而生,到筑巢而居,发展到社会高度文明,人类的建筑目的就是为了取得一种工人们活动的环境,房屋一经形成,不仅有人为的供人们活动的环境,而且有生活习俗、文化审美等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理甚至遗传下去。房屋一经形成,,不仅有人为的工人们活动遮掩的内部空间,而且有外部空间环境。“建筑无所不在,建筑无时不在”,我们的生活须臾离不开建筑环境,同样环境也时时改变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所以说,既有一般意义上有形的建筑环境,也有动态“悟道”的哲学范围。 建筑不仅是砂石、混凝土、木材等物质产品的堆积,它更加具有多元的文化属性:时空性、技术性、艺术性、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时代性等。设计师如何在一个项目中综合地进行考量、全方位地表达一个建筑环境的文化特色成为创新性设计必不可缺的素质。 二、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的最新理念 1、自然、生态、节能 生态建筑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针对建筑全寿命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创造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健康舒适、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提高建筑功能、效率与舒适性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展示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西方生态观念近半个世纪已经逐渐成熟。上个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列里将生态学与建筑学合并起来,创造出新名词——“生态建筑学”。他指出任何建筑或都市设计如果强烈破坏自然结构都是不明智的,提倡对有限的物质资源进行最充分、最适宜的设计和利用,反对使用高能耗,提倡在建筑中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1974年,E·R舒马赫发言了《小是美好的》著作,反对使用高能耗的技术,提倡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适宜技术。这些观点很有启发性。1976年,生态建筑运动的先驱A·施耐德在西德国成立了建筑生物与生态学会,强调使用天然的建筑材料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和取暖,倡导一种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生态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