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广西发展生态旅游相关政策节选

广西发展生态旅游相关政策节选

广西发展生态旅游相关政策节选
广西发展生态旅游相关政策节选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在全面构建“一个旅游龙头、两条旅游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和一批旅游名县名镇名村”的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础上,结合我区生态资源优势,依托山水脉络与地理风貌,开辟新的生态旅游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生态旅游发展工程:

建设改造生态型公园。依托现有的湿地、森林、地质地貌、自然生物聚集地等,加快建设北仑河口、桂林会仙、富川龟石、北海滨海等20余处国家湿地公园,加快建设和改造贺州姑婆山、龙胜温泉和南宁良凤江等100余处森林公园,加快建设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和北海涠洲岛火山、大化七百弄和浦北五皇山等10余处国家地质公园,新建一批生态公园和国家公园。

发展生态养生地产。抓住健康养老市场发展机遇,加强规划引导,依托长寿品牌,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建设桂林、巴马、扶绥等一批休闲养老健康养生地产,形成集养生旅游、异地养老、保健品开发、老年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等为一体的健康养老养生产业链。

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发挥各地特色,依托城郊田园风光、北部湾滨海风情、江湖水系、山林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等,在城市周边建设玉林五彩田园、南宁美丽南方、阳朔遇龙河等一批适合城市居民短期休闲娱乐、度假观光、劳动体验、饮食体验乡愁浓郁的生态旅游基地。

财政资金筹措:

总体原则。财政支持生态经济发展坚持以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多元筹措和重点支持的原则。自治区发展生态经济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年度资金筹措方案。统筹的专项资金按照“资金性质不变、计划安排不变、归口管理不变”的“三不变”原则进行管理。所筹措的生态经济发展财政资金,仍按照资金来源原渠道进行归口管理。属自治区本级专项资金的,要修订资金管理办法;属中央专项资金的,在行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指导下,积极调整使用方向及项目结构,优先用于生态经济项目建设。

支持方式。根据财政资金来源和筹措渠道,采取不同的方式给予支持。2015—2017年,每年适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对新建的生态产业园区、节能环保产业以及新模式新业态引进,给予重点支持;对引进的全国创新性、成长性极强的知名企业,从不同渠道给予适当支持。对经济效益较好的生态经济项目,主要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支持;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又属于基础性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的生态经济项目,采取投资补助或资本金注入的方式给予支持。对于投资补助达到项目实收资本30%以上的,则采取参股形式支持。资本金注入主要针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对于能够延伸生态经济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当产业聚集达到一定程度后,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支持;对于投资规模大、需求长期稳定、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且涉及生态经济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鼓励采用政府和社

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给予支持。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方式,国家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创新体制机制:

全面创新财税、金融、土地、产业等方面的政策举措,积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制度环境。重点在财税金融、投资政策、价格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运营监管、科技人才、技术研发等9个方面62个环节实施创新。凡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生态经济鼓励类指导目录》的,除享受既有优惠政策外,

还可以享受以下创新政策。

财税金融创新。一是统筹现有相关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生态经济发展。二是通过统筹生态经济领域相关财政性专项资金,以参股等方式,引导社会各类资金、金融资本设立广西生态经济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三是鼓励支持生态经济龙头骨干企业发起设立生态经济投资基金,自治区本级以出资参股等方式支持参与。四是鼓励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我区初创型、成长型生态经济企业发展,区直相关部门管理的相关风投基金、产业基金相应跟进,统筹的相关领域财政性专项资金优先给予支持。五是将生态经济企业优先纳入自治区上市企业后备库,对符合条件的生态经济企业上市融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股权交易、发行企业集合债和私募债的融资行为给予资金补助。六是生态经济企业上市成功后,各级政府对首次变现收益所得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技改的,按“一企一议”

的方式给予奖励。七是支持设立服务生态产业园区的专业小额贷款公司,引导其以较优惠的利率为园区内的中小微生态经济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八是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生态经济企业贷款担保力度。九是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十是创新贷款担保方式,

对节能环保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探索以特许经营权、委托运营权、知识产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上作物收益权等抵质押贷款。十一是争取将南宁、桂林、柳州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纳入中关村税收优惠扩容试点。

投资政策创新。一是项目投资和建设实行看板管理,采取预备案、红线代理单、容缺预审、条件后置等措施。二是各级政府授予生态产业园区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土地管理权限。三是生态经济项目实行用地(用海)预审(除填海以外)、规划选址、环评(除填海的海洋环评以外)审批、节能审查等审批权限与投资项目审批核准事项同步下放。四是授权设区市发展改革部门鼓励类产业政策认定和节能登记表审查。五是推出生态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与治理重大项目工程包,对该类工程包给予财政补贴优先补助。六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污水垃圾处理、城镇污染场地修复,农村环境、江河流域、土壤重金属、无主尾矿库治理,公共节能以及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等项目工程,应当通过政府采购,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特许经营、委托运营、合同能源管理、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鼓励支持我区内

节能环保企业参与以上项目政府采购竞争,自治区本级财政按照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等合同约定年支付费用10%的比例,对中标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从自治区统筹的生态经济资金中安排。七是落实“广西人爱用广西产品”各项措施,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区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在项目招投标中,在同等质量和价格的条件下,对使用区内生产的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占项目设备投资50%以上的企业实行3分的加分支持。八是鼓励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资金等支持我区生态经济发展,对基金或投资规模达到2.5亿元以上的,天使投资给予1000万元一次性奖励,风险投资每支配套5000万元参股,私募资金投资给予500万元一次性奖励,资金由各级财政安排。九是贯彻落实企业发行养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停车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专项债券的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对成功发行债券的给予一次性前期工作经费奖励。

土地政策创新。一是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集约节约用地原则,纳入《广西生态经济重大项目实施方案(2015-2020年)》年度计划,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生态经济鼓励类指导目录》的新型生态工业、生态基础设施、新建生态产业园项目,一律视同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优先保障用地。二是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生态经济鼓励类指导目录》的生态经济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其中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

围内的国有未利用地的,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50%执行;不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独立选址生态经济工业项目,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5%执行,但出让底价不应低于政府开发土地实际各项成本费用之和。三是对生态经济企业利用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四是生态产业园区及其企业建设员工周转房,可纳入保障性住房政策范围。五是在南宁市建立全区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有偿使用交易市场,利用国家在我区35个石漠化片区县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政策进行土地指标交易,优先支持生态产业园区和生态经济重大项目通过竞价方式购买土地指标,并逐步将该政策覆盖到全区其他各县(区)。六是扩大低丘缓坡荒滩等土地利用政策试点范围,优先支持生态产业园区和生态经济项目享受该政策。七是支持和鼓励农村建设用地采取入股、租赁、合伙等方式,参与生态经济项目建设。八是优先安排生态工业项目采用直接租赁经营方式,充分盘活利用老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等原划拨工业用地。九是采取及时调剂、申请提前使用定额、申请国家备用定额等方式,优先安排生态经济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定额指标。

产业政策创新。一是对在我区注册独立法人公司从事合同能源管理、合同污染治理管理第三方服务的、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服务型企业,各级按对地方财政贡献年度新增部分的50%给予奖励。二是对在我区注册独立法人公司从事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当年主

营业务收入超过2亿元的服务型企业,各级按对地方财政贡献年度新增部分的70%给予奖励。三是对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生态经济鼓励类指导目录》且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亿元的生产性企业,各级按对地方财政贡献年度新增部分的70%奖励企业专项用于技术研发。四是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其他省和国外大型节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项目招投标,中标合同价在5000万元以上的,每个项目按合同价的1%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单个企业当年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涉及“走出去”项目的从自治区外贸专项资金中安排,

其他项目由自治区财政统筹安排。企业赴国外参加重要国际节能环保会展的,在展位费方面给予一定比例的支持,从自治区外贸专项资金

中安排。五是对农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生态产业生产发展产品获得国家级有机、绿色、生态认证的,除在项目建设资金安排正常支持外,从自治区农林业等有关专项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

环境政策创新。一是探索建立自治区内生态补偿制度,上下游城市以河流跨界断面水质达标为主要标准,下游城市按年度给予上游城市一定生态补偿。二是实行污染物、碳排放总量控制,加快建立自治区级排污权交易平台和碳交易平台,污染物、碳排放多的市、企业,

向污染物、碳排放少的市、企业,购买污染物、碳排放配额,卖方这类交易所得收入不列为征税税基和按规定免征属于地方收入的行政事

业性收费。三是开展节能量、排污量、碳排放量交易试点,允许地方和企业通过购买节能量、排污量、碳排放量的方式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四是把森林碳汇作为可交易的商品权益,列入自治区级碳交易平台,

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和办法,探索生态资源无形资产评估。

运营监管创新。一是运用房地产开发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方式,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市、县、镇、村级污水垃圾收集处理项目按行业“打包”投资和运营,鼓励实行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厂网一体建设和运营。三是县级政府是乡镇、村级污水垃圾收集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营的责任主体,每年自治区专项安排相应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给县级基础设施投资公司一级土地开发,所得收入由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用于建设乡镇、村级污水垃圾处理项目,乡镇、村级污水垃圾处理所需运营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村民自治组织经济开支以及乡村自筹。四是工业企业主动对环境治理和能耗设施实施第三方合同改造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自治区本级对委托方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环保)和100万元(节能)的一次性补贴,从自治区本级补助该领域的专项资金安排。第三方合同服务取得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减排量以及节能量,分别计入企业的排放权账户和节能账户,作为排污权、二氧化碳排放权和节能量的交易和受益主体。五是对因污染物和二氧化碳超过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要求、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超过控制要求,被环境保护和节能监察等部门责令限产停产或整改的,且拒不自行整改治理的企业,列出企业清单向社会公布,限期委托节能环保服务公司进行整改治理,且不得享受本条所列支持政策。

科技人才创新。一是鼓励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以上人才到广西生态经济企业或科研机构从事生态经济领域工作的,经认定后,由工作所在地政府按照不超过人均50平方米的标准免费提供周转房或给予相应租房补助(最长不超过5年);在广西企业工作5年以上且在广西购买商品房的,由工作所在地政府按照购房合同金额给予40%的购房补贴,最高补贴100万元;工作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在其配偶工作、子女入学、本人出国出境、学术休假,以及本人及配偶、子女、父母就医等方面提供便利优质服务。二是激励生态经济科研成果转化,在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中,将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合理分配,对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不低于70%。个人在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新获得国家级奖励的,自治区本级按照中央奖励的数额1∶1给予配套奖励,从自治区人才专项资金中安排。三是支持经认定的自治区生态经济高层次人才,参加境内外高层次研修、培训,对培训费用给予适当补贴,从自治区人才培训资金中安排。四是支持围绕生态经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科技攻关。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按照深化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要求纳入自治区本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给予重点支持。五是对发明专利新获得国家专利金奖并在区内转化的企业安排100万元项目补助资金,对发明专利新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并在区内转化的企业安排50万元项目补助资金,从自治区

科技专项资金中安排。六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对职务发明人、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计入当年单位工资总额,不作为工

资总额基数。

技术研发创新。一是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的安排1000万元、自治区级的安排500万元项目补助资金,从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资金和科技专项资金中安排。二是对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自主研发或消化引进吸收国产化制造的首台(套)

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重大成套技术装备,按照销售价格1%以上对研制制造和购买使用单位分别给予奖励,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单台设备和关键部件按照定额方式对研制制造和购买使用单位分别给予奖励,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从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资金中安排。三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时,对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费用实行加计扣除政策。四是对新建或改扩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获得所在地方财政补助资金的,自治区财政再给予后补助。五是国家级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行业领先企业单独、联合海外机构或联合区内单位在我区设立研发机构的,在建房购房租房和购买研发设备等方面给予补助。六是对新认定的国家或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除按规定享受国家企业所得税优惠外,给予一次性补助。七是企业购买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成果并转化形成生产能力的给予一次性补助。八是研发机构承担国家重点科技计划的项目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同一企业(个人)的同一项目同时符合上述多项优惠政策的,以及本规划政策与其他同类政策有重复的,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不重复

享受。

深化开放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吸引境内外资金,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借助“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我区生态经济发展。

大力引进外资。在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等新型生态产业领域,组织专题招商引资活动,吸引一批境内外项目和资金投资生态产业;积极利用国际

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参与生态基础设施开发建设。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进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99年是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定的生态旅游年。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爱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不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治理措施,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爱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进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衍变与真正内涵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阻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1988年,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

常规旅游的一种专门形式,游客在观赏和巡游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情愿到大自然中巡游而不是去现代的都市和海滨度假,强调进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爱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爱护,是可持续进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同时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制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同时,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爱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专门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

体验式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一)

体验式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一) 【摘要】本文从南昌市新建、进贤二县旅游资源概况,结合二县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体验式农业旅游的优势,并就发展前景提出了模式和策略。 【关键词】新建县;进贤县;体验经济;农业生态旅游 1.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体验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值得消费者记忆的活动。一旦这种活动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体验经济时代就到来了。体验经济的出现是人们需求变化的新趋势,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专家说,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体验经济的条件。南昌市拥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红色、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尤为突出。各种资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为体验式旅游经济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文化体验”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旅游业是经济行业,更是文化行业,旅游一定程度是对“他文化”的一种欣赏和探求。都市居民出游乡村,是要暂离其都市文化常态,去享受乡村农耕文化的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农耕情调是乡村旅游的“主餐”,也正是农耕文化的核心。在许多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很强的农耕文化情结。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增强文化体验是我国乡村旅游顺利发展的主要问题。结合目前以休闲为主的旅游方式,

开展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应该有较好的基础和持续的市场需求。南昌新建、进贤二县农业经济基础良好,文化底蕴丰厚,适合发展体验式农业旅游。 3.南昌新建、进贤县都市体验农业旅游的现状 3.1大环境发展优势。南昌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五大优势,分别为:①省会城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核心城市。②区位优势:南昌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国内惟一一个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的节点城市,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③交通优势:交通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形成了“快捷畅通、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网。④休闲氛围浓厚:休闲已经成为南昌市民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为南昌市建设休闲旅游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产业基础。 ⑤环境优势:山是城之魂、水是城之灵、文是城之韵,山脉、水脉、文脉相融的南昌市拥有旅游业发展的绝对环境优势。 3.2两县资源储备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3.2.1区位优势。新建县位于南昌市西北,与南昌市一江之隔,县城与红谷滩新区紧密相连,融为一体,交通四通八达。全县处于南昌市50公里经济圈内,是南昌西拓的重要承载区。进贤水域辽阔,陆路交通便利,称“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成为省会南昌市的东大门。当今是长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洲进入南昌的必经之路,已成为江西乃至整个中部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班级: 学号:20 姓名:黄松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摘要: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自然区域和一些特定的文化地域为旅游对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以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环境为宗旨,并能使当地居民受益的一种可持续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以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前景分析。 内容: 一、风景名胜观光旅游 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富集着以独特自然景物和悠久历史文物古迹取胜,以景物环境为载体,人类实践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优秀财富。我国山河壮丽,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 依托丰富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以下几种主要模式适合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1)科学考察为主导的风景名胜旅游。可以开展此类旅游的有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等。(2)历史古迹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古长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等。(3)文化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的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属古石窟艺术文化的,如我国的麦积山、龙门、云冈、敦煌等风景名胜区。(4)自然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桂林漓江山水、庐山、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海南三亚等。(5)民族风情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内蒙古草原风光、海南黎族村寨等。(6)现代工程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长江三峡大坝、南京长江大桥等。 二、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这就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国家大力培育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等。围绕着“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与挖掘沿线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上下一线的旅游链条,形成当地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进而促进本地旅游经济上档次、上水平,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民俗旅游 民族旅游以观赏、理解以及参与地域性风土人情为目的,特别适合于较短时段、较短路途的乡村旅游。它主要是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及支系,都有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各地区、各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宗教、节庆、婚丧、礼仪、集市等都具有特色,并富有极为强烈的可视性和独有的观光魅力。 根据资源的特点,民俗旅游开发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模式:(1)集锦荟萃式,如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北京的中华民族园等;(2)复古再现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均属于此类;(3)原地浓缩式,如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集中呈现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风情园均属此类;(4)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典型、交通也

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近年来,生态旅游以其对坏境的关注,对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多重维护得到了广泛地认同,被看做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最佳形式。本人通过旅游实践及相应的专业学习对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浅析。 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具备许多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就目前我国大众旅游的发展态势而言,其对生态坏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发展模式,比大众旅游更注重对当地自然和文化的保护、更注重对旅游者的教育,消费高于国内大众旅游的消费水平,是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所以从目前我国的形势来看,生态旅游应该是特殊专项化的,但特殊专项化能带来保护资源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吗?就目前来说我国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都不成熟,开展还受到诸多限制,其接待人数、经济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标,恐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难以担此重任。所以这就造成了生态旅游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在这方面的案例依据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张家界武陵源,为了经济利益进行无节制、超容量的开发。(二)生态旅游地差别迥异,认证标准难以统一 在生态旅游泛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推动下,不少专家学者投身于生态旅游的认证和标准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通行,通过此认证标准的就是生态旅游景区,打造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统一规范“混乱”的生态旅游市场。但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标准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认证项目数量急剧增加,但只有少数的国际性标准正在形成和推广。还有很多认证体系是建立在国外经典的认证体系基础上的,但盲目采用舶来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利于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引导规范。各个生态旅游地的资源特色不同,所认证的重点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标准。 (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政府、企业、社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者,构成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国政府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保障、检测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尚未建立;企业无论是对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还是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都没有优化的模式;社区是被动的承受对象,教育培训和参与旅游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的设施设备、环境评价、容量控制等问题尚未解决;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还有待提高,对其行

生态旅游实践报告

前言 5月6日,我与同学乘着周末的闲暇时间来到江郎山进行了一天的生态旅游体验。我们那天一早清早。就从学校出发,乘车来到江山市江郎山风景区。当车子驶出高速,进入江山市江郎山风景区内时,映入眼前的是一副青山环绕的田园景象,吸入的是那清新的大自然的味道。我们也由此开始了我们为期一天的江郎山之旅。 江郎山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5A级景区,由三爿石、十八曲、塔山、牛鼻峰、须女湖和仙居寺等部分组成,面积11.86平方公里,景源类型以自然景观为主,同时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江郎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石门镇境内。2010年8月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江郎山山形主体为三个高耸入云的巨石,传说是古时候三个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顶变成为三大巨石而形成,所以又叫江郎山。三巨石拔地冲天而起,高360余米。形似石笋天柱,形状像刀砍斧劈,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人们叫“三爿石”,江郎山郎峰,高程数据:816.8米,被中外游客称为“神州丹霞第一峰”。郎峰峭壁上有明代理学家湛若水摩崖题刻“壁立万仞”四字。江郎山不仅聚岩、洞、云、瀑于一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雄伟奇特,蔚为壮观,且群山苍莽,林木叠翠,窟隐龙潭,泉流虎跑,风光旖旎。每当云雾弥漫,烟岚迷乱,霞光陆离,常凝天、山于一色,融云峰于一体。无怪唐诗人白居易赞曰:“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三次游江山时都写到江郎山。他把江郎山与雁荡山、黄山和鼎湖峰进行比较,极力地赞叹江郎山“奇”、“险”、“神”。江郎山的风景迷倒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江郎山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拥有中国丹霞第一奇峰、全国一线天之最、天然造化的伟人峰,惊险陡峻的郎峰天游和千年古刹开明禅寺,千年学府江郎书院,全国最大的毛泽东手书体“江山如此多娇”摩崖题刻等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相辉映的景点景观。千百年来,众多英杰名士为江郎山留下了大量的游踪遗墨祝其岱、白居易、陆游、朱熹、徐霞客、郁达夫等骚人墨客更为江郎山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江郎山交通便捷,特产丰富,住宿设施配套齐全,江郎山庄正以崭新的面貌、全优的服务迎接四方来客。如今,江郎山已成为“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成龙,交通快速便捷的著名旅游胜地,吸引无数游人纷至沓来,猎奇探胜,领略江郎山雄奇伟岸的美丽风光。

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

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申报、评估、验收、公告、批准和复核管理,推动广西生态旅游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进步,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以独特的自然生态、自然景观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为依托,以促进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学习为重要内容,提高对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区域。 第三条示范区创建工作评定依据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以下简称“规范”)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评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评分实施细则”)。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评定达标分为1600分(在国家级达标分1800分的基础上降低200分执行)。 第四条示范区创建应坚持保护第一、持续发展、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统筹协调、多方参与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或广西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尊重自然为基础,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教育为特征,培育生态旅游产品,规范生态旅游服务,积极塑造生态友好型旅游产业形象。 第五条各级旅游、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将示范区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本地旅游发展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创建地人民政府

应当将示范区建设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政策,在生态保护、项目建设、资金扶持、线路编排、市场促销等方面重点支持示范区发展。 第六条各设区市旅游局与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示范区的筛选、初评、推荐等工作,指导和监督示范区的建设和运营。 第七条由自治区旅游局、环保厅负责示范区的申报、评估、验收、公告、批准和复核工作并对示范区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申报 第八条示范区的申报,按照“单位自愿提出申请,市级旅游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申报,自治区旅游局、环保厅组织实施评估、考核、验收、批准和复核”的程序进行。 第九条申报“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及与之协调的人文生态系统; (二)具有明确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保护对象; (三)生态旅游发展理念与实践在全区具有较高的示范价值; (四)具有明确的地域界限、管理机构和法人,原则上面积不少于5平方公里、不超过300平方公里,所有权与经营权明晰,

0223.docx乡村旅游发展四大创新路径

乡村旅游发展四大创新路径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顶层设计中,乡村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助力脱贫攻坚、城乡统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全域旅游”的建设东风下,如何有效推动我国乡村旅游从“点式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如何让乡村旅游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如何让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效应最大化?绿维文旅认为:要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产品模式、投融资模式、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化,系统性创新,探索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方能绘制出新时期,乡村旅游美好蓝图。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观光到乡村休闲到乡村度假的迭代优化 经过数年的乡村旅游发展,我国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呈现出从乡村观光到乡村休闲,到乡村度假的迭代优化过程,功能上,逐步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性服务功能转变。 伴随消费升级带动,乡村旅游类型从最初的农家乐、乡村田园观光,不断丰富,由传统的“农家乐型、依托景区发展型、旅游城镇建设型、原生态文化村寨型、民族风情依托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现代农村展示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生态环境示范型、红色旅游结合型”等,逐步呈现出一些新业态,如“国家农业公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乡村营地/运动公园/乡村公园、乡村庄园/酒店/会所、乡村博物馆/艺术村、市民农园、高科技农园/教育农园、乡村民宿、洋家乐、文化创意农园。”基本形成了乡村观光、休闲、度假的复合性功能结构。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广西发展生态旅游相关政策节选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在全面构建“一个旅游龙头、两条旅游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和一批旅游名县名镇名村”的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础上,结合我区生态资源优势,依托山水脉络与地理风貌,开辟新的生态旅游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生态旅游发展工程: 建设改造生态型公园。依托现有的湿地、森林、地质地貌、自然生物聚集地等,加快建设北仑河口、桂林会仙、富川龟石、北海滨海等20余处国家湿地公园,加快建设和改造贺州姑婆山、龙胜温泉和南宁良凤江等100余处森林公园,加快建设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和北海涠洲岛火山、大化七百弄和浦北五皇山等10余处国家地质公园,新建一批生态公园和国家公园。 发展生态养生地产。抓住健康养老市场发展机遇,加强规划引导,依托长寿品牌,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建设桂林、巴马、扶绥等一批休闲养老健康养生地产,形成集养生旅游、异地养老、保健品开发、老年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等为一体的健康养老养生产业链。 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发挥各地特色,依托城郊田园风光、北部湾滨海风情、江湖水系、山林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等,在城市周边建设玉林五彩田园、南宁美丽南方、阳朔遇龙河等一批适合城市居民短期休闲娱乐、度假观光、劳动体验、饮食体验乡愁浓郁的生态旅游基地。

财政资金筹措: 总体原则。财政支持生态经济发展坚持以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多元筹措和重点支持的原则。自治区发展生态经济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年度资金筹措方案。统筹的专项资金按照“资金性质不变、计划安排不变、归口管理不变”的“三不变”原则进行管理。所筹措的生态经济发展财政资金,仍按照资金来源原渠道进行归口管理。属自治区本级专项资金的,要修订资金管理办法;属中央专项资金的,在行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指导下,积极调整使用方向及项目结构,优先用于生态经济项目建设。 支持方式。根据财政资金来源和筹措渠道,采取不同的方式给予支持。2015—2017年,每年适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对新建的生态产业园区、节能环保产业以及新模式新业态引进,给予重点支持;对引进的全国创新性、成长性极强的知名企业,从不同渠道给予适当支持。对经济效益较好的生态经济项目,主要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支持;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又属于基础性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的生态经济项目,采取投资补助或资本金注入的方式给予支持。对于投资补助达到项目实收资本30%以上的,则采取参股形式支持。资本金注入主要针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对于能够延伸生态经济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当产业聚集达到一定程度后,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支持;对于投资规模大、需求长期稳定、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且涉及生态经济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鼓励采用政府和社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概念顺势而生。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迟,但基础雄厚,发展快,我们应加大投入和策划,让生态旅游在我国普及起来。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却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威胁。虽然这些年旅游业价格一再下跌,广大百姓也可以享受的起旅游花费,但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人旅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所以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然而同时,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过度的人工开发,过度的谋取暴利,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旅游业的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了问号。所以只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让旅游和保护均有收益时,旅游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生态旅游现状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赵红 联系方式: 准考证号:9 专业:旅游管理 2011年8月15日

<论文摘要> 生态旅游已经被确定为世界旅游业中迅速发展的领域。该文针对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领域,即风景名胜观光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考察/探险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湖泊湿地旅游、山(岳)地旅游、草原旅游和森林旅游等的发展前景做了分析,以期为提高我国生态旅游业得竞争力提供借鉴。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原则,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踢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生态旅游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生态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生态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对策

目录: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二、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1)生态旅游是一种满足高品位游客需要的旅游活动。…………………. (2)生态旅游是一种借助与外部旅游资源的旅游活动…………………….. (3)生态旅游是一种带责任感的旅游…………………………………………. 三、我国生态旅游地的类型……………………………………………………… (1)森林休憩生态游………………………………………………………………… (2)草原风情生态游………………………………………………………………… (3)湿地观鸟生态游………………………………………………………………… (4)沙漠探险生态游…………………………………………………………………. (5)农业体验生态游…………………………………………………………………. (6)海洋度假生态游………………………………………………………………… 四、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一)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二)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三)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 五、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二)统一规划、有序开发。…………………………………………………………(三)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六、现阶段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民生态意识淡薄………………………………………………………………… 2、缺乏必备的景区规划和监管机制………………………………………………… 3、生态法制的有待完善和健全……………………………………………………

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80年代中期,河南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开发并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乡村旅游区,但是,与国内其他大城市郊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相似,河南的乡村旅游也呈现明显的初级化特征。笔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解剖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的管窥之见,以期为提升我国乡村旅游档次提供借鉴。 一、河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分析 1、农业资源丰富,民俗风情多姿多彩 河南省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形大致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含盆地)三大类型。复杂的地形条件、明显的过渡性气候,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江河水系的流经,使全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类型及景观区域组合。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盛产苹果、梨、桃、枣、葡萄、樱桃等多种温带水果和各种蔬菜及花卉,形成了各种生产示范基地。河南农业文化不仅地域特色明显,风格各异,而且乡土气息浓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习俗,对城市旅游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2、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广阔

乡村旅游具有邻近城市,回归自然,交通便利,费用较低等特点,已成为城镇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项目。据从1994年开始的国内旅游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城镇居民一日游和2-3日游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短期出游已超过55%,他们出游的目的是到周边景区和乡村观光休闲。近年来河南经济发展保持了高于全国水平的增长速度。2004年末,河南省全省总人口9717万人。生产总值8815.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071.8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在第19位。 乡村旅游的客源目标市场在城市。河南省有大中城市15个,2004年河南省城镇人口2809万人,占总人口的28.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94.2元。 [2]由此可见,河南省的大中城市已具备良好的出游条件。这为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3、区位优势明显,陆空交通便利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全省铁路通车里程3428公里,京广、陇海、京九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从中国江苏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港的亚欧大陆桥横穿全省。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达5.5万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北京至珠海、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河南境内段已修通600公里。河南现有飞行航线46条,郑州、洛阳、南阳3个机

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_体验经济

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_体验 经济 论文导读::众多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但体验经济赋予了旅游新的内涵。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生态旅游体验导向型开发模式。论文关键词:生态旅游,体验经济,体验导向,开发模式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但体验经济赋予了旅游新的内涵。体验式旅游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在我国,众多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保持着大自然的原有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甚至于有丰富独特的人文积淀、浓郁的风俗民情,是获得愉悦、快乐旅游经历的绝佳目的地。借助体验经济的体验设计理论,在认识和尊重当地自然生态以及相关的民族文化生态前提下,开发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个性化旅游产品,有利于延长生态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促进地区旅游发展。 一、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 1、体验经济 1999年4月, 美国两位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提出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 指出体验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 环绕着消费者, 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从此,体验经济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被人热烈讨论。 体验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它是社会经济经在经历了产品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形态、服务经济形态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经济功能主要是通过对消费者的一种产品展示来实现的,通过这种展示使消费者获得一种难忘的经历和体验。作为体验经济的供给方,主要

是通过展示使消费方在一定的时段内充分体验和感受供给方所提供的产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概念,而是包括环境、文化、风情、氛围、愉悦、激情、特殊环境下的人际关系和联想空间等在内的产品概念)。这种经济形态,其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客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到经济供给物之中,使人得到一种全新的感受体验经济,一种和社会时尚同步的感受。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体验经济的发育、发展提供了土壤,体验经济将会有无限光明的前景。 2、体验导向型生态旅游的开发是必然趋势 美国学者派恩与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根据参与的主动性与投入程度,将旅游体验划分为娱乐型体验、教育型体验、遁世型体验和审美型体验 4 种类型,认为每个旅游者的旅游经历都是以上四类体验的不同程度结合。四类体验的中心集合点就是美好的甜蜜地带(SweetSpot),在这个地带,活动对象达到一种“畅爽”境界。 由于对自然与人文生态认识的深入,旅游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休闲的旅游经历,而希望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与运动等全方位的融入,以体验的方式充分理解旅游地自然的、文化的、生活的和历史的内涵和特征,从中获得美学体验、娱乐体验、教育体验与遁世体验期刊网。生态旅游是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是在利用自然资源供人们观赏的同时,又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一种活动。体验经济是以需求为中心,强调需求结构升级,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考虑生产的经济形态。反映在

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

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 (2009-2015年) (征求意见稿) 乡村旅游具有资源潜力大、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市场需求旺盛、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对拉动社会消费、促进农民就地现代化、优化乡村经济社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文化传承与文明程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促进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对拉动消费、促进增长、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特殊功能,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特编制此发展纲要。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和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游客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类乡村风光,宣传文化和生活吸引,开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对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和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和优化我国旅游产品

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实现城乡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实现城乡、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立足自身实际,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化,增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走向现代化,开创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难题,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既可以拉动广大的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市场,也可以培育广大农民旅游消费的能力,形成巨大的农民旅游消费市场,通过城镇和乡村两大旅游消费市场的开拓,成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相关旅游服务要素发展,促进农副产品品种、品质结构的调整和农副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无公害发展,带动乡村旅店经营、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装修业、建筑业和文化产业等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吸纳老弱妇等弱势群体就业,实现农民就

浅析生态旅游内涵和基本特征(经典)

浅析生态旅游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引文 人类的旅游活动至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只是到了近代,旅游才真正地成为一个产业,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日益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生态旅游则出现得更晚。它是人们在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是人们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尽管生态旅游的影响日益扩大,但给生态旅游下一个定义并非易事。自从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以来,很多研究人员和国际组织纷纷从不同角度和各自研究领域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卢云亭和王建军曾列举了73条中外学者提出的生态旅游的定义,可见生态旅游作为新兴学科的定义之多。[3]一个概念的内涵往往可以从这个概念的定义体现出来。对生态旅游的多种定义也可看出研究者对生态旅游内涵的理解存在较多分歧。通过多本相关书籍的阅读和纵观各学者对生态旅游的提出背景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实际,我个人认为,生态旅游的内涵至少应体现下面几方面: (一)原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这里的“原生态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也应包括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4]。旅游资源大体上可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自然旅游资源如广阔的草原、神奇的冰川、寂静的山谷、“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等,它们对游人有着无穷的魅力,毫无疑问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但对人文旅游资源是否是生态旅游的游览对象目前在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我个人认为,原生态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应包含在生态旅游的范畴之内,比如,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考古发掘遗址,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风情,富有当地特色的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和民间节庆等都应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其原因有二:(1)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一样,都是今天的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理论概述 近年来在国际生态环境领域中,生态环境健康研究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健康”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状态能保持相对稳定,并且系统能够可持续发展或不断完善。健康的完整的生态环境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良好的环境自我恢复和维持发展能力,不存在环境失调的症状,不会危害邻近的其它环境生态系统,并且能够促进推动人类身体的健康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不断破坏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目前已被公认为各国指导其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方针。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的开发在人口、环境所承受的范围内,并不影响下一代对资源的需求,让下一代同样享受祖先所遗留各种资源财富。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未来长期的发展需求,以粗放经营,高投入、高消耗和低产出,造成许多的资源浪费,生态环境遭到大量的破坏,早期工业革命的时期,资本主义在全球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可持续发展包括一下几个因素的发展: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形态等等,矿产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和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矿产资源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 三、目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地方政府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时,容易忽视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规划,将生活服务环节引入了环境敏感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对保证和维持生态生态与环境的和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发,势必要重新规划格局,这样一来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就将被拆除,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遗产的问题是难点。另一方面,外来游客的到来,使得村民能以此获得不菲的利润,同时拜金的思想也会在村民中传播,部分人可能会为了多挣钱而不惜让自己的孩子退学回家帮忙,这也是受目前就业难的状况影响。 四、开发生态旅游应坚持的原则 开发生态旅游是以不破坏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首要条件,同时还要对当地的生态具有保护作用。成功的生态旅游开发要保护好三个主要对象,一是资源环境的保护,二是社会文化的保护,三是经济利益的保护,这三个内容对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功能。所以,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生态游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承载力控制原则 在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守生态规律,遵循生态容量的基本规律,精心测算最佳游人数量,线路和关口的游客容量。 2、自然环保原则 生态旅游主要是以回归自然为主题,贵在自然,贵在原始,应尽可能减少人为景观,避免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坏,规划设计要简朴、实用、方便,外观要与自然环境容为一体。 3、社区参与原则 开发旅游,环境效益是根本,社会效益是最终目标,经济效益是直接动力,只有社区的地方经济发展了,社区的居民才会自觉主动地保护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去,这样即可以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又可以让当地居民从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受益,改善当地据民的生活,直接缓解他们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压力。 4、环保教育原则 生态旅游与传统的大众旅游不同,除了享受丰富的山水资源,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环保教育的功能,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必须认真考虑在旅游区中设计一些启示游

广西旅游资源概况

广西旅游资源概况 文章来源:广西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优 越的地理区位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广西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广, 等级和品位高,特色突出,山水景观、滨海风光、边境风貌、民族风情和红色 旅游构成广西的特色旅游资源。同时,良好的区位优势有利于旅游客源市场的 开拓、旅游区域经济的联动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有利于将 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产业优势。广西地质构造复杂,经过漫长的历史 发展,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旅游地貌资源。既有以桂林漓江为典型的喀斯特旅游 地貌区,又有以资源资江为代表的丹霞旅游地貌区;既有桂平西山的花岗岩旅 游地貌区,又有以北海银滩、涠洲岛的海滨旅游地貌区。此外,还有金秀大瑶 山的砂岩旅游地貌区。目前,广西致力于建设的强省,不仅是要深入挖掘广西 特色旅游资源,还重视挖掘和整合广西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赖以生 存的基础,旅游产品的优劣决定旅游业的兴衰。没有基础的旅游业发展不起来,没有优质的旅游拳头产品,旅游业兴旺不起来。且近年来,广西旅游的线下整 合营销开展成功,接待的游客量也逐年增长。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接待游 客342.13万人次,同比增长22.85%,比历史上最好的2007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63%;旅游总收入12.93亿元,同比增长31.72%,比历史上最好的2007年春 节黄金周增长15.19%。 广西旅游业始终坚持以旅游促发展、以旅游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宗旨,有 力推动了服务业规模的扩大和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尤其在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加就业、改善投资环境、促进 对外开放和统战工作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旅游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 贡献日益凸现,已成为带动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 在国内首创了"旅游大篷车"营销品牌,先后以各种交通形式多次赴国内外 开展大型宣传促销活动,影响深远,效果明显。在国内外建立了广西旅游营销 联盟、广西旅游营销代理、专家等营销模式,主动把广西旅游推向国内外市场。制作了高品位的旅游形象宣传片《美在广西》,获得中国电视文艺最高奖"星光奖"一等奖和美国里肯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和最受欢迎短片奖等多个奖项。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