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分析粘连性肠梗阻 26例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结果 26例患者中15例术后 1周内治愈, 8例 2周内治愈,3例 20 d内治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术后严密的护理,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肠梗阻复发,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治愈。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护理;腹部外科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病 ,占各类肠梗阻 40%左右[ 1 ]。资料显示,我实习的医院自 2003~2005年收治粘连性肠梗阻 40例 ,其中手术治疗 26例 ,占粘连性肠梗阻的 65% ,均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26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0例 ,年龄在 20~98岁 , 60岁以上 10例 ,平均 43岁 ,有手术史 20例 , 2例伴有高血压病。手术方式均采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

2 护理对策

2.1 术前护理

2.1.1 禁饮食补液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静脉输液以纠正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详细记录出入量、体温及腹痛的变化及呕吐物、大便情况。

2.1.2 留置胃管遵医嘱给予留置胃管 ,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保持胃管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如果引流液的颜色由褐色转为黄色 ,表明梗阻解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病人的一般情况 , 2~4 h测生命体征 1次。

2 .1.

3 心理护理病人多有紧张、焦虑及恐惧感 ,有的病人猜测病情 ,因为病情难治而产生自卑感 ,有的不配合治疗。针对病人的这些心理特点 ,予以心理护理。

2.1.4 作好术前准备做血、尿、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 ,进行心电图、 B超、胸腹透视及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糖检测等。

2.1.5 防止并发症本组病人多伴有高血压病 ,应及时观察病情 ,叮嘱病人按时服药 ,以防伴随病症复发。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术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 2 L /min,及时纠正低

氧血症。

2.2.2 病情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粘连性肠梗阻大多有手术史 ,有很大一部分再手术是从原切口入腹 ,因疤痕组织修复能力比正常组织差 ,故术后应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红、肿、热、痛 ,组织液渗出情况。

2.2.3 胃肠减压的护理术后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必须把胃管固定在鼻和脸颊上 ,连接负压引流瓶 ,用别针妥善固定于床头 ,每 1~2 h给负压瓶加压以引流出胃液 ,防止胃管扭曲、受压、阻塞等现象 ,告知病人不可随意拔管。

2.2.4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因术后病人禁食禁水 ,加之胃肠减压吸出大量液体 ,因此每日应以补给液体纠正脱水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2.5 心理护理患者因手术创伤的刺激 ,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活动受限 ,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失眠、烦躁等心理 ,不利于疾病恢复。应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2 . 2.6 肠梗阻的防治和护理术后应注意观察腹部情况有无异常 ,指导病人活动 ,以利肠功能的恢复 ,防止再次肠粘连的发生。

2.2.7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①腹胀:术后因肠蠕动消失而出现腹胀 ,术后 2~3 d仍未排便、排气并有腹胀者 ,护士除了协助病人更换体位、在床上活动外 ,可用针刺、隔姜艾灸的方法 ,选择穴位双侧天枢、足三里 ,能加强肠蠕动 ,促进肛门排气。必要时可用肛管排气 ,减轻腹胀; ②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手术后因伤口疼痛 ,病人不敢咳嗽、深呼吸以膨胀肺泡 ,应教会患者在咳嗽时用手按住伤口 ,对痰液黏稠者 ,可给予雾化吸入。

2.2.8 基础护理对长期卧床的且不愿活动的患者 ,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注意患者个人卫生 ,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 ,以利于休息 ,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

3 结果

26例患者中 15例术后 1周内治愈 , 8例 2周内治愈 , 3例 20d内治愈出院。

4 体会

4.1 术前针对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理特点 ,予以心理护理:对恐惧病人作好解释工作 ,讲清楚治疗的重要性;对消极悲观的病人用典型康复实例鼓励 ,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术前如果病人体温骤升、脉搏加快、呼吸急促、腹胀加重和肠麻痹 ,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及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进行各种检查时应由护士护送;常规检查肺功能 ,教会患者有效咳嗽 ,深呼吸 ,做好预防肺部感染工作。

4.2 术后①注意及时调整患者体位 ,术后 6 h生命体征平稳 ,可采取半卧位 ,因半卧位可使腹肌松弛 ,减轻切口疼痛 ,同时膈肌下降 ,胸腔扩大 ,利于改善呼吸运动 ,利于咳嗽、排痰 ,还有利于胃肠减压的引流 ,可使腹腔炎性渗物流入盆腔 ,促使感染局限化; ②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加强抗感染治疗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对使用腹腔引流管者 ,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 ③如胃管引流不通畅 ,可用注射器抽取少量生理盐水冲洗 ,或调整胃管插入深度 ,以保证有效的胃肠减压。注意胃液的颜色和性状 ,术后 3~4 d,胃肠功能恢复 ,可拔除胃管 ,进流质食物; ④补液要保证在单位时间内输入 ,如出现酸中毒 ,应给予碱性药物 ,同时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控制感染 ,补液的同时还应补钾 ,以防因禁食而发生低血钾致肠麻痹 ,补钾需要根据液体丢失量、尿量及血清钾情况而定 ,护理上要注意氯化钾的滴入速度和浓度 ,以不超过 0 . 3%为好 ,每分钟60~80滴为宜。浓度过高、速度过快 ,除易引起静脉炎、注射部位刺痛等情况外 ,严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 ⑤护士应沉着对待患者术后的不安情绪 ,善于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 ,根据患者的思想、性格、病情等具体情况 ,采用不同方式 ,用充满深厚感情的语言耐心加以劝慰和鼓励 ,制定出护理计划 ,争取家属及患者的积极配合 ,使之消除顾虑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早日康复。肠梗阻的防治可采取以下方法: ①术后第 1天开始 ,协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 ,翻身、拍背 ,鼓励早日下床活动。② 术后第 3天可采用开塞露刺激肛门 ,促进肛门排气。③术后每天用 39~42℃ 的温水足浴 2~3次 ,每天 5~10 min。能促进畅蠕动 ,使肛门排气的时间提前 ,减轻腹胀[ 2 ]。④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不消化或刺激性的食物 ,不暴饮暴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易消化的粗纤维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饱餐后避免立即剧烈运动或劳动。对于腹痛、腹胀、肛门无排气排便者,应考虑术后再次梗阻的可能,即予禁食和胃肠减压,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长期卧床的且不愿活动的患者,必要时对经常受压部位进行轻微的皮肤按摩,活动肢体关节,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骶部及骨突出部位适当加皮垫和气圈等,对出汗多者应及时协助更换汗湿衣服,并注意保暖。对高血压病人,术后应遵医嘱给予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年老患者,更应照顾生活起居,促进早期康复。总之,通过术前术后严密的护理,认真观察病情,有效的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肠梗阻复发,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治愈。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黄家泗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1.21.

[2] 陈文山,徐素珍,郭立. 手术后温水足浴促肛门排气时间提前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8.11.10.

肠梗阻患者护理病例(建议收藏)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病案分析 患者:王小吉,女,67岁,因“腹胀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4天”入院。患者于2年前行胃部分切除术,术后一年内偶有腹痛,近一年疼痛次数增多,口服一些顺气药好转。4天前无明显诱因再次腹痛,时轻时重,在当地卫生院治疗不见好转,肛门未排气排便,无恶心及腹胀。入院时查体: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略膨隆,未见明显肠型及胃蠕动波,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脐周及上腹部压痛,无腹肌紧张,叩诊呈鼓音,未叩及移动性浊音,听诊:脐周闻及高调肠鸣音,腹部平片提示:上腹部有液平面,提示肠梗阻,X线征象.腹部B超提示:腹内有少量积液,声像图,肝胆脾胰双肾目前未见异常声像图.血常规提示:血白细胞WBC:17。5*10/9/L。病程中患者精神尚可,饮食,睡眠欠佳,小便正常,大便未解,门诊以“肠梗阻"收入院.入院后禁饮食,抗生素治疗,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目前患者未排便排气,仍有腹痛。 一肠梗阻等原因: 1)肠管外受压引起:1.粘连与粘连带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而造成梗阻。先天性粘连带多见于小儿;腹部手术或腹内炎症产生的粘连是成人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但少数病例可无腹部手术及炎症史2。嵌顿疝3.肠扭转所致4。肠外肿瘤块压迫...。..文档交流(2)肠管本身的原因如:1.先天性狭窄和闭孔畸形2.炎症肿瘤吻合手术及其他因素所致的狭窄3。肠套叠在成人较少见,多因息肉或

其他肠管病变引起。..。..文档交流 (3)肠腔内原因如:成团蛔虫异物或粪块等引起肠梗阻。巨大胆石通过胆囊或胆总管进入肠腔,产生胆石性肠梗阻。引起该患者肠梗阻的原因可能有:(1)粘连与粘连带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而造成梗阻,(2)肠外肿瘤或包块压迫。。..。。。文档交流 二治疗原则: (1)纠正脱水电解质丢失和酸碱平衡失调。 (2)禁饮禁食,持续胃肠减压。 (3)控制感染和毒血症 (4)解除梗阻恢复肠道功能 (5)中医,中药应用:中药汤剂100ml胃管注入,注入后夹管30分钟,每天2次,维生素B1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文档交流(6)油类应用:可用石蜡油,生豆油或菜油30~50ml分次口服或由胃肠减压管注入; (7)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 三护理诊断: (1)舒适的改变腹胀、腹痛、恶心:与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 行有关; (2)焦虑:与疾病、疼痛有关; (3)体液不足:与肠内或体腔积液,禁食,胃肠减压等因素 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肠坏死,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水电解质及

术后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肠梗阻术后病人的护理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主讲人: 内容: 1.病情观察 (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注意病人腹痛、腹胀的改善程度,呕吐及肛门排气、排便情况等。必要时,及时联系化验室或其他检查。 (2)要密切注意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重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感染:绞窄性肠梗阻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若病人出现腹胀、持续发热、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腹部切口红肿,腹腔引流管或引流管周围流出较多带有粪臭味的液体时,应警惕腹腔内或切口感染及肠瘘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②切口裂开:由于肠梗阻病人存在腹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或术中因腹壁切口张力过大,强行缝合造成腹壁组织撕裂,术后易发生切口裂开。切口裂开一般发生于术后1周左右的时间,故对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缝合时发现腹壁张力过高的病人,手术时采用减张缝合,术后应加强支持,腹带加压包扎,及时处理咳嗽、腹胀、排便困难等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预防切口感染。如病人出现异常,疑有切口裂开时,应加强安慰和心理护理,使其保持镇静。若有内脏脱出,切勿在床旁还纳内脏,以免造成腹腔内感染,可用0.9%氯化钠溶液纱布覆盖切口,盖换药碗保护并腹带包扎,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2.体位 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病人应取半卧位,以利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的改善,也有利于腹腔渗液渗血的引流。 3.饮食 在肠蠕动功能恢复之前,病人应禁食,禁食期间给予补液,维持体液平衡,补充营养。呆肠蠕动恢复并有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少量流质,若无不适,逐步过渡至半流质及普食。 4.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胃管及腹腔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折叠、扭曲或滑脱,造成引流管效能降低;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胃管一般在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后即可拔除。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系指因手 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目前多主张非手术治疗,现将1999~2005年间收治的21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在15~65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10例,结直肠手术后6例,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3例,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后1例,外伤性脾、小肠破裂,脾切除、小肠部分切除术后1例,梗阻出现于术后4~13d, 均符合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要点的条件[1]。1例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肠管粘连成团呈脑回沟样改变[2],未做处理而关腹,余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肠功能恢复最短者5d,最长者13d,平均10d。 2讨论

21发病原因病人都有近期腹部手术史。术中广泛分离肠管粘连,肠管长时间、大面积暴露,肠管损伤,肠浆膜面广泛受损,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物质如腹腔内积血、积液坏死组织异物残留,加之腹膜炎等因素,造成肠壁水肿、纤维蛋白渗出、肠管粘连、肠蠕动减弱及消失[2],是引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 22表现特点早期炎性肠梗阻与其它肠梗阻有共同之处,都有呕吐、停止排气及排便。亦有其特点:(1)近期腹部手术史,术后可能有少量排气排便。(2)梗阻出现后腹胀,但程度不如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那样显著,腹部膨隆,粘连性肠梗阻手术中大面积分离粘连多为弥漫性腹部膨隆,也可限于腹部的某一部位或伤口的下方,无肠型及蠕动波。腹部触诊坚韧感,肠管粘连越严重,坚韧感越明显,触不到肠型及包块。叩诊为实音,听诊肠鸣音弱、稀少或消失,听不到金属音及气过水音。(3)腹痛相对较轻,出现剧烈腹痛应排除其他类型的肠梗阻。(4)无高热情况[3]。(5)X线及CT检查有特征性改变,极具 23诊断要点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是反复手术病史。术后曾一度恢 复,进食后马上出现肠梗阻症状。腹胀重于腹痛,腹部坚韧。腹平片 有多个气液平面,腹部CT可见病变区肠壁水肿增厚,肠攀成团,肠 腔内积液、积气、腹腔渗液等[4],注意排除肠坏死情况。 24治疗原则是严密观察下的保守治疗法。其中包括禁食水,持续有 效的胃肠减压,减少液体滞留在消化道内。有作者报道单纯应用长减压管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总有效率7129%[5]。维持水、电解质、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与保守治疗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66例诊断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取再次手术并配合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一般疗效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症状缓解情况相关指标(排水样便的时间、胃液变清亮时间)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且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排水样便的时间和胃液变清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迅速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加速临床恢复。 标签: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医用透明质酸钠;保守治疗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患者中较多遇到的一类手术并发症,以往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往往采用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1]。但再次手术的风险较高,而且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此外,在一些高龄患者中,再次手术容易引发一些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能够造成患者死亡[2-3]。而保守治疗虽然无创伤性,但是其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率较低[4]。透明质酸钠(HA)在创伤患者的临床使用较为多见。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加快创口的愈合[5-6]。本院采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入院的6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34例患者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9~73岁,平均(44.2±16.2)岁,患者发病前均行开放腹腔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术13例、小肠破裂修补术3例、肝破裂修补术2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10例、胃切除术1例。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1~72岁,平均(44.1±15.9)岁,患者发病前均行开放腹腔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术11例、小肠破裂修补术4例、肝破裂修补术5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6例、胃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反复发作的慢性腹痛。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观察组术前禁食6 h以上,手术取仰卧位,手术部位常规碘伏消毒,麻醉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在手术、病灶以及相应腹膜区域涂抹1 mL左右的医用透明质酸钠。术后常规缝合,并给予患者抗生素静滴3 d,预防感染。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第九章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一、肠梗阻 部分或全部的肠容物不能正常流动并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tion),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90%的肠梗阻发生于小肠,特别是最狭窄的回肠部,而结肠梗阻最常发生于乙状结肠。肠梗阻病情多变,发展迅速,常可危及病人生命;据统计,美国小肠梗阻的死亡率为10%,结肠梗阻死亡率为30%。肠梗阻若不能在24小时诊断和及时处理,死亡率还将增加;尤其是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相当高。 【病因】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小肠梗阻的原因可能是炎症、肿瘤、粘连、疝气、肠扭转、肠套叠、食团堵塞及外部压力导致的肠腔狭窄,麻痹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及低血钾等也可引起小肠梗阻,另外严重感染可引起肠梗阻。80%的大肠梗阻是由肿瘤引起的,其部分发生在乙状结肠,其他还包括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以往的外科手术病史等。 按照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可将之分为机械性、神经原性和血管原性肠梗阻。 1.机械性肠梗阻 (1)粘连:是大肠和小肠梗阻最常见原因,因外科手术或不明原因引起的粘连,尤其是外科手术遗留的异物刺激,都将使纤维和疤痕组织形成束带,对肠腔形成外部压力,或使肠管与其他组织粘连,引起肠道变形、成角,甚至成为肠道扭转的轴心,造成肠道梗阻。在粘连的疾病基础上,饮食不当、剧烈运动或突然的体位改变可诱发肠梗阻。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占各类梗阻的20~40%;多处粘连增加了肠梗阻的可能性。 (2)肠扭转和肠套叠:肠扭转是一段肠管沿肠系膜长轴旋转而形成闭袢性肠梗阻,常以肿瘤或憩室炎症的肠段扭转为多见,最多发生于小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常因饱餐后立即剧烈运动而发病;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男性老年人,常有便秘习惯。肠扭转因血管受压,可在短期发生肠绞窄和坏死,死亡率高达15~40%。肠套叠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近端肠管蠕动、压缩进入远端肠管,常见于婴幼儿及大肠肿瘤病人等。 (3)肿瘤:大肠机械性肠梗阻80%是由肿瘤引起,最常发生于乙状结肠。由于肿瘤生长较为缓慢,大肠肠腔较宽,因此多由粪块阻塞在梗阻部位而诱发或

肠梗阻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

肠梗阻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术后护理问题 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与梗阻后血运障碍,术前、术中体液丢失,胃肠减压有关 3、焦虑或恐惧:与对疾病缺乏认识有关 4、导管滑脱的风险:与管道固定方法不当及活动时未注意妥善固定引流管导致管道牵拉有关。 5、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出血、腹腔感染、肠粘连、肠瘘.、肠坏死等。 二、术后护理措施 1、疼痛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嘱患者在咳嗽、深呼吸时用手按压伤口以减轻疼痛感。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来回移动所引起的疼痛。疼痛加重时遵医嘱给予患者使用止痛药。 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遵医嘱给予静脉内输入足够的液体及纠正酸碱失衡的药物,必要时从中心静脉内输入高营养液体,以补充足够的氮和热量,以促进康复。 3、焦虑或恐惧 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疏导,讲解成功案例,以增强其信心。

4、导管滑脱的风险 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妥善固定各个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打折、扭曲或滑脱,造成引流管效能降低,注意观察并记录各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5、排便异常 患者肠蠕动恢复后,可适当多饮水,多吃新鲜蔬果,下床适当运动以促进肠蠕动,休息时可在床上环形按摩腹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开塞露等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6、潜在并发症的风险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观察切口有无渗液、渗血,如有渗出及时通知医生换药,及时观察并记录各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根据病情协助患者术后24小时开始早期活动(床上做起、下地活动),以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其中肠瘘一般发生在术后的3-5天,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腹痛腹胀,白细胞计数升高,切口疼痛周围红肿,继而出现脓性渗出液,引流液为肠内容物或有粪臭味,以此确定为肠瘘。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特殊的护理。结果86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在给予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占69.77%;其余26例患者均采用再次的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后,24例患者痊愈出院,占27.91%,2例患者发生死亡,占2.33%。结论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并可以确定非手术治疗及再次手术的时机。 标签: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术后;护理 腹部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术后约有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而其中有超过40%的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约占所有类型的肠梗阻的30%。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进行特殊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6例病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8~71岁,平均(47.8±7.6)岁;腹部手术类型:41例患者为肠切除吻合术后,占47.67%,15例患者为阑尾切除术后,占17.44%,13例患者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占15.12%,9例患者为妇科手术术后,占10.47%,5例患者为外伤脾切除术后,占5.81%,3例患者为胆道手术,占3.49%。梗阻发生时间为:37例患者为4天后,占43.02%,23例患者为1个月后,占26.74%,11例患者为1年后,占12.79%,8例患者为5年后,占9.30%,5例患者为10年后,5.81%,2例患者为20年后。 1.2?梗阻的原因 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症渗出、局部的水肿、腹腔内黏膜组织的创伤、组织细胞的缺血、局部的炎症刺激、腹腔内化疗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当患者术前伴有肠梗阻、肠穿孔以及肠破裂时,手术治疗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更高。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術治疗,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常规禁食水、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如果选择手术时机需要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的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 1.4?护理 1.4.1?心理护理?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因为担心再次进行手术而产生恐惧及焦虑等负面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治疗的各种相关知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1]。 1.4.2?一般护理?禁食水并给予持续的胃肠减压,同时观察胃管内的液体性质,如发现液体呈血性,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1.4.3?综合性护理?积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同时给予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11-12T10:44:31.6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杨桃邴俊林 [导读] 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 杨桃邴俊林 甘肃省武威市中医医院 733000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1 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与研究。结果51例患者中,非手术保守治疗26 例,手术治疗25 例,其中行粘连松解术16例,肠切除术6例,肠短路吻合术3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对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护理措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 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则可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比较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手术次数越多,粘连越严重。粘连性肠梗阻占各类肠梗阻的40%,具有病情严重、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迅速的特点,如处理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果。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 年3 月- 2012 年2月共收治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1例,男32例,女19 例,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50.3岁。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手术16例,上消化道穿孔手术12 例,腹部外伤手术2 例,盆腔手术3例,肠道手术13例,腹部其它手术5例。 1.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首先采用保守治疗:包括持续有效地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抗菌消炎,低位低压灌肠,胃肠道肠外营养以及中西医结合,经胃管灌注通里攻下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肠粘连缓解汤加减)或中药保留灌肠,配合针刺疗法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粘连松解术,肠切除术,短路吻合术。本组非手术保守治疗26 例,手术治疗25 例,其中行粘连松解术16例,肠切除术6例,肠短路吻合术3例。51 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多由于害怕手术治疗而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感,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情,针对患者心理特点,予以心理护理。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患者初步了解此病的治疗、护理知识,减轻其恐惧及悲观情绪,调动主观积极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胃肠减压的护理胃肠减压可吸出胃肠内积液积气,降低胃肠内压力,减轻腹胀,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情况。护理人员应做好胃管护理,随时观察并记录胃管吸引出物的量、颜色、气味及性状,及时了解病情的演变及减压效果。若抽出咖啡色胃液,提示有肠绞窄的趋势,应及时报告医师尽早处理,无明显肠绞窄征兆者,可采取保守治疗。根据病情可从胃肠减压管缓缓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肠粘连缓解汤加减)200 ml,温度在35℃左右。 2.1.3 灌肠的护理患者行右侧卧位用肥皂水反复进行保留灌肠,或用10% 盐水200 ~ 300 ml 反复进行灌肠,速度不宜过快,润滑肠壁,促进蠕动,灌肠后应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如排便的次数、颜色、量、性质、气味等,并做好出入量的记录。 2.1.4 静脉输液的护理(1)输液的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呕吐量,脱水体征,血液浓缩度,尿量及比重和血生化监测结果决定输液量,原则是缺多少补多少。输液时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心律,沿血管走行有无红肿,胀痛,外渗等情况,一旦发生输液外渗立即拔出输液管,另建静脉通路。(2)记录24h出入量,包括呕吐,胃肠减压抽出物,排尿(导尿)量,日呼吸潮气量,皮肤蒸发量,以利于评估患者体内水分的均衡状况。(3)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由于患者已不能进食、加上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灌肠排便等水份的丢失,而引发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2.1.5 生命体征的护理根据病情定时测血压、脉博、体温的变化,如有体温升高,脉搏增快,呕吐频繁,腹痛症状加重,可能发生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密切观察有无休克的发生,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h,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以减少炎症扩散并减轻术口张力。 2.2.2 密切观察病情术后24h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每小时测血压、呼吸、脉搏1次,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吸氧,及时纠正低氧血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及腹部体征,注意观察术口有无渗血,红、肿、热、痛,组织液渗出等情况。对年老体弱,肥胖患者,术后常规腹带包扎。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2.2.3 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管道的护理确保持续胃肠减压的有效和通畅,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拔管,记录胃管吸引出物的量、颜色、气味及性状;使用腹腔引流管者,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物的性状,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腹部症状,有无腹胀、呕吐、腹肌紧张现象和发生时间;若患者术后3~4d 仍不能自行排气,且腹痛、腹胀,或术后排气后又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应及时报告医师。 2.2.4 预防术后并发症在留置胃管期间要保持口腔清洁,2~3 h 作1次口腔护理。指导帮助患者翻身、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术后1 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及切口愈合状况,预防肠瘘的发生;术后可适当应用止痛剂,并鼓励患者咳嗽,对痰液黏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术后2~3d 仍未排便、排气并有腹胀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更换体位,在床上活动。 2.2.5 早期活动术后早期活动对肠蠕动恢复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机体和胃肠功能的恢复,术后第2 天可协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翻身、拍背,做各种床上适应性运动,视病情状况鼓励早日下床活动,对于不能下床活动者,可酌情增加床上活动时间,帮助患者多翻身、坐起等。 2.2.6 饮食护理术后3~4d 胃肠蠕动功能恢复,可拔除胃管,嘱患者先口服温白开水50~100ml,观察2h 后无胃肠道不良反应后,如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分析粘连性肠梗阻 26例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结果 26例患者中15例术后 1周内治愈, 8例 2周内治愈,3例 20 d内治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术后严密的护理,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肠梗阻复发,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治愈。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护理;腹部外科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病 ,占各类肠梗阻 40%左右[ 1 ]。资料显示,我实习的医院自 2003~2005年收治粘连性肠梗阻 40例 ,其中手术治疗 26例 ,占粘连性肠梗阻的 65% ,均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26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0例 ,年龄在 20~98岁 , 60岁以上 10例 ,平均 43岁 ,有手术史 20例 , 2例伴有高血压病。手术方式均采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 2 护理对策 2.1 术前护理 2.1.1 禁饮食补液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静脉输液以纠正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详细记录出入量、体温及腹痛的变化及呕吐物、大便情况。 2.1.2 留置胃管遵医嘱给予留置胃管 ,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保持胃管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如果引流液的颜色由褐色转为黄色 ,表明梗阻解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病人的一般情况 , 2~4 h测生命体征 1次。 2 .1. 3 心理护理病人多有紧张、焦虑及恐惧感 ,有的病人猜测病情 ,因为病情难治而产生自卑感 ,有的不配合治疗。针对病人的这些心理特点 ,予以心理护理。 2.1.4 作好术前准备做血、尿、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 ,进行心电图、 B超、胸腹透视及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糖检测等。 2.1.5 防止并发症本组病人多伴有高血压病 ,应及时观察病情 ,叮嘱病人按时服药 ,以防伴随病症复发。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术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 2 L /min,及时纠正低

肠梗阻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肠梗阻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禁食,按医嘱补液。 2、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如有休克即作抗休克处理。 3、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化验血常规、生化等,结果立即通知医生。 4、停留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如病人是餐后急性梗阻,应选择较粗的胃管,略剪大胃管侧孔,插至胃窦部,使胃内容物能顺利吸出,达到有效的胃肠减压。 5、观察呕吐、腹胀、腹痛和排便情况、呕吐物的量、颜色、性质、气味,并作记录。 腹痛:注意疼痛性质、程度、部位,如疼痛加重、间歇时间短,肠鸣音亢进,疼痛范围扩大,有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腹胀:低位肠梗阻,肠腔内有大量的液体和气体,因此,腹 胀明显,由于腹部膨胀,使隔肌升高,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病人可出现缺氧,必要时可给氧气吸入。 呕吐: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但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及胆汁,量较多;低位性肠梗阻呕吐出现晚,呕吐物为粪便样液体,镀少而臭。当病情好转及梗阻缓解时,呕吐可停止。 排便排气情况,多数病人停止排便,高位肠梗阻者,早期仍有少量粪便排出,注意观察大便性质,如排出血性大便,可晚为肠套叠或

发生绞窄。如排出鲜血可能为下消化道肿瘤。 6、注意输液量、速度及次序,严重脱水者输液速度要加快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一般手术后护理常规。 2、平卧6小时,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以利引流和改善呼吸。 3、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记录引流量,一般术后48—72小时肠蠕动恢复,可拔除胃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拔除胃管后开始进流质,每次进食不要过饱,进食后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呕吐等。 5、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在床上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和肺部并发症。 6、术后放置引流者,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渗液多时要及时更换敷料。 7、施行肠吻合者,术后两周内禁服泻药及灌肠,以免肠蠕动过快,影响吻合口愈合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与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与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腹部手 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人均非手术治疗。治愈标准:肠梗阻症状缓解,因此腹胀症状消失,肛门排气排便,胃肠功能恢复后大量肠液排出,因此 大多数病人解水样便,这是判断肠梗阻缓解一项重要指标;胃液明显减少,变清,不含胆汁;肠鸣音恢复;腹部柔软,坚韧感消失;恢复饮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结论:应熟悉术后早 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是治愈该病的主要方法;在保守治疗的 同时应严密观察,出现肠坏死或腹膜炎应及时手术.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外科急腹症;腹膜炎 【中图分类号】R85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401-01 任何原因一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为肠梗阻。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有时急 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目前的死亡率一般为5%~10%,有绞窄性 肠梗阻患者为10%~20%。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患者年龄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 等常为死亡原因。常见病因是由肠内异物堵塞,肠肌,痉挛等引起。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 见的并发症,有多重类型,肠梗阻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一般 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 wk内,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及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及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所以该类型肠梗阻有其独特之处,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肠瘘等。作者2008~2011年收治该种类病人14例,全部采用非 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46.8 a。治愈时间平均 为15 d。诊断标准:有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反复手术史;有明显肠梗阻症状;杳体发现腹 部质地坚韧;腹部CT表现为病变区域肠壁水肿增厚,边界不清,没有高度扩张的肠管:排 除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 1.3 方法及结果全组病人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禁食,有效的胃肠减压, 维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全肠外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全组病人均非手术治疗。治愈标准:肠梗阻症状缓解,因此腹胀症状消失,肛门排气排便, 胃肠功能恢复后大量肠液排出,因此大多数病人解水样便,这是判断肠梗阻缓解一项重要指标;胃液明显减少,变清,不含胆汁;肠鸣音恢复;腹部柔软,坚韧感消失;恢复饮食后梗 阻症状不再出现。 2.治疗措施 ①持续有效的肠炎减压,可减轻肠腔膨胀,有利于肠壁血循环恢复,加速炎症吸收。 ②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肠道炎症和水肿消退。通常剂量为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每8 h一次,1 wk后酌情逐渐减量。③给予生长抑素,降低胃肠液分泌量,有利于肠壁血循环和 炎症洗手。④全肠外营养支持,维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该类病人病程较长,长期禁食 势必造成营养状况急剧恶化。营养支持不仅仅是支持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同时 输注白蛋白,输注后静脉注射利尿剂排出多余水分。可通过周围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一 般不需中心静脉输注。肠外营养坚持到病人能正常进食后逐渐停用。⑤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甲 硝锉。肠内容物较多,肠壁水肿,通透性增加,可致细菌易位引起腹腔感染,应予抗生素治 疗预防感染。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症状加重,应考虑是否为机械性肠梗阻。 一旦出现肠绞窄迹象,表明炎性肠梗阻诊断有误,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3.预防措施

第十一章急性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第十一章急性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为常见急腹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1.按梗阻的原因可分为: ()机械性肠梗阻:在临床上最常见,由于机械因素造成肠腔狭窄或闭塞1致使肠内容物不能通过。主要原因有:肠腔堵塞:如结石、粪块、寄生虫、异①物等堵塞所致。肠管外受压:如肠粘连、肠扭转、嵌顿性疝或受肿瘤压迫。③②肠壁病变:如肠肿瘤、肠套叠、先天性肠道闭锁等。 ()动力性肠梗阻:无器质性肠腔狭窄,主要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所2引起肠壁肌层功能紊乱,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而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又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常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低钾①血症及某些腹部手术后。痉挛性肠梗阻:比较少见,可继发于尿毒症、重金属②中毒和肠功能紊乱。 ()血运性肠梗阻:肠管无机械性阻塞,由于肠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致肠3功能受损、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见于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较少见。 2.按肠壁血供有无障碍可分为:(1)单纯性肠梗阻:仅有肠腔阻塞而无肠壁血供障碍。(2)绞窄性肠梗阻:肠梗阻时同时伴有肠壁血供障碍。 【病理生理】 肠梗阻病理生理的改变严重程度视梗阻部位的高低、梗阻时间的长短、以及肠壁有无血液供应障碍而不同。.

1. 肠管的局部变化 梗阻以上部位肠蠕动增强,以克服肠内容通过障碍。梗阻以上的肠腔因积液积气而扩张、膨胀,梗阻部位愈低,时间愈长,肠膨胀愈明显;梗阻以下的肠管则瘪陷、空虚或仅存少量粪便。肠管膨胀,肠壁变薄,肠腔内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使肠壁血运障碍,最初为静脉回流受阻,肠壁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瘀血,肠壁充血、水肿、增厚、呈暗红色。由于组织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肠壁上有出血点,并有血性渗出液渗入肠腔和腹腔;继而出现动脉血运受阻,血栓形成,肠壁失去活力,肠管成紫黑色。肠管最终缺血坏死而破溃、穿孔。 2. 全身变化 ()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梗阻时肠膨胀可引起反射性呕吐;梗阻以上1肠腔中积留大量液体,这些液体封闭在肠腔内不能进入血液,等于体液的丢失;此外,过度的肠膨胀影响静脉回流,导致肠壁水肿和血浆外渗。体液的丢失伴随着电解质的丢失,胆汁、胰液及肠液均为碱性;而组织灌注不良,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尿量减少,易引起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感染和毒血症:梗阻以上的肠腔内细菌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以及肠壁2血运障碍导致其通透性增加,易引起腹腔感染,并经腹膜吸收引起全身性感染或中毒。严重的腹膜炎和毒血症是导致肠梗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肠腔内大量积气、积液引起腹内压升高,膈肌3上抬,影响肺的通气或换气功能;体液丧失、血液浓缩、细菌繁殖释放毒素等可导致微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了解病人的年龄,有无饮食不洁、驱蛔不当、饱餐后剧烈活动、便秘等诱因,以往有无腹部手术、损伤或腹膜炎病史。 (二)身体状况 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但在各类肠梗阻中 轻重并不致 1.症状: ()腹痛: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病人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是由梗阻部位以1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所引起持续性阵发性加剧的绞痛提示绞窄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时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无绞痛。. (2)呕吐:梗阻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吐出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因梗阻部位高低而不同高位小肠梗阻呕吐早、频繁,吐出物为胆汁样物。低位小肠梗阻呕吐迟而少,可吐出粪臭样物结肠梗阻时,早期可无呕吐,以腹胀为主。绞窄性肠梗阻时呕吐物呈咖啡样或血性。 ()腹胀: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小肠梗阻由于频繁呕吐多无明显3腹胀;低位小肠梗阻及麻痹性梗阻常有显著的全腹膨胀。绞窄性肠梗阻常呈不对称的局部膨胀。 (4)停止排便排气:见于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但梗阻初期、高位梗阻、不全性梗阻可有肛门排便排气。血性便或果酱样见于绞窄性肠梗阻。 (5)全身症状:单纯性肠梗阻患者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严重者可有脱水、低血钾等症状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早期即有虚脱很快出现休克伴有腹腔 感染者腹痛持续并扩散至全腹同时有畏寒发热白细胞增多等感染和毒血症表现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系指因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目前多主张非手术治疗,现将1999~2005年间收治的21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在15~65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10例,结直肠手术后6例,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3例,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后1例,外伤性脾、小肠破裂,脾切除、小肠部分切除术后1例,梗阻出现于术后4~13d,均符合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要点的条件[1] 。1例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肠管粘连成团呈脑回沟样改变[2],未做处理而关腹,余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肠功能恢复最短者5d,最长者13d,平均10d。 2讨论 21发病原因病人都有近期腹部手术史。术中广泛分离肠管粘连,肠管长时间、大面积暴露,肠管损伤,肠浆膜面广泛受损,腹腔内无菌

性炎症物质如腹腔内积血、积液坏死组织异物残留,加之腹膜炎等因素,造成肠壁水肿、纤维蛋白渗出、肠管粘连、肠蠕动减弱及消失[2],是引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 22表现特点早期炎性肠梗阻与其它肠梗阻有共同之处,都有呕吐、停止排气及排便。亦有其特点:(1)近期腹部手术史,术后可能有少量排气排便。(2)梗阻出现后腹胀,但程度不如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那样显著,腹部膨隆,粘连性肠梗阻手术中大面积分离粘连多为弥漫性腹部膨隆,也可限于腹部的某一部位或伤口的下方,无肠型及蠕动波。腹部触诊坚韧感,肠管粘连越严重,坚韧感越明显,触不到肠型及包块。叩诊为实音,听诊肠鸣音弱、稀少或消失,听不到金属音及气过水音。(3)腹痛相对较轻,出现剧烈腹痛应排除其他类型的肠梗阻。(4)无高热情况[3]。(5)X线及CT检查有特征性改变,极具参考意义。 23诊断要点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是反复手术病史。术后曾一度恢复,进食后马上出现肠梗阻症状。腹胀重于腹痛,腹部坚韧。腹平片有多个气液平面,腹部CT可见病变区肠壁水肿增厚,肠攀成团,肠腔内积液、积气、腹腔渗液等[4],注意排除肠坏死情况。 24治疗原则是严密观察下的保守治疗法。其中包括禁食水,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减少液体滞留在消化道内。有作者报道单纯应用长减压管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总有效率7129%[5]。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早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给蛋白质、脂肪乳、氨基酸,同时还可以给利尿剂排出多余水分,纠正营养不良,对减轻肠壁水肿加

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和护理办法

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和护理办法 *导读:粘连性肠梗阻在儿科中常有发生,因此我们自己在注意预防该种疾病发生的同时,也要多多关注儿童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措施和发病后采取了治疗之后的护理办法。下面我们一起简单来了解一下。…… 粘连性肠梗阻在儿科中常有发生,因此我们自己在注意预防该种疾病发生的同时,也要多多关注儿童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措施和发病后采取了治疗之后的护理办法。下面我们一起简单来了解一下。 *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办法 儿童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前者多由于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后者常在有腹膜炎症或腹腔手术后形成,绝大多数均有腹部手术史。因此,腹腔手术的术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做好开腹手术的术后护理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此外,临床上研究使用—些药物以防止或减轻术后腹腔粘连的产生,如全身使用成纤维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调节剂、术后根据术中情况酌情早期应用新斯的明和中草药、腹腔内应用纤维蛋白溶解剂、局部应用屏障物质均有一定的疗效。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办法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之后的预后护理注意事项包括

以下: (1)体位:常规给氧,保暖,防止误吸,麻醉清醒后四到六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2)腹带包扎:小儿腹腔容量相对较小,且腹壁薄弱,术后常规行腹带包扎,以防伤口裂开,应注意腹带的松紧度,以免影响小儿的呼吸。 ( 3)活动:开腹术后的早期活动十分重要,有利于机体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如病情平稳,术后二十四小时即可开始床上活动,十二到二十四小时后下床活动。 (4)饮食:术后禁食、胃肠减压;肠功能恢复后,停止胃肠减压,改为半量流质饮食,进食后无呕吐及其它不适,三天后可进半流质饮食,十天后进软食。肠切除吻合术后,进食时间应适当推迟。 (5)术后治疗:禁食期间应给予补液,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行单纯粘连松解术者,术后一到两天可给予新斯的明肌内注射,协助肠蠕动恢复。若术后三到四天肠功能尚未恢复时,可行温盐水灌肠或甘油保留灌肠。 (6)病情观察: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有无胀痛及呕吐,白细胞计数有无增高及持续发热,腹壁切口有无红肿及流出粪臭味液体,若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处理,以防腹腔内感染或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关于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和护理的办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收治36例EPISBO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33例,均治愈出院,治愈时间5~28d,平均(14.5±2.5)d;中转手术治疗3例,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0.5d。结论EPISBO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例采用保守治疗可治愈,以禁饮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及糖皮质激素与生长抑素的联合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治疗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smallbowelobstruction,EPISBO)系在腹部手术后早期(术后7~30d),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黏连性肠梗阻[1]。EPISBO临床并不少见,但由于临床表现和处理有其特殊性,处理不当易造成多发肠瘘、短肠综合征、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EPISBO36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25~70岁,平均(45.5士3.5)岁。均为腹部术后,手术次数为1次的32例,2次的4例。急性阑尾炎术后15例(13例阑尾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10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3例,小肠坏死行部分小肠

切除术后2例,胃癌根治术后3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后2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1例。本组36例发生肠梗阻时间在术后4~21d,其中2周内发生者32例(88.9%),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8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其中28例表现为不全性肠梗阻,8例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所有患者均给予腹部立卧位X线检查及腹部CT检查,其中32例腹部X线检查见小肠有气液矫妫?例见肠腔多处不同程度的积气表现。26例CT示肠管扩张、增厚,肠腔内积液、积气;10例CT 检查可见肠壁水肿增厚,肠袢成团,腹腔积液。本组患者均符合文献[1,2]诊断标准。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8-25T15:17:50.7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0期供稿作者:伍瑛 [导读] 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常规禁食水、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伍瑛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二科 637000) 【摘要】目的总结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总结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要点,重点及原则,及治疗的各项护理经验。结果 56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在给予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6例患者均采用再次的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经过密切的观察及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315-01 肠梗阻(ileus)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则可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肠壁血供障碍,继而发生肠坏死,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死亡。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腹部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术后约有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而其中有超过40%的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约占所有类型的肠梗阻的30%。现对我科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进行特殊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8~71岁。 1.2梗阻的原因 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症渗出、局部的水肿、腹腔内黏膜组织的创伤、组织细胞的缺血、局部的炎症刺激、腹腔内化疗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当患者术前伴有肠梗阻、肠穿孔以及肠破裂时,手术治疗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更高。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常规禁食水、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如果选择手术时机需要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的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 1.4护理 1.4.1心理护理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因为担心再次进行手术而产生恐惧及焦虑等负面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治疗的各种相关知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 1.4.2一般护理禁食水并给予持续的胃肠减压,同时观察胃管内的液体性质,如发现液体呈血性,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1.4.3综合性护理积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同时给予患者全身抗感染治疗。当患者突然体温升高时伴有腹壁肌紧张时,应考虑肠梗阻的发生。 1.4.4针灸与按摩采用针刺足三里、天枢等穴,同时按摩患者的大杼穴及白环俞等穴,可以促进患者的肠道蠕动。减少患者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1.4.5中药治疗术后可以给予患者大承气汤灌肠,以促进肠管的收缩和肠道蠕动,从而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2.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对于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以确定最佳的手术时机。(1)腹部术后3~4d肠蠕动会逐渐恢复正常,在此之前,患者会出现腹胀的情况。如果术后4~5d,患者仍未出现肛门排气的情况,并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则应考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2)如果患者经过持续胃肠减压及全身抗感染治疗之后,患者的病情仍未好转,并且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腹痛、压痛、血压下降、心律加快、腹穿抽出血性液体等急腹症的症状,应做好急诊开腹手术治疗的准备。因此,对腹部术后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可以及时的对粘连性肠梗阻做出诊断,以决定患者是持续的非手术治疗,还是进行再次的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措施主要有:术后尽早开始各种适应性的运动,包括主被动的变换体位,并让患者尽早的下床活动;术后每日用温水泡脚,通过刺激足底反射区,可以有效的促进肠道的血液循环,从而增强肠道的蠕动力,促进肛门尽早的排气;术后可以采用药物刺激患者的肛门,以促进肛门排气的发生,达到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通过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给予特殊的护理,可以减少肠梗阻的发生,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 综上所述,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并可以确定非手术治疗及再次手术的时机。 ?参考文献 [1]范小华,任东林,梁学敏,等.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 [2]朱维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