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对称教学计划

对称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是这次课程改革加强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安排的图形与变换的内容标准有三条:⑴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⑵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⑶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在《大纲》教材中,也有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要求,具体内容一般安排在六年级圆的认识之后学习。新教材不但把“对称”的知识移到了第一学段(1~3年级),而且增加了平移、旋转等图形变换的内容和要求。这种改革的基本思考有三点:第一,现实生活中,对称、旋转、平移的现象随处可见,学生对这些现象也很感兴趣;第二,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知对称、平移、旋转的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图形对称和平移,不会困难;第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发展。考虑到对称现象和简单对称图形的作图要求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些,因此,本套教材先学习对称的内容,三年级下册再学习平移和旋转。

本单元的对称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变换知识的开始,教材通过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感受对称现象,认识对称图形,为以后学习其它的图形与变换的知识奠定基础。本单元的主

要内容有感知对称现象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教材还设计了“有趣的剪纸”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即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并知道这一条折线就是对称轴;二是在“猜一猜,剪一剪”的活动中,通过提供轴对称图形的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三是让学生判断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案,以拓展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四是安排动手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充分感知对称的特点。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多给学生展示有轴对称现象的图片,使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对称的意义和图形中的美。课下可以请学生收集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并组织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活动。二是多组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验,做到有序,有效。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有思考空间的练习,充分发挥练习的功能,减少学生练习的无效或低效劳动,提高练习的实效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交流和操作过程中感受并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并判断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在观察、操作、描述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4.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对称现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对称的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

1.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能真正理解“对称”的含义,能用语言准确说出“对称”的概念。

2.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准确的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感受对称的美。

课时设置

本单元设计4课时

第二单元加、减法教学计划

“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认识了1000以内数以及掌握了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个知识内容:①三位数加减法,②加、减法验算,③加减混合运算。单元最后安排了“跳绳游戏”和“调查当地的树木”的实践活动。

本单元学习的三位数加、减法,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的整数加、减的内容。教材设计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现实问题,充

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将三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类推到多位数加、减计算的能力。

因为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认识了1000以内数以及掌握了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口算。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所以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计算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开放的“数学活动中”学会本单元知识。

本单元的教材设计,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技能。

【教材编排特点】

其一,打破传统教材中“先学习计算方法,然后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教材中呈现学生熟悉的、有一定生活知识背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学会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其二,在教学计算的过程中,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着计算,在交流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

其三,选材贴近生活。这些素材或是学生的最熟悉不过的课堂,或是学生的生活环境等。与传统教材相比,这样的计算教学的设计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其四,增设的“跳绳游戏”和“调查当地的树木”栏目,结合班内同学的实际情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编排,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设计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教学时要注意几点: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计算往往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学中应注意从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并通过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在学习计算之前都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背景,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习计算方法。也可以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

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

“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在本单元教学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重视这一环节,不能因为估算内容在考试中难以体现而不教或一带而过。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它是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一

个重要方面。在练习中,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意识。

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适时地运用这些学习方式。教材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了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绝不能包办代替。同时应注意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并能进行验算。

2.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能对计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5.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6.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

1.学生对于验算是上学以来第一次接触,所以刚开始可能理解起来不太容易,教师注意结合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和方法。

2.估算是本单元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讲解估算的意义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估算,体会到估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课时设置

本单元设计12课时

第三单元可能性教学计划

可能性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率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教学中,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随机现象,让学生从不确定现象中探索,把握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并能在不确定的情景中做出合理的判断,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教学安排两部分内容:(一)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对于纷繁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出发去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现象。例如,抛一个石块,可预知它必然要下落;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可预知冰不可能融化。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哪种结果是无法事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或不确定现象。例如,掷一枚硬币,我们无法事先确定它将出现正面,还是出现反面。本单元通过摸球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二)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随机现象虽然对于个别试验来说无法预知其结果,但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大量重复试验时,却又呈现出一种规律性,我们称它为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概率论正是揭示这种规律性的一个数学分支。结合转盘游戏使学生知道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这部分内容虽然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但由于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规律的认识以及描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数学活动,如,摸彩球、调查做家务情况、玩手指游戏,玩转盘游戏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过程,感受不确定现象,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的体验。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能对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和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感受可能性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事物中,学会用“一定”“不一定”“偶尔”“不可能”描述可能性;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

课时设置

本单元设计4课时

第四单元乘除法教学计划

乘除法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里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具体要求有:突出对数与量意义的理解,注重在情境中理解运算的价值与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使学生能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探索计算和搭配等的简单规律。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熟悉事物,让学生在解决与这件事物有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知识;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

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方法,即在一个事物中,设计多个问题,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不断学习数学知识与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索现实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方法。本册乘除法计算的内容较多。在内容设计上,改变传统教材通过“例题”讲授计算方法,再解决简单问题和进行数学计算的构建模式,而是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方法。如,第42页在解决“把48枝玫瑰”怎样插在花瓶中的问题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第44页在研究“把60个玩具熊装箱”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在第46页在讨论“把82个皮球装盒”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除以数有余数的除法等。本单元先出口算乘除法,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接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两位数乘除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但笔算乘除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除法的难点。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

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除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标准》关于“解决问题”方面的具体目标要求。随着学生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和所学知识以及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本单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外,还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设计衣服搭配、食品搭配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意义,会解决生活中与这些量有关的问题。

3.能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会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经历探索搭配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自主探究中,学习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乘除法的竖式,运用“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时设置

本单元设计12课时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学计划

混合运算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运算”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结合《课标》中提出的“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要求,本套教材在关于混合运算内容的安排上突出了以下特点:第一,同级混合运算结合有关计算单元安排,如,加减混合运算(包括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都是结合加减法的计算学习;第二,在知识内容构建上,打破“先学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系,而是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混合运算的编排和活动设计上,都是采取“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尝试解决——试着写成一个算式的这种过程来学习的。

计算工具在当今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已经相当普及了,人们已经不大需要使用纸笔进行大数目、多步数的计算。但是,四则计算的原理与方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仍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

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载体。学生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激发潜在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获得必须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通过相关的计算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逐步积累活动经验,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本单元教材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在认识了小括号、掌握了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他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并知道,在同级运算中,应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来计算。本单元是第一次以单元的形式独立编排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消除学生接触新知识时的陌生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理解得不太好的同学,教师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结合本单元内容还安排了探索乐园。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

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1.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时设置

本单元设计6课时

第六单元周长教学计划

本单元在课标中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本单元知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学习了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经历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室外测量等内容。我们先一起来比较一下《大纲》和《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大纲》中要求本单元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概念,能够计算它们的周长。《标准》中要求本单元要学生学会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从上述的要求中,我们发现《大纲》和《标准》有几点不同:第一,《大纲》中的周长概念只涉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而《标准》强调“图形周长”不单单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大纲》强调掌

握概念(往往形成背诵概念),《标准》强调指出和测量(周长概念的表达和实际测量);第三,《大纲》要求能计算周长(用公式计算),《标准》强调探索并掌握公式(在计算周长的过程中探索,结合公式——形成模型)。上述变化,反映了课程理念和价值观的不同,《大纲》重视的是学会、掌握周长公式,然后应用公式计算;《标准》重视的是基本“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的测量,然后再是写公式(形成模型)。把探索和掌握作为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用公式计算。

本套教材将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与周长计算分开编排在两个学期(二年级下册安排了“四边形”单元),一方面加强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和认识,另一方面,重视“周长”的认识、周长概念的建立和测量,强调在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周长计算的过程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按照这样的编排思路,本单元教材首先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小布艺,通过如何确定“小布艺花边的长”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合作研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引出周长的概念,并结合硬币面、课本封面、课桌面边线的长,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在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内容,通过个性化的计算方法的交流、讨论,大家来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最后教材设计了室外测量的实践活动,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首先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具体事物出发展开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最后应当让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如观察、估计、测量、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还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应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

3.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应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测量。可以由学生主动选择测量工具和方式,并交流测量结果和体会。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对一个量的估计十分重要,所以在课本中安排了估计校园内的花坛、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的周长的活动,进行这样的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愿意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是否能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估测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与同伴合作解决测量问题,学会表达测量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

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时设置

本单元设计4课时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计划

本单元“生活中的大数”,这部分内容除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感受大数以外,还有近似数的概念以及万以内数加、减法的估算和解决问题等。素材的选择都是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问题,是名符其实的生活中的大数。

认识万以内的数,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也是学生建立初步数感的重要材料。由于在二年级下学期已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等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册第二单元也已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同时,

学生在生活中对万以内的数以及数的应用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商品价钱、购物等素材,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完成本单元知识的学习。

教材编排特点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识数的基础,本单元的标题为“生活中的大数”,体现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数的范围的扩大,本单元一开始就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作为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基础。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亲自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进行交流,使学生充分感受大数的意义。

2.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如让学生数一数、写一写、比一比、估一估、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并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设计了多种情境,在紧张有趣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材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和计算的不同意义,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能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3.能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估算,能表达解决问题及估算的过程和结果。

4.能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了解可以用数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数的组成。感受一万的实际意义。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间的关系。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2.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估算,能表达解决问题及估算的过程和结果。

课时设置

本单元设计9课时

第八单元吨的认识教学计划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质量单位吨,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以及对质量单位的整理和解决问题。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不便于学生直接亲身体验和感知,因此,教材在内容上的选择上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素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较为熟悉的事物和动物,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吨,如,通过用不同方法计算30名学生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1吨的实际意义。结合生活中的熟悉的物品,使学生学会选用恰当的质量单位。

这部分教材在编排时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1.多次体验,亲历中巩固观念的建立。体验是经验中充满诗意与个性色彩的一种形态,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米、分米、厘米等一些计量单位来说,体验不是一件难事,但如何让学生体验大计量单位的确很难,这也是教师觉得这样的课难上的根本原因。

课中设计了多次让学生体验的环节,“体验—感悟—再体验—再感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把自己的感官充分作用于具体对象,在一次又一次的感官与实践的刺激中使学生有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加深对这些计量单位的感知。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最后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些模糊、抽象的数学知识。

2.反复猜测,反差中强化观念的建立。猜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运用在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课中设计了较多的“猜一猜”的环节,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计算或教师揭示答案来得到正确数据,让学生在猜测数据与真实数据的强烈反差中产生一种震撼,这样的心理活动往往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从而可以强化大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安排一次又一次的猜想,也有意于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对学习有一个较好的提升过程,每一次的猜想都是对这些大计量单位观念的一次强化。我们发现学生每一次猜想都比前面更加合理、更加接近正确答案,这说明学生在猜想时及时调起前面的学习内容,已作了较好的联想,而不是凭空胡乱猜测。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 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 谁矮? 二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三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排队。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 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 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 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 说一说。 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 老师高,学生矮 铅笔长,粉笔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谁 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 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 说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回答谁轻谁重。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小区建房问题,经历自主解决问题、从分步计算到三个数连乘计算的过程. 2.认识连乘算式,会计算简单的三个数连乘的运算式题. 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了解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建起了许多漂亮的楼房,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有一个生活小区计划还要新建8栋楼房呢,我们一起看看楼房示意图好吗?学生读文字叙述并观察楼房示意图. 了解事情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1. 有8栋楼房 2. 每栋有五个单元 3. 每个单元可住12户居民 4. 问题:可解决多少户居民的住房问题? 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做完后想一想每一步的运算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只列一个综合算式就解决问题吗?列式的方法可能有: (1)12×5=60(户) 60×8=480(户) (2)8×5=40(户) 12×40=480(户) (3)12×5×8 =60×8 =480(户) (4)5×8×12 =40×12 =480(户) 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列式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并说清楚你每一步运算要解决什么问题.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讨论连乘算式中每步运算的实际意义.1.小组内交流列式的方法,其他同学补充算法.小结本组方法. 2. 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 认识连乘及运算顺序 实践与应用 1.计算 25×2×45 19×3×24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7×9×8 517-216÷6 18×(86-27) 224+25×28 3. 47页练一练 1、2、4题 4.作业:课本47页第3、5题1. 2250 1368 2. 1944 481 1062 924 3. 第1题: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列综合算式的情况. 第2题:交流时,可以让分步解答的学生尝试列一列综合算式. 第4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与体验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与应用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重点知识

精品文档1.长方体有(6)个面, 正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2.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它们的大小(相等). 3.用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用2个同样大小 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4.最少用(8)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5.听装可乐的形状是(圆柱).魔方的形状是(正方体)。 6.长方形有(两)组对边,长方形的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每条边都(相等) 7我们学过的图形可以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8 .最少用(3)根同样长得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最少用(5)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成两个三角形,最少用(7)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成三个三角形。 9.球的切面是(圆)形。k B 1 . c o m 1. 数一数下图有(3)个三角形。 先1个1个的数,有2个,然后从2开始依次加比它小的数,加到1为止,等于几就有几个三角形。数一数一共(10)个三角形。 2. 还缺(15)块砖。 正方形可以分成4个相等的三角形(分成4个相等的三角形最好画) 也可以分成4个相等的正方形 长方形可以分成2个相等的三角形 3. 1角=10分1元=10角1元=100分 一张10元可以换成2张5元。一张10元可以换成5张2元,也可以换 2+1=3 3+2+1=6个 4+3+2+1=10个

精品文档 成10张1元。 一张20元可以换成2张10元。一张20元可以换成4张5元。 一张20元可以换成10张20元。 一张50元可以换成5张10元。一张50元可以换成10张5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成2张5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成5张2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成10张10元。 4.4元2角=42角几元几角就等于几十几角 36角=3元6角几十几角就等于几元几角 5.7角+9角=(1)元(6)角先算7角加9角等于16角,在把16角变成1元6角。 6.5元+6角=(5)元(6)角几元加几角不用计算,把几角写在几元的后面就行。 7.5元-1元4角=(3)元(6)角 先算5元减1元等于4元,在用4元减6角,4元变成40角,40角减6角等于36角,36角等于3元6角。 8.元角分 5 . 6 8元=(5)元(6)角(8)分 4元5角7分=4.57元 9.分针长,时针短。 10.7:00也可以写成7时,要先画分针再画时针,几点整,几时整分针要指向12,几点整几时整时针就指向几,所以7时时针指向7. 11.8:30也叫8时30分还可以叫8时半,要先画分针,30分的时候分针指向6,时针要在8和比8大的数中间,9比8大,所以时针在8和9的中间。 12.分针在12的左边,接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快几时了。 快6时了快10时了快2时了 13.分针在12的右边,接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刚过。 6时刚过()时刚过()时刚过 14.几小时以后,再过几小时。用加法计算,用钟表上的时间加上几。2小时后是几时写在横线上表上的时间是9:00 过2小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冀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冀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冀教版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30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跟不上,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数与代数(共3个单元) 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空间与图形(共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置 第二单元认识钟表 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此外还有实践活动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二)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经历认识左右、前后、上下等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会用左右、前后、上下去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旋转与平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 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四、作业:课本第4页的第4题。 教学随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精编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计算题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四则运算练习题 (1) 245-135÷9 (70+203÷7)×28 620÷20+3×15 35+65÷5-20 (2) 463+27×6 76-45÷5×3 (540-360)÷(18×5) 120+70-60×2 (3) 368-165÷11 100-36×2+21 45×36-24÷2 39+130×7 (4) 506+15×12 360÷(60÷2)(360÷12-10)×20 74+126÷6×3

(5) 832-256÷16 300-100÷4×8 (24+36)÷12×14 621+93÷31 (6) 159+34×36 107-13×6+45 (86-24)×5÷31 731-252-164 (7) 368-35×11 (365-328)×(73-55) 436+252+138 36×4-175÷5 (8) 329+375÷25 765÷(491-476) 800-309-124 75+720÷(42-27)

(9) 703-24×25 (252+144)÷(307-271) 23×46÷46 93×(515-428) (10) 82÷41×68 (69+21)×(72÷8) (16+20)×35 (126-87)×12÷26 (11) 234÷(205-199) (75+315)÷(35-20) 100÷25÷4 (10+25)×44 (12) (121-92)×12÷6 620-530÷5×2 178-(83+360÷60) 870-30÷15+13

(13) (420+60)÷(275-245) 25×32×125 460÷(30-21÷3) 9000-75×24 (14) 960÷15-28 (49+21)×(48÷8) 45+180÷30-6 84-4×9÷6 (15) 135-75÷5 182÷13+34×3 45+120÷(30-6) 196+24×18 (16) 466+14×2 2400÷60-16×2 420÷[(205-198)×4] 44×12+29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教学文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 1.确定左右的方法: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边。左、右是相对的。 2.确定前后的方法:面对的方向是前面,背对的方向是后面。前、后是相对的。 3.确定上下的方法:上面是指位置在高处,下面是指位置在低处。上、下是相对的。 第二单元认识钟表 1.认识几时整时的方法: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认识大约几时的方法:时针接近几,分针快到12,但没到12时,可以说快几时了;分针刚过12,可以说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和刚过几时,都可以说成大约几时。 3.认识几时半(半时)的方法: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整时刻中间,此时为几时半,即几时30分。 第三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100以内的数的方法:运用点数法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十九时(九十九除外),下一个数就是比几十多1个十的整十数;当数到九十九时,下一个数就是一百。 2.100以内的组成:10个十是一百;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几十几。 3.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认识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位是百位;读数,写数都是从高位起。 4.100以内数的顺序:(百数表中的规律)横着看,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竖着看,上一个数比下一个数少10。 5.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十位数字大的数比较大;如果十位相同,再比个位。 6.比多少的方法:两个数很接近,一般用“多一些”“少一些”描术;两个数相差很大,一般用“多得多”描述。 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单位进率:1元=10角=100分,1角=10分。 2.简单人民币计算:计算两件商品一共多少钱,用加法。在计算两件商品总价时,同单位相加。 3.商品价格调查:认识商品标价,如3.80元表示3元8角。 第五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 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几十加几等于几十几; 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 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把整十数看作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减。 (2)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和一位数,然后把整十数相加或相减,最后与一位数合起来。 (3)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笔算加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4)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5)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计算方法:笔算减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6)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再减。 (7)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解决方法:用减法。 大数-小数=多多少; (8)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大数-小数=相差量; (9)解决问题:根据两个相关联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二)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1)长方形:长方形有4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都相等,它是一个平面图形;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套试卷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冀教版小学生三年级试卷。全套试卷共21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一单元使用(2份) 2. 第二单元使用(2份) 3. 第三单元使用(2份) 4. 第四单元使用(2份) 5. 第五单元使用(2份) 6. 第六单元使用(1份) 7. 第七单元使用(2份) 8. 第八单元使用(2份) 9. 期中检测卷(3份) 10.期末检测卷(3份)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 从个位起,千位是第( )位,第五位是( )位。 2.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 3.一个数由3个千、4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读作( )。 4.与99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5.按规律填数。 1020,1030,( ),1050,( )。 7800,( ),( ),8100,8200。 6.一台电脑的价钱是7865元,可以说大约是( )元。 7.在四位数9705中,“9”在( )位上,表示( );“7”在( )位上,表示( );“5”在( )位上,表示( )。 8.4325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9.一个四位数,千位和个位上都是5,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10.用8、6、2、5这四个数写出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2022中3个2表示的大小( )。 A.一样 B.不一样 C.无法确定 2.从8900起一百一百地数,下一个数是( )。 A.8910 B.9100 C.9000

3.下面三组数中,( )组两个数的关系与其余两组不同。 A.5300与5200 B.9540与9440 C.8400与7400 4.下列各组数的排列中,( )是正确的。 A.6120>6100>614 B.4050<4005<4500 C.3480<2999<4380 5.最大的三位数再加上( )就是最小的四位数。 A.900 B.990 C.1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若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位,则这个数是四位数。( ) 2.三位数一定比四位数小。( ) 3.七千零九写作7009。( ) 4.最大的四位数比最小的五位数大。( ) 5.用5、6、0、3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6305。( ) 6.最高位是万位的数它是五位数,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 四、写出下面各数。 六百二十( ) 三千零九( ) 七千零五十( ) 五千一百( ) 9个千和6个一是( )。 3个一和8个千是( )。 5个千和8个十是( )。 1个千、2个百、3个十和4个一是( )。 五、读出下面各数。 9002( ) 6800( ) 10000( ) 3060( ) 5052( ) 2740( )

(完整版)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共有33人。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行为习惯也较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辨认方向,毫米和千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小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分数的初步认识,探索乐园,共九个单元。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和时、分、秒,能计算特别简单的经过时间,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两年多学校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24时计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认识平年和闰年。(共安排5课时)第二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能够利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乘法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共安排7课时) 第三单元要求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共安排3课时) 第四单元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毫米;了解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共安排5课时)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一、认识万以内的数 1、万以内数的组成 (1)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最高位开始读 (2)末尾有零一个也不读 (3)中间有零只读一个零 (4)读作用汉字 3、万以内数的写法 (1)从最高位开始写 (2)写作用阿拉伯数字 二、认识一万 1、一万的读法与写法 读作:一万 写作:10000 2、一万的组成 1个一万是一万2个五千是一万5个二千是一万10个一千是一万20个五百是一万50个二百是一万100个一百是一万200个五十是一万500个二十是一万1000个十是一万2000个五十一万5000个二十一万8个1250是一万4个2500是一万 80个125是一万40个250是一万400个25是一万

三、万以内的数比较大小 1、比较方法 比较大小时首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2、比较大小事注意单位转换 举例:(1)1吨○800千克比较时转换单位1吨=1000千克 1000千克>800千克,由此得出1吨>800千克 举例:(2)10米○100分米比较时转换单位100分米=10米 10米=10米,由此得出10米=100分米 四、近似数 1、什么是近似数 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是近似数 2、求近似数的方法 (1)四舍五入法:满五向前一位进一,不满五舍去。例:65≈70 64≈60 (2)进一法:只要大于零就可以向前一位进一。例:61≈70(常用于购物问题)3、什么是“≈” “≈”叫做约等于号,读作约等于。 4、注意点 (1)、估十位看个位,估百位看十位,估千位看百位,以此类推。 (2)、现阶段我们常用的是估百位和千位,因为这样方便计算。

新版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18新教材)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4年下学期)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一班二班共有学生120余人。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行为习惯也较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重点教学内容。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

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一填。(每空2分,共28分) 1.由3个千、8个百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名称。 一头蓝鲸重约100()一支牙膏重约90() 3.在里填上“>”“<”或“=”。 4501405189997009 4800千克5吨2吨2000千克 4.有94块巧克力,每8块装一盒,装完这些巧克力至少需要()个盒子。 5.最小的五位数与最大的四位数相差()。 6.从4种汉堡和3种饮料中各选一种,一共有()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7.一个数除以9,商是15,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8.…… 照上面的顺序摆下去,第31个是()。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10分) 1.下面的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有()个。 A.1B.2C.3D.4 2.在笔算423×3的过程中,2×3=6,6表示()。 A.6个一B.6个十C.6个百 3.右图中,甲的周长和乙的周长相比,()。 A.甲的周长长B.乙的周长长C.同样长 4.喝矿泉水时用手拧瓶盖,瓶盖的运动属于()运动。 A.旋转B.平移C.对称 5.一袋大米重10千克,600袋这样的大米重()吨。 A.6000 B.60 C.6 6.贝贝家买电视大约花了5000元,她家电视的价钱可能是()。 A.3057元B.5011元C.4300元 7.龟兔赛跑,兔子跑了74米,乌龟跑了9米,兔子跑的米数大约是

乌龟跑的米数的()倍。 A.9 B.8 C.7 8.下列各数,中间写两个零的是()。 A.五千零六B.五千零六十C.五千六百9.三位数乘一位数,积()。 A.一定是三位数B.一定是四位数 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定义、概念 1.24时计时法: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2.平年:2月是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 3.闰年:2月是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 4.1厘米=10毫米 1cm=10mm 5.1000米=1千米 1000m=1km 6.速度:汽车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叫做速度. 7.速度=路程÷时间 8.像7.25、8.80、1.06、0.58这样的数,都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 9.面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0.测量和计算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cm 2表示. 1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dm 2表示. 1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平方米用m 2 表示. 14.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m 2=100dm 2 15.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dm 2=100cm 2 16.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m 2=10000cm 2 17.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18.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9.一半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记作21 20.分数:像21、31、32、41、43 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二、算理 1.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化: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要注意在下午1时到晚间12时所对应的时间要加12时,还要去掉限制词.把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时,时间减12时后,要加上限制词. 2.计算不是同一天的经过时间的方法:先计算出每一天分别经过的时间,然后将它们加起来就得到所经过的总时间. 3.平年2月份有28天,闰年2月份有29天.平年每年有365天,闰年每年有366天.通常连续四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四百的倍数才是闰年. 5.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位数与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位数与十位对齐.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6.用竖式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时,把0前面的数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7.估算时,先把算式中一个或两个乘数估算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然后计算.估算的结果不是准确数,因此结果用≈连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既要灵活,也要尽可能的接近准确值. 8.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方法:先确定一个方向,再根据这个方向辨认其它三个方向. 9.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比较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 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

智慧小锦囊 认、读、写 万以内的数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高位开始。写数时,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都不读 认识一万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一万记作:10000 “万”也是计数单位,在 数位顺序表中,万位在右 起第五位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把8611、7435和4373从大到小排 列。 8611>7435>4373 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 就大;位数相同时,从最 高位开始比起,一位一位 地比较 续表 近似数的认识(1)丫丫家到学校的距离是630米,约是 (600)米。 (2)每台洗衣机的售价是1280元,约是 (1000)元。 求近似数的方法:看这个 数接近哪个整十、整 百、整千、几千几 百……的数,这个整十、 整百、整千、几千几 百……的数就是近似数 加减法的估算估算637+107≈482-317≈ 637+107≈640+110=750 482-317≈480-320=160 把题中的数分别看作与 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 几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智慧小锦囊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整百 数乘一位数的 口算 20×4=80 把几十看作几个十,与几相乘后得 到的是几个十,也就是几十 两位数乘一位 数(积在百以 内)的口算方 法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与一位数,再 分别与一位数相乘,然后把两个积 加起来

续表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 数(一次进位) 的计算方法 38×2=76 3 8 ×1 2 7 6 先把相同数位对齐,用一位数依次 去乘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个 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 几 两位数乘一位 数(连续进位) 的计算方法 48×3=144 4 8 ×2 3 1 4 4 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哪一 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 进几,计算积的十位时注意先加上 个位上进的数,再向百位进位 三位数乘一位 数 竖式计算: 248×5 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乘三位 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 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 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 面 0和任何数相 乘都得0 0×5=0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因数中间有0 的乘法 竖式计算: 508×3 5 0 8 ×23 1 5 2 4 因数中间有0,也用一位数依次去 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中间的 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 数,这一位写0占位,如果有进上 来的数,那么必须加上 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 竖式计算:280×3 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计算时让一位数与从三位数右边 数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对齐,最后 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 末尾添几个0;也可以按照三位数 乘一位数的方法计算 三位数乘一位 数的估算 214×3≈200×3=600 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可以 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也可以看成 几百几十的数 四位数乘一位 数的估算 1080×3≈1000×3=3000 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可以把四 位数看成整千数,还可以看成几千 几百的数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试卷(全套)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画一画。 1.长的画“”,短的画“○”。 2.高的画“”,矮的画“○”。 3.重的画“”,轻的画“○”。 二、比一比。 1.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2.最厚的画“△”,最薄的画“○”。 三、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1. 2. 四、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1.

2. 五、水最多的画“”,最少的画“△”。 六、把下面的树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 七、在最高的蜡烛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 八、解决问题。 1.哪条路近?在近路旁画“”。 2.谁高一些?在高的小动物下面画“”。

3.下面两块石头,哪一块放入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一些?画“”。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看图写数。 二、填一填。 1.7和9中间的数是( ),比1还小的数是( )。 2. 3.分类,填数。 1 4 9 5 0 7 6 8 10 比5小的数有( )个,比5大的数有( )个。从左数,第四个数是( ),0排第( )。 三、数一数,圈一圈,比一比。 ( )最多,( )最少。 比(多,少) 4 5 比(多,少) 6 3 四、在里填上“>”“<”或“=”。 7 5 48 3 3 107 3 4 109 4 4 8 3 110 09 五、里可以填几? =6 >6 7<5<4>

六、画一画。 1.看数继续画。 2. 按要求画一画。 (1)画,比少。(2)画,比多。(3)画,与同样多。 七、看图填一填。 1. (1)一共有( )个水果,其中有( )个,有( )个。 (2)从左数第( )个、第( )个、第( )个是。 (3)从左数,第4个水果是( );从右数,第5个水果是( )。 2.想一想:要使“>”变成“=”,应该怎么拿? 3.数一数,填一填。 一共有( )只小动物。从左数,排第( ),排第( )。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修订版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 5. 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 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9.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计划要修路90天,实际修了多少天?

10.小华从学校步行回家要20分,骑自行车回家要10分。小华步行每分走45米,他骑自行车每分行多少米? 11.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12.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3.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14.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5.刘师傅23天共加工4255个零件,王师傅平均每天比刘师傅多加工18个。王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16.李伯伯家的一头牛,10天吃草50千克。照这样计算,有155千克草够这头牛吃多少天? 17.湖滨公园有18条游船,每天收入1008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26条游船,每天增加收入多少元? 18.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19.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