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

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

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
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

《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于2003年7月10日至17日在下塔吉尔通过)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TICCIH)是保护工业遗产的世界组织,也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的专门顾问机构。该宪章由TICCIH起草,将提交ICOMOS 认可,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最终批准。

导言

人类的早期历史是依据生产方式根本变革方面的考古学证据来界定的,保护和研究这些变革证据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同。

从中世纪到18世纪末,欧洲的能源利用和商业贸易的革新,带来了具有与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历史转变同样深远意义的变化,制造业的社会、技术、经济环境都得到了非常迅速而深刻的发展,足以称为一次革命。这次工业革命是一个历史现象的开端,它影响了有史以来最广泛的人口,以及地球上所有其他的生命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的物质见证,是全人类的财富,研究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必须得到认识。

因而,2003年聚集在俄罗斯召开的TICCIH大会上的代表们宣告:那些为工业活动而建造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其生产的过程与使用的生产工具,以及所在的城镇和景观,连同其他的有形的或无形的表现,都具有基本的重大价值。我们必须研究它们,让它们的历史为人所知,它们的内涵和重要性为众人知晓,为现在和未来的利用和利益,那些最为重要和最典型的实例应当依照《威尼斯宪章》的精神,进行鉴定、得以保护和修缮。

1工业遗产的定义

工业遗产是指工业文明的遗存,它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这些遗存包括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和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

工业考古学是对所有工业遗存证据进行多学科研究的方法,这些遗存证据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如为工业生产服务的或由工业生产创造的文件档案、人工制品、地层和工程结构、人居环境以及自然景观和城镇景观等。工业考古学采用了最适当的调查研究方法以增进对工业历史和现实的认识。

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时期始于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直到当代,当然也要研究更早的前工业和原始工业起源。此外,也要注重对归属于科技史的产品和生产技术研究。

2工业遗产的价值

(1)工业遗产是工业活动的见证,这些活动一直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保护工业遗产的动机在于这些历史证据的普遍价值,而不仅仅是那些独特遗址的唯一性。

(2)工业遗产作为普通人们生活记录的一部分,并提供了重要的可识别性感受,因而具有社会价值。工业遗产在生产、工程、建筑方面具有技术和科学的价值,也可能因其建筑设计和规划方面的品质而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3)这些价值是工业遗址本身、建筑物、构件、机器和装置所固有的,它存在于工业景观中,存在于成文档案中,也存在于一些无形记录,如人的记忆与习俗中。

(4)特殊生产过程的残存、遗址的类型或景观,由此产生的稀缺性增加了其特别的价值,应当被慎重地评价。早期和最先出现的例子更具有特殊的价值。

3鉴定、记录和研究的重要性

(1)每一国家或地区都需要鉴定、记录并保护那些需要为后代保存的工业遗存。

(2)对工业地区和工业类型进行调查研究以确定工业遗产的范围。利用这些信息,对所有已鉴定的遗址进行登记造册,其分类应易于查询,公众也能够免费获取这些信息。而利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是一个颇有价值的方向性目标。

(3)记录是研究工业遗产的基础工作,在任何变动实施之前都应当对工业遗址的实体形态和场址条件做完整的记录,并存入公共档案。在一条生产线或一座工厂停止运转前,可以对很多信息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文字描述、图纸、照片以及录像,以及相关的文献

资料等。人们的记忆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资源,也应当尽可能地记录下来。

(4)考古学方法是进行历史性工业遗址调查、研究的基本技术手段,并将达到与其他历史和文化时期研究相同的高水准。

(5)为了制定保护工业遗产的政策,需要相关的历史研究计划。由于许多工业活动具有关联性,国际合作研究有助于鉴定具有世界意义的工业遗址及其类型。

(6)对工业建筑的评估标准应当被详细说明并予以公布,采用为广大公众所接受的、统一的标准。在适当研究的基础上,这些标准将用于鉴定那些最重要的遗存下来的景观、聚落、场址、原型、建筑、结构、机器和工艺过程。

(7)已认定的重要遗址和结构应当用强有力的法律手段保护起来,以确保其重要意义得到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应给予给人类文化带来重大影响的工业文明以应有的重视。

(8)应明确界定重要工业遗址的价值,对将来的维修改造应制定导则。任何对保护其价值所必要的法律的、行政的和财政的手段应得以施行。

(9)应确定濒危的工业遗址,这样就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减少危险,并推动合适的维修和再利用的计划。

(10)从协调行动和资源共享方面考虑,国际合作是保护工业遗产特别合适的途径。在建立国际名录和数据库时需要制定适当的标准。

4法定保护

(1)工业遗产应当被视作普遍意义上文化遗产的整体组成部分。然而,对工业遗产的法定保护应当考虑其特殊性,要能够保护好机器设备、地下基础、固定构筑物、建筑综合体和复合体以及工业景观。对废弃的工业区,在考虑其生态价值的同时也要重视其潜在的历史研究价值。

(2)工业遗产保护计划应同经济发展政策以及地区和国土规划整合起来。

(3)那些最重要的遗址应当被充分地保存,并且不允许有任何干涉危及建筑等实物的历史

完整性和真实性。对于保存工业建筑而言,适当改造和再利用也许是一种合适且有效的方式,应当通过适当的法规控制、技术建议、税收激励和转让来鼓励。

(4)因迅速的结构转型而面临威胁的工业社区应当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因这一变化而使工业遗产面临潜在威胁,应能预知并通过事先的规划避免采取紧急行动。

(5)为防止重要工业遗址因关闭而导致其重要构件的移动和破坏,应当建立快速反应的机制。有相应能力的专业权威人士应当被赋予法定的权利,必要时应介入受到威胁的工业遗址保护工作中。

(6)政府应当有专家咨询团体,他们对工业遗产保存与保护的相关问题能提供独立的建议,所有重要的案例都必须征询他们的意见。

(7)在保存和保护地区的工业遗产方面,应尽可能地保证来自当地社区的参与和磋商。(8)由志愿者组成的协会和社团,在遗址鉴定、促进公众参与、传播信息和研究等方面对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如同剧场不能缺少演员一样。

5维护和保护

(1)工业遗产保护有赖于对功能完整性的保存,因此对一个工业遗址的改动应尽可能地着眼于维护。如果机器或构件被移走,或者组成遗址整体的辅助构件遭到破坏,那么工业遗产的价值和真实性会被严重削弱。

(2)工业遗址的保护需要全面的知识,包括当时的建造目的和效用,各种曾有的生产工序等。随着时间的变化可能都已改变,但所有过去的使用情况都应被检测和评估。

(3)原址保护应当始终是优先考虑的方式。只有当经济和社会有迫切需要时,工业遗址才考虑拆除或者搬迁。

(4)为了实现对工业遗址的保护,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通常是可以接受的,除非这一遗址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意义。新的功能应当尊重原先的材料和保持生产流程和生产活动的原有形式,并且尽可能地同原先主要的使用功能保持协调。建议保留部分能够表明原有功能的地方。

(5)继续改造再利用工业建筑可以避免能源浪费并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工业遗产对于衰败地区的经济复兴具有重要作用,在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面临急剧减少的情况时,继续再利用能够维持社区居民心理上的稳定性。

(6)改造应具有可逆性,并且其影响应保持在最小限度内。任何不可避免的改动应当存档,被移走的重要元件应当被记录在案并完好保存。许多生产工艺保持着古老的特色,这是遗址完整性和重要性的重要组成内容。

(7)重建或者修复到先前的状态是一种特殊的改变。只有有助于保持遗址的整体性或者能够防止对遗址主体的破坏,这种改变才是适当的。

(8)许多陈旧或废弃的生产线里体现着人类的技能,这些技能是极为重要的资源,且不可再生,无可替代。它们应当被谨慎地记录下来并传给年青一代。

(9)提倡对文献记录、公司档案、建筑设计资料以及生产样品的保护。

6教育与培训

(1)应从方法、理论和历史等方面对工业遗产保护开展专业培训,这类课程应在专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设置。

(2)工业历史及其遗产专门的教育素材,应由中小学生们去搜集,并成为他们的教学内容之一。

7陈述与解释

(1)公众对工业遗产的兴趣与热情以及对其价值的鉴赏水平,是实施保护的有力保障。政府当局应积极通过出版、展览、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及其他媒体向公众解释工业遗产的意义和价值,提供工业遗址持续的可达性,促进工业遗址地区的旅游发展。

(2)建立专门的工业和技术博物馆和保护工业遗址,都是保护和阐释工业遗产的重要途径。(3)地区和国际的工业遗产保护途径,能够突显工业技术转型的持续性和引发大规模的保护运动。

(原载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化学与文物考古

化学与文物考古 梁宏斌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先民建造和使用过的具有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的各种遗存实物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文物。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物更是枚不胜举,为了保护珍贵的文物,学习一些文物保护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一个基础化学教育工作者,如果要提到化学在文物考古中的应用,很容易想到的可能是在无机化学中接触到的14C 断代法。该法建立在活的有机体中14C/12C之比保持恒定,而死的有机体中14C的含量由于衰变而逐渐减少这一基础上,195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W·F·Libby创立了14C断代法,并因创立该法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桨。 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应用14C断代法,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其中有些成果甚至改变了旧的观点。如河套人、峙峪人、资阳人和山顶洞人等,原来认为其活动年代为5万年或5万年以上,但应用14C断代法证明其均在4万年以内,甚至山顶洞人可晚到1万多年,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旧石器晚期文化变迁和进展速度比考古工作者原先想象的要快。再如,在汉代冶铁遗址中曾发现有煤的使用,这一发现使一些考古工作者认为在汉代时就已把煤用于冶铁,但后来从铁器中l4C的鉴定结果推断,我国在宋代才开始把煤炭用于冶铁,尽管汉代冶铁遗址中发现有煤,但并末用于炼铁。 以上两个例子都表明了化学应用于考古学,对文物考古工作的重大影响,单从对现代考古学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14C断代法能够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一事实,我们已不难想象化学对考古学的重大意义了。当然,化学在文物考古上的应用不会、也不可能仅限于14C断代法,在文物考证、文物腐蚀损害过程和文物保护等各方面,都涉及和应用着很多化学知识。 一、化学在文物考证上的应用 据义献报道,我国出土古代玻璃(琉璃)的地区已遍及二十多个省市。那么这些出土的玻璃究竟是国内烧制的还是出外国传入的呢?化学在判定这些文物的产地上显示了其价值—这可以通过测定玻璃中铅的含量而确定。原来,我国唐宋以前的玻璃主要是铅钡玻璃, 其成分属Na2O-PbO-BaO-SiO2系统玻璃,而西方和印度古代玻璃属于钠钙玻璃类。 化学上的很多仪器分析方法都可应用于文物考证上, 从下面的两个例子就可见一斑。 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欧洲古董市场, 曾有售价很高的“战国陶俑”出现,人们难辨其真假, 后来,英国牛津实验室采用热释光技术—一种化学中的热分析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证明是近代制作的赝品。其所以热释光方法能推断古陶的年代,这是因为粘土中含有石英、长石、云母等固体结晶颗粒,受粘土中少量长寿命天然放射性物质如238U、232Th、40K等及宇宙射线作用,一部分电子跃迁到

考古与文物鉴赏通识课论文

杭州商学院2014 / 2015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卷 课程名称:考古与文物鉴赏考试方式:大型作业 班级名称:金融14己班学号:1490810609 姓名:袁文君 简论第五章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感想(80分) 上个学期听寝室里的孩子们说考古老师特别好,再加上自己也经常看《百家讲坛》,所以也就对考古老师特别感兴趣。所以上个学期结束的选课,我便毫无犹豫的选了您的课。 关于您的《考古与文物鉴赏》的第五章的教学内容的主题是“陶器”。 陶器是史前时期人类的重大发明之一。中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总结的制陶过程为水火既济而土合。陶器虽然容易残破,但在埋藏中不会腐烂,它便成了史前人类活动的重要见证,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研究信息,所以,陶器一直是考古工作者十分重视的古代遗物,陶器的发明也是学术界多年来力求解决的重大课题。您在课上也为我们介绍了各种关于陶器的知识,例如: 1、陶器的发展 在新石器时代的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代的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在现代中国有宜兴的紫砂壶、石湾的陶塑、界首的三彩釉陶、淄博的降色陶、铜官的绿釉陶、崇宁的雕镂釉陶,德化的瓷雕、景德镇的柳叶瓶、凤尾瓶等。 2、陶器出土 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一般选用粘土,经过成型、入窑火烧而成。中国最早的陶器资料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1962年发现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的圆底罐,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6875±240年,系夹砂。甘肃秦安县大地湾的大地湾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红陶为主,器形有圈足碗、三足钵、三足罐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文化遗址,以及商、西周至秦汉的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依其种类可分为彩陶、墨陶、白陶、印纹陶、彩

工业遗产保护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是近几年逐渐被人们关注的课题。较之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丰厚的古代遗产来说,工业遗产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城镇建设,使大量具有重要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的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逐渐消失,留下千古遗憾。 青岛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城市建设和工业结构调整及企业“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大量工业企业搬迁,房地产开发随之跟进,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正面临拆毁,大量珍贵实物档案消失,所以,尽快开展工业遗产的认定和抢救性整理非常重要。 工业遗产的基本内涵及保护的意义 目前我国尚无工业遗产的认定标准和保护条例,世界各国现基本依据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2003年发表的《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所制定的相关定义,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审美启智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根据这个定义,青岛工业遗产的基本类型应包括工厂车间、磨房、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及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基础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机械设备、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人们习惯于把久远的物件当作文物和遗产,对它们悉心保护,而把眼前刚被淘汰、被废弃的当作废旧物、垃圾和障碍物,急于将它们毁弃。青岛的工业遗产虽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其所承载的关于青岛社会发展的信息甚至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还要大。所以,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像重视古代文物那样重视工业遗产。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经验 土地资源的稀缺、大众审美情趣的转变,都给重新利用工业遗产带来了契机。重新引入的功能大致有城市开放空间、旅游度假地、博览馆、会展中心和创意产业园几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交叉和融合。 (一)城市开放空间模式。中山市岐江公园是国内将工业用地改造成城市开放空间的经典案例之一。原为粤中造船厂,属地方性中小规模造船厂,始建于1953年,1999年破产,2001年改造为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供市民开展休闲游憩活动。改造过程中利用厂区遗存,例如烟囱、龙门吊等,同时掺插以现代景观环境小品,运用景观设计学的处理手法,展现了产业美学特征。设计保留了场地原有的榕树,驳岸处理、植物栽植等方面也体现自然、生态的原则。 (二)旅游度假地。对中国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 较具代表性的有李小波、祁黄雄的对古盐业遗产的个案研究,他们具体分析了古盐业遗址的旅游价值,论述了工业遗产旅游的特点与开发,对我国工业遗产旅游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还有李林和肖洪根以湖北十堰工业遗产资源为对象的研究。上述两个案例一个是古代手工业生产时期的遗迹,另一个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产物,而在两者之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可以发掘。 (三)博览馆与会展中心。福州马尾船厂部分保留旧有的厂房和设备形态,展示造船工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船政绘事院(即船舶设计所,1867 年建成)目前已作为厂史陈列馆。厂史陈列分为近代部分(船政)与现代部分(造船厂),陈列沙盘、舰模、图片、实物等,展现中国造船发展史、海军建设史、近代史上重大事件以及改革开放后百年老厂发生的巨大变化。东南大学编制的《南京城外秦淮河规划》中,把晚清的工业厂房建筑辟作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而民国时期的厂房建筑则继续其现在的功能,用于民用工业生产,便于开放参观。 (四)创意产业园。北京798工厂是上个世纪50 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一家大型国

中国历史遗产资料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25处)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2.长城(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10.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1.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2.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3.颐和园(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14.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15.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 16.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18.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20.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遗产) 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 22.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世界文化遗产) 23.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世界文化遗产) 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6.28 世界文化遗产) 25.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遗产) 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顶部略平,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 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 葬兵马俑坑三处,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10]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1987.12 文化遗产。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为明、清两代北京故宫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技术方案(示范文本)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项目技术方案 一、前言 当前,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遗产事业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我国1987奶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后,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申报遗产的数量逐年剧增,至今,我国现已经有41处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单世界文化遗产就有27处,随着遗产事业的迅速发展,国际及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检测和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 世界文化遗产是本国以及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和智慧结晶,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当前随着经济和和社会的发展,也给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遗产所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重要。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使世界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以维持。 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从世界文化的价值载体(文物本体和价值环境)、影像遗产价值载体的风险因素两个维度进行周期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观察和识别,客观反应遗产的保存现状,并综合遗产的保护效果,避免文物地本体的快速劣化。监测结果也是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因而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和风险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二、构件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意义和目标 2.1.意义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运行体系的建立,可及早的发现和辨别文化遗产本体及其赋存环境的细微变化,并给出其变化的定量分析,不仅能为风险评估预警和尽早实施应对控制给出重要依据,也为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可能可必要的条件,是实现对遗产地的本体的预防性跋扈的关键。同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运行体系的建立不但可以实现遗产气象监测、微环境监测、本体监测、载体监测、游客承载量监测和安防监控系统的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促进了个相关监测部门间的协作合作关系,而且,还可以确定遗产保护、管理、利用中所遇事件的轻重缓急关系,并依据事件不同的重要性程度,提出相应的报送、预警方式和相应措施,进而提高遗产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文化遗产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的顺利过渡。此外,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实践经验也可供其他世界遗产地检测预警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因此开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目标 通过检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全面实现文化遗产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实现相关监测指标动态信息报送、分析、统计、发布。以及信息查询与检索的功能,从整体上提高提高检测管理水平;提高监测信息管理,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应急响应处置方案,实现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报险情可预控、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管理目标,进一步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利用水平,为其他遗产地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供示范。 三、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构成

铁器文物保护的历史

如何保护正在消逝的铁质文物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遗留和保存下来的文物种类繁多,而且数量极其丰富。文物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历代先民文明发展的根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历史的承载体,记录了中国的古老文明,稍有不慎就会遭到破坏,就会使那些具有价值的历史、科学、艺术成分部分或全部消失。科学工作者从古到今都在不停的努力采取各种方法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并且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铁质文物保护的现状确不容乐观,也存在许多保存不完善的现象,在许多领域都存在许多空白点值得我们去研究,这就为我们更好的保护文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铁质文物铁锈腐蚀文物保护 对于学习及研究历史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文献和考古实物。但是对于学习先秦历史的人来说,保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物实在是太少,而且有好多还遗失在国外,所以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就有些困难。而且即使发现的文物由于保存不好也会慢慢消失而失去价值,所以我想写一写铁质文物的保护措施及其现状,希望能够呼吁大家重视我们身边的文物,并且能够很好的保护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历史作用。 一、铁质文物的锈蚀简介 铁质文物锈蚀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有土壤腐蚀、大气腐蚀和海水腐蚀。铁质文物锈蚀的产物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铁锈。通常人们将铁器文物腐蚀的产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增加铁器文物的艺术价值,并且能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的“无害锈”;另一类是能够使铁器文物酥粉、毁溃,缩短铁器寿命的“有害锈” ①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种铁锈相互掺杂,颜色相近,因此用肉眼是很难分辨的。 二、铁质文物保护的历史及现状 铁器质地容易氧化腐蚀,再加上保管条件不好,往往许多出土时本来完好无损的铁器,在出土后被氧化损坏。而且铁质文物有可以移动的,也有不可以移动的,因此在搬运移动铁质文物时候就容易造成一些遭损,而对于不可以移动的铁器文物来说一些环境没有控制好,就会在不经意间造成了对文物破坏的加重。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保护工作基本步骤如下: (一)古代的铁质文物保护方法 对于如何有效地保护好铁质文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早期的铁质文物的保护可能开始于人们对各种铁质文物有意无意的维护,并且也很少有人将其处理保护的过程记录下来,因此追溯文物保护的历史起源是相当困难的。 在古罗马学者和博物馆学家老普林尼的记载中,我们找到了一些关于铁质文物的保护方法。用沥青、树脂、石灰和铅白的混合物来防止铁质文物生锈,这是 ①王丽琴:《文物保护技术》,西北大学文博学院,2001年2月。

历史文化遗产

二轮复习资料 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热点链接】 1.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新增25个“世界遗产”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届会议完成最新一轮的“世界遗产”项目申报的审议工作,多个国家的25处遗址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包括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新增的“世界文化遗产”。在这25个新的“世界遗产”项目中,3个为自然遗产,21个为文化遗产,还有1个为混合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至此,全球“世界遗产”总数增加到936项。其中183项为自然遗产,725项为文化遗产,28项为混合遗产。 2.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2011年6月24日,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法国巴黎作出决议,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41项,位居世界第三。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 文化景观作为新的文化遗产类型,是人类和自然共同作用的产物,近年来日益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和世界各国的重视。作为我国按照文化景观类型主动申报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特色植物六大要素组成。遗产类型多样、构成复杂,对保护和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能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世界遗产事业和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江西发现5000年前古土城遗址拟申报世界遗产 江西樟树古土城遗址筑卫古城位于长江流域赣江下游的清江盆地,是以新石器时代晚期为主的遗址,也有青铜时代的遗存,距今已有5000多年。古城遗址距樟树城区9公里,有高达20多米的土城墙,6个城门,一条内河和一条护城河,面积14.7万平方米。 1974和1977年,江西省博物馆、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曾两次进行发掘,发掘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发现下、中层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上层有商、西周、东周的遗物。在前面两次发掘中,发掘出石剑、石刀等文物。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建议,筑卫古城申遗工作也伴随发掘工作同时启动。发掘工作将为筑卫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累第一手资料。据了解,筑卫古土城遗址是目前中国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时期古城遗址之一,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保护研究项目。当地为保护遗址,计划种植遗址防护林,防护林之内不允许新建建筑。 【综合解读】 1.概况: (1)什么叫世界遗产?它分为哪几类?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

基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世界文化遗_省略_地的管理与监测_以敦煌莫高窟为例_樊锦诗

2008年第6期敦煌研究 NO 1612008 (总第112期)DUN HUAN G RESEA RCH TO TAL 112 基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 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管理与监测 ———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樊锦诗 (敦煌研究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收稿日期:2008208210 作者简介:樊锦诗(1938—  ),女,浙江省杭州市人,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内容摘要:本文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围绕莫高窟遗产价值,重点阐述管理和监测在保护中的重要性,论述了莫高窟遗产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以环境、文物本体、安全防范、游客调查等为主要内容的莫高窟监测体系。莫高窟的管理和监测,对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莫高窟的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莫高窟;价值;保护;管理;监测 中图分类号:K87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106(2008)0620001205 一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 珍贵价值和保护 1987年1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认定莫 高窟符合(i )、 (ii )、(iii )、(iv )、(v )、(vi )等六条标准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在世界范围内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条标准的世界文化遗产仅有三处,莫高窟是其中之一。敦煌莫高窟建于4—14世纪,由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5座唐宋木构窟檐、窟前寺塔以及藏经洞发现的50000多件文献和艺术品组成,具有戈壁沙漠间绿洲的环境特征。是我国绵延最久、内涵丰富、艺术精湛、保存良好、影响最大的石窟群。莫高窟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六条标准的理由如下。 标准(i ):创造精神的代表作。敦煌莫高窟在4—14世纪以汉地文化为基础,融汇吸收了印度等西域佛教艺术、文化以及藏 传佛教艺术、多民族文化,创造了系统的、绵延时 间最久的中国式佛教艺术的典型,这在现存的佛教遗址和遗迹中是不多见的。 标准(ii ):在一段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莫高窟的开凿,影响了周边石窟的开凿,如西千佛洞、榆林窟、东千佛洞等;莫高窟形成的人文景观,为古代敦煌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使敦煌藏经洞和莫高窟名声大噪,在国内外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世界人文学科领域兴起了以博大精深的藏经洞出土文献和莫高窟石窟内容、艺术为研究对象的“敦煌学”,至今成为长盛不衰的“显学”;给绘画、舞蹈、戏剧、造型装饰等艺术的创作以极大的启发;东亚日本法隆寺壁画、东大寺戒坛院雕塑、唐招提寺、药师寺建筑等都与莫高窟隋唐时期的壁画、彩塑、建筑十分相似,莫高窟佛教艺术为中国佛教艺术影响东亚国家佛教艺术提供了实例;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点,并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 1?

科技考古与文物鉴赏大纲-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23200006 课程名称: 科技考古与文物鉴赏 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 制订(修订)人: 黎晓华 审核人: 汤皎宁 批准人:汤皎宁 2013 年 3 月 15日制(修)订

课程名称: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英文名称: Primarily authentication and 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总学时: 36 其中:实验课 0 学时 学分: 2 先修课程: 中国历史 教材:材料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王富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文物鉴定基础王琦、林健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参考教材: 文物鉴赏指南马承源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古陶瓷鉴识杨静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青铜器鉴赏张懋鎔漓江出版社,1993 课程性质:全校公共选修课,选修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文理学生掌握材料现代检测方法,应用于古文物分析鉴定,尤其是针对文物金属材料进行逆向工程对生产工艺进行剖析,还原科技历史,提高学生对材料方面的理论知识认知,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形成知识交叉,并能够掌握现代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与考古的最新进展。 课程简介: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课程是面向全校非材料专业本科学生,以普及文物材料基础知识为主的科普性的综合选修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中国历史中材料发展史;2、文物材料的性能及分类;3、

青铜文物分析鉴赏;4、古钱币分析鉴赏;5、古陶瓷材料分类及鉴定; 6、玉器及珐琅彩材料分析鉴赏等。本课程面向校内文、理各专业,尽量照顾学生的特点,做到内容由浅入深、丰富,在讲授中让学生对中华古文明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有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内容: 1.绪论 文物与材料分析、文物的作用、文物的价值、文物的定义、文物的分类、文物定级、收藏概论 2. 文物与文化、文化飞地 3. 文物的价值及分级原则、文物的时限、文物分类; 4. 文物鉴定领域现状分析;收藏与鉴定概论; 5. 文物鉴赏与考古学基础知识 6. 不同历史时代青铜器鉴赏 7. 青铜器材料冶金学研究、纹饰文化欣赏。青铜器辨伪 8. 哥、汝、官、定、钧窑瓷器鉴赏 9. 宋元明清青花瓷鉴赏。 10. 陶瓷材料现代分析检测技术 11. 中国历代铸币、钱币的鉴定与保养 12. 中华玉文化;玉器产地与种类、玉器的仿古、辩伪与鉴定。

孙敬宣:南京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探索与思考

孙敬宣:南京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探索与思考 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系列的历史文化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保护和利用,既传承了东方的文化内涵,也使城市的记忆进一步完整化。 广义的工业遗产可以追述到史前冶炼、加工等遗址,也包括水利等大型工程遗址,我国建于公元前227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在2000年被作为工业遗产类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从19世界末始于英国的保护工业遗产活动,则强调工业革命与工业大发展时期的工业遗迹和遗物,如建于18世纪初施罗普郡铁桥峡谷工业旧址,作为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已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20 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速,国际学术届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推动了世界各国对工业遗产的关注,成立了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经过二、三十年的探索,于2003年7月在俄罗斯下塔吉尔通过了保护工业遗产的国际准则一《下塔吉尔宪章》(下简称《宪章》)。该宪章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为:“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正是在此大背景下,于2006年4月18日,借“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是“保护工业遗产”,在无锡召开了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了《无锡建议》,希望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善待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工业遗产。国家文物局2010年在上海召开了工业遗产保护现场会,进一步推动全国工业遗产保护活动的开展。 1. 南京探索 南京作为五口通商和洋务运动重点实施城市之一,和中华民国首都,又具有得天独厚的长江水资源和南北交通要道的区位。一百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十二门类工业均有发展,并逐步形成了电子、机械、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留下了不少工业遗存,也较早引起了业界关注,在评定文物保护单位和近代优秀建筑时,已有少量工业建筑被纳入保护名录。但对照《宪章》定义,它们只是工业遗产的内涵之一,且数量极少,难以形成南京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记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城市“退二进三”,“工业进园”等土地调整以来,对一百多年来近现代工矿企业的命运产生了极大影响。搬迁、拆除,用地性质转 换和建立各种创意文化园区等等,其结果令人喜忧参半,甚至是忧大于喜。喜的是截至2008年底,已有22个企业被市经委认定授牌为“都市产业园”,宏观上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也得到了相应的利用。忧的是在搬迁、拆除、置换的工矿企业中,在市场化运作下,不乏本应予以保护的工、矿被拆除,抹去了应该留下的记忆。 在上述双重力量的推动下,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作为研究保护历史文化的学术团体,重点投入了探索南京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活动,在规划局的支持组织下,一方面赶在省人大批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出台前,争取到将工业遗产的内容纳入条例,虽不成熟,先使之有法可依(详见《条例》第五章第41条)。另一方面开展其保护利用的课题研究,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世界文化遗产(简)

第一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1、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的形势:难以抵御的自然灾难、频繁发生的战争、近代以来特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使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 2、世界遗产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3、保护措施: (1)《世界遗产公约》 时间:1972年 内容:①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 ②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要对这些遗产的保护,提供技术和经费的援助。 (2)世界遗产委员会 成立时间:1976年 职责:①负责审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单; ②监测各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③确定受到严重威胁的世界遗产项目,把它们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 ④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对为保护遗产而申请援助的国家实施技术和财力援助。 (3)世界遗产中心:负责《世界遗产公约》实施的日常工作。 4、文化遗产的登录标准 (1)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2)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突出意义、普遍价值)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的特殊的见证; 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的影响下容易变得损坏; ⑥与具特殊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

考古与文物鉴赏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赏析 姓名:彭雅欣专业:10历史学学号:100301095 摘要:在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是中国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形成的时期。新石器时代又可以称为是石器和陶器时代。陶器,是新石器时代在造型美术方面遗留下来的主要创作,也是人类在向大自然斗争中获得的一项跨时代的创造。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里不断出土的陶器等工艺品,展现了我们祖先的审美智慧和艺术创造才能。其中形成于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年)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支。仰韶文化的彩陶工艺更是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本文所要论述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关键词: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何为彩陶?所谓" 彩陶",是指以“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为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绘制各种图案,入窑经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 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陶器。”彩陶工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工艺艺术的主体之一,也是人类最早的绘画艺术。它以各式盆、钵、壶、尖底瓶为主,彩绘基本为黑彩,常见鱼、鹿、蛙、羊等动物纹、人面纹以及三角、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鱼纹是半坡彩陶中相对比较多见的题材。彩陶艺术的出现, 表明古代华夏审美文化意识的产生。它经历了仰韶文化的半坡彩陶、庙底沟彩陶和马家窑彩陶等3 个时期, 其代表作有: 鹳鱼石斧、人面鱼纹盆、舞蹈纹盆、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它们标志着中国美术滥觞时期的成就。而本文所要介绍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早期的代表作,据有关专家考证, 仰韶文化早期以半坡型彩陶为代表。半坡型彩陶多为赭红色, 是因为烧制中陶土铁氧化造成的。陶器在烧制之前原色多为灰白色, 以黑色矿粉在底上描绘。彩绘纹样除几何纹样外, 以人面、鱼、鹿形象最引人注目, 另外还有图案花纹、绳纹、弦纹、锥刺纹、宽带纹、三角纹、斜成纹等。早期图纹较为写实, 逐渐走向变形, 抽象。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珍品,于1955年出土于我国西北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中有大量的动物形纹饰,如鱼、鹿、蛙等,以鱼纹最为典型。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公认的彩陶艺术精品。不少学者认为,

工业遗产保护意义

今天,国际社会正在不断地鼓励多样化地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评价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任何一种类型的文化遗产从被理解到积极保护,都经历过渐进的和不断推动的过程,“在很长时间里,人类对于文化遗存的发现与认知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偶然性、主观性和功利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昌明、社会的进步,文化遗产的认知理念日臻成熟,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充满智慧的理性行为”。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应将工业遗产视作普遍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活动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城市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而工业遗产就是工业文明的历史体现,忽视或者丢弃这一宝贵遗产就抹去了城市最重要的记忆,使城市出现一段历史的空白。更好地保护工业遗产,发掘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使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更加充实。同时,这些深刻变革的物质证据对人们认识工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研究某类工业活动的起步和过程具有普遍的价值。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保护这些反映时代特征,承载历史信息的工业遗产,能够振奋民族精神,传承产业工人的优秀品德。工业遗产不仅承载着真实和相对完整的工业化时代的历史信息,帮助人们追述以工业为标志的近现代社会历史,帮助未来世代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保护工业遗产是对民族历史完整性和人类社会创造力的尊重,是对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纪念和其崇高精神的传承。同时,工业遗产对于长期工作于此的众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及其家庭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对它们加以妥善保护将给予工业社区的居民们以心理上的稳定感。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科技价值。它们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提高对科技发展史的研究水平。而保护某种特定的制作工艺或具有开创意义的范例,则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如荆江分洪闸,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兴建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1954年长江发生大水,通过3次开闸分洪,大大减轻了洞庭湖的负担,缓解了洪水对荆江大坝的威胁,为确保江汉平原和武汉镇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人们也从中体会到科技的先进力量。又如建于1959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导弹卫星发射场遗址,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导弹和卫星试验基地,在过去的40多年间,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试验体系,成功地完成了多种型号导弹、远程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以及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这两处工业遗产因具有开创意义而展示出重要的科技价值,也因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可以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城市改造中因大拆大建而把具有多重价值的工业遗产变为建筑垃圾,有助于减少环境的负担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工业遗产能够在城市衰退地区的经济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保持地区活力的延续性,给社区居民提供长期持续稳定的就业机会。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上海已为市中心的400万平方米的老厂房招来5000个新‘房客’,加上100万平方米配套用地,使老厂房每年可创造税收租金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万个,盘活国有资产80多亿元,投入放大效应超过10倍”。通过对城市中的工业遗产重新进行梳理、归类,在合理利用中为城市积淀丰富的历史底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保护工业遗产,也能为城市经济未来发展带来许多思考和启迪,更能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如英国伦敦著名的泰德现代艺术馆是由原本可能被拆除的火力发电厂改

有关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

有关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 1、石器时代指的是什么? 石器时代,是指用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的人类发展阶段,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开始阶段,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至一万年前为止,其地质年代属于更新世。新石器时代大约开始于距今1万年,其地质年代属于全新世。 2、何谓“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设在棺外的一种木结构,它是由黄色的柏木堆垒而成的,是王侯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题凑之制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经存在,西汉盛行,东汉消亡。 3、什么是考古? 考古就是通过田野发掘,对埋藏在地下的实物史料(即各种遗迹和遗物)进行研究,闸明古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物质文化面貌,进而探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活动。 4、古董与文物有何区别? 所谓“古董”,是指可供鉴赏、研究的古代器物;而“古玩”是指古时候玩赏的东西,所以,古董和古玩并不一定都是文物。所谓“文物”,在古代是各种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而现在它主要是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葬在地下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物。 5、寺与庙有何区别? 我国古代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统称“庙”。庙是人们最尊敬的所在,皇帝的宫殿称“庙堂”,皇帝死后的谥号便也称为庙号。先秦以后规定凡有功

于国的,死后方可入庙,享受人们祭祀礼拜。有功于国的历史人物如关帝庙、岳王庙、孔庙等。寺是外来宗教的宣讲所,供奉的是佛,是超然世外的,人们在庵寺里祈求,是精神空灵的追求,而庙中祭祀,是对功臣烈士的缅怀,二者有其本质区别。 6、何谓“舍利”? 人体火化后通常只留下骨灰,然而一些高僧圆寂后,却往往烧出一种璀璨的珠状物,这种珠状物,即是佛家所说的“舍利”。后来,道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也称舍利。最初的舍利是指释迦牟尼佛舍利。据史载,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留下了8.4万粒舍利,分布于世界各地。 7、古瓷与新瓷有何区别? 古瓷青花款识沉于釉下,新瓷则浮于轴上;古瓷开片紧密,新瓷开片则呈崩裂状;古瓷釉面光泽静穆,无浮燥光,而新瓷有一种浮燥的“火光”;出土的古瓷土锈入釉,伪造者土锈浮于表面;刺其纹饰真者流畅自然,伪造者用笔或刀做作、呆板。 8、什么是“辨玉五要素”? 上品美玉讲求五个“到位”:一色泽,白玉为纯白或奶白色,微青、微黄次之,青白玉、青玉色泽宜清宜淡,黄玉、碧玉、墨玉以色泽纯正为佳;二亮度,以有流动感水光为佳,油光、蜡光次之,亚光最差;三匀度,上好呈半透明状,无杂质,烟雾状次之,石性较重透度差的为下品;四密度,质地细腻密度大,有明显沉手感,反之手感略“飘”;五硬度,上等和田玉的硬度稍低于紫砂壶。 9、字画的价值由什么决定?

论南方宋墓的共性特征及其成因_吴敬-201401考古与文物

论南方宋墓的共性特征及其成因* 吴敬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长春市130012) 关键词:南方地区宋代墓葬共性特征形成原因 摘要:秦岭—淮河沿线以南地区已报道了1000多座宋代墓葬,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分类、统计和归纳,我们发现其在分布特点、区域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上有着一定的共性规律。在分区上以河流山川为分界形成若干文化圈,在各文化圈中又受到了自然地理以及宋代社会、经济、宗教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宋代南方各地葬俗的共同特征,这是宋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南方地区宋代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KEY WORDS:Southern China Song tombs Common characteristics Causes of formation ABSTRACT:Over1000Song tombs to the south of the Qinling Mountain-Huaihe River line have been found and published so far.Through cla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 analysis,this study generalizes and identifies several principles that can help explain their distributional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Regarding distributional pattern,these burials demonstrate cultural variations that can be grouped into several cultural zones divided by either river tributary or mountain.Meanwhile,each cultural zone also was impacted by natural geology and other social,economical,and religious factors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thus shares certain similarities.These patterns basically follow the general historical trend during the Song era,and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 of regional cultures of the Song Dynasty in Southern China. 中国的南方地区主要是指秦岭———淮河沿 线以南的广大地区,据本文统计,南方地区正式报道的宋代墓葬有1200多座,这些墓葬分布于现在的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南部、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中南部、江苏省中南部、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海南省。 就历史分期而言,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宋代历史体现了宋金时期不因朝代更替而连续发展的延续性,就考古发现而言,这一分界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宋代墓葬在文化面貌上存在着较大差异[1]。而且,历史学者的研究指出,宋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2]。因此无论是考古学材料还是历史学研究,都表明南方宋墓的文化面貌和发展过程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将以南方地区正式报道的普通宋墓[3]为基础材料,结合历史学视角,探讨南方宋墓的共性特征。 一、南方宋墓共性特征的表现 南方宋墓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文化区[4],但是南方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在区域内又有着很强的共性,这些共性既是南方宋墓区域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南方宋墓与北方宋墓的主要差异所在。 (一)区域划分原则 1.以考古材料为视角,南方不同地区宋代葬俗的流行范围遵循着一个原则,即具有相同或相近文化面貌的墓葬多以主要流域为中心,以山脉、丘陵、湖泊等自然地貌为天然屏障形成分布圈,多数地区没有遵循宋代行政区划的分界,因此南方宋墓的分区是文化特征与自然地理相结合所形成的人文地理区域。 2.相邻地区不同葬俗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更大的葬俗分布范围,就目前材料而言, 59 考古与文物2014年第1期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南方地区宋代墓葬研究”(项目编号:12FKG007)阶段性成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全及图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 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 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 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 的综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 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 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 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 录》的理由。) 长城 The Great Wall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 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 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多>> 故宫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