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

李健-金融学复习提纲教材

金融学复习提纲 一、货币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如:金属货币制度下的本位币 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货币的职能 1.交换媒介职能 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计价标准:用(观念中或者想象中的)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成为交易的前提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2.资产职能 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货币的作用 1.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提高交换效率。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 2.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 3.支付抵消以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4.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 5.通过发挥支付手段和资产职能形成的存款)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货币的负面影响 1.因其买卖分离的交换过程而出现商品买卖脱节、供求失衡。 2.因其支付手段而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 3.因其跨期支付而产生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1.币值稳定 2.有能够使货币流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调节机制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 货币面纱论:古典主义二分法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的预期会使得货币的影响消失 货币非中性: 凯恩斯学派:人们注重名义价值而忽视实际价值 货币学派:现代货币数量出发,“货币最重要” 货币的层次划分 通货(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 货币(M1):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可以随时签发支票或者刷卡来消费) 准货币(QM):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本身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在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就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货币的计量 狭义货币量: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即M1。 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即M2。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可开支票进行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企业单位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货币存量:在某一时点上个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如:年度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量: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货币总量:货币数量的总额,可以是存量也可以是流量

国际金融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作业 1.为什么国际直接投资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合资与独资方式各有什 么利弊? 答:由于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程度、政体和管理体制存在差异,企业组织形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在企业设立、登记、组织机构、经营管理、并购以及缴纳赋税等方面相差甚远。因此,企业在做出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前,首先应该明确直接投资方式。根据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形式的法律特点和跨国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最合适的直接投资方式。 合资方式主要有两种:股权式合营和契约式合营。股权式合营有限责任,投资风险较小;东道国给予一定的保护;能利用东道国的资金,开广筹资渠道;利用合作伙伴的优势,获得有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源、紧缺的原材料;轻易突破东道国的贸易壁垒,进入东道国的市场;企业的组建、审批程序相对复杂,费用较高;公司股东多,需要定期公布公司经营状况等信息,保密性差;投资者赋税较重。契约式合营设立简单;实现合伙人的优势互补;许多国家不对合伙企业单独征税。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风险大;采取所有权和管理权相一致的管理原则,影响决策效率。存续期不够稳定。 独资企业受政府控制少;经营管理灵活主动;容易保守企业秘密,不必定期向股东汇报;容易通过转移定价避税;充分使用投资者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保证产品质量和效益;风险较大,对企业全部负债承担无限责任;发展受到限制,资金来源受到限制;没有现成的生产基地,缺乏合作伙伴难以与有影响的政府机构发展联系。 2.不同的东道国政府对待直接投资的态度会何会有差异? 答:一旦接受跨国直接投资,东道国的诸多经济资源将不得不与国外投资者分享,东道国将于投资国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乃至政治联系。这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文化、民族工业和国际竞争力都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各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态度迥然不同。有的大力鼓励,有的严格限制,有的加以部分限制,有的根据国情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鼓励或限制政策。 3.发达国家对直接投资一般没有限制。这一观点对吗?请简要论证。 答:不对。 对于国际直接投资,实际中很少有那个国家的政府会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多数东道国政府都通过制定一系列合营(资)法律或法规来设置外资进入的门槛,规范外资企业的行为,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和特定的经济利益。即使是宣称对资本流动不加管制的美国、日本等最发达国家,对外国的直接投资者也以各种名目设立了不少障碍。例如,美国担心高新技术流入中国,担心中国成为其市场上强

黄达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货币银行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1)

100 00097 645129.65%97 6453r -= ?= 210%(1)110.25%2r =+-= 2 1 000(1+3.5%)18.98%960r ?=-= 10 1011 000 3.5% 1 000960(1)(1)22t t r r =?=+++∑ 611 000 3.5%992960(1)(1)22t r r =?=+++∑ 1d t D K K c r t r e ?==?++?+ )d b m =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策操作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准备金率很小幅度的调整会引起货币 供应量的巨大波动。由于调整效果强烈,不适合作为日常的货币政 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 但运用起来比较被动,而且利率高低也是有限度的,频繁调整也会 决策,利率变动一定程度反映了央行的政策意向,有一种告示效应。再贴现政策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

公开市场业务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运用起来较为主 的配合。 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规模较大的短期国库券数量以及其他政策工具 动、灵活,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对公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但需要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通货膨胀时期能起到抑制消费需求和物价上涨的作用。 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在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证券 市场上的过度的投机。 的过度投机。 不动产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的放款予以限制,以抑制房地产 规定较低贷款利率以支持其发展。 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国家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预缴进口保证金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 抑制进口的过快增长。 其它货币政策工具主要作用特点 预有时能够损害市场效率。 和直接干预等。直接信用控制手段针对性强、见效快,但是行政干 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直接信用控制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控制金融机构尤其 地位、较高的威望和拥有控制信用的足够的法律权利和手段。 间接信用控制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 创造。优点是较为灵活,但前提是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有较强的

李健《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李健《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生活中的金融:从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谈起 1.1复习笔记 一、居民理财与金融 1.货币收入与支出 (1)货币收入 城乡居民、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提供劳务和经营性资产等各种渠道获得收入。从形式上看,收入可分为货币收入与非货币收入。 (2)货币支出 支出是指家庭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付出行为。支出可分货币支出与非货币支出。 (3)盈余与赤字 居民的货币收入大于支出产生盈余;反之,则产生赤字。 居民的货币盈余是其进行货币储蓄与投资的前提,而居民的赤字则需要通过消费信贷或民间信用来弥补。 2.居民盈余的使用 (1)储蓄 我国居民除了现金储蓄外,大部分居民盈余通过储蓄存款形成金融部门的资金来源,又通过金融部门的贷款,满足非金融企业的资金需求,实现金融平衡。 (2)投资 居民货币盈余另一重要使用方式是进行投资,以获取收益。居民投资

可分为金融投资与实物投资。 3.居民赤字的弥补 居民赤字较正规的弥补方式是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居民为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而向消费品出售方申请赊销或分期付款。 二、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 1.企业经营与财务 (1)企业经营与资金运动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从实物形态看,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通过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完成了从投入到产出的再生产过程。从资金形态看,则通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利润和现金流等指标变化,完成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回收的循环周转过程。 (2)企业财务与财务管理 ①企业财务活动及其体现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也是企业的资金活动过程,即企业财务活动过程。 企业财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自身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②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在负债管理、资产管理和盈余分配三个方面,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3.货币种种形态的演进有何内在规律?流通了几千年的金属货币被钞票和存款货币所取代,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 答:(1)当货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时,一般说来,作为货币的商品就要求具有如下四个特征:一是价值比较高,这样可用较少的媒介完成较大量的交易;二是易于分割,即分割之后不会减少它的价值,以便于同价值高低不等的商品交换;三是易于保存,即在保存过程中不会损失价值,无须支付费用等;四是便于携带,以利于在广大地区之间进行交易。事实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就在不同程度上具备这样的特征。 随着交换的发展,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世界各地历史上比较发达的民族,先后都走上用金属充当货币之路。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而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金属货币流通及其以前货币形态的演变基本上遵循了上述四个特征的要求,随着商品交换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其形态越来越先进。 (2)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相比,有很多优点,但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信用货币,之所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因为: ①金属货币的产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币材的日益匮乏使人们开始寻找可以适应成倍增长的经济量的货币形式。 ②金银的国际分布极不平衡,动摇了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和自由兑换等贵金属流通的基础。 ③在金银复本位条件下,金贵银贱引起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极大地撼动了复合金本位的根基,随后的金本位制虽然克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但因银退出了主币行列,所以使得原来就不足的货币金属量更显匮乏。 ④货币信用理论的发展和奥匈帝国打破“黄金桎梏”的实践使各国商业银行开始大量发行银行券,公众则因金属货币流通、携带及保存的不方便而逐渐接受了银行券。同时各国都意识到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是一种社会财富的浪费,也鼓励和支持银行券的流通。 ⑤经济危机使各国在贸易、金融等方面纷纷树起了壁垒。尤其是在古典重商主义的影响下,人们认为金银即国家财富,因此,各国都把金银作为战略物资管制起来。另外,连绵不断的战争和财政赤字使各国进一步管制黄金并大量发行不兑换银行券和纸币。 4.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高度地概括,你认为货币职能最少不能少于几个? 答:(1)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职能观,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在生活中,当货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就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媒介作用时,便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当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职能都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的反映。其中,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其他职能是在这两个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所有商品首先要借助于货币的价值尺度来表现其价格,然后才通过流通手段实现其价值。正因为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随时可购买商品,货币能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可用于各种支付,所以人们才贮藏货币,货币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以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的。世界货币职能则是其他各个职能在国际市场上的延伸和发展。从历史和逻辑上讲,货币的各个职能都是按顺序随着商品流通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从而反映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历史发展进程。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供参考)

金融学复习提纲 一、货币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如:金属货币制度下的本位币 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货币的职能 1. 交换媒介职能 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计价标准:用(观念中或者想象中的)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成为交易的前提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2. 资产职能 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货币的作用 1. 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提高交换效率。。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 2. 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 3. 支付抵消以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4. 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 5. 通过发挥支付手段和资产职能形成的存款)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货币的负面影响 1. 因其买卖分离的交换过程而出现商品买卖脱节、供求失衡。 2. 因其支付手段而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 3. 因其跨期支付而产生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 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1. 币值稳定 2. 有能够使货币流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调节机制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 货币面纱论:古典主义二分法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的预期会使得货币的影响消失 货币非中性: 凯恩斯学派:人们注重名义价值而忽视实际价值 货币学派:现代货币数量出发,“货币最重要” 货币的层次划分 通货(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 货币(M1):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QM ):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本身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在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就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货币的计量 狭义货币量: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即M1。 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即M2。 货币存量:在某一时点上个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如:年度货币供应量 货币流量: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货币总量:货币数量的总额,可以是存量也可以是流量 货币增量: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 货币制度 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动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目的: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 内容:(规定或确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名称、值);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币、辅币及其规格);货币的法定支付偿还能力(有限或无限法偿);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金融学黄达第三版试题

金融学黄达第三版试题 第一章导言(略)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考试题库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交换发展)的联系。 3、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不足值)铸币的过程。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数量)的作用。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特征。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 14、人民币采取的是(不兑现)银行券的形式。 15、欧元的出现对(国家货币主权)提出了挑战。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交换产生与发展)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货币价值形式)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铜)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金银复本位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1948年) 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1999年) 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金银同为本位币) 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1元)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

金融学复习提纲 一、货币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如:金属货币制度下的本位币 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货币的职能 1. 交换媒介职能 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计价标准:用(观念中或者想象中的)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成为交易的前提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2. 资产职能 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货币的作用 1. 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提高交换效率。。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 2. 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 3. 支付抵消以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4. 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 5. 通过发挥支付手段和资产职能形成的存款)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货币的负面影响 1. 因其买卖分离的交换过程而出现商品买卖脱节、供求失衡。 2. 因其支付手段而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 3. 因其跨期支付而产生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 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1. 币值稳定 2. 有能够使货币流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调节机制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 货币面纱论:古典主义二分法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的预期会使得货币的影响消失 货币非中性: 凯恩斯学派:人们注重名义价值而忽视实际价值 货币学派:现代货币数量出发,“货币最重要” 货币的层次划分 通货(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 货币(M1):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QM ):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本身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在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就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货币的计量 狭义货币量: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即M1。 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即M2。 货币存量:在某一时点上个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如:年度货币供应量 货币流量: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货币总量:货币数量的总额,可以是存量也可以是流量 货币增量: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 货币制度 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动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目的: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 内容:(规定或确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名称、值);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币、辅币及其规格);货币的法定支付偿还能力(有限或无限法偿);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金融学原理(第四版)彭兴韵著 复习提纲

银行货币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货币 1.货币:人们普遍接受的,可以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和支付手段的物品 2.货币职能 ●交易媒介 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价值尺度 用货币作为比较价值的工具。用货币单位衡量并表示商品及劳务的价值 简化交易次数和价格体系 ●支付手段 用于支付手段,作为价值标准,为长期性契约和借贷合约的基础 ●价值贮藏 将买与卖分离开来,起到价值储蓄的功能,要求货币的价值稳定 3.货币出现对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①促进了分工的发展与生产效率的提高; ②便利了生产者的成本效益核算以及簿记的发展,有利于企业改善管理; ③促进了储蓄形式的转变以及储蓄资源在空间上的重新分配,使得资源有可能得以更有效地配置,当然也使得资产选择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④货币便利了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也便利了政府对财政收支的管理,但国家对货币管理不当则可能导致危险的通货膨胀。 4.信用货币 为一种由国家强制力来维护的符号或标志 5.货币层次划分及内容 依据:不同层次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的划分层次 M0 =流通中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第二章金融系统 1.金融工具特点及关系 ●定义 一种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约,它一般规定了资金盈余者向短缺者转让金融剩余的金额、条件和期限等 ●典型的金融工具 ①股票(权益性金融工具) ②存款、贷款、债券(债务性金融工具) ●特性 ①期限性 债务人在特定期限之内必须还清一项特定金融工具的债务余额 ②流动性

将金融工具转变为现金而不遭受损失的能力(暗含期限性) 影响因素:发行人信誉&偿还期长短 ③安全性 金融工具的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风险:违约风险(与债务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偿还意愿有关)、市场风险 与偿还期成反比 ④收益性 金融工具能够定期不定期地给持有人带来收益 ●联系:流动性及安全性都与期限性有关,都暗含了期限性的概念。期限性越长,安全性 越低,流动性也就越差,而这些金融工具最终都是要带来收益的,这也是最终的目的。 2.金融系统的功能 ①降低交易费用 节省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信息费用和交易费用 ②时间与空间转换 ●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投资,平滑生命期内的收入 ●克服金融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 ③流动性与投资的连续性 ●直接金融:通过直接金融市场流向资金短缺部门 一级市场(发行市场):资金短缺部门通过发行各种金融工具而筹集到它所需要的资金的市场 二级市场(流通市场):各种可流通的金融工具流通及转让的市场 ●间接金融: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流向资金短缺部门 ①风险分摊 ②保险 清算支付 ③监督与激励 3.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防止方法 ●定义 ①道德风险 资金短缺者在获得了投资者提供的资金后,从事投资者所不希望的活动 ②逆向选择 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而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情况。价格扭曲、市场效率降低 ●防止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方法 ①信息的私人生产和销售 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②金融中介(能解决部分问题) ③贷款承诺 ④抵押和净值 ⑤合约的正向激励 ⑥外部监管与政府的作用 4.信息不对称 一方拥有的信息比另一方多

中央财经大学李健《金融学》学习笔记

金融学课程学习笔记 第一讲导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金融学? ▲《金融学》的研究范畴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极端重要性.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需要通过学习《金融学》来取得科学的认识. ▲学习《金融学》可以为深入学习经济类各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教学要求: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 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金融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 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课程研究范畴的界定 中国字的“金”与“融”组成的“金融” 汉语“金融”一词的考证 专业术语中使用的“金融”口径 我国目前使用的两种口径:宽与窄的口径 西方“Finance”一词使用上的三种口径:

宽、中、窄口径; 中西文口径的比较 采用宽口径的金融理论研究范畴,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活动的集合。 是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聚合体 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 ——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与汇率; ——由信用活动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及其形式、工具与利率; ——金融机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性机构和中介服务类机构; ——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黄金市场等等; ——国际金融关系; ——金融总量和调控机制、监督与管理制度。 四、金融学的基本框架与视角把握 ★基本范畴:货币,信用,金融,利率,汇率 ★微观运作: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宏微观联接:中央银行与现代货币创造 ★宏观均衡:货币供求, 总量均衡与失衡, 内外均衡,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中亟待研究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金融学黄达第4版考研真题及答案

金融学黄达第4版考研真题及答案——才聪学习网 黄达《金融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录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选题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四、概念题 五、简答题 六、计算题 七、论述题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1篇货币、信用与金融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2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第3章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 第4章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 第2篇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 第5章金融中介体系

第6章存款货币银行 第7章中央银行 第8章金融市场 第9章资本市场 第10章金融体系结构 第11章金融基础设施 第3篇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 第12章利率的决定及作用 第13章货币需求 第14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第15章货币供给 第16章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第17章开放经济的均衡 第18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19章货币政策 第20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第21章开放条件下的政策搭配与协调第4篇金融运行的微观机制 第22章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第23章资产组合与资产定价 第24章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 第25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第5篇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 第26章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 第27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第28章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第29章金融监管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选题 1在关于利率决定理论的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中央财经大学2019研] A.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B.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在分析长期利率趋势时更具有说服力C.IS-LM模型认为利率水平是由货币市场供求均衡决定的 D.可贷资金理论是一种存量分析法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供参考)

1 金融学复习提纲 一、货币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如:金属货币制度下的本位币 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货币的职能 1. 交换媒介职能 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计价标准:用(观念中或者想象中的)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成为交易的前提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2. 资产职能 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货币的作用 1. 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提高交换效率。。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 2. 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 3. 支付抵消以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4. 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 5. 通过发挥支付手段和资产职能形成的存款)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货币的负面影响 1. 因其买卖分离的交换过程而出现商品买卖脱节、供求失衡。 2. 因其支付手段而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 3. 因其跨期支付而产生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 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1. 币值稳定 2. 有能够使货币流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调节机制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 货币面纱论:古典主义二分法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的预期会使得货币的影响消失 货币非中性: 凯恩斯学派:人们注重名义价值而忽视实际价值 货币学派:现代货币数量出发,“货币最重要” 货币的层次划分 通货(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 货币(M1):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QM ):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本身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在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就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货币的计量 狭义货币量: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即M1。 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即M2。 货币存量:在某一时点上个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如:年度货币供应量 货币流量: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货币总量:货币数量的总额,可以是存量也可以是流量 货币增量: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 货币制度 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动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目的: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 内容:(规定或确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名称、值);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币、辅币及其规格);货币的法定支付偿还能力(有限或无限法偿);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黄达《金融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选题 1.在关于利率决定理论的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中央财经大学2019研] A.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B.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在分析长期利率趋势时更具有说服力 C.IS-LM模型认为利率水平是由货币市场供求均衡决定的 D.可贷资金理论是一种存量分析法 【答案】A 【解析】A项,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利率水平越高,人们越愿意存钱,从而投资减少。B项,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更加重视货币因素对利率决定的影响,而货币供求受短期因素的扰动较大,故该理论在分析短期利率走势的变化时更具说服力。C项,IS-LM模型将市场划分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认为国民经济均衡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出现均衡。D 项,可贷资金理论是一种流量分析法,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某一时期的储蓄流量和货币供给的增量,与利率水平正相关;借贷资金的需求则取决于同一时期的投资流量和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的变化,与利率水平负相关。 2.当一国同时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时,应采用()的政策搭配。[暨南大学2018研] A.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B.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 C.扩张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D.扩张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 【答案】A 【解析】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适用于改善国际收支逆差,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来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 3.当()时,收益率曲线向下倾斜。[暨南大学2018研] A.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 B.市场流动性缺乏 C.投资者风险中性 D.通货膨胀预期下降 【答案】D 【解析】收益率曲线是显示一组货币和信贷风险均相同,但期限不同的债券或其他金融工具收益率的曲线。纵轴代表收益率,横轴则是距离到期的时间,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可得,若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则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将会下降,此时收益率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4.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指的是()。[华中科技大学2017研] A.再贴现 B.不动产信用控制 C.公开市场业务 D.存款准备金政策 【答案】B

李健《金融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李健《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攻重浩精研学习网提供资料 第1章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与金融 1.1复习笔记 考点一、社会经济主体的金融交易及其关系 1社会经济主体 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四大经济主体构成了一国的社会经济体系,各经济主体内部及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不间断的经济活动,并引起错综复杂的金融活动。 在封闭经济中,主要的经济部门有居民、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在开放经济中,本国各经济部门还会与国外经济部门发生经济关系,其对外金融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对外贸易和劳务所产生的国际结算与融资;②直接投资实业或纯粹做金融投资。 2资金流量表 资金流量表是指可以反映各经济主体的金融活动及各经济主体间平衡关系的核算表。 (1)描述的对象 资金流量表描述的对象是全社会的资金运动,分为:①实物交易,主要反映各部门的收入形成及分配情况; ②金融交易,反映各部门资金余缺和筹集资金的情况。 (2)资金流量表的功能 资金流量表的功能主要是描述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之间的资金往来或交易的流量和流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通过当年资金流量表,可以分析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资金流动是否正常;②从历年的资金流量表中可以找出货币信用运动规律,为制定收入分配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考点二、居民理财与金融 1居民的货币收支与金融需求 (1)货币收入 居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收入,如生产经营、提供劳务和资本等。按照形式的不同,可以将收入分为货币收入与以消费品或其他实物形式体现的实物性收入。 (2)货币支出 货币支出是指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家庭所产生的货币支付行为。居民的多样化支出需求促进了多样化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发展。从跨主体角度来看,居民的支出会形成其他主体的收入;从宏观角度上看,居民的支出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资产结构。 (3)盈余与赤字 ①当居民的货币收入大于支出时会出现盈余;反之,则产生赤字。货币盈余是居民进行货币储蓄与投资的前提,而货币赤字则需要通过消费信贷或民间信用来弥补。 ②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 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计算公式为:纯收入=家庭总收入-税费支出-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亲友支出。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中央银行)【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 第14章中央银行 1.为什么中央银行产生于19世纪中叶而不是更早? 答: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从17世纪初至19世纪末,商业银行制度在欧洲逐步形成,加上产业革命的影响,金融活动变得日益繁荣,银行业在欧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而更早的时期,经济还没有发展到如此繁荣,所以中央银行在很早时期是发展不起来的。 2.请分析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答:从17世纪中后期中央银行萌芽阶段开始,迄今为止的300多年历史中,中央银行制度经历了初步形成、普及与发展、完善与健全三个阶段。 (1)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 从总体而言,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早期的中央银行在开始时也是普通的商业银行,只是在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些银行经营有方,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逐步发展壮大而成为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大银行。 (2)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与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许多国家为了应付军备竞赛的庞大开支,纷纷通过设立中央银行或强化对中央银行的控制来筹集资金。 (3)中央银行制度的完善与健全 二战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思潮的兴盛,西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日益加强,货币政策成为许多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最重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作为

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请比较不同中央银行体制的基本特点。 答:虽然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实行中央银行制度,但其类型与组织形式却存在差异。归纳来看,大致有单一式、跨国式、复合式和准央行式四种。 (1)单一中央银行制 单一中央银行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单一中央银行制又可分为一元式和二元式两种中央银行制度。 (2)跨国中央银行制 跨国中央银行制是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并由该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3)复合中央银行制 复合中央银行制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职能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4)准中央银行制 准中央银行制是指没有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只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4.结合现实,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的? 答:(1)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的性质是指中央银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属性。中央银行虽然是从商业银行发展演变而来的,且有许多不同类型,但就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而论,都毫无例外地成为一国最

李健金融学练习试题

货币银行学-作业练习-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 一、找出每个词汇的正确含义 二、填空 1.不同时点上货币存量的差额是(货币增量); 2.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币材一般应具有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保存)和(易携带)的性质; 4.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都属于(货币的形式); 5.我国历史上的“孔方兄”是指从秦朝沿用到清末的(外圆内方)形式的金属货币;

6.各国都是以(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标准; 7.货币作为价值贮藏形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流动性); 8.电子货币是指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数据,而这些电子数据的取得基于持有人的(存款)或(贷款); 9.马克思从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角度,将货币的职能排列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0.在财政收支、贷款发放、商品赊销等经济活动中,货币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三、单项选择 1.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量指标中的货币增长率指标反映了(C)的状况。 A.货币存量 B.货币流量 C.货币增量 D.货币总量 2.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和存款货币的乘积就是(B)。 A.货币存量 B.货币流量 C.货币增量 D.货币总量 3.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D)。 A.银行活期存款 B.居民储蓄存款 C.银行定期存款 D.现金 4.在货币层次中,货币具有(D)的性质。 A.流动性越强,现实购买力越强 B.流动性越强,现实购买力越弱 C.流动性越弱,现实购买力越弱 D.答案AC是正确的 5.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表明(D)。 A.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产物 B.货币是先哲为解决交换困难而创造的 C.货币是为了保存财富而创造的 D.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6.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A)。 A.货币形式 B.纸币 C.扩大的价值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D)。 A.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B.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李健-金融学复习资料(完美打印版)

. 金融学复习提纲 一、货币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如:金属货币制度下的本位币 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货币的职能 1. 交换媒介职能 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 计价标准:用(观念中或者想象中的)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成为交易的前提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2. 资产职能 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 货币的作用 1. 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提高交换效率。。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 2. 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便利了商品交换 3. 支付抵消以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 4. 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 5. 通过发挥支付手段和资产职能形成的存款)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货币的负面影响 1. 因其买卖分离的交换过程而出现商品买卖脱节、供求失衡。 2. 因其支付手段而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 3. 因其跨期支付而产生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 货币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 1. 币值稳定 2. 有能够使货币流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调节机制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 货币面纱论:古典主义二分法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的预期会使得货币的影响消失 货币非中性: 凯恩斯学派:人们注重名义价值而忽视实际价值 货币学派:现代货币数量出发,“货币最重要” 货币的层次划分 通货(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 货币(M1):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QM ):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本身虽不能直接用来购买,但在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就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货币的计量 狭义货币量: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即M1。 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即M2。 货币存量:在某一时点上个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如:年度货币供应量 货币流量: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货币总量:货币数量的总额,可以是存量也可以是流量 货币增量: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 货币制度 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动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目的: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 内容:(规定或确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名称、值);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币、辅币及其规格);货币的法定支付偿还能力(有限或无限法偿);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黄达《金融学》(第4版)-考研真题精选-选择题【圣才出品】

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选题 1.在关于利率决定理论的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9研] A.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B.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在分析长期利率趋势时更具有说服力 C.IS-LM模型认为利率水平是由货币市场供求均衡决定的 D.可贷资金理论是一种存量分析法 【答案】A 【解析】A项,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利率水平越高,人们越愿意存钱,从而投资减少。B项,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更加重视货币因素对利率决定的影响,而货币供求受短期因素的扰动较大,故该理论在分析短期利率走势的变化时更具说服力。C项,IS-LM 模型将市场划分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认为国民经济均衡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出现均衡。D项,可贷资金理论是一种流量分析法,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某一时期的储蓄流量和货币供给的增量,与利率水平正相关;借贷资金的需求则取决于同一时期的投资流量和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的变化,与利率水平负相关。 2.当一国同时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时,应采用( )的政策搭配。[暨南大学2018研] A.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B.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 C.扩张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D.扩张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 【答案】A 【解析】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适用于改善国际收支逆差,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来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 3.当( )时,收益率曲线向下倾斜。[暨南大学2018研] A.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 B.市场流动性缺乏 C.投资者风险中性 D.通货膨胀预期下降 【答案】D 【解析】收益率曲线是显示一组货币和信贷风险均相同,但期限不同的债券或其他金融工具收益率的曲线。纵轴代表收益率,横轴则是距离到期的时间,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可得,若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则市场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将会下降,此时收益率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4.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指的是( )。[华中科技大学2017研] A.再贴现 B.不动产信用控制 C.公开市场业务 D.存款准备金政策 【答案】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