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强心苷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强心苷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强心苷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临床应用

强心苷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不同病因所致心力衰竭,其病理生理特征及心肌受损程度不同,强心苷应用的临床效果亦不同。

疗效较好的心力衰竭类型: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心脏长期负荷过重、心肌收缩性能受损、心排血量降低,形成低心排血量型心力衰竭。强心苷通过改善心肌收缩性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而呈现较好的治疗效果。

疗效较差的心力衰竭类型: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所继发的高心排血量型心力衰竭,应用强心苷治疗疗效较差,应以根除病因为主。肺源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存在肺动脉高压、心肌低氧和能量代谢障碍,尤易引发毒性反应。

不宜使用强心苷的心衰类型:心肌外机械因素,如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严重二尖瓣狭窄所致心力衰竭。这些因素均使左心室舒张期血液充盈度严重受损,强心苷虽加强心肌收缩,亦难以改善心脏功能。肥厚型心肌病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亦应避免使用强心苷。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左心衰竭,强心苷单独使用可能增加心肌氧耗,导致心肌梗死范围扩大,应与降低前负荷的血管扩张药配伍应用。

心律失常:心房纖颤的主要危险在于心房的频数冲动经房室传导系统到达心室,致使心室速率过快、泵血功能受损,甚至诱发心衰,是强心苷临床应用的主要适应证。强心苷延缓房室传导,有效减慢心室率,使心脏泵血功能得到保护。用于心房扑动,可减慢心室率,并促使心房扑动转为窦性心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用速效静注制剂如去乙酰毛苷,通过延长房室结不应期,达到中断折返冲动、终止心动过速的目的[1]。

用法与用量

“全效量-维持量”给药法:为传统的给药方法。先给予全效量(洋地黄化量),待出现充分疗效后再给予保持这一疗效的维持量。

(1)全效量给予:①速给法:在24小时内给足全效量(适于危重病例且2周内未用过长效强心苷者)。选用速效的强心苷:去乙酰毛花苷丙首剂0.4~0.8mg,以葡萄糖注射液20~40ml稀释后缓慢静注(注射不少于5分钟),隔2~4小时后可再给予0.2~0.4mg,至达全效量1~1.6mg。或:毒毛花苷K首剂0.25mg,以葡萄糖注射液20~40ml稀释后缓慢静注(不少于5分钟),隔2小时按需给予0.125~0.25mg,至达全效量0.5mg。②缓给法:在2~3天内给足全效

量(适于病情轻缓者及2周内用过长效类强心苷者)。选用中效类的地高辛:口服,首剂0.25~0.5mg,以后每隔6~8小时给予0.25mg,至达全效量1.25~2.5mg。

(2)维持量给予:常选用地高辛0.25~0.5mg/日,顿服。

每日维持量给药法:选用地高辛,每日5.5μg/kg,顿服。近年研究表明,病情轻缓及易中毒者,开始治疗时不必给予全效量,可逐日按5.5μg/kg给予地高辛,经6~8天后即可在体内达到稳定而有效的血药浓度。这种给药方法毒性反应较少而安全,但病情急重者仍应采用“全效量-维持量”给药。

强心苷有效指标:治疗后出现心率明显下降(安静时稳定在60~70次/分)、呼吸平稳、肺部啰音消失、肝缩小、水肿消退、精神和食欲改善等,说明已取得较满意疗效。

不良反应防治

强心苷中毒的诊断:对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强心苷前后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变化作动态观察,有利于及早发现强心苷毒性反应。强心苷血浆浓度监测,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当血浆地高辛浓度>3ng/ml时,结合前述症状和体征,即可作出强心苷中毒的诊断。

强心苷中毒的预防: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2周内用过慢效洋地黄毒苷者,应适当减少剂量。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心功能状态、肾功能状态及临床合并症,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是预防强心苷中毒的关键。及早发现并消除中毒促发因素,并根据实测血药浓度合理调整用药剂量,是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实施上述预防措施,强心苷临床中毒事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可显著降低。

过速型心律失常:可用下述药物治疗。①钾盐:有室性早搏时,可给予10%氯化钾溶液,10~15ml/次,3次/日口服,至心律恢复后停用。严重者用10%氯化钾1.5g加入灭菌生理盐水500ml,以1ml/分速度静滴(心电监护下),至心律恢复正常或出现血钾过高症状时即停止静滴。有心率过慢或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氯化钾。②苯妥英钠: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可作首选。初用量100mg 加注射用水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历时2~3分钟),按需10~15分钟重复1次,至心律失常中止或出现不良反应止,总量不超过500mg。病情较轻时也可口服100mg/次,3~4次/日。③利多卡因: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初用量50~100mg,缓慢静注(历时2~3分钟),必要时隔5分钟重复(共重复1~2次),1小时内不超过300mg,如需要可随后以5%GS稀释后以1~4mg/分速度静滴。

④普萘洛尔(心得安):对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1~3mg/次,以不超过1mg/分的速度缓慢静注,必要时2分钟后可重复1次,以后隔4小时1次。病情较轻者可口服10~30mg/次,3~4次/日。

窦性心动过缓或严重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0.5~2mg,皮下或静注,必要时1~2小时后可重复1次,如无效可改用异丙肾上腺素0.5~1mg加入5%GS200~300ml中缓慢静滴。必要时可植入临时起搏器。

对可能有生命危险的强心苷中毒,可经膜滤器静脉给予地高辛特异抗体片段(Fab),每40mg地高辛特异抗体片断大约结合0.6mg地高辛或洋地黄毒苷。

参考文献

1 徐叔云,主编.临床药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7-231.

护理药理学名词解释及药物应用

护理药理学名词解释及药物应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可分为兴奋和抑制,前者是指使机体原有功能增强,后者是指机体原有功能减弱. 药物具有双重性,即能预防疾病也能引起疾病. 治疗作用有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性耳聋,肼屈嗪造成的红斑狼疮)包括: 副反应;毒性反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三致反应.特异质反应, 副反应: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是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指药物在用要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危害性反应。 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是原有的疾病没有的症状出现的现象 变态反应的特点是变态反应与药物固有的效应和剂量无关,一般不可预知。 耐受性: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对药物反应性降低,必须加大剂量到原有的疗效。 耐药性:指长期应用化学药物治疗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治疗指数是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LD50/ED50) 受体的特点包括特异性,灵敏性,可逆性,饱和性和多样性 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称为亲和力,内在活性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药物产生效应的能力。根据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不同,将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为激动药,部分激动药和阻断药 药物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首关消除:某些药物由口服药物由消化道给药,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黏膜及肝脏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 结核性药物的特点:可逆性,暂时性,不能透过血管壁,饱和性,置换性。 代谢药物的器官主要是肝脏。药物主要通过肾排泄。 药酶诱导剂:是指能使药酶活性增强者。凡能增强药酶活性或加速药酶合成的药物 药酶抑制剂:是指能使药酶活性降低者。凡能减弱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合成的药物 半衰期:资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按恒比消除的药物,停药后约经过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基本消除。每一种按恒比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都有固定值 F=A/D×100%(A为进入体循环的药量,D为服药剂量) 传出神经的相关受体根据与之结合的递质不同,主要分为胆碱受体(M受体、N受体、肾上腺素受体(α受体、β受体)、多巴胺受体。

强心苷类药物使用及注意要点

强心苷类药物使用及注意要点 强心苷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有地高辛、洋地黄毒苷、毛花苷丙(西地兰)和毒毛花苷K。临床上常用的有地高辛和西地兰。 目录 强心苷类药物使用及注意要点 (1) 药理作用 (2) (一)对心脏的作用 (2) (二)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2) (三)利尿作用 (2) (四)对血管的作用 (3) 体内过程 (3) 临床应用 (3) 常用给药剂量 (4) 不良反应 (4) 常见不良反应预防 (4) (1)预防洋地黄中毒 (4) (2)不良反应及其表现 (5) 3.中枢系统反应 (5)

药理作用 (一)对心脏的作用 1.正性肌力作用 强心苷对心脏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显著加强衰竭心脏的收缩力,增加心出入量,从而解除心衰的症状。 2.减慢心率的作用 治疗量的强心苷对正常心率影响较小,但对心率加快及伴有房颤的心功能不全则可显著减慢心率。 3.对传导组织和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治疗剂量下,缩短心室和心房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高浓度下,强心苷可过度抑制Na+-K+-ATP酶,使细胞失钾,最大舒张电位减小,使自律性提高。中毒剂量下,强心苷也可增强中枢交感作用。故强心苷中毒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多见。 (二)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中毒剂量的强心苷可兴奋延髓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呕吐,还可兴奋交感神经中枢,明显地增加交感神经冲动发放,而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强心苷的减慢心率和抑制房室传导作用也与其兴奋脑干副交感神经中枢有关。 (三)利尿作用 强心苷对心功能不全患者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主要是心功能改善后增加了肾血流量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此外,强心苷可直接抑制肾小管Na+-K+-ATP酶,减少肾小管对

早读临床必备,四大正性肌力药物“应用宝典”!

早读临床必备,四大正性肌力药物“应用宝典”! 正性肌力药是指选择性增强心肌收缩力,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正性肌力药的分类 常用的正性肌力药按其成分和作用机制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洋地黄类(digitalis):常用的有地高辛、甲基地高辛、毛花苷丙、毒毛花苷K等,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正性肌力药。 2. Ⅲ型磷酸二酯酶(PDEⅢ)抑制剂 •二氢吡啶类:如米力农、氨力农、维司力农等。 •咪唑类:如依诺昔酮等。 3. 儿茶酚胺类:包括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4. 钙增敏剂:包括左西孟旦、匹莫苯等。 洋地黄类药物 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即Na+/K+-ATP酶抑制剂,此类药物来源于植物,主要为洋地黄类,包括洋地黄毒苷、地高辛、毛花苷C、毒毛花苷K。 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K+浓度降低,Na+与Ca2+进行交换,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作用于收缩蛋白,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 在一般治疗剂量下,洋地黄类通过直接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和间接兴奋迷走神经的作用,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心室率。 在急性心衰,强心苷使心输出量增加并降低充盈压。在严重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发作的患者,强心苷可有效地防止急性失代偿复发。 禁忌证 主要包括: ①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或房扑;

②窦房传导阻滞、Ⅱ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③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④单纯二尖瓣狭窄引起的肺水肿(二尖瓣狭窄所致肺水肿洋地黄类药物无效。但对于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则可应用洋地黄类减慢心室率,有利于缓解水肿); ⑤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h),(对急性心肌梗死,在急性期24h内使用洋地黄可产生致死性心律失常,故不宜用洋地黄类药物); ⑥室速、室颤; ⑦与钙注射剂合用; ⑧血K<2.5mmol/L。 适应证 用于NYHAI-V级心力衰竭患者,最适合用于有心房颤动伴有快速心室率并已知有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 不良反应 主要包括: ①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滯,房速伴AVB,室上性心律失常等; ②胃肠道症状:最常见,如畏食、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中畏食是洋地黄中毒的最早表现; ③神经精神症状:视觉异常、烦躁、定向力障碍、昏睡及精神错乱。 用法 对于急性心衰,通常选用速效制剂,应用毛花苷C静脉给药,首剂可给0.4~0.8mg,以20ml 5%或25%的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以后根据情况1~2h再注射半量。此类药物安全范围小, 治疗剂量接近中毒剂量的60 %, 因此用药期间要监测症状及血药浓度。主要中毒症状包括胃肠道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及各种心律失常。 终止室上速或控制快速房颤时心室率:0.4~0.8mg,以20ml 5%或25%的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以后根据情况必要时可再追加0.2-0.4mg,24h总量小于1.2mg。

强心苷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强心苷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临床应用 强心苷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不同病因所致心力衰竭,其病理生理特征及心肌受损程度不同,强心苷应用的临床效果亦不同。 疗效较好的心力衰竭类型: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心脏长期负荷过重、心肌收缩性能受损、心排血量降低,形成低心排血量型心力衰竭。强心苷通过改善心肌收缩性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而呈现较好的治疗效果。 疗效较差的心力衰竭类型: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所继发的高心排血量型心力衰竭,应用强心苷治疗疗效较差,应以根除病因为主。肺源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存在肺动脉高压、心肌低氧和能量代谢障碍,尤易引发毒性反应。 不宜使用强心苷的心衰类型:心肌外机械因素,如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严重二尖瓣狭窄所致心力衰竭。这些因素均使左心室舒张期血液充盈度严重受损,强心苷虽加强心肌收缩,亦难以改善心脏功能。肥厚型心肌病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亦应避免使用强心苷。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左心衰竭,强心苷单独使用可能增加心肌氧耗,导致心肌梗死范围扩大,应与降低前负荷的血管扩张药配伍应用。 心律失常:心房纖颤的主要危险在于心房的频数冲动经房室传导系统到达心室,致使心室速率过快、泵血功能受损,甚至诱发心衰,是强心苷临床应用的主要适应证。强心苷延缓房室传导,有效减慢心室率,使心脏泵血功能得到保护。用于心房扑动,可减慢心室率,并促使心房扑动转为窦性心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用速效静注制剂如去乙酰毛苷,通过延长房室结不应期,达到中断折返冲动、终止心动过速的目的[1]。 用法与用量 “全效量-维持量”给药法:为传统的给药方法。先给予全效量(洋地黄化量),待出现充分疗效后再给予保持这一疗效的维持量。 (1)全效量给予:①速给法:在24小时内给足全效量(适于危重病例且2周内未用过长效强心苷者)。选用速效的强心苷:去乙酰毛花苷丙首剂0.4~0.8mg,以葡萄糖注射液20~40ml稀释后缓慢静注(注射不少于5分钟),隔2~4小时后可再给予0.2~0.4mg,至达全效量1~1.6mg。或:毒毛花苷K首剂0.25mg,以葡萄糖注射液20~40ml稀释后缓慢静注(不少于5分钟),隔2小时按需给予0.125~0.25mg,至达全效量0.5mg。②缓给法:在2~3天内给足全效

药理学丨抗心力衰竭药

药理学丨抗心力衰竭药 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心肌收缩无力导致心排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全身组织需要的一种病理综合征。 第一节强心苷类药物 地高辛 【药动学特点】 口服吸收率约75%,血浆蛋白结合率25%,肝肠循环率7%。血浆半衰期33~36小时,主要经肾脏排泄。 【药理作用】——强心、减慢心率、抑制房室传导(一正两负)。 1.加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 (1)正常心脏:只增加收缩力,不增加心排出量。原因——加强收缩力的同时,使外周小A收缩,心脏后负荷加大。 (2)衰竭心脏:显著增加排出量,原因——加强收缩力,心排出量增加,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外周小A扩张,其后负荷降低。 (3)降低衰竭心脏耗氧量——奠定其治疗心衰的基础! 2.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机制: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 3.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难点! 关键:地高辛的作用机制

(1)传导性: ●小剂量时,由于增强迷走神经的作用,使Ca2+内流减少,房室结----慢反应细胞----除极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较大剂量时,由于抑制Na+,K+-ATP酶,使心肌细胞内失K+,最大舒张电位减小,而减慢房室传导。 ——治疗房颤房扑的基础。也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副反应。 (2)自律性:

●治疗量:对窦房结及心房传导组织的自律性几无直接作用,而间接地通过加强迷走神经活性,使自律性降低; ●中毒量:抑制浦肯野纤维细胞膜Na+,K+-ATP酶,使细胞内低K+,自律性增高,易致室性早搏。 (3)有效不应期: 强心苷由于加速K+外流,使心房肌复极化加速,因而有效不应期缩短;对心室肌及浦肯野纤维,由于抑制Na+,K+-ATP酶,使最大舒张电位减小,有效不应期缩短;房室结主要受迷走神经兴奋的影响,有效不应期延长。 简单记忆一句话:对慢反应细胞都是抑制;对快反应细胞都是促进! 【作用机制】 地高辛能与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结合,抑制Na+,K+-ATP酶的活性,使Na+、K+转运受到抑制。结果细胞内Na+逐渐增加,K+逐渐减少。细胞膜上Na+-Ca+交换系统将Na+与Ca2+进行交换,使Na+外流增加,而Ca2+的内流增加,因而使细胞内Ca2+增多,Ca2+作用于心肌收缩蛋白,收缩力增加。 【临床应用】 1.慢性心功能不全 (1)疗效最好:伴有心房扑动、颤动的心功能不全。

药理

名词解释 1、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3、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机制,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4、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规律,包括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药物在体内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规律 5、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也叫治本 6、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或减轻患者痛苦,也叫指标 7、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危害的反应 8、副反应: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和治疗作用同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又称副作用 9、毒性反应:只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对机体的危害性反应 10、停药反应: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症状迅速重现或加剧的现象,也成反跳 11、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必须增加药物剂量方可保持原有的药物效应 12、耐药性: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13、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14、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映的剂量,其值越小强度越大 15、半数有效量(ED50):在量反应中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物剂量。在质反应中指引起50%实验动物出现阴性反应的剂量 16、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 17、肝肠循环: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的过程 18、生物利用度:指非血管给药时,药物质剂实际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占所有总药量的百分比 19、半衰期:通常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20、抗生素:有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作用的物质 21、抗菌谱:抗菌药的抗菌范围 22、抗菌药: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23、抗菌后效应:抗菌药物发挥抗菌作用后,药物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被消除之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死亡 24、肝药酶:是非特异性酶,为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其主要氧化酶为细胞色素P450酶系 重点 1、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 1.重症肌无力:新斯的明通过兴奋骨骼肌,可改善肌无力症状。一般口服给药,即可使症状改善。重症患者或紧急时,可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 2.腹胀气和尿潴留:新斯的明可增强胃肠壁和膀胱壁平滑肌的张力,促进排便和排尿,常用于治疗术后腹胀气和尿潴留。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新斯的明通过M样作用,使心率减慢。 4.肌松药中毒的解救:适用于非除极化型肌松药过量中毒的解救,对除极化型肌松药过量中毒无效。 2、阿托品药理作用: 阿托品为非选择性M受体阻断药,作用广泛。1.松弛内脏平滑肌:阿托品通过阻断内脏平

强心苷及抗心律失常药

第十章强心苷和抗心律失常药 概述 1强心药(cardiotonic agents):又名正性肌力药(cardiac inotropes),是指选择性增强心肌收缩力,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它包括强心苷类,儿茶酚胺类,磷酸二酯酶抑制药(PDE-Ⅲ抑制药),钙增敏药及其他类. 概述 2,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离子转运,从而纠正心肌电生理紊乱,最终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第一节强心苷类 1.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是一类临床应用最悠久,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临床常用的强心苷类主要源于洋地黄(digitalis),故也统称为洋地黄类药. 第一节强心苷类 2. 优点:作用确实,无耐受性,适用于长期治疗. 3. 缺点:药物的治疗指数小,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安全性较差.许多生理异常情况还易促使其发生毒性作用,而且一旦发生中毒,可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强心苷的种类 临床上应用的强心苷有以下几种: 1,洋地黄毒苷(digitoxin) 2,地高辛(digoxin) 3,毛花苷丙(lanatoside C,cedilanid,西地兰) 强心苷的种类 4,去乙酰毛花苷丙(deslanoside, desacetyllanatosideC cedilanid-D) 5,毒毛花苷K (strophanthin K) 6,毒毛花苷G(strophanthin G,哇巴因ouabain) 强心苷类 地高辛:具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灵活的给药途径,其血药浓度测定也在临床普及,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强心苷. 去乙酰毛花苷丙:作用快而短,只能经静脉注射给药,是麻醉期间最常用的强心苷. 体内过程 1. 强心苷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相似,作用性质相同,仅由于侧链不同,导致其药代动力学上的差异. 2. 洋地黄毒苷脂溶性高,吸收好,大多在肝脏代谢后经肾脏排出,也有相当部分经胆道排出而形成肝肠循环,t 长达5-7d,作用维持时间较长,属长效强心苷. 体内过程 3,地高辛属中效强心苷,口服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相同制剂也可有较大差异,临床应用时需注意调整剂量.地高辛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出,t 33-36h,肾功能不良者应适当减量. 体内过程 4,毛花苷丙,去乙酰毛花苷丙及毒毛花苷K口服吸收甚少,多需静脉用药,绝大部分以原形经肾脏排出,显效快,作用时间短,属短效强心苷. 表10-1 常用强心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强心苷

第八章 强心苷 第一节 概述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 )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甾体苷类化合物。是临床上常用的强心药物。含强心苷的药材主要存在于一些有毒植物中,其中以夹竹桃科、玄参科、百合科、萝摩科、十字花科、桑科、以及卫矛科等植物中最为普遍。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强心苷类药物,都是从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如去乙酰毛花洋地黄苷丙(西地兰cedilanid )、异羟基洋地黄毒苷(狄戈辛digoxin )两者均从玄参科植物毛花洋地黄叶中提取获得;黄夹苷(强心灵)是从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果仁中提取得到;铃兰毒苷是从百合科植物铃兰全草中提得的。 强心苷类化合物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心脏,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与节律障碍等疾患。 第二节 结构与分类 一、 强心苷的结构 强心苷的结构由强心苷元(cardiac aglycones )与糖两部分构成的。 强心苷元的类型 根据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强心苷元分为两类: 1.甲型强心苷元 C 17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αβ -γ- 内酯 )的称为甲型强心苷元。天然 存在的强心苷类大多属于此种类型,如洋地黄毒苷元。 2.乙型强心苷元 C 17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αβ,γδ -δ-内酯)的称为乙型强心苷元。属于 这类苷元的强心苷较少,如海葱苷元(scillarenin )。见表13-1 表13-1 强心苷元的结构类型 o OH HO HO OH 1 23 4 5 6 7 8 910 1112 13 14 15 16 1718192021 2223 19181716 15 14 13 12 1110 98 7 6 5 4 3 21 o o 24 23 2221 o 20o o o o 海葱甾烯(乙型) 洋地黄毒苷元 海葱苷元 强心甾烯(甲型) 结 构 类 型 代 表 化 合 物 α α β β γ γ δ

中药合理应用特殊人群与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与不良反应老年人不宜联合用药 老年人不宜长期使用中药 老年人应酌情减量的中成药举例

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的注意事项 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 妊娠慎用药、禁用药的举例 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 复方甘草口服液(含可待因),虽在乳汁中量小,但因哺乳量大,新生儿对这类药物特别敏感,以不用为好。婴幼儿合理使用滋补类药物的举例 1.含生物碱类,对肾功能有影响的植物类中药 口诀为:雷公打雷,吓尿了,伤肾。

注解:雷公=雷公藤,伤肾=对肾功能有影响。 口诀为:草乌种了一亩蓖麻,都黄了,被人批斗。 注解:草乌=草乌,一亩=益母草,蓖麻=蓖麻子,黄=麻黄,斗=北豆根。 2.含其他成分类,对肾功能有影响的植物类中药 口诀为:弼马温看马,把马丢了,要“寻天马”。 注解:寻=寻骨风,天=天仙藤,马=马兜铃。 3.近年报道,对肾功能有影响的植物类中成药 口诀为:回想在云南跟哥单身的日子。 注解:回想=茴香桔梗丸,云南=云南白药,跟哥=葛根=葛根素注射液,单身=丹参=复方丹参注射液。 4.对肾功能有影响的动物类中药 口诀为:斑马鱼无毒。(有一种鱼叫斑马鱼,它是没有毒的) 注解:斑=斑蝥,马=海马,鱼=鱼胆,无=蜈蚣,毒=蜂毒。 5.引起急性肾衰的动物类中成药 口诀为:蚂蚁、蛔虫中了安陵容下的毒。 注解:蚂蚁=蚂蚁丸,蛔虫=蛔虫散,安=安宫牛黄丸,毒=牛黄解毒片。 引起肝损伤的中药及其主要化学物质 更正读音:“诃(hē)子” 独家记忆: 1.含苷类,对肝功能有影响的中药 口诀为:黄药子,3月8号还未庆祝,3月7号就上路了。 注解:黄药子是目前公认的肝脏毒性中药,3月7号=三七,上路=商陆。 2.含毒蛋白类,对肝功能有影响的中药 口诀为:聋子思念江南的麻子。 注解:聋子=耳朵=苍耳子,思念=相思豆,江南=望江南子,麻子=蓖麻子。 3.含萜与内酯类,对肝功能有影响的中药 口诀为:爱黄川,倒贴(女孩非常爱黄川,彩礼没要成,反而倒贴了)。 注解:爱=艾叶,黄=黄药子,川=川楝子,贴=含萜的中药。 其中川楝子是含萜类肝脏毒性中药中最典型的一类药物,能引起急性中毒性肝炎,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肝肿大。 肝+肾毒性:苍耳子、蓖麻子、蜈蚣、斑蝥、鱼胆、汞、砷汞7类 必会考点1药物不良反应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为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的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情况的。 中药不良反应分类

药理学课件大全_14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药理学(PHARMACOLOGY )第十四章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Drugs Used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 临床案例患者,男,62岁,有高血压病史。最近病人常感觉胸闷。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频繁咳嗽并咯出粉红色泡沫样痰,心悸等。诊断为慢性左心衰。概述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分类根据CHF多种调节机制的变化,目前用于治疗CHF的常用药物可分为:1.正性肌力药:(1)强心苷类(2)非强心苷类:包括β受体激动药和磷酸二酯酶抑制药。2.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和AT1受体阻断药3.β受体阻断药4.降低心脏负荷药:包括利尿药、钙通道阻滞药和其他血管扩张药。慢性心功能不全发病机制及药物作用环节强心苷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该类药物均为苷元和糖结合而成,苷元含有一个甾核和不饱和内酯环,是发挥正性肌力作用的基本结构。因化学结构中的某些取代基不同,故强心苷的作用有强弱、快慢和久暂的不同。常用制剂有地高辛、洋地黄毒苷、西地兰(去乙酰毛花苷)、毒毛花苷K等。【作用】1. 正性肌力作用(加强心收缩力)2. 负性频率作用(减慢心率)3. 负性传导(减慢房室结传导) 4. 其他1.正性肌力作用直接的选择性地加强心肌收缩性(1) 心肌纤维缩短速度↑,心室收缩期↓,舒张期相对↑→心肌供血和回心血量↑。(2) 心肌收缩力↑,心排血量↑,心室残余血量↓,心室容积↓,室壁张力↓→心肌耗氧量↓。(3)增加衰竭心脏的心排出量强心苷对正常人和CHF患者心肌均有正性肌力作用,但只能增加衰竭心脏的心排出量。 2. 负性频率作用可使心功能不全患者过快的心率明显减慢,因此进一步延长心室舒张期,并降低心肌耗氧量。是前述正性肌力作用的结果,由于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出量增加,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而使心率减慢。3. 负性传导作用于房室结:兴奋迷走神经→减慢Ca2+内流→使传导减慢(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大剂量)直接减慢房室结和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延长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4.其他利尿(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功能)扩张血管【临床应用】1.慢性心功能不全:(1)伴有心房纤颤或心室率快的心功能不全,疗效最好。(2)风湿性、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慢性冠心病尤其是心脏已扩大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疗效也好。强心苷【临床应用】1.慢性心功能不全:(3)甲亢、严重贫血和维生素B1缺乏症诱发的心功能不全,因能量产生障碍,疗效较差。(4)心肌炎等心肌严重损伤以及肺心病所致的心功能不全,疗效也差且易致中毒。(5)伴有机械阻塞性病变,如缩窄性心包炎,重度二尖瓣狭窄等也比较差,甚至无效或有害。【临床应用】 2 某些心律失常(1 )房颤:不能终止房颤发作、但能↓心室率,而对心室起保护作用。(2) 房扑:因本品能↓心房肌ERP而促使房扑转为房颤,继而对房颤起治疗作用。少数经治疗的房扑患者停用本品

强心苷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强心苷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强心苷是一类选择性作用于心脏,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又称强心甙或强心配糖体,那你知道强心苷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强心苷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强心苷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慢性心功能不全 强心苷由于增强心肌收缩性,使心排出量增加,从而改善动脉系统供血状况;由于心排空完全,舒张期延长,使回心血量增多,静脉压下降,从而解除静脉系统淤血症状。慢性心功能不全对强心苷的反应取决于心肌的功能状况及心力衰竭的病因,在疗效上差距很大。 (1)强心苷对伴有心房扑动、颤动的心功能不全疗效最好。 (2)对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负担过重(如高血压)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疗效良好。 (3)对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及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心力衰竭疗效较差,因为这些疾病主要由于心肌收缩所需能量的产生或贮存发生障碍,强心苷对此很难奏效。 (4)对肺源性心脏病、活动性心肌炎以及严重心肌损害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疗效也较差,因为这些情况下,心肌伴有严重缺氧,能量产生有障碍。 (5)对机械性阻塞如缩窄性心包炎、重度二尖瓣狭窄等引起的心力衰竭,强心苷疗效很差或无效,因为这些情况主要矛盾是心室舒张受到限制,心收缩力虽可增加,但心排出量仍少,不能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应进行手术治疗。 (6)对急性心力衰竭或伴有肺水肿的患者,宜选用作用迅速的毒毛花苷K或毛花苷C静脉注射。待病情稳定后改用口服地高辛维持。 心律失常 强心苷抑制房室传导和减慢心率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心房纤颤即心房肌发生细弱而不规则纤维颤动,每分钟频率达400~600次,其主要危害在手发生心房过多的冲动经传导系统到达心室,引起心室频率过快,降低心室排血功能。强心苷可减慢房室传导,阻止过多的冲动由心房传到心室,使心室频率减慢。改善心室泵血功能,但对多数患者并不能消除房颤。 (2)心房扑动系快速而规则的心房异位节律,每分钟250~300次,频率虽较心房颤动少,但心房过快的冲动易传到心室,引起心室率过快。强心苷能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使扑动转变为颤动,而颤动时的兴奋冲动较扑动为弱,易被强心苷抑制房室传导作用阻滞,故可使心室频率减慢,强心苷对有无心力衰竭存在的心房扑动都是最有效的药物。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静注强心苷常常有效,可能是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心房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来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但强心苷有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因此室性心动过速禁用强心苷。 用药方法 强心苷的用药方法为口服或静脉注射。按其作用的快慢分为两类: 1、慢作用类。作用开始慢,在体内代谢及排泄亦慢,作用时间长。本类均为口服药,包括洋地黄叶末、洋地黄毒苷等。 2、快作用类。作用开始快,在体内代谢及排泄亦快,作用时间短。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及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时。静脉注射或口服。本类药包括地高辛、毛花苷C、毒毛旋花子苷、羊角拗苷、铃兰毒苷、福寿草等 强心苷类药物的使用分类 强心苷对不同原因引起的CHF,在对症治疗的效果上却有很大差别。 1、它对瓣膜病、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所引起者通过改善心肌收缩性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因而疗效良好。 2、对继发于严重贫血、甲亢及维生素 B1缺乏症的CHF则疗效较差,因这些情况下,心肌能量生产已有障碍,而强心甙又不能改进能量的生产。对肺原性心脏病、严重心肌损伤或活动性心肌炎如风湿活

强心苷类药物的应用

浅谈强心苷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摘要]强心苷类化合物药理活性广泛,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此外又可治疗某些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在抗肿瘤方面也疗效显著。近年来,随着对该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临床应用也更全面合理,各类强心苷类新药的不断研发。本文主要介绍强心苷类药物的结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关键词] 强心苷药理活性心功能抗肿瘤结构机制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 是一类对心肌有显著兴奋作用的苷类化合物,是临床上治疗临床上主要用以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此外又可治疗某些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研究发现,强心苷与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相关,并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1],其中包括肺癌细胞[2]。肺癌分型较多,且已知不同基因类型的肺癌细胞对同种药物产生不同反应,而目前尚缺乏强心苷对不同肺癌类型作用的研究。 1 强心苷的结构及其特点 苷或称甙、配糖体,是一类有机 化合物,其分子由一个醇基或醇样基 团(配基、苷元或甙元)结合于数量 不等的糖分子而构成[3]。若配基中含 固醇核(甾核),其17位碳原子连以一个不饱和内酯环,其3位碳原子与糖分子相连,这种苷即为强心苷。 图一强心苷的结构图强心苷的结构特点:(1)甲型强心苷类化合物的骨架特征:C17位侧链为五元环的△ba-g不饱和内酯。(2)乙型强心苷类化合物的骨架特征:C17位侧链为六元环的△ba,dgd-内酯。(3)强心苷类化合物糖部分的结构特征和存在于强心苷的一些特殊的糖。强心苷里的糖部分均与苷元C3-OH结合形成苷。除有六碳醛糖、6-去氧糖、6-去氧糖甲醚和五碳醛糖外还有仅存在于强心苷中特殊的2,6-二去氧糖,2,6-二去氧糖甲醚。

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历史悠久

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历史悠久 强心苷类药物也称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历史悠久。1785年起,洋地黄类药物开始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经典的口服药物地高辛在临床的应用已经有200多年。 OPTIMIZE-HF注册数据显示,仅30%的心室收缩功能下降者住院前用地高辛,仅8%的有心衰表现者出院前加用地高辛。美国的数据显示,1997年至2002年,应用地高辛的总人数和心衰患者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近期的一些研究提示洋地黄类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的结果是中性的甚至增加死亡率。分析欧洲、美国及我们国家的心衰指南,不难发现洋地黄类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的推荐级别也在逐渐下降。但不可否认,洋地黄类药物在我国特别是基层医院依然使用很广泛。 ▲洋地黄类药物的种类 那么我们来看看,指南是如何推荐的呢? 2016ESC心衰指南: “伴快速型心室率房颤的心衰患者,在急性或慢性情况下启动治疗的推荐”中,对于NYHA IV级患者,除了治疗急性心衰外,为了减慢心室率,可以考虑静脉推注胺碘酮,或对未用地高辛的患者,静脉推注地高辛(IIa,B);对于NYHA I-III级患者,尽管用了β受体阻滞剂,心室率仍较快,或β受体阻滞剂不能耐受或有禁忌,应当考虑用地高辛(IIa,B)。 “对选择的症状性HFrEF患者(NYHA II-IV级)推荐的其他药物治疗”中,对于用了ACEI、β受体阻滞剂和ARB治疗,仍有症状的窦性心律患者,可以考虑用地高辛,以降低全因或心衰住院的风险(IIb,B)。 2018年中国心衰指南: 应用利尿剂、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仍持续有症状的HFrEF患者(Ⅱa,B)。 在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洋地黄类药物可轻度增加心输出量、

强心苷类或洋地黄类的临床用药护理及用药监护

强心苷类或洋地黄类的临床用药护理及 用药监护 摘要:本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已有2个多世纪,对其临床疗效曾有反复争议。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有不少学者认为本类药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无明显益处,仅适用于CHF合并房性心律失 常的患者。80年代后的一些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本类药物能缓解CHF 患者的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但不能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强心苷类;洋地黄类;用药护理;用药监护 本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已有2个多世纪,对其临床疗效曾有反复争议。20世 纪60年代和70年代有不少学者认为本类药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无明显益处,仅适用于CHF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80 年代后的一些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本类药物能缓解CHF患者的症状、 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但不能降低病死率。 1 临床用药护理 1.1 护理评估 (1)健康史的评估:对洋地黄类药物过敏;肾功能不全(可影响药物的排泄);室性心动过速或颤动;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特发性肥厚性主动 脉瓣下狭窄(IHSS);急性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高钙、低钾或低镁);怀孕或哺 乳期妇女(药物对于胎儿或新生儿存在副作用)。 (2)体格检查:用药前应检查一般状况和任何一种可能发生的副作用。评估 体重、皮肤颜色、皮损;感(表)情、定向性、反射;脉搏、血压、灌注、心脏听诊;呼吸;腹部体检,如肠鸣音。 (3)实验室检查: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

1.2 护理问题 (1)心排血量改变:与心功能有关。 (2)体液丢失:与利尿有关。 (3)组织灌注量改变:与心排血量改变有关。 (4)气体交换改变:与心排血量改变有关。 (5)特定知识缺乏:药物治疗。 1.3 计划与实施 (1)为尽快取得治疗效果,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服用负荷量。 (2)服药前监测心率1 min,以观察有无副作用。若成人心率<60次/min或婴儿<90次/min,则暂停服药,1 h后再次检查心率。若心率仍然<60次/ min(成人)或<90次/min(婴儿),则记录心率,暂停服药并告知医生。 (3)监测心跳的频率和节律,以便发现心律失常和药物中毒的早期表现。 (4)仔细核对药物的剂量、剂型。地高辛的安全用药范围非常小,用药不当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 (5)仔细核对患儿的用药剂量,因为儿童更容易出现地高辛中毒。服药前应进行第二次核对。 (6)静脉用药应按规定进行稀释,并即刻使用,避免药物降解。 (7)静脉注射时,缓慢推注(>5 min),以免发生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8)避免肌内注射。 (9)安排患者每日定时测量体重,以监测有无体液潴留和心衰。 (10)吃饭或服用抗酸剂时不要服药,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5种药物正常人别乱吃

5种药物正常人别乱吃 展开全文 “叮铃——” 张伯的闹钟又响了,这次却没有能再睁开眼来按停闹钟。 张伯今年64岁,被子女们发现躺在床上走了的时候,床边一滩呕吐物,身体都已经冰凉和硬直了。张伯脸色发青,瞳孔散大,就是大罗神仙都救不回来,子女们被吓得愣在了当场。还是大儿子率先反应过来,把张伯安顿好送去医院。 送至医院后,医生检验后得出结果是药物过量导致的猝死,问其家属张伯是否有长期服用药物的习惯,张伯的儿子连忙点头说是,这时才得知,原来张伯已经失眠了好几年,自从60岁后晚上就一直都睡不着,只能靠安眠药助眠,而正是这安眠药,害了张伯...... 许多人都试过凌晨三四点都睡不着,在床上辗转反侧,甚至直到天亮都难以入睡。 失眠的人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对,就是安眠药。但是安眠药真的只是让大家“安心入眠”吗?它的副作用和弊端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如今生活中猝死的病例越来越多,大家听到猝死这两个字的时候心里难免会出现恐惧感,许多人猝死的原因是服用一些药物,大家去了解一下正常人吃什么药会猝死?安全用药的常识大家又都清楚吗? 一、安眠药的弊端知多少? 前几日,台湾明星罗霈颖去世,终年59岁。好友联系不上罗霈颖,找到她家却惊见其已经死亡。 据悉警察在屋内发现罗霈颖身穿睡衣、倒坐床边,嘴角有不明白沫,身上出现尸斑,救护人员研判死亡超过2天。 现场无打斗痕迹、身上没有外伤、没有遗书,仅有不明药物,警方初步研判是猝死。而罗霈颖的友人向警方透露,她有吃安眠药的习惯。

安眠药并不是让人更安心睡觉的“万能药”,不能说失眠了就自己随意吃几粒来助眠,大家要对安眠药的副作用有几个清楚的认知:首先,服用安眠药会产生药物依赖性,主要为心理上的依赖,认为自己不吃安眠药就睡不着。长期下去,患者就会逐渐加量,甚至是原来的几倍才能继续入睡,一旦不吃会更严重的失眠。 其次,对于老年失眠患者要更加警惕安眠药引发的副作用,它会导致白天嗜睡、乏力、精神萎靡等不良效果,更为严重的是,患有睡眠性呼吸暂停症的老人,会因为安眠药延长了呼吸暂停的时间,就像张伯一样,发生猝死。 另外,安眠药还会对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产生损害,经常服用的老人可能会诱发肝脏和肾脏功能衰竭,一样会致死。 二、中国每年约20万人死于“吃错药” 在药物猝死的病例中,还有许多人是因为“吃错药”、“乱吃药”而丢了性命,其中以中老年人最为常见。 你知道吗?每年大约250万人因为吃错药导致各种各样的健康受损,20万人因为这个原因死亡。在朋友圈的疯传的药物“知识”和电视广告的渲染下,许多人身体不是大毛病都不去医院看医生,而是自己去药店买药吃。 普通老百姓存在着大量的用药误区,有时候不注意细节、误服药物严重就会致命!我们正常人有5种药是不能随便乱吃的。 1.强心苷类药物 这类药中的地高辛、西地兰、洋地黄毒苷和毒毛旋花子苷K等毒

有毒中药合理应用

·论著· 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 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完善和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日渐重视,关于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公众对有毒中药的应用和其安全性的质疑也随之而来,为避免和减少中药毒性反应的发生,合理应用有毒中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对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有所裨益。 1 有毒中药的概念 中医对有毒中药概念的认识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有毒药物指毒就是药,凡治病之药皆为毒药或指药物的偏性。狭义的有毒药物指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中药。1.1 广义的有毒中药 广义的有毒中药泛指一切中药或指药物的偏性。. 1.1.1泛指一切中药“毒药”是古代药物的代名词,早在西汉以前,“毒”与“药”不分,混称“毒药”。古人以“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大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等,皆是将防治疾病的所有中药称之为“毒药”。 1.1.2指药物的偏性认为“毒”乃药之偏性。《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可见,《神农本草经》中所指的药性“有毒”、“无毒”并非专指“毒”的危害有无,而是泛指药性的强弱、刚柔、急缓。大凡药性强烈、作用峻猛者谓之有毒;药性柔弱,作用缓和者谓之无毒。上述的毒就是指药物所具有的偏胜之性。 1.2狭义的有毒中药

狭义的有毒中药指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中药。 有毒药物专门指那些药性强烈,对人体有毒性或副作用,安全剂量小,用之不当,或药量稍有超过常量,即可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致人死亡者。《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栗,病去即止,不去倍之,取去为度”,“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这里的“毒药”指的是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有毒中药”,指狭义的有毒中药。与广义的有毒中药有性质上的区别。 历代本草书籍在具体的药物的性味项下,均标明“剧毒”、“大毒”、“有毒”“小毒“、“无毒”等,就是指这些药物所具有大小不等的毒性或副作用。《中国药典》、《毒性药品管理品种》等规定的有毒中药,也是指狭义的有毒中药。 2 有毒中药的毒性反应 有毒中药分为含生物碱类、含毒苷类、含毒性蛋白质类、动物类药物和矿物类药物等,现将其毒性分述如下: 2.1含生物碱类 常见的有乌头、附子、雪上一支蒿、钩吻、马钱子、山豆根、蔓陀罗、莨菪子、藜芦等。川乌、草乌中含有乌头碱,其毒性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的强烈兴奋作用,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其还对心肌有直接作用;马钱子中含有马钱子碱及士的宁,可选择性的兴奋脊髓,损害神经系统,引起呼吸麻痹,导致窒息甚至死亡;蔓陀罗等含有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的作用表现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表现为兴奋作用,严重者可致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2.2含毒苷类 目前,因毒苷引起中毒的有3类:强心苷类、氰苷类及皂苷类。①强心苷类。主要有夹竹桃、万年青、羊角拗、罗布麻、福寿草、五加皮、铃兰、毒箭木等。其中夹竹桃、万年青含有的强心苷类,可引起传导阻滞,抑制心脏,导致循环衰竭;②氰苷类。

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 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基础是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正确、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以适当的剂量,按合理的时间间隔完成正确的疗程,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病情选用最适当的药物以发挥药物的最大效用,同时尽量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药物的相互作用也日益复杂,对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已成为医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现就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及如何开展合理用药作如下探讨。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一)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 1不辨证用药 中药应用强调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选方用药。中医强调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治病,认为疾病有寒热虚实,药物有寒凉湿热,用药因人因病因地因时而异,对症下药,随症加减,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一些医生没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如黄芪具有利尿作用,经常被用于肾病的治疗,但仅适宜于脾气虚型肾病,而阴虚、湿热、热毒型肾病则不宜用黄芪,若对这几种证型患者用黄芪反而会加重病情。桑菊感冒颗粒是用于风热感冒初起的药物,而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2用药时间过久,剂量过大 在用药的时间上和剂量上都有一个度,服用时间过长或剂量过大,容易产生毒副作用,时间过短或剂量过小又没有疗效。如用于治疗鼻炎的苍耳子,用于驱虫的使君子,这些常用药,若按药典的剂量服用,一般不会出现毒副反应,但若过量服用,就会出现不良反应。有报道1例患儿,在2d内服用苍耳子60g而致死亡。成人服用苍耳子超过 100g 也可出现头晕、嗜睡、昏迷、全身强直性痉挛、黄疸、肝功能及肾功能损害等中毒症状。有报道2例儿童内服使君子8粒,5h后出现头晕、呕吐、大汗、心悸、肢冷、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可见即使是常用药物,若使用不当或超量使用,就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3煎服方法不当 乌头类药材中的乌头碱毒性极大,纯乌头碱仅3~4mg即可致人死亡。乌头一般水煎3~4h便可使乌头碱水解成次乌头碱,进一步水解可生成乌头胺,毒性大大降低。所以在应用乌头、附子这类药物时,必须先煎、久煎。值得注意的是饮用含川乌、草乌的药酒容易出现中毒症状且比较严重。 4药物过敏反应 中药的过敏反应也很常见,但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有报道一患者煎服鳖甲15g, 5min 即感咽喉不适,10min后出现剧烈腹痛、大汗淋漓、两颊潮红、眼结膜出血、全身风疹块,继而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经抗过敏治疗而痊愈。有报道一患儿服淮山药后,全身出现风疹,部分呈片状疱疹,并有瘙痒胸闷等症状,经抗过敏处理而愈。还有报道服用牛黄上清丸出现过敏反应等,可见常用中药也可能产生药物过敏现象。 5滥用补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