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物技术组织培养

生物技术组织培养

生物技术组织培养
生物技术组织培养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它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如脱壁后仍具有生活力的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潜伏芽等,进而培育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由于是在试管内培养,而且培养的是脱离植株母体的培养物,因此也称之为离体培养或试管培养。根据外植体来源和培养对象的不同,又分为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

1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现状

1 . 1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1 . 1 . 1单倍体育种单倍体植株往往不能结实,在培养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加倍而成为纯合二倍体植株,这种培养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称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具有高速、高效率、基因型一次纯合等优点,因此,通过花药或花粉培养的单倍体育种已经作为一种崭新的育种手段,并已开始育成大面积种植的作物新品种。

1 . 1 . 2胚胎培养在植物种间杂交或远缘杂交中, 杂交不孕给远缘杂交带来了许多困难。而采用胚的早期离体培养可以使胚正常发育,并成功地培养出杂交后代,再通过无性系繁殖获得数量较多、性状一致的群体。胚培养已在50多个科属中获得成功。远缘杂交中,可将未受精的胚珠分离出来,在试管内用异种花粉在胚珠上萌发受精,产生的杂种胚在试管中发育成完整植株,此法称为“试管受精”。用胚乳培养可以获得三倍体植株,为诱导形成三倍体植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三倍体加倍后能得到六倍体,可育成多倍体新品种。

1 . 1 . 3细胞融合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可部分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性而获得体细胞杂种,从而创造出新种群或育成优良品种,这是组织培养应用最诱人的一个方面,已获得40余个种间、属间、甚至科间的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有些还进而分化成苗。目前,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已经能将不易杂交的植物(如番茄与马铃薯、烟草与龙葵、芥菜与油菜等)原生质体融合后获得属间杂种。随着原生质体融合、选择、培养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今后可望获得更多有应用价值的经济作物体细胞杂种及新品种。

1 . 1 . 4基因工程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把目标基因切割下来并通过载体使外来基因整合进植物的基因组是完全有可能的,这项研究如果获得成功,将克服作物育种中的盲目性,而变成按人们的需要操纵作物的遗传变异,育成优良品种。目前这项研究成为最热门的领域,但植物的遗传背景比原核生物更为复杂,因此,要用基因工程实现作物改良以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这是21世纪生物技术领域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

1 . 1 . 5培养细胞突变体无论是愈伤组织培养还是细胞培养,培养细胞均处在不断分生状态,容易受培养条件和外界环境(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诱变,从中可以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从而育成新品种。例如,对植物抗病虫性、抗寒性、耐盐性、抗除草剂毒性、生理生化变异株等的诱发为新品种筛选和选育提供了丰富的变异材料。目前,这种方法已筛选出抗病、抗盐、高赖氨酸、高蛋白、矮秆高产的植物突变体,有些已应用于生产。

1 . 2在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上的应用植物脱毒和离体快速繁殖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有效的一项技术。很多农作物都带有病毒,特别是无性繁殖植物如马铃薯、甘薯、草莓、大蒜等。但是,感病植株并非每个部位都带有病毒。

White早在1943年就发现植物生长点附近的病毒浓度很低甚至无病毒。利用植物茎尖组织培养方法,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培养,可获得脱病毒苗,再用脱毒苗进行快速繁殖,生产大量脱毒种苗应用于农业生产,能极大地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目前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在马铃薯、甘薯、甘蔗、菠萝、香蕉、草莓等主要经济作物上已成功应用。一些繁殖系数低、不能用种子繁殖的“名、优、特、新、奇”作物品种以及脱毒苗、新育成品种、新引进品种、稀缺育种材料、优良单株、濒危植物和基因工程植株等都可通过离体快速繁殖,且获得比常规方法快数万倍至数百万倍的繁殖效果。另外,在观赏植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上也大量利用了离体快繁技术,如华南植物园、上海园林科研所等单位利用组培快繁方法繁殖兰花、非洲紫罗兰,中国农科院花卉所成功培育出的香石竹、白鹤芋、火鹤等组培苗已在北京地区的鲜花生产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组培试管苗生产已在国际国内市场形成产业化。

1 . 3在植物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上的应用利用植物组织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有可能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一切天然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及其他化合物。因此,近年来这一领域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许多产业部门纷纷投资进行研究。目前,大约已有20多种植物的培养组织中有效物质高于原植物,国际上已获得这方面专利100多项。用单细胞培养生产蛋白质,将给饲料和食品工业提供广阔的原料生产前

途;用组织培养方法生产微生物以及人工不能合成的药物或有效成分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紫草细胞大规模培养、华中理工大学的红豆杉细胞大规模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黄芪毛状根大规模培养等,有些已进行产业化生产,预计今后将有更大发展。

1 . 4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交换上的应用农业生产是在现有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自然灾害和生物之间的竞争以及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已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物种在地球上消失或正在消失。具有独特遗传性状生物物种的绝迹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失。利用植物组织和细胞法低温保存种质,可大大节约人力、物力和土地,还可挽救濒危物种。同时,离体保存的材料不受各种病虫害侵染、不受季节限制,利于种质资源的地区间及国际间的交换和转移,给保存和抢救有用基因带来了希望。例如胡萝卜和烟草等植物的细胞悬浮物,在- 20~- 196 ℃的低温下贮藏数月,尚能恢复生长并且再生成植株。目前,我国在多个地方建立了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设施。

1 . 5在遗传、生理、生化和病理研究上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推动了植物遗传、生理、生化和病理学的研究,已成为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常规方法。花药和花粉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和纯合二倍体植株是研究细胞遗传的极好材料,在细胞培养中很容易引起变异和染色体变化,从而可得到作物的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等新类型,为研究染色工程开辟了新途径。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为研究植物生理活动提供了一种极有力的手段。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在植物的矿质营养、有机营养、生长活性物质等方面展开研究,有益于了解植物的营养问题。在细胞的生物合成研究中,细胞组织培养也极为有用,如查明了尼古丁在烟草中的部位等。细胞培养为研究病理学提供了方便,如植物的抗病性就可以通过单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进行鉴定,短短几天之内就可以得到鉴定结果。

2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2 . 1组培技术研究进展快速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植物组织培养创始人之一罗士韦教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开展了组织培养的研究以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近10多年来其发展更为迅速,全国各地许多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都开展了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对农作物、观赏植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等上千种植物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同时在实践中总结出很多有益的经验,如郑文静等较好地总结了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法;吴毅明等在植物组织培养的环境微生态的研究中,用通透性好的化学纤维、纸卷、蛭石、沙子等代替琼脂作培养基,可有效地改善根际环境,促进小植物生根;

刘思九采用的暴露培养法,即在敞口培养器中用特制的粉沫状灭菌材料覆盖培养基和外殖体,使其不受污染,通过特制装置补水,让组培苗暴露在室内空气中生长,其长势优良,不炼苗即可移栽。肖玉兰等研究的无糖箱式培养法(培养基不放糖,在培养瓶内用特殊装置注入CO2 ,然后加强光照3~5倍,小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给养分) ,使植株生长量成倍增长,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2 . 2组织培养设施不断改进,

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植物茎尖培养脱病毒技术以及离体快繁技术日趋成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工厂化试管苗繁育基地,在马铃薯、草莓、香蕉、甘蔗、桉树、杨树以及一些花卉上已有商业化的试管苗生产体系,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兰花工业”、“香蕉工业”。如从1986~1992年春,我国香蕉主产区的香蕉组培苗栽培总面积达18万hm2, 2000年全国香蕉组培苗商品量达1亿株左右,占全国商品组培苗总量的 2 /3。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脱毒苗增产可达60% ,脱毒种苗的生产也越来越被知名企业看好,如百事可乐公司投资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的脱毒种薯组培生产车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2 000多家组培室,在上千种植物中建立了组培再生技术,年产组培苗几亿株。同时随着组织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国内比较大的一些组培公司如新会组培育苗厂、海南热带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心、海南万恒种苗公司、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的组培中心等设施不断改进。目前新会组培中心的生产线已达半自动化,万恒种苗公司也从国外引进了高新技术和设备。这些组培厂年产种苗数千万株,极大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2 . 3积极寻求开展同国内外组培技术的交流合作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各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组培中心(公司)在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积极开展对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学习荷兰、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组培产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而使国内组培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例如,中荷农业部合作组建了上海园艺培训示范中心,定期开设组培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等培训课程;组织专家访问美国加洲的植物实验室公司总部,参观学习其现代化生产技术、先进管理水平和崭新的经营理念;安排有关专业人员出国学习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品种资源和组培生产管理技术等,这些措施有效推动了我国组培技术的发展。

2 . 5适应不同稻作技术需要,加快培育和推广专用品种

除了传统的大、中苗常规栽培技术外,水稻机械化栽培、直播栽培等技术均在江苏得到快速发展,由此带来了不同栽培技术体系对品种的合理选择与优化布局等问题。如水稻直

播栽培,一般水稻苗期植株根系入土浅,根群量小,固着力不强,到水稻乳熟期,形成“头重脚轻根底浅”的现象,易发生倒伏。因此,应选择茎秆粗壮,基部节间较短,分蘖力较强,穗数较多,穗型中等,株型适中的中、矮秆品种。随机械的改进、塑料软盘育秧等相关配套技术的成熟,水稻机插秧省工、省时、高产、稳产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机插秧面积迅速发展。机插秧秧龄一般15~20d,叶龄 3 . 5~4叶,因此,对于前茬种有作物的大田,机插秧必须推迟播种。机插秧选用品种应符合机插秧的特点,尤其在熟期上应选用适宜迟播的早中熟品种。因此,必须重视适合稻作生产新技术要求的新品种选育和推广。

3我国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 1组培技术尚不完全成熟,组培投入成本较高、效益较低

目前,我国的组织培养技术相对于国外来说,还只是边摸索边应用的阶段,一些组培关键的技术问题尚未能克服,如组培苗的污染、褐化、玻璃化问题以及繁殖系数较低等技术未能达到理想效果,有些国内外热俏和名贵的植物品种因技术体系不完全成熟而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同时由于植物组培生产要求组培设施、仪器设备较完备,需较大投资,在生产过程中水电费用高,生产效益较低。我国组培产业的研究和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 . 2组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较少

在农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组培技术人员都是经过严格培训出来的,多者专业培训十几年,少的也有几年专业培训;而我国除少部分组培技术人员有机会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外,大多数从事组培的人员都没有机会培训,特别是能出国接受专业培训的人微乎其微。在组培产业中,很多参与组培厂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人员都是工作后才真正接触组培,边工作边学习,而少量专门从事组培研究的专家却不能直接参与生产和管理,使得技术和管理不能有机地结合,从而影响了其产效。这些状况影响了我国组培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进程。

3 . 3组培设施系统较落后,国际竞争力较弱

国外新型工厂化组培苗的生产,从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存储和植物的接种、培养、观察等都是在无菌工作间进行的,这样大大降低了污染率,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在国内,由于资金有限,除了在接种台上必需的无菌操作外,其他的都是在自然空气中,加之培养室环境控制不好,故污染率较高。在培养方式方面,发达国家采用穴盘纤维营养液无糖培养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其培养室内的光照、光质、光周期、温湿度、CO2浓度等全部采用自动控制,而我国多数还是采用基质容器的粗放培养。在日本等国家接种上已投入能分清材料好坏的机器人操作,但我国至今还是人工接种。这些因素影响了我国组培产业的国际竞争

力。

4我国植物组织培养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4 . 1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

首先要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国家计划、地区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地调整产品方向,并选一些技术已成熟、难以繁殖或珍稀名贵品种来繁殖或脱毒,避免多家品种重复生产;同时,应该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建立和健全行业组织,规范生产和管理行为,要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的需求指导确定不同作物的组培苗生产。应充分吸取1998年我国芦荟组培苗生产的教训,避免生产的盲目性,使我国的组织培养产业步入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

4 . 2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组培科技水平

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和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知名组培专家、学者做技术顾问,开办培训班,加强组培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组培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完善组培科技支撑体系,提高组培产业技术水平。根据实际情况,着力解决组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污染、褐化、玻璃化问题和繁殖系数较低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人工接种污染率和提高繁殖系数,最终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组培效益。

4 . 3引进外资,改善组培设施系统,提高组培规模化生产水平

生产实践证明,组培快繁自动化、现代化、专业化程度越高,生产效益越大。我国组培工厂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差,应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龙头组培生产企业,积极引进外资,引进国外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新型设备,促进产业升级。同时在“品种调准、产品做优”的原则指导下,紧跟国际发展前沿,根据市场需求,重点研究市场开发潜力好、经济价值高的珍稀苗木,因地制宜地开展组培技术研究和工厂化生产,建立种苗工厂化生产繁育基地,实现组培种苗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

5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前景展望

植物组培快繁的国内现状与趋势表明该项技术已由试验阶段进入了生产阶段,在花卉、蔬菜、果树、中草药等已有100多个品种能工厂化生产,花卉年出口创汇能力已达8 000多万美元。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 O后国内农业的国际贸易出现更加自由宽松的环境,要抓住机遇,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的组培经验和成果,根据我国现在的经济和农业发展情况,积极发展组培业,适当创建半自动化、专业化的组培快繁工厂,有选择地生产一些名贵、珍稀及国内外紧俏的植物品种,或在植物脱毒、转基因上进行商业化生产,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出一批组培产业的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人才,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生产格

局,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和在组培苗品种、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流通等方面逐步缩小与组培业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为发展我国现代农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以布局优化、品质优化、质量安全化为主线,以产业化链式开发为突破口,加快发展优质稻米产业。

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江苏省共审定通过了达国标优质三级以上的水稻品种55个,其中一级品种7个,二级17个,三级31个,为江苏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在加快适应性广的优质高产品种选育的同时,重点要加大现有优质品种的推广力度,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在品种推广中注重扩大优质籼稻组合的推广,压缩中低质杂交稻组合的种植;扩大优质且适口性好的粳稻品种种植面积,压缩中低质粳稻的生产。

组织培养基本技术与基本知识

组织培养 基本技术与基本知识2005.10.15

目录 前言------------------------------------------------------------------------------------------------------------------------5 第一章基本技术---------------------------------------------------------------------------------------------------6 第一节原代细胞单层静止培养的设备与器材准备--------------------------------------------------------------6 一、设备与器材 二、器材的清洗 第二节原代细胞单层旋转瓶培养的设备与器材准备------------------------------------------------------11 一、设备与器材 二、器材的清洗 第三节组织培养用水的制备和各种溶液的配制----------------------------------------------------------12 一、水(双蒸水、三蒸水或去离子水) 二、汉克氏(Hanks)原液和汉克氏液 三、0.5%水解乳蛋白----汉克氏液(简称乳汉液)的配制 四、7.5%的碳酸氢钠(NaHCO3)配制 五、胰蛋白酶的配制 六、犊牛血清的制备 七、每毫升含1万单位双抗(青霉素与链霉素)的配制 八、每毫升5万单位制霉菌素的配制 九、营养液与维液的配制 第四节器物与溶液的包装、灭菌和无菌操作-------------------------------------------------------------16 一、包装与灭菌 二、无菌操作 第五节无菌检验---------------------------------------------------------------------------------------------------23 第六节原代单层细胞的制备------------------------------------------------------------------------------------24 第七节细胞计数和染色------------------------------------------------------------------------------------------26 一、细胞计数 二、细胞染色 第八节培养细胞的观察---------------------------------------------------------------------------------------27 一、培养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二、在单层细胞培养中细胞的形态观察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4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现代生物技术基本技能,能在生物药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相关企业单位从事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生产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艰苦奋斗、敬业爱岗、团结合作、创新创业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发酵工程基础知识,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微生物工程基础知识,具备生物产品的开发、生产与管理、质量监控等相关技能,具有从事生物产品生产、开发、营销、服务、产品质量监控等工作能力; 2、掌握必须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能在生物技术检

测和研发等部门从事科学研发工作;具备化学检测、仪器分析、数理统计与分析的能力; 3、了解生物技术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条例,具备在生物技术生产部门从事生产、经营与管理等工作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专业英语、论文写作的专业技能,具备一定的专业信息检索、实验设计、规划实验条件、分析与统计、科技论文撰写、学术交流的能力; 5、学习和掌握管理与营销的基本理论,具备企业经营管理、产品营销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生物相关产业的管理与营销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7、具备一定的人文理论和素质,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8、经过相关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生物技术类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专业方向 1、生物农药与肥料方向:学习和掌握生命科学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训练,能够在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等企业从事技术应用、原始创新、产开发与创业等工作。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理工大学2012版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生物技术专业代码:070402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受到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掌握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和较宽的学科视野,具有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潜能,将来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创新型研究人才;以及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质控、检测、管理等工作,并具有一定营销、管理等知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掌握科学方法论与科技写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通识性文学、历史、哲学、生物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知识,包括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等方面的知识。 工程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工程原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知识:具有初步的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 (二)能力结构要求 1.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 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具有生物技术下游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基本能力。 3. 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 (三)素质结构要求 1. 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2.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3.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比较扎实的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效益观念,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4. 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四、主干学科:生物学 五、核心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英语、高等数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 六、特色课程 研究型课程: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科学研究训练 全英语教学课程: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

生物技术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专业代码:071002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生物技术产业、教学、科研及相关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掌握生物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开发、研究、教学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 1.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3.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知识,特别掌握药理学、免疫学、生物制药技术、疫苗工程学、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生物技术专业知识。 4.掌握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制品技术,生物药物与制品的分离、提取及检测技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具备从事生物药物、生物制品及分子生物学领域新产品与新品种开发、科学技术研究、产品生产、生产管理及生物制品安全与检验的基本能力。 5.熟练应用计算机辅助科研,较好地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与写作。 6.掌握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造性的设计实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研究论文,参与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的能力。 7.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的基本方法,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标准。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1.基本学制为2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2年,最长不得超过4年。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2009级1班 完成日期:2012-06-05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中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植物组培的发展概况以及技术差距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组织培养概况差距展望 Abstrac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is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s the first re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get a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field,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lant tissue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gap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Tissue culture situation gap looking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本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本步骤 一、母液的配置 1、MS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将大量元素配制成1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依次分别称取扩大10倍的:NH4NO3 、KNO3 、KH2PO4 、 MgSO4·7H2O 、CaCl2·2H2O ,所有药品称取完毕后用蒸馏水逐个溶解,待全部溶解后,最后定容至500ml,转入500ml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2、MS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将微量元素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依次称取:MnSO4· 4H2O 、ZnSO4·7H2O 、 H3BO3 、KI 、CuSO4·5H2O 、CoCl2·6H2O ,用蒸馏水逐个溶解,待全部溶解后,用容量瓶定容至500ml,转入500ml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3、MS铁盐母液配制 将铁盐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称取扩大100倍的:称

FeSO4·7H2O 和Na2·EDTA ,把FeSO4·7H2O和Na2·EDTA·2H2O分别置于200ml蒸馏水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磁力搅拌器,边加热,边搅拌)。保持加热,把FeSO4溶液慢慢倒入Na2·EDTA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接近沸腾时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加蒸馏水到最终容积500ml,置于棕色细口瓶中,用力振荡1~2min,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在室温下避光保存一段时间令其充分反应后,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4、MS有机化合物母液的配制 将有机化合物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称取扩大100倍的:肌醇、维生素B1 、烟酸、甘氨酸、维生素B6 、蔗糖,用蒸馏水依次溶解并定容至500ml后,转入500ml 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二、植物激素的配置 常见激素: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3-丁酸(IBA)、激动素(6-糠氨基嘌呤、 KT)、6-苄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3)、 1、生长素类: (1)、生长素类在组织培养中的主要作用是:诱导细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诱导愈伤组织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设计及.doc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设计及 常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组成及设备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计要求 3.熟悉植物组织培养所需的仪器设备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要达到无菌操作和无菌培养,就需要人为创造无菌的环境,使用无菌的器皿及器械,同时还需要人工控制的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无菌环境和培养条件的创造需要一定的设施及设备。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室的设计要求 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清洁、易于灭菌 2.实验室的组成及功能 实验室的组成: 洗涤室、药品室、称量室、培养基配制室、灭菌室、接种室、培养室、观察记录室、储藏室、移苗室 实验室的功能: 洗涤室用于玻璃器皿、实验用具的清洗、干燥、培养材料清洗、预处理也可在本室完成。室内应建造大型水槽和一个或几个浸泡

池,水槽最好上一内衬白瓷片的水泥槽,为防止碰坏玻璃器皿,下面可铺一活动的橡胶板。备有晾瓶架,用于放置刷净的培养器皿,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周转盘或小推车,用于运输培养器皿。地面要注意防滑,排水通畅,墙壁要有耐湿、防潮功能。 药品室用于存放各种药品试剂。室内要求干燥、通风,避免光照,配有药品柜、冰箱等设备。化学试剂物品分类存放于柜中,有毒物质如升汞需要专人密封保存。原药可室温下存放,配好的母液,宜置于4℃冰箱中保存。药品室紧邻称量室较好,便于工作。 称量室进行化学药品的称量。要求干燥、密闭,无直射光照,避免腐蚀性药品和水气直接接触。有固定的水磨石平台,安放普通天平、精密天平和分析天平,要有电源插座,最好设计在阴面的房间,这样对怕光药品的保存和称量有利,称量室紧邻培养基配制室较好,以方便配制母液和培养基。房间较少时,可以与药品室合二为一。 培养基配制室主要进行母液的配制,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包扎和灭菌前的暂时存放。在条件允许下,面积宜大不宜小,室内应有大型实验台。配有电炉、锅子、量具、培养基分装器具、吸管、培养容器、水浴锅和酸度计等。如规模较小,可与洗涤室、灭菌室合并在一起。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总结版).

本章主要内容 ●商业性组织培养实验室和小工厂的设计与主要设备 ●培养基及其配制 ●外植体的选择与培养 ●试管苗的驯化与移载 第一节商业性组织培养实验室和小工厂 的设计与主要设备 ●培养皿的清洗; ●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和高压灭菌; ●无菌操作——材料的表面灭菌和接种; ●将培养物放到培养室培养; ●试管苗的驯化、移栽和初期管理。 (一)、洗涤室(cleaning room) ●洗涤室用于完成玻璃器皿等仪器的清洗、干燥和贮存。 ●室内配备: ●大型水槽,最好是白瓷水槽。为防止碰坏玻璃器皿,可铺垫橡胶。上下水道要畅通。 ●备有塑料筐,用于运输培养器皿。 ●备有干燥架,用于放置干燥涮净的培养器皿。 (二)、准备室(repairing room) ●完成培养基制备以及试管苗出瓶、清洗与整理工作。准备室要求明亮、通风。 ●如果房间较多,可将准备室分为洗涤室和配置室两部分。洗涤室专门负责试管苗出瓶与 培养器皿的清洗工作;配置室则负责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包扎和高压灭菌等工作。 (三)、缓冲室 ●进入无菌室前要在缓冲室里换上经过灭菌的卫生服、拖鞋,戴上口罩。 ●应当在此室内安装灭菌用的紫外灯。控制无菌室及培养室的配电板等。 (四)、无菌操作室(transfering room) ●接种室是进行植物材料的分离接种及培养物转移的一个重要操作室。其无菌条件的好坏 对组织培养成功与否起重要作用。 ●配置:

●在工作方便的前提下,接种室宜小不宜大,一般7-8m2,要求地面、天花板及四壁 尽可能密闭光滑,易于清洁和消毒。配置拉动门,以减少开关门时的空气扰动。 ●接种室要求干爽安静,清洁明亮。在适当位置吊装1-2盏紫外线灭菌灯,用以照射 灭菌。最好安装一小型空调,使室温可控,这样可使门窗紧闭,减少与外界空气对 流。 (五)、培养室(culturing room) ●培养室是将接种的材料进行培养生长的场所。培养室的大小可根据需要培养架的大小、 数目、及其他附属设备而定。 ●设计原则: ●充分利用空间和节省 ●能源 ●高度比培养架略高为 ●宜 ●周围墙壁要求有绝热 防火的性能。 (五)、培养室(culturing room) ●培养架大多由金属制成。 ●规格: ●一般设5层,最低一层离地高约10 cm,其他每层间隔30cm左右,培养架即高1.7m左 右。培养架长度都是根据日光灯的长度而设计,如采用40W日光灯,则长1.3 m,30 W 的长1m,宽度一般为60cm。 ●培养室最重要的因子是温度,一般保持在20-27℃左右,具备产热装置,并安装窗式或 立式空调机。由于热带植物和寒带植物等不同种类要求不同温度,最好不同种类有不同的培养室。室内湿度也要求恒定,相对湿度以保持在70%-80%为好,可安装加湿器。 ●控制日光照时间可安装定时开 关钟,一般需要每天光照10-16h。也有的需要连续照明。现代组培实验室大多设计为采用天然太阳光照作为主要能源,这样不但可以节省能源,而且组培苗接受太阳光生长良好,驯化易成活。 (六)、驯化室 ●驯化室要求清洁无菌,配有空调机、加湿器、恒温恒湿控制仪、喷雾器、光照调节装置、 通风口以及必要的杀菌剂。 (七)、温室 ●应配有空调机、通风口、加湿器、恒温恒湿控制装置、喷雾装置、光照调节装置以及必 要的杀菌杀虫装置及相应药剂。 二、仪器设备和器皿用具 ●常见仪器设备 ●1、超净台 ●2、无菌箱 ●3、空调机

养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原则

养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原则 一、生物安全体系的概念 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只有这三个要素交叉重叠在一起时,动物才有可能发病。所以生物安全体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所有在动物体外杀灭病原体,降低机体感染病原体的机会和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的组合。 传染源 发病 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二、养禽场疫病传播的主要方式 三、养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图

四、养禽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原则 1 空间阻断屏障 1.1 隔离 1.1.1 养禽场与外界环境的隔离 养禽场要做到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使场内禽群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养禽场场址应选择在地势高燥、水质良好、排水方便,远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m以上,远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厂2000m以上的地点。要建筑必要的隔离建筑物,将养禽场从外界环境中明确的划分出来,并起到限制场外人员、动物、车辆等自由进出养禽场的作用。养禽场内应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各区之间也应建筑围墙等隔离性建筑物。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出场区和生产区。养禽场工作人员也禁止任意离开场区。生产区内使用的车辆禁止离开生产区,运输饲料、动物的车辆应定期消毒。场内做好防鸟、灭鼠工作,场内不得饲养其他动物。 1.1.2 养禽场内各禽群之间的隔离 养禽场内各禽群之间也要做到充分隔离,栋舍之间距离不应少于10m。养禽场应执行“全进全出”制和单向的生产流程,鸡分群、转群和出栏后,栋舍要彻底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并空舍5-7天方可调入新的鸡群。对养禽场饲养员、兽医及其他工作人员要明确岗位责任,专人专舍专岗,严禁擅自串舍串岗。 1.2 通道 鸡场内应分设净道和脏道。净道是专门运输饲料、产品及人员出入的通道,脏道是专门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生物工程专业 >>>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生物工程专业1999年创建于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湖南省重点学科,拥有1个湖南省生物工程中心和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建成16个实验室功能区,2个中试基地,仪器设备约3000 万元,还拥有浏阳生物医药园省级优秀实习基地等多家校外基地。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4名,其中院士2名,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获得者1名,国家杰青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授6名,副教授8名。本专业在微生物冶金工程、环境微生物工程等研究领域独具特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生物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资源生物加工、生物能源与材料、环境生态与治理、天然产物与药物等领域从事现代生物过程设计、生产与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可进一步深造的研究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强化数学、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艺原理、生化分离工程、生化工程及设备、生物工程产品工艺学、生化工艺与工厂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生化分离及工艺、生物工程计算机实践等专业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生物技术和工程领域从事生物产品制造过程的设计、生产与管理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全面系统地掌握与生物工程密切相关的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生物工程领域的核心知识体系。 2.具有本专业所需的工程制图、电工及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本专业所需的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文献查阅、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熟悉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念,并勇于实践。 5.了解当代生物工业的发展动态和行业情况,熟悉与生物工程相关领域的法规。 6.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写、译和阅读等综合运用能力。 7.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生物技术专业2003年始建于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办学条件一流,已建成16个实验室功能区,2个中试基地,仪器设备约3000 万元,还拥有浏阳生物医药园省级优秀实习基地等多家校外基地。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4名,其中院士2名,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获得者1名,国家杰青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授6名,副教授8名。本专业在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独具特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化、计算机、外语基础知识和系统扎实的生物技术基础理论,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掌握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实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知识,能胜任生物资源开发、生物技术产品工艺设计、检测分析、技术监督、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研和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强化数学、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酵工艺原理、生化分离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工程产品工艺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分析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生化分离及工艺、生物技术计算机实践、生物工程与技术综合实验等专业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生物技术研究创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全面系统地掌握与生物技术密切相关的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生物技术领域的核心知识体系。 2.具有本专业所需的工程制图、电工及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获得较好的实践训练,具备文献查阅、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熟悉生物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念,并勇于实践。 5.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写、译和阅读等综合运用能力。 6.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 四、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艺原理、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工程产品工艺学、基因工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2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2.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划分。 3.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4.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五、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植物育种的一些知识,今天,请看我给同学们看一样东西(教师拿出试管苗),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植物组织培养。 II.新课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由于培养物脱离母株在试管内培养,故又称离体培养、试管培养。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植物组织培养由于分类依据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 (一)植物细胞全能性 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上每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该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和产生完整植株的能力。植物的体细胞一旦脱离所在器官或组织的束缚成为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外界条件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而生长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

(二)细胞的分化和形态建成 (三)植物的再生功能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一)研究材料来源单一,无性系遗传信息相同 (二)试验经济,管理方便,工作效率高 (三)培养条件人为控制,可周年连续进行试验或生产 (四)生长快,周期短,繁殖率高 五、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一)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 (二)脱毒及脱毒苗的再繁育 (三)植物新品种的培育 (四)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 (五)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III.作业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培养类型。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哪些特点? 3.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上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4.通过学习,你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一、授课章节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厂房的设计与构建。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第五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案

第五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基本概念 (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在无菌培养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并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2) 理论依据: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指植物机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全套的基因组,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力。 (3) 外植体: 从活体植株上切下的,用于组织培养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一般包括茎尖、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以及他们形成的体细胞胚等材料。 (4) 分化: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5) 脱分化: 已经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切割损伤和培养物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丧失原来的分化结构和功能,最后形成无组织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的过程。 (6) 愈伤组织: 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脱分化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具有细胞分裂能力)。 (7) 再分化: 已经脱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经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分化出根和芽,形成完整植株,这一过程叫作再分化。 (8) 不定芽: 在高等植物正常的个体发育中,芽一般是只从茎尖或叶腋等的一定位置生出。所以这种象顶芽、腋芽、副芽等均在一定部位生出的芽,称为定芽。与此相反,凡从叶、根、或茎节间等通常不形成芽的部位生出的芽,则统称为不定芽。 (9) 胚状体: 在离体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 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菊花为例) 1、培养基的配制: 方法:培养基干粉配制法 称取培养基干粉42g加水加热煮沸溶解后定溶至1L,按照需要的浓度分别加入激素。 (其中生根用的植物激素NAA为0.2mg/1000ml) 用1mol/L NaOH和1mol/L HCl调节pH至5.8。将配好的培养基迅速分装至150ml组培瓶中,拧上盖子,放入灭菌锅121℃,灭菌20min。 2、菊花接种与培养: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受到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掌握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并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及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或者进一步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应用研究型或技术型人才。培养规格一般应具备以下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 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生活理念。 2.能力结构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具有生物技术下游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有初步的外语交流和科技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文学、历史、哲学、生物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 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2004级食用菌与蔬菜专业适用) 生物工程与农业经济系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2005年9月

说明 本大纲是根据2004级三年制食用菌与蔬菜专业教学计划而制订的。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实训课程是食用菌与蔬菜专业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进行培养的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植物的优良品种快速繁殖,脱毒苗木生产、缩短育种进程、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具有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植物组培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操 作技能和技巧,为进一步开展组培实训及从事组织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要求、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适应本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本大纲以2003年的教学大纲为蓝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调整。 2、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重点是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并紧紧围绕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着眼于培养学生应职岗位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实验能力、技术推广与市场开拓能力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经营与组织管理能力。 3、内容安排与学时分配 本大纲将教学内容分为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两个模块。实验教学结合理论讲授,在第三学期开设,共22学时。实训教学在第三、四学期开设,每学期为期一周。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见下表:

2019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知识点总结精品教育.doc

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基础知识点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过程: 2、用途: (1)微型繁殖 微型繁殖就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神的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繁殖过程中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亲、子代细胞内DNA不变,所以能够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 (2)作物脱毒 作物脱毒是利用茎尖、根尖等无毒组织,进行微型繁殖,所获幼苗是无毒的。 (3)人工种子: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的细 胞培养成在形态及生理上与天然种子胚相似的胚状体,也叫作体细胞胚。这种体细胞胚有于叶、根、茎分生组织的结构。科学家把体细胞胚包埋在胶囊内形成球状结构,使其具备种子机能。所以,人工种子是一种人工制造的代替天然种子的颗粒体,可以直接播种于田间。 ①制作方法:人工种子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然后包上人丁种皮就形成了人工种

子,如图: ②优点:可使在自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种子昂贵的植物得以繁殖;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因该过程为无性繁殖;节约粮食,减少种子的使用;可以控制添加一些物质,如除草剂、农药、促进生长的激素、有益菌等。周期短,易储存和运输,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 (4)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从人工培养的愈伤组织细胞中提取某种成分,如紫草素、香料等。 高中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重要知识点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2)原理:细胞内含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3)全能性表达条件: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处于离体状态,提供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其他适宜外界条件。 2、作物新品种培育 (1)单倍体育种: ①过程:植株(AaBb)通过减数分裂得到花粉(AB、Ab、aB、ab四种类型);对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对其幼苗时期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了正常的纯合二倍体植株(AABB、Aabb、aaBB、aabb四种类型)。

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 一、组织培养的定义: 组织培养:细胞、组织或器官→离体→合适的培养液、温度、无菌→使之生存和生长 根据培养物的不同,组织培养又可分: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器官培养。 二、组织培养的应用: 优点:(1)研究对象是活细胞,可长时间动态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2)研究对象广泛,包括各种组织细胞。 (3)可研究各种理化因素(温度、药物、毒素等)对细胞代谢、增殖、分化的影响。(4)研究方法多样,如倒置、荧光、电子显微镜、组织化学、同位素标记等,研究结果便于观察记录。 应用:病毒学:细胞培养是分离培养病毒的重要手段,用于病毒感染的诊断,生产病毒苗。 免疫学: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 遗传学:从子宫取得胎儿细胞做染色体分析,进行遗传学诊断,试管婴儿等。 肿瘤学:抗肿瘤药物筛选。 不足之处: 体外与体内培养条件不完全相同,失去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培养的细胞存在一定的差异,故对结果的判断应慎重。 培养细胞的特性: 培养细胞的分型(按生长方式分) (1)贴附型:大部分细胞附着于支持物表面生长,分化不明显,形态单一,常反映其 胚层起源。如上皮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多形细胞型。 (2)悬浮型:不贴附于支持物上,而呈悬浮状态生长,细胞呈圆形,单个或细胞团排 列;见于血、脾、骨髓细胞、部分肿瘤细胞 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从体内取出组织开始在体外培养,在其传代之前。 传代培养(Subculture): 将细胞分离成两部分获更多至新的培养器皿中,并补充更新培养液。 细胞系(Cell line):原代培养细胞一经传代后便称为细胞系。

畜禽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畜禽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充分认识生物安全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链球菌病等新的畜禽疫病不断出现,畜禽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近年来,畜禽疫病的发生规律、发病特点等都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疫病药物控制越来越困难,防控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 建设生物安全体系,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措施,通过对人和环境的控制,建立起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使畜禽生长处于最佳状态,已成为防控畜禽疫病的重要手段。 生物安全措施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畜禽疾病的发生与传播,保证畜禽的生产安全性及畜禽产品的安全性,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关键措施 (一)隔离措施 动物养殖场要做到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使场内动物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1.空间距离隔离。规模养殖场场址的选择要按国家、省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从保护人和动物安全出发,选择在地势高燥、水质和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地点,要距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区1公里以上,距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厂2公里以上,远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最好建在果蔬基地、鱼塘、耕地边,利于生态循环。在风向选择上,应建在城镇或集中居住区的下风向。 2.建筑物隔离。通过建筑物将养殖场从外界环境中明确划分出来,养殖场内根据生物安全要求的不同,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各区之间应建筑围墙等隔离性建筑物。 3.限制进出隔离。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出场区,必须进入时,要严格进行消毒;养殖场工作人员限制任意离开场区,必须离场时,离进场都要严格进行消毒;管理区原则上要建设监控室,配备必要的监控设备,用于生产管理和接待介绍,生产区严禁工作人员及业务主管部门专业人员以外的人员进入,生产区内使用的车辆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理学,生物科学类,专业代码0710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生物技术及产业化的科学原理、生物制造工艺过程和工程设计基础理论,具备生物产品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分析检测及生产管理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生物医药、发酵酿造与生物品制造等相关行业的企业、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应用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生物技术方面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生物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能够在实践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生物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生物技术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生物技术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应用与社会:能够基于应用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实践和生物技术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生物技术问题的专业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应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相关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责任人的角色。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环发[2010]151号 2010-12-30实施 一、总则 (一)为防治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律,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畜禽养殖业防治环境污染,可作为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工程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等的依据,指导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遵循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农业与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总体发展战略,促进畜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重视畜禽养殖的温室气体减排,逐步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整治。 (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经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相结合,有效利用和全面处理相结合”的技术方针,实行“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的技术路线。 (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遵循以下技术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贯彻执行当地人民政府颁布的畜禽养殖区划,严格遵守“禁养区”和“限养区”的规定,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应限期搬迁;结合当地城乡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畜牧业发展规划,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优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及其污染防治设施的布局,避开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 2.发展清洁养殖,重视圈舍结构、粪污清理、饲料配比等环节的环境保护要求;注重在养殖过程中降低资源耗损和污染负荷,实现源头减排;提高末端治理效率,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和“近零排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