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回顾性研究报告(简本)

1 流域及梯级规划情况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567km,总落差1964m,全流域面积15.9万km2。多年平均径流量566亿m3。汉江干流可分为三段:丹江口以上为上游,长约925km,流域面积9.52万km2;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长约270km,流域面积4.68万km2;钟祥以下为下游,长约382km,流域面积1.70万km2。

汉江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全流域可开发水能资源6140MW,年发电量250亿kW·h。汉江流域规划工作始于50年代。长江水利委员会最早于1956年提出了《汉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对汉江干流规划了6级梯级开发方案,即黄龙垭—石泉—二郎滩—甲河关—丹江口—碾盘山。1993 年10 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了《汉江夹河以下干流河段综合利用规划报告》,推荐孤山(179.23m)—丹江口(168.23m)—王甫洲(86.23m)—新集(76.23m)—崔家营(62.23m)—雅口(55.23m)—碾盘山(49.23m)—华家湾(40.23m)—兴隆(34.23m)共9 级开发方案。

湖北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04年编制完成了《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200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以水规计[2005]85 号文件批复了《规划纲要》。根据《规划纲要》,到2020年,汉江中下游干流规划建成丹江口—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兴隆七级水利梯级枢纽,全面完成干流梯级综合开发利用工程。7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542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61.32亿kW·h:丹江口初期工程于1973 年建成,后续(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于2005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仍未完工;王甫洲已于2000年建成发电,2003 年通过各单项验收;新集已完成可研设计工作;崔家营2010 年主体工程完工并投产运行;雅口、碾盘山已开展前期设计工作;兴隆2009年开工,现正在建设中。

2 规划分析

2.1 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分析

汉江中下游干流水利枢纽梯级开发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精神,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2.2与相关区划及规划的协调性

(1)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性分析

《汉江流域中下游水利试点规划纲要》涉及的蓄水、滞洪、跨流域调水、水源地体系建设、水力发电等工程内容均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精神;符合《关于加快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健康有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006] 661号)。

(2)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汉江中下游干流水利枢纽梯级开发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所倡导的能源发展、环境保护、供水保障、河道治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对于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增强防洪能力都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3)与可持续发展纲要的协调性分析

汉江中下游干流水利枢纽梯级开发可实现流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纲要总体目标要求。

(4)与水利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的任务、结构、布局符合流域水利建设规划

(5)与能源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水电作为清洁能源,符合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汉江中下游干流水利枢纽梯级开发符合《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07]2174号)。

(6)与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属非化石能源项目,且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相比不会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要求。

(7)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协调性分析

按生态功能分区单元划分,汉江中下游干流水利枢纽梯级开发所属区域不属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划定的216个功能区,流域梯级开发建设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无冲突,符合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

(8)与地方相关区划和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汉江流域中下游梯级规划不涉及湖北省水功能区划中的保护区,复合湖北省水功能区划的要求。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是航道建设的重要工作,可为汉江中下游全面渠化创造条件。因此,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与长江水系汉江航运规划是相协调的。

3 已建和在建工程环境影响回顾评价

3.1 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根据调查分析,在汉江中下游干流上已建的三个梯级的建成极大地改变了汉江的水体形态,使得原上下连通的天然河道变成河道与水库相间出现的格局。丹江口水电站为年调节水电,对年内月际流量及水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而王甫洲和崔家营水电站仅具有日调节性能,对年内及月内流量及水量几乎没有调节作用。丹江口建库后,上游来沙98%左右都淤积在丹江口库内,致使汉江中游河床发生严重冲刷,而中下游泥沙主要来自丹江口以下干流河床冲刷与唐白河、南河等支流入汇,年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泥沙组成也逐渐粗化,王甫洲和崔家营建库后对泥沙的分布影响很小。经调查,各坝址处日平均下泄流量能够满足最小生态流量的要求。

3.2 对水环境的影响

(1)对水质的影响

丹江口大坝加工工程于2005年开工,目前正在处于工程建设的收尾阶段,蓄水高度尚未增加,从水质指标分析,丹江口库区坝上水体总氮浓度较高,有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

2001~2011年,王甫洲电站坝址上游沈湾断面不同水期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基本稳定,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没有明显减少,溶解氧浓度也没有明显降低,和环评报告预测是相符的。2001~2011年,沈湾断面不同水期氨氮和总磷

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区域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氨氮和总磷排放量减少。王甫洲坝址下游仙人渡断面不同水期水质监测数据,2011年与2001年相比,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浓度有所降低,氨氮浓度有所增加;2011年与2001年相比,溶解氧浓度在枯水期和平水期增加,丰水期降低,表明区域点源耗氧物质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但面源耗氧物质污染略有增加,体现了面源有机污染的特点。

崔家营航电枢纽于2010年7月主体工程完工,机组投产运行。工程建成后BOD5、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水质指标与工程建设前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与环评预测结果是相符的。

兴隆水利枢纽于2009 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尚未建成。罗汉闸和泽口断面BOD5和氨氮浓度不同年份有一定的波动,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要求。兴隆水利枢纽施工期对坝址上下游水质影响很小,与环评报告书中的预测结论相符。从总体上来说,2008~2011年罗汉闸和泽口断面BOD5和氨氮浓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区域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排污量减少。

(2)对水温的影响

丹江口水库为稳定分层型水库,丹江口水库建库后其下泄的低温水使得下游6km处的黄家港水文站的水温年均降低0.7℃;2~8月水温下降,平均降低3~5℃;其它5个月水温上升,平均上升2.8℃,最高4.9℃。因丹江口大坝水温分层,下泄水温降低,对水生生物的种群结构及大坝下游的鱼类产卵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农业用水的影响不大。

王甫洲水利枢纽和崔家营水利枢纽建成后未产生水温分层现象,库内水体温度主要与上游来水水温(丹江口下泄水温)和气温有关,对工农业和生活用水以及水生生物生存条件不产生影响。

3.2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汉江中下游规划各枢纽建成后,受各梯级电站成库、大坝阻隔的影响,对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繁殖造成不利影响,四大家鱼产卵场将从汉江中游彻底消失,仅能保存下游的泽口产卵场。其中雅口枢纽的建设将导致宜城产卵场消

失,碾盘山枢纽将导致钟祥产卵场消失,兴隆枢纽将导致马良产卵场消失。

由于各梯级库区面积增大,水流减缓,水深加大,对鱼类的越冬和索饵较为有利,特别是适合静水栖息的鱼类种群将有所增加。

碾盘山枢纽位于“汉江钟祥段鳡、鳤、鯮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并淹没鳡、鳤、鯮等保护鱼种的产卵场,其建设将对保护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兴隆枢纽将占用“汉江沙洋段长吻鮠、瓦氏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但对保护鱼种的影响不大。新集枢纽所在区域现无四大家与产卵场和保护区,其建设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从总体看,汉江中下游规划各枢纽全部建成对汉江中游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需要对规划方案做进一步优化,并合理安排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

3.3 对陆生生态的影响

(1)对植被和植物资源的影响

汉江干流中下游河段水电开发对该区域植被影响较小,主要影响表现在水库淹没、工程占地使部分植物在评价区内分布和数量有所减少,但没有导致植物种类消失或灭绝。随着各电站建成后植被恢复、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工程等进行,植物种类有所增加,主要为一些常见绿化树种和分布在水库周边的湿地植物。

(2)对陆生脊椎动物的影响

汉江流域中下游干流河段水电开发对野生动物种类、数量以及生存影响不大,野生动物如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的种类和数量在流域水电开发前后基本没发生变化,而且由于水库对水禽、亚水禽的招引作用,如普通翠鸟、白鹭、池鹭等水禽、亚水禽种类和数量也明显增加。

3.4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根据调查分析,已建的王甫洲和崔家营枢纽工程建设对促进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改善电力供应和航运条件、提高灌溉能力具有明显作用;工程移民均得到了妥善安置,生产、生活条件较工程前有所改善;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涉及的文物采取了发掘保护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文物古迹;已建的王甫洲和崔家营枢纽施工和运行对当地血吸虫病发生也没有产生不利影响。

4 规划全部实施后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1 对水文情势的影响预测

(1)电站流量和水量调节作用

规划电站全部实施后,汉江中下游将形成以丹江口水电站为首的,丹江口-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兴隆7个电站共同组成的梯级开发形式。这七个电站均为坝后式电站,对水文情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各个电站的库内。规划实施后,丹江口水电站将变成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其他6级电站均为日调节水库,对水文情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体形态(即大坝的阻隔影响),对流量的影响不大。规划全部实施将汉江中下游干流天然河流分割成一个一个的人工河道型水库。其流量主要受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控制。故规划全部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整体水文情势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丹江口大坝加高运行后运行调度的控制影响。

丹江口大坝加高运行后,但由于丹江口水库由原来的年调节水库变为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提高了其调蓄能力,不仅对径流年内变化具有调节能力,而且对径流的年际变化亦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故汉江中下游干流流量过程将趋于均匀,下游各水文站水位和流速变化过程也将出现稳定态势,将改善了枯水年的水情条件。

(2)泥沙

规划电站全部实施后,由于丹江口大坝加高,汉江中下游干流水流泥沙总量含量进一步减少,下游以及河口处径流泥沙含量进一步减少。各个水库内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河床冲刷补给和区间支流入汇,各个水库蓄水后的流速减少,上游来水携带的泥沙将会在各个水库内一定程度上淤积下来,但是由于丹江口以下的6个电站基本都是日调节和无调节的水库,因此,水库基本不对水流泥沙分布产生大的影响,下游水库基本没有防洪功能,因此泥沙在库内淤积的量不会很大。

故规划电站全部实施后基本不会对汉江中下游泥沙形势及分布产生大的影响。

4.2 对水环境的影响预测

(1)对水质的影响预测

新集电站地理位置与已建王甫洲电站相近,库区污染源数量和种类也相差不大,根据王甫洲电站多年运行情况分析,新集电站建成后,对水质的影响不大,库区水质仍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要求,水库富营养化可能性不大。

雅口水利枢纽位于已建崔家营航电枢纽的下游,地理位置相近,库区污染源少于崔家营,根据崔家营电站运行情况分析,雅口电站建成后,对水质的影响不大,库区水质仍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要求,水库富营养化可能性不大。

碾盘山水利枢纽位于已建崔家营航电枢纽的下游,库区面积较崔家营大,区间污染源少于崔家营水库,根据崔家营电站运行情况分析,雅口电站建成后,对水质的影响不大,库区水质仍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要求,水库富营养化可能性不大。

综上可知,新集、雅口和碾盘山三个拟建规划电站建成后,水库发生营养化可能性不大,电站建设对水质影响不大。

(2)对水温的影响预测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规划全部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水温主要受丹江口水库下泄低温水的影响。

拟建新集水电站、雅口水利枢纽和碾盘山水利枢纽及在建的兴隆水利枢纽水库水温结构为混合型,且电站为日调节性能,基本不存在下泄低温水的影响。

4.3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预测

汉江中下游规划各枢纽建成后,受各梯级电站成库、大坝阻隔的影响,对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繁殖造成不利影响,四大家鱼产卵场将从汉江中游彻底消失,仅能保存下游的泽口产卵场。其中雅口枢纽的建设将导致宜城产卵场消失,碾盘山枢纽将导致钟祥产卵场消失,兴隆枢纽将导致马良产卵场消失。

由于各梯级库区面积增大,水流减缓,水深加大,对鱼类的越冬和索饵较为有利,特别是适合静水栖息的鱼类种群将有所增加。

碾盘山枢纽位于“汉江钟祥段鳡、鳤、鯮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并淹没鳡、鳤、鯮等保护鱼种的产卵场,其建设将对保护区产生重大不利影

响。兴隆枢纽将占用“汉江沙洋段长吻鮠、瓦氏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但对保护鱼种的影响不大。新集枢纽所在区域现无四大家与产卵场和保护区,其建设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从总体看,汉江中下游规划各枢纽全部建成对汉江中游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需要对规划方案做进一步优化,并合理安排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

4.4 对陆生生态的影响预测

三个拟建电站所影响的植物均为常见种和广布种,在评价区周边地区也广泛分布,少量损失不会造成该植物种类灭绝,通过异地生态补偿可以得到恢复,而且水库蓄水后可以改善库区周边小气候,有利于植被的覆盖率和生产力提高。因该区域受人类影响深刻,汉江沿岸主要为河滩地和意杨林,灌草主要为白苏、狗牙根、狗尾草、芦苇等,没有国家保护植物分布。

新集水电站工程移民安置区涉及1株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银杏,需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拟建电站建设和水库蓄水将使陆生动物生存空间被压缩,生存条件也因种群数量增加变差,但不会对其生存影响较小。库区蓄水后会招引大量水禽和静水型的两栖动物来库区栖息和繁衍,种群数量和个体数量也会大幅度增加。

4.5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预测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实施后,对促进流域和区域的经济发展、改善电力供应和航运条件、提高灌溉能力、提供水产养殖水域条件等具有明显作用,流域梯级开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洪水得到进一步控制,洪灾的减少有利于缩小疫区,限制血吸虫病的流行。水库蓄水对减少库区洲滩钉螺分布面积,控制区域内血吸虫病流行有利;但库区两岸滩地有可能形成新的钉螺孳生地或使原有钉螺滋生地扩大。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实施涉及的移民安置,在合理制定移民规划,认真落实移民政策的条件下,对环境不会造成大的不利影响。

5 环境保护措施

5.1 水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1、水质保护措施建议

(1)对施工期生产废水采取沉淀、隔油、中和等处理措施并回用;对施工期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后综合利用。该项目运行后,仅有少量生活污水产生,拟采用目前普遍使用的生活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对其进行处理,用于生活区和附近林地的绿化用水。

(2)加强库周城镇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一控双达标”行动继续深入开展,贯彻《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严格控制库区新的工业污染源产生。通过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管理、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先进的废水处理工艺等措施,将有效地控制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

(3)搞好库周及其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控制面源污染。对大于25°的坡耕地必须退耕还林,减少泥沙入库和面污染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根据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季节、不同农作物进行科学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控制使用有机氯农药,减少土壤中氮、磷的流失,保护好水库水质。

2、水温保护措施建议

丹江口水库为稳定分层型水库,其低温下泄水对下游水生生物及农作物影响较大,因此,建议采取以下水温恢复措施:

(1)采取中上层取水方式,尽可能地提高水库下泄水温。通过提高水库下泄孔的高程,尽可能地取中上层水下泄,减少库内深层低温水的大量下泄。

(2)设立水温监测,合理引水灌溉。建议丹江口水库设立水温观测点,交由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监测使用,以指导灌区用水,如直接从丹江口水库下游直接引水灌溉稻田发现不利影响时,可采取少量多次灌水或避开扬花期灌水措施,使其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3)加强对水生生物的监测,保护鱼类产卵场。应对水生生物的习性进行研究,水库的建设应尽量避开重要的鱼类产卵场,特别是受国家保护的珍稀鱼类,加强生物监测,提出控制措施,保护流域水环境,同时建议由当地部门制定延长禁渔区和禁渔期的措施,保护鱼类产卵活动。

5.2 水生生态保护措施建议

(1)新集水电站

A.保护对象

湖北省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的多鳞白甲鱼及细尾蛇鮈作为首选保护对象;青鱼、草鱼、鲢、鳙、长春鳊、赤眼鳟、蒙古鲌、细鳞斜颌鲴、翘嘴鲌等经济鱼类受工程影响程度较大,而且大多人工繁殖技术已成熟,可作为近期重要的保护对象,通过放流进行保护和利用。长远考虑可根据流域梯级开发后鱼类资源的变化情况,对资源量显著减少的敏感性种类,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有针对性保护。

B.栖息地保护

——干流栖息地保护

划定保护河段范围:新集电站库尾~王甫洲水利枢纽工程坝址18km 江段、新集坝址--崔家营水利枢纽工程库尾4.3km 河段;把保护江段划为禁捕区,设立标志区界,禁止在该区域进行任何捕捞、采砂等涉水作业。

——支流栖息地保护

根据干流和支流鱼类种类对比,支流鱼类种类较干流少,但种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工程建成后,支流生境可作为鱼类栖息生境条件。

C.过鱼工程措施

根据已调查的汉江洄游性鱼类、半洄游性鱼类现状,结合新集水电站特点,过鱼对象选择为:半洄游性鱼类草鱼、青鱼、鲢、鳙鱼、鲖鱼、鳡等。

D.鱼类增殖站建设与增殖放流

鱼类增殖站除承担放流任务外,还承担相关鱼类的增殖放流技术研究。人工增殖放流对象主要是多鳞白甲鱼、细尾蛇鮈湖北省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及鳊、鲂、鳜、细鳞斜颌鲴、蒙古鲌、黄颡鱼、赤眼鳟等主要经济鱼类。

E.制定科学的水库调度方案

需要依据下游鱼类繁殖生物学,结合水库调度,合理利用水库的调蓄库容,尽量考虑水生生物需求,科学制定调度方案。在鱼类特别是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季节(4~7 月),水库调节后可能无法满足鱼类繁殖所需水文水力学条件,需要根据鱼类繁殖的生态需求,人工调度形成合适的周期性洪水过程,为鱼类繁殖和鱼类早期生长发育创造条件。

F.健全渔政管理机构,强化渔政管理

进一步加强渔政管理,实施相关的管理制度,保护渔业资源。

(2)雅口水电站

A.保护对象

保护对象选择为鳡、鳤、鯮鱼、青鱼、草、鲢、鳙、铜鱼、等的亲体和成体。

B.建立鱼类增殖放流站

建立鱼类增殖放流站,以期达到恢复汉江鱼类资源。实施放流的种类主要包括鳡、鳤、鯮、青鱼、草鱼、鲢、鳙等。放流的幼鱼必须是由野生亲本人工繁殖的子一代。

C.过鱼工程措施

为保证洄游性鱼类的行为通道,有必要建立鱼道,又其下游的兴隆水利枢纽和上游的崔家营水利枢纽均建设了过鱼设施,雅口水电站建过鱼设施已成必然。鱼道的设计应在专项环境评价中开展。

D. 严禁无序、过度采砂

雅口水电站影响范围涉及现有宜城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该产卵场是汉江中下游主要的产卵场之一,规模和范围较大。该区域江心洲和边滩较多,是形成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产卵条件的重要因素,无序、过度采砂的结果将影响河床结构,破坏现有鱼类产卵场。

E.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强化鱼类资源繁殖保护

健全渔政管理机构,强化渔政管理加强渔政管理是保护鱼类资源的有效手段之一。从上游王甫洲水库的管理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随着渔具的升级和捕捞手段的多样化,过度捕捞已成为其渔业资源破坏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渔政管理,实施相关的管理制度,保护渔业资源:进一步加强渔政队伍建设;严格执行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限制渔具、渔法,对6cm 以下的小规格网具应坚决取缔,某些渔法如电鱼、炸鱼、毒鱼等;实行捕捞许可制度;同时应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杜绝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加强渔业管理。

5.3 陆生生态保护措施建议

(1)对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

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设计,尽量减少开挖、取料对地表的扰动;施工结束

后,对施工场地、料场进行植被恢复,能恢复为耕地的尽量恢复为耕地。

新集水电站评价区有古树1株:银杏,人工栽培。水库淹没和工程施工、移民安置活动、道路运输对其均无影响,目前已有宣传保护栏和混凝土围栏防护措施,建议加强宣传和管理措施。

(2)陆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

在施工期要防治爆破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根据动物的生物节律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方式。野生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晨、昏(早晨、黄昏)或夜间外出觅食,正午是鸟类休息时间。为了减少工程施工爆破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爆破方式、数量、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开山施炮。

处理好多样性保护与安全防疫的关系,重视对人、畜和工程施工人员被毒蛇咬伤防治和防疫工作。

要严格管理废水、废气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保护好动物的栖息环境。

5.4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拟建新集电站所在的襄阳及雅口电站所在的宜城市,经过长期防治已达到阻断血吸虫病的标准施工人员感染血吸虫的机率较小。拟建碾盘山电站所在的钟祥市是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之一,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血吸虫病的防治:①建立监测站网,开展对钉螺和血吸虫病的监测与防治,完善卫生防疫系统。②重视水库蓄水初期的灭螺工作。③加强施工区的灭螺工作,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④加强对血吸虫病人、病畜的治疗和医护管理。

5.5梯级开发方式和开发时序的优化建议

(1)优先建设新集枢纽,因为丹江口——崔家营之间江段的四大家鱼产卵场目前已经消失,而且从现有情况看是不可恢复的,建设新集枢纽,不会进一步增加对生态的破坏性影响;

(2)在崔家营和兴隆之间先建设雅口梯级,建议推迟碾盘山梯级的开发。雅口梯级开发后对下游的钟祥产卵场并不构成明显影响,汉江中游仍可保留钟祥产卵场;而碾盘山梯级,本身处于汉江钟祥段鳡鳤鯮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

区的核心区,所在区域属于生态敏感区,势必对鳡鳤鯮鱼这些保护性鱼种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使汉江钟祥段鳡鳤鯮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遭到彻底破坏;同时由于崔家营梯级的回水直达雅口坝址处,而雅口坝址处距崔家营不足40km,无法达到四大家鱼产卵所需的漂流距离,即使不建雅口梯级,碾盘山梯级也会破坏宜城、钟祥两个产卵场,对生态的影响明显大于雅口梯级。因此雅口梯级对生态的影响是局部的,可考虑先期开发,而碾盘山梯级对生态的影响则是全局性和破坏性的,在目前阶段不宜开发,应在兴隆和雅口梯级建成后,结合实际观测情况,再进行深入的论证分析其开发的环境可行性。

6 环境管理与监测、跟踪计划

针对目前已建和在建电站的环评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要求进行回顾,并对水质、水温、陆生、水生生态提出了后续监测、跟踪计划。并开展环境监理,加强环境管理。

7 公众参与

本次公众参与针对的对象主要包括梯级开发所在地的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已建和在建工程的移民、未建工程所在地的居民等。所采取的参与方式主要包括网络公示、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分别针对已在建的电站和未建电站做了不同的问卷调查,发放个人调查表共500份,回收485份,回收率为97.0%。召集了11家相关的单位召开了座谈会。

自网络公示以来一直未收到公众的反馈意见。

在对个人的调查中,大部分公众认为已在建电站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水库蓄水淹没了大量的良田沃土。但是公众普遍认为目前的居住条件比原来好,部分公众对补偿方式和额度不满意,不满意者主要为兴隆水利枢纽的移民。规划拟建工程周边的被调查者大部分希望表示尽快开发或适时开发,没有公众持反对开发的意见。有部分公众建议,对未建梯级工程的建设要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治理力度。

公众参与座谈会与会代表们认为: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对促进所在流域和区域的经济发展、加强防洪能力、改善电力供应和航运条件、提高供水和灌溉

能力具有明显作用,同时对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梯级枢纽建设对水生生态、水环境和城市排水排涝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建议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8 建议

(1)在下阶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规划拟建水电站具体设计情况,进一步研究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及具体的减免措施,严格按相关程序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计和水土保持设计等工作。

(2)受水生生态科研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加之受时间、气候、交通等方面的限制,本次回顾评价水生专题调查所掌握的资料还不完整,建议项目环评阶段继续开展水生生态调查工作,并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以便为准确评价影响、制定有效措施提供强力的支持,为后续开发梯级的环评工作奠定基础。对于鱼类保护措施,还要在项目环评阶段根据具体调查情况,进行论证和实施。

(3)对新集水库蓄水淹没影响的珍稀保护植物及名木古树,需在项目环评中制订具体的异地移栽措施和繁育措施方案,并在水库蓄水前移栽完毕。

(4)总结已在建电站移民反应的问题,在下一阶段针对规划未建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要做好移民的公众参与调查,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环境保护部关于四川省大渡河流域干流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报告有关意见的函

环境保护部关于四川省大渡河流域干流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报告有关意见的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2.09.13 •【文号】环函[2012]230号 •【施行日期】2012.09.1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环境保护部关于四川省大渡河流域干流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 顾性评价研究报告有关意见的函 (环函[2012]230号)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你公司《关于审查四川省大渡河流域干流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报告的请示》(国电集生〔2012〕344号)收悉。我部于2012年7月18日在四川成都主持召开了《四川省大渡河流域干流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专家论证会。经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和专家论证意见,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渡河是长江流域岷江水系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果洛山东南麓,主源为足木足河,次源是绰斯甲河,两源于双江口汇合后始称大渡河。大渡河流域面积77400平方公里,涉及青海、四川两省,干流(含足木足河,下同)全长1062公里,其中四川省境内长852公里,天然落差4175米,年径流量470亿立方米,泸定以上河段为上游,泸定至铜街子河段为中游,铜街子以下河段为下游。2004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渡河干流水电规划调整审查意见的函》(川办函〔2004〕196号)批复了《大渡河干流水电规划调整报告》,其后有关单位组织开展了大渡河金川~丹巴河段、老鹰岩河段、枕头坝~沙坪河段、铜街子以下河段的开发方案调整研究,并同步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根据以上规划成果,大渡河干流水电开发共布置29个梯级,总装机容量2628万千瓦,年发电量1127亿千瓦时,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航运功能。目前,泸定、龙头石、瀑布沟、深溪沟、龚嘴、铜街子、沙湾等7个水电梯级已建成,长河坝、黄金坪、大岗山、猴子岩、枕头坝一级、沙坪二级、安谷等7个水电梯级正在建设,下尔呷、达维、卜寺沟、巴拉、双江口、金川、丹巴、安宁、硬梁包、巴底、老鹰岩一级、老鹰岩二级、老鹰岩三级、枕头坝二级、沙坪一级等15个水电梯级处于前期工作阶段。 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对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流域及规划河段的水文情势和水环境、水生和陆生生态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干支流水电开发与保护、流域环保工作的统筹和协调、生态保护措施的规划和落实等方面集中反映了我国水电开发存在的环境困局。为从整体上研究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探索流域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模式和机制,统筹、强化流域环境保护措施,优化和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及时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是十分必要和适时的。 二、本项研究工作以充分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为基础,结合遥感技术,采用综合分析等方法,在核查已建、在建梯级生态保护措施效果的基础上,关注区域性和累积性环境问题,梳理环境敏感对象和限制性因素,分析查找了梯级开发存在和需要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研究成果评价了梯级开发实施后对水文情势和水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流域层面系统地提出了环境保护对策和生态补救措施,明确了大渡河干流未建梯级的开发时序和布局,并规划了流域环境综合管理

把汉江中下游建成三峡向黄河供水的黄金水道

向全社会呼唤:认知汉水北调的决策腐败—— 水利官僚引汉不济黄经营城市供水搞形象工程 应重新筹划汉江中下游连通长江黄河调水通航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原副总工程师易贤命 提要:一代伟人提出南水北调战略构想,核心内涵是“借长江水济黄”——先丹江口引汉济黄,后延伸三峡引江济黄,构建连通江淮河汉海的中华大水网,成为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如今水利官僚背弃党中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异化为“引汉不济黄、江汉乱调水”,付出昂贵的代价,将汉水北调主体工程建成纵跨四大水系的地上长河,抢夺引黄城市供水市场为水利行业大小官员牟利,确实“伟大而可咀咒!”水源配套又舍弃两沙运河,斥巨资另行毁地挖河填湖修建孤立的水上立交航道,冒充“现代中国最大的人工运河”,糟践湖北水运。 南水北调要树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治水丰碑,必须遵循一代伟人的谋略,把汉江中下游打造成连通长江黄河调水通航的黄金水道。当前实施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国家战略,就应重新筹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复原两沙运河,兴建碾盘山抽水蓄能供水工程,开挖鄂豫运河和河南运河,从三峡水库下游向黄河下游补水。 重大决策失误是最大的腐败!决策腐败在腐败案件中危害性最大!水利官僚是深化水利改革的拦路虎!只是当前中央在不准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上的执政能力不足,还难以制止不计成本的“中国式”调水。但是,国务院部署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一定要汲取教训,不要再纵容水利官僚强行实施神农溪(或大宁河)引江补汉工程、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碾盘山建闸坝河床式电站和搞航道整治、小浪底枢纽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贯通工程等四项工程,延续“江汉乱调水”,阻碍由汉江中下游连通长江黄河构建南北大运河“借长江水济黄”。 历时11年、耗资2013亿元(超过三峡工程),征占50多万亩耕地(不含丹江口水库为防洪与洪水资源化加坝完建而淹没湖北12.5万亩、河南 13.2 万亩耕地)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汉水北调),如今正式通水了。央视播出了八集文献纪录片《水脉》,宣称书写和展现了这一世纪工程建设历程、成就与意义。水利官僚炫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人财物力,搞大工程建设、办大事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好诠释。”并说:“没有南水北调,京津可能撑不下去。”殊不知投资要问效、低效要问责。 毛泽东、周恩来、林一山、王化云提出南水北调的战略构想,并不是筹划北方直接向南方借水,而是“借长江水济黄”,制定的行动纲领是“丹江口引汉济黄、给引黄济卫补源、沟通黄淮汉航运、三峡引江补引汉”。说白了,就是要把汉江中下游建成连通长江黄河调水通航的黄金水道。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宣布:“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并把南水北调工程科学定位为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代表了几代人的治水夙愿。然而,以张继尧、矫勇、蔡其华为代表的水利官僚篡夺了资源分配和使用大权,对一代伟人提出的战略构想阳奉阴违、偷梁换柱。他们乘水利改革把水利经营性项目(例如城市供水)推向市场之机,强行利用巨额公共资金抢占水市场,引汉不济黄、不补源、不通航、不利汉,专门顶替引黄工程直接给城市供水,丧失了南水北调治水惠民的公益性和水资源合理配置、综合利用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我认为这不是对水利官僚“引汉不济黄、江汉乱调水”的赞许,而是寄希望于后续促进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群众。 在水利部高官中坚持以毛泽东的战略构想作指导的,恐怕只有健在的百岁老红军、水利部原基建总局副局长蒋本兴。他曾坦言:“摒弃个人私念,站在国家利益和劳苦大众立场上想想,我觉得,中线工程不必进京,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回顾性研究报告(简本) 1 流域及梯级规划情况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567km,总落差1964m,全流域面积15.9万km2。多年平均径流量566亿m3。汉江干流可分为三段:丹江口以上为上游,长约925km,流域面积9.52万km2;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长约270km,流域面积4.68万km2;钟祥以下为下游,长约382km,流域面积1.70万km2。 汉江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全流域可开发水能资源6140MW,年发电量250亿kW·h。汉江流域规划工作始于50年代。长江水利委员会最早于1956年提出了《汉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对汉江干流规划了6级梯级开发方案,即黄龙垭—石泉—二郎滩—甲河关—丹江口—碾盘山。1993 年10 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了《汉江夹河以下干流河段综合利用规划报告》,推荐孤山(179.23m)—丹江口(168.23m)—王甫洲(86.23m)—新集(76.23m)—崔家营(62.23m)—雅口(55.23m)—碾盘山(49.23m)—华家湾(40.23m)—兴隆(34.23m)共9 级开发方案。 湖北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04年编制完成了《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200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以水规计[2005]85 号文件批复了《规划纲要》。根据《规划纲要》,到2020年,汉江中下游干流规划建成丹江口—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兴隆七级水利梯级枢纽,全面完成干流梯级综合开发利用工程。7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542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61.32亿kW·h:丹江口初期工程于1973 年建成,后续(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于2005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仍未完工;王甫洲已于2000年建成发电,2003 年通过各单项验收;新集已完成可研设计工作;崔家营2010 年主体工程完工并投产运行;雅口、碾盘山已开展前期设计工作;兴隆2009年开工,现正在建设中。 2 规划分析

长江中上游水电工程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

长江中上游水电工程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 长江上游地域辽阔、地质资源丰富、规模巨大,蕴涵巨大水力资源。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可开发水能资源装机容量达18993万kw,年发电量9889亿kw·h,占全国可开发量的50.2%。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仅金沙江、乌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规划建设20余座大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9000万千瓦。 1、金沙江流域 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表明,以溪洛渡建设为开端,金沙江中下游将规划兴建梯级电站12座,装机总容量为5858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632亿千瓦时。 2002年,国家正式授权中国三峡总公司先期开发金沙江下游河段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电站。这4座电站的装机总容量达385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744亿千瓦时。 ①乌东德电站:位于四川省会东县与云南省禄劝县交界的峡谷区,是金沙江下游河段四个水电梯级——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的第一个梯级。装机容量740万千瓦。双曲拱坝高235m。工程预计2009年开工,2020年基本建成。 ②白鹤滩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四川省宁南县与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峡谷区,是金沙江下游梯级中的第二级。装机容量1250万千瓦。双曲拱坝高277m。工程预计2010年前后开工建设。 ③溪洛渡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与云南省永善县交界的深山峡谷,是金沙江下游梯级中的第三级,装机总容量126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最大坝高

278m,属世界特高拱坝,枢纽泄洪总功率近1亿千瓦,为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拱坝枢纽泄洪功率最高水平二滩电站的3倍。工程于2005年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6月首批机组发电,2015年工程全部竣工。 ④向家坝电站:位于四川省宜宾县和云南省水富县交界的金沙江峡谷出口处,上距溪洛渡水电站约196公里。是金沙江流域水利资源梯级开发的最后一级水电站。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坝高161m。该工程于2006年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5年工程全部竣工。 2、乌江流域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乌江干流规划报告审查意见的复函》,乌江干流梯级开发方案按普定、引子渡、洪家渡、东风、索风营、乌江渡、构皮滩、思林、沙沱、彭水10个梯级。 已建东风、乌江渡、普定、引子渡水电站。陆续开工建设的有洪家渡、彭水、构皮滩、思林、沙沱水电站。较大的电站有: ①构皮滩电站:乌江第五级构皮滩水电站是贵州省最大的水电站。位于乌江干流中游,贵州省中部的余庆县境内。大坝设计为高拱坝,坝高达232.5 m,是国内在建水电站中坝高排在第三位的混凝土双曲拱坝。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因工程规模大,调节性能好,技术指标优越,地理位置适中,成为向广东送电的外区电源中条件最好的站点之一。 ②思林电站:位于贵州省思南县境内,为乌江干流梯级开发的第六级电站。装机容量100万千瓦,设计坝高117m。 ③沙沱电站: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沿河县境内,系乌江干流规划开发的第七级梯级电站,装机容量100万千瓦。

环境保护部关于湖北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国家规范性文件

环境保护部关于湖北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 复 湖北省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筹): 你单位《关于审批〈湖北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请示》(鄂碾局〔2016〕14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该工程地处湖北省荆门市辖钟祥市文集镇,是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规划7级开发方案的第6级,其余6级已建或在建。工程建设任务是以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供水。工程由左岸土石坝、泄水闸、电站厂房、连接坝段、鱼道、船闸及右岸连接重力坝等组成。水库总库容9.02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50.72米,对应库容8.77亿立方米,死水位50.32米,调节库容0.83亿立方米,最大坝高29.22米,具有日调节性能,河床径流式电站总装机180兆瓦。航道渠化后,通航等级由IV级提高到Ⅲ级标准,船闸设计标准为1000吨级。规划2030年供水3.3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46.29万亩。 工程建设符合《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汉江干流综合规划报告》《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汉江中下游是长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分布的重要水域,工程建设将对鱼类繁殖、迁移洄游及其重要生境造成进一步叠加影响,你单位应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尽快实施包括丹江口在内的汉江中下游梯级联合生态调度,以缓解梯级开发对汉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库区船舶运输事故以及支流南泉河涉砷企业事故排放,对工程供水目标构成潜在风险隐患,必须加强水污染防治和风险防范工作。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后,该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能够得到减缓和控制。我部原则同意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以及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制定水库蓄水及运行期生态流量下泄方案,严格落实生态流量下泄措施。在工程初期蓄水和运行期间,分别通过泄水闸和机组发电确保下泄不少于500立方米/秒的生态流量。同步建设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二)实施汉江干流丹江口及以下梯级联合生态调度。按照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北省汉江干流丹江口以下梯级联合生态调度方案(试行)的批复》要求,落实《关于实施湖北省汉江干流丹江口及以下梯级联合生态调度的承诺函》要求,建立健全汉江干流丹江口及以下梯级联合生态调度管理机制,完善联合生态调度方案,尽快开展生态调度,及时进行生态调度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生态调度方案。 (三)做好水生生态保护工作。落实过鱼设施、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生境修复等保护措施。下阶段深化鱼道水工模型实验研究,优化过鱼设施设计方案,进一步改造兴隆过鱼设施,开展过鱼效果监测与评估,据此优化鱼道及运行管理。工程截流前,在业主营地新建鱼类增殖放流站,形成运行管理和放流能力,放流对象为鲢、鳙、草鱼、青鱼、长吻鮠等13种鱼类,放流规模为400.1万尾/年。开展增殖放流标志跟踪监测和评估,根据结果调整增殖放流对象及规模。将碾盘山坝址以下1.6公里和蛮河河口至雅口坝址间22公里江段纳入汉江钟祥段鳡鳤鯮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统一管理。对库区支流蛮河河口以上5公里的河道边滩进行生境修复。 (四)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湖北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库区主要支流水污染防治规划(2014-2030年)》相关要求,严格落实规划目标、要求和任务,确保库区支流按期达到治理目标。制定库底清理环境保护方案,做好蓄水初期水质保护。配合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划定取水口水源保护区,加强库区水质保护。 (五)严格落实陆生生态保护措施。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活动范围。渣场应做到先挡后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 的影响与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满足我国北方需水要求的战略性工程,是调整水资源空间布局,解决我国北方缺水问题的紧迫任务,工程的兴建必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跨流域大规模调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水源地的影响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没有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监测和研究,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的。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的粮仓和重要的产业基地,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中心。由于调水的影响,汉江丹江口以下的流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航运、水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汉江中下游地区在211,2 遇,也是挑战,需要慎重地研究分析。 1 汉江中下游地区概况 汉江发源于秦岭山地,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全长1557km,流域面积15.9×104km2,丹江口以上为上游,丹江口至碾盘山之间为中游,碾盘山以下为下游。汉江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具有承南启北的区位功能,是连贯我国中西部的发展轴,也 3,4 1.1 自然环境概况 丹江口以下的汉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位于湖北的腹地,干流总长652km,自西北向东南纵贯湖北省28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6.4×104km2,在湖北境内面积4.6×104km2 5 汉江中下游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降水量800mm—1100mm,降雨集中在5—9月,年内时空分布不均,易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汉江中下游地表水资源量为137.1×108m3,地下水资源量为55.8×108m3,扣除重复计算后,自产水资源总量148.1×108m3,入境客水量多年平均为404.4×108m35,6 1.2 社会经济概况 汉江中下游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自然资源丰富。2000年汉江中下游地区粮食总产量815×104t,工业总产值1403亿元,占湖北省的45.8%,国内生产总值1557亿元,占湖北省的36.4%。 汉江中下游地区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我国发展综合生态农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基地。全国100个产粮大县中,汉江流域有9个,全国100个产棉大县中,汉江流域有15个,其中127 的核心地区之一。武汉—十堰汽车工业走廊沿江分布,汽车工业带不断壮大。

2014-2015学年《导学设计》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学案4.1.2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1

课时2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2.以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为例,初 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优势:落差大,①水能资源丰富。 (2)发展重点:水能资源的开发。 (3)三峡工程{位置: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综合效益:②防洪、发电、③航运、养殖、供水等 (4)存在问题:④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 (5)整治重点及措施 a.重点:生态环境建设。 思维活动 1.三峡工程如何来实现其首要目标(防洪)? 答案三峡工程利用其巨大的库容量来拦蓄洪水,调节洪峰。 2.中游地区 (1)优势: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 (2)开发重点:商品农业基地、⑦制造业基地。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a.问题:⑧洪水灾害。 (4)整治重点及措施 a.重点: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思维活动 2.“千里长江,险在荆江”,说明荆江易发生洪灾的原因。 答案荆江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悬河”,容易发生洪水灾害。 3.下游地区 (2)突出问题:?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3)整治重点及措施 a.重点: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思维活动 3.综合治理长江下游地区环境污染的核心是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该观点对吗?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综合治理该地的环境污染的核心应是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探究点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探究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流域图

国环评证甲字第2602号

国环评证甲字第2602号 汉江白河(夹河)水电站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初稿) 建设单位:中广核汉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二○一二年五月

1 编制说明 汉江白河水电站枢纽工程位于汉江上游干流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境内,其资源由两省共享,开发建设本电站,一方面为湖北省输送清洁可再生能源,带动陕西、湖北两省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白河水库回水和上游蜀河水电站尾水衔接,改善库区航道39.8km,将该河段通航等级从现状Ⅵ级提高到Ⅴ~Ⅳ级标准,加强陕鄂地区的经济联系,为汉江水系航运网建设奠定基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目前已编制完成《汉江白河(夹河)水电站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初稿),根据该环评初步结论形成如下环评简本,用以征询公众对本工程建设的环保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 2 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建设项目名称:汉江白河(夹河)水电站枢纽工程 项目建设单位:中广核汉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白河水电站位于湖北、陕西两省界河上,其资源由两省共享,在设计水平年2020年,白河水电站装机容量180MW可作为湖北电网的必需容量,电量能被系统吸收,能在系统中部分承担调峰任务,缓解湖北电网汛期调峰困难,优化系统的电源结构,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梯级水电站的联合调度效益,同时也符合湖北、陕西两省的电力开发规划。 白河水库回水和上游蜀河水电站尾水衔接,将该河段通航等级从现状Ⅵ级提高到Ⅴ~Ⅳ级标准,改善库区航道39.8km,有利于陕煤外运,加强地区间的经济往来,促进陕西和湖北两省经济的发展。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评价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评价 翁立达,李迎喜,蒋固政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摘要:长江三峡工程规模宏大、举世瞩目,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建设的有利影响主要反映在长江中下游,能有效地抗御洪水和提供清洁能源;不利影响主要反映在库区,将形成库区淹没和大量移民。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了使其有利影响充分发挥,采取有效措施使不利影响得到减免,在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及论证阶段,水利部、中科院组织开展了大量有关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研究论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文主要反映了该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1 前言 长江三峡工程规模宏大,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建成后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提供巨大电力,改善长江航运,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同时对长江流域的生态与环境也将带来广泛与深远的影响。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十分重视。数十年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及其它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开展了大量有关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研究与论证工作,并在工程不同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中,提出了一批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报告和评价报告,取得了丰富的研究、论证成果。针对比选论证确定的“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正常蓄水位175m、初期蓄水位156m”建设方案,1991年由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和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合作编制完成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

汉江中下游联合生态调度方案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汉江中下游联合生态调度方案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随着汉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汉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汉江流域梯级水库群的建成投运,对汉江中下游产漂性卵鱼类的繁衍生存帶来巨大影响,汉江中下游鱼类资源呈现衰退趋势。 标签:汉江;联合调度;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汉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汉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汉江流域梯级水库群的建成投运,对汉江中下游产漂性卵鱼类的繁衍生存带来巨大影响,汉江中下游鱼类资源呈现衰退趋势。 梯级水库群的建成投运对产漂性卵鱼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梯级水库群对汉江水文情势的影响 汉江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的建成后,其对径流蓄丰补枯的调蓄作用,使得汉江中下游径流过程坦化,汛期涨水幅度下降,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所需的涨水条件发生较大改变;特别是随着丹江口水库加坝扩容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这些生态环境影响进一步加剧。 (2)枢纽建设对鱼类洄游阻隔的影响 汉江作为长江中下游最大支流,汉江流域与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具有高度相似性,迁移交流频繁。一般而言,长江中下游及其湖泊肥育后的鱼类上溯至汉江支流索饵繁殖,汉江繁殖的仔幼鱼降河至长江中下游及其湖泊中索饵肥育。丹江口水库建成后,阻断了汉江上游与汉江中下游及长江的鱼类洄游,崔家营的建设,阻断了坝上汉江、支流唐白河与汉江中下游乃至长江中下游的鱼类洄游,兴隆枢纽的建设,又进一步阻断了兴隆至崔家营坝址间汉江干流与汉江下游、长江鱼类洄游。 二、研究意义 本项目针对以“四大家鱼”为代表的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繁殖需求,开展汉江中下游梯级水库群的联合生态补偿调度研究和实践,提出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方案,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汉江中下游梯级水库生态调度的实施,缓解梯级水库群建设对汉江中下游河段鱼类产卵繁殖的影响。同时,研究成果作为汉江中下游碾盘山等规划建设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非工程措施,可为工程前期论证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技术支撑。 三、联合生态调度损益分析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案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案 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治理、开发和利用的工程项目。在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案的重要性、评价指标和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和管理。 一、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案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对周围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环境影响评价方案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和方法 1. 自然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自然环境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直接对象,因此评价其影响至关重要。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水质、水量、水位、土壤侵蚀等方面的变化。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实地调查、监测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手段。 2. 生态系统影响评价指标 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栖息地破坏和生态平衡等方面。评价指标可以包括物种数量、生物群落结构、生物繁殖和迁徙等变化。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生态学调查、生物指标分析和生态模型等手段。 3.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指标 水利工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利用效益、灾害风险、社会稳定等方面。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水资源供需平衡、灾害风险评估、社会影响评估等。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经济学模型、社会学调查和风险评估等手段。

三、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应用和管理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对于决策者的决策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评价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其制定合理的工程规划和建设方案。同时,评价结果还可以用于监测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管理。 评价结果的应用和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案的审批和监督,确保评价过程的公正和科学。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单位应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评价结果的跟踪和应用,及时调整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四、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案的挑战和改进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案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评价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权衡、评价结果的预测和不确定性等。为了改进评价方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数据共享和交流,提高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兼顾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多方面影响。 3. 引入先进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预测能力。 4. 加强评价结果的沟通和应用,提高评价方案的决策性和可操作性。 总结: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案是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评估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保护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然而,评价方案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只有通过加强数据共享和交流、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先进的评价方

汉江中下游流域污染负荷及水环境容量研究

汉江中下游流域污染负荷及水环境容量研究 张强;刘巍;杨霞;容誉 【摘要】通过调查和分析汉江中下游流域各污染源,以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为污染负荷指标,分析了流域污染负荷现状,确定了主要污染源.在此基础上,选择COD和NH3-N作为计算因子,利用一维水质模型测算汉江中下游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江汉污染源主要为中心城镇生活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2015年排入汉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污染负荷量为340572.15 t,以COD为主;潜江段以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源为主,其他均以城镇生活污染源为主.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可推知,汉江中下游干流河道COD的水环境容量目前尚较富足,但NH3-N的水环境容量已接近负荷阈值;汉江中下游支流唐白河、竹皮河和天门河的COD和NH3-N水环境容量均较小.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19(050)002 【总页数】4页(P79-82) 【关键词】污染负荷;主要污染源;水环境容量;汉江中下游 【作者】张强;刘巍;杨霞;容誉 【作者单位】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43 湖北省水资源充沛,但随着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面临着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环境容量是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环境规划的主要环境约束条件。水环境容量的估算及其在各污染源或区域之间的分配则是水污染总量控制的基础和核心[1-2]。因此,研究水环境容量可以为水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技 术支持,对于水域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保护和改善目前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水环境容量是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水体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又称水体的纳污能力[3-5]。它反映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赋存 规律,也反映了水环境在满足特定功能条件下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其容量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及污染物特性有关[6]。 汉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位于湖北省,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自然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的粮仓和重要的产业基地,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因此,研究汉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容量对湖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河流水环境容量估算中,通常首先设定目标水质和一定保证率下的设计流量,再建立一维或二维的水环境容量模型,并在模型参数的率定基础上进行估算[7-8]。因此,本研究拟采用一维水环境容量模型对汉 江中下游流域的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研究探讨其水环境污染负荷及削减策略,在此基础上从水功能区划角度为该区域水环境规划和总量控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1 水污染负荷分析 1.1 污染物调查 将汉江中下游沿线城市的工业污染源、中心城镇生活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作为重点调查污染来源。而农村生活污染源、农田径流污染源、分散畜禽养殖污染源等面源污染未纳入统计和计算。流域调查范围详见图1,具体包括十堰市郧县、

汉江中下游干流水电梯级开发的水环境影响分析

汉江中下游干流水电梯级开发的水环境影响分析 文威;李涛;韩璐 【摘要】以汉江中下游水电梯级开发为例,通过收集开发前后水环境资料,分析水电梯级开发对汉江中下游干流水体形态、径流量、水质和水温4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干流水电梯级开发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工程所在汉江河段的水体形态,主要表现在库区平均流速减小,平均水深增大;丹江口枢纽作为汉江中下游水电梯级开发的控制性枢纽,水库调度运行对下游河段月平均流量调节作用明显;水电梯级开发没有造成汉江中下游王甫洲和崔家营枢纽河段水质恶化;丹江口枢纽对坝址下游河段水温影响显著,王甫洲和崔家营枢纽建成对坝址下游河段水温无显著影响.【期刊名称】《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年(卷),期】2016(006)003 【总页数】7页(P259-265) 【关键词】汉江中下游;梯级开发;水环境 【作者】文威;李涛;韩璐 【作者单位】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1;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2;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1;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2;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0.3

随着流域水电开发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3]。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分析及相关 研究也广泛开展:魏浪等[4]研究了乌江上游梯级水库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 梯级电站大坝阻隔引起的水动力条件变化,N和P等营养盐输入、网箱养殖、日 照和水温条件均对库区富营养化状况产生重要影响;薛联芳等[5]研究了红水河干 流水电梯级开发对水质的累积影响,结果表明,红水河梯级水库建成后对水质的影响呈顺向累积效应,没有出现逆向累积变化,梯级开发没有导致水质恶化;侯保灯等[6]研究了岷江上游河段水电梯级开发对水环境的累积影响,结果表明,水电梯 级开发导致径流量逐年下降,水量年内分配发生明显改变,水质累积影响变化不大,水温累积影响较大,可能会对下游鱼类生长和繁殖、浮游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及分布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汉江中下游干流河段水电梯级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建设年代早,且中 下游干流水电梯级中丹江口枢纽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涉及跨流域调水,环境影响复杂,相关研究成果众多,但多集中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生态环境、水质、水环境容量和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的影响[7-12],对水电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鲜有研究。笔者初步探讨了汉江中下游干流水电梯级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水电梯级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其干流全长1 577km,流域控制面积15.9万km2。汉江干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河长925 km,流域控制面积9.5万km2。丹江口 以下至汉口为中下游,河长652 km,流域控制面积6.4万km2[13-14],设有黄 家港、襄阳、皇庄、沙洋和仙桃等5座水文站(图1)。 汉江中下游干流水电梯级主要开发规划方案为丹江口—王甫洲—新集—崔家营— 雅口—碾盘山—兴隆7个梯级枢纽。截止目前,已建成丹江口、王甫洲、崔家营 和兴隆4个梯级枢纽,新集、雅口和碾盘山枢纽正在开展论证和设计工作。各梯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 一、前言 (一)研究历史 三峡工程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为国内外所关注。早在50年代,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在编制长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与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时,就对工程引起的一些环境因素如回水影响、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库岸稳固、地震、泥沙、生物、水库淹没与移民、自然疫源性疾病及地方病等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提出了初步成果并编入了长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同时,中国科学院的很多研究所也对长江的地质、地理、气候、水文、资源、环境、人文、经济等作了大量基础研究,为以后的环境影响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1980年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提出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200m方案环境影响报告。随后,进行了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50m方案可行性研究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983年3月提出了《三峡建坝对环境的影响》的报告。 1984年11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成都召开了长江三峡工程科研工作会议,正式将“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其计策研究”作为三峡工程前期重大科研项目之一,委托中国科学院主持该项目研究,组建有7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的攻关队伍,于1987年7月提出了科研成果,通过国家科委聘任的专家组评审,并出版了《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及计策研究论文集》、《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与计策研究》、《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地图集》等专著。同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及时地将此项研究列入“七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又投入300人的科技力量进行连续研究,并于1991年1月完成攻关任务,以《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系列专著(共8本,约250万字)形式,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85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受国务院委托,为进一步论证三峡工程水位方案,成立了生态与环境论证专家组,对正常蓄水位150~180m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 1986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原水利电力部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组织领导下,由生态、环境、水利等方面55名专家构成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专家组,于1988年1月,完成了《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及计策的论证报告》。 1991年3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生态与环境专题预审专家组提出了生态与环境专题的预审意见,同年7月审查委员会审定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评价成果。 (二)编写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有关法规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与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的要求,受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筹建处委托,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与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联合编写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即本报告的母本)。报告编制过程简述如后。 1991年9月编制上报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国家环境保护局于1991年10月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工作大纲进行了评审,并正式提出了“原则同意专家审查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大纲进行必要修改补充后,能够作为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根据”的审批意见。 随后,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与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于1991年12月共同完成了报告书送审稿的编写工作,并报送水利部预审。1991年12月,水利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进行认真审查、评议,并提出修改补充意见。随后报告书编写

汉江中下游梯级开发科学开发汉江中下游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

汉江中下游梯级开发科学开发汉江中下游探索区域发展 新模式 汉江是中国的第三大河流,全长约1,578公里,流经湖北、河南、陕 西等省区。汉江中下游地区因其丰富的水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一 直以来都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和交通枢纽之一、然而,随着经济社会 发展进入新时代,传统的开发模式已经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需要探 索新的科学开发模式,以推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汉江中下游地区应该重点发展梯级开发。梯级开发是指利用河 流自然高差的特点,建设一系列水电站,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建 设多个水电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潜力,提高电力供应能力, 同时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此外,梯级开发还可以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汉江中下游地 区应该重点发展梯级开发,充分利用水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汉江中下游地区还应该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传统的区域发 展模式主要以城市为中心,以扩大城市规模和提高城市功能为目标,导致 城市化进程过快,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相反,汉江中下游地区可以通过发 展农业、旅游等产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此外,该地区还应该注重发展现代产业,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 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通过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汉江中下游地区可 以实现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区域经济的多元化,提高人 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实施梯级开发和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汉江中下游地区 还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和规划。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措施, 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其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报告

1总则 1.1任务起源及评价目的 任务起源 汉江平川段位于汉江干流上游,西起勉县武侯镇,东到洋县小峡,东西长105km,南北宽5.25km°汉江平川段防洪工程建设始于建国后。五十年代修建了38.4km砌石护岸,有效地控制了局部河段的河岸坍塌;六十年代初,提出“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在干支流两岸筑堤73.5km,造林4万多亩,新建、加固了某些险工段;1974年后来,按照“向汉江要地”的错误精神指导下,筑堤83.8km。因为过分缩窄河道,造成所修筑的大堤大部分毁于“81.8”、“90.7”洪水。1991—1994年,一期工程新修堤防52.02km。1998年开始续建,到2023年底完毕新修堤防12.97km,加高培厚16.16km。截止2023年4月底,汉江干流两岸共建有堤防工程171143m,其中左岸堤防工程20段长93935m,右岸堤防工程21段、长77208m;各类坝垛228座,其中左 岸81座,右岸147座;涵闸(洞、管)138座,其中左岸61座,右岸

77座。但仍存在城防段防洪原则偏低,部分地段堤线布置不合理,排 涝设施不健全、还未构成完整的堤防防护体系等防洪问题。继1998年“三江大水”之后,为汲取大灾之后的经验教训,水利部及所属各大流域机构发出告知,要求各地按新的技术规范重新编制河流防洪规划。为此,汉中市河道管理处委托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原防洪“一期工程”和“续建工程”基础上完毕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要求,汉中市河道管理处于2023年3月21日委托我院进行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目的 经过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评价工程建设可能对本地环境产生的影响,从环境角度论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将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使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根据。 1.2呦根据

从流域水环境与水利工程影响角度分析汉江水华成因

从流域水环境与水利工程影响角度分析汉江水华成因 作者:*** 来源:《长江技术经济》2020年第04期

摘要:水电梯级开发对河流产生的系列生态学效应是当前热点问题,通过梳理近年汉江水华应急监测成果,从水利工程运行与水华发展的关联角度,进一步深入剖析汉江水华发生的成因及影响要素,提出相关应急调度的防控措施和建议,为汉江水华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汉江水华;营养盐;叶绿素;水生态群落 中图法分类号:X524 文獻标志码:A DOI:10.19679/https://www.sodocs.net/doc/7919317835.html,ki.cjjsjj.2020.0423 汉江干流梯级开发在取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汉江水华作为汉江流域的热点环境问题,呈现逐年频发的态势,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一般认为,汉江水华的产生与汉江充足的营养盐、春季流域适宜的气候、缓慢的水流有关,但也有学者指出,汉江水体营养盐含量丰富,并不能成为汉江水华暴发的诱发因子,水利

工程影响下的流量、流速等水文因子才是制约汉江水华发生的关键要素。因此,探究影响汉江水华发生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及时精准地防控水华暴发,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实验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与样点布置 2018年2月至3月,汉江中下游再次暴发大规模水华,其影响范围、发生历时均明显增加。为进一步分析汉江水华发生、发展和水利工程运行之间的内在联系,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项目组在汉江中下游的19个重要控制断面开展了连续的现场观测,其中以丹江口水库和兴隆水库为重要研究对象,分析水利工程运行对汉江水华发生成因的影响,具体监测样点布置如图1所示。 1.2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 按照《水环境监测规范》要求开展现场水质样品和底质样品的采集,同时利用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YSI-EXO,美国)现场开展部分参数的监测,具体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及叶绿素等。实验室分析参数主要包括总氮、总磷、氨氮、硝氮、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等。水生态样品监测主要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具体监测分析方法参照相应监测标准执行,其中脱镁叶绿素a测定方法参考文献进行。底质指标主要为总氮、总磷、氨氮、硝氮等,具体测定方法参照《土壤农化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为进一步理清汉江水华发生的成因,掌握其与流域水利工程运行之间的响应关系,项目组在研究区重要控制断面进行了长时间的连续监测和调查,对汉江水华发生、发展与水利工程运行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1 营养盐分布特征 如图2所示,通过19个监测断面2018年7月的监测数据分析显示,丹江口大坝坝前至汉江中下游干流总磷浓度在0.018~0.134 mg/L之间,其中水库库区总磷浓度整体较低,从汉江下游仙桃段开始总磷浓度有所升高。作为汉江的支流,小清河口、唐白河口及汉北河总磷浓度相对较高,分别达到了0.121mg/L、0.200 mg/L和0.125mg/L。长江干流的沌口、汉口总磷浓度约为汉江干流的5~8倍,由此可见,汉江干流总磷浓度总体较低,而其主要支流总磷含量相对较高,是外源输入的主要途径。 相对于总磷含量较低的情况,汉江干流总氮含量显著偏高。在各监测断面中,总氮含量范围在1.115~2.349mg/L,其中在库区大坝前水体总氮含量达到了1.250mg/L,为湖库水质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