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需求

需求和供给是构成市场的两个基本因素。

一、需求量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者劳务的数量。

一定时期,一般指一年;

一定条件,指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如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以及消费者爱好等)。

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产品的价格。产品价格上涨,其需求量就会减少;产品价格下跌,其需求量就会增加。反比关系。

2、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收入提高,需求量就会增加;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需求量也就减少。正比关系。

3、相关产品的价格。相关产品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替代品,产品的价格上升,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产品的价格下降,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替代品之间成正比关系。互补品,产品的价格上升,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产品的价格下降,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互补品之间成反比关系。

4、消费者的爱好。

5、广告费。

6、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如果价格看涨,需求量就会增加;如果价格看跌,需求量就会减少。

三、需求函数

需求量就是影响它的诸因素的函数。

需求函数就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Q x=f(Px,Py,T,I,E,A,…)

Q x,为对某产品的需求量;

Px,为某产品的价格;

Py,为替代品(或者互补品)的价格;

T,为消费者的爱好;

I,为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E,为对价格的期望;

A,为广告费。

题【例1-1】,略,重点,p15

四、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假设在除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QD=f(p)。

见【图1-1】,p15

个人需求曲线,表示单个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企业需求曲线,表示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量的变动规律,价格上涨,需求量就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就增加。

为什么这是因为:

1)由于价格降低,消费者用同样的钱可一个买到更多的东西;

2)原来因为价格贵买不起的消费者,也来买了;

3)过去因为价贵使用替代品的消费者,现在因为降价也来买了。

所以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量的增加。同样道理,价格上涨,需求量就会减少。

五、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求是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它是一个需求表,或一个方程,或一个需求曲线。

需求量的变动,如果非价格因素不变,从而需求曲线维持不动,这时,由于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如果非价格因素发生了变动,从而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了位移,这种变动就称为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供给

一、供给量

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1、产品的价格。价格上涨,供给量就会增加。正比关系。

2、产品的成本。如果产品的价格既定,成本越高,利润越少,从而企业的供给量也就减少。反比关系。

3、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价格看涨,就会多生产。

三、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供给函数就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式

Q s=f(P,C,E,…)

Q s,某产品的供给量;

P,某产品价格;

C,某产品成本;

E,生产者对产品价格的预期;

企业供给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

规律:它总是一条自左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的曲线。价格上涨,供给量就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就减少。

四、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供给曲线不变(也就是说,所有非价格因素不变),因价格变化,供给量沿着原供给曲线而变化。

供给的变化,则是指因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供给曲线的位移。

供给,不是一个单一数字,而是指一个供给表,或者一条供给曲线,或一个供给曲线的方程。

供给量,则是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特定的供给量。

第三节供求法则和需求----供给分析

需求、供给和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称之为供求法则。

供求法则决定了价格形成和市场运行的机制。

一、供求法则(关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的原理)

供给、需求两条曲线相交之处,表明此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也即表明按这种价格成交能够使供需双方都满意。

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带来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动,具体可表现为三种情况: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的情况。

如果供给不变,只是需求变动(表现为因非价格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那么这种需求变动将会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按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如果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交易量都会提高;反之,如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和交易量就都会下降。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的情况。

如果需求不变,只是供给变动(表现为因非价格因素变动引起的供给曲线的位移),那么这种供给变动将会导致均衡价格按照相反方向变动,均衡交易量按照相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如果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就会下降,交易量则会增加;反之,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就会上涨,交易量则会减少。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情况。

a)如果需求减少(增加),供给增加(减少),则均衡价格下跌(上涨);

b)如过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或减少,则均衡价格的变动要视供求双方增减程度的大小而

定。

?当需求增加的程度大于(或小于)供给增加的程度时,均衡价格上涨(或下跌),

均衡交易量增加;

?当需求减少的程度大于(或小于)供给减少的程度时,均衡价格下跌(或上涨),

均衡交易量减少;

当需求和供给增加或减少的程度相等时,均衡价格不变,但均衡交易量变动的方向与需求和供给变动的方向一致。二、需求----供给分析法

通过绘制供给和需求曲线分析供给、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方法称为需求----供给分析法举例说明

1.对汽车需求的增加,会不会影响轮胎的价格

2.政府对产品征收消费税,对产品的价格和销售量有什么影响

第四节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源的配置

一、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几个角度论述)

1. 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们必须对使用和生产什么样的资源和产品进行

经济选择。

2. 资源的可替代性。

3. 消费者和企业怎样进行选择。依据的是价格信号。资源和产品的价格是其相对稀缺程

度的指示器。

4. 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基本标志是:社会上各种商品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即供求平

衡。

价格机制为什么能够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起基础作用

就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不仅需求和供给决定价格,而且价格反过来对供给和需求有反作用。涨价能刺激生产,抑制消费;降价则能抑制生产,鼓励消费,正是这个作用是价格对经济起调节作用。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就会下降,从而抑制生产,鼓励消费;当求大于供时,价格就会上涨,从而能鼓励生产,抑制消费。这样通过价格的波动,最终能是供求趋于平衡,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市场机制的不足

1、垄断因素的存在。

2、外溢效应的存在。私人成本和私人效益是指从企业角度计算的产品成本和效益。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是指从社会角度计算的成本和效益。经济学把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称为外溢成本。把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的部分称为外溢效益。

3、公共物品的存在。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它就有非竞争性;二是它具有非排他性。

4、信息的不完全性。

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1. 要有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2. 要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

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和政府进行必要干预。需求分析和需求估计

分析和估计企业的需求之所以十分重要是因为:

1) 高需求是企业能够兴旺发达的前提;

2) 它是企业一切计划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

第一节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用来说明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

用公式表示就是:需求量变动率与影响因素变动率之比,即E ,需求弹性;Q ,需求量;X ,影响需求量的某因素;

需求弹性可以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等。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价格弹性的计算

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Q ,需求量;,需求量变动的绝对数量;P ,价格;,价格变动的绝对数量

点弹性:计算点弹性的前提是需求曲线的方程必须已知。

弧弹性:不知道需求曲线的方程,却知道需求曲线上两点的坐标,用弧弹性计算在计算价格弹性时必须注意:

第一, 由于在价格弹性公式中,分子(需求量变动的%)和分母(价格变动的%)是按相

反方向变动的,即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上升;所以计算出来的价格弹性是负值.......。但通常我们使用绝对值来比较弹性的大小。某产品的价格.........................弹性大,这是指绝对值大...........

第二, 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是两回事,但是有联系。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程

反比,与的值成正比。所以,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尽管这条直线上各点的斜率不变,但由于的值是变动的,所以在这条直线上价格弹性也是变动的。如果其他条件相同,那么,平坦的需求曲线弹性大,陡的需求曲线弹性小。

2、具有不同价格弹性的需求曲线

按照价格弹性的不同,大体上可以把需求曲线划分为四类:

1) 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完全非弹性)

它表明在这条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弹性均为零(||=0),即不管价格多高,需求量总是保持不变(需求量变动率始终为零),这种需求曲线称为完全非弹性的需求曲线。例:自来水、电和燃气等没有替代品的情况。

2) 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完全弹性)

它表明在这条需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价格弹性均为(||=),即价格稍微上升,需求量就立刻降为零,这种需求曲线称为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企业的产品是同质的,价格提高,消费者会选择替代品。

3)需求曲线是一条方程PQ=k的双曲线(单元弹性)

所有的各点的价格弹性均为1(||=1),即价格变动一定百分率,会导致需求量变动同样的百分率。这张需求曲线称为单元弹性的需求曲线。

4)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弹性需求、非弹性需求)

在这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价格弹性时有变化的。

在A点,||=,因为A点的坐标中,Q=0,所以。

在B点,||=0,因为在B点的坐标中,P=0,所以。

在中点M,||=1,因为M点的斜率恰好等于,所以,。需求曲线的AM部分,||>1,称为弹性需求;MB部分,||<1,称为非弹性需求。在现实生活中,这类需求弹性时大量的。

3、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如果需求是弹性的||>1,那么提高价格会使销售收入下降;

如果需求是单元单性的||=1,那么变动价格并不影响销售收入;

格,即采用薄利多销,能增加销售收入。在这里一定条件就是指当价格弹性的值大于1时,属于弹性需求时。

4、价格弹性与总收入(TR,即销售收入)、边际收入(MR)和平均收入(AR)之间的关系价格弹性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由于当弹性需求是,降价能使销售收入增加;当非弹性需求时,涨价则会是销售收入增加;所以,销售收入一定在单元弹性时为最大。另外,当需求量为为零时,销售收入为零;当价格为零时,销售收入也为零。因此销售收入曲线(即总收入曲线TR)的形状为一条抛物线。

价格弹性与边际收入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入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额外增加一个产量能是总收入增加多少。假如产量量增加,会使总收入增加,那么,边际收入MR=。也是总收入曲线的斜率,这一斜率在需求量为零时最大,然后逐渐变小,到单元弹性(即TR最大时)时为零,在非弹性需求是则变为负值。所以,边际收入(MR)在需求为零时最大,在弹性需求时为正值,在单元弹性时为零,在非弹性需求时为负值。

价格弹性与平均收入之间的关系:

平均收入等于总收入除以销售收入,即。所以,平均收入也就是产品的价格P,平均收入曲线即企业的需求曲线。

平均收入(即价格P)、边际收入和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可以看出,当||=时,MR=P;||为其他值时,MR均小于P;||>1时,MR为正值;||=1时,MR=0;||<1时,MR为负值。

5、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弹性小,奢侈品的价格弹性大;

2)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就越大;

3)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重大,其价格弹性就大,比重小的弹性

小。

4)时间因素也影响弹性的大小。从长期看,其弹性就大;如果只看短期,弹性就小。6、价格弹性的应用举例

1)用于价格和销售量的分析和估计;参考书P38页重点计算题

2)用于政策决策分析

如果出口的目的主要在于增加外汇收入,那么对价格弹性大的物资应规定较低的价格,对价格弹性小的物资应规定较高的价格;

为了提高生产者的收入,人们往往对农产品采取提价的办法,对电视机、洗衣机、手表等高级消费品采取降价的办法,就是因为前者弹性小,后者弹性大。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

1、收入弹性的计算

需求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映程度。收入的点弹性计算:收入的弧弹性计算:收入弹性一般为正值。这是因为需求量Q和消费者收入I一般按相同方向运动,即当居民收入增加时,需求量也增加;收入减少时,需求量也减少。(也有例外,富强面粉和标准面粉的例子)。

经济学中,收入弹性为负值(||<0)的产品成低档货;收入弹性为正值(||>0)的产品为正常货;收入弹性大于1(||>1)的产品称高档货。

2、收入弹性应用举例

1)用于销售量的分析和估计

2)用于企业经营决策

如果预测到国民经济或本地区的经济即将出现新的高涨,则经营收入弹性大的商品更为有利。如果预测国民经济或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出现不景气,则最好是经营收入弹性小的商品。

3)用于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

收入弹性大的行业,由于其需求量的增长要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其发展速度也就应当快些。收入弹性小的行业,由于其需求量的增长要慢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其发展速度就只能慢些。

三、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1、交叉价格弹性的计算

设两个相关的产品x和y,计算y产品交叉弹性的一般公式为:y产品的交叉弹性,点弹性:y产品的交叉弹性,弧弹性:不同的交叉弹性的值,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

1)交叉弹性为正值(>0)。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与y产品需求量的变动方向一致。如

猪肉价格提高,会使牛肉需求量增加。这表示两种相关物品时替代品。如大米和面粉、棉布与化纤布。

2)交叉弹性为负值(0)。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与y产品需求量的变动方向相反。如照

相机价格提高,会使胶卷的需求量减少。这表明两种相关物品时互补品。如汽车与汽油、信封与信纸。

3)交叉弹性为零(0)。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对y产品的需求量没有影响,从而表明这

两种产品互相独立、互不相关。

2、交叉弹应用举例

1)企业如果生产多种产品,而且其中有替代品或互补品,那么在制定价格时就要考虑到

替代品或互补品之间的相互影响。

2)如果替代品或互补品在不同的企业中生产,那么交叉弹性可用来分析产品之间的竞争

关系。

3)交叉弹性还是从经济上划分不同部门的标志。交叉弹性的绝对值大,说明产品之间的

相关程度很大,从而说明他们在经济上属于同一部门。交叉弹性很小,说明两种产品互不相关,因而在经济上属于不同的部门。

第二节需求估计

一、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的方法通常有访问法和实验法两种。

二、统计法

估计需求的统计方法可以有两种,但最主要的是回归统计法

常用的需求函数形式有两种:一为线性函数;一为幂函数。

例题参照书本p44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

投入要素怎样组合才是最优产品产量怎样组合才是最优

生产函数反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Q=f(x,y,…)

Q-----代表产量;x,y-----代表诸投入要素,如愿材料、设备、劳动力等。

生产函数中的产量,是指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可能生产的最大的产品数量。也就是说,生产函数所反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以企业经营管理得很好、一切投入要素的使用都非常有效、没有浪费为假设前提的。

长期生产函数是指生产函数中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短期生产函数是指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但有的是固定的。

第一节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对短期生产函数进行分析并做决策)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互相关系

总产量是指一定数量的工人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指每一工人的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是指在一定数量劳动力的条件下,增加一名工人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三种关系:

1、工人人数取某值时的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的切线的斜率;

当边际产量为正值时,总产量曲线呈上升趋势(斜率为正值),此时增加工人能增加产量;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曲线呈下降趋势(斜率为负值),此时增加工人反映产量减少;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为最大(斜率为零)。

2、工人人数取某值时的平均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的连接线的斜率;

3、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当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时,平均产量为最大。

当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之上时,平均产量曲线呈上升趋势;当在平均产量曲线之下时,平均产量曲线呈下降趋势。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当固定生产要素利用不足时,其边际产量是递增的,但随着劳动力的继续增加,固定生产要素逐步充分利用以至于过度负荷,这时,边际产量就会递减。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注意两点:

第一,收益递减规律是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变动一种生产要素为前提;

第二,这一规律是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的。

三、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小于OA。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首先递增,然后递减。在这一阶段,总产量、平均产量均呈上升趋势;

第二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在AB之间。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但仍为正值,不过要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呈递减趋势,总产量仍呈上升趋势。

第三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大于OB。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均呈递减趋势。

原因分析:

第一阶段:由于总产量呈上升趋势,所以,单位产品中的固定生产要素成本(即固定成本)呈下降趋势;又由于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所以,单位产品的可变投入要素的成本(即变动成本)也呈下降趋势。

第二阶段:由于总产量呈上升趋势,所以,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呈下降趋势;又由于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所以,单位变动成本呈上升趋势。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运动方向相反,说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找到一点使两种成本的变动恰好抵消。

第三阶段:由于总产量呈下降趋势,所以,单位产品中的固定生产要素成本(即固定成本)呈上升趋势;又由于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所以,单位产品的可变投入要素的成本(即变动成本)也呈上升趋势。

四、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投入量的确定

某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MRP)=p时,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为最优

第二节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对长期生产函数进行分析并做决策)

在资金一定的条件下,投入要素之间怎样组合,才能使产量最大;

在产量一定的条件下,怎样组合,才能使成本最低。

需要利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

一、等产量曲线的性质和类型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等产量曲线的特性:处于较高位置的等产量曲线总是代表较大的产量。

等产量曲线划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投入要素之间完全可以替代,如煤气、石油,这种曲线形状是一条直线;

第二种:投入要素之间完全不能替代,如车架、车轮,这种曲线的形状是一条直角线;第二种等产量曲线有一种变型,如几种生产方法生产同种产品,这种曲线的形状是一条折线。

第三种: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是不完全的,例如,机器不能完全替代劳动力,这种曲线的形状是一条向原点凸出的曲线。等产量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即投入要素x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总是随着x的量的增加而递减。

x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当x取某值时,增加1个单位的投入要素x,可以替代多少单位的投入要素y。用公式表示:

二、等成本曲线及其性质

等成本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投入要素x和y的各种组合方式,都不会使总成本发生变化。

等成本曲线的一般表达式为:如果投入要素的总成本发生了变化,但两种投入要素的价格比例仍保持不变,那么,曲线仅仅发生平行位移,因为它的斜率未变。

离原点越远的等成本曲线所代表的成本越高。

1、图解法。如果已知等产量曲线,又已知等成本曲线。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相切点,就是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点。

第一步,画等产量曲线;第二步,画等成本曲线;第三步,找切点得最优解。

2、在多种投入要素相结合以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当各种投入要素每增加一元所增加的产量都互相相等时,各种投入要素之间的组合比例为最优。

例题书p62

四、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

如果从纯经济观点考虑,为什么对工业化国家来说是适宜的先进技术,对发展中国家不一定适宜。因为发展中国家工人工资低,采用一般技术反而更为经济。广种薄收。精耕细作。

第三节规模对收益的关系(对长期生产函数进行分析并做决策)

规模收益,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产生的影响。

一、规模收益的三种类型

假定aL+aK=bQ,那么,根据b的值的大小,我们可以把规模收益分为三类。

第一种:b>a,即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数。规模收益递增。

第二种:b=a,即产量增加的倍数,等于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数。规模收益不变。

第三种:b

二、影响规模收益的因素

一般会先后经历规模收益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

1、促使规模收益递增的因素。

A、工人可以专业化;

B、可以使用专业的设备和较先进的技术;

C、其他因素

2、促使规模收益不变的因素

3、促使规模收益递减的因素。主要是管理问题。

三、规模收益类型的判定h=k说明规模收益不变;

h>k说明规模收益递增;

h

n=1说明规模收益不变;

n>1说明规模收益递增;

n<1说明规模收益递减。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探讨生产函数最常用的形式)Q,产量;K,资本;L,劳动力;a,b,c,常数

它的对数形式是一个线性函数边际产量递减便于判别规模收益的类型它的变量K,L的指数b,c正好分别是K,L的产量弹性生产决策分析----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问题

如果一家企业生产多种产品,那么这些产品的产量如何组合,才能使利润最大

第一节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理论方法

需要使用两种曲线:一种是产品转换曲线;另一种是等收入曲线

一、产品转化曲线

产品转化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任何点,都代表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可能组合。

如果技术不变,产品转换曲线的位置,就取决于企业资源的多少,如果资源增加,曲线就会向外移动到T2。

如果产品产量组合在产品转化曲线的内侧,说明此时企业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始终是负的,这是因为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必然会导致另一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减少。

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就是产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

产品A的边际转换率就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品A,会使产品B的产量减少多少。

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产品A的边际转换率=

产品转换曲线特征,如果沿着产品转换曲线向右移动,产品A的边际转换率就会递增,即的值递增。原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再起作用。

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该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就会递增。

另外两种形式:

一种是产品之间不能互相转换的产品转换曲线,这种曲线呈直角形;

另外一种是产品之间能完全转换的产品转换曲线,其形状为一条倾斜的直线。

二、等收入曲线

等收入曲线,在这条曲线上,各点所代表的不同的产品产量组合都能得到相同的总销售收入。只要产品的价格不变,这些等收入曲线就相互平行,他们的斜率相同,都等于

把等收入曲线画到产品转换曲线图上,就可以找出这两条曲线的切点,这个切点就代表这两种产品最优的产量组合。

这种组合是产品转换曲线上各点中能使总收入最大、从而保证利润最大的组合。

在这一点上两种产品的价格比率(等收入曲线的斜率)等于产品A的边际转换率(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即,

一个单位产品A的相对机会成本就等于。

一个单位产品A的相对价值则为。

当产品A的相对价值大于其相对成本时,多生产产品A、少生产产品B是对企业有利的;当产品相对价值小于其相对成本时,则少生产产品A、多生产产品B是有利的。当产品A 的相对价值等于其相对成本时,企业的产品组合为最优。

第二节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实用方法----线性规划法

一、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线性规划模型

二、图解法

三、代数法

四、影子价格

如果企业投入要素A的投入量增加1个单位,可使企业的利润数增加万元。对于该企业来说,这个万元就是1个单位投入要素A的真正价值,这个价值称为投入要素A的影子价格。

一种资源或投入要素的影子价格表明如果企业增加或减少该资源或投入要素1个单位会对企业的总利润带来多大影响。

对企业决策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能告诉我们,那些投入要素正约束着企业的产量,是企业生产的“瓶颈”;哪些投入要素则利用不足,有富余。

第二,它告诉我们,为了扩大生产,用多高的价格去添购某种投入要素才是划得来。

成本利润分析

第一节管理决策中几个主要的成本概念

一、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适宜于做决策用的成本;

非相关成本是指不适宜于做决策用的成本;

二、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

机会成本属于相关成本;会计成本属于非相关成本。参例P82页

三、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

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定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

沉没成本,与增量成本相对应,如果有的成本不因决策而变化(即与决策无关的成本),那么,这种成本就是沉没成本。

变动成本属于增量成本,固定成本则是沉没成本。

在管理决策中,增量成本属于相关成本,是在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沉没成本属于非相关成本,是在决策时不予考虑的。

把增量成本与增量收入相比较,如果增量收入大于增量成本,说明这一方案会导致总利润的增加,因而是可以接受的。

参书P83例题

用机会成本做决策和用增量成本做决策是两种不同的方法,但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可以的处相同的结果。

四、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成本带来多大的变化。

五、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可变投入要素的支出,它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如直接工人的工资、直接材料费用等。

固定成本是指固定投入要素的支出,它不受产量变化的影响,如房租、折旧费、借款利息和管理费用等。

第二节成本函数

成本函数反映产品的成本C与产量Q之间的关系。C=f(Q)

一、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

企业产品的成本函数取决于:(1)产品的生产函数;(2)投入要素的价格;

当整个时期投入要素的价格不变,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即产量的变化与投入量的变化成正比关系,那么,它的成本函数,即总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正比关系;

增加而递增,那么,它的成本函数是,总成本的增加速度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

增加而递减,那么,它的成本函数是,总成本的增加速度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增;

以推导出它的成本函数。

二、短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

所谓短期是指这个期间很短,以至于诸种投入要素中至少有一种或若干种投入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这样形成的产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就称为短期成本函数。

所谓长期是指这个期间是如此之长,以至于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这样形成的产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就称为长期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中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长期成本中没有固定成本,都是变动成本。

三、短期成本曲线

总变动成本(TVC)曲线,总变动成本曲线取决于总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其形状为先递增、后递减。所以总变动成本曲线的形状必然是先递减、后递增。

总成本(TC)曲线与总变动成本(TVC)曲线两者的垂直距离等于总固定成本,每一产量水平上总变动成本曲线的斜率与总成本曲线的斜率都是相等。

由于平均固定成本(AFC)等于总固定成本(TFC)除以产量(AFC=TFC/Q),所以它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并渐渐接近于零。某一产量水平上的平均变动成本是总变动成本曲线图上联接原点到总变动成本曲线上该点的连接线的斜率。它的斜率最小点是平均变动成本最低点。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变动成本加平均固定成本(AC=AVC+AFC),或等于总成本除以产量(AC=TC/Q)。

边际成本(MC)等于总成本曲线上该点的斜率。其最低点处于总成本曲线上的拐点,因为拐点的斜率最小。

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总成本时,平均总成本处于最低点。

四、长期成本曲线

长期成本曲线实际上就是长期变动成本曲线,它没有长期固定成本曲线。

长期成本曲线可以分为长期总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就是工厂的最优规模。

一般讲的企业的最优规模,与一定产量上企业的最优规模是指两种不同情况。

五、成本函数的应用

1、假如一家公司下属有许多工厂,而且每个工厂的边际成本都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当各个工厂的边际成本都相等时,各个工厂之间的产量的分配,能使总公司的总成本最低。参书p90例

2、利用成本曲线分析,专业化水平高的工厂,是否一定是最优的工厂

取决于:(1)市场需求概率分布的情况;(2)不同产量水平上两个方案的成本差别有多大。如果需求概率分布摆动较大,对专业化水平低的方案有利。如果需求概率分布摆动较小,则对专业化水平高的方案有利。参书p90例

3、怎样利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不同的生产规模上,选用不同的技术

参书p90例

第三节成本利润分析方法

一、贡献分析法

在短期决策中,常常使用“贡献”的概念。“贡献”等于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去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成本,即等于由决策引起的增量利润。

如果产品的价格不变,增加单位产量的增量收入就等于价格,增加单位产量的增量成本就等于变动成本。

增加单位产量的贡献就等于价格减去变动成本。

贡献可以补偿固定成本和提供利润。

举例说明:

1、要不要接受订货参书P92例重点

2、是自制,还是外购

3、怎样分配追加的任务

4、怎样分配薄弱环节设备的生产任务

二、盈亏分界点分析法

盈亏平衡的产量就是指保本的产量,即在这个产量水平上,总收入等于总成本。

1、总收入和总成本是两条曲线。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当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时,就是这种图形。

2、假定价格不变,所以,总收入曲线是一条直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时,盈亏分界点图就是这种图形。

3、假定价格和平均变动成本都不变,所以,总成本曲线和总收入曲线都是直线,因而利润曲线也是直线。

假定价格和平均变动成本不变,一是为了使分析简化;二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在相关的一段范围内,线性的成本和收入函数与实际的成本和收入函数是很接近的。

1、确定盈亏分界点的方法

1)图解法

2)代数法

单位产品价格出售的产品数量=总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出售的产品数量

Q=FQ

在盈亏分界点上的产量,因为(P-V)等于单位产品的贡献(C),所以,上式又可写为:在盈亏分界点上的产量

2、盈亏分界点分析法的应用

1)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价格水平怎样确定参书P98例

2)要不要生产某种产品参书P98例

加上目标利润,Q=

3)选用什么样的技术来生产某种产品参书P98例

三、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则是分析企业在一定产量水平时,再多增产一个单位产品,会对总利润产生什么影响。

盈亏分界点分析法主要研究这些变量之间的静态关系,而边际分析法则研究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MR-MC=MMR:边际收入MC:边际成本M:边际利润

MR>MC,说明M为正值。因此如果增加产量,还能使总利润增加。

MR

只有在MR=MC时,企业的产量才是最优的,这时,M为零,企业的总利润达到最大。只有在总成本曲线上的切线与总收入曲线上的切线互相平行,即两者的斜率相等之处总利润才最大,这一处也就是MR=MC之处,此时的最优产量为Q

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

第一节市场结构的分类

市场类型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竞争、完全垄断

这四种市场结构在控制价格的能力、卖者的数目、产品的差异程度、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上各不相同。

第二节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

一、什么是完全竞争

基本特征:在这个市场里,产品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对定价无能为力。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买者和卖着很多;

2.产品是同质的;

3.生产者出入这个行业是自由的;

4.企业和顾客对于市场的信息是很灵通的;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短期产量决策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不存在价格决策问题。这时,它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水平的需求曲线表明,按市场价格,它想卖多少就能卖多少。但只要稍微高于市场价格,就一点也卖不出去。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的边际收入等于价格,所以,需求曲线与边际收入曲线是重合的。即P=MR=AR。

结论:只有P=MC时的产量水平为最优。此时,企业的总利润为最大。

企业平均成本曲线(AC)最低点的产量水平(Q4),是企业生产效率最高之点,也是单位产品利润最大之点,但不是企业总利润最大之点。企业总利润最大之点应在产量水平为Q3之处。

三、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不论是盈利企业还是亏损企业,最优产量的条件都是:P=MC

随着试产价格P的变化,企业的产量总是沿着MC曲线而增减。但当市场价格低于AVC

曲线的最低点时,企业就要停产。所以,在AVC曲线以上的MC曲线部分就是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当企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其产量水平Q必定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价格等于长期和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即P=AC(长期和短期)的最低点,此时经济利润为零;

(2)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MC(长期和短期),此时企业的总利润为最优。

所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P=MR=AR,当企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它就会存在这样的关系:P=AC(长期和短期)=MC(长期和短期)=MR=AR

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行为分析

1.关于企业的利润。企业可以获得正常利润。

2.关于企业的产量决策。企业无力定价,但能更具市场价格的高低调整自己的产量。

3.关于长期均衡的条件。P=MR=MC(长期和短期)=AC(长期和短期)。

4.关于竞争策略。企业之间不是互相竞争的对手,低成本竞争策略是企业唯一的也是最

佳的竞争策略。

第三节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

一、什么是完全垄断

如果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而且它所生产的产品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替代,新企业的进入又有很大障碍,这就产生完全垄断。

二、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

在完全垄断条件下,由于一个行业只有这一家企业,所以,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它的形状总是向右下方倾斜(注意,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假定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那么,它的价格与产量决策应在MR=MC之处。

参书p111例重点

需要指出:

(1)尽管与完全竞争不同,垄断企业对价格有完全控制能力,但并不意味垄断企业的价格定的越高越好。

(2)在MR=MC的利润最大化条件,由于MC是正值,因此,MR也必须是正值。这就意味最优价格和最优产量的确定必须在需求曲线的弹性需求阶段,因此在非弹性阶段,MR为负值。

(3)与完全竞争企业有自己的供给曲线不同,垄断企业没有自己的供给曲线。

三、市场进入的障碍

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不同,垄断企业在短期内所获得的经济利润,在长期条件下也能够保持下来。

在完全垄断市场里,存在许多进入障碍,主要有以下四种:

1.企业控制了产品的基本原料的来源

2.企业拥有专利权

3.现有企业规模经济性显着,规模较大。形成自然垄断企业。

4.政府特许

四、垄断企业的弊端

1.高价格。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产量不足。如果载能增加产量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福利。

3.生产效率低。一个原因是规模经济性未被充分利用;另一个原因是缺乏竞争压力,缺

乏推进技术创新和强化企业管理得动力和积极性。

垄断企业积极的一面,即垄断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因而规模经济性比较显着。

五、政府对垄断企业的干预

1.制定和执行反垄断法;

2.对自然垄断企业进行管制。自然垄断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规模经济性十分显

着。只要是价格管制。

从理论上讲,政府应该让企业把价格和产量定在P=MC处;

在实践中,较多地是允许企业按平均成本来定价,即在p=AC之处定价。

第四节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

一、什么是垄断性竞争

主要特征有三个:

1.在行业中企业数量很多;

2.企业进出这个行业是自由的;

3.各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是有差别的;

二、垄断性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短期价格和产量决策

假定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那么,根据MC曲线与MR曲线的交点(MR=MC之处)就可以得出它的最优产量为Q,最优价格为P。

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只要企业有经济利润或经济亏损,市场就有一种力量促使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它的成本曲线相切,是经济利润或经济亏损为零。

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当企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它的产量水平Q应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P=AC(短期和长期),此时,经济利润为零;

(2)MR=MC(短期和长期),此时,企业利润最大。

四、垄断性竞争条件下企业行为分析

1.关于价格和产量决策。价格要比完全竞争企业定得高,产量则比完全竞争企业少。

2.关于生产效率。生产规模总是小于最优规模。

3.关于竞争策略。A、价格竞争策略;B、产品差异化策略;C、促销(包括广告)策

略。

第五节寡头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

一、什么是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是指几家大企业生产和销售了整个行业的极大部分产品,因此,在这种市场里,竞争只是在几家大企业之间展开。

寡头垄断又可以分为如下两种:

1.纯寡头垄断(或称无差别的寡头垄断)。这是指在这个行业中,几家企业生产和销售

的产品都是同质的。

2.有差别的寡头垄断。这是指在这个行业中,几家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在顾客看来

是有差别的。

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行为的三种模式:

1.曲折的需求曲线模式;

2.价格领导模式;

3.卡特尔模式;

二、曲折的需求曲线模式

这个模式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上的:一家企业如果提价,其他企业一般不会跟着提价;但一家企业如果降价,其他企业一般就会跟着降价。

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的需求曲线由两部分(D e和D i)组成,他们共同构成一条曲折的需求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MC在缺口FG之间摆动是,企业的最优价格和最优产量决策不变。

三、价格领导模式

价格领导,即行业中的一家企业决定产品价格,其他企业则相应跟着定价或变价。确定价格的企业就领袖企业。

四、卡特尔模式

如果几家寡头垄断企业联合起来,共同规定一个价格,它们就有可能像垄断一样定高价,使整个行业的总利润最大。这种联合有公开和暗中之分。签订公开的正式协议的,叫卡特尔,达成非正式的秘密协议的,叫串通。

在MR和MCa+b相交之处,即可得到卡特尔的最优总产量Q和最优价格P。整个卡特尔的价格和产量确定之后,下一步是对所属企业分配产量配额。办法是遵照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进行分配,因为这样可使整个卡特尔的总生产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

参书p120例重点

五、非价格竞争

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中,一个总要的特点是不轻易变动价格。相互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通过价格进行,二十通过非价格因素进行,这就称非价格竞争。

非价格手段主要两个:

1.改进产品式样与结构、增加产品的用途和提高产品质量;

2.做广告;

除此之外,改善信贷条件、健全销售网点和改进售后服务等。

定价实践

第一节定价目标和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

一、定价目标

主要有以下四种:

1.以盈利作为定价目标;

1)以获得一定数量的利润作为定价目标;

2)以获得“满意”的利润的目标;

3)以谋求最大利润为目标

2.以扩大销售作为定价的目标;

3.以稳定价格作为定价目标;

4.以应付竞争作为定价目标;

二、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

1.产品的成本;

2.产品的需求。产品的需求主要指产品的需求曲线和价格弹性。价格弹性的大小是企业

确定价格政策的重要依据;

3.竞争对手的情况;

4.政府关于企业定价的政策与法令。我国目前实行的定价形式有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

和市场调节价三种。除国家定价外,后两种均属企业定价范围。

第三节企业定价的一般方法

一、以成本为基础定价

为什么要以成本为基础来定价

(1)成本数据比较容易获得,它的大小比较确定,以成本为基础定价,方便可行;(2)以成本为基础定价,一般就是在成本基础上加上利润等于价格,如此定价,企业对于能有多少利润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安全感;

(3)企业如要生存和发展,前提是收入必须大于成本;

1.成本加成定价法;参书131例重点

2.目标投资回报率定价法,这种定价法与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共同点是都是在全部成本的

基础上加一笔利润,不同的是成本加成定价法加的利润是按成本利润率计算的,而目标投资回报率定价法加的利润则按投资回报率来计算;

参书131例重点

3.最大利润定价法;参书132例重点

4.增量分析定价法,与上述三种定价法的共同点是都是以成本为基础,不同点是前三种

定价法,都是以全部成本为基础,而增量分析定价法则是以增量成本(变动成本)为定价基础的。参书132例重点

增量分析定价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1.企业原有正常的生产任务,也有利润,但因为生产能力还有富余,为了进一步挖掘这

些富裕的生产能力,需要决定要不要按较低的价格接受新任务;

2.市场不景气,企业任务很少,生产能力远远利用不足,同行竞争激烈,这个企业的主

要矛盾是求生存(即力求少亏一点);

3.企业生产好几种,在这几种产品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联系(互相替代或互补),其中一

种产品的价格决策不能孤立的只考虑一种产品的效益;

二、以需求为基础定价

根据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理解或根据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也称为购买者理解价值定价法。

三、以竞争为基础定价

1.随行就市定价法,适用于两类市场:完全竞争的试产;寡头垄断市场。

2.投标时最优报价的确定。

第三节企业定价策略

一、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1.系列产品定价策略

最优的定价方法应当根据系列中各种产品的价格弹性来定。弹性大的产品,利润率应当低一点;弹性小的产品,利润率高一点。

系列内一种产品价格弹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它所服务的顾客是属于哪一层次的(是富有的阶层,还是一般平民,前者弹性小,后者弹性大,在我国有的商品可由公费报销,其弹性也小);

一是这种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有没有特色,如果有特色,其他产品替代不了,而且这种特色在顾客看来十分需要,不可缺少,这种产品的弹性就小,对这种产品的价格就可以定得高一点。

2.互补产品定价策略

分为基本产品和配套产品两种,通常是对基本产品定低价,对配套产品定高价。

3.成套产品定价策略

配套出售的商品价格应定得比单个出售低。

二、差别定价策略

差别定价就是同一种产品,对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价格。

差别价格的存在需要以下三个条件:

1.企业对价格必须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产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分割的市场;

服务不能转卖,所以服务行业特别适合差别定价。

3.不同市场的价格弹性不同;

差别定价的种类有:

1.以顾客为基础。成人和儿童票、国内和国=外旅游票;

2.以产品为基础。不同型号的产品定不同的价;

3.以空间为基础。剧场的位置;

4.以时间为基础。长途电话,白天和晚上收费不同;

根据经济学原理,两个市场上价格的最优比应为:三、新产品定价策略

1.撇油定价策略

适用于以下情况:

1)不同的顾客有不同的价格弹性,企业有足够的时间,尽量先让弹性小的顾客充分购

买,然后,再向弹性大的顾客销售;

2)试制这种新产品的提前期比较长,因此,较高的价格不怕刺激竞争对手和其他替代

品进入市场;

3)规模经济型不显着

4)高价能给人们产品高级、质量好的印象

5)对未来的需求或成本的估计没有把握,如果一开始价格定太低,可能会带来很大的

风险;

2.渗透定价策略

适用于以下情况:

1)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低价能吸引很多顾客;

2)规模经济性明显,大量生产能使成本大大下降;

3)需要用低价阻止竞争对手打入市场,或需要用低价吸引大量顾客;

4)处于竞争或心理上的原因,需要尽快地占领大片市场;

四、折扣定价策略

1.功能折扣,例零售商卖给顾客的同时还要提供一定的服务

2.付现折扣

3.数量折扣

4.季节折扣

五、心理定价策略

1.价格高质量就好,就有品位

2.位数定价法¥

六、促销定价策略

招徕定价法,某几种商品低价或者亏本卖,吸引顾客到商店来;

另外还有定期折扣,此外还有提供免费维修、较长“三包”时间、或免费送货上门等。

第四节中间产品转移价格的确定

一、在外部市场条件下,转移价格的确定

在中间产品有外部市场的条件下,它的转移价格就按市场价格来定。

二、无外部市场条件下,转移价格的确定

按成本加利润定价、按全部成本定价、按变动成本定价都有问题。

应按照双重定价的方法,即除了用变动成本定价外,还要在各分公司之间合理分配利润的基础上来定价。

参书p144

长期投资决策

第一节投资决策概论

一、投资决策的一般原理

企业的投资是指当前的一种支出,这种支出预期将来能有收益,而这种收益延续的时间通常在一年以上。它包括:购置设备、房屋以及设备的改造或更新等。另外,培训费用、广告费用以及研究和发展费用等也属于投资。

投资和日常经营费用这两种支出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赢得收益的延续时间长短不同。

经营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只能在短期内(例如,在几个月或在一个会计年度内)赢得收益。

投资决策,与经营决策相比,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第一,在投资决策中,需要把近期的现金支出与远期的现金收支相比较,因而,必须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第二,在投资决策中,需要对未来的收益进行估计,而未来总包含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投资决策中,考虑不确定性(风险)的问题也就成为重要的课题。

尽管投资决策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它的基本方法和经营决策一样,仍然是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

传统经济学假定企业总是追求最大利润的,为使企业得到最大的利润,它的价格和产量水平必须满足MR=MC的条件。

把这个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投资决策,这就是投资的边际回报率和投资的边际资金成本相等时,企业的投资量水平才是最优的。

投资回报率是指每年的利润收入与其投资量之比。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1元资金所要付出的成本。

边际资金成本(MCC),是指在各个投资量水平上,每多获得1元资金需要支出多少成本。

边际资金成本(MCC)和内部回报率(IRR)的交点,即MCC=IRR之处,就是企业最优的投资数量和可接受方案的最低回报率。

二、投资建议

1.扩大现有产品的生产规模;

2.设备更新或技术改造;

3.发展新产品;

4.其他,如对三废的控制和治理,劳动保护设施的投资等。

第二节数据的收集和估计

投资方案提出之后,能否正确决策,关键就在于数据的收集和估计是否准确、可靠。一、净现金投资量

净现金投资量是指因决策引起的资金的增加量。

净现金投资量首先包括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格、运费和安装费等。流动资产的永久性增加;非购买性支出,如研究费用、广告费用、试验费用等也应当加上;如果设备更新,应当从新设备费用中减去旧设备的残值,加上旧设备的拆除费用;如果被更新的旧设备在企业内部移作它用,那么,它的替代价值应当从新设备费用中扣除。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净现金投资量,要在增量分析原理的基础上进行。

参书p151例

二、净现金效益量

净现金效益量是指企业在经营中因决策引起的现金效益的增加量。它等于因决策引起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减去因决策引起的经营费用(不包括折旧)的增加量。

净现金效益量并不等于利润的增加量,利润的增加量加上折旧的增加量才等于净现金效益量。

NCB=S-C

∵S=D+C+P

∴NCB=P+D

NCB,净现金效益量;S,销售收入的增加量;C,经营费用的增加量(不包括折旧);P,利润的增加量;D,折旧的增加量。

如果企业还要向政府缴纳所得税,那么税后净现金效益量应等于税后利润的增加量加上折旧的增加量,即:

NCB’=P’+D’

=P(1–t)+D

=(S-C-D)(1-t)+D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净现金效益时,要在增量分析原理的基础上进行。

参书P153例

三、货币的时间价值

S n=PV(1+i)n PV=

PV,现值;i,贴现率;n,时间;,现在的PV到第n年年末是的价值;

TPV=

参书p154例

四、资金成本

为了实施投资方案需要有资金,为了获得资金而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是从资金获得者的角度说的,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则是投资的必要收益率,低于这个收益率,投资者就会把资金转投别处。

企业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有两个:一是来自借债;二是来自权益资本,其中主要是发行普通股。

1.债务成本

税后债务成本=利息率(1-税率)

权益资金成本D1,D2,….,D t,将来预期每期的股利收入

g,公司每年的股利增长率

k s,股东的必要收益率

W,每股普通股的价格

股东的预期收益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时股利,它的收益率称为股利收益率,等于;

一部分是资本利得,即由于预期以后股票涨价给股东带来的收益,它的收益率称为资本利得收益率,在股利增长率g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它等于g。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税后债务成本;

,权益资本成本;

,,根据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债务和权益资本分别在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所谓最优资本结构是指能使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

第三节投资方案的评价方法

一、返本期法返本法的优点是简便,但它有严重的缺点,主要是:

1.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2.不考虑返本完了之后的净现金效益;

二、净现值法NPV,净现值;

R t,第t年年末的净现金效益量;

n,投资方案的寿命;

C0,净现金投资量;

i,资金成本(贴现率)。

三、内部回报率法

当投资方案的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与净现金投资量相等时的贴现率称之为内部回报率。一般认为使用净现值法比使用内部回报率要更好些,原因主要有三点:

1.内部回报率法师假设每年的净现金效益是按内部回报率来贴现的,而净现值法则假设

按投资成本来贴现;

2.净现值法比内部回报率法计算简便;

净现值法更便于考虑风险;第四节企业兼并价格决策

一、兼并动机

为什么要进行企业兼并

从宏观来看,主要是为了使存量固定资产能够流动起来,使社会资源趋于优化配置。

从微观来看,则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兼并的方法扩大生产规模,比用扩建的方法有更多的优点;

A、速度快;

B、风险小;

C、筹集资金方便;

2.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

3.减少风险;

4.改变企业管理的落后状况;

5.兼并可以使企业之间的生产要素得到互补;

二、兼并价格的确定

1.用现金收购

1)如何确定收购企业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

一部分是由于兼并后产生经济效益,从而产生了每年税后净现金效益量;一部分

是由于兼并后,为了进行生产改组和技术改造而需要的投资增加量。

2)如何确定被收购企业可以接受的最低价格

一种是假定被收购企业不被收购,继续经营下去,据预期每年的现金效益量算出

它的总现值,就是被收购企业的价值;

另一种方法是估计假定企业停业进行清算,变卖所有的资产可能得到的收入。2.用股票收购

无论是兼并方还是被兼并方,只有兼并后他们的股票的价值大于兼并前价值时,他们才会愿意兼并

企业决策中的风险分析

决策分为: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有风险条件下的决策、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如果管理者有足够的信息,就能够准确地预测将来的结果。

有风险条件下的决策,如果管理者能够预测出执行决策将来可能会得出几种结果和每种结果的概率是多少,在这种条件下做决策叫做有风险条件下的决策。

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如果决策会有多个结果,但这些结果的概率都无法知道,这种情况下的决策就属于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第一节风险概念和风险衡量

一、有关风险的概念

策略,是指若干个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一个,它能够被实施来实现管理目标。

自然状态,是指将来可能存在的某种条件,它对策略的是否成功会产生重大影响。

自然状态:衰退;正常;繁荣。

风险,是指一特定策略所带来的结构的变动性的大小。

一般来说,结果的变动性大,风险也就大。风险就是指决策结果的变动性。

二、对风险的衡量

投资方案各种可能结果的概率分布的分散程度可以用统计方法,即通过求标准差的方法来测定。其公式如下:当两个方案的期望效益相同时,可以直接用标准差来比较风险的大小。但如果两个方案的期望效益不同,直接用标准差就不好比较,此时就要用变差系数来测定它们的相对风险。其公式为:参书p174例

第二节经济学关于风险的理论

一、对风险的三种态度

风险需求者、厌恶风险、风险中立者

二、边际效用理论与风险厌恶型行为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人们为什么厌恶风险可以用钱的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来加以说明。(效用理论)。

三、影响人们对风险态度的因素

1.回报的大小

2.投资规模的大小

第三节降低风险的途径

一、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的方法有两种:a、替代;b、取消

二、减少风险

三、承担风险

自我保险

四、分散风险

五、转移风险

1.套头交易。套头交易是指通过期货的买卖,把将来因原材料的波动可能引起的损失

(或利益)转移给别人。

2.分包。

3.购买保险。

第四节在决策中如何考虑风险

一、使用经过风险调整的贴现率

二、决策树

三、敏感性分析

分析这些数据的变动(将来实际数字对估计值的偏离程度)对投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称之为敏感性分析。

1.确定投资方案对不同数据(变量)的敏感程度;

2.测算如果有关数据发生一定幅度的变动,对投资决策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第五节不确定条件下的企业决策

一、最大最小收益决策法参书185例

二、最小最大遗憾值决策法参书186例

第六节信息的搜集成本和价值

一、信息的搜集成本

二、信息的价值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中国当前汽车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我国现有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 我国汽车产业现有厂商之间的竞争是5种竞争力量中表现最直接和最强大的。 (1)行业内现有厂商的数量和规模 我国汽车按照用途可以划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而我国汽车生产商众多,有的汽车生产商只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有的却涵盖多个细分市场。各生产商之间在价格、新技术、营销策略、品牌效应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同时,我国汽车生产商大致可以划分为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三大类。由于进口品牌大多专注高端市场,合资车企大多为传统大型国企,虽然底子厚,但很多国有企业的通病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自主车企大多为民营企业,较为灵活,因而行业内的竞争成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的竞争。 (2)市场需求增长速度 过去十几年,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现有厂商均有扩张发展的机会,各厂商不得不

动用所有的财务资源和竞争资源去扩张自己的产能,因而很少会去攻击对手。 但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有所回落。2011年11月,我国汽车产销环比增长、同比下降。1月至11月,汽车产销增速与前10月相比继续趋缓。面对这种局面,继续扩张的企业或生产能力过剩的企业会降低价格或采用其他提高销售的策略,从而引发对市场份额的争夺,加剧市场竞争。 (3)固定成本或库存成本 部分合资车企采用诸如准时制等先进的生产方式以及品牌效应所带来的良好的销售业绩大大降低了其库存成本,有效分摊了其固定成本。而自主车企诸如奇瑞汽车、比亚迪汽车由于盲目扩张产能而在当前市场需求有所回落的局势下,不得不面对生产能力利用率低、库存成本攀升等竞争压力。 (4)品牌忠诚度及顾客转换成本 我国汽车购买者对进口品牌和合资品牌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且其与自主品牌相比,具有更高的保值率。因而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在进口品牌与合资品牌方面的顾客转换成本仍然较高。然而,在自主品牌方面,由于顾客转换成本较低,所以自主品牌厂商之间往往发起价格攻势以缓解竞争压力。 (5)行业内厂商对其现有市场地位的满意度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不定项选择题。(1分*5=5分) 二、名词解释(5分*4=20分) 1、文化经济总量增长 答:文化经济总量增长是指以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递升过程中所反映的数量比例关系。这种数量比例关系所反映的是文化经济增长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以及由这种数量的比例关系所揭示的文化经济发展趋势。 2、商品性文化需求 答:商品性文化需求是指人们通过购买手段,支付一定的价格,以货币交换方式实现的需求。根据需求动机的不同和购买结果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投资性文化需求和娱乐性文化需求,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3、文化消费 答:文化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以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 4、浮动价格 答:浮动价格,也成“国家指导价”。这是指物价管理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某些文化商品的价格可以在基本价格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幅度内进行浮动而形成的价格。 5、物态化文化生产 答:物态化文化生产是运用社会化生产工具将原创性文化产品制作、加工、复制、转化为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整个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后形态——物化形态。其特征是将具有价值的原创态成果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化成果,是机器复制时期最主要的方式。 6、文化供给 答: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为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商品和商品的数量,与文化需求相对应。它作为文化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文化需求共同构成文化经济的基本矛盾运动。 7、产权价格 答:所谓“产权价格”,是现代社会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用以约定判断文化商品价值标准的特殊货币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作品的著作权,即对精神生产者原创成果的知识财产权的法律认定来实现的。 8、文化投资 答:文化投资是指一定的经济主体为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它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 三、简答。(10分*3=30分) 1、简述造成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原因。 答:造成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原因有三个:①一是由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在运动过程中发展到革命性变革时的节奏快慢不同,即经济基础的变革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变革并不总是同步发生的,而是以或快或迟的表现形式出现的。②二是文化的增长不仅受经济的制约,而且受政治、法律、哲学、道德、社会思潮等诸多意识形态的影响。③三是文化作为一种有生命的社会现象,终究还是一种积累,有自己特殊的运动规律。 因此,在一定的经济规律支配下,文化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既有平衡,也有不平衡;既有成比例发展的时候,也有不成比例的时候;既在同一社会水平线的对称点上相应,又在历史的长河中螺旋形的曲线交叉向前推进。 2、简述文化供求的调节手段。

管理经济学重点

1、管理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与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传统经济学,主要指西方的微观经济学。 2、管理经济学要与微观经济学的共同之处 (1)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与行为。 (2)都要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企业与行为。 3、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 (1)微观经济学对企业行为的研究(抽象的企业),就是以企业与唯一目标即追求最大利润为前提的。 管理经济学研究的就是现实的企业,企业短期的目标就是多样的,利润不过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企业长远的目标就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指标来衡量。 (2)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为已知的与确定的。 管理经济学认为现实的企业通常就是在环境十分复杂、信息多变的很不确定的情况下经营的(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 (3)微观经济学就是一门理论科学,研究的就是与企业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即企业的一般规律。 管理经济学就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就是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结合企业的各种具体条件,做出最优行动方案的决策。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一)建立经济模型(也叫数学模型) 模型就是用来代表简化了的现实。在管理经济学中,也要利用经济模型来做管理决策。 (二)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就是微观经济学分析与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增量分析法就是边际分析法的变型,优点:简便可行、十分实用。 (三)需求弹性理论 弹性就是用来分析自变量的变化与因变量的变化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企业的一切决策都要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求弹性就是进行需求分析的最重要的工具,使需求分析得以定量化。 (四)关于市场机制与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 有关市场机制与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就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就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在各种投入要素之间保持最适度的比例关系。 (六)机会成本的原理(以后书中的重点) 机会成本就是把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就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七)货币的时间价值 就是指因放弃现在使用资金的机会,可以换取的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计算的回报。 三、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决策就就是选择,就就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法。 最优方案就就是最有利于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方案。 (一)企业的目标(长期、短期) 1、企业的短期目标: (1)投资者(2)顾客(3)债权人(4)职工 (5)政府 (6)社会公众(7)技术改造 企业的短期目标就是多样化的。利润虽不就是企业唯一的目标,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短期内可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而致力于其她其她目标的实现。 2、企业的长期目标: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就是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与。(企业价值就是能反映长期利润大小的概念) 企业价值 由于利润等于总销售收(TR)减去总成本(TC),上述方程式又可表述为

《管理经济学》整理笔记

《管理经济学》整理 绪 论 P3 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P 3~P4 识记 二、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及重要意义:P 4~P6 识记 三、 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对短期目标的设计和安排要服从于长期目标,在短期内,企业可以暂时放弃或减少对利润的追求。 1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它包括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技术改造。 领会 P6 企业价值的定义——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即:企业价值=∑=+n t t t i 1)1(π=∑=+-n t t t t i TC TR 1)1( 式中πt 是第t 年的预期利润,i 是资金利息率,t 表示第几年(从第1年,即下一年到第n 年即最后一年),由于利润等于 总销售收入(TR )减去总成本(TC ),式中TRt 是企业在第t 年的总销售收入,TCt 是企业在第t 年的总成本。 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 利润=销售收入-企业成本 会计成本→不能用于决策,它属于历史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出,支未反映企业为使用这些 P7 资源而付出的总代价。 机会成本——定义: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它才是真正的成本。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机会成本 ①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把这笔资金借出可得到的利息。 P8 ②业主自己兼任经理——他在别处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薪水。 ③机器原来闲置,现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零。 ④机器原来生产A ,可得利润X 元,现在改生产B ——生产A 可得到的利润X 元。

⑤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按市价计算。 ⑥按目前市价购进的物料、雇用的职工以及贷入的资金——与其会计成本一致。 ⑦机器设备折旧——该机器设备期初与期未可变卖价值之差。 >实际支出的部分,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不可用于决策) 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企业利润-会计成本 P7 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识记+计算(外+内) 简单应用销售收入-机会成本=销售收入- +计算 意义——大于零,则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正常利润的定义——是指企业主如果把投于企业的资金投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是为了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识记必须给他的最低限度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公式:全部机会成本=资金机会成本+薪水机会成本+折旧机会成本+销售机会成本+经营费用机会成本 管理经济学定义——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P3 经济模型定义——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 P4 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边际分析法定义——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 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P4 机会成本的定义——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P5识记+计算 会计成本的定义——是指会计帐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是面向未了的。会计成本不反映因对资源的使用做出了选择而带来的全部牺牲,因而它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P5 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P13 需求 需求量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P13 识记 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①产品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一个最重要、最灵敏的因素。(价格↑→需求量↓) P13识记②消费者的收入(指平均收入)—一般地,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向相同方向变化。(收入↑→需求量↑) ③相关产品的价格—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替代品价格↑→需求量↑;互补品价格↑→需求量↓ ④消费者的爱好 ⑤广告费用 ⑥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 需求函数——就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即:Q x=f(P x,P y,T,I,E,A,…) P14 识记 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或Q D=f(p)。P15 识记 它可以分为个人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P16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企业需求曲线——表示某企业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曲线的规律——它总是一条自左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的曲线。P16 识记 需求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变化时需求曲线的位移。识记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需求量沿原需求曲线发生的变动。P16 识记 需求量变动的规律:价格↑→需求量↓;价格↓→需求量↑。P16 需求的定义——是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它是一个需求表,或一个方程,或一条需求曲线。P16 供给 供给量的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钟产品或劳务的数量。P18 识记 则是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特定的供给量。P20

学生个人读书计划表

学生个人读书计划表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下面为大家带来学生个人读书计划表,供大家参考! 学生个人读书计划表1 读书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读书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为了汲取书籍的乳汁,积淀文化内涵。新学年又开始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个人读书计划。 一、读书目标: 1.以“让读书成为习惯”为出发点,要讲求实效,按照学校读书活动实施计划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投入到这次规模较大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中去。 2.通过读书,使自己作文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增强。 二、读书活动安排: 1.自购图书读书,加强学习。 本学年我要自己订购一种跟学习有关的杂志《小学生天地》,我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读书,寻求先进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读书的过程中要随时记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写出反思和随笔来记录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除读书自己订阅的书籍外,还可以借阅其他同学的刊物,广泛涉猎,开阔视野,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另外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在网上寻找好的资源帮助学习。

3.读中外文学名著,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名著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平时要多读书名著,可以提高自身的精神层面,净化自己的灵魂。本学年自购中外名著作3—5本,每学期精读2-3本。构建家庭书屋,倡导藏书。 4.积极参与读书交流活动,讨论读书的收获与困惑,让读书活动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 5.要求自己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读书半小时以上;平时能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学生读书沙龙活动;每月上交一篇读书心得或笔记,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6.平时要与家长一起共读书,创造家庭读书氛围,共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计划读书内容 1、经典读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2、选读书目:《狼王梦》《苍狼》《马小跳爱数学》《小灵通漫游未来》 3、每月必读:《小学生天地》《意林》《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唐诗宋词》 学生个人读书计划表2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博览群书,开阔思路,活跃文思,心飘万里之外,神游八方。读书的好,古人清楚,今人更是明白,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少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

文化经济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文化经济学:是研究文化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揭示文化经济对于现代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丰富人们关于文化和经济的理论系统与政策系统,实行新的社会主义和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正日益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成为一个崭新的科学领域。2.实证分析:旨在判明文化经济及其结构、组织、资源、投资等在一定条件下是如何运行、如何重组的,通常运用统计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对象的运动趋势做出判断和描述,阐明客观对象“是怎样”的命题。3.原创性文化生产:这是文化生产者(作家、艺术家、理论家等)以个体性精神劳动形式,独立地按照个人的意愿,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宇宙等的看法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即所谓的创作或写作,是整个文化生产过程的前形态——原创形态。这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形态,决定了文化经济的存在与发展。4.第三种形态:以原创作品形态直接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但绝不是机械化、社会化的生产,而是以个体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原创态生产。这一类文化产品,唯有它的原创性才使它具有艺术的和商业的价值。文稿拍卖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手稿拍卖,都属于这一类形态。 5.文化消费:文化商品运动的价值实现方式,是社会文化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标志人类文明存在的一种尺度,也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动力形态。它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简单地讲,即是对以一定物质或服务劳动为载体的精神获取行为。 6.精神文化资源:包括文化遗产以及教育、科学、文学艺术、道德、法律、宗教、民俗等精神产品中所蕴含、可用于文化生产和活动的诸多重要内容和形式。 7.文化市场调查:是文化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经营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去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文化市场营销方面的情报资料。从而掌握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便对文化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提出方案或建议,供企业决策人员进行科学的决策时作为参考的一种活动。 8.公共文化产品:即所谓文化的公共物品,因无法实现谁消费谁付费的原则,市场机制在公共文化产品运行中基本失灵,非赢利性,即公益性是它的主要品性。进入公共领域的公共文化产品有相当一部分也是以商品形态出现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同时存在,这样公共文化产品就出现两大类型:一类即完全意义上的“公共文化产品”,是非商品性的;另一类是相对意义上的“公共文化产品”,即失去著作权保护进入公共领域的文化产品。 9.产权价格:是现代社会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用以约定判断文化商品价值标准的特殊货币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对作品的著作权,即对精神生产者的原创成果的知识财产权的法律认定来实现的。10.文化投资:是一定的经济主体为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在这种经济活动中金融投资的运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而文化投资也指一种特种资金文化金融投资。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实力,文化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数量。11.文化环境分析:文化环境是关于文化发展的生态系统。对于不同的战略主体而言,由于所处的文化地位不同,他们的文化环境构成状况也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就决定了对文化环境分析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应当基于对周边环境——各种文化环境的综合分析上。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doc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行管版) 一.绪论: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 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 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 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 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它反映企业通过经营增加了 多少货币收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税的根据等。(会计利润 =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6、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经济利润 =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7、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的利润。指业主如果把他在本企业的投资 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即为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必须给他的最少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8、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9、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帐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内涵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 二.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1、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 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一般的,↑↑)、相关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一般,在限度内↑↑)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一般,价格看涨,需求量↑)等。 3、需求曲线:是假定需求函数中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 系的表达式,或 QD=f (p),需求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规律。可分为 个人、企业、行业三种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 关系。行业需求曲线可由行业内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横向相加求得。 企业需求曲线:表示某个企业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 格之间的关系。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1)

案例一:食用油价格波动 一、影响食用油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一)食用油的供应情况 1.食用油加工原料(如大豆、花生、玉米、菜籽等)供应量 食用油作为油作粮食加工的下游产品,其供应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着食用油的供应量,正常情况下,油作粮食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食用油供应量的增加。这些油作粮食的来源主要分为国产和进口两种,两类的供应量都影响食用油的供应。 2.食用油产量 食用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油作粮食供应量、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产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产量增加价格相对较低,产量减少价格相对较高。 3.食用油进出口量 食用油进口量的变化对国内食用油价格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4.食用油库存 食用油库存是构成供应量的重要部分,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在多数情况下,库存短缺则价格上涨,库存充裕则价格下降。但由于食用油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一旦库存增加,价格往往会走低。 (二)食用油的消费情况 1.国内需求情况 2.餐饮行业景气状况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数不断增加,餐饮行业的景气状况对食用油需求明显非常明显。 (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 1.油作粮食的价格

用于榨油粮食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食用油的生产成本。如现在的豆油,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使得进口大豆的压榨数量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压榨数量。从而使豆油价格原来越多地收到进口大豆价格的影响。 2.替代品的价格 食用油种类繁多,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等等,相互之间价格都存在一定的互相影响。 (四)农业、贸易和食品政策的影响 1.农业政策 国家的农业政策往往会影响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 2.进出口贸易政策 如关税的征收等。 3.食品政策 如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等。 二、政府出台限价令的原因是为了稳定食用油的价格。但是实施之后的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限价令在市场经济下,并不是稳定物价的良方。 三、博弈关系: 在上游产品普遍上涨的情况下,食用油的单方面现价,已经构成对市场公平的妨碍。现在,一些油企的利润已经出现严重的倒挂,一些无法享受补贴的企业和一些小型企业已经处于濒临倒闭的状态。如果这时还义无反顾地将限价令进行到底,那么食用油市场一定会萎缩。食用油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只要没有串通涨价,没有操作市场的行为,政府就应该尊重市场规律,不做过多的参与。因为不理智的管制,只会越管越乱,越管越槽。从以往的经验看,任何的占时限价,都只不过是推迟涨价时间的行为。

文化经济学论文

文化经济学论文 曹士悦 1422212 在期中作业中,我们小组对于黄浦区以及闵行区进行了电影院上座率的调查,得到了客观的数据。由此,我将以这个为基础,结合文化经济学知识,谈一谈对影院利润有着重大影响的几个因素中,究竟什么是核心。 一、上座率的意义及价值 上座率即一部影片获得观众人次的多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优秀的影片上座率就高,反之则低,因而上座率又是衡量一部影片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上座率还直接影响票房价值,上座率高票房价值自然高,所以对一部影片票房价值大小往往用上座率多少来衡量。 很多分析和报道都喜欢拿影片的上座率说事儿,但实际上上座率的权威性并不高,很多时候可能会误导我们对影片实际表现的判断。 从上座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上座率与每个电影院中的每个影厅的座位数有关,而当影院排片人员把一部电影排在不同影厅时,上座率的计算会更加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市面上有6种左右的售票系统,每一种的上座率算法是否相同有待调查,全国近4500家影院的数据汇集到专资办,再对所有影院的上座率取算数平均,其误差可想而知。

举一个简单点的例子,一个100座的厅进50人与一个200座的厅进100人,上座率都是50%,但是产出的结果差50人的票款,所以无论用上座率去调整排片还是去判断影片的受欢迎程度,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上座率这个数仅供参考,最好不要以它来做判断或决策。 二、排片率的影响以及排片的几个因素 在我们所作的调查报告中,有一些普遍的因素,如环境,交通,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等,可以比较合理的解释不同地区的相同时段的相同电影的上座率有很大差别的原因。但除此之外,我们发现,除了以上这些外因以外,排片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情况下,大片上映首周的排片率都能在25%以上,《疯狂动物园》上映时达到了创纪录的45%。在黄浦区这样的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几个比较著名影院,如大上海电影院,和平影都,大光明电影院,有能力引进更多的进口电影,同时也利用场地的优势,在相同时间内可以有多个影厅放片,大大增加了排片率。 然而,跟上座率存在的问题一样,排片率只是简单的反应了场次的占比,并不能反应场次背后影厅座位数不同造成的影响——也就是影片理论总容量的不同。 还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6个厅的影城,一天总计能排映31场电影。影片A排满了3个厅,共15场,每个厅70个座位,共能卖1050张票,排片率为49%;影片B排满2个厅,共10场,每个厅100个座位,共能卖1000张票,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

绪论:一?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同:前者与后者都是研究企业的行为,都要根据对企业目标的假设,再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来研究。异:(1 )后者是一门理论科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而前者则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2)后者是以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求最大利润为假设的,而前者则认为实现企业的目标从短期看,只能是有条件地谋求尽可能多的利润,从长期看,则是追求企 业价值的最大化(3)后者是以企业所处环境的全部信息已知为假设的,据此来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而前者则认为企业的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因而需要依靠多种学科的知识对 有关数据进行预测和估计,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具体决策。 二、管经的理论和支柱 主要有:建立经济模型,边际分析法,需求弹性原理,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机会成本概念和资金的时间价值。 三、管经的决策准则 1、企业目标:企业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2、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可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机会成本:(1)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一一把这笔资金借出可得到的利 息。(2)业主自己兼任经理一一他在别处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薪水。(3)机器原来闲置,现在用来生产某种产品一一零。(4)机器原来生产A,可得利润X元,现在改生产B―― 生产A可得到的利润X元。(5)过去买进的物料,现在市价变了,其机会成本一一按市价计算。(6)按目前市价购进的物料、雇用的职工以及贷入的资金——与其会计成本一致。 (7) 机器设备折旧一一该机器设备期初与期未可变卖价值之差。 3、经济利润的意义:大于零,则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4、机会成本=外显成本+内含成本 名词解释: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 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企业的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的现值之和。 6、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它反映企业通过经营增加了多少货币收 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 税的根据等。 7、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报告

作业 管理经济案例分析报告 时间:2013年12月19日 中国洗护发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材料一: 中国目前有超过1600个洗发水生产商,洗发水品牌超过2000个。我国的洗发水市场格局近年来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跨国公司的知名产品基本上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形成了各自的品牌忠诚的群体,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国有品牌的市场份额则相对比较小。 据CTR 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2008年上半年中国洗发水市场占有率数据显示,在市场占有率TOP10中,本土洗发水只有霸王(3.5%)、拉芳(3.0%)两品牌进入,分别位居第八位和第十位。 就单一品牌在中国销售额来说,飘柔已经高达30亿左右,海飞丝20多亿,潘婷近20亿,力士、夏士莲应该也在16至18亿之间,而中国本土洗发水单一品牌销售额达到或超越10亿的屈指可数。 洗发水市场是一个块状同质化非常严重的市场,在品质、概念、价格、促销方式、传播模式,甚至包装风格等各方面差异都很细微的情况下,进行差异化探索就显得非常艰难。而本土洗发水品牌在外资洗发水品牌“老大”的阴影下,遭遇突围乏力的困境。 而在市场的历练中,本土洗发水品牌霸王、拉芳、好迪、蒂花之秀、迪彩等脱颖而出,走在前头,或以概念细分制胜,或以营销手段创新突围,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有相当分量。在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的广大乡镇市场,近五年来拉芳、蒂花之秀、好迪、采乐4大流通巨头地位至今无人能撼。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调查显示,洗发水是三、四级市场消费者的三大必备用品之一,渗透率都在95%以上,约一半的县城消费者的购买价格在每瓶15元以下,而在农村,这一数字达到了六成以上。 材料二: 通过调查发现,在洗发水领域的一些主要品牌正在逐步失去它们的市场份额,而消费者购买的品牌总数却在一直增长。据IMI 调查,有40%~50%的消费者在将来6个月更换洗发水品牌的考虑。 学 院: 学 号: 调查者:

文化经济学提纲

文化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称解释 1、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也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 2、文化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以及文化产业中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的科学。(胡慧琳) 3、文化需求:人们为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 4、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商品的数量,与文化需求相对应。 5、文化消费结构:指人们在文化消费过程中享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品与服务的比例关系。 6、文化消费: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享受文化消费品和劳务的过程。 7‘文化消费水平:一定时期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文化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8、文化市场:从狭义来看,是进行文化商品交换的场所,从广义来看,文化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9、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文化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文化生产要素。包括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文化人才资源三类。 10、所谓文化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 11、文化商品的价格体系:文化经济领域中存在的各种价格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有机整体。12、文化投资是指一定的经济主 体为了获取社会的、经济的效益 而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 事业、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动。 13、文化投资结构:文化投资在 文化经济各组成部分中所含要 素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它 是文化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方 面。 14、文化战略—两层含义:一是 关于文化的战略——文化本身 的战略,等同于文化发展战略。 二是关于文化应用的战略—— 战略主体把文化用作实现战略 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公司或组织 等传播发展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的基本指导思想、目标、方法和 策略。 15、文化发展战略: 16、文化经济管理体制是国家对 文化经济实行管理的一种组织 制度体系,由职能划分制度、组 织制度和调节制度组成,是实现 一个国家主权和政权意志的工 具 简答:1、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 象(胡惠林): 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 文化本身,而是生产文化、供应 文化和使用文化的活动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经济现象,是从文化 理论与经济理论的互相结合上 来考察文化商品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客观规律。 2、具体内容包括 (1)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位和作用; (2)文化作为生产力要素(文化力) 的特征、功能以及结构体系; (3)文化产业化对现代社会经济 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4)文化产业的经济规模及其结 构成长和变动的规律; (5)文化市场的结构运动、功能以 及文化市场价格变动的规律; (6)价值规律和文化规律在文化 艺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的特 殊作用; (7)文化产业同其他国民经济部 门,特别是同社会经济部门发展 之间的相互关系; (8)文化艺术部门作为非物质生 产领域同物质生产领域之间的 相互关系等等。 文化需求的类型 非商品性文化需求、商品性文 化需求、表达的需求 文化需求的影响因素 1消费者的收入2.相关产品的价 格3.文化品位4.闲暇时间5.教育 程度 文化供给的类型 商品性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 门在一定的时期以一定的价格 向文化市场提供的文化商品的 数量。 非商品性供给:非商品性文化供 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向社会无 偿提供的文化产品的形式和数 量,主要表现为社会公益性文化 供给和为营造社会文化环境而 提供的文化供给。 影响文化供给的因素: 价格、文化商品的生产能力、文 化产品的生产周期、文化经济政 策。 文化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层次性矛盾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地域性矛盾 文化供给和需求的价值取向背 反性矛盾 文化供给的调节的方法:价格调 控、税收杠杆、财政资助、行政 立法 文化消费的特点 1、文化消费以经济发展为前提, 具有相当的弹性。2、消费内 容的精神性 3、文化消费能力的层次性 4、文化消费时间的延伸性 5、文化消费对人的灵魂的塑造

最新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需求 需求和供给是构成市场的两个基本因素。 一、需求量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者劳务的数量。 一定时期,一般指一年; 一定条件,指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如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以及消费者爱好等)。 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产品的价格。产品价格上涨,其需求量就会减少;产品价格下跌,其需求量就会增加。反比关系。 2、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收入提高,需求量就会增加;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需求量也就减少。正比关系。 3、相关产品的价格。相关产品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替代品,产品的价格上升,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产品的价格下降,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替代品之间成正比关系。互补品,产品的价格上升,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产品的价格下降,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互补品之间成反比关系。 4、消费者的爱好。 5、广告费。 6、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如果价格看涨,需求量就会增加;如果价格看跌,需求量就会减少。 三、需求函数 需求量就是影响它的诸因素的函数。 需求函数就是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Qx = f(Px , Py , T , I , E , A , …) Qx,为对某产品的需求量; Px,为某产品的价格; Py,为替代品(或者互补品)的价格; T,为消费者的爱好; I,为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E,为对价格的期望; A,为广告费。 题【例1-1】,略,重点,p15

四、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假设在除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QD= f(p)。 见【图1-1】,p15 个人需求曲线,表示单个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行业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企业需求曲线,表示全部顾客愿意向该企业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动规律,价格上涨,需求量就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就增加。 为什么?这是因为: 1)由于价格降低,消费者用同样的钱可一个买到更多的东西; 2)原来因为价格贵买不起的消费者,也来买了; 3)过去因为价贵使用替代品的消费者,现在因为降价也来买了。 所以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量的增加。同样道理,价格上涨,需求量就会减少。 五、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求是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它是一个需求表,或一个方程,或一个需求曲线。 需求量的变动,如果非价格因素不变,从而需求曲线维持不动,这时,由于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如果非价格因素发生了变动,从而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了位移,这种变动就称为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供给 一、供给量 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1、产品的价格。价格上涨,供给量就会增加。正比关系。 2、产品的成本。如果产品的价格既定,成本越高,利润越少,从而企业的供给量也就减少。反比关系。 3、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价格看涨,就会多生产。 三、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供给函数就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式 Qs = f(P , C , E , …)

管理经济学

2016年秋季学期 《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 指导老师:魏琦李树明 学号: 姓名:张风帆 年级:16级MBA(1)班 成绩: 目录 1.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 (2) 1.1你如何看待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 (2) 1.2房地产的价格应该由谁来决定 (2) 1.3从政府管理角度如何分析政府在案例中扮演的角色 (3) 2.京广高铁的价格难题 (5) 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有那些,案例中铁路客运市场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垄断 (5) 在不改变现有体制的前提下,站在铁道部角度,利用管理经济学相关理论为京广高铁设计一套客运票价方案。 (6) 3.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案例分析 (8) 3.1什么是沉没成本它与其他成本的关系如何在决策中如何正确看待沉没成本 (8) 在本案例的两个事件中沉没成本是如何表现的它会如何影响人们的决

策的 (9) 请你分析或预测本案例两个事件中企业决策的后果如何你倾向于哪种决策 (9) 将来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决策者,你将如何避免沉没成本的发生 (10) 你还能举出你的身边发生的或看到了解到的沉没成本影响人们决策的例子 (11) 1.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 1.1你如何看待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 从2002年起我国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为了避免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国内宏观经济稳定的潜在危害,我国政府不断的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包括信贷、货币、土地、保障性住房、税收等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但是在这些调控政策中,有些调控政策显现出明显的效果,有些调控政策却影响不大,甚至不知不觉中成了助推房价的幕后黑手。不难看出不断推高的房价一定程度上是以资产泡沫替代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着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我国过高的房价是由于货币的发行量超过社会需求量而导致的。房地产在金融业扮演着海绵的角色,吸收了大量的居民资金,从而导致推高房价。政府片面的笃信供求影响价格,甚至把房地产的作为GDP增长的拉动点。2008年在受到金融危机波及,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2009年政府投资四万亿救市,2011年建立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缓解了住房的需求,稳定房价中显现成效,但是在这些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忽略了非经济因素导致的房价过高,正是在这些政策影响下,2011年以来,新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