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题1 空气(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课题1 空气(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课题1 空气(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课题1 空气(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课题1 空气(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理性质的概念,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并且初步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观察图示,分析讨论,知道空气的重要性,养成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现象推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 宿州市灵璧县黄湾中学柯春红 教学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硫粉、木炭、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反应物相同而反应现象不同的原因。 实验材料: 器材: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火柴、木条等。 药品:木炭、硫磺、细铁丝、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课题1中我们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和它们的用途,也初步了解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 氧气 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顺序,一般先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介绍它的化学性质,而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主要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大小比较、溶解性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物理性质 演示:出示一瓶氧气,问:这是一瓶氧气,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呢? 提问:鱼儿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吗? 提问:氧气像水一样有三态变化吗? 总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过渡:接下来我们介绍化学性质 【板书】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

【板书】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演示实验2-3】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提问: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呢? 总结: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SO2 讲解: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这就是为什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 提问:污染空气的三大污染物是哪几种?二氧化碳是不是? 【演示实验】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实验 提问: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板书】木炭在空气中只能发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C O2CO2 提醒:碳与炭的书写不同及适用范围 讨论:(1)木炭、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做硫在氧气里燃烧时,为何要将燃烧匙自上而下缓慢的插入? (3)做硫在氧气里燃烧时,集气瓶内为什么预先放一些水? 【演示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示铁丝并提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总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O2Fe3O4 提问:(1):为什么实验前要用砂纸打磨铁丝? (2):做这个实验时,为了实验成功,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棒,为什么? 还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

(精品)新人教版《1春夏秋冬》公开课教案_1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图文结合展现“春、夏、秋、冬”这四季美景,全课以词组,三字句,节凑感强,易于学生朗读、记忆。通过精美插图画引导学生认识美丽的四季,了解大自然的景物特征:青草,红花,游鱼,飞鸟,一景一物结合层层学习,表现出大自然之美,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 认识“霜、吹、落、降、飘、游、池、入”等 10 个生字和“雨”字头、“阝”旁2 个偏旁;会写“春、冬、风、雪、花、入、飞”等字 2.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入”与“人“的不同,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了解春夏秋冬的特征,知道春夏秋冬是个美丽的季节。【教学重点】 1、认识四季特征。 2、掌握生字词写法。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流利地,有节凑感地朗读课文,学会用重点词进行口语训练。 2、按顺序(远近、左右)观察图画的方法。 3、利用愉快教学法让学生更好有兴趣掌握课文中心思想。 【课前准备】 要准备好春夏秋冬四季的精美彩图,课文词句条,剪纸,彩色粉笔,生

字卡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共有4组词语,8 个三字句,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本课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愉快导入 1 .师问:同学们,大家知道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景色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2.出示精美四季彩图。猜猜出示的彩图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认真观察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 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教案)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课前准备】 集气瓶、烧杯、燃烧匙、胶塞、乳胶管、直角导管、弹簧夹、红线、火柴、酒精灯、红磷、水。【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猜一个谜语 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这个宝是什么? 对,是空气,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节我们来学习课题1空气。 二、新课学习 谈到空气,我们对空气的了解有多少呢?几百年前,科学家们就对空气的成分进行了探索。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我们先来学习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学生自学) 在这个实验中,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我们可以用文字和符号的开式表示,这种式子叫做文字表达式。 汞+氧气氧化汞 氧化汞汞+氧气 请同学们说出拉瓦锡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占体积1/5] 仿照这个著名的实验,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我们先来看视频,看后大家读书,了解实验步骤。 请大家说出此实验的步骤 [(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好记号。 (2)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现在大家和老师一起做这个实验,大家注意观察现象,并推测实验结论。 这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1)红磷逐渐熄灭,瓶内出现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2)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大家推测出这个实验的结论了吗?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这个实验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在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多物质是可以用符号表示的,所以文字表达式有时可以改为符号表达式。 【知识拓展】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还有一些问题解决一下,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1/5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 [是氮气,无色无味,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科学家也通过许多实验也说明了氮气无氧气活泼。 【知识拓展】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1)装置漏气;(2)红磷的量不足;(3)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知识拓展】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大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课题1-空气的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1.5课时) 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空气是学生化学课上接触的第一种物质,学生身处空气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空气的神奇,因此以空气作为步入化学这门物质科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是三个环境问题之一,空气的保护和防治首当其冲。用法律武器保护空气以成为当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化学学习之前,学生对空气氧气并不陌生,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简单的化学知识,因此以空气为主题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身处空气中,周围环境的恶化,初中生有着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及环境忧患意识,从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够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2、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熟练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过程

19.1.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最新整理)

19.1.1 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函数的概念. 2.内容解析 函数是描述运动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是联系方程和不等式相关知识及数与形的纽带.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它刻画了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继续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内容的基础. 本章内容包括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法、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函数值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固定不变的简单函数模型.研究一次函数可以获得初中函数研究的一般步骤(下定义——画图象——观察图象——概括性质)和基本思想(模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运动变化和对应思想),发展数学观察、表征、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函数概念学习过程中蕴含的核心数学认知活动是数学抽象概括活动. 变量y要成为变量x的函数,需满足两个条件:(1)在同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一个变量y随着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2)变量y的值是由变量x的取值唯一确定的.“单值对应”是函数概念的关键词,是函数概念的核心所在.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的重点: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关系.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了解函数的概念. (2)能结合具体实例概括函数的概念. (3)在函数概念形成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2.目标解析 目标(1)的要求:能在具体实例(包括解析式、表格、图象呈现)中辨别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目标(2)的要求:能观察运动变化的具体实例,分析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发现其单值对应的特征,通过归纳实例中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特征概括函数的概念.目标(3)的要求:在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初步体会变量之间的联系,感受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201x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分层作业 新人教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用书P21] 1.[xx·邵阳]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氮气B.氧气 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xx·日照]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氮气 C.太湖水D.鲜橙汁 4.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物质,请将物质的名称或符号填在横线上。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____。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__。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 (4)空气可以用于制氮肥,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 5.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1% B.19% C.25% D.78% 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操作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②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 ③先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 ④燃烧停止后松开弹簧夹。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 (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 ____。 (3)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低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请你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写两条)。 (4)通过该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红磷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请结合本实验推测出氮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图2 红磷燃烧) ,图3 木炭燃烧)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教案新版人教版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 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也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 二、推进新课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师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结合图片,师生共同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1.氧气 [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主要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回答]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生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生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分析]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性质稳定这一性质。除此之外,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主要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师: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流程】 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 择及量化测定。 【教法探讨】 首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指导学生阅读拉瓦锡探究空气的实验,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③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④初步了解拉瓦锡的实验原理,启发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对于教材上的实验(如图),教师要进行实验演示: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或得出结论。如: ①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有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广口瓶中? ③进入到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④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⑤完成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⑥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 在上述问题中,大多数学生对问题③的理解可能有困难,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生实验(如右图), 就很好地将这一难点突破了。 对于问题⑥的误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产生误差可能有以下原因: 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③没有等到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④导气管的体积被忽略不计了,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一个主要误差是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因空气里的氧气在耗尽前燃烧就会停止。关于燃烧停止后剩余气体里有无残余氧气(这一点有的学生也想得到);剩余混合气体里氧气比例小到什么程度时燃烧就会停止,这一点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留待课后安排学生 作进一步探究。 教材里已有的实验设计,由于不能准确度量集气瓶内空气的实有体积等原因而存在不足之处。根据学 生对上述实验原理的理解,适时地提出新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数学教案:精品全套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 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 (4)方程 的解; (5)某校2007级新生; (6)血压很高的人; (7)著名的数学家; (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9)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 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 A,等等。 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7.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②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④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 ②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瑞典科学家舍勒(KarlWilhelm Scheele,1742~1786)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733~1804)分别制得了氧气。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燃烧与金属生锈是物质与氧气作用的结果。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用金属燃烧实验证明燃烧是金属与空气中的“上等纯空气”作用的结果,并发现了金属燃烧后余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设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呢? [请学生阅读课本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观看图(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公开课教案_1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空气的成分,并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③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从空气的学习进而进入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学习氧气的制取。这是本单元的设计思路。空气是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以空气作为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

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本课题让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既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为认识下一单元的另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水”打下基础。这节内容承前启后,把“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空气中其他的非气体的物质”等理论知识,与检验、测定等的实验活动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精神的好材料。[学情分析]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处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①空气中的各种成分。 ②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③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①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课时:二课时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在课堂上,首先通过联想、观看视频、实验,初步了解空气的组成。 2.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设置相应的问题组让学生思考讨论。 3.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4.指导学生阅读图画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并使学生知道污染指数与分级标准的关系。 5.组织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采用多媒体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

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设计 教材内容概述: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并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本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 3.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的奥妙。 课题1 空气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课时分配:1课时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1.2.1 配方法-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

21.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配方法(第1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开平方法及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内容解析 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可以看成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在“元”上的推广,通过消元,将它们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看成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在“次”上的推广,把它转化为一次方程,这就是“降次”.开平方法是根据平方根的概念,将形如x2=p或(x+n)2=p(p≥0)的方程通过开平方,把二次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求解,它是配方法的基础.用配方法解方程是通过把原方程配成(x+n)2=p的形式,再利用开平方法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它体现了创造条件实现化归的思想.配方是将一个代数式转化为含有完全平方式子的变形方法.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之一.本节课内容是结合具体方程,对比可用开平方法解的方程,通过将方程ax2+bx+c=0(a≠0)配方化为能运用开平方法求解的方程的形式,进行求解,从而达到降次的目的.配方法不仅为下节课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做好了知识上准备,而且这种利用配方对代数式进行变形的方法在初中代数以及高中的后续学习中经常用到.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配方法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二、目标与目标解析 1.目标 (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配方的基本过程,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在探究如何对比完全平方公式进行配方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化归的数学思想的理解. 2.目标解析 达到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知道方程的形式符合x2=p或(x+n)2=p(p≥0)时,能通过开平方,将二次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求解.知道配方的基本过程:当二次项系数为1时,将 1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教案

八五〇农场学校中学部教案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教学 重点 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教学 难点 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教学 方法 启发式实验教学法。 教学用具单孔塞、烧杯、导气管、烧杯、集气瓶、燃烧匙、火柴、弹簧夹、水、红磷、小黑板。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红磷+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 2.空气的组成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 3.混合物和纯净物 评价与反思

时间分配教 师 活 动 教学过程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3 40 讲述 板书 提问 讲解 提问 引入新课: 与同学们一起深呼吸,引出本节课研究的 内容------空气。 讲授新课: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问题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设计 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 确定存在吗? 问题2: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定存在,那么空 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 体的存在? 过渡: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 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 组成的故事。 问题3: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设计实验 粗略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 问题: 深呼吸。 设计实验并汇 报交流 学生回顾生活 经验和以往的 探究活动,汇报 交流空气中已 知的气体成分 听故事、思考问 题:拉瓦锡在实验 过程中是如何发 现气体减少了1/ 5的? 放松心情,也 暗示着化学 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 引导学生 探究,激发探 究欲望,激活 学生思维 温故知新,学 会由生活现 象分析推理 出化学知识, 培养学生观 察生活、善于 思考问题的 良好习惯 通过抢答,巩固 旧知,为新知识 的学习奠定基 础。同时活跃课 堂气氛,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玉溪市易门县龙泉中学朱绍仙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但却是学生从化学角度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教材把空气作为初中化学认识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本节课通过空气的研究及氧气的发现史实及实验事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利用丰富的史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初步认识到科学家的实验原理,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互动交流的形式来突出教学重点,通过补充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以突破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但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和片面,因此学生之间需要合作,互动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朵杏花》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空气(第一课时)

2、我们的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 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1/5. 结论: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氧气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1/5. 实验反思: (1 )集气瓶底为什么放少量水? (2)为什么要等集气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3)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 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会 是什么原因? (4)瓶内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 质? 3、空气成分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4、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举例: 空气,海水,矿泉水,河水;特点:各种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举例: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特点:可以用化学付号表示。 三、知识巩固演示[实验2-1]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 什么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 就实验,提出思考题 点评学生的回答,综合 展示正确的答案。 展示空气成分 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 像空气这样的物质引出 混合物概念。 PPT展示 回答课本习题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说出空 气成分 学生举例

第二单元空气(第二课时)

性质: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氦制造低温环境、氙用于医疗麻醉。 指导学生观看图片,讨论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 [板书] 三、保护空气 讨论: 1. 在你身边发生过那些污染空 气的现象? 2. 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 气,你能做些什么? [板书] 1. 污染物: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2. 来源: ①工业;②生活; ③交通;④农业; 3. 危害: 影响健康,影响农业,酸雨, 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4. 防治方法: 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等。 三、知识巩固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PPT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评价 回答课本习题 记本节课知识点; 练习册中的相关题 讨论与交流 讨论与交流 举例分析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及 收获或质疑。

课题1空气优质课教案设计

课题1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份。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简单知识以及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 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重要用途。 学情分析 空气使学生经常听到、用到的词汇,似乎十分熟悉(实际上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它并不了解),加之本课题要讲解的知识容不多,如果忽视探究活动,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目的,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会变得沉闷、乏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应该以实验探究和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深入地了解有关空气的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教学方法讲演法、自学指导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 【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展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 (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人教版(精品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人教版(精品篇)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课文感知: 论语》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深蕴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道德风范,对弘扬民族文化和建设社会文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在阅读中,要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趣和热情。 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