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秦末农民起义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起义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起义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起义教学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课标

知道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秦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理论依据

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本课要在教师主导下,采用问答式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关键。本课的知识前后连贯,所以可以使用建构主义的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二课,主要讲述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的历史,展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王朝迅速灭亡的过程。该课是全面了解秦朝历史的重要补充,又是掌握汉朝建立过程的必经环节,所以本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枢纽位置。

学情分析

对象为初一学生,历史知识比较薄弱,且该课内容年代久远,内容与现实相去甚远,学生对这段历史缺乏感性认识,应该多方面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朝的暴政,并掌握其与农民起义之间关系。

(2)了解秦朝被推翻后,楚汉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史料,从具体史实出发了解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

(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产生论从史出的观念。

(3)通过刘邦和项羽的对比分析,形成对史实的比较、分析能力以及得出结论的概括、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秦朝暴政和项羽的认识,了解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从陈胜在号召起义时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感知陈胜敢于向封建血统论挑战的革命精神,从而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3)了解项羽指挥楚军破釜沉舟战胜秦军的故事,学习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4)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秦的暴政及影响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到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的统一结

束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纪元。秦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为后世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长生了深远的影响。向学生提问秦朝的政治、经济制度,简单复习前课。虽然这促使秦统一六国、促进国家融合,但是在这些制度下的一些政策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使得秦朝的统治只维持了短短的15年,引出新课。

一、秦朝的暴政

1滥用民力。秦朝在统一后,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用学案展示秦朝人口在服徭役(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骊山墓)、兵役的具体人数。使学生对秦朝男性劳动力的分布情况有直接、清楚地了解。让学生阅读一段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和对其的介绍。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

2严刑峻法。

阅读材料一二,问学生可以从材料中看出当时什么?并联系教科书p27页内容可以知道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秦朝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加上有族诛、连坐,造成罪犯数量非常多,使许多无辜的人们受到牵连,人民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

看图片“铁桎”、“束颈的铁钳”

铁桎是古代用来拘系罪人双脚的刑具,即铁镣;铁钳也是古代的一种刑具,以铁圈束颈惩罚罪人。它是当年拘系加工石料、修筑陵墓的“刑徒”们用的。这两件文物活生生地反映了秦时修筑骊山陵墓刑徒的悲惨境遇。

3.秦朝内部斗争

嬴政巡游沙丘,死前赐玺书给正在上郡(延安)监军的长子扶苏,令其回咸阳主持葬礼。但玺书被玩弄阴谋的中车府令赵高扣压。赵控制始皇幼子胡亥,威胁利诱丞相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又矫诏捏造罪名赐死扶苏。胡亥生性残暴昏庸,强令许多宫人殉死,又把许多工匠闭死于墓道之中。

胡亥即位,任用赵高为郎中令,诛杀蒙毅等大臣及秦宗室公子公主。恐自已为天下所轻,也东出巡游,立碑刻石。为增强都城军备,征材士(强弩射手)5万人屯咸阳,又加供他游猎用的狗马禽兽,咸阳因而粮草不足,下令调各地粮食,转输服役者自带干粮,咸阳周围300里以内田地所产粮谷不得擅自食用。以至“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赋税增加到超过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二。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戍徭无已,用法也更为苛深,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无法承受,最终秦二世的昏庸腐朽促使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在他在位期间爆发。

二、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起义军迅速攻下蕲县(今安徽宿州南)。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起义坚持了6个月,陈胜、吴广相继牺牲,起义最终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六国贵族后裔

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有土之业。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羽和叔叔项梁,他们在吴中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

3、刘邦

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后,刘邦鼓动城中的百姓杀掉沛县县令,百姓推举刘邦为沛公,领

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这一年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

4.秦朝的灭亡

(1)项羽率兵大败秦军主力—巨鹿之战公元前208年

“破釜沉舟”和“以一当十”这两个成语都是来自于这场战争。以故事形式讲述,吸引学生。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20万大军围困在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没有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父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封项羽为上将军,率军五万以解巨鹿之困。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漳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将士打破做饭的锅,凿沉渡河的船,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此时,齐、燕等各路援军也冲出营垒助战,最后俘获了秦军统帅王离,杀了其副将,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2)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问学生秦朝为什么而亡?阅读学案贾谊《过秦论》,总结秦朝灭亡原因。

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三、楚汉战争

1、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六国后裔或诸侯旧将共分为18诸侯,大者辖地数郡,小者仅得数县。其中封刘邦为汉王。

2、垓下之围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70万人与10万久战疲劳的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楚军久战疲劳后军迎战不利,汉军将楚后军与项羽前军骑士分割两半,韩信再指挥全军反击,楚军大败,阵亡四万余,被俘两万,被打散两万,仅剩不到两万伤兵随项羽退回阵中。后楚军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只有率800人突围至乌江 (今安徽省和县境),这时项羽身边只剩下26骑了,一亭长愿带项羽逃至江东重振霸业,遭项羽拒绝。项羽带着26骑大战汉军,最后全军覆没,项羽不愿被俘受辱,于是在乌江自刭而死。

公元前202年,刘邦即帝位,建西汉

约法三章:

刘邦占领咸阳后,他一不杀,二不抢,废秦苛法,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约法三章是保护地主阶级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政治宣言,但它也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因此赢得了人心,这是刘邦集团取得胜利的关键。

小结:

秦因何而亡:

1.役民逾力,苛刑厉法,暴虐无道,没有审时度势、因时行政

2.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3.社会对新确立的大一统政权尚未适应,旧有六国传统势力保有号召力与生命力

思考题

1.有人说,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2.秦王朝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进行的战争在性质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秦亡以前,项刘领导的都是农民起义军

秦亡以后,性质变成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3.秦朝灭亡和项羽的失败有什么相似点吗?(开放性)

板书

一、秦朝的暴政

1.滥用民力

2.严刑峻法

二、秦朝内部斗争加速秦朝灭亡

三、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2.六国贵族

3.刘邦

四、秦朝的灭亡

1.巨鹿之战—项羽率兵大败秦军主力

2.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兵进逼咸阳

五、楚汉战争

1.西楚霸王分封天下

2.垓下之围

3.

教学反思

1.内容较多,可能有些枯燥

2.古文有些深度,需要教师帮助理解

3.基本实现教学目标

作业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带答案)

第()次作业日期:()月()日得分: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 1.一位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B.秦朝的刑法很残酷 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A.推行郡县制B.繁重的徭役C.沉重的赋税D.严酷的刑法 3.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表现在()①发动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②在陈建立“张楚”政权③消灭了秦军主力④推翻了秦朝统治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秦末有一句流行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A.项羽B.陈胜C.吴广D.刘邦 5.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二、辨析改错题(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渔阳揭竿而起,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错误: 更正: 7.秦朝灭亡后,刘邦拥有重兵,自封为“西楚霸王”,但由于刚愎自用、过于依赖武力,最终在争夺帝位的战争中失败。 错误: 更正: 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期全国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秦始皇征调青壮年男子三十万……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占全国人口的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3.感受生活中的历史。 4.深刻理解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三、教学难点: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的性质区别 四、新课讲授: (一)导课 用实物展示中国象棋棋盘,棋盘上“”楚河汉界“”四个大字与楚汉战争有关,项羽的楚方和刘邦的汉方对峙,以此借鉴,全班分为两大阵营黑方和白方,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一次知识的大比拼(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目录 本课将从水深火热、揭竿而起、楚汉之争三个方面开始本课。(教学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 过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秦朝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却非常困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难以为继。秦朝有一名小女子名叫孟阿妹,让我们走进她的生活。 (四)秦的暴政 1.情景设计: 阿妹日记一:(插入音频) 小女子,名叫孟阿妹,秦朝人。我有三个哥哥,大哥被抓去筑长城,二哥被掳去修阿房宫、骊山墓,就连刚满17 岁的三哥也被抓走了。这都过去三年了,他们仍毫无音信,生死未知。家中只剩下年过六旬的老父老母,还有嫂嫂怀中吃奶的婴儿。 今天的夜,格外的冷,门外突然响起一阵急促而猛烈的敲门声,老父弯着身躯前去开门,只见几位凶神恶煞的官爷闯了进来,他们咆哮着、怒吼着:皇上有令,每家出壮丁,去服徭役!

徭役猛于虎啊…… 阿妹日记二:(插入音频) 看着破败的房屋,纸糊的窗户,我们期待着收获季节的到来,但同时感到深深的寒意。我们朝的赋税太重了,有田租、口赋、杂赋,还有好多我不知名的。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我们收获物的三分之二。辛勤一年的我们,已所剩无几,老天啊,我们该如何活下去…… 赋税猛于虎啊…… 阿妹日记三:(插入音频) 我们村的市场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为抢手货。因为秦律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只要在一钱以上,就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哪怕随地吐痰,砍伐了街道上的一棵树就要被砍掉鼻子。 秦律猛于虎啊…… (教学意图:三篇日记分别插入音频,能把学生代入到秦朝那种环境中,更深刻的感受到秦朝保证下人民生活的凄惨。) 过渡:秦的暴政不仅仅在于政治上的专制独裁,经济上的横征暴敛,刑法上的残酷,更让人痛心的是思想上的焚书坑儒 2、焚书坑儒 看图学史,让学生阅读教材48 页,焚书坑儒部分,找出“焚书”“坑儒”的概念,理解其危害(教学意图:高怀举老师讲过,历史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讲清历史概念,通过和百家争鸣对比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焚书坑儒的危害) 过渡:以上是秦始皇在位暴政的表现,秦始皇死后,人民本以为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但是继位的秦二世的统治确更加残暴。 3、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材料分析 始皇既殁mò(病逝),胡亥hài(秦二世)极愚,骊山未毕,复作阿房。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在言乎!虽居兴便之国,犹不得存。 ——司马迁《史记》 (教学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更加深刻的理解秦二世的昏庸) 过渡:学会总结是学习历史的一种能力,总结秦暴政的表现。 4、我会总结: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朝的农民最终忍无可忍,揭竿而起,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五)陈胜、吴广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点击新目标 1、记住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 2、理解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意义,及项羽、刘邦在灭秦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链接旧知识 朗读指导丛书第9课的知识建构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孔夫子是有些好处……但秦始皇比孔子还要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一些人骂了几千年。”——毛泽东【课前热身】 秦(1)焚书①____;(2)徭役、②繁重; 末根本原因:(秦的暴政)(3)赋税沉重;(4)刑法残酷; (5)秦二世的昏庸残暴。 农爆发:公元前③_____年,④和⑤领导900农民在 ⑥发动起义。 民大泽乡起义建立的政权:⑦政权。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起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⑧年;领导人:⑨ 义秦朝灭亡特点:⑩;意义:歼灭秦军主力。 公元前207年,○11_ ________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新课解读】 (一)秦的暴政 阅读教材55—57页的内容回答 (1)列举秦朝暴政的表现。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 材料二《史记》记载侯生、卢生非议始皇,始皇知道后大怒道:“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是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遂下令拷问咸阳400多名书生,欲寻侯生、卢生。事后,将相关460名书生全部坑杀①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②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 (二)秦末农民起义 观察右图,并结合教材55—58页内容回答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及楚汉之争;理解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课堂展示要及时给予奖励,以取得良好效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的暴政。 【导入新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始皇帝。他妄想自己创建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迅速灭亡了。秦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是谁推翻秦王朝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内容探究】 一、秦的暴政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47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一段、第二段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1)赋税重。“赋”指按人口征收的税。“税”是按田地征收的税。秦始皇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人民只能“衣牛马衣,食犬之食”。(2)徭役和兵役繁重。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50万士卒,修长城征派40万人,数量庞大。(3)刑罚残酷。多媒体出示“铁钳、铁镣”刑具,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还有连坐和族诛,人民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抓起来,就是两个人一起偷偷的小声说话,也会被抓起来。每年秦政府判刑的达到100万人。秦朝时罪犯穿赫色囚服,由于被判罪的人多,以至于出现“赫衣塞路”的现象。) 2.教师讲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他的儿子胡亥继位,就是秦二世。请结合课本第48页秦的暴政的内容,归纳总结秦二世推行的暴政。(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师过渡] 提问: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你对这种统治满意吗?(不满意。)有人不满意就会有反抗,我们来看看秦末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8-49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中的内容,请同学们找出该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如起义时间、地点、直接原因、结果等。) 2.教师待学生找出上述相关知识后,展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简要讲解战争的经过。并资料展示陈胜建立的“张楚”政权,以及陈胜、吴广兵败的经过。 3.待上述问题解决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果陈胜、吴广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上大雨,秦末农民起义会爆发吗?为什么?(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3)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有何意义?其所具有的革命首创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1)会,因为秦朝政府推行残暴统治,人民生活苦不堪言。(2)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势力。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学习难点】 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

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秦始皇残酷统治的表现? 2)、秦末农民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直接原因? 3)、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4)、是谁消灭了秦的主力?是谁推翻了秦朝统治? 5)、秦朝的起止时间? 6)、西汉的建立者、建立时间?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 1.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如何评价认识秦始皇这个人。 功绩: 1)、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后的各代所效仿。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4)、筑长城,修灵渠。加强了对边疆的开发 过错: 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实行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3.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五、〔课堂小结〕:(2') 陈胜、吴广、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秦末农民大起义参考教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参考教 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愿呢是,没有。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秦的暴政 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 学生:赋税沉重 学生:徭役繁重 学生:刑法残酷 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 1.繁重的徭役 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万人。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水,满怀希望地去看望丈夫。可是,来到长城边上却得到丈夫已经死去的消息。她伤心欲绝,放声痛哭,哭声震动天地,泪水溅到长城上,城墙立刻倒塌了一大段,形成了一个四十里长的大缺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境况的悲惨,也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秦始皇修筑陵墓、宫殿、驰道、长城这么多劳民伤财工程的控诉。 教师: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 多媒体展示图片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 基本历史知识;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 重点难点: 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教学基本过程: 导入新课: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不朽的功业。秦朝的力量强大啊!我们知道,夏朝存在了400多年,商朝存在了500多年,周朝(从西周到战国)存在了800年左右。按理说,秦朝存在的时间应该更长。秦始皇也希望他的皇位能传之万代。可事实上秦朝只存在15年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会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 感知理解: 一、秦的暴政 1.提问:现在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来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思考老师之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王朝。 2.引导:那农民为什么要发动起义呢? 秦朝推行暴政,迫使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 3.引导:很好。那么秦的暴政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为了修宫殿、陵墓、长城和驰道等,秦朝每年服役的不下300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的赋税也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4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江安县汉安中学马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灭亡,本课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具体表现;认识到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并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组织学生分析探讨,动脑思考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史料论证的历史学习方法。 通过讲述讲述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历史地图的使用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学以致用,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成语故事的运用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2.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川教版七上历史教学案 10、秦末农民起义

第十课秦末农民起义 课型:新授主备:李为侠 班级:姓名:授课时间:年月 教学目标 1、识记: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运用: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 秦始皇暴政、秦二世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性质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并结合下列材料: 秦朝农民每年都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常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动粮食。 秦朝的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来有“族诛”和“连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置。 思考:秦朝的暴政表现在什么地方? 2、“大泽乡起义”: 阅读课文并结合《秦末农民起义》图,了解大泽乡起义的经过和结果: (1)、时间:(2)、地点:(3)、领导人:(4)、建立农民政权(5)、结果: (6)、历史意义: 3、秦朝的灭亡 朗读教材,并阅读小字段 (1)、项羽刘邦起义起义地点: (2)、巨鹿之战:①时间:②交战双方:③结果: (3)、秦朝灭亡:①时间:②经过: 4、思考讨论 (1)秦末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秦朝统治有多少年? (2)秦朝为什么会在迅速走向灭亡呢? 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就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的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请回答:(1)这次起义的名称是什么?这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起义的两个中心人物是谁?其中哪一位后来自立为王。 (3)这次起义最终的结果如何?原因是什么? (4)请试着分析出这次起义有何意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公开课教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实验中学石国红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 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 二.教学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 三.教学难点: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

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秦朝呢?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看课本47~48页第一目“秦的暴政”及相关史事,完成问题。) 1秦暴政的表现(简练的词句概括)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略) 小结:秦朝的暴政表现在:1赋税沉重 2徭役兵役繁重 3刑法严苛 4二世更残暴 过渡:秦朝残暴统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吴广起义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要求:看课本48~49页第二目“陈胜吴广起义”,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政权、结果 2是谁的起义军在哪次战役中击败了秦军主力? 3秦朝的残暴统治最终是被谁推翻的?(学生回答略) 探究一: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 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分组讨论,学生活动略) 能力拓展: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新人教版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选择题 1.(2015·烟台模拟)《史记·秦始皇本纪》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此语一出,秦颁行了哪一项措施(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诛尽百家学者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书生们谈论诗书,以古非今,不利于秦朝的统治,于是秦始皇采纳了这个建议,实行焚书坑儒。所以选B。 2.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于( )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罚 D.可怕的殉葬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骊山陵墓、长城、驰道等工程属于土木工程,修建这些就必须要大量役使民力,这属于徭役的范畴。故选A。 3.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社会治安混乱 B.刑罚严酷 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D.国民素质不高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朝的法律非常严酷,法律规定既细密又严苛,当时的人民动不动就会触犯到法律。因此,才使得监狱里面人满为患。故选B。 4.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至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其根本原因是( ) A.严刑酷法 B.沉重赋税 C.繁重徭役兵役 D.秦的暴政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秦朝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A、B、C都是秦的暴政的表现。 5.(2015·龙东质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于( ) A.公元前209年、今安徽省 B.公元前221年、今陕西省 C.公元209年、今河北省 D.公元前260年、今河南省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秦末农民战争爆发于大泽乡,在今安徽省境内,所以选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学案1

《秦末农民大起义》精品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识记秦朝暴政的表现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的相关史实 3、通过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来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二、【重难点】 重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47-49,用笔划出关键词) 1、概括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哪些?如何评价秦始皇(功、过)? 2、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建立的政权、结果和历史意义 3、概括刘邦在楚汉之争胜利的原因,分析楚汉之争的前后性质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正确地评价秦始皇? 2、秦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有何变化?

五、【当堂训练】 1、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2、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着后人起来推翻残暴的统治 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封建王朝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西汉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5、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朝暴政的哪个方面?() A、繁重的徭役 B、繁重的兵役 C、沉重的赋税 D、残酷的刑法 6、历史课上,同学们愤怒地控诉秦的暴政,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刑法严酷 B、赋税沉重 C、兵役徭役繁重 D、灭掉六国 7、“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谁讲的?() A、刘邦 B、项羽 C、陈胜 D、吴广 8、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兵救援被秦军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秦军有30万人,项羽的楚军只有数万人。楚军过了漳河,背河扎营。项羽令将士带三天干粮,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1.知道秦的灭亡史实。熟记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史实。 2.学习本课,学会用全面、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 3.感知秦朝的灭亡,体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秦朝的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关系,秦朝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 难点:秦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你听过“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典故吗?教师出示图片。 归纳导入:秦始皇虽然留下来很多功绩,但是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名臭名昭著的暴君。他和他的后代对人民都实行暴政。这也导致了人民的反抗。上面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吧!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探究一:秦的暴政 【活动一】观察阿房宫图,图中展示的场景是什么?是怎么修建的? 小组讨论:1.秦的暴政有哪些?2.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归纳】秦的暴政体现在焚书坑儒、徭役繁重、法律残酷,秦二世的暴政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秦的暴政。 探究二:陈胜吴广起义及历史意义 【活动二】揭竿而起(教材剧表演) (道具组:播放下雨声和轰隆的雷声,营造狂风卷地,大雨倾盆的天气情况) 地点:大泽乡附近的一座破庙。 人物:陈胜、吴广、押送的差役和一批贫苦的农民。 差役:(手挥鞭子,鞭打贫苦农民)快点走,不准停留,延误了时间,把你们通通处死。 吴广:官爷,这大泽乡在古代是一片沼泽,因而才取了这样的名字,如今连日暴雨,四周一片汪洋,让我们如何行走。我们的命不值钱,但官爷你的命却很重要呀! (大家浑身湿淋淋的,拥挤在破庙里,焦急万分,一筹莫展。差役在角落里喝酒) 陈胜:广弟,此处距渔阳好几千里路,就是雨停上路,也不能按期到达了。如今逃亡是死,举大计也不过是死,同样是死,不如反抗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备课时间:10.8 上课时间:10.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愿呢?是,没有。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秦的暴政 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 学生:赋税沉重 学生:徭役繁重 学生:刑法残酷 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 1.繁重的徭役 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万人。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水,满怀希望地去看望丈夫。可是,来到长城边上却得到丈夫已经死去的消息。她伤心欲绝,放声痛哭,哭声震动天地,泪水溅到长城上,城墙立刻倒塌了一大段,形成了一个四十里长的大缺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境况的悲惨,也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秦始皇修筑陵墓、宫殿、驰道、长城这么多劳民伤财工程的控诉。 教师: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 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修陵墓: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城东约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陵墓规模宏大,修建时间长达37年之久,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方形,外城长方。陵园南部是墓葬区,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

最新《秦末农民起义》教案.doc

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 [教学目标] 1.知道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的表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原因、口号、过程、结果;秦朝的灭亡;楚汉战争和西汉的建立。初步学会整合历史知识,梳理史实间的因果关系。 2.通过对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等不同材料的观察、分析,初步掌握从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会区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差异;初步了解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的史料价值。 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探究,初步学会以考古资料印证历史文献的“二重证据法”;感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认识方法;体验小切口、大视野的史学观察方法。 3.通过学习,逐步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初步学会反思历史,懂得以史为鉴、以往知来、以见知隐。[重点与难点] 重点:秦朝灭亡的原因。 难点:秦朝仅仅因暴政而亡吗? 说明: 秦朝因为暴政而亡是大家都认同也是学生都熟知的观点。然而,透过暴政因素,秦朝的灭亡还有其他原因。诸如:历经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人们心态上的变化;秦朝建立后,在统治不稳的情况下,建设的急功近利以及新制度推行中的刚性有余;秦朝建立后,新的统治秩序并不一定为人民所接受;秦始皇死后,二世统治的残暴与腐朽等等。对这些原因的探讨与研究,既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又可以使学生对整个第二单元有一个总结性的认识,并能够理解第三单元所讲的基本内容。故

将此作为教学重点。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无论如何都是主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利用好史料。有关秦暴政的史料简直汗牛充栋,如果我们从中只是看到暴政,而不能加以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话,历史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历史课的功能更是无从谈起。而如何利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研究历史,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史料中提取和利用信息是关键。故将秦朝仅仅因为暴政而亡吗?确定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2.问题探究 探究一:秦是怎样灭亡的?(板书) 提出问题:从上述历史的叙述中,你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话锋一转,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农民起义,就会发现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但短时期内星星之火就成燎原之势并非偶然所能解释。 提出问题:依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是否能够说出为何并非偶然呢?

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夯实基础 一、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暴政:赋税沉重;徭役繁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 2.秦二世更残暴:殉葬宫女,闷死工匠;杀害手足;屠杀大臣;剥削民众;穷 奢极欲。 二、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地点:大泽乡。 (3)发展:陈胜在陈县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4)结果:最终失败,吴广、陈胜被部下杀害。 (5)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项羽、刘邦起义 (1)巨鹿之战: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刘邦灭秦: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在起义 军的包围下,被迫投降,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三、楚汉之争 1.交战双方: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 2.交战目的:为了争夺帝位。 3.战争结果:最后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按图索骥

趁热打铁 1.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根据下面的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牧野大战 B.晋楚争霸 C.吴越争霸 D.楚汉之争 2.“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说明了() A.秦始皇死后将葬在阿房宫内 B.秦朝刑法残酷,社会混乱 C.阿房将发生灭亡秦朝的起义 D.秦朝滥用民力,百姓怨声载道 3.下图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情景。这次起义发生的地点是() A.渔阳 B.陈县 C.大泽乡 D.垓下 4.在秦末农民战争中,最终率领起义军灭亡秦朝的是()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5.《史记》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包括() ①战乱频繁②繁重的赋税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④刑罚严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对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准确的一项是() A.修筑万里长城 B.修建阿房宫 C.刑罚非常残酷 D.秦朝的暴政 7.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囫囵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A.治安混乱 B.刑罚严酷 C.社会安定 D.人口众多 8.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 一、展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

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二、自主学习 一、秦的暴政 请学生浏览书本,并出示阿房宫、秦始皇兵马俑、长城有关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归纳出秦始皇的暴政。 师: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残杀兄长大臣,与赵高狼狈为奸。请学生讲述成语“指鹿为马”。 教师例出秦的暴政的四个方面: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残暴。 师:如此残暴的统治,老百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统治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导致农民起来反抗,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二、秦末农民起义 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1)课件展示《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片段。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同时也培养学生演绎历史的能力,使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提问:这次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谁发动的?地点在哪里?他们的口号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讨论)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掌握战争经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精神。 2.后期:项羽、刘邦继续反秦,推翻秦朝。 (1)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请学生讲述“破釜沉舟”的故事,思考为什么项羽能以少胜多? (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组织学生计算秦朝存在的时间,让学生感知秦朝统治的短暂。

秦末农民起义教学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课标 知道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秦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理论依据 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本课要在教师主导下,采用问答式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关键。本课的知识前后连贯,所以可以使用建构主义的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二课,主要讲述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的历史,展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王朝迅速灭亡的过程。该课是全面了解秦朝历史的重要补充,又是掌握汉朝建立过程的必经环节,所以本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枢纽位置。 学情分析 对象为初一学生,历史知识比较薄弱,且该课内容年代久远,内容与现实相去甚远,学生对这段历史缺乏感性认识,应该多方面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朝的暴政,并掌握其与农民起义之间关系。 (2)了解秦朝被推翻后,楚汉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史料,从具体史实出发了解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 (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产生论从史出的观念。 (3)通过刘邦和项羽的对比分析,形成对史实的比较、分析能力以及得出结论的概括、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秦朝暴政和项羽的认识,了解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从陈胜在号召起义时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感知陈胜敢于向封建血统论挑战的革命精神,从而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3)了解项羽指挥楚军破釜沉舟战胜秦军的故事,学习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4)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秦的暴政及影响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到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的统一结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公开课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实验中学石国红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 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 二.教学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 三.教学难点: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秦朝呢?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看课本47~48页第一目“秦的暴政”及相关史事,完成问题。) 1秦暴政的表现(简练的词句概括)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略) 小结:秦朝的暴政表现在:1赋税沉重 2徭役兵役繁重 3刑法严苛 4二世更残暴 过渡:秦朝残暴统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吴广起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