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品)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品)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品)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品)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方法:观察和实验。

3、硫酸铜晶体(胆矾):蓝色晶体。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

蓝色晶体。 CuSO4·5H2O==CuSO4+5H2O ; CuSO4+5H2O==CuSO4·5H2O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CuSO4+2NaOH==Cu(OH)2+Na2SO4

4、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变性而发生凝固;

(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或作为少量水分的吸水剂,遇水变蓝色。

第2节常见的酸

1、酸的定义:一些物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H Cl = H+ + Cl- H2SO4 == 2H++ SO42- HNO3 == H++ NO3-

2、常见的酸:

盐酸HCl 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醋酸CH3COOH

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1)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紫色)、酚酞试液(无色)、

(2)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

5、酸的通性

(1)酸使指示剂变色:无色酚酞不变色,紫色石蕊变红色。

(2)酸 + 碱==盐 + 水

3HCl+ Al(OH)3== AlCl3+3H2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H2SO4 +2 NaOH== Na2SO4 + H2O

(3)酸 + 某些盐==新盐 + 新酸

2HCl + CaCO3==CaCl2 + H2O + CO2(实验室制取CO2)

HCl+ AgNO3== AgCl + HNO3 (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

H2SO4 + BaCl2==BaSO4 + 2HCl (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4)酸 + 金属氧化物==盐 + 水

6HCl+ Fe2O3==2 FeCl3 +3 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形成黄色溶液)

H2SO4 + CuO== CuSO4 + H2O (黑色粉末氧化铜逐渐消失,形成蓝色溶液)(5)酸 + 某些金属==盐 + 氢气

Fe + 2HCl== FeCl2 + H2(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溶液变浅绿色)

Zn + H2SO4== Zn SO4 + H2(实验室用于制H2,有气泡产生,锌逐渐减少)

6、酸的个性

(1)盐酸HCl: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浓盐酸敞口放置会使质量减轻,浓度变小。工

业盐酸因常含Fe3+而显黄色。

(2)硫酸H2SO4:

●浓硫酸的腐蚀性:皮肤不慎沾上浓硫酸后,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

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

●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漫漫流进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浓硫酸有脱水性:使纸上字迹变黑。(炭化)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浓硫酸敞口放置使质量增加,浓

度变小。

第3节常见的碱

1、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NaOH == Na+ +OH- Ca(OH)2==Ca2++2OH-

2、四种可溶性碱:NaOH KOH Ca(OH)2 Ba(OH)2

3、碱的通性

(1)碱使指示剂变色:无色酚酞变红色,紫色石蕊变蓝。

(2)碱 + 酸====盐 + 水

Ca(OH)2 +2 HCl == CaCl2 + 2H2O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验时用酸碱指示剂指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3)碱 +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2NaOH + CO2== Na2CO3 + H2O

Ca(OH)2 + CO2 == CaCO3 + H2O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检验CO2)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工业上用碱溶液吸收SO2等有害气体)(4)碱 + 某些盐===新碱 + 新盐

3NaOH + FeCl3== Fe(OH)3 + 3NaCl (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OH + CuSO4==Cu(OH)2 + Na2SO4(生成蓝色沉淀)

Ca(OH)2 + Na2CO3== CaCO3 + 2NaOH (工业上制取NaOH )

4、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NaOH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易潮解,易和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

2NaOH + CO2== Na2CO3 + H2O

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氢氧化钙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区分NaOH和Ca(OH)2两种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分别通入CO2,变浑浊的是Ca(OH)2溶液;

Ca(OH)2 + CO2 == CaCO3 + H2O

方法二:分别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2溶液。

Ca(OH)2 + Na2CO3== CaCO3 + 2NaOH

第4节常见的盐

1、盐: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盐的分类:盐酸盐(氯化物) NaCl 、 CaCl2等硫酸盐 Na2SO4、 CuSO4等

碳酸盐 Na2CO3、 CaCO3 、BaCO3等硝酸盐 KNO3、 Ba(NO3)2等

铵盐 NH4Cl 、(NH4)2SO4等

3、盐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盐酸盐中AgCl不溶;

硫酸盐中BaSO4不溶, CaSO4、AgSO4微溶:碳酸盐只有Na2CO3、K2CO3可溶。

4、几种重要的盐

(1)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晶体化学式为Na2CO3·10H2O ,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结晶水变成粉末(风化,质量变少)。Na2CO3虽然是盐,但水溶液却显碱性,因而俗称纯碱。

(2)碳酸钙CaCO3:俗称大理石或石灰石。做建筑材料。

(3)氯化钠NaCl:俗称食盐。

5、盐的通性

(1)某些盐和酸的反应;

Na2CO3 +2 HCl== 2NaCl + H2O + CO2 ↑

(2)某些盐和碱的反应;(可溶)

Na2CO3 + Ca(OH)2== CaCO3 + 2NaOH (工业上制取NaOH )

(3)盐和某些盐的反应;(可溶)

NaCl+ AgNO3== AgCl + NaNO3 Na2SO4 + BaC l 2 ==== BaSO4 + 2 Na Cl Na2CO3 + CaCl2==CaCO3 + 2NaCl

6、复分解反应及其能否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如:

Na2CO3 + Ca(OH)2== CaCO3 + 2NaOH

发生的条件:反应后只要有,复分解反应就能发生。

7、化学肥料(按含N、P、K等营养元素分类)

氮肥(N):NH4Cl 、(NH4)2SO4等。主要针对叶起作用。

磷肥(P):对花、果实和种子起作用。

钾肥(K):草木灰K2CO3等。主要对茎和根起作用。

复合肥:含N、P、K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如KNO3

第5节金属

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具有一定硬度和熔点。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和氧气反应:

点燃△

2Mg + O2== 2MgO 2Cu + O2== 2CuO

(2)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Fe + 2HCl== FeCl2 + H2↑ Zn + H2SO4== Zn SO4 + H2↑(实验室用于制H2)

只有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

(3)金属和盐的置换反应:(盐可溶)

Fe + CuSO4 == Fe SO4 +Cu(我国古代湿法炼铜)

Cu + 2AgNO3== Cu( NO3)2 + 2Ag

只有排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第6节有机物

1、无机物:不含碳元素(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

2、有机物:主要含碳元素,通常还含有H、O、N等元素。

3、常见有机物: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家庭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丁烷C4H10、酒精C2H5OH 、醋酸CH3COOH 、汽油、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4、有机物特点:易挥发、易燃烧、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汽油等有机溶剂中。

补充知识点:

(一)反应条件: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2、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要排在氢前。

(2)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3)铁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铁的化合物。

3、金属跟盐反应的条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单质的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

(2)反应物中的盐要可溶。

(3)K、Ca、Na、Ba等金属跟盐反应不能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4、盐跟盐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

5、盐跟碱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或气体。

(二)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

生石灰— CaO 熟石灰—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NaC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 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

铁锈、赤铁矿——Fe2O3赤铁矿—— Fe3O4 金刚石、石墨—— C

干冰——CO2冰—— H2O 天然气(甲烷)——CH4

酒精(乙醇)—— 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

固体:红色的固体——Cu、Fe2O3黑色的固体——C、Fe 、CuO、Fe3O4、MnO2

白色的固体——KClO3、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

暗紫色的固体——KMnO4黄色的固体—— 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沉淀: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

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溶液颜色: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等含Fe3+溶液

(四)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1、检验稀盐酸(或Cl-)——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

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2、检验稀硫酸(或SO4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

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3、检验CO3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4、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5、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

入CO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OH)2,无现象产生的溶液是NaOH

(五)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

2、SO2、SO

3、NO2、HCl、)

中性气体(如:H2、O2、N2、CO)※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中性气体(如:H2)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一)、物质的分类:

注意:

1.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3.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物。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二)、区别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特性: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大、密度和熔点高等。

石墨虽然是非金属单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水银(汞)是唯一的液态金属。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

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

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如:

点燃点燃?

S + O2 == SO2 C + O2==CO2 C + 2S == CS2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

CO2+H2O ==H2CO3 SO2+H2O == H2SO3 SO3+H2O == H2SO4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或金属氧化物。

??点燃Fe + S ==FeS 2Fe + 3Cl2== 2FeCl3 3Fe + 2O == Fe3O4 (2)某些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碱。如:

CaO + H2O == Ca(OH)2 Na2O + H2O == 2NaOH K2O + H2O == 2KOH

(三)、金属的冶炼

1.金属冶炼主要是指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的过程。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其还原成全属单质。

2.可以作还原剂的物质主要有碳、一氧化碳和氢气。

(1)、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的反应:

?

C + 2CuO == 2Cu + CO2↑

实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从孔雀石中冶炼铜:

①孔雀石(或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粉末。

?

②孔雀石加热: 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

③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开始时需先通一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试管爆裂;实验停止后,要继续通人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止,

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 == 2Fe + 3CO2

操作注意事项: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时应该先通—会一氧化碳,以排除试管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引起爆炸。多余的一氧

化碳不能直接排到空气中,应对着火焰烧掉。

3.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能从氧化物中夺取氧的能力叫做还原

性,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作还原剂,如碳、一氧化碳和氢气等。

重要提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

(a)试管口高于试管底。应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

(b)试管口加了胶塞。试管口不能加胶塞,否则气体排不出,容易造成试管炸裂。

(c)导管略伸入试管口。应使导管贴试管上壁伸入试管底部。

(四)物质或离子能否共存问题:

1、相互间能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气体或水的,不能共存。

2、离子间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的,不能共存。例如:

H+和OH-,Ag+和CI-,Ba2+和SO42-,H+和CO32-等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

3、背景:酸性溶液中有大量的H+,碱性溶液中有大量的OH-。

高温

第三节常见的材料

(一)常见的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

1.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也可以是金属和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大多数的金属材料实际是合金,钢是最常见、应用较广的一种合金。合金具有金属特性,合金是混合物。

2.(1)铁锈蚀条件: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

(2)防止金属生锈(铁生锈)的方法:

①保护膜法:使铁制品隔绝空气或隔绝水,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或在铁制品

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刷油漆,涂油、电镀、烤蓝等。

②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制成合金钢,如不锈钢。

3.金属的污染与除污

(1)金属污染源。厂矿企业中废弃的设备;生活中因损坏而废弃的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器材,

加工时生产的金属粉尘和边角料;工业排放的废液、废渣中所含的重金属离子或金属废料;含铅汽油、废弃电池以及铝制饮料罐等。

(2)金属污染的危害。①浪费资源和能源;②破坏土壤结构;③铅、镉、铜等有毒金属离子回污染土壤,污染水源,危害生态环境;④重金属会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里流动,造成生物污染。

(3)防止金属污染的措施。

①分类回收有用垃圾;②对工业废水进行金属除污处理,达标排放;

③对工业废渣中金属实行循环再生;

④用无铅汽油代替含铅汽油,用无磷洗衣粉代替有磷洗衣粉。

⑤养成良好的习惯,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废旧金属。

(二)常见的三大无机非金属材料为水泥、玻璃和陶瓷。

水泥:普通水泥是由石灰石与黏土混在一起在炉中煅烧成熟料后加石膏磨细而成。

玻璃:普通玻璃是将石英和石灰石等经过配料、熔化、成型、退火等工序制成的。

陶瓷:用天然的硅酸盐和其他矿物原料制成,具有耐水、耐酸碱和绝缘性好等优点。(三)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为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1.最早的塑料叫赛璐珞,它是由消化纤维、酒精、樟脑等原料制成。现在塑料种类很多,但主要是由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制成的。

2.“白色污染”。随意丢弃废弃旧塑料制品,造成“白色污染”。

(1)成因:废弃得塑料、合成纤维、橡胶等性质稳定,不易被分解者分解,即不易降解,残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

(2)防止措施:①回收利用废弃的塑料等合成材料;②生活垃圾分类放置;③不随意丢弃一次性塑料杯、塑料袋;④研制可降解塑料等。

第四节材料的发展

(一)材料的发展。根据人类在不同时期的材料发展情况,可将人类的历史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新材料时代。

(二)新型材料

1.定义:新型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并能满足技

术进步所需要的材料。

2.当前最令人关注的材料有:光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超级陶瓷材料、新型

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

3.纳米材料。

(1)定义:以纳米为单位的超级微小颗粒(材料),称为纳米材料。

(2)特性: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与普通有很大的不同。

4.记忆金属:一些特定成分的合金(如镍钛合金),具有记住本来面目的能力,这种材

料被称为记忆金属。

(三)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绿色”新工艺:为减少或消除材料制造过程中污染,需要探寻无污染或低排放的材料制造过程,探索污染物的防治、转化和综合利用的途径。

第三章基础知识

第一节能量的相互转化

1.人类使用的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归根究底,它们来自能。

2.大量的事实表明,自然界中的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

生,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

3.能量转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总伴随着的相互转化。

4.指出下列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 能转化为能;(2)人造卫星: 能转化为能;

(3)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 能转化为能和能;

(4)胶片感光成像: 能转化为能。(5)特技跳伞: 能转化为能和能;

(6)森林火灾: 能转化为能和能;(7)植物生长: 能转化为能;

(8)水电站(工作时): 能转化为能。

第二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1.物体具有的本领,是因为它具有能。做功的过程实质上的过程,力

对物体做多少的功,就有发生转移。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

的。

(1)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的乘积。

(2)公式文字公式:,符号公式:,功的国际单位:,简称,符号是,是为了纪念而命名。1焦= 牛·米。

3.功率

(1)功率是反映物体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叫功率;

(3)功率的定义公式:文字公式,符号公式;因v=s/t,得功率另一个公式;国际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4)常用单位还有:、。1千瓦= 瓦 1兆瓦= 千瓦= 瓦。第三节认识简单的机械

一、杠杆

1、在的作用下能绕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五个要素指的是、、、、;其中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从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

2、实际应用的杠杆形状是各异的,可以是的,也可以是的。

3、杠杆平衡是指杠杆保持状态或状态,我们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

验时,是指杠杆的处于平衡。

杠杆平衡原理文字公式:,符号公式:

4、杠杆的分类

(1)L1>L2时,叫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

如开、、、等。

(2)L1<L2时,叫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如、、(3)L1=L2时,叫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如、二、滑轮

1.定滑轮是杠杆,不省,但可以改变力的。

2. 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的力:F= G。

3. 滑轮组既能省又能改变力的。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n段绳子承担,提起重

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分之一,即F= 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倍。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把必须要做的这部分功。

2.额外功或无用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

3.总功:与的总和。符号公式:。

4.机械效率:跟的比值。

符号公式:η=W有用/W总=Gh/FL×100﹪ W有用<W总η<1

四、研究杠杆的平衡

(1)把杠杆的中央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状态,目的是便于。

(2)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杠杆上左右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直到杠杆再次达到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3)用直尺量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的大小。

(4)动力与动力臂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

五、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光滑斜面:FL=Gh W额外=0 η=100﹪

(2)有摩擦的斜面:W总=FL W有用=Gh W额外=FL η=Gh/FL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的面的粗糙程度和倾角有关。

第四节动能和势能

1.机械能:和统称为机械能。(1)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而具有的能。(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

2.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

(1)影响动能的因素是物体的和。质量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

(2)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和。质量相同时,高度大的物体重力势能;高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

(3)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其弹性势能越。

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时,物体的速度不断,高度不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高度,速度。

(2)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时,速度,弹性形变;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时,弹性形变,速度。

4.机械能守恒(1)物体通常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2)当物体只受重力和弹性力时(不受阻力时),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即动能减小了多少,势能就增加多少;势能减小了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

第五节物体的内能

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温度越高,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越。

2.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微粒作无规则运动时具有的能。任何物体都具有能。(1)内能

的单位:。(2)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就。

但是物体的内能增大时,温度(一定或不一定)升高。

3.热传递:热量从温物体向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温部分向温部分传递的

现象。

(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热传递总是由温物体指向温物体,高温物体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升高,直到两物体温度为止。

4.热量:在热传递中,传递的。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和。这两中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1)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

(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就;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内能就会。

6.热量的计算:Q= 。Q表示热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m表示物体的质量、

△t表示变化的温度。c水= ,表示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摄氏

度,所吸收的热量为

7.燃烧的热值: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

位:。

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燃料的热值×燃料的质量即Q=mq

第六节电能的利用

1.电功

(1)概念: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是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功的单位:、() 1度= 千瓦时= 焦。

(3)计算公式: W=UIt=U2/Rt=I2Rt=Pt

2.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电功率是表示电流的物理量。

(2)电功率的单位:,,1千瓦= 瓦。

(3)电灯的亮度由的大小决定。

(4)额定电压:用电器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下消耗的功率。

实际功率:用电器在下工作时所消耗的功率。

输入功率:用电器消耗的。

(5)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 = 。

当电功率的单位为千瓦,t的单位为小时,电功或电能的单位是()。

3.★★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1)实验原理:法测电功率的原理是P= ,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小灯泡两端的和通过小灯泡的就可求出小灯泡的电功率。在额定电压下测出的

电功率,就是额定功率。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小灯泡、、导线。

(3)实验中注意事项: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始终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处。

第七节电热器

1.电流通过各种导体时,会使导体的温度升高,这种现象叫电流的。

2.电流通过导体发热的过程实质上是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3.电热器

(1)电热器是利用制成的加热设备。

(2)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是由电阻率、熔点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制成的。

4.焦耳定律:(1)文字叙述: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成正比,跟导体的成

正比,跟通电的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2)数学表达式:Q= 。(3)电流产生热量的计算方法:①Q=I2Rt是焦耳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任何导体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量都可以由此公式来计算。②对于纯电阻电路,即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像电炉、电烙铁、电饭锅等,电流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由Q=U2/Rt,Q=UIt推导公式来结算。

第八节核能的利用

1.不带电)

(带负电)

2.核能(也叫原子核能或原子能)指的是在发生改变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

的,

3.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和。

1)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这一过程称

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

2)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条件下聚合成质量较大的一个新核,同时释放

出能量的过程叫,又叫反应。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

4.核电站利用获得能量,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是通过可以控制的裂

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能量转化途径是:能→能→能→能。我国第一座核电站是浙江。

5.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都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能量很高的射线、射线、射线。

其中可以用于机械设备探伤、种子变异、治疗肿瘤的是。

第九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也不会,它只会从一种形式为其

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而在和的过程中,能的总量。

2.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最的基本定律之一。无论是机械运动,

还是生命运动,无论是宇宙天体,还是微观粒子,都遵循这个定律。

3.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一定的方向性。

(1)“永动机”不可能成功是因为它违背了。

(2)自然界的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必须遵循,但符合能量和守恒定律的事件却不一定能够发生。

九年级上册 知识点归纳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1. 分类方法 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分别归类。分类时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事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 以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进行分类为例: (1) 按颜色分类: ?? ? ?? ? ?紫红色:高锰酸钾黄绿色:氯气白色:氧化镁 氧气、醋酸无色:氯化钠、硫酸、 (2) 按状态分类: ?? ? ??、高锰酸钾固态:氯化钠、氧化镁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此外对物质还可按照溶解性、导电性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 物质按组成的分类 (1)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成为氧化物。氧化物 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 无机化合物:由除碳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O 、CO 2、碳酸、碳酸盐的 结构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也被列为无机化合物。 (3) 有机化合物: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 (4) 物质分类图

???????????????????????? ??? ???? ? ?????????? ??????????????????????混合物 盐碱酸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合物稀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单质纯净物物质 3. 金属与非金属物理特性的比较 人们常根据金属的一般属性和每种金属的独特性质,如密度、外表、价格等来选择使用金属。如金具有光泽好、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可做金饰品;铜的导电性好,可用做导线。

4. 分类的主要原则 (1) 每一次分类必须按同一个标准进行,如果分类不依据统一的标准,容易犯分类 重叠或分类过宽的错误,尤其是在连续分类的过程中,如果不遵守这一规则,将会使分类陷入混乱之中。 (2) 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把母项分为若干个子项,各子项必须有全异关系, 不允许出现交叉或从属关系。 (3) 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如将单质划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两类就错了, 因为单质还有稀有气体单质。 5. 物质的鉴别(Ⅰ) 物质的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物质鉴别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厨房用品)味道、溶解性等均可作为物 质的鉴别依据。 (2) 化学方法:根据物质的特征、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的方法。如氧气能使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l -与AgNO 3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等。 (3) 蔗糖、实验、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的鉴 别步骤示例: ① 首先观察物质的颜色,紫红色的固体是高锰酸钾,亮黄色的液体是色拉油。 另外有三种固体和两种无色液体。 ② 取三种固体各一匙,分别倒入烧杯中,每只烧杯里倒入20ml 水,搅拌,出 现蓝色溶液的,原固体是无水硫酸铜。 ③ 分别取另两种固体于蒸发皿中加热,易熔化的是蔗糖,不易熔化的是食盐(可 用化学方法鉴别蔗糖溶液和NaCl 溶液)。 ④ 取两种无色液体1mL-2mL 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 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冰醋酸。 6. 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 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 22SO O S 点燃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学习资料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蓝色晶体。 CuSO 4·5H 2 O====== CuSO 4 +5H 2 O ;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 (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第2节酸 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I ==== H+ + CI — H 2SO 4 ====2 H++ SO 4 2— HNO 3 ===== H++ NO 3 — 3、常见的酸: 盐酸 HCI 硫酸H 2SO 4 硝酸HNO 3 碳酸H 2 CO 3 磷酸H 3 PO 4 醋酸CH 3 COOH 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检验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一)酸的通性 1、酸使指示剂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 3HCl+ Al(OH) 3 ==== AlCl 3 +3H 2 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H 2SO 4 +2 NaOH==== Na 2 SO 4 + H 2 O 3、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 2HCl + CaCO 3====CaCl 2 + H 2 O + CO 2 ↑(实验室制取CO 2 ) HCl + AgNO 3 ==== AgCl ↓ + HNO 3 (用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 2HCl (用BaCI 2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 4、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6HCl+ Fe 2O 3 ====2 FeCl 3 +3 H 2 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H 2SO 4 + CuO ==== CuSO 4 + H 2 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5、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 Fe + 2HCl ==== FeCl 2 + H 2 ↑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实验室用于制H 2 ) (二)酸的个性 1、盐酸HCl: 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浓盐酸敞口放置会使质量减轻,浓度变小。工业盐酸因常含Fe3+而显黄色。 2、硫酸H 2SO 4 : (1)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不慎沾上浓硫酸后,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 (2)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漫漫流进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纸上字迹变黑。(4)浓硫酸的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浓硫酸敞口放置使质量增加,浓度变小。 第2节碱 1、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NaOH ==== Na++OH— Ca(OH) 2 ====Ca2++2OH— 2、四种可溶性碱:NaOH KOH Ca(OH) 2 Ba(OH) 2 (一)碱的通性 1、碱使指示剂变色; 2、碱 + 酸 ===== 盐 + 水 Ca(OH) 2 +2 HCl ===== CaCl 2 + 2H 2 O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验时用酸碱指示剂指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3、碱 +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2NaOH + CO 2 ==== Na 2 CO 3 + H 2 O Ca(OH) 2 + CO 2 ==== CaCO 3 ↓+ H 2 O (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检验CO 2 ) 2NaOH + SO 2 ==== Na 2 SO 3 + H 2 O (工业上用碱溶液吸收SO 2 等有害气体) 4、碱 + 某些盐 ===== 新碱 + 新盐 3NaOH + FeCl 3 ==== Fe(OH) 3 ↓ + 3NaCl (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OH + CuSO 4 ====Cu(OH) 2 ↓+ Na 2 SO 4 (生成蓝色沉淀)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 2NaOH (工业上制取NaOH ) (二)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NaOH : (1)俗称:烧碱、苛性钠。 (2)易潮解,易和空气中CO 2 反应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 2NaOH + CO 2 ==== Na 2 CO 3 + H 2 O (3)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氢氧化钙Ca(OH) 2 : (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2)区分NaOH和Ca(OH) 2 两种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分别通入CO 2 ,变浑浊的是Ca(OH) 2 溶液; Ca(OH) 2 + CO 2 ==== CaCO 3 ↓ + H 2 O 方法二:分别加入Na 2 C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 2 溶液。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2NaOH 第4节盐 1、盐:由金属离子(或NH 4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盐的分类:盐酸盐(氯化物) NaCI 、 CaCl 2 等 硫酸盐 Na 2 SO 4 、 CuSO 4 等碳酸盐 Na 2 CO 3 、 CaCO 3 、BaCO 3 等 硝酸盐 KNO 3 、 Ba(NO 3 ) 2 等铵盐 NH 4 Cl 、(NH 4 ) 2 SO 4 等 3、盐的溶解性: 钾、钠、硝、铵均可溶;盐酸只有Ag不溶; 硫酸只有Ba不溶;碳酸只溶钾、钠、铵可溶。 (一)几种重要的盐 1、碳酸钠Na 2 CO 3 :俗称纯碱。晶体化学式为Na 2 CO 3 ·10H 2 O ,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 结晶水变成粉末。Na 2 CO 3 虽然是盐,但水溶液却显碱性,因而俗称纯碱。 2、碳酸钙CaCO 3 :俗称大理石或石灰石。做建筑材料。 3、氯化钠NaCI :俗称食盐。 (二)盐的通性 1、某些盐和酸的反应; Na 2 CO 3 +2 HCI==== 2NaCI + H 2 O + CO 2 ↑ 2、某些盐和碱的反应;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品)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数s 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我爱这土地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 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 定的政治立场。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 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 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写作艺术 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 想像和诗思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但他没有把诗 的篇幅拉长,不让诗的情思散漫开去,而只把诗人对土地广阔 而深厚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并且取得了最佳的艺术效果。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形状,状态的改变 4、常见的物理变化:物质溶解,物质的三态(固液气)之间的变化,如熔化等,形状改变,位置改变等。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常伴随能量变化。 4、常见的化学变化:所有物质的燃烧,金属的锈蚀,食物的变质、腐烂,动植物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酿酒,炼铁,去垢等。 三、注意事项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颜色改变,发光,放热等现象经常用于判断是否为化学反应。(但不是绝对的,爆炸和发光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以说明) 2、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3、两者之间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现象可以说明) 四、例子(只要看开始的反应物和反应后的物质是不是同一种即可,即有无其他物质生成)(如果你都会做,明白为什么,说明这部分你懂了哦!) 1、蜡烛融化(物) 2、蜡烛燃烧(化) 3、酒精挥发(物) 4、火树银花(化) 5、沙里淘金(物) 6、 杯水车薪(化) 7、卫生球消失(物)8、 活性炭净水(物) 9、百炼成钢(化)10、 液氮医疗麻醉(物)11、 海水晒盐(物)

12、锅炉爆炸(物)13、米饭烧焦(化) 14、蜡炬成灰(化) 15、木已成舟(物) 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等。(可归纳为:色味态、两度、两点、三性) 二、化学性质 1、概念: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稳定性等。 三、注意事项 1、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难”等字,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如酒精燃烧、酒精能燃烧。(即能力和动作的区别) 2、氧气(O 2)和二氧化碳(CO 2 )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答:方法一:二氧化碳(CO 2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方法二:二氧化碳(CO 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方法三:二氧化碳(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通过学习课题二我们获得的知识: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注意:不是有氧气就可以,空气中也有氧气);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5、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 6、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7、科学探究是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科学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讨论。 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 易错点: a≠0 和a=0 方程两个根的取舍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 /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3))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5)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 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0)的过程。

九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1、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物质分类: 2、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 2KI = PbI2↓+ 2KNO3 无色溶液无色溶液黄色沉淀 3、有关硫酸铜的实验 ①硫酸铜晶体(蓝色):无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蓝矾。化学式:CuSO4·5H2O ②硫酸铜溶液(蓝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③硫酸铜粉末(白色):CuSO4获取方式:CuSO4·5H2O △ CuSO4+5H2O (现象: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出现水珠) ④硫酸铜粉末遇少量水,发生反应: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⑤硫酸铜的用途: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原理:蛋白质和硫酸铜会发生化学反应后使蛋白质变性 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可以检验水分的存在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酸酸的含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 = H+ + 酸根离子 1、三大强酸:盐酸(H Cl)、硫酸(H2SO4)、硝酸(HNO3)常见的弱酸:醋酸(CH3COOH)、碳酸(H2CO3) 2、常见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注:上述各指示剂遇中性溶液都不变色,依然显示原来的颜色。 3、pH 值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pH越低,酸性越强;pH 越高,碱性越强;pH 等于7 的物质呈中性。 4、pH值的测定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 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值。 5、酸的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碱=盐+水 H2SO4 + 2 NaOH==== Na2SO4 + 2H2O H2SO4+ Ba(OH)2= BaSO4 ↓ + 2H2O Al(OH)3 + 3HCl=AlCl3+3H2O Mg(OH)2 + 2HCl = MgCl2 +2H2O (Al(OH)3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Al(OH)3 和Mg(OH)2都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初三化学上册1-6单元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上册1-6单元知识点汇总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可燃性、能支持燃烧、能与某物质反应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O3. SO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氧气的性质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2、、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放出热量(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化物落下来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一、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酸碱盐 一、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溶液 指示剂 在酸溶液中在碱溶液中 石蕊溶液红色蓝色 酚酞溶液无色红色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1)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2)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或者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思考:指示剂只能反映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常见的酸 酸和碱都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闻溶液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飘进鼻孔 (如右图所示),千万不要直接凑近鼻子闻,因为这样做很危险! (一)、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打开瓶盖现象瓶口有白雾无明显现象 原因有挥发性无挥发性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刺激性气味 敞口久置现象质量减小质量增加 原因有挥发性有吸水性 分析: (1)①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浓盐酸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后,看到有白 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②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而略带黄色。 (2)浓硫酸的质量增加,原因是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吸水性。因此,实验 室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如右图所示)。 状元笔记 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都会变稀,但原因不一样。浓硫酸变稀,是因为吸水性,溶剂增加,溶质不变;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挥发性,溶质减少,溶剂不变。因此,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要密封保存。(二)浓硫酸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实验探究2】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步骤浓硫酸在纸上写 字用木片蘸浓硫酸写字将浓硫酸滴到纱布上将浓硫酸滴到蔗 糖上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蘸有浓硫酸的部 分变黑 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 黑 由黄变黑 结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被腐蚀 启发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皮肤和衣服上,因为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

物理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物理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篇一】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 过的距离。若同时具备,则力做了功。 2、功的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距离的乘积. 3、功的公式: W=Fs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 J);F表示力,对应的单位是 牛( N);s表示距离,对应的单位是米( m) 4、功的单位: 主单位: 焦耳( J),1J=1N?1m常用单位: 千瓦时( kwh)1kwh=3. 6x10J 5、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理想情况下: W机械=W人即: Fs=Gh 二、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力)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 物体( 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3、功率的公式: P=W/tP表示功率,对应的单位是瓦( w);W表示功,对应的单 位是焦耳( J);t表示时间,对应的单位是秒( S); 4、功率的单位: 主单位: 瓦( w)常用单位: 千瓦( kw)换算: 1kw=1000w某 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 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测量功率方法: ( 器材、步骤、表达式) 三、机械效率 1.额外功定义: 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总功定义: 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3、机械效率公式: η表示机械效率,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对应的单位是焦 耳( J);W总表示总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 J);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典型例题: 1、已知关于x的方程(m+3)x 21 m- +(m-3)-1=0是一元二次方程,求m的值。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 ①移项; 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 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4)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 根为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 3、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4、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5、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6、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 (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走进化学实验室 ?重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难点:识图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 识图简述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图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和实验目的;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 ?知识框架图: 实 验 室基本操作加热 仪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 (填>或<)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 )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预热并()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 烧杯垫石棉网加热,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量 仪器 托盘天平 精确度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 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俯视(),仰视() 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 使用(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实验室基本操贮存 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广口瓶贮(),()瓶或滴瓶贮存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它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最新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知识要点 一、酸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 3、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4、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5、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 二、碱的通性 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 碱-----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3、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 水 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Na2CO3+ H2O 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2NaOH + SO2== Na2SO3+ H2O 4、碱+ 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Ca(OH)2+ CuSO4==== Cu(OH)2↓+ CaSO4 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3NaOH + FeCl3==== Fe(OH)3↓+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Fe3O4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 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为重中之重) 第一章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形如a (0≥a )的式子为二次根式; 1 性质:a (0≥a )是一个非负数; ()()02≥=a a a ; ()02≥=a a a 。 2 二次根式的乘除: ()0,0≥≥=?b a ab b a ; ()0,0>≥=b a b a b a 。 3 4 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 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5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是2的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① 配方法: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 ② 公式法:a ac b b x 242-±-=(其中当△=ac b 42->0时,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a ac b b a ac b b x x 24,242221---=-+-=;当△=ac b 42-=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a b x x 221-= =;当△=ac b 42-<0时,方程无实数根 ) ③ 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 3 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韦达定理:设21,x x 是方程02=++c bx ax 的两个根,那么有 a c x x a b x x =?-=+2121, 第三章 旋转 1 图形的旋转 旋转: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就叫做图 形的旋转。 性质: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③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会画出一个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30°、60°、90°后的图形。 2 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 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 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 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 称图形。 会画出一个图形关于原点对称得图形,也就是中心对称图形。 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已知点P 的坐标是(x ,y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x,-y )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x,y ) 第四章 圆 1 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 2 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 弧、弦、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 相等。 4 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 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 直径。 5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外 r d >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 ①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葡萄糖 ②蛋白质→氨基酸 ③脂肪→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胆汁――乳化作用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一、酶 (1)酶的概念 (2)酶的作用特点 (3)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4)活动——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 实验成败关键有四条: 一条:制备的淀粉糨糊(将淀粉制成糨糊后很均匀,有利于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充分分解)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 二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 三条: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 四条: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所在 二、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1)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图解: (2)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三、 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等,只有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下,淀粉酶才能使淀粉迅速水解。以下活动仅供参考。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假设pH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