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 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考试要点】

一、研究对象与任务//定义/研究对象/研究任务//

二、学科性质//性质/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宏观范畴/微观范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体系//

四、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任务【考点一,识记】

1、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中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而不仅仅是对学与教中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回答。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因而其具有双重任务:“学”的方面和“教”的方面。

学的方面,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心理。主要研究学生在不同年里阶段的一些心理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迁移以及学习的相关理论等内容。

教的方面,包括教师心理和教学心理。主要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心理现象,以及在教学中面对的一些情境等内容。

二、学科性质【考点二,理解】

1、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科学。

从学科范畴上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上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2、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⑴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都涉及教育领域,但研究对象与任务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教育心理学则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⑵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而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在教育这一领域的体现。普通心理学研究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与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则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用以指导教育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考点三,了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宏观范畴和微观范畴。

(一)宏观范畴

从宏观上看,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基本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1、学与教的五要素:

⑴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这一要素从两个方面影响着学与教的过程。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文化差异等。

个体差异,先前的基础知识、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⑵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

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⑶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识传递的主要信息。教学内容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⑷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传统媒体:简单实物、教具、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等。

现代媒体:电脑、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等。

作用: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大小,影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

⑸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温度、光线、照明等)、教学设施(桌椅、黑板、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以及空间布置(如座位排列等)。

社会环境: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作用: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

2、三大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⑴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策略以及不同类型学习的特点等。

⑵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要求、教育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个性,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

⑶评价/反思过程: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时时监测、评判、分析、纠错的过程,它与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同时进行但又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中。

它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二)微观范畴

微观范畴,主要分析与研究教师在教学中具体的操作环节与内容。见下图。

微观模式下的几个主要问题:

1、确定教学目标;

2、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执行教学设计;

5、评价/反思。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体系

1、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概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学习心理: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3、品德心理与心理健康: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

4、教学与教师心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师心理。

四、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考点四,理解】

1、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规律也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也对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育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3、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⑵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⑶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⑷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考试要点】

一、早期教育心理学思想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思想/西方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二、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冯特的重要贡献/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引言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一般认为,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为发展时期,60年代至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80年代以后为完善时期。

一、早期教育心理学思想【考点一,识记】

(一)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们,如孔子、孟子、荀子等人在其教育著作就蕴涵了大量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1、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

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主张学习要博约结合。“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主张学习不要主观臆测、武断专横、固执己见和自以为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复习不只能巩固知识,还能在巩固旧知识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新知识。这是孔子的学习论观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强调了学与思的关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强调启发教学。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则强调了人性养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孔子非常重视德育,把德育放在首位。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他把“道”

视为生命之所系。根据他的言论,他把德育划分为知、情、意、行四个阶段,他的德育心理思想是很完整的。孔子在差异心理、教师心理等方面都有所论述。

2、孟子的教育心理思想

孟子在其教育心理思想方面,也有很多论述。如,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这是孟子重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思想。孔门弟子所著《学记》的教育心理思想,主要包括德育心理思想、学习心理思想和教师心理思想。“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等,则强调了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

3、儒家其他人的教育心理思想

儒家教育思想之集大成的《学记》中,就系统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主要包括德育心理思想、学习心理思想和教师心理思想。如,“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就蕴涵着早期教育心理学的思想。荀子提出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等,论述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西方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西方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柏拉图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生来就有的,这些知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性的学习日臻完善。亚里士多德则看到了观念之间的联想能促进理解和记忆,这就是后来的临近律、接近率和对比率的萌芽。他的顺应本性、培养学习习惯、启发心智等教育原则,都是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大教育家们,也都十分重视在教育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如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等。夸美纽斯提出了“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的著名论断,认为人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要有目的地去发展儿童的才能。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教学心理化”的思想。

赫尔巴特在其《普通教育学》中,首次提出了“把教学理论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8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分支成果进行了总结,他明确提出:“心理学就其对教育学的作用和对教育学者的必要性方面来说,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因此,被誉为“俄罗斯心理学的奠基人”。

二、教育心理学的创建【考点二,识记】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其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俄国教育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冯特的重要贡献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实验法引入到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中,形成了完整了的心理学体系,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1949)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不仅开创了动物学习实验与教育测验,而且建立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该书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提出了学习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及个别差异理论。他的观点支配和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长达50年之久,因此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考点三,识记】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桑代克从1896年开始,对动物的心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西方心理学界公认这一年是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的时间。

这一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运用科学的心理学观点和方法能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但理论和研究积累都不够充分。研究内容主要是以普通心理学原理解释教育问题,研究方法也有机械主义和简单化倾向。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如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首创智力测验之后,各种类型的测验,如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等都先后开展起来,并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教育心理学则吸收了心理测验和儿童教育的成果,大大扩充了自身的内容。

从20年代起,对动物和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并形成了各个派别,这些理论以及学派之争,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到了40年代,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缺陷:内容庞杂,不系统,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偏重于研究动物和儿童的简单心理活动,其研究结论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大。

下面主要介绍美国、前苏联和我国的一些研究情况。

1、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⑴联结派教育心理学

桑代克不仅创建了教育心理学,而且创建了联结派教育心理学。他认为,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把刺激——反应作为心理或行为的最高解释原则和公式;把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反应联结的形式;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重外部现象与外部条件的探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

联结派从诞生到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如华生、赫尔、斯金纳等。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

⑵认知派教育心理学

该学派源自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在美国得到传播和发展。这样,在美国逐渐形成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它极力反对联结派教育心理学,在反对中,得到了发展。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得到流行,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的兴起,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2、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

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三位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布隆斯基和鲁宾斯坦。

列维·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是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及维列鲁学派(维果斯基和鲁利亚(А.Р.Лурия)、列昂节夫(А.Н.Леонтьев))的开山鼻祖,他于1926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在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上都作了研究,特别是他关于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的学说,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依赖关系的学说,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布隆斯基(1884——1941)是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强调儿童个性的统一以及探索对儿童心理进行整体综合研究的途径,其代表作是《心理学概论》、《记忆与思维》、《学生思维的发展》等。

谢·列·鲁宾斯坦(1889一1960),提出了“意识与活动的统一原则”,1935年发表的《心理学原理》,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

40——50年代,开展自然实验法研究,在综合性研究下重视教育实践研究,形成了学科心理学及知识掌握等理论成果。主要代表人物有:梅钦斯卡娅《算术教学心理学》,博戈亚夫林斯基、梅钦斯卡娅合著《在学校中掌握知识的心理学》,孜科娃《掌握初等几何学知识的心理学概论》。其特点是:忽视理论探索,教条主义倾向严重,全盘否定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创造性不够,理论思想不活跃。

3、我国的教育心理学

前期,主要翻译介绍欧美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我国心理学家房东岳于1908年翻译了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一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29年,高觉敷出版《教育心理学大纲》,1947—1948年又出版了《师范学校教育心理学》;1933—1937年,艾韦出版了《教育心理学》,1936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实验》,1945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大观》;1935年,潘菽、吴绍熙出版《教育心理学》,1944年,萧孝嵘出版《教育心理学》;50年代,开始学习、介绍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成果。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集中表现为:

一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尽管不同的教科书对如何教或如何学的问题各有侧重,但有几个方面的研究为大多数人所公认,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课堂管理和教师心理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同时,各理论流派之间的分歧日趋缩小,相互之间吸收着对方的合理内容,学派界限趋于模糊。

二是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尤其是60年代初,由布鲁纳(J.S.Bruner,1915——)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把这种热情推向了高潮。人本主义思潮、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也日益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

其代表人物及著作:布鲁纳(J.S.Bruner )开展了课程改革运动,他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和知识结构学说,被公认为是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性观点,其代表作是《教育过程》;加涅(Robert Mills Gagne)信息加工理论(学习分类,《学习条件》)和奥苏伯尔(David P.Ausubel)认知同化学说及有意义语言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在当代的认知理论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联结—认知学派的托尔曼、人本主义的罗杰斯及安德森(John Robert Anderson,《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也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

60年代以后,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①理论思想活跃。列昂节夫发表了《论学习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问题》(1957),逐渐形成以列昂节夫为代表的活动派和以梅钦斯卡娅为代表的“联想——反射”理论派。②加强了与学校教育工作的联系。代表人物是赞科夫、达维多夫、厄里康宁、兰达与塔雷金娜等人。③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明显变化,吸收了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新成果。1972年,彼得罗夫斯基《年龄与教育心理学》,把年龄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融为了一体,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这一时期,我国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是学习和介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并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改造教育心理学。1963年内部发行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文革期间,

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遭到重创,限于瘫痪状态。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并且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如合作学习等。

1994年,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1、主动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出控制。2、反思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3、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4、社会文化研究,即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此外,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70 年代末,我国的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成就: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创立很多理论,出版很多作品

3.对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这个实际上主要是城市教学,布鲁纳在美国领导的一个课程改革,其实就是结构主义学习。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考点四,识记】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步扩大研究的领域。

2、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3、学习策略、教学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动机、学生与学习情境间的相互作用的认知研究等必将进一步深入或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4、个别差异和个别化的教学研究将继续受到重视。

5、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将逐步完整化、系统化,进而有一个比较统一的体系。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阅读教材)

【考试要点】

一、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中关于普遍联系、动态发展、矛盾统一以及质量互变等基本观点,对开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基本原则

针对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进行研究时应注意下列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研究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揭示教与学的客观规律,并客观地研究教育心理现象的本质、规律和机制。

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研究心理现象时把人的心理看做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加以综合考虑,从心理系统与环境、心理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制约关系来认识各种心理现象,总结各种心理规律。

它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整体性;2、层次性;3、动态性;4、自组织性。

贯彻该原则的要求: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以全面的、发展的和整体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从教育实际出发,研究的内容来源于教学实践,同时,研究的结果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研究重点:应针对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结合心理学的理论原理,探求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

其规律,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

贯彻该原则的要求:研究应从教育情境尤其是主体的实际需要出发,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心理问题。

4、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这是所有关于人的心理学研究中都应遵从的一个基本伦理道德原则。

贯彻该原则的要求:⑴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⑵保证被试者有积极的教育影响。

5、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研究要求研究者牢记被试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应该采用动态、变化的指标进行衡量。

贯彻该原则的要求:研究者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考虑被试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态度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内容;

2、收集资料;

3、提出假设;

4、制定研究计划;

5、执行计划。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考点三,识记】

(一)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记录教育过程中某些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来揭示研究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1、观察法

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

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⑴优点:可以观察到被试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保持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自然性和客观性,所获结果比较真实。

⑵不足:研究者比较被动,只能等待行为的发生,因而难以观察到所需研究的行为;收集资料费时;对观察结果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2、调查法

调查法就是以调查者所了解的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调查法可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一种是问卷调查,另一种是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

⑴问卷法:

问卷法是研究者利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的有关心理、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和问题编写各个部分问题

优点:省时、省力,简便易行;取样大,研究的被试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研究结果的统计处理具有科学性等。

缺点:缺乏灵活性,且不够深入;问卷题目容易表露某种期待的答案;被试对问题的回答常有猜测,不易真实;统计处理较简单,难于进行质的分析等。

⑵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的心理和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优点:适用于一切具有口头表达能力的不同文化程度的访谈对象;适用个范围广,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缺点:对研究者具有很高的要求;研究者要努力保证访谈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而且研究资料也难以量化。

3、测验法

1、测验法即心理测验法,是运用测量工具衡量心理、行为特征的方法。

2、测验种类:智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等。

3、优点:能对心理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可以同时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4、缺点:难以从中推出因果性的结论。

4、个案法

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相资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其行为和心理的原因。

个案研究的是个别学生,特别是那些学校上有困难或行为上有问题的学生。

收集的资料包括:个人背景资料、生活史、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特征等。

优缺点:能够加深对特定个体的了解,但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5、行动研究法(勒温)

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想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体现在从动出发、通过行动进行、并着眼于改进行动的研究。

(二)实验性研究方法

实验性研究方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有两种形式: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1、自然实验法:也称现场试验法,是在教育实际情境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

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变化。

它有三种基本组织形式:单组实验形式;等组实验形式;循环实验形式。

优点:兼具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另有:自然、切合生活实际;具有主动性。

缺点:实验情境不易控制,难以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

2、实验室实验法:是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一定实验仪器所进行的实验。

优点:能给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对实验条件和被试活动作出精确的记录,便于分析和研究。

缺点:实验条件与实际生活差别较大,所获结果往往难以在实际生活中推广

【2015菏泽统考真题】。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C]

第一章_教育心理学概述(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重点提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年(d)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d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a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a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d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a)。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a )。 A.1879年 B.1897年 C.1789年 D.1798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b(b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c )。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 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 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 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离不开物质的载体。人的心 理是人脑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研究者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通常控制人的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通常控制人的空间、音乐、艺术、形象和创造力等非言语过程。人脑受到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采用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发、脑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心理的脑机制,这些研究方法都很好地说明了: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具体的人来进行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因为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会影响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单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个体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内部心理活动的特点而折射出来的。同样的外部刺激,由于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不同,其心理反映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

教育心理学第一节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重点是: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

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

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

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

教育心理学实战演练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重点提示)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1879年 B.1897年 C.1789年 D.1798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 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 A.1903 年 B.1913 年 C.1924 年 D.1934 年 6.20 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 一撰写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1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 A.1879 年 B.1897 年 C.1789 年 D.1798 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2
)。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研究包括行为研究和心理研究。心理研究包括 无意 识研究和有意识研究。所谓意识,就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总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正是因为具有意识,人才能够觉察到作用于感官的外部世界,人才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特征与其联系,并能主动的去改造客观世界;人也才能觉察到自己的主观世界,明确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内心需要,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情绪状态,知道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由于具有意识,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而且能够实现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 3、个体心理系统? 答:个体心理系统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1)心理动力,该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

人的需要有生理的、社会的需要,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 兴趣是一种人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则对人的需要进行调解和控制,并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民的总体看法与基本态度。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的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与其关系。 a.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b.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与其联系,还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管体验,这就是情绪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可以说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客观原因。 c.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世界。这中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的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就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有答案)第一部分 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部分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C1.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 )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B2.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的学流派是( )。 A.构造主义学派 B.机能主义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 D3.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 )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个性 A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铁钦纳 C.詹姆斯 D.罗杰斯 C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心理是( )。 A.脑的机能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D.在实践中发展 D6.脑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12对脑神经 B.脑干、间脑、小脑和大脑 C.脑神经 D.神经元 B7.外周神经系统可分为( )。 A.突感神经和副突感神经 B.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C.脑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 D.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 A8.对于一般人来说,言语功能占优势的大脑半球是( )。 A.左半球 B.右半球 C.左右半球没有区别 D.有人在左半球,有人在右半球 C9.表达人的心理过程内容的是( )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D.个性、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 A1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于(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D1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B13.同看一部电影或同上一堂课,不同的人其感受也不同。这种现象说明人的心理具有( )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答案学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考查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2.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赫尔巴特 B.霍普金斯 C.桑代克 D.卡普杰列夫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的( ) A.《教育心理学》 B.《科学儿童心理学》 C.《实用教育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4.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 A.桑代克——联结说 B.格式塔——场论 C.勒温——完形说 D.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 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6.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 )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程序教学 7.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巴普洛夫 B.奥苏伯尔 C.皮亚杰 D.桑代克 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后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9.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赫尔巴特 B.莫依曼 C.詹姆斯 D.桑代克 10.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 A.学生的学习兴趣 B.学习动机 C.教师的工作压力 D.教师的社会地位 11.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是( ) A.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B.阐明学习的过程 C.阐明有效学习的环境 D.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12.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13.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 ) A.1879年 B.1903年 C.1907年 D.1913年 14.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时间是(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15.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心理学家是( ) A.廖世承 B.陈鹤琴 C.潘菽 D.朱智贤 16.《人是教育的对象》的作者是( ) A.乌申斯基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金纳 1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 ) A.研究心理现象 B.对心理进行测量 C.获取心理数据,区分心理高下 D.研究、揭示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等 18.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 A.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 B.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 C.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 D.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的技术不够到位 19.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的是( ) A.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使教育心理学有了一定的基础 B.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为研究者开阔了思路 C.已完全摆脱了其他学科的束缚,自成体系 D.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既注重质的研究也注重量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 / 25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2 ①教育心理实验②观察法③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①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②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③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概述第一节)心理发展的概念(1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 / 25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③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⑤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⑥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有实施者创造或改变一些条件,以引起学生某些心理活动的变化进行研究的方法。 3、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的载体。 5、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答:1)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时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2)普通心理学一般研究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与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则针对教育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用以指导教育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等。 3、教育心理学为哪几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答: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特点、运用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执行、教学测量与评价 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答:1)提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 2)建立系统的骄傲学理论,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5、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对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进行总结,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三、论述题: 1、具体论述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要素?答:第一、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二、教师。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教学风格等基本心理特性影响学与教过程。第三、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第四、教学媒体。它不仅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产生影响。 第五,教学情境。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既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而且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 2、联系实际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用研究的方法来准确地分析和了解问题 2)帮助教师科学艺术地实施教学 3)帮助教师正确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4)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5)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1

高等教育心理学完整资料(终极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 一、概念解释 1. 心理学: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 ..的科学。 冯特在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包括人格和心理过程(情、知、意)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事一个交叉学科。 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因此,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实验法: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来推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相关研究、描述性研究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4. 教师期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5. 教师威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威信是师生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 4、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 师爱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6. 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7. 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这一任务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的信念。 8. 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督以及调节的能力。 9. 元认知:认知的认知。 10.教育机智: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能够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1. 学习:人与动物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及其行为潜能的变化。 12.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3. 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 14. 意义学习: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给新知识赋予意义的过程。 15. 认知结构:以概念为节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网络结构为认知结构,又叫图式。 16. 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某一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7. 强化:指学习行为引起的结果对行为习得产生的积极作用。(行为主义的观点) 顿悟: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以概念为节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结点构成的网络结构。有意义学习: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给新知识赋予意义的过程。 18. 学习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迁移分类:正迁移: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 19. 定势:先于某一心理活动并指向这一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20. 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的知识,其表征方式是命题或命题网格,图 式。 21. 程序性知识:回答怎么办的知识,其表征方式是条件加结果。 22. 知识学习的三阶段:同化、保持、提取。 23.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应。 记忆根据内容分类: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情境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24. 遗忘:过去经历的事物不能够再认、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25.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 26.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 27. 痕迹衰退说:材料的消失。 28. 干扰说:材料的相互影响。 29. 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30.技能分类 操作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特征:客观性、外显型、展开性 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先快后慢、高原现象 心智技能:通过练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特征:观念性、内潜行、减缩性 32. 原型:具有同类事物典型特征的例子。 33. 学习策略(梅耶):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 动,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计划性。 34. 问题: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问题三要素:给定、障碍、目标 35. 问题解决:根据给定障碍达到目标的过程。 36. 创造性: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其基 本特征是发散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分类:集中式思维(求同思维、聚合思维、复合思维)和发散 思维(求异思维) 37.人格:个体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差异性、社会性与生物性的统一 38.自我意识:自己对自己以及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自我意识的结构: 形式:自我认识(知)、自我体验(情)和自我调控(意); 内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观念: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被动--主动无意识--有意识具体形象--抽象逻辑 39.态度:通过学习而形成,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 的倾向性。 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核心成分)、行为成分 40.品德: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 特征和倾向。 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分三个阶段: 前道德(基于行为结果)、 他律道德(基于他人或权威的标准)、 自律道德(基于自己内心的标准) 态度和品德改变的三阶段:醒悟阶段、改变阶段、巩固与稳定阶段 41. 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 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42. 社会惰化(社会阻抑):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 的下降。 43. 从众:在群体压力下,个体放弃或改变原有观点,使自己与群体保持 一致的现象。 服从具有强制性。 44.教学设计: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 45. 最近发展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将要达到的知识水平之前的区 间。(维果斯基) 46. 教学模式:反映特定教学理论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教 学活动结构。 47. 先行组织者:先于学生学习而呈现的引导性材料。 48.教师的使命:知识的传播者、知识的创造者。 49.费斯廷格提出认知失调理论 50.人际关系: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51.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52.测量: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特质的数量化描述。 53.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 解释。 54.影响信度的因素:测验长度、测验难度、被测对象、实测过程 二、选择题 1. 基础心理学的过程分为情、知、意三个方面。 2.心理学理论流派: (1)学派名: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认为心理是由 元素构成的 (2)学派名:机能主义;代表人物:威廉·詹姆斯;观点:心理学主张研 究心理的功能、作用 (3)学派名: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桑代克、斯金纳、巴甫洛夫;观点: 心理学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学派名: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苛勒;基本 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学派名: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理论 (即三个原则):1、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 遵循理想或道德原则。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6)学派名: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属于认知学派;基本观 点:认为心理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7)、学派名: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基本观点:强调存在、价 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有价值的,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3.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被斯金纳分为经典性条件反 射(代表人物为巴甫洛夫,也叫应答性);操作性条件反射(代表人物为桑 代克,斯金纳,也叫工具性) 4.认为学习不是通过视物而是通过顿悟完成的这一观点属于格式塔的苛勒 5.大猩猩搬箱子取香蕉证明了苛勒的顿悟观点 6.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 加工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1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学校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就决定了高等教育心理学必然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 2.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有(教育任务、教育对象、社会职能、地位作用和培养方式)。 3.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裴斯洛齐《论教学方法》;赫尔巴特“意识阈和统觉论”。 4.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他于(1903)年出版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量法) 6.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1.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 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3.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4. 个性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 1. 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2.桑代克在联结学习理论中指出,学习规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斯金纳在联结学习理论中指出,学习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 4.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顿误)而不是试误。 5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又被称为(发现理论) 6.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划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尊重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与人的差异。 9.社会学习理论者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榜样有三种形式即(活的榜样)(符号榜样)(诫例性榜样)。 10.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子过程。 1..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 2.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图式)来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产生式系统)来表征。 3运动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1.学习的迁移,按照迁移的内容可以分为( 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2.学习的迁移,按照迁移发生的水平可以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 3.学习的迁移,按照迁移发生的方向可以分为(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 4.学习的迁移,按照迁移对学习的影响性质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 )。 5.(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6..(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7.(零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8..(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9..(垂直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10.(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如"举一反三"。 11.(逆向迁移)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12.(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直接的、特殊的适应性。 13.(一般迁移)是指原理、原则的迁移。 14.官能像人的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训练来加强的,这是(形式训练说)迁移理论主要观点。 15.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共同要素,这是(共同要素说)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pdf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填空 1.古希腊时期,自柏拉图主张教学方法应重视(个别差异)、教 育目的在于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到亚里士多德主张(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的教育原则。 2.从道德教育看,在孔子的思想中,他所持有的(知,情,意 行)四者并重的理念,可视为最完整的德育心理思想。3.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一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4.杜威是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三大领域的杰出学者。 二、名词解释 1.什么是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是具备科学的教学知识,高超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 简答题 1.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欧洲有四位著名的学者,他们主要 的教育心理学的思想是什么? 1.(1)裴斯塔洛奇:人性中包含原始性,社会性和道德性(2)爱 为教育的中心(3)在教学上强调使学生的头,心,手均衡发展。 2.赫尔巴特:(1)人类的心灵具有知情意三种功能(2)教育因道 德为先(3)重视儿童的兴趣(4)重视教学程序

3.福绿贝尔:(1)家庭是学校的基础(2)自由与创造是人类的天 性(3)重视团体社会化教育功能(4)重视儿童感知觉发展 4.莫依曼:(1)儿童身心发展与成人有差异(2)儿童发展的过程及其个性禀赋的差异(3)儿童学习与疲劳 2.社会性发展与成就动机取向下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特 点是什么? ○1儿童发展心理学逐渐迈向全人发展的轨道○2重视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因素○3成就学习,合作性研究学习 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教学应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有三个方面:(1)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2)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3)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 三、分析题 1.假如你是你是一位班主任老师,班里有25名学生,请问:你对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性教育教学知识、特定内容的教育知识各自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认识?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种知识?最不重要的又是哪一种知识?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