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5课《中彩那天》习题及答案解析

5课《中彩那天》习题及答案解析

5课《中彩那天》习题及答案解析
5课《中彩那天》习题及答案解析

5《中彩那天》习题精选与解析

1.为加横线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读音。

馈赠拮据梦寐以求

A.馈(guì)赠拮据(jù) 梦寐(wèi)以求

B.馈(kuì)赠拮据(jū) 梦寐(mèi)以求

【答案】 B

【解析】馈赠的读音要注意拼音“g”“k”的区别,拮据的据是多音字,不要读四声。

2.比一比,选一选

由于是第一次坐飞机,八岁的表弟( )得坐立不妥。

A. 兴奋

B. 喜悦

【答案】 A

【解析】兴奋要比喜悦的程度深。因为是第一次坐飞机,表弟不只是喜悦,因此,要选一个程度更深的。

3. 熟读课文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中了大奖,父亲的心情当然应该很高兴,他的神情是怎样的?

A.高兴

B.严肃

【答案】B

【解析】父亲中了奖,但是丝毫看不出中奖带给他的喜悦,因为他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4.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课文内容是围绕“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来写的。

A 是 B否

【答案】是

【解析】这是文章的中心句,写父亲的高尚品质就是赞美父亲的诚信,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

5、给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梦寐以求

A.心事重重,烦闷不快的样子。()

B.缺少钱。()

C.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强烈、迫切。()

D.教导。()

【答案】 C

【解析】梦寐,就是睡觉做梦的意思;求,就是追求,因此,选择C.

6. 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馈赠”的反义词的“索取”

A.是

B.否

【答案】是

【解析】馈赠的意思是赠与(礼品),所以,它的反义词就是索取。

7. 熟读课文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文章写中奖那天,我和父亲的表现完全不同,是为了什么?

A.表现我的自私

B.突出父亲的不悦,进一步说明父亲遇到了道德难题

【答案】 B

【解析】我的心情与父亲的心情形成比较和对比,目的是突出父亲的不悦,表现父亲内心的矛盾。。

8.上一个题目中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

A.夸张

B.对比

C.比喻

【答案】 B

【解析】我的心情与父亲的心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通过突出父亲的不悦。

9.得知中奖的消息后,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

A.心理描写

B.神态描写

【答案】 A

【解析】这是在写作者内心的欣喜若狂,属于心理描写,而不是在刻画神态。

10.读了这篇文章后,对父亲的认识有哪些?

A父亲是个大好人B不贪财,不图利C诚实、守信D有点胆小

【答案】 ABC

【解析】父亲的形象是个好人,虽然贫穷,但是不贪财,有信用。面对大奖也犹豫过,但是,最终选择了正确的方式,而这种犹豫和选择不是胆小,所以,不选择D。

蒸发习题及答案

蒸发习题及答案 1.蒸发操作中,从溶液中汽化出来的蒸汽,常称为()。B A. 生蒸汽; B. 二次蒸汽; C. 额外蒸汽 2. 蒸发室内溶液的沸点()二次蒸汽的温度。B A. 等于; B. 高于; C. 低于 3. 在蒸发操作中,若使溶液在()下沸腾蒸发,可降低溶液沸点而增大蒸发器的有效 温度差。A A. 减压; B. 常压; C. 加压 4. 在单效蒸发中,从溶液中蒸发1kg水,通常都需要()1kg的加热蒸汽。C A. 等于; B. 小于; C. 不少于 5. 蒸发器的有效温度差是指()。A A. 加热蒸汽温度与溶液的沸点之差; B. 加热蒸汽与二次蒸汽温度之差; C. 温度差损失 6. 提高蒸发器生产强度的主要途径是增大()。C A. 传热温度差; B. 加热蒸汽压力; C. 传热系数; D. 传热面积; 7.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属于()蒸发器。A A. 自然循环; B. 强制循环; C. 膜式 8. 蒸发热敏性而不易于结晶的溶液时,宜采用()蒸发器。B A. 列文式; B. 膜式; C. 外加热式; D. 标准式 9. 多效蒸发可以提高加热蒸汽的经济程度,所以多效蒸发的操作费用是随效数的增加而()。A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10. 蒸发装置中,效数越多,温度差损失()。B A. 越少; B. 越大; C. 不变 11. 采用多效蒸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B A. 完成液的浓度; B. 加热蒸汽经济程度; C. 生产能力 12. 多效蒸发中,蒸汽消耗量的减少是用增加()换取的。A A. 传热面积; B. 加热蒸汽压力; C. 传热系数 13. 多效蒸发中,由于温度差损失的影响,效数越多,温度差损失越大,分配到每效的有效 温度差就()。A A. 越小; B. 越大; C. 不变 14. ()加料的多效蒸发流程的缺点是料液粘度沿流动方向逐效增大,致使后效的传热 系数降低。A A. 并流; B. 逆流; C. 平流 15. 对热敏性及易生泡沫的稀溶液的蒸发,宜采用()蒸发器。C A. 中央循环管式; B. 列文式; C. 升膜式 二.填空题 1. 蒸发是___浓缩溶液___的单元操作。 2. 为了保证蒸发操作能顺利进行,必须不断的向溶液供给___热能___,并随排除气化出来 的___溶剂蒸汽___。 3. 蒸发操作中,造成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 (1) 溶质的存在使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 (2) 液柱静压强引起, (3) 管道流体阻力导致。 4. 蒸发器的主体由___加热室__和__蒸发室__组成。 5. 在蒸发操作中,降低单位蒸气消耗量的主要方法有:采用多效蒸发,___真空蒸发_,____ 加强设备保温。 6. 蒸发操作按蒸发器内压力可分为:_加压_,_常压_,_真空_蒸发。 7. 蒸发操作中,加热蒸气放出的热量主要用于:(1)二次蒸汽气化所需的潜垫(2)预热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解析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4.1有溶剂A与溶质B形成一定组成的溶液。此溶液中B的浓度为c B,质量摩尔浓度为b B,此溶液的密度为。以M A,M B分别代表溶剂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若溶液的组成用B的摩尔分数x B表示时,试导出x B与c B,x B与b B之间的关系。 解:根据各组成表示的定义 4.2D-果糖溶于水(A)中形成的某溶液,质量分数,此溶液在20 C时的密度。求:此溶液中D-果糖的(1)摩尔分数;(2)浓度;(3)质量摩尔浓度。 解:质量分数的定义为

4.3在25 C,1 kg水(A)中溶有醋酸(B),当醋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 B 介于和之间时,溶液的总体积 。求: (1)把水(A)和醋酸(B)的偏摩尔体积分别表示成b B的函数关系。(2)时水和醋酸的偏摩尔体积。 解:根据定义 当时

4.460 C时甲醇的饱和蒸气压是84.4 kPa,乙醇的饱和蒸气压是47.0 kPa。二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混合物的组成为二者的质量分数各50 %,求60 C时此混合物的平衡蒸气组成,以摩尔分数表示。 解: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为 求得甲醇的摩尔分数为 根据Raoult定律 4.580 C是纯苯的蒸气压为100 kPa,纯甲苯的蒸气压为38.7 kPa。两液体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有苯-甲苯的气-液平衡混合物,80 C时气相中苯的摩尔分数,求液相的组成。 解:根据Raoult定律

4.6在18 C,气体压力101.352 kPa下,1 dm3的水中能溶解O2 0.045 g,能溶解N2 0.02 g。现将1 dm3被202.65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加热至沸腾,赶出所溶解的O2和N2,并干燥之,求此干燥气体在101.325 kPa,18 C下的体积及其组成。设空气为理想气体混合物。其组成体积分数为:, 解:显然问题的关键是求出O2和N2的Henry常数。 18 C,气体压力101.352 kPa下,O2和N2的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 这里假定了溶有气体的水的密度为(无限稀溶液)。 根据Henry定律, 1 dm3被202.65 kPa空气所饱和了的水溶液中O2和N2的质量摩尔浓度分 别为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

教学目标 ⒈知识和能力 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⒉过程与方法 咀嚼重点词语,理解文本内涵;借助情境对话,想象摇花的快乐;通过写话,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了解桂花,导出课题,简介作者 ⒈(出示课件桂花)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师板书:桂花):课前同学们已经了解过桂花,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⒊师:(课件出示简介)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作家,名叫琦君,她是浙江温州人,12岁随父亲来到杭州,32岁去了台湾,60岁移居美国,她一生漂泊,84岁才回到故乡温州,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难忘家乡的桂花,久久难忘她童年所经历的缤纷而奇妙的——生齐读课题《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⒈自学要求: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那么在这么多的难忘中哪个画面在琦君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的? 教学预设:摇花乐、桂花雨的情景 ⒋初闻桂花香: 的确,那是发生在金秋十月,桂花盛开的时候,满树的桂花金灿灿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⑴读完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花香) 从哪些词感受到? ⑵通过个别读——齐读的形式初步感受花香。教师点拨读好“没有不”的停顿和“香飘十里”的浓浓花香。 ⑶理解“浸”的意思,品味“浸”字。(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⑷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受?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方法例题习题答案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例题,习题与答案) 在中学数学教学和高考数学考试中,求动点轨迹的方程和曲线的方程是一个难 点和重点内容(求轨迹方程和求曲线方程的区别主要在于:求轨迹方程时,题目中 没有直接告知轨迹的形状类型;而求曲线的方程时,题目中明确告知动点轨迹的形 状类型)。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与 交轨法等;求曲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 求动点轨迹的常用方法 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指点P 的坐标(x, y )满足的关系式。 1. 直接法 (1)依题意,列出动点满足的几何等量关系; (2)将几何等量关系转化为点的坐标满足的代数方程。 例题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 (2,0)和圆C :12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等与MQ ,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解:设动点M(x,y),直线MN 切圆C 于N 。 依题意:MN MQ =,即22MN MQ = 而222NO MO MN -=,所以 (x-2)2+y 2=x 2+y 2-1 化简得:x=45 。动点M 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2. 定义法 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得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由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可以判断出动点 的轨迹满足圆(或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依题意求出曲线的相关参数,进一步写出 轨迹方程。 例题:动圆M 过定点P (-4,0),且与圆C :082 2=-+x y x 相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 方程。 解:设M(x,y),动圆M的半径为r 。 若圆M 与圆C 相外切,则有 ∣M C ∣=r +4 若圆M 与圆C 相内切,则有 ∣M C ∣=r-4 而∣M P ∣=r, 所以 ∣M C ∣-∣M P ∣=±4 动点M 到两定点P(-4,0),C(4,0)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4,所以动点M 的轨迹为双曲线。其中a=2, c=4。 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3. 相关点法 若动点P(x ,y)随已知曲线上的点Q(x 0,y 0)的变动而变动,且x 0、y 0可用x 、y 表示,则 将Q 点坐标表达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得点P 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为相关点法。

制冷工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

制冷工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 (1/43)单项选择题 第1题 氨重力供液制冷系统,是靠制冷剂液柱的______向蒸发器输送低压、低温的氨液。 A.流量 B.流速 C.重力 D.截面积 下一题 (2/43)单项选择题 第2题 重力供液的特点是:供液均匀适用于______。 A.小型冷库 B.中型冷库 C.冷水机组 D.中、小型冷库 上一题下一题 (3/43)单项选择题 第3题 重力供液制冷系统,为保证一定的重力,氨液分离器液面应高于冷间最高层蒸发排管______m。 A.0.3~0.5 B.0.7~0.8 C.1~2 D.3~4 上一题下一题 (4/43)单项选择题 第4题 氨泵供液制冷系统,是指利用氨泵向蒸发排管输送______。 A.低温氨液 B.低温氨气 C.高温氨液 D.高温氨气 上一题下一题 (5/43)单项选择题 第5题 两级压缩氨制冷系统,压缩机采用单机双级压缩机,低、高压级容积比一般为______。 A.1:1 B.1:2 C.1:3 D.1:4 上一题下一题 (6/43)单项选择题 第6题

冷库制冷系统中,为了满足食品______工艺要求,常需要多种蒸发温度。 A.冷加工 B.储藏 C.冷加工储藏 D.解冻 上一题下一题 (7/43)单项选择题 第7题 冷库制冷系统中,为减少基本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力求系统通用化,实现不同蒸发温度系数之间压缩机的能量调配,采用______以减少压缩机的装机容量。 A.单级压缩 B.双级压缩 C.一机两用 D.贮液器共同 上一题下一题 (8/43)单项选择题 第8题 改变拖动电动机转速的装置称为______。 A.变压器 B.变频器 C.变阻器 D.变流器 上一题下一题 (9/43)单项选择题 第9题 改变拖动电动机转速的装置称为变频器,用______表示。 A.PPM B.COP C.EER D.VFD 上一题下一题 (10/43)单项选择题 第10题 变频式空调器就是通过改变______,使压缩机电动机的转速变化而达到容量控制的目的。 A.供电电压 B.供电电流 C.供电频率 D.供电峰值 上一题下一题 (11/43)单项选择题 第11题 变频式空调器最突出的优点是:空调器在部分负荷运行时,由于冷凝器、蒸发器的热流量减小,能效比明显提高,空调器______的时间都在部分负荷下运行。 A.8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彩那天》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彩那天》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课文原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的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享受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知识点 1课文简说。 故事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 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然而,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课文第3至9自然段叙述了这一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文章的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大家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的结尾,使文章首尾相衔,结构严谨。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3课《 桂花雨》(教案)(统编本)

3 桂花雨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生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1.字词教学。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2.阅读理解。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3.表达运用。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在讲到这句话时,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以便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很好,母亲会怎么说?再如:这里的水很甜,母亲会怎么说?课文全部学完以后,可仿照“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2)在文中画出2个会认字和10个会写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3)课前思考下列问题:什么叫“桂花雨”?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课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初读课文后,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识“桂花雨”,品读“桂花雨”的香。 一、导入课文。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板书:雨)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春雨绵绵牛毛细雨细雨如烟 蒙蒙细雨瓢泼大雨狂风骤雨倾盆大雨

动点例题解析及答案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专题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专题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二)线动问题。(三)面动问题。 二、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1、特殊探路,一般推证。 2、动手实践,操作确认。 3、建立联系,计算说明。

《中彩那天》课文教案

《中彩那天》课文教案 教材简析 今天我要说的课是小学语文每五册十九课。《中彩那天》这是一篇外国小故事,写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抽中了大奖,但是抽中了大奖的彩标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还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品质。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本课的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级正确读写下面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 4、学习在阅读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 中奖不还奖还奖 三、难点: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教学理念 学习贯彻大纲精神,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全国各学校教学

中所追求的一个立足点。其中有些小学开办的实验课题的立早间是自主,意在突出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自学,明确学习重难点,经纲导学,继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习惯。 六、教学程序 (一、)故事对比,发生质疑,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像中彩这种事情已是缕见不鲜了,而大部分的中彩者在中彩时都是同样的激动不已。因此,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中彩事件与本文中的中彩事件作对比,用较通俗的语言简述二者的差异,突出本文中故事的特别之外。让学通过对比发生的质疑,进而引入新课。 1、想象导入:中彩是令人高兴、兴奋的一件事,好像喜从天降。假如你中了彩,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或表现呢? 2、过度:课文中的父亲有什么表现呢? (二、)深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句意 大纲提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涵。 例如:第1自然段写我们家生活不富裕,但却有做人的原则。教学时,可抓住拮据这个词,让学生了解了我们家的做人原则,为后文的最终将车送还同事埋直伏笔,也说明了诚实、守信是我们家一贯的处呈原则。 第6自然段写了母亲说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在教

五年级《桂花雨》课文内容

五年级《桂花雨》课文内容五年级《桂花雨》课文内容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五年级《桂花雨》课文内容】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动点问题中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解析版)

专题01 动点问题中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 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阶段的难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自数轴起始,至几何图形的存在性、几何 图形的长度及面积的最值,函数的综合类题目,无不包含其中. 其中尤以几何图形的长度及面积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最为繁琐且灵活多变,而其中又有一些 技巧性很强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本专题以几个基本的知识点为经,以历年来中考真题为纬,由浅入深探讨此类题目的求解技巧及方法. 一、基础知识点综述 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 垂线段最短; 3. 若A 、B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定点,P 是某直线上一动点,当P 、A 、B 在一条直线上时,PA PB 最大,最大值为线段AB 的长(如下图所示); (1)单动点模型 作图方法:作已知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连接成线段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点的位 置. 如下图所示,P 是x 轴上一动点,求PA +PB 的最小值的作图.

(2)双动点模型 P 是∠AOB 内一点,M 、N 分别是边OA 、OB 上动点,求作△PMN 周长最小值. 作图方法:作已知点P 关于动点所在直线OA 、OB 的对称点P ’、P ’’,连接P ’P ’’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点 M 、N 即为所求. O B P P' P''M N 5. 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 ()2 y a x h k =-+,当a >0时,y 有最小值k ;当a <0时,y 有最大值k . 二、主要思想方法 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相似性质等转化为以上基本图形解答. (详见精品例题解析) 三、精品例题解析 例1. (2019·凉山州)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12,AE =3,点P 在BC 上运动(不与B 、C 重合),过点P 作PQ ⊥EP ,交CD 于点Q ,则CQ 的最大值为 例2. (2019·凉山州)如图,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8,0),(0,8). 点C 、F 分别是直线x =-5 和x 轴上的动点,CF =10,点D 是线段CF 的中点,连接AD 交y 轴于点E ,当△ABE 面积取最小值时,tan ∠BAD =( )

化工原理蒸发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蒸发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蒸发 一、选择或填空 1. 为蒸发某种粘度随浓度和温度变化较大的溶液,应采用_____流程。 A 平流加料 B 并流加料 C 逆流加料 D 双效三体并流加料 2.蒸发器的生产强度是指_________。欲提高蒸发器的生产强度,必须设法提高________。 3.蒸发过程中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1)__________ ,(2)_________ ,(3) _________ 。 4.多效蒸发与单效蒸发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 。多效蒸发操作流程有______ 、_______ 和______ 。 5.循环型蒸发器的传热效果比单程型的效果要________ 。 6.要想提高生蒸汽的经济性,可以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7.计算温度差损失时以__________ 计算。 二、计算题 1.用一单效蒸发器将1500kg/h的水溶液由5%浓缩至25%(均为质量%)。加热蒸汽压力为190kpa,蒸发压力为30kpa(均为绝压)。蒸发器内溶液沸点为78℃,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为1450W/(m2·℃)。沸点进料,热损失不计。 (1)完成液量;(2)加热蒸汽消耗量;(3)传热面积; 2. 浓度为2.0%(质量)的盐溶液,在28℃下连续进入一单效蒸发器中被浓缩至 3.0%。蒸发器的传热面积为69.7m2,加热蒸发为110℃饱和蒸汽。加料量为4500Kg/h,料液的比热Cp=4100J/(Kg.℃)。因为稀溶液,沸点升高可以忽略,操作在1atm下进行。 (1)计算蒸发的水量及蒸发器的传热系数; (2)在上述蒸发器中,将加料量提高至6800Kg/h,其他操作条件(加热蒸汽及进料温度、进料浓度、操作压强)不变时,可将溶液浓缩至多少浓度? 3. 一并流操作的三效蒸发器用以浓缩水溶液,加热蒸汽为121℃饱和蒸汽,末效蒸发室的操作压强为26.1Kpa(绝压)。原料预热至沸点加入第一效内,料液的浓度很低,沸点升高可以不计。各效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为K1=2840W/(m2·K);K2=1990 W/(m2·K);K3=1420 W/(m2·K)。各效传热面相等,试作某些简化假定以估计各效溶液的沸点。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彩那天》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彩那天》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中彩那天》是一篇外国小故事,讲述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抽中了大奖,但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还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信的品质。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课文原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的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享受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只见桌子上放着两

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知识点1课文简说。 故事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 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然而,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精品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xx雨》精品教案 三篇 《桂花雨》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精品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箩、杭”;熟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这种感情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中句子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 结合课件解读课文,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梅花魂》中,我们透过傲雪而立的梅花看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爱与眷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花又寄托着怎样的情感。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我们来学习第7课——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顺文意 让学生带问阅读,“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桂花雨’有什么寓意?” 请学生回答第一个问和第二个问。桂花雨:文中是指摇桂花时落花纷纷,若雨一般。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家乡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三、词句解析,细品思乡情 1.“我”一开始就明说“我喜欢的是桂花”,为什么喜欢?——“桂花香气迷人”。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现桂花香的句子: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第1、2句:两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第1句和第3句都说了“香飘十里”,但是,事实上,这个程度一样吗? 不一样。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再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圆的动点问题--经典习题及答案

圆的动点问题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5分,第(3)小题5分) 已知:在Rt ABC △中,∠ACB =90°,BC =6,AC =8,过点A 作直线MN ⊥AC ,点E 是直线 MN 上的一个动点, (1)如图1,如果点E 是射线AM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重合),联结CE 交AB 于点P .若 AE 为x ,AP 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2) 在射线AM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以点E 、A 、P 组成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 A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过点B 作BD ⊥MN ,垂足为D ,以点C 为圆心,若以AC 为半径的⊙C 与以ED 为半径的⊙E 相切,求⊙E 的半径. A B C P E M 第25题图1 D A B C M 第25题图2 N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6分,第(2)小题2分,第(3)小题6分) 在半径为4的⊙O 中,点C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的中点,OD ⊥AC ,垂足为D ,点E 是射线AB 上的任意一点,DF //AB ,DF 与CE 相交于点F ,设EF =x ,DF =y . (1) 如图1,当点E 在射线OB 上时,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2) 如图2,当点F 在⊙O 上时,求线段DF 的长; (3) 如果以点E 为圆心、EF 为半径的圆与⊙O 相切,求线段DF 的长. A B E F C D O A B E F C D O

25.如图,在半径为5的⊙O中,点A、B在⊙O上,∠AOB=90°,点C是弧AB上的一个动点,AC与O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D,设AC=x,BD=y.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2)如果⊙O1与⊙O相交于点A、C,且⊙O1与⊙O的圆心距为2,当BD=OB时,求⊙O1 的半径; (3)是否存在点C,使得△DCB∽△DOC?如果存在,请证明;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新版化工原理习题答案第六章蒸发

第六章 蒸发 1.采用标准蒸发器将10%的NaOH 水溶液浓缩至25%(质量分数)。蒸发室的操作压力为50 kPa ,试求操作条件下溶液的沸点升高及沸点。 解:溶液的沸点升高及沸点均按完成液来计算。 查得水的有关数据为 压力p /kPa 温度t /℃ 汽化热r /(kJ ?kg -1) 100 50 在 kPa 时,25%NaOH 溶液的沸点为113.07 ℃。常压下溶液的沸点升高为 Δ a =(–100)℃=13.07℃ 50 kPa 时,溶液的沸点升高可用两种方法计算。 (1)用杜林规则 在杜林线图的横标81.2 ℃作垂直线交组成为25%的杜林线,再由该点查得纵标的温度为93 ℃,此即50kPa 下溶液的沸点t A 。 ?'=(93–)℃=11.8 ℃ (2)用式6-17经验公式估算 a f '?=?=2(81.2273)0.016213.072304.5+???????? ℃=11.5 ℃ 则溶液的沸点升高为11.8 ℃,50kPa 下的沸点为93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 2.用连续操作的真空蒸发器将固体质量分数为%的番茄汁浓缩至30%,加热管内液柱的 深度为2.0 m ,冷凝器的操作压力为8 kPa ,溶液的平均密度为1 160 kg/m 3,常压下溶质存 在引起的沸点升高a ?'=1 ℃,试求溶液的沸点t B 。 解:8 kPa 压力下对应二次蒸汽温度为41.3 ℃,水的汽化热为2497 kJ/kg 。取冷凝器到蒸发室的温差损失?'''=1.5℃。溶质引起的沸点升高取常压下数据,即?'=1℃。则溶液的沸点为 B 41.341.31 1.543.8t ''''=+?=+++?=+? ?''的计算如下: m 2 Lg p p ρ'=+ 与43.8 ℃相对应的压力p '= kPa 则 m 1160 2.09.819.2510002p ????=+????? kPa= kPa 与p m 对应的溶液沸点为60.7 ℃,即t B =60.7 ℃ 3.在一连续操作的单效蒸发器中将NaOH 水溶液从10%浓缩至45%(质量分数),原料液流量为1 000 kg/h 。蒸发室的操作绝对压力为50 kPa (对应饱和温度为81.2 ℃),加热室中溶液的平均沸点为115 ℃,加热蒸汽压力为 MPa (133.3 ℃),蒸发器的热损失为12 kW 。试求(1)水分蒸发量;(2)60 ℃和115 ℃两个加料温度下加热蒸汽消耗量及单位蒸汽耗用量。 解:(1)水分蒸发量

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年级上册 7* 桂花雨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 【课标表述】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读“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评价方案】 1.通过四人小组互相检查识字情况,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一题) 2.通过指名读、配乐读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评价目标2。 3.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评价目标3。(见评价单第二、三题)【重点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中考动点问题专题 教师讲义带答案

中考动点型问题专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例1 (2015?兰州)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

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 思路分析:分析动点P的运动过程,采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可以得出结论. 解:不妨设线段AB长度为1个单位,点P的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则: (1)当点P在A→B段运动时,PB=1-t,S=π(1-t)2(0≤t<1); (2)当点P在B→A段运动时,PB=t-1,S=π(t-1)2(1≤t≤2). 综上,整个运动过程中,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π(t-1)2(0≤t≤2), 这是一个二次函数,其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结合题中各选项,只有B 符合要求.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动点问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解题过程中求出了函数关系式,这是定量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本题,如果仅仅用定性分析方法则难以作出正确选择. 对应训练 1.(2015?白银)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关于⊙O的半径r(r>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