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参考模板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参考模板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参考模板
浙江初二科学知识点汇总-参考模板

§1-1生活中的水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5.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

(1)分别写出A、B、C、D所表达的水循环中的各环节

名称: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 地表径流

(2)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这个环节可以施加一定影响。

§1-2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电解水是个化学变化过程。(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看是否能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否燃烧,火焰淡蓝色。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3.水的重要性质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水的异常现象有, 4 ℃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4.实验现象可知,左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右试管

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图上电源A代表正极。

5.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3水的密度

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的定义公式是。其两个变形公式是:m= V ,V= m/ 。

2.1克/厘米3=1000 千克/米3,0.9克/厘米3= 900 千克/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00 千克/米3,它所代表的科学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4.下列物质: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 水 > 酒精。6.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着等质量的水、酒精和食盐溶液,如下图所示则A 杯中是酒精。

7.一个100毫升的量筒最多可量出酒精 80 克。(酒

精的密度为0.8克/厘米3)

§1-4水的压强

1.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表面垂直。当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

2.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其定义公式表示为P=F/S ,两个变形公式求F= PS ,S= F/P 。

3.2帕=2 牛/米2,2帕代表的科学涵义是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4.菜刀磨得很快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骆驼具有很宽大的脚掌是通过_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5.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 490N ,对地面的压强为 12250 Pa ;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 490N ,对地面的压强为 24500Pa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液面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相同,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1-5水的浮力

1.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下,然后将物体慢慢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变

小;当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后再慢慢下沉(不碰到水底),弹簧秤的示数不变。若物体的重力为10N,某一个时刻弹簧秤的读数为6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4 N。

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且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字母表达式为F=ρ液 g ν排,其中ρ液指液体的密度,ν排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3.物体浮沉条件:

当F浮 > G物,物体上浮,此时ρ物< ρ液;

当F浮 < G物,物体下沉,此时ρ物>ρ液;

当F浮 = G物,物体悬浮,此时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至漂浮后,此时F浮 =G物

5.如图所示密度最大的液体是:C。密度计是根据物体的漂浮时F浮 =G物原理制造的。

6.鱼的浮沉是通过改变鱼鳔体积的大小而来改变所受的浮力大小,而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大小来实现浮沉的。

7.一艘轮船重1000牛,当它在长江上驶时,所受的浮力为 1000 牛,当它由长江驶入东海时,所受的浮力为 不变 ,所排开的液体体积 变小 。 8.小结计算浮力的三种思路,用符号来表示: F 浮=G 物-F 拉 (称量法);F=ρ液 g ν排 (阿基米德原理), F 浮=G 物(悬浮漂浮状态)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液由溶质 和溶剂 两部分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解其它物质的这类物质叫做 溶剂 。 2.填表: 3.给下列混合物归类:

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色拉油溶于水,⑧

色拉油溶于汽油。属于溶液的是①⑧ ,属于乳浊液的是 ③ ⑤ ⑦ 。

4.溶液的本质特点是:均一 性和稳定 性,当条件不改变时,溶液放置较长时

间也 不分层 (分层或不分层)。

5.有10%的食盐水100亳升,其密度为1.03克/厘米3

.现从中取出食盐水10

亳升,那么这些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10% ,密度为1.03×103 千克/米3。

§1-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我们把在一定温度 下在一定量 溶剂里,不能 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

和溶液。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无关 。(无关或有关),但在一定温

度下同种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

3.在横线箭头上写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换方法:

4.我们用 溶解度 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即在一定温度 下,某物

质在 100克溶剂里所达到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5.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克,它所能代表的科学意义为: 20℃时100

克水里最多只能溶解25克硝酸钾 。

6.某温度下食盐水饱和溶液120克,里面有含有食盐20克,则此温度下食盐的

溶解度为 20g ,在物质的溶解性等级中它属 易溶 。

7.探究影响固体的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中,我们发现影响的因素有:

① ②③ ①溶质性质;②溶剂性质;③外界温度;④搅拌程度;⑤溶剂的量;

8.科学上我们常用 质量分数 来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C%= m 溶质

/m 溶液溶液名称 溶质 溶剂 碘酒 碘 酒精 硝酸钾溶液 硝酸钾 水 75%的酒精 酒精 水 加溶剂,升温 蒸发溶剂 降温 增加溶质

×100%。

9.100亳升20%的硫酸溶液(ρ为1.2克/厘米3),则硫酸溶液的质量为

120克,其中含有硫酸24克.

10.实验室配制10%的盐酸溶液500克,需要40%的盐酸溶液125 克。11.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50克,先计算,再用天平称取食盐

5 克,用量筒量取水45亳升,然后充分溶解即可。

12.如图:(1)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

高;像熟石灰(填物质名称)和c一样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下降;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小。

(2)在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Sb﹥

Sa﹥Sc 。

(3)在t℃时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6.7% 。

§1-8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非晶体则没有。

2.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是: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对于右图中获得a物质晶体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

液,获得b物质晶体可有用:蒸发溶剂

4.硫酸铜晶体的生成中利用的结晶方法是:冷却热饱和

溶液。

§1-9水的利用和保护

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它们都是由大气降水最后汇集而成的。

6.把水静置,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沉淀法,为了使沉淀的效果更好,常用明矾或活性炭作凝聚剂。过滤法适用于分离固液的混合物,过滤操作有严格的要求,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的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三层滤纸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7.把水加热,至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再经冷凝管冷却成水滴,这种净化水的方法称作蒸馏法。蒸馏水是纯净物(纯净物或混合物)。8.粗盐提纯为精盐的主要操作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最后所得的精盐是纯净物(纯净物或混合物)。

§2-1大气层

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面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3.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其中对流层跟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5.空气对流的运动规律是: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上升,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下降。据此,冰箱冷冻室的冷凝管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上部或下部)。

§2-2天气和气温

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叫天气。

下列词语不属于描述天气的是⑤

①阴转多云;②和风细雨;③雷电交加;④小雨加雪;⑤终年高温。

3.气象观测中,用到的温度计类型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测气温的主要原因是百叶箱内气温波动小(大或小)。4.一般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

§2-3大气的压强

1.马德保半球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很大。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水银气压计或空盒气压计进行测量。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高度直接相关,所以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反而减小。

2.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为1.01×105 Pa ,相当于 76 厘

米汞柱产生的压强。若某人的拇指甲的面积为1厘米2,则此人拇指

甲受到大气给它的压为10.1 牛。

3.如图:托里拆利实验中,最后水银柱的高度如图所示,此时大气气压的大小为 1.01×105 Pa帕,把玻璃管略向右转则会发现水银柱会变长(长、不变、变短)。若玻璃管上端突然打个小洞,你估计会出现的现象是管内水银柱下降至与管外水银面相平

4.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其产生的压强就越小。

5.下列生活现象中没用到大气压的是:③

①饮料吸入口中;②用滴管取液体;③气球升空;④塑料挂钩吸在壁上。

§2-4大气压和人类生活

1.高气压中心的空气下沉流动,天气多晴燥,低气压区中心的空气上升,天气多阴雨。

2.实验表明,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压力锅就是利用增大压强沸点升高的原理制成的。

3.下列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利用到大气压的是: 1.2.3.4.5.

①真空保存袋;②吸尘器;③高压锅;④离心式水泵;⑤针筒吸药液。

ξ2-8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下列属于气候用语的是 E

A阴转多云 B晴空万里 C和风细雨 D雷电交加 E长年

无冬

3.分析右图:(图上海拔的单位为米)

(1)若山脚B地的气温为15℃,则山顶A地的气温约为-9℃。因为在对流层范围内,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2)C地和D 地相比, C 地降水更多,原因是其处在迎风坡,水汽上升过程中更容易凝结形成降水。

5.水的比热为4.2×103J/(kg·℃),它所代表的科学意义是1千克的水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16.8×103焦。

6.由比热表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也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水的比热最大;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状态不同时其比热值也不同。7.由于陆地的比热小于海洋的比热,所以陆地增温或降温比海洋快,陆地的年较差和日较差也比海洋大。同时,海洋上水汽充足,沿海地区降水要比内陆地区要更丰富。

8.季风是指在不同季节里风向相反或近相反的风。我国季风形成的原因是海水和陆地的比热。

§3-1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3.植物的常见感应性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向触性向化性等等。

分组实验:植物的向性(探究根对地球引力的反应)

1.实验中将4粒种子指向4个不同的方向,原因是:这样布置当种子萌发时,方向不同。

2.植物的种子萌发后,根向下生长,这是

植物对地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此外,我

们还发现胚芽出来后,并不是直立生长,而

是弯向水生长,这是植物的向水性。

§3-2神奇的激素

1.达尔文的向光性探究实验:(看图填写)

A图表明胚芽受到单侧光照射时,会弯曲生

长。

B图表明如果切去胚芽尖端部分,发现胚芽不生长,不弯曲

C图中将胚芽的尖端用一个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罩起来,发现胚芽生长但不弯曲。

D如果胚芽的基部用锡箔包起来,发现胚芽弯曲生长。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我们可以大胆推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的尖端部分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且这种物质会对_胚芽的生长_产生影响。

2.温特的实验:

A组实验中a琼脂接触过胚芽的尖端,发

现这个胚芽会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B组实验中b琼脂没有接触过胚芽的尖

端,发现这个胚芽不生长不弯曲。

温特做B组实验对A组来讲,可起到对

照作用,以排除琼脂等其他因素的干扰;

此实验表明,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

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的生长。

3.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最后分离出植物尖端部分含有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取名为生长素。后来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起重要作用的物质。这些对植物活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物质统称为

激素。 4.现在科学家知道,当 单侧光照射植物时,使植物体内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侧生长素要 多(多或少),所以背光侧生长 快 (快或慢)。 4.人体血液中的 葡萄糖 叫做血糖。人体正常的血糖值为90mg/100ml 物中的糖类物质。

5.读右边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图:

(1) X 代表人体正常的血糖,其数值应为

90mg/100ml ;A 代表人体血糖 高于 正常血糖值,

在C 处发生的变化是胰岛素分泌增加E 处的变化是

血糖浓度下降B 代表体内血糖 低于 正常血糖值,在D

处发生的变化是 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在F 处的变化

是 血糖浓度上升 。

(2)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 糖尿 病。

5.内分泌腺是 没有 (有或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分泌的 激素 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毛细血管 ,通

过 血液 循环运送到人体各处。

§3-3神经调节

1.人体作出反应是一个 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处理信息 → 传导信息→ 作出反应的连续的过程,是许多器官 协同 作用的结果。

5.A 是 大脑,其功能管理人体各部分;

B 是小脑,其功能人体协调;

C 是 脑干 ,其功能 控制血液循环、呼吸系

统。

7.脊髓是 脑干 的延续。它主要有 传导 和 反

射 两方面的功能。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属于 低级(高级或低级)神经中枢,所以有些反射可以受

疾病 分析对应疾病的产生的原因 1 侏儒症 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 2 巨人症 幼年时生长素分泌过多 3 肢端肥大症

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4 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不足

5 呆小症 幼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

6 甲亢 成年时甲状腺分泌过多

序号 内分腺名称 分泌的激素 主要作用 A 脑垂体 生长素 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B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 新陈代谢 ,提高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 肾上腺 肾上腺激素 加快心跳节奏 ,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D 胰岛 胰岛素 降血糖 E 、F 卵巢 睾丸 性激素 促进 生殖器官发育 , 激发和维持 第二性征。

大脑控制。

8.人体通过神经系统激作出的应答的过程叫做反射。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3-5体温的控制

3.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安静时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时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肌肉和皮肤。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4.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散热的方式以直接散热为主;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散热的方式以汗液蒸发为主。

5.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

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差,人体表面

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

多少加以调节。

读图:根据血管的形状可知 B血管是在常温

下;__A___血管是在低温下的,当血管收缩时,皮肤血流量少,皮肤温度低,散热量少;_C__血管是在高温下的,血管舒张,皮肤温度升高,散热量增大。

6.在高温环境下,如果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定。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

7.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来调节和控制的。

§4-1 电路图

1.把开关、电源、用电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一个最简单的电路至少有4部分组成。

2.电路的状态有: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此时电路中无电流;如果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直接与电源构成通路,这叫电源短路,此时电路中因电流过大而会损坏电源。

如左图电路图:若断开关S

2,闭合开关S

1

则电路是短路;若只闭合开关S

2

,则电路

是通路;若断开开关S

2、S

1

,则电路是开路。

3.如右图:S为总开关,它的作用是控制L

1L

2

的明暗

A、B两个分支点间的电路叫做支路,A、B两点到电源间的电路叫干路。

§4-2电流的测量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科学上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带负电荷)的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表示,符号用I表示,其国际制单位是A。

换算:①200毫安=200000微安=0.2安,②50000微安=50毫安=0.05安。3.使用电流表应注意的有:①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②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③用试触法来选择量程,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的安全性;

④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

浙江省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 2 章知识要点:一、空气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氮气:78% 二氧化碳:0.03% 3、空气的利用。(1)氮气的用途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3)用途二、氧气和氧化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1)硫在氧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2)S + O2 ===SO2 (3)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 Fe 3O4 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1)①实验室制取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制作保护气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2H 2O2 ====2H2O +O2 2KMnO4====K2MnO4 + MnO2 +O2 2KClO3 =======2KCl +3O2 ②③收集方法(2) 5、催化剂。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本身质量本身化学性质 6、灭火和火灾自救(1)可燃物燃烧条件(2)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方法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 2、质量守恒定律(1)(2)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原子种类没有变化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①原子种类④物质总质量3、化学方程式。(1)(2)(3)(4)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②表示反应的条件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②元素种类③原子数目(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C (2)分解反应:A B+C 跟氧气隔绝(3)火灾自救

初二科学知识点总结上下册

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 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检验 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 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 1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v=m/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 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水、海 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 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 上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P=F/S,(公式变形:F=PSS=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 2 m2)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 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 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高度差越大。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浙江省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分类汇编(八年级下册)

浙江省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分类汇编(八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杭州-1)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A.原子B.质子C.中子D.电子 2.(杭州-10)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面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3.(杭州-11)有外形相同的两根钢条M、N,按图甲、图乙两种方式接触时,它们之间都有较大吸引力。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M无磁性、N无磁性 B.M无磁性、N有磁性 C.M有磁性、N无磁性 D.M有磁性,N有磁性 4.(杭州-17)图甲表示家庭电路的一部分,图乙、图丙表示测电笔握笔方法,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率的仪器B.断路器应该安装在Q处而不是P处 C.测电笔在插座接地孔检测时,氖管会发光D.使用测电笔时,图乙的方法错误而图丙的方法正确5.(温州-8)银器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发生化学反应:4Ag+O2+2H2S=2Ag2S+2H2O,产生的Ag2S使银器逐渐失去光泽。己知银的化合价为+1价,则Ag2S中S的化合价为() A.+2 B.-2 C.+1 D.-1 6.(温州-10)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 7.(绍兴-8)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8.(绍兴-11)下列有关电铃(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A.电铃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B.小锤击打到铃碗时,电磁铁仍具有磁性 C.要使铃声响度大一些,可适当降低电压 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宇宙空间1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节四季的星空 1.星图上的方位判断 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1)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的周期为365.2422天。 (2)阳历日、月时间的依据 阳历月份天数是依据四季更替的周期和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安排的。由于四季更替周期为365.2422天,故采用大小月,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 (3)阳历闰年的安排 阳历在每400年中设97个366日的年(闰年),其余的303年为365天(平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4.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1)月相的含义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成因 ①月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②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3)月相名称及其出现时间的判断

①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居中时为新月(朔),时间为农历初一,地球居中时为满月(望),时间为农历十五、十六。 ②当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时,月球向日、地另一侧运动时为上弦月,时间为农历初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间运动时为下弦月,时间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③月相 ④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天。 (4)农历月天数的安排农历月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大小月相间分布,所以要安排闰月的方式与公历保持一致。 第二节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1.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l500万℃,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运动,绕着太阳旋转一周需要一年时间。 (2)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月面的阴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低地地区,月面的明亮部分属于月球表面的高原、山地地区。月面有众多的环形山。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它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周期恰好也是一个月,所以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都是同一副面孔。 2.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1)常见的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黑子、日珥和耀斑。太阳黑子发生于光球层,

教科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强烈推荐)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 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最新浙江省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

浙江省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在以相对论、量子论、DNA双螺旋结构和板块学说的提出为标志的科学革命的推动下,科学理论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得到迅猛的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等迅速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负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上述挑战,学生必须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必须初步养成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树立社会责任感;必须更多地学习终身必备的科学知识,以顺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以解决自身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因此,7~9年级的科学课程必须进行整体设计,力求创建一门将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和价值 (一)科学课程(7~9年级)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 科学课程(7~9年级)将在科学课程(3~6年级)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学习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课程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科学课程为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地解决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科学课程建立在以下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并将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科学知识反映了人类对自然本质的认识,对自然现象具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科学知识是全人类,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全部)

浙江初中科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1.2 实验和观察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4 温度的测量 1.5 质量的测量 1.6 时间的测量 1.7 科学探究 第2章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2.2 常见的动物 2.3 常见的植物 2.4 细胞 2.5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2.6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7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第3章地球与宇宙 3.1我们居住的地球 3.2 地球仪和地图 3.3 太阳和月球 3.4观测太空 3.5 月相 3.6 日食和月食 3.7 探索宇宙 第4章物质的特性 4.1 熔化与凝固 4.2 汽化与液化 4.3 升华与凝华 4.4 物质的构成 4.5物质的溶解性 4.6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1.1 感觉世界 1.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3 耳和听觉 1.4 光和颜色 1.5 光的反射和折射 1.6 眼和视觉 1.7 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第二章运动和力 2.1 运动和能的形式 2.2 机械运动 2.3 力的存在 2.4 力的图示 2.5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2.6 摩擦的利和弊 2.7 牛顿第一定律 2.8 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3.1 动物的生命周期 3.2 新生命的诞生 3.3 走向成熟 3.4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3.5 植物一生 3.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4.1 地球的自转 4.2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 4.4 日历上的科学 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4.6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一板块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201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科学-word版)

201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 科学 本《说明》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要求的程度,为确定学生的初中科学学业水平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考试范围 以《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标准为考试范围,内容涉及“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五个领域,并适当删去一些难度较高、与学生后续学习相关性不大的内容,以适度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二)考试要求 初中科学毕业升学考试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探究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等科学探究的能力,考查观察、比较、分类、应用数学、测量、预测、推论、形成操作性定义、解释数据、控制变量、实验等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以及初步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的情境考查学生在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效果。 根据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分类,初中毕业生科学学业考试的考试水平要求如下: (1)知识性考试水平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水平(用a表示)、理解水平(用b表示)和应用水平 (用C表示)。 了解水平(a): 能说出知识的要点或事物的基本特征,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们(知道、描述、说出、指认、辨认、识别、举例、列举等)。 理解水平(b): 能阐述知识的内涵,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能用于解释简单现象或进行简单计算,能作出简单的解释、说明、形式的转换、结果的预测等(概述、解释、说明、理解、比较、区别、对比、表述、认识、懂得等)。 应用水平(C): 能将知识运用在新情境中,与已知知识建立联系,分析有关现象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则、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辨析、应用理论解释,应用模型分析,应用理论说明、分类、推导、应用等)。 其中较高水平的要求包含较低水平的要求。 (2)技能性考试水平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模仿水平(用a表示)、独立操作水平(用b表示)和迁移水平(用c表示)。 模仿水平(a): 借助说明书或教师的示范进行的常规仪器操作和基本练习性操作 (按照、根据、练习、尝试、模仿等)。 独立操作水平(b): 能独立进行的目的明确的操作,能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绘制、制作、查阅、测量、测定、学会、收集、计算、估算等)。 迁移水平(c):在新情境中运用绘制、测量、计算等技能(迁移)。 (3)体验性考试水平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 参与水平(用a表示)、反应水平(用b表示)和领悟水平(用C表示)。 参与水平(a): 经历某一学习过程,如探究、实验、检索、阅读、参观、查询等 (观察、感受、体验、体会、感知)。 反应水平(b) :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态度、情感和价值取向 (关心、认同、关注、欣赏、注意、善于等)。

浙教版初二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科学(下)期末基础知识复习总结 姓名 第1章 符号与粒子 一、写出元素符号或元素的名称: 氦- 锰- 金- 铝- 氯- 硅- 铁- H - C - N - O - Na - Mg - P - S - K - Ca - Cu - Zn - Hg - I -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水- 二氧化碳- 金刚石- 氧化铜- 硫- 一氧化氮- 氧化铝- 五氧化二磷- 氯化氢- 氯气-- 硫化氢- 氧化钠- 氧化镁- 氖气- 氢氧化钠--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氧化钙- 碳酸钙-- 硝酸根 离子 三、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CH 4- Fe 2O 3- Na 2S - FeCl 3 - Fe 3O 4 - ZnO - NaCl - MgCl 2 - KCl - CaCl 2- CuSO 4- K 2MnO 4—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瞧懂、理解)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 x B 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个数 ×100%=物质的总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100% 3、物质的质量分数=混合物的总质量 纯物质的质量×100%=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分数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100% (也就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 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五:1、 分子就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 的一种.. 微粒;原子就是 最小微粒 2、 核电荷数= (带 电)= (带 电),相对原子质量= + 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就是 ;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就是 4、 H 2O 有那些意义(1)、 (物质);(2)、 (元素);(3)、 (分子);(4)、 (原子):(5)、 (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如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 如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就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 ,如 。 6、 “2”的含义:2Ca 2+ 前2:表示 ,后2:表示 +2 2H 2O 前2:表示 ,后2:表示 。 CaO 此上方的2表示 。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 > 。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 ,“列”称为 ;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 渐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 都很相似。 第2章 空气与生命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 ;氧气约占 ;二氧化碳约占 。 2.氧气就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 燃烧,密度比空气 略 ,通常用 与 方法来收集。 3.二氧化碳就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 燃烧,能与水反 应生成 ,遇到 变成红色。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通常用 方法来收集。通入到澄清石灰水内变 ; 方程式为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 效应。 4.填写下面氧气与其她物质反应的表格:(条件:点燃或加热)

浙江省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江省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1章 符号与粒子 一、写出元素符号或元素的名称: 氦- 锰- 金- 铝- 氯- 硅- 铁- H - C - N - O - Na - Mg - P - S - K - Ca - Cu - Zn - Hg - I -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水- 二氧化碳- 金刚石- 氧化铜- 硫- 一氧化氮- 氧化铝- 五氧化二磷- 氯化氢- 氯气-- 硫化氢- 氧化钠- 氧化镁- 氖气- 氢氧化 钠--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氧化钙- 碳酸钙-- 硝酸根 离子 三、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CH 4- Fe 2O 3- Na 2S - FeCl 3 - Fe 3O 4 - ZnO - NaCl - MgCl 2 - KCl - CaCl 2- CuSO 4- K 2MnO 4—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看懂、理解)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 x B 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个数 ×100%=物质的总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100% 3.物质的质量分数=混合物的总质量 纯物质的质量×100%=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分数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100% (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 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五: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 的一种.. 微粒;原子是 最小微粒 2. 核电荷数= (带 电)= (带 电),相对原子质量= + 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 ;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

浙教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科学(下)期末基础知识复习 第1章符号与粒子 三、计算题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 AxB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2. 3. (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 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四: 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2. 核电荷数=质子数(带正电)=核外电子数(带负电),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森 4. H2O有那些意义 (1)、表示为水这种物质(物质);(2)、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 (3)、表示一个水分子(分子); (4)、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原子):(5)、表示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氧气O2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水 H2O;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氧化钙CaO 。 6. “2”的含义:2Ca2+前2:2个钙离子,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 2H 2O 前2:2个水分子,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CaO (Ca上方的+2)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硅 > 铝 > 铁。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周期,“列”称为族; 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大。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第2章空气与生命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 78% ;氧气约占 21% ;二氧化碳约占 % 。 2.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用排水集气 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方法来收集。 3.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能溶于水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能和水反应生成 碳酸(H2CO3,遇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方法来收集。通入到澄清石灰水内变浑浊 (方程式为 Ca (OH )2 + CO2 =CaCO3 ↓+H 2O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 温室效应 效应。 4.填写下面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表格:(条件:点燃或加热) 5.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分解 H 2O 2 和加热分解 KMnO 4 或 KClO 3 ,化学方程式为 (1) H 2O 2 ====== H 2O + O 2↑ (2) 2KMnO 4 ====== K 2MnO 4+ MnO 2 + O 2↑ (3) 2KCl O 3 ======= 2KCl + 3 O 2↑ 工业上用 分离空气 制取氧气。利用两种气体的 沸点 不同,属 物理 变化。 6.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为 催化剂 ,它的作用是 改变反应速度 ,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7.我们把物质和 氧气 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我们把 发光 、 发热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 燃烧 ,如果这种反应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就会引起爆炸 。 而自燃是 缓慢氧化 引起的。 8.可燃物自燃的2个条件是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有充足的氧气并与之接触 。 9.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上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上看,就是反应前后 元素种类 、 原子个数 和 质量总和 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加,所以可知在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 原子。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反应物 原子 重新组合成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10.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 肺 ,呼吸道包括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 11.人体的呼吸运动包括 吸气 和 呼气 2个过程,是靠 膈肌 和 肋间肌 的活动而产生的。 12.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 光 的作用下,利用 二氧化碳(CO 2) 和 水(H 2O ) 等物质制造 有机物 ,并释放 氧气(O 2) 的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 叶绿体 。 13.在鉴定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中,检验淀粉的物质是 碘液 ,遇到淀粉会变 蓝色 。在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时我们用的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14.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是: 15.检验二氧化碳,空气,氧气,氮气的方法是:将点燃的火柴放入集气瓶内,剧烈燃烧的是氧气,无变化是空气,熄灭的是CO 2和N 2。这2者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变浑浊的是CO 2,不变的是N 2 。 16.实验室里用盐酸和碳酸钙 制取CO 2,化学方程式CaCO 3+2HCl=CaCl 2+ H 2O +CO 2↑ 。 17.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从而释放能量提供给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葡萄糖+氧气-酶-→二氧化碳+水+能量 18.大气中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的气体是 臭氧 ,分子式为 O 3 , 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排放 氯氟烃 ,而使其遭到破坏。 MnO2 △ △ MnO2

人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1章 形成视觉的条件:1、必须要有光线,可以是发光的,也可以是不发光的;2、眼必须在光传播的线路上,并且被眼接受。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到平面或其他平滑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反射光线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面为对称。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u>2f 另一侧f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u

最新整理浙江初中科学_初一初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第四讲知识回顾——化学 第三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征 (1)联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2)区别: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过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成,会分层,不稳定,不均一。2、溶液的电离 电离:物质涉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溶液的电离 1.书写 电离方程式: 2.电荷守恒 3、溶解度 (1)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量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完整理解此概念要抓住四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温度不同,溶解度大小不同. ②标准——“在100克溶剂里(一般指水)”.因为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 多少与溶剂的量成正比.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指溶质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单位——“溶解的质量(克)”.溶解度的单位是克,不是度(°)或千克 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 ;有些物质的 3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4)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根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S表示溶解度)分成四个等级。 溶解度曲线代表的意义: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①点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②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情 况.

2018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科学试题及答案(版),推荐文档

一、选择题 2018 年浙江金华中考科学卷 1.2018 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金华,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大 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D.大 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2.每年4?5 月有些桂花树上长着紫蓝色的果子(如图)。桂果是一种中药 原材料,有润 肺止疼等功效。桂花树在分类上属于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3.下列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人体接触火线都会发生触电亊故 B.低 于 36 伏的电压对人体一定是安全的 C.测电笔可用于检测物体带正电还是带负电 D.使用三脚插头是为防止触电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4.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主要环节的是 A.蒸发 B.径流 C.太阳辑射 D.水汽输送 5.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 C6H6),六氯苯(化学式 C6Cl4)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六氯苯由6 个磷原子和6 个氯原子构成 6.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痛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A.甲 B.乙 C.丙 D. 丁 7.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 件找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C.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位置变化 D.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现象和事 8.“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非金属单质汞 B.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1章 耳的结构: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 耳的各部分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鼓膜: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耳蜗:有听觉细胞,把声音的振动转变为电信号。 声音是由于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引起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振动停止,声音也就没有了。声音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在同一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其次、气体中传播最慢;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米/秒。 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减少噪声的途径:1.减小噪声源的噪声(改造产生噪声源比较大的机器;更换噪声比较大的机器;用金属做成蜂窝状装置吧噪声源罩起来。如:安装消声器) 2.在传播途径过程中减弱(远离噪声或设置屏障。如高架桥或高速公路设置隔音板。如:将有噪声污染的工厂迁离居民区和办公室。) 3.在人耳处减弱(人在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以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具。 第2章 形成视觉的条件:1、必须要有光线,可以是发光的,也可以是不发光的;2、眼必须在光传播的线路上,并且被眼接受。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到平面或其他平滑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反射光线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面为对称。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u>2f 另一侧f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u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