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道家回春功(扫描版)

道家回春功(扫描版)

道家回春功(扫描版)
道家回春功(扫描版)

[转帖]道家秘传小八段锦 武林绝技之家论坛 -武林绝技之家

[转帖]道家秘传小八段锦武林绝技之家论坛-武林绝技之 家 [转帖]道家秘传小八段锦Post By:2010-8-1 23:24:58 [只看该作者]道家秘传小八段锦 作者:风晓扬这里所介绍的小八段锦并非外传之八段锦,乃是道家丹士配合静功修炼的动功, 又名千八攒除疾道功,亦名外八段锦(相对于道家内八段锦坐功而言)。所谓八段锦者,乃拔断筋之别名。因道家前辈练此功是想将筋拔断(实际是增强关节韧 性),以救静坐气滞血枯之弊,而后人以其为八式,遂讹为八段锦。实际上八段锦并非一定要八段,而千八攒之名是说需习练一千八百把才有显著效验。本人自去年 依万籁声前辈在《武术汇宗》巾所介绍的此功法习练,早、中、晚各一次,每次习练三把以上,即每次将全套动作做三遍以上,坚持下来效果灵验,诚如书中所言 “习久可令骨节软脱,百疾皆除”。我不忍心见此优良功法埋没,并感每从《精武》获益良多,故不揣文陋。加以推荐,诚愿《精武》读友人人从中得益。以下为万 前辈书中所述: 此功凡七式,共十手。初手为两手托日月,左手心为日,

右手心为月,仰手向上观之,所以迎阴阳之气 也。此乃开第一式,至第二次时。即可不用。其总谱如下:两手托日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转辘轳,龙虎相交。其练法次序于下:两手托日月,前 朱雀(左右各一手)。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左右各一手),转辘轳(左右各一手),龙虎相交收式。详解如下: 一、起式 两手握拳,平置两腰眼处,即胯骨尖上,此乃起式。 二、两手托日月式 由前式两拳翻上成两掌,两掌尖相对。先观左掌心,再观右掌心。所以迎日月之气也。 三、前朱雀式 由前式收回起式,先将左掌前伸,再向左外抓拳与左腿成直角收回归原处,右掌亦如之。 四、左青龙式

八段锦学习心得

篇一 因为右腿有点毛病,所以申请了体育免测,也就有幸分到了养生班,和刘老师一起学习养生,这学期主要就是八段锦的学习。而通过学习的过程呢,不仅让我体会到了中国道家养生讲究的“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中医养生保健主张有了了解。 刚开始练习八段锦的要领:首先,一定要把身上的大筋拉开,其次,练功过程中既不要用力,也不要用意。顺其自然,动作周正大方,呼吸平稳,能够做好这些就可以了。每天不用过多练习,睡觉前不用练习,不然会失眠的。要按照要领练习,事半功倍。 八段锦 八段锦的招式套路分八句话,分别理解解释为: 1、两手托天理三焦。练习时双手要感觉是在往上托举太极球,体会脚下生根,双臂被往下压的感觉。动作要舒展,是为了使肌肉充分的呼吸和舒适的拉伸。举过头顶要用力往上并且要停留两三个呼吸,体会脊椎被拉开的感觉。第一节的目的就是将脊柱和身躯、内脏得到很好的拉伸和按摩。我认为这节动作的关键点在肩膀,这个阶段的肩膀一般都打不开,托天的时候,两个手臂紧紧地靠在耳朵上。建议这个时候专门进行拉肩的训练。 2、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节类似扩胸运动,将内脏主要是肺部的拉伸。要领是感觉自己在拉弓射箭。体会一手拉弦,一手推弓的那种左右发力,同时双腿用力。这样是拉伸最大的同时可以锻炼四肢的力量。我认为这节动作的关键点在肩胛骨。一般做这节动作的时候,一定要使后背平整,拉弓的时候,应该以整个后背为支点,使胸廓有拉伸的感觉。 3、调理脾胃臂单举。这节的目的是通过双臂上下两边侧拉进一步的拉伸身体和内脏。要领是动作要缓慢,拉伸要到位,拉伸后停留两三个呼吸再做下一个动作。关键点在于双手严格按照身体中线运动,难度还是肩膀要打开。做这节的时候,头部最好微微靠后,把颈部拉起来。 4、五劳七伤往后瞧。要领是以脊柱为轴心,身体缓慢向两边旋转到极点,然后停留两三个呼吸,有时能感觉到脊柱转动的声音,以后进行下一个动作。这个动作的目的是

【功补健康】自从练习了回春功,就变了一个人……

【功补健康】自从练习了回春功,就变了一个人…… 【功补健康】 自从练习了回春功,就变了一个人…… 全真道教华山派-回春功 回春功是全真道教华山派秘传养生长寿术之一。此功有回春之力,故名“回春功”,能归顺脏腑,畅通气血,培元回春。据研究,能调节内分泌的机能,改善性激素的分泌,有助于性机能恢复和提高;改善消化机能,可防治腹泻、腹胀、便秘、痔疮、丰胸,早泄阳痿等疾患;对于泌尿系管也有明显的保健作用,预防结石的产生。 预备势:全身直立,双腿分开,两腿距离与肩宽,双手自然下垂置于体侧,全身肌肉放松,目光平视,排除杂念,思想入静。 起势:深呼吸,先吸后呼。吸气时,脚跟提起,胸部展开,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微收,两膝顺势屈曲,脚跟落地,使肺胃浊气从口排出。鼻吸口呼,连续呼吸16下。(可象【八段锦】中最后一步:背后七颠百病消)

全身抖动:深呼吸后,约停1分钟。全身放松,保持正直,双手仍垂于两体侧,两膝稍曲,然后使整个身体做上下弹性颤动,此时男子双肾囊在空档中前后微微摆动,女子玉门微开,手指略弯,伸直可觉胀感。照此抖动1分钟,约164次。(注意:抖动时,双乳、全身肌肉、牙关和脏腑器官皆须有震动感为正确) 左右转肩:抖动后两脚同肩宽,平行站立。身体重心放在了前脚掌上。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嘴自然张开,两臂下垂,然后交替转动两肩头。肩头转动方向是:先左肩提起,向前、向上、向后、向下画一圈周。与此同时,右肩由后往下,往前、往上画一圆周。左右两臂交替协调运转共16次。 【注 意:转肩时,要用身体带动肩,用肩带动臂,使上下不停地扭动,挤压五脏六腑进气排浊。赚肩过程中不必主动呼吸。练习一阶段后,在安静环境练功时,会听到肺 部呼吸的呼吸声;由于做功时肠胃的蠕动,还会打嗝、矢气,均不必担忧。转肩不可用力大过猛,以柔和舒适为宜,画圆定要圆满,待动作熟练后逐渐将圆尽力大为 好。

八段锦通周天奥妙

八段锦通周天奥妙 中华气功网作者:笑望书 八段锦通周天奥妙 八段锦不是一般体操套路拳,亦非导引动气功,实乃丹道南宋之祖张伯端所言的“始于有作无人识”之丹道下手秘法!八段锦有站式,坐式及秘传三种,现将这三种八段锦与武术,养生之联系阐述于下: 站式八段锦,经络小周天,练生殖之精。两手托天理三焦。人体之气有四,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其中元气发源于肾间命门,通过三焦,沿经络系统和腠理之间循环至全身。此式动作能升提元气和中气,若结合升补脾肾之中药,对胃下垂肾游走有极好疗效。两手托天,外指动作,内密天门。天门即囱门穴,有些丹法说是百会穴,实际修练时应根据各人的体质及功法而定。“专气致柔,能婴儿?天门开阖,能无雌?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专气致柔是指口鼻呼吸。传言孙禄堂先生能将口鼻塞住练拳,这一状态虽然惊人,但对修真并无好处。丹道与佛家皆讲究气住脉停入大定,人体活动自然会加速血脉流动,脉停之状态定不能出现。知其雄,守其雌,是体内之气感,丹道不追求气感之强烈,丹田之中精气微,由微至无即停脉。修炼至此,方可结胎化神,然后才是还虚。自古到今,佛道修真之人皆称气住脉停之状态为胎息。其实现代医学已证实,胎儿在母体中是利用脐带通过血液呼吸空气,新生儿每分钟呼吸30-40次,脉搏130 次,较之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5-19次,脉搏60-80次,谁更专气致柔?大家都知道,中国拳法之功理多来自佛道家,但佛道理论中有很多说法违反科学,若光*它来指导修炼,必陷于宗教迷信而不自知!另一方面,有些人用了些现代生理学、运动力学来解释拳术与丹道,这些东西拿来参考可以,若以为那就是中国拳术与丹道的定理就错了! 左右开弓似射雕,此式开展肺气。肺于五行中属金,肺藏魄。孙禄堂说:要做神仙,须精劈拳。道德经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丹经多言心肾脾而略肝肺,岂知后天丹法首重中丹田膻中之肺气!肺主皮毛,劈拳属金,精练肺气,自可肤如婴儿。鹤发童颜并不难,<寿世保元>芝桑丸,玉屏风散加天冬。若问下手筑基,须明橐龠玄关。橐龠为肺,玄关即肾。练肺仅可童颜,修肾方能黑发,黑发童颜真神仙!其理惟一,其法众多。清修,阴阳,针炙,药物,服饵,拳术等法,皆须习之,以便实修中随机运用,若欲凭一法而成章,除非明师亲身指点! 调理脾胃单手举,五劳七伤往后瞧。脾为阴土,胃属阳土,两土合为圭。刀圭之事,别有口诀,古仙皆不轻言。唯邱处机明说:顶为戊土,脐为己土,刀圭不过性命二物罢了。说

道家回春功壮阳强肾健体功理

道家回春功壮阳强肾健体功理 回春功是我国道家的传统功法。回春功有回春延年之力,故曰“回春功.。又功在服气养肾,所以又称“服气养肾悠功”。 回春功第一节采用腹式深呼吸,锻炼增强横纹肌,据测量,横踢肌活动范围每增加1厘米,肺活量可扩大250-300米毫升,若经过半年至一年的锻炼,横幅肌的范围可以增至4厘米。那么肺活童便可扩大1000-1200毫升。回春功在做深呼吸时,全身放松,引体向上,屈身向下,作椭圆形的运转,这可使大脑皮层处于保护性的抑制状态,中枢神经得到调整和平衡,有节制地开放全身平时闭镇的毛细血管,大大有利于体内细胞文换气体,最大限度地排除体内浊气,吸入新鲜空气。 新鲜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是大家都知道的。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气泡增大。同时,肺血管减少,其结果是功能

无效腔增大。同时,肺泡壁间质纤维量增加,使肺的扩张能力下降,致使身体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足,又不能将全部浊气排出体外,所以脸色皮肤变灰暗,失去光泽.不像年轻人那样神采奕奕,精力旺盛,甚至还会引起各种疾病.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体内缺氧。 但练了回春功后,由于身体吸入的新鲜空气增多,滞留浊气减少,细胞便会催向活跃,迅速修复受损的细胞,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便会得改善,一般人做此功深呼吸动作之后,会顿时觉得精神畅快,心脏病人练此功.心纹痛、期前收缩的症状会渐渐减退,脸色也会变得红润而有光泽. 回春功第二节全身抖动,巧妙地对内分泌腺体起到了震动的刺激作用。所以,在抖动之后,会有一种全身舒服,畅快的自我感觉。 道家认为,人体内有7个命宫,大致相同于现代医学所讲的松果腺、脑下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器官,‘这些器官主管人的内分泌。内分泌腺体产生的激素对生命的作

本书为道家历代所秘传黄帝内经

本書為道家歷代所秘傳黃帝內經,不同于傳世版本,三申道長將之公之於眾,發於百度空間,以惠大眾,善莫大焉。Zqhwsl不知醫,然知內經之重要,特輯錄成文。 内篇縂目 黄帝《内經》上99 陰陽12 太無10 太合12 太乙8 太初9 太始11 太易12 太素9 太无8 太微8 黄帝《内經》下75 太樸10 太華11 太常10 太昊10 太玄11 太沖5 太虚9 太黄9 附: 天水劉道長傳 說明: 1.本書由zqhwsl根據三申道長百度空間日誌內容整理而成; 2.每篇文章前的序號由zqhwsl所加; 3.每篇文章前的日期時間為原日誌的發表時間; 4.上古遺文,文辭古奧,文中有多處無法打出的字以同音字或相近字代替;

黄帝内經上篇2009年01月22日星期四06:02 陰陽 1《上經、知辧》曰:“見所見;見不見。不見見;見見愚乎弗見。見見也,乃謂常見。見弗見之見,見見之見;不見見見,見而得之道矣。”故見見者有;非見見者;不見見者有,非不見見者。不見見不見者,見見不見乎?見不見見焉?是以見見者陰也,不見見者陽也;弗見而可見見者,陽中之陽,見見,見而弗見者,陰中之陽也;不見見,工也,不見見見,神也。若(髟付)陰陽之道,生之樞也,天地之常也,恒生 之主也。 然哉!見而盲於心者,不謂見見而不見者也。見乎見,不見乎見。不見見者,見矣。是故天之道者,見而弗見也。地之道者,見可見見也。故見而弗見見之見者,道也。見見而不見見見者,常也。道者,諸象之根也。常者,眾玅之始也。是時也,亦非時也;是常也,亦非常也。時有所應,亦有非應;常有亘常,亦有非常。恒有不常之見,亦恒有不見見者,豈有弗明而愚者哉!且夫病病,始攝養也;生養也,此常也,然而有未成而病者,病而屍如死者,豈非然哉!是以聖人知民之苦,而立醫之道者,治其病也。諸求之於 未治而治者,養攝之道蒙也”。 故經曰:…道生唯一,一生唯二,二生爲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气以爲龢。是以宇宙一也,天地陰陽二也,齊之人物之生三也。故…逹道無形?而天地運行有序,…逹道無名?而萬物生息爲紀,…逹道 無亟?而立陰陽爲萬物之綱紀。 綱者綱領也。紀者規律也。實乃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萬物之砥柱,立極之源泉也。故有言,積气以負鵬。言天乃陽之所象也,積水以載舟;言地乃陰之所凝也,則天爲陽而地爲陰。其顯也,則…陽動而陰靜,陽升而陰降?,…陽主生而陰主長?。…陽爲衝龢,陰爲柔順?。…陽燥陰濕,陽表陰斂?。…陽躁陰寒,陽生陰成?。陽清陰濁,陽長陰藏。往陽至陰,數陽遲陰。抱陽負陰。內陰外陽。淡陽濃陰。 故曰:…陽者生气之母,陰者形象之根者?矣。若(髟付)陰陽之變化,有方無端。嗟乎彊弱,盛衰之應驗,隨時化變。是以熱極而生寒,寒極而生熱,熱散而寒凝,火升而水降。反此曰病,何謂耶?逆陰陽之 質性內變生焉。 2 故經曰:“順四時之變,勿違勿逆。承天地之沖龢,應順應虛,則養生之道成矣”。故曰:…陰藏於內,而陽之守也,陽在乎外,而陰之使也?。清陽實於四肢,濁陰歸乎六府,內化而益,外化而實。陰陽相守,天地交化;周而復始,生生不息。故治必求於本,求其本則能除末。故日形衛,陽在外也,月形營,陰在内也。陽化(气火),陰成形。寒氣生濁,熱气生濕。濕氣清下則生肢痺,清气在下則爲飱泄。濁氣在上則 生嗔脹,故陰陽反作,病有從逆。 故水爲陰,火爲陽。陽化(气火),陰歸味。味歸形,形歸气,气歸精,精歸化。故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傷形,气傷精。精化爲气,气傷於味。陰之味出下竅,陽之气出上竅。故味厚者陰,薄爲陰之陽。气厚者爲陽。薄爲陽之陰。味厚泄,薄則通。气厚則發泄,味厚則發熱。壯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壯。壯火食气,气食少火。壯火散气,少火生气。 故多(重)寒則熱,多(重)熱則寒。陽閉生熱,陰閉生寒。寒則蝕形,熱則蝕气。气蝕形,傷爲痛。形蝕气,傷爲腫。風勝則動,動則爲風,熱則爲腫,腫爲鬱成。燥勝則乾,乾爲津衰。寒勝則浮,浮爲積涎。 濕勝濡瀉,瀉爲火焱。 故喜怒傷者血气,寒暑傷者形骸。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气上侵,滿脈去形。喜怒不節,譬若寒暑過度,寒暑過度,生乃不固。故申而言曰,重陰其象必陽,重陽其象必陰。 冬傷於寒,春必温病;春傷於風,夏當飱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長夏傷於濕,冬必欬嗽;秋傷於燥,冬必涎喘。故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别臟腑,端絡經脉,會通六合,各從其經。气穴所發,各有處

道家十二段锦强身健体

道家十二段锦强身健体 之前一篇文章《道家十二段锦的修炼》有提到关于道家十二段锦该如何进行修炼和对道家十二段锦进行简单的介绍,至于修炼道家十二段锦的目的则是为了强身健体。 在道家文化中以修道包括气功为主题影响着当今世界,道家十二段锦就是以气功为主要模式,通过炼气的方法,来调节体内,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这是道家留给我们的重要历史遗产,是十分珍贵的,它凝聚着几千年来无数道家传人的心血结晶,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瑰宝。 (文自简单购中国, 谢谢阅读) 《道家十二段锦的介绍》中提到它是气功的延伸,是在修真过程中的初级范畴。气功最早见于晋朝时期,但是词义狭窄,并没有被广泛的采用,到了清朝,只在武术方面被广泛使用。练武之人需先练气,这是当时人的想法。直到解放后,气功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老者喜欢通过练气功不管是太极拳还是道家十二段锦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道家十二段锦又称“文八段锦”,在清代被嵩山少林寺僧作为主

要练功内容之一,现已被广大练功者采用,作为内功锻炼法之一。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道家十二段锦是由十二节动作组合而成的健身运动法,这样的功法虽然简单,但是它真的可以使练功者健康益寿,强身健体、防衰老。道家十二段锦是导引式气功锻炼方法,是吐故纳新之术。它可以为人体打通经络的两大主干线任督二脉,使任督二脉实现“小周天”运行而精心设计的一套非常精巧的“气功打通法”,被道家视为修真入门的必修功法。 道家十二段锦的修炼,必须按照十二段锦原本就有的顺序进行,不能进行跳跃式的,这样就没有办法达到研究者所研究出来的目的,也就无法答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根据《道家十二段锦》的里的十二段顺序进行有规律的练习,就能通过十二段锦来调息凝神,培养真气,贯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强大脑皮层保护性的抑制力量,从而使身体内部的固有潜能得以挖掘,发挥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治疗,自我重建等一系列自我疗能, 达到防病治病、美容健体、延年益寿的良好效果。

道家秘传小八段锦

道家秘传小八段锦(风晓扬) 2008年10月09日星期四 12:27 小八段锦并非外传之八段锦,乃是道家丹士配合静功修炼的动功,又名千八攒除疾道功,亦名外八段锦(相对于道家内八段锦坐功而言)。所谓八段锦者,乃拔断筋之别名。因道家前辈练此功是想将筋拔断(实际是增强关节韧性),以救静坐气滞血枯之弊,而后人以其为八式,遂讹为八段锦。实际上八段锦并非一定要八段,而千八攒之名是说需习练一千八百把才有显著效验。依万籁声前辈在《武术汇宗》中所介绍的此功法习练,早、中、晚各一次,每次将全套动作做三遍以上,坚持下来效果灵验,诚如书中所言“习久可令骨节软脱,百疾除”。以下为书中所述: 此功凡七式,共十手。初手为两手托日月,左手心为日,右手心为月,仰手向上观之,所以迎阴阳之气也。此乃开第一式,至第二次时。即可不用。其总谱如下:两手托日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转辘轳,龙虎相交。其练法次序于下:两手托日月,前朱雀(左右各一手)。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左右各一手),转辘轳(左右各一手),龙虎相交收式。详解如下: 一、起式 两手握拳,平置两腰眼处,即胯骨尖上,此乃起式。 二、两手托日月式 由前式两拳翻上成两掌,两掌尖相对。先观左掌心,再观右掌心。所以迎日月之气也。 三、前朱雀式 由前式收回起式,先将左掌前伸,再向左外抓拳与左腿成直角收回归原处,右掌亦如之。 四、左青龙式 由起式用掌向左直出,成捶抓回归原处,右拳亦如之(即名右白虎)。 五、后玄武式 由起式先左拳开掌向后平出,自下抓回归原处,右拳亦如之,但步不动,只身拧。 六、转辘轳式 由起式左拳开掌向前平出,再返回成轮状覆下,可达左足尖。如上起向左与左腿成直角抓拳归原处,右手亦如之(膝不可屈)。

练习八段锦心得

练习八段锦心得--逆腹式呼吸 作者闲云野鹤 要练好八段锦,使八段锦对我们的身体有一个真正的帮助,就必须掌握“逆腹式呼吸法”。这是一把打开内功之门的钥匙。 我们对八段锦的教学是分三步走的,第一步练形体,就是把动作熟悉,流畅。第二步是练气,就是呼吸。气功就是用自己的气息,带动血液的流行,从而打通自己的经脉,使血液无障碍地运行。也只有达到以意领气的阶段,气功的练习才能是行云流水样的畅快。我们今后还会教一些“拉气”的功法,让大家体会到气的运行。气功不是广播体操,就是体现在气功不仅仅是肢体运动。第三步是练心,就是在气功的练习过程中,把自己沉静在自己臆想的一个美好环境下,通过练心的阶段,就可以处乱而不惊,气定神闲,身轻而志纯。 气功的练习需要自己的感悟,我只是带领大家打开气功的大门,能够修炼到什么程度,还是要靠你们自己的造化。 我们今天先学习呼吸的方法,这是必须掌握的钥匙,如果你没有这把钥匙,你只能停留在保健操阶段。八段锦是蕴藏很多知识的功法,它能够在800多年的岁月磨砺中而不衰,一定是有其非凡的生命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每个人都在其中吸收不同的营养,绝对不要小看它。 何谓“逆腹式呼吸法”?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 逆腹式呼吸法,不是说说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我介绍一下逆腹式呼吸法的分步练习。 一,开始练习时,“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就是我们有意识地在吸气的时候把腹部凹进去,呼气的时候把腹部鼓起来。我们把腹部想象成一个球,一丝丝吸气,腹部一点点下凹,一丝丝放气,一点点外鼓,绝对不可以突然大突然小,这是一种随着呼吸进行的“腹肌运动”。这样的运动,带有“鼓努为力”的味道,并不符合内气升降以意领气的要求,但是又不得不这样照着做,否则就难以入门。这样的练习,以平卧在床上最好,可以在爱人睡着的时候练习,免受打扰。 二,进一步的练习是配合提肛。通过对腹部的练习,我们可以收缩自如的时候,再进行提肛的练习。把肛门臆想成一个圆形的橡皮圈。一丝丝吸气,慢慢收腹,橡皮圈慢慢缩小

道家秘传五禽戏理法略述

道家秘传五禽戏理法略述

道家秘传五禽戏理法略述 云石居士撰 五禽戏源自太上,演于华佗仙师,经过历代增演,体系完备,法简效宏。其法于自然,通过模仿鹤、熊、虎、鹿、猿五种动物而达到圆满身心,与自然融一的境界,具有良好的健身和养生作用。 道家五禽戏经过数千年演化,更加与道家丹道理法融为一体,通过一气之升降、开合、吞吐、屈伸,完成自身上药三品精气神的涵养与补足,初级可以达到健身养生之目的,极则可与道家丹道修行接轨,达到身心的全面升华。 本次所论之道家五禽戏是传自武行的系统功法,其属于道家内家拳体系,在步法、吐纳和运动上与内家拳法保持了全面的一致性,不但是养生良方,更是内家拳基础。 下面就道家秘传五禽戏之理法做简要论述: 一、论吐纳 行立坐卧任呼吸,一呼一吸立丹基;

唇齿着力学龟息,龟息洗心圣人知; 四个橐龠八卦炉,不知不能立丹基。 解说:此节点名五禽戏修持,呼吸之重要。实在讲,三教修持,皆从呼吸入手。人之生命就体现在平常的一呼一吸之间。《修道全指》云:“三教修道唯有息中求,一句天机道破无言说。”可见呼吸对于内功修持之重要。善于摄生者,必是善于调息吐纳者。“行立坐卧任呼吸”者,乃言融摄生吐纳于生活,刻刻不离,所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也。丹法之秘,在于火候,火候之秘,在于呼吸。正阳真人曰:火候者,刻漏也;刻漏者,一呼一吸也。故言“一呼一吸立丹基”也。 “唇齿着力学龟息”是说呼吸的修持方法。人之能言能语,首先靠呼吸器官的气流动力,再靠唇齿和舌不断地调整发音共鸣腔的形状,始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五禽戏法五种动物,对应五脏,在调息上和六炁诀配合紧密,故而此处点明“唇齿着力”。“学龟息”是说,调息吐纳的目的,先运炁,再伏炁,从而至于鹤胎龟息。从而也说明,五禽戏动作吐纳导引的极则为伏炁,从而至于“立丹基”。“龟息洗心”是说至于伏炁,可达真正意义上的“心息相依”,此时如同

道家养生秘笈

道家养生秘笈:十二段锦 歌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摇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修炼方法: 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或大方凳或床上)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轻细无声)10分钟。坐姿要求身体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软),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呼吸9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时做)。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9 次。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左右指同时弹击24次。 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24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第五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 注:神水——津液;赤龙——舌。 第六段锦: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方法: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26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注: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肾腧。 第七段锦: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方法:吸气后闭气,用意念引此气向下行至神阙,觉神阙穴发热后,则将气由鼻徐徐放出,如此做21次。 注:神阙穴即肚脐,也有泛指下丹田之意。丹田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一个区域。 以意引导,即心中暗想之意。初学者若是气不会行,可用手指点

道家秘传回春功

道家秘传回春功 回春功是道家秘传的养生长寿功法,回春功动作并不复杂,但要取得效果必须 坚持动作准确无误。一般每天可以练一两次,每次5?10分钟,不要超过20分钟。初练此功时,由于不习惯或未掌握要领,可能会有某种不适,但只要坚持认真练下去,掌握要领后便会初见成效。 预备势 自然站立,双脚并拢,两臂垂于体侧。呼吸缓慢,全身放松,头正颈直,目光内敛,神态安详,意念青春,面含微笑。 1.双手手心向上,水平展开呈侧平举,向两侧弧形上举过头顶合十(左右手掌、手指相合),两脚跟相靠(左脚跟向右脚跟靠拢)、脚尖自然分开,同时举踵(脚跟渐提起,有些人一时不适应,可不必急于举踵)。意念元气自下而上沿督脉而行,意念青春,面含微笑。 2.接着合掌下行,脚跟随合掌下行徐徐落下,缓慢呼气。合掌继续引气从任脉 而下,然后两手渐渐分开,双手掌渐渐移至体侧,双腿分开,两脚距离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目平视,排除杂念,呼吸恢复自然入静。 第一节服气 腹式深呼吸,先吸后吐。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呼吸缓慢,神态安详,意念入静。 1.深吸气,鼻吸口呼。吸气时耸肩、举踵,两脚跟随吸气徐徐提起,提肛缩肾, 头微抬,颈徐伸,胸部舒展,小腹自然鼓起,最大程度吸纳新鲜空气。

2.当感到吸气快足时,两肩向后转圆加深吸气。然后缓缓呼气,呼气时小腹微收,两膝顺势屈曲,脚跟徐徐下落,身躯渐渐前倾(约45度),两手自然下垂于身前,使体内浊气尽量吐出。以上服气也称吐故纳新。然后回复自然站立。 3.虚静:服气后保持预备势,符合自然站立的全部要求,然后以意念配合自然呼吸,导引全身内外放松入静。即吸气时默念“静”或“我要安静”呼气时以意导引全身放松,尤其是小腹放松。 如此导引8息(一呼一吸为1息),身心逐渐趋向虚静境界。 第二节抖动 第一节过后停十几秒,开始做第二节。 保持虚静状态,全身放松保持正直,双臂仍垂于体侧,两膝稍屈,然后意念由小 腹部开始颤动,带动全身脏腑肌肉作有弹性而松柔的抖动,使整个身体作上下弹性的抖动。抖动的同时叩齿。如能自觉全身上下越抖越松柔,悠然自得,则收效越大。这样的松柔抖动每次做功时不要少于164次(约1分钟时间),多至2?3分钟,然后渐渐停止。 抖动时,双乳、全身肌肉、关节、牙关和体内脏腑器官、肾囊皆须有震动感, 方为正确。 第三节转肩 在抖动渐停后,停十几秒,做一次松静呼吸(吸气时意念入静,呼气时全身放松),然后双膝微屈,两臂自然下垂,嘴微微张开,开始做左右转肩。 先左肩提起,由前向上、向后、向下画一圆周与此同时,右肩由后向下、向 前、向上画一圆周。左右两肩交替协调转动,转肩时要以身体带动手臂,使上体不停地扭动,压挤五脏六腑吐故纳新。不必主动呼吸,要以上体的挤压带动呼吸。初练者

八段锦

八段锦通周天奥妙 八段锦不是一般体操套路拳,亦非导引动气功,实乃丹道南宋之祖张伯端所言的“始于有作无人识”之丹道下手秘法!八段锦有站式,坐式及秘传三种,现将这三种八段锦与武术,养生之联系阐述于下: 站式八段锦,经络小周天,练生殖之精。两手托天理三焦。人体之气有四,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其中元气发源于肾间命门,通过三焦,沿经络系统和腠理之间循环至全身。此式动作能升提元气和中气,若结合升补脾肾之中药,对胃下垂肾游走有极好疗效。两手托天,外指动作,内密天门。天门即囱门穴,有些丹法说是百会穴,实际修练时应根据各人的体质及功法而定。“专气致柔,能婴儿?天门开阖,能无雌?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专气致柔是指口鼻呼吸。传言孙禄堂先生能将口鼻塞住练拳,这一状态虽然惊人,但对修真并无好处。丹道与佛家皆讲究气住脉停入大定,人体活动自然会加速血脉流动,脉停之状态定不能出现。知其雄,守其雌,是体内之气感,丹道不追求气感之强烈,丹田之中精气微,由微至无即停脉。修炼至此,方可结胎化神,然后才是还虚。自古到今,佛道修真之人皆称气住脉停之状态为胎息。其实现代医学已证实,胎儿在母体中是利用脐带通过血液呼吸空气,新生儿每分钟呼吸30-40次,脉搏130 次,较之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5-19次,脉搏60-80次,谁更专气致柔?大家都知道,中国拳法之功理多来自佛道家,但佛道理论中有很多说法违反科学,若光*它来指导修炼,必陷于宗教迷信而不自知!另一方面,有些人用了些现代生理学、运动力学来解释拳术与丹道,这些东西拿来参考可以,若以为那就是中国拳术与丹道的定理就错了! 左右开弓似射雕,此式开展肺气。肺于五行中属金,肺藏魄。孙禄堂说:要做神仙,须精劈拳。道德经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丹经多言心肾脾而略肝肺,岂知后天丹法首重中丹田膻中之肺气!肺主皮毛,劈拳属金,精练肺气,自可肤如婴儿。鹤发童颜并不难,<寿世保元>芝桑丸,玉屏风散加天冬。若问下手筑基,须明橐龠玄关。橐龠为肺,玄关即肾。练肺仅可童颜,修肾方能黑发,黑发童颜真神仙!其理惟一,其法众多。清修,阴阳,针炙,药物,服饵,拳术等法,皆须习之,以便实修中随机运用,若欲凭一法而成章,除非明师亲身指点! 调理脾胃单手举,五劳七伤往后瞧。脾为阴土,胃属阳土,两土合为圭。刀圭之事,别有口诀,古仙皆不轻言。唯邱处机明说:顶为戊土,脐为己土,刀圭不过性命二物罢了。说神是性气是命,是对入门初修者讲的。一般所说的:“南宗先命后性,北宗先性后命”,亦是指后天丹法而言的。后天丹法无法从修神或是练气入手,都不过是为了将神气混合为一致先天丹法之境界罢了。神不外驰气自定,本来二物更谁亲,失却将何为本柄,佛家由修神入手,重在四禅八定清净守一,但初禅亦讲八触气脉;道家从练气进门,多说大小周天搬运气脉,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真息自悠悠,亦不外初禅念住、二禅气住之境。特殊功能必定是在气住脉停的先天状态中才能运用的,口言手动而言己透遥视出元神者,必为骗子无疑。练

道家回春功

道家的回春功,顾名思意,有延缓老化,回复青春、保持年轻活力的功能,故称之为“回春功”。 “回春功”的功理和作用,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点: 一、回春功第一节采用腹式深呼吸,锻炼增强横膈肌,可扩大肺活量,吸进大量的新鲜空气,并将全部二氧化碳的浊气排出体外。同时,在做深呼吸时,全身放松,引体向上,屈身向下,作椭圆形的运转,使大脑皮质层处于保护的抑制状态,中枢神经得到调整与平衡,有节制地开放全身平时闭锁的毛细血管,大大有利于体内细胞交换气体,吐故纳新,使人精力旺盛,神采奕奕。 二、调节内分泌机能,改善性荷尔蒙的分泌。回春功第二节全身抖动,巧妙的对内分泌腺起到了震动的刺激作用,使性尔蒙的分泌增长、并调节其平衡。实践经验证明,许多性机能失调的多获得改善,并恢复了青春的活力。 三、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器官和泌尿器官的功能。胃肠功能的好坏,对身体的健康影响极大。回春一、二、三节的动作,使得肠胃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蠕动,均有利于增强肠胃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功能,同时肾和膀胱随著做功而微微颤动,可增强其功能,减少有机盐的沉积、预防肾结石的产生,控制排尿的神经也得到调整,故练习回春功,都会使肠胃和泌尿器官通达舒畅,袪病延年。 四、使气血经络畅通,有利于袪邪扶正。回春功第三节的动作,使躯体作柔性圆形或弧形的运转,而且全身放松,关节经络得到活动,大大有利于气血和经络的畅通,加之第一节吸入新鲜空气的增加,第二节内分泌得到调节,可使身体的健康状况大为改善。按中国传统医学,就是增元气、顺天水,活血化淤,袪邪扶正。故长练此功的人,都可回复青春,享受体健身康的欢乐。 回春功的功法,简便易学,老少咸宜,介绍如左: 一、预备功:全身直立,双脚并拢,双臂前伸,两臂间夹角呈直角,从体侧上升,手心向上,吸气,提脚跟。双臂至头顶部合掌向下经过腹部,手心向下,分至体侧,双腿分开,距离与肩同宽,两臂置于体侧,双手自然下垂,全身肌肉放松,目光平视,排除杂念,思想入静。 二、第一节,采用腹式深呼吸:先吸气,后吐气。吸气时脚根提起,小腹鼓起,腹部展开,尽量多吸新鲜空气。初学时,用鼻吸气,习惯后,可口鼻同时吸气;呼气时,小腹微收,两膝顺势屈曲,脚根落地,使肺胃中浊气从口排出,连续做十六次(一呼一吸为一次)。 三、抖动:深呼吸后,约停半分钟,全身放松,保持正直,双臂仍垂于体侧,两膝稍曲,使整个身体作上下弹性的抖动。两手手指略弯,伸直可有胀感。抖动的同时叩齿,照此抖动一分钟,约一六四次。共作三分钟。 四、转肩:抖动后休息一分钟。两脚分开站立同肩宽,身体重心放布前脚掌上,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嘴自然微微张开,两臂下垂,头颈正直,转动肩头划圆。转肩时,两肩头交替转动。肩头的转动方向是:先左肩提起,由前、向上、向后、向下划圆圈;于此同时,右肩向后、向下、向前、向上划圆圈。左右两肩交替协调运转,共十六次。转肩时,要用身体带动肩,用肩带动臂,使上体不停地扭动,压挤五脏六腑吐故纳新。 关于行功的要领: 一、在抖动时、双乳、全身肌肉、关节、牙关和体内脏腑器官、肾囊皆须有震动感,方为正确。

道家八段锦

八段锦功法 一.丹房八段锦,身端体松沉; 闭目冥心坐,呼吸细长匀。 注:八段锦,是道家古老养身功法,属内丹系列,故称之谓丹房八段锦。夫闭目者,所以养神。冥心者,所以收敛妄念。法当盘膝而坐,微闭双目,内观其心,使一切杂念,逐渐排除,都归冥灭。心境朗澈,普照通明。坐时席下用厚垫,头顶持正,背脊须竖立,全身四空,不倚不靠,尾闾应端正,不可偏欹,是为至要。 二.慧剑插真土,握固静思神。 握固双拳,可以敛气固精,为闭关却邪之妙法。将左右双拳,握得紧紧,手心向天,手背向地,然后放置膝头之上,使全身持平端正,以静其心。而驱除一切杂念,以凝思存神为主。 三.叩齿三十六,升降气归根。 叩齿可以去心火,可以集体中之神,而使之凝聚。法当将上下牙齿,连叩三十六次,使微微作声。但不可行之过急,叩之极响,宜徐缓轻微相叩。若过急则反损害身神,极响反足以动其心火,无益修炼,学者应留意此点。 四.片刻澄静后,两手抱昆仑。 昆仑,指头部。以两手互叉,左右十指互间,紧紧叉住,抱持后

脑,掌心贴置耳根,拇指向下,两肘屈成三角,肘平于肩。如此微微呼吸,九次而止。呼吸之际,宜极缓极微,不宜有声,有声则气散矣。五.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所谓「天鼓」,即左右两耳聪门。鸣者,以手指叩之作声。此法可以使耳聪而外魔不易侵扰。法当以两掌平置耳门,垒食指于中指之上,用力下弹,务使耳门上发出宏亮的声音,左右各弹二十四次。 夫耳之门,即命之门。二十四之数,暗寓无极、两仪、四象、八卦、九宫之数,即二十四气。耳门左右各一,故须各鸣二十四度。盖欲此二十四气,遍布于耳门,使命门之根基牢固,以为延年益寿之基。弹之极响者,可以清其虚火也。 六.微摆撼天柱。 天柱,即后颈骨衔接于脊梁者。微摆,即摆摇其肩。撼天柱,即扭动后颈。法当扭颈向左右侧视,两肩亦随之摆动,左右相间行之,各二十四次。此扭颈摆肩,可以去心火,而防外魔之侵扰。 七.赤龙搅水津。 所谓赤龙,即口中舌头也。舌为生津之具,津为保命之源,故舌亦可谓为命根。搅舌者,所以聚其津液。法当用舌尖抵上,先从口腔左方卷向右方,再从右方卷向左方。如是频频卷搅,使津液聚中。但搅动时,宜徐缓而行,不宜急行。

回春功

回春功 边治中 道家的回春功,顾名思意,有延缓老化,回复青春、保持年轻活力的功能,故称之为“回春功”。 “回春功”的功理和作用,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点: 一、回春功第一节采用腹式深呼吸,锻炼增强横膈肌,可扩大肺活量,吸进大量的新鲜空气,并将全部二氧化碳的浊气排出体外。同时,在做深呼吸时,全身放松,引体向上,屈身向下,作椭圆形的运转,使大脑皮质层处于保护的抑制状态,中枢神经得到调整与平衡,有节制地开放全身平时闭锁的毛细血管,大大有利于体内细胞交换气体,吐故纳新,使人精力旺盛,神采奕奕。 二、调节内分泌机能,改善性荷尔蒙的分泌。回春功第二节全身抖动,巧妙的对内分泌腺起到了震动的刺激作用,使性尔蒙的分泌增长、并调节其平衡。实践经验证明,许多性机能失调的多获得改善,并恢复了青春的活力。 三、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器官和泌尿器官的功能。胃肠功能的好坏,对身体的健康影响极大。回春一、二、三节的动作,使得肠胃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蠕动,均有利于增强肠胃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功能,同时肾和膀胱随著做功而微微颤动,可增强其功能,减少有机盐的沉积、预防肾结石的产生,控制排尿的神经也得到调整,故练习回春功,都会使肠胃和泌尿器官通达舒畅,袪病延年。 四、使气血经络畅通,有利于袪邪扶正。回春功第三节的动作,使躯体作柔性圆形或弧形的运转,而且全身放松,关节经络得到活动,大大有利于气血和经络的畅通,加之第一节吸入新鲜空气的增加,第二节内分泌得到调节,可使身体的健康状况大为改善。按中国传统医学,就是增元气、顺天水,活血化淤,袪邪扶正。故长练此功的人,都可回复青春,享受体健身康的欢乐。 回春功的功法,简便易学,老少咸宜,介绍如左: 一、预备功:全身直立,双脚并拢,双臂前伸,两臂间夹角呈直角,从体侧上升,手心向上,吸气,提脚跟。双臂至头顶部合掌向下经过腹部,手心向下,分至体侧,双腿分开,距离与肩同宽,两臂置于体侧,双手自然下垂,全身肌肉放松,目光平视,排除杂念,思想入静。 二、第一节,采用腹式深呼吸:先吸气,后吐气。吸气时脚根提起,小腹鼓起,腹部展开,尽量多吸新鲜空气。初学时,用鼻吸气,习惯后,可口鼻同时吸气;呼气时,小腹微收,两膝顺势屈曲,脚根落地,使肺胃中浊气从口排出,连续做十六次(一呼一吸为一次)。 三、抖动:深呼吸后,约停半分钟,全身放松,保持正直,双臂仍垂于体侧,两膝稍曲,使整个身体作上下弹性的抖动。两手手指略弯,伸直可有胀感。抖动的同时叩齿,照此抖动一分钟,约一六四次。共作三分钟。 四、转肩:抖动后休息一分钟。两脚分开站立同肩宽,身体重心放布前脚掌上,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嘴自然微微张开,两臂下垂,头颈正直,转动肩头划圆。转肩时,两肩头交替转动。肩头的转动方向是:先左肩提起,由前、向上、向后、向下划圆圈;于此同时,右肩向后、向下、向前、向上划圆圈。左右两肩交替协调运转,共十六次。转肩时,要用身体带动肩,用肩带动臂,使上体不停地扭动,压挤五脏六腑吐故纳新。 关于行功的要领: 一、在抖动时、双乳、全身肌肉、关节、牙关和体内脏腑器官、肾囊皆须有

浅谈:道家的方术与道术

浅谈:道家的方术与道术 《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又说:“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足见“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是属于“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搏之不得。”的形而上的存在。? 《周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教历来以太上无极大道,为最终追求和归复的目标,供奉三清为最高尊神,这些都属于形而上的存在。但是道士却历来以精通数术闻名于世,有“医卜星相山”五术。医,就是医术,包括针灸、推拿、祝由;卜,占卜,六爻、太乙、奇门、紫薇斗数等;星,观星、望气、风角之类;相,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面相、手相、摸骨之属;而山就是风水学。除去这些之外,还有法术、符箓、抓鬼、拿妖、起墓、祈雨、安灵,也都是道士的拿手好戏。而道教养生中的许多方技,如八段锦、太极拳、内丹术之类,也属于方术的范围,道教有“性以道全,命以术延,形神具妙,与道合真。”的说法。由于这些方术,都是显露于外的,也就是道士给人的最直接的感官经验,认为道教就是这些方术,而道士也大多是方士而已。其实错啦!第一、方术是道的体现道教认为形而下的东西,都是由形而上的道衍化而来,也就是虚无大道和我们看到的所有存在其实是一体的。《道德经》说:“有名,万物之始;无名,万物之母。”庄子认为道无处不在,甚至屎溺之中,也具有道,都

是道的显化。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道教一元论的宇宙观,认为人与天是一体的,天人一体的观念,也就是天人感应、人身小宇宙的前提,所以如果不了解这些,就无法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问题。既然世上万般,皆是无极大道的彰显,那么方术也是道的一种体现。以奇门遁甲为例,奇门其实就是一个宇宙的模型,其中以九宫所属代表地元;八门和地盘三奇六仪,代表人元;以天盘三奇六仪和九星代表天元;以天盘九神,代表无形中的神秘力量。如此一来,奇门作为一种术,其生成的原理其实是与天道想通,是宇宙运动的模型。足见,方术虽为形而下的技术,但是却本源自于先天之大道,并且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的道教徒看来,本身并没有什么贵贱、高下之别。第二、方术是道教徒学道的必备我们前面说了“性以道全,命以术延。”人的心性修为,固然依靠于对于大道的体悟,而生命的延续,势必依仗于方术的力量。对于长生延寿的不懈追求,和神仙的向往,使得修道不得不落实在形而下的方术上,所谓“一切皆在腔子内。”又说:“壶中烧炼延年药,正道修行益寿丹。”“壶中”,和吕祖所谓的“壶中配坎离,”其实都是指的人身。故而道士欲求长生,必须懂得方术。而修道之人访求丹诀以求长生,而丹法,一系列的工程和技术也都是落实于人体的,所以才能“步步有验。”并且以前道士入山修炼,势必要防止狼虫虎豹的侵犯,是以《抱朴子内篇》中就提到不少的禁忌,和方术,包括禁

道家六步静功

道家六步静功 *导读:一、凝神练意功(一)准备:宽衣松带,解除二便,喝杯温开水。(二)姿式:自由盘膝坐,或平坐椅上,或坐床上,…… 一、凝神练意功 (一)准备:宽衣松带,解除二便,喝杯温开水。 (二)姿式:自由盘膝坐,或平坐椅上,或坐床上,臀部整一寸左右厚垫,减轻腰部不适。 (三)功法:静坐前必须清除一切杂念,精神内守,恬淡虚无,舌抵上腭,两眼凝视鼻尖,不可太闭,太闭则易入睡,亦不可大开,过开则精神分散,当留一缝看鼻尖,意念在两目中间齐平处(印堂)。这是初学气功排除杂念的方法,待心气平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开始调鼻息。如息不调,应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则息自调。息调则身心两忘,倘杂念不起,也就是入静阶段。 守印堂(眉间)的方法,要求似守非守,不即不离,知而不守,恰到好处。如果忽然心清气爽,浩然气畅身壮,寂然无思无虑,练功至此,自然精神焕发,智慧日增,脑力、体力、心力的功能都会有显著的增强。 (四)动静结合及收功方法:练完气功后,不要急于起来,要以肚脐为中心,用一手掌心按在肚脐上,另一手掌心贴在这手的手背上,两手同时以肚脐为中心向左,由内向外,由

小圈到大圈缓缓划圈并向内稍施加压力,左转36圈。稍作停顿后,再由外向内,由大圈到小圈,右转30圈,到肚脐处停止,收功。而后活动活动身体,也可做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步等,这样收效更大。 适应症:神经官能症、低血压症、风湿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不齐、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贫血症。 禁忌症: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脑充血。 二、凝神练气功 (1)准备与姿势:同前。 (2)功法:静坐前清除一切杂念,控制眼耳口鼻不与脑神经联系,两眼内视,湛若山东省寂如空室,气息微微。调息良久,二目合一,目光内视,凝神不乱思,目光下降至真气穴。此时心中阴气和肾中阳气集合一处,凝集既久,忽然下身融和,真阳升起,使意气自尾间关一吸,升到头顶。,呼降到真气穴,总是意同呼吸转,意气相合,复观气穴,久则气穴发生跳动,形成自然呼吸兴奋带,叫做胎息,这是练功者精气神充足自然发生的。真气穴的位置。在脐后命门前,前七后三之处,亦有说在脐后一寸三分的。总之,个人体会在脐后与命门联合线上,发生跳动之处便是真气穴。 (3)练养结合,动静结合,收功均同前。 适应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