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社会历史的主体汇总

社会历史的主体汇总

社会历史的主体汇总
社会历史的主体汇总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命运我把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学科学案

课题: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时间:1课时

主备:张广学复备:王娟周兰备课组长:魏新春张广学教研员:张广学

【使用说明】

1、课前25分钟根据课前预习案部分,把握教材体系,掌握重点内容。

2、课堂上学习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3、检测题限时8分钟内完成;附加题A层做,带※C层可不做。

【学习目标】

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基本内容

情感、态度目标: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重点、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课前预习案】

要求:利用课前25分钟时间,自主复习,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

【创设情境】

歌唱《众人划桨开大船》: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一棵小树弱不经风雨,百里森林并肩耐岁寒, 耐岁寒。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共济海让路,号子一喊浪靠边,百舸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

思考讨论:歌曲形象地说明什么哲理?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1.人民群众含义:

注意:(1)人民群众的主体是。英雄人物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2)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内涵。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1)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历史首先是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具体表现:

在合作中提升学习的兴趣在探索中追求知识的真谛

①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的决定力量。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课内探究案】

要求:1.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

2.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

探究活动:读材料,揭本质

2009年3月9日,某市市委书记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生活更舒适,更幸福。因此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该市也非常注重对环境生态的保护,力争在大项目大发展的同时,青山绿水仍美,碧海蓝天更醉。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生活更舒适,更幸福”的原因。

★有效训练(限时8分钟完成)

1.重民生、促和谐是今年政府工作的原则之一。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其哲学依据是

A.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草根道德是我们社会健康的道德细胞,草根人物理应是“道德中国”建设的主体。从历史唯物主义看,这是因为

A.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B.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将感动中国特别奖授予全体“中国人”。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上述材料

充分表明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唯一力量

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构成社会历史

5.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6.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邓小平同志说:“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据此回答7~10题。7.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我们党坚持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①一切为了群众②一切依靠群众③从群众中来④到群众中去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10.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有

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②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④是保证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因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课后拓展案】

11.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

你说我讲,快乐课堂;你争我抢,放飞梦想①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③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下面对劳动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②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③是人民群众中的主体部分④劳动群众就是指体力劳动者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1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说明了:

①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胜利之本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④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5.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下面属于党的群众路线内容的是:

①相信群众②一切为了群众③一切向群众负责

④一切依靠群众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①④⑤B.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

16.西方一位哲人说,历史是“上帝的作坊”。事实上,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

依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历史是上帝的作坊”和“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说明“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在知识梳理、认真听讲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及时复习,所向披靡;展现自我,成就未来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 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组赵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分析: 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 践相结合 【教学重点】: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 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 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拿破仑是法兰西历史上第一帝国的皇帝。他凭借出色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频频取得辉煌的战绩,成为西方文人墨客津津颂誉的英雄。黑格尔称颂他“驰骋全世界,住在全世界”。鲁迅却说:“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说‘我比ALPS 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 【导课】: 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示教材93页的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 (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讲授新课】: 一、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 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 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 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 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探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第一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七张幻灯(见课件),思考探究(1)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 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从探 究中发现: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此处首先分析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通过这两层充分论证了人 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 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 发展的决定力量。 继续探究第二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九张幻灯——家乡六合(茉莉花民 歌和四合农民画,见课件),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发现: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茉莉花民歌和四合农民画是什么产品?②茉莉花民歌和四合农民画是 谁创造的?这说明了什么?③演奏茉莉花民歌需要的乐器,绘制农民画 需要的画笔、画纸、染料等,是谁创造的?在什么过程中创造的?说明 了什么?④茉莉花民歌源于《鲜花调》,阿炳创作《二泉映月》,四合 农民绘制农民画等等,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可以根据课堂实际随机 调整和更换)在探究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三个层次: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探究问题:教材插图说明了什么? 学生发现:我国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都来源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 和实践,都是人民群众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第十一课2框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能力目标:通过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情境1:引导学生阅读P92最后一个框里的背景材料。 问题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瞻目的业绩吗?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拿破仑虽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着领导核心的作用,但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讲授新课: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含义: (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第一、“人民群众”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数。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第二、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第三、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问题情境2: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doc

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 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 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河南林县人民从I960年开始修建红旗渠。在严重自然灾害 时期,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半公斤粮。民工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人们形容红旗渠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民工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建成 了“人工天河”的壮举,被世人称颂为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条人工天河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凿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 (民工的伟大创造力量。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了历史,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 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否意味着历史是由所有人创造的?(不是。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 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人民群众是指一 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人们除了包括人民群 众,还包括对社会历史起阻碍作用的人们,即反动阶级和反动人物。) 人民群众是一个群体概念,而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 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的部分是劳 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为什么能够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生产工具的发明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吗?(英国纺织工哈格 里沃斯夫妇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的效率,使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轮船、火车,大大便利了世界各地的交往。这些发明者大多都是普通的劳动群众。)这些“利器”还要人来操作,那么是谁来操作这些机器?(劳动群众操作机器,他们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投入到机器操作的生产过程中去。没有劳动群众发明和改进劳动工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xx政治组xx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分析: 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点】: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拿破仑是法兰西历史上第一帝国的皇帝。他凭借出色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频频取得辉煌的战绩,成为西方文人墨客津津颂誉的英雄。黑格尔称颂他“驰骋全世界,住在全世界”。鲁迅却说:“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说‘我比ALPS 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 【导课】: 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示教材93页的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 (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讲授新课】: 一、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理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点讨论)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里之动静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只要能引出本课题即可。讲完本课内容后,再深刻澄清这一观点。)(二)讲授新课: 1、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设置问题)想一想:人们的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是哪里来的?谁是物质生产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设置问题)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何作用? (学生看书回答)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观点讨论)有人说:物质财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科学家、艺术家等有文化的人创造的。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举例)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堂实录)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堂实录 湖北省应城二中尹红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吴仁宝作用的辩论,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学习、互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展示并发展个性特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华西村艰苦奋斗的五十年,深刻体验中国民众的伟大创造力,培养对群众的思想感情;通过认识吴仁宝领导华西村取得辉煌成就的事例,领会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重点难点】 1、重点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表现。 (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 难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教学对象】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好,学习的主体性不强。【教学标准】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五个环节:自主学习——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建构知识——体验践行。 1、自主学习在课前进行,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或其它途径收集华西村近五十年的发展历史及 吴仁宝的事迹,同时通过阅读教材提出疑惑点,此环节关系到师生的“最近发展区”需教师加强监督落实。 2、情景导入是以吴仁宝的一段话导出一段视频,直接过渡到对问题的探究,教师应简单明 了,直奔主题。 3、在合作探究环节:安排学生的辩论时教师应控制好辩论的时间、方向,把握好主题,点 拨要精炼,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而不在于到底谁对谁错;在创设情景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提出的问题尽量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 4、以学生构建知识为主,注重知识生成的自然。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与准备1导入设计力求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探究 3.教师点拨释疑 4.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导入新课 梁启超的“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毛泽东:沁园春.雪 (1)梁启超认为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谁?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从实践的角度)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非永恒范畴) 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情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主主动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方面:在高二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总体上看,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的过程中,他们急迫要去了解认识不断变化的社会。 另一方面:此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还不够、阅历浅,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因此对其进行本框的教学很有必要。 二、教材分析 俗话说,教材是老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所以正确理解教材,对其进行资源整合很有必要。 (一)本框内容结构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1课第2框的内容,本框题包括两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地位与作用分析

1、本框承担着本课与后一课衔接的任务,是第一框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个唯物史观的最后总结,因此,从理论上讲,该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2、由于本框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学生正确地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3、本框内容是贯穿整个高中政治教学的原则及精神。它也是体现当代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石,学习好本框有助于理解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体系。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按照新课程的要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 理解普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原因; 运用群众观点及群众路线说明怎样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2、能力目标: 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新郑一中高二政治组王金五 教学目标: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面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要求和意义等。 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投身实践,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热爱劳动、热爱人民。 教学方法:教师引领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时政要闻回放,以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时政热点,做到学以致用。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二、复习巩固上节所学内容 (1)社会存在__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_____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___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___的___作用。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__的,马克思主义的______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3)______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4)在生产方式中,____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___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____。 (5)经济基础___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____。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____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___;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____生产力的发展,___社会前进。 (6)___________的矛盾,_____________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7)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__的、___的,发展的过程是____的。 (8)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_____实现的,_____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9)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加以解决。___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____________的发展,使______________的发展。____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探究提示:

社会历史的主体汇总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命运我把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学科学案 课题:第十一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时间:1课时 主备:张广学复备:王娟周兰备课组长:魏新春张广学教研员:张广学 【使用说明】 1、课前25分钟根据课前预习案部分,把握教材体系,掌握重点内容。 2、课堂上学习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3、检测题限时8分钟内完成;附加题A层做,带※C层可不做。 【学习目标】 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基本内容 情感、态度目标: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重点、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课前预习案】 要求:利用课前25分钟时间,自主复习,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 【创设情境】 歌唱《众人划桨开大船》: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一棵小树弱不经风雨,百里森林并肩耐岁寒, 耐岁寒。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共济海让路,号子一喊浪靠边,百舸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 思考讨论:歌曲形象地说明什么哲理?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1.人民群众含义: 注意:(1)人民群众的主体是。英雄人物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2)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内涵。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1)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历史首先是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具体表现: 在合作中提升学习的兴趣在探索中追求知识的真谛 ①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的决定力量。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课内探究案】 要求:1.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 2.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 探究活动:读材料,揭本质 2009年3月9日,某市市委书记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生活更舒适,更幸福。因此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该市也非常注重对环境生态的保护,力争在大项目大发展的同时,青山绿水仍美,碧海蓝天更醉。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生活更舒适,更幸福”的原因。 ★有效训练(限时8分钟完成) 1.重民生、促和谐是今年政府工作的原则之一。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其哲学依据是 A.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草根道德是我们社会健康的道德细胞,草根人物理应是“道德中国”建设的主体。从历史唯物主义看,这是因为 A.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B.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将感动中国特别奖授予全体“中国人”。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上述材料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高二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它包括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主要内容。本框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观点,也是整本书的落脚点之一,为第十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该框内容无论在知识体系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思维普遍活跃,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因此他们能够自主获取信息资料,能做好比较充分的课前准备。但是,由于学生们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和生活体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和误区。哲学知识又相对有些抽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本课中,贴近学生生活,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去充实课堂内容,注重情感陶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本课中通过案例探究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学生社会生活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人民群众的含 义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线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 力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 力 (3)提高辩证思维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通过探访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的事迹,体会榜样的力量; (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公民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这一观点,有利于使学生从情感上贴近人民群众,热爱人民群众。 教学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走进新课: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示教材92页的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 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多媒体展示提示:(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的个人活动是不存在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但是广大的平民大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 (2)人类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认为社会发展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观点,实质是历史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从探究中发现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题:社会历史的主体 【知识目标】: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列举所学材料证明、探究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工具】应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介绍《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欧仁·鲍狄埃和曲作者是比尔·狄盖特的生活背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 不靠神仙和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人民群众。”从这首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特别是《国际歌》这个精神财富就是由两个工人创造的),是广大 人民群众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这表达了一个极其深刻的道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进行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进行科学实验的主体。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板书)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板书) ◇课堂探究:(多媒体展示) ①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②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探究提示:①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的个人活动是不存在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但是广大的平民大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 ②人类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正式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狮山校区陈良红 授课教师:陈良红教学年级:高中二年级授课时间:40分钟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高二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它包括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主要内容。本框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观点,也是整本书的落脚点之一,为第十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该框题内容无论在知识体系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和标准”结合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民群众的含义; (2)了解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3)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内容和意义 (4)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5)运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分析有关时政问题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探访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的事迹,体会榜样的力量; (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公民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确立依据:从理论上看,这个知识点是高考常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从实践上看,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教育途径,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突破方法:方法一:小组合作讨论设置的探究问题,选代表发言,交流分享。 方法二:案例分析,归纳演绎,总结知识,得出结论。 2、教学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确立依据:高中学生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生活体验,因此实践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难点。 突破方法:本课将通过案例的分析,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紧贴学生生活,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以情感陶冶方式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思维普遍活跃,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和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因此他们能够自主获取信息资料,能做好比较充分的课前准备。但是,由于学生们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和生活体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和误区。哲学知识又相对有些抽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本课中,贴近学生生活,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去充实课堂内容,注重情感陶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本课中通过案例探究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一)优化教法 1、案例教学法。以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沈浩的事例导入,引导学生探讨、思考问题,然后实现问题的解决,获得知识。 2 、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4)人民群众的含义(5)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分析:(1)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分析社会现实,说明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4)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二、【重点、难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可划分为物质生活即社会存在和精神生活即社会意识两大部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一趋势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四、【方法点津】: (1)运用对比方法认识几种社会生活概况。(2)联系社会实际对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加以理解。(3)撰写论文,深入理解某一知识点。 五、【课文导语】: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邢丹丹 201401107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探索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坚持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 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情境(话题)导入(教师)→活动探究(师生)→自觉践行(学生) 三、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一】老师:中国从古代社会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例如经济更加发达,人民的消费指数每年呈现递增的趋势,中国生产出了许多新的电子科技产品等,这些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等都是没有出现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法律制度的制定、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等;社会秩序更加有序等;各种娱乐活动的举办、电影电视等精彩节目频出,“那么这都是谁的功劳呢?”(是人民促使这些现象出现并发展的,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民群众作用的结果)老师从这些问题中引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板书】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 (1)人民群众的含义: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质上说),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2)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台湾统一后则减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企图搞国家分裂的人不属于是人民群众的范围,但是只要具有中国国籍则属于中国公民)(3)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的区别:

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教案2篇

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教案2篇 Senior high school politics compulsory 4 "social history subject " teaching plan

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教案2篇 前言: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教案 2、篇章2: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教案 篇章1: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3)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节学习,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公民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走进新课)

社会历史的主体例子

社会历史的主体例子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 《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明代著名的《本草纲目》,就是总结了历代的药物学家、医学家和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特别是药物经验,而由李时珍经过27年艰苦劳动,加以检验、丰富和发展,所完成的药物学巨著。 西汉后期的《汜胜之书》,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元代的《王祯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是直接总结劳动群众的农业生产和饲养经验写成的。 这些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2)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那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呢”? 作家著书立说需要“文房四宝”,演员表演需要舞台道具,科学家做试验离不开仪器设备。 这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华彦钧即“瞎子阿炳”,1893年出生,一生坎坷,献身音乐。他创作演奏的6首二胡、琵琶乐曲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其中,《二泉映月》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入太空播放。 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3、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毛泽东 材料二: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恩格斯 材料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的创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 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启示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第一,“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 第二,“人民群众”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数。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第三,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第四,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第五,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包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