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探究性学习与生物教学

探究性学习与生物教学

探究性学习与生物教学
探究性学习与生物教学

一、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他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和书本,因而,缺乏实践性。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的目标是学会知识,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只获得了知识技能的单一发展。然而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它的内容和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是不可取的,关键在于学会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另一条思路是探究性学习,培养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培养他们对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背景下,选择和实施探究性学习,就成为应对知识经济挑战,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之举。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在《基础教育课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意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能否达成,学生能否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学会创造,重要的一点就是探究性学习能否成为师生的共识,进而成为自觉的行动,能否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经常使用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因此,能否有效倡导和实施探究性学习,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

二、探究性学习的含义及基本特点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探究就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之所以这样表述,乃是由于学生的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本质上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区别。从语感来说,“研究”一词似乎多了几分严谨、稳重,而“探究”则更有生气,更有动感,也更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

要正确实施科学探究式的教与学,必须把握其基本特征,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2000年组织编写出版了一本专著,对科学探究式教与学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比较有说服力的阐述,其中,将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比如,对于伴性遗传,可以问:为什么人类会出现红绿色盲,红绿色盲有什么遗传特点?但并不是什么问题都合适,有些问题虽具有科学性,但过于复杂,学生回答问题决不可能全面考虑预测范围内有关的证据和论据,往往不知所措。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反而可能挫伤其求知欲,适得其反。

2.学习者针对问题收集事实证据与其他认知方式不同的是,科学是以实验证据为基础来解释客观世界的运行机制。在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也需要运用证据对科学现象做出解释。学生对动植物、岩石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它们的特征;对温度、距离、时间进行测量并仔细记录数据;同时,学生也可以从教师、教材、网络或其他地方获取证据对他们的探究进行补充。

3.学习者从证据出发提出解释解释是将所观察到的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因此,解释要超越现有知识,提出新的见解。对于科学界,这意味着知识的增长;对于学生,这意味着对现有理解的更新。

4.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

5.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起在问题、证据、解释、评价和交流五个方面都具有高度探究性的活动是不容易的,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这样的境界。那么,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什么是核心的要素呢?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然而,“问题”在探究式学习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对学生合适与否而不在于它是否一定是由学生探究得来的。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生物教学处于低谷困境,生物教师大都采用传统模式授课,把生物教成了“死”物,学生则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被剥夺,个性优势受抑制,发散思维受压抑,专长得不到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强化探究过程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1)从学习程序看,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收集、综合、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以前的教学,只重视知识的机械灌输,忽视了科学方法的训练。所以,相当的学生只会考、不会做。探究性学习把学科知识和科学方法联系起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假设的能力、推理和预测的能力以及交流结果的能力等等;(2)从学习内容看,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选择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探究活动,这有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培养个性特长;(3)从学习资源看,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个人经验都纳入其中,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并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来一个令人振奋的可喜现象,就是各式各样带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已经开始冲击我们呆板沉闷的课堂教学。诚然,有些“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 还嫌生硬和幼稚,师生都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理解和适应。

四、生物探究性学习的误区

由于对科学探究思想的理解不够透彻,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用鼠标代替粉笔,大屏幕代替黑板,课堂上多了几个“为什么”,加上几个“小组讨论”,就变成了探究性学习。这种偷梁换柱的“探究性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探究活动的要求是有一定层次的:有的是通过探究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学习探究的一般过程;有的是通过探究有特点的问题,学习探究的各个方面的技能;最后才是完整的探究。要组织起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除了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制约以外,还与所学习的科学知识内容有关。教师则更应该根据教育资源、学生状况等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而不是只注重于探究的形式,把探究内容当成“绝对任务”按计划完成。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师完全可以围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主题,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容易得到的其它实验材料:鱼、蚯蚓等,至于要探究的环境因素也可以由学生来定。

“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已摆在首要地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而我们一些教师却把它当成是探究过程这部大戏里的几句台词。因为,大部分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说提不出自己心中早已构想好的问题,于是开门见山将问题摆出,让学生按照既定的轨道去探究。长此下去,我们的学生将变得不会发现问题,更不用说去思索、探究了。其实,生物科学是来自现实生活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生命现象都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学生都见过或知道,这都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教师只要积极引导,就可以使学生提出很多很好的问题。如《植物向性运动的探究》,老师只要带领学生观察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生长状况,学生很快就会提出了大量的问题:植物为什么总是向光生长?影响根生长的因素是什么?如果将根尖朝上放置,根会背地生长吗?有了这些问题,就有了探究的动力,学生会主动思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投入到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去。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其活动过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很多老师在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中存在“越俎代庖”的现象。在课程实施之初,教师为统筹探究过程,往往预先设定教学的目标和探究的主题,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不允许学生偏离设定的研究方向。因此,在所谓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只是象征性的按照“老师的意图”演练了一番。实践证明,学生往往重复完一个实验后还不知其所以然,更别提什么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了。这样的探究学习过程与探究性学习的活动目标是相违背的。探究性学习应该是让学生自己思

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方案和结论。如果说学生们爱做实验的话,那也只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课能适当放松一下,“玩”一下,并没有达到让学生从做中学的目的。

最后,时间限制了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新教材的探究性学习中往往要求学生对自己提出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探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探究问题,这给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而不同的探究,又能使他们得到各自所需的体验。表达与交流不但可以使学生把探究的问题按照自己的方式说出来,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全班资源共享,把不同探究的结果整合,从而获得完整的探究结论,完成知识目标的学习,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而要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在班中讲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些老师在学生完成探究过程后,可能是时间关系急于“收场”,急于将学生的探究结果纳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这样常常丧失了让学生再发现、再提高的机会,也可能丢失了探究性学习中最精彩的部分。因为在学生的相互交流、讨论中,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设计,这些问题和主题虽然并不是我们预先设定的,但却可以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去探究、学习。

五、探究性学习的利弊如何?

利:(1)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求学生亲自观察、亲自设计并进行实验,亲自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这对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的体验还是能力及情感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获益的不仅仅是一堂课的知识,而是他们的终生。

(2)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在互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增进了同学间的友情,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互动中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学科知识。

弊: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明显存在知识容量偏小,教学有不可预测性、知识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等不足,而且受教学用时的限制,很难完成原定的教学计划。

六、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1、探究性学习的核心要素是“问题”,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而要在课堂中组织起有效的探究性

学习,首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内容,例如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的吸收、植物的激素调节、细胞呼吸等。

2、在探究性学习中要留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要允许多种假设,即使是失败的、错误的也应予以探索价值的肯定。英国科学家戴维曾经说过:“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做出来的。”就科学而言,几乎可以说“成功的”探究和“失败的”探究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3、在本节课中,由于上课时间的限制,学生的第二轮探究实验没有在课内完成,学生高涨的情绪被下课铃声打断,这未免让人觉得有些遗憾。因此,事先最好能在课前作一下调整,用连续的两节课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这样既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包括一系列的活动,一般情况下,在一节课中不可能把探究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有深刻的体验,但科学研究的整体过程和方法是连续的,我们应该追求每学期、每学年都有一个计划,一个设想,在每节课中有所侧重地展开教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

在探究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间不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失去指导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工作的难度更大了。上课不讲,意味着教师要做更加精细的富有创造性的探究学习指导工作。

探究学习的指导是一门崭新的教学艺术,它涉及非常广泛的研究领域,涉及教学心理学、教学论、学习心理学等等方面的理论,还包括大量教师不太熟悉的指导技术,如倾听、观察、问题与情景设计、指导反思、指导策略、组织讨论、引导合作学习等等。

倡导探究学习方式,并不是完全否认讲授式教学的作用。讲授,尤其是启发式讲授在一定意义上还是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是传授知识的较为经济的方式。但要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讲授的方式需要改进,需要和其他教学方式互为补充,提倡以探究、理解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创新意识和养成科学的思维品质。只有这样,《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重视问题的提出

要教会学生如何提出问题。一是以“思”激情,这时教师教学问题的设计很关键,教学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障碍性和挑战性。以激起学生的思维内驱力,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状态。新授课自主学习环节中的激情实际上就是如何导思,即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思维。当教学目标明确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以激起思维内驱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状态。

3.探究与讨论的时间要合理

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培养他们听取别人意见进行判断概括的能力。对于实验探究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去体验探究的过程。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就会过于肤浅,探究过程就会变成一种形式。但要求充足的时间并不是越多越好。

4.充分表达与交流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探究问题,这给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而不同的探究,又能使他们得到各自所需的体验。表达与交流不但可以使学生把探究的问题按照自己的方式说出来,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全班资源共享,把不同探究的结果整合,从而获得完整的探究结论,完成知识目标的学习。因而要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探究活动在班中宣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以上是我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一点认识。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关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如何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拓展自主活动的探究空间

充满活力的探究课堂应该是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亲和力的“磁性”课堂,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宽容的、愉悦的、竞争的课堂氛围,创设富情趣的教学情境。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教师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素材,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开门便紧扣学生的心,激发学习欲望,培养探究兴趣。

教师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去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应用拓展过程,而非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以小

组合作的方式去观察、操作、猜想、实验、推理、交流,即使有些同学可能得不到教师所期望的活动成果,但他们在这广阔的活动空间所获得的东西可能胜过教师讲授的百倍,因为他们体验到了那份属于自己的成功,收获的是自信。

二、注重富有层次性的问题启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成生物教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生物学紧密联系起来。

教师应不断向学生提出富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质疑、探究、发现,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问题设计应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生活化,提出的问题应是生活或学习活动中时常遇到的。二是挑战性和具有一定诱惑力,问题属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能激活原有经验和认知结构,通过探索努力,能主动建构新的智能体系。三是层次性,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问题设计深度应逐次增加,问题呈现逐步推进;其二,所设计的问题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发展,并体验成功的快乐,但启导应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应开放思维,给学生留足探究的空间。

三、实施积极向上的动态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充分发挥动态评价的积极促进作用。

1、评价标准多维度。

我们应用不同的标准,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尽量去挖掘他们各方面的潜能。如通过作业是否优秀来考查基础知识情况,通过活动作品来考查实践能力,另外,对同一考查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考核标准。

2、评价方法多样化。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限于纸笔考试成绩,应结合平时的学习情感、活动参与情况及数学活动成果来综合评定。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是分数这一定量形式,还应重视评语等形式的激励作用。

3、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生也是评价主体中的一员,除了传统的教师,家长评价学生以外,我们应特别重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积极功能。

日新月异的时代告诉我们一个现实: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探究性学习正是这一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她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尝试、探

索和创新,不断地积累、总结和交流取得的成功经验,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

虽然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式的学习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也不排斥其它学习方式,间接学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也是大量存在的。真正的科学家也往往以探究为乐,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积极学习和利用已有的、现成的知识。事实上,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也最善于吸收前人已有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学的高峰。因此,对于特定的学生来说,一些内容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不仅效率太低,而且效果往往还不如直接学习。

探究性学习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在生物学教育教改中势在必行。探究性学习不但能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然途径。生物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契机,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在生物学的春天即将来临之际,共同携手,探讨新形势下发展生物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迎接生物教学更为美好的明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2-36

2、徐学福;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探究 [J];外国教育研究; 2003年

03期; 52-57

3、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Inquiry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M]. Washington,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0.

4、刘久成. 探究性学习的三个误区. 教育科学论坛,2006(3)

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国培视屏讲座,使我受益匪浅,结合自己将近一年的教学生涯,简单谈谈自己对生物新课改的一点看法。具体如下: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1、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中学生物新课程突出“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式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阶段。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习惯于去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因而也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不相符。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解决问题则是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其实质是重新构建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使其更加充实和协调。据此具体说来,课堂上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检验、结论、交流、评价等基本环节。但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墨守成规,照搬硬套,否则只有造成教学的公式化,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和欲望。 5、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观察、再观察”,前人已经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探究始于问题的发现,而问题的发现又多源于观察。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其二,引导学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详尽的计划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探究学习与生物教学 精品

探究学习与生物教学 摘要从现代教育心理学入手,揭示传统教学的弱点,阐述“探究学习”与生物教学的联系和生物教改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探究学习,生物教学,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当今世界充满竞争.只有重视教育、教改、发展个性、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提高人的素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71位中科院院士联名呼吁:“务必十分重视生命科学”.进行生物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结合当前生物教学的现状,阐述探究学习与生物教学的联系,提出探究学习是生物教学改革的必然途径,与同行们切磋.1探究学习与生物教学 探究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SchwabJJ)倡导的,目前已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探究学习是一种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并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具有严密的学术性的创造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进而养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探究学习过程运用于生物教学,具有以下特点:①探究学习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从而获得生物学知识,有效地形成生物学概念;②探究学习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又是形成生物学概念的前提;③探究学习能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积极态度,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生命科学宝库的金钥匙.2当前生物教学的困境 近年来,由于高考取消生物学科,大部分人对学习生物学失去信心,认为生物学与高考无缘,何不把学习的时间、精力集中到有高考的学科上.因此,学生对生物课冷漠、厌学,生物教师的热情衰落,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学计划从整体上减少了生物学的教学时数,使部分生物教师弃教从政、经商,或改为他用,削弱了师资队伍的力量,也影响了生物教学.种种原因给中学生物教学带来消极影响.中学生物教学陷入低谷困境.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关注环境问题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实验设计实验方案 【摘要】对学生进行切实的环境教育,实现其从受教育者转变为研究者与实践者,体验环境问题的严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科技进步、关心环境保护的现实态度。引领学生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其科学精神与合作精神。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对高中生物课程的目的定位于: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立创:初步学会生物科新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 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课程目标中规定:1、知识方面:了解并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2、态度观念方面:正确认识我国生物资源状况,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3、能力方面:具有利用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大纲中反复强调训练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提高保护环境意识等。 生物科学作为新世纪的领先科学,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危机,粮食危机,人口危机,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密切相关。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因此进行环境教育是国策教育也是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环境意

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类型及其案例分析

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类型及其案例分析 吴举宏 (东南大学附属中学,江苏常州 213002) 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核心,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因为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刚刚起步,大家的理解不统一,本文拟以实践为基础,从活动的心理机制角度,对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类型做一点探究。 一、实证探究型 (一)案例设计 课题名称:茎背地生长的因素探究。 课题背景:在学习高中生物学“植物的激素调节”内容时,对“植物幼苗横放时,引起茎背地生长的因素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学生有两种观点: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由于地心引力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而使茎背地生长;有的学生却认为,幼苗横放时,近地侧无光,这是远地侧的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而使茎背地生长。双方各执一词,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实验来证明正误。 活动目标:设计实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从而达到说服公众的目的;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和观点冲突,避免无休止的争论;确立科学实验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地位。 活动过程:按照不同观点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将适量玉米粒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幼苗;将玉米幼苗等量分成两组,横放在室外空旷的潮湿土壤上,一组暴露在阳光下,另一组放置在暗箱中;观察并且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分析、总结与交流。 (二)简要说明 实证探究型学习包括基于科学实验的研究和基于科学调查的研究两种类型,上面的案例就是一种基于科学实验的研究事例,而高中教材中的“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和“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研究性课题则隶属于基于科学调查的研究类型。实证探究型的主要特点是把科学实验或科学调查作为问题解决的主要手段。 二、逻辑推演型 (一)案例设计 课题名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省市的高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并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主体能动性 目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生物学科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出来。尤其是生物学科的交叉应用功能,在环境保护以及基因遗传等研究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在高中的生物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亦不能为该领域提供充足的创新型人才。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提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 改变这一不利状况。因此,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笔者结合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探索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一)生物实验教学过于形式化。目前,尽管国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是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是对学生的实验教学课程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实验教学课程不仅课时数少,而且从安全和实验费用等方面考虑,学生的实验教学形式化,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而不是探究性实验,导致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主体能动性表现不明显。如此,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 创新能力提升空间较小。 (二)高中生物教师自身缺乏探究实验能力。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的不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亦面临着经验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新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如果一味地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则容易导致教学过程混乱。而在实验过程中,很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意过多地尝试探究实验教学。 二、高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克服教学中的诸多困难,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性思考,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研究

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研究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并取得较大的进步。高中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最终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和思维,并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高中;生物;探究教学;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这个学习情境当中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创设的情境一定要新颖而且生动,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不要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而应让学生积极思考,充满期待。生物课堂上,若能在导入环节成功地激趣质疑,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教师所设定的教学气氛中,就可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课堂教学进入良性循环。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将所学的新知与自己的兴趣相联系时,学生对新知的认同感就越强,他们接纳新知的愿望也就越强烈。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预习,在预习中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然而,在初级阶段,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只凭兴趣毫无目的地在茫茫知识的海洋里“潇洒走一回”,收获可能很微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其所学、所想、所思参与学习活动,就会使课堂丰富多彩。 三、精心研究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灌输,所教内容多,节奏快,学生只能在来不及思索的情况下把教师的教学内容记下来。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扭转这种局面,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优化教学过程,让各个环节充满趣味性、探究性、艺术性和科学性,要善于创造适当的教学情境,渲染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可以将教师要讲解的内容设置成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再适时给予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避免了消极的被动状态。例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不足。我让学生分别去

生物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与思考-最新教育资料

生物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与思考 新课程改革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了重要的地位,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探究性学习的含义是什么?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对这些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探究,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它是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一种方式。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具有很强的探究性。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探究目标。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探究性学习,如果教学内容本身没有探究价值,或者与之相关的内容中没有找到非常合适的探究点,就不要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什么样的内容具有探究性呢?首先,新内容与学生原有经验产生认知冲突时,学生就会产生探究动力。其次,探究学习的内容要有综合性,即探究学习的内容可以源于学生生活、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发展等各方面。最后,学生具有选择内容的自主性。 选择探究内容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生物新教材设置了很多探究实验,这为教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好这些活动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这样做比空洞的讲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实验教学中从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开始重视,以方法入手,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多创设探究思维训练情境,学生才能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善生物学知识体系。 标签:生物实验教学 一、理论介绍 探究教学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终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它对于目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实施对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很多实验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微观的、不能动手实验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血液循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一些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让生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使生物知识易学易懂。 其中对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在生命科学实验中常常用到。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相关的因素,为了证明某种因素对研究对象是否有作用,在设计实验时通常将其他因素都定为相同,而仅仅使某一因素为变量,对该因素的作用进行探讨。不管学生做什么实验,我总是强调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同时告诉学生:在用到生物活体进行对照实验时,有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对这样的对照实验最好多重复做几次,涉及到的个体数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实验的科学性,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教不完的,但是学会了探究方法可以进行课外探究,甚至终身受益。 二、利用合适的时机,开展互动活动 教师要在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备课,从多层次多角度入手,备课内容要结合生物课程的特点,融合教学目标。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与生活之间联系的认识,以及情感价值观与之的关联。从而转变学生掌握知识的单一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以及价值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对课程的准备要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构建互动桥,对互动桥的搭建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实现。 互动教学过程中不断添加探究实验的条件,教师则在此过程中作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营造利于学生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的互动,比如:需要做对照实验

关于高中生物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探究

关于高中生物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16-12-27T15:46:54.3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2月总第214期作者:刘洋[导读] 所谓的探究式教学其实质就是当学生学习一些概念性知识或原理性知识时。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第二中学2666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力量逐渐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伴随着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教育部对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在授课时不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国家的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积极实施,进一步研究探究式教学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发现了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时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以及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以此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教学质量逐步提升的目的。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所谓的探究式教学其实质就是当学生学习一些概念性知识或原理性知识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从旁辅助,提供一些简单的案例或问题,而学生则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通过思考、实验、观察、讨论等来进行探究式学习,以此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学习和发现相应的知识和原理。国家在新课改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教师在授课时就更应该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将理论学习与实验课程相结合,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进行高中的生物教学时,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1.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师教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高中的生物课中想要构建和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那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所谓的教学理念其实质就是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的指导性思想,是具有全面性和前瞻性的。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教育改革也紧随其后,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新型教学理念可谓是百花齐放,这些新型的教学理念不再局限于原有的传统思想中,使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理,在高中的生物课堂中想要构建和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那么就需要进行教学理念转变,实施新型的教育理念,将知识首位的理念转变为能力至上的思想,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设活跃有趣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在学习时,只有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和学习。换句话说,只有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才会用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接受和学习化学的有关知识,而不觉得生物学习是一种学习负担;那么相反的,如果学生在学习时是没有兴趣的,那么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学习效果差的结果。所以,想要构建和实施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那么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 3.开放教学课堂,发掘学生自主探究潜能。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其核心因素就是开放性,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开放性的课堂中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来进行探究式学习。那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探究计划。然后,教师从旁辅助学生,提供简单的案例和实验器材等,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在进行实验时,可以进行小组实验也可以进行个人实验,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教师应适时点拨,诱导学生探究的方向。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不管学生。当进行探究式学习时,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来思考和学习,学生则是自己动手操作和实验,继而来观察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相应的知识。所以,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处理好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既不能对其不管不问,也不能变成课堂的主体,本末倒置。 5.开展第二课堂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在实际的课堂之中学生能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而高中的生物课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开展第二课堂,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应该首先明确其所要教授的内容以及所要产生的作用。在实践中,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观察,以此来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达到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的目的。 2.分总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在时间、地点、器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会受到一些阻碍,所以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教学,逐步推进教学。 3.主动发展性原则。当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该纵观全局,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也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参与到实践中,和同学能够互帮互助,并不断优化自身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参考文献 [1]薛鹤婵薛鹤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J].大众文艺,2010年15期。 [2]饶琴吴鑫德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32期。 [3]赵中林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12期。

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研究

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研究 发表时间:2015-12-29T14:28:43.93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作者:刘建生[导读] 四川省什邡市马祖初级中学新课改的主要宗旨在于变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四川省什邡市马祖初级中学四川德阳 618400) 【摘要】探究性学习在促使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技能方面作用凸显,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作者感触颇深,特作以下探讨,以期为生物教学有效性进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科内容学生主体学习氛围探究性学习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9-038-02 新课改的主要宗旨在于变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探究和乐于实践,进而达到增强学生信息的综合能力、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在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作者结合多年生物教学经验,认为:由于生物副科的地位长期纯在与师生内心深处,如何有快又好的转变这一不利趋势呢?为此,初中生物教师应想方设法构建一种宽松、生动和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便促使学生个性得到释放和生命活力得到展示。而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巧妙构思探究实验课,然而由于上课时间很有限,要想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实践,实非易事。那么如何活跃生物课堂呢?这个问题值得每位生物教师深思。 一、精准把握学科主要内容。 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以陈述概念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这些基础性内容一般通俗易懂,而这些知识的获取只需简单陈述即可。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思维和生活体验息息相关。由于初中生感性认知能力比较弱,因此,在学习生物时难免力不从心,而只能消极和被动的学习。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积极备课。教师在备课前,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细致分析各个学习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有备无患,此外,各个探究实验要贴近教材客观实际,只有这样,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丰富教材内容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教师高度重视,并非我们备课精细主动演示学生就会兴趣高涨,授课方式尤为重要。此外,在上课时也可以融入一些丰富的肢体语言,纳入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一些诙谐的话语,还有一些民间小故事、相声、小品等等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以便促使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注入新鲜和活力。 二、尊重学生主体性。 新课改倡导积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地位。那么如何又快又好的树立学生学习主体性呢?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能力并非依靠倾听而养成的,而是依靠实践培养的,因此,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和乐于反思才能获得真知。"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比应该扮演着看客和听课的角色。而要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动口、动手和动脑,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进而实现获取新知识、联系旧知识、增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非一=是消极和被动的倾听和记忆而是要促使学生积极实践,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问题只要学生能主动提出,教师不必提出;问题只要是学生可以回答的,教师不必讲解;问题只要是学生可以陈述的,教师不必陈述。教学水平有限的教师应注重生物知识的传授而教学水平高的学生要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教师教学艺术性在于提供充足的靴子资源,精准把握生物学科的精髓,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新形势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应扮演好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学生齐心合力,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三、积极构建适宜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主体性、维持注意力、活跃思维、增强创新能力,需要一种适宜的教学氛围。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学生只有在一种和谐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主动参与、思想活跃和创新能力强。假如学生终日沉浸在一种单调和压抑的教学氛围中,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被严重压制。因此,一节成功的课堂有赖于一种适宜的教学氛围。一种适宜的教学氛围应该是因势利导、注重思考、积极讨论、情感交汇、松而不乱的教学环境。那么如何营造一种适宜的教学氛围呢?一些高水平的教师往往采取诙谐的方式开始上课。教师的心情始终愉悦而非面无表情以至于给学生带来一种畏惧感。此外,应以和蔼和激励的方式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以便促使师生在一种主动沟通和乐于互动的氛围中增强创新能力。一般而言:"教育的精髓在于诙谐。"一些诙谐额语言最能叩开学生尘封的心灵,增强学生探究欲,以便促使课堂氛围有趣、活跃和严谨。此外,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一种适宜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情感互动、优势互补,实现教师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此外,初中生物教师还应将一些和教材有关连的方言、诗词、游戏等等巧妙融于课堂教学,以便活跃课堂氛围,在一种新奇有趣中吸引学生细心听课和便于理解知识。常言道:"一种缺乏爱和感情的教育犹如一湾毫无生气的死水。"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在课堂上对学生多一份关注。一般而言,师生之间友谊深浅和情感好坏与思维交流息息相关。一种适宜的教学氛围,对于情感教学尤为重要。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思维交流过程。假如师生不和谐和不尊重,就不会默契配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一份尊重、少一分批评,要是不得不批评时也要注意批评的语气和方式,然而这种关爱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中,当学生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尽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一份鼓励、多一份引导,切合时宜的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便促使学生感到教师不仅是良师更是一种益友。 言而总之:要想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除了要好还备课、营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细致和恰当的引导外,还应积极反思和运用诙谐性语言促使单调乏味的生活课程活泼有趣,因此,初中生物课程不再是单调和乏味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主动探究、思维飞扬、灵感迸发和异彩纷呈。 参考文献: 1钱树人;高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回顾[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2徐学福;探究学习认识偏差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2期

(完整版)高中生物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专题

高一生物探究性实验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比重。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的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方面题时感到无所是从。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所涉及的实验 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实验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6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8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探究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作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设计实验 A、实验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

高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生物课程在高中学习中十分重要,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教学 的有关工作者必须要积极地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本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阐述了此方法应用于高中教 学中的策略及必要性,旨在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进一 步为高中生的全方面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高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2-027-01 在先进计算机、网络、等科技和设备的支持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顺应而生。该模式使 学习过程得到了重新构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各个学生的差异化学习 需求,同时,该法也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师生明确此模式的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应采取更加有效、有意义的应用方法。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先在课前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相关的知识内容,在翻转课 堂上,师生便可以通过交流和沟通,以此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惑,从而提高知识的运用效率,使教学得质量和效果更加明显。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运用翻转课 堂教学的模式也越来越广泛。借助新科技,学生可以获得优质、全面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学 生的知识获取来源也更加多元化,与此同时,师生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和谐,促进学生成 绩的提高。 2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中生物课程较其他阶段的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该课程的知识内容专业 性较强,而且包括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内容。为了改善该课程在实践开展中的成效,教 师应从各个角度进行实践和探索。根据以往研究可知,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中生学习 的热情难以得到激发,这不仅影响了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还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 是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学效果欠佳。为改变这种严峻的局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吸引了教师 的高度关注,为了发挥其最大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应积极配合教师,借助课前自由时间,主 动了解课堂上要学习的课本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利用视频、网络等工具, 应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此模式的影响下,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将更 加融洽,教学资源的利用效果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需要。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1课前资源准备 以课本中“细胞的分化”这章节为例,为满足翻转课堂教学需求,教师需结合教材知识,设计教学方案,查阅有关学习资源,制作恰当的自学视频,本课的内容包括细胞分化的概念、 实质、特点、意义等,制作微视频最好在10min左右。在正式授课前,将学习资源分享到班群,学生便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3.2课前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学习任务单,明确本次自主学习的知识点、目标与方法,利用网络工具,如微信群和QQ群等,师生间或学生间,借助已有的学习资料进行沟通,以此尽早发现、解 决自学的疑点难点。在自学部分完成后,填写发布的学习任务单,网上提交后,系统能自动 标出作业中的错误或问题,并能提供对应的训练知识,进而巩固了自学内容。与此同时,学 生也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例如,在课本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章节中,教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包括: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等。通过编制学习任务单, 让学生填写知识特征,从而巩固知识。 3.3课堂知识内化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具体内容如下:①探 究情景。教学实践中应包括师生交互探究和学生独立探究等,利用不同探索模式,不仅可以 有效解决学生的疑难点,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如交流、沟通和协作等。例如,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学设计分析: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探究模式: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进行探究→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出结论→交流并反思。 1、探究的问题提出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所用的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紫色洋葱鳞片叶是作为观察材料,当滴加0.3g/mL的蔗糖溶液时,细胞就会渗透失水,从而发生质壁分离;几分钟后滴加清水,细胞又会渗透吸水,从而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针对这个实验,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确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问题:蔗糖溶液的浓度为什么0.3g/mL是呢?能否用其它浓度的蔗糖溶液代替呢?作为探究的 2、实验方案设计及探究思路 方案:针对“能否用其它浓度的蔗糖溶液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第一组对照实验:

表1 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实验记录表 在这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材料为紫色洋葱鳞片叶、蔗糖溶液,只是将蔗糖溶液的浓度改换了一下。为了使现象区分较为明显,我们所用的溶液浓度差别较大,分别为0.1g/mL、0.3g/mL、0.5g/mL、0.7g/mL,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结论。 材料准备:新鲜洋葱、0.1g/mL蔗糖溶液、0.3g/mL蔗糖溶液、0.5g/mL 蔗糖溶液、0.7g/mL蔗糖溶液、清水、显微镜、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3、研究过程及其实验方法 根据能否用其它浓度的蔗糖溶液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我们选择了0.1g/mL、0.3g/mL、0.5g/mL、0.7g/mL的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用0.1g/mL的蔗糖溶液时,细胞发生轻微的质壁分离,但现象不明显,几

探究性学习的案例

探究性学习的案例 ——以解析几何常规题的探究为例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材建设要落实实践育人,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载体,依据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选择和组织学习素材,并通过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等方式,精心设计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形成理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成为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以数学核心概念及其反映的基本思想为纽带,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使不同内容相互沟通,从而加深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使学生建立功能优良迁移能力强的数学认知结构。在探究性学习中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认知工具,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对于原来的常规问题可以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教师也可以将原来的确定问题改进为探索性、专题性、拓展性问题,供学生进行学习。 例1 已知椭圆C: 22 22 1 x y a b +=()的离心率为 3 3 过点A(0,1)任意 作直线l交椭圆C于P,Q两点,当l∥x轴时,|PQ|=32。(1)求椭圆方程; (2)①求|PQ|的最大值; ②以Q为圆心,33 为半径作圆,M,N是圆Q上任意两点, 求△PMN面积S的最大值。 分析:(1)通过SOLVE()命令,求得椭圆方程:; 设直线方程为,

(2)代数方法: 设|PQ|=d, 圆的两条弦MN与M1N1满足|MN|=|M1N1|,设QR⊥MN,QR1⊥M1N1,垂足分别为R,R1且R在PQ的延长线上,PH⊥M1N1,垂足为H,则|QR|=|QR1|,因此, |PR|=|PQ|+|QR|=|PQ|+|QR1|>|PH|,这说明当MN与PQ垂直时,△PMN面积S的 有最大值。设|QR|=x ,则,,, 显然当d最大,即时, △PMN面积S的有最大值,此时 .利用TI 图形计算器的CAS功能,可求得面积的最大值为。 H R1 R N Q P M 1 M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第五题:五、以你自己熟悉的一节课为例,说明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除了具有教学设计的所有要点之外,教学设计的篆写一般要符合以下几点: (一)明确所写题目领域,把握此领域内容的基本方向、基本要求,做到基本东西不跑偏。 (二)研读教材,同中求异:研读教材,重要的是要到别人看到的,还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要从三个维度——编辑、学生、教师的视角解读教材。读懂教材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一看二想三答四验”:一看:有什么——教材中有什么 二想:为什么 1. 不这样行吗,不这样行,干吗非要这样,教材要传递是什么 2. 教材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3. 根据教材编排确定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4. 如果出考题,考什么,怎么考 三答:是什么——不想明白不罢休 四验:再思考——看教参、阅读书籍 (三)研读学生,积累学生经验:研读学生,要科学严谨、求真求实,要不断思考、反思、实践,研读教材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前测、试讲、访谈。根据所讲内容进行前测,可以了解学生关于此知识点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试讲可以积累学生学习过程经验,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进程,个人访谈,可以了解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应对学生思维的复杂化。 (四)提出自己的思考,确定设计的主题:主题要清晰明了、生动有趣、凸显本质,一个好的主题不仅彰显作者的智慧,还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人的兴趣,增加文章的力度和厚度。 (五)行文:行文要结构严谨、瞻前顾后、环环紧扣,好的文章前后呼应、重点突出、观点明确。 以《酶的作用和本质》为例 ①教材分析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一章重点介绍了有关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本章顺理成章的介绍能量是如何输入细胞以及细胞是怎样利用这些能量的。知识点承上启下,符合认知规律。 本章第1节主要涵盖3个知识点,分别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酶的三个特性。 本节课的教学将围绕前两个知识点展开,设计为1课时,同时也遵照了教材本身的安排。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是理解水平的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安排学生做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切身体会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自行归纳、总结、完善并能阐明和解释酶的定义。 在教材分析过程中,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主要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教材本身呈现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删减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强调并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同学们在初三化学课上对无机催化剂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本课能否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理解催化剂共性? 3.高中新课程标准比较初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怎样在本课中体现和养成? ②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基本掌握了一般实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论文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论文:“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自1961年施瓦布首次提出了“作为探究的教学”,探究教学就成为当前生物教学的主体模式。探究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探究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探究教学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终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它对于目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实施对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早已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几乎贯穿了整个生物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往往都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而分组实验又多是验证性实验,只有通过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那么身为一线的生物老师在课堂上如何适时适度地进行探究性实验教

学呢?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们知道,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往往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再作出假设,根据要探究的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并且教会学生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在生命科学实验中常常用到。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相关的因素,为了证明某种因素对研究对象是否有作用,在设计实验时通常将其他因素都定为相同,而仅仅使某一因素为变量,对该因素的作用进行探讨。不管学生做什么实验,我总是强调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同时告诉学生:在用到生物活体进行对照实验时,有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对这样的对照实验最好多重复做几次,涉及到的个体数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实验的科学性,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教不完的,但是学会了探究方法可以进行课外探究,甚至终身受益。自从学生学会了这种“对照实验”方法后,大部分学生喜欢上做探究实验,特别是对生物、环保感兴趣的学生更是经常在课外探究。我在引导学生做这方面实验时一般是这样做。 一、首先运用各种可以成为榜样的例子,来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