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青海云杉遗传变异分析及早期评价

青海云杉遗传变异分析及早期评价

青海云杉遗传变异分析及早期评价
青海云杉遗传变异分析及早期评价

青海云杉叶锈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青海云杉叶锈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青海云杉是甘肃、青海2省的优良乡土树种,组成大面积天然水源涵养林。叶锈病是青海云杉的主要病害,分布在甘肃的祁连山北坡,如肃南、武威、古浪、天祝、永登、景泰等县海拔2600~3000m的林区,洮河流域康东、临潭两县交界的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以及青海省互助、大通、乐都、门塬、祁连、泽库、贵德、斑玛等县林区。 据2005年调查,青海云杉叶锈病不仅危害云杉天然林,而且人工幼林、苗圃均受害严重。病株针叶早期脱落,次年迟发芽或不发芽,新梢年生长量只有健株的10%,病情重的林分生长衰弱,叶色黄绿,枝叶稀疏,球果少,种籽不饱满,发芽率低,影响天然更新和育苗造林。1症状 病害初期在云杉针叶上呈现淡黄色段斑,在段斑上集生多数针尖状小突起,即病菌性孢子器,其顶部分泌有数根黄色细丝状蜜露,数天后在段斑上出现多数桔黄色微隆起的椭圆状或长条状锈孢子器[1]。锈孢子器包被膜陆续破裂,散出大量黄色粉状锈孢子。剩下的包被膜呈白色,病叶呈土黄色干枯而脱落。在转主寄主青海杜鹃叶片上,病斑不规则形,杏黄色,在病叶背面集生很多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头状,桔红色,色泽鲜艳,基部有一根淡黄色菌丝束梗。 2病原 病原菌为祁连金锈菌,其发育阶段[0]、[Ⅰ]在云杉针叶上,[Ⅱ]产生在青海杜鹃叶背面,其生活史为中缺夏孢子型。性孢子器瓶状,淡黄

色,μm×μm,埋生于针叶表皮下,其孔口突出表皮。锈孢子器口径0.2~0.3mm,包被膜质,淡黄色,破裂后呈白色,包被细胞长椭圆形,矩形,μm×μm,内壁厚5μm,外壁1.7μm,内外壁均平滑[2]。锈孢子器半埋于针叶组织内,器内串生多数锈孢子,锈孢子淡黄色,近圆形或近椭圆形,μm×μm,孢膜厚3.5μm左右,无色,表面有密而短的疣点。冬孢子堆头状,外围有一层拟蜡质保护物,桔红色。基部束梗淡黄色,长0.2~0.5mm。冬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μm×μm,多数为4~5个1串,串长100~135μm。 3发病规律 病菌冬孢子6月中旬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到云杉幼嫩针叶上侵染。在平均气温14~16℃条件下,潜育期8~11d,6月底至7月初发病,产生性孢子器。3~5d后产生锈孢子器,7月中、下旬锈孢子陆续成熟,由气流传到转主寄主青海杜鹃上侵染,受侵植株的当年生叶不表现症状,次年5月底出现病斑。只有少数病斑在6月初产生冬孢子堆,大多数在第3年6月初才产生大量冬孢子堆。此病害循环中缺少夏孢子阶段。病菌以菌丝体在青海杜鹃叶片里越冬,每年对云杉针叶的有效侵染时期约20d左右。病害与降雨情况有明显关系,凡是6月中旬连续数日有小阵雨,晴、阴交替的天气,既有利于冬孢子萌发,又有利于担孢子传播和侵染。同时由于阴雨降温,云杉新叶生长缓慢,延长感病期,病害较重。若遇连续数天大雨,则不利于病菌孢子传播和侵染,病害则减轻。 病害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逐渐加重。孤立木、疏林、林缘以及林冠上部

上海高三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测试题汇总

高中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1—10每个2分,11—40每个1分,共计50分)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3、在双链DNA分子中,已知A≠C,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A+T)/(G+C)=1 B.(A+C)/(G+A)=1 C.(G+C)/(A+T)=1 D.(A+G)/(T+C)≠1 4、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5、YyRr的个体与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时,子代的基因型有 A.2种B.4种C.6种D.8种 6、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在同样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在同样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7、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不可能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 A.AB B.ab C.Bb D.aB 8、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A与b B、Y与y C、E与E D、f与f 9、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体的是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10、下列对DNA分子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B.边解旋边复制 C.复制需要酶和氨基酸 D.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1、两对遗传因子均杂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隐性纯合子异花传粉,得到的后代是 A.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 B.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C.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D.黄圆∶绿皱=3∶1 12、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的科学家是: A. 沃森和克里克 B. 孟德尔 C. 摩尔根 D. 薛定谔 13、隐性性状是指 A、测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B、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C、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D、杂种F1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可遗传变异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A: 知道); (2)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意义(B:识记); (3)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B:识记)。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2)基因重组的概念。 重点实施方案:(1)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2)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在诱变育种上取得的成就,进一步突出重点内容。 2.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 难点突破策略:通过举例放映有关的投影和录像的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一个具体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采用导入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 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下去预习,完成基础复习 自学案: 一、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贫血症。症状(见课本P80) 蛋白质正常异常(直接原因) 氨基酸谷氨酸缬氨酸 mRNA DNA C T T () (根本原因) 2、基因突变的概念: 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而引起的基因____ 的改变。 3、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和分裂期,DNA复制时。 4、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 ①外来因素的影响(外因) 易诱发生物发生因素:如紫外线、和等射线、等 基因突变并提高因素:如、等 突变频率的因素因素:如某些、某些等 ②自身原因(内因) DNA分子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生改变等原因自发产生。

5、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____________。 (2)随机性: ①可以发生在生物_____________的任何时期; ②可以发生在任何细胞。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传递给后代。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的突变,有可能发展为; ③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上; ④同一DNA分子的不同。 (3)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基因。但虽然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但基因突变的结果只是产生此基因的基因。 (4)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当一个种群内有许多个提时,就有可能产生随机突变。 (5)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是有害的,是有利的,但有害有利取决于。 6、基因突变的意义 ①产生的途径。 ②的根本来源。 ③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定义:指在生物体进行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 ①自由组合: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自由组合 2、类型②交叉互换: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 导致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③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或基因拼接技术)(第六章学习) 3、基因重组意义: 基因重组是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具有重要意义,能产生新的。 三、比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青海云杉生长规律

青海云杉生长规律 单株云杉的生长过程 林木初期生长缓慢,20年后生长开始加快,胸高直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时期均在50年左右,而它们的平均生长量的最高峰是60年左右。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时期,出现在110年,其平均生长量最大时期却在130年。材积生长率以10-20年为最快,即18-20%,到174年时,材积生长率下降至0.64%。形数与材积生长率有同样的规律,20年时其形数为0.578,形数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至174年形数仅为0.322。 云杉林分的一般生长规律 单株树木,其胸径、树高、材积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加大;而林分其活立木除与单株树木有相同的规律外,尚有相当一部分立木,因自然稀疏,病虫危害,雪压风倒,以及问伐措施等原因,逐渐死亡和采伐,相应地减少了部分蓄积量。 林分生长过程(解析材料分析结果) 20年前胸径、树高生长极为缓慢,20年后生长速度不断加快,40年时连年生长量出现高峰,胸径连年生长与平均生长量在80年相交。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70年相交。而材积数量成熟龄在140年,它是主伐年龄的下限,在这个年龄以后采伐利用可保证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最大数量的木材收获。 (东祁连山西段云杉生长规律的调查研究)-1983(甘肃农大学报) 研究区位于祁连山中段甘肃省肃南县的寺大隆林区(38°26′23″N,99°54′49″E)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采伐干扰与恢复过程)-2009(林业科学) 调查对象青海云杉林木直径分布范围较广,具有不同径阶的林木,按2cm径阶统计,调查样地的林木直径分布范围为2~48cm径阶,较小径阶( 2~8cm) 青海云杉株数占总株数的比例为51.63%,中等大小径阶( 10~28cm)约占总数的比例为39.76%,较大径阶( 30~48cm)约占总数的比例为8.61% 中小径阶林木所占比例较大而大径阶林木所占比例较少,随着径级的增加而产生株数逐渐减少的现象,直径分布呈不对称山状分布,是典型的异龄林直径结构,说明该林分处于种群稳定的发展阶段。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空间结构分析)-2012(干旱区地理) 试验区位于祁连山中段寺大隆林区, 海拔 2 500m ~3 60 0m, 属温带高寒半干旱气候带, 年平均气温0. 7℃, 1 月份平均气温- 1 3. 3℃, 7 月份平均气温11 . 8℃; 年降水量433 . 6mm , 雨季( 5~9 月) 占89. 2 % , 年蒸发量1 061 . 8mm , 年平均相对湿度60% , 土壤和植被随山地地形和气候的差异而形成明显的垂直分布带。土壤主要有森林灰褐土、山地栗钙土和高山草甸土 3 个类型, 总的特征是土层薄、质地粗, 以粉沙块为主。成土母质主要是泥炭岩、砾岩、紫红色沙页岩等。有机质含量中等, p H 值7 . 0~8. 0。森林类型以青海云杉( Pic ea a s p er ata ) 为乔木层唯一建群种, 祁连圆柏( S abina ch inens is ) 有小块分布, 灌木种类较多, 优势种有金露梅、箭叶锦鸡儿和吉拉柳等, 草本植物有黑穗苔、珠牙蓼和针莠类等。 (祁连山寺大隆林区土壤水分动态研究)-1998(西北林学院学报) 青海云杉幼龄林(0~60a)、中龄林(60~100a)、近熟林(100~120a)、成熟林(120~160a) (天山中部不同林龄天然云杉林地表土壤入渗性能研究)-2011(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教材分析1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 《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教材分析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在是《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与发展》中的第二章。在生命的延续与发展过程中,遗传与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生殖过程的自然延续。正是由于遗传和变异的存在,生物体不断地与环境相适应,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生物多样性。 人们对遗传与变异的认识和研究是从对性状这一宏观现象的认识开始,逐渐深入到细胞内部的微观结构,最后探寻并总结出遗传规律。因此教材也沿着这一思路,将本章安排有五小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的性别遗传和生物的变异。 本章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染色体、 DNA 和基因的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认同优生优育。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收集和交流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报道、资料等信息。收集和交流近亲结婚危害的资料。 观察某种生物(如金鱼)的变异现象。 收集和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方面成果的资料。 我们可以确定本章的具体教学内容有如下部分组成: 1 、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 是细胞核内染色体的主要成份之一,全称为“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结构呈双螺旋状,成对的碱基排列其中,碱基的不同排列顺序就代表了不同的遗传信息。 2 、染色体、 DNA 和基因的关系。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一条染色体中含有一分子 DNA 。同一种生物细胞核里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不同生物体,细胞里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每个 DNA 分子携带有成百上千个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其中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即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 DNA 片断就是基因; DNA 位于染色体上,所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任何生物都有许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有的是生理特性,有的是行为方式等。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基因在体细胞里是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里成单存在。 4 、人的性别决定 在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上,男性和女性的性染色体不同。正常男性的体细胞中有一条 X 染色体和一条 Y 染色体,正常女性的体细胞中有两条相同的 X 染色体,正是这对性染色体的差异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精子决定了子女的性别,而且生男和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5 、生物的变异 同种生物个体间的性状表现总有些差异,这种性状的差异现象叫做变异。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都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由环境条件引起,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6 、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人工选育:人们选择具有所需性状变异的生物个体并繁育成新品种的过程。如,金鱼的培育 杂交育种:利用两种不同生物的生殖细胞进行结合,繁殖后代。通过杂交,两种生物的基因有可能进行“优化组合”。如,杂交水稻。 诱变育种:是科学家们利用激光、辐射线、药物处理等手段诱发基因或染色体变化,导致生物的某些性状发生新的变异,并从中选育品种的过程。如,“太空椒”。 7 、人类的遗传病 遗传病是由于基因或染色体的突变而引起的并能够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的疾病。如,先天愚型、白化病、红绿色盲症等。 禁止近亲结婚: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男女结婚。主要原因是,据调查,在人类遗传病中,有 1300 多种是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在近亲婚配的子女中,隐性基因遗传的发病率显著地提高。 【本章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专题八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八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知识网络结构] 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行为方式。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决定性状。 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章是探讨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要求了解遗传现象和遗传的物质基础;了解染色体同基因、基因同性状的关系;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认识常见的遗传病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了解变异现象及其原因;了解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在中考中,染色体、基因、性状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常作为考查的内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常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要求学生能准确地从相关的图表、资料、图形中获取信息,正确地分析、判断提高解题能力。人类常见的几种疾病的病因要分清:白化病、血友病、色盲是遗传病;红眼病、艾滋病、流感是传染病;呆小症、糖尿病、侏儒症是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坏血病、夜盲症、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在中考中常将各种疾病混在一起,从某个角度来选择正确的选项。 [经典例题剖析] 例1:请据图描述细胞核、染色体、 () A细胞核>DNA>染色体>基因 B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C染色体>细胞核>DNA>基因 D染色体>DNA>细胞核>基因 [解析]本题要理清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小单位。[答案]B 例2:从亲代的体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发育成子代的受精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A.2N→2N→2N B.N→N→N C.N→2N→N D.2N→N→2N [解析] 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亲代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每对染色体都要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在生殖细胞内减半。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体细胞一样的数目。[答案]D [预测新题演练] 【选择题】 1、下列哪一组是相对性状?()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有耳垂和无耳垂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云杉的特性及园林应用

云杉的特性及园林应用 云杉的特性及园林应用: 1、云杉的生物学特性 云杉耐荫能力较强,林冠下可忍受光照缺乏达25年之久。侧光庇荫条件下天然更新良好,小片火烧迹地和林中空地上天然更新幼树较多,但在稀疏的林冠下更新不良。对气候要求不严,多分布于年平均412℃、年降水量400900毫米、年相对湿度60%以上高山地带或高纬度地区。抗寒性较强,能忍受-30℃以下低温,但嫩枝抗霜性较差。气候温和而又湿润的条件下,酸性至微酸性的棕色森林土或褐棕土生长甚好。许多云杉树的特征具有下垂的枝,整颗树层层排列。直挺的针状叶呈螺旋形围绕着茎,长度为2~3厘米。叶从椿处长出来,如果脱落,椿便会保留下来。木质球果悬吊着,卵石形成圆柱形,有向内弯曲的苞片,当球果成熟时,这些苞片会张开以让种子脱落。云杉为高大乔木的针叶树种,高约45m胸径lm树冠为狭圆锥形,树皮灰色呈鳞片状脱落,大枝平展,小枝上有毛,一年生枝黄褐色。叶四棱状条形,弯曲,呈粉状青绿色,先端尖,四面有气孔线,叶长1~2cm 叶在枝上呈螺旋状排列。 2、云杉以播种繁殖。云杉种子休眠习性不一致,有的需要短期低温层积,一般经过45度始温浸种24小时消毒催芽后

播种即可。云杉种子发芽的有效温度为8度,适宜早春收获。由于苗木自然死亡率较高,适当密播,撒播,每亩收获量7-9公斤,拌沙覆土0.3-0.6厘米,盖草或薄膜,收获后7-15天幼苗出土。幼苗对干燥的抵抗力弱,耐阴湿,应经常浇水以保持湿润,对阳光抵抗力弱,接草后应架设荫棚,以防止日灼危害。苗木生长缓慢,一般当年不进行间苗。幼树期易受晚霜为害,故多设荫棚、栽植在高大苗木下方,冬季进行维护防御。云杉不易移植,多采取带土移植,移植时应仔细操作,减少对根系和枝叶的伤害,以提高成活率。云杉生长速度缓慢,10年内高生长量较低,后期生长速度逐渐加快,且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旺盛的生长。栽培过程中需要通过养护坚持云杉的良好树形,形成树形端正,呈圆锥形,枝叶茂密、上有顶枝、下枝能长期生存,不露树脚的形态。 3、云杉的园林用途 云杉的树形端正,枝叶茂密,庭院中即可孤植,也可片植。盆栽可做为室内的观赏树种,多用在庄重肃穆的场所,冬季圣诞节前后,多置放在饭店、宾馆和一些家庭中作圣诞树装饰。云杉叶上有明显粉白气孔线,远眺如白方缭绕,葱茏可爱,作庭园观赏树种,可孤植、丛植或与桧柏、白皮松配植,或做草坪衬景。有欧洲云杉、青海云杉、青杄、日本云杉、台湾云杉、西藏云杉、新疆云杉、雪岭杉、油麦吊云杉、鱼鳞云杉等等。

分辨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实验

分辨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实验 一、【目的】 1、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 2、利用果蝇做实验分辨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二、【原理】 辨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是遗传的;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一般只表现于当代,不能遗传下去。 也就是说,变异可分为两大类: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这里要强调指出,这两类变异的划分是相对的。因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长期定向的影响和选择,由量变的积累可以转化为质变,不遗传的变异就有可能形成为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生物的变异有可遗传和不可遗传两种情况,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变异,所以判断生物的变异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相当于判断是受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影响 方法:将变异雌、雄个体放在变异前的条件下杂交产生后代,若恢复变异前的性状则为环境因素引起,是不遗传的变异;反之,则为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若为植物也可用无性繁殖方法,若恢复变异前的性状则环境引起,是不遗传的变异;反之,为可遗传的变异。) 规律: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以观察其性状是否改变 三、【材料】 黑腹果蝇品系 四、【方法】 1、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

处理6—24小时后。 2、看是否得到了残翅果蝇。 3、若有,让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 4、看后代是否仍然是长翅果蝇。 5、若是,则为不可遗传变异;若不是,则为可遗传变异。; 五、【结果与分析】 结果: 分析: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的作用,酶的合成由基因控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长翅果蝇的基因指导合成的酶在正常温度下催化反应使幼虫发育成长翅果蝇。而在较高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影响,一些反应不能进行,造成长翅果蝇幼虫发育成残翅果蝇。但残翅果蝇体内的基因没有改变,仍然是长翅果蝇的基因,所以在正常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六、【讨论与结论】 七、【作业和文献】 某生物兴趣小组饲养了一批纯合的长翅红眼果蝇幼虫,分装在10支试管中,准备放在25°C 培养箱中培养(果蝇生长的最适温度),由于疏忽,其中有2支试管未放入培养箱,当时气温高达37°C,十天后观察发现,培养箱中的果蝇全为长翅,而未放入培养箱中的果蝇出现了残翅。(1)残翅性状的出现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你认为了现残翅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2)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实验步骤: a 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分析:本题以变异为探究点,考查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是否是高温引起的,可以改变温度即恢复正常的温度,以观察幼虫发育状况。本题是将37°C与25°进行了比较,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1)变异温度的变化影响果蝇的发育,果蝇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或发生改变)(2)a.利用高温下发育的雌雄残翅果蝇交配产卵 b.将卵放在25°条件下培养 c. 观察子代果蝇翅的性状表现(3)预期结果与结论:子代全为长翅,说明残翅是由温度引的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推测正确(或错误);子代全为残翅或出现部分残翅,说明残翅是可遗传的变异,温度的变化引起了遗传物质改变,推测错误(或正确)

青海云杉

我国著名高大山系的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北麓边缘,跨甘、青两省,长达1300与公里,境内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以青海云杉为建群种的森林绵延千里,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生物种源库,其独特而典型的自然环境和动植物区系,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青海云杉 一、分布范围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松科Pinaceae,云杉属Picea Dietr.) 青海云杉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特有树种。分布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水平分布约东经98°40'—112°30',北纬32°40'—41°30'。[1] 青海云杉在甘肃省分布于东经98°—104°,北纬33°50'—40°30'之间,产于肃南、张掖、民乐、山丹、永昌、武威、古浪、天祝、永登等县,祁连山北坡海拔2500-3200m地带;景泰寿鹿山、靖远崛吴山、海拔2400—2600m地带;夏河、卓尼、迭部、舟曲海拔2400—2600m地带。[2] 青海云杉垂直分布在海拔1750—3550m之间,但多集中在2200—3200m,他的垂直分布高度具有愈西愈高,垂直带幅度愈西愈窄的特点,东部高度为1750—3100m,西部高度为2700—3550m,带宽850m,在分布区域内青海云杉多组成纯林,西部海拔2900m以上有少数与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混交,东部2990m以下有少数与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e platyphylla)、红桦(B·albo—sinensis)、紫桦(B·utilis)、白杆(Picea meyeri)等树种混交。 青海云杉目前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和贺兰山两大山系,青海云杉的分布中心地带是甘、青两省交界的祁连山,而且祁连山森林的主要建群树种是青海云杉,所以了解祁连山森林的历史变迁,对应研究青海云杉历史时期的分布状况,对今后恢复和发展青海云杉有重要的价值。虽然青海云杉在全球分布很广,但是它属于生态幅较窄的植被类型。它要求一定的水热条件,即需要温凉的气候和比较分明的四季,冬季有一定的积雪覆被。但决定云杉林分布最为重要的指标在热量方面莫过于最热月的温度。根据山地云杉林的分布高度与温度关系来看,一般来说,山地云杉林分布上限的最热月平均温度约为10℃,下限为15℃,低于或高于这一温度,都可能使云杉林的生长受到抑制。在水分方面,云杉分布地区的年平均相对湿度通常均不少于60%,年降水量高于400mm,特别是在生长季要求充足水分条件,满足这种生态条件的邻近诸山,都存在以云杉为主的山地寒温性针叶林。根据数学模型和最热月均温与针叶林分布上下限的相关,推算出某地寒温性针叶林云杉分布高度的理论值。 消失原因 青海云杉在祁连山的退缩,在六盘山和大青山消失,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据研究,全新世期间气候没有多大变化,是冷暖交替的小波动,这种变化只能引起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分布高度的上下摆动,不会导致其消失。是地震。 2:。认为因素:祁连山、六盘山、贺兰山、大青山地处农牧业交界地带,人类活动频繁。 分布规律 决定森林植被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热量和水分条件。在地球表面,热量随维度而变化,水分则随经度位置,亦即距海洋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而变化。因此,一定维度和经度相结合的具体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条件相结合的特征。从而决定了植被在一定地理位置上的存在和分布规律。随维度和经度的递变,植被的地理分布也沿着维

2018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带解析)

专题训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血缘关系”,这里的“血缘关系”实质上是指( ) A.血液 B.遗传物质 C.血细胞 D.血浆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血缘关系的理解。血缘关系实质上是指遗传物质,血缘关系近的人,遗传物质越相似。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兔的白毛和白毛 B.兔的白毛和黑毛 C.兔的白毛和长毛 D.兔的白毛和猫的白毛 【解析】选B。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判断。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 同表现类型,即判断相对性状有三个关键点: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判断时三者缺一不可。选项A为同一表现类型;选项C不是同一性状;选项D 不属于同一种生物,故选B。 3.下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的代码1、2、3、4依次为( ) A.细胞核、染色体、基因、双螺旋结构 B.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C.遗传信息、染色体、基因、双螺旋结构

D.遗传信息、细胞核、双螺旋结构、基因 【解析】选C。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 4.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 ( ) 【解析】选C。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在体 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基因成对,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选项 A中,A、a位置不同;选项B中,A与B,a与b不是一对基因;选项D中,成对基因的位置不同,因此只有选项C正确。 5.下列关于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B.出现频率高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C.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D.隐性性状只有在子二代中才能表现出来 【解析】选C。本题考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 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

遗传变异和进化

遗传、变异和进化(1) 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1 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经典实验:(物质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实验技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从F.Griffith到O.Avery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标记法的应用 1.2 RNA也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 2 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 简介:生命科学史上的划时代突破——沃森-克立克模型的建立 2.1 DNA的双螺旋结构 两条长链,反向平行,碱基配对,互为补充;氢键的遗传学意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变式理解: 例1:已知某DNA分子一条链上,其互补链上和整个DNA分子中,的值分别为多少? 例2:已知某DNA分子一条链上,其互补链上和整个DNA分子中,的值分别为多少?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碱基序列的千变万化与特定序列) 2.2 DNA分子的自我复制 复制的概念、时期、过程要点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DNA梯度离心实验 3 基因的表达 4.1 基因的概念——具有遗传效应DNA片段 4.3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遗传信息流动的规律——中心法则 4 基因的结构 4.1 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包括分为非编码区(调控序列)和编码区(编码序列呈连续性)4.2 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非编码区:有调控作用的核苷酸序列(如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编码区:具有不连续性,含有若干个外显子和内含子 4.3 人类基因组研究——人类“生命天书”的解读 人类基因组包含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上约30亿个碱基对,估计3~4万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只占整个基因组的2%)。 需要绘制4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和转录图。 4.4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大意义 5 基因工程简介 5.1 基因操作的基本工具 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基因“剪刀”的专一性)、DNA连接酶(基因的“针线”)运载体(常用的是细菌质粒;必备的3个条件)

浅析性状分离与可遗传变异

浅析性状分离与可遗传变异 遗传学上把子代和亲代以及子代之间出现的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中学阶段所介绍的生物的可遗传变异途径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而对于孟德尔杂交实验中所提及的“性状分离”,由于其的确也在子代个体间产生了性状的差异,但这种“变异”似乎从可遗传变异的三个途径上又莫名其因。那么,“性状分离”究竟可不可以看作一种可遗传的“变异”呢,本文试析之。 1 性状分离不能视为基因重组 有人把性状分离归属为基因重组,认为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间随机结合所致,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 1.1 遗传学所认为的基因重组 遗传学认为,只要存在遗传物质DNA或RNA就会发生重组。这种广义上的基因重组既可以存在于在高等真核生物中,也可以存在于在细菌、病毒中;既可以出现于减数分裂中,也可以出现于高等生物的体细胞中;既可以发生在核基因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叶绿体、线粒体等质基因间。而狭义的基因重组只是指两个DNA分子间的物质交换,可以分为三类。 1.1.1 同源重组。它的发生依赖于大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过程中,两个染色体或DNA分子相互交换对等的部分。在真核生物中,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内部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细菌和某些低等真核生物的转化,细菌的转导、接合以及某些病毒的重组等均属于这一类型。 1.1.2 位点专一性重组。这类重组在原核生物中最为典型。它的发生依赖于小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两个DNA分子并不交换对等的部分,有时是一个DNA分子整合到另一个DNA分子中。 1.1.3 异常重组。完全不依赖于序列间的同源性而使一段DNA序列插入另一段中,但在形成重组分子时往往依赖于DNA复制而完成重组过程。例如,转座子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转移到另一个区段,或从一条染色体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 高中教科书所提及的基因重组,应该是广义的作为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生物进化的材料的基因重组。考虑到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只介绍了同源重组(交叉互换)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阐明的基因重组,前者属于狭义的基因重组,后者属于广义上的基因重组。

新课标高考生物微专题提升 三种可遗传变异的综合分析题型突破

微专题提升系列 九、三种可遗传变异的综合分析题型突破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6页 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比较 2.“ 3.关注可遗传变异的3个“唯一” 1.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的观察来识别。图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体、交叉互换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易位 C.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易位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易位 解析:图a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三体;图b增加了4号片段,属于染色体片段重复;图c 有三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图d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易位。 答案:C 2.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DNA中某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第21号染色体增加了1条,会对个体性状产生很大影响 C.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一定会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D.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人工诱导产生所需的多倍体,说明变异是定向的解析:DNA中某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染色体数目变异会导致生物个体的性状发生变化,且一般会对个体造成较大影响,B正确;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一般只会增加基因的数目,不会增加基因的种类,C错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属于多倍体育种,变异都是不定向的,D错误。 答案:B 3.某植物种子的子叶有黄色和绿色两种,由两对基因控制,现有两个绿色子叶的种子X、Y,种植后分别与纯合的黄色子叶植株进行杂交获得大量种子(F1),子叶全部为黄色,然后再进行如下实验(相关基因用M、m和N、n表示): Ⅰ.X的F1全部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杂交,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绿色=3∶5。Ⅱ.Y的F1全部自花传粉,所得后代性状及比例为黄色∶绿色=9∶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花粉成熟前需对母本做的人工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 (2)Y的基因型为________,X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纯合的绿色子叶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让Y的F1与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杂交,

如何区分可遗传与不可遗传的变异

如何区分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有可遗传和不同遗传两种情况,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变异,所以判断生物的变异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相当于判断是受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影响 方法:将变异雌、雄个体放在变异前的条件下杂交产生后代,若恢复变异前的性状则为环境因素引起,是不遗传的变异;反之,则为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若为植物也可用无性繁殖方法,若恢复变异前的性状则环境引起,是不遗传的变异;反之,为可遗传的变异。)解题规律: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以观察其性状是否改变。 提示:将引起变异的环境条件改变以便对照,则可以得出正确结论。如果变异是染色体 则还可以通过制片显微观察,观察其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是否发生改变。 例1:已知家鸡的突变类型无尾(M)对普通类型有尾(m)是显性。现用普通有尾鸡杂交产的受精卵来孵化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一点点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 请设计实验探究是胰岛素诱发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胰岛素只是影响胚胎发育的结果?[答案] 让上述注射胰岛素后产生的无尾鸡,成熟后雌雄交配,所产受精卵正常孵化(不注射胰岛素),观察后代相关性状表现。如果后代出现无尾鸡,则证明胰岛素的作用是诱发基因发生突变;如果后代全部表现出有尾性状,则证明胰岛素的作用并非诱发基因突变,只是影响了鸡的胚胎发育的正常进行。 例2: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1)针对上述实验现象,结合基因与酶的关系及酶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解释。 (2)果蝇长翅是显性(B),残翅是隐性(b)。一试管内有一些残翅果蝇,但不知是基因控制的,还是温度影响的结果。请设计实验确定它们的基因型。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可能出现的结果及果蝇的基因型。 设计思路: 结果及基因型:①; ②; ③。 [答案] (1)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的作用,酶的合成由基因控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长翅果蝇的基因指导合成的酶在正常温度下催化反应使幼虫发育成长翅果蝇。而在较高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影响,一些反应不能进行,造成长翅果蝇幼虫发育成残翅果蝇。但残翅果蝇体内的基因没有改变,仍然是长翅果蝇的基因,所以在正常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2)设计思路:让这些残翅果蝇相互交配产卵,正常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子代果蝇翅的形成。 结果及基因型:①若在一试管内这些残翅果蝇的后代都是残翅果蝇,则基因型是bb ②若在一试管内这些残翅果蝇的后代都是长翅果蝇,则基因型是BB ③若在一试管内这些残翅果蝇的后代出现了既有残翅果蝇,也有长翅果蝇,则基因型是Bb。 例3.秋季,在田野里选取一株生长良好的蒲公英,将其根部刨出。然后在同一直根上切取相似的两段,埋入装有相同潮湿沙土的花盆中催芽。待蒲公英发芽后,将这两段根取出,分别移栽到装有相同沃土的花盆A和花盆B中培养。培养过程中A花盆放在背风向阳处(在

高三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一

遗传、变异与进化(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从肺炎双球菌的S型活菌中提出DNA,将S型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时,R型活菌繁殖的后代中有少量S型菌体,这些S型菌体后代均为S型菌体。这项实验说明() A.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B.DNA能够自我复制 C.D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2.把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外壳分离后分别接种到正常烟草叶片上,那么发生烟草花叶病的应是() A.接种RNA的植株B.接种蛋白质的植株 C.A或B D.A和B 3.猴、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中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依次分别为() A.4、4、4 B.5、4、4 C.4、5、4 D.5、4、5 4.某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是嘌呤占49%、嘧啶占50%,此生物最可能是() A.大肠杆菌B.蛔虫C.变形虫D.脊髓灰质炎病毒 5.决定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内在原因是() A.DNA的多样性B.环境的多样性C.核酸的多样性D.蛋白质的多样性6.一个DNA片段有10个碱基对,该片段有游离的磷酸基() A.2个B.8个C.10个D.18个 7.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某四种碱基数的比例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A.26% B.24% C.14% D.11% 8.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两次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1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9.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可以决定性状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基因控制状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D.蛋白质的功能可以控制性状 10.在如下的图示中有核苷酸()

遗传变异和进化历年高考题

《遗传.变异和进化》历年高考题 1999年广东 1.已知一段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比例为20%,由该段DNA转录出来的RNA,其胞嘧啶的比例是 A.10% B.20% C.40% D.无法确定 2.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Rr,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类型中有 A.ABR和aBR B.ABr和abR C.aBR和AbR D.ABR和abR 3.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4.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5.八倍体小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数是 A.8 B.4 C.21 D.1 6.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l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I和II),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 (1)由实验结果可以推测第一代(I)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另一条链是。(2)将第一代(I)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所得到的细菌的DNA用同样的方法分离。请参照上图,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右图中标出。6. (1)15N母链14N新链(2) 1999年上海 1.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Ttgg与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数目依次是 A.5和3 B.6和4 C.8和6 D.9和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