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青海云杉

青海云杉

青海云杉
青海云杉

我国著名高大山系的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北麓边缘,跨甘、青两省,长达1300与公里,境内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以青海云杉为建群种的森林绵延千里,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生物种源库,其独特而典型的自然环境和动植物区系,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青海云杉

一、分布范围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松科Pinaceae,云杉属Picea Dietr.)

青海云杉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特有树种。分布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水平分布约东经98°40'—112°30',北纬32°40'—41°30'。[1] 青海云杉在甘肃省分布于东经98°—104°,北纬33°50'—40°30'之间,产于肃南、张掖、民乐、山丹、永昌、武威、古浪、天祝、永登等县,祁连山北坡海拔2500-3200m地带;景泰寿鹿山、靖远崛吴山、海拔2400—2600m地带;夏河、卓尼、迭部、舟曲海拔2400—2600m地带。[2]

青海云杉垂直分布在海拔1750—3550m之间,但多集中在2200—3200m,他的垂直分布高度具有愈西愈高,垂直带幅度愈西愈窄的特点,东部高度为1750—3100m,西部高度为2700—3550m,带宽850m,在分布区域内青海云杉多组成纯林,西部海拔2900m以上有少数与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混交,东部2990m以下有少数与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e platyphylla)、红桦(B·albo—sinensis)、紫桦(B·utilis)、白杆(Picea meyeri)等树种混交。

青海云杉目前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和贺兰山两大山系,青海云杉的分布中心地带是甘、青两省交界的祁连山,而且祁连山森林的主要建群树种是青海云杉,所以了解祁连山森林的历史变迁,对应研究青海云杉历史时期的分布状况,对今后恢复和发展青海云杉有重要的价值。虽然青海云杉在全球分布很广,但是它属于生态幅较窄的植被类型。它要求一定的水热条件,即需要温凉的气候和比较分明的四季,冬季有一定的积雪覆被。但决定云杉林分布最为重要的指标在热量方面莫过于最热月的温度。根据山地云杉林的分布高度与温度关系来看,一般来说,山地云杉林分布上限的最热月平均温度约为10℃,下限为15℃,低于或高于这一温度,都可能使云杉林的生长受到抑制。在水分方面,云杉分布地区的年平均相对湿度通常均不少于60%,年降水量高于400mm,特别是在生长季要求充足水分条件,满足这种生态条件的邻近诸山,都存在以云杉为主的山地寒温性针叶林。根据数学模型和最热月均温与针叶林分布上下限的相关,推算出某地寒温性针叶林云杉分布高度的理论值。

消失原因

青海云杉在祁连山的退缩,在六盘山和大青山消失,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据研究,全新世期间气候没有多大变化,是冷暖交替的小波动,这种变化只能引起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分布高度的上下摆动,不会导致其消失。是地震。

2:。认为因素:祁连山、六盘山、贺兰山、大青山地处农牧业交界地带,人类活动频繁。

分布规律

决定森林植被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热量和水分条件。在地球表面,热量随维度而变化,水分则随经度位置,亦即距海洋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而变化。因此,一定维度和经度相结合的具体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条件相结合的特征。从而决定了植被在一定地理位置上的存在和分布规律。随维度和经度的递变,植被的地理分布也沿着维

度方向和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前者称为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后者称为植被的经向地带性。

此外,热量和水分条件在同一地理位置也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变化,决定了植被的垂直带性。植被的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者的结合,反映了区域植被地理分布的特点,这就是所谓“三向地带性学说”。

三向地带性决定植被热量和水分条件是宏观性的指标,为了更直观地反映青海云杉的热量指标,采用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作为热量带划分指标,因为日平均气温≥10℃的起讫日期与无霜的起讫日期相差不大,可以把≥10℃的天数大致视为生长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在青藏高原地带除≥10℃的天数外,还辅以最热月平均气温,按中国青藏高原气候带划分指标,青海云杉在高原亚寒带,≥10℃的天数应为<50天,最热月平均气温6—11℃,或在高原温带,≥10℃的天数50—180天,最热月平均气温12—17≥℃之间[3]。

用作水分指标的有年降水量、有效雨量、湿润系数、干燥度等多种,其中湿润系数和干燥度在计算中都包含了水分的收支两个方面,所以比单纯的降雨量更有意义,这里采用年干燥度(年最大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作为气候带内划分气候大区的指标,青海云杉林应在亚湿润和亚干旱区的分界处,年干燥度系数为1.6。此线的年降水量约450—500mm。

在同一气候带,即在≥10℃的天数相同的带内,由于地势起伏的不同,会造成各季热量强度的差异,尤其是夏季温度的分布更多是受到海拔的影响而不是维度的影响。因此,在用≥10℃的天数划分出不同的气候带,又用年干燥系数划分出气候大区后,还采用不同等级的7月平均气温作为第三级区划指标划分出气候区,按中国气候区划分指标,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应在7月平均气温≤18℃的气候区,青海云杉的分布亦在此气候区内。根据以上指标,将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省(区)青海云杉分布的气候区统计。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寺大隆):北纬3829、东经9953、海拔2600m、气温(年平均0.5、1月-13.2、7月11.9)、乔木生长期110天、年降雨量437.6mm、乔木林生长期降雨量362mm、干燥度1.6、年日照时数2700。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常每上升100m,温度递减0.6—0.7℃,青海云杉主要分布在海拔2600—3200m中山区,年平均气温-0.7—2℃,≥10℃积温200—1130℃,7月平均气温10—14℃,实际年降水量约为330—500mm。干燥度系数为1.6左右,年日照时数约为2830小时。这要在上述热量和雨量条件下,具有森林种群形成的分布的生态环境,促进森林类型的进展演替,恢复青海云杉顶级群落是完全可能的。

气候

祁连山地因位于中纬度西风地内,同时海拔高度又多在3000m以上,所以高空西风的波动,对于这里的气候影响很大,东部受季风影响较显著。如气温最显著的特征是垂直变化,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减低。

参考文献

[1]张洪昌、徐重九等,青海省几种云杉生长特性的研究,青海农林科技大1984,(1)

[2]冯自诚,甘肃针叶树种的分类及其分布,甘肃农大学报,1984,(2)

[3]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4

生态环境

青海云杉在祁连山的垂直分布高度,由东至西部海拔2500—3300m之间,由1%于降水量和温度的关系,青海云杉多生长在阴坡、半阴坡上,呈带状和块状分布。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在300—500mm,其中50—80%集中在七、八、九月。年蒸发量为800—1600mm,干燥度系数2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49—61%,年平均温度为-0.7—2℃,最冷月平均气温-11—

-14℃,绝对最低温度为-32℃,最热月平均温度为10—14℃,绝对最高温度为31℃,大于10℃的积温为1000℃。生长期90—120天。年平均风速1.6m/sec,最大风速10m/sec。冻土深2.16m。分布区内永冻层或季节冻层广泛存在,阻碍降水渗透,同时也使得植物根系下伸困难,造成青海云杉浅根性的条件。从各种气象因子来看,祁连山林区低温高寒,低湿干旱,与全国其它林区相比,条件极差。

青海云杉生长规律

青海云杉生长规律 单株云杉的生长过程 林木初期生长缓慢,20年后生长开始加快,胸高直径和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时期均在50年左右,而它们的平均生长量的最高峰是60年左右。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时期,出现在110年,其平均生长量最大时期却在130年。材积生长率以10-20年为最快,即18-20%,到174年时,材积生长率下降至0.64%。形数与材积生长率有同样的规律,20年时其形数为0.578,形数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至174年形数仅为0.322。 云杉林分的一般生长规律 单株树木,其胸径、树高、材积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加大;而林分其活立木除与单株树木有相同的规律外,尚有相当一部分立木,因自然稀疏,病虫危害,雪压风倒,以及问伐措施等原因,逐渐死亡和采伐,相应地减少了部分蓄积量。 林分生长过程(解析材料分析结果) 20年前胸径、树高生长极为缓慢,20年后生长速度不断加快,40年时连年生长量出现高峰,胸径连年生长与平均生长量在80年相交。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70年相交。而材积数量成熟龄在140年,它是主伐年龄的下限,在这个年龄以后采伐利用可保证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最大数量的木材收获。 (东祁连山西段云杉生长规律的调查研究)-1983(甘肃农大学报) 研究区位于祁连山中段甘肃省肃南县的寺大隆林区(38°26′23″N,99°54′49″E)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采伐干扰与恢复过程)-2009(林业科学) 调查对象青海云杉林木直径分布范围较广,具有不同径阶的林木,按2cm径阶统计,调查样地的林木直径分布范围为2~48cm径阶,较小径阶( 2~8cm) 青海云杉株数占总株数的比例为51.63%,中等大小径阶( 10~28cm)约占总数的比例为39.76%,较大径阶( 30~48cm)约占总数的比例为8.61% 中小径阶林木所占比例较大而大径阶林木所占比例较少,随着径级的增加而产生株数逐渐减少的现象,直径分布呈不对称山状分布,是典型的异龄林直径结构,说明该林分处于种群稳定的发展阶段。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空间结构分析)-2012(干旱区地理) 试验区位于祁连山中段寺大隆林区, 海拔 2 500m ~3 60 0m, 属温带高寒半干旱气候带, 年平均气温0. 7℃, 1 月份平均气温- 1 3. 3℃, 7 月份平均气温11 . 8℃; 年降水量433 . 6mm , 雨季( 5~9 月) 占89. 2 % , 年蒸发量1 061 . 8mm , 年平均相对湿度60% , 土壤和植被随山地地形和气候的差异而形成明显的垂直分布带。土壤主要有森林灰褐土、山地栗钙土和高山草甸土 3 个类型, 总的特征是土层薄、质地粗, 以粉沙块为主。成土母质主要是泥炭岩、砾岩、紫红色沙页岩等。有机质含量中等, p H 值7 . 0~8. 0。森林类型以青海云杉( Pic ea a s p er ata ) 为乔木层唯一建群种, 祁连圆柏( S abina ch inens is ) 有小块分布, 灌木种类较多, 优势种有金露梅、箭叶锦鸡儿和吉拉柳等, 草本植物有黑穗苔、珠牙蓼和针莠类等。 (祁连山寺大隆林区土壤水分动态研究)-1998(西北林学院学报) 青海云杉幼龄林(0~60a)、中龄林(60~100a)、近熟林(100~120a)、成熟林(120~160a) (天山中部不同林龄天然云杉林地表土壤入渗性能研究)-2011(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青海云杉叶锈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青海云杉叶锈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青海云杉是甘肃、青海2省的优良乡土树种,组成大面积天然水源涵养林。叶锈病是青海云杉的主要病害,分布在甘肃的祁连山北坡,如肃南、武威、古浪、天祝、永登、景泰等县海拔2600~3000m的林区,洮河流域康东、临潭两县交界的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以及青海省互助、大通、乐都、门塬、祁连、泽库、贵德、斑玛等县林区。 据2005年调查,青海云杉叶锈病不仅危害云杉天然林,而且人工幼林、苗圃均受害严重。病株针叶早期脱落,次年迟发芽或不发芽,新梢年生长量只有健株的10%,病情重的林分生长衰弱,叶色黄绿,枝叶稀疏,球果少,种籽不饱满,发芽率低,影响天然更新和育苗造林。1症状 病害初期在云杉针叶上呈现淡黄色段斑,在段斑上集生多数针尖状小突起,即病菌性孢子器,其顶部分泌有数根黄色细丝状蜜露,数天后在段斑上出现多数桔黄色微隆起的椭圆状或长条状锈孢子器[1]。锈孢子器包被膜陆续破裂,散出大量黄色粉状锈孢子。剩下的包被膜呈白色,病叶呈土黄色干枯而脱落。在转主寄主青海杜鹃叶片上,病斑不规则形,杏黄色,在病叶背面集生很多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头状,桔红色,色泽鲜艳,基部有一根淡黄色菌丝束梗。 2病原 病原菌为祁连金锈菌,其发育阶段[0]、[Ⅰ]在云杉针叶上,[Ⅱ]产生在青海杜鹃叶背面,其生活史为中缺夏孢子型。性孢子器瓶状,淡黄

色,μm×μm,埋生于针叶表皮下,其孔口突出表皮。锈孢子器口径0.2~0.3mm,包被膜质,淡黄色,破裂后呈白色,包被细胞长椭圆形,矩形,μm×μm,内壁厚5μm,外壁1.7μm,内外壁均平滑[2]。锈孢子器半埋于针叶组织内,器内串生多数锈孢子,锈孢子淡黄色,近圆形或近椭圆形,μm×μm,孢膜厚3.5μm左右,无色,表面有密而短的疣点。冬孢子堆头状,外围有一层拟蜡质保护物,桔红色。基部束梗淡黄色,长0.2~0.5mm。冬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μm×μm,多数为4~5个1串,串长100~135μm。 3发病规律 病菌冬孢子6月中旬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到云杉幼嫩针叶上侵染。在平均气温14~16℃条件下,潜育期8~11d,6月底至7月初发病,产生性孢子器。3~5d后产生锈孢子器,7月中、下旬锈孢子陆续成熟,由气流传到转主寄主青海杜鹃上侵染,受侵植株的当年生叶不表现症状,次年5月底出现病斑。只有少数病斑在6月初产生冬孢子堆,大多数在第3年6月初才产生大量冬孢子堆。此病害循环中缺少夏孢子阶段。病菌以菌丝体在青海杜鹃叶片里越冬,每年对云杉针叶的有效侵染时期约20d左右。病害与降雨情况有明显关系,凡是6月中旬连续数日有小阵雨,晴、阴交替的天气,既有利于冬孢子萌发,又有利于担孢子传播和侵染。同时由于阴雨降温,云杉新叶生长缓慢,延长感病期,病害较重。若遇连续数天大雨,则不利于病菌孢子传播和侵染,病害则减轻。 病害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逐渐加重。孤立木、疏林、林缘以及林冠上部

2020年10月云贵川桂四省2021届高三毕业班联合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云贵川桂四省普通高中 2021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10月联合考试 文综-地理试题 2020年10月纽约历来有制造业传统,由于其良好的地理区位,形成以服装业、出版业为支柱的产业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纽约地租上涨、税收加重,制造业大规模外迁。近年来,纽约在都市制造业的驱动策略上推出一系列措施,促成了滨水工业地带(纽约历史悠久的工业水岸)的更新转型。据此完成1~3题。 1.纽约市形成以服装业和出版业为支柱的产业格局的主导因素是 A.技术水平高 B.消费市场广 C.劳动力丰富 D.生态环境好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纽约市制造业大规模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下降 B.生产成本提高 C.交通发展滞后 D.劳动力不足 3.促成纽约市滨水工业地带更新转型的主要措施是 A.改善城市环境,吸引现代服务业入驻 B.实施免税政策,引进大型制造企业 C.召回国外跨国企业.降低城市失业率 D.整合工业用地鼓励土地自由转换 老年人口影子紅利是指老年人口为其成年子女提供的代际劳务支持活动,从而使年轻人能够不离开职场,间接产生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有利性。下图为2000~2017年我国每减少 1000万16~50岁就业人员GDP减少总量与损失占比图。据此完成4~6题。

4.老年人口影子红利主要体现在 A.通过返聘发挥余热 B.帮助子女料理家务 C.提供广阔消费市场 D.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5.2000~2017年我国每减少1000万16~50岁就业人员所产生GDP损失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 B.经济增速放缓 C.失业率大幅下降 D.服务业快速发展 6.老年人口影子红利可以 A.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B.推动老龄化产业快速发展 C.提高劳动力人口劳动参与率 D.减缓我国劳动力老龄化 阿萨巴斯卡地区位于加拿大西南部的阿尔伯达盆地,拥有丰富的油砂资源。油砂矿产理深较浅,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发育有多种类型泥质隔夹层(固气性差),泥质隔夹层内含水量高,形成含水层。下图示意加拿大阿萨巴斯卡油田区域沉积地貌。据此完成7~8题。

《我家门前的红杉树林》阅读答案

《我家门前的红杉树林》阅读答案 我家门前的红杉树林 我家门前有一片红云杉林,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它。 奶奶喜欢红云杉的秀丽。她说,这是来自蓬莱仙境的女儿。她的比喻很贴切。你看,红云杉的树干是红色的,远远望去,仿佛是鲤鱼仙子红光闪闪的长裙。伞状的树冠绿莹莹的,如同仙子头上璀璨(cu! c4n)的翡翠装饰。鲜花盛开的夏季,晨雾在林间缓缓流动,缠绕着每一株红云杉,看去恰似仙子身上长长的飘带。每当果实成熟,奶奶就带着我,将红红的果子采下,嗑(k8)出紫红色的小种子,一把一把向林间空地撒去。 啊,多美的红云杉林,多美的林间生活! 然而,爷爷对红云杉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每逢万木落叶,大雪封山,千山万岭,银装素裹。唯有红云杉勇敢地挺着红杆绿冠的身躯。爷爷抖动着长长的银须,伸出那双林业工人的大手,连声赞叹:“好样的,好样的!” 一次我和爷爷去护林爷爷指着一片白色的沙地对我说这是一块多灾而又贫瘠(j0)的土地 那红云杉为啥长得这么好 因为它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土地是生养它们的母亲啊 爷爷这番深情的话启动着我的心扉。是啊,母亲无论多么贫穷,忠实的儿女永远不会嫌弃她。 哦,红云杉林,你是家乡坚强勇敢的卫士,你是大地母亲忠实优秀的儿女。 1.给短文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裹”字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嫌”字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文中“嫌弃”是____意思。 3.用“‖”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4.“好样的,好样的!”这是爷爷在夸赞红云杉____的特点。 5.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6.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 《我家门前的红杉树林》答案 1.,:“。”“?”“,!” 2.G guo 女部10画。嫌弃是厌恶而不愿意接近的意思。 3.第一段(第1节):我们全家都很喜欢门前的红云杉林。 第二段(第2—3节):奶奶喜欢红云杉林的秀丽。 第三段(第4—8节):爷爷对红云杉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第四段(第9节):赞红云杉林是家乡坚强勇敢的卫士,是大地母亲的忠实优秀的儿女。 4.坚强勇敢的特点。 5.奶奶喜欢红云杉的秀丽。然而,爷爷对红云杉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6.这篇文章记叙了我们全家都很喜欢门前的红杉树林的原因,赞美了红杉

黄土高原山地森林群落植物区系特征与地理格局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9卷第7期 2014年7月V ol.69,No.7July,2014 收稿日期:2014-01-24;修订日期:2014-06-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059);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1FY110300)[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1271059;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Special Foundation of China, No.2011FY110300] 作者简介:赵鸣飞,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被生态学。E-mail:landscaper.mf@https://www.sodocs.net/doc/a513827527.html, 通讯作者:康慕谊,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1459M),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生态学、植被地理 学。E-mail:kangmy@https://www.sodocs.net/doc/a513827527.html, 916-925页 黄土高原山地森林群落植物区系特征与地理格局 赵鸣飞1,2,王宇航1,2,邢开雄1,2,康慕谊1,2,刘全儒3,李秋颐2,黄永梅2 (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 3.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本文以样地数据为基础,对黄土高原内11座山地森林群落的区系组成、联系、格局以 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森林群落物种丰 富,353个样地共调查到维管植物108科473属1222种,其中被子植物93科447属1179种,裸 子植物4科7属9种,蕨类植物11科19属34种。(2)按区域和局地两个尺度统计显示,研究区 内科、属分布区类型以“温带分布”特别是“北温带分布”为主,此特征在群落尺度上尤显 突出。(3)非度量多维度标度排序(NMDS)第一轴主要揭示各山地森林分布的典型海拔变化范 围,第二轴则展示出各山地的地理纬度位置关系;系统聚类树同样体现出各山地间基于区系 组成特征的地理空间联系与南北位置关系,并将各山地依区系组成特征划分为4组;经比较山 地间最大S?renson 相似性系数知,贺兰山因地处区域西北边缘而与其他山地间区系联系最 弱,反之太岳山与其他山地区系联系最强。(4)R/T 值(热带属与温带属比值)线性回归模型解 释了42.1%的数据变异,并揭示该值随年均温升高呈显著上升趋势,随着海拔升高则有显著下 降趋势,但与年均降水量之间并无显著趋势。 关键词:黄土高原;森林群落;植物区系;R/T 值;地理格局 DOI:10.11821/dlxb201407004 1引言 植物区系是植物类群在一定区域自然地理和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发展演化的结果,作为群落结构的基础,不仅能够间接、稳定地反映其所处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1-2],而且也是揭示区域植物群落内在性质和规律的重要特征指标。生态过渡带(Ecological transitional area)多指大尺度气候生物地理带之间的过渡区域,虽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态交错带(Ecotone),但往往具有生态交错带的许多特性,如物种多样性较周边丰富、对环境变化具有敏感性和生态脆弱性等[3]。在生态过渡带,物种与环境之间、物种与物种之间以及物种内部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有着鲜明的生态地理规律性。因此,探讨过渡带区域植物群落的区系组成及其内部联系和分布特点等,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和现实资源保护和利用价值。 黄土高原地处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交汇处,气候具明显的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特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自然地理单元和典型的生态过渡带。该区域的植物区系在演化历史上,特别是气候频繁剧烈变化的最近历史时期(如自第四纪更新世)以来,一直是欧亚温带植物区系与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之间物种迁移扩散

三江源地区的草原与森林分布现状解读

三江源地区的草原与森林分布现状 摘要: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三江源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孕育着独一无二大面积的高寒湿地、高寒荒漠、高寒干草原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草原与森林分布现状的分析,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两江一河”源地的保护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江源,草原,森林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属于海拔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湿地生态系统星罗棋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之称,被誉为“中华水塔”。青藏高原孕育了独特的植物区系和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被誉为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江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因此,三江源地区的草原与森林分布现状对三江源保护区的建设、三江源流域的生态安全有着及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1.三江源的自然地理概况 1.1.地理位置与区域范围 三江源系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青海省南部,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24′~102°23′,北纬31°39′~36°16′之间,区域面积31.8万km2[1],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三江源地区[2]。 行政区域辖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玛沁、达日、甘德、久治、班玛六县;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囊谦、玉树六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同德两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河南两县,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多乡,共16县1乡(图1)。

云杉的特性及园林应用

云杉的特性及园林应用 云杉的特性及园林应用: 1、云杉的生物学特性 云杉耐荫能力较强,林冠下可忍受光照缺乏达25年之久。侧光庇荫条件下天然更新良好,小片火烧迹地和林中空地上天然更新幼树较多,但在稀疏的林冠下更新不良。对气候要求不严,多分布于年平均412℃、年降水量400900毫米、年相对湿度60%以上高山地带或高纬度地区。抗寒性较强,能忍受-30℃以下低温,但嫩枝抗霜性较差。气候温和而又湿润的条件下,酸性至微酸性的棕色森林土或褐棕土生长甚好。许多云杉树的特征具有下垂的枝,整颗树层层排列。直挺的针状叶呈螺旋形围绕着茎,长度为2~3厘米。叶从椿处长出来,如果脱落,椿便会保留下来。木质球果悬吊着,卵石形成圆柱形,有向内弯曲的苞片,当球果成熟时,这些苞片会张开以让种子脱落。云杉为高大乔木的针叶树种,高约45m胸径lm树冠为狭圆锥形,树皮灰色呈鳞片状脱落,大枝平展,小枝上有毛,一年生枝黄褐色。叶四棱状条形,弯曲,呈粉状青绿色,先端尖,四面有气孔线,叶长1~2cm 叶在枝上呈螺旋状排列。 2、云杉以播种繁殖。云杉种子休眠习性不一致,有的需要短期低温层积,一般经过45度始温浸种24小时消毒催芽后

播种即可。云杉种子发芽的有效温度为8度,适宜早春收获。由于苗木自然死亡率较高,适当密播,撒播,每亩收获量7-9公斤,拌沙覆土0.3-0.6厘米,盖草或薄膜,收获后7-15天幼苗出土。幼苗对干燥的抵抗力弱,耐阴湿,应经常浇水以保持湿润,对阳光抵抗力弱,接草后应架设荫棚,以防止日灼危害。苗木生长缓慢,一般当年不进行间苗。幼树期易受晚霜为害,故多设荫棚、栽植在高大苗木下方,冬季进行维护防御。云杉不易移植,多采取带土移植,移植时应仔细操作,减少对根系和枝叶的伤害,以提高成活率。云杉生长速度缓慢,10年内高生长量较低,后期生长速度逐渐加快,且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旺盛的生长。栽培过程中需要通过养护坚持云杉的良好树形,形成树形端正,呈圆锥形,枝叶茂密、上有顶枝、下枝能长期生存,不露树脚的形态。 3、云杉的园林用途 云杉的树形端正,枝叶茂密,庭院中即可孤植,也可片植。盆栽可做为室内的观赏树种,多用在庄重肃穆的场所,冬季圣诞节前后,多置放在饭店、宾馆和一些家庭中作圣诞树装饰。云杉叶上有明显粉白气孔线,远眺如白方缭绕,葱茏可爱,作庭园观赏树种,可孤植、丛植或与桧柏、白皮松配植,或做草坪衬景。有欧洲云杉、青海云杉、青杄、日本云杉、台湾云杉、西藏云杉、新疆云杉、雪岭杉、油麦吊云杉、鱼鳞云杉等等。

青海云杉

我国著名高大山系的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北麓边缘,跨甘、青两省,长达1300与公里,境内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以青海云杉为建群种的森林绵延千里,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生物种源库,其独特而典型的自然环境和动植物区系,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青海云杉 一、分布范围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松科Pinaceae,云杉属Picea Dietr.) 青海云杉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特有树种。分布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水平分布约东经98°40'—112°30',北纬32°40'—41°30'。[1] 青海云杉在甘肃省分布于东经98°—104°,北纬33°50'—40°30'之间,产于肃南、张掖、民乐、山丹、永昌、武威、古浪、天祝、永登等县,祁连山北坡海拔2500-3200m地带;景泰寿鹿山、靖远崛吴山、海拔2400—2600m地带;夏河、卓尼、迭部、舟曲海拔2400—2600m地带。[2] 青海云杉垂直分布在海拔1750—3550m之间,但多集中在2200—3200m,他的垂直分布高度具有愈西愈高,垂直带幅度愈西愈窄的特点,东部高度为1750—3100m,西部高度为2700—3550m,带宽850m,在分布区域内青海云杉多组成纯林,西部海拔2900m以上有少数与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混交,东部2990m以下有少数与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e platyphylla)、红桦(B·albo—sinensis)、紫桦(B·utilis)、白杆(Picea meyeri)等树种混交。 青海云杉目前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和贺兰山两大山系,青海云杉的分布中心地带是甘、青两省交界的祁连山,而且祁连山森林的主要建群树种是青海云杉,所以了解祁连山森林的历史变迁,对应研究青海云杉历史时期的分布状况,对今后恢复和发展青海云杉有重要的价值。虽然青海云杉在全球分布很广,但是它属于生态幅较窄的植被类型。它要求一定的水热条件,即需要温凉的气候和比较分明的四季,冬季有一定的积雪覆被。但决定云杉林分布最为重要的指标在热量方面莫过于最热月的温度。根据山地云杉林的分布高度与温度关系来看,一般来说,山地云杉林分布上限的最热月平均温度约为10℃,下限为15℃,低于或高于这一温度,都可能使云杉林的生长受到抑制。在水分方面,云杉分布地区的年平均相对湿度通常均不少于60%,年降水量高于400mm,特别是在生长季要求充足水分条件,满足这种生态条件的邻近诸山,都存在以云杉为主的山地寒温性针叶林。根据数学模型和最热月均温与针叶林分布上下限的相关,推算出某地寒温性针叶林云杉分布高度的理论值。 消失原因 青海云杉在祁连山的退缩,在六盘山和大青山消失,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据研究,全新世期间气候没有多大变化,是冷暖交替的小波动,这种变化只能引起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分布高度的上下摆动,不会导致其消失。是地震。 2:。认为因素:祁连山、六盘山、贺兰山、大青山地处农牧业交界地带,人类活动频繁。 分布规律 决定森林植被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热量和水分条件。在地球表面,热量随维度而变化,水分则随经度位置,亦即距海洋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而变化。因此,一定维度和经度相结合的具体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条件相结合的特征。从而决定了植被在一定地理位置上的存在和分布规律。随维度和经度的递变,植被的地理分布也沿着维

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平原西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2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地处贺兰山的中段东侧,并以山脊为界与西侧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区内自然环境 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是我国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高等植物有655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沙冬青等6种;陆栖脊椎动物有1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林麝、兰马鸡等16种。该保护区的建立对研究半旱地区植被发展、演替及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面积6.1万公顷。1982年建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干旱风沙区水源林及生态系统、地质剖面等。贺兰山为一 南北向山地,最高峰3556米。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明显,海拔1900~2900米分布密集的青海云杉林,生长发育良好,是干旱地区的森林基地。 保护区坐落在北温带草原向荒漠过渡地带,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中部峰峦重叠,沟谷狭窄,地形险要,两端坡缓而干旱,海拔在1400~3500米之间,主峰位于苏峪口北部的俄勃疙瘩,海拔3556米。它阻隔了腾格里沙漠东移和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成为北疆的屏障(图1)平均温-0.9℃,年降水量420毫米,并随海拔上升而递增。无霜期129天。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山麓~2000米为山地灰钙土;2000~2600米为普通山地灰褐土;2600~3100米为中性山地灰褐土,31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土。 贺兰山位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南北长约250公里,东西宽约20-40公里,海拔一般为2000-3000米,主峰俄博疙瘩位于主分水岭西侧的内蒙古境内,海拔3556.1米。习惯上把贺兰山分作南、中、北三段,三关口以南为南段,三关口至大武口间为中段,大武口以北为北段。这次植物考察的范围约当北纬38度21分-39度22分,东经105度44分-106度42分,介于三关口至柳条沟之间,即包括贺兰山的中段和北段,长约140余公里,东西两侧包括山前洪积扇平原在内,平均宽约40公里,面积接近6000平方公里。贺兰山隆起于中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此后,一直到新生代老第三纪,经受了长期地剥蚀与夷平,成为海拔不甚高大 的准平原。当时贺兰山及其周围广大地区在盛行信风控制下,炎热带干旱,属于亚热带气候。新第三纪期间,由于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贺兰山及其周围高大山系和高原强烈上升,古地中海消退,从而改变了以前行星风系环流形势,转由季风环流所控制。但是,由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大陆腹地,降水量很少,同时气温有所下降,大陆性气候进一步强化,贺兰山也深受其影响,气候干寒。更新世末冰川逐渐消退,气候趋于变暖,自然景观也变得

天山雪岭云杉林

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 天山雪岭云杉林 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将长着针叶的树木统统称之为松树,直到有一次在巩乃斯林场,我网站突然站立在雪岭上的树群大喊快看松树时,旁边有位从事高山植物分类的专家不留情面地当众纠正:那不是松树,那叫雪岭云杉。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雪岭云杉这个名字,而在那一刻我被这个名字镇住了。 我真佩服给这种树命名的人。一种树和云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什么?如果他没有极高的身量,如果他不是长在峰林之上,那么,给他什么命名都可以,。云和杉结合在一起,便充满了想象的成分,甚至多了点浪漫感。 而雪岭云杉更进一步确定了这个树中英雄的出处。他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北坡的雪岭、昆仑山西部和准噶尔西部的山地上,东西绵延1800余公里,并与西天山一同进驻到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荒漠带最主要的山地常绿针叶林。它生长于海拔1500—2800米的山地。雪岭云杉树伟岸高大,一般都在二三十米高,在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下树可高达六七十米。最近,沙漠气象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树木年轮的取样中发现了有着

651年树龄的天山雪岭云杉活体年轮,这时迄今在新疆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树木,称他为“新疆云杉之王”毫不为过。 据说,这棵树是在天池一带发现的,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也是在这片区域,我曾与云岭雪杉的亲密接触。 那是几年前,为寻找在博格达峰山难中失踪的3位香港登山队员,我们从天池的海西深入到天山腹地。放眼望去,雪岭云杉依山势排列,层层叠叠,密密匝匝,仿佛是无数绿色的琴键,奏出山泉跌宕的叮咚。与这些高大的云杉为伍的,是数米高的蔷薇,忍冬等一些灌木丛。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制造着复杂和蓊郁,使明澈的阳光难抵最原始的深处。 我明显感觉到所有的树木都攥足了劲拼命向上----那里有阳光和天空,而不幸倒伏下的树干,慢慢地变霉变黑,但他却成了云杉幼苗的温床。小树在他的躯干上面钻出来,吸取着她毕生的养分,怀着它的志向,一天一天长高。那是它的孩子,在完成未尽的事业。 天下雨了,是那种天山特有的突如其来的豪雨,千万根雨的手指在我们头顶指指点点。呼啦一下,我们都躲进雪岭云杉下躲雨。抚摸着粗糙的树干,抬头蔡发现笔直的主干上,侧枝排列有序,疏密有致,但枝叶绝不张扬,一律收束,形成窄长的树冠,仿佛天赐的华盖。 远眺雪岭云杉,给我的最初感觉,它就如同一个身着黑披风的剑客,用背影挡住一切,峡谷冷硬的风只能轻轻掀动20披风的下摆,枝叶尖梢的掣动,只能让树干看上去更加沉默。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分析

2016年1月防 护 林 科 技 J a n .,2016 第1期(总148期) 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N o .1(S u m N o .148 )文章编号:1005-5215(2016)01-0010-03 收稿日期:2015-10-28 作者简介:李莎(1980-) ,女,甘肃武威人,大学,技术员,主要从事林业生态研究,E m a i l :105779436@q q .c o m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分析 李莎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胡杨林管理站,新疆阿克苏843200 )摘 要 以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00m?100m 青海云杉林样地为试验地,采用野外测定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青海云杉林地土壤含水量二土壤温度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及土壤温湿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三研究表明:试验地青海云杉林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其含水量逐渐减小,0~30c m 土层属于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30~60 c m 土层属于土壤水分活跃层三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其温度亦逐渐减小,土壤变异系数在不同深度土层呈现出先高(0~10c m )后低(10~30c m )而后又高(30~60c m )的变化特点三土壤温湿度两者之间拟合公式为y =0.0831x -5.2598(R 2=0.4892,P <0.01 )三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变化特征;祁连山 中图分类号:S 714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 .i s s n .1005-5215.2016.01.004V a r i a t i o nF e a t u r e s o f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H u m i d i t y o f S o i l f o r P i c e a c r a s s i f o l i a P l a n t a t i o n i n Q i l i a n M o u n t a i n s L i S h a (H u y a n g l i n M a n a g e m e n t S t a t i o n s ,A w a t i C o u n t y ,X i n j i a n g A k s uP r e f e c t u r e ,A k s u8432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a k i n g 100m?100m p l o t s o f P i c e a c r a s s i f o l i a i nD a y e k o ub a s i no fQ i l i a n M o u n t a i n s a s t e s t i n gg r o u n d b y a d o p t i n g m e t h o do f f i e l dm e a s u r e m e n t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a n a l y s i s .C h a n g e r u l eo fm o i s t u r e c o n t e n t o f s o i l a n ds o i l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h u m i d i t y o f s o i lw 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s e a r c hs h o w s t h a t t h e s o i l m o i s t u r e d e c r e a s e g r a d u a l l y 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o f d e p t ho f s o i l l a y e r ;0-30c ms o i l l a y e r i s t h e r e l a t i v e l y s t a b l e l a y e r w i t hs o i lm o i s t u r e ;30-60c ms o i l l a y e r i s a c t i v e l a y e rw i t h s o i l c o n t a i n i n g w a t e r ;s o i l t e m p e r a t u r e g r a d u a l l y d e c r e a s e s 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s o i l d e p t h ;t h e v a r i 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o f s o i l d i f f e r e n t s o i l d e p t hs h o w sv a r i e d f e a t u r e s :f i r s t h i g h (0-10c m )a n d t h e n l o w (10-30c m )a n d t h e nh i g h (30-60c m );t h e f i t t i n g f o r m u l ao f t e m p e r a t u r ea n dh u m i d i t y o f s o i l i s y =0.0831x -5.2598(R 2=0.4892,P <0.01). K e y w o r d s P i c e a c r a s s i f o l i a p l a n t a t i o n ;h u m i d i t y o f s o i l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f s o i l ;v a r i a t i o n f e a t u r e s ;Q i l i a n M o u n t a i n s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 适宜的土壤温湿度更有利于植物生长,也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三土壤湿度作为林地土壤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土壤水分的渗透或运移综合反映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二植物对土壤的作用以及土壤环境状况等,在这些生态环境因子中,土壤温度对土壤水分的作用尤为明显,土壤水分的温度效应历来受到生态学家们的 关注[ 1,2] 三地处祁连山北麓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其建群种或优势种青海云杉分布在祁连山北坡,生长的土壤土层较薄,加上季节冻土的存在,研究其土壤温湿度变化规律 意义重大三另外从土壤水热耦合运动理论出发来讨论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有许多困难,而且需要通过 控制性试验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3 ]三因此,本研究 主要通过大样地多重复土壤剖面法取样和测定进行青海云杉林地土壤温湿度变化规律研究三 本研究选择建立在祁连山北坡的100m?100 m 青海云杉林样地为试验地, 通过土壤剖面法进行土壤含水量取样和土壤温度测定,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土壤温湿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为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经营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三 1 试验区基本情况 试验区位于祁连山中段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 蹄区西水乡西水林区的大野口流域,该流域面积

极小种群实施方案定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提要 (1) 1.1.1 项目名称 (1) 1.1.2 项目主管单位 (1) 1.1.3项目建设单位 (1) 1.1.4 项目实施单位法人代表 (1) 1.1.5 项目建设性质 (1) 1.1.6 项目建设地点 (1) 1.1.7 建设规模及内容 (2) 1.1.8项目建设期限 (2) 1.1.9 项目建设总投资 (2) 1.2 项目设计依据 (2) 第二章背景和基本情况 (3) 2.1、项目背景 (3) 2.2实施对象 (7) 2.3物种现状分析 (7) 2.3.1形态特征、分布现状、致危原因 (7) 2.4保护状况 (8) 2.5致濒原因分析 (8) 2.5.1生境破坏 (8)

2.5.3生存能力脆弱 (9) 2.5.4保护措施针对性不强 (10) 2.6保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2.6.1认识不到位,保护意识淡薄 (10) 2.6.2法制和政策体系不完善,执法不严 (11) 2.6.3科技支撑体系落后,成果推广应用不力 (11) 2.7拯救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12) 2.7.1延缓物种灭绝,维护生态平衡 (12) 2.7.2保存种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12) 2.7.3全面提升野生植物保护能力 (13) 2.7.4提高履约能力,树立良好形象 (13) 2.7.5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林权制度改革 (14) 第三章拯救保护思路与目标 (15) 3.1指导思想 (15) 3.2基本原则 (15) 3.3拯救保护目标 (16) 3.4拯救保护技术路线 (16) 第四章拯救保护措施 (18) 4.1就地保护 (18) 4.2种苗繁殖试验 (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