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定位

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定位

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定位
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定位

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收稿日期:2006-03-01作者简介:任保平(1968—),男,陕西凤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

后。

钞小静(1982—),女,陕西佳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2006年5月

第33卷第3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Sh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 Edition)

May, 2006

33 No. 3

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及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定位

任保平,钞小静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710069)

摘要: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各国工业化道路也各有其特点。目前在新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正在由旧工业经济时代向新工业经济时代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世界工业化发展出现了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趋势。从中国工业化的现状出发,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和中国传统工业化发展中的经验教训,针对世界工业化发展

的新趋势及其对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挑战,努力做好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十分重要。

关键词:工业化道路;世界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图分类号: F4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5957(2006)03-0018-07

新型工业化是在中国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而又遇到以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工业革命挑战的背景下而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的“新”

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新的;二是相

对于中国的传统工业化来说是新的。因此,要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实质,并找出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路径,就必须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分析当前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挑战,并

在此基础上作好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

一、世界各国的工业化道路及其特点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各国工业化战略的演变各有其特点。作为工业化发端者的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后工业化国家的发展

中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各不相同的工业化战略和路径。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及其特点。

世界工业化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发端的,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是由西欧开始的。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其工业革命是自发产生和进行的,属于原发型的工业化国家,其工业化开始的标志是机器制造

业的出现和机械化生产的普及。由于英国实行工业化的时候,世界其他国家尚未完成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国内外市场需求主要是轻

工业品,因此英国的工业化从纺织业开始,为其工业化提供了资本积累和各种准备。在英国工业化的基础上,法国、比利时、瑞士和德国“把英国看成是技术创新的先驱”[1](P52),他们在向英

国学习的过程中,也从纺织业开始发展轻工业,掀起了席卷欧洲大陆的工业化浪潮。随着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出现,交通系统的创建,汽轮和铁路成为欧洲工业化的推动力量。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出现,电能的发现和使用为欧洲工业化提供了新的因素,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扩大了欧洲工业化的能源基础,促进了欧洲重化工业的兴起。在此基础上,建筑业、建筑材料业、印刷业进一步兴起,使欧洲的工业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欧洲的工业化,在技术创新中出现了有目的的研究,许多大型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研究部门,工业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开始向超大型企业的方向发展,自动化和信息化成为欧洲工业化发展的新因素。

美国的工业化是从建国以后和南北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在这一时期由于北部新兴的大型企业的创立,电报网和更多铁路的建造,促使了钢铁、军备、造船、纺织、服装工业进入到了繁荣时期。从南北战争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工业进入到了大企业时期,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钢铁市场的扩大,电力的广泛运用,金融业的发展,使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起来,促使了大型企业的成长,产生了股份公司,出现了托拉斯、康采恩等垄断集团组织。二战期间,美国新兴工业不断涌现,飞机工业、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迅速发展,从而成为世界工业的领导。在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掀起了信息化浪潮,

“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与电信相结合的信息网络的普及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2]。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使美国工业化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使其成为当代世界工业化方向的领导者。

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史过程来看, 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走完了以“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学物质”的旧工业时代,而进入到了“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新工业经济时代,新的科技革命促进了新的产业革命,改变了旧的产业结构,形成了产业的高知识化和高新科技化,“以智能化的微制造科技为主导的新科技革命,以人工生产化学物质,亦即物质的深层次循环式生产和利用为主要标志的新生产力和新产业革命,以社会化、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体制革命,以及以形成人类与自然相统一的大自然价值观和人类创造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革命”[3],使欧美国家的工业化进入到了新工业革命时代。在新工业经济时代,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结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了基础,信息化带动了工业的现代化发展,两者相互推动,形成了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新趋势。

综观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其特点是: (1)它们都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依靠个人力量自发地发展起来的。英美两国实现工业化,都处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市场经济较发达,资本的积累和集中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加上土地所有权变革及英国在贸易方面的强大地位,为通过个人力量的自我扩张来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引发个人投资来推动工业化。(2)工业化发展的直接目标是追求利润,且在资源配置上,政府干预极少。厂商的本性就是为了追逐利润,工业

化发动是由私人发动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其工业化过程中政府的干预极少,而且还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保证本国工业化

的顺利进行。为了追求利润,英法等国都特别重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更多的是利用本国市场,在开拓本国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国外市

场”[4](P1)。(3)工业化所需的资本主要来自于对国内外的掠夺。英国

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圈地运动”及大规模的对海外殖民地掠夺

实现的。而美国则是通过黑人奴隶贸易,掠夺印第安人及剥削实现的。(4)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资源使用方式是先污染,后治理,再向发展中国家转

移。发达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和重工业化时出现了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

高污染,“那时欠发达国家处于农业社会,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掠夺欠发达

国家的资源来实现工业化。现在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结构性转换的一个方

面就是将高污染的行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5],一方面通过污染行业的

转移,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工业的技术含量,降低资源消耗,推行柔性化生产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变工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5)技术革命和

产业革命是其工业化的推动力量。从欧美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历史进程来看,其工业化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是在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基础上实现的,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两次科技革命基础上产生的产业革命、思想革命和社会的变革都为欧洲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准备,在二战以后产生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为欧美国家的工业化赋予了新的内容。工

业化与信息化是前后相继完成的两大任务,工业化是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其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标志。这些国家的工业化为其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培养了专业人才,同时信息化也改变了工

业的产业结构,形成了工业产业结构的高知识化和高科技化,在工业化发

展的基础上自然地进入到了信息化阶段。

(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道路及其特点。

二战以后,随着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其经济也开始走上独立自主

的发展道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开始通过工业化来

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是在世界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的背景下进行的,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入了高级阶段,世界工业技术走向

成熟,新的工业领域和工业部门不断地在产生,国际经济技术一体化初步

形成,世界贸易广泛展开。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因而发展中国家属于后进型工业化国家,他们是在一个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世界中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的。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

过程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中国家以恩格尔定律、刘易斯的二元经

济理论、普雷维什的贸易条件恶化论、赫尔希曼的平衡发展理论为依据

实行工业化,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优先发展工业。

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1)在工业化的次序上,

遵循轻纺工业———重化工业———深加工工业的发展顺序。以轻工业

的发展来积累资金,支持重化工业,并在此基础上向重化工业领域发展。

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以后,首先选择了纺织业、成衣业、食品业等劳动密集型的生活资料产业,以解决当时所面对的失业和对消费品的依赖问题。1970年代在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家用电器、化学仪器、炼油、

电力和煤炭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1980年代以来,针对新科技革命的

挑战,工业化的重点开始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汽车、造船、化工和电子工业。(2)在工业化方式上,主要实行了三种:一是由进口替代转向外向型的工业化方式。以巴西、智利为代表,国内制造业的投资由私人和政府共同负担,国家实施一套刺激机制,把企业的投资引向所期望的方向,以进口替代作为工业化的开始。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提高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再转向出口,实行外向型的工业化。198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都以“私有化”、“自由化”和“国家化”为中心对外向型战略进行了补充和深化,政府放松对经济的控制,重视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减少国家对工业化的直接干预。放松贸易保护,扩大进口,鼓励出口,并实行有利于出口的汇率政策。二是通过集中发展资本品和中间产品来实施工业化。如印度、前苏联和中国,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主要是初级商品,利润少,竞争力弱,出口困难,在工业化中要优先发展资本品和中间产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立自己的工业化基础,并在工业化实施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三是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方式。以韩国和台湾为例,在经济开放程度大大提高、比较利益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以出口导向为方式实施了工业化。(3)在工业化战略上,发展中国家都实行了赶超战略。发展中国家经济独立以后,为了建立自己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都实行了赶超型的工业化战略,在赶超型战略的实施中,一方面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国家力量推进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为了实现赶超战略,忽视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以资源的高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来实现赶超型的工业化战略。同时由于实行工业化的赶超战略,单方面

考虑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的改造,所以形成了大量过剩的劳动力,出现了严重的失业。

二、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中国工业化的挑战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生态化趋势日益明显。随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化浪潮的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电子技术、计算机的发明、信息技术以及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产业群的兴起,使新材料、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激光、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增长方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信息化时代迈进,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换,要素的跨国流动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也日益加深,全球化也对世界工业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市场化也成为世界工业化发展的一个显着特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总结早期通过国民经济计划化来实现工业化得失的基础上,开始转向市场化,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促进其工业化。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世界各国在总结传统工业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从而危及到人类生存的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上来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和生态化的趋势不仅改变了世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而且使得世界工业化从传统工业时代的旧工业化向新工业时代的工业化转变,世界工业化出现了新的趋势:

(1)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新工业经济时代,信息和服务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使信息的投入可以在某

种程度上替代物质材料和能源的投入,价值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可以通过知识和信息的投入而实现。因此,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日益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目前一般发达国家和地区信息产业占GNP的比重为40% -65%,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为25% 40%,发展中国家一般在25%以下。”[6](P6)如,美

国1990年为75%, 2000年为90%,据乔—20—根森和奥利那等人的测算,

到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美国劳动生产率增加中有1/2到2/3是由于信息技术带来的。”[7]在新工业经济时代的工业化中,不仅促进了信息产

业的发展,而且促使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

热点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力量。目前发达国家的产业、就业、城

乡结构及人均GDP已发生飞跃性的变化,产业结构的重心由工业转到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高技术产业已占GDP的20% -30%,并且就业结构重心

相应地由产业工人转到服务型的脑力劳动者。2000年7个最发达国家第

一产业就业人员仅占3. 3%,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7. 7%,第三产业就业

人员比例高达69. 0%。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国家开始调整自己的产业政策,把信息技术及其新兴产业作为自己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2)工业化方式和进程的改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现象,跨国金融交易日益增长,全球贸易量迅速上升,全球生产迅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大趋势,这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方式和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发达国

家来看,经济的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同时并存,

相互作用,使发达国家的资本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

的地位日益提升,极大地改变了发达国家工业经济竞争力的特征、范围以及企业层次上的组织结构,影响着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从发展中国家来看,“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化方式的转换”[8](P22),过去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主要依靠本国的自然资源条件,其工业品的市场需求以国内市场为主,出口技术水平相对比较低的产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需求由国内转向全球,原有基于自然资源和

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难以维持其竞争力,需要寻找新的竞争优势。

(3)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发达国家由于制造业成本的增加、环境压力的增大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制造业从总体上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的重点从产品制造转向了研究开发和为客户服务,制造业则转移或者外包。这样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趋势。发达国家的工业结构由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部

门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部门为主,大量制造业转向了发展中国家。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对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占世界的份额不断在上升,但是中国制造业没有核心技术,企业规模小,产出率低于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也比较低。因此,在世

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压力下,要积极促进技术进步,在制造

业转移的背景下进行结构升级。

(4)可持续发展原则对世界工业化的发展形成

了新的约束。世界各国传统的工业经济增长是以粗放型为起点的,这种工业化方式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费,形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在总结传统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把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这一原则提出以后迅速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尽管目前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发达国家强调可持续性,发展中国家强调发展,存在着不一致性,但是这一原则在当前世界工业化发展中已经成为被广泛接受的理念,对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方向形成了新的约束。

中国的传统工业化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在封闭性的环境中利用本国资源,通过国家工业化的方式发动和推进的。从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来看,世界工业化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以新工业革命为背景的信息化时代。但是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主体进入到了中期阶段,部分地区进入到了高级阶段,还有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世界工

业化发展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新趋势给中国的工业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其一,信息化的挑战。当代工业化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是新技术革命,

新技术革命则以信息革命为标志,这在新的更高的层次上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促使社会生产由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我国力求在高新技术的全球发展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很有限,尤其

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方面明显落后。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弱,驾驭经济全球化的能力弱,经济竞争能力弱。

其二,全球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是生产全球化,生产不

仅决定流通,而且从根本上决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向和力度。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境外生产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出口贸易,而我

国企业基本上还停留在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和国内生产、国际销售的传统状态之中。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竞争的劣势是技术劣势和综合实力的劣势,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加大了中国工业经济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难度。

其三,工业经济竞争力的挑战。我国的工业与国际工业化水平相比较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企业规模方面,我国独立核算企业、国有企业、规模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都比较小,化学工业、石油加工业、钢铁工业的平均规模的国际差距很为突出。“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生产规模只有世界500强的6. 5%,平均的营业收入只有500强的5. 3%。”[9](P9)在工业生产效率方面,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同时工业的生产设备、产品质量、研究和开发能力与国际水平相比较差距更大,这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特别是在研究和开发能力方面,技术开发投入不足,“我国大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近年以来一直在1. 2%左右徘徊,而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技术研发经费的支出一般在3%以上,世界500强中工业企业的投入比重为5% -10%,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比重达到10% -20%”

[10](P45)。由于研发投入不足,制约了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我国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其四,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工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

境被严重破坏。而目前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和追求经济增长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在工业化发展战略上要做到人、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这给中国的工业化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三、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定位

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路径的新设计,也是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在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过程中,关键是要搞好定位问题。从中国工业化目前的现状出发,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和中国传统工业化发展中的经验教训,针对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新趋势,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来定位中国的新型工业化。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与特征的定位。

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任务以来,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新型工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从不同方面研究了新型工业化。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研究来看,人们都把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界定在四个方面: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发展和充分就业,但这只是对新型工业化内涵的表面认识。新型工业化是在中国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而又遇到以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工业革命挑战的背景下而提出的,其本质内涵在于: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必须在加快完成工业化目标的同时,启动和叠加信息化时代的任务,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同时完成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双重目标。因而新型工业化不仅是指工业本身的发展,而且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型,它是社会发展由落后到现代的转型,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型。

新型工业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新的。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的过程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而中国的新型工业化是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加速完成工业化进程和发展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先污染,后治理,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资源使用方式,而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而我国人口多,劳动力供给大,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以充分就业为先导,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还要实现充分就业;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依靠私人力量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在所有制结构选择上,要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强调民间投资对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作用;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与其市场化发展是相同步的,市场机制对其工业的投资规模、方向和速度起到了调节作用,而我国的工业化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利用计划机制发动起来的,新型工业化在经济转型、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下提出。二是相对于中国的传统工业化来说是新的。表现在:我国传统的工业化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为基础,通过扩大工业的规模,提高工业产业的从业人员规模来实现工业化,而新型工业化是以集约型经济增长为基础的,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强调利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传统工业化的目标是建立工业化的体系和物质基础,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完成工业化的任务,另

一方面实现工业的现代化;我国传统的工业化是在闭关锁国的环境中发展的,主要利用内部资源来发展工业,而新型工业化建立在开放经济的基础上,强调积极利用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实现新工业化。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和任务定位。

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要加速完成工业化,另

一方面要提高工业的现代化水平。从这一目标出发,要实现新型工业化还有许多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些任务有: (1)促进工业化进程的深化。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深工业化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因此要抓住机遇,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避免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道路。(2)加快农业工业化的进程。

农业工业化是中国新型工业化不可缺少的内容。由于“我国是在传统农

业部门没有得到根本改造时提前发动工业化的”[11](P198),因此在走新工业化道路时必须正确处理好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把农业的工业化作为新型工业化不可缺少的内容。(3)加快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重点发展信

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技术产业;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通过竞争机制的作用和优胜劣汰的机制,形成企业技术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和外在压力,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武装。(4)转变工业经济

增长方式。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强调利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既要实

现快速增长,又要追

求科技进步。(5)推动工业化发展的市场化。建设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逐步发育

完善国内资本市场;在市场机制作用发挥的基础上,在新型工业化实现中

使政府职能得到切实转变。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定位。

与发达国家和中国传统的工业化相比较,我国新兴工业化的内容有: (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我国是一个后发展国家,在新型工业化的建设中,可以参照和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信

息和技术为动力,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业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完成工业化任务

的同时,提高工业的现代化水平。(2)以可持续发展指导工业化。我国传

统的工业化为了在短时期内建立工业化基础,以高投入、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发展了工业化,而新型工业化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要特别强调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

效利用,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

工业化的社会成本和经济代价。(3)以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是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现代技术科学和现代社会科学

在工业领域广泛地综合运用的过程,它强调工业领域科技含量的提高,因

此新型工业化的目标是实现工业的现代化。目的使新型工业化建立在当

代最新科学技术基础上,使整个国家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4)实现充分就业。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较低,所以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以充分就业为先导,在新型工业化的实现中努力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弱点和弊端,在新型工业化的实现中强调充分就业,实现

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定位。由于新型工

业化是中国经济在转型背景下的发展战略转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发展战略创新推动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1)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创新。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后发的工业化国家,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

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利用全球信

息化的最新技术成果带动工业化,促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进程相互推动。(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吸取发达国家和中国传统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在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走资源

节约和环保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资源节约、环保型的工业化经济体系;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作为新型工业化的目标,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在工业发展中要处理好工业化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工业发展的持续能力。(3)以科技进步为动

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抓住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为实现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鼓励科技创新。鼓

励在工业的关键技术领域和工业技术发展的前沿核心技术领域进行创新,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把科技的产业化放在新型工业化和科技发展的突出地位,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4)实施工业化

的技术创新战略。在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要实施自主技术创新战略。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跟踪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在那些对

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科技领域不断

进行自主创新,尽可能地使自主技术创新与世界科技新趋势保持同步。(5)

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创新。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对经济增长起作用的劳动已不是简单劳动,而是掌握一定知识和技术的劳动。劳动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在于投入的劳动力的质量,而不是劳动力的数量。显然,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就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面是教育投资。新增长理论指出了教育投资所产生的规模递增、效益递增的外部效应。因此,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需要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新型工业化培养人才;提高工业劳动者的素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人才激励。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先进制造技术导论课程论文 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材料132 姓名: 论文题目: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指导老师: 二〇一六年五月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角度展开问题讨论,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所遇到的瓶颈、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制造业在外部环境下发展的误区警示四个点进行主题的分析。特别提到了当今制造业提改革却过于概念化的问题,即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误区警示。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警示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 n d u s t r y College of Oce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XXXXXXXXX Abstract: The discussion was expanded from the basic view tha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subject was analyzed under the four subtitl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encountering bottleneck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warnings of its evolution. Especially, the issue of conceptualizing reform in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s mentioned. Keywords: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trend warning 引言 制造业是一国启动工业化、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制造业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和实现创新的舞台。没有制造业,所谓科学技术的创新就无处体现。国民经济中制造业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制造业已拥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发展历史,是我国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面对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机遇千载难逢,面临挑战前所 未有。本文在系统梳理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为塑造我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建言献策。 从生产手段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随着信息技术 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普及水平的提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日益渗透融入到产品 研发、设计、制造的全过程,推动产品的生产过程产生了重大变革。一方面,研发设计技 术的数字化、智能化日益明显,缩短了设计环节和制造环节之间的时间消耗,极大地降低 了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成本; 另一方面,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在生产中得 到广泛应用,“机器换人”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重要手段。国际 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器人总数已经超过百 万台。同时,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平台不断涌现,全球的产业链、创新链的运转更为高效,异地设计、就地生产的协同化生产模式已经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和采用。 从发展模式看,绿色化、服务化日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新趋势。生态环境与生产制 造的矛盾日益激化,推动了全球工业设计理念的革新和传统技术的改造升级,以实现资源 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小化。欧美的“绿色供应链”、“低碳革命”、日 本的“零排放”等新的产品设计理念不断兴起,“绿色制造”等清洁生产过程日益普及, 节能环保产业、再制造产业等静脉产业链不断完善,都表明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目标已经 成为制造业的共识。而低能耗、低污染的产品也逐步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中怡康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国内空调市场中,节能变频空调销售占比已经达到58.5%,同比上涨37%,显示出消费者对节能型产品的热情与日俱增。同时,服务化也已经成为引 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制造业走向高级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制造业的生产将从提供传统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生产、制造与 研发、设计、售后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美国制造业的从业人 员中,有34%是在从事服务类的工作,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占整个制造业产出的20%—25%。 从组织方式看,内部组织扁平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已成为制造业培育竞争优 势的新途径。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传统的工业化思维以层级结构管理企业的内部运行,以串 联结构与上下游企业共同形成产业链条,强调管理组织等级分明,强调企业业务“大 而全”,难于适应市场和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而当前的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与分享,要求减少企业管理的内部层级结构,在产业分工中注重专业化与精细化,企业的生产组织 更富有柔性和创造性。例如,海尔通过不断合并业务单元、削减边缘业务等方法来实现企 业运作的扁平化,将8万多员工变成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的“小海尔”模式,最小的自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阶段作出的、将载入史册、有世界影响的重大战略决策。(2020年时,一个将具有14亿人口的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中国,将超过现有27个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口的总额(9.265亿),从而使全球范围内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的比重大大提高,加速整个世界的工业化进程,这无疑是一件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如何深刻理解、正确实践这一重要决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国之大事、党之大事、民之大事,不得不察。 下面谈三个看法,跟大家交流学习上述论述的体会,不足之处望各位批评。 一、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所谓工业化,一般认为工业化是指从传统的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向以现代的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工业化的三大特性:一是过程性,工业化不是一个时刻概念,而是一个时期概念;一个国家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往往要化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比如英国从18世

纪30年代工业革命发生到19世纪40年代它基本实现工业化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比如我国从建国后即推进工业化的进程,经过50多年的努力,至今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艰巨的历史任务;二是先进性,强调的是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的转变,先进具有相对和动态的含义,相对是对传统来讲的,动态是说先进本身也具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比如机器化工业与手工业相比,是现代工业,而电气化工业与机器化工业相比是现代工业等等;三是体系性,强调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转变,而不单单是工业的发展;不仅工业要用先进技术武装,而且其他产业也要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整个经济体系的的现代化,包括价值观念的更新、生产方式的变迁、经济组织方式的演变,经济结构的演进、经济体制、制度的改革等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不同历史阶段含义不同。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这是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工业化作为承上启下的阶段不可逾跃。道理很简单,只有工业化,才可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装备,知识经济才能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比如信息产业、计算机产业、基因工程等产业的关键设备如芯片等都是工业经济的产物。工业化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代化作为一个社会发展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的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

未来世界和中国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世界和中国科技发展 趋 势 分 析

目录 前言 (1) ▍1、形成(becoming) (2) ▍2、知化(Cognifying) (4) ▍3、屏读(Screening) (7) ▍4、流动(Flowing) (8) ▍5、重混(Remixing) (10) ▍6、过滤(Filtering) (11) ▍7、互动(Interacting) (12) ▍8、使用(Accessing) (13) ▍9、共享(Sharing) (15) ▍10、开始(Beginning) (16) ▍11、提问(Questionning) (18) ▍12、颠覆(Disruption) (19)

前言 跟30年后的我们相比,现在的我们就是一无所知。必 须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尚处于第一天的第一个小时——开始的开始。 我想讲一讲未来20年的技术走向。技术都会有一个前 进的方向,我把它叫做必然,就是这个趋势像重力一样,一定会发生。比如有了芯片、电波等,必然会出现互联网,会出现手机。 我不想讲苹果会不会取胜,特斯拉会不会取胜,中国今后怎样,美国将来怎样,这不是我说的必然。 我说的是一种总体趋势,我相信这些趋势是可以预测的,但是它的细节无法预测,比如电话一定会出现,但苹果不是;网络一定会出现,但Twitter不是。我想讲一些长期的趋势,这种必然的趋势都是交织在一起的、互相依赖的,但最后朝同一个方向前进。

▍1、形成(becoming) 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升级 这是我的书《必然》中的第一章,就是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另外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流动的状态,都在不断地改变。 下雨时每一滴水会如何进入到山谷,这个路线是肯定无从了解的。但是你一定知道方向——因为有重力,所以必然向下。 而类似于必然发生的「重力」,商业趋势也是必然的,总体趋势一定能够预知。 我们是有选择的。在未来,新的技术必然会出现,我们可以选择想要新技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 “到底出现什么”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而今天聊到的必然趋势,互相依赖互相支持。在未来,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另外的东西,都在流动和改变。这样一种流动是时常在发生的。 比如有形的产品变成了无形的订购服务,过去在商场才能买到商品,但是现在,你可以在网上购买相应的服务,服务的一部分包含了你需要的商品。 比如从硬件到软件,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软件,这也是流动的趋势。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对策doc15(1)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对策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现代化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制造 业发生了重大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加强,企业竞争中技术创新 的主导地位突显。 1.全球化战略已成为各跨国制造公司抢占世界市场的首选战略 整个20世纪,跨国公司一直是经济全球化的生力军,尤其在第二个50年里,跨国 公司更是飞速扩X,实力之强占据了全球经贸的“半边天”。据统计,经合组织成员 国之间的贸易额近一半都是由跨国公司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构成的。而在全球大 型跨国公司中,制造业无论从企业数量、经营规模,还是利润额等指标来看,都占据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94年的全球综合500强榜单中制造业跨国企业达230家左右,20 03年上升为240家左右。从500强前十名的变化可以看出,十年来世界制造业规模进一步扩大:1994年名列前十名的企业有四家是制造业企业,1995年、1996年均占五家,1998年上升为六家,到2003年已达到九家(注:根据历年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 0强”整理。)。因此,可以说,作为21世纪全球经济活动的主体,跨国公司的 战略意图就代表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扩X,全球化战略 已经成为各个跨国制造公司抢占世界市场的首选战略。当然,这种全球化战略不再等 同于过去通过异地生产或销售来占领市场的传统战略。

2.制造业全球化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传统的制造业跨国公司生产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 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给东道国或其他国家。其特点是:自己拥有生产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由于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在跨国公司,特别是制造业跨国公司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发挥,并将成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发展下去。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的所有权的情况下,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制造业全球化方式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制造业公司掌握产品设计、关键技术,授权国外生产厂商按其要求生产产品,自己则在全球建立营销网络;二是制造业公司在全球X围内建立零部件的加工制造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 在优先考虑利润最大化、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下,近 年来日、美、欧跨国制造公司实行了新的分工,在亚洲建立零部件生产商,加速推进企业联合和技术合作;此外,还建立越来越完整的生产、销售和出口的产业链,加强了连接发达国家企业和亚洲企业的网络。 然而,随着跨国公司纷纷加强对制造技术的控制及将生产、组装工作外围化、外

浅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意义

浅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意义 张小军李燕琴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甘肃天水741020)摘要:本文概括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涵义,比较了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从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道路、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新世纪里,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要赶上发达国家,就要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但更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走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经济发展路子。 一、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涵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就是要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特别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位一体发展目标的文明发展道路。 2、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比较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即相对于两个方面而言的:一是相对西方发达国家二百多年的工业化道路;二是相对我国近百年的工业化道路,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西方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开始,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完成工业化。 完成工业化有两个显著标志,一是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超过第二产业;二是能源和资源消耗增长速度趋于下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与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增长脱钩。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实际上美国在1956年便完成了工业化,其标志是白领工人数字超过蓝领工人,大多数人要处理信息,而不是产品,因此,他们说从工业的“旧社会”进入到了信息的新世纪。也有的学者用“后工业时代”来描述这一过程。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历程来看,由于发展重点在基础工业,像原料工业、动力工业、钢铁工业、重化工、建筑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原料和能源消耗居高不下,所走的是一条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破坏环境的路。虽然使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的发展,但是却付出了巨大而惨痛的代价。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以后,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料和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影响明显下降,大大减缓了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但长期工业化过程所铸造的大量消耗资源与污染破坏环境的传统工业化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继续延续,并通过其“示范效应”向发展中国家扩展。 近二十年来,我国经历了持续、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每年有千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和城市新增劳动力进入城镇,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国民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目前,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最密集的出口加工业基地,我国成为家电、服装以及其他各种轻工产品的

主导未来世界经济 中国应大力发展五种支柱产业

主导未来世界经济中国应大力发展五种支柱产业 [大] [中] [小] 2010年6月14日昆明日报报道,云南省昆明市将花3年半时间,把34.3万亩农田种植面积全部调整为园林园艺、苗木、经济林木种植和滇池湿地生态园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云南省昆明市农业将实现功能、产业结构、生产模式、劳动力结构等方面的大调整。在此基础上云南省昆明市着力发展品牌、特色、生态、高效、节水、外向型农业,加快生态农业发展。通过农田变绿化,云南省昆明市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苗木生产园区。到2015年,云南省昆明市将完成区域布局合理、生产水平高、产业经营力强、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和高效低耗的农业生态体系,形成生态和谐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文明城市。云南省昆明市依托自己的地理环境和产业优势在发展经济中找到了自己未来的产业,进而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事实上,由于廉价劳动力和低资源、环境要素价格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已经动摇,转变失衡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收入,增强内需,这些都迫切要求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中国大力发展新产业。结合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国际政治形势、欧元危机以及世界科技新特点,中国主导未来世界经济应大力发展五种支柱产业: 一、物联网产业。“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与经济浪潮。物联网是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天津正积极着手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圈定产业资源。未来几年,天津将把“物联网”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构筑高端产业高地的重要途径。 物联网武夷山示范区是福建省的两个物联网示范区之一,该示范区以“数字武夷”工程建设为基础,以智能旅游为重点,将来还将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交通、物流、校园、城管、社区、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打造智慧五一旅游度假城市。 2010年6月1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朱炎在当日召开的“2010信息网络创新年会”上透露,2010年年初以来云计算、物联网应用等行业发展迅猛,其中骨干企业增长速度都超过50%。 在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暨第三届上海通信发展论坛上,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朱嘉骏表示,将采取七项措施加速物联网产业发展,并在十二五期间使张江物联网产业迈入千亿级。 二、新能源产业。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等。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已经选择新能源产业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自2010年6月1日中国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四部委联合下发通知,确定上海、吉林长春、浙江杭州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浙江省杭州市加快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已计划将电动汽车产业培育成战略与支柱产业,以此带动杭州低碳型城市的发展。 5辆长安志翔燃料电池车作为出租车,示范运行服务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全世界游客面前展示中国新能源技术成果,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一大亮点。 2010年6月,一家中国香港公司Nokero推出了一款名为Nokero N100 LED灯泡的全太阳能供电电灯产品,这家公司希望这种产品能给全球数百万生活在无电力供应地区的第三世界居民的生活带来光明。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2009年9月25日,中国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先生在北京介绍,中国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种名为可燃冰的环保新能源,据初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预计十年左右能投入使用。中国首次在陆域上发现可燃冰,这使中国成为加拿大、美国之后,在陆域上通过国家计划钻探发现可燃冰的第三个国家。 三、新制造产业。中国在2010年5月的出口同比增长了48.5%,这给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议员提供了新的攻击人民币理由;与此同时,涨薪潮正在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此起彼伏,“中国制造”长期赖以发展壮大的廉价劳动力因素已逐渐改变甚至消失,因此中国必须大力发展与物联网产业等新兴战略性产业配套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较多科技创新的新制造产业。 2010年6月,浙江省湖州市正通过建立推进机制、加速企业上市、加快项目建设等举措,打造一个在中国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端金属生产制造和研发基地。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的总体构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中力量培育化工产业,着力构建煤化工、氟化工、硅化工、石墨化工、石油化工和电石化工全方位发展的化工业体系,打造北方地区最大的化工原材料基地。另外,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计划构筑蒙西经济带重要的风电碳汇基地,打造“风电之都”。凭借风能资源丰富,风电产业起步较早,周边地区火电电源点较多,为风电、火电外送创

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与认识

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与认识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这一国际环境既是历史的发展机遇,又是现实的严峻挑战。 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 1、两极的终结有利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世界格局是指主要国家与国家集团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结构及其表现形态。世界格局是有关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最根本的特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也是对世界形势具有决定影响的国际关系。正确观察和分析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和大国关系的战略调整是21世纪初我们准确把握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确立新世纪对外战略的重要前提。 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的世界。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完全证实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英明预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则进一步指出:“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① 从冷战结束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来看,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 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冷战时期,僵硬的两极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全面对峙不仅抑制了新生政治力量的生长,而且消耗了主要政治力量的实力。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这既有利于现存的政治力量得以充分显示,又有利于新生政治力量的崛起,形成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因为,冷战的终结解除了约束政治力量成长的集团政治框架,扫清了政治力量壮大的障碍。各主要政治力量在新旧格局的转换中,以强化经济科技实力为主要途径,以谋求在未来国际战略新格局中的有利地位为基本目标,集中主要精力于内政外交战略的调整与谋划,使世界舞台呈现出各种政治力量此消彼长的活跃局面。 第二,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为世界多极化奠定了基础。从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苏联的解体、格局的演变、经济和科技地位的提升等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经济与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战后初期,美苏经济实力无与伦比,这是构成两极政治格局的客观经济基础。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和多元化步伐加快,WTO、IMF等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和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俄白哈吉四国关税同盟、十国大东盟等地区一体化组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尽管经济全球化是以国别经济的开放和参与为基础的,但是,其最大特点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公司,而非国家,生产要素的流动超越了国界的限制,并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公司的利益并不总是与一个国家的战略利益一致。这样,国家对国际经济事务的控制力相对减弱。尽管美国作为世界经济超强国家具有控制和影响世界经济的巨大能力,但是,它要建立经济霸权会遇到更多的制约和阻力。经济全球化使封锁、控制等传统手段逐渐失去效力,促使它们在对别国实施经济制裁的时候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而经济的区域化的本质在于经济权力的板块化,那些在经济上已经形成了巨大力量的区域经济集团必然会在政治上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这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的客观规律。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在实践上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温床。

世界农业科技发展与趋势

世界农业结课论文 题目世界农业科技发展与趋势 姓名与学号郝伟明1302001032 指导教师 年级专业小班园林专升本13-1班 所在学院和系林学院 2014年12 月4 日

摘要: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农业也与时俱进的走起了科技兴农的路线,传统农业正在快速向现代农业转变。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企业成为农业应用性研究的主体,农业知识产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各国政府更加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并努力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上述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向与特点,对于明确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方向,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字: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现状趋势 一、世界农业的发展现状 可耕地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但按人口平均计算的耕地面积在这些地区之间差别悬殊。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经济发达国家为0.56公顷,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仅为0.22公顷,其中亚洲仅0.16公顷(1984)。森林以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分布面积较大;草原面积则非洲居首位,亚洲其次;其中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也有很大差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已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农业生产技术的新进步表现在:个别作业环节的机械化已发展为整个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形成机械化、自动化的综合系列;化肥、农药的施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且更趋高效化,生长剂、塑料薄膜等化工产品的应用也更加广泛;除传统育种技术外,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也开始在农业中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人工控制生物遗传特性的能力,为获得更加高产、优质和抗逆的生物品种提供了可能。所有这些,加上核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的应用,已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产量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获得了突破性的提高。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农业国。除了如中国等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以外,许多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后,对原来的土地制度等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但它们不仅仍受资本主义世界的剥削,而且尚未摆脱国内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多数国家尚处于传统农业阶段,有的还保存着原始的游牧农业和刀耕火种式农业。饲料、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主要依靠自给。农产品除一部分特产品供出口外,也以自给消费为主,商品率很低。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单一作物经营的局面长期未能彻底改变,农业人口庞大,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量水平都很低。 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就是将工业要素投入农业来替代传统要素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以机械作业替代畜力和手工作业;以化肥等工业投入要素替代农家肥等

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及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定位

收稿日期: 2006-03-01 作者简介:任保平(1968—),男,陕西凤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钞小静(1982—),女,陕西佳县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2006年5月 第33卷第3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Sh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 Edition) May, 2006 Vo.l 33 No. 3 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及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定位 任保平,钞小静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710069) 摘要: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各国工业化道路也各有其特点。目前在新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正在由旧工业经济时代向新工业经济时代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世

界工业化发展出现了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趋势。从中国工业化的现状出发,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和中国传统工业化发展中的经验教训,针对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挑战,努力做好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十分重要。 关键词:工业化道路;世界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图分类号: F40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5957(2006)03-0018-07 新型工业化是在中国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而又遇到以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工业革命挑战的背景下而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的“新”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新的;二是相对于中国的传统工业化来说是新的。因此,要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实质,并找出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路径,就必须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分析当前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作好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 一、世界各国的工业化道路及其特点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各国工业化战略的演变各有其特点。作为工业化发端者的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后工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1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及科学内涵 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个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7“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相较于改革开放前,片面强调生产关系) 2】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结合第11章)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必须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在根本任务与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中,全面准确的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9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0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是提出“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 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时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1毛泽东思想内容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 效益好、资 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 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基本内容分析] 1.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2.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哪 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而不是把信息化的任务推向未来。) (2)“新”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西方发达国家在加速工业化发展的时期,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严重的污染,以后为治理环境付出的代价太大。) (3)“新”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绝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以牺牲就业为代价来实现工业化。我们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人力资源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3.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3--重磅演讲:未来世界的趋势解读

重磅演讲:未来世界的趋势 2014-12-03 灼见白马V视角 编者按:凯文·凯利(Kevin Kelly)来了。这位《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互联网领域最受欢迎的“预言家”,12月1日现身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在2014(首届)中国社群领袖峰会上发表“创新与未来”的主题演讲。 在凯文·凯利的描述中,未来世界会不断从科层制中去中心化,分享和移动化将是趋势,创新将来自前沿和边缘。未来20年,最伟大的产品还没有被创造出来,在创新的道路上,现在出发还不晚。 以下是凯文·凯利发表的主题演讲实录。 1.自然造物九大规律 在演讲的第一部分,凯文·凯利再度回顾他20年前所著的《失控》一书,其中揭示了关于自然造物的九大规律。 第一条规律是分布式结构,第二条是自下而上的控制。第三条规律是递增收益。这是个经济学专有名词。增强效应发展非常迅速。胜者赢得一次成功,也会取得更多成功。这是生物学的一个规律,也适用于经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急于冲在前面,因为这些促使你在早期成功的优势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第四条规律是模块化生长。我们的生命,无论是身体器官,还是动态系统,都起源于非常简单的单位。细胞组成组织,组织

构成器官,器官构成我们的身体,这就是模块的等级。复杂的公司、复杂的产品也从最基本、最小的事物建立。将简单且能够独立运作的小模块组合成一些大的事情,这些在科技中随处可见。 第五条规律是边界最大化。所有的创新都发生在事物的边缘,它不会发生在事物的中心地带。所有创新从边缘开始延展,比如现在谷歌、脸书、亚马逊和苹果,中国也是如此,有很多边缘化的发展。在前沿和边缘,他们不在正常范围。 第六条是礼遇犯错。犯错是生物进化一个必要的部分。礼遇犯错,意味着你要去拥抱失败。没有失败,我们就不会更加努力地尝试。 第七条是,不求最佳条件,但要多目标运行。一个复杂的产品、公司、国家,需要在同一时间运行多项任务,尝试组织至少两种任务。 第八条是谋求持久的不均衡状态。一方面,用力过猛会发生崩溃,另一方面,不采取任何行动也会死去。需要在上升和下降之间做一些事情,谋求持久的不均衡状态,如同一条冲浪的曲线,这条线好像要下降,这正是事物发展的强大之处,因为你会迎来下一个高峰。商业也是如此。 第九条是变自生变。最强大的创新是改变“变革本身的发生机制”。这正是互联网产品的力量。你若能把自己放在这样的一个位置,那将是最强大的所在。最后的关键是,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改变“变化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元改变”,也就是

先进制造技术前沿发展与未来趋势

《先进加工制造技术》论文 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姓名:姚云杰 学号:2

目录 1.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2.现代制造工程的前沿科学 2.1 制造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制造信息科学2.2 微机械及其制造技术研究 2.3 材料制备/零件制造一体化和加工新技术基础2.4 机械仿生制造 3.现代制造业的先进生产模式4.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5.我国存在的差距与可实施策略

现代制造技术前沿发展与未来趋势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制造技术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先进制造的前沿科学,并展望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最后提出我国制造技术要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可行的实施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策略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对先进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之梦想。 关键词:制造科学;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发展趋势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在一个国家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专家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其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1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为满足制造系统敏捷性、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能力,必须借鉴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制造模式和制造系统有效的运行机制。制造系统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运行状况是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的主要目标。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不仅对制造企业的敏捷性和对需求的响应能力及可重组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制造企业底层生产设备的柔性和可动态重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制造观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制造系统,以满足制造系统新的要求。(2)为支持快速敏捷制造,几何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制约现代制造技术中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集成、坐标测量(CMM)和机器人学等方面,在三维现实空间(3-Real Space)中,都存在大量的几何算法设计和分析等问题,特别是其中的几何表示、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测量和机器人路径规划及零件的寻位(如Localization)等方面,存在C-空间(配置空间Configuration Space)的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物体操作(夹持、抓取和装配等)描述和机器人多指抓取规划、装配运动规划和操作规划方面则需要在旋量空间(Screw Space)进行几何推理[1]。制造过程中物理和力学现象的几何化研究形成了制造科学中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等多方面的研究课题,其理论有待进一步突破,当前一门新学科--计算机几何正在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3)在现代制造过程中,信息不仅已成为主宰制造产业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是最活跃的驱动因素。提高制造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现代制造科学发展的一个重点。由于制造系统信息组织和结构的多层次性,制造信息的获取、集成与融合呈现出立体性、信息度量的多维性、以及信息组织的多层次性。在制造信息的结构模型、制造信息的一致性约束、传播处

未来世界科技创新十大趋势

未来世界科技创新十大趋势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我们只有认清趋势、前瞻擘划,才能顺势而为、抢抓机遇。从宏观视角和战略层面看,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正呈现以下十大新趋势。(1)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将催生产业重大变革,成为社会生产力新飞跃的突破口。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的领域,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和“人造叶绿体”、纳米科技和量子点技术、石墨烯材料等,已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先进制造正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器件一体化方向发展,极端制造技术向极大(如航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和极小(如微纳芯片等)方向迅速推进。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材料与3D打印结合形成的4D 打印技术,将推动工业品由大批量集中式生产向定制化分布式生产转变,引领“数码世界物质化”和“物质世界智能化”。这些颠覆性技术将不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驱动力,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刻调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

在。(2)科技更加以人为本,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未来科技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致力于研发低能耗、高效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以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加速光合作用、智能技术等研发应用为重点,绿色农业将创造农业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基因测序、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分子靶向治疗、远程医疗等技术大规模应用,医学模式将进入个性化精准诊治和低成本普惠医疗的新阶段。智能化成为继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之后的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向更绿色、更轻便、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快递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的普及,将持续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提升人的解放程度。科技创新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增进人类福祉方面,将展现出超乎想象的神奇魅力。(3)“互联网”蓬勃发展,将全方位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无线传输、无线充电等技术实用化,为实现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人与服务互联向“互联网”发展提供丰富高效的工具与平台。随着大数据普及,人类活动将全面数据化,云计算为数据的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提供了基础。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太空互联网等新网络形态不断涌现,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能生活等应用不断拓展,将形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环境,对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