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化学元素化合物性质归纳

化学元素化合物性质归纳

化学元素化合物性质归纳
化学元素化合物性质归纳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性质归纳一、单质

1.金属单质

⑴金属与O

2

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⑵金属与酸反应生成金属与 H

2

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生成金属与盐

2.非金属单质

⑴氧气(O

2

①O

2

与非金属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②O

2

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③O

2

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氧化物

⑵氢气(H

2

①可燃性(H

2和O

2

点燃生成水)

②还原性(H

2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和 H

2

O)

⑶碳(C)

①可燃性(C在充足的O

2中燃烧生成C O

2

,在不充足的O

2

中燃烧生成C O)

②还原性(C和金属氧化物高温反应生成金属和C O

2,C和C O

2

高温反应生成C O)

③常温下性质稳定二、氧化物1.金属氧化物

⑴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反应生成金属和 H

2O或C O

2

⑵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 H

2

O

⑶C a O与 H

2O反应生成C a(O H)

2

2.非金属氧化物⑴水(H

2

O)

①H

2O通电分解生成 H

2

和O

2

②H

2O与C O

2

反应 H

2

C O

3

③H

2O与C a O反应生成C a(O H)

2

⑵二氧化碳(CO

2

①“三不”: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C O

2与 H

2

O反应 H

2

C O

3

③C O

2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 H

2

O

④氧化性(C O

2

与C高温反应生成C O)⑶一氧化碳(CO)

①可燃性(C O与O

2点燃生成C O

2

)

②还原性(C O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和C O

2

)③毒性

三、酸

1.酸与指示剂作用

2.酸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 H

2

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 H

2

O

4.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 H

2

O

5.酸与盐反应生成酸和盐

四、碱

1.碱与指示剂作用

2.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 H

O

2 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与盐反应生成碱和盐

五、盐

1.盐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金属

2.盐与酸反应生成盐和酸

3.盐与碱反应生成盐和碱

4.盐与盐反应生成盐和盐

化学丨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一、氢元素 1.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 2.没有中子的原子; 3.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 4.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5.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形成单质最难液化的元素; 6.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 7.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 8.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9.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二、氧元素 1.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3.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4.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6.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第二多的元素; 7.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 8.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电子分子(H2O)的元素; 9.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电子分子(H2O2)的元素; 10.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

11.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 12.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三、碳元素 1.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3.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 4.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5.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6.能与硼、氮、硅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7.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 8.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 9.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四、氮元素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3.能与氢元素形成三角锥形四核10电子分子(NH3)的元素; 4.形成的气态氢化物(NH3)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元素; 5.能与氢、氧三种元素形成酸、碱、盐的元素; 6.非金属性较强,但形成的单质常用作保护气的元素。 五、硫元素 1.最外层电子数是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化学中各元素性质

各元素性质 各元素性质 序号符 号 中 文 读 音 原子 量 外层电 子 常见 化合 价 分类英文名英文名音标其它 1H氢轻11s11、-1主/非/ 其 Hydrogen['haidr?d??n]最轻 2He氦害41s2主/非/ 稀 Helium['hi:li?m]最难液化 3Li锂里72s11主/碱Lithium['liθi?m]活泼 4Be铍皮92s22主/碱 土 Beryllium[be'rili?m]最轻碱土金属元素 5B硼朋10.82s2 2p13主/类Boron['b?:r?n]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的非金属元素 6C碳探122s2 2p22、4、 -4 主/非/ 其 Carbon['kɑ:b?n]硬度最高 7N氮蛋142s2 2p3-3 1 2 3 4 5 主/非/ 其 Nitrogen['naitr?d??n]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 素 8O氧养162s2 2p4-2、-1、2主 / 非 / 其 Oxygen['?ksid??n]地壳中最多 9F氟福192s2 2p5-1主 / 非 / 卤 Fluorine['flu?ri:n] 最活泼非金属,不能 被氧化 10Ne氖乃202s2 2p6主 / 非 / 稀 Neon['ni:?n] 稀有 气体 11Na钠那233s11主Sodium['s?udi?m]活泼

/碱 12Mg镁每243s22主 / 碱 土 Magnesium[mæɡ'ni:zi?m] 轻金 属之 一 13Al铝吕273s2 3p13主 / 金 / 其 Aluminum[,ælju'minj?m] 地壳 里含 量最 多的 金属 14Si硅归283s2 3p24主 / 类 Silicon['silik?n] 地壳 中含 量仅 次于 氧 15P磷林313s2 3p3-3、3、5主 / 非 / 其 Phosphorus['f?sf?r?s] 白磷 有剧 毒 16S硫留323s2 3p4-2、4、6主 / 非 / 其 Sulfur['s?lf?] 质地 柔 软, 轻。 与氧 气燃 烧形 成有 毒的 二氧 化硫 17Cl氯绿35.53s2 3p5-1、1、3、 5、7 主 / 非 / 卤 Chlorine['kl?:ri:n] 有毒 活泼

高中化学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卤 族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 卤族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 (1)相似性: ①卤素原子最外层都有七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的稳定结构,因此卤素的负价均为-1价。氯、溴、碘的最高正价为+7价,有的还有+1、+3、+5价,其最高价氧化物及水化物的化学式通式分别为X2O7和HXO4(F除外) ②卤族元素的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X2);均能与H2化合: H 2+X2=2HX;均能与水不同程度反应,其通式(除F2外)为:H2O+X2 HX+HXO;均能与碱溶液反应;Cl2、Br2、I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逐渐减小,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相似相溶)。 (2)递变性: ①原子序数增大,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②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从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状态从气→气→液→固,溶沸点逐渐升高;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与水反应的程度逐渐减弱。 ③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④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⑤最高正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氟没有含氧酸)。

元素的性质: 由于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使元素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 (1)元素性质同:均为活泼金属元素,最高正价均为+1价异: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 (2)单质性质同:均为强还原性(均与O2、X2等非金属反应,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银白色,均具轻、软、易熔的特点异: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依次变易,还原性依次增强,密度趋向增大,熔沸点依次降低,硬度趋向减小 (3)化合物性质 同:氢氧化物都是强碱。过氧化物M2O2具有漂白性,均与水反应产生O2;异: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注:①Li比煤油轻,故不能保存在煤油中,而封存在石蜡中。②Rb,Cs比水重,故与水反应时,应沉在水底。③与O2反应时,Li为 Li2O;Na可为Na2O,Na2O2;K,Rb,Cs的反应生成物更复杂。

化学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化学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高中化学 2011-05-02 19:55 一.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二.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 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 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 (2011-04-30 20:09:45) ? (2011-04-30 20:04:35) ? (2011-04-29 09:58:50) ? (2011-04-07 17:33:15) ?(2011-04-06 17:32:47) ? (2011-04-06 16:00:54) ? (2011-04-05 19:26:15) ? (2011-04-04 12:10:35) ? (2011-03-21 10:57:34) ? (2010-05-26 20:21:19)

高中化学元素的性质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的性质总结 元素 白色固体:Na2O、MgO、Al2O3、ZnO 淡黄色粉末:Na2O 红色固体:Fe2O3、Cu2O、HgO 黑色粉末:FeO、Fe3O4、CuO、Ag2O 【提问】分析一下这些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有何规 律?可从下面几点去考虑: (1)加热是否分解 (2)与水反应 (3)与强酸(H+)反应 (4)与强碱(OH-)反应 (5)与氨水反应 (6)与H2或CO反应 并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热稳定性 2Ag2O 4Ag+O2↑ 2HgO 2Hg+O2↑ 4Cu 2Cu2O+O2↑ 规律:只有HgO、Ag2O、CuO等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加热易分解。(2)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MgO+H2O Mg(OH)2 2Na2O2+2H2O=4NaOH+O2↑ 规律:只有活泼金属(ⅠA、ⅡA)氧化物能与水反应。 (3)与酸反应 MgO+2H+=Mg2++H2O Al2O3+6H+=2Al3++3H2O CuO+2H+=Cu2++H2O 规律:碱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4)与强碱溶液反应 Al2O3+2OH-=2AlO2-+H2O ZnO+2OH-=ZnO22-+H2O 规律:只有两性氧化物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与氨水反应 Ag2O+4NH3·H2O=2Ag(NH3)2++2OH-+3H2O ZnO+4NH3· H2O=Zn(NH3)42++2OH-+3H2O 规律:易形成氨合离子的金属氧化物能与氨水反应。 (6)与还原剂的反应 CuO+H2Cu+H2O Fe2O3+3CO 2Fe+3CO2 ZnO+C Zn+CO↑ 规律:“Al”以后的金属的氧化物能与H2、C、CO等还原剂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金属氧化物所发生的这些反应,总结起来,主要是金属氧

高一化学元素性质检测题目

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 ) A.耐高温材料 B.新型农药材料 C.半导体材料 D.新型催化剂材料 答案 C 解析半导体材料分布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 2.砷为第4周期ⅤA族元素,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AsH3比NH3稳定性强 B.可以存在-3、+3、+5等多种化合价 C.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 D.砷的非金属性比磷弱 答案 A 解析N、P、As均为ⅤA族元素,分别位于第2、3、4周期,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As 比P非金属性弱,NH3比AsH3稳定性强,H3AsO4(As2O5的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As与N、P同在ⅤA族,N和P都有-3、+3、+5的化合价,则As也有-3、+3、+5的化合价。 3.已知某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一定处于ⅦA族 B.该元素可能是氟元素 C.该元素的某种化合物可能具有漂白性 D.该元素的单质没有还原性 答案 C 解析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可能位于ⅦA族或ⅦB族,A错误;氟元素没有正价,B错误;可能为氯元素,氯元素形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C正确;若为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有还原性,D错误。 4.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

“”,tiá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s是第7周期ⅦA族元素 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D.HTs易溶于水,稳定性强,还原性强 答案 D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第7周期0族为118号元素。117号元素位于118号左侧,即ⅦA 族,所以Ts是第7周期ⅦA族元素,A正确;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因此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B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C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所以HTs的稳定性较弱,D错误。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B.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硅 答案 C 解析硅常温下可与F2、HF、NaOH溶液等发生反应。 6.关于硅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不与任何酸反应 B.在常温下,可与强碱溶液反应 C.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D.单质硅的还原性比碳的还原性强 答案 A 解析A项,在常温下,Si能与氢氟酸反应,不正确;Si在常温下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加热条件下也能与Cl2、O2等反应,B、C正确;碳和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但硅比碳易失电子,还原性比碳强,D正确。

化学基础知识入门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 一.原子核 a.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b、电性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二微粒的性质 1.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体积小:如果用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比,就像拿乒乓球跟地球比一样。 质量小:以水分子为例,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 kg。 分子虽然小且轻,却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运动的例子很多。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干;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花香;糖块放到水里,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这些都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温度低,分子运动慢。 3.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二、原子 原子是化学反应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三、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例题解析

例1、下列说法有错的是() 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解:分子和原子均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分为质子和中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都在做不规则的运动。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三元素 1.元素的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氧分子又是由氧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即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氧分子中的氧原子,其质子数都是8,化学上把质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小结】 (1)既然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何不说元素是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一 类原子的总称呢?因为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些原子的核外电子失去或得到(变为离子),核外电子数发生了变化。 (2)区分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那么区分元素的依据也是核电荷 数(或核内质子数)不同,即核电荷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例如,碳元素的质子数为6,而氧元素的质子数为8,氢元素的质子数为1。 【注意】元素是个宏观的概念,只有种类之分没有数量之别。(一般“元素”与“组成”匹配,“分子或原子”与“构成”匹配)

(完整版)高中化学元素性质

高中化学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 1、氧化性: ①氟F2+H2===2HF (阴暗处爆炸) 2F2+2H2O===4HF+O2 (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熔融条件下:F

氟气与稀有气体反应:F2+Xe(过量)==XeF22F2(过量)+Xe==XeF4(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氟气与金属反应: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氟气与其他卤素元素反应:7F2(过量)+I2===2IF7F2+Cl2(等体积)===2ClF (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 3F2(过量)+Cl2===2ClF3 (ClF3+3H2O==3HF+HClO3 ) ②氯气Cl2+H22HCl (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Cl2+PCl3PCl5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Cl2+Cu CuCl2 ③氧气2O2+3Fe Fe3O4O2+K===KO2 ④硫S+H2H2S 2S+C CS2S+Zn ZnS S+Fe FeS (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 Cu2S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3S+2Al Al2S3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⑤氮气N2+3H2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N2+3Mg Mg3N2N2+3Ca Ca3N2 N2+3Ba Ba3N2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 N2+2Al2AlN ⑥磷P4+6H24PH3P+3Na Na3P 2P+3Zn Zn3P2H2+2Li2LiH 2、还原性 ①硫S+O2SO2S+H2SO4(浓)3S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S+4H++6==6NO2↑+2H2O+-2 4 SO 3S+4HNO3(稀)3SO2+4NO↑+2H2O 3S+4H++4- 3 NO3SO2+4NO↑+2H2O ②氮N2+O2 2NO ③磷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X表示F2,Cl2,Br2)PX3+X2 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④碳C+2F2CF4C+2Cl2CCl4 C+O2(足量)CO2 2C+O2(少量)2CO C+CO22CO C+H2O 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⑤硅Si(粗)+2Cl2SiCl4(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Si+C 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Si+2OH-+H2O=-2 3 SiO+2H2↑) 3、歧化反应 Cl 2+H2O==HCl+HClO(加碱或光照促进歧 化: (Cl2+H2O 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2OH–=Cl–+ClO–+H2O) 3Cl2+6KOH(浓)5KCl+KClO3+3H2O ( 3Cl2+6OH–5Cl–+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3S+6OH–2S2–+SO32–+3H2O) 4P+3KOH(浓)+3H2O==PH3↑+3KH2PO2(4P+3OH–+3H2O==PH3↑+3H2PO2–)

化学元素周期表性质

化学元素周期表性质 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1.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1.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1.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1.5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1.6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1.7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确定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即可由最后的差数来确定。最后的差数就是族序数,差为8、9、10时为VIII族,差数大于10时,则再减去10,最后结果为族序数。

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 (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常见化学元素性质 全讲课讲稿

H 核内无中子;原子半径最小;在IA族中,但属非金属;唯一能形成裸露阳离子的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电子总数=电子层数=周期数=主族序数。H2为最轻的气体。第ⅠA族中能形成共价化合物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其数目改变,质量分数变化不大;与O可生成两种液体(H2O、H2O2)。 He最外层电子数(2个)是电子层数的2倍,是最轻的稀有气体,一般不参加反应。 Li最轻的金属(密度最小的金属)。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的一半(1/2)=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1/2);次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周期数=主族序数的2倍。唯一不能形成过氧化物的碱金属元素。密保存于石蜡中。 Be相同质量情况下与酸反应放出H2最多的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次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1/2);周期数=主族序数。 B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1。硼酸(H3BO3)可用于洗涤不小心溅在皮肤上的碱液的药品;硼砂(Na2B4O7?10H20)为制硼酸盐玻璃的材料。 C 12C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气态氢化物含氢量最高;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金刚石是天然矿物中最硬的物质;石墨是一种有金属光泽且能导电的混合晶体单质。次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1/2);主族序数=周期数的2倍;最高正价=最

低负价的绝对值。CO2通入石灰水生成沉淀再消失;CO2灭火;CO2充汽水。氧化物CO、CO2;简单氢化物CH4,正四面体结构,键角109°28′;最高价含氧酸H2CO3; N氮元素是植物所需的三大元素之一;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且溶解度最大;气态氢化物可以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发生化合反应;液态时可以做致冷剂;其单质化学性质较稳定,可用于填充灯泡、储存粮食和焊接金属的保护气;HNO3为实验室中常备的三大强酸之一。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3个;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2。氢化物NH3;氧化物形式最多(6种);含氧酸有HNO3,HNO2;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唯一呈碱性;常见离子化合物NH4C1中含配位键;NH4+正四面体结构;HNO3与金属不产生氢气。 O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H20)常温下呈液态;单质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它们对生物的生存均有重大意义。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电子层数的3倍;主族序数=周期数的3倍;周期数与主族序数之和为8;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4。外层电子是次外层的三倍;地壳含量最多;空气体积的21%;与金属生成金属氧化物;H2O2、H2O、Na2O2等化合物特殊形式;O2能助燃。 F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能与稀有气体反应,无正价;其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是唯一能放出O2的非金属;氟单质与其氢化物均有剧毒,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1)氢元素 a.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 b.没有中子的原子; c.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 d.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e.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形成单质最难液化的元素; f.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 g.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 h.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i.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氧元素 a.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c.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d.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 e.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f.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第二多的元素; g.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 h.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电子分子(H2O)的元素; i.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电子分子(H2O2)的元素; j.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 k.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 l.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3)碳元素 a.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 d.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f.能与硼、氮、硅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g.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

化学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3讲 元素与物质分类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原子、分子、离子概念比较 (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元素组成物质 元素――→组成? ????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纯净物与混合物 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3.同素异形体 (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 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 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4.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 (2)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

(3)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无机化合 物 ???????? ????????????? 氢化物:HCl 、H 2S 、H 2O 、NH 3等 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 成盐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 、P 2 O 5 等两性氧化物:Al 2 O 3 等 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 等酸???? ??? 按电离出的H + 数????? 一元酸:HCl 、HNO 3 等二元酸:H 2SO 4、H 2 S 等 三元酸:H 3 PO 4 等按酸根是否含氧 ? ???? 无氧酸:HCl 、H 2 S 等含氧酸:HClO 4、H 2SO 4 等按酸性强弱? ???? 强酸:HCl 、H 2SO 4、HNO 3 等弱酸:CH 3 COOH 、HF 等按有无挥发性? ???? 挥发性酸:HNO 3 、HCl 等 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 PO 4 等碱??? 按水溶性? ???? 可溶性碱: NaOH 、KOH 、Ba (OH )2 等 难溶性碱:Mg (OH )2、Cu (OH )2 等 按碱性强弱? ???? 强碱:NaOH 、Ba (OH )2 、KOH 等 弱碱:NH 3·H 2 O 等 盐?? ?? ? 正盐:BaSO 4、KNO 3 、NaCl 等 酸式盐:NaHCO 3、KHSO 4 等碱式盐:Cu 2(OH )2CO 3 等复盐:KAl (SO 4)2·12H 2 O 等 1.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物质组成成分的判断 (1)现在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STM 技术可以“看”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并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 (2)Na 、NaCl 、SiO 2、H 2SO 4都称为分子式( ) (3)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我们首先要入门的是对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性质和结构有明确的认知和理解,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能更加明白实验过程的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中化学考试中比较常见的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1)氢元素 a. 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 b. 没有中子的原子; c. 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 d. 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e. 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形成单质最难液化的元素; f. 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 g. 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 h. 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i. 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氧元素 a. 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b.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c. 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d. 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

子; e.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f. 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第二多的元素; g. 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 h. 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电子分子(H2O)的元素; i. 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电子分子(H2O2)的元素; j. 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 k. 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 l. 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3)碳元素 a. 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b.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c.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 d.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 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f. 能与硼、氮、硅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g. 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 h. 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 i. 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化学元素性质大全

化学元素性质大全

1H 原子序数:1 元素符号:H 元素中文名称:氢 元素英文名称:Hydrogen 相对原子质量:1.008 核内质子数:1 核外电子数:1 核电核数:1 质子质量:1.673E-27 质子相对质量:1.007 所属周期:1 所属族数:IA 摩尔质量:1 氢化物:无 氧化物:H2O 最高价氧化物:H2O 密度:0.08988 熔点:-259.14 沸点:-252.87

外围电子排布:1s1 核外电子排布:1 颜色和状态:无色气体 原子半径:0.79 常见化合价+1,-1 发现人:卡文迪许 发现时间和地点:1766 英格兰 元素来源:在地球上和地球大气中只存在极稀少的游离状态氢,锌与稀盐酸反映制取是一种办法,电解水方法。 元素用途:导热能力特别强,跟氧化合成水。氢气球。氢能源。 工业制法:电解水2H2O=O2+2H2 实验室制法:锌与稀盐酸反映Zn+2HCl=ZnCl2+H2 其他化合物:H2O-水H2S-硫化氢HCl-氯化氢HBr-氢溴酸H2SO4-硫酸NH3-氨气CH4-甲烷 扩展介绍:利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聚变时产生的能进行杀伤和破坏的炸弹,其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 2He 原子序数:2 元素符号:He 元素中文名称:氦 元素英文名称:Helium 相对原子质量:4.003 核内质子数:2 核外电子数:2 核电核数:2 质子质量:3.346E-27 质子相对质量:2.014 所属周期:1 所属族数:0 摩尔质量:4 氢化物: 氧化物: 密度:0.1785 熔点:-272.0 沸点:-268.6 外围电子排布:1s2 核外电子排布:2 颜色和状态:无色气体 原子半径:0.49 常见化合价:0 发现人:严森、洛克耶、拉姆塞、克利夫 发现时间和地点:1895 苏格兰/瑞典 元素来源:存在于整个宇宙中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测试卷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n s2n p7,它违背了() A.泡利不相容原理 B.能量最低原理 C.洪特规则 D.洪特规则特例 2.依据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酸性:H2SiO3>H2CO3 B.热稳定性:H2Se>H2S>H2O C.碱性:CsOH>Ca(OH)2 D.若离子半径:R2->M+,则原子序数:R>M 3.已知三种微粒(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11X:1s22s22p619Y:1s22s22p63s23p620Z:1s22s22p63s23p6若将上述三种微粒归为同一类,下列微粒中也可归为此类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4.下列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2周期元素②电子排布为1s2的元素③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强的元素④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4的元素 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无法比较 5.如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若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Y二种元素都仅能形成一种单质 B. X与O2反应的产物可作为干燥NH3的干燥剂 C. Z的氧化物中有一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D. W不能形成含氧酸 6.下列选项中所发生的现象与电子的跃迁无关的是() A.平面镜成像 B.霓虹灯广告 C.燃烧蜡烛 D.燃放烟火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态原子是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 B.基态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12p3 C.焰色反应是金属原子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产生的光谱 D.同一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的能量一定低于基态时的能量 8.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 4 B. 5 C. 6 D. 7 9.第三周期元素中,微粒半径最大的是() A. Na B. Na+ C. S2- D. Cl-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 X、Y均为短周期元素,其简单离子m X a+与n Y b-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m+a=n-b C. F、Cl、Br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中学化学常用1-36元素的性质

【化学】常用36元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 氢(H) 主要性质和用 熔点为-259.1 ℃,沸点为-252.9 ℃,密度为 0. 089 88 g/L(10 ℃)。无色无臭气体,不溶于水,能在空气中燃烧,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工业上用于制造氨、环已烷、甲醇等。 氦(He) 主要性质和用途 熔点为-272.2 ℃(加压),沸点为-268.9 ℃,密度为0.178 5 g/L(0 ℃)。无色无臭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深海潜水、气象气球和低温研究仪器。 锂(Li) 主要性质和用途 熔点为180.5 ℃,沸点为1 347 ℃,密度为0.534 g/cm3(20 ℃)。软的银白色金属,跟氧气和水缓慢反应。用于合金、润滑油、电池、玻璃、医药和核弹。 铍(Be) 主要性质和用途 熔点为1 278±5 ℃,沸点为2 970 ℃(加压下),密度为1.848 g/cm3(20 ℃)。较软的银白色金属,在空气和水中稳定,即使在红热时也不反应。用于与铜和镍制合金,其导电性和导热性极好。 硼(B) 主要性质和用途 熔点为2 300 ℃,沸点为3 658 ℃,密度为2.340 g/cm3(β-菱形)(20 ℃)。具有几种同素异形体,无定形的硼为暗色粉末,跟氧气、水、酸和碱都不起反应,跟大多数金属形成金属硼化物。用于制硼硅酸盐玻璃、漂白和防火。 碳(C) 主要性质和用途 熔点约为3 550 ℃(金刚石),沸点约为4 827 ℃(升华),密度为3.513 g/cm3(金刚石)、2.260 g/cm3(石墨)(20 ℃)。用于首饰(金刚石)、炼钢(焦炭)、印刷(炭黑)和精制糖(活性炭)等。 氮(N) 主要性质和用途 熔点为-209.9 ℃,沸点为-195.8 ℃,密度为1.251 g/L(0 ℃)。无色无臭气体。在室温下一般不活泼。用于制硝酸、化肥、炸药、塑料和染料等。 氧(O) 主要性质和用途 熔点为-218.4 ℃,沸点为-183.0 ℃,密度为1.429 g/L(0 ℃)。无色无臭气体。非常活泼,与除稀有气体以外的所有元素形成氧化物,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用于炼钢、金属切割和化学工业。

高中化学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

— 高中化学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大汇合 一、氯及其重要化合物 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如:①2Na+Cl22NaCl(产生白烟) 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 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 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 (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2+Cl2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②2P+3Cl2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 2P+5Cl2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 、 (4)与碱反应 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注意:①若CO2过量则生成Ca(HCO3)2②若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不能生成CaSO3,因能被HClO氧化。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①2FeCl2+Cl2 = 2FeCl3 ②2KI+Cl2 = 2KCl + I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 ~

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

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 -------------------------------------------------------------------------------- 1氢 氢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号元素,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就是“水素”。氢就是由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在1766年发现,称之为可燃空气,并证明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178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证明氢就是一种单质并命名。氢在地壳中的丰度很高,按原子组成占15、4%,但重量仅占1%。在宇宙中,氢就是最丰富的元素。在地球上氢主要以化与态存在于水与有机物中。有三种同位素:氕、氘、氚。氢在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气体分子由双原子组成;熔点-259、14°C,沸点-252、8°C,临界温度33、19K,临界压力12、98大气压,气体密度0、0899克/升;水溶解度21、4厘米3/千克水(0°C),稍溶于有机溶剂。在常温下,氢比较不活泼,但可用合适的催化剂使之活化。在高温下,氢就是高度活泼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几乎所有的元素都能与氢生成化合物。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通常称为某化氢,如卤化氢、硫化氢等;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称为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锂、氢化钙等。 氢就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又就是未来的能源。 -------------------------------------------------------------------------------- 3锂 原子序数3,原子量6、941,就是最轻的碱金属元素。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就是“石头”。1817年由瑞典科学家阿弗韦聪在分析透锂长石矿时发现。自然界中主要的锂矿物为锂辉石、锂云母、透锂长石与磷铝石等。在人与动物机体、土壤与矿泉水、可可粉、烟叶、海藻中都能找到锂。天然锂有两种同位素:锂6与锂7。金属锂为一种银白色的轻金属;熔点为180、54°C,沸点1342°C,密度0、534克/厘米3,硬度0、6。金属锂可溶于液氨。锂与其它碱金属不同,在室温下与水反应比较慢,但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黑色的一氮化三锂晶体。锂的弱酸盐都难溶于水。在碱金属氯化物中,只有氯化锂易溶于有机溶剂。锂的挥发性盐的火焰呈深红色,可用此来鉴定锂。 锂很容易与氧、氮、硫等化合,在冶金工业中可用做脱氧剂。锂也可以做铅基合金与铍、镁、铝等轻质合金的成分。锂在原子能工业中有重要用途。 -------------------------------------------------------------------------------- 11钠 原子序数11,原子量22、989768,就是最常见的碱金属元素。元素名来源拉丁文,原意就是“天然碱”。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首先用电解熔融的氢氧化钠的方法制得钠,并命名。在地壳中钠的含量为2、83%,居第六位,主要以钠盐的形式存在。钠就是有银白色光泽的软金属,用小刀就能很容易的切割。熔点97、81°C,沸点882、9°C,密度0、97克/厘米3。通常保存在煤油中。钠就是一种活泼的金属。钠与水会产生激烈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钠还能与钾、锡、锑等金属生成与金;金属钠与汞反应生成汞齐,这种合金就是一种活泼的还原剂,在许多时候比纯钠更适用。钠离子能使火焰呈黄色,可用来灵敏地检测钠的存在。 以往金属钠主要用于制造车用汽油的抗暴剂,但由于会污染环境,已经日趋减少。金属钠还用来制取钛,及生产氢氧化钠、氨基钠、氰化钠等。熔融的金属钠在增值反应堆中可做热交换剂。 -------------------------------------------------------------------------------- 钾 原子序数19,原子量39、0983。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就是“碱”。1807年由英国化

相关主题